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麻痹该怎样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该怎样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该怎样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该怎样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对于不同疾病的确诊,其所采取的检查和鉴别诊断方法也是不同的,其中,动眼神经麻痹这一病症,其就常用以下方法进行鉴别诊断。

★1、动眼神经麻痹再生错向综合征

动眼神经麻痹后再生紊乱时,眼外肌被再生方向错误的神经纤维所支配,可以伴随各种眼球运动,有奇异的眼睑运动表现为患眼企图下转或内转时出现眼睑退缩或瞳孔缩小,一般无自动节律改变,个别病例周期性痉挛与再生错向合并存在多见于先天性或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急性期或恢复期

★2、Marcus-Gunn综合征

又称下颌瞬目综合征,由MarcusGunn首先描述故而得名。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上直肌麻痹的患者,表现为先天性上睑下垂与翼状肌的特殊连带运动即同侧翼状肌

受刺激时患眼下垂和眼睑退缩,这种眼睑退缩常发生在张嘴、下颌前突咀嚼及伸舌等运动时,瞳孔无异常改变其病因可能与三叉神经分支错向到第Ⅲ脑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的位置有关。

★3、Marin-Amat综合征

又称反下颌瞬目综合征。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特点是当张口及下颌运动时出现眼睑下垂,闭口或停止咀嚼时上睑下垂消失。

★4、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神经-肌肉间兴奋传递障碍,具有反复复发与缓解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早期出现上睑下垂单眼或双眼,晨轻午后重,瞳孔括约肌受累较晚。麻痹肌的麻痹轻重程度及斜视度数变化较大常有复视,注射新斯的明或滕喜龙后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颅神经、脊神经)两个部分。中枢神经主管分析、综合、归纳由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周围神经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症状、诊断、治疗、预后的一门学科。 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表现:感觉、运动、反射障碍,精神、语言、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 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 定位诊断:(根据神经系统检查的结果)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总论症状学的主要内容。) 定性诊断:(根据病史资料)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即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诊断)。(各论各个疾病单元中学习的内容。)辅助检查:影像学有CT、MR、SPECT、PET、DSA等;电生理有EEG、EMG、EP等;脑脊液检查。 感觉系统 一.感觉分类 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感觉的解剖生理 1.感觉的传导径路: 一般感觉的传导径路有两条: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它们都是由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连接组成,但它们在脊髓中的传导各有不同。 第一神经元:均在后根神经节 第二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 ⑴痛觉、温度觉:后角细胞 ⑵深感觉:薄束核、楔束核 ⑶触觉:一般性同⑴,识别性同⑵ 第三神经元:均在丘脑外侧核。 感觉的皮质中枢:在顶叶中央后回(感觉中枢与外周的关系呈对侧支配) 2.节段性感觉支配: (头颈)耳顶联线后C2、颈部C3、肩部C4; (上肢)桡侧C5-7、尺侧C8-T2; (躯干)胸骨角T2、乳头线T4、剑突T6、肋下缘T7-8、脐T10、腹股沟T12-L1; (下肢)大腿前L2-3、小腿前L4-5、下肢后侧S1-3、肛门周围S4-5。 3.周围性感觉支配:了解周围性支配的特点。 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有助于判断脊髓(髓内、外)病变的诊断。 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 ㈠破坏性症状: 1.感觉缺失:对刺激的感知能力丧失。 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不同类型瞳孔异常的鉴别与诊断

不同类型瞳孔异常的鉴别与诊断 瞳孔指虹膜中央的圆孔。正常瞳孔的直径大小随光线强弱而变化,一般新生儿和老年人的瞳孔直径约2mm,成人为4~5mm。在自然光下,当瞳孔直径<2mm 者为瞳孔缩小,>5mm者为瞳孔散大。瞳孔异常指瞳孔大小、位置、形态和对光反射等异常。 虹膜有两种平滑肌,围绕瞳孔的环形肌是瞳孔括约肌,呈放射直行的是瞳孔散大肌,它们分别受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光反射:光刺激视网膜,神经冲动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到达顶盖前核,再绕中脑导水管到双侧E-W核(动眼神经核的一部分),经副交感神经传出通路到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引起缩瞳。 调节反射:视网膜兴奋经视神经传导大脑枕叶皮质,再至额中回后部眼球协同运动中心枢,经皮质延髓束到E-W核,由此核发出纤维经动眼神经至双侧内直肌而出现眼球内聚;同时发出副交感纤维至瞳孔括约肌,引起缩瞳。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虹膜异常 1、先天性虹膜异常 (1)先天性无虹膜。生后即无虹膜,瞳孔大至角膜缘,常合并青光眼、白内障、眼颤等。 (2)虹膜缺损。多在虹膜下部出现大小不等、形为瓜子的尖端向外的缺损,常合并脉络膜缺损。 (3)小瞳孔。直径1mm左右,用散瞳剂多无效。

