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磷酸二铵技——黄文雄

国内外磷酸二铵技——黄文雄
国内外磷酸二铵技——黄文雄

国内外磷酸二铵技术发展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黄文雄 郭国清

磷铵是一种高浓度复合肥。2007年世界DAP产量达2760.87万吨,IFA预测从2010到2013年每年需求增长4%,预计2013年达3600万吨。我国2009年DAP产量达1044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0%。目前我国DAP生产能力已达1500万吨。近几年国内外DAP产量迅速发展,生产技术也有改进。

1.国外磷酸二铵装置生产技术概况

(1)国外磷酸二铵生产技术的发展

磷铵生产始于1920年,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TVA完成新工艺的中间试验。自1955年在美国密苏里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湿法磷酸为原料生产磷铵的生产装置以来,其生产方法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改进,开发并完善了多种磷铵的生产工艺技术。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TVA开发了预中和转鼓氨化粒化磷铵生产工艺技术,使磷铵生产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取得了突破。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世界上众多的磷铵生产装置均采用该工艺,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该工艺仍是世界上磷铵生产采用最多的工艺。该工艺是将氨和磷酸按比例在预中和器中反应,生产一定N/P摩尔比的磷铵料浆,然后通过料浆泵送至造粒机,同时在造粒机中补加一定量的氨或磷酸,使之在造粒的同时,继续进行反应以获得产品质量要求的N/P摩尔比。该工艺在世界上建厂最多,工艺对磷酸的浓度、磷酸的质量要求较低,对磷酸的杂质含量没有特定的要求,磷矿的适应性强,装置操作简单,同时产品品位调整容易、方便。 由于料浆泵送的要求,反应料浆含水量高(20%),造粒及系统的返料比高(5-6),干燥用燃料消耗多。

为克服其不足,六十年代末,TVA首先采用管式反应器工艺代替槽式中和工艺,管式反应器工艺对中和料浆的含水量没有要求,因而可降低造粒物料的返料比及能耗。但最初,管式反应器工艺仅能成功地用于MAP、NPK的生产,因为氨的损失较大,不能用于DAP的生产。为此,在TVA开发的管式反应器工艺的基础上,西班牙的A.S.CROS、法国的AZF、日本的NISSA、HITACH、德国的UHDE等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使管式反应器工艺成功地应用于DAP的生产。管式反应器工艺, 由于没有料浆泵送的要求,反应料浆的含水量可以5-10%操作,可使造粒及全系统的反料比,减少至2.5--3∶1,使相同设备的操作弹性增大。由于返料量低,相同系统的生产能力增大,

所以单位产品的电耗低。同时由于料浆含水少及返料比低,使干燥用燃料油消耗也少。1981年法国AZF成功地开发了AZF双管反应器工艺,与单管器工艺相比,该工艺在干燥机里安有管式反应器生产MAP,利用反应热,能耗也更节省。但是粉尘较大,三点加氨操作较复杂。

同时为方便装置的生产和操作控制,美国JACOBS和西班牙的INCRO公司结合管式反应器工艺和预中和器式工艺的优点,开发出预中和+管式反应器工艺,该工艺操作简单,灵活。

(2)磷铵装置大型化

当前,国外生产磷铵的工厂主要分布在美国、摩洛哥、突尼斯、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工艺技术没有大的变化,装置规模大型化是国外磷铵生产发展的大趋势。最近几年,已在沙特、摩洛哥、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兴建了数套大规模DAP装置,生产能力都在3000吨/日以上,当前国外最大规模已达到3712吨/日(美国)。近几年国外产磷国新建磷酸装置单系列规模为45万吨,DAP装置单系列为95万吨。国外磷酸装置生产从节能考虑有些国家采用半水法工艺,如澳大利亚、沙特、俄罗斯等国家;磷铵装置大都采用预中和+管式反应器工艺。

2. 国内工艺技术概况

2.1国内磷铵生产技术发展

我国在1963年就完成了中和双轴造粒制磷铵的试验,1969年采用多槽中和喷浆造粒干燥工艺,在南化磷肥厂建成一套年产3万吨磷铵装置,但由于设备结构不合理,于1974年改为预中和转鼓氨化粒化工艺。针对中国磷矿的特点,中国建设了一批小型“料浆法”磷铵装置,采用喷浆造粒工艺,为我国磷复肥生产的发展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为适应农业对磷肥的需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引进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建设了多套DAP装置,铜陵磷铵厂年产12万吨DAP装置,采用喷浆造粒干燥技术;南化、大连年产24万吨DAP装置,采用DAVY预中和转鼓氨化粒化工艺技术;黄麦岭年产18万吨MAP/DAP装置,采用JACOBS预中和+十字管反应器工艺;中阿合资秦皇岛年产48万吨DAP装置,采用AZF双管反应器工艺。鹿寨年产24万吨DAP 装置,采用西班牙ESPINDESA的管式反应器工艺,瓮福年产60万吨DAP装置,采用NORST HYDRO预中和+十字管反应器工艺。三环年产60万吨DAP装置,采用INCRO预中和+十字管反应器工艺。通过多年的消化、吸收和生产实践,目前中国在磷铵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生产等方面基本与国际接轨。

国内DAP生产装置生产能力和技术见下表。

表1 国内磷酸二铵的生产装置及技术情况一览表

地址或厂名 装置规模(万吨/年) 生产工艺

银川、个旧等 3 预中和氨化粒化

华县、湛江等 6 预中和氨化粒化

铜陵 12 槽式中和喷浆造粒干燥(引进)

铜陵 24 预中和氨化粒化

红河州 18+18+60 INCRO,S.A.管式反应器+预中和反应槽混合

工艺(改建)

瓮福金昌 12+24 AZF双管反应器(引进),管式反应器+预中和

反应槽混合工艺

南化、大连 24 预中和氨化(引进)

宣威 24+10 预中和氨化(引进),管式反应器

贵溪 24 预中和氨化粒化后改管式反应器(引进) 秦皇岛 48 AZF双管反应器(引进)

鹿寨 24 TR单管反应器(引进)

黄麦岭 18(30) Jacobs预中和转鼓氨化(引进)

贵州宏福 60+60 Norsk Hydro管式反应器+预中和槽(改建)云南三环合资 60 INCRO,S.A.管式反应器+预中和反应槽混合

工艺

中化三环 60+60 管式反应器+预中和反应槽混合工艺

云南磷肥基地 60+60 管式反应器+预中和反应槽混合工艺

开阳 60 管式反应器+预中和反应槽混合工艺

中化涪陵 24 管式反应器+预中和反应槽混合工艺

青海云天化 24 管式反应器+预中和反应槽混合工艺

大峪口 60 管式反应器

宜化大江 30+30 管式反应器+预中和反应槽混合工艺

云南江川 24 管式反应器(引进)

