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G B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阻燃材料事业部GB8410-2006汽车内饰标准

发布于:2009-7-12 被浏览 1800 次【打印】【关闭】

GB 8410-2006 (代替GB 8410-1994)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第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本标准与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本标准与GB 8410-1994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 3730.1-2001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1章中汽车分类方法;

——按照GB/T 1.1-2000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2章中术语部分的编排方式,并增加了英文内容;

——修改了层积复合材料定义,见2.2条;

——完善了内饰材料的定义,加宽了内饰材料的定义范围,见2.5条;

——修改了第3章的技术要求,取消了原标准技术要求中的3.1条及3.3条,将其内容体现在4.6条中;

——修改了试验用热源的要求,见4.2.4条;

——增加了零件弯曲无法制得平整试样时的试验要求,见4.3.2条;

——增加了零件形状和尺寸不符合取样要求时如何制备试样的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零件厚度不均时的取样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取样示例并附图示,见第4.3.2条;

——修改了试验程序中表面起毛试样试验前梳理的方向,见第4.4.1条;

——增加了试样慢燃时的试验方法,见第4.4.9条;

——增加了结果表示的内容,见第4.6条。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清国、李菁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410-1987、GB 8410-1994。

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Flammability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评定。

鉴于各种汽车内饰零件实际情况(零件应用部位、布置方法、使用条件、引火源等)和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条件之间有许多差别,本标准不适用于评价汽车内饰材料所有真实的车内燃烧特性。

2 术语和定义

2.1

燃烧速度 burning rate

按本标准规定测得的燃烧距离与燃烧此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单位为毫米每分钟(mm/min)。

2.2

层积复合材料 composite material

若干层相似或不同材料,其表面之间由熔接、粘接、焊接等不同方法使全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材料。

2.3

单一材料 exclusive material

由同种材料构成的均匀的整体材料。

若不同材料断续连接在一起(例如缝纫、高频焊接、铆接),这种材料应认为不是层积复合材料,每种材料均属单一材料。

2.4

暴露面 exposed side

零件装配在车内面向乘员的那一面。

2.5

内饰材料 interior materials

汽车内饰零件所用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如座垫、座椅靠背、座椅套、安全带、头枕、扶手、活动式折叠车顶、所有装饰性衬板(包括门内护板、侧围护板、后围护板、车顶棚衬里)、仪表板、杂物箱、室内货架板或后窗台板、窗帘、地板覆盖层、遮阳板、轮罩覆盖物、发动机罩覆盖物和其他任何室内有机材料,包括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材料。

3 技术要求

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必须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燃烧速度不大于100 mm/min。

4 试验方法

4.1 原理

将试样水平地夹持在U形支架上,在燃烧箱中用规定高度火焰点燃试样的自由端15

s后,确定试样上火焰是否熄灭,或何时熄灭,以及试样燃烧的距离和燃烧该距离所用时间。

4.2 试验装置及器具

4.2.1 燃烧箱

燃烧箱用钢板制成,结构示意图见图1,尺寸见图2。

燃烧箱的前部设有一个耐热玻璃观察窗,该窗可整块盖住前面,也可做成小型观察窗。

燃烧箱底部设10个直径为19 mm的通风孔,四壁靠近顶部四周有宽13 mm的通风槽。整个燃烧箱由4只高10

mm的支脚支承着。在燃烧箱顶部设有安插温度计的孔,此孔设在顶部靠后中央部位,中心距后面板内侧20 mm。

燃烧箱一端设有可封闭的开孔,此处可放人装有试样的支架,另一端则设一个小门,门上有通燃气管用的小孔,支撑燃气灯的支座及火焰高度标志板。

燃烧箱底部设有一只用于收集熔融滴落物的收集盘(见图3)。此盘放置在两排通风孔之间而又不影响通风孔的通风。

4.2.2 试样支架

试样支架由两块U形耐腐蚀金属板制成的框架组成,尺寸见图4。

支架下板装有6只销子,上板相应设有销孔,以保证均匀夹持试样,同时销子也作为燃烧距离的起点(第一标线)和终点(第二标线)的标记。

另一种支架的下板不仅设有6只销子,而且支架下板布有距离为25 mm的耐热金属支承线,线径0.25 mm(见图5),该种支架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安装后的试样底面应在燃烧箱底板之上178 mm。试样支架前端距燃烧箱的内表面距离应为22 mm,试验支架两纵外侧离燃烧箱内表面距离为50

mm(见图2和图4)。

4.2.3 燃气灯

燃气灯是试验用火源,燃气灯喷嘴内径为9.5 mm,其阀门结构应易于控制火焰高度,并易于调整火焰高度。

当燃气灯置于燃烧箱内时,其喷嘴口部中心处于试样自由端中心以下19 mm处(见图2)。

4.2.4 燃气

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供给燃气灯试验用可燃性气体最好使用液化气,也可采用燃烧后热值约为35 MJ/m3~38

MJ/m3的其他可燃气体,例如天然气、城市煤气等。

当进行仲裁试验时,推荐使用液化气。

4.2.5 金属梳

金属梳的长度至少为110 mm,每25 mm内有7~8个光滑圆齿。

4.2.6 秒表

测量时间所用秒表准确度不低于0.5 s。

4.2.7 温度计

温度计量程应为150℃以上,准确度为1℃。

4.2.8 钢板尺

钢板尺量程400 mm 以上,准确度1 mm。

4.2.9 通风橱

燃烧箱应放在通风橱中,通风橱内部容积为燃烧箱体积的20倍~110倍,而且通风橱的长、宽、高的任一尺寸不得超过另外两尺寸中任一尺寸的2.5倍。

在燃烧箱最终确定位置的前后各100 mm处测量空气流过通风橱的垂直速度,该速度应在0.10 m/s~0.30 m/s之间。

4.3 试样

4.3.1 形状和尺寸

标准试样形状和尺寸见图6。试样的厚度为零件厚度,但不超过13 mm。

以不同种类材料进行燃烧性能比较时,试样必须具有相同尺寸(长、宽、厚)。通常取样时必须使试样沿全长有相同的横截面。

当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足以制成规定尺寸的标准试样时,则应保证下列最小尺寸试样,但要记录:

a) 如果零件宽度介于3 mm~60 mm,长度应至少为356 mm。在这种情况下试样要尽量做成接近零件的宽度。

b) 如果零件宽度大于60 mm,长度应至少为138

mm。此时,可能的燃烧距离相当于从第一标线到火焰熄灭时的距离或从第一条标线开始至试样末端的距离。

c) 如果零件宽度介于3 mm~60 mm,且长度小于356 mm或零件宽度大于60 mm,长度小于138mm,则不能按本标准试验;宽度小于3

mm的试样也不能按本标准进行试验。

4.3.2 取样

应从被试零件上取下至少5块试样。如果沿不同方向有不同燃烧速度的材料,则应在不同方向截取试样,并且要将5块(或更多)试样在燃烧箱中分别试验。取样方法如下:

a) 当材料按整幅宽度供应时,应截取包含全宽并且长度至少为500 mm的样品,并将距边缘100

mm的材料切掉,然后在其余部分上彼此等距、均匀取样。

b) 若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符合取样要求,试样应从零件上截取。

c)