(4)多瞳症。除瞳孔外,虹膜上还有数个空洞,每个瞳孔又各有其括约肌。 2、后天性虹膜异常 (1)虹膜萎缩。虹膜局部色泽灰白色,正常纹理消失。见于带状疱疹、结核病等。 (2)虹膜后粘连。因炎症致虹膜粘于晶状体,造成瞳孔形状不规则和虹膜萎缩。 二、麻痹性瞳孔散大 病变在瞳孔反射中枢(E-W核)与睫状神经节之间,瞳孔呈中度散大;若病变在睫状神经节以后的路径,则瞳孔极度散大。它们主要病因有脑外伤、血管性病、炎症、肿瘤、先天性病等。 1、动眼神经麻痹。可有下列全部或部分表现:患侧眼睑下垂、眼球向上、下、内运动障碍,瞳孔不同程度散大,光反应减弱或消失,调节反射障碍。 2、肌强直性瞳孔。又称Adie瞳孔,合并腱反射消失时,称Adie瞳孔综合征。表现为一侧瞳孔(左侧好发)散大,直接和间接光反射消失。用依色林或2.5%乙酰甲胆碱滴眼,瞳孔可缩小,可合并出汗异常、心动过速等自主神经症状。青年女性多发。 3、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有先天性(2岁或少年发病)和后天性两种。表现为周期发作性和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 三、痉挛性瞳孔散大 因交感神经功能过度亢进,或颈交感神经节至瞳孔散大肌传导通路病变所致。主要见于颈髓肿瘤、外伤、脊髓空洞症、颈交感神经炎、肺炎、纵隔肿瘤、甲状腺肿大等。 临床表现:瞳孔散大;应用1%可卡因、乙酰甲胆碱滴眼后,瞳孔为变化(正常瞳孔或麻痹性瞳孔散大用药后瞳孔可收缩);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可出现瞳孔缩小;原发病变表现。 四、麻痹性瞳孔缩小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13513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颅神经、脊神经)两个部分。中枢神经主管分析、综合、归纳由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周围神经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症状、诊断、治疗、预后的一门学科。 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表现:感觉、运动、反射障碍,精神、语言、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 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 定位诊断:(根据神经系统检查的结果)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总论症状学的主要内容。) 定性诊断:(根据病史资料)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即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诊断)。(各论各个疾病单元中学习的内容。) 辅助检查:影像学有CT、MR、SPECT、PET、DSA等;电生理有EEG、EMG、EP等;脑脊液检查。 感觉系统 一.感觉分类 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感觉的解剖生理 1. 感觉的传导径路: 一般感觉的传导径路有两条: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它们都是由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连接组成,但它们在脊髓中的传导各有不同。 第一神经元:均在后根神经节 第二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 ⑴痛觉、温度觉:后角细胞 ⑵深感觉:薄束核、楔束核 ⑶触觉:一般性同⑴,识别性同⑵ 第三神经元:均在丘脑外侧核。 感觉的皮质中枢:在顶叶中央后回(感觉中枢与外周的关系呈对侧支配) 2.节段性感觉支配: (头颈)耳顶联线后C2、颈部C3、肩部C4; (上肢)桡侧C5-7、尺侧C8-T2; (躯干)胸骨角T2、乳头线T4、剑突T6、肋下缘T7-8、脐T10、腹股沟T12-L1; (下肢)大腿前L2-3、小腿前L4-5、下肢后侧S1-3、肛门周围S4-5。 3.周围性感觉支配:了解周围性支配的特点。 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有助于判断脊髓(髓内、外)病变的诊断。 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 ㈠破坏性症状: 1.感觉缺失:对刺激的感知能力丧失。 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刺激阈升高):

