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生物医学光学剖析

试卷:生物医学光学剖析
试卷:生物医学光学剖析

《生物医学光学》工程硕士班考卷

任课教师:王成王殊轶

姓名学号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简答题:

1、简述组织光学的研究内容;

2、论述荧光的产生原理及其最新的应用进展。

3、光与组织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效应有哪些?

4、细胞弹性散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5、简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OCT成像的基本原理。

6、什么是拉曼散射?其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拉曼散射光谱

测量?当前的应用有哪些?

7、请针对一种光学仪器,介绍一下最新的发展动态与新趋势。

8、医疗器械可用性设计的参照的标准是什么?

9、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人因工程设计是怎样开展的。

1.答:组织光学是研究生物组织光学特性的学科,它既是医学光子技术的理论基础,也是进一步发展光医学的前提。组织光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光辐射能量能在一定条件下在组织体内的分布,其次是发展活体组织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组织光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光在组织中的传输理论、组织光学特性参数的测定方法与技术、光计量学、光动力学、生物组织的实体光学模型、人体光学成像技术等。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组织光学随着生物医学光学的发展而萌芽发展,近年来也已经初步建立了生物组织中光的传播模型,但是统一的生物组织光学理论远未成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实践。

2.答:吸收外来光子后被激发到激发态的分子,回到基态时,丢失的能量以光子发射的形式释放出来,则放出来的光就是荧光。也就是说,具有荧光性的分子吸收入射光的能量后,电子从基态跃迁至具有相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处于各激发态的电子通过振动驰豫、内转换等无辐射跃迁过程回到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由这个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到基态时,发出荧光。荧光的应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①物质定性。利用不同荧光物质有不同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进行物质鉴别。②定量测定。较低的浓度下荧光强度与样品浓度成正比,且灵敏度高。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对含荧光组分的样品,如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其中的荧光组分进行定量测定。③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分子的结构和构象。由于荧光的激发光

谱、发射光谱、量子产率、荧光寿命等不仅和分子内荧光发色基团本身结构相关,还对其周围环境十分敏感,因而可以测定荧光参数的变化来研究荧光发色基团所处位置的微环境的状态及其变化。利用外源性荧光染料分子作为“荧光探针”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变化。

④利用荧光寿命、量子产率等参数研究生物大分子中的能量转移现象,利用这些结果来研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3.答:光和生物组织体相互作用的几种表现形式或现象,包括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发光、光化学、光声等现象。吸收是光和生物组织体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形式,其结果光强随着光在组织中传播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未被吸收的光经组织体边界出射,就得到了透射光。而组织体的宏观或微观的不均匀性可导致光传播方向的改变,这一作用结果产生了反射、折射和散射现象。当具有合适能量的光入射到组织体上时,光吸收可能使电子向上跃迁到不同电子激发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上,当然也有可能使分子实现不同的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而电子从高能级到低能级的衰变过程中也可采用无辐射跃迁的方式向周围发出热而将多余的能量消耗掉,从而形成了光热、光声、光电导等现象。光可以作为诊断的工具,光也可以影响细胞或组织体,此时光就可以用来作为治疗的工具,光热效应就是光作为治疗工具的一种典型代表。光与组织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效应有:组织体对光的吸收效应;组织体对光的散射效应;组织体发光效应;光热效应和光声效应;光化学效应。

4.答:研究组织的散射特性对于光学诊断和治疗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吸收和散射。对细胞来说,由于内部各成分的含量较小,对光学特性的影响较弱,病理学家分析肿瘤特征的主要依据是细胞的形态,癌变细胞具有一些独特特征,如细胞核质比、细胞核形状、细胞边界等的差异,癌细胞形态变化使光在组织中的传输特性改变,影响到细胞的光散射特性。近年来,生物细胞的光学检测方法得到了长足发展,活体组织光学检测技术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可见和近红外光对于活细胞和生物组织是比较好的选择,可以方便地检测细胞在自然生长状态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活细胞病理研究和在体组织诊断。光散射光谱和弹性散射光谱被应用到生物研究和癌症检测技术中,最近已经发展到亚细胞量级的检测技术,目前正在为早期癌变组织的光检测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当前,在体、实时、细胞水平的组织成像已经有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很多都是在细胞光散射特性的基础上获得细胞水平组织图像的一些实验手段,对于细胞散射的理论问题和细胞的散射技术与光谱技术结合形成细胞散射光谱分析研究较少。现主要给出了当前细胞光散射的理论方法:(1)同心椭球模型理论以细胞的结构特征出发建立起来,运用修正的瑞利-德拜-甘斯近似理论作为依据,最终得到包含形体、线度和折射率信息的形态因子来表征细胞对其散射光的影响。(2)细胞器共聚焦散射理论,采用标量波模型,米散射理论建立散射光强表达式,忽略了细胞壁的限制,直接检测单个细胞器的线度分布和形体特征对散射显微光谱的影响。(3)多细胞器的细胞散射理论,采用时

域有限差分法,依据Maxwell方程,得到远场散射函数、各向异性因子和散射截面函数,从而表征单个细胞中由于各细胞器不同,导致散射光的变化。细胞散射的光学检测手段中,弹性光散射光谱技术是传统的测量光散射方法与光谱仪测量相结合的技术,可以测量细胞溶液或单层细胞随着波长和散射角变化的散射光谱,检测细胞内部各细胞器的结构特征。共聚焦光吸收与散射光谱显微技术以细胞器共聚焦散射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CLASS显微技术,能够实现点对点扫描,重建活体细胞内部各细胞器的图像。

