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 高等数学第一章教案

高职高专 高等数学第一章教案
高职高专 高等数学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

函数、极限、连续

教学要求

1.了解分段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等概念。

2.理解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定义。

3.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4.了解无穷大、无穷小及其比较的概念,了解函数及其极限与无穷小的关系。理解无穷小的性质。

5.了解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数列极限存在准则。熟练掌握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6.理解函数连续与间断概念,会判断间断点类型,了解初等函数连续性及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复合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形和性质;极限概念,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函数的连续性。 教学难点

函数与复合函数的概念;极限定义,两个重要极限;连续与间断的判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函数 一、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1.集合;

2.邻域;

3.常量与变量;

4.函数的定义;

5.函数的特性。 二、初等函数

1.反函数;

2.复合函数;

3.初等函数。 三、分段函数 一、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1集合定义 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元素a 属于集 合A ,记作a A ∈, 元素a 不属于集合A, ,a A ? 2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12{,,,}n A a a a = 描述法 {}M x x =所具有的特征 3集合间的关系:

若,x A ∈则必,x B ∈就说A 是B 的子集,记做A B ?;若A B ?且A B,≠

A B 则称是的真子集;若A B ?且B A ?,则A B =。

4常见的数集

N----自然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 它们间关系: ,,.N Z Z Q Q R ??? 5例

{1,2}A =,2{320}C x x x =-+=,则A C =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

例如, 2

{,10}x x R x ∈+==?

规定 空集为任何集合的子集. 6运算 设A 、B 是两集合, 则 1) 并 A ?B ? {x ∣x ∈A 或x ∈B}; 2) 交 A ?B ?{x ∣x ∈A 且x ∈B} 3) 差“A \B” ?{x ∣x ∈A 且x ?B} 4) 补(余)?S/A ,其中S 为全集 5) 其运算律

(1) A ?B= B ?A , A ?B =B ?A

(2)(A ?B )?C =A ?(B ?C) , (A ?B)= A ?(B ?C) (3)(A ?B ) ? C =(A ? C )?(B ? C) (A ? B ) ? C =(A ? C ) ? (B ? C) (4) (),()c C C c c c A B A B A B A B ?=??=? 注意A 与B 的直积A ?B ?{(x,y)∣x ∈A 且y ∈B} 例如:R ?R={(x,y)∣x ∈R 且y ∈R}

表示xoy 面上全体点的集合, R R ?常记为2

R

7邻域: 设a 与δ是两个实数且0δ>,称集合{}x a x a δδ-<<+为点a 的δ邻域。点a 叫做这邻域的中心,δ叫做这邻域的半径。记作(){}U a x a x a δδδ=-<<+

点a 的去心δ邻域记做0()U a δ ,0(){0}U a x x a δδ=<-<。

注意:邻域总是开集。 8常量与变量:

在某个过程中变化着的量称为变量,保持不变状态的量称为常量, 注意:常量与变量是相对于“自变量变化过程”而言的.

x

δ

δ

1) 常量与变量的表示方法:

用字母x, y, t 等表示变量,通常用字母a, b, c 等表示常量。 9函数的定义:

设x 和y 是两个变量,D 是一个给定的非空数集。如果对于每个给定的数x D ∈,变量y 按照一定法则总有确定的数值和它对应,则称y 是x 的函数,记作y=f(x). x 叫做自变量,y 叫做因变量。 数集D 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数集f R (){|(),}f D y y f x x D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

1)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相等时,两者才是同一个函数。 如2()lg f x x =和()2lg f x x =就不是同一个函数。

2)求定义域的方法:

应用题由实际意义确定;形式题就是自变量所能取的使算式有意义的一切实数值。如

()[1,1];()(1,1)f x D f x D ==-=

=-

如果在D 中任取一个x 对应的函数值都只有一个,这种函数称单值函数,否则称多值函数。 例如,2y x =为单值函数

.y = 凡未作特别说明,本教材提到的“函数”都是指单值函数 10 函数的特性 1)有界性:

若()f x 在I 上有定义,0M ?>,x I ?∈有()f x M ≤成立则称函数()f x 在I 上有界, 否则称无界。

2)单调性

设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有定义,如果对于区间I 上任意两点12x x <,恒有12()()f x f x < 则称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是单调增加的;恒有12()()f x f x >则称函数()f x 在区间I 上 是单调减少的

x

3)奇偶性

设D 关于原点对称,对于x D ?∈,有()()f x f x -=,称()f x 为偶函数。

设D 关于原点对称,对于x D ?∈,有()()f x f x -=-,称()f x 为奇函数。

4)周期性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f x ,如果存在一个不为0的常数T ,对任意的x D ∈均有

()()F x T f x +=则称()f x 为周期函数,T 为()f x 的周期。(通常说周期函数的周期是

指其最小正周期) 二、初等函数

通常把常值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六种函数

称为基本初等函数.

