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深圳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深圳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深圳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技适应能力。为了使学生有更好的个性发展,适应社会需求,本专业在三、四年级特设信息物理工程、薄膜及低温等离子技术与应用、核技术与应用三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子、光电子、通讯、交通、材料、真空和薄膜领域从事检测与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或在核能技术、工业同位素及辐射技术、核医学等领域工作的复合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以及

所需的数学基础,具备从事理论研究、科技开发、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1.系统地掌握应用物理专业基础课与主干课的基本理论,从整体上对应用物理专业的内容、科学方法、工作语言、基本概念以及物理学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具有自主知识更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以及与之相应的能力,崇尚理性,崇尚实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能够适应本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工作并进行创新性发展;

3.在实验课、实践课以及其他的一些课程的教学期间,形成团结协作的研究风尚;

4.注重物理学所形成的物质观、自然观、时空观、宇宙观对整个人类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5.注重培养理论与实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类比联想与猜测试探、理想化方法与模型化方法、估算与概算等科学方法;

6.具有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和利用外语把握国际上科技发展趋势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获取相关科技信息的基本能力;

8.在目前暂设的信息物理工程、薄膜及低温等离子技术与应用、核技术与应用三个专业方向之一具有较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

三、主干学科

物理学

四、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与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微机原理、电磁场和波、量子力学、以及三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专业方向课程(具体为,信息物理工程的方向课程:现代物理测量方法、激光原理与器件、传感器原理与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信息光电子学;薄膜及低温等离子技术与应用的方向课程:真空技术基础、薄膜物理与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及应用、薄膜光电子学、现代光学薄膜技术;核技术与应用的方向课程:核物理概论、核电子学概论、核能开发与应用、同位素与辐射技术、核分析技术。

五、标准修业年限

四年

六、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七、课程设置(附表一~三)

八、课程统计

序号项目

学时学分

选修要求选修要求

学时

比例% 学分数比

例%

1 综合必修

894 32.5 47 32.8

2 专业必修

1214 44.0 60.5 42.2

3 综合选修

648 23.5 36 25.0

4 总计2756 100.00 143.

5 100.00

九、实践环节(未含课堂内实践环节)

序号类型课程编号名称学

安排学期周数/ 学时备注

1 必修军事训练

2 1 4周

2 必修专业实习 2 6(假期)3周

3 必修读书报告 3 1-6 每学年3篇,共9篇

4 必修假期见闻(含假期实践) 2 1-6 2次实践,2篇见闻

5 必修22182907 毕业论文(设计)10 8 15周

合计19

十、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须取得162.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课程类学分为143.5,实践类学分为19;课程类学分中综合选修课学分要求为36,其中,专业选修课学分至少为16分;文科类课程学分数为8-10学分。

十一、辅修、双专业课程设置(附表四、五)应用物理学专业本

科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一)课程类别序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学分

总数

课程

总学时

(a+b)

学时分配开课学期

建议

修读

学期

备注

课堂

讲授

(a)

课内实践环节(b)

秋季

学期

春季

学期

课程

设计

实验

实训

(含上机)

综合必修课1 21510001

军事理论课

Military Theory

1 1 14 14 √一

2 2150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Ethical Education and Basics of law 3 3 42 30 12 √一3 21010001

文史哲通论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2 2 36 36 √二4 21500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Essentials of China's Modern History 2 2 36 36 √二5 2150000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1)

Summary of Mao Zedong's Thoughts ,Deng Xiaopin's Theory and Essence of ‘Three Representatives’

3 3 5

4 38 16 √三6 2150000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

Summary of Mao Zedong's Thoughts ,Deng Xiaopin's Theory and Essence of ‘Three Representatives’(2)

4 38 16 √四

7 21500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Theory of Marxism 3 3 54 38 16 √ 四 8 21500007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and Policies 2 2 36 36 √ 四 9 21070001

大学英语(1)

College English(1) 4 4 56 56 √ 一 10 21070002

大学英语(2)

College English (2)4 4 72 72 √ 二 11 21070003

大学英语(3)

College English (3)4 4 72 72 √ 三 12 21070004

大学英语(4)

College English (4) 4 4 72 72

√ 四 13 21130001

计算机基础(1)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s(1) 4 5 70 42 28 √ 一14 21130002

