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制备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制备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制备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制备

一、泡沫细胞模型的制备

(一)原理

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表面存在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能大量地摄取修饰变性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特别是氧化LDL(oxidized LDL,OX-LDL),使细胞内大量充盈脂质,在电镜或光镜下呈泡沫状,故称泡沫细胞。经油红O染色后呈红色颗粒状,含大量胆固醇,且胆固醇酯约占其50%。因而通过先制备OX-LDL,再使其作用于巨噬细胞或血管平滑肌细胞,即可造成泡沫细胞模型。

(二)实验步骤

1.LDL的制备:取新鲜全血200ml,不加抗凝剂分离出血清120ml,加入NaN324mg,EDTA(100mg/L)0.6ml以防腐和防氧化。调整血清密度为1.019,4?C,30000r/min,超速离心18小时。吸出上层乳白色液体(为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次层淡黄色液体(为中密度脂蛋白,IDL);再调整密度为1.063,4?C,40000r/min,超速离心24小时。上层黄色液体即为LDL。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同一区带。在4?C,含10mg/L EDTA的磷酸缓(PBS)冲液中透析72小时,过滤除菌,4?C,保存备用。

2.OX-LDL的制备:将LDL在含10μmol/l CuSO4的PBS中,37?C,氧化72小时。然后于4?C,在含100mg/L EDTA的PBS中透析,每8小时换液一次,透析24小时。

LDL 的氧化程度通过测定样品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的含量加以鉴定。取样品或丙二醛标准品0.1ml加入2.9ml复合液(CCl3COOH 0.92mol/L,C4H4N2O2S 0.026mol/L,HCl 0.25mol/L)中,置沸水浴30min,冷却后测定其在532nm的OD值,计算TBARS含量。再以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测定LDL胆固醇含量。LDL的氧化修饰程度以每克LDL胆固醇的TBARS含量表示。

3.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的制备:参考Leonard等的方法收集巨噬细胞。取雄性、10周龄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无血清培养基RPMI 1640 2ml,4天后再次注射RPMI 1640 4ml 收集腹膜巨噬细胞,以109/L的密度种植于培养瓶中,培养12小时,弃培养液,用PBS冲洗掉未贴壁的细胞,重复3次。加入含OX-LDL(10mg/L)的RPMI 1640培养液,37?C下培养96小时(培养瓶中置盖玻片)。

1.VSMC源性泡沫细胞模型的制备:VSMC的培养参考本书有关章节。于培养液中加入OX-LDL

10mg/L,37?C下培养96小时。37?C下培养72小时(培养瓶中置盖玻片)。

2.泡沫细胞的鉴定

1)形态学观察:从培养瓶中取出盖玻片,以PBS冲洗3次,于4?C,10%甲醛中固定24小时,用油红O染色。具体方法如下:

(1)水洗5min。

(2)在60%异丙醇中放置5min。

(3)用新过滤的油红O(储备液含0.5%油红 O、98%异丙醇,用前以水稀释至40%,24小时后过滤)染色10min。

(4)用60%异丙醇分化5min。

(5)水洗5min。

(6)用Mayer氏苏木精明矾染液(含苏木精0.1%、碘化钠0.02%、钾矾5%、水合氯醛5%、枸橼酸0.1%)染色5min。

(7)水洗30min。

(8)干燥封片。光镜下观察、拍照。

2)细胞内胆固醇的测定:用0.25%胰酶消化1min,收集细胞,以1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细胞以PBS洗涤一次后,离心去上清液。加入异丙醇0.5ml,超声破碎细胞10秒?3次。离心,1000r/min,15min。取上清液以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测定总胆固醇及游离胆固醇含量,二者之差为胆固醇酯含量。于离心沉淀物中加入0.1mol/L NaOH 0.5ml,用Lowry法测定细胞蛋白含量。细胞内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含量含量以细胞蛋白含量进行校正。

(三)注意事项

1.收取血清样品应从速,最好使用新鲜血清。

2.超速离心的上样和取样时均应细心操作,尽量减少机械扰动。

3.血清密度调节的公式为:

V o(d m-d o)

V n= --------------

d n-d m

式中:V n为需加入的高密度液体积(ml);

d n为需加入的高密度液的密度(g/ml);

d o为密度调节前血清的密度(g/ml);

d m为需调节的密度(g/ml);

