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十二五规划

医学院十二五规划
医学院十二五规划

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学校“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外有影响力的特色大学,整体办学水平处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努力实现办学层次、特色构建、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新突破的总体目标。在学校全面深化特色大学建设进程中,医学院紧紧围绕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综合实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学校建设特色大学的目标,特制定医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学院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学校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五年来,学院根据学校建设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定位与规划,充分利用学校的综合资源优势,加强建设,学院的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医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三个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定向农村社区医学)专科专业,在校生1900余名。

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13人,具有硕博士研究生学位教师3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其中博士生9名。另有附属医院临床教师115人。

学科和科研建设成果显著。护理学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是省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口腔医学的口腔修复学科是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在全省率先开展面向农村社区培养临床医学人才,并被确立为全省三个培养基地之一。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获得市厅级以上课题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6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省新世纪教改课题4项。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教学条件建设得到改善。实验仪器设备总资产约1200万元,形成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与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和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并立的

架构,能完成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专业本、专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验教学内容,并能为大学生科研提供了服务平台。有直属附属医院一所、紧密型附属医院3所,临床教学(实习)基地55个。

(二)发展环境

1、国家形势政策为医学院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了关键时期,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和近期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等文件和会议都提出了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要求。以及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对我院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蕴涵着挑战。比照我省其他6所同类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发展潜力等方面,我院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但也存在着不足,如何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率先发展是“十二五”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必须加于规划。

2、学校内部发展形势为医学院发展提出了要求和使命。当前学校正处在内涵发展的提速阶段,建设特色大学的关键阶段和改革创新的攻坚阶段,学院必须加快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步伐,必须尽快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和继续推进教育创新。只有坚持加快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才能在加快学校建设特色大学的进程中有所作为、确立地位。

二、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照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牢牢把握加强内涵建设总抓手,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社区、服务地方”的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为湖州市、乃至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培养具有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医学人才,为打造特色大学,建设幸福师院作贡献。

三、发展目标

根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到2015年,使学院办学规模适当扩大、专业布局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学科和科研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将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特色鲜明、在所承担的教育层次和教育任务领域省内有影响力的医学院。主要指标为:

----办学规模。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和地方医疗卫生单位需求,及时开展专业调研,调整专业结构,全日制(含求真学院)本专科在校生人数达到2000人左右。----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博士生18名,到2015年专任教师总数达到90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0%。选拔和培养好附属医院师资队伍,兼职教师队伍保持在120人左右。

----学科建设。加强护理学科建设,力争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点突破。加强向重点学科聚集人才,通过内培外引,建设起高质量的学科梯队人才。口腔临床医学争取申报成功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专业建设。继续做强护理专业,做实临床医学专业,做好口腔医学专业。使护理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并在国际合作办学上取得新突破。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定向毕业生执业医师通过率名列全省前列。认真配合好学校五个重点专业群建设。

----科技创新。继续建设好“常见疾病分子致病机制”科技创新团队,整合口腔医学及相关学科科研力量,组建“口腔肿瘤分子及组织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力进一步加强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联合成立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力争申报成功6个以上的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的,3-4项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有20篇以上的一级刊物(含SCI)的论文发表。

----社会服务。继续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工作,并积极扩大教育培训范围,拓展教育培训渠道。努力建设好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推荐专任教师参与考试工作。

----文化建设。营造师院烙印的,具有医学专业特色的文化环境,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实践活动,做精“扬南丁格尔精神,育德艺双馨人才”校园文化品牌,力争打造国家级优秀团队。

----教育国际化。专任教师出国、出境进修、访学人员比例达到18%,双语教学

课程占课程总数比例达到4%。继续加强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社区与技术学院的护理交流,积极探索护理中外合作办学新渠道,开辟中英护理教育合作。