2.2 国内磷铵生产技术特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上主要磷铵生产工艺技术我国都已引进,通过消化、吸收、创新形成我国专有的磷铵生产工艺。有管式反应器+预中和反应槽混合工艺和管式反应器工艺;特别是管式反应器生产工艺,我国已有成熟的操作方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根据我国磷矿的特点,我国磷肥生产已形式80万吨/年硫酸-30万吨/年

磷酸-60万吨/年磷铵模式,目前国内大部分建设都采用该模式。磷酸工艺采用二水法,磷铵工艺采用管式反应器+预中和反应槽混合工艺。

针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DAP产品存在产品质量达不到国际标准(养份达不达18-46,产品水份高超标),电耗高,燃料消耗高(11kg油/tDAP),通过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2000年以后我国DAP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要求,产品出口国外;同时能耗下降,达到国外先进指标。目前我国DAP设计不再引进,完全采用国内专有技术,而且在许多技术上有创新。主要技术改进如下: (1)优化管式反应器设计:优化国外引进的管式反应器,减少氨的损失,设备完全国产化;

(2)改变管式反应器工艺操作条件:降低管式反应器中和度,在床层中氨化器进一步氨化,减少氨的损失;磷酸全部加入洗涤系统;

(3)添加氮源使得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或减少造粒机的氨损失;

(4)造粒机尾气采用多级洗涤,减少氨损;

(5)流化床和除尘气采用干法除尘,有利水平衡;

(6)产品包装增加筛分,提高产品质量;

(7)增加干燥机长度,减少产品水份含量,产品水含量达标;

(8)干燥机燃料油改用煤,降低产品成本;

(9)生产DAP可使用液氨直接进入管式反应器中进行反应,节省了氨蒸发的蒸汽消耗。空气处理系统采用液氨作为空气冷却除湿介质,减少了蒸汽的消耗;

(10)对于重要的泵及风机采用变频器,以节能电耗。

(11)在设计中充分地利用低位热能,将流化床冷却器的尾气经除尘器后作为热风炉的二次空气,既减少了废气排放,又降低了能耗;

(12)产品采用流化床冷却,设备布置紧凑,冷却效率高;

(13)干燥后产品采用两级筛分,并设置了产品精制筛,产品粒度控制在90% +2 /-4mm,产品粒度更均匀;

(14)产品进行包裹处理,提高产品外观质量。

2.3 大型磷铵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各种磷铵生产流程原则基本相似,但又各有其特点,关键区别在于管式反应器操作条件和洗涤系统。由于管式反应器+预中和反应槽混合工艺是把管式反应器和预中和槽反应器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具备了管式反应的优点,同时对湿法磷酸的质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考虑到国内磷矿供应情况,磷酸质量的波动对磷铵生产的影响,因此,对大型磷酸二铵装置推荐管式反应器+预中和反应槽混合工艺。该工艺操作简

单,灵活。目前我国磷铵装置的最大能力为60万吨/年DAP;从设计考虑要设计95万吨/年DAP装置完全是可以的,设备制造能力也是可以满足要求;但是要考虑到设备的运输问题。

2.4磷酸二铵装置国产设备应用

从南京和大连引进美国DAVY预中和反应槽工艺后,我国就开始磷铵装备的国产化工作。从最初的大部分设备引进,到目前大部分设备都可以国产化;30万吨/年磷酸装置全部可以国产化,而60万吨/年磷铵装置只能大部分国产化,部分设备还需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1) 管式反应器和氨分布器

管式反应器和氨分布器布置在造粒机内部,均属于关键设备,国内可以供货。管式反应器采用UB6材质,氨分布器采用316L材质。

(2) 造粒机

造粒机是磷铵装置的主要设备,完全可以国产化。

(3) 干燥机

干燥机为回转圆筒式设备,完全可以国产化。

造粒机和干燥机设备直径很大,无论是汽车还是火车,设备的整体运输都不能实现,为此,这两台设备的筒体可考虑在现场卷制,或者在车间分段制造;大齿圈和滚圈等部件采用工厂加工预组装,分片运输现场组装的方案。

(4) 流化床冷却器

流化床冷却器,它具有投资省,占地面积小,操作费用低,冷却效果好的特点。完全可以国产化。

(5) 离心风机

磷铵装置离心风机除部分风机输送的气体含尘量较低以外,大多数风机的操作工况较为恶劣。其输送的气体不但含尘、而且温度较高,腐蚀性较强。因此对这类风机的壳体采用碳钢衬胶,叶轮316L不锈钢。风机设有喷嘴冲洗系统,在运行中间断冲洗叶轮前后叶片,以防止结垢现象。对大型磷酸二铵装置建议干燥机尾气风机和造粒尾气风机从国外进口。

(6) 粉体工程设备

磷铵生产装置中粉体工程设备有筛分机、大颗粒破碎机、斗式提升机、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称重带式输送机(给料机)、螺旋输送机、振动给料机等。主要设备选型如下:

A) 筛分机

磷铵装置有分级筛和成品筛,能力大,筛分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工艺操作和产品质量。根据国内类似工程经验,该筛分机应采用振网筛为宜。为保证装置连续运行,建议筛分机及筛上振动布料器从国外进口。

B) 大颗粒破碎机

国内同类装置大颗粒破碎机有链式、链锤式、三辊式、锤辊式多种,从运行效果看,以锤辊式为优。国产锤辊式破碎机没有在大型工程中应用的实例,对大型磷酸二铵装置建议从国外进口。

C) 斗式提升机

造粒机给料和干燥机出料用斗式提升机,运量大,提升高度大。根据物料特性必须采用灌入式装料、重力卸料的板链式。参照国内类似工程经验,建议采用与国外合作制造的方式,整机由国外设计,关键部件(如牵引链条、链轮、驱动装置、逆止器等)由国外进口,其余部件(如料斗、壳体等钢结构)由国内制造。

D) 刮板输送机

筛分机分配给料采用刮板输送机,国内安宁、翁福等工程有国外进口设备运行实例。建议采用与国外合作制造的方式,整机由国外设计,关键部件(如刮板及链条、链轮、驱动装置)由国外进口,壳体等钢结构由国内制造。