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 病因 1、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后交通支动脉瘤最多见,造成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与其解剖部位有关,常因动脉瘤的急性扩张,压迫牵拉或出血损伤动眼神经而致眼肌瘫痪或因动脉瘤的破裂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肿瘤:颅内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均可导致动眼神经麻痹; 3、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障碍所致,并非动眼神经本身的疾病,只侵犯眼外肌; 4、感染:常由眶内,眶后的炎症所致; 5、脑血管性疾病:包括脑梗塞等; 6、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患者多有反复头痛发作史或家族史; 7、糖尿病性眼肌瘫痪 临床表现 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由于外直肌及上斜肌之作用),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并有复视、头向健侧歪斜。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等。 鉴别诊断 (一)核性及束性麻痹因动眼神经核在中脑占据的范围较大,故核性损害多引起不全麻痹,且多为两侧性,可见有神经梅毒,腊肠中毒及白喉等。束性损害多引起一侧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同侧瞳孔扩大,调节机能丧失及睑下垂,眼球被外直肌及上斜肌拉向外侧并稍向下方。(二)周围性麻痹 1.颅底动脉瘤(aneurysmofthebaseoftheskull):动眼神经麻痹单独出现时,常见于颅底动脉瘤而罕见于其他肿瘤。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多有慢性头痛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亦可以单独的动眼神经麻痹出现。脑血管造影多能明确诊断。 2.颅内占位性病变(intracranialspaceoccupyinglesion):在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及脑肿瘤晚期,一般皆表示已发生小脑幕切迹疝。表现为病侧瞳孔扩大及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可出现瘫痪,继之对侧瞳孔也出现扩大,同时伴有意识障碍。根据病史及头颅CT检查多能明确诊断。 3.海绵窦血栓形成及窦内动脉瘤:可表现为海绵窦综合征,除了动眼神经瘫痪外,还有三叉神经第一支损害,眶内软组织,上下眼睑、球结膜、额部头皮及鼻根部充血水肿,眼球突出或视乳头水肿,炎症所致者常伴有全身感染症状,结合眶部X线片及腰椎穿刺及血常规检查可明确诊断。 4.眶上裂与眶尖综合征(superiororbitalfissureandorbitalapexsyndrome):前者具有动眼、滑车、外展神经与三叉神经第一支功能障碍,后者除此3对颅神经损害外,常伴有视力障碍,结合眶部视神经孔X线片,血液化验、眶部CT等多能明确诊断。 5.脑膜炎(cephalitismeningitis):脑膜炎引起的动眼神经损害多为双侧性,且多与滑车、外展神经同时受累。脑脊液检查细胞数、蛋白定量增高。 治疗 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包括先天性上睑下垂药物治疗多无效,手术矫正效果较好。对后天性上睑下垂,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早期上睑下垂,首先应排除重症肌无力。如系神经麻痹应确定类型找致病因进行治疗。在找到病因之前,可口服及注射维生素B族药物及ATP、cAMP、CTP等。对长期治疗无效的病例,应考虑手术矫正,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术式。

神经病学常考问答题-答案解析

西综复试系列|神经病学常考问答题(内附17套神经病学试题库) 一、总论 1.简述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 2.左侧额叶损害可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3.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4.交叉性麻痹。 5.分离性感觉障碍。 6.内囊损害的临床特点 7.何谓病理反射?常见的有哪些? 8.何谓Babinski征等位征?如何检查? 9.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 10.Gower征 11.脊髓休克 二、脑血管病 1.何谓腔隙性脑梗塞?有哪些常见临床类型? 2.简述TIA的临床特征和可能的发病机制。 3.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鉴别要点。 4.简述脑栓塞的临床特点。 5.脑梗塞超早期溶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6.脑叶出血的临床特点。 三、脊髓疾病

1.何谓Brown-Sequard综合征? 2.何谓脊髓疾病的纵定位和横定位 3.简述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 四、运动障碍性疾病 1.结合生化改变阐述Parkinson病的主要药物治疗机制。 2.简述帕金森病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3.帕金森病的“四主征”是什么? 五、肌肉疾病 1.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 2.何谓重症肌无力危象?分为几型?如何抢救? 六、周围神经疾病 1.简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Guillain-Barre氏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 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 4.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特点 七、癫痫 1.癫痫 2.何谓癫痫持续状态?简述其抢救原则。 3.癫痫常见发作类型的首选药物。 八、痴呆

1.痴呆的定义 2.痴呆的“ABC”症状 3.痴呆常见的原因有哪些?各有何临床特点? 4.Alzheimer病的临床特点 5.Lewy小体痴呆的核心症状 九、脱髓鞘疾病 1.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特点 2.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 3.如何理解多发性硬化的空间多灶性和时间的多向性?

