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基础)知识讲解

运动的快慢(基础)知识讲解
运动的快慢(基础)知识讲解

运动的快慢(基础)

责编:冯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

2.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计算,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要点梳理】

要点一、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高清课堂《运动的快慢》)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s/t,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换算:1m/s=3.6km/h

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三、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要点诠释:

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

2.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v=s/t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

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图像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

1.s-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2.v-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典型例题】

类型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2014?射阳县一模)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思路点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答案】A

【解析】(1)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地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得出结论的。(2)终点裁判是,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得出结论的。(3)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即根据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大小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用观众的方法判断运动快慢。故选A。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运动员跑步比赛中的情景,三块表的示数分别表示了各运动员从起点跑到图中所示位置时所用的时间.从图可以判断出运动员跑的最快。(选填“甲”、“乙”或“丙”)

【答案】乙

【解析】由题目中三块表的示数可知,甲、乙、丙三人运动的时间相同,而乙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乙运动的最快。

类型二、速度及其计算

2、一辆长30米的平板车,匀速通过70米长的桥,所用时间是10秒,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20秒,则这座桥有多长?

【思路点拨】第一步: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

s

v

t

=

求出平板车的速度;第二步: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s vt

=求出路程。特别注意两次的路程均是桥长加车长。

【答案与解析】

已知车长和桥长,还有时间可求速度,还知通过另一桥时间,可求经过的路程,总路程减去车长就是这座桥长。

【总结升华】此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车长和桥长的和等于经过的路程。

举一反三:

【变式1】(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一列火车长120m,匀速通过长360m的山洞,从火车进洞到车尾离洞共用1min,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A.10m/s B.6m/s C.8m/s D.2m/s

【答案】C

【变式2】(高清课堂《运动的快慢》例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A.1:2

B.2:1

C.9:2

D.2:9

【答案】C

3、设地球距离月球3×108米,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上匀速直线行走,且每隔5秒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某时刻,探测器发出信号时,前方相距32米处存在障碍物,经过5秒,探测器再次发出信号时距离障碍物22米;再经过5秒,探测器发出自动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为避免探测器撞击障碍物,地球上地面控制中心的科学家决定对探测器进行人工刹车遥控操作,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3秒.已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则:

(1)求电磁波从月球传到地球或从地球传到月球所需时间△t

(2)月球探测器匀速行进的速度为v为多大?

(3)当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距离障碍物是多少米?

【答案与解析】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时间、速度、路程等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计算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所需要的时间。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2011年1月12日,长吉城际铁路正式运营。早上6点50分CHR5型“和谐号”列车由长春开往吉林。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200km/h ,全程约为110km ,全程运行时间大约是 ;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

【答案与解析】依据公式

得h h

km km v s t 55.0/200110===

以列车(或自己)为参照物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

类型三、平均速度

4、2011年4月1号银川-北京西K175/6次列车升级为T275/6次特快旅客列车,升级后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从银川到北京西站单程运行时间是多长时间?

(2)从银川到盐池,若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00km/h ,计算列车此段行驶的路程。 【答案与解析】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从列车时刻表找出发车时间和到站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类型四、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5、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多少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思路点拨】路程时间图象,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路程。从图象中找出甲车的一组对应数据,然后根据速度公式

s

v

t

算出甲车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要判断乙车向哪个方向运动,就需要先判断出两车的速度关系(乙车的速度算法同甲车),然后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出乙车的运动方向。

【答案与解析】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象的能力,考查的知识包括速度的计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图象找出规律、物理知识与图象相结合是近年来考试的一个热点。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的图象中,用来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丙

【答案】B

【解析】甲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甲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乙图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丙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丁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和丁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动画基础知识

《动画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淮安市上河镇初级中学贡新扬 一、教材分析 《动画基础知识》是苏科版8年级第8章第1节教学内容,是学习动画制作的基础。根据课程要求,学生需要了解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理解和掌握动画制作技术中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主动学习、探究动画制作技术的兴趣,增强技术创新的使命感。教材安排了两块内容,动画基础和常用的动画制作软件。动画基础部分又包括动画原理和动画分类两部分,动画原理的理解是后续使用动画软件制作动画的基础。常用的动画制作软件主要以Ulead GIF Animator为主,并借实践探索活动进一步理解动画原理,有助于后面的Flash 动画软件的学习和使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八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3-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动画片、网络中各种动漫非常熟悉且有亲切感,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学习创新技术的冲动欲望。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对新软件的使用有一定尝试探索能力,能区分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媒体,为本课学习铺平了道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及动画的分类;会用Ulead GIF 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实践和操作探究,经历动画发展的过程;经历GIF动画的操作探究过程,掌握Ulead GIF Animator制作GIF动画的步骤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新技术优势,增强使用创新技术的使命感,通过了解中国动画的现状和未来,激发爱国热情。 4.行为与创新: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 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难点 动画的形成条件 六、教学策略 “动画”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然从小一直在看各种类型的动画片,但对动画技术的了解却非常少。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动画的原理与发展历程,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实践体验、探究教学方法,分创设情境,问题引入——实践体验,初识原理——了解历程,再识原理——实践操作,理解原理——思维导图,总结内化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环节通过播放经典的动画集锦视频勾起对动画的初步认识,设置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形成认知冲突。“了解历程,初识原理”环