E) 返料带式输送机

返料带式输送机运量大,但带速要尽量低,不宜超过0.8m/s,并要加强密封和清扫,以减少粉尘泄露。

磷铵装置今后设备国产化的工作主要是:开发新的筛分机和破粹机,造粒和干燥机的尾气风机、大型斗式提升机。设备的开发要有创新的思路。

2019年刨花板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共21页

中国刨花板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 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90A3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刨花板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90A30←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cir/R_JianZhuFangChan/30/BaoHuaBanDeXianZhuangHeFaZhanQuShi. 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刨花板又叫微粒板、蔗渣板,由木材或其他木质纤维素材料制成的碎料,施加胶粘剂后在热力和压力作用下胶合成的人造板,又称碎料板。主要用于家具和建筑工业及火车、汽车车厢制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造板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人造板三大主体产品之一的刨花板,无论在企业数量、生产产量、产品质量以及市场容量等方面,还是在进出口贸易方面,都已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一方面我国的刨花板生产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也在努力提高质量,加大出口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我国家具业和装饰装修行业发展迅速,对近年来国际上不断涌现出的刨花板新产品有着强烈需求。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刨花板生产和消费的大国。 中国刨花板生产经历了由20世纪80年代的上升,到90年代的下降再由2000年的再上升的反复过程。刨花板由于质量差和其它一些原因,被市场抛弃后,许多刨花板企业吸取教训,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线和提高工艺水平后,近年中国的刨花板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又重新被市场所接受。2019年,我国刨花板产量达到1357.84万立方米,同比增加5.33%;2019年生产刨花板16728560.05立方米,同比增长12.83 %。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刨花板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9年版)显示,我国刨花板工业的进步还仅仅是个开始,虽然目前中国人均消费的刨花板水平还比较低,但是随着国家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城市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给刨花板行业发展带来机遇,装饰、家具、包装、造船、汽车、建筑等各个行业对刨花板的需求将迎来新的增长高峰,刨花板产品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大。未来几年刨花板的需求将大幅上升,成为人造板产品中增长最快的板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磷酸一铵与磷酸二铵的区别

磷酸一铵与磷酸二铵的区别 1.磷磷酸一铵(MAP)的密度较磷酸二铵(DAP)大,所以对包装、储存和运瑜均较为有利。 2.磷酸一铵(MAP)的稳定性和临界相对湿度较磷酸二铵(DAP)高。 3.磷酸一铵(MAP)的氨蒸气压很低,故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氨损失较磷酸二铵(DAP)小。 4.磷酸二铵(DAP)与过磷酸钙混合时因生成磷酸二钙而结块,并使五氧化二磷水溶性降低.磷酸一铵(MAP)与过磷酸钙混合,则退化程度较小。 5.磷酸一铵(MAP)的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可达52%,对缺磷富氮地区较为适用。 6.作为复混肥或掺混肥的磷素原料,磷磷酸一铵(MAP)较磷酸二铵(DAP)适应范广。 7.磷磷酸一铵(MAP)在土壤中溶解后PH在4.4左右,有利于作物吸收利用磷。磷酸二铵(DAP)在土壤中溶解后PH在8.0左右,如果是碱性土壤,就可能释放出氨,使种子和幼苗受到伤害,因此碱性土壤慎用磷酸二铵(DAP)。磷磷酸一铵(MAP)与尿素混合,能减少氨挥发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8.磷酸二铵(DAP)含氮量高,对生产厂家来说,因其利用其氮含量而获利,目前广泛应用于掺混肥。对于农民来说根据土攘性质选择磷磷酸一铵(MAP)是必要的。 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一吨的差价有多少?谁更贵啊? 55%粉状磷酸一铵主流的成交价位为3600-3650元/吨,64%磷酸二铵主流报价2550元-2600元/吨,所以磷酸一铵比磷酸二铵一吨高1000元左右 认识磷酸一铵十问

1、磷酸一铵复合肥的概念 目前我国生产的磷酸一铵复合肥,都是用料浆法生产的,含氮11%,五氧化二磷42-44%,总有效成分均53-55%,是氮磷两元素复合肥.其酸碱度为4.4~4.8,呈酸性,在石灰性土壤施用,可提高肥效。 2、磷酸一铵在石灰性土壤的肥效 据南京土壤所在河南封丘的石灰性土壤上试验,在等磷等氮的条件下,施用磷酸一铵,可较施磷酸二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分别亩增小麦31、96、176公斤。据连年试验,还可较施硝酸磷肥亩增小麦30—50公斤。 3、为什么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磷酸一铵的肥效高于磷酸二铵? 其原因有二:一是在石灰性土壤施用磷酸一铵氨的利用率高于磷酸二铵。其原理在于溶液的酸碱度大于7.5就能引起氨的挥发,因磷酸二铵的酸碱度为8,在石灰性土壤必然会引起更强的氨挥发,而磷酸一铵的酸碱度仅为4.4~4.8,施入石灰性土壤可使实际的酸碱度小于7.5,从而延缓了氨的挥发。 二是在石灰性土壤中,磷酸一铵中磷的利用率也高于磷酸二铵,其原理是磷酸一铵中的磷酸二氢根离子在石灰性土壤中与钙离子结合,能生成作物极易吸收的磷酸二氢钙;而磷酸二铵中的磷酸氢根离子,在石灰性土壤与钙离子结合,则会生成不宜被作物吸收的磷酸氢钙,所以说,在石灰性土壤施用磷酸一铵的肥效就相应地高于磷二铵。 4、为什么硝酸磷肥的肥效没有磷酸一铵的肥效高? 先说硝酸磷肥的两大优点:—是它是酸性,也适应石灰性土壤;二是它的氮磷比是2:1,基本适应小麦、玉米的需肥规律。可它还有两大缺点:一是含有50%左右的硝态氮,土壤胶粒吸附难,施在水田易随流水流失,即使施在旱地遇到大雨天气也会随水流失。二是还含有相当一部分枸溶性磷,施人石灰性土壤当年利用率较低。而磷酸一铵含的大都是水溶性磷及铵态氮,极易被作物吸收,所以说

浅谈硫化仪测试技术的进步及国内外差距

浅谈硫化仪测试技术的进步及国内外差距 ◆胡金仁黄承胜 橡胶生产有三大主要过程:配方设计—胶料混炼—成型硫化。橡胶硫化仪在这三大过程中都在发挥作用。配方设计、调整、混炼胶的质量控制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硫化工艺参数都要用硫化仪来确定。硫化仪已成为橡胶行业生产全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种测试、计量仪器。有人形象地把硫化仪比喻为“橡胶人的眼睛”,可见硫化仪的用途之大。我们知道,任何仪器作为一种测试工具,一个检测手段,它的进步、发展一定是服从于主体对象的“功能用途的开发、生产工艺的改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反过来说,仪器的每一点技术进步,也就反映了它所服务的主体行业的技术进步。 一、国外硫化仪测试技术的进步历程 硫化仪问世后,早期国外产品主要有美国孟山都公司、德国哈克公司(HAAKE)、日本岛津公司、英国华莱士公司。所以,下面我们将以原美国孟山都公司(现埃迩法公司)的硫化仪作为研究对象。 (一)硫化仪的种类: 1、从硫化仪总体结构上分为三种,也可称之为三代产品:有转子硫化仪、无转子硫化仪、双测力发泡型无转子硫化仪及RPA橡胶加工分析仪。 2、从硫化仪的电气控制技术水平来分,也可分为三种:普通型有转子硫化仪,代表型号是R 100(S);电子式有转子硫化仪,代表型号是ODR 2000型;微机控制电脑型无转子硫化仪,代表型号是MDR 2000(P) (二)不同年代硫化仪的技术水平比较: (三)硫化仪技术进步的几个表征趋势: 1、试验胶料体积(质量)越来越小:有转子硫化仪~8 cm3