80例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外肌麻痹病因分析

DOI:10.3969/j.issn.1006-8422.2014.02.023 作者单位:232007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临床研究? 80例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外肌麻痹病因分析 李彬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2008至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以复视症状为主症的眼肌麻痹患者80例,根据病史、详细的查体和眼部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 80例病例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24例(动眼神经麻痹16例,外展神经麻痹6例,合并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2例),脑血管病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18例,颅内动脉瘤者10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2例,躯体形式障碍1例,颅内肿瘤2例,多发性硬化1例,神经梅毒1例,脑干脑炎1例。结论 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复视的神经眼科体征,其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为最主要病因,脑血管病、动脉瘤眼肌麻痹、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重要原因,其他还有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躯体形式障碍、颅内占位等。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眼外肌麻痹病因复杂,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明确诊断,以达到正确治疗。 【关键词】 复视,眼肌麻痹,病因 [临床眼科杂志,2014,22:165]Analysisof80casesof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withdiplopia LIBin.DepartmentofNeurology,HuainanFirstPeople'sHospital,Huainan,Anhui23200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evaluateclinicalfeaturesof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thatinitiallypresentedwithdi-plopia.Methods Eightycaseswith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wereanalyzedforcausesofdiseasebyreviewingmedicalhistory,athoroughphysicalexaminationandacompleteeyeexamination.Theclinicalfeatureswerestudied.Results Twenty-fourpatientswith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werecausedbydiabetes,includingoculomotornerveparalysis(16cases),abducentnerveparalysis(6cases),andcombinationofoculomotornerveandabducentnerveparalysis(2cases).Twentycaseswerecausedbycerebrovasculardiseases,and18caseswerecausedbyarteriosclerosisresultedoculomotorandabducentnerveparalysis.Tencaseswerecausedbyintracranialaneurysms,twocasesbymyastheniagravis,onecasebyso-matizationdisorder,twobyintracranialtumors,onebymultiplesclerosis,onebyneurosyphilis,and1bybrainstemencepha-litis.Conclusions Manyneurologicaldiseasescancausenerveophthalmicsignssuchasdiplopia.Themostcommoncau-sesincludingdiabeticophthalmoplegia,cerebrovasculardisease,andaneurysmsophthalmoplegia.Atherosclerosisisalsoanimportantcause.Otheretiologiesincludemyastheniagravis(ocular),somatoformdisorders,intracranialmass,etc.Thee-tiologyofpatientswith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anddiplopiaiscomplexandeasytobemisjudged.Therefore,much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exactdiagnosisandpropermanagement. 【Keywords】 Extraocularmusclesparalysis;Diplopia;Etiology [JClinOphthalmol,2014,22:165] 神经系统疾病或神经系统损伤可产生眼部症状的一系列疾病,与眼科和神经眼科关系紧密[1]。中枢神经系统中约有40%的纤维与视觉有关;12对颅神经中Ⅱ、Ⅲ、Ⅳ、V、Ⅵ、Ⅶ、Ⅷ等7对与视觉传入或眼球运动直接相关[2]。复视是由于外界相同的物体落在视网膜上的非对称区域所造成的。双眼复视患者大多是由于眼外肌运动障碍所致,根据眼外肌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神经源性、肌源性、机械性等[3]。临床医生困惑难断的是经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复视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木文报道2008年至2013年80例我院神经科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相关病因。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2~80岁,平均62岁。合并高血压病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例,糖尿病30例,有的患者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眼底检查、视力、红玻璃实验检查及视野检查。排除相应眼科疾病后,收住神经科,经头颅CT、MRI或DSA等检查,作出最后诊断。所选病例以复视主诉症状就诊,均不伴有明显的肢体瘫痪或意识障碍等症状。