安全知识讲解

安全知识讲解 苟博睿爸爸:苟俊生孩子们,你们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安全知识有哪些吗?(自由发言);下面我就重点讲解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安全 2. 校内外活动安全 3. 消防安全 4.卫生防病,饮食家居安全5.个人家居安全 一、交通安全 对于交通安全来说,大家都不会陌生,哪谁能够给我们说一说交通安全有哪些呢?下面我就具体的总结一下: (一)、马路上应注意的交通安全: 1、在马路上行走或骑车,都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走路要走人行道,骑自行车要走非机动车道,横穿马路要看清信号灯,绿灯行,红灯停,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2、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更不要边走边看书。 3、如果是几个人一道走,要排好队靠边走,队伍应竖排,不要横着走,以免妨碍别人走路。 4、不要在马路上打闹、游戏、滑旱冰,容易出危险。 5、下雨天特别要注意前后的车辆,最好穿黄色的雨衣、雨鞋、雨伞等雨具,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打雨伞时,雨伞不要挡住视线。更不能把雨伞当作对攻的玩具,以免刺伤人。 6、未满12岁的儿童不能在马路上骑车。 (二)、乘坐汽车时应注意的安全 1、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2、不要把空罐头或其它垃圾扔出窗外,这样会污染环境,还会打到行人或是其它车辆,发生危险。 3、在车上不要到处乱跑,以防汽车刹车时,撞到硬物上。 4、上下车时要从右边,因为左边可能有车开过来。 5、下车时,先要确定后边没有车子来,才可以下车。

(三)、放学或双休日,选择活动场所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到没有车辆通行的场地如公园、广场等地方去玩。 2、不要到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上玩耍。 3、不要在离河太近的地方玩,以防掉进河里。 4、不要到小河塘里去游泳。 5、不要在马路上玩耍,既危险,又会妨碍交通。 (四)、过马路时应注意的安全 1、过马路时要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红灯亮时,不能过马路;绿灯亮时,也要看清左右确实没有车来,才可以过马路;如果马路过了一半时,信号变了,要赶快过马路。 2、有时红灯亮的时候,汽车还在离路口很远的地方,这时也不能过马路。因为看起来车离得很远,可是,一眨眼的功夫,它就会开到你的跟前。 3、路口一般不止有一个信号灯,应该看哪一处的呢?应该看要穿过的马路对面的那盏信号灯。 4、出巷子口或绿化丛时,不要突然跑过去,因为可能会有车子正好路过。 5、不要图省事,从隔离护栏下、斑马线以外的马路上过马路。 补充说明一些常见的专有名词: (1)、人行横道:在车行道上,有一条一条用白色直线连成的“走廊”,这就是人行横道,它是专门为行人横过马路而漆划的。驾驶员看见人在人行横道内行走就会减速慢行,所以行人在人行横道内过马路比较安全。 (2)、人行天桥:在城市交通繁忙的路口,因来往行人和车辆特别多,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和车辆的畅通,架设了雄伟美观的人行天桥,行人在人行天桥上过马路最安全。 二、校园内外活动安全 (一)校内安全 1、体育活动安全①体育老师要讲清体育活动安全。②活动课老师不得离开。③学生不做不安全的活动。④在无人保护下不做危险活动。

《速度与加速度》教案

§速度与加速度 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和地位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研究的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体会在实验中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本节速度、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物理量,理解速度和加速度概念,是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物体的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学生对匀速物体的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可成为教学的起点,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辨析,真正理解描述变速运动规律的重要物理量:速度、加速度。本节研究平均速度所应用的等效替代思想和定义加速度的所应用的比值法、研究瞬时速度所应用的极限法等都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几种方法,为以后应用类似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领悟形异质同的物理模型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从中理解和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途径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经历实验探究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过程,理解速度、加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2)、体会物理问题研究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应用,学会用比值法、等效替代来研究物理问题,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3)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勇于克服困难,保持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利用极限法由平均速度推导瞬时速度;怎样由瞬时速度的变化导出加速度的概念。

案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快慢的描述方法—速度的定义。 2、教师举例:物体有着各式各样的运动,不仅不同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不一样,而且同一物体在不同段的快慢程度也可以不同,请同学们举出日常生活中这种类型物体运动的实例。(如蜗牛的爬行运动、飞机的起飞、物体沿斜面下滑,火车出站和进站的运动等。) 3、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如何比较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平均速度 教师设问:(1)在运动会的100米短跑上,运动员在整个过程中跑的快慢一样吗(2)你如何判断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 预测:学生对物体运动快慢认识可能有下面几种: 1、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2、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可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3、…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比较方法都是正确的。 教师进一步提问: 如果运动的时间不相等,通过的位移也不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有一小部分学生会回答: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统一标准。 目的:引导学生用比值法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人们在长期对运动的研究的过程中为了能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逐步建立了平均速度的概念。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程度。 探究性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斜面、小车、纸带等仪器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以4人为一小组做实验,教师先介绍打点计时器的原理,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而后由学生动手做) 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实验:小车沿斜面滑下做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让小车后固定一小纸带,小车运动时会拖着小纸带一起运动,小纸带穿过一个打点记时器,通过打点记时器把小