V o为密度调节前血清的体积(ml)。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制备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制备 一、泡沫细胞模型的制备 (一)原理 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表面存在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能大量地摄取修饰变性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特别是氧化LDL(oxidized LDL,OX-LDL),使细胞内大量充盈脂质,在电镜或光镜下呈泡沫状,故称泡沫细胞。经油红O染色后呈红色颗粒状,含大量胆固醇,且胆固醇酯约占其50%。因而通过先制备OX-LDL,再使其作用于巨噬细胞或血管平滑肌细胞,即可造成泡沫细胞模型。 (二)实验步骤 1.LDL的制备:取新鲜全血200ml,不加抗凝剂分离出血清120ml,加入NaN324mg,EDTA(100mg/L)0.6ml以防腐和防氧化。调整血清密度为1.019,4?C,30000r/min,超速离心18小时。吸出上层乳白色液体(为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次层淡黄色液体(为中密度脂蛋白,IDL);再调整密度为1.063,4?C,40000r/min,超速离心24小时。上层黄色液体即为LDL。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同一区带。在4?C,含10mg/L EDTA的磷酸缓(PBS)冲液中透析72小时,过滤除菌,4?C,保存备用。 2.OX-LDL的制备:将LDL在含10μmol/l CuSO4的PBS中,37?C,氧化72小时。然后于4?C,在含100mg/L EDTA的PBS中透析,每8小时换液一次,透析24小时。 LDL 的氧化程度通过测定样品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的含量加以鉴定。取样品或丙二醛标准品0.1ml加入2.9ml复合液(CCl3COOH 0.92mol/L,C4H4N2O2S 0.026mol/L,HCl 0.25mol/L)中,置沸水浴30min,冷却后测定其在532nm的OD值,计算TBARS含量。再以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测定LDL胆固醇含量。LDL的氧化修饰程度以每克LDL胆固醇的TBARS含量表示。 3.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的制备:参考Leonard等的方法收集巨噬细胞。取雄性、10周龄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无血清培养基RPMI 1640 2ml,4天后再次注射RPMI 1640 4ml 收集腹膜巨噬细胞,以109/L的密度种植于培养瓶中,培养12小时,弃培养液,用PBS冲洗掉未贴壁的细胞,重复3次。加入含OX-LDL(10mg/L)的RPMI 1640培养液,37?C下培养96小时(培养瓶中置盖玻片)。 1.VSMC源性泡沫细胞模型的制备:VSMC的培养参考本书有关章节。于培养液中加入OX-LDL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orosis , As) 是一种动脉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由于确切发病原因不明,建立As动物模型成为对其病因研究及探讨治疗措施的主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一、疾病简介 1.临床表现及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orosis , As) 是一种动脉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近年来有人提出As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As的特征是发病缓慢,其临床症状在主要病变出现之前表现轻微。它主要造成三种临床表现:脑中风、冠心病和周围性血管性疾病。 2.病理过程 ①低密度脂蛋白(LDL) 在易损区域动脉内皮下间质内沉积。 ②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表面。 ③单核细胞进入内膜层增生,并吞噬氧化型LDL而转化成泡沫细胞。 ④泡沫细胞死亡并释放出脂质,形成坏死中心。 ⑤平滑肌细胞迁移、增生和聚集,并分泌纤维样物质,使形成的斑块增大。 3. 研究进展 As发病机理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主要是围绕三种学说: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损伤反应学说。Virchow曾提出As 是一种炎症的观点, 1998 年12 月法国卫生研究院及Merieux 基金会在法国的Annecy 组织了一次感染与As 研讨会。初步得出“As过程是炎症反应过程”这一基本观点。 然而从现有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和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来看,感染与As 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还不能作出最后判断。As 病变中发现的病原体是直接引起病理变化还是通过免疫反应起作用尚未明确,可能与其他危险因子共同起作用。

