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

奥氏体
奥氏体

奥氏体(Austenite)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1]通常是?-Fe中固溶少量碳的无磁性固溶体,也称为沃斯田铁或?-Fe。奥氏体的名称是来自英国的冶金学家罗伯茨·奥斯汀(William Chandler Roberts-Austen)。

奥氏体塑性很好,强度较低,具有一定韧性,不具有铁磁性。奥氏体因为是面心立方,四面体间隙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碳。[2]

组成成分

编辑

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在加热转变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晶粒边界呈不规则的弧形。经过一段时间加热或保温,晶粒将长大,晶粒边界可趋向平直化。铁碳相图中奥氏体是高温相,存在于临界点A1温度以上,是珠光体逆共析转变而成。当钢中加入足够多的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化学元素时,Ni、Mn等,则可使奥氏体稳定在室温,如奥氏体钢。[2]

晶体结构

编辑

奥氏体为面心立方结构,碳氮等间隙原子均位于奥氏体晶胞八面体间隙中心,及面心立方晶胞的中心和棱边的中点。假如每一个八面体的中心各容纳一个碳原子,则碳的最大溶解度应为50%(摩尔分数),相当于质量分数约20%。实际上碳在奥氏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为

2.11%(质量分数),这是由于?-Fe的八面体间隙的半径仅为0.052nm,比碳原子的半径

0.086nm小。碳原子溶入将使八面体发生较大的膨胀,产生畸变,溶入越多,畸变越大,

晶格将不稳定,因此不是所有的八面体间隙中心都能溶入一个碳原子,溶解度是有限的。碳原子溶入奥氏体中,使奥氏体晶格点阵发生均匀对等的膨胀,点阵常数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大多数合金元素如Mn.Cr.Ni.Co.Si等,在?-Fe中取代Fe原子的位置而形成置换固溶体。替换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各不相同,有的可无限溶解,有的溶解度甚微。少数元素,如硼仅存在于浸提缺陷处,如晶界、位错等。[3]

主要性能

编辑

奥氏体是最密排的点阵结构,致密度高,故奥氏体的体积质量比钢中铁素体、马氏体等相的体积质量小。因此,钢被加热到奥氏体相区时,体积收缩,冷却时,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珠光体等组织时,体积膨胀,容易引起内应力和变形。

奥氏体的点阵滑移系多,故奥氏体的塑性好,屈服强度低,易于加工塑性成形。因此,钢锭,钢坯,钢材一般被加热到1100?C以上奥氏体化,然后进行锻轧,塑性加工成材或加工成零部件。

一般钢中的奥氏体具有顺磁性,因此奥氏体钢可以作为无磁性钢。然而特殊成分的Fe—Ni软磁合金,也具有奥氏体组织,却具有铁磁性。

奥氏体导热性差,线膨胀系数大,比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平均线性膨胀系数高约一倍。故奥氏体钢可以用来制造热膨胀灵敏的仪表元件。在碳素钢中,铁素体,珠光体,马氏体,奥氏体和渗碳体的导热系数分别为77.1,51.9,29.3,14.6和4.2。可见,除渗碳体外,奥氏体的导热性最差,尤其是合金度较高的奥氏体钢更差,所以,厚钢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应当缓慢冷却和加热,以减少温差热应力,避免开裂。[4]

形成机理

编辑

共析钢奥氏体冷却到临界点A1以下温度时,存在共析反应:A---F+Fe3C。加热时发生逆共析反应:F+Fe3C----A。逆共析转变是高温下进行的扩散性相变,转变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奥氏体形核,奥氏体晶核长大,剩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相对均匀化。

各种钢的奥氏体形核形成过程有一些区别,亚共析钢,过共析钢,合金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中除了奥氏体形成的基本过程外,还有先共析相的溶解,合金碳化物的溶解等过程。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必须存在过冷度或过热度?T。[4]

奥氏体形核

奥氏体的形核位置通常在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界面上,此外,珠光体领域的边界,铁素体嵌镶块边界都可以成为奥氏体的形核地点。奥氏体的形成是不均匀形核,复合固态相变的一般规律。

一般认为奥氏体在铁素体和渗碳体交界面上形核。这是由于铁素体碳含量极低(0.02%以下),而渗碳体的碳含量又很高(6.67%),奥氏体的碳含量介于两者之间。在相界面上碳原子有吸附,含量较高,界面扩散速度又较快,容易形成较大的浓度涨落,使相界面某一区域达到形成奥氏体晶核所需的碳含量;此外在界面上能量也较高,容易造成能量涨落,以

便满足形核功的要求;在两相界面处原子排列不规则,容易满足结构涨落的要求。所有涨落在相界面处的优势,造成奥氏体晶核最容易在此处形成。

奥氏体的形核是扩散型相变,可在铁素体与渗碳体上形核,也可在珠光体领域的交界面上形核,还可以在原奥氏体晶核上形核。这些界面易于满足形核的能量,结构和浓度3个涨落条件。

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加热到奥氏体相区,在高温下,碳原子扩散速度很快,铁原子和替换原子均能够充分扩散,既能够进行界面扩散,也能够进行体扩散,因此奥氏体的形成是扩散型相变。

剩余碳化物溶解

铁素体消失后,在t1温度下继续保持或继续加热时,随着碳在奥氏体中继续扩散,剩余渗碳体不断向奥氏体中溶解。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当渗碳体刚刚全部融入奥氏体后,奥氏体内碳浓度仍是不均匀的,只有经历长时间的保温或继续加热,让碳原子急性充分的扩散才能获得成分均匀的奥氏体。[4]

影响因素

编辑

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

1. 加热温度

随加热温度的提高,原子扩散速率急剧加快,使得奥氏体化速度大大增加,形成所需时间缩短。

2. 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越快,孕育期缩短,奥氏体开始转变的温度和转变终了的温度越高,转变终了所需的时间越短。

3. 合金元素

钴、镍等加快奥氏体化过程;

铬、钼、钒等减慢奥氏体化过程;

硅、铝、锰等不影响奥氏体化过程。由于合金元素的扩散速度比碳慢得多,所以合金钢

的热处理加热温度一般较高,保温时间更长。

4. 原始组织

原始组织中渗碳体为片状时奥氏体形成速度快,且渗碳体间距越小,转变速度越快,同时奥氏体晶粒中碳浓度梯度也大,所以长大速度更快。球化退火态的粒状珠光体,其相界面较少,因此奥氏体化最慢。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1.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由于奥氏体晶粒长大与原子扩散有密切关系,所以随着温度愈高,或在一定温度下,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也越粗大。