I

偶函数

由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加、减、乘、除、复合运算所构成并可用一个式子表示的函数,称为初等函数.初等函数以外的函数,称为非初等函数,最常见的是分段函数.

(1) 初等函数的几个特例 设)(x f 和)(x g 都是初等函数,则

① 绝对值函数 |()|y f x =

:是初等函数,因为2[()]y u f x =

=.

② 最大值函数 ()max{(),()}M x f x g x =:是初等函数.因为

1

()m a x {(),

()}[()()|()()|]

2

M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 ③ 最小值函数 ()min{(),()}m x f x g x =:是初等函数.因为 (1) 1

()min{(), ()}[()()|()()|]2

m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 ④ 幂指函数 ()[()] (()0, ()1)g x y f x f x f x =>?:是初等函数,因为

()(

)l n ([()]g x g x f

x

f x e =.

(2)非初等函数的几个特例

① 符号函数 1, 0

sgn : sgn 0,

01,

x y x x x x ì>???

===í??-

[3.1]3,

[3.8]3,

[3]3,

[ 3.2] 4.y y y y =======-=-

取小数函数 ()[]y x x x ==-:表示“x 的非负小数部分”,即 (3.1)0.1,

(3.8)0.8,

(3)0,

( 3.2)0.8y y y y =======-=.

显然,对于任意x R ?,有

[]11x x x <+?.

③ 狄利克雷(Dirichlet )函数:

1, ()0, x D x x ì??=í

???为有理数

为无理数

. ④ 黎曼(Riemann )函数(定义在]10[,):

1, (, , )

()0, 0,1, p p x p q q q q R x x ì??=?=í??=???当为正整数为既约分数当无理数

高等数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初等函数.

1.初等函数、复合函数的关系与分解

(1)初等函数与复合函数的关系

复合函数与初等函数是并列的概念.是复合函数,可以是初等函数,也可以不是初等函数;是初等函数,可以是复合函数,也可以不是复合函数.一个函数,可属于多种函数分类.

(2)函数的分解

函数的分解形式依分解要求不同而不同.一般地,高等数学中要求掌握两类函数的分解.

①复合函数的分解:把一个复合函数(一层或多层)分拆成几个函数,称为复合

函数的分解.

②初等函数的分解:把一个初等函数分拆成几个函数,称为初等函数的分解.

或y=sin u,u=t

v

,t=x3,v=sin w,w=

l

s

,l=x2,s=sin x.(许康P61)

【注意问题】

①对于由两个函数构成的函数,可以讨论它是否为复合函数.对一个复杂函数笼

统地问是否复合函数是没有意义的,应具体地问这个复杂函数的哪一层是否复

合关系.复合关系只是针对所论层的内函数与外函数两个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不涉及该层以外的函数是否复合函数.如函数y=

y=f(u)=u=g(x)=x+

按复合函数的定义,f(u)和u=g(x)可以复合成复合函数;但

u=x+

中既有四则运算,又有复合运算,是初等函数,而无法说它是不是复合函数.

②又如问y=2x是否复合函数,因为复合函数是两个函数间的复合,如果不指明

问是否某两个函数的复合函数,如何回答呢?要是指明问y=2x是否由y=u和

u=2x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则可以回答是两者的复合函数(当然这种复合无实

际意义.对于简单函数不再讨论其复合性).

2.三角函数

(1)基本三角函数关系

①对角线两端二函数的乘积为1(倒数关系).

②周界上任一函数等于它相邻两函数的乘积.

③阴影三角形中两上顶角函数的平方和等于下角函数的平方.

(2)任意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可记为:奇变偶不变,正负看象限.)sin(90?+α)=cosα,sin(180?+α)=-sinα,sin(270?+α)=-cosα

sin(90?-α)=cosα,sin(180?-α)=sinα,sin(270?-α)=-cosα(3)两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x±y)=sin x cos y±cos x sin y,cos(x±y)=cos x cos y?sin x sin y

tan(x ±y )=

tan tan 1tan tan x y x y ± , cot(x ±y )=cot cot 1

cot cot x y y x

±

(4) 倍角的三角函数

sin2x =2sin x cos x

cos2x =cos 2x -sin 2x =1-2sin 2x =2cos 2x -1

tan2x =22tan 1tan x

x

-, cot2x =2cot 12cot x x -

(5)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 x +sin y =2sin ()2x y +cos ()2x y -, sin x -sin y =2cos ()2x y +sin ()2

x y

- cos x +cos y =2cos ()2x y +cos ()2

x y

-, cos x -cos

y =-2sin ()2x y +sin ()2

x y

-

tan x ±tan y =sin()cos cos x y x y ±, cot x ±cot y =±sin()

sin sin x y x y

±

sin x ±cos x

=x ±

4π)=

x ?4

π

) (6)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2sin x ?cos y =sin(x +y )+sin(x -y ), 2cos x ?sin y =sin(x +y )-sin(x -y ) 2cos x ?cos y =cos(x +y )+cos(x -y ), -2sin x ?sin y =cos(x +y )-cos(x -y ) (7) 反三角函数的运算公式

arcsin()arcsin ,arccos()arccos ,[1,1];

arctan()arctan ,arccot()arccot ,(,);sin(arcsin ),cos(arccos ),[1,1];tan(arctan ),cot(arccot ),(,

);

arcsin(sin ),[,2x x x πx x x x x πx x x x x x x x x x x x πx x x -=--=-?-=--=-?ゥ==?==?ゥ=?];arctan(tan ),(,);222arccos(cos ),

[0,];arccot(cot ),(0,).

