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州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正式竖版

蕲州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正式竖版
蕲州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正式竖版

工程名称:蕲州镇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湖北省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

湖北省武穴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委托单位:蕲州镇人民政府

设计资质:乙级

设计证号:(鄂)城规编第(032009)

院长:====(规划工程师)

总工程师:====(规划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助理规划师)

设计人员:====(助理规划师)

====(助理规划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规划师)

====(助理工程师)

咨询教授:

参编人员:====(蕲州镇党委书记)

====(蕲州镇镇长)

文本目录

总则

第一章蕲州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二章城镇性质、规模、用地发展方向与规划区界定第三章镇区总体布局

第四章专项系统规划

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第二节绿化景观规划

第三节给水工程规划

第四节排水工程规划

第五节电力工程规划

第六节电信工程规划

第七节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第八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第九节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节环卫设施规划

第十一节消防工程规划

第十二节防洪工程规划

第十三节人防工程规划

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六章总体规划实施

说明书目录前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

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四章镇区概况

第五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六章城镇用地评价、发展方向与规划区范围第七章镇区总体布局

第八章镇区专项系统规划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章规划管理与实施

图纸目录

蕲州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区位示意图

――村镇结构规划图

――镇域经济结构分析图

蕲州镇总体规划

――现状图

――建设用地评定图

――用地布局图

――结构分析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化景观规划图

――景点分布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给水工程规划图

――雨水工程规划图

――污水工程规划图

――电力工程规划图

――邮政电信工程规划图

局部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图

蕲州镇总体规划文本

总则

第一条蕲春县蕲州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是蕲州镇规划区内各项城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凡因村镇建设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均应按照本规划要求执行。本规划条文中黑体部分为强制性条文。

第三条本规划具体落实由蕲州镇政府负责,蕲州镇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监督。

第四条因某种原因需要对本规划的某些内容进行调整时,应经镇人民政府批准,报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和蕲春县建设局备案。

第五条城镇总体规划期限为:

1、近期:2005年至2010年

2、远期:2011年至2020年

第一章蕲州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六条镇域村镇体系发展战略是:集中主要力量建设发展蕲州镇区,以点带面,带动村镇全面发展,加强乡镇企业建设与内引外联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注意生态保护,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七条镇域村镇体系空间规划模式为:以镇区为核心,沿江经济发展带为主轴,镇域西部沿线形成南北向发展次轴,与主轴形成弓字形村镇分布格局。镇域经济发展以点、轴开发模式展开,为远期镇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第八条规划蕲州镇近期2010年总人口为10.4万人,远期为11.8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4%。

第九条镇域村镇等级分为三个层次:

1、中心镇:蕲州镇区

2、中心村:东门、南门、郦公园、一关、、街口、红石头、雨湖、竹林湖、新塘、

3、一般村:横坝、银山、王要等

第十条工程系统规划

1、道路规划

逐步完善各乡级公路,使镇域主要村的道路能够互通,道路宽度15米。

2、给水系统规划

逐步改变以地下水为水源的现状,以长江水为全镇主要水源,形成以中心镇与一般镇为中心,辐射中心村与一般村的给水系统。

3、电力规划

坚持以国家大电网为主,加快电网建设,完成农村初级电气化。加快农村地区电网建设,使之与中心村电网形成网络,争取实现一户一表,达到农网安全、高效、低耗运行。通过农村电网的改造减轻农民负担。

4、电信规划

加快信息产业化过程,建设以镇区为中心的全镇电话网络。在逐步完善固定电话网的同时,加强信息传输网的建设,逐渐发展以IP技术和装备为主导新的高速宽带互联网,远期逐步实现光纤进入生活区。

第二章城镇性质、规模、用地发展方向与规划区界定

第十一条镇区性质为:医圣故里、滨江旅游名镇

第十二条镇区规模:

1、人口规划:镇区人口近期6.3万人,远期7.6万人。

2、用地规划:近期建设用地为5.67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远期建设用地7.63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

第十三条镇区用地发展方向为:以向东为主,适当向南发展。

第十四条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整个镇域范围。

本规划确定的镇区范围:北至新河口,南靠银山,西临长江,东到两路口。

第三章镇区总体布局

第十五条镇区空间布局

在现状基础上集中成片发展,避免过于沿交通线路发展。旧区在镇区中部,强化其现有的大部分职能,如集居住、卫生、商业于一体,通过整治环境,完善设施,创造一个全新的商贸服务区;新区则集中在东部发展,是镇区未来居住、商贸中心。新旧两片区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山水相互交融,内外部空间紧密结合的城镇空间格局。