若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符合取样要求,又必须按本标准进行试验,可用同材料同工艺制作结构与零件一致的标准试样(356mm×l00mm),厚度取零件的最小厚度且不得超过13

mm进行试验。此试验结果不能用于鉴定、认证等情况,且必须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制样情况。

d) 若零件的厚度大于13 mm,应用机械方法从非暴露面切削,使包括暴露面在内的试样厚度为13 mm。

e) 若零件厚度不均匀一致,应用机械方法从非暴露面切削,使零件厚度统一为最小部分厚度。

f) 若零件弯曲无法制得平整试样时,应尽可能取平整部分,且试样拱高不超过13 mm;若试样拱高超过13

mm,则需用同材料同工艺制作结构与零件一致的标准试样(356 mm×l00 mm),厚度取零件的最小厚度且不得超过13 mm进行试验。

g) 层积复合材料应视为单一材料进行试验,取样方法同上。

h) 若材料是由若干层叠合而成,但又不属于层积复合材料,则应由暴露面起13 mm厚之内所有各层单一材料分别取样进行试验,取样示例见图7。

如图7所示,材料A与材料B之间分界面未粘接,材料A单独进行试验。材料B在厚度13

mm以内,且与材料C紧密结合,所以材料B、C应作为层积复合材料,切取13 mm进行试验。

4.3.3 预处理

试验前试样应在温度23℃±2℃和相对湿度45%~55%的标准状态下状态调节至少24 h,但不超过168 h。

4.4 试验步骤

4.4.1 将预处理过的试样取出,把表面起毛或簇绒的试样平放在平整的台面上,用符合4.2.5规定的金属梳在起毛面上沿绒毛相反方向梳两次。

4.4.2 在燃气灯的空气进口关闭状态下点燃燃气灯,将火焰按火焰高度标志板调整,使火焰高度为38

mm。在开始第一次试验前,火焰应在此状态下至少稳定地燃烧1 min,然后熄灭。

4.4.3 将试样暴露面朝下装入试样支架。安装试样使其两边和一端被U形支架夹住,自由端与U形支架开口对齐。当试样宽度不足,U形支架不能夹住试样,或试样自由端柔软和易弯曲会造成不稳定燃烧时,才将试样放在带耐热金属线的试样支架上进行燃烧试验。

4.4.4 将试样支架推进燃烧箱,试样放在燃烧箱中央,置于水平位置。在燃气灯空气进口关闭状态下点燃燃气灯,并使火焰高度为38

mm,使试样自由端处于火焰中引燃15 s,然后熄掉火焰(关闭燃气灯阀门)。

4.4.5 火焰从试样自由端起向前燃烧,在传播火焰根部通过第一标线的瞬间开始计时。注意观察燃烧较快一面的火焰传播情况,计时以火焰传播较快的一面为准。

4.4.6 当火焰达到第二标线或者火焰达到第二标线前熄灭时,同时停止计时,计时也以火焰传播较快的一面为准。若火焰在达到第二标线之前熄灭,则测量从第一标线起到火焰熄灭时的燃烧距离。燃烧距离是指试样表面或内部已经烧损部分的长度。

4.4.7 如果试样的非暴露面经过切割,则应以暴露面的火焰传播速度为准进行计时。

4.4.8 燃烧速度的要求不适用于切割试样所形成的表面。

4.4.9 如果从计时开始,试样长时间缓慢燃烧,则可以在试验计时20 min时中止试验,并记录燃烧时间及燃烧距离。

当进行一系列试验或重复试验时,下一次试验前燃烧箱内和试样支架最高温度不应超过30℃。

4.5 计算燃烧速度(V)按下式计算:

式中:

V——燃烧速度,单位为毫米每分钟(mm/min);

L——燃烧距离,单位为毫米(mm);

T——燃烧距离L所用的时间,单位为秒(s)。

燃烧速度以所测5块或更多样品的燃烧速度最大值为试验结果。

4.6 结果表示

4.6.1 如果试样暴露在火焰中15

s,熄灭火源试样仍未燃烧,或试样能燃烧,但火焰达到第一测量标线之前熄灭,无燃烧距离可计,则被认为满足燃烧速度要求,结果均记为A-0 mm/min。

4.6.2 如果从试验计时开始,火焰在60 s内自行熄灭,且燃烧距离不大于50 mm,也被认为满足燃烧速度要求,结果记为B。

特定种类汽车内饰材料垂直燃烧特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状态:现行)

I C S43.040.40 T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32086 2015 特定种类汽车内饰材料 垂直燃烧特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R e q u i r e m e n t o f v e r t i c a l f l a m m a b i l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 t e s tm e t h o d f o r c e r t a i n c a t e g o r y a u t o m o b i l e i n t e r i o rm a t e r i a l 自2017年3月23日起,本标准转为推荐性 标准,编号改为G B/T32086 2015三 2015-10-09发布2016-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第3章二第4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三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114)归口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三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长春市和时利应用技术研究所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清国二张英虹二刘宪武二常红二王建兵二李春丽二李玉洁三

特定种类汽车内饰材料 垂直燃烧特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定种类汽车内饰材料垂直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三 本标准适用于运载超过22名乘客的M3类汽车内饰用窗帘二遮阳帘和/或其他内部悬挂材料,不适用于有站立乘客的城市客车三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2.1 燃烧速度b u r n i n g r a t e 燃烧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单位为毫米每分(mm/m i n)三 2.2 内饰材料i n t e r i o rm a t e r i a l 窗帘二遮阳帘和/或其他内部悬挂材料三 3技术要求 垂直燃烧速度应不大于100mm/m i n三 4试验方法 4.1原理 将试样垂直固定到矩形框架上,在燃烧箱中用规定火焰引燃试样,测定试样燃烧距离和所用时间三4.2试验装置及器具 4.2.1试样固定架 试样固定架应是一个矩形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三框架高560mm,由两根间距为150mm的平行杆连接组成,杆上有固定试样的固定针三固定针直径应不大于2mm,长度至少27mm三将试样固定架安装在通风橱内相应支架上,保证固定架在试验期间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三 为将试样固定在固定针上,并离框架有一段距离,需在固定针附近安装直径为2mm,高度至少为20mm的定位柱三 4.2.2压板 使用U形压板保证试样在试样固定架上的垂直平整性三U形压板应平整且具有刚性,用适当材料制成二尺寸相当于试样固定架尺寸,厚度为1.0mm?0.1mm三在压板的左右两侧钻出直径大约为4mm的12个圆孔,圆孔位置应保证其圆心间距等于试样固定架上固定针之间的距离(见图1)三