5.答: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成像技术。普通的荧光光学显微镜在对较厚的标本(例如细胞)进行观察时,来自观察点邻近区域的荧光会对结构的分辨率形成较大的干扰。共聚焦显微技术每次只对空间上的一个点(焦点)进行成像,再通过计算机控制,一点一点的扫描形成标本的二维或者三维图象。在此过程中,来自焦点以外的光信号不会对图像形成干扰,从而大大提高了显微图象的清晰度和细节分辨能力。用于激发荧光的激光束透过入射小孔被二向色镜反射,通过显微物镜汇聚,入射到待观察的标本内部焦点处。激光照射所产生的荧光和少量反射激光一起,被物镜重新收集后送往二向色镜。其中携带图像信息的荧光由于波长比较长,直接通过二向色镜并透过出射小孔到达光电探测器,变成电信号后送入计算机。而由于二向色镜的分光作用,残余的激光则被二向色镜反射,不会被探测到。只有焦平面上的点所发出的光才能透过出射小孔;焦平面以外的点所发出的光线在出射小孔平面是离焦的,绝大部分无法通过中心

的小孔。因此,焦平面上的观察目标点呈现亮色,而非观察点则作为背景呈现黑色,反差增加,图像清晰。在成像过程中,出射小孔的位置始终与显微物镜的焦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而被称为共聚焦显微技术。共聚焦显微技术是由美国科学家马文?闵斯基发明的。八十年代后期,由于激光研究的长足进步,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才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OCT原理类似于超声成像,不同的是光波代替了超声波。OCT利用测量光脉冲在样品内部被散射和传播延时,通过处理,形成高分辨率、深度的图像来分析活体内在的微观结构,无须物理接触。横向扫描可以快速获取非侵入性二维的和三维的清晰图像。由于光波波长很短,因而分辨率很高,OCT成像的分辨率是微米量级,而超声成像最好的分辨率是100微米级。但是由于光速远快于声速,接近于声速的100万倍,使得时间延时短至10-15秒,电子设备难以直接测量,这种差异造成了测量结构和距离的不同,因此,OCT只能利用光学干涉仪装置进行测量。

6.答:“拉曼散射”是拉曼于1928年在研究光散射中发现的特殊效应。是指一定频率的激光照射到样品表面时,物质中的分子吸收了部分能量,发生不同方式和程度的振动,然后散射出较低频率的光。频率的变化决定于散射物质的特性,不同原子团振动的方式是惟一的,因此可以产生特定频率的散射光,其光谱就称为“指纹光谱”,可以照此原理鉴别出组成物质的分子的种类。其特点是:(1)、属于非弹性散射。(2)、每一种物质(分子)有自己的特征拉曼光谱,可用拉曼光谱表征物质,即是每种物质都有其“指纹谱”。(3)、每一物质的

拉曼频率位移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4)、拉曼散射是瞬时的,入射光消失后10-11~10-12s内散射光消失。(5)、拉曼谱线的宽度比较窄,且成对出现,即具有数值相同的正负频率差,比入射光波长短的为反斯托克斯线,波长长的为斯托克斯线。(6)、分子做拉曼散射的同时,也有强度很大的瑞利散射。

拉曼光谱的测量:当用波长比试样粒径小得多的频率为υ的单色光照射气体、液体或透明试样时,大部分的光会按原来的方向透射,而一小部分则按不同的角度散射开来,产生散射光。散射光中除了存在入射光频率υ外,还观察到频率为υ±△υ的新成分,这种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就被称为拉曼效应。υ即为瑞利散射,频率υ+△υ称为拉曼散射的斯托克斯线,频率为υ-△υ的称为反斯托克斯线。

拉曼光谱应用:可以利用拉曼频率结合分子模型计算得到生物系统异型分子的结构;显微拉曼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测试物质的主要成分和其中的微量杂质等。由于每一种物质的“指纹谱”都是不一样的,因而可以利用拉曼技术对物质活体内部结构及生长环境变化作出研究。

7.答:光谱仪是对物质的成分等进行分析的主要仪器之一,具有分析精度高、测量范围广、速度快等优点。由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光纤、固态光检测阵列(CCD/CID)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光谱仪的微型化得以实现。微型光谱仪在结构上和传统光谱仪有很大的不同,应用MEMS技术可以在一片硅片上制作完整的微型

光谱仪,虽然其波长分辨率等指标尚不及传统光谱仪,但是其具有的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廉、集化程度高等优点,是传统光谱仪所不具备的。美国专利2001年公布了Daly等人开发的手持式单片红外微光谱仪可用电池供电无需配备冷却装置,可用于红外光谱段;2004年美国专利公布了Russell等人研制的微型光谱仪可用作医学上的气体分析器,它可以稳定有效地测量呼吸气体及麻醉气体的浓度和分压强。MEMS的易于批量生产特性将使微型光谱仪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使之可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更加广阔的应用领域,如食品质量快速鉴别、疾病诊断毒气报警等。微型光谱仪与微流控芯片相结合可制成微全分析系统(TAS)可用于生化武器污染物、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在医学领域可用于监控胎儿的健康状况,用于药物的输送以提高化疗的安全性。

8.答:美国FDA在《通过设计来完成-医疗器械人为因素介绍-附录,术语和参考资料》里提出了若干医疗器械设计环节过程中的考虑要点,并给出了不同器械的术语定义和相关标准、要求、参考文献的列表。FDA的质量体系法规820(21CFR第820.30部分)规定,制造商开发的用户界面应能满足用户需要,符合已确立的人为因素设计原则。为此,制造商必须开展产品可用性分析和评估活动(包括总结式可用性测试),确认他们产品的使用安全和可用性。医疗器械的可用性主要有国际的两个参照标准,一个是IEC/CD 62366《医疗器械-可用性工程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另一个是IEC60601-1-6:2006《基本安全和可用性通用要求》。国际标准IEC 60601-1-6和IEC

62366:2007亦纳入人因工程规定。IEC60601-1-6中可以发现医疗器械所得可用性涉及面非常广泛。要求“建立有效性、效率、和操作者可学习性和满意的特性”,并且以“可用性工程”来对可用性内容进行具体的界定。“运用人的行为方面的(知识、能力、限制和其他特性)来设计工具、机器、设备、装置、系统、任务、工作和环境来实现足够的可用性。”与IEC 60601-1-6相比,IEC/CD 62366标准适用于所有器械,而不局限于电子类医疗器械。

