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SS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标准

MVSS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标准
MVSS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标准

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

(49 CFR 571部分)

MVSS 302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原版:F.R.V ol.36 No.232-02.12.1971修订于1992.8 随后修订

期号:1 MVSS 302

国家:U.S.A

原版:F.R.V ol.36No.232-02.12.1971

§571.302 标准No.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S1. 范围本标准指定了用于汽车内舱材料的抗燃性要求。

S2. 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因汽车起火特别是由于汽车内部因火柴或香烟所引起的起火而引起的伤亡。

S3. 应用本标准适用于轿车、多用途轿车、卡车和公共汽车。

S3A. 定义车内气室即汽车内舱内盛满新鲜空气的部分。

S4 要求

S4.1 S4.2部分所描述的以下汽车内舱部分与S4.3部分的要求是一致的,汽车坐垫、座椅靠背、安全带、顶蓬、扶手、所有装饰性衬板包括门前、门后和侧边面板、搁板、弹性头垫、地板、遮阳板、窗帘、遮阳物、车轮外罩、发动机罩,垫罩和其他任何室内材料包括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材料。

S4.1.1 [保留]

S4.2 位于内舱气室的1/2英寸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的任何部分应满足S4.3部分的要求。

S4.2.1完全不与其他材料相连接的材料在单独试验时应满足S4.3.

S4.2.2 与其他材料完全相连接的材料在作为层积复合材料试验时应满足S4.3的要求。见I83的示例说明。

材料A和B之间的分界面未粘接,材料A应单独进行试验,位于内舱气室的B材料厚度在1/2英寸内,材料B和材料C紧密结合,因此B和C是作为层积复合材料,切取材料C如图所示,厚度为1/2英寸。

S4.3 (a)当按S5试验时,S4.1和S4.2所描述的材料不会燃烧,也不会使火焰前端以4英寸每分钟的速度通过其表面。无论如何,集中火焰前端的传递不适用于按照S5试验所切割的样品。

(b)如果材料从试验计时开始,60s内停止燃烧,且从开始计时点处的燃烧距离不大于2英寸,被认为满足S4.3(a)的燃烧速率要求。

S5. 试验程序

S5.1 条件

S5.1.1 试验是在一个金属箱内进行以保护样品。箱体的内腔尺寸长为8英寸,高为14英寸,箱体前部有一个玻璃观察窗,一个可封闭的开口,可放入装有样品的支架,还有一个可容纳燃气灯管的孔。为了通风的需要,箱体顶部有1/2英寸的通风槽。箱体底部有10个直径3/4英寸的孔,箱体底部有高3/8英寸的脚,将箱体支撑住,位置如图1所示。

S5.1.2 测试前,样品应在70°F(21℃)湿度为50%RH的条件下放置24h,测试与在此环境中进行。

S5.1.3 样品夹在两片匹配的U型金属框架内,框架宽1英寸,高3/8英寸。U性框架内部尺寸宽度为2英寸,长为13英寸。柔软和易弯曲的样品会造成不稳定燃烧时,样品要水平放置在带有耐热金属线的样品支架上进行测试,样品下U型框架上耐热金属线距离间隔为1英寸。此种类型的材料需使用一种增加了U型框架的装置,比放置样品的U型框架宽,布置的10-mil的耐热金属线的间隔距离为1英寸放置在U型框架的底部。

S5.1.4 使用内径为3/8英寸的本生灯,燃气阀门用于调节火焰,灯管垂直高度为1 1/2英寸,灯管的空气入口关闭。

S 5.1.5 供应灯管的气体的火焰温度等于天然气的温度。

S 5.2 样品准备

S5.2.1 测试的样品为方形的,长14英寸,宽4英寸,样品厚度为车辆上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的厚度,除非材料的厚度超过了1/2英寸。应从最接近车舱气室表面的地方开始测量厚度并切割,如果表面翘曲得不到平整的样品,样品在任意位置的切割厚度均不得超过1/2英寸。当长度或宽度分别小于14英寸或4英寸时,使用可获得的最大长度或宽度。否则按S4.1.1进行替代测试。

S5.2.2 在材料能提供最为不利测试结果的方向上切取样品,样品的取向应使最接近车舱气室的表面朝向测试火焰。

S5.2.3 将表面起毛或簇绒的材料平放在平整的平面上,用每英寸有七个或八个光滑圆齿的梳子在起毛面上沿着绒毛相反的方向梳两下。

S5.3 步骤

(a)夹上试样,使试样的两边和其中一端被U型支架夹住,另一端与支架开口对齐,如果试样的最宽处不足2英寸,试样的两侧就不能被夹持在U型支架上。

将试样放在S5.1.3所述的耐热金属线的支架上,其中一端被U型支架封闭端夹紧。

(b)将试样支架放在燃烧箱中央,置于水平位置。

(c)按S5.1.4调整火焰,调整本生灯的位置,使火焰中心的高度距离试样自由端的底部的距离为3/4英寸。

(d)使试样处于火焰中引燃15s。

(e)火焰从试样自由端起到达1 1/2英寸时开始计时(不考虑施加火焰的时间)。(f)计算火焰燃烧至从试样夹持端到1 1/2点时的时间。如果火焰未到达指定点,

记录从火焰熄灭所燃烧的距离。

(g)用以下公式计算燃烧速率

B=60×(D/T)式中:

B=燃烧速率,单位为英寸/分钟

D=火焰所燃烧的距离,单位为英寸

T= 燃烧距离D所用的时间,单位为秒。

大众常用标准汇总

一、焊接标准 VW 01101 类似国标中描述焊接类型并用图例表示的标准。对各种焊接进行了概括的介绍,并规定了各种标准的图示符号,是焊接里很概括的一章。 eg: VW 01103 凸点焊标准(weld projection),图示表示了不同的凸点焊情况,规定了不同厚度的板件 进行凸点焊时凸点的直径、高度等。 eg: VW 01105 点焊标准(spot weld),详细介绍了点焊的设计思想、焊点排布、强度计算和校合,以 及焊接头的布置和形状参考,有图示、查表表格和例题,教科书般的详尽标准。 规定了焊接点的熔深要求、焊接头大小标准、缩印要求。 焊接后表面等级OG1\OG2\OG3的定义。 规定了图纸表注标准。

使用此标准焊接的熔深、劈凿(或者母材撕裂)都以VW01105为认可标准(Acceptance criteria)。实验方法也定义为VW01105,实际上此标准内第3 章有具体的实验标准比 如PV6702等。考虑到VW01105比较全面而且大众认可,所以不把具体的小标准作为 实验方法。 VW 01105-2 针对铝制金属的特殊焊接要求,包括特殊的熔深、劈凿要求。 eg: VW 01105-3 镀锌合金的特殊焊接要求,对焊板、焊接头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对校合计算过程有详细介绍,熔深和劈凿依然参考VW01105-1。 VW 01105-4 针对大厚度钢和高强度钢的焊接标准,介绍了特殊的技术要求和过程控 制。介绍了“焊接强度——焊接时间”图,介绍了标准的图纸表注方法。 eg:

VW 01106 弧焊、二氧化碳保护焊、熔焊标准。规定了图纸标注的标准。详尽规定了不同钢板焊接时的要求和标准,图例表示了各种焊接情况下焊缝的形式。介绍了应力计算标准、 涂层材料。规定了不同钢材焊接时焊缝的评估标准。认可标准和实验方法均为VW 01106。 eg:

汽车内饰合成革的开发应用及发展

汽车内饰合成革的开发应用及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者健康、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在追求汽车外形和动力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汽车内饰的功能和美感,关注乘坐的舒适性,以及更加关注内饰材料的气味、环保和健康危害问题,功能化、绿色的汽车内饰革产品也因此将成为汽车内饰革厂家竞相开发的重点。汽车内饰革的研发设计,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对内饰材料整体美感、舒 适感的需求,包括内饰材料手感柔软、触感舒适,光泽、花纹与整车设计相协调;(2)对功能化、低成本化的需求,包括内饰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老化、耐磨、耐汗、透气、阻燃、抗光热、耐菌、耐化学品等物性,同时有利于汽车零部件降低成本;(3)二次加工的工艺适应性需求;(4)对环保的需求,使得废弃后的汽车内 饰材料不成为环境负担,能够回收循环利用。汽车内饰-[飞诺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a15649890.html,] PVC汽车内饰革的应用发展 由于天然真皮资源有限,价格高,加工过程中对环保的要求高,海内外企业积极研发人造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内饰方面。目前,汽车门板、座垫、仪表板、车厢内壁等部位,主要采用PVC(聚氯乙稀)革进行复合。国内汽车配件厂用PVC 针织布革加工座垫,应用于普通的客车及有关车型。 PVC人造革是对常规纤维织物进行涂层,汽车内饰普遍使用的PVC革主要采用离型纸和压延工艺生产。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的高档PVC革占据着世界汽车内饰革材料的主流地位,我国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意大利Vulcaflex公司、德国贝尼克公司、美国世腾等公司为世界高档PVC汽车革的主要制造商,目前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PVC革的 物性,使之具备优异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化实地沙漠耐热、耐光氧化及耐水解的测试。 因PVC人造革存在手感硬、皮感差、舒适性差、耐老化性能差、气味重、增塑剂易迁移晰出等缺陷,故汽车内饰中的普通PVC人造革被PU合成革取代,将逐渐成为趋势。 汽车内饰革的应用发展PU 随着PU(聚氨酯)合成革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欧盟即将限制使用PVC汽车革的用量,PU合成革已逐步在汽车配件上有所应用,目前国际品牌的一些新车型已开始逐步使用PU合成革,且趋向于高物性的PU合成革。国内合成革企业在PVC革技术的起步和发展远落后于欧洲,但在PU合成革研究和应用方面紧跟 国际技术潮流,起步早、起点高,发展速度迅猛,已成为世界PU合成革的中心。在汽车工业被列入我国支柱产业的大背景下,汽车工业的发展给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及合成革等相关产业带来繁荣,随着汽车国产化率提高以及对汽车内饰功能、环保等要求,替代进口产品、提高汽车内饰革的档次和质量、加速PU合成革在汽车内饰中的研发应用,成为国内合成革生产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1、干法PU汽车内饰革 干法PU合成革的加工就是在织物表面上涂上一层PU树脂溶液,目前应用的织物主要是加密弹力针织布,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分段加温干燥使浆料中的溶剂挥发,PU树脂则被固化与织物层紧密结合,从而形成致密层。为提高与基布的粘合强度,可使用双组分粘接层树脂;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也可通过预发泡或者

MVSS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标准

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 (49 CFR 571部分) MVSS 302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原版:F.R.V ol.36 No.232-02.12.1971修订于1992.8 随后修订 期号:1 MVSS 302