----条件建设。做好医学院实验楼规划设计,完成实验室搬迁工作,规划和建设好“模拟医院”。

四、主要任务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特色。

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计划,强化“育人为本”理念,努力培养“明体达用”应用型人才,认真探索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质量标准,深入研究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院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特色上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服务性的人才培养理念、适应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差异性的人才培养理念。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与各委托培养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的联系,紧密与地方合作,确定“校地共育”农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育人机制。

(二)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学院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宏观调控,整体上把握专业建设方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专业及专业设置都要有不同的实施计划。每一个专业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同时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特色。

1、做强护理专业:以“三强四性”作为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实施“专业模块方向”教学,设置社区护理、口腔护理、助产护理、涉外护理等专业方向模块。凝炼“护理教育、社区护理、感染控制”三个学科方向,为护理学专业硕士点申报打好基础。积极开展护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继续加强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社区与技术学院的护理交流,在与英国格拉斯哥卡里多尼亚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签定合作协议。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深造,逐步推进双语课程建设,强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训练,提高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能力。使护理学专业能在省内同类学院中有地位、有影响,具有一定学科优势和专

业特色。

2、做实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本科为学院新开专业,必须从现在起加强该专业各方面的建设,认真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目标定位,着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为新专业建设评估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完善“校地共育”农村社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认真做好毕业生跟踪调研,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了解毕业生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适应能力,以指导当前和今后农村社区医学人才培养,为全省农村社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加强包括县级综合性医院、县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三类实习基地的建设,遴选好基地带教老师,保证实习质量。加强临床医学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努力提高临床医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毕业后的执业助理医师通过率。积极探索定向临床医学办学层次,开展定向临床医学本科教学。

3、做好口腔医学专业:在首届毕业生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口腔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得失,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定位、课程设置、师资与教学安排、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进一步进行合理安排,特别要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下功夫,保证教育质量,力争首届毕业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超过省内平均水平,并积极做好迎接医学学士学位授予检查评估工作。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1、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对于传统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师资梯队的完备、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化;对于新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大引进、培养的力度,尽快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要进一步完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学术带头人。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2、着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教师。以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或方向负责人、博士和专业建设急需的师资为目标,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快博士化进程。抓紧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和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进修。

3、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临床医学“院系合一”管理体制的要求,进

一步加强临床教学师资培训,支持和鼓励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人员参与教学职称评审,现有临床教师进入直属附属医院相关业务科室,新进临床教师参加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四)加强学科科研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1、夯实学科建设基础。加强重点医学基础学科建设,带动学科群发展,配合学校申报硕士点的工作,并以此为抓手,促进医学院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通过内培外引,建设起高质量的学科梯队人才,重点在护理学科和“微生物致病机理”学科方向和口腔肿瘤分子及组织工程研究等方面聚集人才,形成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梯队层次。

2、加快学科建设步伐。结合学院学科建设的实际状况,发扬优势,突出重点,培植特色。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不断规范教学文件建设,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教学内容改革与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反映学科前沿及专业发展动态。认真做好护理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并在学科方向凝炼上下功夫,使之具备护理申硕的能力。口腔临床医学争取申报成功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3、加强科研能力培养。加强与附属医院的科研合作,定期开展科研交流,努力拓展与医药卫生行业的横向合作,逐步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提升学院服务地方能力。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指导力度,积极开展开题报告会、科研沙龙,邀请专家讲座等科研活动,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以提高教师科研项目申报的自信心。加强“常见疾病分子致病机制”和口腔肿瘤分子及组织工程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医学院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扶持和倾斜,以此作为重点,提升医学院科研能力。同时通过对科研团队的大力培养,达到稳定青年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总体目标。

4、加强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着力推进资源整合、教学科研结合的实验平台建设,提高实验室建设层次和整体水平。整合临床和护理实验资源,建设好“模拟医院”;努力建设和申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充分发挥创新实验室的科研平台作用;进一步拓展护理研究所的科研教研功能;加强与第二军医大学的联系交流,争取联合组建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为师生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条件支撑。