9.答: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应用领域涉及很广。迄今为止,该学科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名称。是一门以人为核心,同时运用心理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人体科学知识于工程设计和管理,特别是安全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学科。人因工程应用于医疗仪器设计管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让医务工作者在舒适和谐的环境里,使用安全、可靠的医疗仪器对患者进行安全、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概括地讲,就是六个字——安全、高效、舒适。医疗仪器的人因工程学研究对象包括“医务工作者一医疗仪器一环境”和“患者一医疗仪器一环境”两个系统。其中研究的核心还是“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

在检查工作中,我们发现儿童医院针对儿童的性格特点改造了手术室。生产厂商考虑到儿童医院的特点,将整个手术室环境、灯光布置得非常温馨和卡通化。儿童因为年龄小、依赖性强,离开了父母进入手术室后更易紧张,除了医护人员和蔼的交流、鼓励之外,身处于一个让熟悉和安全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手术室设计必然会

对安定患儿情绪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是典型的“环境(手术室)”适应“人(患儿)”的成功例子。该手术室的血管造影系统,配置有2个大型双向平板探测器,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垂直探测器的独特设计。通常双板DSA的垂直探测器的转轴是在病床的正前方,垂直探测器可以以此为轴转动,但不能离开病床前的位置。该垂直探测器采用的是偏心轴设计,通过转移可以让出原本被垂直探测器占据的“头位空间”。医生在做某些操作时,可以站在“头位空间”位置上,使操作更方便,空间更宽裕。当做某些外科手术时,也可以将麻醉机等辅助设备放置在这个位置上。这是以人为本,人因设计的典范。

生物医学光学探析

生物医学光学探析 1会议概况 工业激光和生物医学光学国际学术会议于1999年10月25~2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教授和干福熹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221位代表(境外代表46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得到美国SPIE的支持,正式出版了会议论文集SPIE(工业激光论文集卜3862和SPIE(生物医学光学论文集关3863.前者共收录论文121篇,其中,国外作者论文13篇;后者共收录论文95篇,其中国外作者论文31篇。大会特邀了世界激光和生物医学光学领域的着名学者作主题报告,全体大会4个特邀报告,工业激光分会8个邀请报告,生物医学光学分会4个邀请报告,这些特邀报告和邀请报告学术水平高,均反映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课题。 2工业激光研究的最新热点 在工业激光器领域,由于半导体激光器迅速发展,准连续器件已达到 4kw.因此,在许多应用领域均有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代替传统的气体激光器及固体激光器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半导体激光器目前光束质量较差,作为过渡的发展阶段是大量采用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固体激光器,其激光输出功率也已达到4kw 级,光束质量获得明显改善。因此,在世界市场上,1998年固体激光器的销售金额,首次超过了CO:激光器。据估计,近期激光技术的应用在高功率激光器方面仍然会以COZ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为主。在激光应用领域,除了高功率激光应用以外,国外已经在激光精密加工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如法国利用准分子激光超精密打孔、划线,精度非常高,孔径圆整、光滑,在陶瓷如S13N;,A12O3等方面的精密处理方面已有深人的研究。本次会议涉及到准分子激光应用的文章有15篇,涉及领域有激光淀积超导薄膜,金刚石薄膜、非晶金刚石薄膜等,激光制备光栅,激光制备纳米颗粒。我国大陆学者主要把准分子激光用于制备薄膜,台湾大学是用准分子激光制备光栅,法国学者用激光制备纳米颗粒。可见国外用准分子激光加工开展面比我国广泛。从本次会议看,国外今后重点发展研究领域和前沿课题包括: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近五年内千瓦级器件将会实现实用化;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特别是盘片固体激光器近五年内也将会突破千瓦级;半导体激光泵浦全固体化紫外激光器已突破3W,如果能提高一个量级,将会逐步取代紫外气体激光器;利用准分子激光对电子元器件处理作了很深入的研究,在这些方面已成为激光超精密加工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内外在激光制备薄膜方面的研究始

初一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中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和对试题研究,特做以下分析: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合适,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敏,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这份试卷考查了学生的双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中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通过测试,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待于提高。 一、试卷分析 本次初一生物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题目比较灵敏,突出考查了学生在详尽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丰盛,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但是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细化,一些不是很严重的知识点,本次考试也涉及到了一些。 二、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1、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20题,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其中9、15题这两道题目的给的答案是错误的学生失分较多,个别的学生粗心大意造成失分。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详尽问题如下: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靠 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 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 4、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2、第二大题,判断题,共五道,其中第一题学生答错的较多,原因是我们平时讲课的时候说的答案是缺少氧气,这次的答案是空气,学生不知道氧气是空气的一部分,说缺少空气也是可以的,造成这道题失分的不少。 3、第三大题,填空题,共六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以及其运用能力,其中灵敏题较多,因此学生在此题失分较多,特别是第六小题的生态瓶,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有些知识是一知半解,成绩不理想。