国家:U.S.A 原版:F.R.V ol.36No.232-02.12.1971 §571.302 标准No.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S1. 范围本标准指定了用于汽车内舱材料的抗燃性要求。 S2. 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因汽车起火特别是由于汽车内部因火柴或香烟所引起的起火而引起的伤亡。 S3. 应用本标准适用于轿车、多用途轿车、卡车和公共汽车。 S3A. 定义车内气室即汽车内舱内盛满新鲜空气的部分。 S4 要求 S4.1 S4.2部分所描述的以下汽车内舱部分与S4.3部分的要求是一致的,汽车坐垫、座椅靠背、安全带、顶蓬、扶手、所有装饰性衬板包括门前、门后和侧边面板、搁板、弹性头垫、地板、遮阳板、窗帘、遮阳物、车轮外罩、发动机罩,垫罩和其他任何室内材料包括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材料。 S4.1.1 [保留] S4.2 位于内舱气室的1/2英寸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的任何部分应满足S4.3部分的要求。 S4.2.1完全不与其他材料相连接的材料在单独试验时应满足S4.3. S4.2.2 与其他材料完全相连接的材料在作为层积复合材料试验时应满足S4.3的要求。见I83的示例说明。 材料A和B之间的分界面未粘接,材料A应单独进行试验,位于内舱气室的B材料厚度在1/2英寸内,材料B和材料C紧密结合,因此B和C是作为层积复合材料,切取材料C如图所示,厚度为1/2英寸。

大众汽车用线标准

大众汽车用低压电线 1.用途 本产品是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一汽大众公司配套,适用于轿车等低压系统,并具备单色、双色四分、色环等近几百种颜色。 2.标准 FLRY:德国标准VW60306、VW60185和大众图纸。 FLRYWYW、FLYK、HFW:德国标准VW60306和大众图纸。 QBV:德国标准VW60306和大众图纸。 3.型号及名称 型号名称 FLRY大众汽车用薄绝缘低压电线 FLRYWYW大众汽车用双层薄绝缘低压电线 FLYK大众汽车用低压电线 HFW大众汽车用低压电线 QBV一汽大众汽车用低压电线 4.结构简图 5.规格和结构 见表2~表7。 标称截面 mm2 导体结构 根/Φmm 绝缘厚度最薄成品外径 mm 参考重量 kg/km 20℃时导体 最大直流电阻Ω/km mm 下限上限不镀锡镀锡 0.357/0.2540.2 1.2 1.3552--- 0.357/0.254锡0.2 1.2 1.35---54.5 0.3512/0.200.2 1.3 1.5552--- 0.516/0.200.24 1.4 1.6737.1---

表6 HFW

上海大众汽车用耐热、耐低温电线 1.用途 本产品是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配套,适用于轿车等低压系统,具有良好的耐寒性、柔软性、有一定的耐油性、不延燃性,并具备单色、双色四分、色环等近几百种颜色。 2.标准 QVR-W:德国标准VW75139、VW75136和VW60306。 QVR-K:德国标准VW75134、DIN-ISO6722和DIN51604。 3.型号及名称 4.结构简图

5.规格和结构 见表2、表3、表4和表5。 标称截面mm2导体结构 根/Φmm 绝缘厚度最薄成品外径 mm 参考重量 kg/km 20℃时导体 最大直流电阻Ω/km mm 下限上限不镀锡镀锡 0.516/0.20.44 2.0 2.3937.0---132/0.20.44 2.4 2.71518.3--- 1.521/0.30.44 2.7 3.02012.5--- 2.535/0.30.53 3.3 3.7317.5---456/0.30.62 4.0 4.549 4.6---619/0.640.62 4.6 5.171 3.0---684/0.30.62 4.6 5.169 3.0--- 标称截面mm2导体结构 根/Φmm 绝缘厚度最薄护套厚度最薄护套外径 mm 参考重量 kg/km 20℃时导体 最大直流电阻Ω/km mm mm 下限上限不镀锡镀锡 0.516/0.20.440.33 3.1 3.41637.0--- 标称截面mm2导体结构根 /Φmm 绝缘厚度最薄成品外径 mm 参考重量 kg/km 20℃时导体 最大直流电阻Ω/km mm 下限上限不镀锡镀锡

大众汽车标准_VW_10500

n t i s s u e p r i o r t o u s a g e . N o r m v o r A n w e n d u n g a u f A k t u a l i t ?t p r üf e n / C h e c k s t a n d a r d f o r c u r r e T h e E n g l i s h t r a n s l a t i o n i s b e l i e v e d t o b e a c c u r a t e . I n c a s e o f d i s c r e p a n c i e s t h e G e r m a n v e r s i o n s h a l l g o v e r n . Confidential.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document may be transmitted or reproduc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a Standards Department of the Volkswagen Group. Parties to a contract can only obtain this standard via the responsible procurement department. VOLKSWAGEN AG Q U E L L E : N O L I S