第十六条镇区用地构成——镇区用地分类详见城镇用地平衡表

城镇用地平衡表

第十七条工业用地规划

工业用地分片布置,其中北部工业区在原来麻纺厂的基础上向北部建设扩展,主要发展纺织、建材等一类、二类工业;镇区内部的小型工业,远期逐步搬迁。在规划区南部2公里处为银山工业区,主要发展化工、建材工业。

第十八条仓储用地规划

遵循交通便利、有利物资集散和尽量靠近工业区、减少无效运输,避免对内干扰的原则。将现有的国家粮库适当扩建,并在北部工业园区西侧和镇区南部蕲州大道西侧设置仓储用地。

第十九条公共建筑用地布局

镇区公共设施体系,由蕲州大道公建带——旧区商贸服务区——新区商业居住中心构成,形成老新结合、内外有别的服务体系。

第二十条行政办公

行政中心位于镇区的北部,规划集中安排以镇政府为主的行政办公区。现有部分建设情况良好的行政办公用地予以保留。

第二十一条商业金融

主要分三处布置,一处布置在旧区商贸服务区内的步行街(东长街),着重对现状商业建筑进行整改,提升服务水平与环境条件;一处沿蕲州大道两侧布置,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商业与金融设施;一处在东部新区内相对集中布置商业金融设施,功能上侧重于商业服务。

第二十二条文体科技

近期保留老城区的文化设施,对于地段位置好的如影剧院根据需求适当改造扩建,远期在靠近水体等地理环境较好的地段增设文化馆、敬老院等文化设施。对于原体育场(药材市场)建议整修,并预留一定的发展备用地。

第二十三条医疗保健

完善现有医院设施,在规划区内根据规范要求新建相应的医疗设施。

第二十四条教育机构

老城区内用地条件不好的小学,规划预留扩建用地,新区增设小学1所,搬迁扩建中学2所。

第二十五条居住建筑用地规划

镇区南部地段结合雨湖逐步改造并扩建现有的居住用地,形成一个环境优美的滨水居住中心;新区中的居住小区必须高标准、高起点的建设,规划定为二类居住用地。

现状建成区内建筑密度大,层数低,环境差,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用地,对建筑进行清理整顿,改善

居住环境,提高建筑层数,增加绿地面积,疏通道路,严格控制建筑间距,禁止乱搭乱建。

新区居住用地应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和湖北省居住区规划设计有关规定进行建设。住宅以多层为主,完善各项配套设施。

第四章专项系统规划

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第二十六条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1、路网特点

规划采用方格网式与自由式相结合的路网布置方式,间距均匀,分级明确。

2、具体规划措施

(1)改变原有的枝状道路网,避免尽端式道路,进一步明确道路的等级。

(2)新开辟的主、次干道和支路,将镇区各主要功能区串联起来。

3、道路网分级

(1)一级道路红线宽42-30米,是镇区主要道路,以交通性为主。

(2)二级道路红线宽20米,是镇区次要道路。

(3)三级道路红线宽12米,是镇区支路。

第二十七条静态交通规划

规划在工业、仓储和商业用地内新建多处停车场。

第二十八条交通设施规划

1、按照服务半径1千米左右布置一个加油站的原则,保留现有加油站,新建加油站两个。

2、在北部工业区内规划货运站一个,用地面积1.8公顷,扩建现有客运站。

第二十九条对外交通规划

对现有公路进行逐步改造,有效组织镇区与全镇的交通运输。

(中心镇区规划道路一览表附后12页)

第二节绿化景观规划

第三十条规划目标

以提高人均绿地面积与城镇绿化覆盖率为首要目标,规划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50m2/人,镇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第三十一条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充分利用蕲州镇区的自然条件,以滨江、滨水绿地、林荫道、景观路、防护林带、道路绿化等线型绿地为骨架,城镇公共绿地为核心,近郊历史文化保护区及生态绿地为背景,构成完整的绿色景观体系。

第三十二条规划期内按《园林绿地规划一览表》完成镇区主要绿化建设

园林绿地规划一览表

第三十三条居住建筑用地、工业小区内还应增设小型绿地,补充和完善绿地系统,使镇区绿化整体性更为突出。

第三节给水工程规划

第三十四条镇区远期用水量为5万吨/日,人均综合用水指标600升/日。

第三十五条规划取水水源为长江,新水厂取水点位于20#路以南150m,取水点半径不小于100m的水域内,不得停靠船只、游泳、捕捞和从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并应有明显的保护范围标志。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设置有害化学危险物品的仓库或堆栈,设立装卸垃圾、粪便和有害物品的码头,沿岸农田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有持久性和剧毒的农药,并不得放牧等。

