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2G充放电控制策略算法应用

一种V2G充放电控制策略算法应用
一种V2G充放电控制策略算法应用

蚁群算法简述及实现

蚁群算法简述及实现 1 蚁群算法的原理分析 蚁群算法是受自然界中真实蚁群算法的集体觅食行为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群体的模拟进化算法,属于随机搜索算法,所以它更恰当的名字应该叫“人工蚁群算法”,我们一般简称为蚁群算法。M.Dorigo等人充分的利用了蚁群搜索食物的过程与著名的TSP问题的相似性,通过人工模拟蚁群搜索食物的行为来求解TSP问题。 蚂蚁这种社会性动物,虽然个体行为及其简单,但是由这些简单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却表现出及其复杂的行为特征。这是因为蚂蚁在寻找食物时,能在其经过的路径上释放一种叫做信息素的物质,使得一定范围内的其他蚂蚁能够感觉到这种物质,且倾向于朝着该物质强度高的方向移动。蚁群的集体行为表现为一种正反馈现象,蚁群这种选择路径的行为过程称之为自催化行为。由于其原理是一种正反馈机制,因此也可以把蚁群的行为理解成所谓的增强型学习系统(Reinforcement Learning System)。 引用M.Dorigo所举的例子来说明蚁群发现最短路径的原理和机制,见图1所示。假设D 和H之间、B和H之间以及B和D之间(通过C)的距离为1,C位于D和B的中央(见图1(a))。现在我们考虑在等间隔等离散世界时间点(t=0,1,2……)的蚁群系统情况。假设每单位时间有30只蚂蚁从A到B,另三十只蚂蚁从E到D,其行走速度都为1(一个单位时间所走距离为1),在行走时,一只蚂蚁可在时刻t留下浓度为1的信息素。为简单起见,设信息素在时间区间(t+1,t+2)的中点(t+1.5)时刻瞬时完全挥发。在t=0时刻无任何信息素,但分别有30只蚂蚁在B、30只蚂蚁在D等待出发。它们选择走哪一条路径是完全随机的,因此在两个节点上蚁群可各自一分为二,走两个方向。但在t=1时刻,从A到B的30只蚂蚁在通向H的路径上(见图1(b))发现一条浓度为15的信息素,这是由15只从B走向H的先行蚂蚁留下来的;而在通向C的路径上它们可以发现一条浓度为30的信息素路径,这是由15只走向BC的路径的蚂蚁所留下的气息与15只从D经C到达B留下的气息之和(图1(c))。这时,选择路径的概率就有了偏差,向C走的蚂蚁数将是向H走的蚂蚁数的2倍。对于从E到D来的蚂蚁也是如此。 (a)(b)(c) 图1 蚁群路径搜索实例 这个过程一直会持续到所有的蚂蚁最终都选择了最短的路径为止。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蚁群算法的基本思想:如果在给定点,一只蚂蚁要在不同的路径中选择,那么,那些被先行蚂蚁大量选择的路径(也就是信息素留存较浓的路径)被选中的概率就更大,较多的信息素意味着较短的路径,也就意味着较好的问题回答。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答案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其基本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过程控制系统通常是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本分类方法有:按照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定值,随动,程序】;按照系统的结构特点【反馈,前馈,前馈-反馈复合】。 热电偶测量的基本定律是什么?常用的冷端补偿方式有哪些 均质材料定律:由一种均匀介质或半导体介质组成的闭合回路中,不论截面和长度如何以及沿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能产生热电动势,因此热电偶必须采用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其截面和长度大小不影响电动势大小,但须材质均匀;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接入中间导体后,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的热电动势没有影响; 中间温度定律:一支热电偶在两接点温度为t 、t0 时的热电势,等于两支同温度特性热电偶在接点温度为t 、ta和ta、t0时的热电势之代数和。只要给出冷端为0℃时的热电势关系,便可求出冷端任意温度时的热电势,即 由于冷端温度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难以自行保持为某一定值,因此,为减小测量误差,需对热电偶冷端采取补偿措施,使其温度恒定。冷端温度补偿方法有冷端恒温法、冷端补偿器法、冷端温度校正法和补偿导线法。 为什么热电阻常用三线制接法?试画出其接线原理图并加以说明。 电阻测温信号通过电桥转换成电压时,热电阻的接线如用两线接法,接线电阻随温度变化会给电 桥输出带来较大误差,必须用三线接法,以抵消接线电阻随温度变化对电桥的影响。 对于DDZ-Ⅲ型热电偶温度变送器,试回答: 变送器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变送器的任务就是将各种不同的检测信号转换成标准信号输出。 什么是变送器零点、零点迁移调整和量程调整?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输入电路主要是在热电偶回路中串接一个电桥电路。电桥的功能是实现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和测量零点的调整。