而以As 是一种炎症的观点出发,就必须从解决炎症发生发展的基本环节出发,去打断这一网络形成的主要环节,才能真正达到防治的目的,当然要做到这点还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 4.预防及治疗 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 改善饮食习惯控制高脂血症 改善不良习惯是防治AS的重要措施 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阻断AS的发生和发展 AS的药物治疗 扩血管药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 溶栓与抗凝药 AS手术介入治疗 基因治疗及干细胞移植 二、可用于建立实验模型的动物 目前可以作为模型的动物有:大白兔、鸡、鼠、猪和猴等。其中猪和猴的系统发育和饮食结构类似于人.能够产生自发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是研究人类AS的理想模型。家兔和鼠是现在研究AS最常用的模型动物,两者比较各有优缺点:家兔不易自发性产生AS,但它对高脂饮食特别敏感,但是家兔的As病变只与人的病变表面上相似,其病变中的脂类和巨噬细胞含量远比人类大。鼠具有抗As性,但是作为实验动物,具有经济效益比较高,生存能力强,死亡率低的特点。为此,人们不断摸索建立造型简便且重复性好的AS模型。 ⑴兔是最早用以制造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的动物,至今仍然多被采用。它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率高,可达75~95%,大白鼠仅为40%,对高血脂的清除能力低,静脉注入胆固醇后脂血症可持续3~4天,大鼠仅为12小时,狗介于两者之间。只要给兔含胆固醇较高的饲料,不必附加其它因素,经3~4月即可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症,而且与人体发生的病变相似,取血检查也较方便。但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9-23T09:21:11.4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2期作者:朱恒延郭燕君(通讯作者) [导读]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寻求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 (嘉兴学院医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寻求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为AD的生物性特征和预防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010-02 Research progress of animal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Zhu Hengyan,Guo Yanjun (communications author) Medical College of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 314001, China 【Abstract】Animal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stud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seeking for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animal models commonly used in Alzheimer's disease research, providing help for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of AD. 【Key words】Alzheimer's disease; Animal model; Research progress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进行性记忆缺失和痴呆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65岁前发病称早老性家族性痴呆;65岁后发病称迟发的老年性痴呆。典型病理变化为细胞外由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形成的老年斑块,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1]。AD分为早发的家族性AD(Familial AD,FAD)和迟发的散发性 AD(Sporadic AD,SAD)。SAD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和环境有关。胰岛素通路和能量代谢障碍、糖尿病,脑外伤,神经炎症反应以及Apo Eε4等位基因等都是AD的危险因素[2]。目前尚无有效安全的治疗AD的方法及药物。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建立与AD发病机制接近的灵长类动物模型。本文着重探讨与AD相关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和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现状及特点作一综述。 1.AD相关的转基因模型的特点 研究证实多数 FAD患者是由PSEN1突变所致[3],PSEN1第4~12外显子之间是主要基因突变位点,近年来,研究者们建立了几种AD PSEN1基因突变的转基因模型,包括PSEN1(A246E)[4]、PSEN1(M146L)[4]、PSEN1(M146V)[4]、PSEN1(P264L)[4]、 PSEN1(P117L)[4]、PSEN1-YAC[4]等。研究者们发现携带人PSEN1突变的转基因AD小鼠不能模拟出FAD的典型特征,因此转入人PSEN1基因突变的同时加入PSEN2其他突变基因,用这种方法成功建立了十多种转基因AD小鼠,而且十多种AD转基因小鼠都能能表现出FAD部分神经病理学特征和行为学上的改变。目前AD转基因小鼠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方面经典的动物模型,但是已知的这些PSEN1转基因模型小鼠同时不能模拟FAD的全部神经行为学和病理学特征。灵长类动物由于在生理结构和生物化学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因此急需建立一种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探索这种模型是否能够更好的模拟FAD的多种神经行为学及病理学的特征。 2.FAD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近十几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进步和灵长类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立灵长类非人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模型成为可能[5]。由于从发病机制上看FAD是由APP或PSEN1、PSEN2突变所致,专家们尝试将结合其他突变基因(PSEN2、APP和 MAPT) 和PSEN1突变来建立FAD转基因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上述方法在理论上能够模拟出FAD的发病原因和疾病特征,而且可以通过遗传保种,在建立模型动物群体方面表现出优势。但是灵长类非人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面临严峻的问题:(1)转入AD致病基因的灵长类非人转基因动物通常需十几年才呈现AD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学和行为学改变,灵长类动物模型效率低、成本高,尚未见成功模型报道;(2)短期难以开展对转基因的个体开展临床病理鉴定和行为学的评价。PSEN1在灵长类动物中非常保守。有关非人灵长类动物中AD基因突变是否与人类相似方面的研究较少。John J.Ely发现一只黑猩猩PSEN1突变[5],其PSEN1突变的特征未知;与其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未突变PSEN1黑猩猩相比,其是否出现神经退行性病理改变和行为学变化均不知道;其子代是否有PSEN1基因突变、行为学及病理变化是否出现等还没有报道。 目前AD尚未研制出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方法,迫切需要能模拟AD经典病理变化的理想动物模型,以前建立在啮齿类的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不能全面体现AD的病例神经行为学方面的全部改变。目前被大家所认可的转基因动物模型也有待完善。利用基因筛选和基因修饰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AD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意义重大,对于进一步明确发病机理,AD药物的治疗、开发和筛选,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参考文献】 [1] Grundke-Iqbal I,Iqbal K,Tung YC,et.al.Abnormal phosphorylation of the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tau(tau) in Alzheimer cytoskeletal pathology.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83(13):4913-4917. [2] Iqbal K,Grundke-Iqbal I.Alzheimer's disease,a multifactorial disorder seeking multitherapies.Alzheimers Dement 6(5):420-424. [3] Ballard C,Gauthier S,Corbett A,et al.Alzheimer’s disease[J].Lancet 2011,377(9770):1019-1031. [4] Wen P H,Shao X,Shao Z,et al.Overexpression of wild type but not an FAD mutant presenilin-1 promotes neurogenesis in the hippocampus of adult mice[J].Neurobiol Dis,2002,10(1):8-19. [5] Chan A W.Progress and prospects for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nonhuman primate models in biomedical research[J].ILAR J,2013,54(2):211-223. [6] Joseph M.Erwin P RH J.One Gerontology:Advancing Understanding of Aging through Studies of Great Apes and Other Primates[M].Aging in Nonhuman Primates,Erwin Jm H P,Basel:Interdiscipl Top Gerontol,Karger,2002:31,1-21.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C37173);嘉兴学院南湖学院重点SRT资助项目(NH85178445);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JB039)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一)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常选用兔、猪、大鼠、鸡、鸽、猴和犬等动物。常用的复制方法有下面几种(包括高血脂模型): 1.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特点是死亡率低,可长期观察,但费时久。一般在家兔、鸽、鸡等,经数周喂养就可产生明显的高脂血症,经数月就能形成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白鼠、小白鼠及犬则较难形成,如果饲料中增加蛋黄、胆酸和猪油等,可用促进作用。为了促进病变的形成,在高脂饲料中还可加入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苯丙胺、维生素D、烟碱或蔗糖等。 具体复制方法:兔诱发模型:体重2kg左右,每天喂服胆固醇0.3g,4个月后肉眼可见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若每天剂量增至0.5g,3个月后可出现斑块;若增至每天1g,可缩为2个月。在饲料中加入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油,经3周后,将饲料中胆固醇减去,再喂3周,可使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血清胆固醇可长高至2000mg%。大白鼠诱发模型:喂服1~4%胆固醇、10%猪油、0.2%甲基硫氧嘧啶、86~89%基础饲料,7~10天;或喂服10%蛋白黄粉、5%猪油、0.5%胆盐、85%基础饲料,7天后均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小白鼠诱发模型:雄性小白鼠饲以1%胆固醇及10%猪油的高脂饲料,7天后血清胆固醇即升为343±15mg;若在饲料中再加入0.3%的胆酸,连饲7天,血清胆固醇可高达530±36mg%。鸡、鸽诱发模型:4~8周的莱克享鸡,在饲料中加入1~2%胆固醇或15%的蛋黄粉,再加5~10%的猪油,经过6~10周,血胆固醇升至1000~4000mg%,胸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鸽喂饲胆固醇3g/kg/天,加甲基硫氧嘧啶0.1g,可以产生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及动物模型的建立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及动物模型的建立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orosis , As) 是一种动脉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由于确切发病原因不明,建立As动物模型成为对其病因研究及探讨治疗措施的主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As 动物模型 1、 疾病简介 1.临床表现及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orosis , As) 是一种动脉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近年来有人提出As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As 的特征是发病缓慢,其临床症状在主要病变出现之前表现轻微。它主要造成三种临床表现:脑中风、冠心病和周围性血管性疾病。[1] 2.病理过程 [2][3] ①低密度脂蛋白(LDL) 在易损区域动脉内皮下间质内沉积。 ②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表面。 ③单核细胞进入内膜层增生,并吞噬氧化型LDL而转化成泡沫细胞。 ④泡沫细胞死亡并释放出脂质,形成坏死中心。 ⑤平滑肌细胞迁移、增生和聚集,并分泌纤维样物质,使形成的斑块增大。 3. 研究进展[2] As发病机理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主要是围绕三种学说: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损伤反应学说。Virchow曾提出As 是一种炎症的观点, 1998 年12 月法国卫生研究院及Merieux 基金会在法国的Annecy 组织了一次感染与As 研讨会。初步得出“As过程是炎症反应过