橡胶材料种类性能表

橡胶材料种类性能表 序 号 橡胶种类主要材料优点劣势适用范围使用温度 1 天然橡胶 (NR)异戊二烯聚合 物 优良的回弹性,拉 伸强度、伸长率、 耐磨性,撕裂和压 缩永久变形性能 不耐油,耐 天候、臭 氧、氧的性 能较差 制作轮胎、减 震零件、缓冲 绳和密封零件 -60~100℃ 2 丁苯橡胶 (SBR)丁二烯与苯乙 烯的共聚物 含10%苯乙烯的 丁苯-10有良好寒 性,含30%苯乙 烯的丁苯-30耐磨 性优良 耐油、耐老 化性能较差 制作轮胎和密 封零件 -60~120℃ 3 丁二烯橡 胶(BR)丁二烯聚合物常用的顺丁二烯橡 胶,耐寒、耐磨及 回弹性能较好 制品不耐 油,不耐老 化 适于制作轮 胎、密封零 件、减震零 件、胶带和胶 管等制品 -70~100℃ 4 氯丁橡胶 (CR)氯丁二烯聚合 物 耐天候,耐臭氧老 化,有自熄性,耐 油性能仅次于丁腈 橡胶,拉伸强度、 伸长率、回弹性优 良,与金属和织物 粘结性很好 制品不耐合 成双酯润滑 油及磷酸酯 液压油 适于制作密封 圈及密封型 材、胶管、涂 层、电线绝缘 层、胶布及配 制胶粘剂等 -35~130℃ 5 丁腈橡胶 (NBR)丁二烯丙烯腈 的共聚物 一般含丙烯腈 18%、26%或 40%,含量愈高, 耐油、耐热、耐磨 性能愈好,但耐寒 性则相反。含羧基 的丁腈橡胶,耐 磨、耐高温、耐油 性能优于丁腈橡胶 制品不耐天 候、不耐臭 氧老化、不 耐磷酸酯液 压油 丁腈橡胶适于 制作各种耐油 密封零件、膜 片、胶管和软 油箱 -55~130℃ 6 乙丙橡胶 (EPM、 EPDM )乙烯、丙烯的 二元共聚物 (EPM)或乙 烯、丙烯、二 烯类烯烃的三 元共聚 (EPDM) 耐天候、耐臭氧老 化,耐蒸汽、磷酸 酯液压油、酸、碱 以及火箭燃料和氧 化剂,电绝缘性能 优良 品不耐石油 基油类 适于制作磷酸 酯液压油系统 的密封零件、 胶管及飞机、 汽车门窗密封 型材、胶布和 电线绝缘层 -60~150℃ 7 丁基橡胶 (IIR)异丁烯和异戊 二烯的共聚物 耐天候、臭氧老 化,耐磷酸酯液压 油,耐酸、碱、火 箭燃料及氧化剂, 制品不耐石 油基油类 适于制作轮胎 内胎,门窗密 封条,磷酸酯 液压油系统的 -60~150℃

MVSS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标准

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 (49 CFR 571部分) MVSS 302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原版:F.R.V ol.36 No.232-02.12.1971修订于1992.8 随后修订 期号:1 MVSS 302

国家:U.S.A 原版:F.R.V ol.36No.232-02.12.1971 §571.302 标准No.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S1. 范围本标准指定了用于汽车内舱材料的抗燃性要求。 S2. 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因汽车起火特别是由于汽车内部因火柴或香烟所引起的起火而引起的伤亡。 S3. 应用本标准适用于轿车、多用途轿车、卡车和公共汽车。 S3A. 定义车内气室即汽车内舱内盛满新鲜空气的部分。 S4 要求 S4.1 S4.2部分所描述的以下汽车内舱部分与S4.3部分的要求是一致的,汽车坐垫、座椅靠背、安全带、顶蓬、扶手、所有装饰性衬板包括门前、门后和侧边面板、搁板、弹性头垫、地板、遮阳板、窗帘、遮阳物、车轮外罩、发动机罩,垫罩和其他任何室内材料包括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材料。 S4.1.1 [保留] S4.2 位于内舱气室的1/2英寸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的任何部分应满足S4.3部分的要求。 S4.2.1完全不与其他材料相连接的材料在单独试验时应满足S4.3. S4.2.2 与其他材料完全相连接的材料在作为层积复合材料试验时应满足S4.3的要求。见I83的示例说明。 材料A和B之间的分界面未粘接,材料A应单独进行试验,位于内舱气室的B材料厚度在1/2英寸内,材料B和材料C紧密结合,因此B和C是作为层积复合材料,切取材料C如图所示,厚度为1/2英寸。

常用橡胶材料的特点与使用范围

常用橡胶材料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种类与缩写 化学名称 主要特点 主要应用范围 使用温度 范围℃ 天然胶(NR ) 聚异戊二烯 弹性最佳,耐磨耗,机械性能佳; 耐氧和耐臭氧性差,容易老化变质;耐油和耐溶剂性不好,第抗酸碱的腐蚀能力低;耐热性不高。 胶管、胶带、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以 及其他通用制品。特 别适用于制造扭振消 除器、发动机减震器、 机器支座、橡胶-金 属悬挂元件、膜片、 模压制品 -60~+ 80 合成天然胶(IR ) 由异戊二烯单体聚合而成的一种顺式结构橡胶 具有天然橡胶的大部分优点,耐老化优于天然橡胶,弹性和强力比天然橡胶稍低,加工性能差 可代替天然橡胶制作轮胎、胶鞋、胶管、 胶带以及其他通用制 品。 -50~+100 苯乙烯橡胶(SBR ) 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物 耐磨耗性比天然橡胶好,抗老化性好; 弹性较低,抗屈挠、抗撕裂性能较差;加工性能差,特别是自粘性差、生胶强度 低。 以代替天然橡胶制作轮胎、胶板、胶管、 胶鞋及其他通用制 品;可用于乙醇及汽 车刹车油密封,不能 用于矿物油中 -50~+100 丁二烯橡胶 (BR ) 聚丁二烯 弹性和耐磨性好,耐老化,耐低温,在动态负荷下发热 量小,易于金属粘合。 缺点是强度较低,抗撕裂性 差,加工性能与自粘性差 与天然橡胶相同 -60~+100 氯丁胶(CR ) 聚氯丁二烯 它具有优良的抗氧、抗臭氧性,不易燃,着火后能自熄,耐油、耐溶剂、耐酸碱以及耐老化、气密性好等优点;其物理机械性能也比天然主要用于制造要求抗臭氧、耐老化性高的电缆护套及各种防护 套、保护罩;耐油、 耐化学腐蚀的胶管、 胶带和化工衬里;耐 -45~+ 100