计算机基础(2)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s(2) 4 5 90 54 36 √ 二15 21530001

体育俱乐部(1)

Sports Club(1) 1 2 28

28 √ 一 16 21530002

体育俱乐部(2)

Sports Club(2) 1 2 36 36 √ 二 17 21530003

体育俱乐部(3)

Sports Club(3) 1 2 36 36 √ 三 18 21530004

体育俱乐部(4)

Sports Club(4)

1

2 36 36 √ 四

计学院编号专业编号课程门数

总学分数总周学时总学时数(a+b )各环节学时总数

/

/ / 634

64

196

/

/

/

各学期总学时数

18

2

18

47

53

894

六七八 210

270

162

252

备注:1、表中课程总学时“a”为课堂授课总学时;“b”为课堂实践总学时,“b”由“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含上机)”和“其它实践环

节”四个部分的学时组成。

2、社会科学教研部将在第三、四学期开设选修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学分。具体开课情况以开课通知为准

3、计算机基础(2)将同时开设以下三门课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C 程序设计,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各学院可根据培养目标要求,任选一门。

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二)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学分总数

周学

时课程总学时

(a+b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建议修读学期

备注

课堂

讲授(a )课内实践环节(b )

秋季

学期

春季学期课程设计实

验实训

(含上机)其它专业

必修

1 22190001 高等数学(1) Advanced Mathematics (1) 5 5 70 70 √ 一

2 22190011 高等数学(2)

Advanced Mathematics (2)

5 5 90 90 √ 二 3 22190021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3 3 54 54 √ 三 4 22189906 数学物理方法

Mathematics Physics Methods

4 4 72 72 √ 四

5 2218993

6 力学与热学(1)

Mechanics and Thermal Physics (1)2 2 28 28 √ 一6 22189937

力学与热学(2)

Mechanics and Thermal Physics (2)4 4 72 72 √ 二7 22189903

电磁学

Electromagnetism 4 4 72 72 √ 三 8 22189908

光学

Optics

3 3 5

4 54 √ 四 9 22189907

原子物理学

Atomic Physics

3

3

54

54

10 22119901 工程制图

Engineering Drawing

2 2 36 36 √二

11 22189902 大学物理实验(1)Experiments of University Physics(1)1 3 36 36 √二共12周

12 22189904 大学物理实验(2)Experiments of University Physics(2)1 3 36 36 √三共12周

13 22189910 大学物理实验(3)Experiments of University Physics(3)1.5 3 54 54 √四

14 22189921 数字电路

Digital Electronics

4 4 72 72 √三

15 22189922 模拟电路

Analog Electronics

4 4 72 72 √四

16 22189912 电子技术实验Experiment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1.5 3 54 54 √四

17 22189930 电磁场与波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

3 3 5

4 54 √五

18 22189931 量子力学

Quantum Mechanics

3 3 5

4 54 √六

19 22182001 微机原理及应用Microcomputer Principle

3.5 4 72 54 18 √五

20 22189932 近代物理实验(1)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 (1) 1.5 3 54 54 √五

21 22189933 近代物理实验(2)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 (2) 1.5 3 54 54 √六

22181030 毕业论文Graduation Design

10 八

合计学院

编号

专业

编号

课程门数

总学

分数

总周

学时

总学

时数

(a+b)

各环节学时总数/ / /

908 0 306 / / /

各学期总学时数

18 2 21 60.5 71 1214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98 234 234 306 234 108 0 0

备注:1、表中课程总学时“a”为课堂授课总学时;“b”为课堂实践总学时,“b”由“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含上机)”和“其它实践环节”

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一览表(三)

课程类别序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学分

总数

课程

总学时

(a+b)

学时分配开课学期

建议

修读

学期

备注

课堂

讲授

(a)

课内实践环节(b)

秋季

学期

春季

学期

课程

设计

实验

实训

(含上

机)

其它

综合选修课︹含专业1 23189916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JA V A语言

JA V A Languge

2.5 3 54 36 18 √三

2 23189930 计算机网络技术

Computer Network Tech.

