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

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LS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

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具体的专业要求

1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在规范临床送检的前提下,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和报告药敏结果时,应首先考虑标本的特殊性。实际工作中需重点考虑的标本如下。

1.脑脊髓液:

正常和疾病状态不能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常规不应报告。报告审核时,对于分离自脑脊髓液的菌,下列药物不能报告:仅有口服剂型的抗菌药物、一、二代头孢菌素(除外静脉用头孢呋辛)、头霉素类、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

2.尿液:

有些药物如呋喃妥因,仅限于测试和报告尿分离株,其他标本的分离株,不应报告此药;尿道标本常规不应报告氯霉素。

3.呼吸道:

呼吸道标本分离株不应测试和报告达托霉素的敏感性。

2药敏方法的选择和判定标准的规范化

不同药物/菌种组合,应遵照CLSI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药敏方法和判定标准。药敏判定标准至少采用近两年的折点。实验室应每年评审本室药敏检测系统的折点范围;采用新折点前,应进行临床验证,并和临床科室进行咨询和沟通;因药敏板条浓度范围受限,无法采用新折点的,应补充相应的耐药表型检测试验,且告知临床。

判定标准的适用性:与菌种、药敏方法、检测条件、纸片含量、感染部位、药物(种类、剂量、频次、途径)有关。上述条件符合规范要求

时,折点方适用。对于CLSI M100没有给出折点的药物,建议采用国内外专家共识、权威文献等进行操作和判断,如替加环素药敏试验建议参照《替加环素体外药敏试验操作规程专家共识》进行。

3常规测试和报告药物选择

CLSI药敏标准等同于我国部颁标准。因此CLSI文件推荐的药物是最重要的选择依据。CLSI M100-S25文件列出了美国常见细菌的药物测试和报告的建议;M45列出部分少见细菌的测试和报告药物建议。

以规范和指南为基础,结合当地病原谱特征、药物代表性、所在医疗机构临床需求和本实验室条件,满足临床治疗、流行病学监测等目的,并充分听取临床科室如感染科、ICU以及临床药师和感染控制医师的意见,综合确定本室不同菌种/药物测试和报告组合。

自动化药敏板的选择应综合上述原则;当药敏板无法同时满足某些重要药物时,建议采用手工法予以补充。

药物选择应有一定连续性,保证不同时期药敏的可比性;同时兼顾适当灵活性,以满足临床需求和检测要求。药物选择不应受商业因素和实验室利益因素影响。

可有选择性地报告测试药物,报告中可以标示出所测试药物的分组(A/B/C/U类等)。当临床有特殊需求时,可同时报告多类敏感的药物。应注意的是,A类药物是常规必测必报药物,而不等同于"临床首选药物"。同理,B和C也不等同于临床替代药物。

最少必测药物/菌种组合可参考CLSI M100-S25。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必测药物应包括: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磺胺;利奈唑胺;1种四环素类;万古霉素;1种氟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尿标本还应加做呋喃妥因。当遇到特殊耐药表型,如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时,建议加测黏菌素、米诺环素、磷霉素、替加环素等。

特殊耐药性和耐药表型的审核要点

在药敏试验中,由某一药物的药敏结果可以"预报"或"指示"其他药物敏感或耐药的药物,该药物即预报药或指示药。

1预报药/指示药举例

1.苯唑西林:

预报葡萄球菌属对β内酰胺类药物(除头孢洛林外)的敏感性。

2.苯唑西林(纸片法):

预报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

3.四环素敏感:

预测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敏感。

4.肠球菌对青霉素敏感:

预测肠球菌属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等敏感;但氨苄西林敏感,不能预测青霉素为敏感。

5.头孢唑林:

其结果可以预报非复杂性的泌尿系统感染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口服头孢拉定、头孢地尼、头孢克罗、头孢丙烯、头孢泊肟、头孢呋辛的敏感性。

6.红霉素敏感:

可以预测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地红霉素敏感。

7.万古霉素敏感:

预报对替考拉宁敏感。

2特殊耐药性或耐药表型检测

1.需要关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erythromycin inducible clindamycin resistance,D试验)、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 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VISA)、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VRSA)、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 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PRSP)、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high level

aminoglycoside resistant,HLAR)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等。

2.D试验:适用于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β溶血链球菌。当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时,需要做此试验。如"阳性",则克林霉素修改为耐药。

3.HLAR试验:能够预测氨苄西林、青霉素或万古霉素与一种氨基糖苷类之间的协同效应。适用于肠球菌属。除了高浓度的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外,不需测试其他的氨基糖苷类。

4.ESBL:多见于肠杆菌科,可以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包括三代、四代)和氨曲南。

5.需要检测β内酰胺酶的菌种:葡萄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厌氧菌等。β内酰胺酶阳性预测对青霉素酶不稳定的青霉素类耐药。

6.当出现罕见或不常见耐药表型时,如VRSA时,要复核鉴定和药敏,并提交上级实验室。

3葡萄球菌属药敏报告审核要点

1.少见耐药表型:

如出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中介或耐药的葡萄球菌,需要用肉汤稀释法复核。

2.方法:

万古霉素药敏不能用纸片扩散法,必须用MIC方法检测。

3.青霉素敏感:

应重点审核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和结果。

4.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

必须报告是否为MRS,头孢西丁仅为检测MRS的替代用药,不能直接报告头孢西丁为R或S。

5.β内酰胺类:

目前仅报告青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药敏结果。

6.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

报告D试验结果,如阳性,应修正克林霉素的"S"(敏感)为"R"(耐药)。

7.氟喹诺酮类:

多数品种间药敏结果基本是一致的。

4肠球菌属药敏报告审核要点

1.少见耐药表型:

如出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中介或耐药的肠球菌,需要用MIC法(如肉汤稀释法)复核。