GB 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 B8410-200 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阻燃材料事业部GB8410-2006汽车内饰标准 发布于:2009-7-12 被浏览1800 次【打印】【关闭】 GB 8410-2006 (代替GB 8410-1994)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第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本标准与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本标准与GB 8410-1994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 3730.1-2001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1章中汽车分类方法; ——按照GB/T 1.1-2000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2章中术语部分的编排方式,并增加了英文内容; ——修改了层积复合材料定义,见2.2条; ——完善了内饰材料的定义,加宽了内饰材料的定义范围,见2.5条; ——修改了第3章的技术要求,取消了原标准技术要求中的3.1条及3.3条,将其内容体现在4.6条中; ——修改了试验用热源的要求,见4.2.4条; ——增加了零件弯曲无法制得平整试样时的试验要求,见4.3.2条; ——增加了零件形状和尺寸不符合取样要求时如何制备试样的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零件厚度不均时的取样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取样示例并附图示,见第4.3.2条; ——修改了试验程序中表面起毛试样试验前梳理的方向,见第4.4.1条; ——增加了试样慢燃时的试验方法,见第4.4.9条; ——增加了结果表示的内容,见第4.6条。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清国、李菁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410-1987、GB 8410-1994。 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Flammability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评定。 鉴于各种汽车内饰零件实际情况(零件应用部位、布置方法、使用条件、引火源等)和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条件之间有许多差别,本标准不适用于评价汽车内饰材料所有真实的车内燃烧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的分类及燃烧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的分类及燃烧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作为汽车组成的一部分,占内部设计比重较大。汽车内部不同位置的内饰材料,其材料组成也不相同,不同材料燃烧试验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别;即使材料相同,也会因各种原因造成燃烧试验结果有差异。现针对不同位置的材料进行水平燃烧试验,观察并分析其试验结果。 1内饰材料的种类及特性 内饰材料的结构分为单一材料和层积复合材料。单一材料指由同种材料构成的均匀的整体材料;若不同材料断续连接在一起(例如由缝纫、高频焊、铆接),则不是层积复合材料,每种材料均属于单一材料。层积复合材料指由若干层相似或不同材料,其表面之间由熔结、粘接、焊接等不同方式全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材料。 1.1汽车内饰材料的种类 根据内饰材料在汽车内的不同位置,主要分为门内护板、汽车立柱、仪表板、遮阳板、顶蓬衬里、地板覆盖层、座椅面料及行李舱覆盖层等类型;根据内饰材料材质的不同,主要分为皮革、纤维、塑料、泡沫、橡胶等种类。本文重点研究汽车内饰材料中塑料类及座椅面料

类材料在水平燃烧试验中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1)塑料类材料的特性。汽车内饰材料中塑料类材料占的比重较大,常见的塑料类材料有PP、PVC、PET、ABS、PE等。 2)面料类材料的主要特性。面料类材料根据构成材料及编织工艺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 2试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按照要求,试样至少为5块。如果材料沿不同方向有不同燃烧速度,则应在不同方向截取试样,并将5块或者更多的试样在燃烧箱中分别试验。因汽车面料中的针织面料包含两种编织工艺,所以应按照不同的方向(纵向、横向、斜向45°)各取5块进行试验,以确定最大燃烧速度并进行分析。以下所讨论的均为材料最大燃烧速度,其中材料不燃烧(A-0mm/min)是指在材料被点燃后未烧到第一标线就熄灭了(燃烧起点至第一标线间的距离为38mm)。 2.1塑料类内饰材料的试验结果 1)塑料类的汽车内饰材料主要用于门内护板、仪表板、立柱、遮阳板、城市客车座椅、行李舱覆盖层、地板覆盖层、客车地板等部位。

汽车用橡胶软管的性能检验

汽车用橡胶软管的性能检验 汽车用橡胶软管的性能检验 在汽车中胶管用来传输各种液体和气体,包括燃油,润滑油,制冷剂和水等。胶管安装在汽车中要长期经受行驶条件下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生产和开发出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的胶管产品,正确评价和检测胶管的使用性能必然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各类汽车胶管的性能要求 汽车胶管必须具有一定的梃性和柔性,一定的耐高低温、压力、天候、输送液体及机械振动的能力。汽车胶管可分为燃油胶管,空调胶管,制动胶管,冷却管,动力转向管和空气输送管等,不同用途的胶管又有一些不同要求,表1是各类胶管的性能要求和常用的一些检测方法。 胶管 类型 标准号 主要检测项目 制动管 ISO3996 GB/T7127 液压试验缩颈试验容积膨胀试验爆破压力试验制动液相溶试验曲挠疲劳试验拔脱试验吸水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动态臭氧试验高温脉冲试验盐雾试验 冷却管 HG/T2491(WSE-M96D34)

粘合强度爆破压力外径变化脆性温度臭氧老化热老化(耐冷却液充冷却液老化后的爆破压力弯曲试验低温柔性压缩永久变形脉冲强度电化学腐蚀) 空调管 ISO8066 GB/T20025 制冷剂泄漏和渗透试验老化试验低温曲挠试验真空试验静压长度变化试验爆破压力R134a抽出试验耐R134a试验耐臭氧清洁度脉冲试验湿气进入试验整体密封性压变燃油管 ISO4639 GB/T10542 HG/T3665 HG/T3666 耐液体(C液体含氧燃油氧化燃油3号油)气密性爆破压力粘着强度C液体抽出后臭氧试验低温曲挠清洁度和萃取物燃油渗透真空试验胶管拉伸永久变形和撕裂含氧燃油长期循环试验耐燃性加速老化铜片沉积 动力转 向管 ISO11425 脉冲试验爆破压力液压长度变化试验低温曲挠粘合强度耐臭氧容积膨胀清洁度接头腐蚀耐液性振动疲劳 二、胶管材料性能的检验方法 常用的胶管的材料性能的试验有拉伸性能,硬度,撕裂强度,粘着强度,耐液体性能,空气老化,压缩永久变形和拉伸永久变形,臭氧老化,低温性