Page 2 VW 105 00: 2003-11 1 Scope This standard includes notes on the use of the company designation and the corporate wordmark "Volkswagen AG" and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identifications used for vehicle parts. 2 Company designation, wordmark designation 2.1 Company Company designations, such as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re registered and legally protected company codes. In general, they identify factories, services, objects, information, memos etc. as belonging to a certain company. 2.2 Wordmark of the Volkswagen Group - "Volkswagen AG" The wordmark "Volkswagen AG" is the exclusive Group brand. This brand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Volkswagen AG and legally protected as such. It serves for identifying the origi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produced by Volkswagen AG. It aims to symbolize both the unobtrusive self-image and the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of Volkswagen AG. 3 Overview of vehicle parts identifications1 3.1 Logos - VW 105 14 Logos acc. to this standard shall serve to identify original parts and to exclude unjustified claims in the case of product liability. 3.2 Country of origin - VW 105 50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country of origin shall be based on existing laws and customs regulations. 3.3 Manufacturer’s code - VW 105 40-1, VW 105 40-7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manufacturer’s code shall serve to identify the vehicle part manufacturer in the event of damage or product liability as well as the retraceability of parts. 3.4 Part number (drawing number) - VW 010 98 The identification of vehicle parts with the part number establishes the connection to the drawings and makes them easy to find in the spare parts areas and repair workshops. 3.5 Date marking - VW 105 60 Date marking is required to fulfill official requirements, to sort goods acc. to their indates and, in the event of damage, to ensure that the parts can be retraced. 1 Notes for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entries, dimensions, etc. are provided in the standards named in Section 3.

大众汽车集团常用的缩写词和概念

大众汽车集团常用的缩写词和概念 H?ufig verwendete Abkürzungen und Begriffe im VW – Konzern LH Lastenheft (S?mtliche Unterlagen zu einem Projekt) 要求汇总书(一个项目的所有 资料) TPB Technische Produkt – Beschreibungen ( Zeichnungen, TL usw.) 技术产品描述(图纸,技术供货条件等等) DKM Daten – Kontroll – Modell ( Urmuster 1:1 für die Form) 数据控制模型(汽车形状1:1 的基准样车) P P – Freigabe = Planungsfreigabe ( Entscheidung Serieneinsatz ) P 认可 = 计划认可(决定投入批量生产) B B – Freigabe = Beschaffungsfreigabe (Investitionsfreigabe für Betriebsmittel) B 认可 = 采购认可(对生产手段的投资认可) D D – Freigabe = Dispositionsfreigabe ( für die Nullserie) D 认可 = 零件生产和供应认可 (为零批量) BMG Baumustergenehmigung 产品工程性能检查认可 EM Erstmusterprüfung 首批样件检验 ,也称首批样件认可(Bemusterung ) LH DKM TP P B BMG EM+EMP PVS

中国汽车内饰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下文是在网易博客里看到的一篇文章,觉得挺好的,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我们国内的内外饰做好,做出高品质! ?核心提示: ?权威调查显示,汽车内部舒适度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新车时考虑的第二大因素,排在车辆外观设计之前,仅次于汽车的 可靠性及耐用程度。对车辆内饰的投入成为在中国市场上本 土和外资品牌整车厂商的一个比拼点。中国汽车内饰设计的 现状如何,与国外相比差距在哪里?发展态势将怎样?我们 为此邀请了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他们是--奇瑞汽车股份有限 公司奇瑞内外饰技术委员会主任/总工程师曹渡先生, J.D.Power中国区总经理梅松林先生,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 授李彦龙先生,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弢先生,伟世通亚太区电子产品部产品经理何春华女士。 国内汽车内饰发展现状 盖世汽车网: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内饰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如何? 梅松林:广义地讲,内饰不止是内饰件。我们的调研发现,现在的车主特别讲究内部空间。鉴于多方面原因考虑(经济性、政策引导还有实用方便性等),他们倾向于购买的车型外面小、里面大。最近这几年,汽车内部空间的重要性上升得非常快。在2004年,仅有4%的车主把车子内部空间放在首要的购车原因,到了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9%。 中国消费者注重外在感观较多的一方面原因,是和中国市场的发展特点相关。中国的消费者大多都是首次购车,对用车经验了解不多,他们在乎价格,外观式样,内饰空间,手感和视觉和谐等这些表象的标杆。对一系列参数、动力性能等方面,不能说不重视,但了解得不多,缺乏判断的能力。 李彦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花费大量精力设计汽车外观的制造商来说,汽车内饰只是一个缺少重视的后续问题。从私人用车市场开始快速增长起,人们才逐渐开始关注汽车内饰,内饰设计也慢慢开始发展。但迄今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大多数的中国普通消费者还是偏好舒适温馨且实用的内饰设计。至于高科技元素,很多时候是整车厂家被拿来作为市场营销的噱头,当然也有很多高科技元素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尤

