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89年

2.《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2年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2000年

4.《湖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 1995年

5. 白霓镇人民政府有关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

第二章白霓镇概况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白霓镇位于湖北省崇阳县的东部,跨北纬29°24’~29°39’,东经114°02’~114°16’之间,距崇阳县8km,为崇阳县的东门槛。东连咸宁,南接江西,西通湖南,北邻蒲圻。襟带三镇二乡,通达三省六县。全镇版图面积147km2,境内106国道从镇区东经过,陆上交通十分便利。自古是崇阳县东部交通枢纽,周边物资集散地。

2.自然条件

白霓位于崇阳盆地东部,岩性主要由第四系形成。境内有高堤、大市两河流过,河两侧平坦地带,为第四系全新冲积层,河网、渠道密布,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全年无霜期长达270天。气候、土壤适宜多种农作物栽培种植,是崇阳县重要的产粮区。盛产稻m、红苕、茶叶、花生、桂花、油菜籽、雷竹笋,特别是其中的“小港毛尖”,早在明、清时期就钦定为贡品,久负盛名。现有雷竹面积6100余亩,其中受益面积达到3000亩,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雷竹镇。大市、谢家桥有桂花树上万棵,有的树龄近百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境内矿藏丰富,已发现煤矿37处,储量达925万t;石灰石蕴藏最多,且运输方便,极易开产;大白浪口温泉日出水量5000t,水温达46℃—52℃,其水质纯正,色泽晶莹清亮,口感良好,经专家监测,完全符合国家颁布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富含20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境内特产棕床、竹木加工品、麻花、千张豆腐等,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历史悠久,闻名遐尔。

3.历史沿革

白霓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嘉靖40年(公元1561年)邑商熊白霓方便百姓,捐资建桥于大市河上,为铭善举,故以“白霓”命名。至今已历明、清、中华民国四百多年的历史。辖地清代分属天城乡县市、钦风上、仁上、仁下里和金城乡十都里。民国分属回头、龙浪、铜钟、南田等乡。1984年行政体制改革前分属为白霓、大白、东堡、铜钟公社,区公所驻白霓桥。

4. 人口规模

白霓镇辖22个行政村,1个社区,1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57317人,有13355户。人口密度为390人/km2,其中镇区人口1.8万人,城镇化水平31%。

5. 社会经济状况

2005年,全镇GDP7.1亿元,工业总产值3.8亿元,财政收入582万元,固定资产投

2

资额550万,基础设施投资额180万元,镇区人均收入3100元/人/年,农民人均收入2999元/人/年,全镇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被评为省级文明集镇、全省40个重点中心镇之一。

白霓商贸活跃,经济繁荣。农业方面初步形成了雷竹、优质稻、蔬菜、玉米四大主导产业,十大林特畜基地和油市、歇马山、桐梓铺村“三大农业科技示范园”。企业方面初步形成以毛巾加工为龙头的纺织业,以打谷机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生石灰为龙头的建筑建材业,以麻花为龙头的副食品饮料加工业,以棕床、家俱加工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等五大工业体系。民营经济朝着“一村一品,一街一色”的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年产值营业额2.6亿元。全镇拥有综合农贸市场2个,工业品市场1个,大小商场13个,平价超市7个,临街门店420个,零售摊点110个,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区域优势凸显,辐射作用强劲,吐纳周边物资,聚集四方商贸,已成为修水、港口、金塘、铜钟、路口等地近20万人口事实上的经济中心。

6. 基础设施

(1)道路交通

镇域范围内主要过境干道有106国道段(长武公路)和去往江西的金龙山街。在镇内以白霓镇区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辐射出去,形成全镇主要交通骨架。各行政村之间有4m—5m宽水泥路相连,有的路段缺乏建设,尚为沙土小路。

(2)公共设施

镇域的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布置在镇区内,各村的公共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教育机构:目前有镇高中1所(崇阳白霓高中),服务于全镇域;初中2所(白霓镇中学和白霓镇大白中学);全镇有小学32所;除白霓镇中心小学布置在镇老区中节街处,白霓镇白霓小学位于镇区南侧,其它小学则分布在主要行政村,全镇有幼儿园4所,也相应分布在镇区及行政村内,但规模小、设备简陋、师资较缺乏。

医疗卫生设施:镇区设有中心医院,各行政村设卫生站。

(3)基础设施

供水:白霓镇水源取自白霓自来水厂,建于1984年,在镇西南金城山上,该厂从高堤河黄土潭中取水,日产水3000t,能满足镇区目前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农村供水自1982~1985年,采取引泉打井修水塔等,对平畈地区进行饮水改良,镇区大部分群众已饮用卫生水。