2.加热速度

加热温度相同时,加热速度越快,过热度越大,奥氏体的实际形成温度越高,形核率的增加大于长大速度,使奥氏体晶粒越细小。生产上常采用快速加热短时保温工艺来获得超细化晶粒。

3.钢的化学成分

在一定的含碳量范围内,奥氏体中碳含量增高,晶粒长大倾向增大。C%高,C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以及Fe的自扩散速度均增加,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增加,但C%超过一定量时,由于形成Fe3CⅡ,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

钢中加入钛、钒、铌、锆、铝等元素,有利于得到本质细晶粒钢,因为碳化物、氧化物和氮化物弥散分布在晶界上,能阻碍晶粒长大。

锰和磷促进晶粒长大。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V、W、Nb等熔点较高,它们弥散分布在奥氏体中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非碳化物形成元素Si、Ni等对奥氏体晶粒长大影响很小。

4.原始组织

一般来说,钢的原始组织越细,碳化物弥散度越大,则奥氏体晶粒越细小。[4]

应用领域

编辑

奥氏体不锈钢是不锈钢类中钢种最多、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约占整个不锈钢产量的65~70%)。最常用的奥氏体不锈钢是Fe-Cr-Ni 系合金(即美国的AISI300 系);

Fe-Cr-Ni-Mn 系(即美国AISI200 系);特殊奥氏体不锈钢等三种。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性能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性能 1.1 化学成分与金相组织 一些主要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化学成分在表1中给出。其中AL-6X和254 SMO为典型的6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而654 SMO为典型的7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基本金相组织为典型的,百分之百的奥氏体。但由于铬和钼的含量均较高,很有可能会出现些金属中间相,如chi和σ相。这些金属中间相常常会出现在板材的中心部位。但是如果热处理正确,就会避免这些金属中间相的生成,从而得到近百分之百的奥氏体。254 SMO 的金相组织没有任何其它金属中间相。该组织是经在1150~1200C温度下热处理之后得到的。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少量的金属中间相,它们也不会对机械性能和表面的耐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要尽量避免温度范围600~1000C,尤其是在焊接和热加工时。 1.2 机械性能 奥氏体结构一般具有中等的强度和较高的可锻性。在加入一定量的氮之后,除提高了防腐能力外,在保持奥氏体不锈钢可锻性和韧性的同时,高氮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还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其屈服强度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要高出50~100%。在室温和较高温度下氮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分别在 表2和表3有所显示。 如表2和表3所示,在所有温度下机械强度均随氮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尽管强度增加了许多,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延伸率仍然很高。甚至高于许多低合金钢的延伸率。这主要是由于其较高的含氮量和与之相关的另一个特点——高加工硬化率,见图2和图3。因此经冷加工成型的部件就可获得很高的强度。可利用这一特性的用途包括较深井中的管道及螺栓等。和普通奥氏体不锈钢一样,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低温性能也是很好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抗撞击及抗断裂能力是很高的,并 且只有在低达-196℃时才会略有下降。 1.3 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主要取决于奥氏体结构,同时也部分地取决于材料的化学成分。就是说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较普通奥氏体不锈钢,如304或316型,在物理性能方面是没有很大区别的。表4列出不同合 金的一些典型物理性能值。

元素含量对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元素含量对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奥氏体不锈钢含有较多的Cr、Ni、Mn、N等元素。与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相比,奥氏体不锈钢除了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外,还有许多优点。它具有很高的塑性,容易加工变形成各种型材,如薄板、管材等;加热时没有同素异构转变,即没有γ和α之间的相变,焊接性好;低温韧性好,一般情况下没有冷脆倾向;奥氏体不锈钢不具有磁性。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再结晶度比铁素体不锈钢的高,所以奥氏体不锈钢还可以用于550℃以上工作的热强钢。 奥氏体不锈钢是应用最广的不锈钢,约占不锈钢总产量的2/3。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异的不锈钢酸性、抗氧化性、高温和低温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等,所以在石油、化工、电力、交通、航天、航空、航海、能源以及轻工、纺织、医学、食品等工业上广泛应用。 1.高钼(Mo>4%)奥氏体不锈钢 高钼奥氏体不锈钢的典型代表是:00Cr18Ni16Mo5和00Cr18Ni16Mo5N。因为含钼量高,所以在耐还原性酸和耐局部腐蚀方面性能有很大提高,可用于更加苛刻的腐蚀环境中。含氮00Cr18Ni16Mo5N钢,由于氮的加入,奥氏体更加稳定,由于铁素体的生成,σ(χ)等脆性相的析出受到一定抑制。 00Cr20Ni25Mo4.5Cu由于此钢含有更高的Cr、Ni、Mo等元素,加之Mo与Cu的复合作用,使00Cr20Ni25Mo4.5Cu既在含Cl离子的水介质中耐点蚀、缝隙腐蚀和应力腐蚀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图1~图4系在不同温度H2SO4、H3P O4和含F-50%H3P O4中

耐全面腐蚀和在氯化物水介质中耐应力腐蚀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00Cr20Ni25Mo4.5Cu 比18-12-2型不锈钢的耐蚀范围有所扩大。 图1 00Cr20Ni25Mo4.5Cu 在H 2SO 4中的腐蚀 图2 00Cr20Ni25Mo4.5Cu 在H 3PO 4 中的腐蚀(≤0.1mm/a) 图3 00Cr20Ni25Mo4.5Cu 在50℃含HF 的50%P 2O 5溶液中的腐蚀