FMVSS-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 第571.302条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摘要: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的第571.302条给出了机动车辆内饰材料阻燃性试验的要求以及试验过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辆乘员舱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要求。 2 目的 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减少车辆起火,尤其是减少那些由车辆内部的火源例如火柴或香烟引起的火灾所造成的乘员伤亡。 3 适用性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多功能乘用车、卡车和客车。 3.1 定义 乘员舱空气间层是指乘员舱内空气常流通的空间。 4 要求 4.1 车辆乘员舱里的下列组件中,第4.2节所描述的那些部位应满足第4.3节的要求,这些组件包括:座垫,座椅靠背,安全带,顶盖内饰,车篷,扶手,所有前围、后围和侧围内饰板,舱内货架,头枕,地板覆盖件,防晒板,窗帘,遮阳帘,轮罩覆盖件,发动机舱覆盖件,床垫罩以及任何其他设计来吸收发生碰撞时作用到乘员上的能量的内饰材料,包括填料和碰撞破坏元素。 4.1.1 [保留] 4.2 乘员舱空气间层里,如果某单一或复合材料的任一部分厚度在13mm 以内,应满足第4.3节的要求。 4.2.1 任何不和其他材料在每个接触点都采用粘接的材料,当将其和其他材料分离做试验时,应满足第4.3节的要求。 4.2.2 任何和其他材料在每个接触点都采用粘接的材料,当其和其他材料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做试验时,应满足第4.3节的要求。 材料a 和材料b 有一个非粘接的接触面,做试验时a 和b 分离。材料b 的一部分在乘员舱空气间层小于 乘员舱空气间层 厚度 非粘接表面 粘接表面 分离测试的材料 剪切处 作为复合物测试的材料 毫米(mm ) 乘员舱空气间层 所有尺寸单位均为毫米(mm )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 性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G B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阻燃材料事业部GB8410-2006汽车内饰标准 发布于:2009-7-12 被浏览 1800 次【打印】【关闭】 GB 8410-2006 (代替GB 8410-1994)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第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本标准与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本标准与GB 8410-1994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 3730.1-2001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1章中汽车分类方法; ——按照GB/T 1.1-2000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2章中术语部分的编排方式,并增加了英文内容; ——修改了层积复合材料定义,见2.2条; ——完善了内饰材料的定义,加宽了内饰材料的定义范围,见2.5条; ——修改了第3章的技术要求,取消了原标准技术要求中的3.1条及3.3条,将其内容体现在4.6条中; ——修改了试验用热源的要求,见4.2.4条;

——增加了零件弯曲无法制得平整试样时的试验要求,见4.3.2条; ——增加了零件形状和尺寸不符合取样要求时如何制备试样的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零件厚度不均时的取样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取样示例并附图示,见第4.3.2条; ——修改了试验程序中表面起毛试样试验前梳理的方向,见第4.4.1条; ——增加了试样慢燃时的试验方法,见第4.4.9条; ——增加了结果表示的内容,见第4.6条。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清国、李菁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410-1987、GB 8410-1994。 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Flammability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评定。

2020年(塑料橡胶材料)橡胶的种类性能和用途

(塑料橡胶材料)橡胶的种类性能和用途

橡胶品种的化学组成、性能特点和主要用途 橡胶品种(简写符号)化学组成性能特点主要用途 1、天然橡胶(NR)以橡胶烃(聚异戊二烯)为主,含少量蛋白质、水分、树脂酸、糖类和无机盐等。弹性大,定伸强度高,抗撕裂性和电绝缘性优良,耐磨性和耐旱性良好,加工性佳,易于其它材料粘合,在综合性能方面优于多数合成橡胶。缺点是耐氧和耐臭氧性差,容易老化变质;耐油和耐溶剂性不好,第抗酸碱的腐蚀能力低;耐热性不高。使用温度范围:约-60℃~+80℃。制作轮胎、胶鞋、胶管、胶带、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以及其他通用制品。特别适用于制造扭振消除器、发动机减震器、机器支座、橡胶-金属悬挂元件、膜片、模压制品。 2、丁苯橡胶(SBR)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体。性能接近天然橡胶,是目前产量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其特点是耐磨性、耐老化和耐热性超过天然橡胶,质地也较天然橡胶均匀。缺点是:弹性较低,抗屈挠、抗撕裂性能较差;加工性能差,特别是自粘性差、生胶强度低。使用温度范围:约-50℃~+100℃。主要用以代替天然橡胶制作轮胎、胶板、胶管、胶鞋及其他通用制品。 3、顺丁橡胶(BR)是由丁二烯聚合而成的顺式结构橡胶。优点是:弹性和耐磨性优良,耐老化性好,耐低温性优异,在动态负荷下发热量小,易于金属粘合。缺点是强度较低,抗撕裂性差,加工性能和自粘性差。使用温度范围:约-60℃~+100℃。壹般多和天然橡胶或丁苯橡胶且用,主要制作轮胎胎面、运输带和特殊耐寒制品。 4、异戊橡胶(IR)是由异戊二烯单体聚合而成的壹种顺式结构橡胶。化学组成、立体结构和天然橡胶相似,性能也非常接近天然橡胶,故有合成天然橡胶之称。它

GB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 8410-2006 (2006-01-18发布,2006-07-01实施)代替GB 8410-1994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第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本标准与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本标准与GB 8410-1994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 3730.1-2001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1章中汽车分类方法; ——按照GB/T 1.1-2000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2章中术语部分的编排方式,并增加了英文内容; ——修改了层积复合材料定义,见2.2条; ——完善了内饰材料的定义,加宽了内饰材料的定义范围,见2.5条; ——修改了第3章的技术要求,取消了原标准技术要求中的3.1条及3.3条,将其内容体现在4.6条中; ——修改了试验用热源的要求,见4.2.4条; ——增加了零件弯曲无法制得平整试样时的试验要求,见4.3.2条; ——增加了零件形状和尺寸不符合取样要求时如何制备试样的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零件厚度不均时的取样要求,见第4.3.2条; ——增加了取样示例并附图示,见第4.3.2条; ——修改了试验程序中表面起毛试样试验前梳理的方向,见第4.4.1条; ——增加了试样慢燃时的试验方法,见第4.4.9条; ——增加了结果表示的内容,见第4.6条。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清国、李菁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410-1987、GB 8410-1994。

大作业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方法评价指标总结

论文题目: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方法评价指标所属院系: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车辆工程1301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6年12月22号 摘要 汽车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 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对乘员的生命财产构成较大的潜在威胁 ,火灾是各类安全事故中常见的一种。 所以燃烧特性成为了汽车内饰材料的重要特性指标之一,本文对目前我国有 1

关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文中还结合 我国汽车内饰材料的评价试验结果评价试验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 了一些新的评价指标的建议。 关键词: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 Abstract In one hand car makes human life convenient,in the other hand kinds of traffic accidents also pose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life and property of the occupants. Fire is a kind of safety accidents which is common. So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I will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the test method and evaluation index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 at present in this article and do some summary.I would also analyze some trouble which is exiting now in this article.Also I will mak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it. Key World: Car interior materials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3) 1.2课题研究现状 (1)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1) 2

