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与复习教案精编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与复习教案精编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与复习教案精编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与复

习教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莞城运河小学王巧弟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

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牛奶盒、魔方、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入:同学们都带来了牛奶盒和魔方,今天这节课,这小小的牛奶盒和魔方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小助手,与我们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牛奶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2、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好铺垫。

教师:关于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整理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出示在黑板上。

二、自我梳理形成网络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有什么特征它的特征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描述呢

(1)同桌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各有什么特征?

(2)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适当评点。可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而得出正方体是特

殊的长方体。

(3)做书56页第1

长方体有()

个面,相对的面

();

有()

条棱,相对的棱();

有()个顶点。

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

有()条棱,每条棱();

有()个顶点。

(填在书上,并指名汇报)

2、分组整理。

出示整理要求:(1)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记录。

(2)用喜欢的形式把有关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整理出来。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4、学生汇报。

请各种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展示,展示的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整理的内容。

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整理方法为什么

5、归纳总结。

老师也把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用表格整理出来,大家看看跟你的有什么不同?

电脑出示表格:

师:那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的,可以引导学生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6、看书质疑。

三、理解应用走进生活

(一)基础练习

1、知识积累(填空)。

(1)5800毫升=()升=()立方分米

(2)一个保温瓶能装水4()。(填上适当的单位)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分米,宽是8分米,高是5分米,那么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

(4)一个长方体鱼塘长8m,宽4.5m,深2m,这个鱼塘的容积大约是()立方米。

2、当个小老师(判断)。

请判断谁做对了,为什么?

56页第3题:乒乓球台的长度为2740mm,宽度为1525mm,台面厚度为25mm,它的表面喷上了漆,喷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小东:(2740×1525+2740×25+1525×25)×2

小婷:2740mm= 2.74m, 1525mm=1.525m 25mm=0.025m

(2.74×1.525+2.74×0.025+1.525×0.025)×2

57页第2题:新建的篮球馆要铺设3 cm厚的木质地板,已知该馆的长是36 m,宽20 m,铺设它至少要用多少方的木材?

小东:3 cm=0.03m 0.03×36×20 小萍:3×36×20

(二)实践操作

1、魔方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呢?

(学生尝试解答,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不计算。汇报方法,集体评价。)

表面积:5.3×5.3×6 问:5.3×5.3求出的是什么?“×6”表示什么

体积:5.3×5.3×5.3 “×5.3”表示什么?

2、这个牛奶盒的体积是多少呢?需要测出哪些数据,提醒:量出的数据最好保留整厘米数。

单位:厘米

(标出长6.3,宽4,高10.6)

指名学生汇报, 6.3×4×10.6=267.12(立方厘米)

我们的计算结果是267.12立方厘米,为什么牛奶盒上写的净含量是250毫升?

3 、做个小小包装师:

(1)不计算接头处与损耗材料,做一个牛奶包装盒最少需要多少硬纸?

(2)在这盒的四周贴上一圈环保广告纸,广告纸至少要多大?

同桌先交流一下两题的区别,然后只列式不计算。

(设计意图:知识应用分成两个环节:基础练习给定数据的题目,学会熟练应用数据,巩固所学知识;实践练习要由学生自己测量出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这自

然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练习设计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基础性”“层次性”“应用性”的特点。)

四、课终回顾,深化认识。

1、师:复习完这个知识后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

(设计意图:一节课复习完后,宜让学生谈谈收获与遗憾,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而延伸题则体现了“带着问题进课堂,出带着问题出课堂”的思想,让数学能最大限度地影响着、激励着一部分学生。)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复习的知识,编两道题,明天考考王老师。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特征:面棱顶点