πππx x x x x x πx x x π=?=?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 函数、极限、连续 教学要求 1.了解分段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等概念。 2.理解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定义。 3.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4.了解无穷大、无穷小及其比较的概念,了解函数及其极限与无穷小的关系。理解无穷小的性质。 5.了解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数列极限存在准则。熟练掌握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6.理解函数连续与间断概念,会判断间断点类型,了解初等函数连续性及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复合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形和性质;极限概念,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函数的连续性。 教学难点 函数与复合函数的概念;极限定义,两个重要极限;连续与间断的判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函数 一、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1.集合; 2.邻域; 3.常量与变量; 4.函数的定义; 5.函数的特性。 二、初等函数 1.反函数; 2.复合函数; 3.初等函数。 三、分段函数 一、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1集合定义 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元素a 属于集 合A ,记作a A ∈, 元素a 不属于集合A, ,a A ? 2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12{,, ,}n A a a a = 描述法 {}M x x =所具有的特征 3集合间的关系: 若,x A ∈则必,x B ∈就说A 是B 的子集,记做A B ?;若A B ?且A B,≠ A B 则称是的真子集;若A B ?且B A ?,则A B =。

4常见的数集 N----自然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 它们间关系: ,,.N Z Z Q Q R ??? 5例 {1,2}A =,2{320}C x x x =-+=,则A C =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 例如, 2 {,10}x x R x ∈+==? 规定 空集为任何集合的子集. 6运算 设A 、B 是两集合, 则 1) 并 A ?B ? {x ∣x ∈A 或x ∈B}; 2) 交 A ?B ?{x ∣x ∈A 且x ∈B} 3) 差“A \B” ?{x ∣x ∈A 且x ?B} 4) 补(余)?S/A ,其中S 为全集 5) 其运算律 (1) A ?B= B ?A , A ?B =B ?A (2)(A ?B )?C =A ?(B ?C) , (A ?B)= A ?(B ?C) (3)(A ?B ) ? C =(A ? C )?(B ? C) (A ? B ) ? C =(A ? C ) ? (B ? C) (4) (),()c C C c c c A B A B A B A B ?=??=? 注意A 与B 的直积A ?B ?{(x,y)∣x ∈A 且y ∈B} 例如:R ?R={(x,y)∣x ∈R 且y ∈R} 表示xoy 面上全体点的集合, R R ?常记为2 R 7邻域: 设a 与δ是两个实数且0δ>,称集合{}x a x a δδ-<<+为点a 的δ邻域。点a 叫做这邻域的中心,δ叫做这邻域的半径。记作(){}U a x a x a δδδ=-<<+ 点a 的去心δ邻域记做0 ()U a δ ,0(){0}U a x x a δδ=<-<。 注意:邻域总是开集。 8常量与变量: 在某个过程中变化着的量称为变量,保持不变状态的量称为常量, 注意:常量与变量是相对于“自变量变化过程”而言的. x δ δ

高等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所需学时:18学时(包括:6学时讲授与2学时习题) 第一节:集合与函数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高等数学》教案 第一章 函数

第一章函数 函数是积分的主要研究对象,后边关于微积分性质的研究都是对函数性质的研究。本章首先引入集合,然后研究两个实数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函数关系,并介绍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的初等函数。 §1.1 集合 一、概念 集合是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全体,或者说是一些确定对象的汇总。构成集合的事物或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举例: 有限集合:由有限个元素构成的集合。 无限集合:由无限个元素构成的集合。 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A、B、C、X、Y等表示。元素由小写字母a、b、c、x、y等表示。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否则记作a?A。 二、表示方法 1、列举法:按任意顺序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如:A ={a,b,c,d} 即列出集合中所有元素,不计较顺序,但不能遗漏和重复。 2、描述法:设P(a)为某个与a有关的条件或法则,A为满足P(a)的一切a 构成的集合,记为A ={a∣P(a)}。如:A ={x∣x2-5x+6=0} 即把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某个共同属性描述出来,用{a∣a具有的共同属性}。 3、文氏图:可以表示集合以及集合间的关系。 三、全集与空集 由所研究的所有事物构成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为U。全集是相对的。 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为Φ。 四、子集 1、定义:如果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即“如果a∈A,则