无转子硫化仪3~5 cm3(因扩散角不同7~18°) 2、转子(模腔)摆动角度越来越小:有转子硫化仪1~3° 无转子硫化仪0.5~1°(0.1°) 3、升温速度越来越快,控制精度越来越高;从而试验速度越来越快,试验频率越来越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高温快检”。以上这些改进,都是为了使测试数据更加接近实际生产过程,也更有指导意义。(举摆角例子说明—硫化三要素:温度、压力、时间—剪切作用力促进硫化) 二、国内硫化仪的发展过程 (一)不同年代硫化仪主要生产厂家及代表型号: 85年前,国内,南方有上海橡胶机械一厂,仿华莱士产品生产的有转子硫化仪;型号是:LH-Ⅱ型,转子直径30 mm,摆动频率3次/分,摆角±3°,北方有北京化工机械实验厂生产的有转子硫化仪,型号不详。 85~90年间①上海化机四厂,在橡机一厂产品基础上进行改进提高,设计生产了一种型号:LH-90型有转子硫化仪。②后期,上海利浦试验仪器厂也生产过一种型号LHY–2型有转子硫化仪,但时间不长,后来转行不做了。③四川万县(现重庆市万州)原六机部(现船舶工业总公司)四川涪陵仪表厂,购买了一套北京橡胶工业设计研究院测绘美国孟山都R-100型有转子硫化仪的机、电图纸,生产的GK-Ⅰ(Ⅱ、Ⅲ)型有转子硫化仪,国内销售了~200台,后因三线企业转产而停了。同时,北京化工学院校办工厂,北京环峰化工机械实验厂也在生产有转子硫化仪。 95年起,北方有北京友深电子仪器厂,南方有无锡市蠡园电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这两家厂几乎是同时研制生产出,型号分别为:R-100E/ODR-100E新型有转子硫化仪。(相当于孟山都ODR-2000型产品); 97年底98年初北京友深研制生产出C-2000E型,无锡蠡园电子研制开发了MDR-100E型,国内第一代无转子硫化仪(相当于孟山都公司MDR2000型水平)。 (二)国内硫化仪的“大跃进”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橡胶行业也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好机遇,从而对橡胶测试仪器的需求加大,硫化仪的生产厂家也多起来了。上海化机四厂破产后,新起来了2~3家;江都试验机械厂改制后,一下子起来了许多家。初具规模的有:明珠试验机械厂、精诚测试仪器厂、精艺测试仪器厂、新真威试验机械厂(原老厂)等。硫化仪的市场竞争就好比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年代”。 综合起来看,目前国内生产硫化仪的主要代表性厂家是:北京友深电子仪器厂、无锡蠡园电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还有上海、江都几家。而硫化仪销售市场上除了埃迩法产品外,还有台湾的高铁、育肯等品牌(日本岛津已基本退出了)。但就硫化仪市场上占有量来讲:国产硫化仪完全占有主导地位,初步估计约占90%以上,而埃迩法、台湾高铁、育肯产品已在国内市场上渐渐往后退了,所占份额越来越小。 国产硫化仪市场销售量,又以北京友深、无锡蠡园两家为主。特别是轮胎行业、橡胶大型企业选用这两家厂的比较多,因为这两家厂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橡胶行业的认可,售后服务及时周到,已赢得了大家一个好口碑。 (三)、国内外硫化仪技术水平对照表:

磷酸二铵生产的工艺特点探讨

磷酸二铵生产的工艺特点探讨 磷酸二铵特有的制备工艺,包含多重特性。不同态势下的热平衡、中和状态的管控、关联着的水平衡,都会对接续的磷酸制备,产生多重干扰。经由审慎的比对可知,槽式架构下的产出工艺、带有双管特性的制备工艺,很易化解惯常见到的热平衡疑难。制备出来的磷酸二铵,能够达到拟定好的水分指标;且耗费掉的氨偏少。后续时段的运行中,双管工艺特有的制备流程,能维持住运行时段内的稳定。为此,有必要明辨不同特性的生产工艺,在这种根基上,摸索出适宜特性的工艺流程。 标签:磷酸二铵;生产工艺;特点 最近几年,磷酸二铵这一物质特有的制备流程,正在拓展原初的规模;大型化架构下的制备装置,也在不断递增。成套架构之下的制备工艺,可以分出双管特性的反应流程、单管架构中的一次氨化、带有中和特性的反应路径。新近添加进来的喷浆造粒,吸纳了多重工艺独有的优势。企业应依循拟定出来的产出指标、现场范畴以内的真实条件,选出最适宜特性的这种工艺。只有这样,才会适应更替着的市场需求,不断调和预设的操作工艺。 1 氨洗涤器特有的堵塞疑难 1.1 明辨根本成因 依循调研得来的数值,可以发觉氨洗涤特有的容器,惯常被阻塞。这种管路阻塞,添加了拟定好的氨耗,耗费掉了偏多能量。氨洗涤器特有的阻塞成因,可以分出如下的层级: 第一,是洗涤器衔接的喷管阻塞;第二,是洗涤器架构以内的气液分离,阻塞住了固有的管路。尾气没能被完全抽走,没能完善洗净,造成耗费掉的氨增添;第三,进到容器范畴以内的磷酸没能足量,造成尾气夹带着的氨气,没能充分洗涤;第四,洗涤器配有的管路,遇到偏多杂物,也阻塞住了导管。 1.2 摸索化解的路径 为化解掉这样的阻塞疑难,添加了某规格下的过滤器。容器夹带着的这些杂物,在管路固有的过滤之处,有序予以隔离。实际上,制备出来的磷酸量,若没能达到预设的水准,可能由于体系配有的管路,涵盖着偏多弯头。除此以外,若酸质偏多,会造成安设好的管路结垢,添加了固有阻力。 磷酸进到固有的容器以内,若添加进来的酸液没能足量,就造成潜藏着的结垢状态;析出来的多重结晶,就会阻塞这一配件。为此,若要化解这样的疑难,还可安设专用特性的磷酸管路,预设双管供酸特有的新颖路径。如上的办法,能满足惯常的产出需求。经由改造得来的数值可知,体系架构以内的喷管阻塞,逐

