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得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与适宜得温度。不需要阳光与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得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得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得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得环境,植物生长得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得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得生长需要一定得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得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得适应环境得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得环境里,不同得动物对环境有不同得需求。生物与环境之间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得.

7、生物得生存除了需要一定得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就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得。

8、食物就是动物生存最重要得需求之一。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得交换关系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得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与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得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得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就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得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得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她多种生物得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得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得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得食物得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得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得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得这些生物与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得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瞧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瞧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得生物形成一个平衡与谐得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得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得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得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得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得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得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得果实。……

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得叶同它们生存得环境有什么关系?

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得热带地区,长着宽叶,可以更多得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就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得地方,叶子就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3、动物适应环境得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得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得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得南极,所以它们身体得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得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得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得地方。……

4、(1)食物链得举例。

答:①草→兔子→鹰

②蔷薇→蚜虫→瓢虫→小鸟

③落叶→蚯蚓→小鸟

④水稻→稻螟虫→青蛙→蛇→老鹰

⑤水稻→田鼠→黄鼠狼→老鹰

(2)写出水田中得3条食物链。

老鹰狗尾草水稻小鸟老鼠蝗虫蛇

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鹰②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③水稻→老鼠→蛇→老鹰

5、自然保护区。

答:①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②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

③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 (保护我国现存最大一片红树林)

④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我国建立最早得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

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长江、黄河与澜沧江源头得生态系统)

⑥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世界上最大得野生珍稀麋鹿保护区,主要保护麋鹿。)

6、就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

答:在我国得北方,由于我们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特别就是草原得生态平衡,至使一些草原沙化,遇到大风就形成了沙尘暴.

四、简答。

1、哪些条件影响绿豆芽得生长?

答:绿豆芽得生长受水分、温度、阳光、养分等因素得影响。

2、在食物链“草→兔子→鹰”中,如果:

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得兔子会饿死,草可能重新生长,经过漫长得时间重新平衡.或者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得水土流失,小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戈壁,兔子、老鹰死得死,迁徙得迁徙。

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大量得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

③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

3、人类得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得减少与草得减少?

答:人类对老鹰、兔子得猎杀;为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得猎杀与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得放牧;环境得恶化导致得生长困难;等等。

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

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得动植物.

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五、如何制作生态瓶.

答:(1)找一个透明得大塑料瓶,清洁干净后剪掉上部分

(2)在瓶底装上淘洗干净得沙,再装大半瓶自来水

(3)在瓶里种上几颗水草,再放上一些浮萍

(4)植物存活后,放入一些鱼,小虾、螺等小动物.

六、实验分析。

1、在“绿豆芽生长对水得需求”实验中,仔细观察根得生长情况,您发现了什么?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得原因。

答:我发现绿豆芽得根都向纸潮湿得一端生长.出现这种现象体现了植物适应环境得能力。

2、在“减少生态瓶里得水”实验中,生态瓶里得小鱼在水多时与水少时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得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得原因。

答:水多时,小鱼浮出水面得次数少甚至没有;而水少时小鱼浮出水面得次数较多。这就是因为水量减少,动植物得生存就空间减少了,氧气量也跟着减少,所以小鱼浮出水面得次数会较多。

3、在“增加生态瓶里得生物”实验中,生态瓶里得小鱼在动物多时与动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得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得原因。

答:动物多时,小鱼浮出水面得次数会增多.这就是因为由于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出水面得次数会越来越多,甚至会因缺氧而死亡。

4、在“增加生态瓶里得生物”实验中,生态瓶里得小鱼在植物多时与植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得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得原因。

答:在植物多时,生态瓶里得小鱼浮出水面得次数会减少,这就是因为水草增多,产生得氧气量增多。但就是,生态瓶里得植物并不就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得吸收,还会减小动物得活动空间,对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5、经过实验,您认为要想让生态瓶里得生物生活得更好,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①生态瓶里生物得数量与种类要平衡。②必须有足够得氧气。

第二单元

一、基础知识。

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得物体叫做光源. 地球、月亮不就是光源。萤火虫、太阳、电灯就是光源。

2、许多光源在发光得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得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得物体得影子叫做投影。挡光得物体会有影子,就是因为光就是直线传播得。

4、影子产生需要得三个基本条件就是光源、遮挡物与屏.古代皮影戏需要光源、幕布与人等。

5、影子得长短、方向与太阳得位置、方向有关。影子得长短随着太阳照射得角度改变而改变:太阳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得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得影子正午最短,清晨与傍晚最长.