第三十六条采用生活、生产与消防共用的统一供水系统,给水管网采用环状网与枝状网相结合的形式(详见给水工程规划图)。

第三十七条规划远期水厂搬迁到凤凰山下南侧,原水厂用地改造成公园绿地,规划新水厂用地规模控制在5-7公顷。

近期建设干管主要沿蕲州大道、濒湖路、环城路等干道布置,管径为DN300,支管管径DN200-DN150。并要求保证供水水压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米的要求。

第四节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十八条规划排水体制:近期建设老城区以合流制为主,新区以分流制为主。远期发展将老城区合流制逐步改造成

分流制,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统一排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第三十九条污水排放系统:结合本镇地形,风向情况,规划污水处理厂位于镇区北端,用地规模控制在7-10公顷,近期设计规模为1.5万吨/日,远期设计规模2.5万吨/日。

污水排放口位于蕲州大桥以东130米处。

镇区内污水主干管沿蕲州大道敷设,干管沿时珍大道、濒湖路敷设,具体管线敷设见排水工程规划图。

第四十条雨水排放遵循“分散、就近排放”原则排入镇内水体。汛期通过雨水泵站将内湖水抽排至长江。

第五节电力工程规划

第四十一条到2020年,预测用电总负荷4.2万千瓦。

第四十二条110千伏高压走廊宽度按15~25m控制。35千伏高压走廊宽度按12~20m控制。

第四十三条保留镇区内1座110千伏变电站和2座35千伏开关站。主电缆沿干道西北侧铺设,新区电缆管线建设逐步实现管道化、地下化。

第六节电信工程规划

第四十四条近期镇区市话普及率达到30部/百人,远期普及率达到40部/百人,交换机总装机容量达到2.5-4.0万门。

第四十五条电信干管沿城市主干道敷设,应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河岸塌陷,土坡塌方的地区。

第七节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第四十六条到2020年,镇区广播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

第四十七条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改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为城区居民提供多品种、业务广、内容丰富的生活娱乐节目。

第八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第四十八条正确处理现代城市的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

第四十九条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制定新建建筑物的高度、体量、风格和色调的规划要求,并对传统民居和反映古都民风民俗的街区实行整体保护。

第九节环境保护规划规划

第五十条长江达到国家Ⅱ类水体,雨湖达到Ⅱ类水体,镇区内各明渠水质达到Ⅳ类水体。

镇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镇区各功能区区域环境噪声应按功能区分类相应达标。

第十节环卫设施规划

第五十一条镇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2公斤/人?日计,日产垃圾量近期约76吨,远期为91吨。

第五十二条小型垃圾转运站按相应规范和规定设置,转运站占地不小于100平方米,操作实行密闭化,清运完毕后应进行消毒处理,不得影响居民生活。

第五十三条镇区规划公厕主要布置于城市道路两侧或居住小区内,镇区公园、市场、车站、码头等人流集中地段布

置有公厕。

第十一节消防工程规划

第五十四条镇区规划在2号路和10号路交叉口东南角新建消防站1座.。

第五十五条镇区道路按120米的间距设置消火栓,服务半径为60米。

第五十六条镇区建设严格按照规定实施,确保消防通道畅顺。镇区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审批手续,不符合消防有关条例的,不予报建。火灾隐患较大的单位需加强防火管理,并配备相应消防自救设施。

第十二节防洪工程规划

第五十七条镇区长江干堤内外禁脚不小于50米, 禁脚以内不得有任何永久性建筑,不得在禁脚内取土、打井等工程活动。

第五十八条镇区雨水就近排入港渠或污水泵站,再经泵站抽排长江。

第十三节人防工程规划

第五十九条建立城镇灾害预测和应急预警系统,加强城镇要害部位的保护,健全城镇人防组织机构。

第六十条人防工程应按平战结合,灭灾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防灾系统,增强城镇综合发展能力与防护能力,达到最佳的建设与防护效益。

第六十一条按人防要求安排好掩蔽工程,疏散手段和基地的建设。

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六十二条近期建设规划目标

按照城镇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与构想,逐步调整、改善、提高镇区各项功能及基础设施水平。重点项目定点定段,为建设开个好头,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城镇建设形成合理布局。

第六十三条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综合考虑今后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新旧区关系等因素,规划近期建设以建成区为依托,以蕲州大道为骨架,逐步改造并完善现有的各项功能设施,并适当向东纵深发展,使新区初现雏形。