Flash基础知识复习题参考

信息技术中考 Flash模块基础知识复习题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Flash是一款()制作软件。 A.电子表格B.二维动画C.网页D.文本文档 2、Flash动画的制作原理是() A.电影B.电视节目C.网页D.视觉暂留 3、Flash是( )公司开发的动画制作软件。 A.Micromedia公司 B. IBM公司 C. Adobe公司 D. Apple公司 4、在flash中,对帧频率正确描述是( )。 A.每小时显示的帧数 B.每分钟显示的帧数 C.每秒钟显示的帧数 D.以上都不对 5、()是进行Flash动画制作的最基本的单位 A.帧 B.元件 C.场景 D.图层 6、测试影片的快捷键是()。 A.Enter B.Ctrl+Enter C.Ctrl+Shift D.Enter+Shift 7、在Flash中,利用时间轴上的()可以改变场景中对象的叠放顺序。A.关键帧B.场景 C.图层D.工具栏 8、可以编辑和修改的Flash文件的扩展名为()。 A..fla B..doc C..swf D..xls 9、引导层和被引导层的位置不能改变,引导层在(),被引导层在()。A.下、上B.上、下 C.左、右D.右、左 10、在Flash中,下列关于关键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定义动画变化B.定义更改状态 C.可以对实例对象进行编辑D.显示为 11、在Flash中,如果要创建一个圆形变为方形的形状补间动画,必须要先将圆

形转换为() A.元件B.分离模式 C.图层D.关键帧 12、新建的Flash文件默认帧频为12 fps,当需要加快动画播放速度时,帧频应调整为()12 fps 。 A.大于B.小于 C.等于D.与帧频无关 13、观看一段动画,该动画属于()。 A.逐帧动画B.其他 C.形状补间动画D.运动补间动画 14、图示动画的类型为()。 A.形状补间动画B.运动补间动画 C.逐帧动画D.补间动画 15、对普通帧描述错误的是()。 A.延长动画播放时间B.延续上一关键帧内容 C.可以对其包含的对象进行编辑操作 D.图例为 16、图示动画的类型为()。 A.形状补间动画B.运动补间动画 C.逐帧动画D.补间动画 17、Flash导出影片后的文件,扩展名为()。 A..fla B..doc C..swf D..xls 18、以下哪个快捷键能够快速插入关键帧( ) A、F5 B、F6 C、F7 D、F8 。 19、Flash无法直接创建的动画效果是()。

定向运动理论试题

特别提示:考试作弊者,不授予学士学位,情节严重者开除学籍。 陕西科技大学试题纸 课程:定向运动选项课班级: 一、体育基础理论知识:(20分) 1. 简述体育锻炼的原则及方法(10分) 2. 简述体育锻炼前准备活动的目的(10分) 二、定向运动课基本知识:(50分) 1.什么是定向运动?简述定向运动的益处(20分) 2. 制图:画出规定地图。(10分) 一份为彩色图(按照定向运动规定的色彩填涂) 3.选择题:(10分) 1.定向运动起源于() a)北欧地区 b) 北美地区 c) 南美地区 d) 亚洲地区 2.1:15000的地图,1毫米相当于() a) 1.5米 b) 15米 c) 150米 d) 1500米 3.一般情况下,定向运动地图上不会出现() a)等高线 b) 地名 c) 比例尺 d) 地貌符号 4.下列对定向地图上符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系与湿地符号用蓝色表示; b) 空旷的地域用白色表示; c) 地貌符号用棕色表示; d) 岩石、石块符号用黑色表示。 5.定向运动地图符号,即图例符号,是一种定向专用地图的语言,这种语 言全球通用。识别和理解定向运动地图符号,对于正确地使用定向运动地图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定向运动地图中水系与湿地符号用什么颜色表示() a)黄色 b) 棕色 c) 蓝色 d) 紫红色 6.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打卡的顺序是() a)起动器-----点标打卡器------终止器-----读卡器-----清除器 b)清除器-----读卡器-----起动器-------终止器----点标打卡器 c)清除器-----起动器-----点标打卡器------终止器-----读卡器 d)读卡器-----起动器-------终止器----点标打卡器-----清除器 7.终点的竞赛路线符号用什么表示() a)等边三角形b) 两个同心圆c) 一个圆圈d)正方形 8.在选择越野路线时,不应遵循下面哪条原则() a) 有路不越野 b) 走高不走低 c) 障碍最后绕 d) 就近不就远