国内外石棉检测方法对比

国内外石棉检测方法对比 更新日期:2010-11-23阅读:848 次在线申请>> 石棉是纤维状天然矿物,因此,国内外石棉检测方法主要借鉴的是矿物学的研究和鉴定的方法。按检测方法分为:X射线衍射法(XRD)、偏光显微镜法(PLM)、相差显微镜(PCM)、扫描电镜法(SEM)、透射电镜法(TSM)、红外光谱法(IR)、差热法(DTA)、中子活化法(NAA) 。针对石棉出现的环境,又分为空气、粉尘(工作场所、固体表面)、土壤、水体、块状材料(建筑材料,摩擦和密封材料)中石棉检测。根据检测要求,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重量百分比或体积或数量计数)。 1.X射线衍射法(XRD) XRD原理为每种矿物都具有其特定的X射线衍射数据和图谱(表2),其衍射峰的强度与其含量成正比关系,据此来判断试样中是否含有某种石棉矿物和测定其含量。该方法可辨石棉种类,并进行定量分析。 XRD有五种度量分析方法,《粉状化妆品及其原料中石棉测定方法》中定量采用的是K 值和绝热法。XRD检测石棉用样量小,重现性好,快速有效,特别适用于粉状化妆品中石棉检测,该方法也是目前各国石棉检测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1-4]。当然,XRD法检定石棉也存在着争议,即有人认为XRD法灵敏度低,检出限不高,只能满足石棉在1%以上含量的检测。实际上,检出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影响因素有五类13个因素。只要正确控制其检测因素,其检出限完全可以低于1%。 目前,提高XRD检测灵敏度和分析精度的方法主要有提高光源功率、如采用高强度的旋转阳极X射线发生器、电子同步加速辐射、高压脉冲X射线源等;提高X射线利用率,如提高检测器录谱效率,增加检测头[5-6] 1.2光学显微镜法 1.2.1偏光显微镜法(PLM) PLM原理为每种矿物都有其特定矿物光性和形态特征,通过偏光显微镜观测矿物晶体形态、折光率、干涉色、2V角、延性、颜色、多色性、解理、轮廓、糙面、克线、突起等特征鉴定石棉矿物。偏光显微镜下,温石棉为细长纤维,呈浅黄绿色或低正突出至低负突出,折光率1.540-1.550。干涉色经常是I级灰白至黄色。闪石类直闪石折射率1.605-1.710,除透闪石消光角为10-20o 外,均为平行或近于平行消光。透闪石石棉为短纤维,呈无色,中正突出。横切面干涉色为I级黄白,纵切面上最高干涉色Ⅱ级橙黄。横切面对称消光,其他纵切面均为斜消光,沿柱面方向为正延长。因此,PLM法即可以鉴定石棉种类是各国鉴定

6、国内外同类技术分析报告(罐笼)

基于格雷母线定位技术的矿井罐笼动态检测系统国内外同类技术分析报告 武汉利德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九月

1.产品概述 提升系统安全是金属矿山安全管理的重点,2011年山东某铁矿3.15事故给了我们很好的安全警示。为进一步完善提升系统安全保护和杜绝提升安全事故的发生,研究罐笼位置动态检测与保护是有效避免罐笼蹲罐或断绳事故的重要安全措施。 目前国内提升机容器位置的测量都是根据卷筒旋转带动深度指示器或编码器来计算和判断罐笼的相对位置。当前,国内最先进的电控系统也无法检测罐笼的实际运行位置,当罐笼在井筒内运行过程中出现瞬间的卡罐后,因处理不当导致罐笼突然滑落时,会因钢丝绳严重松弛,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产生巨大的破断拉力导致罐笼坠井事故的发生。而当前提升电控系统应用的松绳保护因为钢丝绳的自重问题只能保护罐笼在井口区域内罐笼位置的异常,无法判断和保护罐笼在井筒内的实际位置异常。 山东黄金矿业(沂南)有限公司与武汉利德公司联合研发的格雷母线精确位置检测技术,采用非接触绝对位置检测方式工作,实时检测精度达5mm,在多粉尘、高温、高湿和高腐蚀性气体环境中可长期稳定工作,免维护。因其是绝对位置检测,不会因为提升机钢绳打滑、蠕动和松弛产生等外界原因产生检测误差,能够实时有效的反应提升机罐笼位于矿井井筒内的准确运行位置,从而根本上杜绝了重大矿井提升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与同类产品比较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此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体内容见下表:

3.结论 通过上表的参数对比,我公司生产的格雷母线定位通信系统具有较优越的经济技术指标。该定位通信系统能适用于恶劣的工业环境,性能稳定。 二〇一三年九月八日

世界人造板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世界人造板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自《中国木业国际网》 在当今气候变化受到全球关注,保护森林成为人类共识,而世界可采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及其制品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人工速生商品林、森林培育和采伐剩余物及生产建设、更新改造过程中废弃的木质纤维等资源发展人造板,以替代传统木材产品,对保护天然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 1、世界人造板工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人造板产量以年均7%的速度持续增长,2007年产量超过2.8亿m3。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人造板产量下挫6.36%,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四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市强劲发展,人造板工业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强劲拉动下,2009年全球产量回升了5个百分点,重新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10年世界人造板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超过3亿m3。 1.1三大人造板生产概况

近十年来,全球刨花板年产量始终保持在1亿m3左右,金融危机前,年均增长4.78%,2007年产量高达1.11亿m3。受危机冲击,三年来刨花板产量不断下滑,2010年降到9000万m3左右。2009年全球刨花板、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三大板比例为40:35:25,2010年在中国胶合板产量增长60%的冲击下,三大板比例调整为35:38:27,但刨花板依然是全球人造板生产的主要品种。胶合板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2008年产量下降9.45%,但在亚州经济复苏的带动下迅速反弹,2010年产量达到1亿m3,超过刨花板成为第一大板种。中密度纤维板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持续平稳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11.8%,全球产量从2001年的2362万m3提高到2010年的7000万m3,十年增长了近两倍。 1.2 洲际人造板工业格局 从五大洲地域来看,亚洲始终占据着世界人造板的主导地位。金融危机对欧洲和美洲的人造板生产影响很大,但对其他三大洲几乎没有影响,其中亚洲人造板工业逆市拉升,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份额,由2007年的42%增长到了2009年的50%。 2007年前,欧洲、美洲的刨花板产量占全球总量的82.3%,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建筑行业不景气,引起人造板需求下