(五)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健全育人工作机制,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会思考、会办事”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提高学生工作水平。完善“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强化“三育人”工作,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加强团学组织建设和班集体建设,品牌引领,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修养和创新能力,力争打造国家级优秀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团队。完善心理健康和帮困助学工作体系,优化就业工作机制,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确保就业率位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六)增强服务地方能力,扩大学院影响力。

根据地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确立以教育培训为主导,以提升学院影响力为目标的服务地方宗旨,进一步拓展教育培训渠道,逐步推进与医药企事业单位横向合作。充分发挥好医学教育基地的优势,做好成人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等工作,主动融入地方卫生事业和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学院成为本市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不可或缺的力量。加强医学院门诊部建设,根据学校周边区域发展需要,建立师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向周边学校居民的医疗服务。进一步规范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建设,做好各项考试工作,积极培养专任教师充实考官队伍。

(七)加强党建工作,保障学院发展。

1.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明确学习要求、搭建学习平台、健全学习机制,牢固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把学院领导班子建成学习型领导班子,党组织建成学习型党组织。认真做好学院中心理论学习组的各学习内容和安排,积极开展全体党员读书活动,切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师生,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

2、强化党内民主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班子能力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水平。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机制建设,抓重点、抓落实、抓检查。加强作风建设,完善领导接待日和领导信箱等制度。发挥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组

织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校发展。

3、强化党组织建设。优化支部设置,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抓好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的素质,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考察,严格执行党员发展“推优制”、入党前公开答辩制、“公示制”和“票决制”。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5%。

(八)优化综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人文情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爱校兴校热情。使学生得到“最适教育、最佳发展”,教师得到“最大激励、最好关怀”,提高师生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明晰岗位职责,完善规章制度,促进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按照“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水平,把班子成员的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的目标上,把班子成员的智慧都凝聚到开拓进取的事业中,把班子成员的行动统一到共谋发展的步调上,使党政班子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凝聚教师人心,促进学院和谐发展。

2.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学习“十七大”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总支在加强自身建设和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集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高职称、高学历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壮大党员队伍。

3.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正确引导,提高教职工素质;关心、了解师

生动态,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营造有利于校园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4.加强内部管理,创新体制机制。根据学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对现有分配制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健全教代会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制定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保证教学、科研、育人工作的全面落实,保证医学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1-6-30

区人社局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区人社局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根据要求,现把区人社局关于XX年暨“十二五”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情况 “十二五”期间,xx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坚决贯彻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的决策部署,牢牢抓住就业和社会保障两个重点,坚持民生为本,立足人才优先,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十二五”期间,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扎实开展就业促进、就业扶持、就业技能培训民生工程,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整体功效,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优化就业服务质量,努力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先后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招聘会65场次,达成就业意向8355人,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就业形式更加灵活,劳动者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就业形势始终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98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26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33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就业

局势基本稳定。 (二)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区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城乡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大病保险全面建立实施,“保基本、守底线”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基金规模不断增加,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截至XX年底,全区城乡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万人,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职工)、%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余人,实现应保尽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五年进行增资,人均月基本养老金为1777元,比“十一五”期末(1056元)增加721元;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10520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积极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累计发放被征地农民5500人基本养老保险费3434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0周岁以上领取养老金人员11645人3685万元;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享受待遇总人次为79383人次,待遇发放总金额为29811万元。(其中: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人次29476人次,统筹基金支付16670万元;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人次为48143人次,统筹基金支付10884万元;大病救助350余人次,大病救助基金支付700万元;