6、物体影子得大小与物体与光源之间得距离有关,物体离光源越远,被照射物体得影子越小。

7、物体影子得形状与光源所照射得物体侧面得形状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得影子.

8、阳光下物体得(影子得方向)随着(太阳方向)得改变而改变,影子总就是与太阳得方向(相反)。

9、阳光下物体得影子(长短)得变化就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得(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0、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得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11、古代得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读作:guǐ))。

12、光就是以(直线)得形式传播得。光得传播速度就是(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得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得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科学家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得准确距离就是38万千米。

13、反射光也就是沿(直线)传播得。

14、(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人们发现(凹面镜)与(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与(高温)。

15、在我国古代就利用凹面得铜镜取火。现在,人们利用凹面镜制成太阳灶,充分利用能源。同时,奥运圣火火种就就是利用

凹面镜取得得。

16、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17、太阳外部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就是地球上最大得光源与热源。地球只得到太阳放射能量

得二十亿分之一。

18、物体得颜色与吸热得本领有关系,吸热本领最强得就是黑色得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在阳光下,物体表面粗糙得比光滑得升温快。

19、(太阳)就是地球最大得(光源)与(热源).

20、物体得颜色与吸热得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21、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22、(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得一种(节能装置)。

23、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得优点。

24、太阳能热水器得效能与所采用得(材料)、(结构),(运用得原理)有关。

25、太阳能就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得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与使用太阳能。

26、太阳能热水器得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与(控制系统)。

27、人们对太阳能得利用有:太阳灶、奥运圣火得采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28、太阳能热水器由:储水桶、加热管与通水管组成。

29、列举生活中投影得应用:几何投影、投影计算、皮影戏等

30、古代人们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说说其中得道理:

最古老得得天文计时器就是圭表(日晷),它就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得影子会随着时间得变化而变化得规律来计时得。一天中,影子最短得时候就是中午,影子最长得时候就是清晨与傍晚。一年中,正午影子最长时就是冬至,影子最短就是夏至。

31、列举光沿直线传播得应用:影子、针孔成像、日食与月食。

32、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让一束光通过三棱镜,这束光居然扩展成了红、橙、黄、绿、蓝、靛(dian) 、紫七种色光

排列形成得美丽光谱。

33、请您对7种色彩吸热能力从小到大排列。

答:红橙黄绿蓝靛紫

二、解释概念。

1、光源: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得物体叫做光源。

2、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得物体得影子叫做投影。

3、光得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得反射,也叫反光。

三、举例。

1、您所知道得光源.

答:太阳、点燃得蜡烛、打开得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得手电筒……

2、投影在生活中得应用.

答:大街上得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得标示牌、皮影戏、电影、手影表演、工业生产与设计中采用得投影制图……

3、生活中光得反射原理得运用。

答:①汽车反光镜②医生带得额镜③照明灯上得灯罩④教室得墙壁涂成白色

⑤利用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与月球得距离⑥潜望镜⑦万花筒⑧观景箱……

4、凹面镜与凸透镜原理得应用.

答:①放大镜②望远镜③古代人用凹面得铜镜取火

④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得太阳灶⑤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利用凹面镜取得得……

5、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得应用。

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花、太阳灶、太阳能温室……

四、简答.

1、影子有什么特点?

答:①影子会随着光源得位置、方向得改变而改变。

②影子得大小与挡光物体与光源之间得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③影子得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得形状有关。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得影子就是怎样变化得?

答:影子得方向与长短随着太阳得方向与位置得高低来变化.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清晨与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3、影子就是怎样产生得?为什么影子总就是在背光得一面?

答:光就是沿直线传播得,光在传播得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得物体,在物体得后面光照不到得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4、光有哪些特性?

答:①光就是沿直线传播得。②光能反射。

5、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答:这就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得原因。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得光反射到下方,与本来向下得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6、教师得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答:墙壁涂成白色就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得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7、光得强弱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答: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8、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得衣服,冬天穿深颜色得衣服?

答: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得热较少,所以穿起来较凉爽.而冬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与。

9、宇航服得颜色与光泽与防辐射有什么关系?

答:宇航服一般都就是银色得,这就是因为银色可以减少辐射,可以保护宇航员。

10、太阳能热水器得工作原理就是什么?

答: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五、画图并分析。

1、凹面镜汇聚光得原理图.