a∈B”,则称A为B的子集。记为A?B或B?A。 如果A?B成立,且B中确有元素不属于A,则称A为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2、定义:设有集合A和B,如果A?B且B?A,则称A与B相等。 结论:(1)A?A,即“集合A是其自己的子集”; (2)Φ?A,即“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 (3)若A?B,B?C,则A?C,即“集合的包含关系具有传递性”。 五、集合的运算 1、定义:设有集合A和B,由A和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和B 的并,记为A∪B。即A∪B ={x∣x∈A或x∈B}。 性质:(1)A?A∪B,B?A∪B; (2)A∪Φ = A,A∪U = U,A∪A = A。 2、定义:设有集合A和B,由A和B的所有公共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的交,记为A∩B。即A∩B ={x∣x∈A且x∈B}。 性质:(1)A∩B?A,A∩B?B; (2)A∩Φ =Φ,A∩U = A,A∩A = A。 3、定义:设有集合A和B,属于A而不属于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记为A-B。即A-B ={x∣x∈A且x ? B}。 4、定义:全集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的补集,记为A。即A={x∣x∈U且x ? A}。 性质:A∪A =U,A∩A=Φ。 习题7、8:

高等数学教案

高等数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等数学教案

教 学 过 程 §1 函数 一、 集合与区间 1. 集合概念 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 B , C ….等表示. 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 是集合M 的元素表示为a M .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 {a , b , c , d , e , f , g }. 描述法: 若集合M 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 的元素x 的全体所组成, 则M 可表示为 A {a 1, a 2, , a n }, M {x | x 具有性质P }. 例如M {(x , y )| x , y 为实数, x 2y 21}. 几个数集: N 表示所有自然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自然数集. N {0, 1, 2, , n , }. N {1, 2, , n , }. R 表示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实数集. Z 表示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整数集. Z {, n , , 2, 1, 0, 1, 2, , n , }. Q 表示所有有理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有理数集. },|{互质与且q p q Z p q p +∈∈=N Q 子集: 若x A , 则必有x B , 则称A 是B 的子集, 记为A B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A . 如果集合A 与集合B 互为子集, A B 且B A , 则称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 记作A B . 若A B 且A B ,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B . 例如, N ≠?Z ≠?Q ≠?R.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集合的运算 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 或者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简称并), 记作A B , 即 A B {x |x A 或x B }. 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既属于A 又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简称交), 记作A B , 即 A B {x |x A 且x B }. 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 而不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差集(简称差), 记作A \B , 即 A \ B {x |x A 且x B }. 如果我们研究某个问题限定在一个大的集合I 中进行, 所研究的其他集合A 都是I 的子集. 此时, 我们称集合I 为全集或基本集. 称I\A 为A 的余集或补集, 记作A C . 集合运算的法则: 设A 、B 、C 为任意三个集合, 则 (1)交换律A B B A , A B B A ; (2)结合律 (A B )C A (B C ), (A B )C A (B C );

高职高等数学课件

高职高等数学课件 (二)高职高等数学教育虽重要,但没引起足够重视。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数学课程对高职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中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人才规格决定了高等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并针对高职教育现状与高职生特点,结合高等数学特质与素质教育的功能,说明了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但由于客观与某些人的主观臆断,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代表的公共课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鉴于此,在此呼吁高等数学日后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是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素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 (三)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有待改革。 虽然高职教育在整体趋势上是积极进取的,是逐渐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但面临社会的发展与生源的紧缺、就业率有待提高的紧迫局势,高职院校仍然在教学上面临着诸多困难。郭倩茹在《浅谈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解决策略》一文中,认为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教育的教材编制不合理,与高职教育不适应;高等数学教学没高职特色,与专业脱轨;评价机制落后,考核体系陈旧。与此同时,在描述高等数学教育现状的同时,提出了诸如规范教材与专业接轨、活跃课堂气氛、构建评价、考核新体系等。最后,强调高职院校一定要以学生的特点作为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材施教。这正是教育工作者所要考虑的,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与宗旨,一切为了学

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高等数学不被重视。 大多数高职院校偏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高等数学学时时多时少,只是专业教学计划里专业课的替补而已。这在综合性的职业院校不常见,但在专业系别少的管理不严格的小职业院校是家常便饭,这无形中也造成了高等数学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二)高职教师知识更新跟不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态度不积极、忽略学生的德育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导向等。 有些高职院校是中专合并等形式转轨而成或新成立的,万事在摸索前进。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原来的教学步伐上,高职教育的先进理论知识不够,年纪大一点的教师甚至根本不关心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混退休的大有人在。一些教师虽然胜任课程知识的讲解,但不求创新,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传统,而且对学生的德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管理漠不关心,认为只是班主任与学生管理人员的责任,这在某种程度上疏忽了学生课上的教育与管理,这也是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入学的数学基础整体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大招生,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整体较差。中学的数学知识点繁多、灵活多变且有很大的连续性,这让中学基础差的学