排水:白霓镇区排水现为雨污合流,以暗渠排水为主,经管道就近直排入白霓圳。村落内部有排水暗沟,直接排入各个水塘。其它地方尚未建立系统排水设施。

电力:白霓镇建有3200kv变电站。电力线基本能通到各村,可以满足生产、生活要求。白霓镇2005年全年用电总量1111万kwh。

电信、邮政:白霓镇电信局位于镇区106国道北侧,镇区内建有移动通信塔二座。2005年全镇程控交换机容量5500门,实装电话5200门,其中镇区实装电话1300门,现全镇各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电话。白霓镇邮政支局地处镇区106国道北侧。

7. 农村居民点

根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资料及实地调查,可看出白霓镇的乡村居民点具有如下特点:

3

(1)数量多、规模小、集聚性弱

由于长期以来村庄建设的无序性,白霓镇的村庄近乎是均衡点状分布,一般村庄规模较小,大规模的村庄一般为行政村驻地。由于住房布点分散,建筑零乱,使各种辅助房和空隙地面积增多。同时由于传统生活习惯和相互攀比,使各种建筑占地面积过大。

(2)住房样式缺少权威性指导,乡村景观差

虽然有土地规划指标控制,但普遍存在原拆原建的现象,形成天女散花的村庄布点形态。有的村庄盖起了一幢幢的楼房,但均只考虑到各家各院,且建筑形式单一,缺乏地方特色,造成整体景观不佳。

(3)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设施极少

白霓镇的乡村居民点基础设施缺乏,功能不全。由于经济实力及一些主观原因,文化娱乐设施尤为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与村庄分布过于分散有关。

二影响白霓镇社会经济发展和规划的因素

1.劳动力呈非农业化趋势

人口迁移是一种经济现象,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人口迁移的方式与城市化发展阶段相对应,因而受到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平的制约。白霓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构成人口迁移的主体,由于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的就地非农化成为主要的转移渠道,城镇则成为吸纳人口的主要去处。2005年白霓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职工达5500人,占全镇劳动力的11%,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中绝大部分为半劳动力。有些劳动力由于不符合招工条件,才从事农业。第二、三产业的职工在休息日和下班后的零星空余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以亦工亦农的方式维持着农业生产。今后,随着农村规模经营方式推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他们已逐步转化为非农业劳动力,大部分劳动力完全脱离土地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随着产业向城镇聚集,人口亦向城镇聚集。

2.城镇建设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利用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全国各地的旅游业方兴未艾,发展旅游业给城镇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同时,这些资金注入到城镇建设中,促进了城镇发展,这就涉及到城镇建设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利用问题。白霓镇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有着优秀的古村落文化,在白霓镇区有建于明清时代的石板街,全长317m,青石路,朱木门,马头墙,斗拱楣,雕栏画柱,檐牙高啄,古香古色,幽静悠长,吸引南来北往的客商。镇西南金城山上有宋太史黄庭坚读书遗迹——金城墨沼,为“崇阳古八景”之一。有许多村落大多建于明清,至今仍较完整的保留那时的古民居,有着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比如虎头冲。对于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应予以高度重视和保护,可以作为旅游资源使其放发活力,推进城镇建设。

3.区位条件优越

①白霓镇交通便捷,106国道自东向西贯通全镇并与往江西的公路交汇于镇中心区,使镇域与外部联系更加紧密,对外交通的便利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商品贸易的

4

流通。

②白霓镇是崇阳县东部片区的中心城镇,具有东部经济发展领头羊的作用,同时自古以来就是崇阳县东部交通枢纽,周边物资集散地,近年来商贸业发展较快,对周边地区辐射力和吸引力较大,贸易繁荣,镇区长武商贸一条街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活跃。

③白霓镇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具有较好的深层次开发价值,发展前景良好。这里吟唱出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崇阳广泛流传的民间长篇叙事诗《钟九闹漕》。1977年,在本镇大市出土的商代铜鼓,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成为崇阳古代文明的象征。1979年,治内出土的兽面纹提梁卣是青铜艺术瑰宝。镇西南金城山上有宋太史黄庭坚读书遗迹——金城墨沼,为“崇阳古八景”之一。有建于后唐和宋代的崇阳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石枧堰、远陂堰,至今已越千年,仍灌溉着万亩良田,瀑布飞流,气势壮观,成为一大奇观;有建于明清时代的石板街特色商业街——中节街,古色古香,吸引南来北往的商客。

4.发展制约因素

白霓镇在客观上已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发展中也存有较多问题:近来商业发展主要是依托于长武公路发展起来的马路经济,这样长武公路既是过境车辆的必经路,又是镇内的商贸街,道路两边杂乱,交通拥挤,严重影响了镇区的发展,尤其长武公路与去往江西的公路交汇于镇中心区,虽然方便了交通,但是对于城镇进一步的建设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个私经济规模较小,真正上等级、上规模的企业为数不多;企业科技含量不高,资本原始积累尚未完成,企业用于技术改造、产品更新的投入不足,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基础设施不能适应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居民点分散,且受自然条件及思想观念的制约,布局不合理,既浪费了土地,也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的规模经营;镇村建设规划落后,城镇化水平不高,就业岗位少,村民生产、生活质量亟待改善;对外交通也主要是起通过的作用,“集”潜能没有发挥出来等等。