超级奥氏体254SMO、S31254不锈钢的耐腐蚀应用和四点优势

超级奥氏体254SMO、S31254不锈钢的耐腐蚀应用和四点优势 超级奥氏体254SMO不锈钢,德标牌号为1.4547,UNS牌号为S31254,为标准六钼合金钢的一种。该超级奥氏体不锈钢针对卤化物和酸的环境中开发。 254SMO的含碳量很低,这意味着因加热而引起碳化物析出的危险性是很小。该钢即使在600-1000摄氏度下经一小时敏化处理后仍能通过施特劳斯晶间腐蚀试验(Strauss Test ASTMA262规程E法)。但是,由于该钢的高合金含量,在上述温度范围内金属中间相有可能在晶粒边界上析出。这些沉淀物不会使该钢在腐蚀性介质中应用时有发生晶间腐蚀的危险。因此可进行焊接而不会发生间晶腐蚀(配套焊条为ENICRMO-3,配套焊丝为ERNICRMO-3)。有一点需要注意:在热的浓硝酸中,这些沉淀物可能在热影响区内引起晶间腐蚀。 在含有诸如氯化物,溴化物或碘离子溶液中,普通型不锈钢会立即以点腐蚀,缝隙腐蚀或应力腐蚀破裂的形式受到局部腐蚀的侵蚀。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卤化物的存在会加速均匀腐蚀。特别是在无氧化性的酸中有卤化物存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在纯硫酸中,254SMO比316L普通型不锈钢具有大得多的抗腐蚀性。但在高浓度时与904L (NO8904)型不锈钢相比,254SMO的抗腐蚀能力则稍弱。在含有氯离子的硫酸中,254SMO 具有最大的抗腐蚀力。 由于可能会发生局部腐蚀和均匀腐蚀,所以316L普通型不锈钢不能用于盐酸中,但是在一般温度下254SMO可以用于稀释的盐酸中。在边界线的以下区域内不必担心发生点腐蚀,

但必须设法避免缝隙腐蚀的存在。 在氟硅酸中(H2SiF4)和氢氟酸(HF)中,普通的不锈钢的耐腐蚀范围是很有限的,而254SMO 则能在相当宽的浓度和温度的范围内应用。 总结一下,254SMO主要优势有四点: 在海水、充气、存在缝隙、低速冲刷条件下,有良好的抗点蚀性能(PREN≥43)和较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是Ni基合金和钛合金部分领域的代用材料;其次在耐高温或者耐腐蚀的性能上,具有更加优秀的耐高温或者耐腐蚀性能;有较高的含氮量,因此其机械强度比其他种类的奥氏体不锈钢要高,耐磨性高于普通材料;镍含量较低,故性价比相对较高;此外,254SMO还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和冲击强度,以及良好的可焊接性。

AL-6XN等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性能

254SMO、AL-6XN等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性能 1.1 化学成分与金相组织 一些主要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化学成分在表1中给出。其中AL-6XN 和254 SMO为典型的6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而654 SMO为典型的7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基本金相组织为典型的,百分之百的奥氏体。但由于铬和钼的含量均较高,很有可能会出现些金属中间相,如chi和σ相。这些金属中间相常常会出现在板材的中心部位。但是如果热处理正确,就会避免这些金属中间相的生成,从而得到近百分之百的奥氏体。254 SMO 的金相组织没有任何其它金属中间相。该组织是经在1150~12000C温度下热处理之后得到的。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少量的金属中间相,它们也不会对机械性能和表面的耐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要尽量避免温度范围600~10000C,尤其是在焊接和热加工时。 1.2 机械性能 奥氏体结构一般具有中等的强度和较高的可锻性。在加入一定量的氮之后,除提高了防腐能力外,在保持奥氏体不锈钢可锻性和韧性的同时,高氮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还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其屈服强度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要高出50~100%。在室温和较高温度下氮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分别在表2和表3有所显示。

如表2和表3所示,在所有温度下机械强度均随氮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尽管强度增加了许多,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延伸率仍然很高。甚至高于许多低合金钢的延伸率。这主要是由于其较高的含氮量和与之相关的另一个特点——高加工硬化率,见图2和图3。因此经冷加工成型的部件就可获得很高的强度。可利用这一特性的用途包括较深井中的管道及螺栓等。和普通奥氏体不锈钢一样,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低温性能也是很好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抗撞击及抗断裂能力是很高的,并且只有在低达-196℃时才会略有下降。 1.3 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主要取决于奥氏体结构,同时也部分地取决于材料的化学成分。就是说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较普通奥氏体不锈钢,如304或316型,在物理性能方面是没有很大区别的。表4列出不同合金的一些典型物理性能值。 在结合部位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形。虽然镍基合金的热膨胀度一般较低,但其较差的导热性正好将其这一优点抵消。这些物理性能在设计用不锈钢制作部件或不锈钢与其它合金连接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在很大程度上,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各种环境中对防腐性能的要求。许多合金曾是被设计用于一种特定环境的,随后其应用范围发展得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选用,其耐腐蚀性能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这里主要介绍均匀腐蚀、点蚀、缝隙腐蚀和应力腐蚀破裂。 3.1 均匀腐蚀 提高不锈钢稳定性的最重要合金元素为铬和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中这些成分的含量均较高,因此在各种溶液中都显出很好的耐腐蚀性。在有些环境中,硅、铜和钨等元素的添加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图1所示是一些奥氏体不锈钢在纯硫酸中的等腐蚀速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合金含量较高的不锈钢,如904L,254 SMO和654 SMO等,在较大浓度和温度范围内比普通型奥氏体不锈钢,如304和316等,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该图同时也显示了高硅不锈钢SX具有非常强的,抵抗浓硫酸的能力。

双相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之比较

双相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之比较 所谓双相不锈钢是在其固淬组织中铁素体相与奥氏体相各 占一半,一般最少相的含量也许要达到30%。 由于两相组织的特点,通过正确控制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使DSS兼有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优点。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优势如下: (1)屈服强度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高一倍多,且具有成型 需要的足够的塑韧性。采用双相不锈钢制造储罐或压力容器的壁厚要比常用的奥氏体减少30-50%,有利于降低成本。(2)具有优异的耐应力腐蚀破裂的能力,即使是含合金量 最低的双相不锈钢也有比奥氏体不锈钢更高的耐应力腐蚀 破裂的能力,尤其在含氯离子的环境中。应力腐蚀是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3)在许多介质中应用最普遍的2205双相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优于普通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而超级双相不锈钢具有 极高的耐腐蚀性,再一些介质中,如醋酸,甲酸等甚至可以取代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乃至耐蚀合金。. (4)具有良好的耐局部腐蚀性能,与合金含量相当的奥氏 体不锈钢相比,它的耐磨损腐蚀和疲劳腐蚀性能都优于奥氏体不锈钢。 (5)比奥氏体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低,和碳钢接近,适合