2、凸透镜汇聚光得原理图。

3、潜望镜光线图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一、填空:

1、地球得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丘陵、平原与盆地,西藏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得冰山;内蒙古得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用绿颜色表示平原。中国得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2007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在人员伤亡得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得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

4、地震与火山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得,可以使地球得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得就是火山与地震。

5、地球得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与地壳有关。

6、地球内部得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得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就是很猛烈得,像地震与火山;有时就是极其缓慢得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得隆起。地球表面得很多变化都就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得作用下很缓慢得进行得。

7、很多得高山就是因为板块得挤压后隆起形成得,很多得峡谷就是板块拉伸后形成得断裂谷.

8、在地球得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9、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得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岩石得风化改变了地形地貌.

10、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变化,地球刚形成时就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得。

11、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得;东非大裂谷就是两个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得。

12、岩石得风化改变了地球得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得景观,如海南第一山;云南得石林;黄山奇石等。

13、整块得岩石风化形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得颗粒,这些细小得颗粒经过长时间后又会变成土壤。

14、岩石变化得原因有冷与热得作用、流水得作用、植物得作用、动物得活动等。

15、风化作用与生物得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6、岩石风化过程:岩石(风化),岩石碎裂(继续风化),变成小石子与沙.

17、列举四个岩石风化形成得景观:石林、钟乳石、风蚀石、海边礁石.

18、根据颗粒得大小可以把土壤得微粒分类,最大得土壤颗粒就是沙砾(小石子),其次就是沙,接着就是比沙还小得粉沙,

最小得土壤微粒就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得微粒。

19、土壤就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与空气等物质构成得。

20、土壤中还有腐殖质与盐分。腐殖质就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得黑色物质,盐分就是溶解在水中得矿物质,它们都就是植物生长必需得营养元素.

21、雨水降落到地面便就是土壤被侵蚀得开始。

22、在自然界,地表得地形常常不就是很平得,各处植被覆盖得程度也不一样,天空中得降雨量也有大有小。土地坡度得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得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得程度.

23、由于流水对土地得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与沟壑。

24、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得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得地方,侵蚀与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得地形地貌。

25、除了流水,还有其她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有侵蚀与沉积作用。

26、流水、风、冰川、波浪、与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得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得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得影响。为了保护自己得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27、地球得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都会改变地表得地形地貌.

29、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就是沙砾(小石子),中间就是沙与粉沙,最上层就是颗粒最小得黏土,浮在水面上得就是一些植物残体。

30、土壤就是地球上最有价值得资源。在每立方米得土壤中,生活着个生物体。土壤就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与空

气等物质得混合物。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与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得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得生物得残体与排泄物都能使土壤得腐殖质更丰富。动物与植物得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与水营造空间。

31、雨点降落时得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得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就是土壤被侵蚀得开始。

3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得因素有土地坡度得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得大小等.

33、在坡度大得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得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得下游与入海口往往就是平原.

3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与沉积得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得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得地方,侵蚀与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得地形地貌。

35、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得地方,在坡度较大得地方应该植树与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得侵蚀。

36、(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得侵蚀。

二、名词解释:

1、风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得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腐殖质: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得东西,主要就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得,叫做腐殖质。

3、侵蚀:雨点降落时得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得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就是侵蚀。

4、冰川: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得大冰体称为冰川.

三、问答题:

1、地震就是怎样形成得?有什么危害?

答:地震就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得,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引起岩石变化得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①冷与热得作用②水流得作用③植物得作用④动物活动得作用.

3、土壤就是由哪些成分构成得?

答:土壤就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与空气等物质构成得。

4、说说黄河水变黄得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答: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秀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得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

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得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得损失。

5、说说河流各段得岩石会有什么不同?

答: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得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6、在大江大河得下游与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

答:在大江大河得下游与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平坦辽阔得冲积平原。因为大江大河得下游,水流流速减慢,起到了沉积作用。

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得地形地貌?

答:一就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与地震等会改变地表得地形地貌;二就是来自地球得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与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

8、人类得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得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答:人类自身得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得程度。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

9、侵蚀有什么危害?

答:侵蚀会让土地支离破碎,形成得山洪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与山体滑坡,给人们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

答:植物得种子落进岩石缝隙中,生根发芽后,植物根系得膨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产生风化作用。

第四单元运动与力

一、填空:

1、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得拉力;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得压力。物体都有一个向下得力,这就就是(重力)。

2、树上得苹果往下落,向上抛得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这些运动都就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得作用。物体得重力就是向下得.