第三章镇域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人口规模

白霓镇现有人口57317人,根据人口年龄构成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考虑人口机械增长的可能性,采用年递增率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到规划期末全镇总人口为7.77万人。

2.城镇化水平预测

白霓镇近年来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自然增长基本上控制在10‰。至于机械增长率,虽然由于近期仍然有人口外流而出现负增长,但随着白霓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旅游市场向深度和广度的开发,商品流通的不断繁荣,就业岗位及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机械增长渐趋稳定。同时,在新一轮体系规划指导下,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会进一步促进区域范围内的人口流动,而由于白霓镇具有区位优势、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将会吸纳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机械增长将逐渐转“负”为“正”。因此,根据白霓镇2005年镇区人口为1.8万人,镇域人口5.7317人、城镇化水平31%的现状,经测算确定。规划近期镇区人口为2.5万人,镇域人口为6.5万人,城镇化水平38%,远期规划镇区人口为3.5万人,镇域人口为7.77万人,城镇化水平45%。

5

二经济发展目标与产业布局

1.经济发展目标

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7.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6亿元,工业产值3.8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7亿元。根据白霓镇人民政府有关经济发展规划,结合白霓镇经济发展条件,确定经济发展目标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教兴镇,立足创新,突出特色,加快发展,不断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素质,在规划期内,努力把白霓镇建设成为崇阳县东部的商贸型小城镇。到201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4亿元,年均增长10,到2025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30亿元,年均增长8,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2.产业布局

农业:围绕产业化经营农业。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稳定粮食生产,加大多种经营开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发展方向为:优化粮油生产,扩大农副产品经营规模,大力建设产业基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工业:围绕改革引进抓工业。依靠现有工业基地,形成以毛巾加工为龙头的纺织业,以打谷机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小红砖、生石灰为龙头的建筑建材业,以麻花为龙头的副食品饮料加工业,以棕床、家俱加工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等五大工业体系,集中布置工业企业,形成规模效益,全面推进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深化企业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精品名牌,用高新技术发展传统产业,发展高效益、高附加值、无污染工业项目。

第三产业:围绕特色抓第三产业。白霓镇旅游和商贸经济特色明显,基础较好,将逐步加大对第三产业投资开发。

合理调整白霓的产业布局,发挥白霓的特色产业,如工业、商业等,挖掘其潜在产业,如旅游业,力求做到产业兴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和旅游带镇。

三镇域体系规划的总体思路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立足镇区、面向城市、服务农村,搞活市场和流通,突出发展中心集镇,以交通干线为轴,优化村镇空间布局。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联系便捷的村镇体系格局。

1.集中城镇化

集中建设中心城镇,选择镇内若干经济基本较好及区位优势突出的村予以重点发展。

2.城乡一体化

将各级城乡居民点纳入镇域体系进行调整完善,在集中城镇化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格局,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3.撤村并点

采取远近结合,尽量不打破行政村界线,促使相邻村庄进行合并,使耕地分配相对均匀,便于实施规模经营,促进农业机械化。

四镇域体系规划

1.等级规模结构

镇域城镇分为三级,即中心城镇——中心村——基层村。其中中心城镇人口规模为2.4万人左右;中心村人口为2000~4000人;基层村人口为300~500人左右。

2.村镇职能结构

6

①中心镇:镇域中心、白霓镇政府驻地、县域东部片区中心城镇,城镇类型为商贸型小城镇,发挥其传统周边物资集散地的优势,发展以雷竹,麻花传统产品为主的加工业,形成多种高、新、轻工业等工业科技园,同时利用中节街特色,金城山等人文自然景观,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作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中心。

②中心村: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日常公用设施的新型农村社区。依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白霓镇中心村为白霓村、余耕村、石山村。中心村以发展少量与农业配套的加工服务业为主,开展多种经营,形成一定地域农村居民点的中心。

③基层村:以现代农耕为主要功能的农村居民点。由现有零星分布的自然村撤并,并以现有行政村及主要居民点位置选取而定,规划基层村22个。

3.镇域道路交通规划

106国道、去往江西的公路将作为镇域对外交通的主要干道。规划将106国道在镇区内的一段改线,向北推移500~650m左右,将镇区的对外交通引向镇外,减少外部交通对镇区的干扰。同时,原有的106国道在镇区内的部分将作为镇区交通的主干路。

镇域内的通向中心村的道路,要逐步提高等级,改善路面结构,提高整个镇域的交通状况。

镇域内部的公路分级布置,按照其性质和功能,分为三级:

一级路是106国道,根据区域规划,106国道将逐步改造成一级路,道路红线宽30m,这是镇域东西向主干道,106国道在过镇区范围道路红线拓宽放大到60m;