表面积

体积概念计算公式常用单位

容积

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练习》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练习》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练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填空练习。 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有()个面。 2.7.9升=()升()毫升 58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升 2.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种保温瓶能装水2019() 一个梨的体积是500() 一个仓库的容积积是2() 一张课桌的体积大约400( )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学生先独立在练习纸上完成以上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6.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7.把3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8.一个练功房铺设了1600块长50厘米,宽10厘米,厚3厘米的木地板,这个练功房的面积有()平方米。 9.至少要()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完成以上题目,交流时重点讲评第8、9题,注重思考方法的交流。 针对学生出现问题补充:把5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选择。 1.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 A只有三个面 B只能看到三个面 C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A.3倍B.6倍 C.9倍D.27倍 3.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较()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图上这些是什么图形?学生说。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都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请你说说你带来的物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形?(高楼、衣柜、冰箱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魔方这种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长方体立体图。 1.出示一个长方体。提问: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这就是长方体的直观图,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板书:面) (2)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两个面相交的这条线,我们叫它叫做棱。(板书:棱) (3)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活动一: 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我们一起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演示) 这些面有什么特征?(演示)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演示)长方体共有12条棱。 棱的长度有什么特点?(演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演示) 活动二: 拿出做好的长方体的框架。思考: (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把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高。 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2)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12条棱可以分成4组长、宽、高。 (3)练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形体。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长方体积木及玩具。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二、引导幼儿观察搭房子的材料--积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一)认识搭房子的材料1.师:我们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这些积木都一样吗? 2.请每个幼儿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积木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先让幼儿自由讲讲,再请个别幼儿回答)(二)引导幼儿数一数手里的积木一共有几个图形组成。 1.师: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正方形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你能告诉我,你

的积木上一共有几个图形吗?(幼儿数,老师观察)2.请用不同方法数的幼儿倒前面来示范数。 3.全体幼儿用与刚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数数。 (三)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面的形状。 1.师:小朋友都很能干,都数出了积木上由六个图形,谁来告诉我,你的积木上是六个什么图形? 2.小结:由六个长方形或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长方体,由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正方体。 三、帮xx搭房子。 1.师:现在,就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来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坚固又漂亮。(幼儿建构房子)2.参观房子,说一说搭房子的积木是什么形体的? 四、迁移经验,运用自己感知的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判断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形体。 1.师:小朋友帮助了小兔子,小兔子非常感谢你们,所以给你们每人送了一份礼物,从你们的椅子下面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你的礼物是什么形体的? 2.分别请拿正方体礼物的幼儿和拿长方体礼物的幼儿到前面来,其它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五、活动延伸请幼儿课后在幼儿园、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然后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 长方体与正方体测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练习卷 姓名得分 一、请你填一填 1、有一个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相邻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16m 2、10 m2、15 m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m2。 2、一个长方体长5cm,宽4cm,高2cm,这个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 )cm2,前面的面积是(??? )cm2,右面的面积是(??? )cm2,它的表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一个棱长6dm的正方体,它的棱长总和是(??? )dm,它的表面积是(??? )dm2,体积是(??? )dm3。 4、单位换算我第一。 230cm3=(??? )mL??? =(??? )L=(??? )ml 6800ml=(??? )L??? =(??? )dm3。 2500 cm2=(??? )m2???? 15 m26 dm2=(??? )m2 ?24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升(??? )毫升 5、挖一个容积为48m3的长方体土坑,占地面积为24m2,这个土坑深(??? )m。 6、每瓶红药水50毫升,装200瓶,需要红药水(??? )升,如果有立方分米红药水,一共可以装(??? )瓶。 7、40升水倒入长米,宽米的玻璃缸中,水深(?? )分米。 二、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540dm3=540ml?(??? ) 2、有时候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样大。?(??? ) 3、求水箱的容积就是求它的体积。?(?? ?) 4、把体积1dm3的纸盒放在桌面上,纸盒所占桌面的面积是1dm2。?(??? ) 5、把表面积6 cm2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2 cm2(??? ) 6、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不一定相等。(??? ) 7、把一个小长方体紧靠墙角摆放,露在外面的面有4个。(??? ) 8、一个长方体的长扩大2倍,宽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6倍。??()???????????????????????????????????????????????? ?? 三、快乐ABC(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长6dm,宽4dm,高5dm的长方体盒子,最多能放(??? )个棱长为2dm的正方体木块。