第六十四条近期建用发展规模

规划近期人口规模6.3万,建设用地5.6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0m2。

第六十五条近期住宅建设

根据预测近期镇区人口将增至6.3万人左右,考虑部分人口住房更新的要求,规划近期在镇区南部以及东部开发并改造几处居住小区。

第六十六条近期工业建设

近期工业建设用地向北发展并形成一定的规模。

第六十七条近期公共设施建设

逐步完善和改造现有的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更有力的服务

第六十八条近期道路交通建设

将蕲州大道美化、绿化、亮化,增加一段并贯通与蕲州大道平行的道路(2号路),并且通过一些支路与之联系起来。另外建成几处停车场和一处广场。

第六十九条近期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道路建设,加强对镇区排水、通讯和电力等设施的改造扩建。

第七十条近期绿地建设

完成蕲州大道西侧两块街头绿地,在工业区建成防护绿地,结合莲花湖现有水面建成莲花湖公园。并且结合现有的水面搞好绿化,同时注意完善道路绿化和居住小区内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

第六章总体规划实施

第七十一条本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规划说明书共同组成规划的全部文件。规划图则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七十二条城镇总体规划批准之后,应着于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加强规划延续性,深化规划管理内容,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七十三条加强规划管理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行政,坚决查处违法违章建设行为。

第七十四条加强城镇规划宣传,增强居民的规划意识,促使其自觉执行总体规划有关法规,积极支持并参与村镇建设与管理。

中心镇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资料

蕲春县蕲州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前言

步入新世纪的蕲州镇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城镇规划建设作为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和推进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对城镇发展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向心力和辐射能力已摆上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蕲州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湖北省武穴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受蕲州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承担了蕲州镇总体规划的修编任务。

本次规划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蕲州镇城镇发展战略及发展目标、城镇性质和规模、镇区发展方向、镇区用地空间布局形态、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布局、镇区绿地景观规划等。规划分为两个方面: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区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历次总体规划回顾

蕲州镇先后于1983年、1994年和1998年编制过三次总体规划,其中1998年总体规划是对1994年总体规划的修编。三次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指导了蕲州镇的城镇建设。

1998年规划要点:

1、城镇性质:蕲州镇为历史古镇,全县经济物资集散中心,以发展化工开发中药系列产品、轻纺、建材及旅游业的城镇。

2、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1)人口规模:近期至2010年8万人,远期到2020年12万人;

(2)用地规模:远期为828公顷,人均103.7平方米。

二、规划实施情况

此次规划自1998年编制、审批至今历时7年,对镇区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工业用地与规划位置有些出入,道路网基本按规划建设。

2、由于受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部分规划项目未能实施。

三、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高举发展大旗,抢抓历史机遇,发扬历史文化传统,坚持求是创新,按照“壮大规模、城乡统筹、外向对接、塑造特色、分步实施、有序发展”的思路,围绕“资源立镇、工业兴镇、依法治镇”的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规划原则

1、坚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整合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建设以旅游开发为主体的港口城镇;

2、尊重现状,合理布局,创新规划思路,利用资源、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纺织、建材、化工工业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

3、注意节约土地、合理安排生产与生活用地,提出整体发展与重点建设相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协调的规划思路;

4、坚持规划的可行性原则,切合实际探索发展思路。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湖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4、《城镇体系编制审批办法》

5、《湖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

6、《蕲春县总体规划》

7、《蕲州镇总体规划(修编)》(1998-2020年)

8、蕲州镇及各村历史统计资料

9、蕲州镇政府及其它各机关部门的相关文件

四、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05年——2010年)远期规划(2011年——2020年)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

定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是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的基础。为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将城市经济发展目标量化为城市空间布局可以使用的指标,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工业发展规模等,作为研究和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

一、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1、镇域土地总面积54.45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1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454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76%。人口密度为1781人/平方公里。

2、2003年全镇总人口9605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6%,其中:非农业人口33755人,农业人口62298人(均为实际人口数,略高于统计报表人口――下同)。

3、1998年全镇社会总产值21.61亿元,是1993年的7.18倍;财政收入1071.97万元,是1993年的1.2倍;农村人平纯收入2180元,是1993年的3.78倍。

4、农业产业化形成格局。已形成水产、蔬菜、畜牧、果药四大支柱。1998年,柑桔基地10个,面积219公顷;水产基地14个,面积304公顷;蔬菜基地12个,年产量1万吨;中药材基地136公顷;畜牧生产有枫树岭山威庄园和土台永佳畜牧公司两家企业,形成菜牛、牲猪产、供、销、种、养、加为一体的新格局。199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6007万元。

5、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1998年,全镇有各个层次的企业1052家,其中镇办企业118家,联办企业79家,户办企业812家,固定资产原值达3.6亿元。形成医药化工、轻工纺织、建筑建材、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五大支柱产业。全镇商业网点1020个,从业人员5000人,社会商品零售额3.2亿元,外贸出口交易额330万元。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发展成为全镇经济的主体。