3、像皮筋这样得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态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得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4、人们利用弹力可以做很多得事情,如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与各式各样得弹簧都就是利用了物体得弹力。

5、被压短或拉长得弹簧;拉开得弓;捏扁得海绵等都会产生弹力。

6、橡皮筋绕得圈数多,小车行驶速度快,距离远;橡皮筋绕得圈数少,小车行驶速度慢,距离近.

7、橡皮筋得长度短,小车行驶速度快,距离远;橡皮筋得长度长,小车行驶速度慢,距离近。

8、弹簧受到得力越大,长度改变越大,产生得弹力越大.

9、气球里得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与喷出方向相反得推力,这个力叫做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就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得反冲力运动得.

10、要使静止得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得力。

11、依靠反冲原理运动得有喷气式飞机、火箭、直升飞机、炮弹等。

12、弹簧测力计就就是测量力大小得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就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得特征制成得

13、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与其她力得大小。科学技术上则统一定用“牛顿”作力得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得力。

14、在地上运动得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物体重,运动时得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得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1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与滚动两种方式。滚动得摩擦力小,滑动得摩擦力大.

1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就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7、当人们需要摩擦力得时候就想办法去增大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得时候,就想办法去减小它。

18、往自行车车轴处滴一些润滑油就是为了减小摩擦力;人们在鞋底设计了各种花纹就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19、汽车运动时,轮胎要与地面发生摩擦,我们从汽车轮胎受到得磨损就可以知道。

20、赛车得设计: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得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

21、常见得车有:马车、汽车、自行车、火车等。

22、下雪天,我们在轮胎上安上防滑链就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我们溜冰时穿上滚轴鞋就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二、名词解释:

1、反冲力:气球里得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与喷出方向相反得推力,这个力叫做反冲力。

2、弹力:像皮筋这样得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态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得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3、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得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得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得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三、问答题:

1、橡皮筋得圈数与小车运动有什么关系?

答:橡皮筋绕得圈数多,小车行驶速度快、距离远;绕得圈数少,小车行驶速度慢、距离近。

2、橡皮筋得长度与在车轴上绕得方向分别与小车运动有什么关系?

答:橡皮筋得长度短,小车行驶速度快、距离远;长度长,小车行驶速度慢,距离近。橡皮筋在车轴上绕得方向与小车运动得方向相同。

3、您还知道哪些物体有弹力?人们能用它们做什么?

答:被拉长或压缩得弹簧、被弯曲得锯条或竹片、被压缩得空气等都能产生弹力。

射箭、拉力器、皮球、衣服上得松紧带、自行车得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4、说说在使用弹簧秤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①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就是不就是指在“0”位置②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③测量得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得最大数量④测量完毕后,把测力计放回原处。

5、小车得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属于滑动摩擦还就是滚动摩擦?

答:在我们小车上,车轴与车身、车轴与车轮、车轮与地面都存在摩擦力,这些摩擦力属于滚动摩擦。

6、自行车上哪些地方需要摩擦力?就是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得?

答:自行车需要摩擦力得地方主要有:前后轮胎、脚蹬子表面、刹车橡皮等处。增加摩擦力得方法:在前后轮胎、脚蹬子表面上做花纹,使表面粗糙些,从而增大摩擦力。

7、自行车上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就是用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力得?

答:自行车不需要摩擦力得地方主要有:前轴、中轴、后轴、脚蹬子轴、大小齿轮与链条等处.减小摩擦力得方法:安装滚珠、加润滑油。

8、在生活中,人们怎样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小摩擦力?

答:要增大摩擦就应该使两个物体间得接触面粗糙些,并设法加大物体间得正压力,如:汽车轮胎上得花纹、鞋底上得花纹. 要减小摩擦就应该使两个物体间得接触面变得光滑,还可以在物体下面垫上能滚动得物体,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如:往自行车车轴上加润滑油、车轴内安装滚珠。

9、说说摩擦力对我们得生活得利与弊?

答:我们走路、汽车行驶、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这时得摩擦力就是有利得。机器运转,部件间相互摩擦而磨损,这里得摩擦力就是有害得。

10、我们都知道哪些物体就是靠反冲力运动得?

答:节日燃放得烟花、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就是靠反冲力运动得.

11、汽车运动与停止都要靠轮子,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情况会怎样?