苏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意义。 3、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4、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 5、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对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形状,大小有较明确的观念。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 6、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7、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形成空间观念,并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养成仔细计算,认真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掌握体积单位、容积单位及体积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和互化。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第1-2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 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教师板书) 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六个面。 你怎么知道是六个面,用的什么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者】郑州航空港区第十六小学王永胜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景和实物认识长方体。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首先呈现四幅情景图,图中分别有长城、高楼大厦、冰箱、柜子、电视机纸箱。这些情景都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如,垒长城的砖是长方体,电视机纸箱是正方体等等。教材把这些物体都用红色箭头标示出来,由此引出长方体,让学生了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材通过例1,从身边实物开始观察,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观察认识长方体。在此基础上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一些直观的认识。 教材通过例2,教师指导学生用小棒做长方体,认识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1)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可以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2)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能简单归纳出几何图形的特征。 2、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 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3、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学生空间观念较差,观察立体图形有困难。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评价任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面是正方形! 练习: (1)判断并改正: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7、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 8、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9、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11、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另外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 12、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 13、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 14、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15、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 (2)填空: 1、一个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形。 3、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 ),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 )形。 4、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知识点2】 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 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 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彩带的捆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与那条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前和后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左和右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上和下面的彩带长度=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高×4+长×2+宽×2+打结部分长度20×4+30×2+10=150cm

苏教版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测试

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28分) 1、0.05立方米=()立方分米2073立方厘米=()毫升=()升 8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1.8平方米=()平方分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5()(2)卡车车厢的体积大约是6()(3)一个眼药水有10()(4)一台洗衣机的体积大约是300()(5)一个冰箱的容积是180() (6)一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 3、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与b面相对的是() 面,与e面相对的是()面。 4、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和高都是6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和这个面完全相同的面有()个,它的棱长和是()厘米。 5、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棱长和相等。已知长方体长6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则正方体体积是()立方厘米。 6、把一块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料锯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一共增加了()平方分米。 7、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分割成()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行,长度为()米。 8、用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模型,从前面看是,从上面、右面 看是,这个模型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9、把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装入长10厘米、宽7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盒子里,最多可以装()块。 10、有一张边长为8分米的正方形铁皮,从它的四个角上各减去一个相同的正方形,再做成一个高2分米的长方体无盖铁箱(焊接处忽略不计),这个铁箱的容积是()立方分米。 11、一个长方体木块,如果高减少3分米就成了一个正方体,这时它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60平方分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12、在棱长问5厘米的正方体表面涂满红色,然后把它截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其中三面涂红色的有()个,两面涂红色的有()个,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个,六个面都没有涂红色的有()个。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10-11页的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框架一个、长方体两个(一个有一组相对的面为正方形)、正方体一个、实物展台、多媒体计算机(ppt课件)等。 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1)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 谈话:同学们,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你能说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学生回答,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应该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来分析,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充分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的直观经验,通过交流不断积累长方体表象。] (2)出示长方体模型,谈话: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你觉得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实验版数学第十册的内容。教材以学生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彩图为切入点,语言表述不多,给教师留下了充分的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机会。教学中可采用观察彩图和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的整体性,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同一节中呈现,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设计理念: 1、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学习。 2、以活动为主,把学生“学数学”变成为“做数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3、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体验”是学生内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它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目的之一。 4、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是“主导者”为“引导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价值。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对知识进行内化。 4、培养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兜实物和模型。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的实物及萝卜、小刀。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朋友,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有他自己的特征。比如说:我,细高个儿,戴着金丝眼镜,有两颗虎牙,30岁左右。你能不能也给我介绍一位朋友,他与别人不同,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你不说他的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 生:他,胖胖的,肩宽腰圆,小眼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生:…… 师:同学们描述得还真不错,抓住了人的不同特点。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通过师生对话,可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先以“我”为例来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介绍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特点,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 ㈠自学教材,初步感知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本中的内容采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遍,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我提个要求:读完后,你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会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陌生,理解课本文中的内容对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我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教材。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师: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两人或四人交流一下,课本中讲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在想,有的在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了什么?可以随便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学生自由发言)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专项练习试题(10套)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专项练习试题(10套)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 个面,( ) 条棱,( ) 个顶点。 2、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 )形或有一组对面是( )。它有( )条棱,平行的( )条棱都相等。 3、相交于长方体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和()。 4、长方体有()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个面。 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高是3分米,6个面中最小的一个面的面积是(),最大的一个面的面积是()。 6、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米,它的占地面积最大是()平方米。