常用橡胶材料的特点与使用范围

常用橡胶材料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种类与缩写 化学名称 主要特点 主要应用范围 使用温度 范围℃ 天然胶(NR ) 聚异戊二烯 弹性最佳,耐磨耗,机械性能佳; 耐氧和耐臭氧性差,容易老化变质;耐油和耐溶剂性不好,第抗酸碱的腐蚀能力低;耐热性不高。 胶管、胶带、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以 及其他通用制品。特 别适用于制造扭振消 除器、发动机减震器、 机器支座、橡胶-金 属悬挂元件、膜片、 模压制品 -60~+ 80 合成天然胶(IR ) 由异戊二烯单体聚合而成的一种顺式结构橡胶 具有天然橡胶的大部分优点,耐老化优于天然橡胶,弹性和强力比天然橡胶稍低,加工性能差 可代替天然橡胶制作轮胎、胶鞋、胶管、 胶带以及其他通用制 品。 -50~+100 苯乙烯橡胶(SBR ) 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物 耐磨耗性比天然橡胶好,抗老化性好; 弹性较低,抗屈挠、抗撕裂性能较差;加工性能差,特别是自粘性差、生胶强度 低。 以代替天然橡胶制作轮胎、胶板、胶管、 胶鞋及其他通用制 品;可用于乙醇及汽 车刹车油密封,不能 用于矿物油中 -50~+100 丁二烯橡胶 (BR ) 聚丁二烯 弹性和耐磨性好,耐老化,耐低温,在动态负荷下发热 量小,易于金属粘合。 缺点是强度较低,抗撕裂性 差,加工性能与自粘性差 与天然橡胶相同 -60~+100 氯丁胶(CR ) 聚氯丁二烯 它具有优良的抗氧、抗臭氧性,不易燃,着火后能自熄,耐油、耐溶剂、耐酸碱以及耐老化、气密性好等优点;其物理机械性能也比天然主要用于制造要求抗臭氧、耐老化性高的电缆护套及各种防护 套、保护罩;耐油、 耐化学腐蚀的胶管、 胶带和化工衬里;耐 -45~+ 100

GB 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 B8410-200 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阻燃材料事业部GB8410-2006汽车内饰标准 发布于:2009-7-12 被浏览1800 次【打印】【关闭】 GB 8410-2006 (代替GB 8410-1994)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第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本标准与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本标准与GB 8410-1994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 3730.1-2001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1章中汽车分类方法; ——按照GB/T 1.1-2000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2章中术语部分的编排方式,并增加了英文内容; ——修改了层积复合材料定义,见2.2条; ——完善了内饰材料的定义,加宽了内饰材料的定义范围,见2.5条; ——修改了第3章的技术要求,取消了原标准技术要求中的3.1条及3.3条,将其内容体现在4.6条中; ——修改了试验用热源的要求,见4.2.4条; ——增加了零件弯曲无法制得平整试样时的试验要求,见4.3.2条; ——增加了零件形状和尺寸不符合取样要求时如何制备试样的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零件厚度不均时的取样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取样示例并附图示,见第4.3.2条; ——修改了试验程序中表面起毛试样试验前梳理的方向,见第4.4.1条; ——增加了试样慢燃时的试验方法,见第4.4.9条; ——增加了结果表示的内容,见第4.6条。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清国、李菁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410-1987、GB 8410-1994。 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Flammability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评定。 鉴于各种汽车内饰零件实际情况(零件应用部位、布置方法、使用条件、引火源等)和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条件之间有许多差别,本标准不适用于评价汽车内饰材料所有真实的车内燃烧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的分类及燃烧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的分类及燃烧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作为汽车组成的一部分,占内部设计比重较大。汽车内部不同位置的内饰材料,其材料组成也不相同,不同材料燃烧试验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别;即使材料相同,也会因各种原因造成燃烧试验结果有差异。现针对不同位置的材料进行水平燃烧试验,观察并分析其试验结果。 1内饰材料的种类及特性 内饰材料的结构分为单一材料和层积复合材料。单一材料指由同种材料构成的均匀的整体材料;若不同材料断续连接在一起(例如由缝纫、高频焊、铆接),则不是层积复合材料,每种材料均属于单一材料。层积复合材料指由若干层相似或不同材料,其表面之间由熔结、粘接、焊接等不同方式全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材料。 1.1汽车内饰材料的种类 根据内饰材料在汽车内的不同位置,主要分为门内护板、汽车立柱、仪表板、遮阳板、顶蓬衬里、地板覆盖层、座椅面料及行李舱覆盖层等类型;根据内饰材料材质的不同,主要分为皮革、纤维、塑料、泡沫、橡胶等种类。本文重点研究汽车内饰材料中塑料类及座椅面料

类材料在水平燃烧试验中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1)塑料类材料的特性。汽车内饰材料中塑料类材料占的比重较大,常见的塑料类材料有PP、PVC、PET、ABS、PE等。 2)面料类材料的主要特性。面料类材料根据构成材料及编织工艺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 2试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按照要求,试样至少为5块。如果材料沿不同方向有不同燃烧速度,则应在不同方向截取试样,并将5块或者更多的试样在燃烧箱中分别试验。因汽车面料中的针织面料包含两种编织工艺,所以应按照不同的方向(纵向、横向、斜向45°)各取5块进行试验,以确定最大燃烧速度并进行分析。以下所讨论的均为材料最大燃烧速度,其中材料不燃烧(A-0mm/min)是指在材料被点燃后未烧到第一标线就熄灭了(燃烧起点至第一标线间的距离为38mm)。 2.1塑料类内饰材料的试验结果 1)塑料类的汽车内饰材料主要用于门内护板、仪表板、立柱、遮阳板、城市客车座椅、行李舱覆盖层、地板覆盖层、客车地板等部位。