模式匹配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五、详细设计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 100000 #define M 69 class String { private: int n; char *str; int *count; //记录子串在主串中出现的位置 int Find(int i,String &P); // 简单匹配算法找到最近的匹配串后立即停止,而不向下继续且缺乏一个数组记录位置 int *f ; //记录失败函数 void Fail(); int KMPFind(int i,String &P); //改进的失败函数 void ImproveFail(); int KMPFindImprove(int i,String &P); public: String(); //建立一个空串 String(const char *p); String(const String &p); //拷贝函数 ~String(); int Length() {return n;}; //返回当前串对象长度 void Output() {cout<

int KMPFindImprove(String &P); //改进的KMP匹配算法 void Output2(); //输出子串在主串中出现的位置 }; int String::KMPFindImprove(String &P) { int sum=0; int j=KMPFindImprove(0,P); while(j!=-1) { count[sum++]=j; if(j<=n-P.n) j=KMPFindImprove(j+P.n,P); } return sum; } void String::Output2() //输出子串在主串中的位置 { int i=0; while(count[i]!=count[i+1] && i

蚁群算法在车辆路径问题中的应用

蚁群算法在车辆路径问题中的应用 摘要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是意大利学者M.Dorigo等人通过模拟蚁群觅食行为提出的一种基于种群的模拟进化算法。通过介绍蚁群觅食过程中基于信息素(pheromone)的最短路径的搜索策略,给出了基于MATLAB的蚁群算法在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 VRP)中的应用。蚁群算法采用分布式并行计算机制,易于其他方法结合,而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但搜索时间长,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针对蚁群算法存在的过早收敛问题,加入2—opt方法对问题求解进行了局部优化,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型蚁群算法对求解车辆路径问题有较好的改进效果。 关键词:蚁群算法、组合优化、车辆路径问题、2-opt方法 1.车辆路径问题 车辆路径问题(VRP)来源于交通运输,1959年由Dantzig提出,它是组合优化问题中一个典型的NP-hard问题。最初用于研究亚特兰大炼油厂向各个加油站投送汽油的运输路径优化问题,并迅速成为运筹学和组合优化领域的前沿和研究热点。 车路优化问题如下: 已知有一批客户,各客户点的位置坐标和货物需求已知,

供应商具有若干可供派送的车辆,运载能力给定,每辆车都是从起点出发,完成若干客户点的运送任务后再回到起点。 现要求以最少的车辆数和最少的车辆总行程来完成货物的派送任务。 2、蚁群系统基本原理 在蚂蚁群找到食物时,它们总能找到一条从食物到蚁穴之间的最短路径。因为蚂蚁在寻找食物时会在路途上释放一种特殊的信息素。当它们碰到一个还没有走过的路口时,会随机地挑选一条路径前行。与此同时释放出与路径长度有关的信息素。路径越长,释放的激素浓度越低。当后面的蚂蚁再次碰到这个路口时,会选择激素浓度较高的路径走。这样形成了一个正反馈,最优路径上的激素浓度越来越高,而其他的路径上激素浓度却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减。最终整个蚁群会找出最优路径。在整个寻找过程中,整个蚁群通过相互留下的信息素作用交换着路径信息,最终找到最优路径。 3、基本蚁群算法求解车辆路径问题 求解VRP问题的蚂蚁算法中,每只蚂蚁是一个独立的用 于构造路线的过程,若干蚂蚁过程之间通过信息素值来交换信息,合作求解,并不断优化。这里的信息素值分布式存储在图中,与各弧相关联。蚂蚁算法求解VRP问题的过程如下:

数据结构-模式匹配算法

模式匹配算法 源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t index_KMP(char *s,char *t,int pos); void get_next(char *t,int *); char s[100],t[20]; int next[20],pos=0; //主函数 main() { printf("------------------------模式匹配算法 ----------------------\n"); printf("0---匹配失败,k---匹配成功,k--指主串中第一个字符出现的位置\n"); int n; printf("请输入主串s:\n"); gets(s); printf("请输入模式串t:\n"); gets(t); get_next(t,next); n=index_KMP(s,t,pos);

printf("匹配的结果:%d\n",n); } //KMP模式匹配算法 int index_KMP(char *s,char *t,int pos) { int i=pos,j=1; while (i<=(int)strlen(s)&&j<=(int)strlen(t)) { if (j==0||s[i]==t[j-1]) { i++; j++; } else j=next[j]; } if(j>(int)strlen(t)) return i-strlen(t)+1; else return 0; }