7,长方体的右侧面面积是12平方厘米,前面面积是8平方厘米,上面面积是6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二、选择: 1、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这个水池占地()平方米。 A、200 B、400 C、520 2、下面的图形中,能按虚线折成正方体的是 ()。 3、从一个体积是3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中, 挖掉一小块后(如下图) ,它的表面积( ) 。 A.和原来同样大 B.比原来小 C.比原来大D.无法判断 4、用一根52厘米长的铅丝,正好可以焊成长6厘米,宽4厘米,高()厘米的长方体教具。 A、2 B、3 C、4 D、5

三、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棱长和。 1、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求它的所有棱长的和。 2、用钢筋做一个长和宽都是3.5分米,高是10厘米的长方体,需多少分米的钢筋? 3、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棱长和是多少分米? 4、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36厘米,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和是多少厘米? 5、同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求正方体框架的棱长。 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棱长总和是148厘米,求它的高。 7、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指导】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案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案难点: 建立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案对象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与教案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紧紧围绕由直观感知—概括特征—抽象特征三个层次来设计.通过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实物牙膏盒、砖块等进行整体感知,建立表象,然后通过长方形围成长方体,动态演示面、棱、顶点的特征,让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加以概括,然后再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 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 边长1厘M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案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案 教案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面。(教师板书:面) 教师:请用手观察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点。(板书:顶点。) 通过刚才我们动手摸,用眼看,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他们有哪些特点。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 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

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集体备课稿课题课时安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 主备教师参与教师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教学目标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二、探究新知:1、说说

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得出:长方体是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指导学生观察、测量。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 1 二次备课观察一下: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⑵相交于同一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1.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1.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2.1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2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一、激趣引入 出示几张图片,了解身边的物体,引入长方体的学习。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2、用3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比3个正方体少()个面,表面积减少()平方分米。 3、人民剧场大门前有10级台阶,每级台阶长5米,宽0.4米,高0.2米,这10级台阶一共占地( )平方米,如果用地砖铺这10级台阶,至少需要 ( )平方米的地砖。 4、右图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右图中物体表面积是 (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5、小明用一张长方形纸正好可以画上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无盖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这张长方形纸的面积最小是()平方厘米。 6、用6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最多减少()平方分米。 7、用3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36平方厘米,拼成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8、把一个长方体木块的表面全部涂成红色,然后锯成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若干个(没有剩 余),锯开后发现,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4个,那么两个面涂红色的小正方体有() 个或()个。 9、用27个棱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10、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当把它重新折叠成一个正方体时, 1与()重合。 二、选择。 1、把自己的一个拳头伸进装满水的面盆后,溢出来的水的体积( )。 A、大于1毫升,小于1升 B、大于1升,小于1立方米 C、大于1立方米,小于1升 D、小于1毫升,大于1升 2、右图是几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由AB向C点斜切,没被切到 的小正方体有( )个。 A、3个 B、4个 C、 5个 D、 6个 3、一个长方体长、宽、高都为素数,相邻两个面的面积和是91平方厘米, 最短的棱长一定是( )厘米。 A、2 B、7 C、13 D、5 4、如右图是一个长3厘米、宽与高都是2厘米的长方体。将它挖掉一个 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3 长方体和正方体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的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建议 【教学指导】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发展抽象能力和思维。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1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1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1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1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1)……………………………………………………1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2)……………………………………………………1课时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