(完整word版)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验室建设规划 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的开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我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根据“十二五”发展计划,本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 (一)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目前,我系实验室有高级实验师一名,聘用制实验员1名。有建材、测量、力学、土力学实验教师7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1名,工程师1名,助教1名。多名教师可担任建筑CAD、制图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主要问题是专职实验员较为短缺,多数实验室管理任务由教师兼任。 (二)实验室建设状况 实验室现有力学实验室、建材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建筑多功能机房5个实验室,面向土木工程和城市规划两个本科专业及工程造价专科专业服务。实验室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备总值约575万元。目前可开设的实验课程有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土木工程测量、材料力学、建筑CAD、制图实训等课程,可开设各类实验项目30余个。 (三)实验教学情况 实验室名称实验课程名称开出实验 项目数 面向专业 承担人时 数/学年 备注 测量实验室土木工程测量9 土木工程、城 市规划、工程 造价 8640 建材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 5 土木工程、工 程造价 8640 土工实验室土力学 5 土木工程4320

力学实验室材料力学 5 土木工程4320 建筑多功能 机房建筑CAD 土木工程、城 市规划 主要承担 实训课程 设计等任 务 (四)实验室承担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 目前,实验室可承担少量的社会建设项目和部分校级科研项目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研究。 二、建设目标 经过3年的努力,努力造就一支思想活跃、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完全能够胜任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实验符合教学评估要求,数量充足,实验设备完善,能满足学生实验、实训要求,初步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实验室。 三、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 按照学院十二五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国家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要求,以学科建设和实验教学的需要为依据,紧紧围绕“四三二一”发展战略,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专业结构调整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规范、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四、建设内容 (一)建设项目 完善测量实验室、工程造价及建筑设计实训室、力学实验室,

人社局“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规划”_工作总结.doc

人社局“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规划”_工作 总结 “十二五“期间,区人社局紧紧围绕“人才优先、民生为本”的工作主线,充分发挥部门职能,锐意进取,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迈上新水平,为“十三五”工作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范文” />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13558人,比2010年上升59%。农村劳动力转移由2011年的9950人增加至2015年的11000人。2011年以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近10000余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600个,安置就业困难对象2600人次,发放各类岗位补贴、社保补贴3700万元。356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50”人员和其他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城镇登记失业率在 2.6%-3.5%之间,低于

4.5%的控制线。 我区输送机社区、凤凰社区被省人社厅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输送机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二)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中村村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以来,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55人,累计征缴保费3637万元。基金滚存结余6004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14人,基金征缴697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参加人数34562人,参保率9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520人,参保率98.6%,累计发放养老金1654万元。为26个城中村4124名村民办理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已有3500余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财政补贴资金8772.8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由1780人增至3783人,累计征缴失业保险基金257万元。 (三)人才结构日趋优化。坚持人才优先、服务发展,不断

医学院十二五规划

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学校“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外有影响力的特色大学,整体办学水平处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努力实现办学层次、特色构建、条件建设、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新突破的总体目标。在学校全面深化特色大学建设进程中,医学院紧紧围绕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综合实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学校建设特色大学的目标,特制定医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学院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学校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五年来,学院根据学校建设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定位与规划,充分利用学校的综合资源优势,加强建设,学院的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医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三个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定向农村社区医学)专科专业,在校生1900余名。 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13人,具有硕博士研究生学位教师3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其中博士生9名。另有附属医院临床教师115人。 学科和科研建设成果显著。护理学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是省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口腔医学的口腔修复学科是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在全省率先开展面向农村社区培养临床医学人才,并被确立为全省三个培养基地之一。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获得市厅级以上课题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6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省新世纪教改课题4项。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教学条件建设得到改善。实验仪器设备总资产约1200万元,形成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与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和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并立的

卫生部2006-2010年护理工作五年规划纲要

附件: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 (征求意见稿) 二十一世纪初叶,是我国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卫生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同步,紧密围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任务,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等方面开展工作,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日益扩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对护理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 (一)加强了护士队伍建设 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护士126.6万名,是解放初期6万名护士数的20倍,与1985年63.7万名护士数相比,翻了一番。护士总数已经占到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9.4%。在护士队伍

