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数学史》是一门介绍数学概念、理论、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社会影响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数学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这门课程还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数学成就、特点及影响。

2、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数学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通过学习数学史,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古代数学

1、早期数学:原始社会的计数与测量,早期数学工具与符号系统。

2、古埃及数学:象形数字的发明与运用,金字塔的建设与几何学的应用。

3、古希腊数学: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数学思想。

4、古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运用,印度数学的贡献与影响。第二章:中世纪数学

1、阿拉伯数学:花剌子米与代数学的发展,阿拉伯数学的贡献与影响。

2、欧洲中世纪数学:罗素与布尔巴基学派,中世纪数学的贡献与影响。

3、中国中世纪数学:算盘的发明与运用,中国数学的贡献与影响。第三章:近代数学

1、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达芬奇与透视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成

就。

2、17世纪的数学:牛顿与微积分的发明,17世纪的数学成就。

3、18世纪的数学:欧拉与图论的研究,18世纪的数学成就。

4、19世纪的数学:高斯与统计学的发展,19世纪的数学成就。

5、20世纪的数学:希尔伯特与23个问题,20世纪的数学成就。

6、当代数学:大数据时代的数学应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研究。

7、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数学:中国现代数学的贡献与影响。

8、中国传统数学文化:易经与八卦中的数学思想,中医中的数理关系等。

9、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及其成就:华罗庚、陈景润等人的贡献介绍等。

10、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数学研究与应用:中国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等。

11、中国古代经典数学著作介绍:《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的研究与阅读方法等。

数学史教学大纲

一、引言

数学史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通过学习数学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数学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了解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包括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本部分主要介绍数学的起源、古代数学的发展以及现代数学的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早期人类的计数方式、古代数学的发展(如埃及数学、希腊数学、印度数学等)、现代数学的发展(如集合论、微积分、概率论等)。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2、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本部分主要介绍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包括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具体内容包括:数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数学在工程学中的应用(如计算机科学、土木工程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如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际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本部分主要通过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通过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等。

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制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和反馈

1、评估方式: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2、评估标准:学生对数学的起源和发展有深入的理解;学生对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有清晰的认识;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得到提高。

《西方心理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西方心理学史》是一门介绍西方心理学发展历程的课程,主要涉及西方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流派。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以及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现实应用,提高自身的心理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

1、掌握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了解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学现象;

5、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1、古代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2、中世纪宗教对心理学的影响;

3、近代科学的心理学萌芽。

第二章:古典心理学的兴起

1、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2、结构主义与机能主义的心理学家;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

第三章:现代心理学的繁荣

1、行为主义学派的发展与应用;

2、人本主义学派的兴起与影响;

3、认知心理学派的崛起与影响。

第四章:当代心理学的多元化发展

1、神经心理学的进展;

2、社会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

3、发展心理学的现状与趋势。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在线互动等。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教师还将根据需要安排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为后续的数学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极限理论、微积分学、级

数理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理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极限、可导性、积分等。

2、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如微分法、积分法、级数展开等。

3、能运用数学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理解数学分析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极限理论:极限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方法,极限的存在性定理,极限的应用。

2、微积分学:导数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方法,微分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方法,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方法。

3、级数理论:正项级数和交错级数的收敛性,幂级数的展开方法,傅里叶级数等。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分析的理论框架。

2、实践教学:通过例题讲解、问题建模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

1、教材:《数学分析》、《微积分》、《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等。

2、教学辅助资料:教学PPT、教学视频、数学软件等。

3、网络资源:数学网站、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

六、考核方式

1、平时考核: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期中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占总评成绩的30%。

3、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占总评成绩的40%。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公共关系学》是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商务管理等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掌握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政府机构等领域的应用。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功能;

2、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

3、熟悉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领域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组织、策划等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1、公共关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公共关系的原则和功能;

3、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公共关系理论

1、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体系;

2、公共关系的三大理论流派;

3、公共关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三章公共关系实践技巧

1、公共关系调研方法;

2、公共关系策划技巧;

3、公共关系实施过程;

4、公共关系评估方法。

第四章公共关系在各领域的应用

1、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2、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3、公共关系在政府机构中的应用。

第五章公共关系实践案例分析

1、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

2、案例分析方法和过程;

3、案例结论与启示。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理论教学将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实践操作将通过模拟演练、小组讨论、实践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将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学和深入阅读。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项目、期末考试等。其中,课堂表现将考察学生的到课率、课堂参与度等;小组讨论将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实践项目将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将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论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最终成绩将以各项考核的加权平均数