医学生物化学试卷样卷及参考答案 南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200×~200× 学年 第 × 学期 ××考试试卷(×卷)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任课教师: 学院: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校园卡号: 学生证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16克,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克? ( ) A .160 B .100 C .150 D .62.5 2.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系数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3. 下列氨基酸中含羟基的是 ( ) A .丝氨酸,苏氨酸 B .谷氨酰胺,天冬酰胺 C .苯丙氨酸,酪氨酸 D .亮氨酸,缬氨酸 4. 嘌呤和嘧啶环中均含有的共轭π键对下列哪种波长有较强吸收? ( ) A .240nm B .260nm C .280nm D .300nm 5. 酶催化作用的机理主要是 ( ) A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 .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C .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D .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6. 丙酮酸在肌肉中进行有氧氧化,彻底分解成CO 2和H 2O ,并生成A TP 多少个? ( ) A .12 B .15 C .17 D .18 7. 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血浆脂蛋白是 ( ) A.CM B.LDL C.VLDL D.HDL 8. 酮体在肝外组织中氧化时,首先转变为 ( ) A.乙酰CoA B.丁酰CoA C.HMG-CoA D.乙酰乙酰CoA 9. 一氧化碳(CO )抑制呼吸链传递电子的部位是 ( ) A .NAD + → CoQ B .CoQ → Cyt b C .Cyt b → Cyt c D .Cyt aa 3 → O 2 10. 体内下列 那种氨基酸脱羧基可生成γ氨基丁酸 ( ) A .色氨酸 B.谷氨酸 C. 组氨酸 D.半胱氨酸 11、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 ) A .FADH 2 B .NADPH C .FH 4 D .TPP 12、在嘌呤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时,可共用的原料是 ( ) A .谷氨酸 B .甘氨酸 C .一碳单位 D .天冬氨酸 13、在DNA 复制中RNA 引物的作用是 ( ) A .使DNA 聚合酶Ⅲ活化 B .使DNA 双链解开 C .提供3′-OH 末端作合成新DNA 链的起点 D .提供5′-P 末端作合成新DNA 链的起点 14、岡崎片段是指 ( ) A .DNA 模板上的DNA 片段 B .随从链上合成的DNA 片段 C .前导链上合成的DNA 片段 D .引物酶催化合成的RNA 片段 15、原核生物转录时识别起始位点的是 ( ) A .σ亚基 B .β亚基 C .β′亚基 D .α亚基 16、一种RNA 的序列为5′-UGACGA-3′,它的模板链是 ( ) A .5′-ACUGCU-3′ B .5′-UCGUCA-3′ C .5′-ACTGCU-3′ D .5′-TCGTCA-3′ 17、肽链的延伸与下列哪种物质无关? ( ) A .转肽酶 B .mRNA C .N-甲酰蛋氨酰-tRNA D .GTP 18、大肠杆菌及一些细菌的转录启动子-10区的核苷酸序列称为 ( ) A .Pribnow 盒 B .增强子 C .TA TA 盒 D .CAA T 盒 19.基因表达产物是 ( ) A .蛋白质 B .DNA C .RNA D .大多数是蛋白质,有些是RNA

(完整)初中生物试卷分析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中生物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1、知识的覆盖面广,其中考试内容既包括考纲要求的内容又包括考纲没有要求但是对学生生活知识有拓展的内容。 2、试卷考试题型难易结合,考试既有的送分题目又有需要学生思考的题目,保证所有学生能做,都能得一定的分数。 3、注重能力考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在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分析,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 二、具体分析 选择题部分学生答得较好,一部分学生读题不仔细,如2题、第10题,导致失分较多,反映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整个非选择题部分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同时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错别字很多,特别是水分的分字和鳃,很多同学都失分了。另外31(5)题反映出学生对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深刻理解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对教材知识不能分析延伸。 三、对今后复习的建议 (一)关注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关注全体、尊重每一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教学上应多激励,少指责,更不能贬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并耐心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变化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时机,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激励学生,使他们自觉自愿努力学好生物学。 (二)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训练教学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法得当,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要利用教材中设置的讨论指导学生读书思考,挖掘教材中隐藏的信息,指导学生会预习教材,会列举内容提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训练教学中,必须加强规范化训练,注意多给学生留有消化的余地,做到稳扎稳打,狠抓知识和能力双落实;注重强化训练;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使学生在知错、纠错过程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三)重视基础知识,提高做题准确性 刚接触生物很多同学图新鲜感,能好感兴趣的学好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很多东西都知道,但是一到答题时马上就错误百出,要么是字写错,要没是没达到点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试卷:生物医学光学剖析

《生物医学光学》工程硕士班考卷 任课教师:王成王殊轶 姓名学号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简答题: 1、简述组织光学的研究内容; 2、论述荧光的产生原理及其最新的应用进展。 3、光与组织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效应有哪些? 4、细胞弹性散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5、简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OCT成像的基本原理。 6、什么是拉曼散射?其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拉曼散射光谱 测量?当前的应用有哪些? 7、请针对一种光学仪器,介绍一下最新的发展动态与新趋势。 8、医疗器械可用性设计的参照的标准是什么? 9、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人因工程设计是怎样开展的。

1.答:组织光学是研究生物组织光学特性的学科,它既是医学光子技术的理论基础,也是进一步发展光医学的前提。组织光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光辐射能量能在一定条件下在组织体内的分布,其次是发展活体组织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组织光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光在组织中的传输理论、组织光学特性参数的测定方法与技术、光计量学、光动力学、生物组织的实体光学模型、人体光学成像技术等。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组织光学随着生物医学光学的发展而萌芽发展,近年来也已经初步建立了生物组织中光的传播模型,但是统一的生物组织光学理论远未成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实践。 2.答:吸收外来光子后被激发到激发态的分子,回到基态时,丢失的能量以光子发射的形式释放出来,则放出来的光就是荧光。也就是说,具有荧光性的分子吸收入射光的能量后,电子从基态跃迁至具有相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处于各激发态的电子通过振动驰豫、内转换等无辐射跃迁过程回到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由这个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到基态时,发出荧光。荧光的应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①物质定性。利用不同荧光物质有不同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进行物质鉴别。②定量测定。较低的浓度下荧光强度与样品浓度成正比,且灵敏度高。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对含荧光组分的样品,如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其中的荧光组分进行定量测定。③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分子的结构和构象。由于荧光的激发光

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中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整体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由四个大题组成,分选择题填空题、试图作答、和实验探究。突出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活,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有所帮助。本次考试初二年级平均分为分,初一年级平均分 二、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有些简单的,完全可以在书中找到现成答案的试题也答不出来。 2.部分学生审题不清,不理解题意,表达不准确。 3、读图、识图分析能力差。非选择题中每一题都有图,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读图、识图分析能力差。 4、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对实验探究试题错误较多。提出的问题和探究思路作的都不理想。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重视基础。生物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脚踏实地上好每一堂课,而且课堂上的教学一定要严格、规范,不能自由散漫,随心所欲。只有教师教学到位,学生学习到位,学生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2、突出实验。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堂实验课,课中要善于引导,

不能走过场,做到使实验课富有实效。 3、加强能力培养。这次考试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回答问题,总是词不达意,不合要求,暴露出他们的实验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知识概括等能力均较薄弱。针对这种情况,今后教师教学中一定要在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多下功夫。 4、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和实践能力一定会与日俱增! 通过本次考试,对前一段教和学作简要的总结反思: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有的学生升入初中还不会学习,还不适应初中的学习和考试。 3,学生生活经验常识少,动手操作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差. 4、生物课一周两节课,课时少,任务重,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有限,对课本理解不到位,很难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5,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加大重点知识的落实力度. 6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做题,学会学习. 7,倡导科学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并从思想上重视生物课.