二级路主要是由镇区通向各个中心村、基层村的道路,路宽为9~12m;

三级路宽7~9m,主要由二级路通向一二级路到达不了的基层村。

以上三级路要逐步修建和完善,争取达到村村可通汽车,各村之间能方便联系。

4.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①在镇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远近结合、集中紧凑、节约用地”的原则,加强镇区建设。

②坚持“科教兴镇”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立教育多级网络。

由于原镇区高中的教育资源有限,教育水平不高,将其取消改建成镇区小学,在镇区设立镇中心初中,规模为32班,逐步提高教育设施。

规划期末镇域形成32所完小:在镇区合并,设立3所,作为镇中心小学;其余30所布置在各村落。

幼儿教育,除镇区规划1所幼儿园外,应配备成师资及各项设施齐全的正规幼儿园。基层村视需要适当设班。

③中心村,除必须设村委会等行政管理建筑外,还应配备卫生所、计生站、小百货、食品、理发、洗浴以及文化站、信用社等公共建筑,可在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地段集中安排,形成村中心。

④基层村则视需要,可设文化站、卫生室、百货、饮食、理发、洗浴等必不可少的设施,其它设施必要时可就近由中心村提供服务。

5.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

加大白霓自来水产的日产量,满足城镇的新区建设,规划给水管网将延至新106 国

7

道和新区,然后由镇区沿几条主干道送至各中心村,基层村供水采用自建机井与集中供水相结合。

镇域给水管网沿主要交通道路布置。给水管网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东侧。

(2)排水规划

镇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雨水就近排入水体,不能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河道。工业排水,比如在镇区内的新工业区,污水必须经过污水处理厂,然后才能排入高堤河。

镇域内小型水塘较多,雨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集中处理后综合利用。对于各中心村、基层村,可以进行分区排水。在人口密度不大,水体农田吸纳能力容许的条件下,采取雨污合流制。由于各村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放。

(3)供电规划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城镇化,使用电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规划将提高白霓变电站的发电能力。镇域内的电力线主要以10KV出线,通往各中心村、基层村,规划区内现有不合理线路需分片改造。

(4)电讯规划

保持电信局规模,扩大其服务范围。

(5)广播、电视规划

规划期末镇域有线电视的普及率要达到90%。

规划镇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近期80%,远期达95%。

结合新建广播电视工作用房,完善提高广播电视设备,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转播。

5.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

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对工业污染的防治,对有些污染型企业,必须执行“三同时”的制度,污染物须经工厂一级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水质要达到国家地表水污水排放一级标准,工业废气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各条河流、地表水体环境质量达到国家III类标准;固体噪声源达标率达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5分贝;绿化覆盖率大于40%。

环卫设施:在镇区设立垃圾中转站,推广垃圾袋装化,同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又分为可降解垃圾和不可降解垃圾,可降解垃圾可以深埋处理,不可降解垃圾推荐采用焚烧的方法。

6.防灾规划

规划镇区防洪标准为国家Ⅳ级20年一遇的标准。按照需要,补充和更新闸站建设。

白霓镇不是重点的抗震设防地带,一般建筑物按地震烈度6度设防,但生命线工程建设(包括交通设施、供水和电力电信设施等)和重要的公共建筑建设应提高一度即7度设防。镇区内的公园、广场、停车场、道路等开阔场地作为震时的疏散地。

8

7.旅游规划

白霓镇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有着很大的旅游潜力,但是由于交通等方面的不便,现在还未形成旅游体系,没有明确的旅游路线,规划中将采取“以点带面”的办法,即先发展完善镇区及周边的旅游,以此来带动整个镇的旅游发展,最后形成有体系、有规模的局面。

镇区与周边旅游规划主要体现在:

(1)石板街中节街建于明清时代,全长317m,青石路,朱木门,马头墙,斗栱楣,雕栏画柱,檐牙高啄,古香古色,幽静悠长,吸引南来北往的客商,但是现在有些房子已遭破坏,有些房子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面临拆除的境地,商业气氛大不如从前,而显得破败缺乏生机。重整中节街,从整体着手,尽量保护原汁原味的特色,对于破败的地方加以修葺、更新,体现出中节街的历史发展轨迹,将中节街建设成为既体现古街历史风貌,又体现时代气息的商业步行街,恢复一些传统工艺,促进旅游发展。

(2)白霓桥是白霓镇的最初的起源地,历史悠久,它架于白霓圳上,是一座石拱桥,但是现在白霓桥周围空间狭小,人员拥挤,再加上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白霓圳,造成水体遭受污染,影响景观,规划中将白霓桥作为白霓镇的一个象征标志,扩大周围空间,整治水体环境,引入绿化,最终成为中节街上的一个节点空间。