3 4 72 36 36 √五

3 23119901 金工实习

Metalworking Practice

1.5 3 54 54 √五

4 23189931 科技英语(1)

English for Major (1)

2 2 36 36 √五

5 23189932 科技英语(2)

English for Major (2)

2 2 36 36 √六

6 23189935 接口技术与单片机

Interface of Microcomputers

3 4 72 36 36 √六

7 23182901

综合物理实验

Synthetical Physics Experiments

2 4 72 72 √七

8 23182101 现代物理测量方法Measuring Technique

2.5 3 54 36 18 √六专业

选修课︺9 23182102 激光原理与器件Laser Principle and Devices

4 4 72 72 √五方向

课程

模块

一10 23182103 传感器原理与技术Sensors Principle and Tech.

3 3 5

4 54 √六

11 23182104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Semiconductor Physic and Devices

3 3 5

4 54 √七

12 23182105

信息光电子学

Information optoelectronics

3 3 5

4 54 √七

13 23182201 真空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Vacuum Techniques

3 3 5

4 54 √五

专业

方向

课程

模块

二14 22182202 薄膜物理与技术

Thin Film Physics and Tech.

3 3 5

4 54 √六

15 23182203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of low temperature plasma

3 3 5

4 54 √六

16 23182204 薄膜光电子学

Film optoelectronics

3 3 5

4 54 √七

17 23182205 现代光学薄膜技术Thin Film Optics

2 2 36 36 √七

18 23189936 核物理概论Introduction of Nuclear Physics

3 3 5

4 54 √五

专业

方向

课程

模块

三19 23182301 核电子学概论Introduction of Nuclear Electronics

3 3 5

4 54 √六

20 23182302

核能开发与应用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3 3 5

4 54 √六

21 23182303 同位素与辐射技术

Technology of Isotope and Radiation

4 4 72 72 √七

22 23182304 核分析技术

Nuclear Analytical Technology

3 3 5

4 54 √七

合计学院

编号

专业

编号

课程门数

总学

分数

总周

学时

总学

时数

(a+b)

各环节学时总数/ / /

990 0 162 72 / / /

各学期总学时数

18 2 22 61.5 68 1224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0 0 54 0 342 432 396 0

备注:1、表中课程总学时“a”为课堂授课总学时;“b”为课

堂实践总学时,“b”由“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含上机)”和“其它实践环节

2、学生在选定专业方向后,该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内的选修课程学分不能低于9学分

应用物理学专业辅修课程设置一览表(四)

课程类别序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学分

总数

课程

总学时

(a+b)

学时分配开课学期

建议

修读

学期

备注

课堂

讲授

(a)

课内实践环节(b)

秋季

学期

春季

学期

课程

设计

实验

实训

(含上

机)

其它

辅修课程1 22189906 数学物理方法Mathematics Physics Methods

4 4 72 72 √四

2 22189907 原子物理学

Atomic Physics

3 3 5

4 54 √五

3 22189930 电磁场与波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

3 3 5

4 54 √五

4 22189931量子力学

Quantum Mechanics

3 3 5

4 54 √六

5 22189932 近代物理实验(1)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 (1) 1.5 3 54 54 √五

6 22189933 近代物理实验(2)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 (2) 1.5 3 54 54 √六

7 22182102 激光原理与器件

Laser Principle and Devices

4 4 72 72 √五

8 22182901 微机原理及应用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3.5 4 72 54 18 √五

合计学院

编号

专业

编号

课程门数

总学

分数

总周

学时

总学

时数

(a+b)

各环节学时总数/ / /

360 0 126 0 0 / / /

各学期总学时数

18 2 8 23.5 27 486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0 0 0 72 306 108 0 0

备注:1. 应用物理学专业辅修课程开课25.0学分,须至少修读20学分;

2.表中课程总学时“a”为课堂授课总学时;“b”为课堂实践总学时,由“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含上机)”三个部分的学时组成。

应用物理学专业双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五)

课程类别序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学分

总数

课程

总学时

(a+b)

学时分配开课学期

建议

修读

学期

备注

课堂

讲授

(a)

课内实践环节(b)

秋季

学期

春季

学期

课程

设计

实验

实训

(含上

机)