国内外磷酸二铵技——黄文雄

国内外磷酸二铵技术发展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黄文雄 郭国清 磷铵是一种高浓度复合肥。2007年世界DAP产量达2760.87万吨,IFA预测从2010到2013年每年需求增长4%,预计2013年达3600万吨。我国2009年DAP产量达1044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0%。目前我国DAP生产能力已达1500万吨。近几年国内外DAP产量迅速发展,生产技术也有改进。 1.国外磷酸二铵装置生产技术概况 (1)国外磷酸二铵生产技术的发展 磷铵生产始于1920年,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TVA完成新工艺的中间试验。自1955年在美国密苏里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湿法磷酸为原料生产磷铵的生产装置以来,其生产方法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改进,开发并完善了多种磷铵的生产工艺技术。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TVA开发了预中和转鼓氨化粒化磷铵生产工艺技术,使磷铵生产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取得了突破。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世界上众多的磷铵生产装置均采用该工艺,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该工艺仍是世界上磷铵生产采用最多的工艺。该工艺是将氨和磷酸按比例在预中和器中反应,生产一定N/P摩尔比的磷铵料浆,然后通过料浆泵送至造粒机,同时在造粒机中补加一定量的氨或磷酸,使之在造粒的同时,继续进行反应以获得产品质量要求的N/P摩尔比。该工艺在世界上建厂最多,工艺对磷酸的浓度、磷酸的质量要求较低,对磷酸的杂质含量没有特定的要求,磷矿的适应性强,装置操作简单,同时产品品位调整容易、方便。 由于料浆泵送的要求,反应料浆含水量高(20%),造粒及系统的返料比高(5-6),干燥用燃料消耗多。 为克服其不足,六十年代末,TVA首先采用管式反应器工艺代替槽式中和工艺,管式反应器工艺对中和料浆的含水量没有要求,因而可降低造粒物料的返料比及能耗。但最初,管式反应器工艺仅能成功地用于MAP、NPK的生产,因为氨的损失较大,不能用于DAP的生产。为此,在TVA开发的管式反应器工艺的基础上,西班牙的A.S.CROS、法国的AZF、日本的NISSA、HITACH、德国的UHDE等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使管式反应器工艺成功地应用于DAP的生产。管式反应器工艺, 由于没有料浆泵送的要求,反应料浆的含水量可以5-10%操作,可使造粒及全系统的反料比,减少至2.5--3∶1,使相同设备的操作弹性增大。由于返料量低,相同系统的生产能力增大,

国内外地下水监测技术与管理对比

国内外地下水监测技术与管理对比 地下水是许多国家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对地下水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许多国家普遍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当开发利用地下水时,相当的数据非常匮乏。而目前国内外地下水监测根据各自的特点具有相应的技术与管理,主要有站网分类、站网布设和密度、监测内容和要求、监测方式和技术几方面的差异。 站网分类 世界许多国家对地下水的监测站网有明确的分类,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根据监测目的;根据管理权属。根据《地下水监测规范》,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网按监测目的分为基本站、统测站和实验站;按监测方式将基本监测站分为人工和自动监测站两类;按管理模式将水位、水质基本监测站分为国家级监测站、省级行政区重点监测站和普通基本监测站。 站网布设和密度 《欧盟水框架指令》对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布设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1)多层含水层同一位置每个含水层都应有监测井;考虑含水层的空间不均匀性,要求每个含水层应划分为特性相同的各个水文地质单元,每个单元至少应有一个监测井;(2)监测井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空间不均匀性的尺度范围;(3)监测井群的分布应垂直于边界;(4)监测井群的分布应垂直于河流,覆盖补给与排泄的区域;(5)生产井可用于水质取样,不能用于地下水位监测;开采井可考虑转化为监测井;(6)努力监测到地下水的空间变化趋势,为地下水数值模拟提供便利;(7)水位和水质监测应在同一位置;(8)考虑便于监测的条件,首先消除短期水位波动的影响。 我国站网布设主要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角度,除了对基本类型区监测外,对特殊类型区布设提出了详细分类要求。

站网布设密度主要取决于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方面的复杂性,反映国家的大小、人口密度、经济条件、地下水系统抗污染性、地下水开采程度和相关利益冲突以及环境保护优先权等。 监测内容和要求 《欧盟水框架指令》提出的欧洲国家地下水监测内容主要是:(1)评价地下水水量水体状况;(2)估算跨界地下水流向流速;(3)验证地下水影响评价程序;(4)评价地下水动态长 期趋势;(5)监测受威胁的地下水水体化学状况;(6)监测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趋势;(7)评价 这种上升趋势的逆向变化。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地下水水质监测规范。地下水水质监测按《水环境监测规范》要求执行,基本原则为:反映本地区地下水主要水质污染状况,满足地下水质量评价与保护需要,按本地区地下水功用选择,矿区或地球化学高背景区根据矿物成分、丰度来选测,专用站按监测目的与要求选择。 监测方式和技术 地下水的监测方式分为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两种。地下水水位监测包括水位传感器、数据记录器、存储器和数据传输装置。传统水位人工监测设备包括测绳、皮尺、测钟等。地下水监测一般为自动监测,在线水质监测传感器可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实时监测水质变化。 总的来说,我国已有基本覆盖全国的监测站网,有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和相应的管理措施,但总体还比较薄弱,可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1)建设地下水监测专用站网,提高站网密度、监测能力和监测质量。(2)在现有相关监测规范的基础上,加强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和完善地下水监测标准体系,规范技术要求。(3)加强地下水监测资料管理。 (4)加强地下水分析应用服务能力。

磷酸二铵生产工艺简单叙述

磷酸二铵生产工艺简述 磷酸二铵的化学质量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205-10212-88 磷酸二铵(颗粒)技术要 磷酸铵盐是一种含有磷和氮两种营养元素的高浓度复合肥料,它由氨中和磷酸而制成。磷酸有三个氢离子,可以依次地为氨所中和生产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三铵。工业上制得的磷酸铵盐肥料实际上是一铵和二铵的混合物。以一铵为主的肥料称为磷酸一铵肥料,以磷酸二铵为主的肥料称为磷酸二铵肥料。通常,前者含磷52%,含氮12%;后者含磷约46%,含氮约18%;磷酸三铵不稳定,在常温下就能放出氨而变成磷酸二铵,磷酸二铵较磷酸三铵稳定,但当温度达90℃时,开始分解放出氨并转变为磷酸一铵。磷酸一铵是最稳定的,加热到130℃以上才会分解放出氨而变为焦磷酸,甚至变成偏磷酸。因此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都能作为肥料使用,并且能够按任何比例混合。 4.1 原料技术要求 4.1.1 磷酸 指 标 名 称 DAP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有效磷(中性柠檬酸铵溶性磷, 以P 2O 5计) % 46~48 ≥42 ≥38 水溶性(以P 2O 5计)% > 42 38 32 总氮含量 N% 16~18 ≥15 ≥13 总养分(有效磷+总氮)% ≥ 64 57 51 水份含量 % 1.5 2.0 2.5 粒度 (1~4mm ),% 90 80 80