与碳钢连接,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如生产复合板或衬里等。(6)不论在动载或静载条件下,比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更高的能量吸收能力,这对结构件应付突发事故如冲撞,爆炸等,双相不锈钢优势明显,有实际应用价值。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弱势如下: (1)应用的普遍性与多面性不如奥氏体不锈钢,例如其使用温度必须控制在250摄氏度以下。 (2)其塑韧性较奥氏体不锈钢低,冷,热加工工艺和成型性能不如奥氏体不锈钢。 (3)存在中温脆性区,需要严格控制热处理和焊接的工艺制度,以避免有害相的出现,损害性能。 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优势如下: (1)综合力学性能比铁素体不锈钢好,尤其是塑韧性,不象铁素体不锈钢那样对脆性敏感。 (2)除耐应力腐蚀性能外,其他耐局部腐蚀性能都优于铁素体不锈钢。 (3)冷加工工艺性能和冷成型性能远优于铁素体不锈钢。(4)焊接性能也远优于铁素体不锈钢,一般焊前不需预热,焊后不需热处理。 (5)应用范围较铁素体不锈钢宽。 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弱势如下: 合金元素含量高,价格相对高,一般铁素体不含镍。

904L耐硫酸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属低碳高镍、钼奥氏体不锈耐酸钢,为引进法国H · S公司的专有材料。具有很好的活化—钝化转变能力,耐腐蚀性能极好,在非氧化性酸如硫酸、醋酸、甲酸、磷酸中具 有很好的耐蚀性,在中性含氯离子介质中具有很好的抗点蚀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缝隙腐蚀及抗应力腐蚀性能。适用于70℃以下各种浓度硫酸,在常压下耐任何浓度、任何 温度的醋酸及甲酸与醋酸的混酸中的耐腐蚀性也很好。主要成分: 20Cr-24Ni-4.3Mo-1.5Cu 牌号及标准:UNS N08904(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于1967年共同设计的标准)、DIN1.4539(德国标准)、ASTM A240(美 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全新标准将其归为不锈钢系列,原有标准ASME SB-625将其 归为镍基合金系列)、SUS890L。904L不锈钢的金相结构:904L是完全奥氏体组织, 舆一般含钼量高的奥氏体不锈钢相比,904L对铁素体和α相的析出不敏感。物理和机械性能:密度:8.24g/cm3。抗拉强度:σb ≥520Mpa。延伸率:δ ≥35%。904L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由于904L碳含量是很低的(最大0.020%),因此在一般热处理和焊接的情况下,不会有碳化物析出。这样消除了一般热处理和焊接后出现在的晶间腐蚀的危险。由于高的铬镍钼含量,并且添加了铜元素,因此904L即使在还原性环境中,如硫酸和甲酸中也可以被钝化。高的镍含量使其在活性状态下也有较低的腐蚀速度。在0~98%的浓度范围内纯硫酸中,904L的使用温度可高达40摄氏度。在0~85%浓度范围内的纯磷酸中,其抗腐蚀性能是非常好的。在湿法工艺生产的工业磷酸中,杂质对抗腐蚀性能有很强的影响。在所有各种磷酸中,904L抗腐蚀性优于普通的不锈钢。在强氧化性 的硝酸中,904L与不含钼的高合金化的钢种相比,抗腐蚀性能较低。在盐酸中,904L 的使用仅限于较低的浓度1-2%。在这个浓度范围。904L的抗腐蚀性能好于常规不锈钢。904L钢具有很高的抗点腐蚀能力。在氯化物溶液中其抗缝隙腐蚀能力也是很好的。904L 的高镍含量,降低了在麻坑和缝隙处的腐蚀速度。普通的奥氏体不锈钢在温度高于60摄氏度时,在一个富氯化物的环境中对应力腐蚀可能是敏感的,通过提高不锈钢的镍含量,可以降低这种敏化性。由于高的镍含量,904L在氯化物溶液,浓缩的氢氧化物溶 液和富硫化氢的环境中,具有很高的抗应力腐蚀破裂能力。配套焊材:焊条 (E385-16/17),焊丝(ER385)。904L用途,应用范围、应用领域有:* 石油、石化设备,如石化设备中的反应器等。* 硫酸的储存与运输设备,如热交换器等。