其它

双专业课程1 22190021 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

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1 英文名称:Physics 一、培养目标 物理学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从事物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能胜任中学物理教学,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技领域中从事科研、技术与相关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不断进行自我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4、掌握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掌握坚实的、系统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及较广泛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条件进行实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的能力。 5、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以及物理教学的新成果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我不断发展的能力;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有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厚实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电子和材料等相关行业需要,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相关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微电子器件与材料、功能材料与应用等相关技术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及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部分毕业生适合在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接受校园文化氛围熏陶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道德和身心素质,掌握扎实的应用物理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在应用物理学科、相关学科领域和企业进行产品工艺设计、应用开发、设备维护等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要求1. 较为系统地掌握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一定化学、计算机知识,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要求2. 掌握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关实验技能,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求3. 系统掌握应用物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具备综合运用应用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4. 了解应用物理学专业所需的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理论及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适应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等方面广泛的工作领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要求5. 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运用物理理论对多门学科的交叉领域进行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应用物理各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学习和岗位迁移的能力。 要求6. 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要求7. 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要求8.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要求9. 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相关知识。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2)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物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材料、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光电子及光伏等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应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

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以及光电器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应用物理学基本研究方法的训练以及应用研究和开发等工程技术能力的初步训练,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应用物理学光电技术方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数理方法、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及光电器件、与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 (3)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机的使用、程序设计等微机应用能力、光电转换材料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实际应用的能

力,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4)熟悉光电技术行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应用物理及光电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物理相关专业发展状况;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专业主干课程 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学,量子力学,电动

深圳大学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深圳大学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物理学是各科学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学科。本专业以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娴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为目标。学生毕业后能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更高等的学位,或从事物理学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与生产的具体工作,或通过物理教育模块课程的学习,毕业后从事中小学物理或科学学科教育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采取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学生主要系统地学习普通物理、四大力学、近代物理等理论与实验课,通过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1. 系统地掌握物理学基础课与主干课的基本理论,从整体上对物理学的内容、科学方法、 工作语言、基本概念和物理图像以及物理学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使学生在理论方法、实验技能和科学计算上受到全面而系统的训练,为今后参加科学研 究、技术应用建立长期受用的潜在能力; 2. 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以及与之相应的能力,崇尚理性,崇尚实践,树立终身学习的 观点;

3. 在实验课、实践课以及其他的一些课程的教学期间,形成团结协作的研究风尚; 4. 注重物理学所形成的物质观、自然观、时空观、宇宙观对整个人类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 刻影响; 5. 注重物理学所形成的种种方法:理论与实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类比联想与猜 测试探、理想化方法与模型化方法、估算与概算等; 6. 具有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和利用外语把握国际上科研发展趋势的能力; 7. 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8. 部分毕业后计划从事中等教育工作的同学需修读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并参加教育实 习。 三、主干学科 物理学 四、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与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普通物理实验、电磁场与波、理论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网络技术等。 五、标准修业年限 四年 六、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七、课程设置(附表一~三)

应用物理学专业

应用物理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理工结合、理工并重”。既能够满足毕业生进一步学习(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其以后的学习发展需要。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和光电子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在物理学、光电子、激光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及光电子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计算机运用基础和微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现代传感器技术、激光技术等高新技术知识;掌握物理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的训练,具备运用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进行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学和运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较坚实的物理学和光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较广泛的应用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学中某一专门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应用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交叉学科 主干学科:物理学 交叉学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六、主要课程 普通物理学(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分析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激光原理、激光技术、固体物理学、电工学、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光纤技术及应用、光学图象处理技术、光电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科技理论与实践、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

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西华师大 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办学目标定位 以师为本,协调发展综合性、实用型、开放式的本科层次,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把我院建设成为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以物理教育学科为主体,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学院。 ∙培养目标:具有扎实外语、数学基础,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和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并能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和其它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外语、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及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教育 学、心理学、普通物理实验及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物理类课程和相近专业课程的教学及其研究和管理工作。 指导思想 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针,大力加强改革,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建设一支教学科研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省内一流的基础实验室,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学校本科专业规划建设要符合国家和地方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物理学专业属理科范围,结合我院的师资、实验、管理等条件,本专业定位为以师范教育为基础,培养一专多能,技能突出,逐步形成基础扎实、口径宽的优势,使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能够适应社会对教师人才的要求。 2、培养目标 具有扎实外语、数学基础,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和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并能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和其它高级专门人才。 三、学科与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物理学(严济慈英才班)