得出。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加深对物理化学理论理解的重要环节。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1、实验基本知识:介绍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2、实验技能训练:通过具体的实验项目,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记录与处理等;

3、综合性实验:设置一些涉及多个物理化学理论的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研究性实验:设置一些研究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安排

本课程总计32学时,分为8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4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实验一:热力学基础实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验证;

实验二:电化学实验——电解质的电导率测定;

实验三:光化学实验——光强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测定;

实验四:表面化学实验——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五:热化学实验——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六:化学动力学实验——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七:胶体和分散系统稳定性参数测定;

实验八:材料物理化学性能测定(根据专业需要选择)。

五、课程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实验操作技能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评价其动手能力、操作规范程度和技能水平;

2、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其观察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4、期末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建议

1、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

2、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设备的完好;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

5、重视反馈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数学史》是一门介绍数学概念、理论、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社会影响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数学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这门课程还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数学成就、特点及影响。 2、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数学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通过学习数学史,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古代数学 1、早期数学:原始社会的计数与测量,早期数学工具与符号系统。 2、古埃及数学:象形数字的发明与运用,金字塔的建设与几何学的应用。 3、古希腊数学: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数学思想。 4、古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运用,印度数学的贡献与影响。第二章:中世纪数学 1、阿拉伯数学:花剌子米与代数学的发展,阿拉伯数学的贡献与影响。 2、欧洲中世纪数学:罗素与布尔巴基学派,中世纪数学的贡献与影响。 3、中国中世纪数学:算盘的发明与运用,中国数学的贡献与影响。第三章:近代数学 1、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达芬奇与透视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成

就。 2、17世纪的数学:牛顿与微积分的发明,17世纪的数学成就。 3、18世纪的数学:欧拉与图论的研究,18世纪的数学成就。 4、19世纪的数学:高斯与统计学的发展,19世纪的数学成就。 5、20世纪的数学:希尔伯特与23个问题,20世纪的数学成就。 6、当代数学:大数据时代的数学应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研究。 7、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数学:中国现代数学的贡献与影响。 8、中国传统数学文化:易经与八卦中的数学思想,中医中的数理关系等。 9、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及其成就:华罗庚、陈景润等人的贡献介绍等。 10、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数学研究与应用:中国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等。 11、中国古代经典数学著作介绍:《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的研究与阅读方法等。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学分:总学时:54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开课学期: 先修专业:无后续课程: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选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能够以数学的、历史的眼光分析数学发展的内在原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剖析数学发展史。 (三)课程基本要求:全面了解数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各个时期主要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对数学发展的贡献,掌握重要的数学事件,理解主要的数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历史文化背景。 二、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章:综述(8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分三阶段综合叙述数学历史发展过程,掌握各阶段的框架和脉络,理解中外各主要数学中心发展、转移、变化的过程。 2、教学重点:在教学上要求把握一个整体、三个阶段的特点(古典数学、近代数学和现代数学)。 3、教学难点: 4、本章知识点:⒈数学历史发展过程(5学时),作业量:1。 ⒉主要数学中心发展、转移、变化的过程(3学时),作业量:1。 第二章:东、西方初等数学的代表作(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全面了解东、西方初等数学的代表作,即中国的《九章算术》和古希腊的《几何原本》的内容、背景和特点,把握两者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学术文化特征。 2、教学重点:把握《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学术文化特征。 3、教学难点: 4、本章知识点:⒈数学历史发展过程(2学时),作业量:1。 ⒉主要数学中心发展、转移、变化的过程(2学时),作业量:1。 第三章:作图工具与计算工具(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中、西方古代作图工具、计算工具的形成、发展过程的介绍,重点把握古希腊作图手段——尺规作图法,以及中国古代著名的计算工具——算筹的具体情况和历史背景。 2、教学重点:把握古希腊作图手段——尺规作图法,以及中国古代著名的计算工具——算筹的具体情况和历史背景。 3、教学难点:尺规作图法。 4、本章知识点:⒈尺规作图法及算筹的具体情况和历史背景。(2学时),作业量:1。 第四章:初等几何(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沿着数的起源、发展的历史轨迹,重点了解记数的方法、数的运算以及数系扩充的历史发展过程,突出中国十进位制的历史地位和功绩,理解在数的扩充过程中,人类所表现出的困惑、好奇和对未知世界执着探索的精神状态。 2、教学重点:数系扩充的历史发展过程。 3、教学难点: 4、本章知识点:⒈数系扩充的历史发展过程。(2学时),作业量:1。 第五章:算术(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自然数是基数与序数的统一,把握正负数的定义及分数的运算法则,