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详解

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详解 “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是上海复大医院面神经治疗中心的专家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科学相结合的结晶。专家们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经验,创立了这套具有新、特、奇的“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主要治疗:面瘫、面神经麻痹、面肌萎缩、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面瘫治疗所留下的后遗症。这套疗法是属于复大医院专利治疗,具有权威性,能够弥补普通治疗方法带来的缺陷,并且能够治疗面瘫所留下的难以治疗的后遗症。 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三联是什么呢?1.辨证下药、2. 疏经活络、3. 系统的面部肌肉组织手法康复治疗。其舒经活络是指后期的面部肌肉功能锻炼,面部肌肉锻炼主要是抬眉、撅嘴、吹口哨、皱眉、抬额、闭眼、露齿、鼓腮等等。那么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有哪些呢?其疗法包括了1.超高的吸收:该疗法采取高端的纳米萃取技术,药效是普通药效的八倍以上。 2.超强的穿透:它有效成份颗粒只有原子般大小,轻易穿透免疫系统坚韧的包膜,使药物作用于病灶部位。 3.精准的给药:提高药物疗效,促进面容恢复造成肌肉的血液循环受阻,直接针对神经系统病灶部位精准靶向给药。那此疗法在治疗病症的时候有哪些特点和疗效呢?下面为您介绍一下,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作用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面部的肌肉的特殊性,相对的讲,肌肉小、薄、多,相互重叠,毛细血管丰富,神经末稍丰富,面部肌肉功能十分复杂,相互协调工作,来完成各种表情正因以上特点,所以面部不能进行创伤性的治疗。如面部针刺、割治、穴位注射、贴药等治疗。比如针刺,刚开始是会有些效果,但是到后期,针刺会给脸部带来后遗症,面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再次复发。 因此在面瘫、面神经炎后遗症、面肌痉挛进行创伤性治疗后,会造成面部肌肉群的损伤和破坏,治疗时间越长、损伤破坏越重,一般治疗3-6个月后,就会出现被损伤、破坏的部位纤维化,结巴、粘连、而使多块的肌肉粘连在一起。造成肌肉的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肌肉萎缩,联动和痉挛,甚至毁容。增加了病人的痛苦。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创伤治疗20天至一个月者百分之百有后遗症的出现,这是我们独特的理论。 而“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则是用中医经络穴位疗法和中药牵正汤内外兼治巧妙组合,不针灸、不手术。无论得病时间长短,均可治疗,此疗法主要是针对性强,治疗手段独特,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其次能全面改善病灶部位的毛细血管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通,使有足够的血液营养神经根激活神经元,促进损伤的面神经修复、再生。全面激活神经细胞,恢复面神经的正常传

解析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耳(Bell)麻痹,属常见病,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大多数病人因受凉,病毒感染引起骨质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缺血、水肿所致,病理变化早期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重者则有轴突变性。 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病,多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高峰,病初可有病侧耳或下颌角后疼痛,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或闭合无力,闭眼时眼球向外上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尔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笑时露齿,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或吹口哨时漏气。进食物时食物常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且同时伴流泪及流涎。面瘫不完全者起病1~2个月明显好转而后痊愈,年轻者的预后较好,大约3/4的病例可完全恢复,如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则完全恢复的希望不大。 解析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面神经麻痹亦无特效治疗方法,急性期应尽早使用皮质激素,静滴地塞米松10~15mg/日,或服强的松20~40mg/日,连续5~7日。如系带状疱疹引起的,则口服阿昔洛韦5mg/kg,每日5次,7~10日。配合应用地巴唑、肌苷、A TP、维生素B1、维生素B12、加兰他敏等,一周后即可理疗、针灸、功能锻炼。 面神经麻痹穴位注射治疗。应用一叶萩碱注射液,4mg/lml/支,于患侧面部穴位注射。取穴,主穴:印堂、太阳、下关、翳风、阳白、听会、头维、四白、颧髎、地仓、颊车、合谷。配穴:失眠多梦配神庭、足三里、三阴交。急躁易怒配阳陵泉、太冲:伴有耳前疼痛配内庭,可选9个穴位,分为3组轮流注射,每日1次,每穴每次注入0.8~1.2mg,12次为1疗程,休息1~2日再开始第二疗程。亦可选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1mg注射上述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注入0.5ml,10次为1疗程。>>专家解析:面部整形四大美丽标准 注意:面部穴位注射不可注入血管内,部分病人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感,一般在停药2~3日后可自愈。 面神经麻痹穴位注线疗法。取穴,一组穴:牵正透颊车,四白透颧髎二组穴:地仓、合谷。三组穴:阳白透头光明、足三里。 面部穴位用0号肠线,其他穴位用4号肠线,注入0.5~1.0cm,足三里取健侧,余穴均取患侧,每周埋线1次。 一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二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三理疗: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亦可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刺激面神经干,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这些病因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处理原则大不同