应用物理学(严济慈英才班) “NyTsi-Ze”Class of Applied Physics 专业代码:070202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科研思想活跃、国际视野开阔、具有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潜力的科研骨干和领军学者。 本-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潜力的学术型领军学者 本-硕培养目标:培养数理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具有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潜力的学术骨干。 毕业要求: №1.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物理学专业知识、外语应用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物理学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科学或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研究:能够基于物理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科学或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能够在物理及其相关领域的具体问题中有初步创新性成果。 №4.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科学或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科学或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科学与社会:能够正确看待物理学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和社会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6.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科学或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7.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8.沟通:能够就复杂科学或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很好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9.终身学习:具有突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专业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开办于1986年,1996年更名为应用物理(光电信息与应用),

物理学(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号070201(国家)0501(学校)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能在物理学或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和管理等工作的具有良好公民修养和发展能力的应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素养、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熟悉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 2、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进行物理实验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进行物理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开发研究的能力和从事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能力。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 3、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以及物理学教学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及自学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实际的工作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基本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达到国家语委规定的普通话标准;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大学生体育与军训要求. 二、学制:学制为四年 三、授于学位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学时及学分安排 (一)课程类别 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1)政治理论课 (2)通识文化课 (3)教师教育课 2、教学实践环节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生产劳动等.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教育教案技能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中学从事物理教案、物理教育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也可在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爱国敬业精神。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强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数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够熟练应用数学和计算机解决物理问题。 .熟悉教育法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了解物理教育研究新成果,具有从事物理教案和教案研究的基本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地听、说、译、写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案环节 .主干学科:物理学。 .学位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Ⅰ、电动力学Ⅰ、量子力学Ⅰ、电子技术、物理学科教案论。 .主要实践性教案环节:语言课程设计、中学物理实验仪器设计与制作、教育见习、教育技能训练、教育技能竞赛、教育实习、毕业论文。 五、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宽泛的知识面、初步的物理教育研究能力,从教师专业化培养入手,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通过校校联合,教育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实现师范生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学分,实践教案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学分。自主发展计划学分。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一、课程简介 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物理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物理学人才,具备在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物理学研究和应用工作的能力。本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包含了基础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相关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各类物理学应用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物理学课程 –大学物理(上、下) –理论力学 –热学与统计物理 –电磁学 –光学与波动物理 –量子力学 –固体物理学 2.应用物理学课程

–应用电子学 –应用光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应用超导与磁学 –应用声学与振动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3.专业选修课程 –近代物理学 –声学信号处理 –光学仪器与实验 –凝聚态物理导论 –电子学技术 –光学计算与模拟 –纳米科学与技术4.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验与实习

–科技项目实践 –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 三、专业实践训练 为了培养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本专业设置了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与实习、科技项目实践以及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 1.实验与实习学生在学习基础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课程的同时,需要进行 一定数量的实验和实习。通过实验与实习,学生能够巩固学习内容,并培养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2.科技项目实践学生有机会参与科技项目实践,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 应用和拓展,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3.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锻炼团队 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专业实践教学设施 为了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应用物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设施完备。包括实验室、科研机构和实习基地等。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学科代码:07 学科门类:理学类 专业代码:0702 校内专业代码:B0710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具备熟练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能胜任中学物理及其他相关学科教学、教学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和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进行物理实验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并接受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训练,初步具备进行物理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能力、从事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系统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及较广泛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 (2)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 (3)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 (4)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物理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以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培养规格结构要求

(岗位群)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四、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 (一)学制:学制4年。 (二)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三)学分要求:必须修满Ⅰ类学分162学分和Ⅱ类学分15学分共计177学分方可毕业。 五、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物理学 (二)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数学物理方法、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物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物理课程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

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应用物理学( ) 二、培养目标 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相关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应用物理学科、交叉学科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教案、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管理工作的人才;部分毕业生适合在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交叉学科三个方向基本原理、基本实验与技术,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职业道德和爱国精神;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较为系统的掌握物理学和相关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具有职业安全意识; .掌握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专利申请等方面的知识和人文社会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技术管理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活动策划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物理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数字电路基础、模拟电路基础。 七、主要专业实验 基础物理实验,综合物理实验、综合物理实验,综合物理实验、综合物理实验、综合物理实验、综合物理实验