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标准) 课程名称: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开发者:肖学红郭海珍 课程类型:自选课程 教学对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每学期18课时 课程安排:初一、初二每周一节,初三间周一节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模块、主题、单元等框架体系 简介 引言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喜爱数学 第一章数系的发展 第二章算法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欧几里得及《几何原本》 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与数形结合思想 第五章几何学的发展 第六章随机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第八章集合论思想 第九章勾股定理 第十章韦达定理 第十一章名题趣题解析 附录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

附录二: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 附录三:以中国现代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 课程实施: 一、在课堂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二、编写《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系统了解古今中外数学文化知识。 三、在班级中建立数学文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搜集与数学史、数学文化方面的历史故事、数学家、名言名题等。 四、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办数学文化知识讲座,然后组织数学文化史知识竞赛。 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建立数学园地和数学文化长廊。 六、数学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 课程评价:主要侧重对学生的评价(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或者终结性评价等)。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与改进措施,有就写点,没有的话可以不写。 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条件和资源:

1.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 历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2.数学历史名题的教育价值 对于那些需要通过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目标,数学历史名题可以使这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为有趣;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非常自然的,它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与解决与大数学家有关,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还难住了许多有名的人物,学生会感到一种智力的挑战,也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享受,这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历史名题往往可以提供生动的人文背景。 向学生展示历史上的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将使他们了解到,数学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已经完成的领域,而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认识到数学正是在猜想、证明、错误中发展进化的,数学进步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新,从而激发学生的非常规思维,使他们感受到,抓住恰当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将是激动人心的事情。

数学史的历史

数学史的历史 数学史:探索数学的发展历程 数学,这门普遍存在于人类文明中的学科,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从早期的计数和测量,到现代的抽象化和符号化,数学经历了漫长而持续的发展。本文将简要回顾数学史的起源、中世纪的数学以及近现代数学的发展。 一、数学史的起源 数学起源于早期人类文明中的实际需求,如计数、测量等。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发展出了基于尼罗河泛滥的洪水周期的日历系统,以及用于测量土地和建筑物的几何学。同一时期,古印度人开始使用算盘作为计算工具,而古希腊人则开始探索数学理论,如几何学和算术。 二、中世纪的数学 中世纪,欧洲的数学发展迅速。在这个时期,数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主要用于解决科学、工程和经济问题。其中,阿拉伯数学家对欧洲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将印度数字引进欧洲,并引入了代数和算术的先进方法。同时,中世纪的欧洲也开始研究天文学,这推动了三角函数和球面几何的发展。

三、近现代数学的发展 17世纪是一个思想启蒙的时期,许多现代数学的基础理论在这个时期形成。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发明了微积分,解决了科学界的一大难题。此外,笛卡尔引入了坐标系和几何代数,为解析几何和代数几何奠定了基础。 18世纪见证了工业革命的兴起,这推动了数学在工程和物理领域的应用。拉普拉斯在天文学中引入了概率论,而傅里叶则研究了热传导方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康托尔、皮亚诺、罗素等数学家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数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这一理论对分析、概率和逻辑产生了深远影响。皮亚诺则建立了皮亚诺算术,为现代数理逻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罗素的研究则推动了逻辑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发展。 20世纪后半叶,数学理论继续深化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这个时期,计算机科学的兴起为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此外,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物理学理论的提出也进一步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总的来说,数学史是一部充满挑战和创新的历程。从早期的实际需求到现代的抽象化和符号化,数学一直在不断发展。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理论的不断提出,数学将继续在人类文明中扮演重要角色。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全面了解数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各个时期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对数学发展的贡献,能够以数学的、历史的眼光分析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剖析数学发展史。 2.掌握重要的数学事件,理解主要的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拓展视野,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以发生发展的视角综合的、深刻的挖掘知识的本质。 3.了解数学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数学素养,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和坚定的教育信念。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1.建议教材 朱家生. 数学史(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主要参考书 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李迪.中国数学通史(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李心灿.当代数学大师(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张楚廷.数学文化(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杜瑞芝.数学史辞典(第一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张奠宙.近代数学教育史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莫里斯·克莱因(Morris Kline)(著),邓东皋等(译).古今数学思想1,2,3(第一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汪晓琴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卡尔·B.博耶//尤塔·C.梅兹巴赫|译者:秦传安数学史(上下修订版)().北京:中央编译,2012. 制定人: 审核人: 2019年3月