新型环保汽车内饰吸音隔音材料的发展趋势

还在为汽车噪音烦恼吗?新型环保车内饰吸音棉还您一个安静 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产量平均每年以35%~50%的速度递增,近年出现了井喷式的良好发展势头。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汽车内饰材料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汽车内饰材料主要包括衬垫材料、覆盖材料和过滤材料。对汽车内饰材料要求多为外观特性要求和功能特性要求。在外观特性方面的要求是可进行工程化设计以及设计的工艺性;在功能特性方面的要求是可裁剪性、可成型性、轻量化、补强性、隔振性、耐热性、隔音性、吸音性、隔热性、缓冲性、弹性回复性、柔软性、难燃性和可焊接性。 汽车内饰材料可由传统纺织品、塑料和非织造布制成。由于非织造布的性价比高,功能性强,材质轻,有利于降低车辆的燃油量而越来越受到关注。1997年一辆轿车非织造布的用量仅为lm2,目前则发展到20 m2(折合质量为15—20 kg),且用量还在继续增加。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越来越重视,众多学者和公司纷纷开始致力于研制新型车内饰吸音隔热材料,各国家都对非织造布进行研究,以使其能够在汽车吸音降噪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高档车辆生产商更看重新型高效材料的使用。例如,美国通用公司在0.44~0.666 tex 聚酯纤维网中加入低熔点聚酯纤维,经针刺加固而成的材料具有成本低、质量轻、可回收等特点。日本尼桑公司在原料纤维中混入线密度小于0.555 tex的异形截面纤维,经热黏合法制成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吸音效果,可用于汽车内部衬垫材料。瑞士EMS—CHE.MIE 公司采用70%专用聚酯短纤维与低收缩再生纤维混合成网,经针刺形成高蓬松材料,再经

浙江乾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是在十一世纪新崛起的致力于新型环保车内饰吸音隔 产品均通过国内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和认证,并可根据客户的要求,按图纸冲剪成各种形状的吸音垫、隔热垫或压模成型。生产的双组分汽车吸音棉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都居同行业领先水平!

汽车用橡胶软管的性能检验

汽车用橡胶软管的性能检验 汽车用橡胶软管的性能检验 在汽车中胶管用来传输各种液体和气体,包括燃油,润滑油,制冷剂和水等。胶管安装在汽车中要长期经受行驶条件下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生产和开发出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的胶管产品,正确评价和检测胶管的使用性能必然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各类汽车胶管的性能要求 汽车胶管必须具有一定的梃性和柔性,一定的耐高低温、压力、天候、输送液体及机械振动的能力。汽车胶管可分为燃油胶管,空调胶管,制动胶管,冷却管,动力转向管和空气输送管等,不同用途的胶管又有一些不同要求,表1是各类胶管的性能要求和常用的一些检测方法。 胶管 类型 标准号 主要检测项目 制动管 ISO3996 GB/T7127 液压试验缩颈试验容积膨胀试验爆破压力试验制动液相溶试验曲挠疲劳试验拔脱试验吸水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动态臭氧试验高温脉冲试验盐雾试验 冷却管 HG/T2491(WSE-M96D34)

粘合强度爆破压力外径变化脆性温度臭氧老化热老化(耐冷却液充冷却液老化后的爆破压力弯曲试验低温柔性压缩永久变形脉冲强度电化学腐蚀) 空调管 ISO8066 GB/T20025 制冷剂泄漏和渗透试验老化试验低温曲挠试验真空试验静压长度变化试验爆破压力R134a抽出试验耐R134a试验耐臭氧清洁度脉冲试验湿气进入试验整体密封性压变燃油管 ISO4639 GB/T10542 HG/T3665 HG/T3666 耐液体(C液体含氧燃油氧化燃油3号油)气密性爆破压力粘着强度C液体抽出后臭氧试验低温曲挠清洁度和萃取物燃油渗透真空试验胶管拉伸永久变形和撕裂含氧燃油长期循环试验耐燃性加速老化铜片沉积 动力转 向管 ISO11425 脉冲试验爆破压力液压长度变化试验低温曲挠粘合强度耐臭氧容积膨胀清洁度接头腐蚀耐液性振动疲劳 二、胶管材料性能的检验方法 常用的胶管的材料性能的试验有拉伸性能,硬度,撕裂强度,粘着强度,耐液体性能,空气老化,压缩永久变形和拉伸永久变形,臭氧老化,低温性

FMVSS-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 第571.302条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摘要: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的第571.302条给出了机动车辆内饰材料阻燃性试验的要求以及试验过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辆乘员舱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要求。 2 目的 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减少车辆起火,尤其是减少那些由车辆内部的火源例如火柴或香烟引起的火灾所造成的乘员伤亡。 3 适用性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多功能乘用车、卡车和客车。 3.1 定义 乘员舱空气间层是指乘员舱内空气常流通的空间。 4 要求 4.1 车辆乘员舱里的下列组件中,第4.2节所描述的那些部位应满足第4.3节的要求,这些组件包括:座垫,座椅靠背,安全带,顶盖内饰,车篷,扶手,所有前围、后围和侧围内饰板,舱内货架,头枕,地板覆盖件,防晒板,窗帘,遮阳帘,轮罩覆盖件,发动机舱覆盖件,床垫罩以及任何其他设计来吸收发生碰撞时作用到乘员上的能量的内饰材料,包括填料和碰撞破坏元素。 4.1.1 [保留] 4.2 乘员舱空气间层里,如果某单一或复合材料的任一部分厚度在13mm 以内,应满足第4.3节的要求。 4.2.1 任何不和其他材料在每个接触点都采用粘接的材料,当将其和其他材料分离做试验时,应满足第4.3节的要求。 4.2.2 任何和其他材料在每个接触点都采用粘接的材料,当其和其他材料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做试验时,应满足第4.3节的要求。 材料a 和材料b 有一个非粘接的接触面,做试验时a 和b 分离。材料b 的一部分在乘员舱空气间层小于 乘员舱空气间层 厚度 非粘接表面 粘接表面 分离测试的材料 剪切处 作为复合物测试的材料 毫米(mm ) 乘员舱空气间层 所有尺寸单位均为毫米(mm )