双相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之比较

双相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之比较 所谓双相不锈钢是在其固淬组织中铁素体相与奥氏体相各占一半,一般最少相的含量也许要达到30%。 由于两相组织的特点,通过正确控制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使DSS兼有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优点。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优势如下: (1)屈服强度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高一倍多,且具有成型需要的足够的塑韧性。采用双相不锈钢制造储罐或压力容器的壁厚要比常用的奥氏体减少30-50%,有利于降低成本。 (2)具有优异的耐应力腐蚀破裂的能力,即使是含合金量最低的双相不锈钢也有比奥氏体不锈钢更高的耐应力腐蚀破裂的能力,尤其在含氯离子的环境中。应力腐蚀是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3)在许多介质中应用最普遍的2205双相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优于普通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而超级双相不锈钢具有极高的耐腐蚀性,再一些介质中,如醋酸,甲酸等甚至可以取代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乃至耐蚀合金。 (4)具有良好的耐局部腐蚀性能,与合金含量相当的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它的耐磨损腐蚀和疲劳腐蚀性能都优于奥氏体不锈钢。 (5)比奥氏体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低,和碳钢接近,适合与碳钢连接,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如生产复合板或衬里等。 (6)不论在动载或静载条件下,比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更高的能量吸收能力,这对结构件应付突发事故如冲撞,爆炸等,双相不锈钢优势明显,有实际应用价值。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弱势如下: (1)应用的普遍性与多面性不如奥氏体不锈钢,例如其使用温度必须控制在250摄氏度以下。 (2)其塑韧性较奥氏体不锈钢低,冷,热加工工艺和成型性能不如奥氏体不锈钢。 (3)存在中温脆性区,需要严格控制热处理和焊接的工艺制度,以避免有害相的出现,损害性能。 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的优势如下: (1)综合力学性能比铁素体不锈钢好,尤其是塑韧性,不象铁素体不锈钢那样对脆性敏感。 (2)除耐应力腐蚀性能外,其他耐局部腐蚀性能都优于铁素体不锈钢。 (3)冷加工工艺性能和冷成型性能远优于铁素体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 不论不锈钢板还是耐热钢板,奥氏体型的钢板的综合性能最好,既有足够的强度,又有极好的塑性同时硬度也不高,这也是它们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之一。奥氏体型不锈钢同绝大多数的其它金属材料相似,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提高;塑性则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其抗拉强度在温度 15~80℃范围内增长是较为均匀的。更重要的是:随着温度的降低,其冲击韧度减少缓慢,并不存在脆性转变温度。所以不锈钢在低温时能保持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奥氏体不锈钢的工艺性能 1. 焊接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与其它各类不锈钢相比,有着较好的焊接性能,对氢脆也不敏感,可用各种焊接方法顺利地对工件进行焊接或补焊。工件在焊前无需预热,若无特殊要求,焊后也可不进行热处理。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工艺上应注意焊缝金属的热裂纹。在焊接热影响区的晶界上析出铬的碳化物以及焊接残余应力。对于热裂纹,可采用含适量铁素体的不锈钢焊条焊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要接触易产生局部腐蚀的介质的工件,焊后应尽可能地进行热处理,以防发生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开裂和其它局部腐蚀。 2. 铸造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的铸造性能比马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好。这类钢中的1828 型钢的铸造收缩率一般为2 %~2. 5 %;18212Mo 型钢的铸造收缩率一般约为2.8 %左右。在这类钢中,含钛的奥氏体不锈钢,其铸造性能比不含钛者要差,易使铸件产生夹杂,冷隔等铸造缺陷。含氮的奥氏体不锈钢(如 ZGCr18Mn8Ni4N)铸造时气孔敏感性较大,在冶炼、铸造工艺上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严格烘烤炉料,采用干型,并严格控制出钢温度和浇注温度等。 合金元素(如铬、镍、钼、铜等)含量高的奥氏体不锈钢(如 ZG1Cr24Ni20Mo2Cu3)在铸造时,铸件(特别是形状较复杂的厚大铸件,以及长管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性能与应用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概念是与超级铁素体不锈钢及超级双相不锈钢一起出现的。典型的例子为含6%钼和7%钼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这些钢种都是针对一些工况条件苛刻的工业,如石化,化工,造纸和海上系统等等而开发出来的。十几年的实际应用经验充分地证明,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应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本文主要介绍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过程,其主要性能以及应用范围。 1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 自从第一种奥氏体不锈钢于二十世纪初期于德国被开发出来以后,奥氏体不锈钢一直是根据各种技术要求和当时的生产能力按不同道路不断地发展起来的。促进奥氏体不锈钢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用户对可抵抗日益恶劣环境材 料的需求。 1.1 第一种先进的奥氏体不锈钢 早期,人们曾通过加入钼和硅来增加不锈钢抵抗各种酸腐蚀的能力。造成高合金化不锈钢三十年代就得以发展的一个特殊介质是硫酸。在法国和瑞典,人们曾开发了含20%铬、25%镍、4.5%钼和1.5%铜的合金,并被命名为 Uranus B6或904L。而在美国则按相似的方法研制出了含20%铬、30%镍、2.5%钼和3.5%铜的20号合金。八十年代末国内研制出了00Cr20Ni25Mo4.5Cu(相当于ASTM N08904 EN1.4539 )。自七十年代以来,B6号合金一般称之为904L,在纸浆及造纸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方面被广泛使用。并很快地被推广到其它工业领域。其用途增加的一个原因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冶炼技术,比如七十年代初的氩-氧脱碳精炼(AOD)技术,使得生产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这些革新技术使合金元素的添加过程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清除有害微量元素的过程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这些均为制造更高合金化的不锈钢打下了基础。 20号和904L 号合金为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瑞典于五十年代首次生产出了用于特殊环境下的含6%钼不锈钢。其主要合金含量为:16.5%铬,30%镍和6%钼。这也就是后来254 SMO的雏形。美国也于七十年代初期研制出了AL-6X。其主要合金含量为: 20%铬,25%镍和6%钼。这一钢种的主要用途是电厂中用海水冷却的薄壁冷凝管道。高的合金含量使这种不锈钢容易产生金属中间相的析出,因此妨碍了厚壁型材或管材的制造。 1.2 将氮作为一种合金成分 氮作为奥氏体不锈钢中一个很重要的合金元素,这个概念已被研究和使用了几十年。到目前为止,氮合金化已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不锈钢中的含氮量已高达1%。比如,Armco公司生产的Nitronic系列产品,因为它们具较高的机械强度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也是在完全正确地使用了氩-氧脱碳精炼法之后,这些产品才有了显著的商业性突破。 六十年代末,人们还发现添加氮可以阻止奥氏体不锈钢中金属中间相的析出。最低钼含量为4%和含0.15%氮的德国,如烟气脱硫装置和纸浆及造纸漂白设 备等。 早在1942年Uhlig就已指出了氮对不锈钢抵抗点腐蚀的积极影响。然而,其效果,尤其是与钼结合所产生的叠加效果,直到八十年初才获得充分的证明。 1.3 含6%钼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1976年,瑞典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含6%钼不锈钢,即254 SMO。八十年代末

奥氏体不锈钢系列及其加工性能

200 系列—铬-镍-锰奥氏体不锈钢 300 系列—铬-镍奥氏体不锈钢 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削加工。 304—即18/8不锈钢。GB牌号为0Cr18Ni9。 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 316—继304之後,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 型号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 奥氏体型不锈钢,无磁不锈钢0Cr21Ni6Mn9N 钢材标准:AISI、ASTM 型号:Nitronic40(21-6-9)(XM-10) UNS编号:S21900 特性及应用: 铬-镍-锰-氮奥氏体不锈钢0Cr21Ni6Mn9N(Nitronic40)的奥氏体非常稳定,即使经过60%的冷加工,仍然能够保持无磁的特性。它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和耐腐蚀性能,室温强度是一般奥氏体不锈钢304、321、347等的2倍。该钢在具有良好的强韧性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工艺性、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能力,在253℃低温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同时也具有很好的高温性能。此钢种广泛的应用在航空和低温领域。虽然强度高,但是仍然可以用生产普通奥氏体不锈钢的方法生产。