(3)金城山是白霓镇区的一个景观制高点,可以俯瞰全镇,同时它上面有宋太史黄庭坚读书遗迹——金城墨沼,为“崇阳古八景”之一。对山体加以保护,禁止乱砍乱建。(4)石枧堰、远陂堰是建于后唐和宋代的崇阳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至今已越千年,仍灌溉着万亩良田,瀑布飞流,气势壮观,成为一大奇观,而且距离镇区较近,交通方便,刻意于镇区景点连成一片。

镇域范围的景点有各大水库,气势壮观;有大白浪口温泉日出水量1300——1600t,水温达42℃,其水质纯正,色泽晶莹清亮,口感良好;有古村落民居,有着湖北民居的特色,比如虎头冲等等。

五镇域规划实施措施

(一)大力宣传镇域规划,使村民对“农业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方针和撤村并点建立合理的镇村体系了解、拥护并贯彻到农村各项建设中去。

(二)在镇域规划的指导下,做好各中心村的规划以指导撤并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重点扶持中心村按规划进行建设,以吸引零星的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为进一步撤并创造条件。

(四)协调做好镇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对有些具体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进行调整。

(五)加强执法管理,严禁违法占地和违章建筑。

9

第四章镇区用地现状

一、镇区建设用地

镇区建设用地220ha,人均用地122m2。

1.居住建筑用地

白霓镇居住建筑用地有两种分布状况,一种是以白霓镇老区聚居形态的居住建筑用地,主要是传统民居建筑,采用天井院落式住宅;另一种居住建筑用地是沿106国道近年新建的居住建筑,多为自建3~4层楼房,建筑形式单一,其布局、质量、建筑风格参差不齐,建筑环境较差。

2.公共建筑用地

①行政管理机构主要是镇政府和其下属机构。其中镇政府位于白霓镇东北部,余耕桥的旁边,其它部门机构则分布分散。

②商业金融设施主要设立在106国道(长武公路)两边,两侧日用百货、旅馆、银行、超市等形成了镇区的商业一条街,尤其长武公路与金城路交汇处更是商业中心;中节街还有少数德的麻花手工作坊等,维系了历史商业街区氛围。

③中小学是镇区教育机构用地的主体,白霓镇高中位于长武公路南侧,1956年建校。白霓镇高中质量尚好,具有一定规模,但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学校扩建资金有限,有碍教学的进步。白霓初中在金城山街的东边,1998年新修建的,具有一定规模,教学设备较为完善。白霓镇中心小学位于中节街,学校规模较大,教学质量良好;白霓镇白霓小学位于白霓村,规模较小。

④中心幼儿园位于中节街,占地狭小,设施简陋,缺乏活动场地。

⑤全镇设一个镇医院,位于中节街,占地面积0.6ha,基本能满足城镇人民就医需要。

⑥白霓镇文化娱乐设施以小型为主,水量不多。镇电影院(礼堂)位于下新街西侧,已很少放映电影,院前聚散广场

⑦镇区集贸设施主要位于长武公路与金龙山街交汇点西侧,以菜市、小商品市场为主。市场经营状况受公路交通运输流量影响较大。

3.生产建筑(工业)用地

镇区的工业分布相对分散。其中较大型企业湖北众望科工贸有限公司位于长武公路南侧,镇内最大的麻花加工厂;俊辉家纺有限公司则位于金龙山街,生产毛巾等。镇区工业门类还包括棕床、家俱加工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毛巾加工为龙头的纺织业等几大行业,其中以麻花为龙头的副食品饮料加工业为本镇具有优势的传统行业。

4.仓储用地

镇区的仓库主要是为本镇服务的生产资料仓库,如粮库和粮站。

5.对外交通用地

白霓镇对外交通的主干线——106 国道由镇区东西通过,由武汉方向通往天城方向,另金龙山街公路通往江西方向。在两路交汇处有一短途客运站,占地面积0.3ha,主要提供往返于周围城镇的客运服务。

6.道路广场用地

目前镇区主要道路有上新街、下新街等,道路宽度为6~7m水泥路面。镇内基本上无广场,集贸后面有一块空地可以作为停货车之用。

7.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白霓镇区白霓镇水源取自白霓自来水厂,建于1984年,在镇西南金城山上,该厂从高堤河黄土潭中取水,日产水3000t,能满足镇区目前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镇区排水现为雨污合流制,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备,106国道旁有暗渠排水沟,将污水送入白霓圳。村落内部有排水暗沟,直接排入各个水塘。

镇区电力来源白霓镇建有3200kv变电站。电力线基本能通到各村,可以满足生产、生活要求。

白霓镇电信局位于镇区106国道北侧,镇区内建有移动通信塔二座。白霓镇邮政支局地处镇区106国道北侧,邮政种类包括电报、信件、包裹、储蓄。

镇内没有消防站,消防设备不能适应需要。

二、现状综合评价

通过对白霓镇区现状分析,其综合特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地结构独具特色。白霓镇区是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全镇乃至服务于周边地区的商贸中心,其建设发展形态基本沿106国道和金龙山街公路两侧外向型发展,但老区比较破旧。