2.天然耐药:

肠球菌属对氨基糖苷类(除高浓度外)、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甲氧苄啶和复方磺胺天然耐药,即使体外敏感,但是临床治疗无效,因此不能报告为敏感。

5肺炎链球菌药敏报告审核要点

1.青霉素:

无纸片扩散法折点,可用苯唑西林纸片法结果(当直径≥20 mm)预测青霉素的敏感性,或直接检测青霉素的MIC。不能报告苯唑西林的敏感性。

2.青霉素折点:

因感染类型(脑膜炎和非脑膜炎)、剂型不同(口服、静脉)而不同。

3.头孢菌素:

目前二、三代头孢菌素无纸片扩散法折点,需要进行MIC法检测。

4.左氧氟沙星敏感:

可预报其对莫西沙星也敏感,反之不可。

5.脑脊髓液中的肺炎链球菌:

应报告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或美罗培南的MIC。

6草绿色链球菌群药敏报告审核要点

1.链球菌草绿色群包括:

变异群(mutans group)、唾液群(salivarius group)、牛群(bovis group)、咽峡群(anginosus group)(以前称为"米勒链球菌"群)以及缓症群(mitis group),共5个群,每个群有几个种类。咽峡群包括含A、C、F和G群抗原的β溶血小菌落。

2.正常无菌部位草绿色链球菌:

对于分离自正常无菌部位(如脑脊髓液、血液、骨髓)的草绿色链球菌,应使用MIC法检测青霉素的敏感性。

7β溶血链球菌药敏报告审核要点

1.大菌落化脓性β溶血菌株:

包括携带A(化脓链球菌)、C或G群抗原和B群抗原(无乳链球菌)。

2.小菌落的β溶血菌株:

携带有A、C、F或G群(咽峡炎链球菌过去称为"米勒链球菌")抗原,这些细菌作为草绿色菌群的一部分,应使用草绿色菌群的判读标准。

3.选择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用于治疗β溶血链球菌的感染:

青霉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不必常规做药敏试验。因为在β溶血链球菌中,非敏感菌株(也即,青霉素MIC>0.12 mg/L及氨苄西林MIC>0.25 mg/L)极为罕见而且化脓性链球菌的非敏感株未曾报道过。如果做了药敏试验而且β溶血链球菌为非敏感株,则要重新鉴定、重新药敏试验,得到确认后送往公共卫生实验室。

4.青霉素敏感则预报敏感:

对于β溶血链球菌,当以下药物要用于批准的适应证时,青霉素敏感则视为对这些药物敏感,无需再做药敏试验。A、B、C、G群: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头孢洛林、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头孢唑肟、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和美罗培南。仅仅用于A群:头孢克罗、头孢地尼、头孢丙烯、头孢布烯、头孢呋辛、头孢泊肟和头孢匹林。

8肠杆菌科细菌药敏报告审核要点

1.β内酰胺类:

首先审核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使用的药敏判定折点;当部分药物仍使用旧折点时,或出于感控、流行病学目的时,仍应进行耐药表型的检测,如ESBL或碳青霉烯酶确认试验,并根据表型试验,修改部分药物敏感性判断结果。

2.碳青霉烯类耐药:

仪器法或K-B法检出CRE时,应进行复核,并采用Hodge试验或Carba NP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如碳青霉烯酶阳性,应在报告上明确标示"CRE",并加特殊注释,包括感染控制建议和治疗建议等。

3.少见的"矛盾"耐药表型应复核:

如阿米卡星耐药而庆大霉素敏感;碳青霉烯类耐药而头孢菌素敏感;酶抑制剂类复合药耐药而头孢菌素敏感。

4.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和摩根摩根菌:

亚胺培南MIC高于美罗培南。

5.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

对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头霉素和氨基糖苷类体外可能敏感,但是临床无效,因此不能报告为敏感。

6.粪便中分离的沙门菌和志贺菌:

常规报告氨苄西林、1种氟喹诺酮类、复方磺胺。

7.肠道外分离的沙门菌:

应加做一种三代头孢菌素和氯霉素。

9非发酵糖革兰阴性菌药敏报告审核要点

1.天然耐药:

非发酵糖菌对多种药物天然耐药,应告知临床,但不应出现在结果栏中。

2.方法学:

除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博克霍尔德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其他非发酵糖菌,目前只能用MIC方法,不能用纸片法检测。

3.碳青霉烯类耐药:

需报告是否为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

4.氨基糖苷类:

当仪器法检测CRAB出现"庆大霉素R、阿米卡星S"时,需用其他方法复核阿米卡星的药敏结果。

5."矛盾"耐药表型: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磺胺等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导致了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对于临床治疗中选择用药,避免滥用药、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以及细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敏感度的测定方法很多,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为Kirby-Bauer 纸片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且重视性好的优点,本法是将含药纸片贴敷在接种细菌的琼脂平板上,利用含药纸片在琼脂上的扩散作用来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K-B纸片法的原理是建立在抗菌药物抑菌环直径大小与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之间呈负相关的基础上,即抑菌环直径越大,则MIC越小。 结果判定:按抑菌环直径大小报告敏感、中度敏感或耐药。 敏感:是指被测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可以用常用剂量的某种抗菌药物治疗。 中度敏感:是指通过提高种抗菌药物的剂量或在该药浓集的部位,细菌生长可被抑制,感染可被治愈。这类药物毒性较小,剂量可以加大。β-内酰胺类药物可出现中度敏感。 耐药:是指被测菌株所引起的感染不能用常规剂量的抗菌药物所治愈。 中介度:这一范围是“缓冲域”是由试验的误差造成的不作为报告形式。如确需明确的敏感度,应重复实验或做稀释法,抑菌环为中介度的药物不可提高剂量。