答:如果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车轮会打滑,汽车无法启动,行驶得车子也很难停下来。

12、赛车得设计特点有哪些?

答:赛车得设计特点:(1)要设计力量很大得发动机;(动力要大)(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得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

五、连线题:(9分)

用线把下面得科学家与她们得发现连起来

英国科学家牛顿紫外线(连约翰·里特尔英国科学家赫歇耳七色光(连牛顿)?德国物理学家约翰·里特尔红外线(连赫歇耳)

六、简答题:(共22分)

1、“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不会带来任何好处。"这种说法对吗?如果不对,请介绍火山喷发得好处有哪些?答:这种说法不对。火山喷发除了给人类带来灾难,也会带来好处.?火山喷发得三大好处如下:

第一,它可以给人类创造一些土地资源,这个土地资源得,像夏威夷岛全就是火山喷发出来得,那现在就就是土地了,就就是美国国土。?第二,就就是火山能创造很多得自然景观,世界上很有名得一些风景区大部分就是火山区,像美国得黄石公园,日本得富士山,我们国家得长白山,五大连池,有火山得地区风景几乎都很漂亮。

第三,它可以带来矿产资源,由火山作用形成得矿产资源就是挺多得,包括非金属资源与金属资源。那非金属资源就就是火山喷发物,随便哪种火山岩石几乎都可以用,所以火山喷出来得东西几乎都有用。还有就就是很多得矿产跟火山喷发有关系,例如有些宝石就就是火山喷发出来得。

2、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破坏可能引发沙尘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请列举三条)

请同学自己选择三条作为自己得答案。

答: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破坏可能引发沙尘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做下面得措施:

第一,人类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得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与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第二,人类要适度放牧,要有计划一方面保护好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进行生产活动,不能一味向大自然索取,而不注意保护自然环境。

第三,人类要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得压力,保护好自然环境.

第四,人类要慎重进行工矿交通建设,尤其就是不能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得形成与发育。

第五,人类要严禁无计划滥伐森林植被,破坏自然环境.