高等数学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教案

教学内§1.1 函数 教学目的】 理解并掌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数】 4 学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极限是微积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极限的思想与理论,是整个高等数 学的基础,连续、微分、积分等重要概念都归结于极限 . 因此掌握极限的思想与方法是 学好高等数学的前提条件 . 本章将在初等数学的基础上,介绍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讲授新课 (一)、实数概述 1、实数与数轴 1)实数系表 2)实数与数轴关系 x,x 0 1)绝对值的定义: x x,x 0 x,x 0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绝对值的性质 练习:解下列绝对值不等式:① x 5 3 ,② x 1 2 3、区间 (1)区间的定义:区间是实数集的子集 (2)区间的分类:有限区间、无限区间 ① 有限区间:长度有限的区间 设 a 与 b 均为实数,且 a b ,则 (3)实数的性质: 封闭性 有序性 稠密性 连续性

数集{ x a x b }为以 a 、 b 为端点的半开半闭区间,记作 [a ,b ) 数集{ x a x b }为以a 、 b 为端点的半开半闭区间,记作( a ,b ] 区间长度: b a ② 无限区间 数集{ xa x }记作[a , ), 数集{xa x }记作( a , ) 数集{ x x a }记作( ,a], 数集{ x x a }记作( ,a ) 实数集 R 记作( , ) 3)邻域 ① 邻域:设 a 与 均为实数,且 0 ,则开区间( a , a )为点 a 的 邻域 记作U(a, ) ,其中点 a 为邻域的中心, 为邻域的半径 ② 去心邻域:在的 邻域中去掉点 a 后,称为点 a 的去心邻域,记作 U (a, ) (二) 、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 设有一非空实数集 D ,如果存在一个对应法则 f ,使得对于每一个 x D ,都有一个 惟一的实数 y 与之对应,则称对应法则 f 是定义在 D 上的一个函数. 记作 y f(x), 其中 x 为自变量, y 为因变量,习惯上 y 称是的函数。 定义域: 使函数 y f ( x )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全体,即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D 函数值:当自变量 x 取定义域 D 内的某一定值 x 0时,按对应法则 f 所得的对应 值 y 0 称 为函数 y f(x)在 x x 0时的函数值,记作 y 0 f(x 0)。 值 域:当自变量 x 取遍 D 中的一切数时,所对应的函数值 y 构成的集合,记 数集{ x a x b }为以 a 、 b 为端点的闭区间,记作 [a ,b ] 数集{ x a x b }为以 a 、 b 为端点的开区间,记作 ( a ,b )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1.理解函数的定义;了解分段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反函数、复合函数的概念;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 2.了解极限的描述性定义,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和性质;会用两个重要极限公式求极限,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知道间断点的分类;会用函数的连续性求极限。 3.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简单的问题;熟练掌握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熟练掌握复合函数、隐函数以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一阶导数的求法;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了解可导、可微、连续之间的关系。 4.了解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与柯西中值定理;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掌握利用一阶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的方法;会用二阶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向及拐点,能描绘简单的函数图形。 5.了解原函数、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会用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求不定积分。 6.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其性质,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了解变上限的定积分的性质;熟练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掌握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三、学时分配表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高等数学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对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授课中应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分析一些代表性的专业相关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 本大纲所列内容为基本内容,它们是根据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实用够用的原则规定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低限度的基本知识,学生在规定教学时数内能够掌握和了解。 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采用两个层次,即:对原理性和概念性内容采用“理解”和“了解”两个层次,对于运算性和应用性的内容采用“掌握”和“了解”两个层次。教师要求学生按不同层次理解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高等数学同济七版第一章电子教案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第一节 函数 一、集合 定义:以点a 为中心的任何开区间称为点a 的邻域,记作()U a . 设δ是任一正数,则开区间(),a a δδ-+就是点a 的一个邻域,这个邻域称为点a 的δ邻域,记作(),U a δ,即()(){}{},,||U a a a x a x a x x a δδδδδδ=-+=-<<+=-<,点a 称为这邻域的中心,δ称为这邻域的半径. 点a 的δ邻域去掉中心a 后,称为点a 的去心δ邻域,记作(),U a δ。 ,即 (),U a δ。 ()(){},,|a a a a x a x a a x a δδδδ=-?+=-<<<<+或{}|0x x a δ=<-< 把开区间(),a a δ-称为a 的左δ邻域,把(),a a δ+称为a 的右δ邻域. 二、函数 1.函数的定义 定义:对于任意x D R ∈?,按照对应法则f ,总存在确定的实数y 与之对应,则称y 是 x 的函数,记()y f x =.自变量x 取值的全体称为f 的定义域.对于用抽象的数学式表示的函数, 由于没有实际意义,通常约定这种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得算式有意义的一切实数组成的集合,这种定义域称为函数的自然定义域. 例:设x 为任一实数,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称为x 的整数部分,记作[]x ,例如507?? =???? , 1=,[]11-=-,[]3.54-=-,把x 看作变量,则函数[]y x =称为取整函数.显然[]x x ≥,