最低抑菌浓度(MID):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浓度。以针形接种器沾取菌液加至药盒各孔,35℃培养过夜,含抗菌素浓度最低而无细菌生长的(清亮孔),即为MIC。 最低杀菌浓度(MBC):抗菌药物杀灭细菌所需要的最低浓度。经48小时35℃培养后,含抗菌素浓度最低而无细菌生长的(清亮孔),即为MBC。 由于纸片法影响因素多,很难控制精度,现大多数医院采用MIC测定盒。 MIC由经典二倍肉汤稀释演化而来,具有终点判断精确,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此方法采用病美国DYNATECH接种器,更具科学性。 使用国产“华士达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所做的定量药敏(MIC)试验,报告自动由打印机印出,附印出抗菌素对受试菌的MIC外,还可提供各种药物的用量,给药途径(口服、肌注、静滴)及血和尿中可能达到的药物浓度一览表,供临床医师参考。 纸片法抑菌环直径及其相当的MIC(表16-4)。 表16-4 抑菌环直径标准及其相当的MIC(不包括嗜血杆菌和淋球菌) 1990.4.NCCLS

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方法及步骤

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及操作步骤无菌取血液或脏器、淋巴结划线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或血清琼脂平面培养基、普通肉汤培养基,37℃恒温培养24 h,观察其生长特性。目前细菌分离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加热分离法与实验动物分离法。 平板划线接种法 这就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分离接种方法。它可以从被检病料中通过划线可使细菌分离、分散生长而形成单个菌落(有利于从含有多种细菌的标本中分离出目的菌),以便挑选可疑菌落作纯培养加以鉴定。具体操作: 1、右手持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火焰灭菌; 图1 病料采集图2 接种环灭菌 2、待接种环冷却后,挑取被检料少许,左手持琼脂平板,以食指为

支点,用拇指与无名指将平皿揭开一空隙。大约20℃时,迅速地将接种环轻轻地涂布在培养基的边缘。 3、在涂布处来回移动作曲线形划线接种。(注意:划线时,以腕力使接种环在琼脂平板表面划动,尽量不要划破培养基,划的线条要密,但不能重复旧线,以免培养物形成菌 苔。) 图3 平板划线接种法 4、划线完毕,合上平皿盖,将琼脂平板倒置,放入37℃温箱内培养

18-24小时。 注意:分离培养用的平板培养基应表面干燥,可于临用前置37℃孵育箱内30分钟,这样表面即干燥有利于分离培养,又使培养基预温,对培养某些较娇弱的细菌有利。 细菌药敏试验方法操作步骤药敏试验就是抗菌药使用以前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环节,一个正确的药敏结果能够科学的指导养殖户用药,减少抗菌素使用的盲目性,从而减少养殖户损失。在临床实际生产中具备重要意义。 1、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 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 图4 接种环划线

微生物抗菌素敏感试验

抗菌素敏感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药敏试验(K-B纸片琼脂扩散法)方法、原理及结果判读 2、掌握抗酸染色方法及结果判定 二、实验原理 1、抗菌药物分类: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 (2)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奇霉素 (3)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 (4)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 (5)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 (6)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 (7)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多粘菌素、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 (8)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 (9)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环孢霉素 2、抗菌药物敏感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in vitro ) 1)抑菌试验:体外测定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能力的试验 (1)纸片扩散法(disc diffusion test) K-B纸片琼脂扩散法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2)稀释法(dilusion test) a.将被检菌株接种于一组含有不同稀释度抗菌药物的培养基内 b.37℃18-24小时后,抗菌药物能抑制被检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MIC)即该菌 对该抗菌药物的敏感度 c.MIC50 MIC90 d.根据MIC和常用剂量时该药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来划定细菌对各种药物的敏感度或 耐药的界限(break point,折点) (3)E试验法(E test) 2)杀菌实验 3)联合药敏试验 4)检测细菌所产生的抗生素灭活酶试验 3、药物敏感性分级 1)敏感(S)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 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LS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

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具体的专业要求 1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在规范临床送检的前提下,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和报告药敏结果时,应首先考虑标本的特殊性。实际工作中需重点考虑的标本如下。 1.脑脊髓液: 正常和疾病状态不能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常规不应报告。报告审核时,对于分离自脑脊髓液的菌,下列药物不能报告:仅有口服剂型的抗菌药物、一、二代头孢菌素(除外静脉用头孢呋辛)、头霉素类、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 用药敏实验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的方法主要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包括琼脂和肉汤稀释法),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test 法),和自动化仪器等。 简介: 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AST),是指在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近期推荐的标准,对非苛氧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肠科杆菌、葡萄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属细菌)和苛氧菌(嗜血杆菌属细菌、淋病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选择常规药敏试验的首选药物(A 组抗生素)或临床使用的主要抗生素(B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 抗菌药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养殖过程中不科学的、盲目的滥用抗菌药,很多致病性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抗菌药对细菌性疾病的控制效果越来越差,不但造成药物浪费,而且还延误病情,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新型致病菌的不断出现,抗菌药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并且各种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长期以来,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往往失去药效,以及不能很好的掌握药物对细菌的敏感度,所以一个正确的结果,可供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的参

考,并提高疗效。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动物疫病诊疗中心总结出几套适合基层进行药敏试验的操作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去生化试剂店购买,做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做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普通营养琼脂或麦糠凯培养基。做沙门氏菌可选择血清培养基。 药敏试纸:购买或自制(详见实验准备) 细菌:待做药敏试验的细菌 仪器: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 实验准备 2.1 药敏片的准备:购买或自制 2.1.1 制备方法: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1.2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切勿受潮,置阴暗干燥处存放,有效期3-6个月。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产品技术要求珠海迪尔生物