化学成分:碳C:≤0.08锰Mn:8.0~10.0硅Si:≤1.00铬Cr:18.0~20.0镍Ni:5.0~7.0磷P:≤0.06硫S:≤0.03氮N:0.15~0.40 0Cr21Ni6Mn9N(Nitronic40)的耐腐蚀性能:此钢种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在医药,化工,海洋环境中耐蚀性在304和316中间,其抗高温氧化能力大于304。由于只含有0.04%的碳,对晶间腐蚀不敏感,焊接材料可不经过热处理直接使用。不过,与304L一样,当长时间在538~871℃温度区间内加热时,有晶间腐蚀倾向。在热的氯化盐溶液中,此钢耐晶间腐蚀能力与304和304L相当。固溶态和敏化态试样在海洋大气环境下暴露3年半也无应力腐蚀倾向。 0Cr21Ni6Mn9N(Nitronic40)的工艺性能: 0Cr21Ni6Mn9N(Nitronic40)很容易锻造成型,对于尺寸大于10cm的坯子要求在871℃以下装炉,然后加热到1204℃,最终热加工温度不低于927℃。除了由于变形抗力较普通奥氏体不锈钢大之外,其他加工与普通奥氏体不锈钢一样。a焊接此钢种的各种型材都很容易焊接,为了得到与基体材料相匹配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可以选用0Cr21Ni6Mn9NW焊丝。如果要求不是特别的严格,也可以选用其他焊丝来代替。对于低温用途,小于0.64cm的材料可以用0Cr21Ni6Mn9NW焊接,对于大于0.64cm的材料,要求选用镍基合金来做焊丝。b热处理在1066~1211℃温度区间内保温,然后快冷。 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 不论不锈钢板还是耐热钢板,奥氏体型的钢板的综合性能最好,既有足够的强度,又有极好的塑性同时硬度也不高,这也是它们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之一。奥氏体型不锈钢同绝大多数的其它金属材料相似,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提高;塑性则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其抗拉强度在温度 15~80℃范围内增长是较为均匀的。更重要的是:随着温度的降低,其冲击韧度减少缓慢,并不存在脆性转变温度。所以不锈钢在低温时能保持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奥氏体不锈钢的工艺性能 1. 焊接性能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1.什么叫做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高镍、高钼,含有铜、氮,且基体金属显微组织为典型的百分百奥氏体组成的不锈钢称为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由于超级奥氏体不锈钢高镍高钼而且含有铜、氮,故比较难熔炼;易偏析、开裂等,因此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是不锈钢中生产工艺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品种,它是钢厂工艺技术的集中体现。

2.特性 与其他常用的Cr-Ni奥氏体钢一样,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1)热锻时最高加热温度可达1180摄氏度,最低停锻温度不小于900摄氏度; (2)热成型可在1000—1150摄氏度进行; (3)热处理工艺为1100—1150摄氏度,加热后快冷; (4)虽可采用通用的焊接工艺进行焊接,但是最恰当的焊接方法是手工电弧焊和钨极氩弧焊。 3.分类及特性 (1)6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含钼量为6%或略高,以AL-6XN和254 SMO为代表;6钼系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家族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具有非常高的抗点蚀和抗缝隙腐蚀能力。 (2)7钼系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含钼量为7%或略高,以654 SMO为代表;防腐能力与最好的镍基合金相当。 表1.防湿腐蚀用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

表2.不同化学制品中导致0.1mm/年腐蚀速度的临界温度℃ 由表看出:在所有溶液中,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如254 SMO和654 SMO的临界温度是最高的,充分显示了其优异的耐均匀腐蚀性能。 表3.在80℃的模拟脱硫塔环境中,可导致缝隙腐蚀的临界氯含量 由此可见,在如此苛刻的环境下,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与镍基合金是在同一水平上的。 表4.蒸发情况下,导致应力腐蚀破裂的临界应力

元素含量对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元素含量对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含有较多的Cr、Ni、Mn、N等元素。与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相比,奥氏体不锈钢除了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外,还有许多优点。它具有很高的塑性,容易加工变形成各种型材,如薄板、管材等;加热时没有同素异构转变,即没有γ和α之间的相变,焊接性好;低温韧性好,一般情况下没有冷脆倾向;奥氏体不锈钢不具有磁性。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再结晶度比铁素体不锈钢的高,所以奥氏体不锈钢还可以用于550℃以上工作的热强钢。 奥氏体不锈钢是应用最广的不锈钢,约占不锈钢总产量的2/3。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异的不锈钢酸性、抗氧化性、高温和低温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等,所以在石油、化工、电力、交通、航天、航空、航海、能源以及轻工、纺织、医学、食品等工业上广泛应用。 1.高钼(Mo>4%)奥氏体不锈钢 高钼奥氏体不锈钢的典型代表是:00Cr18Ni16Mo5和00Cr18Ni16Mo5N。因为含钼量高,所以在耐还原性酸和耐局部腐蚀方面性能有很大提高,可用于更加苛刻的腐蚀环境中。含氮00Cr18Ni16Mo5N钢,由于氮的加入,奥氏体更加稳定,由于铁素体的生成,σ(χ)等脆性相的析出受到一定抑制。 00Cr20Ni25Mo4.5Cu由于此钢含有更高的Cr、Ni、Mo等元素,加之Mo与Cu的复合作用,使00Cr20Ni25Mo4.5Cu既在含Cl离子的水介质中耐点蚀、缝隙腐蚀和应力腐蚀的能 力有显著提高,图1~图4系在不同温度H 2SO 4 、H 3 P O 4 和含F-50%H 3 P O 4 中耐全面腐蚀和在氯 化物水介质中耐应力腐蚀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00Cr20Ni25Mo4.5Cu比18-12-2型不锈钢的耐蚀范围有所扩大。 图1 00Cr20Ni25Mo4.5Cu在H2SO4中的腐蚀图2 00Cr20Ni25Mo4.5Cu在H3PO4中的腐 蚀(≤0.1mm/a)

第6章 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图

第6章钢的过冷A转变图 ?6.1 IT图 ?6.2 CT图 ?6.3 IT图与CT图的比较和应用

第6章钢的过冷A转变图 ?过冷A的冷却方式 6等温冷却→“C”曲线或IT(I sothermal T ransformation)曲 线或TTT(T i me T emperature T ransformation)曲线 6连续冷却→CT曲线(C ontinuous T ransformation)或CCT (C ontinuous C ooling T ransformation)曲线