汽车橡胶材料性能测试

汽车橡胶材料性能测试包括原材料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其他性能测试三种。原材料性能测试的检测项目包括门尼粘度测试,硫化特性测试两种;机械性能测试包括硬度试验,拉伸试验,弯曲试验,撕裂强度试验;其他性能试验包括密度比重测试,压缩永久变形测试,回弹性测试,低温脆化温度测试,热空气老化性能测试,耐臭氧老化性能测试,耐介质老化性能测试,燃烧特性测试,磨耗性测试,电性能,灰分测试。以下对原材料性能,机械性能,其他性能这三种性能测试标准进行介绍: 原材料性能测试 门尼粘度测试: ASTM D1646-04 橡胶粘度应力松驰及硫化特性(门尼粘度计)的试验方法GB/T 1232.1-2000 未硫化橡胶用圆盘剪切粘度计进行测定第一部分:门尼粘度的测定 ISO 289-1:2005 未硫化胶用剪切园盘式粘度计测定第1部分门尼粘度的测定 JIS K6300-1:2001 未硫化橡胶物理特性第1部分:用门尼粘度计测定粘度及预硫化时间的方法 硫化特性测试: ASTM D2084-2001 用振动圆盘硫化计测定橡胶硫化特性的试验方法 ASTM D5289-1995(2001) 橡胶性能使用无专子流变仪测量硫化作用的试验方法GB/T 16584-1996 橡胶用无转子硫化仪测定硫化特性GB/T 9869-1997 橡胶胶料硫化特性的测定(圆盘振荡硫化仪法) ISO 3417:1991 橡胶硫化特性的测定用摆振式圆盘硫化计DIN 53529-4-1991 橡胶硫化特性的测定用带转子的硫化计测定铰链特性 机械性能测试 1,硬度试验: 邵氏硬度:ASTM D2240-05 用硬度计测定橡胶硬度的试验方法 GB/T 531-1999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ISO 7619-1:2004 硫化或热塑性橡胶压痕硬度的测定第一部分:硬度计法(邵式硬度) DIN 53505-2000 橡胶试验肖式A和D的硬度试验 VDA 675 202 其他硬度: ASTM D1415-88(04) 橡胶特性国际硬度的试验方法 GB/T 6031-199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0-100IRHD) ISO 48:199 4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0-100IRHD) ISO 7619-2:2004 硫化或热塑性橡胶压痕硬度的测定第二部分:IRHD袖珍计法 JIS K6253:1997硫化橡胶及热塑性橡胶的硬度试验方法 2,拉伸试验: 扯断伸长率(%):ASTM D412-98A(02) 硫化橡胶、热塑橡胶和热塑合成橡胶张力 GB/T 528-199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常用橡胶的品种特性及用途

常用橡胶的品种特性及 用途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常用橡胶的品种,特性,用途 1、天然橡胶(NR)以橡胶烃(聚异戊二烯)为主,含少量蛋白质、水分、树脂酸、糖类和无机盐等。 特性:弹性大,定伸强度高,抗撕裂性和电绝缘性优良,耐磨性和耐旱性良好,加工性佳,易于其它材料粘合,在综合性能方面优于多数合成橡胶。 缺点:耐氧和耐臭氧性差,容易老化变质;耐油和耐溶剂性不好,第抗酸碱的腐蚀能力低;耐热性不高。 使用温度范围:约-60℃~+80℃。 制作轮胎、胶鞋、胶管、胶带、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以及其他通用制品。特别适用于制造扭振消除器、发动机减震器、机器支座、橡胶-金属悬挂元件、膜片、模压制品。 2、丁苯橡胶(SBR)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体。性能接近天然橡胶,是目前产量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 特性:耐磨性、耐老化和耐热性超过天然橡胶,质地也较天然橡胶均匀。 缺点:弹性较低,抗屈挠、抗撕裂性能较差;加工性能差,特别是自粘性差、生胶强度低。使用温度范围:约-50℃~+100℃。 主要用以代替天然橡胶制作轮胎、胶板、胶管、胶鞋及其他通用制品。 3、顺丁橡胶(BR)是由丁二烯聚合而成的顺式结构橡胶。 特性:弹性与耐磨性优良,耐老化性好,耐低温性优异,在动态负荷下发热量小,易于金属粘合。 缺点:强度较低,抗撕裂性差,加工性能与自粘性差。 使用温度范围:约-60℃~+100℃。 一般多和天然橡胶或丁苯橡胶并用,主要制作轮胎胎面、运输带和特殊耐寒制品。 4、异戊橡胶(IR)是由异戊二烯单体聚合而成的一种顺式结构橡胶。 特性:化学组成、立体结构与天然橡胶相似,性能也非常接近天然橡胶,故有合成天然橡胶之称。它具有天然橡胶的大部分优点,耐老化 缺点:由于天然橡胶,弹性和强力比天然橡胶稍低,加工性能差,成本较高。 使用温度范围:约-50℃~+100℃ 可代替天然橡胶制作轮胎、胶鞋、胶管、胶带以及其他通用制品。 5、氯丁橡胶(CR)是由氯丁二烯做单体乳液聚合而成的聚合体。 特性:这种橡胶分子中含有氯原子,所以与其他通用橡胶相比:它具有优良的抗氧、抗臭氧性,不易燃,着火后能自熄,耐油、耐溶剂、耐酸碱以及耐老化、气密性好等优点;其物理机械性能也比天然橡胶好,故可用作通用橡胶,也可用作特种橡胶。 缺点:耐寒性较差,比重较大、相对成本高,电绝缘性不好,加工时易粘滚、易焦烧及易粘模。此外,生胶稳定性差,不易保存。 使用温度范围:约-45℃~+100℃。 主要用于制造要求抗臭氧、耐老化性高的电缆护套及各种防护套、保护罩;耐油、耐化学腐蚀的胶管、胶带和化工衬里;耐燃的地下采矿用橡胶制品,以及各种模压制品、密封圈、垫、粘结剂等。 6、丁基橡胶(IIR)是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或丁二烯的共聚体。 特性:最大特点是气密性好,耐臭氧、耐老化性能好,耐热性较高,长期工作温度可在130℃以下;能耐无机强酸(如硫酸、硝酸等)和一般有机溶剂,吸振和阻尼特性良好,电绝缘性也非常好。 缺点:弹性差,加工性能差,硫化速度慢,粘着性和耐油性差。