体育运动安全小知识_体育课安全常识.doc

体育运动安全小知识_体育课安全常识 体育运动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只有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才能保证运动的安全,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体育运动安全小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体育运动安全小知识 运动中防止扭伤的自我防护: 1、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唯一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可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就可提高运动成绩。 2、要正确掌握各种运动的动作要领。运动的动作要领是根据身体各部分的机理特征科学总结出来的,违背了动作要领,采取一些不宜的违背科学的动作,就有可能造成身体部位的损伤。学生在运动或比赛中应根据老师教导的动作要领,认真体会和掌握,切不可盲目随意,自行其事。 3、做好场地设备的检查,加强安全防护。运动或比赛之前,老师应对场地设施进行认真检查,运动或比赛时,在各个环节配置人员做好互相防护。 运动中几种情况的自我把握: 1、在中长跑运动中,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发生腹痛情况,主要是由胃肠痉挛引起,此时学生切不可紧张,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 2、注意剧烈运动后的重力休克、此种情况主要是剧烈运动中的突然停止引起,多是赛跑后立即坐下或躺下,造成脑部和其他部位缺血、缺氧。因此,赛后必须以逐步减少运动量来过渡,

用慢跑、行走、放松体格及深呼吸运动来达到这一目的。 3、在运动中,如发生面色苍白、嘴唇发绀、高度呼吸困难、胸闷、脚痛、背痛、以及严重的四肢无力、头晕、气短、出冷汗等,或出现对自己的动作难以控制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或禁止运动的进行。 4、运动或比赛前,学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的积蓄,赛前应控制过多的饮食和饮水,更不得饮酒。 5、运动或比赛后,应做好放松活动,以尽快恢复体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性的抖动、拍打,双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运动及比赛前的饮食: 运动前的饮食对训练或比赛的结果有绝对的影响,适当的营养可以提升训练的效率和比赛的成绩,不适当的饮食则会让你提早感觉疲劳,或是肠胃不适,无法表现出应有的水准。 运动前的饮食依照个人的喜好、习惯、适应的程度,和参与的运动而各有不同,当然有些运动员相信在特定的时候吃特定的食物,会为他们带来好运,不论如何,运动前的适当饮食有以下的功能: 1、为体内的肝醣做最后的补充:替整个运动的过程提供充足的营养:肝醣是主要的能量来源,肝醣存量不足会使人提早感觉疲劳,而影响表现。 2、提供充足的水份。 3、安定肠胃道:让你不至于在运动过程中感觉饥饿,也不会因为吃得太多而感觉肚子不适。 4、提供自信:让你感觉你已经有充足的准备,可以表现出最好的成绩。 体育课安全知识

设计基本加速度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关系

今天这篇文章的由头,完全是因为前天晚上的一个疑问:01版抗规中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等。既然规范里有数据,为什么又不参与计算?列出以上数据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些东西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又是怎么样个关系呢?找遍网络与现有书籍,无此解释,只好自力更生,艰苦奋思。谁知越牵越多,牵出好多东西。先从这个疑问总结吧。 一、关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关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意义所在,我翻遍手头的所有资料发现最好还是从89与2001及2010几版抗规的对比中寻找解释,列表如下: 可以看出,89版抗规中并没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这项定义,此定义完全是01版的新生事物。意义到底何在?意义就在于对地震影响的表征。89版采用的是设防烈度对地震影响进行表征。而在01及10版的抗规中,对地震影响的表征,已经舍去了设防烈度,进而采取“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特征周期”。 此做法优点何在?第一,设防烈度的划分标准偏于现象,改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后,可以用具体参数来表征地震影响-----更科学、更“规范”,我想这是那些规编们最看重的一点优势;第二,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后,可以清楚的表征7度半()与8度半()的概念,拓宽了抗震设防烈度的概念-----更“延伸”;第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还是根据设防烈度进行分类的,原则上用基本地震加速度去表征与用现象去区分地震影响并不矛盾-----更“统一”。

写到这里,想起了本科毕业时去城乡设计院面试的情景。虽然一晃六年过去了,那时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面试我的那老总,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面,他问的我那几个都会的问题由于时间久远都记不得了,只是那个没答的问题让我记忆犹新,“咱这儿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是多少?”坏菜,那会儿的我刚出校门,这名词依稀在考试中见过两次而已,当即败下阵来。要是换成今天?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相应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即为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二、关于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影响系数的由来: 不管是底部剪力法,还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根本计算方法,始终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变体:F=αG 以上公式的α即为地震影响系数,其实就是加速度除以了一个小 g(重力加速度);G为质点的重量。 对于初学者来说,上面的公式虽然简单,但一上来还是不容易看透本本质。其实,如果把F=αG中的α乘以一个g,同时G除以一个g,这不就是经典的牛顿第二定律吗,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抗震恒永久,牛二永流传。(牛二:牛顿第二定律——在加速度和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以用比例式来表示,即或;也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即F=kma,其中k是比例系数;只有当F以牛顿、m以千克、a以m/s2为单位时,F=ma成立。) 最后总结一句话:地震影响系数来源于牛二。 知道了地震影响系数的由来,下面顺藤摸瓜,就要总结一下α(地震影响系数)的定义公式。 α(T)= K ×β(T), 公式里有三个系数