6.1 IT 图 一、IT或TTT图的建立 6金相法: h优点:能较准确地测出转变的开始点和终了点,并能直接观 察到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分布状况及其数量 h缺点:所得结果是不连续的,并且需大量金相试片,费时且麻 烦 6膨胀法:采用热膨胀仪,利用钢在相变时发生的比容 变化来测定 h优点:测量时间短,需要试样少,易于确定在各转变量下所 需时间,能测出过共析钢的先共析产物的析出线 h缺点:当膨胀曲线变化较平缓时,转折点不易精确测出6磁性法:利用钢中A向其它组织转变的磁性变化来测量 h优点:试样少、测试时间短、易于确定各转变产物达到一定 百分数时所需的时间 h缺点:不能测出过共析钢的先共析产物的析出线和亚共析钢P 转变的开始线

6.1 IT 图 二、IT图的分析 ×左侧区域:A不稳定区,孕育期 ×右侧区域:转变产物区 ×中间所夹区域:转变过渡区 ×左侧线:转变开始线 ×右侧线:转变终了线 ×Ms线:低温转变开始温度,开 始生成马氏体 ×Mf线:低温转变终了线 Note:孕育期如何变化?

影响奥氏体形成的因素

影响奥氏体形成因素 奥氏体的形成是通过形核与长大过程进行的,整个过程受原子扩散所控制。因此凡是影响扩散、影响形核与长大的一切因素,都会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链轮高频淬火就是形成奥氏体然后淬火马氏体,最后形成回火马氏体的一个过程,所以研究奥氏体的形成因素,对高频淬火及后续的检验分析淬火马氏体(出现铁素体的量的多少)的等级有本质的关系。 一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上图描述了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过程,将共析钢试样迅速加热到Ac1以上各个不同温度保温,记录各个温度下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开始、铁素体消失、渗碳体全部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所需要的时间,绘制转变温度和时间坐标如图。 分析图,在Ac1以上某一温度保温时,奥氏体并不立即出现,而是保温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形成,这段时间称为孕育期。这是由于形成奥氏体晶核需要原子的扩散,而扩散需要一定

的时间。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原子扩散速率急剧加快,相变驱动力ΔGv迅速增加以及奥氏体中碳的浓度梯度显著增大,使奥氏体的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大大增加,故转变的孕育期和转变完成所需要时间也显著缩短,即奥氏体的形成速度越快。在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诸多因素中,温度的作用最为显著。因此,控制奥氏体的形成温度至关重要。在较低的温度(在Ac1线上某一温度)长时间加热和较高温度下短时间加热都可以得到相同的奥氏体状态。 在生产中,连续加热过程中,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基本规律不变。 如图,在不同的加热速度(v1、v2),可以观察出连续加热条件下奥氏体形成的基本规律。加热速度越快,孕育期越短,奥氏体开始转变的温度和转变的终了温度越高,转变终了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加热速度越慢,转变将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二原始组织的影响 钢的原始组织为片状珠光体时,铁素体和渗碳体组织越细,相界面越多,奥氏体的形核越多,晶核长大越快,因此,加速奥氏体的形成。如共析钢的原始组织为淬火马氏体、正火索氏体等非平衡组织时,则等温奥氏体化曲线如下图: 不同原始组织共析钢等温奥氏体曲线。1淬火太 2正火态 3球化退火态 每组曲线的左边一条是转变开始线,右边一条是转变终了线,奥氏体化最快的是淬火状态的钢,其次是正火态的钢,最慢的是球化退火态的钢。原因分析:淬火态钢在A1点以上升温过程中已经分解为微细的片状珠光体,组织最为弥散,相界面最多,最利于奥氏体的形核和长大,所以转变最快。正火态的细片珠光体,相界面也多,所以转变也很快。球化退火态的粒状珠光体,相界面最少,因此,奥氏体化最慢。 三化学成分的影响 因为我们链轮用的是45钢,所以这条对我们链轮意义不大,不过可应用到其他领域。

2205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性能规范.doc

编制:韩振猛 审核: 2205、2507双相不锈钢性能规范 双相不锈钢(Duplex Stainless Steel ,简称DSS ),指铁素体与奥氏体各约占50%,一般较少相的含量最少也需要达到30%的不锈钢。在含C 较低的情况下,Cr 含量在18%~28%,Ni 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 、Cu 、Nb 、Ti 、N 等合金元素。 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一、SAF2205、SAF2507双相不锈钢各国牌号对照表及常用标准 表1.0 二、化学成分 表2.0 化学成分 钢号 C ≤ Mn ≤ Si ≤ S ≤ P ≤ Cr Ni Mo Cu ≤ N SAF2507 0.03 1.2 0.80 0.02 0.035 24.0/26.0 6.0/8.0 3.0/5.0 0.5 0.24/ 0.32 SAF2205 0.03 2.0 1.0 0.02 0.03 21.0/23.0 4.5/6.5 2.5/ 3.5 0.08/0.2 三、力学性能 SAF2507、SAF2205的力学性能,低温冲击性能,高温拉伸性能见表3.0、表4.0、表5.0。 类别 国家 材料牌号 材料标准 国标 美标 SAF2507 超级 双相钢 中国 00Cr25Ni7Mo4N 管材:GB 13296-91、 GB/T 14976-2002、 GB/T 14975-2002 棒材:GB 1220-2007 板材:GB/T 3280-2007 管材:ASTM A789、ASTM A790、 ASTM A1016、ASTM A999、 ASTM A928 棒材:ASTM A276、ASTM A479、 ASTM A484 板材:ASTM A240/A240M-05 美国 UNS S32750 瑞典 SAF2507 德国 W.Nr.1.4410 SAF2205 双相钢 中国 00Cr22Ni5Mo3N 美国 UNS 31803/S32205 瑞典 SAF2205 德国 W.Nr.1.4462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性能与应用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性能与应用(上) 孙长庆 摘要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概念是与超级铁素体不锈钢及超级双相不锈钢一起出现的。典型的例子为含6%钼和7%钼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这些钢种都是针对一些工况条件苛刻的工业,如石化,化工,造纸和海上系统等等而开发出来的。十几年的实际应用经验充分地证明,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应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本文将主要讨论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过程,其主要性能以及应用范围。其中许多工艺数据和应用实例都是瑞典的阿维斯塔谢菲尔德有限公司(Avesta Sheffield AB)多年的实际经验。 关键词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性能应用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Sun Changq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ept, Avesta Sheffield Co. Ltd. Abstract:The concept of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appeared with super ferrite stainless steel and super double phases stainless steel together. All of these steels are used in the hazardous oper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petrochemical, chemical, paper making industries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systems. It has been illustrated from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usage for more than 10 year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is spreading out. In this paper, the discussion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topics of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the main properties and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Many examples and process data cited in the paper are obtained from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of Avesta Sheffield AB. Keywords: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property, application 1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 自从第一种奥氏体不锈钢于二十世纪初期于德国被开发出来以后,奥氏体不锈钢一直是根据各种技术要求和当时的生产能力按不同道路不断地发展起来的。促进奥氏体不锈钢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用户对可抵抗日益恶劣环境材料的需求。 1.1 第一种先进的奥氏体不锈钢 早期,人们曾通过加入钼和硅来增加不锈钢抵抗各种酸腐蚀的能力。造成高合金化不锈钢三十年代就得以发展的一个特殊介质是硫酸。在法国和瑞典,人们曾开发了含20%铬、25%镍、4.5%钼和1.5%铜的合金,并被命名为 Uranus B6或904L。而在美国则按相似的方法研制出了含20%铬、30%镍、2.5%钼和3.5%铜的20号合金。自七十年代以来,B6号合金一般称之为904L,在纸浆及造纸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方面被广泛使用。并很快地被推广到其它工业领域。其用途增加的一个原因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冶炼技术,比如七十年代初的氩-氧脱碳精炼(AOD)技术,使得生产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这些革新技术使合金元素的添加过程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清除有害微量元素的过程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这些均为制造更高合金化的不锈钢打下了基础。 20号和904L 号合金为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瑞典的阿维斯塔钢铁