橡胶的特性和用途资料

2:橡胶材料的特性与用途 橡胶材料的基本特点: 1、具有高弹性橡胶的弹性模量小,一般在1-9.8Mpa。伸长变形大,伸长率可高达100%,仍表现有可恢复的特性,并能在很宽的温度(-50-+150℃)范围内保持有弹性。 2、具有粘弹性橡胶是粘弹性体,由于大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使橡胶受外力作用,产生形变时受时间、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表现有明显的应力松弛和蠕变现象,有振动或交变应力等周期作用下,产生滞后损失。 3、具有缓冲减震作用橡胶对声音及振动的传播有缓和作用,可利用这一特点来防除噪音和振动。 4、具有电绝缘性橡胶和塑胶一样是电绝缘材料。例如天然橡胶和丁基橡胶和体积电阻可达到10 5、具有温度依赖性高分子材料一般都受温度影响,橡胶在低温时处于玻璃态变硬变脆,在高温时则发生软化、熔融、热氧化、热分解以至燃烧等。 6、具有老化现象如同金属腐蚀、木材腐朽、岩石风化一样,橡胶也会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老化,使性能变坏,使用寿命缩短。 7、必须进行硫化橡胶必须加入硫磺或其它能使橡胶硫化(或交联)的物质,使橡胶大分子交联成空间网状结构,才能得到具有使用价值的橡胶制品,但是热塑橡胶可不必硫化。

1、天然橡胶(NR)以橡胶烃(聚异戊二烯)为主,含少量蛋白质、水分、树脂酸、糖类和无机盐等,是一种非极性物质,它溶于非极性的溶剂和油中。弹性大,定伸强度高,抗撕裂性和电绝缘性优良,耐磨性和耐旱性良好,加工性佳,易于其它材料粘合,在综合性能方面优于多数合成橡胶。缺点是耐氧和耐臭氧性差,容易老化变质;耐油和耐溶剂性不好,在环己烷、汽油、笨中,硫化前溶解,硫化后溶胀。抵抗酸碱的腐蚀能力低,抗10%的氢氟酸,20%的盐酸,30%的硫酸、50%的氢氧化钠;耐热性不高。使用温度范围:约-60℃~+80℃。制作轮胎、胶鞋、胶管、胶带、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以及其他通用制品。特别适用于制造扭振消除器、发动机减震器、机器支座、橡胶-金属悬挂元件、膜片、模压制品。 2、丁苯橡胶(SBR)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体。性能接近天然橡胶,是目前产量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其特点是耐磨性、耐老化和耐热性超过天然橡胶,质地也较天然橡胶均匀。缺点是:弹性较低,抗屈挠、抗撕裂性能较差,在多次形变下生热量大,耐油、耐热、耐特种介质的性能差;加工性能差,特别是自粘性差、生胶强度低。使用温度范围:约-50℃~+100℃。主要用以代替天然橡胶制作轮胎、胶板、胶管、胶鞋及其他通用制品。 3、顺丁橡胶(BR)是由丁二烯聚合而成的顺式结构橡胶,无需塑炼,属于极性物质。优点是:弹性与耐磨性优良,耐老化性好,耐低温性优异,在动态负荷下发热量小,易于金属粘合,化学稳定型好,能抵抗除强酸外的大部分化学药品的腐蚀。缺点是强度较低,抗撕裂性差,加工性能与自粘性差。使用温度范围:约-60℃~+100℃。一般多和天然橡胶或丁苯橡胶并用,主要制作轮胎胎面、运输带和特殊耐寒制品。 4、异戊橡胶(IR)是由异戊二烯单体聚合而成的一种顺式结构橡胶。化学组成、立体结构与天然橡胶相似,性能也非常接近天然橡胶,故有合成天然橡胶之称。它具有天然橡胶的大部分优点,耐老化由于天然橡胶,弹性和强力比天然橡胶稍低,加工性能差,成本较高。使用温度范围:约-50℃~+100℃ 可代替天然橡胶制作轮胎、胶鞋、胶管、胶带以及其他通用制品。 5、氯丁橡胶(CR)是由氯丁二烯做单体乳液聚合而成的聚合体。这种橡胶分子中含有氯原子,所以与其他通用橡胶相比:它具有优良的抗氧、抗臭氧性,不易燃,着火后能自熄,耐油、耐溶剂、耐酸碱以及耐老化、气密性好等优点;其物理机械性能也比天然橡胶好,故可用作通用橡胶,也可用作特种橡胶。主要缺点是耐寒性较差,比重较大、相对成本高,电绝缘性不好,加工时易粘滚、易焦烧及易粘模。此外,生胶稳定性差,不易保存。使用温度范围:约-45℃~+100℃。主要用于制造要求抗臭氧、耐老化性高的电缆护套及各种防护套、保护罩;耐油、耐化学腐蚀的胶管、胶带和化工衬里;耐燃的地下采矿用橡胶制品,以及各种模压制品、密封圈、垫、粘结剂,如:建筑防水片、建筑密封条、公路填缝材料、桥梁支座垫片、电线包皮等。 6、丁基橡胶(IIR)是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或丁二烯的共聚体。最大特点是气密性好,耐臭氧、耐老化性能好,耐热性较高,耐气候性好不需家防老剂,长期工作温度可在130℃以下;能耐无机强酸(如硫酸、硝酸等)和一般有机溶剂,吸振和阻尼特性良好,化学稳定性好,电绝缘性也非常好。缺点是弹性最差,加工性能差,硫化速度慢,粘着性和耐油性差。使用温度范围:约-40℃~+120℃。主要用作内胎、水胎、气球、电线电缆绝缘层、化工设备衬里及防震制品、耐热运输带、耐热老化的胶布制品。 7、丁腈橡胶(NBR)丁二烯和丙烯晴的共聚体。特点是耐汽油和脂肪烃油类的性能特别好,仅次于聚硫橡胶、丙烯酸酯和氟橡胶,而优于其他通用橡胶。耐热性好,气密性、耐磨及耐水性等均较好,粘结力强。缺点是耐寒及耐臭氧性较差,强力及弹性较低,耐酸性差,电绝缘性不好,耐极性溶剂性能也较差。使用温度范围:约-30℃~+100℃。主要用于制造各种耐油制品,如胶管、密封制品等。 8、氢化丁腈橡胶(HNBR)丁二烯和丙烯晴的共聚体。它是通过全部或部分氢化NBR

汽车用橡胶软管的性能检验1

汽车用橡胶软管的性能检验橡胶软管https://www.360docs.net/doc/59835755.html, 汽车用橡胶软管的性能检验 在汽车中胶管用来传输各种液体和气体,包括燃油,润滑油,制冷剂和水等。胶管安装在汽车中要长期经受行驶条件下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生产和开发出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的胶管产品,正确评价和检测胶管的使用性能必然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各类汽车胶管的性能要求 汽车胶管必须具有一定的梃性和柔性,一定的耐高低温、压力、天候、输送液体及机械振动的能力。汽车胶管可分为燃油胶管,空调胶管,制动胶管,冷却管,动力转向管和空气输送管等,不同用途的胶管又有一些不同要求,表1是各类胶管的性能要求和常用的一些检测方法。 胶管 类型 标准号 主要检测项目 制动管 ISO3996 GB/T7127 液压试验缩颈试验容积膨胀试验爆破压力试验制动液相溶试验曲挠疲劳试验拔脱试验吸水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动态臭氧试验高温脉冲试验盐雾试验 冷却管 HG/T2491(WSE-M96D34) 粘合强度爆破压力外径变化脆性温度臭氧老化热老化(耐冷却液充冷却液老化后的爆破压力弯曲试验低温柔性压缩永久变形脉冲强度电化学腐蚀) 空调管 ISO8066 GB/T20025 制冷剂泄漏和渗透试验老化试验低温曲挠试验真空试验静压长度变化试验爆破压力R 134a抽出试验耐R134a试验耐臭氧清洁度脉冲试验湿气进入试验整体密封性压变