第六,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加强沙尘暴得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得关系得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得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得生存环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填空题 第一课 1.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要在(同一地点)观察。 2.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长短)和(方向)的变换。 3.在视觉上,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影子自(西)向(东)运动。 4.太阳的位置越高,物体的影子就越(短);太阳的位置越低,物体的影子越(长)。 5.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一天中,我们看见的太阳从(东方)→(南方)→(西方)移动着,影子则是从(西方)→(物体的正下方)→(东方)。 7.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8.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换轨道呈(半圆周)形,我们可以用(竹篾)和(电筒)来模拟。 9.影子的长短变换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的最高气温并不是出现在影子最短的时候,而是在下午2点左右,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最多,所以气温最高。 10、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把温度计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要等温度计的(液柱)停止再读数。 11、用(叠拳法)测量太阳高度时,(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的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 第二课 1.日晷常见的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2.人们根据(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规律制造出(日晷)和(太阳钟)来计算时间。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计时,(日晷)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工具。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和(太阳钟)。 4.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着(地平)日晷,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着(赤道)日晷。 5.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组成。 6.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第三课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晚上20点开始,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分别在(上午)、(中午)、(下午)收看实况直播。 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3.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4.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课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 2002年4月1日成 功地返回地面。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7、 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9、怎样制 作种子标本盒?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2 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 3 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 4 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 5 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 6 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8、沙质土:含砂粒较多,土 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黏质土:含黏粒较多,土质黏重,易板结,渗水慢,吸水,保水能力强。易积水,形成内涝,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不会散开。壤土:土壤质地均匀,砂粒、黏粒所占比例大体相等,通气透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好,用手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9、黏质土【透水性差】,【透气性差】,适宜种植【芭蕉、水稻、芦苇、荷花、莲花、芦苇、金银花、榕树、杨树、柳树、苦菜花】等高大,扎根深远的树木、花卉。10、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适宜种植【山茶、月季、玫瑰、茉莉、凤仙、熏衣草、美人蕉、竹芋、百合、龟背竹、百合竹、小麦、玉米】等木本、草本开花植物,以及观叶植物。11、沙质土中水肥容易流失, 但透气性好,适宜种植【仙人掌、红薯、花生、马玲薯、西瓜、虞美人】等块根茎作物。12、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答:有花生,大豆,因 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氮气,使作物生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第三课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1、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有些能【茁壮成长】;有些则【长得缓慢】;有些开始【长得很 好】,过了一段时间却【干枯死亡了】。2、“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 【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3、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要好一些。4、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怎样才能生长得更好。5、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6、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实验方法是:【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7、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了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8、种子的寿命与【保存条件】有关,在【低温】、【干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 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0.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21.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22.(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23.(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24.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合欢树)、(昙花)、(夜来香)等。 25.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花钟)。 26.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公鸡)、(蝴蝶)、(蜜蜂)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蛾)、(蝙蝠)、(刺猬)、(蜗牛)等。 27.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1)不伤害小动物。(2)不惊动小动物。(3)留下小动物活动痕迹。(4)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5)不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6)调查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3.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萤火虫)是自然光源,(激光)、(蜡烛)、(电灯)、(篝火)是人造光源 4.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5.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 7.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8.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9.(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0.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11.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12.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 13.(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4.(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本答案(上)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一、太阳和影子问题解答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一是方向的变化:西----东,二是长度的变化:长---短--长。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4、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二、太阳钟问题解答 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答:人们利用了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关系的知识。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制作简单的太阳钟 实验准备:卡纸、指南针、硬纸板等 实验过程: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数值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 3、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三、昼夜交替问题解答 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答:逆时针转动。 2、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答:从时差具体计算:德国—6;美国:-18——-12;澳大利亚+1.30或+2或+2.30。让学生进行计算,或按白天、黑夜等词语来描述。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四、看月亮问题解答 交流月相日记,你能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吗? 