void get_next(char *t,int *next) { int i=1,j=0; next[0]=next[1]=0; while (i<(int)strlen(t)) { if (j==0||t[i]==t[j]) { i++; j++; next[i]=j; } else j=next[j]; } } 运行效果如下: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 答案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其基本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本分类方法有:按照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定值,随动,程序】;按照系统的结构特点【反馈,前馈,前馈-反馈复合】。 热电偶测量的基本定律是什么?常见的冷端补偿方式有哪些 均质材料定律:由一种均匀介质或半导体介质组成的闭合回路中,不论截面和长度如何以及沿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能产生热电动势,因此热电偶必须采用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其截面和长度大小不影响电动势大小,但须材质均匀;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接入中间导体后,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的热电动势没有影响; 中间温度定律:一支热电偶在两接点温度为t 、t0 时的热电势,等于两支同温度特性热电偶在接点温度为t 、ta和ta、t0时的热电势之代数和。只要给出冷端为0℃时的热电势关系,便可求出冷端任意温度时的热电势,即 由于冷端温度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难以自行保持为某一定值,因此,为减小测量误差,需对热电偶冷端采取补偿措施,使其温度恒定。冷端温度补偿方法有冷端恒温法、冷端补偿器法、冷端温度校正法和补偿导线法。 为什么热电阻常见三线制接法?试画出其接线原理图并加以说明。

电阻测温信号经过电桥转换成电压时,热电阻的接线如用两线接法,接线电阻随温度变化会给电桥输出带来较大误差,必须用三线接法,以抵消接线电阻随温度变化对电桥的影响。 对于DDZ-Ⅲ型热电偶温度变送器,试回答: 变送器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变送器的任务就是将各种不同的检测信号转换成标准信号输出。 什么是变送器零点、零点迁移调整和量程调整?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输入电路主要是在热电偶回路中串接一个电桥电路。电桥的功能是实现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和测量零点的调整。 大幅度的零点调整叫零点迁移。实用价值是:有些工艺的参数变化范围很小,例如,某设备的温度总在500~1000度之间变化。如果仪表测量范围在0 ~1000度之间,则500℃以下测量区域属于浪费。因为变送器的输出范围是一定的。可经过零点迁移,配合量程调整,使仪表的测量范围在500~1000℃之间,可提高测量精度。

模式匹配KMP算法实验步骤

一、问题描述 模式匹配两个串。 二、设计思想 这种由D.E.Knuth,J.H.Morris和V.R.Pratt同时发现的改进的模式匹配算法简称为KM P算法。 注意到这是一个改进的算法,所以有必要把原来的模式匹配算法拿出来,其实理解的关键就在这里,一般的匹配算法: int Index(String S,String T,int pos)//参考《数据结构》中的程序 { i=pos;j=1;//这里的串的第1个元素下标是1 while(i<=S.Length && j<=T.Length) { if(S[i]==T[j]){++i;++j;} else{i=i-j+2;j=1;}//**************(1) } if(j>T.Length) return i-T.Length;//匹配成功 else return 0; } 匹配的过程非常清晰,关键是当‘失配’的时候程序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要回溯,看下面的例子: S:aaaaabababcaaa T:ababc aaaaabababcaaa ababc.(.表示前一个已经失配) 回溯的结果就是 aaaaabababcaaa a.(babc) 如果不回溯就是 aaaaabababcaaa aba.bc 这样就漏了一个可能匹配成功的情况 aaaaabababcaaa ababc 这是由T串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是因为T串本身有前后'部分匹配'的性质。如果T为a bcdef这样的,大没有回溯的必要。

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这里,我们从T串本身出发,事先就找准了T自身前后部分匹配的位置,那就可以改进算法。 如果不用回溯,那T串下一个位置从哪里开始呢?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T为ababc,如果c失配,那就可以往前移到aba最后一个a的位置,像这样: ...ababd... ababc ->ababc 这样i不用回溯,j跳到前2个位置,继续匹配的过程,这就是KMP算法所在。这个当T[j]失配后,j应该往前跳的值就是j的next值,它是由T串本身固有决定的,与S串无关。 《数据结构》上给了next值的定义: 0 如果j=1 next[j]={Max{k|1aaab ->aaab ->aaab 像这样的T,前面自身部分匹配的部分不止两个,那应该往前跳到第几个呢?最近的一个,也就是说尽可能的向右滑移最短的长度。 到这里,就实现了KMP的大部分内容,然后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求next值?先看如何用它来进行匹配操作。 将最前面的程序改写成: int Index_KMP(String S,String T,int pos) { i=pos;j=1;//这里的串的第1个元素下标是1 while(i<=S.Length && j<=T.Length) {