2.镇区用地功能相对明确,特别是居住用地集中、紧凑,商贸用地亦有一定的规模,但工业用地,行政管理用地较为分散,不具有规模效应,同时行政办公效益比较低。

3.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的发展必将带来城镇的建设发展和人口的聚集,需要城镇为其提供更多更大的就业场所和生活空间,而老区建于明清,结构形态及人居环境,建筑组群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其建设发展受到严格控制。现状长武公路两边的建设已破坏了原有城区的外部环境,新建筑与原有建筑风格格格不入,造成了新区与老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4.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偏低。镇区沿街商店不少,但经营方式和商品雷同,科技文化内容缺乏,居民生活不够丰富,服务行业不全,设施条件差,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5.绿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白霓镇自然人文景观丰富,但是没有很好的利用,且镇内唯一山体金城山已被农民耕种为蔬菜地,绿化植被稀少。镇区内绿地缺乏,几乎没有公共绿地。镇外两条河流大市河和高堤河,未能与绿化很好地结合。

因此,规划中必须充分看到白霓镇的优势和特点,发现问题,引导城镇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五章镇区规划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6~2015年。

远期2016~2025年。

二、规划范围

镇区规划范围包括余耕、金城山、白霓和白石港部分用地,规划范围约3.545 km2。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 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 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 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

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 “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在扩展程度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在扩展方向上表现出轴向规律,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均衡结构。 12 成都市人民政府XXXX年计划期间,成都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国家定点建设了一批以机械加工和精密仪器为主的大、中型工业企业。1953年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经国务院批

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2010-2020)

前言 受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人民政府委托,我院负责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 本次英州总体规划的修编是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英州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用地结构和城乡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开发带来的人口规模、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市政和公共设施的供给压力、镇区用地发展方向发生改变等系列问题,是本次总规修编急于解决的。 在陵水县英州镇人民政府的领导和陵水县建设与国土环境资源局的大力配合下,2010年我院开始着手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在2004版《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深度要求》、《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和双方所签定的合同为依据,提供规划的全部图纸和文字资料。 在本次调整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院得到县、镇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一并致谢。 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1年4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及策略 第三章镇域总体规划 第一节村镇体系规划 第二节镇域交通规划 第三节镇域给水规划 第四节镇域供电规划 第五节镇域电信规划 第六节镇域广播电视规划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五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 第六章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第七章镇区居住用地规划 第八章镇区公共设施规划 第九章镇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镇区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第二节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二章镇区市政工程规划 第一节镇区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节镇区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镇区供电工程规划 第四节镇区电信、邮政工程规划第十三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四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五章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节总则 第二节规划建设控制 第三节建筑设计管理 第十六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第十七章附则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键入公司名称]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User [选取日期]

1.第一章基本概况 (1) 1.1.镇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 (1) 1.2.历史沿革 (2) 1.3.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评价 (2) 1.4.镇区基本概况 (3) 2.第二章规划背景、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期限 (4) 2.1.规划背景 (4) 2.2.规划的依据 (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 (3)《镇规划标准》 (5) (5)《兰州市总体规划》 (5) 2.3.规划指导思想 (5) 2.4.规划原则 (5) 2.5.规划期限 (6) 3.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6) 3.1.发展条件分析 (6) 3.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8) 4.第四章村镇总体规划 (9) 4.1.总人口预测 (9) 4.2.城镇化水平预测 (10) 4.3.村镇体系规划 (11) 4.4.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3) 4.5.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13) 5.第五章城镇发展规划 (14) 5.1.城镇性质 (14) 5.2.城镇规模 (14) (2)流动人口预测 (15)

5.3.规划范围 (15) 6.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 (16) 6.1.城镇总体布局的目标与原则 (16) 6.2.城镇结构和功能分区 (16) 6.3.城镇各项用地规划 (22) 6.4.绿地系统规划 (23) (1)、公园 (23) (2)、街头绿地 (24) (2)防护绿地 (24) 6.5.景观系统规划 (24) (2)存在问题 (24) (2)宏观控制原则 (25) (3)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原则 (25) (1)山体景观 (25) (2)景观道路 (25) (3)景观节点 (25) ①广场 (25) ②出入口 (25) 7.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26) 7.1.道路交通规划 (26) 7.2.给水工程规划 (29) (2)工业用水量 (29) (3)其它用水量 (29) (4)消防用水 (29) (5)城镇总用水量预测 (29) 7.3.排水工程规划 (30) 7.4.电力工程规划 (30)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页精编版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页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前言(一)物流的含义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到消费的有效流动,存储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我国入世以后,将面临不断加剧的国际市场竞争,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建立国际化、社会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物流体系已成为众多城市所追寻的目标。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现代社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提高流通效率,使客户在需要的时间、地点,以他们所希望的方式和数量获得产品,才能更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生产商和经营者才能更加集中时间和精力在其核心业务上,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和增加效益,满足消费者需求。从国内主要城市来看,深圳已经将物流与金融、高科技一起列为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并规划发展六大物流园区;上海准备重点发展外高桥、浦东空港