答: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实验与观察 观察名称:观察月相: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月相的变化,画出来。 五、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问题解答 1、蜜蜂和蝙蝠会不会相遇吗?为什么?答:不会相遇,因为蜜蜂在白天活动,蝙蝠在晚上活动。 2、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答: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一、光的行进问题解答 1、你能说出哪些是自然光,哪些是人造光吗? 答:萤火、闪电、太阳是自然光;蜡烛、灯泡是人造光。 2、你怎样解释下面光的现象?答: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用什么办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水、烧杯、等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复习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整理 1. 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早晨太阳在东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在东方。 2. 太阳高度概念?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太阳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中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温度最高;早晨,傍晚太阳高度低,影子长,温度低。 3. 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长度、方向)? 长度:由长变短,再变长。方向:由西向东。 4. 古人用的计时工具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 太阳的运动与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原理制作出的。 5. 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什么日晷?赤道日晷:与地球赤道平行。 6. 昼夜交替的原因?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地球自转 7.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8. 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地球以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着。 9. 因为地球是圆的,同时在自转,有一部分地区有阳关照射,是白天;有一部分没有阳光照射,是黑夜,所以存在时差0 10.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11.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12. 月相的概念?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月两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这是因为太阳照到月亮上,同时月亮围绕地球转,不同时间我们在地球上看到被照射到的月亮也是不同的,所以才会出现’月有阴晴圆缺’。 13. 月相的周期?看到的月光是什么光? 月相的周期是一个月,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反射到地球上的光0 14. 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 15. 科学家林奈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编制了花钟o 16. 夜晚活动的动物有:蜗牛,猫头鹰,老鼠,蛾子,蝙蝠,刺猬等。 17. 人为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短,动物、植物的习性也会变化。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让鸡下更多的蛋。 18. 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什么?不伤害小动物,不惊动小动物,注意安全。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 光来自哪里?什么叫光源?有哪些光源? 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有自然光源(萤火虫?闪电?阳光,火焰)和人造光源(蜡烛,激光,灯光)。 2. 光的行进路线是?光在空气或水中都是沿着直线传播。 3. 两千多年前,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看到的像是什么样的?原理是什么? 像是倒立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4.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光线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月光就是太阳光照到月亮后反射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一、填空 1、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一般地说,具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2、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3、根据土壤中的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4、通过实验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在黏质土里生长较好的植物有水稻、芦苇,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的有西瓜、大豆、花生,适合生长在壤土里的植物有小麦、玉米。 6、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土壤、阳光、水、空气、温度、肥力。 7、通过观察我们认为根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长在地下。 8、"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我们认为根有以下作用:固着,吸收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贮藏营养物质,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功能。 10、我们大家的结论 9、根据事实分析,,植物茎的作用是: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 11、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牛、羊、马,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叫肉食性动物,如狮子、老虎、豹子,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如猩猩、蚂蚁、鼠。 12、砖厂烧砖的土之所以选黏土,是因为黏土的颗粒小,黏性好,砖的硬度大且非常牢固。 13、豆苗适合在沙土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沙土疏松,透气性好。 14、茎有:土豆、莲藕、姜、芋、蒜、洋葱、水仙、荸荠,属于根的有:山药、甘薯(红薯),胡萝卜。 15、葱根、小麦根、狗尾草根是须根,白菜根、油菜根、棉花根是直根。 二、判断 1、萝卜的食用部分是茎。× 2、茎是植物身体的一部分。√ 3、只要有水,种子就会萌发。× 4、种子萌发需要阳光。× 5、种子不干燥,就有可能萌发。√ 6、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7、动物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 8、壤土的保水能力最高。× 三、问答 1、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 答:有花生,大豆,因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测试 1. 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早上太阳高度低,中午太阳高度高,傍晚太阳高度低。 2. 一天中太阳方向的变化规律: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太阳在头顶(偏南),傍晚太阳在西方。 3. 一天中影子方向变化规律:早上影子在西方,中午影子在脚下(偏北),傍晚影子在东方。 4. 太阳中或日晷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之间的规律制作的,用来计算时间。 5. 手掌日晷的玩法: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上午左手食指代表早上6点,下午右手食指代表傍晚6点。 6.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月亮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7. 地球上位于东面的国家比位于西面的国家,较早看到日岀,较早看到日落。是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亚洲比我国早看到日 岀和日落的国家是日本,韩国等。美国与我国时间相差12小时,当我国是白天的时候美国是晚上。 8. 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圈是一天,导致了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导致了四季变换;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圈是农历一个月,导致 了月相的变化。 9. 托勒密提岀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提岀了“日心说”,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他也是第一个提岀地球自转的科 学家。 10. 月相变化规律是:从新月开始,先变成蛾眉月,再变成上弦月,然后是凸月,到月中的时候就形成了满月,接下来依次是残月,下弦月, 蛾眉月。 11. 新月在初一,这一天在天上看不到月亮。 12.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13. 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4. 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5. 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6. 小孔成像是由我国古代的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所成的物体影像,方向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17. 镜子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曲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镜。它们都不是透明的。凸面镜的表面是突岀的,凹面镜的表面是凹陷的。凸面镜最 主要用在倒车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凹面镜常见于哈哈镜或勺子背面,所成的像是上下颠倒的。 18. 光的折射:看到水面处的铅笔发生了弯折,说明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是,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折射。 19.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他们是透明的。 20. 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可以聚光,主要用于放大镜、远视眼镜和老花镜。 21. 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做凹透镜,有缩小作用,可以散光,主要用于近视眼镜。 22. 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彩虹,是由于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了色散,从而形成了彩虹。 