2. 性能指标 2.1 外观与结构 a)外观应端正、清洁,表面涂、镀层应无明显剥落、擦伤、露底及污垢; b)铭牌及标志应清晰、准确、牢固,所有紧固件不得松动;控制器件操作应灵活、可靠。 2.2 功能要求 2.2.1 系统功能要求 a)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以下称:“系统”)可以自动读取试剂板细菌生化鉴定和抗菌药物MIC半定量测定的阴、阳性结果; b) 应用程序经分析应可得出被鉴定菌株的名称和抗菌药物MIC结果; c) 应能生成检验报告单; d) 应能打印检验报告单。 2.2.2 软件临床功能纲要 2.2.2.1 检测功能 2.2.2.1.1标本资料录入 提供输入或选择的方式录入标本的姓名、类型及来源等资料。 2.2.2.1.2 出具细菌检测报告 在软件的指引下,用户可选择出具无菌报告或者有菌报告,出具有菌报告时,软件支持自动对试剂板进行检测并生成相应的判读结果,也支持手工录入细菌检测结果,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2.2.2 查询功能 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用户可对历史报告单及其相关信息进行查询。 2.2.2.3 设置功能 软件提供各种类型的参数设置,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设。 2.2.2.4 统计功能 根据不同的统计条件,用户可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2.5 WHONET功能 根据不同的WHONET数据要求,用户可将历史数据按要求导出。 2.3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性能要求

2.3.1准确性 2.3.1.1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质控菌株鉴定准确性的符合率应≥95%;2.3.1.2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质控菌株抗菌药物MIC半定量测定准确性 的符合性应≥95%。 2.3.2重复性 2.3.2.1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质控菌株鉴定重复性的符合率应≥95%;2.3.2.2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质控菌株抗菌药物MIC半定量测定重复性 的符合率应≥95%。 2.4 温育系统性能要求(适用96A,不适用于D2Mini/D2Plus) 温度准确度及波动 a)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温度稳定后,准确度偏差应不超过±1.5℃; b)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温度波动应不超过3.0℃。 2.5 环境试验要求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应符合GB/T14710-2009中气候环境试验I组,机械环境试验I组及表2的要求。系统的运输试验、电源电压适应能力试验应分别符合GB/T14710-2009中第4章、第5章的要求。 2.6 安全要求 应符合GB4793.1-2007、GB4793.9-2013和YY 0648-2008的要求。 2.7电磁兼容性要求 应符合GB/T 18268.1-2010和GB/T 18268.26-2010的要求 2.8网络安全要求 2.8.1数据接口:应有通用的标准有线网络接口,使用标准TCP/IP协议; 2.8.2用户访问控制:用户应输入与用户名相匹配的密码才能登录使用系统; 用户类型:分为管理员,普通用户两种; 用户身份鉴别方法及权限:系统根据登录的用户名匹配权限; 管理员有检验操作、数据查询、系统管理权限; 普通用户有检验操作、数据查询权限。

微生物检验第三十章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练习

第三十章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 一、A1 1、常规用于纸片扩散法的菌悬液浓度为 A、1.0×108CFU/ml B、1.1×108CFU/ml C、1.2×108CFU/ml D、1.4×108CFU/ml E、1.5×108CFU/ml 2、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中,MH平板的厚度应为 A、1mm B、2mm C、3mm D、4mm E、5mm 3、K-B法试验中,头孢他啶的抑菌环直径为20mm,头孢噻肟的抑菌环直径为22mm,正确判断是 A、报告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都敏感 B、报告头孢他啶耐药,头孢噻肟敏感 C、可排除该菌产生ESBLs D、怀疑该菌产生ESBLs E、可确认该菌为ESBLs菌株 4、MBC的含义 A、最低抑菌浓度 B、最低杀菌浓度 C、最高抑菌浓度 D、最高杀菌浓度 E、最低稀释浓度 5、最低药物浓度能杀死99.9%原始种入的细菌即为该菌的 A、MIC B、MBC C、IC D、MPC E、BC 6、下列关于FIC(联合抑菌分数)指数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FIC指数=甲药联合时的MIC/甲药单独时的MIC+乙药联合时的MIC/乙药单独时的MIC B、FIC指数=甲药联合时的MIC/乙药联合时的MIC+甲药单独时的MIC/乙药单独时的MIC C、FIC指数=甲药联合时的MIC/乙药单独时的MIC+乙药联合时的MIC/甲药单独时的MIC D、FIC指数=甲药单独时的MIC/甲药联合时的MIC+乙药单独时的MIC/乙药联合时的MIC E、FIC指数=乙药单独时的MIC/甲药联合时的MIC十乙药联合时的MIC/甲药单独时的MIC

7、NCCLS/CLSI药物敏感性试验中规定的药物分类,“C”组代表的药物是 A、针对医院感染的药物 B、仅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的药物 C、常见首选药敏试验药物 D、替代性药物 E、仅用于研究的药物 8、产生ESBLs最常见的细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肺炎链球菌 C、肺炎克雷伯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阴沟肠杆菌 9、下列既是ESBLs的主要产生菌,又是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病原菌的是 A、大肠埃希菌 B、肺炎克雷伯菌 C、阴沟肠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伤寒沙门菌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菌液标准比浊管制备时,选管径与接种菌液试管相同的试管,每管分装4~6ml,密封,在室温下置于暗处保存,其浊度为0.5麦氏比浊标准,相当于1.5×108/ml的含菌量。 【该题针对“扩散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787008】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采用水解酪蛋白(M-H)琼脂,pH7.2,90mm内径的平板须倾注25~30ml,使琼脂厚度为4mm。【该题针对“扩散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787009】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筛选产ESBLs菌时对头孢他啶抑菌圈≤22mm或氨曲南、头孢噻肟≤27mm时高度怀凝,需进行ESBLs确证实验。 【该题针对“扩散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787010】 4、 【正确答案】 B