二、发展的机遇与条件

1、机遇。

武汉市提出建立武汉市都市圈的设想,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及其邻近的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

门等九个城市,蕲州镇涵盖其中。从城市圈发展的需要来看,目前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区内城市间的交通环网尚未形成,区域性绿地严重不足,污水处理各自为政。所以大力发展区域性基础设施成为以后都市圈发展的一个重点,无疑对蕲州镇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2、优势。

(1)、优越的交通与区位条件

交通条件:以蕲州大道为城镇一级交通性主干道,离黄黄高速出入口2-3公里,加上长江黄金水道,全镇交通条件比较便利。

区位条件:北距武汉100多公里、黄石30多公里、离县城22公里,便于接受各级城市的辐射影响。

(2)、丰富的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蕲州镇山清水秀,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丰富;并可与交通条件结合发展旅游服务产业。

矿产资源:非金属矿藏丰富,石灰石含钙量55.7%,是生产水泥等的重要原材料。

(3)、良好的产业基础

工业基础雄厚:蕲州镇曾作为蕲春县县城,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撤消后又建成了较具规模的工业企业。

三、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1、全镇总的奋斗目标是经过“十五”后期至2010年的努力,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与区域经济接轨,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加强,社会文明安定,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具体目标是:

(1)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89亿元,年均增长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0.55万元。

(2) 2010年三大产业比例从2004年的4.59:74.69:20.27转变为4.68:68.16:27.16。

(3) 2010年力争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5.41亿元,年均递增5.5%,其中工业总产值23.78亿元,年均递增4.51%;农业总产值1.63亿元,年均递增7.27%。

(4) 全镇总人口控制10.4万人以下,年递增率在16.8‰以下。

2、蕲州镇202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

蕲州镇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从发展条件来看,其速度和水平都应当略高于蕲春县域的平均水平。所以规划建议奋斗目标为:

(1)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73亿元,年均增长6.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0.63万元。

(2) 2020年力争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1.98亿元,年均递增5.28%,其中工业总产值38.89亿元,年均递增5.17%;农业总产值3.09亿元,年均递增6.85%。

(3) 全镇常住人口控制在11.8万人。

四、加快经济发展对策措施

紧紧围绕“致富思源、副而思进”这个主题,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增强信心,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把智慧力量凝聚到为增创发展新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

(一)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加快农业蔬菜、药材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二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和帮助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加快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企业和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三是加快以商贸和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四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把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

来,营造文明、整洁、有序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1、第一产业

发展城郊型农业,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搞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建设。

(1) 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产业化进程。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和优化市场需求的种养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发展农工贸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等经营形式,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2) 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乡镇企业在上规模、上等级、上水平、上效益的过程中,向镇区规划的工业区集中形成规模效益。

(3) 搞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保护。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第二产业

(1) 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较高标准的北部工业区。

(2) 加快发展支柱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巩固和提高现有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医药、化工、纺织、建材等,并在继续发展现有工业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工业产品,如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

3、第三产业

商贸、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和各种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是促进产业升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口素质的重要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1) 旅游业:充分发挥历史人文优势,加强对文物、民居祠堂、传统特色街区的保护,通过水网与路网的有机组织,构成系统的、以传统风貌为主题的旅游体系。重点开发以李时珍陵园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先期开发古城墙、金陵书院、昭化寺、靖烈宫等风貌游览点。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拓旅游客源,重视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发展多元化的旅游经济。发展壮大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向高层次发展。

(2) 人口、人民生活及文化事业:坚定不移的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消费档次。促进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逐步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一、镇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蕲州镇处于东经115°12',北纬30°14'。位于蕲春县南端,东与赤东镇相连,西临浩瀚长江,南同武穴市接壤,北距县城漕河22公里,离黄黄高速公路出入口仅2---3公里,凭借“黄金水道”长江,东达上海,西通重庆。

(二)自然条件

该镇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1397.5毫米,平均温度16.8°C,最高气温39.7°C,最低气温-15°C,无霜期231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境域为半月形,地势东高西低,主要山峰为缺齿山、大栗山、银山等。无河流,湖泊多,除北部同其他乡镇交接的赤东湖外,尚有雨湖、沿市湖、马口湖。加之土层深厚、质地肥沃,十分适合城郊型

农业的发展。南门芹菜,雨湖鲫鱼,莲花池藕,城郊红菜苔、红萝卜、红辣椒等“三红”,均远近闻名。

(三)历史沿革

蕲州城始建于1262年(南宋景定三年),有700多年的历史。公元1263年,南宋建州治于此,元、明至清末,为路、府、州治所在地;因战略地位显要,明清两朝先后设蕲州卫、下江防道、蕲州营于此;并因地域富庶,明荆王府迁驻城内;清末至民国,一直为蕲春县治;1932年至1937年,是湖北省第三、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县辖镇,或为乡级镇。