燃油管 ISO4639 GB/T10542 HG/T3665 HG/T3666 耐液体(C液体含氧燃油氧化燃油3号油)气密性爆破压力粘着强度C液体抽出后臭氧试验低温曲挠清洁度和萃取物燃油渗透真空试验胶管拉伸永久变形和撕裂含氧燃油长期循环试验耐燃性加速老化铜片沉积 动力转 向管 ISO11425 脉冲试验爆破压力液压长度变化试验低温曲挠粘合强度耐臭氧容积膨胀清洁度接头腐蚀耐液性振动疲劳 二、胶管材料性能的检验方法 常用的胶管的材料性能的试验有拉伸性能,硬度,撕裂强度,粘着强度,耐液体性能,空气老化,压缩永久变形和拉伸永久变形,臭氧老化,低温性能,金属腐蚀性和渗透性等,通常内胶要按耐热性和耐传输液体的能力选择,而外层胶需耐热,耐臭氧及与内胶粘着性能好。这些试验一般用试片进行,主要用作产品的质量控制。由于其硫化条件与胶管实际硫化条件不同,因此对材料的评价常常规定要从胶管上制备试样,而且在进行材料的耐久性评价时,应从经过一定条件下存放或使用后的胶管上裁取试样进行。由于胶管使用条件的特殊性,选用的这些常规物性试验也有不同于其他橡胶制品的地方,如常进行拉伸永久变形测量,作为一种器壁材料常需进行渗透性试验,由于和金属管接头接触需进行金属腐蚀试验等。 胶管多用来输送各种液体,所以耐液体试验是一项重要的材料试验项目,耐液体试验常用商用液体进行,因为它和使用条件接近,但由于波动性大,试验结果可比性差,所以提倡用标准或参考液体进行试验。 常用的标准或参考液体有以下几类: 1)参考燃油:用异辛烷和甲苯配制,甲苯越多,芳香烃含量越高,溶胀效果就越大。常用的C液体的异辛烷和甲苯的配比为50/50,可产生车用高芳香汽油的效果。液体B C D 模拟各类膨胀效果的商用汽油,F为标准柴油,由直链烷烃和甲基萘组成,膨胀效果低于B。有的标准用90/10的3号油/对二甲苯做标准柴油。另外G H I K是四种含醇的燃油(含氧

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阻燃材料事业部GB8410-2006汽车内饰标准 发布于:2009-7-12 被浏览1800 次【打印】【关闭】 GB 8410-2006 (代替GB 8410-1994)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第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本标准与FMVSS 571.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本标准与GB 8410-1994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 3730.1-2001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1章中汽车分类方法; ——按照GB/T 1.1-2000标准的要求,修改了第2章中术语部分的编排方式,并增加了英文内容; ——修改了层积复合材料定义,见2.2条; ——完善了内饰材料的定义,加宽了内饰材料的定义范围,见2.5条; ——修改了第3章的技术要求,取消了原标准技术要求中的3.1条及3.3条,将其内容体现在4.6条中; ——修改了试验用热源的要求,见; ——增加了零件弯曲无法制得平整试样时的试验要求,见; ——增加了零件形状和尺寸不符合取样要求时如何制备试样的要求,见第; ——增加了零件厚度不均时的取样要求,见第; ——增加了取样示例并附图示,见第; ——修改了试验程序中表面起毛试样试验前梳理的方向,见第; ——增加了试样慢燃时的试验方法,见第; ——增加了结果表示的内容,见第4.6条。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清国、李菁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410-1987、GB 8410-1994。 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Flammability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评定。 鉴于各种汽车内饰零件实际情况(零件应用部位、布置方法、使用条件、引火源等)和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条件之间有许多差别,本标准不适用于评价汽车内饰材料所有真实的车内燃烧特性。

橡胶材质和特性

橡膠的材質和特性說明 1. NR 天然橡膠 由橡膠樹膠乳制成的,是異戊二烯的聚合物.硫化后得到的橡膠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很高的彈性和力學性能(扯斷強度和扯斷伸長率等) 缺點:在空氣中易老化.遇熱變粘,在礦物油或汽油中易膨脹和溶解,耐鹼但不耐酸. 用途: 是制作膠帶,膠紙,膠鞋的原料,并適用天制作零件和在汽車的剎車汕脂甘醇等),乙醇,水等液體中使用的制品. 2. NBR丁晴橡膠 是丁二烯和丙烯脂的共聚物.依丙烯脂含量不同,有20號,40號的丁晴橡膠,丙烯晴含量越高,耐油,耐熱性越好,但低溫性能越差.丁晴橡膠硫化物的壓縮永久變形較小,彈性,抗扯裂性,耐磨性都很好,而且具有很好的耐油性和耐汽油性. 缺點:在臭氧和氧中易老化龟裂,耐寒性較差 用途: 用于制作燃油箱以及在石油系油,汽油,水,硅,烯脂,硅油,二酣系潤滑油,甘醇系液壓油等硫體介質中使用的橡膠零件特別是密封零件. 3. CR 氯丁橡膠 是氯丁二烯的聚合物,硫化后的橡膠彈性和耐磨性好;不怕陽光的直接照射,有特別好的耐大氣老化性能;不怕激烈的曲擾;不怕二氯二氟甲烷和氨等致冷劑;耐稀酸,耐硅油醋系列潤滑油,但不耐磷酸酣系液壓油. 缺點:耐寒性差,在低溫時易結晶,硬化,貯存穩定性差,加工不易控制;在苯胺點低的礦物油中膨脹量大. 用途: 用于制作各種直接接觸大氣,陽光,臭氧的零件,也用于各種耐熱,耐燃,耐化學腐蝕的橡膠制品. 4. U 聚氨脂類橡膠 是分結構中含有尿烷基的合成橡膠的總稱,具有優越的彈性和耐磨性,并且扯斷力大,硬度高. 缺點:耐水性,耐溫性差 5. CMS 氯磺化聚乙烯橡膠 耐熱性,耐臭氧性,耐空氣老化性,而酸性好,但耐寒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