定向越野基础知识

定向一 需要:地图指北针点标旗针式、电子打卡计时系统 定向运动就是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指北针的帮助下,以最短的时间,按顺序到访地图上所表示路线的各个点标,在每一个点标之间寻找最短路线 种类:越野定向跑滑雪定向自行车山地水下汽车 公园定向15min 短距离25min 游戏35~40 min 精髓:必须识图明辨方向 点与点之间做出最聪明选择 独立寻找所有点标 必须按正确顺序打卡 以最快速度 要求:体能 快速 征服险峻地形 独立性 快速选择 压力 性质:精英运动学生运动军事运动家庭运动环保运动社交运动群众运动 历史:1895第一场赛事瑞典和挪威王国军营里举行 起源于北欧的体育项目 1961国际定向联合会成立 1966第一届世界竞标赛

国际承认的奥林匹克体育项目 在瑞典定向是所有学校学生和军人必学的重要科目 重大国际赛事:瑞典五日赛苏格兰六日赛瑞士六日赛世界青年竞标赛世界定向竞标赛世界大师定向竞标赛瑞士十公里夜间定向竭力芬兰24小时白昼接力赛 地图上的比例尺:实际面积在地图上被缩小了多少倍通常1:2000~1:3000 颜色:黄色:开阔地庄稼地草地林间空地田野牧场 黑色:人造物体(建筑物篱笆)道路石头石块高压线小路ETC 绿色:植被越深越难通过 棕色:等高线主干道或者坚硬的路面 红色、紫红色:南北线 蓝色:湖泊或者开阔水域沼泽地浅沼泽地井喷泉水坑河流小溪小河 路线: 总结:地图是地球表面从空中鸟瞰的缩略图 图同的地图有不同的颜色和符号 使用地图前一定要先将地图定向 选择大高明显的地标作为标记 定向越野基础知识 1.定越的定义:又称定向跑,定向越野,识图越野,野外定向等,是指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按规定方向进行的体育活动。参赛者需要借助地形图和指北针,按规定的顺序寻找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并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定向越野通常设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里进行,也可在大学校园里进行,一条标准的定向越野路线包括一个起点(三角号),一个终点(双圆圈)和一系列点标(单圆圈),这些点标已在地图上用数字标明。 2.起源:19C末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广阔而崎岖不平的土地上覆盖着一望无际的森林,散布着无数的湖泊,人们的交通主要是依靠那些隐现在林中湖畔的弯弯曲曲的小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当然要比别的地方更需要地图和指北针,那些经常在斯坎迪亚维亚半岛

体育运动安全常识教案教学教材

体育运动安全常识教 案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教案 一、教案内容:学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 二、教案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运动伤害事故地防范常识. 2 、技能目标:知道运动伤害事故地防范方法,学会一些科学锻炼身体地方法和自我保护地技能. 3 、情感目标:对安全科学地锻炼身体有认识,有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案地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体育运动地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得到深化,能在今后地体育活动中自发地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1 、让学生自主探索、想象、发现、寻求答案. 2 、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教案情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结合自己地体育锻炼经验以及活动经历突出教案地重点和难点. 五、课型:体育与健康室内理论研讨课 六、教案时间: 2018 年 3 月 5日 七、教案课时:一课时 八、教案过程: (一)导入

1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么?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危险呢? ( 1 )学生各叙己见. ( 2 )教师归纳出示课题.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育课与体育活动应该注意那些安全事项? 学生讨论交流,各自发表. (二)学习新知识 1 、运动前地注意事项 ( 1 )检查自己地身体情况 参加体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自己地身体状况,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地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脏病或其他不适合参与体育活动地疾病而隐瞒病情,勉强参加活动. 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体育活动: ①体温增高地急性疾病; ②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和胃肠疾病)地急性阶段; ③凡是有出血倾向地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 ④恶性肿瘤; ⑤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结构设计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结构设计 1建筑设计 1.1工程概况 建筑设计在现有的自然环境与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经济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内部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建筑。 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与结构等相关的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各种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本方案采用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由梁、柱、节点及基础组成的结构形式,横梁和立柱通过节点连成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其特点是承重系统与非承重系统有明确的分工,支承建筑空间的骨架与梁,柱是承重系统,这种结构形式强度高,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好,开窗自由。 设计标高:室内外高差:450mm。 地震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耐火等级:二级。 =0.60kN/m2。 基本风压:ω 雪压:0.20 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不上人屋面活荷为0.5kN/m2,走廊活荷载为2.5kN/m2,卫生间楼面活荷载为2.0 kN/m2,教室楼面活荷为2.0 kN/m2,楼梯活荷载为3.50kN/m2。 1.2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功能分区 1.2.1 总平面布局