南方医科大学微生物实验报告

2016年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日期 2016年5月22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3、掌握油镜的正确使用、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革兰氏染色法,熟悉细菌基本形态。 4、熟悉几种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的名称、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用途。 5、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用途。 6、熟悉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掌握纸片扩散法。 7、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与判断。 二、实验器材 1、天平、称量纸、干粉培养基、锥形瓶、量筒、15支试管、试管架、试管筐、5ml 刻 度吸管、平皿、洗耳球、酒精灯 2、脓汁标本1支,粪便标本1支;伊红美兰平板2个,营养琼脂平板2个,伊红美蓝 平板2个,接种环,酒精灯 3、斜面4支、细菌分离培养物(上次实验平板) 题目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成绩 实验者 作者:马浩楠 3140020007 参与者名字:马浩楠 丁超 王尧鑫 桂文茁 年级专业 2014级医学影像专业 指导老师 罗军

4、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4支,生理盐水2支,镜油瓶、拭镜纸1套,吸水纸1 本,载玻片4张,染色瓶,染色架 5、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培养物(菌液)4支,半固体琼脂4支,营养琼脂平板4 个,糖发酵管1套,抗菌素纸片1套,眼科镊子2把 6、半固体培养物4支,药敏试验培养物4个,微量发酵管培养物1套。 三、方法与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称量干粉培 养基(g) 水量(ml) 煮沸(次)分装(ml) 备注 营养琼脂11.4 300 3瓶,500ml 瓶,平板 营养琼脂 2.7 70 3 5 14支×3,中试管,斜面 营养肉汤 1.3 60 1 3 20支×2,小试管,肉汤 半固体琼脂 1.7 60 3 4 14支×3,小试管,高层 (1)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1.4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300ml蒸馏水,分2瓶装,用于倒平板。 (2)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用于制作斜面):称量2.9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75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先后煮沸3次,分15支中试管装,每支试管5ml。 (3)肉汤培养基的制备(用于制作液体培养基):称量1.1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煮沸1次,分15支小试管装,每支试管5ml。 (4)半固体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7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60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先后煮沸3次,分15支中试管装,每支试管4ml。 2、细菌的分离培养 平板划线分离法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微生物学检验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证据。因此微生物学检验报告是临床和实验室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发展较为薄弱,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同时,临床与实验室的沟通存在一定不足,密切协作非常必要。基于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加强临床与实验室合作,发挥检验医师作用,特制订本共识,以期指导相关报告的规范化,减少错误,增加专业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为临床医学诊、治、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本共识限于常见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报告。 一、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一)意义 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检测细菌对于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新药研究、监测耐药变迁、发现耐药机制等提供客观证据[1]。对于经验治疗,依据一方面来自医生自身的经验,一方面是实验室长期不断提供的数据积累。临床需要考虑不同感染的病原谱和常见病原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对于靶向治疗,特定分离株的具体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用于判断经验治疗选药合理性、经验治疗效果分析、调整治疗选药依据等。 (二)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2]。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3,4]。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5]: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 L S 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二、具体的专业要求 (一)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

特殊细菌药敏试验规范化操作系列

特殊细菌药敏试验的规范化操作 一、目前我国细菌药敏试验现状 20年以来,我国在卫生部和各地临床检验中心和检验学会的共同努力下引进CLSI药敏系列标准,使全国微生物实验室能在同一标准下进行质量控制活动。当前,微生物实验室对常见临床分离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的水平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对特殊细菌的药敏试验的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还不能得到普及,对目前还无折点的细菌能否做药敏试验,以及如何判断细菌的药物敏感和耐药,仍然概念模糊,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普及。 目前常见错误做法: (一)铜绿假单孢菌的药敏判断标准用于其他非发酵细菌;嗜血杆菌的标准用于卡他莫拉菌等的错误做法时有发生。 (二)借用同属细菌敏感标准 (三)借用同类抗生素的敏感标准 二、各菌属的药物敏感性报告及试验方法的CLSI药敏标准 (一)“嗜麦芽”菌属药敏报告标准 1.CLSI对“嗜麦芽”纸片药敏判断标准 药物名称纸片含量ug/片耐药 R 中介I 敏感S 米诺环素30 ≤1415-18 ≥19 左氧氟沙星 5 ≤1314-16 ≥17 复方新诺明 1.25/23.75 ≤1011-15 ≥16 2.CLSI对“嗜麦芽”稀释法判断标准 药物名称S I R 替卡西林/棒酸≤16/232/2-64/2 128/2 头孢他定≤816 ≥32 米诺环素≤48 ≥16 左氟沙星 2 4 ≥8 复方新诺明≤2/38- 4/76 氯霉素≤816 ≥32(二)无折点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报告 1. 其他药物的敏感性报告: CLSI推荐的药物可以报告MIC值和敏感度(S、I、R),临床需要的其他药物的药敏试验报告可以直接报告MIC值但不报告S、I、R。 2. 不要用认为相近细菌的折点代替报告S、I、R,这会误导医生用药。