程”这一基本观点。 然而从现有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和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来看,感染与As 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还不能作出最后判断。As 病变中发现的病原体是直接引起病理变化还是通过免疫反应起作用尚未明确,可能与其他危险因子共同起作用。[3] 而以As 是一种炎症的观点出发,就必须从解决炎症发生发展的基本环节出发,去打断这一网络形成的主要环节,才能真正达到防治的目的,当然要做到这点还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 4.预防及治疗 改善饮食习惯控制高脂血症  1 阻断AS的形成过程 改善不良习惯是防治AS的重要措施  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阻断AS的发生和发展 扩血管药  ②AS的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 溶栓与抗凝药 ③AS手术介入治疗 ④基因治疗及干细胞移植 2、 可用于建立实验模型的动物[4] 目前可以作为模型的动物有:大白兔、鸡、鼠、猪和猴等。其中猪和猴的系统发育和饮食结构类似于人.能够产生自发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是研究人类AS的理想模型。家兔和鼠是现在研究AS最常用的模型动物,两者比较各有优缺点:家兔不易自发性产生AS,但它对高脂饮食特别敏感,但是家兔的As病变只与人的病变表面上相似,其病变中的脂类和巨噬细胞含量远比人类大。鼠具有抗As性,但是作为实验动物,具有经济效益比较高,生存能力强,死亡率低的特点。为此,人们不断摸索建立造型简便且重复性好的AS模型。