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1、研发教师:胡青 2、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 3、科目名称:数学史 4、授课时间:一学期 5、授课对象:初一 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以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为宗旨,以开展校本课程为契机,在对学 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普及数学史方面所应基本具备的知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多方面发展的学生奠定基础。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经历的发展进程;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体会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4.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并能较好的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根据学生需求、发展目标共安排六方面11项内容 第1次走进美妙的数学数学史话概述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第2次古代希腊数学 1.论证数学的发端 2.泰勒斯与毕达哥拉斯 3.雅典时期的希腊数学 4.欧几里德与《数学原本》

5.阿基米德的数学成就 第3次中世纪的中国数学 1.《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2.从刘徽到祖冲之 3.从“贾宪三角”到“正负开方”术 4.中国剩余定理 第4次印度与阿拉伯数学 第5次近代数学的兴起走近大师 第6次数学奖(数学诺贝尔)简介 第7次代数学的诞生 第8次几何学的变革 1.欧几里德平行公设 2.几何学的统一 第9次现代数学成果十例 第10次历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简介 第11次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以及若干未决猜想的进程(三)课程实施建议 1、实施方法: 本专题的内容安排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既可以由古至今,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也可以从现实的,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出发,追根溯源,回眸数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实施方式:

数学史概论第四版教学大纲

数学史概论第四版教学大纲 数学史概论第四版教学大纲 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埃及和古 希腊。数学史概论第四版教学大纲是一份旨在介绍数学发展历程的教学计划,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本文将对数学史概论第四版教学 大纲进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部分:数学的起源与古代数学 本大纲的第一部分将介绍数学的起源以及古代数学的发展。学生将了解到数学 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建造以及古希腊的几何学。这一部分还 将涵盖一些重要的古代数学家,如古埃及的阿哈梅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和 欧几里得等。通过学习这些古代数学家的贡献,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发展 轨迹以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中世纪数学与阿拉伯数学家 第二部分将介绍中世纪数学的发展以及阿拉伯数学家对数学的贡献。学生将了 解到中世纪数学主要受到基督教教义的限制,但仍然有一些突出的数学家如斯 特恩和费马等。然而,真正推动数学发展的是阿拉伯数学家,他们通过翻译古 代希腊和印度的数学著作,将数学知识传入欧洲。这一部分还将涵盖一些重要 的阿拉伯数学家,如阿尔卡拉兹米、阿尔花齐等。通过学习这些数学家的贡献,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数学在中世纪的发展和传播。 第三部分:近代数学与科学革命 第三部分将介绍近代数学的发展以及科学革命对数学的影响。学生将了解到近 代数学的发展主要受到科学革命的推动,其中包括伽利略、牛顿和莱布尼茨等

重要科学家的贡献。这一部分还将涵盖一些重要的近代数学家,如欧拉、高斯和黎曼等。通过学习这些数学家的贡献,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数学在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现代数学与应用 第四部分将介绍现代数学的发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学生将了解到现代数学已经成为科学、工程、经济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基础。这一部分将涵盖一些重要的现代数学家,如庞加莱、希尔伯特和图灵等。通过学习这些数学家的贡献,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现代科技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总结 数学史概论第四版教学大纲是一份旨在介绍数学发展历程的教学计划。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古代和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希望通过数学史概论第四版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数学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和兴趣。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最新)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最新)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是指关于数学史的课程大纲,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简介:介绍该课程的名称、目的、学时、学分以及授课教师。 2.学科概述:介绍数学史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以及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3.古代数学:介绍古代数学的发展,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等文明中的数学成就。 4.中世纪数学:介绍中世纪欧洲数学的发展,包括阿拉伯数学的影响和文艺复兴时期数学革命的兴起。 5.现代数学:介绍现代数学的发展,包括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对数学的需求以及20世纪数学的各个分支的崛起和发展。 6.重要人物和思想:介绍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包括牛顿、莱布尼茨、欧拉、高斯、布尔巴基等。 7.重要理论和思想:介绍数学史上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包括算术、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等。 8.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9.课程评估:介绍该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作业、考试和论文等评估方式。 具体的教学大纲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调整和设计。

数学启航班教学大纲 数学启航班的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 __基础知识:学生将学习基础数学知识,如整数、分数、小数、比例、百分数等。 __数学应用:学生将学习简单的数学应用,如购物、时间管理、计数等。 __数学概念:学生将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分数、小数等。 2.教学方法: __启发式教学:以启发式为主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手段,启发诱导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__问题导向教学:以问题为引导,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 3.教学目标: __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__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__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具有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4.教学重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史