和西北三大物流园区;天津将规划开发区工业物流园、保税区国际物流运作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空港国际物流区、交通局物流货运中心五大物流形象工程;在广州现代物流发展实施纲要中,现代物流成为广州市主要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规划建设南沙、新沙、花都等三大国际性枢纽物流园区。 图示: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物流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顺应当今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实现天津长远目标的战略选择。天津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确立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以物流带动国内外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与人才流,成为物流集聚与辐射中心。发展天津市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系统的发展能够促进金融业、信息业等高层次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而且还能够优化产业内部的结构。 天津市现代物流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但不少部门、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其光明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提出了以落实天津定位、提高天津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战略目标,依托天津口岸、综合运输网、信息网及其辐射力为总体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高起点构建开放式现代物流体系。争取在三年内形成天津现代物流体系雏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2005--2020)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 TRANBBS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第五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城镇化目标 第二节城镇规模、职能与布局 第三节城乡空间管制 第四节市域公路TRANBBS交通系统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TRANBBS规划第六章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第七章主城区空间总体布局 第一节用地布局 第二节对外交通 第三节道路交通 第四节公共设施 第五节居住用地 第六节工业、仓储及物流 第七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节绿地系统 第九节景观系统 第十节岸线利用 第十一节旅游发展 第八章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 第一节水资源利用 第二节给水工程 第三节排水工程 第四节电力工程 第五节通信工程 第六节燃气工程 第七节环境保护 第八节环境卫生 第九节防震减灾工程 第十节防洪工程 第十一节消防安全工程 第十二节人防工程 第九章主城区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一节目标与规模 第二节近期发展建设的主要项目 第十章主城区远景规划设想 第十一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第十二章附则

附录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1.市域资源的控制 2.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3.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 4.主城区道路交通 5.主城区公共设施 6.主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7.主城区园林绿地 8.主城区给水工程 9.主城区电力工程 10.主城区通信工程 11.主城区燃气工程 12.主城区环境保护 13.主城区环卫工程 14.主城区防震减灾工程 15.主城区防洪工程 16.主城区消防安全工程 17.主城区近期建设 附表1 海口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 附表2 海口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总表) 附表3 海口市域现状土地利用汇总表 附表4 海口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标准一览表 附表5 空间管制分区标准一览表 附表6 海口市区域性主干路一览表 附表7 海口市中心组团次干路一览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海口市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鉴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05)》即将到期,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二条规划修编背景 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思想。 2.中共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海南经济发展,提出了“南北带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情况【精选】

宣传教育工作队伍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生力军、先锋队,环境保护靠宣教起家,也得靠宣传教育发展。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城镇环保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镇环保】一 同志们: 大家在讨论中普遍认为我们这次会议十分必要,是非常及时的。**副总理在昨日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城市规划是第一,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城镇化和城镇健康发展的引导作用,再次明确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汪光焘同志的讲话内容非常全面,问题分析透彻,也对同志们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要性和基本要点的教育。结合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我对本次会议做一个小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二是一些地方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三是纠正此类盲目性的基本策略。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强调了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在这三者之间,城市规划是龙头,没有规划就没有健康有序的建设和管理。但是,我们以往在讲城市发展成绩时,很少有提及规划的功劳,反而是将城市建设的过失归咎于规划,城市规划往往成了替罪羊。大家都记得上世纪60年代大跃进时期,城市发展过快,各地乱建设曾是风起云涌,那时我国还没有《城市规划法》,却居然作出了城市规划停三年的决定。幸好这随后的三年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萧条期,各地也无钱搞建设,才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假如在当前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也作出城市规划停三年的决定,这就意味着火车头的动力非常足,却把轨道撤掉了那样糟糕。因为城镇化就像一列快速行驶的火车,城乡规划是轨道,是保持火车健康运行的轨道。如果把轨道拆掉,火车没有轨道而继续行驶,你说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我们现在都认为规划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必须指出容易被忽视的事实,即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管理体系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其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效地指导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的功能日趋完善。到过印度及非洲一些国家的同志都深有感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多数城市中,30?D50%的面积被贫民窟所占据,城市道路拥挤不堪,污水横流,自来水普遍受污染等造成疾病流行。但是我国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城市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城镇化的进程促使人口分布从农村的松散状态转向了紧凑,人们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在指导基础设施合理分布、保证城市环境卫生、制止流行疾病的传播等方面发挥了主要的作用。现代城乡规划就是起源于欧洲的黑死病和其他流行疾病的防治。我国的城市规划在这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是保持了我国城市紧凑型的发展形态。除了开发区,我国城市建成区人均用地面积,建国50多以来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建成区人口密度居世界前例,是世界上城市土地集约化使用成绩最佳的国家。特别是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后的十多年来,我国城市集约用地的成绩也非常突出,人均用地面积仍然保持很高的水平。当然,各类开发园区脱离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控造成土地大量浪费则另当别论。开发区实际上是在挑战我们的城市规划。当初设立开发区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避开老体制建一个新区,但到了现在,在新经济体制和城市规划法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挑战城市总体规划当然成了一个严重问题了。因为现行城市规划标准中规定人均100平方米用地,是包括了除了农业以外的工业、绿化、商业、居住和交通等所有的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 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的发展将成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贺胜桥作为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和的交接地带,同时也处于“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省委已将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至、、、黄冈4条城际铁路宣布动工,一个以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此时机,贺胜桥成为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载体能够很好地把和城市圈部的二线城市紧密联系起来,有 利于发挥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城市圈通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 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08-2020年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2008-2020年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24p 上传时间:2011-04-08 1.82MB 下载量(31) 收藏次数(0) 推荐次数(0)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目的 第二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原则 第三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依据和规划期限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体系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发展思路和措施 第三节城乡协调发展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第四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规划 第三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节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规模 第三节城区用地布局和组织 第四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五节城区景观风貌和绿地规划 第六节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第七节城区供水工程规划 第八节城区排水工程规划 第九节城区供电工程规划 第十节城区通信工程规划 第十一节城区燃气工程规划 第十二节城区供热工程规划 第十三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第十四节城区防灾工程规划 第十五节城区环境保护和环卫工程规划 第十六节周边地区协调发展规划 第四章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 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节远景规划 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六章附则 附表1市域国、省干道公路规划表