(完整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目前仍不能全面解释,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学说,脂代谢紊乱学说、内皮损伤学说、炎症反应学说、壁面切应力以及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等,这些学说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 1、脂质代谢紊乱学说 高血脂作为AS的始动因素一直是相关研究的热点。流行病学资料提示,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与AS的发生呈正相关。在高血脂状态下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升高,携带大量胆固醇的LDL-C 在血管内膜沉积,并通过巨噬细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携带胆固醇进入细胞内。同时血液中及血管内膜下低密度脂蛋白(LDL)经过氧化修饰后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其对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清道夫受体(如: CD36,SR-A,LOX1)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导致Ox-LDL 被迅速捕捉并被吞噬。然而Ox-LDL 对巨噬细胞具有极强的毒害作用,可以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的快速激活增殖聚集退化,然后凋亡为泡沫细胞,这些泡沫细胞的大量聚集便形成了As 的脂质斑块。此外,Ox-LDL 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LOX1 结合导致细胞内信号紊乱并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Ox-LDL还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断增殖并向外迁移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从脂代谢紊乱学说的病变过程中可以看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环节。同时对于AS 动物模型的诱导当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是饲喂高脂高胆固醇饲料促使脂代谢紊乱。 2、内皮损伤学说 在正常情况下动脉血管内膜是调节组织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屏障。由于多种因素(如: 机械性,免疫性,LDL,病毒等)刺激内皮细胞使其受到严重损伤导致其发生功能紊乱与剥落,进而改变内膜的完整性与通透性。血液中的脂质会大量沉积于受损内膜处,促使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内膜并大量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的不断累积便形成脂肪斑块。同时内皮细胞的凋亡与脱落促使血液中血小板大量粘附与聚集,功能紊乱的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分泌产生大量生长因子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刺激中膜平滑肌细胞不断增生并进入内膜,同时导致血管壁产生收缩。其结果是脂肪斑块不断增大,同时管腔在不断缩小,进而导致AS 病变的形成。 3、炎症反应学说 As 并不是单纯的脂质在血管壁沉积性疾病,而是一个慢性低度炎症反应的过程,氧化应激过程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整个过程。某些脂类如溶血磷脂、氧固醇等作为信号分子与细胞的受体结合后可激活特定基因表达,生成许多促进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血管内膜功能受损,导致ICAM1、M-CSF、MCP1、VCAM1、MMP 等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的表达明显增加,促进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迁移进入内膜并吞噬Ox-LDL 形成泡沫细胞,促使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内膜方向迁移摄取脂质形成泡沫细胞。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炎性细胞和吞噬了Ox-LDL 的巨噬细胞增多,并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1(IL-1)等多种重要的炎性因子进一步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C 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物质,在临床研究中常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同时研究证明CRP 是动脉硬化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对于心血管疾病预测的价值超过LDL-C 及一些传统的心血管预测因子。而CRP 不仅是炎症标志物也是一种炎症促进因子,直接参与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聚集,促使炎症反应放大。综上所述,炎症反应可能是众多危险因素致As的共同通路,这为As新的防治策略——以炎症机制的不同环节为靶向研发新的抗炎药物、用于As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4、壁面切应力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王晓映1 刘鹏朱华徐艳峰马春梅代小伟刘颖秦川(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北京100021) 〔摘 要〕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 )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取3月龄和6月龄APPswe /PS ΔE9小鼠脑组织,利用Western 印 迹的方法检测APPswe /PS ΔE9小鼠和对照小鼠脑组织中bcl-2、caspase-9以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同月龄的对照小鼠相比,APPswe / PS ΔE9转基因小鼠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凋亡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AD 的发生发 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bcl-2;APPswe /PS ΔE9小鼠〔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7-1446-02;doi :10.3969/j.issn.1005- 9202.2012.07.0561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 通讯作者:秦 川(1959-),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研究。 第一作者:王晓映(1981-),女,医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神经系统退行 性病变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D )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在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域出现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目前, AD 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 一些研究发现,凋亡的异常可能在AD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实验以APPswe /PS ΔE9模型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探讨AD 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1材料与方法 1.1 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APPswe /PS ΔE9转 基因小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构建并提供〔1〕 。 APPswe 转基因编码一段人鼠嵌合的蛋白,其中APP 的胞外和胞内区域为鼠源性序列,而A β结构域为人源性序列并包含瑞士突变K594N /M595L 。PS ΔE9转基因编码人源性E9外显子缺失的PS1。转基因小鼠在出生9 14d 用剪趾法标记,收集剪下的组织及鼠尾,用碱裂解法提取基因组DNA ,PCR 分别检测APPswe 及PS ΔE9基因的表达。APP 基因PCR 产物长344kb ,PS 基因PCR 产物长608kb 。1.2 Western 印迹法检测bcl-2、caspase-9以及活化caspase-3的表达 将小鼠脱颈处死后,迅速取出其脑组织,用生理盐水 洗去血液, 立即置于RIPA 蛋白裂解液中,提取总蛋白。蛋白浓度用BCA 法进行测定。蛋白上样量为40μg ,利用12%的SDS-PAGE 胶进行分离,然后将其转移至NC 膜(Millipore )上,室温下封闭1h ,与bcl-2(Abcam )、capase-9(Millipore )及caspase-3(Abcam )抗体进行杂交,4?过夜,用TBST 洗膜3次,与辣根酶标记的羊抗兔IgG 和GAPDH 进行杂交,室温下孵育1h ,TBST 洗膜3次,然后进行化学发光。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用t 检验对 Western 印迹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鼠尾DNA 鉴定结果 裂解鼠 尾后提取DNA ,分别用针对APP ,PS1的引物进行扩增,筛选鉴定阳性小鼠, 部分检测结果见图1 。1、2、3泳道分别为阴性对照、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4、8和10为阴性小鼠, 5、6、7和9为阳性小鼠图1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鼠尾DNA PCR 鉴定结果 1,2,3,4分别代表3月龄模型鼠、3月龄对照鼠、6月龄模型鼠和6月龄对照鼠;图3同 图2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和对照小鼠脑组织中bcl- 2蛋白表达情况2.2 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和对照小鼠脑组织中bcl-2 蛋白的表达情况 利用Western 印迹的方法分别检测了3月龄 和6月龄小鼠脑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与同月龄的野生型对照小鼠相比, 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_图文.