物理学(师范)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①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②使学生掌握宽广坚实的物理学知识; ③系统地熟悉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④了解物理学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就; 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 ⑥毕业后可从事教育、科研、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行业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1、人才类型、特色 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能分析和解决当代科技前沿及生产发展中的一些新问题,形成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从事教育、科研、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行业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知识结构 具有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实验研究的能力,掌握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 3、能力结构 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从事物理教学的能力;了解物理学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就,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组织协调与现场处理能力、沟通交流与社会适应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 4素质结构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 5、职业资格要求 取得中学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三、学制与学位

物理学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070201 一、专业简介和办学定位 专业简介 物理学专业始建于1960年,1978年开始招收物理本科生, 2008年被评为中国气象局重点专业,2012年成为重点专业(物理类核心专业),本专业已培养本科生近600人。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均超过95%。学生毕业后赴著名科研院所或高校继续深造的比例不断攀升,去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很多已成为业务骨干。 本专业目前拥有专任教师15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11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来源于德国美茵茨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科院、中科大等高校。其中“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骨干教师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每年发表SCI学术论文二十多篇,获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近10项,以及省部级和厅级科研基金多项。 办学定位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厚基础、重实践、能创新、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努力探索“理论、创新、实践、升学、就业”一体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在物理学及交叉学科进一步深造,能在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领域从事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依托物电院把物理学专业建设成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及实验技能,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研究;在实践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探索自然和物理现象本质规律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能将物理理论应用到不同领域,解决具体科学、技术、等问题;具备良好的自学和适应能力。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在物理学、光学工程、大气科学等学科方向进一步深造,在物理教育、技术创新与应用、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1:具备健全人格、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拥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及物理学专业素养 培养目标2: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实验设计、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了解物理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其它学科的基础知识。 培养目标3:具有较高的数学运用能力和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能综合运用物理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体现创新意识。 培养目标4:具备良好的自学和适应能力,能够融入团队的工作并发挥骨干作用; 培养目标5: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070202 应用物理学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应用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并加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的训练,注重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发展个性,培育创新精神,培养一专多能及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与时俱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德育方面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智育方面 (1)掌握物理学和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验能力。 (2)信息光学方向的毕业生,除具备扎实物理理论基础外,还应掌握激光物理和信息光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有光学的理论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了解激光、光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前沿课题、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备运用信息光学、激光物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3)材料物理方向的毕业生,除具备扎实的物理理论基础外,还应掌握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及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及原理,了解该领域的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具备运用材料物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实际工作能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5)掌握一种外国语,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6)能较快适应所学专业有关的各项工作和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3、体育、美育及其它方面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 三、专业特色 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注重基本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的培养;学生知识结构合理,能力培养全面,择业范围较广,发展空间较大。 四、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近代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现代分析技术、机械制图、信息光学、激光物理学。 五、学制和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7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提前或推迟毕

物理学培养方案

物理学(基地班)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方案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物理基础宽厚扎实,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科学研究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培养要求 .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物理基础宽厚扎实、实验综合素质优秀; .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检索和阅读外文文献能力;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多门应用软件; .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物理学、光学 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普通物理实验ⅠⅢ、电子线路、电子线路实验、近代物理实验ⅠⅡ、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ⅠⅡ、固体物理ⅠⅡ、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应用软件基础、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普通化学及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磁性物理基础、固体物理实验方法、计算物理、理论物理基础、计算物理实验、原子核物理基础、核物理实验方法、核物理实验、原子结构、原子分子光谱、弹性动力学、微波原理与技术、声学实验、激光物理、集成电路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含实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含实验)、电磁测量技术实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综合信息技术实验、嵌入式系统软件与单片机语言开发、和的设计、光通讯原理、信息光学、光电子学、光学专门实验、光学测试技术、激光技术与应用和智能化光电仪器设计基础、前沿物理讲座、研讨课、科研训练等 四、专业特色 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方案设置的原则是突出物理学人才培养的三个特色:一是使学生掌握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论特色”;二是系统的实验技能,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良好的科研训练—“实验特色”;三是参与科学研究,倡导学术交流,培养创新能力—“学术特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根据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四个专业的特点,在外语、数学、实验物理与理论物理的课程设置上侧重点和要求均有所不同,首先是加强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的外语能力,做到生活外语和专业外语双强;二是开设研讨课,增加经典物理和前沿物理课程,加强基础理论学习;三是增加综合性新实验,加强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人才的实验训练;四是配备导师,提前进入老师课题组,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四强”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塑造出高素质的物理人才。具体培养方案:

应用物理专业就业方向

应用物理专业就业方向 高中的最后的一个寒假,我们终于可以暂时和匆忙的高三生活辞别,回到温馨幸福的家。在这短暂的休整中,同学们可以有时机与父母、亲友沟通交流,回忆过往,展望未来。在这个闲暇的时刻,你是不是会考虑自己的人生志向,为未来规划蓝图呢?就让带大家去了解应用物理学专业。 学年:4年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开设院校数量:109所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电子线路、理论物理、结构与物性、材料物理、固体物理学、机械制图等课程。 根据课程要求,安排与应用领域有关的教学实习,包括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根本理论与方法,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根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根底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根底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开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1.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根本原理、根本知识; 2.掌握较坚实的物理学根底理论、较广泛的应用物理知识、根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学中某一专门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应用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开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新参考文献的根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东]华南理工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陕西]西安交通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天津]天津大学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湖南]湖南大学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山东科技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广东]深圳大学 [四川]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四川]成都理工大学 [江苏]江南大学[广东]暨南大学 [山东]青岛科技大学[江苏]南京理工大学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山东]烟台大学 [天津]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天津工业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辽宁]东北大学 [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苏]河海大学 [上海]上海理工大学[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陕西]西北大学 [河北]燕山大学[辽宁]辽宁大学 [上海]东华大学[天津]天津商业大学 [浙江]浙江工业大学[福建]福州大学

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Ⅰ. 本专业的目标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使学生具有宽广坚实的物理理论基础、较强的数学和逻辑分析能力、动手实做能力以及实验分析能力。专业方向有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与材料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原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等,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物理学发展现况,并且对最前沿的交叉学科有一定的认识,为学生下一阶段进行前沿科学和尖端技术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 , , . , , , , , , , , . .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 . 系统地、全面地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物理基础理论及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具备较高的科技英语写作水平和沟通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进行物理实验和模拟计算的能力; . 掌握一定的专业物理知识,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 ; . , , ; . , 三、培养特色 Ⅲ. 物理与数学基础扎实,外语和沟通能力好,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好奇心,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

, . ’, , . 四、主干学科 Ⅳ. 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凝聚态与材料物理、精密测量、核物理与粒子物理 五、学制与学位 Ⅴ. 学制:四年 :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 六、学时与学分 Ⅵ. 完成学业最低课内学分(含课程体系与集中性实践教案环节)要求: ( ): 完成学业最低课外学分要求: : . 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

. 集中性实践教案环节周数与学分 . 课外学分

注:参加校体育运动会获第一名、第二名者与校级一等奖等同,获第三名至第五名者与校级二等奖等同,获第六至第八名者与校级三等奖等同。

物理学(生物物理学方向)主修培养方案(本科)

物理学(生物物理学方向)主修培养方案 1.专业简介 生物物理学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应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各层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命活动的物理、物理化学过程和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物理特性。 2.学制、总学分与学位授予 匡亚明学院设置的所有专业学制四年,应修总学分150学分。根据所设专业,其中通识通修课程(必修)64 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必修)51 学分,多元发展课程(选修)30 学分,毕业论文/设计(必修)5 学分。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本专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考评等级,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3.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国家有关基础学科拨尖学生培养计划,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体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创新本科通识教育和研究性教学、强化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推进国际化合作培养、提升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多种途径,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从而实现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宽厚学科基础、突出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的目标,使高素质创新拔尖人才脱颖而出,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 4.毕业要求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具 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爱国、诚信、友善、守法。 (2)数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学的基础和修养。 (3)学科专业知识:系统地、坚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本专业前沿和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应用前景。 (4)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 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5)基础知识技能: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编程语言、工具以及一些数学软件等,具有编写应用程序的能力。 (6)国际化视野: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并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初步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