实验11-抗生素的抑菌试验

实验十一抗生素的抑菌试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纸片法测定抗生素抗菌作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抗生素的抗菌谱 二实验原理 抗生素是某些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到对数期前后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在低浓度下可其它微生物生长具抑制作用或杀死作用的物质。抗生素对敏感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分为抑制细胞壁的形成、破坏细胞膜的功能、干扰蛋白质合成及阻碍核酸的合成。 由于不同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不一样,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就有一定的范围,这种作用范围成为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对象广的抗生素称为广谱抗生素,作用对象少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而且当某种抗生素长时间用于敏感微生物生长后,即使同一种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也常发生改变,甚至出现耐药菌株,亦即产生抗性菌株,则抗生素将失去对抗性菌株生长的抵制,只以采用新的抗生素才可能控制抗性菌株的生长与繁殖,因而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是保健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新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应通过拮抗菌发酵,然后以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而获得产新抗生素的菌株。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常以管碟法与纸法进行检测,根据透明抑菌圈的有无与大小作为依据。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2、培养基MH(Mueller-Hintion)琼脂。 3、试剂青霉素、链霉素。 四方法步骤 1、无菌滤纸片以孔径6mm打孔器将滤纸打为圆形纸片,放入培养皿内,121℃蒸汽湿热灭菌,100℃烘干2h。 2、抗生素溶液制备将取适量青霉素、链霉素,以无菌水溶解。 3、指示菌悬浮液的制备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斜面菌种分别以无菌水洗下菌苔细胞,到入无菌三角瓶内,制备适宜浓度的细胞悬浮液。 4、混菌平板制备取批示菌细胞悬浮液1mL加入无菌培养皿内,再加入温度为43~45℃的PDA培养基或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20mL,立即振荡使细胞与培养基混合均匀,静置冷凝。 5、平板加抗生素溶液将滤纸片在抗生素溶液中充分浸泡2min以上,然后将纸片放于混菌平板上,每皿呈三角形放3点,每点贴放纸片2张。 6、培养与观察将平板放于33℃左右的温度培养,每24h测量一次透明抑菌圈直径,共测量3次。

细菌药敏试验

实训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操作方法,能够利用本试验方法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兽医临床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 材料准备 1.器材:温箱、天平、打孔机、滤纸、无菌试管及吸管、镊子、接种环、酒精灯等。 2.试剂:蒸馏水。 3.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 4.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物。 5.药品:链霉素、金霉素、新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 6.硫酸钡标准管:取1%~1.5%氯化钡0.5ml加1%硫酸溶液99.5ml,充分混匀即成,用前充分振荡。 方法步骤 将抗菌药物置于接种待检菌的固体培养基上,抗菌药物通过向培养基内的扩散,抑制敏感细菌的生长,从而出现抑菌环。由于药物扩散的距离越远,达到该距离的药物浓度越低,由此可根据抑菌环的大小,判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一)含药纸片的制备 1.滤纸片最好选用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直径6mm的滤纸片,放在小瓶中或平皿中,在121.3℃灭菌15min,再置100℃干燥箱内烘干备用。 2.药液的配制用无菌蒸馏水将各药稀释成以下浓度:磺胺100mg/ml、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金霉素、新霉素、红霉素、多粘菌素1000μg/ml。 3.含药纸片的制备将灭菌的滤纸片用无菌的镊子摊布于灭菌平皿中,按每张滤纸片饱和吸水量为0.01ml计算,50张滤纸片加入药液0.5ml。要不时翻动,使纸片充分吸收药液,浸泡1~2h后于37℃温箱中烘干备用。对青霉素、金霉素纸片的干燥宜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法,干燥后立即放入瓶中加塞,放干燥器内或置-20℃冰箱中保存。纸片的有效期一般为4~6个月。 (二)测验方法 1.钩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菌落各4~5个,分别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4~6h。 2.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培养菌液,使其浊度相当于硫酸钡标准管。装有以上两种成分的试管须相同,硫酸钡应用前需充分振动。 3.用无菌棉拭子蘸取上述肉汤培养液,在试管壁上挤压除去多余的液体,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每种细菌分别接种1~2个琼脂平板。

微生物实验报告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专业:学号:姓名: 一、实验目的 探究检测其病原菌的类型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与鉴定从而确定其病原菌的名称和性质。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细菌群体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等技巧。从而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各种操作方法,培养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 二、实验材料 器材 打火机、油性笔、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污物盘、普通冰柜、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奥林巴斯CX21型生物显微镜、电炉、试管(带棉塞)、称量纸、药勺、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尺子、锥形瓶、高压蒸汽灭菌器、镊子、玻片、吸水纸、拭镜纸 试剂药品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蒸馏水、脓汁标本、粪便标本、石蜡油、生理盐水、结晶紫、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葡萄糖微量发酵管(2支)、乳糖微量发酵管(2支)、青霉素抗菌素纸片、链霉素抗菌素纸片、庆大霉素抗菌素纸片、血浆、福氏志贺菌诊断血清 三、方法与步骤 1、培养基制备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集中放在试管筐里→罩上硫酸纸、牛皮纸→用橡皮筋扎好→放入讲台边的灭菌桶或灭菌筐内→送到高压蒸汽灭菌室(洗刷室)→灭菌→(1)平板培养基:倾注平板10ml→琼脂完全凝固后,平板倒放→4℃冰箱保存备用。(2)斜面培养基:培养基趁热斜放→琼脂凝固以后,4℃冰箱保存备用。