体内的脂类物质代谢异常时,多余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并逐渐形成斑块,使血管内皮增厚、变硬,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的重要原因之一。载脂蛋白E (apolipoprotein E, apoE )主要存在于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sity lipoprotein, LDL ) 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欧海龙,张礼林,何晓兰,李红梅,雷霆雯* (贵阳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中国贵州贵阳550004 摘 要:ApoE -基因敲除小鼠(ApoE -/-)经含有21%脂肪和0.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喂食12周后进行各项血脂 胆固醇水平检测,以及整体主动脉油红O 染色与主动脉根部病理切片油红O 染色等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高脂诱导的ApoE -/-小鼠的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均比未经饮食诱导的ApoE -/-小鼠、经同样饮食处理的野生型小鼠以及未经处理的野生型小鼠均显著升高(P <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野生型(正常饮食组和高脂组)相比升高了近3倍多;高脂诱导ApoE -/-小鼠的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整体主动脉面积的65%,显著高于ApoE -/-小鼠的正常饮食组(21%)(P <0.05),同时主动脉根部的血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变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高脂饲料饮食诱导,成功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可为下游的药物筛选、基因治疗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的体内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关键词: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血脂;主动脉中图分类号: R3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1502-0141-04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动脉疾病,可引起冠心病和脑梗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进展仍然较慢。其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复杂,病变发展缓慢且在早期无症状。故研究中所能得到的人体数据多是横断面的,难以肯定其因果关系;多种动物模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又都是“速成”的。尽管近年来有了遗传性高脂血兔的模型,但在动物模型中,仍难观察到类似人的多年来自然形成病变时那种细微而重要的变化。近年来,虽然很多实验室用了细胞培养等技术,但也与在体的情况有一定差距。临床和流行病学多年来随访观察所用的指标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发生率,这类指标的影响因素极为复杂,不易确切地推测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目前尚缺乏无创地、能比较准确地重复测量动脉壁(特别是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可靠方法,因而对诸多危险因子的确定也是根据其并发病的症状或体征,而不是根据粥样硬化的程度。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中,过去多是对危险因子(特别是高脂血症、高血压)、人体尸检材料或动物模型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以及生物化学等进行研究,后来才逐渐转向对动脉壁的有关细胞成分(内皮、平滑肌及单核/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

为便于理解,下面简要复习一下正常动脉壁的基本结构、功能、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类,然后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学说和病变形成的机制。 一、正常动脉壁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正常动脉 (肌型和弹力型)壁从形态上可清楚地分为三层,即内膜、中膜及外膜。 (一)内膜 内膜位于动脉腔面,包括一连续的单层内皮细胞(EC)与其下一层断续的弹力纤维称内弹力膜。在内皮与内弹力膜之间,有结缔组织(胶原、弹性蛋白、细胞外基质)和平滑肌细胞(SMC,小儿偶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基质和SMC渐增,内膜变厚。内膜并非仅为循环血液与动脉壁之间的屏障。EC的代谢十分活跃,它参与血液-血管壁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包括凝血、纤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白细胞粘附和迁移,以及通过其合成与分泌的多肽、糖蛋白或直接的细胞间信息交流,调控动脉壁平滑肌细胞的功能(如增殖,舒张和收缩)。现将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有关者简述如下。 1.在动脉腔面形成“非血栓表面”。已知主要由于内膜上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和前列环素(PGI 2 )能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前者还能加速抗凝血酶Ⅲ对凝血酶的灭活作用以及EC表面的thrombospondin与凝血酶结合后,激活C蛋白;后者再与EC合成的