模式匹配算法

/** *时间:2010年8月26日7:09:57 *功能:模式匹配算法代码 */ #include"stdio.h" #include"malloc.h" void kmp(int *ikmp,char *t,int t_length) { int k=0; int q=0; ikmp[0]=k; for(q=1;q0&&t[k]!=t[q]) { k=ikmp[k]; } if(t[k]==t[q]) { k=k+1; } ikmp[q]=k; } /*测试*/ for(q=0;q

while(t[t_length]!='\0') { t_length++; } /*测试*/ printf("t_length is %d\n",t_length); /*求t的kmp值*/ ikmp=malloc(t_length*sizeof(int)); kmp(ikmp,t,t_length); /*匹配过程*/ for(q=0;q0&&t[k]!=s[q]) { k=ikmp[k-1]; } if(t[k]==s[q]) { k=k+1; } if(k==t_length) { free(ikmp); return (q-t_length+1); } } free(ikmp); return -1; } main() { int i=0; char *s;/*主串*/ char *t;/*匹配串*/ printf("input s: "); scanf("%s",s); printf("input t: "); scanf("%s",t);

电池管理系统BMS控制策略方案书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电池管理系统(BMS)文档版本:V0.01 技术部 2015年月日

版本履历

目录 1.前言 (4) 2.名词术语 (5) 3.概要 (6) 4.总体要求 (7) 5.系统原理图 (9) 6.模块的构成 (10) 6.1BMS程序模块图 (10) 6.2整体方案图 (10) 7.电池串管理单元BCU (11) 7.1模块的概述 (11) 7.2模块的输入 (11) 7.3模块的功能 (11) 7.4模块的输出 (11) 8.电池检测模块BMU (11) 8.1模块的概述 (11) 8.2模块的输入 (11) 8.3模块的功能 (11) 8.4模块的输出 (12) 9.绝缘检测模块LDM (12) 9.1模块的概述 (12) 9.2模块的输入 (12) 9.3模块的功能 (12) 9.4模块的输出 (12) 10.强电控制系统HCS (12) 10.1模块的概述 (12) 10.2模块的输入 (12) 10.3模块的功能 (12) 10.4模块的输出 (13) 11.电流传感器CS (13) 11.1模块的概述 (13) 12.显示屏LCD (13) 12.1模块的概述 (13) 13.后记 (14) 14.参考资料 (15)

1.前言 开发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此系统的全面实时监控,具有良好的电池均衡性能,检测精度高。

2.名词术语 BMS:电池管理系统 BCU:电池串管理单元 BMU:电池检测单元 LDM:绝缘检测模块 HCS:强电控制系统 SOC: 电池荷电状态

3.概要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管理系统状态用于监测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的工作状态,从而采集动力电池的状态参数,实现动力电池的SOC状态、温度、充放电电流和电压的监控。电池管理系统主要是BMS通过CAN总线与整车控制器、智能充电器、仪表进行通讯,对电池系统进行安全可靠、高效管理。电池管理系统包括BCU和BMU,BCU主要作用是:根据动力电池的工作状态,对电池组SOC进行动态估计,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实现对充放电回路电流的实时监测,保护电池系统,可以实现与BMU、整车控制器、充电机等进行通信,交互电压、温度、故障代码、控制指令等信息;BMU的功能是通过对各个单体电压的实时监测、对箱体温度的实时监测,通过CAN总线将电池组内各单体的电压、箱体温度以及其他信息传送到BCU,通过与智能充电桩交互数据信息,充电期间实时估算电池模块SOC,对电芯进行充电均衡,提高单节电芯的一致性,提高整组电池使用性能,对电池进行主动式冷热管理,保护电池使用寿命,延长电池寿命。

伏科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

公司简介 作为一家德国独资企业,伏科集团是非并网电力系统太阳能产品部件全球最大供应商之一,从事设计、开发及制造各类型适合全球太阳能市场产品。 伏科致力于促进非并网电力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以及低成本的能源存储技术及系统部件。 伏科集团的分支机构遍布世界6大洲,其中包括3个生产基地和14个办事机构,建立了遍布全球范围的销售网络。 发展历史 伏科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乌尔姆市应用科技大学的工程师们研究开发了太阳能充电控制器新技术,从而大大增强了非并网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 从1991年开始,这种高端技术应用于太阳能充电控制器系列产品中。 2000年底,在德国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和德国乌尔姆市及斯图加特市太阳能源及氢能源研究中心工程师们的努力下,成立了伏科集团。自此,伏科集团集非并网电力系统太阳能产品部件研发、生产、销售于一身,快速发展壮大起来。 技术背景 伏科产品的研发重点在于解决独立供电系统的能量储存问题。目标是通过优化能量的生产、存储和消耗实现系统高效率、高可靠性和低成本。 伏科集团拥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高素质的合作团队,并且与德国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等研究机构有多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因此,伏科产品始终代表了先进的技术水平。 产品介绍 伏科为可再生能源非并网电力系统生产各种尖端科技部件。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和支持。 伏科产品分为6大类:系统管理器, 充放电控制器, 直流节能灯, 系统附件, 直流应用产品以及发电设备. 选择适合您的伏科产品,请参见应用案例. 技术品质 伏科致力于开发和生产严格符合高品质,高创新和高技术要求的产品。我们优秀的研发队伍为达到这个目标,不断提高创新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电池寿命,改善了太阳能系统的应用效率。 可靠性及成本 可靠性及成本是太阳能系统的关键考虑因素。高科技含量先进技术的应用使伏科充电控制器等产品提高了蓄电池的可靠性,改善了系统的整体效率,并降低了能源储存的成本。 非并网系统中的特殊应用 伏科为可再生能源非并网电力系统提供各种尖端科技部件。太阳能充电控制器、系统管理器、燃料电池及太阳能混合系统、微型水利发电机、直流灯及冰箱等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非并网系统中,如工业电源、通讯、交通指挥、照明及游艇航行等休闲娱乐。 灵活性