大众汽车集团中心实验室详细介绍

大众汽车集团中心实验室详细介绍 什么样的车才是一辆好车? 好车的标准又是什么? 性价比高、耗油低、外形时尚、安全可靠、有驾驶乐趣……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衡量标准,但有一个标准是大伙儿公认的:那确实是质量优异、可靠耐用! 大众汽车的汽车产品高质可靠的优势已成为消费者选择大众汽车产品的重要缘故之一。那么,大众汽车是如何严把质量关,为消费者提供高质可靠的产品呢?大众汽车如何对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进行质量检测呢?什么样的零部件才符合大众汽车的标准呢? 通过这本小册子以及今天的研讨会和参观活动,会使您了解到大众汽车是如何对原材料、零部件进行严格苛刻的检测,确保高质量的零部件进入生产环节,使高质量标准贯穿于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装入整车的完整过程! 欢迎来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中心实验室一探大众汽车传承品质背后的隐秘!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中心实验室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中心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6月,引进并实施大众汽车集团全球统一的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负责对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及其在中国的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进行质量检测和认证,以保证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生产的汽车符合大众汽车集团全球统一的质量标准。 大众汽车全球共有4家中心实验室,分不坐落于大众汽车总部德国沃尔夫斯堡、中国、巴西和墨西哥。这些中心实验室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汽车生产线的质量检测和监控,而是连接供应商和大众汽车的纽带,从原材料和零部件等汽车制造的最源头开始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中心实验室落户中国往常,每一个零部件的质量审核都要将样件送到德国进行质量检测,其过程往往需要20周以上,而中心实验室成立后,许多零部件的质量认证实现了本土化,认证周期缩短到6-8周,使得大众汽车在保证零部件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加快了国产化进程。 同时,中心实验室也负责对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采购的、将进入大众汽车全球生产系统的、中国生产的汽车零部件进行质量认证。从而,为支持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进展,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金属零部件试验 欢迎来到金属实验区,这是一个让您领会到如同“玩具总动员”的专门情形区。 汽车在产生之初,被人们比喻为一个会移动的铁皮箱子。汽车进展已逾百年,日益先进,也愈加变得复杂。一辆汽车大到车身、发动机、变速箱,小到螺丝、管道接头,由上万个零部件构成。人们常讲一辆汽车“皮实”不“皮实”,是指汽车长期使用后,是否性能仍旧优异,质量依旧可靠。专门是车内的金属部件是否产生疲劳或断裂,会可不能生锈… … 汽车内的金属零部件只有达到足够的硬度、耐腐蚀性等一系列指标,才能达到“皮实耐用”。

汽车内饰设计和用料的演变

汽车内饰设计和用料的演变 汽车内饰包括仪表台,地胶,音响仪表台、方向盘、座椅、操纵按键、空调出口、拨挡头、车门内饰、门把手等在内的汽车内部的所有装饰物。从造型设计角度来讲,在整车设计中,内饰设计所占比率约一半以上。因为相对于外形而言,内饰设计所涉及的组成部分相对繁多。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内饰设计国际流行的趋势是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化和高科技,造型方面趋于简洁、工整,更加注重多种材质的应用、搭配。数码时代的来临,具有高科技成分的数字产品(如数字通讯产品、视频音像品)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影响了汽车设计趋势,产品设计的风格开始引导并影响汽车整车的设计风格。许多概念车的内饰设计元素(如按钮/按键、显示部分、背光设计等)都很像一些家电产品、电脑产品和通讯产品。 汽车内饰设计演变 随着不同品牌汽车的总体质量差距缩小,汽车内饰成为了竞争的新战场。这场战争最终的目标是让汽车内饰各部分之间充分吻合,达到零距离。如今,这些微小的细节已经成为汽车内饰质量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桃木内饰仍是汽车内饰市场主流趋势 为了满足对安全性的高要求,现代的胡桃木内饰已经不再采用整块木料制成,而是由厚度为0.6毫米的薄片共计40层压制而成,每层中间都粘合了相同形状和厚度的铝片,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在发生车祸时不会碎裂。经过这道工序后成型的胡桃木内饰板,还要先用细砂纸打磨两遍,然后再用上等蜂蜡按照最原始的方法手工打磨8次,直至表面光滑如镜才算初战告捷。一套胡桃木内饰的整个制作过程大概需要两个星期才能完成。 从l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外形基本沿用马车造型的汽车出现。在贵族们的马车上盛行的胡桃木内饰,也自然而然地被移植到了汽车上,继续着其豪华与贵族的象征。百年来,胡桃木因其华贵柔软、色泽温润柔化了钢铁车身的冷峭坚硬,一直被运用于高档汽车仪表面板、车门内饰板和方向盘配置的豪华行头。在欧美的汽车博物馆中珍藏的那些名贵古董车上的胡桃木内饰,虽历经沧桑,仍然犹如古老的皇家波旁式家具一样温婉地散发着那怀旧、名贵的气息,令观者不由地不被其非凡、典雅气派所震撼。 目前桃木纹内饰成了中国车市上营造豪华型、高档化的一个泛泛的说法,各主流车厂都在向消费者渲染“胡桃木饰”就等同于“豪华型”的非理性汽车消费误区。在其用于品牌车促销的说明书或广告中,有意无意地将进口车或是国产车的仿桃木内饰、桃木纹内饰,采用打擦边球的方式来蒙蔽消费者,混淆视听,省略说成是“桃木纹内饰”。原本只有在高级豪华轿车上才会出现的胡桃木内饰,在十几万至几万元的经济型轿车上都成了所谓的标准配备,可怜的胡桃木有了被“恶俗”化的倾向。 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相比,在低档轿车上采用胡桃木内饰绝对是“中国特色”。因为在国外,车辆的装备水平是与车型的级别密切联系,许多高级车上特有的装饰绝对不会出现在低级别的车上。木质内饰作为高档车的专属奢侈品,必定要采用胡桃木、樱桃木等真材实料精工细作;而低档车的内饰无一例外地采用织物和工程塑料,虽然质量和手感很好,但绝对不会超越车辆的级别。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 性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G B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阻燃材料事业部GB8410-2006汽车内饰标准 发布于:2009-7-12 被浏览 1800 次【打印】【关闭】 GB 8410-2006 (代替GB 8410-1994)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第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本标准与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本标准与GB 8410-1994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 3730.1-2001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1章中汽车分类方法; ——按照GB/T 1.1-2000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2章中术语部分的编排方式,并增加了英文内容; ——修改了层积复合材料定义,见2.2条; ——完善了内饰材料的定义,加宽了内饰材料的定义范围,见2.5条; ——修改了第3章的技术要求,取消了原标准技术要求中的3.1条及3.3条,将其内容体现在4.6条中; ——修改了试验用热源的要求,见4.2.4条;