→贴上标签后灭菌使用。 2、空气与人体体表细菌学检查 ①空气的细菌学检查 每组1个营养琼脂平板,选择采样地点(实验室、卫生间或任选地点)→将平板盖打开,盖朝下放置在平板旁边→平板暴露于空气中15min→平板倒扣盖上→作标记→37℃温箱培养24h→观察结果。 ②人体体表的细菌学检查 甲乙常规洗手,丙丁标准洗手。甲和乙、丙和丁共用1个平板 按规定在普通平板上接种手指上的细菌。第1格为洗手前,第2格为洗手后,第3格为消毒后,第4格空白对照。 3、细菌的分离培养 接种环烧灼灭菌→分别取脓汁标本与粪便标本点在普通平板和依红美蓝平板上,各做两份,→烧掉接种环上多余的标本→冷却后,应用分区划线分离法,将脓汁标本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2份),粪便标本接种于伊红美蓝平板(2份)→接种环烧灼灭菌→将平板倒置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4、细菌的群体生长特性观察和纯化培养 接种环烧灼灭菌→挑选平板上典型的四种单菌落(白色、黄色、紫黑色、粉红色)进行斜面接种纯培养→做好标记→接种环烧灼灭菌→斜面培养基置于37℃培养过夜→保存备用 5、细菌的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 ①革兰氏染色: 取洁净载玻片→用灭菌操作后的接种环取生理盐水1-2环于玻片上→挑取细菌培养物少许与盐水轻轻抹匀→待涂片干燥后在酒精灯火焰外侧快速来回2-3回合→结晶紫初染1min→水洗→卢戈碘液媒染1min→水洗→95%乙醇脱色约20s→水洗→稀释品红→复染1min→水洗→吸干,镜检。 ②肉汤接种法: 接种环烧灼灭菌→分别在斜面培养物中挑取菌苔少许→立即移入肉汤培养基管中→在接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沾取少量肉汤调和→混匀→试管口通过火焰2-3次灭菌→塞好棉塞→35℃培养4~6h 6、药敏试验 接种环烧灼灭菌→分别取之前实验中得到的四种菌液在普通平板密集涂布→接种环烧灼灭菌→标记:青、链、庆→镊子火焰消毒→贴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纸片→按压→镊子消毒→倒置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AST),是指在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近期推荐的标准,对非苛氧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肠科杆菌、葡萄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属细菌)和苛氧菌(嗜血杆菌属细菌、淋病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选择常规药敏试验的首选药物(A 组抗生素)或临床使用的主要抗生素(B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 抗菌药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养殖过程中不科学的、盲目的滥用抗菌药,很多致病性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抗菌药对细菌性疾病的控制效果越来越差,不但造成药物浪费,而且还延误病情,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新型致病菌的不断出现,抗菌药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并且各种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长期以来,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往往失去药效,以及不能很好的掌握药物对细菌的敏感度,所以一个正确的结果,可供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的参考,并提高疗效。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动物疫病诊疗中心总结出几套适合基层进行药敏试验的操作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分类 纸片扩散法

该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浓度梯度。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菌株不能生长,而抑菌范围外的菌株则可以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物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稀释法 稀释法药敏试验可用于定量测试抗菌药物对某一细菌的体外活性,分为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实验时,抗菌药物的浓度通常经过倍比(lg2)稀释,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成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一个特定抗菌药物的测试浓度范围应该包含能够检测细菌的解释性折点(敏感、中介和耐药)的浓度,同时也应该包含质控参考菌株的MIC. 2.1 琼脂稀释法首先制备含抗菌药物的琼脂稀释平板。再接种待测菌株,然后是结果判读

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方法及步骤

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及操作步骤 无菌取血液或脏器、淋巴结划线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或血清琼脂平面培养基、普通肉汤培养基,37℃恒温培养24 h,观察其生长特性。目前细菌分离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加热分离法和实验动物分离法。 平板划线接种法 这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分离接种方法。它可以从被检病料中通过划线可使细菌分离、分散生长而形成单个菌落(有利于从含有多种细菌的标本中分离出目的菌),以便挑选可疑菌落作纯培养加以鉴定。具体操作: 1、右手持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火焰灭菌; 图1 病料采集图2 接种环灭菌 2、待接种环冷却后,挑取被检料少许,左手持琼脂平板,以食指为支点,用拇指和无名指将平皿揭开一空隙。大约20℃时,迅速地将接种环轻轻地涂布在培养基的边缘。

3、在涂布处来回移动作曲线形划线接种。(注意:划线时,以腕力使接种环在琼脂平板表面划动,尽量不要划破培养基,划的线条要密,但不能重复旧线,以免培养物形成菌苔。) 图3 平板划线接种法 4、划线完毕,合上平皿盖,将琼脂平板倒置,放入37℃温箱内培养18-24小时。 注意:分离培养用的平板培养基应表面干燥,可于临用前置37℃孵育箱内30分钟,这样表面即干燥有利于分离培养,又使培养基预温,对培养某些较娇弱的细菌有利。

细菌药敏试验方法操作步骤 药敏试验是抗菌药使用以前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环节,一个正确的药敏结果能够科学的指导养殖户用药,减少抗菌素使用的盲目性,从而减少养殖户损失。在临床实际生产中具备重要意义。 1、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 图4 接种环划线 2、以无菌操作将灭菌的不锈钢小管(外径为4毫米、孔径与孔距均为3毫米,管的两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瓷管),放置在培养基上打孔,将孔中的培养基用针头挑出,并以火焰封底,使培养基能充分的与平皿融合(以防药液渗漏,影响结果)。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耐药性检测题库1-1-6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耐药性检测题库 1-1-6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关于K-B纸片扩散法操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各纸片中心距离不小于24mm B.纸片距平板内缘不应大于15mm C.直径90mm的平皿可贴6张纸片 D.纸片贴牢后避免移动 E.培养16~18小时后读结果 本题要点为纸片扩散法,其药物纸片各中心应相距24mm,纸片距平板内缘15mm,35℃培养16~18小时后阅读结果。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培养基的pH过低时,其抑菌圈可扩大的是() A.米诺环素 B.庆大霉素 C.红霉素 D.诺氟沙星 E.头孢菌素 本题要点为纸片扩散法的培养基要求,其pH值为7.2~7.4,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影响药物效能。碱性可扩大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抑菌圈,酸性可扩大四环素类药物的抑菌圈,米诺环素为四环素类抗菌药物。

辽宁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0a12657611.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ESBL菌株感染者治疗应选用() A.青霉素 B.氨苄青霉素 C.头孢氨苄 D.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E.氨曲南 目前认为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菌感染的最佳选择,产ESBL菌重症感染的患者应首选亚胺培南治疗。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可同时做测定某种药物对多株菌的MIC的方法为() A.纸片琼脂扩散法 B.肉汤稀释法 C.琼脂稀释法 D.E试验 E.直接药敏试验 琼脂稀释法是将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加入融化并冷至50℃左右的定量MH琼脂中,制成含不同递减浓度抗菌药物的平板,接种受试菌,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最低药物浓度为MIC。本法优点是可在一个平板上同时做多株菌MIC测定,结果可靠,易发现污染菌;缺点是制备含药琼脂平板费时费力。