P2O5 29~46% 4.1.2 硫酸 H2SO4含量 : 93~98 % w/w 4.1.3 氨 状态 : 液体 NH3 含量 : 99.5 % w/w 含水率 : 0.3 % w/w 最大. 在操作温度下的压力 : 高于平衡压力0.3 - 0.4 MPa (在界区,表压最小 1.0 MPa) 4.1.4 包裹油 类型 : 胺化油 4.2 公用工程消耗 4.2.1 蒸汽(来源) 低压蒸汽: 压力 : 0.2 ~ 0.3 MPa(表压),在界区 温度 : 饱和的(133-143℃) 中压蒸汽: 压力 : 1.0 MPa(表压),在界区 温度 : 饱和的 (183℃) 4.2.2 工艺和生活用水 压力 : 0.3 MPa(表压),在界区 温度 : 环境 分析 :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这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测试测量行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保障。 而测试仪器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对仪器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测试仪器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 全球测试仪器市场情况及分析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在经过一段沉寂后,慢慢开始复苏。产品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通信、广播电视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迅速增长,二是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近几年迅速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出了部分数字化产品,因而在若干个门类品种上取得了较快增长。从近期中国仪表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势头喜人的,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尽管中国仪器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与国外仪器生产企业比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主要科研单位、学校以及企业等单位中使用的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测试仪器生产厂商主要都将仪器产品的高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厂商开发什么,用户买什么。而今则已变成厂商努力开发用户需要的仪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测试仪器作为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全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仪器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一、国际趋势

2019年中国人造板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定制家具需求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2019年中国人造板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定制家具需求 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人造板行业基本概况分析 人造板制造是指用木材及其剩余物、棉秆、甘蔗渣和芦苇等植物纤维为原料,加工成符合国家标准的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和木丝板等产品的生产,以及人造板二次加工装饰板的制造。人造板的生产应用提高了木材综合利用率,2-3立方米的木材可生产1立方米的人造板,但1立方米的人造板相当于3-6立方米的木材的使用效果。因此,人造板制造业的发展为缓解木材类产品供求矛盾、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中国把人造板制造归入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国统局代C20),其三级代码为C202。 中国人造板产量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造板制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人造板产量已达2.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8%。到了2016年中国人造板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7%。截止至2017年中国人造板产量达到了2.95亿立方米,同比减少1.9%。预测2019年我国人造板产量将达到3.25亿立方米,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57%,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人造板产量将达到3.74亿立方米。 2015-2023年我国人造板产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预测2019年中国中国人造板消费量超3亿立方米 2015年中国人造板消费量为2.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1%。到了2016年中国人造板消费量达到2.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4%。截止至2017年中国人造板消费量达到了2.9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9%。预计2019年我国人造板消费量将达到3.12亿立方米,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86%,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人造板消费量将达到3.63亿立方米。 2015-2023年我国人造板消费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401.4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401 CCGF 401.4—2010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2010—07—13发布 2010—08—01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针对特殊情况的专项国家监督抽查、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查可参照执行。监督抽查产品范围包括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本规范内容包括产品分类、术语和定义、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 异议处理复检及附则。 注:针对特殊情况的专项国家监督抽查是指应急工作需要而进行的或者由于某种特殊情况(或 原因)仅需要对部分项目进行抽样检验的专项监督抽查。 2 产品分类 2.1 产品分类及代码 产品分类及代码见表1 。 表1 产品分类及代码 2.2 产品种类 2.2.1料浆法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以镁、铁、铝含量较高的中低品位磷矿为原料,采用料浆浓缩法制得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2.2.2传统法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采用料浆浓缩法以外的其他方法制得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2.2.3 粉状磷酸一铵:未经造粒的磷酸一铵,分为两类——以优质磷矿为原料,采用磷酸浓缩法制得 的为Ⅰ类产品,以镁、铁、铝含量较高的中低品位磷矿为原料,采用料浆浓缩法制得的为Ⅱ类产品。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的技术指标见表2、表3和表4。 表2 传统法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要求%

表3 料浆法粒状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要求 % 表4 粉状磷酸一铵的要求 % 3 术语和定义 3.1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由磷酸和氨经化学反应生成的高浓度的氮磷复合肥料。 3.2 总养分:总氮、有效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含量之和,以质量分数计。对于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总养分是指总氮和有效五氧化二磷含量之和。 3.3 标明量(值):在肥料包装、标签或质量证明书上标明的元素(或氧化物)含量。 3.4 配合式:按N-P2O5-K2O(总氮-有效五氧化二磷-氧化钾)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其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中所占百分比含量的一种方式,其数值之和应与总养分标明量相等。 4 企业规模划分 根据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年销售额为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见表5。 表5 企业规模划分

磷肥生产工艺流程图

磷肥生产工艺流程图 ?酸法用硫酸、磷酸、硝酸或盐酸分解磷矿,并把磷矿中的钙以钙盐的形式分离或固定。这是磷肥的主要生产方法,中特别是硫酸法。硫酸分解磷矿,将硫酸钙分离后制得磷酸。 ?磷酸是生产高浓度磷肥的中间原料。酸法又称为湿法,用酸法制得的磷肥,常统称为湿法磷肥。 ?热法利用高温分解磷矿, 并进一步制成可被作物吸收的磷酸盐或玻璃体物质。这类生产方法所制得的产品往往不溶于水。磷肥的热法生产习惯上还包括元素磷和热法磷酸生产,再以热法磷酸为原料加工成高浓度磷肥。用热法制得的磷肥常统称为热法磷肥。

?普通过磷酸钙生产方法有两种:稀酸矿粉法和浓酸矿浆法。前种用稀硫酸与矿粉发反应,再经化成熟化制得粉状SSP,后者用浓硫酸与矿浆反应,再经化成熟化制得粉状SSP。 ?钙镁磷肥磷矿石,含镁矿石,燃料破碎成小块,按一定比例配料,装入高炉,在高温条件下,炉料熔融成FMP,放出用水淬速迅速冷却,成为颗粒状玻璃体,再经沥水,干燥及其研磨即成粉状FMP成品。

?湿法磷酸用各种无机酸分解磷矿,得到磷酸。现在我国大部份磷酸产量都来自湿法。湿法生产中绝大部分是硫酸法。 ?磷酸铵磷酸铵主要有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生产方法主要有传统法和料浆法。二铵采用传统法,一铵采用料浆法。

?重过磷酸钙 ?化成法以浓磷酸和磷矿粉为主要原料,在混合机内生成料浆,并继续反应固化,然后转移到熟化仓库,经过缓慢反应成化,成为粉粒状半成品。在造粒机内造粒,再经干燥,破碎,冷却等制成颗粒状成品。