这些病因导致得动眼神经麻痹,处理原则大不同 2017-08-24 来源: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导读:动眼神经麻痹就是造成眼肌麻痹及复视得常见病因,具体原因包括颅内动脉瘤压迫、外伤、缺血、炎症及脑干病变等。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可危及生命,故尽早明确病因并及时处理对临床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介绍动眼神经得解剖通路,然后针对不同部位损伤导致动眼神经麻痹得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逐一分述。 动眼神经解剖示意图 动眼神经核簇位于中脑背侧、中脑导水管周围,向前穿经红核、黑质、大脑脚从脚间窝出脑干,进入蛛网膜下隙继续前行,经过海绵窦外侧壁前上方,经眶上裂进入眼眶,进而分为上支与下支,分别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 斜肌及瞳孔括约肌

动眼神经在海绵窦内位于外侧壁得上方,其下依次为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第1支 与第2支,颈内动脉与展神经位于内侧 常见病因及处理 颅内动脉瘤 由于动眼神经从脚间窝出颅后行走于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故颅内Willis环周围得动脉瘤,特别就是大脑后动脉附近得动脉瘤极易产生动眼神经压迫,导致累及瞳孔得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可因急性动眼神经麻痹伴疼痛而首诊眼科。 由于蛛网膜下隙段动眼神经支配瞳孔得副交感纤维位于神经干得背侧与周围,压迫性病变首先使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查体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上、下、内运动受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处理原则:由于动脉瘤破裂后可危及生命,故急性伴有瞳孔受累得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需要紧急行脑动脉血管成像得检查。诊断动脉瘤得金标准为导管介入脑血管造影(DSA)。上述影像学检查得阳性率不等。 由于DSA为有创性检查,大于50岁者,如瞳孔不受累,可选择进行;对于<50岁且高度怀疑动脉瘤,常规CTA或MRA又未见异常者,强烈建议做DSA检查。

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全文)

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全文) 动眼神经也称为第III对脑神经(third cranial nerve,3th CN),含躯体运动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的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及瞳孔括约肌。损伤后可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上睑下垂,眼球内收、上转、下转障碍及患侧瞳孔散大。患者主诉双眼水平及垂直复视、眼睑下垂及患侧眼视近物模糊(瞳孔散大)。动眼神经麻痹是导致眼肌麻痹的常见病因。临床除孤立性动眼神经麻痹外,还可见到合并其他多种脑神经损害的眼肌麻痹及复视。下文首先对动眼神经的解剖通路做详细说明,然后针对不同部位损伤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逐一分述。 1 动眼神经的解剖通路 1)中脑核团。动眼神经所含的躯体运动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分别源于中脑的动眼神经运动核及动眼神经副交感核,由位于中脑背侧的一簇核团组成,分别包括支配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的核团及支配瞳孔的副交感核团(Edinger-Westphal核,EW核)(图1)。注意上直肌核团为对侧支配;提上睑肌核团为双侧支配。动眼神经核性损害常导致不全性或分离性动眼神经麻痹,其原因与亚核的空间定位有很大的关系。

2)蛛网膜下隙及颅内段。由各亚核发出的神经分支汇聚成动眼神经,向腹侧走行,自脚间窝出脑干,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进入眼眶。在海绵窦中动眼神经位于外侧壁的上方,其下分别为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第1支及第2支(图2)。

3)眶内段。进入眼眶后立即分为上、下两支。上支较细小,支配上直肌和提上睑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由下斜肌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由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换神经元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眶上裂及眶尖部位病变可使动眼神经受累。 2 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 1)颅内动脉瘤。由于动眼神经从脚间窝出颅后行走于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故颅内Willis环周围的动脉瘤,特别是大脑后动脉附近的动脉瘤极易产生动眼神经压迫,导致累及瞳孔的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可因急性动眼神经麻痹伴疼痛而首诊眼科。由于蛛网膜下隙段动眼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