定义域为R ,值域为Z .注:若整数[]n x >,则n x >. 指数函数:x y a =(0a >且1a ≠) 幂函数:y x μ=(R μ∈是常数) 对数函数:log a y x =(0a >且1a ≠),特别地,当e a =时,记为ln y x = 三角函数:sin y x =,cos y x =,tan y x =,1cot tan y x x ==,1sec cos y x x ==, 1 csc sin y x x == 反三角函数:arcsin y x =,arccos y x =,arctan y x =,arccot y x = arcsin y x =:定义域[1,1]-,值域[,]22 ππ - arccos y x =:定义域[1,1]-,值域[0,]π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工科)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我院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工科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它将为今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这些课程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服务于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以突出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主线,服务于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创新的能力为重点,服务于能力培养。 2.学分、学时: 建议:8学分,128学时。 3.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理论,学会微积分的基本运算技能,能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另外,通过学习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线性代数等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知识目标 了解微积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了解常微分方程、无穷级数、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技能目标 掌握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

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3)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及团结协作精神,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学生在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严密性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训练和熏陶,使学生能利用数学思维和逻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主要内容: 学习项目1:函数、极限与连续(14学时) (1)函数: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几种特性、反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建立函数关系。 (2)极限的概念: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 (3)极限的运算法则: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其应用计算。 (4)两个重要极限:极限存在的准则、两个重要极限及其应用计算。 (5)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无穷小量、无穷大量。 (6)无穷小量的比较:无穷小量的比较、等价无穷小量替换定理及其应用计算。 (7)函数的连续性:连续函数的概念、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函数的间断点及分类、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性质。 学习项目2:导数与微分(12学时) (1)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定义、导数的求法、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2)函数的求导法则:反函数求导法则、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及其应用计算。 (3)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导数:隐函数的导数、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导数、对数求导法。 (4)高阶导数:函数的n阶导数。 (5)函数的微分:微分的定义、微分的几何意义、微分的基本公式及四则运

高等数学精品课教案

高等数学精品课教案 摘要:一个量无论多么小,都不能是无穷小,零唯一例外.当...的导数的相关公式和运算法...设均可导,则(1);(2)(为常数);(3)30.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设,均可导,则复合... 关键词:论,算法,导 类别:专题技术 来源:牛档搜索(https://www.360docs.net/doc/0b2974703.html,)

本文系牛档搜索(https://www.360docs.net/doc/0b2974703.html,)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牛档搜索(https://www.360docs.net/doc/0b2974703.html,)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https://www.360docs.net/doc/0b2974703.html,)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

《高等数学》精品课教案 课 题:§1.1函数及其性质 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及反函数的定义 教学重点:初等函数的概念、图形及性质 教学难点:分段函数的概念 课 型: 讲授课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自然界中,某一现象中的各种变量之间,通常并不都是独立变化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我们观察下面几个例子: 例如:某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p 元,则其销售额L 与销售量x 之间存在这样的依赖关系:L =px 又例如:圆的面积S 和半径r 之间存在这样的依赖关系:2 r S π= 不考虑上面两个例子中量的实际意义,它们都给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对应法则,根据这一法则,当其中一个变量在其变化范围内任意取定一个数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两个变量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就是函数概念的实质。 二、讲授新课 (一)函数的定义 定义 设有两个变量x ,y 。对任意的x ∈D ,存在一定规律f ,使得y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叫x 的函数。记作y=f(x),x ∈D 。其中x 叫自变量,y 叫因变量。 定义10 (集合的观点)A ,B 为两个数集,对任意的x ∈D ,存在f ,在B 中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记作:f :A →B 函数两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有的可直接看出,有的需计算),而函数的值域一般称为派生要素。 例1 f(x)=2x 2 +3x-1就是一个特定的函数,f 确定的对应法则为: f( )=2( )2 +3( )-1 例10:设f(x+1)=2x 2 +3x-1,求f(x). 解:设x+1=t 得x=t-1,则 f(t)=2(t-1)2+3(t-1)-1=2t 2 -t-2 ∴f(x)=2x 2 – x – 2 其对应法则:f( )=2( )2 - ( ) -2 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集合。因此,求函数定义域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分母不等于0 ②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③对数的真数大于0 ④y=x 0 (x ≠0 ) ⑤y=tanx(x ≠Z k k ∈+ ,2 π π)等. 例2 求函数y=6—2x -x +arcsin 7 1 2x -的定义域. 解:要使函数有定义,即有:

(完整版)《高等数学》(A)教案第六章

讲授内容 §6.1 定积分的元素法 §6.2 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教学目的 1. 深刻理解定积分的元素法的思想. 2. 掌握用定积分的元素法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和解题步骤. 3. 熟练掌握平面图形面积和旋转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4. 会求平面曲线的弧长及简单的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求平面图形面积和旋转体体积及平面曲线的弧长. 难点:求旋转体体积.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建议 1.应用定积分的元素法关键是根据题中的具体条件,利用所学的几何或物理的知识,求出所求量的微元. 2. 计算平面图形面积时,应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积分变量. 3. 当旋转轴与坐标轴平行时,只需作坐标轴平移再用旋转体体积公式算出体积. 4. 求平面曲线的弧长时,重点是记住公式2 2 ()()ds dx dy =+ 教学过程 一、元素法:当实际问题中的所求量A 符合下列条件: 1) A 是与一个变量x 的变化区间[a ,b ]有关的量; 2) A 对于区间[a ,b ]具有可加性,即:将区间[a ,b ]分成许多部分区间,则A 相 应地分成许多部分量,A 等于许多部分量的和; 3) 部分量i A ?的近似值为()i i f x ξ?,即:

()i i i A f x ξ?≈?. 则A 可以用定积分来表示,其方法为: 1) 选取变量x 并确定区间[a ,b ]; 2) 将[a ,b ]分成n 个小区间,并任取小区间[x ,x +dx ],此小区间上的部分量 A ?.且()()()A dA dx f x dx dx οο?=+=+.即()dA f x dx =.称dA 为A 的元素. 3) 以A 的元素f (x )dx 为被积表达式,在[a ,b ]上积分:得()b a A f x dx =? . 这种方法为元素法. 关键在于第二步.求出元素()dA f x dx = 二、平面图形的面积 1.直角坐标情形 1)X -型: 由()y f x =、x a =、,()x b a b =<与x 轴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A : |()|b a A f x dx =? 由()y f x =、()y g x =、x a =、,()x b a b =<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A : |()()|b a A f x g x dx =-? 2) Y -型: 由曲线()x f y = 、直线y c =、y d =,()c d <与y 轴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A 为: |()|d c A f y dy =? 由曲线()x f y =、()x g y =直线y c =、y d =, ()c d <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A 为:

高等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高等数学教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高等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要使学生获得“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微积分”,“常微分方程与无穷级数”等方面的基本概论、基本理论与基本运算;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训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与要求18学时 1.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 集合概念 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叫做集合。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表示方法:用A ,B ,C ,D 表示集合;用a ,b ,c ,d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1)},,,{321 a a a A 2)}{P x x A 的性质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A a 一个集合,若它只含有有限个元素,则称为有限集;不是有限集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常见的数集:N ,Z ,Q ,R ,N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集合A 的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B A 。 如果集合A 与集合B 互为子集,则称A 与B 相等,记作B A 若作B A 且B 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 空集 : A 2、 集合的运算 并集B A :}A x |{x B A B x 或 交集B A :}A x |{x B A B x 且 差集 B A \:}|{\B x A x x B A 且 全集I 、E 补集C A :

高等数学教案各章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 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 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 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 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 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 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 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 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 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 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 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 4、间断点及其分类;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教学目的: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与微分的关系和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的关系。 2、熟练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某些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 5、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 的导数。 教学重点: 1、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与微分的关系; 2、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3、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4、高阶导数; 6、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教学难点: 1、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分段函数的导数; 3、反函数的导数 4、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导数。 第三章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教学目的: 1、理解并会用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了解柯西中 值定理和泰勒中值定理。 2、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 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 其简单应用。 3、会用二阶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 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4、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5、知道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