医学生物学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B___。 (A)内质网(B)核糖体(C)溶酶体(D)高尔基复合体 2、硅肺的发生与______B_功能异常有关。 (A)内质网(B)溶酶体(C)线粒体(D )高尔基复合体 3、核糖体上A位点的功能是____B___。 (A)结合肽酰tRNA (B)结合氨酰tRNA (C)识别mRNA密码子(D )激活肽链转移酶 4、若在一个女人的一生中产生了400个卵,那么,它们来自于多少个初级卵母细胞__c_____。 (A)800 (B)1200 (C)400 (D)200 5、细胞内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是__A______。 (A)线粒体(B)微体(C)核糖体(D)高尔基复合体 6、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____A____。 (A)核糖体(B)滑面内质网(C)溶酶体(D)高尔基体 7、在自然条件下,有遗传效应的染色体交换发生在__c____。 (A)姊妹染色体之间(B)同源染色体之间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体之间(D)非同源染色体的姊妹染色体之间 8、在DNA编码序列中一个碱基G被另一个碱基C替代,这种突变为 B 。 (A)转换 (B) 颠换 (C)移码突变 (D) 动态突变 9、下列不是DNA复制的主要特点的是 D 。 (A) 半保留复制 (B)半不连续复制 (C)多个复制子 (D)多个终止子 10、双雌受精或双雄受精产生_B_____。 (A) 单倍体(B) 三倍体 (C) 四倍体 (D)非整倍体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精品文档交流

1、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2、联会(synapsis)每对形态大小相同的同源染色体从靠近核的某一点开始相互靠拢在一起,在相同位置上的染色体准确地配对 3、共显性(codominante) 4、核型(karyotype)是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5、交叉遗传(criss-cross inheritance)男性的X连锁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将来也只能传给其女儿,不存在男性到男性的传递 6、遗传度(heritability)在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的高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程度叫做遗传度 7、共显性(codominante)一对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彼此之间无显隐性之分,杂合状态下两种基因的作用都完全表现出来,即等位基因分别表达其基因产物,形成相应的表型 8、人类基因组(human genome):包括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三、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为___核苷酸_____,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为__氨基酸______。 2、细胞膜的两大显著特性为___流动性________和___不对称性________。 3、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为__过氧化氢酶_________。 4、在染色质四级结构模型中,其中由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__串珠链____,构成染色质的一级结构;接着形成__螺线管____,构成染色质的二级结构。 5、从增殖角度分类,将不同细胞分为__持续增殖细胞_____、暂不增殖细胞________和__终末分化细胞______3种类型。 6、间期细胞核中没有转录活性、着色较深的染色质叫做_异染色质______。 7、基因表达一般包括两个步骤____转录_______和___翻译________。 精品文档交流

高一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从试题角度分析,纵观整份试卷题量适中、难度稍大,试题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比较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某些知识点考得较细,较偏,而且漏掉了第三章的知识,知识点覆盖不全面. 二、卷面分析 1、成绩分析: 东联现代中学东联现代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对位分析表 2、得失分情况和原因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30题,60分。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失分最多的是1、10、15、21、26题,第二大题,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4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选择题部分:学生还没有摆脱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如下: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比如选择题的10、15、21题,均属于这种情况。26题属于知识理解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又不能有用排除法解决该题,即其他选项知识掌握不牢

固。 (二)非选择题:学生出错主要是由于知识运用能力较差,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不会正确的书写。比如32题中学生不会写羧基的羧字导致失分。搞不清楚三肽是指三个氨基酸还是三个肽键。最后一小题的计算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失分较大,是因为学生对蛋白质脱水缩合的过程还不够清楚,不理解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关系。 三、考试反映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从学生试卷反映出的问题: 1、部分学生书写能力较差,非选择题错别字较多,比如出现了“缩基”等错误。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的关键词,不能正确把握题目中心含义。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把问题解决好; 整改措施: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 习惯。 2、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需要深入了解。 3、注重开发性使用教材,做到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 四、考后的感想与反思 从这次考试可看出,在生物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 生不一定会,多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 3、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然后按需而教,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和实践能力一定会与日俱增! 一.对试卷的分析: 本次月考试卷由外校教师命题、本校高二备课组审核。试题涵盖了本学期到目前为止所学的大部分内容:生物必修1第1章到第2章全部知识内容以及第4章第一节的知识内容。这部分内容为高中生物较基础的知识,记忆性的知识点较多。试卷的部分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度,考试成绩充分体现了梯度性。 1、从试卷各部分的统计数据来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得分情况班与班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选择题得分情况较低,班级平均成绩有一定差异。 2、填空有部分题目得分较低。如32,34题