蕲州镇旧城周围为九里三十三步,一千一百三十丈。城有六门,历经变迁,现尚存北门一段。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特产工艺蕲州最先开发,农业良种蕲州最先引进,工业矿冶最先创办。白渲布、竹、鹿毛笔和蕲蛇等被定作贡品,蕲竹、蕲艾、蕲蛇、蕲龟并称蕲州四宝。1897年停靠英、美、日等国十三家“洋船”,1890年始设邮政分局,上隶湖北省汉口邮政分局。

蕲州商业经济历来发达,据史书记载,1046年(北宋嘉六年)蕲口务(税务)茶叶专卖量占全国的8.7%,南宋中期,“四十里长街”、“居民繁错”。蕲口已成为商业繁荣的大镇,商船泊于岸下者“甚众”,年贸易额在千万贯以上,税收达四十五万贯,占全国商业税的5%。是全国六大贸易中心之一。下辖兴国代理铺商。

该镇地理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水陆交通方便,非金属矿藏丰富,石灰石含钙量55.7%,是生产水泥等重要原材料,工商业较为发达,是闻名中外的伟大医学家李时珍诞生地,是蕲春县的经济和物资集散中心。

(四)社会经济情况

全镇辖43个行政村,总人口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万人(2003年年鉴)。全镇版图面积54.45km2,耕地面积33454亩。境内土地肥沃,湖泊众多。全镇农业化形成格局。以形成水产、蔬菜、畜牧、果药四大支柱,其中柑桔基地10个,面积219公顷;水产基地14个,面积304公顷;蔬菜基地12个,年产量1万吨;中药材基地136公顷。蕲州镇是蕲春南部商贸中心,现有粮油、肉食、蔬菜、五金交电、建材、鱼类、餐饮、服务等交易市场。全镇经济构成以工业为主。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方式并存。为全县渔业、蔬菜和麻类主要产地之一。

全镇拥有2座3.5万千伏安变电站和1座11万千伏安变电站,全年供电量7640万度;建有2.4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建成2座3000吨级货运码头;一个2级汽车客运站;建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初中2所(含李时珍中学),在校学生2886人,小学19所(实验小学1所,中心小学4所,完小7所,初小7所),在校学生7432人,幼儿园16所,入园儿童1052人。校园总面积20.79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49万平方米。

二、现状问题及发展条件分析

(一)现状问题

1、村镇布局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资源及地形的制约,村镇布局呈现不平衡态势。长江沿岸的乡镇经济要明显好于东部乡镇。

2、村镇规模结构不合理

村镇规模偏小,辐射力弱,难以发挥地区经济增长核心的作用,其他各行政村没有明显的分工,土地使用效益低下。

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主要体现在文化、休闲、娱乐设施比较缺乏,居民生活单调;各行政村给排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导致环境的脏、乱、差,生产和生活污水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

(二)城镇发展条件分析

1、优越的交通与区位条件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市区包括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组团;三个次中心为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六个片中心为洪濑镇、诗山镇、丰州镇、英都镇、仑苍镇。 生态保护区:美林水厂一级保护区、南安森林公园、五台山森林公园、康美雪峰森林公园、灵应省级森林公园、罗山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东西溪沿岸区域、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安溪 引导发展区:包括主城区、辅城区、三个重点中心镇。主城区由中心组团、东翼组团、西翼组团三大组团,辅城区为官桥、龙美、龙门三大组团,三个重点中心镇为湖头镇、蓬莱镇、长坑镇。 生态保护区:凤山省级森林公园、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和县城关水厂水源保护区、清水岩风景名胜区、凤冠山、龙门、骑虎岩、阆苑岩、清风洞、泰山岩、晋江源、官桥犀山等县级森林公园和白濑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西溪沿岸区域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02-安海施工图说明书(总体)