医学实验手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医学实验手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一、实验动物 目前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的动物有:兔、猪、鼠、鸡、鸽、猴和犬等。家兔和鼠是其中最常用的,两者比较各有优缺点:家兔对高脂饮食特别敏感易造模,然而其AS病变与 人的病变只在表面上相似,病变中的脂类和巨噬细胞含量远比人类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具有经济效益高、生存能力强、死亡率低的特点,鼠AS模型病变的形态、斑块的破裂位置与人类十分 相似,但鼠模型的斑块破裂处缺乏纤维蛋白和血栓形成。 二、常用造模方法 1、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法: 在基础饲料前提下,添加胆固醇、蛋黄、猪油,为了促进病变的形成,在高脂饲料中还可加入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苯丙胺、维生素D、烟碱或蔗糖等,根据不同实验目的,采用不同配方。 2、灌胃法: 采用脂肪乳剂灌胃法(脂肪乳剂按胆固醇∶猪油∶蛋黄粉=1∶5∶4配制),同步氮气损伤(历时5min,150ml/min氮气流损伤血管内皮),可用于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3、机械损伤法: 包括球囊损伤法、辐射损伤法、空气干燥法、下丘脑弓状核损伤法、颈动脉内膜切除法等。其中球囊损伤法具有可靠性强、可重复性高、更符合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等优点。 4、免疫损伤法: AS的发病机制有免疫因素的存在,所以可以从免疫学的角度来建立AS模型,如使用牛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肺炎衣原体、EB病毒、巨细胞病毒、幽门螺杆菌、内毒素等进行免疫刺激,从而诱发AS的产生。 5、基因改造法: ApoE和LDL-R基因敲除鼠可自发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常用模型。但由于基因改造小鼠体积小、临床性检查评估难、与人类脂类代谢差异较大,此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6、其他:

Aβ在两种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模型脑杏仁核分布的比较研究

2014年10月第37卷第5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JournalofNaturalScienceofHunanNormalUniversity Vol.37 No.5 Oct.,2014Aβ在两种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 模型脑杏仁核分布的比较研究 周 奕1,邓志伟1,艾卫敏2,朱耀峰3,张剑峰4,卢 璨4,雷德亮5倡 (1.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基础学科部,中国长沙 410100;2.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中国湘潭 411012; 3.吉首大学医学院,中国吉首 416000;4.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国长沙 410013; 5.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长沙 410013) 摘 要 目的:比较研究Aβ在两种AD转基因小鼠模型脑杏仁核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18月龄雄性APP/PSl双转基因(2×Tg-AD)小鼠与同龄同性别APP/PSl/tau三转基因(3×Tg-AD)小鼠,分别进行6E1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显示Aβ阳性神经元及斑块,观察其分布与形态等的差异,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比较其量的变化.结果:在杏仁核2×Tg-AD组Aβ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外成为细胞外Aβ(eAβ),形成大量的Aβ阳性斑,Aβ阳性神经元少;而3×Tg-AD组Aβ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神经元细胞内,成为细胞内Aβ(iAβ),但Aβ阳性斑少见.结论:2×Tg-AD组与3×Tg-AD组Aβ阳性产物在杏仁核分布的差异可能反映了两种AD小鼠模型神经病理等改变的 不同.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β淀粉样蛋白;杏仁核 中图分类号 R749畅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37(2014)05-0026-05 ComparativeStudyontheDistributionofAβinAmygdaleof TwoTransgenicMiceModelsofAlzheimer摧sDisease ZHOUYi1,DENGZhi-wei1,AIWei-min2,ZHUYao-feng3,ZHANGJian-feng4,LUCan4,LEIDe-liang5倡(1.BasicMedicalDepartment,ChangshaHealthVocationalCollege,Changsha410100,China; 2.SchoolofNursing,Xiangt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Xiangtan411012,China; 3.MedicineSchoolofJishouUniversity,Jishou416000,China; 4.XiangyaSchoolofMedicine,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3,China; 5.BasicSchoolofMedicine,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3,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comparethedistributionandmorphologicalfeaturesofAβimmunoreactiveproductsintheamygdaleoftwotransgenicmicemodelsofAlzheimer摧sdisease.Methods:18-month-oldAPP/PSl(2×Tg-AD)andtheage-matchedmalemiceofAPP/PSl/tau(3×Tg-AD)wereusedinthisexperiment.6E10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wasusedtoshowthedistributionandmorphologicalfeaturesofAβimmunoreactiveproducts,andquantitativeanalysisweremadeonthedifferenceoftheproductsbyanimageanalysissystem.Results:ThedepositionofAβintheamygdalaof2×Tg-ADwasmainlyseenasextracellularAβ(eAβ),andformedalotofpositiveplaques;thepositiveproductsweredistributedasintracellularlyAβ(iAβ)forthe3×Tg-AD,buttheAβpositiveplaqueswererarelyseen.Conclusion:ThedifferenceofAβpositiveproductsdistributionbetweenthe2×Tg-ADand3×Tg-ADislikelytoberelatedtothedifferenceofneuropathologicalchangesofthesetwoADmodels.Keywords AD;transgenicmice;Aβ;amygdale 倡 收稿日期:2014-05-08  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课题资助项目(B2014-15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4C0091);米塔尔学生创新资助项目(10MX19);长沙市2013年度指导性科技计划资助项目(K13ZD046-33)倡通讯作者,E-mail:delianglei@csu.edu.cn