医学生物学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得细胞器就是_____B___。 (A)内质网 (B)核糖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复合体 2、硅肺得发生与______B_功能异常有关。 (A)内质网 (B)溶酶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复合体 3、核糖体上A位点得功能就是____B___。 (A)结合肽酰tRNA (B)结合氨酰tRNA (C)识别mRNA密码子 (D)激活肽链转移酶 4、若在一个女人得一生中产生了400个卵,那么,它们来自于多少个初级卵母细胞__c_____。 (A)800 (B)1200 (C)400 (D)200 5、细胞内进行能量转换得细胞器就是__A______。 (A)线粒体 (B)微体 (C)核糖体 (D) 高尔基复合体 6、蛋白质合成得场所就是____A____。 (A)核糖体 (B)滑面内质网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7、在自然条件下,有遗传效应得染色体交换发生在__c____。 (A)姊妹染色体之间 (B)同源染色体之间 (C)同源染色体得非姊妹染色体之间 (D)非同源染色体得姊妹染色体之间 8、在DNA编码序列中一个碱基G被另一个碱基C替代,这种突变为 B 。 (A) 转换 (B) 颠换 (C)移码突变 (D) 动态突变 9、下列不就是DNA复制得主要特点得就是 D 。 (A) 半保留复制 (B)半不连续复制 (C)多个复制子 (D)多个终止子 10、双雌受精或双雄受精产生_B_____。 (A) 单倍体(B) 三倍体 (C) 四倍体 (D)非整倍体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2、联会(synapsis)每对形态大小相同得同源染色体从靠近核得某一点开始相互靠拢在一起,在相同位置上得染色体准确地配对 3、共显性(codominante)

《医学生物学》考试试题

05《细胞生物学》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A型题(每题1分,共70分) 1、下列不属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层面 A、器官水平 B、细胞整体水平 C、亚细胞水平 D、超微结构水平 E.分子水平 2、细胞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就是: A、蛋白质 B、核酸 C、脂类 D、无机离子 E、水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区别在于: A.细胞大小 B.有无核膜 C.细胞器数目 D.增殖方式 E.遗传物质的种类 4、测定某一DNA中碱基的组成,T含量为20%,则C含量为: A、10% B、20% C、30% D、40% E、60% 5、核仁中主要含有: A、ATP B、rRNA C、mRNA D、tRNA E、核小体 6、下列那些不属内在蛋白的功能: A.受体 B.载体 C.酶 D.参与运动 E.抗原 7、细胞的总RNA中,含量最多的就是: A、mRNA B、tRNA C、rRNA D、hnRNA E、snRNA 8、下列那些不属磷脂的成分: A、甘油 B、脂肪酸 C、H3PO4 D、核苷酸 E、含N碱 9、电镜下观察到的两层深色致密层与中间一层浅色疏松层的细胞膜性结构,称为: A、生物膜 B、细胞膜 C、细胞内膜 D、单位膜 E、质膜

10、下列那种属蛋白质在膜上的运动方式: A、旋转扩散 B、弯曲运动 C、伸缩震荡 D、翻转运动 E、跳跃 11、下列那些因素使膜流动性增大: A、饱与脂肪酸多 B、胆固醇高 C、膜蛋白的含量高 D、卵磷脂/鞘磷脂比值大 E、常温 12、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成分就是: A、镶嵌蛋白 B、边周蛋白 C、多糖 D、脂类 E、金属离子 13、下列那里就是需能运输: A、脂溶性小分子进出 B、不带电的极性小分子进出 C、通道蛋白质运输 D、载体蛋白质 E、离子泵 14、细胞膜受体都就是细胞膜上的: A、边周蛋白 B、镶嵌蛋白 C、脂质分子 D、糖脂 E、无机离子 15、内膜系统不包括: A、核膜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E、线粒体 16、细胞膜的不对称性表现在: A、膜脂分布对称,蛋白质与糖类分布不对称 B、膜脂与蛋白质分布对称,糖类分布不对称 C、膜脂与镶嵌蛋白分布对称,边周蛋白质与糖类分布不对称 D、膜脂、镶嵌蛋白与糖类分布对称,边周蛋白质不对称 E、膜脂、蛋白质与糖类分布都不对称 17、核糖体不具有: A、T因子 B、GTP酶 C、A部位 D、P部位 E、ATP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期中试卷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期中试卷分析 一、整体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由两大部分组成,分选 择题和非选择题。突出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 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 点多且灵活,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有所帮助。本次考试年级平均分为62分,其中,七1班41。30,七2班39.68,七3班40.64,一班二班的成绩较好,差距并不大,三班属于双语班,成绩差一点,不过都属正常。 二、卷面分析: 1.选择题共20个,共占40分,错误较多的有:8小题、10小题、14小题、18小题、20小题,主要是生物与环境部分的内容,理解性较强,学生掌握情况不好。而生物特征本章的内容学生掌握良好,失分率低。 2.非选择题共60分,量大知识点多,基础知识纯记忆的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是理 解记忆,其中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遗传信息内容学生错误较多,所以填空题失分率相应 较高。 3、识图题中动植物细胞的图示学生能识记基础知识既灵活应用。出错多的是生态系 统示意图,理解不够到位,出错多。 4、实验探究题,程度好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解能力强,几乎不 错,能力差的学生对实验题还有一定的陌生,对实验步骤上不够严谨,如:光对鼠妇 生活环境的影响中,实验变量转换不能应用自如,对照实验的用意也不够明确。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考试,对前一段教和学作简要的总结反思: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有的学生升入初中还不会学习,还不适应初中的学习和考试。 2,考试时学生审题不清,例如填空题第二小题,有好多学生没有看清题就写,可以代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是①还是②,很多人直接填了呼吸作用反应式。 3,学生生活经验常识少,动手操作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差. 4、生物课一周三节课,有时还有课与一些活动冲突的情况,课时少,任务重,对七 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有限,对课本理解不到位,很难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5,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加大重点知识的落实力度.