附表2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3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4北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5北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6西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7西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8老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9老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10南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11 南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12 中心城市各级道路功能及规划要求表 附表13 中心城区各层次公共交通网络功能划分及规划要求附表14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场站每标车建筑及建设用地指标附表15中心城区用水量预测表 附表16 中心城区水厂规划表 附表17 中心城区各分区污水量预测表 附表18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规划表 附表19城区各层次中水系统功能及管理表 附表20 中心城区远期(2020年)通信业务量预测表 附表21 中心城区燃气量预测表 附表22全市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附表23 老城区城市道路现状表 附表24北城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5老城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6西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7南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8 承德市近期建设规划用地平衡表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第一章总则 1.0.1条为贯彻新修编的《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科学 合理的指导哈木呼提镇的城镇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总体 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文本。 1.0.2条 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 建设活动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 规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3条《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是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哈木呼提镇发展需要,在编制批准的原 《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的基础上修订 编制的,本规划批准后,原规划停止执行。 1.0.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 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 割。 1.0.5条文本所涉及的规划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目 前哈木呼提镇的实际情况和考虑今后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 应符合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1.0.6条本规划文本和说明书中,哈木呼提镇镇区是指XX团部所在地,哈 木呼提镇镇域是指XX团域。 1.0.7条团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同XX行政区划范围一致,总面积773.33 平方公里。团部规划范围:北部至国防公路,南端原XX园林路 为界,南北长1400米;西临近原XX四支渠,东至原XX六支渠, 东西宽1700米;总面积210.59公顷。 1.0.8条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6.《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建设部建村[2007]36号文 7.《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8.《XX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 9.《XX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深度规定》 10.《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 [2001]41号 11.《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23 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2. 《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规划》 1.0.9条规划期限 基期2006年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概况 (一)区位条件 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 (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 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一章规划概况 (2) 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 二、修编背景 (4) 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 四、成都概况 (6) 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 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 七、规划重点 (22) 八、技术路线 (25) 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 一、发展总目标 (28) 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 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 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 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 一、区域协调策略 (34) 二、城乡统筹策略 (35) 三、生态优先策略 (35) 四、空间优化策略 (36) 五、产业转型策略 (36) 六、枢纽强化策略 (36) 七、文化引领策略 (37) 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 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 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 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 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 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 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 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 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 第六章城镇体系 (59) 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 二、发展策略 (64) 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 四、规划建设指引 (71) 五、规划措施 (76) 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 一、第一产业 (78)

二、第二产业 (80) 三、第三产业 (87) 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 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 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 三、规划布局 (103) 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 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 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 三、商业设施 (110) 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 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 六、体育设施 (118) 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 八、殡葬设施 (123) 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 十、农贸市场 (125) 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 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 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 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 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 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 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 一、现状及分析 (142) 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 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 一、总体要求 (154) 二、抗震工程 (154) 三、防洪工程 (163) 四、消防工程 (169) 五、人防工程 (174) 六、灾后重建 (178)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 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 二、给水工程 (187) 三、排水工程 (195) 四、电力工程 (204) 五、通信工程 (212) 六、燃气工程 (218) 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 八、能源发展 (232) 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 一、城市性质 (241) 二、城市职能 (2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