八年级上册数学史 八年级上册数学史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包括以下知识点: 1. 勾股定理:这是初等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基础的理论。在中国,最早记录在周朝时期的《周髀算经》中,赵爽还在注释中给出了简化证明。在西方,最早记录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数学家欧几里德在《几何原本》中给出了证明。 2. 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需要统一分数才能进行。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3. 二次根式: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一个给定的正数,那么这个数被称为给定正数的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值,一为正一为负。 4.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函数中的基础,表示形式为y=kx+b,其中k和b 是常数且k≠0。当b=0时,函数为y=kx,此时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5. 三角形:三角形是最基础的几何图形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定理,如中位线定理、重心定理等。 6.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一个具有两组相对边平行和两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定理,如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7. 轴对称: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被称为对称轴。轴对称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应用,如建筑、艺术、自然界等。

8. 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实数具有连续性、完备性和稠密性等重要性质。 9. 数的乘方:乘方是指将一个数自乘若干次。乘方的结果被称为幂,记作 a^n(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 10.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个用于定位平面内点的几何系统,由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组成。通过这个系统,每个点都可以被赋予一个唯一的坐标(x, y)。 1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 关系。给定一个自变量x,因变量y会有一个确定的数值与之对应。 12.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将函数的解析式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通 过函数的图像,可以直观地观察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13. 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通过一次函数的图像, 可以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14. 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如随着x的增大,y 也增大(k>0);随着x的增大,y减小(k<0)等。这些性质对于理解和 应用一次函数非常重要。 15.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且a≠0)。它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可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其发展历史丰富多样,涵盖了众多重要的 数学思想和概念。通过学习数学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本文将提出一份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旨在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探索数学的历史,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古代数学思想的探索 1. 古埃及和巴比伦数学的发展 a. 古埃及的算术和几何 b. 巴比伦的数字系统和代数 2. 古希腊数学的兴起 a.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论 b. 欧几里得的几何学 c. 阿基米德的应用数学 3. 古印度数学的贡献 a. 印度数字系统和零的概念 b. 布拉马格普塔的代数和三角学 二、中世纪数学的发展与传播 1. 伊斯兰世界的数学繁荣 a. 穆斯林数学家的贡献 b. 阿拉伯数字系统的传播

2. 欧洲中世纪数学的复苏 a. 修道院学校的数学教育 b. 斯特恩和费马的数论研究 c. 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思想 三、近代数学的革新与突破 1. 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和坐标系 2. 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3. 欧拉的数学成就和符号表示法 4. 高斯和拉格朗日的代数与数论 5. 庞加莱和黎曼的几何与拓扑 四、现代数学的发展与应用 1. 群论、环论和域论的兴起 2. 应用数学的发展与应用领域 a. 统计学和概率论 b. 运筹学和优化理论 c. 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 五、数学史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a. 通过数学史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b.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动力 2. 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a.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对数的概念(数学史)

《4.3.1.对数的概念》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数的概念》是职一教材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第三节对数的第一课时,对数的概念对于职高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指数运算法则及指数函数,明白了指数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而对数则是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二者是互逆的关系。对数的概念比较晦涩难懂,加入数学文化史的介绍,既加深了学生对指数的理解,又为后面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对数函数的学习做了充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1)依据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大纲 (2)依据职高学生现有数学知识水平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力目标:a、会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互化 b、会用对数的性质简单求值 (3)情感目标:学生体验发现数学概念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新知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及互化 教学难点:对数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 (一)衔接导入,创设情景 通过竹子生长速度规律提问“2的多少次幂等于13?”引入已知底数和幂,如何求指数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引入一个新的数——对数。 对数的发明人就是纳皮尔。纳皮尔是天文学家、数学家。于是用了20年的时间,进行了数百万次的计算,发明了对数和对数表,堪称学霸中的战斗机。 "看起来在数学实践中,最麻烦的莫过于大数字的乘法、除法、开平方和开立方,计算起来特别费事又伤脑筋,于是我开始构思有什么巧妙好用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约翰·纳皮尔,《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1614) 为了理解对数计算的优势,我们通过案例来说明,下面的表格里有两个数列: 第1行是正整数,1,2,3,4,5,6,7,8,9,10他们是等差的; 第2行是2的倍数,2,4,8,16,32,64,128,256,512,1024,他们是等比的; 要计算第2行的等比数列中任意两个数的乘积,例如16×64; 先到第1行的等差数列,寻找对应的数,16对应4,64对应6; 然后做加法,再查找10所对应等比数列的1024; 得到计算结果就16×64=1024. 借助这个表,仅靠心算就可以用4+6=10的加法,完成麻烦的16×64乘法,这个表就是极度简化的对数表。 以上仅仅是对数的优点之一,对数的易于计算,大大减少了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计算量。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数学史教程》是我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二、课程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数学思想是怎样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经过多个朝代、多个地区、多个民族发展而成,要揭示人民和数学家们用怎样卓越的思想方法攻克数学难题,以无畏的胆略和远见卓识的精神推动数学史发展的。 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掌握数学教育的根本方法,开阔眼界,激发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 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 教学时间具体分配见下表: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第0章数学史─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篇章 第1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2 第2章古代希腊数学4 第3章中世纪的中国数学4 第4章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2 第5章近代数学的兴起2