医学分子生物学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 基因是核酸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基因组(gencme):细胞或生物中,一套完整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一种生物所需的全套基因及间隔序列)称为基因组。基因组的功能是贮存和表达遗传信息。 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SD sequence) 是mRNA能在细菌核糖体上产生有效结合和转译所需要的序列。SD序列与16S rRNA的3’末端碱基(AUUCCUCCAC-UAG-5’)互补,以控制转译的起始 分子克隆:克隆(clone):是指单细胞纯系无性繁殖,现代概念是将实验得到的人们所需的微量基因结构,引入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去,在合适的生理环境中进行无性繁殖,从而利用宿主的生理机制繁衍人们所需要的基因结构,并进行表达。由于整个操作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所以称为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 动物克隆(Animal cloning)就是不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动物新个体的方法. 基因诊断: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 (DNA水平)及其表达水平(RNA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基因治疗就是将有功能的基因转移到病人的细胞中以纠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指有功能的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后有的可与宿主细胞内的基因发生整合,成为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一部分,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起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转基因动物就是把外源性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或其囊胚细胞中,并在细胞基因组中稳定整合,再将合格的重组受精卵或囊胚细胞筛选出来,采用借腹怀孕法寄养在雌性动物(foster mother)的子宫内,使之发育成具有表达目的基因的胚胎动物,并能传给下一代。这样,生育的动物为转基因动物。 探针:在核酸杂交分析过程中,常将已知顺序的核酸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进行标记。这种带有一定标记的已知顺序的核酸片段称为探针。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类专门切割DNA 的酶,它们能特异结合一段被称为限制酶识别顺序的特殊DNA序列并切割dsDNA。 载体:要把一个有用的基因(目的基因-研究或应用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到生物细胞(受体细胞),需要运载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这种运载工具就叫做载体(vecto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分析(RFLP):DNA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er-phism,RFLP)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碱基组成或(和)顺序发生改变,会在基因结构中产生新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或使原有的位点消失. 用限制酶对不同个体基因组进行消化时,其电泳条带的数目和大小就会产生改变,根据这些改变可以判断出突变是否存在。 简答题: 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成分参与,参与因子,作用? 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蓝图(或模板)” tRNA是原料氨基酸的“搬运工” rRNA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成核糖体作为合成多肽链的装配机(操作台) tRNA 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蓝图,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工厂,但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20种氨基酸与mRNA的碱基之间缺乏特殊的亲和力。因此,需要转运RNA把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中的mRNA上 rRNA 核糖体RNA(rR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复合体就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在行使翻译功能即肽链合成时聚合成整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场所。

《医学生物化学》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医学生物化学》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蛋白质的特殊功能不包括( ) A.复制功能 B.调节功能 C.收缩及运动功能 D.运输及储存功能E.保护及免疫功能 2.肝脏合成最多的血浆蛋白是( ) A.a球蛋白 B.β球蛋白 C.白蛋白 D.纤维蛋白原E.凝血酶原3.下列关于ATP的不正确说法是( ) A.是体内的唯一的直接供能物质 B.可将其高能磷酸键转移给肌酸 C.可作为间接供能物质 D.可将其高能磷酸键转给GDP生成GTP E.不稳定4.与佝偻病的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 A.肝肾功能严重受损 B.阳光照射充足 C.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D.维生素D摄入不足E.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5.胆红素来源不包括( ) A.细胞色素 B.储铁铁蛋白C.血红蛋白 D.过氧化氢酶E.肌红蛋白6.关于同工酶正确的说明是( ) A.是由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多聚复合物 B.对同一底物具有不同的专一性 C.对同一底物具有相同的Km值 D.在电泳分离时它们的迁移率相同E.免疫学性质相同 7.饥饿时体内的代谢可能发生下列变化( ) A.糖异生↑ B.磷酸戊糖旁路↑C.血酮体↓ D.血中游离脂肪酸↓,E.糖原合成↑ 8.谷氨酸在蛋白质代谢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 ) A.参与转氨基作用 B.参与其它氨基酸的贮存和利用C.参与尿素的合成D.参与一碳单位的代谢 E.参与嘌呤的合成 9.不属于胆色素的是( ) A.结合胆红素 B.胆红素C.血红素 D.胆绿素 E.胆素原 10.下列不能补充血糖的代谢过程是( ) A.肝糖原分解 B.肌糖原分解C.食物糖类的消化吸收 D.糖异生作用E.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 11.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

关于大学医学生物学第六版试题

大学医学生物学考试试题(闭卷) 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学 学号:姓名:

※<医学生物学考卷二> 细胞生物学考试试题(闭卷)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学 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选一正确答案,写于答卷纸上。每题一分,共40分): 1.原核细胞不具备下列哪种结构 A.环状DNA B.核小体 C.核糖体 D.核外DNA E.细胞壁 2. RNA合成中,多核苷酸链的延伸方向是 A.5′-3′′-5′ ′-3′和3′-5′ D.主要是3′-5′部分5′-3′ E.无一定方向 3.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以及各种氨基酸时,主要通过()达到逆浓度梯度运输。 A.与Na+相伴随运输 B.与K+相伴随运输 C.与Ca2+相伴随运输 D.载体蛋白直接利用ATP能量 E.与H+相伴随运输 4.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进入细胞的过程是 A.吞噬作用 B.胞饮作用 C.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D.主动运输 E.膜泡运输 5.膜功能的差异主要在于所含那种化学成分不同 A、蛋白质 B、脂类 C、糖类 D、无机盐 E、水 6.一种起封闭细胞间隙的作用,并对维持上皮细胞层选择性屏障起关键作用的细胞连接是 A、闭锁连接 B、黏合连接 C、间隙连接 D、通讯连接 E、桥粒 7.合成脂类和固醇类物质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复合体 B、光面内质网 C、线粒体 D、核糖体 E、溶酶体 8. F-肌动蛋白构成以下哪种结构: A、微管 B、中心粒 C、鞭毛 D、微丝 E、中等纤维 9.分别位于内含子5’端和3’端,与外显子交界的常见顺序为: A、AT,GC B、AE,AT C、GG,CC D、GT, AG E、TA, AT 10.基粒又称为 A、微粒体 B、糖原颗粒 C、中心粒 D、ATP酶复合体 E、以上都不是 11.多聚核糖体是指 A、细胞中有两个以上的核糖体集中成一团 B、一条mRNA串连多个核糖体的结构 C、rRNA的聚合体 D、大小亚的聚合体 E、小亚基的聚合体 12.真核细胞中组成核糖体的rRNA在核仁外染色质转录合成的是: 不属于内膜系统的是: A.高尔基复合体 B.溶酶体 C.脂质体 D.分泌泡 E.核膜 14 .溶酶体中的酶: A.在初级溶酶体中有活性 B.在次级溶酶体中有活性 C.在残质体中有活性 D.始终保持活性 E .一直都不具有活性 15.在细胞质中起始,转移到内质网上合成的分泌蛋白,其特异的N端的定位序列被称为: A.信号肽 B.导肽 C.转运肽 D.信号斑 E.转位因子 16. ATP合成酶定位在线粒体的: A.外膜 B.内膜 C.膜间腔 D.基质 E.外膜和膜间腔均可 17.电镜下见到的间期细胞核内侧高电子密度的物质是 A、RNA B、组蛋白 C、异染色质 D、常染色质 E、核仁 18.在细胞周期中,哪一时相最适合研究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