简单的模式匹配算法

简单的模式匹配算法_Brute-Force算法 在串的操作中,子串的定位操作Index_string(s,t),通常称之为模式匹配(其中:子串t称之为模式串)。其功能是:主串s=“c0c1...c n-1”中,去查找子串t=“t0t1...t m-1”,若找到则返回子串t在主串s中的位置,否则查找不成功,返回-1。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举例进行说明。 1.例子 例如:主串s=”ababcabcacbab”,t=”abcac”。其匹配过程如图6-12所示。 第一趟匹配: i=2 a b a b c a b c a c b a b a b c j=2 第二趟匹配: i=1 a b a b c a b c a c b a b a j=0 第三趟匹配: i=6 a b a b c a b c a c b a b a b c a c j=4 第四趟匹配: i=3 a b a b c a b c a c b a b a j=0 第五趟匹配: i=4 a b a b c a b c a c b a b a j=0 第六趟匹配: i=10 a b a b c a b c a c b a b a b c a c j=5 图6-12 Brute-Force算法中串的匹配过程 2.算法思想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分别设置计数指针i和j指示主串s和模式串t中当前正待比较的字符位置。从主串的第一个字符和模式的第一个字符比较,若相等,则继续逐个比较后续字符;否则从主串的下一个字符起再重新和模式串的字符比较。依次类推,直到模式串中的每个字符依次和主串中的一个连续的字符序列相等,则称匹配成功,函数值为和模式串中第一个字符相等的字符在主串中的序号,否则称匹配不成功。 这个算法简单,易于理解,但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主串指针i在若干个字符序列比较相等后只要有一个字符比较不等便需回溯。

(完整版)蚁群算法matlab程序实例整理

function [y,val]=QACS tic load att48 att48; MAXIT=300; % 最大循环次数 NC=48; % 城市个数 tao=ones(48,48);% 初始时刻各边上的信息最为1 rho=0.2; % 挥发系数 alpha=1; beta=2; Q=100; mant=20; % 蚂蚁数量 iter=0; % 记录迭代次数 for i=1:NC % 计算各城市间的距离 for j=1:NC distance(i,j)=sqrt((att48(i,2)-att48(j,2))^2+(att48(i,3)-att48(j,3))^2); end end bestroute=zeros(1,48); % 用来记录最优路径 routelength=inf; % 用来记录当前找到的最优路径长度 % for i=1:mant % 确定各蚂蚁初始的位置 % end for ite=1:MAXIT for ka=1:mant %考查第K只蚂蚁 deltatao=zeros(48,48); % 第K只蚂蚁移动前各边上的信息增量为零 [routek,lengthk]=travel(distance,tao,alpha,beta); if lengthk