该建筑物总长度为87.6m,总宽度为17.7m,总高度为18.45m,共五层,总建筑面积为7752m2,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图1.1 建筑平面图 1.2.2 平面功能分区 根据设计资料的规划要求,本办公楼建筑要求的主要功能有:门卫室,办公室,会议室,男女厕所等。 (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使用房间面积的大小,主要由房间内部活动的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以及设备的因素决定的,本建筑物为办公楼,主要使用房间为办公室,各主要房间的具体设置在下表一一列出,如下表: 表1-1 序号房间名称数量单个使用面积 1 办公室79 52.45 2 会议室 5 65.53 3 办公设备用房 5 65.53 4 门房 1 25.36 5 男女厕所10 20.04 (2)窗的大小和位置 房间中窗的大小和位置主要是根据室内采光通风要求来考虑。采光方面,窗

动画运动原理

初级动画原理 一、观看《幻想曲》 二、动画原理产生的历史 1.3万5千多年以前,人类便已经在岩壁上画动物了,有时画上4对腿表示动物的运动。 2.在公元前1600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Pharaoh Ramese2)为伊西斯(Isis)女神建造了一个有110根柱子的神庙。每根柱子上都画着女神连续变换的动作图。骑士或战车的驾驶者从这儿经过时,女神好像就动了起来。

3.古希腊人有时在罐子上画上一系列连贯运动的人物。转动罐子就产生运动的感觉。 4.第一个试着把图画投射到墙上的人是1640年拥有“魔术幻灯”的阿塔纳斯?珂雪(Athanasius Kircher)。在不同的玻璃上画上一些形象,再把它们放到他的仪器上,然后把它们的影子投射到墙上。他用绳子把玻璃上下串起来移动。一块玻璃上显示的是一个在睡觉的男人的头和一只老鼠。男人张嘴闭嘴,张嘴时老鼠就跑进他的嘴里。

5.1824年皮特·马克·罗杰特(Peter Mark Roget)发现了重要的“视觉暂留”(Persistence of Vision)的原理。它讲的是人类的眼睛对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影像会有暂时停留原理。否则,我们就不会有一系列影像之间的连贯不断联系的感觉,也不会有电影或动画。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不是电影在动,而是一些静的影像连贯起来放映便产生了动的感觉。 6.萨乌马特洛普视觉暂时玩具/魔术画片(Thaumatrope):一张由两根绳子上下或左右连着的纸片。一面画着鸟笼,一面画着鸟。转动上面或拽动绳子,纸片会旋转,两幅画就融合起来,就会看到鸟儿钻进笼子。 7.费那基斯陶视镜/幻透镜(Phenakistoscop):两个圆盘装在一个支架上,前面的盘子边上有开口,后面的盘子有一系列图画。让这些图画和开口连起来,

体育课安全注意小常识

体育课安全注意小常识 (1)衣服口袋里禁止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2)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包括发卡、项链、手镯等。 (3)患有近视眼的同学,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如果必须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鞋、拖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布鞋。 (4)衣服要宽松合体透气吸汗,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运动服。 (5)学生上课的穿着要合体,合身的服装才能便于运动,拖拖挂挂运动受影响。 (6)运动前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易受伤的关节、部位要充分活动开,预防伤害发生。 (7)体育课上要严肃纪律性,教学活动紧然有序, 教学活动无序存在安全隐患。 (8)跑步时严禁互相推,拉,拌,追逐打闹,跑步中如果事情需要停下,应逐渐减慢速度,并在旁边停下。 (9)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教师布置过的场地,和器材和校园内各种体育设施。 (10)只能在空旷地区活动,严禁在花坛,台阶,狭窄等不适合运动的地方运动,游戏 (11)体育课中严禁打架,故意推拉他人和作各种危险动作。 (12)体育课自由练习时必须在教师指定场地下练习,不得进入其他场地。 体育课是我们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习体育知识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说上体育课时不注意自我保护,忽视安全,就很容易出现运动伤害。轻微的如擦伤、拉伤,扭伤等,严重的会造成骨折、脑震荡,甚至还会造成终身残疾以及死亡。因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预防事故的方法,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课的着装知识 上体育课要穿易于运动的宽松服装,女生不能穿裙子。上体育刘邦时,大多需要全身运动,不仅活动量大,而且要使用很多运动器械。为了避免危险,课前一定要认真检查穿戴,下下列物品一定不要配戴。 (1)衣服上不要别胸针、别针、校徽、证章等物。 (2)女同学不要戴各种发卡。 (3)不要佩戴金属的、玻璃的、塑料等质地的手表、项链、戒指、手镯、手链、耳环、脚链等装饰品。 (4)戴眼镜的同学,如果能不戴眼镜,上体育课时就尽量不要戴;如果必须戴,做动作时要加倍小心,做滚翻、倒立等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 (5)衣服口袋里不要装梁上小刀、胸针等锐利的物品。 (6)上体育课不要穿皮鞋或塑料底的不利于运动的鞋子,必须穿球鞋等运动鞋。