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3%,具有大专学历的占24.3%,具有中专学历的占64.5%,与1985年相比,具备高等护理专业学历护士的比例显著增长,中等护理专业护士的比例显著下降。提高了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护理教育发展迅速 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和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的基础。自1984年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高等护理教育迅速发展。截至2003年,开办护理专科教育的院校达到199所,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的院校达到132所,开办护理研究生教育的院校达到13所,高等护理专业毕业生总数达到52120人,招生总数达到59174人。一直占据主体地位的中等护理教育规模开始缩减。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同时,护理继续教育发展较快,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以及危重症护理、糖尿病护理、社区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的培训。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护理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1996年以来,护理教育改革工作不仅涉及到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也涉及到了对各层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三)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专业技术性逐步增强 护理是直接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专业,其基本属性是医疗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室建设五年规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室建设五年规划 为了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室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的开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我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根据“十二五”发展计划,本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 (一)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计算机系成立于1996年,2000年开始招收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已有1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1年招收计算机教育专业专科学生,根据高等教育专业规划,2005年开始专业调整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两个专业。2009年与太原师范学院联合办学,招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本科)”专业,2010年开办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时面向全省招生,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2个专科专业,本、专两个层次的学生共13个教学班1350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生1236人,专科学生114人;没有技术型的实验教师,目前,实验室的维护和维修等全部由教师兼任。 (二)实验室建设状况 计算机系现有软件基础实验室1个(60[2010]台),计算机硬件及维护实验室1个(50台微机(2003)、50套电路及接口实验箱[2006]),一个网络实验室(三套实验设备[2006]),实验用房300平方米,不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训需要,缺少重要的实验室。

(三)实验教学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现有实验室主要开设《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设计》、《数据库类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论文》、《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学校主办及国家主办的一些竞赛等课程实验实践的教学任务。 (四)实验室承担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 实验室主要可以承担教师应用软件、数据库类、语言类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软件开发、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与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各类比赛实验基本条件。 二、建设目标 在我系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经过5年的建设,使我系实验室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上质量,形成特色鲜明,辐射作用大,示范作用强的教学示范实验室。具体目标如下: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 2、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实验技术人才; 3、建设具备先进的、资源共享的、可以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和管理的软硬件环境; 4、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水平; 5、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带动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为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一系列挑战,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二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 三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迈出坚实步伐,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是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 五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工资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上传者知盟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a5172496.html,

六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十一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较快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是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和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我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我省坚持走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应对危机和复杂局面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持续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难度加大;我省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改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自身看,也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黄浦区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闸北区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 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 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 四川北路地区; 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 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 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 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 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 青浦淀山湖——白鹤; 奉贤南桥——奉城海湾; 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 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城大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3,市规划局已经做了1800公里地铁网络的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的地铁)。 4,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的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的第一"我们单位"商务区。 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的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的调整。 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9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 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的功能;2013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的拆迁。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十二五十三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1-2015或2016-2020年 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一、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目前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人数大约在70人左右,一年 级学生是计算机大类招生,未分专业,按其平均人数35人左右计算,本专业每 年承担100人左右的专业教学工作。本专业目前主要的培养方向有:java软件 开发、.NET软件开发、网页设计三个方向,但涉及到的课程面很广,需要使用到的实训室包括:软件实训室、软件开发与测试实训室、网络实训室、硬件实训室和多媒体实训室。 目前计算机系已建立校内实训室4个,如下表: 表-1现有校内实训室 目前计算机系已建立校外实训基地5个,如下表: 表-2现有校外实训基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考虑本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人数情况,及将来本专业可能专升本的情况,现 有的校内实训室对于本专业而言存在如下问题:网络实训室设备落后,数量不足,不能跟上较新的网络技术的实训要求;硬件实训室组装机设备落后,缺乏相关电路板、焊接设备、硬件故障检测设备、打印机等,无法展开如电路板级别的维修、打印机常见故障的维修等实训内容;软件实训室设备不足;缺乏多媒体实训室和IT技术创业实习基地。 现有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还不够,没有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等方面的实训基地。 三、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 1. 建设目标:满足本专业教学的实训要求。实训室建设要根据教学、科研具体情况,务实建设,并能强有力的支撑实践教学,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顺利开展,还能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注重实训室教师队伍建设,以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打造高质量的实训室;实训室建设经费在学校投入为主的前提下,争取校企联合、省、校共建等多种方法,多种渠道筹集经费。 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除了每年组织学生和教师赴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行之外,争取与企业签订项目开发协议,开展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学生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加强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2. 建设内容: 表-3计划新建校内实训室 表-4计划新建校外实训基地