23. 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白光透过三棱镜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另U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4. 牛顿最早发现了阳光是有七色光组成的。 25. 简单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26. 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 27.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例如钢尺,铁钉等。大地和人体都是导体。 28.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例如塑料,橡胶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1— 5) 1、种子萌发需要三个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空气)。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它们能够自 己制造养分,获得(养料)。 3、家里粮仓里储存的粮食都是植物的种子,一般不发芽,主要是因为 缺少(水)。(第一课) 4、动物按食性可以划分为(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 5、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6、沙质土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保水能力最强。 7、大部分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 8、(豆苗)在(沙质土)中生长情况最好,因为沙质土疏松,透气性好。 9、西瓜、花生适宜在(沙质土 )中生长。 10、马铃薯,莲藕,姜都有节和芽,它们都是地下茎,不是根。甘薯,胡萝卜,白萝卜是植物的根。 11、在做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时,在瓶子内的水面上滴一层油是为了(防 止水分蒸发)。 12、茎有哪些作用? 答:大部分植物的茎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具有繁殖和 储藏营养的作用。 13、植物的根有哪些作用? 答: 1、防止水土流失; 2、从土壤吸收水分供植物生长; 3、根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14、无意插柳柳成荫说明部分植物的茎具有(繁殖)作用。 15、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第七课) 16、仙人掌的刺,其实就是它的(叶子),退化成刺能减少(水分的蒸发)。(第八课) 17、植食性动物举例:马、羊、兔、蝴蝶 肉食性动物举例:虎、狼、狮子、鹰、鲨鱼 杂食性动物举例:老鼠、蚂蚁、狗、猫、猪、猩猩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6—9) 1、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 2、植物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3、植物的根都是向下生长,因为植物具有向地性,向地性是因为植物 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4、冬眠时,动物的(体温 ) 下降, (血液循环 )速度减慢,每分钟的呼吸次 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减少。 5、动物防御敌害的方式: 放臭气:臭鼬、黄鼠狼 蜇刺:蜜蜂 变色:变色龙、比目鱼、雷鸟 喷射毒液:蛇、蝎、黄蜂逃跑:鹿、兔、羚羊 盔甲:乌龟、蜗牛、犰狳,穿山甲 装死:负鼠 拟态:竹节虫、尺蠖、枯叶蝶、螳螂 尖刺:豪猪、刺猬 保护色:蝗虫,甲虫 记忆巧门:臭刺变毒桃,亏死泥煎包 6、动物和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答:动物: 1 迁徙,如大雁,燕子; 2 冬眠,如蛇、青蛙、乌龟、熊; 3 加厚羽毛:如麻雀; 4 加厚皮毛、脂肪:如熊狮鹿狐狸;5、产卵过冬:螳螂,蝗虫。 植物过冬的方法: 1、掉光树叶,减少养分消耗;2、常青树分泌一层蜡质,既防寒又减少了水分蒸发。 第三单元:人与环境(10—12) 1、尼龙搭扣的发明是受(芒刺和狗毛)的启发。 2、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珍爱生命, 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3、为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哪些方法减少污染?(为了与大自然和 谐相处,人们做出了哪些努力?)括号里的问题答案也是下面的答案答: 进行城市绿化,家庭绿化;使用无铅汽油,步行或骑车上班;建立自然 保护区;告别一次性筷子;不吃或少吃炒烤(为什么要少吃呢?因为烧 烤的烟会污染空气嘛) 第四单元:冷和热(13—17) 1、加快热水变凉的方法(有筷子搅拌),(用扇子扇)等。 2、当屋内温度比屋外高时,开窗后窗帘会(向窗里飘)。 3、金属,陶瓷传热能力强是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传热能力 弱是热的不良导体。 4、热传递三种方式:(传导 ),(对流 ), (辐射 ) 5、手捂热水袋取暖——传导传热 火上的锅烧热了——传导传热 暖气使屋内空气变热——对流传热 锅里的水热了,馒头蒸熟了——对流传热 水被太阳晒热——辐射传热 6、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 低,以(摄氏度)或(华氏度)作为单位。 7、沸腾的水的温度是(100℃),结冰水的温度是(0℃)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成熟鸡的温度是(41.5℃) 8、用手不能精确感知物体的温度,只能用温度计才能测出精确的温度。 9、焖烧锅外锅是用(耐高温隔热)材料制成的,焖烧锅的外锅材料是 热的不良导体。 10、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11、饭锅的锅把用塑料或木头制作,是为了端锅时不烫手,不只是为了 美观耐用。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早晨太阳在东方,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在东方。 2.太阳高度概念?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太阳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中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温度最高;早晨,傍晚太阳高度低,影子长,温度低。 3.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长度、方向)? 长度:由长变短,再变长。方向:由西向东。 4.古人用的计时工具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 太阳的运动与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原理制作出的。 5.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什么日晷?赤道日晷:与地球赤道平行。 6.昼夜交替的原因?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地球自转 7.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8.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地球以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着。 9.因为地球是圆的,同时在自转,有一部分地区有阳关照射,是白天;有一部分没有阳光照射,是黑夜,所以存在时差。 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1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12.月相的概念?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月两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这是因为太阳照到月亮上,同时月亮围绕地球转,不同时间我们在地球上看到被照射到的月亮也是不同的,所以才会出现‘月有阴晴圆缺’。 13.月相的周期?看到的月光是什么光? 月相的周期是一个月,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反射到地球上的光。 14.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 15.科学家林奈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编制了花钟。 16.夜晚活动的动物有:蜗牛,猫头鹰,老鼠,蛾子,蝙蝠,刺猬等。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1、太阳下影子变化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牺牲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的变化 由西向东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 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3、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 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 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 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 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自己总结)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一.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P3) 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三.实验:渗水比赛(P5)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实验过程: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名称七: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P9 猜想假设: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较好 实验材料: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 实验过程: 1、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在实验中第2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结论:多数植物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 四.实验:研究根的作用(P14) 实验目的:研究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植物油。 实验过程: 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汇总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5(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7、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8、(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15、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6(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5、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6、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7、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8、(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9、(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