(完整版)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安全常识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安全常识 1、什么样的学生不宜参加体育活动? 答:(1)、患有各种疾病急性期的学生; (2)、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不能上体育课和比赛,体育活动也要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适当的保健活动; (3)、患有肝炎、肾炎、肺结核等的学生,不宜参加剧烈活动; (4)、感冒发烧的学生不宜参加体育活动。 2、体育准备活动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1)、根据实际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出发,不可以强度太大或动作过繁。 (2)、准备部分占用的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影响基本部分的讲解和练习,避免舍本逐末的现象发生。 (3)、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的编排原则,做到内容和方法由易到难,动作 3、体育活动后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是什么? 答:(1)、不宜马上洗澡。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分布在四肢及体表,一旦运动停止,增加的血液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此时如果马上洗澡,易导致血液过多地进入肌肉的皮肤,将使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不足。 (2)、不宜贪吃冷饮。运动后失水较多,往往口干舌燥、极想喝水,这时如喝下大量的冷饮容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等疾病。 (3)、不宜蹲坐休息。因为运动后马上蹲下休息,不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易加重肌体的疲劳。 (4)、不宜立即吃饭。运动时神经系统控制着肌肉活动,而管理人体内脏器官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同时全身的血液也处于运动器官处,内脏处较少,此时进食,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 (5)、不宜于大量吃糖。 速度和节奏由慢到快,动作连接及组合由简到繁。 4、怎样控制好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促进

学生的身心健康? 答:(1)、为了达到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在每学期开始前,总结上学期的经验,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合理编写教学计划,尽量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切勿片面或集中练习。 (2)、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符合学生的运动心律曲线,掌握课的过程与节奏,即从课的开始起,心率要逐渐上升,在课中后不出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3)、根据心脉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 (4)、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指导,要遵循高质量轻负荷的原则,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掌握体育科学的技能、知识和方法。 (5)、寻找合适的放松方法来提升恢复的速度。 5、参加运动会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答: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多、持续时间长、运动强度大、参加人数多,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1)、要遵守赛场纪律,服从调度指挥,

设计基本加速度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关系

设计基本加速度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关系

————————————————————————————————作者: ————————————————————————————————日期: ?

设计基本加速度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关系 今天这篇文章的由头,完全是因为前天晚上的一个疑问:01版抗规中的设计 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0.1g。。。”等。既然规范里有数据,为什么又不参与计算?列出以上数据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些东西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又是怎么样个关系呢?找遍网络与现有书籍,无此解释,只好自力更生,艰苦奋思。谁知越牵越多,牵出好多东西。先从这个疑问总结吧。 一、关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关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意义所在,我翻遍手头的所有资料发现最好还是从89与2001及2010几版抗规的对比中寻找解释,列表如下: 项目GBJ11-89 GB50011-2001及2010 地震影响表征采用设防烈度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特征周期表证 设计基本 地震加速度(g) 无 6度7度8度9度 0.05 0.1(0.15) 0.2 (0.3) 0.4 设计特征周期按设计近震或远震 和场地类别确定 按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表5. 1.4-1 可以看出,89版抗规中并没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这项定义,此定义完全是01版的新生事物。意义到底何在?意义就在于对地震影响的表征。89版采用的是设防烈度对地震影响进行表征。而在01及10版的抗规中,对地震影响的表征,已经舍去了设防烈度,进而采取“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特征周期”。 此做法优点何在?第一,设防烈度的划分标准偏于现象,改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后,可以用具体参数来表征地震影响-----更科学、更“规范”,我想这是那些规编们最看重的一点优势;第二,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后,可以清楚的表征7度半(0.15g)与8度半(0.3g)的概念,拓宽了抗震设防烈度的概念-----更“延伸”;第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还是根据设防烈度进行分类的,原则上用基本地震加速度去表征与用现象去区分地震影响并不矛盾-----更“统一”。 写到这里,想起了本科毕业时去城乡设计院面试的情景。虽然一晃六年过去了,那时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面试我的那老总,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面,他问的我那几个都会的问题由于时间久远都记不得了,只是那个没答的问题让我记忆犹新,“咱这儿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是多少?”坏菜,那会儿的我刚出校门,这名词依稀在考试中见过两次而已,当即败下阵来。要是换成今天?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相应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即为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二、关于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影响系数的由来: 不管是底部剪力法,还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根本计算方法,始终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变体:F=αG 以上公式的α即为地震影响系数,其实就是加速度除以了一个小g(重力加速度);G为质点的重量。 对于初学者来说,上面的公式虽然简单,但一上来还是不容易看透本本质。其实,如果把F=αG中的α乘以一个g,同时G除以一个g,这不就是经典的牛顿第二定