电动叉车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策略

电动叉车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策略 摘要: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减少使得电动叉车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而电动叉车 的动力源是电池,应用于电动叉车[1]的电池主要以铅酸蓄电池为主,由于铅酸蓄 电池的化学特性受各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其所使用的充电电源会有更严格的要求。充电电源主要分为两部分:电路的硬件部分和充电控制策略[2]的软件部分。 硬件部分已经很成熟,而充电控制策略会直接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本文主要 针对充电控制策略来研究的。 关键词:电动叉车蓄电池控制策略 一、铅酸蓄电池充放电的工作原理 1.1电池的内部构造 铅酸蓄电池是一般由几个基本部分构成:正极板、负极板、隔板、电解液、 电池槽盖、极柱。它是一种能量转化系统,主要在内部发生化学变化。 铅酸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由正负合金板栅、正负活性物质、正极管套及添加 剂等材料组成。正极活性物质是由PbO?组成,负极活性物质是由金属Pb组成; 电解液是密度为1.280~1.295g/H?SO?水溶液(20℃);电池槽盖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耐温性和绝缘性,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极柱的作用是充放电时将电流导 入或导出电池。 1.2放电过程 蓄电池放电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极上PbO2生成 PbSO4 ,负极上Pb 生成 PbSO4。电解液中H2SO4浓度减少,电解液中H2O增加。其转变公式为: PbO2 +2H?SO?+Pb PbSO?+2H2O+PbSO? 1.3 充电过程 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正极上PbSO4生成PbO2,负极上PbSO4生成Pb。电解液中H2SO4浓度增加,电解液中H2O减少。其转变公式为: 2PbSO4+2H2O PbO2+Pb+2H2SO4 到了充电末期,为了使活性物质更好的反应,就要引起水的电解,正极放出 O2,负极放出H2,其公式为: 2H20 2H2 + O2 二、影响蓄电池的失效形式及原因 衡量蓄电池寿命的标准是以蓄电池充放电次数来衡量的,当蓄电池放电量达 到标称容量的80%以下时称之为寿命终止,充放电次数越多,表示电池的性能越好。不正确的充放电都会引起蓄电池的失效。失效形式主要是活性物质脱落和蓄 电池硫化。 2.1活性物质脱落 蓄电池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PbO2是金属氧化物,不具有韧性且是粉末状的,无法形成极板,只能借助栅板(网格状)使小颗粒吸附在网格上,从而形成正极板。如果活性物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则会损坏正极板,从而影响了蓄电池的 使用寿命。蓄电池活性物质脱落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充电电流过大②过放电③过充电④补水不及时 2.2蓄电池硫化 对蓄电池不能及时充电、充电充不足、补水不及时以及长时间搁置不充电等 原因,使蓄电池极板的表面上会附着过量的PbSO?, PbSO?是难溶电解质阻碍了 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长时间的累积使得正负极板上的部分硫酸铅在充电过程中

伏科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

伏科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

————————————————————————————————作者: ————————————————————————————————日期:

公司简介 作为一家德国独资企业,伏科集团是非并网电力系统太阳能产品部件全球最大供应商之一,从事设计、开发及制造各类型适合全球太阳能市场产品。 伏科致力于促进非并网电力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以及低成本的能源存储技术及系统部件。 伏科集团的分支机构遍布世界6大洲,其中包括3个生产基地和14个办事机构,建立了遍布全球范围的销售网络。发展历史 伏科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乌尔姆市应用科技大学的工程师们研究开发了太阳能充电控制器新技术,从而大大增强了非并网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 从1991年开始,这种高端技术应用于太阳能充电控制器系列产品中。 2000年底,在德国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和德国乌尔姆市及斯图加特市太阳能源及氢能源研究中心工程师们的努力下,成立了伏科集团。自此,伏科集团集非并网电力系统太阳能产品部件研发、生产、销售于一身,快速发展壮大起来。 技术背景 伏科产品的研发重点在于解决独立供电系统的能量储存问题。目标是通过优化能量的生产、存储和消耗实现系统高效率、高可靠性和低成本。 伏科集团拥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高素质的合作团队,并且与德国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等研究机构有多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因此,伏科产品始终代表了先进的技术水平。 产品介绍 伏科为可再生能源非并网电力系统生产各种尖端科技部件。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和支持。 伏科产品分为6大类:系统管理器,充放电控制器,直流节能灯,系统附件, 直流应用产品以及发电设备. 选择适合您的伏科产品,请参见应用案例. 技术品质 伏科致力于开发和生产严格符合高品质,高创新和高技术要求的产品。我们优秀的研发队伍为达到这个目标,不断提高创新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电池寿命,改善了太阳能系统的应用效率。 可靠性及成本 可靠性及成本是太阳能系统的关键考虑因素。高科技含量先进技术的应用使伏科充电控制器等产品提高了蓄电池的可靠性,改善了系统的整体效率,并降低了能源储存的成本。 非并网系统中的特殊应用 伏科为可再生能源非并网电力系统提供各种尖端科技部件。太阳能充电控制器、系统管理器、燃料电池及太阳能混合系统、微型水利发电机、直流灯及冰箱等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非并网系统中,如工业电源、通讯、交通指挥、照明及游艇航行等休闲娱乐。 灵活性 高度的灵活性使我们能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可以为大型农村偏远地区供电工程提供专业的工业系统方案和低成本离网型系统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充电站功率和时间分配控制策略.