第 1 次课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1 函数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研讨课□ 习题课□ 复习课□ 其他□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定义域、值域的求解方法; 2、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会求解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师生互动,板书,课件展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定义域的求解;函数的几种特性; 难点、定义域的求解;奇偶性的判断。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一、新教程序言 为什么要重视数学学习 (1)文化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准确性、严格性、应用广泛性,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思维特征,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2)开发大脑——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对于训练和开发我们的大脑(左脑)有全面的作用; (3)知识技术——数学知识是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能力和技术; (4)智慧开发——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为人的一生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讲授新课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匀速运动),引起学生的兴趣,进一步使学生想了解什么是函数,好奇心吸引学生们认真听课。顺利引出函数。 1、函数的定义(课件展示) 说明:函数是变量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单值对应),函数的表达式如下: D x x f y ∈=,)( (1)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集合(D )。 (2)值域:函数值的集合,即)(000 x f y y x x ===。 2、函数的二要素(板书) 构成函数的两个重要因素:定义域和对应法则。 如果两个函数定义域相同,对应法则也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是相同的。(熟记) 注意:为了使定义域在数学上有意义,要求, (1)分母不能为0。如1 ()f x x = 时 (2)偶次根号下非负。如()f x x = 时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任务 《高职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元及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等基础知识,学会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思考问题,拓展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处理某些实际问题。 二、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高等数学》是研究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学习有关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课程要使学生在学习初等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工具。 三、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重视与高中(职高)知识的衔接及各专业知识的必需,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贯彻拓宽基础、强化能力、立足应用的原则。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兼顾数学本身的系统性,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调应用性和实用性。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教学要求: 1、在重点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适度淡化基础理论的严密论证和推导,加强与实际联系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教学。注重基本运算的训练,简化过分复杂的计算和变换; 2、结合数学建模突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兴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利用常用的数学软件,完成必要的计算、分析或判断;教学过程中,逐步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尽量结合使用电子教案进行日常教学; 3、教学中以极限、导数、积分、微分方程及应用等知识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原理和方法消化吸收工程概念和工程原理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单元、课题或章节)、教学目标与学时分配 总体模块学时分配:微积分模块 56学时;应用模块 52学时。 模块(1)线性代数基础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1.学校对课程的重视力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都遇到过一度被压缩甚至被砍掉的局面,一些数学教师遇到没课上的尴尬局面。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在工学矛盾突出情况下,“重技能轻理论、重专业轻基础、重实习轻课堂”成为新的常态,在“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本”的办学理念下,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数学基础课成为不被重视的对象。 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尽一致。近年来,随着高考招生政策和招生形势的不同,高职学生的生源有了较大改变。由于入学前学生的学习基础、条件不尽一致,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学生在学习期间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有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好,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更有专升本、自考本科的想法,但高等数学基础内容的教学不能为其继续深造打下足够的理论知识。一些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特别是新知识时,往往出现课堂上跟不上、课堂下找不到进补途径的情况,进而影响后续学习的信心与质量,形成恶性循环。有一些学生对数学没兴趣,上课不听课,成为实实在在的“低头族”。 3.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目前,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大概可分为函数与极限、导数及其应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等,内容理论性较强,定义定理对基础不好的学生而言更是晦涩难懂。数学课程的特殊性,要

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好好跟进,课后要好好复习和练习,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学懂,但是只有少数学生能真正按这个步骤去做、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理论性导致一堂课没跟上,后面都跟不上的局面,部分学生而言形成了数学较难、不好学的想法。传统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必要的实际应用和拓展训练,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4.教学方法相对传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引入,数学的教学更新了一些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室、PPT等都广泛应用起来。但由于数学课程的理论性和特殊性,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形式,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难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师大都以老教师居多,对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比较难接受,对现代化的教学软件不太了解,青年教师较少,难以形成团队,对新的教学方法应用起来阻力重重。 1.加大学校重视力度。学校应重视数学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加强数学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在数学建模、现代教学方法有优势的教师,注重对现有数学教师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培训,对数学课程的学时适当增多,至少做到不压缩。学校通过建立数学建模协会、举办数学竞赛、数模竞赛、开设选修课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积极性,以此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 2.为教学内容注入数学文化以及应用型知识。在结合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数学文化

高职高等数学教案第四章不定积分

第四章 不定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不定积分的概念 1.原函数定义 定义1:如果在区间I 上,可导函数()F x 的导数为()f x ,即对任一x I ?,都有 ()()F x f x ¢=或()()dF x f x dx =,则称()F x 为()f x 在区间I 上的一个原函数。 例:(sin )cos x x ¢=,则sin x 是cos x 的一个原函数; 1 (sin 1)(sin )(sin cos 2 x x x x ⅱ +=-=+=,则都是cos x 的原函数。 2.原函数性质 定理1:如果()f x 在区间I 上连续,则在该区间原函数一定存在。 定理2:如果()F x 是()f x 的一个原函数,则()F x C +是()f x 的全体原函数,且任一原函数与 ()F x 只差一个常数。 例: 验证2211 cos 2,sin 2,cos 33 x x x - +--+都是sin 2x 的原函数 证:2211 (cos 2)sin 233 (sin 2)sin 2(cos sin 2x x x x x x ¢-+=¢-=¢-+ =,则三个函数都是sin 2x 的原函数 3.不定积分定义 定义2:()f x 的全体原函数称为()f x 的不定积分,记作 ()f x dx ò, 其中ò称为积分号,() f x 称为被积函数,()f x dx 称为被积表达式,x 称为积分变量。 说明:如果()F x 是()f x 在区间I 上的一个原函数,则()F x C +就是()f x 的不定积分,即 ()()f x dx F x C =+ò

例1:求 23x dx ò 解:因为32()3x x ¢=,所以3x 是2 3x 的一个原函数 则2 3 3x dx x C =+ò 例2:求 1dx x ò 解:当0x >时,1(ln )x x ¢= 当0x >时,[] 11 ln()x x x -¢-==- 所以 1 ln ||(0)dx x C x x =+ ò 4.不定积分几何意义 在相同横坐标的点处切线是平行的,切线斜率都为()f x ,可由()y F x =沿y 轴平移得到。 例:一条积分曲线过点(1,3),且平移后与2 31y x x =++重合,求该曲线方程 解:设2 ()31f x x x C =+++ 由于曲线过(1,3) 则3131C =+++,2C =- 2()31f x x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