人社局十二五规划工作总结(人社局十二五规划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人社局十二五规划工作总结(人社局十二五规划工作总结)人社局十二五规划工作总结(人社局十二五规划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社局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省、市人社部门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圆满地完成了“十二五”期间及201X年人社工作任务。现将“十二五”期间及201X年人社工作总结如下。 一、“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整体功效,五年累计全区城镇新增就业0.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以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从“十一五”末的 4.4万人次增到1 37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安全良好,基金滚存结余2379 4.86万元。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五年累计新招录用公务员143人,新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39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专业技术人才达1342人,高技能人才575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2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6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2人,省政府津贴2

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配套政策法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实施《XX市XX区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XX市XX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工作,为全区2177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956名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工资。认真开展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劳动关系日趋和谐。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提高,“十二五”末全区劳动用工登记11143人,合同签订率达97%;规范企业用工,企业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率先完成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在三区四县率先推行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在社区办、各乡镇、规上企业共成立13家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委员会),走在全市前列;成立了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加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调解,调解率达90%。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夯实。依托全区创新的“两个中心两个工作站”建设,在乡镇、村居为民服务中心(工作站)设立社会保障“一站式”服务窗口;积极做好社保业务档案省级达标验收工作,社保中心、医保中心和居保中心被评为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一级单位。人社政策宣传不断加强。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宣传形式,构建了一个互联互通、覆盖广泛、信息全面、方便实用的“综合性”区级宣传服务平台,并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基层宣传平台试点区县。5月28日,人社部宣传中心副巡视员龚南相一行来我区调研,对我区人社基层宣传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全国会议上推广。“十二五”期间先后被省就业工作领导组授予“就业工作先进区政府”、被省城乡居保工作领导小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 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沪府发[2012]15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2.15 【实施日期】2012.0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2〕1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主要任务之一。发展旅游业将有效带动上海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提升上海城市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更好地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根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机遇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上海旅游业紧密依托城市发展,把握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契机,成功应对了复杂宏观经济环境的考验,抵御了突发事件的严重冲击,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在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0年底,上海共有各类旅馆约6700家、床位约55万张,其中,星级饭店298家,包括五星级饭店44家、四星级饭店64家、三星级饭店123家、二星级饭店65家、一星级饭店2家;旅行社1037家,其中,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42家;A级景区(点)61个,其中5A级景区(点)3个,4A级景区(点)28个,3A级景区(点)30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8个;红色旅游基地30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45个;旅游集散站6个。2010年,上海旅游业总收入达3053.23亿元人民币,较“十五”期末增长90.3%。旅游外汇收入达64.05亿美元,较“十五”期末上涨77.5%。国内旅游收入达2522.94亿元人民币,较“十五”期末增长了约92.8%,年平均增长18.6%。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851.12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733.72万人次,国内游客2.15亿人次,分别较“十五”期末上涨49%、65%和138.2%。国内来沪游客人数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2010年,受益于上海世博会,突破2亿人次大关。受金融危机影