第36卷第7期 2015年7月 电力 建设 V01.36.No。7Jul.,2015 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 电动汽车充电站功率和时间分配控制策略 梁锦华,原增泉,韩华春,许海平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市100190) 摘要:即插即充的无序充电会对电网稳定性造成巨大威胁,基于此,建立了充电站综合控制系统。针对充电规划时需考虑功率分配和电滟充电特性,提出了一种充电站功率和时间分配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理论建模将充电控制过程转化为微小时间段的近似线性规划问题,经系统测试,可在满足用户基本充电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对电网稳定性和电池寿命的影响。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功率分配;时间分配 ControlStrategyofPowerandTimeAllocationfor ElectricVehicleChargingStation LIANGJinhua,YUANZengquan,HANHuachun,XUHaiping(Institute ofElectricalEngineeringChineseAcademyof a Sciences,Beijing100190,China) gIid,the comprehensivecontrol ABSTRACT:Becausedisorderlychargingposed hugethreattothestabilityofpower systemofchargingstationwasestablished.Forthereasonthatboththepowerdistributionandthebatterycharacteristicshouldbeconsideredduringchargingplanning,acontrolmethodofpowerandtimechargingstation,in

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控制策略与优化

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控制策略与优化 装甲兵工程学院孙宝通 蓄电池的充电是恢复电池容量的重要途径和正常使用的关键环节,充电方法的好坏将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蓄电池的随处可见使得专业或非专业的人都有必要了解蓄电池更佳的充电方法。常见大的充电方法有定电压充电、定电流充电、定电压-定电流联合充电、快速充电、智能充电等,下面作简要介绍。 定电压充电是一种对已放电的蓄电池进行再充电的技术,它把充电电压设定在过充电区域,并且使用限制电流不会对蓄电池造成损害。因此,更精确的术语叫限流恒压充电。在充电早期,电压相对较低,电流限制几乎立即就可以达到。充电过程将持续在电流限制值直到蓄电池充电电压达到预先设置值。当蓄电池的电压等于充电器设置的电压时,充电电流将开始下降,因为这是只需要较低的充电量以维持预先设置的电压值。电流将呈指数下降,在某点达到一个稳定值—所谓浮充电压值。当再充电时间不重要时,它是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浮充和循环充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限流恒压充电也有许多缺点: 1、充电末尾持续时间很长,这使得充电时间在多数情况下很长。 2、容易发生充电不足和容量下降。 3、由于串联电压低且不可控制,每个电池充电不可能均等。 定电流充电是在充电过程中保持充电电流恒定的充电方式。在充电过程中由于蓄电池的端电压不断升高,所以电源电压必须逐渐升高才能维持恒定的充电电流。它可使蓄电池完全充电,以及必要的过充电,但充电时间长,电能损耗大,电解液失水多,造成冒气过甚,易使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过量脱落。而且不同技术状况的蓄电池要分组接入电路,分组选择充电电流,因此增加了控制管理、检测等工作量。初充电和普通充电都是定电流充电。为了减小电解液失水多,冒气过甚,一般采用改进定电流充电法。改进定电流充电法是将定电流充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的一种充电方法。即充电初期用较大的电流充电,到一定程度后改用较小的电流。划分为两个阶段因为蓄电池在放完电后,其正负极板上都有颗粒较大的硫酸铅生成,充电就是利用电流使硫酸铅还原成原来的活性物质。如果充电初期采用小电流,硫酸铅还原的速度势必缓慢,充电时间延长。如果充电一开始采用较大的电流,这不仅能加快作用物质还原的速度,缩短充电时间,而且还可以使一些颗粒较大的硫酸铅结晶体迅速分解减轻极板硫化。当充电到一定程度后绝大部分的硫酸铅已还原成活性物质,如果仍采用大电流充电,就会出现电解水,致使蓄电池冒气过甚,液温增高,从而引起极板作用物质脱落,所以必须适时降低充电电流,改用小电流充电。这样既可以避免上述的危害,又可以使剩余的硫酸铅继续还原为作用物质和减少电能的损耗。 恒流充电的缺点: 1、单阶段恒流充电会产生严重过充,并导致析气、干枯、板栅腐蚀,从而缩短电池寿命。 2、无电压控制;高电压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板栅腐蚀和析气。 3、定电压-定电流联合充电 其中,一级恒流和三级恒流都是以恒定的电流给蓄电池充电,二级恒压是以恒定的电压给蓄电池充电。在二级恒压这一过程中,通过蓄电池的充电电流由一级的大电流逐渐过度到三级的小电流。 这种充电方法结合了恒压充电和恒流充电的优点,避免了恒压充电在起始阶段给蓄电池造成的瞬间大电流冲击,又避免了大电流恒流充电可能带来的过充电现象,第三级的小电流充电可以保证在不损坏蓄电池的基础上能够最大程度地给蓄电池充满电。这种方法比较有效地模拟了马斯的蓄电池可接受的最佳充电曲线,起到了比较好的充电效果。但在一级恒流充