说明书 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安海镇地处晋江市西南部,是晋江市南北发展的重要节点,是以生产服装、食品和商贸为主导的城镇。但安海镇内区域交通干线尚未贯通,镇区对外联系不便,且区内道路功能混乱,造成不同性质的交通流空间上分布的混乱,特别是缺乏对外交通的合理疏导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区域内交通状况,适应未来交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今后与快速通道英林连接线连接,形成快速路交通网络,向北经龙狮路延伸至石狮,贯通滨海组团,形成滨海组团英林镇、龙湖镇与石狮市之间的便捷通道。所以,它的建成是实现晋江市“对外交通快速化、境内交通网络化”总目标的需要。 本项目起点位于安海镇南环公路(县道X320)与乡道Y118交叉口的东侧(起点桩号K0+000),往南经庄头村,在庄头小学东侧与庄坑公路(乡道Y117)相交后,路线转向东南,经前蔡村、前林村、窑前村,在窑前村与坑边村的交界处与石东路(县道X325)相交,再经坑边村、联邦印染厂东侧止于赤店村西侧乡道Y126上(终点桩号K5+499.403)。路线全长5.499公里。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一)任务依据 (1)2009年12月28日,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达的“中标通知书”; (2)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的《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勘察设计合同》; (3)2010年3月26日,安海镇人民政府《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设方案协调会会议纪要》; (4)2010年5月11日,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与东石连接线路线交叉设计方案研讨会议纪要》(晋交[2010] 120号); (5)2010年7月22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协调会会议纪要》; (6)2010年7月27日,晋江市交通局《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晋交[2010] 179号); (7)晋江市交通局的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 (8)建设部、交通部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 (9)交通部部颁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 (二)测设经过 1、准备工作 2010年1月5日~1月20日,我院积极做好外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其内容包括:召开各专业设计人员会议,明确其任务及组内分工;明确推荐线位,优化平面设计参数,使线形连续均衡。线位优化完成后,送分院领导及质量部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及时作了优化调整,并提供给各专业组;编制勘察设计工作计划;明确测设人员岗位职责;准备外业设备等。 2、测设简况 2010年1月中旬,本项目路线平纵面设计报送分院质量部审查,经确认后,1月21日~2月6日,项目组进晋江工地开始现场踏勘,并走访晋江市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气象局、新奥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电力局、电信局、广电局、市政园林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部门,获取各项规划资料及沟通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走访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污水处理中心、安海镇自来水厂、安海镇广电站等部门获取地方资料和要求。 2月23日,项目组再次进场,进行外业调查。 3月24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张文节镇长主持召开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步设计协调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快速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建设为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位于都市区外围的小城镇,既是大城市区域化格局下的重要节点,也是更大区域范围内轴线生长的承接点。对于此类小城镇,规划预测其未来发展时,需从区域层面复杂和快速变化的条件着眼统筹考虑。 龙湖镇概括 位置:隶属新郑市,位于新郑市北部、东临孟庄镇,西接新密市界,南依郭店镇,北靠郑州市郊区。距郑州市区11公里,距新郑机场18公里。 总面积:9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9平方公里 地貌:地处伏牛山余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全境为小丘陵岗地,属北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人口:全镇7.05万人/ 镇区308万人 交通:郑新公路、107国道纵横南北,袁张公路、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 发展方向:文化教育、休闲度假和高科技工业 规划:东部为农业生产区,中部镇区为综合经济区,西部为工矿建材、林果区村镇体系:中心镇—中心村—行政村三级结构(以经济发展、功能分区分析)建设规划:近期以中山路为中心,建设成一条带状城市中心,远期以泰山路为中心发展。 工业区(工业用地):

A.轻度污染的大型工业企业。西南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且在镇区下风向。 在与生活区交接部位设置生态防护带。 B.北部混合区。西侧距后湖水库近,严禁布置污染工业项目。东侧临近生活区, 宜安排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工业 C.孙庄东北混合区。生活区附近,布置高效益、低污染的工业 仓储用地:后湖水库东岸,紧靠工业区,便于使用 发展目标、产业体系、发展空间和交通设施 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关系分析 2.1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关系:龙湖镇与郑州市中心城区仅一条高速之隔,距中心区的距离只有25公里,通过横贯龙湖镇境内的107国道可以直通郑州市区。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龙湖镇受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影响较其他城镇更为深刻。2.1.1郑州市中心城区对龙湖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1)经济辐射郑州市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是龙湖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通过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提高了龙湖镇的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龙湖镇在同类城镇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3) 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4) 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7) 第一节区域协调 (7)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7)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8)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10)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11)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4)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6)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6) 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7)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17)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7)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21)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23) 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5)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5)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26)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26)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27)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28)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28)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28)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29)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29) 第二节消防规划 (29)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30)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31) 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3)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34) 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36)