第6章微积分的创立4 第7章分析时代2 第8章代数的新生2 第9章几何学的变革2 第10章分析的严格化2 第11章20世纪数学概观(1)纯粹数学的主要趋势2 第12章20世纪数学概观(2)空前发展的应用数学2 第13章20世纪数学概观(3)现代数学成果10例2 第14章数学与社会2 合计36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内容: 第0章数学史--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篇章 数学史的意义、什么是数学--历史的理解、关于数学史的分期 第1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数与形概念的产生、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 第2章古代希腊数学 论证数学的发端、黄金时代--亚历山大学派、亚历山大后期和希腊数学的衰落 第3章中世纪的中国数学 《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从刘徽到祖冲之、宋元数学 第4章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

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学 第5章近代数学的兴起 中世纪的欧洲、向近代数学的过渡、解析几何的诞生 第6章微积分的创立 半个世纪的酝酿、牛顿的"流数术"、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牛顿与莱布尼茨 第7章分析时代 微积分的发展、微积分的应用与新分支的形成、18世纪的几何与代数第8章代数的新生 代数方程的可解性与群的发现、从四元数到超复数、布尔代数、代数数论 第9章几何学的变革 欧几里德平行公设、非欧几何的诞生、射影几何的繁荣、几何学的统一第10章分析的严格化 柯西与分析基础、分析的算术化、分析的扩展 第11章20世纪数学概观(Ⅰ)纯粹数学的主要趋势 新世纪的序幕、更高的抽象、数学的统一化、对基础的深入探讨 第12章20世纪数学概观(Ⅱ)空前发展的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的新时代、数学向其他科学的渗透、独立的应用学科、计算机与现代数学 第13章20世纪数学概观(Ⅲ)现代数学成果10例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高斯-博内公式的推广、米尔诺怪球、阿蒂亚-辛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数学史》作为第八学期的课程,是为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作为数学史,对于现在和未来的数学教师而言不仅是教学工作中必须的知识,而且也是形成数学思想观念和科学探索信念的精神源泉。本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体系以及数学家的数学成就等等,从而对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能够使人们更多地了解数学和数学家,更加喜欢数学;不仅策励自己学习数学,还乐于鼓励别人学习数学。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体系以及数学家的数学成就等等,特别要掌握与中小学数学教材关系较多的中国和外国的数学史料。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知识性比较强,需要了解的东西很多,所以授课时主要采用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其中的内容分专题介绍,并让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弥补知识性课程枯燥乏味的不足。在教学手段方面,部分内容可采取多媒体教学的形式。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主要是介绍中外数学史料知识,数学发展的历史,尤其是近现代数学发展的历史,涉及到部分高等数学中的知识思想,建议在开设本课程之前先为学生开设预备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和初等数学研究等课程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李文林主编,《数学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 教学参考书:1、张奠宙主编,《数学史选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2、朱家生编著,《数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3、[英]斯科特著,侯德润张兰译,《数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第1版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绪论数学史——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篇章 内容:本章介绍了数学史的意义,对数学历史意义上的理解以及关于数学史的分期。 重点:了解学习数学史的意义,数学的历史意义,以及数学史的分期。 第一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内容:本章介绍了数与形概念的产生,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 重点:数学的起源和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数学的早期发展及其成就。 第二章古代希腊的数学 内容:本章介绍了希腊数学的发端和雅典时期的数学;希腊数学的黄金时代——亚历山大学派;亚历山大后期和希腊数学的衰落。 重点:古希腊时期的数学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数学成就和杰出的代表人物,古希腊时期的不同的数学学派及其数学思想,数学由盛到衰的根源。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适用专业、学时及学分 本课程的适用专业为:数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36学时,2学分。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学史课程是数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一门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从而深刻认识作为科学的数学本身,认识数学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了解各门数学基础课,对数学教学论、学习论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及难点 (一)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1、数学史的意义。 2、什么是数学——历史的理解。 3、数与形概念的产生。 4、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 重点及难点:数学史意义 (二)古代希腊数学 1、论证数学的开端(泰勒斯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2、第一次数学危机。 3、希腊数学的黄金时代——亚历山大学派(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阿波罗 尼奥斯)。 4、亚历山大后期和希腊数学的衰落(海伦、托勒密、丢番图、巴卜斯)。 重点及难点:“万物皆数”论,第一次数学危机,三大几何问题,欧几里得《原本》。 (三)中世纪中国、印度、阿拉伯的数学 1、《算经》十书与“中国剩余定理”。