太阳能光伏智能充放电控制器

太阳能光伏智能充放电控制器 全防水双路输出系例 一:系统电压说明: 1.控制器上电时将检测系统电压,如果是12V 系统数码管显示“1.”;如果是24V 系统数码 管将显示“ 2.”; 二:安装及使用(注:接线先后顺序一定要正确) 1.控制器外形尺寸:100×82×25(mm); 2.控制器安装尺寸:86×75(mm);安装孔直径 3.5(mm); 3.导线连接:导线与控制器接线一定要牢靠,导线过电流容量选择一定要正确; 4.控制器接线正负极不要接反:接线时注意分清正负极,“+”接正极,“-”接负极; 5.控制器接线先后顺序:先接蓄电池,蓄电池指示灯亮后,再接太阳能电池板(如有阳光 电池板指示灯会亮),然后进行模式设置,将负载设置为手动模式,确定负载指示灯灭掉 后再接负载,以免接 线时,负载端有电压输出,导致操作人员触电;注意:电池板峰值电压不要超过55V,各设备正负极不要接反,以免损坏设备; 三:设置模式方法 1.数码管没有闪烁时,轻触按键数码管将会在 LED1与LED2之间切换;LED1数码管亮表 示负载1,长按三秒设置负载1;LED2数码管亮表示负载2,长按三秒设置负载2; 2.进行设置:按键按下三秒不放,数码管开始闪烁,松开按键后,轻触一下按键,数码管 数字变化一次,此时可根据模式表,设置数码管到相应数字;保存设置的方法:长按按键三秒后 数码不闪烁,设置成功。或者等待数码管自动停止闪烁,设置成功; 3.负载短路后:按键按下三秒不放,可解除短路状态; 四:模式表 LED 数码管显 示 模式 LED 数码管显示 模式 纯光控模式 9 晚上后打开负载9小时 1 晚上后打开负载1小时 0. 晚上后打开负载10小时 2 晚上后打开负载2小时 1. 晚上后打开负载11小时 型号 额定电流 型号 额定电流 V4.2-24V05A 05 A V4.2-24V10A 10A V4.2-24V15A 15 A V4.2-24V20A 20A V4.2-24V25A 25 A V4.2-24V30A 30A

蓄电池起充放电保护的控制器到底有什么用

在太阳能整套系统中为蓄电池起充放电保护的控制器到底有什么用,它的保护模式一般体现在那几方便,在这里我替大家简单的分析下 一个合格的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必须具有以下几种充放电保护模式: 1、直充保护点电压:直充也叫急充,属于快速充电,一般都是在蓄电池电压较低的时候用大电流和相对高电压对蓄电池充电,但是,有个控制点,也叫保护点,就是上表中的数值,当充电时蓄电池端电压高于这些保护值时,应停止直充。直充保护点电压一般也是“过充保护点”电压,充电时蓄电池端电压不能高于这个保护点,否则会造成过充电,对蓄电池是有损害的。 2、均充控制点电压:直充结束后,蓄电池一般会被充放电控制器静置一段时间,让其电压自然下落,当下落到“恢复电压”值时,会进入均充状态。为什么要设计均充?就是当直充完毕之后,可能会有个别电池“落后”(端电压相对偏低),为了将这些个别分子拉回来,使所有的电池端电压具有均匀一致性,所以就要以高电压配以适中的电流再充那么一小会,可见所谓均充,也就是“均衡充电”。均充时 间不宜过长,一般为几分钟~十几分钟,时间设定太长反而有害。对配备一块两 块蓄电池的小型系统而言,均充意义不大。所以,路灯控制器一般不设均充,只有两个阶段。 3、浮充控制点电压:一般是均充完毕后,蓄电池也被静置一段时间,使其端电压自然下落,当下落至“维护电压”点时,就进入浮充状态,目前均采用PWM(既 脉宽调制)方式,类似于“涓流充电”(即小电流充电),电池电压一低就充上一点,一低就充上一点,一股一股地来,以免电池温度持续升高,这对蓄电池来说是很 有好处的,因为电池内部温度对充放电的影响很大。其实PWM方式主要是为了 稳定蓄电池端电压而设计的,通过调节脉冲宽度来减小蓄电池充电电流。这是非常科学的充电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充电后期、蓄电池的剩余电容量 (SOC80%时,就必须减小充电电流,以防止因过充电而过多释气(氧气、氢气 和酸气)。 4、过放保护终止电压:这比较好理解。蓄电池放电不能低于这个值,这是国标的规定。蓄电池厂家虽然也有自己的保护参数(企标或行标),但最终还是要向国标靠拢的。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安全起见,一般将12V电池过放保护点电压人为加上0.3v作为温度补偿或控制电路的零点漂移校正,这样12V电池的过放保护点电压即为:11.10v,那么24V系统的过放保护点电压就为22.20V。目前很多生产充放电控制器的厂家都采用22.2v(24v系统)标均充转为浮充它是以电流0.01C为转折点,时间上也就是5--6个小时,但新旧电池不都能以这个为计算,我试了许多电池它只能充到70-80%的容量,延长它的均充时间它的容量就能达到容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