超奥氏体不锈钢(904L)

超奥氏体不锈钢(904L) 904L 美国原始标准: 904L性能:(机械性能) 表4--00Cr20Ni25Mo4.5Cu钢的室温机械性能 表5--00Cr20Ni25Mo4.5Cu钢高温瞬时机械性能 密度 8000 Kg/m3

线膨胀系数 (20--100摄氏度)0.000015/K (20--200摄氏度)0.0000156/K (20--300摄氏度)0.0000161/K 弹性模量 (室温)188000MPa (100摄氏度)182000MPa (200摄氏度)175000MPa (300摄氏度)167000MPa 热导率 (20摄氏度)12.9W/(m*K) (100摄氏度)13.7W/(m*K) (200摄氏度)14.5W/(m*K) (300摄氏度)18.0W/(m*K) 工艺性能: 与其他常用的Cr-Ni奥氏体钢一样,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热锻时最高加热温度可达1180摄氏度,最低停锻温度不小于900摄氏度。此钢热成型可在1000--1150摄氏度进行。该钢的热处理工艺为1100--1150摄氏度,加热后快冷。此钢虽可采用通用的焊接工艺进行焊接,但是最恰当的焊接方法是手工电弧焊和钨极氩弧焊。当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不大于6毫米板材时焊条直径不大于2.5毫米;当板厚大于6毫米时焊条直径小于3.2毫米。当焊后需热处理时,可以在1075--1125摄氏度加热后快冷进行处理。用钨极氩弧焊焊接时的填充金属可用同材焊条,焊后焊缝须经酸洗,钝化处理。 耐腐蚀性能 00Cr20Ni25Mo4.5Cu钢主要系为解决硫酸的腐蚀而发展的。同时也耐常压下任何浓度,任何温度醋酸的腐蚀。它在甲酸,磷酸中,在甲酸与醋酸的混合酸中的耐蚀性能也很好。采用GB1223-75中T法检验OOCr20Ni25Mo4.5Cu钢的晶间腐蚀倾向的结果显示,当钢中含 C0.038%时,此钢出现晶间腐蚀需经敏化1小时以上,因此,即使焊接厚度不大于30mm部件时,只要焊接工艺适当,便没有晶间腐蚀的危险。通过孔蚀电位测定和孔蚀试验结果显示,00Cr20Ni25Mo4.5Cu优于00Cr18Ni10和00Cr18Ni14Mo2等低牌号Cr-Ni奥氏体钢。由于00Cr20Ni25Mo4.5Cu钢中Ni量达25%,故耐应力腐蚀性能亦较一般Cr-Ni奥氏体钢为佳。一般说来,在含氯离子的水介质中,当用18-8,18-12-Mo不锈钢出现应力腐蚀破裂时,选择00Cr20Ni25Mo4.5Cu常常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奥氏体化

奥氏体化?将钢件加热至临界点以上温度,使之转变为奥氏体,并获得均匀奥氏体组织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包含点阵重构和原子的扩散 奥氏体的性能:在钢的各种组织中,以奥氏体的密度最高,比体积最小,线膨胀系数最大,导热性能最差。故奥氏体钢在加热时应降低加热速度 各种临界转变温度的物理意义 Ac1:加热时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Ac3: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ccm:加热时二次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r1:冷却时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的温度 Ar3: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先共析铁素体的温度 Arcm: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 奥氏体化过程要经历四个阶段: 1. 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2. 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3. 渗碳体的溶解 4. 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并使奥氏体成分均 匀必须有两个必要而充分条件:一是温度条件,要在Ac1以上加热,二是时间条件,要求在Ac1以上温度保持足够时间。 四、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 一)加热温度 (二)钢的碳含量’钢中含碳量越高,奥氏体的形成速度越快 (三)钢的原始组织\原始组织越细,A形成越快 钢中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形成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合金影响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 另一方面是合金元素加入改变碳化物的稳定性。 连续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与等温形成过程相比特点。 一、转变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 二、转变速度随加热速度增加而增加 三、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性随加热速度增大而增大 四、奥氏体起始晶粒大小随加热速度增大而细化 奥氏体晶粒度的概念有以下三种起始晶粒度本质晶粒度实际晶粒度 起始晶粒度: 奥氏体转变刚刚完成,即奥氏体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实际晶粒度:钢在某一具体的加热条件下实际获得的奥氏体晶粒的大小称为实际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 根据GB/T6394-2002,即在930±10 ℃保温3~8h后所测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称为本质晶粒度。 A晶粒具有正常长大倾向的钢称为本质粗晶粒钢 A晶粒具有异常长大倾向的钢称为本质细晶粒钢 影响A晶粒长大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