【CN110178792A】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75476.6 (22)申请日 2019.05.07 (71)申请人 哈尔滨医科大学 地址 15008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 健路157号 (72)发明人 于波 田进伟 王雪羽 郭守利  田江天 符亚红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代理人 孙皓晨 马鑫 (51)Int.Cl. A01K 67/027(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小鼠模型的构 建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杂交的方法 获得具有原纤蛋白1(Fibrillin -1,Fbn1)基因杂 合点突变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 )敲除 小鼠。本发明首次将Fbn1C1039G +/-点突变引入 LDLR -/-小鼠基因组,结合了两种基因型的特点, 方法简单易行,能形成具有大脂质核心、大量的 炎症细胞、典型薄纤维帽、丰富的新生血管和斑 块内出血、血管外向重构等特点的易损斑块,且 能模型上观察到类似于人的斑块破裂等导致急 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其成模率高,可重复性 好,为药物研究、器械耗材改进提供良好的动物 基础,为探索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提供了良好平 台。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CN 110178792 A 2019.08.30 C N 11017879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178792 A 1.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杂交的方法获得具有原纤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杂合点突变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敲除小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纤蛋白1(Fibrillin-1)基因杂合点突变是指Fbn1C1039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Fbn1基因杂合点突变鼠Fbn1C1039G+/-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敲除(LDLR-/-)小鼠杂交,获得F1代鼠,F1代鼠的基因型为Fbn1C1039G+/+LDLR+/-或Fbn1C1039G+/-LDLR+/-; (2)选择基因型为Fbn1C1039G+/-LDLR+/-的F1代鼠与LDLR-/-小鼠杂交,获得F2代,F2代基因型为Fbn1C1039G+/-LDLR-/-、Fbn1C1039G+/-LDLR+/-、Fbn1C1039G+/+LDLR+/-或Fbn1C1039G+/+LDLR-/-; (3)选择F2代鼠中基因型为Fbn1C1039G+/-LDLR-/-的小鼠经高脂饲料喂养后,即为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小鼠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脂饲料的配方为:小鼠基础饲料中加入猪油10%w/w,奶粉4%w/w,胆固醇2%w/w,胆酸钠0.5%w/w。 5.由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构建方法所得到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小鼠模型在动脉粥样硬化与易损斑块研究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研究是以非疾病的治疗为目的。 2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摘要: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E-/-)经含有21%脂肪和0.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喂食12周后进行各项血脂胆固醇水平检测,以及整体主动脉油红0染色与主动脉根部病理切片油红0染色等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高脂诱导的ApoE-/-小鼠的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均比未经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经同样饮食处理的野生型小鼠以及未经处理的野生型小鼠均显著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野生型(正常饮食组和高脂组)相比升高了近3倍多;高脂诱导ApoE-/-小鼠的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整体主动脉面积的65%,显著高于ApoE-/-小鼠的正常饮食组(21%)(P<0.05),同时主动脉根部的血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变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高脂饲料饮食诱导,成功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可为下游的药物筛选、基因治疗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的体内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关键词: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血脂;主动脉中图分类号:R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15)02-0141-04The Establishment of Atherosclerosis Model in ApoE-/- MiceOU Hai-long,ZHANG Li-lin,HE Xiao-lan,LI Hong-mei,LEI Ting-wen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Guiyang Medic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4,Guizhou,China)Abstract :The ApoE gene knockout mice (ApoE-/-)were fed with a high-fat (HF)diet containing 21% fat and 0.15% cholesterol for 12 weeks to establish atherosclerosis model. After diet induction,the ApoE-/- mice were sacrificed and plasma total cholesterol (TC),triglyceride (TG),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I-C)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levels were measured. The whole aortas and sequential sections of the aortic root were stained with oil red 0.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sma levels of TC and TG from HF diet induced ApoE-/- mice were both dramatically higher than normal diet(ND)-fed ApoE-/- mice as well as wild-type mice fed with normal diet or HF diet (P <0.05). The contents of LDL-cholesterol in plasma were elevated by three-fold compared with wild-type (ND and HFD). Atherosclerotic lesion siz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whole aorta (65%)as compared with normal diet ApoE-/-mice (21%). Similar result was obtained from cross -sections of the aortic root analysi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HF diet treatment greatly enhanced atherosclerosis development in ApoE-/-mice. The establishment of atherosclerosis model mice provides a valuable tool for drug screen,gene therapy and even in vivo mechanism analysis in atherosclerosis disease.Key words :ApoE-/-mice;atherosclerosis;cholesterol;lipoprotein;aorta(Life Science Research,2015,19(2):141 ?144)体内的脂类物质代谢异常时,多余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并逐渐形成斑块,使血管内皮增厚、变硬,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重要原因之一。载脂蛋白E(apo;ipoprotein E,apoE)主要存在于乳糜微粒(chylomicrom,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sitylipoprotein,LDL)等多种血浆脂蛋白中,可介导脂蛋白残粒的摄取,维持血浆胆固醇的平衡、促进泡沫细胞中胆固醇的外流以及具有抗氧化和消炎等作用,该基因缺陷将使体内脂代谢发生紊乱。ApoE基因敲除的纯合小鼠(ApoE-/-)可正常存活和繁殖,当给予适当的高脂饮食时,可导致各种高脂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