2、从刘徽到祖冲之(祖日恒增补《缀术》及算经十书)。 3、宋元时期中国数学(贾宪三角、秦九韶的“大衍总数术”,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沈括《梦溪笔谈》,李治《测圆海镜》。 4、元末以来至民国中国数学后退的原因。 5、印度数学与阿拉伯数学。 重点与难点:《九章算术》、《四元玉鉴》元末以来数学后退的原因。 (四)近代数学的兴起 1、欧洲文艺复兴,裴波那契的数学成果。 2、代数学、三角学。 3、从透视学到射影几何。 4、计算技术与对数。 5、解析几何的诞生。 重点与难点:笛卡儿与解析几何。 (五)微积分的创立与分析时代 1、牛顿的“流数术”。 2、莱布尼兹的微积分。 3、微积分的发展(泰勒、欧拉、伯努利等的工作)。 4、微积分的应用与新分支的形式。 5、第二次数学危机与分析的严格化(柯西、魏尔斯特拉斯等工作)。 重点与难点:微积分的创立、发展、分析的基础。 (六)代数学的新生 1、代数方程的可解性与群的发现。 2、从四元数到超复数。 3、布尔代数。 4、代数数论。 重点与难点:群的发现及其理论的发展,四元数与哈密顿的工作。 (七)几何学的变革 1、欧几里得的平行公设。 2、非欧几何的诞生。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Mathematical History)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821020 学分:2 学时:32(其中:讲授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理)专业 建议教材:《数学史》,朱家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课程归口:理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小学教育(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数学史的基本知识、必要的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数学视野、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及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目标 目标1.能够获得课程基本概念与性质。 目标2. 能够掌握本课程要求的计算方法。 目标3. 能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能力。 目标4. 能够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目标5. 能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与分析能力。 本课程支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3-1、毕业要求3-2,毕业要求6-2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数学的萌芽 1.教学内容 (1)能够了解古埃及的数学 (2)能够了解古巴比伦的数学 2.基本要求 (1)重点与难点:古埃及的数学。 (2)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讲授结合多媒体辅助;适当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状况并对共同的问题作及时解答;安排好课后答疑。 3.思政内容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专业素养,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希腊的数学 1.教学内容 (1)能够知道希腊数学学派与演绎数学的产生 (2)能够了解希腊数学的黄金时期 (3)能够知道希腊数学的衰落 2.基本要求 (1)重点与难点:希腊数学的黄金时期,希腊数学学派与演绎数学的产生。 (2)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讲授结合多媒体辅助;适当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状况并对共同的问题作及时解答;安排好课后答疑。 3.思政内容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专业素养,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三)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 1.教学内容 (1)能够了解印度的数学 (2)能够了解阿拉伯的数学 2.基本要求

数学思想史教学大纲120228

数学思想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1.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数学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人们从整体上了解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思想,以及它们的演变。此外,通过研究现代数学中的概念、问题、方法、思想、理论体系等的来龙去脉,更深刻地理解现代数学问题,并使一些已被遗忘或不被人注意的古代思想重新获得生命力。通常的数学课程所介绍的是一些似乎没有什么关系的数学片断,历史却可以提供整个课程的概貌,不仅使课程的内容互相联系,而且使它们跟数学思想的主干也联系起来。优秀的数学家研究好的问题,而好的问题都有其历史。实际上,常常是历史使其成为好的问题,因为历史展示出了它与其他问题的解的联系以及它在数学内外的应用。数学史不是纷繁往事的杂乱记录,而是事物有规律地展开的因果序列。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作为一种人类认识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所本来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数学的当代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学生关注数学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有眼光选择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2.揭示数学的创造过程。开设数学思想史课程的目的之一是揭示数学创造性思想的萌芽、成长、发展的客观的历史过程,反映数学成果(一般表现为数学模型及其建构)的发现、发明、创制的动力、契机及其增殖发展的规律,总结并扬弃前代数学家的思想方法。数学不只是一些定理、命题和推论的机械而简单的罗列,也不仅仅是一些技巧和工具,它是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人类在认识自然、完善自己和适应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一种高度智慧的结晶。我们不能只讲述知识和技巧,更要讲述数学思想:新的概念为什么要引进,定理是如何想出来的,有什么作用。 3.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数学思想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数学在整个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数学为人类探索、理解宇宙和人类自身提供了一种最强有力的工具,而这种探索与理解始终都是数学发展的主要源泉与动力。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数学化,数学的方法、思想与精神不仅已遍及传统意义上的全部科学技术领域,而且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启发作用,成为解决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性的思想与方法。在当代,数学还越来越广泛和深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数学史 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Mathematics 课程编号:2411220 开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2/2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 2. 课程性质 数学史是师范与非师范本科数学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自己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数学史就是研究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主要讨论的是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讲授本课程要贯彻“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方针,依据“有用、有效、先进”的教改指导原则,对原教材要进行彻底清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同时深刻理解本课程与初等数学的内在联系以指导中学数学的教学。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是线性代数、数学分析、微分方程、高等几何、概率统计等学科的基础课程。不学数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数学知识体系是不健全的。不了解数学史就不能全面的了解数学学科。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生命力正是在