《定向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定向运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定向运动是一项参赛者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到达若干 个被分别标记在地图上和实地中检查点的运动。该运动要求参赛者运用准确读图、指北针操作、路线选择、策略评估、在压力下集中注意力快速决算和在自然环境中奔跑等技能,在尽 可能短的时间内寻找并沿着最佳路线穿未知地带。 (二)编写依据:根据本大纲是依据我院2018年8月修订的《XXXXXXXXX专业本科人才 培养方案》、结合学情和多年来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三)目的任务: 1、通过定向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认识定向运动,培养学生对定向运动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定向运动中来,并能通过参加定向运动来锻炼身体。 2、通过定向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定向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完成较复杂的校 园定向。 3、通过定向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进行定向运动对身心健康的价值,懂得提升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方法,并学会通过以定向运动为主的多种练习来提升自己的 身体素质。 4、通过定向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体力和智力高度紧张的状态下独立思考,并迅速、 果断地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并能体验定向运动所带来的乐趣、自信和成功的感觉。 5、通过定向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对手与朋友的关系,培养良好的 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6、通过定向课程的教学,学会一定的裁判和组织比赛的有关知识,能组织小规模的校园定 向比赛。 (四)教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理论课4学时,技术科3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 (五)适用对象:XXXX专业、XXXXX专业,2018-2021级学生 (六)课程编码:KY18D0139、KY18D1029。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二)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体育安全小知识

体育运动安全防范知识 一、体育运动伤害发生得因素 1、认识不足 对运动伤害预防得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或措施不当,及易导致运动伤害得发生。 2、准备活动不足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瞧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1)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得体育运动,及易造成肌肉损伤、肌腱扭伤,韧带拉伤等运动伤害;(2)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得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就进行运动,易对器官功能造成伤害;(3)准备活动内容不得当或准备活动过量,致使准备活动无效或身体功能有所下降。 3、心理状态不良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急燥,恐惧、害羞、麻痹、缺乏经验或不自量力,也容易导致伤害事故。 4、气候不宜 过高得气温与潮湿得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得冬季易发生冻伤或其它伤害事故。 5、体质与素质不佳 身体素质低、体质弱,体育基础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运动得需要,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6、行为不规范 违反体育运动规律、纪律、规定与要求,也就是造成身体伤害事故得原因。 二、体育运动应该注意得安全事项 (一)运动前准备好 1、检查自己得身体情况 参加体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自己得身体状况,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得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脏病或其她不适合参与体育活动得疾病而隐瞒病情,勉强参加活动。 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体育活动: (1)体温增高得急性疾病; (2)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与胃肠疾病)得急性阶段;

(3)凡就是有出血倾向得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 (4)恶性肿瘤; (5)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 (6)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得学生,禁止参加长跑等长时间剧烈运动得项目锻炼。 2、检查场地与器材 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与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要注意场地中得不安全因素,如场地就是否平整,要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得松散度、就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就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得完好度等。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 3、做好运动准备 要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不要佩戴各种金属得或玻璃得装饰物,不要携带尖利物品等。做好热身准备活动。 为什么要做热身准备活动? 就就是要克服内脏器官在生理上得惰性,以减低运动伤害发生得机会。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就会出现心慌、胸闷、肢体无力、呼吸困难、动作失调等现象。 运动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正确、不科学,就是引起运动损伤得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内脏、神经系统机能不兴奋,肌肉供血量不足,在这样得身体状态下进行活动,动作僵硬、不协调,及易造成运动损伤,甚至导致伤害事故。 (二)运动时讲科学 1、要掌握动作要领 在体育运动中,了解与掌握动作要领及方法,不仅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发挥好技术动作,达到体育锻炼得目得,而且还能消除心理上得恐惧,增强自信心,避免不必要得伤害。 2、要正确使用器材 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得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在一些体育器械(如铅球、实心球等)得使用中,要注意选择适当场地,确保自身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伤及她人安全。 3、运动负荷要适当。 参加体育活动要根据身体素质条件,选择最有利于增强体质得运动负荷。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小到大。负荷过小,对身体作

高一物理:加速度知识点

加速度——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1 加速度: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 表达式:a=△v/△t=(vt-v0)/t(vt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 3 单位:m/s2或m.s-2 4 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 5 a=△v/△t所求的应是△t内的平均加速度,若△t很短,也可近似看成瞬时加速度 比较速度v、加速度a、速度变化量△v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 2 分为:○1匀加速直线运动和○2匀减速直线运动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时: ○1v t>v0,a>0,加速度为正,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2v t<v0,a<0,加速度为负,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2)加速度不变,所以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一定相同△v = a△t (3)在这种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等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1 图像是一条直线,说明物体速度均匀增加或减小,即物体加速度不变,所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斜率的正负判断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 如果是一条曲线,则曲线上某时刻的切线斜率大小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大小

[例1]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1s内 [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2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2m/s [分析]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2m/s2,表示每秒内速度变化(增加)2m/s,即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并不表示末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2倍. 在任意1s内,物体的初速度就是前1s的末速度,而其末速度相对于前1s的初速度已经过2s,当a=2m/s2时,应为4m/s. [答]B. [例2]图1表示一个质点运动的v-t图,试求出该质点在3s末、5s末和8s末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