医院护理工作发展规划.doc

医院护理工作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为了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卫生部“十二五”时期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和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2011-2015年我院护理发展规划。 一、总目标 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依法执业;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行为,拓展护理服务;更新理念,改变模式,继续推行优质护理,努力为病人提供全程、连续、专业、人性化的整体护理服务,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领导满意、大夫满意、护士满意,最终实现“五满意”之目标。 二、具体工作任务 1、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完善护士准入制度,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增强护士依法执业的法律意识,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2、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根据《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2011-2020年)》和卫生部颁布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大力培养与培训护理专业人才,落实护士配备相关标准,加强临床一线护士人力配备,优化护士队伍结构,提高护士队伍服务能力。 (1).提高护士队伍总量和护士配备。根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到2015年,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要求达到0.8:1,病区护

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6:1,ICU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2.5-3:1,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床比达到3:1,母婴同室、新生儿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6:1,NICU、PICU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1.5-1.8:1;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的比例≥95% ;建立护士机动库,机动库人数占全院护士总人数16% ;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优化护士队伍结构。进一步增加大专及以上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根据三级医院评审要求到2015年,全院大专以上学历护士≥80% 。 (3).稳定临床护士队伍。完善用人和收入分配机制,完成护士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向临床一线倾斜,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努力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 3、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水平。继续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各科室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完善护理服务标准、规范,健全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体系,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逐步落实对出院患者的回访和延续护理服务。 4、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努力为病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 一、“十一五”实验室建设总结 按照“十一五”实验室建设规划,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布实施,集中优势,重点建设一批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建成了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十一五”期间,学校建有19个中心制的实验教学中心(下设87个分室)及1个工程训练中心,形成了以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实验室为基础的结构层次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实验室体系。制定和完善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开放等各类实验管理制度,并成立了实验室指导委员会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进行指导,使实验室建设有据可依,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十一五”建设期,学校新增实验用房面积约22000平方米,2007-2010年,共投入11366万元购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成多媒体教室10个,1162座,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和语言实验室3个,256座。截止2010年8月31日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计22324台/套,总值已达24849万元。2007年以来,我校中地共建项目成效显著,共有13个中地共建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财政的资助,资助总额达4500万元。(2010年9月建成多媒体教室60个,6653座,语言实验室11个,660座) 学校加强了实验室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设置实验教师岗位,部分实验室主任由高职称的教师担任。目前,全校实验队伍总人数有209人,其中专职实验教师44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占45.45%,兼职实验教师41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占56.10%,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24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占29.84%,本科以上人员占43%。 学校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基本满足了人才培养目标规定的实验教学要求,目前全校实验室承担实验项目2072项,年实验学时数约7693时(不含毕业设计),人时数达2839627人时,实验项目开出率达98%,其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的课程459门,占总开出的实验课课程的77%,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936项,占总实验项目总数的46%。实验室还加大了开放力度,学校大多数实验室都不同程度地向学生开放。开放的形式包括:以开放实验项目为载体向学生开放;以选修实验课程开放;为学生社团完成课外科技活动开放;为学生实验竞赛、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实验预习、实验续做、实验重做、实验拓展研究以及完成毕业设计实验等。 二、目前学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学校的不断扩招使学生数量快速增长,而学校的实验设备与师资力量并未能实现同步增长,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只能维持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而

人社局十二五规划工作总结

人社局十二五规划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社局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省、市人社部门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圆满地完成了“十二五”期间及20XX年人社工作任务。现将“十二五”期间及20XX年人社工作总结如下。 一、“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整体功效,五年累计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以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从“十一五”末的万人次增到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安全良好,基金滚存结余万元。 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五年累计新招录用公务员143人,新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39人;

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专业技术人才达1342人,高技能人才575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2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6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2人,省政府津贴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 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配套政策法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实施《XX市XX区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XX市XX 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工作,为全区2177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956名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工资。认真开展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 劳动关系日趋和谐。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提高,“十二五”末全区劳动用工登记11143人,合同签订率达97%;规范企业用工,企业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率先完成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在三区四县率先推行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在社区办、各乡镇、规上企业共成立13家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委员会),走在全市前列;成立了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加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调解,调解率达90%。 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夯实。依托全区创新的“两个中心两个工作站”建设,在乡镇、村居为民服务中心(工作站)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