于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数学史是对数学各课程的高度综合与概括,是将数学各课程联系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数学课程,是研究数学各课程的相互关系的课程,所以学习数学史对于学习数学其它课程能产生非常巨大的积极影响。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李文林.《数学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迪.《中国数学通史》(第一版).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李心灿.《当代数学大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4、张楚廷.《数学文化》(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数学史概论教学大纲

《数学史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数学史概论》 二、课程性质 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限选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任选课。 三、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讲述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与社会、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学习数学史有助于学习者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帮助学习者确立正确的数学观,掌握数学教育的根本方法。尤其对于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结合以后的教学教育工作讲授数学史知识,传达数学思想方法有帮助。对于非师范生来说,学习数学史开阔眼界,激发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了解教材中所介绍的数学概念、有关数学方法的起源与发展,掌握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2、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知识相关的图片,有条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要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根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有些内容可以不讲或简单讲授。 五、课程总学时与学分 40学时,3学分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 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0章数学史一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篇章(计划学时1)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讲授数学史的意义、什么是数学。对数学有个历史的理解。了解关于数学史的分期。 二、课程内容 0.1数学史的意义 0.2什么是数学一历史的理解 0.3关于数学史的分期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教学重点:学习数学史的意义. 教学难点:数学史的分期.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讲授教学内容. 第一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计划学时2) 一、教学目的 讲授数与形概念的产生和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 二、课程内容 1.1数与形概念的产生 1.2河谷文明与早期数学 1.2.1埃及数学 1.2.2美索不达米亚数学

数学史教学工作总结(共5篇)

数学史教学工作总结(共5篇) 第1篇:数学史总结 2016年数学史总结 14应数王日月 选择题(32分)1.在1900年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大数学家大卫发表了《数学问题》的演讲,即著名的希尔伯特(D)个数学问题。 A.19 B.200 C.100 D.23 2.《九章算术》第八章的“方程”并不是指“Equation”,而是(C)。A.行列式B.方程术C.矩阵D.初等变换 3.我国数学家( B)是第一流的数理统计学家,他在多元分析,统计推断和线性模型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给后世树立了为科学而献身的光荣榜样。 A.华罗庚 B.许宝禄 C.陈景润 D.冯康 4.惞起几何我学上的一场大革命并创立了非欧几何的是高斯和鲍耶和(C)A.笛沙格B.达朗贝尔C.罗巴切夫斯基D.陈省身 5.(D)是非标准分析使“无穷小”重返数坛,带来了革命的信息,它的产生丰富了数学的内容,促进了数学的研究,特别是对微积分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A.欧拉 B.哥西 C.勒贝格 D.罗宾逊 6.对圆周率∏值计算的精确度被人们看作是一个国家数学发展的水平的标志,南北朝时,我国伟大的数学家(C),计算出3.1415926<∏<3.1415927,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记录,并保持记录近千年。 A.刘徽 B.赵爽 C.祖冲之 D.甄鸾 7.对于(C)古代数学的了解和研究,人们主要根据19世纪中期和末期发现的两卷象形文字写成的纸草书,一卷称为“兰德卷”,另一卷称为“莫斯科卷”.A.中国B.印度C.埃及D.巴比伦 8.我国古代数学家名著《九章算术》自成书,经过多人整理,研究补充,内容更加丰富,现在的传本九卷是东汉初年编纂后,又经过各时期的数学家注释过的注释家中最为著名的是(C)A.祖冲之B.赵爽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