——增加了零件弯曲无法制得平整试样时的试验要求,见4.3.2条; ——增加了零件形状和尺寸不符合取样要求时如何制备试样的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零件厚度不均时的取样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取样示例并附图示,见第4.3.2条; ——修改了试验程序中表面起毛试样试验前梳理的方向,见第4.4.1条; ——增加了试样慢燃时的试验方法,见第4.4.9条; ——增加了结果表示的内容,见第4.6条。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清国、李菁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410-1987、GB 8410-1994。 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Flammability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评定。

汽车内饰皮革行业研究、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20-2026)

汽车内饰皮革行业研究、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20-2026) ◎调研报告◎调查报告 ◎市场调研◎行业分析 调研报告 Q Y R e s e a r c h

皮革这种材料还包括广泛的资源。它是通过鞣制动物皮和生皮制成的。皮革还具有广泛的材料资源,包括牛皮,水牛皮,猪皮,山羊和绵羊皮,以及其他大量动物皮。皮革制品行业中使用的合成材料范围非常广泛。 皮革被广泛使用。本报告仅关注汽车行业。 在过去的几年中,在经历了2009年汽车行业的艰难时期之后,全球汽车行业迎来了最佳发展时期。相应地,汽车内饰皮革行业也处于繁荣时期。但是,世界汽车市场即将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冲击,2018年销量下降1.7%至9500万辆,2019年继续下降,直到2022年开始复苏。 尽管如此,全球销售放缓的原因不仅限于中国:今年许多市场未能达到预期。在2018年以后,仍然有理由乐观地认为,下个十年初期,市场将超过1亿个/年。中国的市场潜力仍然很大,尽管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但按照大多数标准,这种增长仍处于相当令人羡慕的水平。随着政府对减税和新排放法规的明确要求,对采购的拖延也应消除。 2019年,全球汽车内饰皮革市场规模为6154.02百万美元,预计到2026年底将达到8182.46百万美元,到2020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12%。2019年实际消费约57.649万平方米。从产品上看,汽车内饰革市场主要分为合成革和真皮。合成革约占总量的70%。但真皮用于豪华车,比合成革贵。它约占总收入的72%。未来,它将保持比合成革更快的增长。

汽车内饰皮革市场是相对集中的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Eagle Ottawa,Benecke-Kaliko,Bader GmbH,Midori Auto Leather,Kyowa Leather Cloth,Boxmark,Exco Technologies,Wolsdorf,CGT,Scottish Leather Group等。2019年前十大制造商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74.3%。 该行业主要生产商有Eagle Ottawa,Benecke-Kaliko和Bader GmbH,2018年其收入占比之和为44.19%。 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汽车内饰皮革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别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汽车内饰皮革的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的生产商。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不同类型产品的价格、产量、产值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15至2019年,预测数据为2020至2026年。

GB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 8410-2006 (2006-01-18发布,2006-07-01实施)代替GB 8410-1994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第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本标准与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本标准与GB 8410-1994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 3730.1-2001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1章中汽车分类方法; ——按照GB/T 1.1-2000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2章中术语部分的编排方式,并增加了英文内容; ——修改了层积复合材料定义,见2.2条; ——完善了内饰材料的定义,加宽了内饰材料的定义范围,见2.5条; ——修改了第3章的技术要求,取消了原标准技术要求中的3.1条及3.3条,将其内容体现在4.6条中; ——修改了试验用热源的要求,见4.2.4条; ——增加了零件弯曲无法制得平整试样时的试验要求,见4.3.2条; ——增加了零件形状和尺寸不符合取样要求时如何制备试样的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零件厚度不均时的取样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取样示例并附图示,见第4.3.2条; ——修改了试验程序中表面起毛试样试验前梳理的方向,见第4.4.1条; ——增加了试样慢燃时的试验方法,见第4.4.9条; ——增加了结果表示的内容,见第4.6条。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清国、李菁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410-1987、GB 8410-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