兽医学综合性实验报告范例

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集约化猪场疫病防治》综合性实验——猪病的综合诊断 所属课程名称:集约化猪场疫病防治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动医00级1班成绩: 1 实验目的 (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 通过对猪病的综合诊断实验,学习观察猪主要疾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做到理论结合实践,从而提高我们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正文用五号宋体) 2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二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消毒并包装好的注射器、培养平皿若干、试管培养基几支、接种环一把、酒精灯、火柴、手术刀三把、镊子三把,手术剪三把、登记本一本、橡胶手套。 2.2 实验动物 四头约为40天龄左右断奶仔猪,没有接种过疫苗。 2.3 实验方法 2.3.1 发病猪场流行病学的了解和调查(三级标题用小四号楷体) ①发病的基本情况:仔猪品种、性别、发病天龄、发病率、死亡率等。 ②病仔猪父母的病史、猪群免疫史和猪场防疫史的了解和调查。 ③仔猪生活史检查:包括猪场地理、地形、土质、水源和水质,局部小气候,交通、道路情况,猪舍的温度、湿度、通风设备、光照、卫生条件、消毒措施等。 ④仔猪的饲养管理情况:饲养密度,补料情况;饲料来源、配方、营养价值的评定;粗料与精料供应情况,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药物等的添加情况;饲料的贮存、加工方法和过程;饲喂方法、制度和改变情况;疫苗的接种情况;发病后的用药情况等。 2.3.2 猪的临床症状

①仔猪体质外貌检查 消瘦,两边肋骨凸出,营养不良,皮肤失去弹性,被毛粗乱,没有光泽,眼睑有少许水肿,精神沉郁,目光无神,头低耳耷,反映迟钝,站立时鼻镜触地,走路时身体平衡失调,可视黏膜颜色苍白,四肢关节肿大。 ②体表淋巴结检查 正常情况下体表淋巴结不易摸到,可触摸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3倍。 ③体温、呼吸、脉搏的检查 用手背触摸仔猪耳根,体温偏高;呼吸困难,采取腹式呼吸;用手紧贴左侧肘后胸壁触摸脉搏,脉搏数增多。 2.3.3 前腔静脉采血与血液检查和血清学检查 用于检测一些血液性疾病和测定待检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或测定被检动物的抗原。 拆开消毒好的注射器包装,在仔猪前腔静脉采血,经过处理后,进行血液的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数量等;血液离心处理后,采取血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免疫荧光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血清学方法做血清学检查。 2.3.4 病猪的剖检及病变观察记录 ①仔猪前腔静脉放血; ②沿腹白线切开皮肤,皮下没有发生血肿、气肿、脓肿等,皮下组织和肌肉没有黄疸等的 异常,脐部有黄色的液体积聚; ③剖开胸、腹腔,观察:胸腔和腹腔内有严重的细菌感染,内脏发生广泛粘连,有淡黄色 积液、渗出物,心包内无积液; ④取出内脏,按照一定的顺序逐项剖开,并观察内部病变: A 内部器官的病变 心肌:大小正常、颜色较淡,柔软。 肺:肿大,水肿,红白相间,有紫红色肺炎病灶,心叶、尖叶、隔叶前缘对称性灰红色胰样实变,取深色部分可沉入清水中,联想支原体感染;肺门淋巴结肿大、灰白。 肝:没有发生肿胀、坏死灶等,颜色偏淡。

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怀化医专《微生物学检验》教案编号:10

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AST) (一)概念:在体外检测药物抑制或杀死细菌能力的试验。 (二)检测意义: 1、疾病的治疗:指导用药。 2、耐药菌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3、评价新药抗菌作用。 4、某些菌种的鉴定。 第一节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种类抗菌活性 1、天然青霉素不产青霉素酶的G+G-球菌、普雷沃菌等。 青霉素G、青霉素V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产青霉素酶的G+G-球菌 甲氧西林、奈夫西林、苯唑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青霉素G敏感细菌、大部分大肠埃希菌、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奇异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G-菌 替卡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无效的G-菌,产β-内酰胺酶 美洛西林、派拉西林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厌氧菌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啶、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羟氨苄等) 作用:对G+菌作用强,如金葡菌、链球菌等。 2、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羟唑、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尼西、头孢雷特等) 作用:产青β-内酰胺酶G-菌有作用,如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第三代头孢菌素 注射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派酮:对产青β-内酰胺酶G-菌有很大

抗菌活性。 口服用头孢克肟、头孢布坦等:对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无用。 4、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头孢匹美) 作用: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 三、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卡芦莫南) 对G-菌作用强 2、头霉素类:对G+菌、厌氧菌作用较好 氧头孢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产β-内酰胺酶G-菌作用强,对产酶的金葡菌有效3、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米洛培南等) 广谱(最广),抗菌活力强 4、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能增强后者的抗菌活性。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等 作用:对需氧G-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 对沙雷菌属、气单胞菌属、产碱杆菌、不动杆菌属、分枝杆菌属也有一定抗菌活性。但对G-球菌效果差。 五、喹诺酮类抗生素: 第一代:(新恶酸等)窄谱抗生素(G-) 第二代:(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对G+G-菌均有作用。 第三代:(斯帕沙星、妥舒沙星、左氟沙星等)超广谱抗生素。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 作用:和青霉素相似,主要是G+菌、厌氧菌。 新一代: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阿齐霉素等。 七、四环素、氯霉素、林可酰胺类抗生素: 八、糖肽类抗生素 九、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