巢湖市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1、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近年来,柘皋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工业强镇、特色富民上大做文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时出现了环境污染、城镇建设存在矛盾等问题。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生态基底、处于快速发展机遇期的城镇,柘皋必须要全面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 建设合肥经济圈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合肥经济圈建设从概念走向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东向发展一直是合肥经济圈拓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合宁发展轴更是合肥经济圈同南京都市圈沟通对接的重要通道。柘皋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合巢发展轴、合宁发展轴上的重要地位,从区域层面来看,柘皋镇在未来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将扮演着承东启西的作用。柘皋镇应利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推动力,加快发展,积极融入合肥市整体发展战略框架之中。 3、产业发展及城镇建设的迫切需求 ◆现代化农业 柘皋镇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等。种植业是柘皋镇的基础性产业。特别是原柘皋镇坚持“压水扩旱,压粮扩经,压劣扩优”发展节水避灾、优质高效农业。已形成两大区域格局和四大生产基地。 在土地资源和能源环境趋紧的现实条件下,要想使柘皋镇尽快迈入现代化农业的先进行列,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支持服务,促进养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积极扩大和扶持蔬菜基地建设。 ◆新型工业化 柘皋镇工业基础较好,主要企业有巢湖市玛钢有限公司,巢湖三丰纺织有限公司、柘皋机筑建材有限公司、柘皋啤酒厂、巢湖首信棉业有限公司、宁柘耐磨材料厂、柘皋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枯皋镇油厂、复合肥厂、巢湖振兴棉织厂、大鑫食品粮油食品厂、春友种子公司柘皋分公司等。除此之外,镇里还有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业。 如今,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行业发展环境,除了继续保持在产业技术方面的领先和规模优势外,作为工业化发展城镇空间载体的柘皋镇,还应当继续承担起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职能,通过市场的提档升级和多元化、专业化经营,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服务,进一步强化产业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 ◆城镇建设 随着合巢产业新城概念的提出,栏滨路、商杭高铁、巢湖北站等各种利好条件的明确,柘皋镇越来越多的开发建设需求被不断释放。因此,挖掘用地潜力,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同时合理控制用地速度,实现科学布局,才能使柘皋实现科学、合理、快速地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而生产性服务设施的建设对于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提高生产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建立完善的专业市场和物流体系,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化城镇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柘皋镇在未来的发展建设当中,应当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生活性职能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体环境状况不佳成为柘皋镇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求柘皋镇不断改善整体环境,增加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城镇特色的展现 柘皋镇历史悠久,生态基底良好,水系发达。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历史化、生态化的城镇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如何在改善镇区整体居住环境的前提下保护好生态特色格局和传统历史人文风貌,是本次总体规划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二、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原则 以加速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强区域中心城镇功能为目标,确定柘皋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协调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2、整体发展原则 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合理调整城镇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强化城镇的综合服务能力。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 说明书 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O O九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 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 一、规划背景 (1) 二、现状概况 (2) 三、镇区概况 (4) 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4) 一、规划依据 (4) 二、规划年限 (4) 三、规划原则 (5) 四、规划目标 (5)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5) 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 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 三、产业发展规划 (7) 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 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 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 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 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23)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3) 一、城镇性质 (23) 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23) 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 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 三、功能结构规划 (24) 四、用地布局规划 (24) 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 一、现状 (26) 二、绿地系统规划 (26) 三、景观规划 (26) 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27) 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 二、道路交通规划 (27) 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 (28) 一、给水工程规划 (28) 二、排水工程规划 (28) 三、燃气工程规划 (29) 四、电力工程规划 (29) 五、通信工程规划 (29) 六、管线综合规划 (30) 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30)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 三、城镇防灾规划 (31)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 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 三、近期建设重点 (31) 四、近期建设项目 (32)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

静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

静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 静河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七月

一、基本情况 (一)镇域概况 静河镇位于湘阴县域中部偏南,2016年由静河乡改名为静河镇,辖区地处湘江河畔,三面环水,一面环山,交通便利。镇域东接文星镇和金龙镇,北临鹤龙湖镇,西与岭北镇隔江相望,南与樟树镇接壤。静河镇发展定位为农贸型特色乡镇,积极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业发展。 (二)土地利用现状 2014年,静河镇土地总面积6092.06公顷,其中农用地4558.74公顷,占74.83%;建设用地563.41公顷,占9.25%;其他土地969.91公顷,占15.92%。 二、规划修改的期限与范围 本次规划修改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4年为规划修改年,2020年为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静河镇区域内的所有土地,土地总面积6092.06公顷。 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情况 (一)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修改后,到2020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30.00公顷,规划修改后耕地保有量比修改前减少175.1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25.00公顷,规划修改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比修改前增加160.57公顷;全镇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88.09公顷,规划修改后补充耕地任务量比修改前增加8.97公顷。 (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 1、建设用地总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50.90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建设用地总规模比修改前少49.17公顷。 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27.09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20.01公顷。 3、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88.47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23.65公顷。 4、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5.52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49.17公顷。 5、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91.58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49.22公顷。 6、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