初中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一、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初中生物学科期末考试试题很好地体现了“三个有利于”的命题指导思想,依据《中学课程标准》,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考查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方面的考查。试题的导向有利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生物新课程的实施。以五四制初一、六三制七年级期末生物试卷进行以下分析: (一)注重基础,强调能力训练 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课本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如生命现象、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生理变化、生物进化、实验探究以及联系实际的生活常识等知识,在试题中均有所体现。 少。试卷在注重考查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从全卷来看,仅仅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比较少见,大多涉及到同一知识块中的若干知识点或几个知识块中的若干知识点。有些试题已有相当的综合度,如题28、32、33、34,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融会贯通,学会组合多个知识点来回答问题的迁移、重组能力。 (二)关注社会,突出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性 (三)创设情境,发挥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今年期末生物学试题明确地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把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放在了重要的地位。与能力相联系的试题,会使学生学得主动,学会自我探索知识。如9、12、25、29、31、32等题,共计23分,占全卷的23%。这些试题虽然给出了一定的条件,设置了一定的情境,但回答问题的自由度很大,符合题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要求。 +.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思维,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增大了学生的答题空间,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生物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二、抽样试卷的统计分析 用于统计分析的试卷按全市各县(市)区学生的试卷随机抽样,每个县(市)区两所学校,每校两个考场,计28本,有效试卷840份。样本覆盖面广,数量多,能够真实的体现我市初中生物学的教学水平,可信度极高。 (二)具体数据: 2、各题分数统计: 题型 分值 平均分 百分比 满分率 零分率 选择题 40分 31.5 78.8% 4.5%

护理学专业医学生物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号:212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 “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护理学专业医学生物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3年1月 一、单选题(每题1,共25分) 1.A 2.C 3.C 4.D 5.D 6.B 7.C 8.A 9.E 10.D 11.B 12.A 13.D 14.C 15.B 16.B 17.A 18.D 19.E 20.C 21.A 22.A 23.E 24.E 25.C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25分) 1.AC 2.BCD 3.ABCDE 4.ABC 5.B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三磷酸胞苷脱氧三磷酸腺苷 2.将胆固醇由肝内向肝外转运将胆固醇由肝外向肝内转运 3.5-磷酸核糖NADPH H+ 4.四氢叶酸(FH4) S-腺苷蛋氨酸(S-AM) 5.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6.赖氨酸鸟氨酸

7.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尿酸 8.7α-羟化酶HMGCoA还原酶 9.RNA 蛋白质 10.甲状旁腺素降钙素 11.AUG UAA(UGA和UAG任选一个) 12.苯丙氨酸羟化酪氨酸 13.胰岛素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不同来源的核酸变性后,合并在一起进行复性,只要这些核酸分子核苷酸序列中含有可以形成碱基互补配对的片段,则彼此之间可形成局部双链,即杂化双链,这个过程称为杂交。 2.酶分子中与酶活性直接有关的必需基团相对集中并构成一定空间构象,直接参与酶促反应的区域称酶的活性中心。 3.非营养性物质在肝脏内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极性增强,易溶于水,可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4.这是在骨骼肌和心肌中进行的一种联合脱氨基作用。它是通过连续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到草酰乙酸分子上,生成天冬氨酸,然后在酶的作用下与IMP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再在相关酶的作用下生成AMP,AMP经腺苷酸脱氢酶催化水解生成IMP和NH3,因IMP参与循环故称嘌呤核苷酸循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生物化学》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生物化学》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生物化学》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分子病主要是蛋白质( )异常。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E.空间结构 2.对酶来说,下列不正确的有( )。 A.酶可加速化学反应速度,因而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B.酶对底物和反应类型有一定的专一性(特异性) C.酶加快化学反应的原因是提高作用物(底物)的分子运动能力 D.酶对反应环境很敏感 E.多数酶在pH值近中性时活性最强

3.正常的血红蛋白和镰刀型贫血病的血红蛋白结构的区别是( )。 A.亚基数不同 B.每一亚基的结构不同 C.p-亚基N端第六位氨基酸残基不同 D.a一亚基N端第六位氨基酸残基不同 E.亚基数及结构不同 4.酶化学修饰调节的主要方式是( )。 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 B.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C.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D.聚合与解聚 E.酶蛋白与c结合和解离 5.酶保持催化活性,必须( )。 A.酶分子完整无缺 B.有酶分子所有化学基团存在 C.有金属离子参加 D.有辅酶参加 E.有活性中心及必需集团 6.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 A.1-磷酸葡萄糖 B.6一磷酸葡萄糖

C.1,6-=磷酸果糖 D.3一磷酸甘油醛 E.6一磷酸果糖 7.饥饿时体内的代谢可能发生的变化为( )。A.糖异生增加 B.磷酸戊糖旁路代谢增加 C.血酮体降低 D.血中游离脂肪酸降低 E.糖原合成增加 8.血浆蛋白质中密度最高的是( )。 A.a一脂蛋白 B.p-脂蛋白 C.前8一脂蛋白 D.乳糜微粒 E.中间密度脂蛋白 9.合成脑磷脂和卵磷脂的共同原料是( )。 A. 3-磷酸甘油醛 B.脂肪酸和丙酮酸 C.丝氨酸 D.蛋氨酸 E.GTP、UTP 10.关于转氨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