?重过磷酸钙 ?料浆法以稀硫酸和硫矿粉为主要原料,在反应槽混合生成料浆,然后送到造粒机与返粒滚动成粒,再经干燥,破碎,冷冻制得粒状成品。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对比分析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对比分析一:该项技术的概述及国内外发展概述 (1)、医用压敏胶、远红外陶瓷微粉共同组成的。是集光学、热学、医疗技术于一体的完美结合。当它吸收到皮肤的热能后,释放出8-15微米的远红外光线,与人体的细胞原子和水分子振动频率一致,从而活化人体组织细胞,快速透皮,作用于患处,阻断制痛介质合成。经数千家专科医院近千例临床病例验证表明:它既避免了内服药物的毒副作用,又克服了普通外用药贴透皮困难的缺陷,具有持续释放能量的功效,高效安全。它可以迅速止痛,缓解痉挛,消炎消肿,改善血液循环,加强代谢作用,增强肌体细胞活力,提高了人体的代谢功能,成功的实现了真正的内痛外治。 (2)、远红外贴最早起源于中国,在我国的应用由来已久,而其疗效也颇受认同。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文明承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选购心理。后流传到韩国、日本等亚洲其他国家,目前部分发达国家也在逐步使用远红外磁疗贴。远红外贴为也叫“透皮吸收剂”属于膏药的一种,它是由药材提取物、远红外陶瓷粉、与橡胶等基质混匀后,涂布于布上的外用制剂。相对于口服和注射两大用药方式来说,吸收剂可直接作用于病患处,不仅药效迅速而且降低了不良反应。 (3)、特别是上纪70 年代中期,美国首先提出透皮控释给药(TDDS)治疗方案并制成东莨菪贴片以来,透皮给药系统不断完善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国际上透皮吸收剂是先进用药方式的代表。我国的膏药可以说是传统的“透皮吸收剂”,把膏药的传统特色与世界先进给药方式联系起来。随着传统医药和现代医学的进一步结合与推进,远红外贴被挖掘出越来越多的新用途,如降压、减肥、避孕、治疗流感、助眠、治疗糖尿病、退热等,而且随着对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远红外贴的认识会进一步加强。

我国木材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木材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年级专业:07木材科学与工程 姓名:高斌强 学号: 教师:马世春 成绩: 日期:2010-12-19

目录

摘要:本文就我国木材工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如:我国成为木材消费大国,木材市场存在的问题,木材资源短缺、利用率低,以及入世后木材工业要面临的形势等进行了分析。提出提高木材利用率,更新产品结构,发展生产技术,技术与环境相协调等发展方向。 关键词:木材工业现状发展方向 Abstract:Analyses are made of issues of wood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such as timber consumption power,market problems,resources shortage,low utilization 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of joining the WTO.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lumber utilization ratio and updates the product structure, develop production technology, technology in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Wood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复合肥主要工艺技术和生产方法介绍

复合肥主要工艺技术和生产方法介绍 (2011-06-08 11:06:52) 标签: 杂谈 一、综合颗粒状复混肥料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料浆法以磷酸、氨为原料,利用中和器、管式反应器将中和料浆在氨化粒化器中进行涂布造粒,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部分氮素和钾素以及其他物质,再经干燥、筛分、冷却而得到NPK 复合肥产品,这是国内外各大化肥公司和工厂大规模生产常采用的生产方法。磷酸可由硫酸分解磷矿制取,有条件时也可直接外购商品磷酸,以减少投资和简化生产环节。该法的优点是既可生产磷酸铵也可生产NPK肥料,同时也充分利用了酸、氨的中和热蒸发物料水份,降低造粒水含量和干燥负荷,减少能耗,此法的优点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好,产品强度较高。由于通常需配套建设磷酸装置及硫酸装置,建设不仅投资大,周期长,而且涉及磷、硫资源的供应和众多的环境保护问题(如磷石膏、氟、酸沫、酸泥等),一般较适用于在磷矿加工基地和较大规模生产、产品品数不多的情况。如以外购的商品磷酸为原料,则目前稳定的来源和运输问题及价格因素是不得不考虑的,近年来,由于我国磷酸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湿法磷酸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有了良好的条件,在有资源和条件的地区建立磷酸基地,以商品磷酸满足其它地区发展高浓度磷复肥的需要,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市场需求必将促进这一行业发展,也必将解决众多地区原料磷酸的需求问题。拥有该种生产技术的外国公司主要有挪威的norsk hydro、西班牙incro、espindsea、法国的AZF、KT、美国的Davy/TVA等。国内的主要生产厂家有: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江西贵溪化肥厂、云南云峰化工公司、南京南化磷肥厂、大连化工厂、金昌化工公司、广西鹿寨磷肥厂等。拥有相近于该种生产技术的国内企业主要有山东的红日集团、四川成都科技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等。 2.固体团粒法以单体基础肥料如:尿素、硝铵、氯化铵、硫铵、磷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钙、普钙)、氯化钾(硫酸钾)等为原料,经粉碎至一定细度后,物料在转鼓造粒机(或园盘造粒机)的滚动床内通过增湿、加热进行团聚造粒,在成粒过程中,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转鼓造粒机加入少量的磷酸和氨,以改善成粒条件。造粒物料经干燥、筛分、冷却即得到NPK复合肥料产品,这也是国际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早期的美国及印度、日本、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均采用此法生产。该法原料来源广泛易得,加工过程较为简单,投资少,生产成本低、上马快,生产灵活性大,产品的品位调整简单容易,通用性较强,采用的原料均为固体,对原材料的依托性不强,由于是基础肥料的二次加工过程,因此几乎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的基础肥料大部分为粉粒状,因此,我国中小型规模的复合肥厂大多采用此种方法。目前,该种生产技术在国内已日趋成熟。国内最早开发和拥有该项生产技术和成套装备知识产权的单位为上海化工研究院。 3.部分料浆法近年来,在TVA尿素、硝铵半料浆法及团粒法的基础上,国内又发展了利用尿液或硝铵溶液的喷浆造粒工艺-即部分料浆法,该技术利用了尿素和硝铵在高温下能形成高浓度溶液的特性(?95%),由于尿液或硝铵溶液温度高,溶解度大,液相量大的特点,

木材加工的现状与展望 现状

第一节 木材加工的现状与展望现状:1949 年后,中国依靠自己的森林资源,进行木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木材生产基地与木材加工工业体系逐渐形成,有关的科学和研究也得到较大发展。从 1949~1986 年,木材产量从年产 567 万立方米增加到 6502 万立方米;锯材从1950 年产 344 万立方米增加到 1986 年产 1505 万立方米;胶合板从 1953 年产 3.54 万立方米增加到 1986 年产 61.1 万立方米;刨花板 1962 年产 0.54 万立方米,到 1986 年产 21 万立方米;纤维板 1959 年产 1.16 万立方米, 1986 年产 102 到万立方米。三聚氰胺装饰板于 60 年代初开始生产,1986 年已发展到年产 1000 多万立方米。在研究工作方面, 1958 年建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并设置木材工业研究所。其后地方性的木材工业研究机构陆续在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成立。各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也大都有木材加工的科研部门,北京、南京和东北林业大学及其他林学院有木材加工系。1980年中国林学会成立了木材工业学会。在对国产木材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出版的《木材学》以及小型纤维板的生产技术和利用国产材料设计、制造的三聚氰胺装饰板生产线等,都具有中国特色。林业部林产工业设计院担负木材加工的工艺、设备和建厂的设计任务,现在全国已有 7 个林业机械厂具备木材加工成套设备的制造能力。2005 年,中国木材几大主要类别的产品出口几乎都处于增升态势。从数量上看,原木、锯材、胶合板、纤维板、家具五大类产品与 2004 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 16.94%、35.68%、30.45%、355%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