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词四首 1渔家傲·秋思

12 词四首 1渔家傲·秋思
12 词四首 1渔家傲·秋思

12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岳阳楼也因些篇名扬天下,也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目标牌】

【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生字新词的读音、书写,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重点)

2.诵读四首不同词牌名的词,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理解四首词的内容。(重点)

3.结合词人的生平和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四首词中寄寓的情感。(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诗意篇

(趣味性)

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

一、自学径

【标段落】【圈词语】【解诗题】

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秋”点明(边塞)季节;“思”,忧思之情。意思是守边将士在边塞寂寞凄凉的秋季的思绪。

【辨诗体】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知诗人】

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大中祥符进士。少时贫困力学,出仕后有敢言之名。

其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他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战。有《范文正公集》。

【查背景】

北宋仁宗即位后,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了重内轻外的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松戒备,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但事起仓促,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以致每战辄败。

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移知延州,可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任后,他一方面加紧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记音形】

千zhàng(嶂)里燕(yān)然未勒(lè)羌(qiāng )管不mèi(寐)

【释词义】【译诗意】

(一)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一样。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二)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译文: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三)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混浊的酒,质量不好的酒。家:名词用作动词,离家。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译文: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四)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羌笛。因笛出自羌地,故得名。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霜满地:比喻夜深寒重。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征夫:出征的士兵。

译文: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划节奏】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初读文】

二、感知石

【划结构】

思乡忧国

1.上片:秋描写塞下肃杀寂寥景色

秋来雁去——无留意;边声落日——孤城闭

2.下片:思抒发苍凉悲壮的忧国思乡之情

一杯万里——归无计;羌管白发——征夫泪

【概内容】

(一)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请用以下句式总结:

我看见了一幅_______________图。

景物:雁去长烟落日边声千嶂城闭

图画: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

(二)这样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结合时代背景,小组合作试着在下阕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浊酒一杯思乡、思亲;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

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人不寐焦虑、苦闷、悲愤、担忧;

白发和泪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

情意篇

解读文本探主题(写什么)(知识性)

二读:品读全文,拓展思维(读出意蕴)

二写: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合作交流)

三、解读园

【导方向】

(一)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四面边声连角起。”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三)◎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1.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

2.异寒(衡阳雁去,霜满地)。

3.异景(千嶂,孤城闭)。

(四)下阕抓住“归”和“泪”,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羌管悠悠霜满地。”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析诗文】

[解析]

(一)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风景异”概括写出了秋季延州和中原地区的风光不同。总领以下的写景内容。(2)“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四面边声连角起。”

(1)“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

(2)造成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抒情蓄势。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

(2)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孤”表现了守边将士孤独难耐的悲凉。“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战事紧张气氛。

总: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

(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三)◎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1.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

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2.异寒(衡阳雁去,霜满地)。

“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3.异景(千嶂,孤城闭)。

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以及环境的恶劣。

[提升]

(四)下阕抓住“归”和“泪”,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悬殊的对比,用语雄浑,颇有力度。抒写了戍边将士思乡之情。

(2)“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用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取得巨大成功并在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表明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也是全词的核心。

2.“羌管悠悠霜满地。”

承上启下,深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运用互文手法,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守不归,将军,征夫都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而哀伤流泪。

(2)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情调悲怆,总收全词。

【品读文】

四、拓展林

【探诗旨】

《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守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壮志难酬、孤独愁苦、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防的愤懑不平之情。

【拓思维】

(五)根据要求填写句子。

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诗句。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六)◎“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1.表欢乐闲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表乡愁乡思:“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3.表怀念亲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4.表离愁别绪:“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七)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

创意篇

赏析特色勤积累(怎么写)(文学性)

三读:诵读课文,赏析特色(读出情感)

三写:仿写句段篇章,总写体会反思(深入探究)

五、赏文亭

【赏诗法】

(八)写法鉴赏

词境开阔,格调悲壮。

上阕着重写景。“塞下秋来”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以及边地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描述风光的不同,大雁南飞,毫无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边地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千嶂、孤城、长烟、落日,是静景;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景,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阕抒情。“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乡关之思。“羌管悠悠”一句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结束,从写景转入写情,将军壮志难酬,壮士归乡无计。词的意境开阔,格调凄凉悲壮。

【试牛刀】【诵读文】

六、积累台

【储积累】【绘板书】

【结语碑】

【总纲】【结语】

【训练池】

一、选择填空

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二、理解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表现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表现了守边将士孤独难耐的悲凉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造成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抒情蓄势的句子:“四面边声连角起。”

3.描写夜景,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的句子:“羌管悠悠霜满地”

4.运用互文手法,写将军,征夫都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而哀伤流泪。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与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相似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直接点明了季节,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总领下文写景内容的句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6.用典。用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取得巨大成功并在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表明了作者思家与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8.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教案(02)

第12课词四首 【教学目标】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3.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4.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渔家傲·秋思》 【情境导入】 同学们,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新课解读】 一、整体感知——全词内容 1.学生朗读这首词,概述全词大意。 明确: 边塞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塞所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流下思乡之泪。 2.教师提问:词的上阕、下阕各写了什么? 明确: 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下阕抒发征人的思乡之情。 二、深入探究——写景抒情 1.在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以“我看到了一幅图”的形式回答。 明确: 落日归雁长烟落日孤城落日归雁孤城 将士戍边 2.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明确: 异寒异声异势 3.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 悲凉寂寞孤独思乡 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这首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之情。 5.教师小结:

九年级课内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九年级课内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词五首》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句: 3.《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诗人报国之志的词句: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8.《破阵子》中描写军营火热生活的的词句是: 9.《破阵子》中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词句是: 10.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1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12.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13.《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事紧张的三句是: 14.《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15.《武陵春》抒发生离死别之情的句子是: 16.《武陵春》中诗人借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苦物化,从而抒发自己内心深重苦闷的诗句是: 17《武陵春》中表现景物依旧、人事已变,引发人内心伤感的词句是: 18.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19.《望江南》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无尽相思之情的两句是: 20.《望江南》中与《天净沙秋思》点题句“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 21. 《武陵春》中揭示作者悲苦的原因的句子是:

12、部编九下《词四首》精品教案

12 词四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区分词与诗的不同特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感受四首词的音韵美,体会各首词中蕴含的情感。过程与方法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四首词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难点:了解词的不同艺术风格。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课文导入;导读《渔家傲·秋思》一诗。课文导入 和诗一样,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又—颗璀璨的明珠!本单元中的《词四首》里所描述的“长烟落日”的自然景观,那城外狩猎、沙场点兵的壮观情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鉴湖女侠的形象,一定会触动我们的悠悠情思。 预习展示 (一)介绍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二)了解背景。【老师边介绍边多媒体展示】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合作探究 1.提问:《渔家傲·秋思》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渔家傲》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 塞外景色。“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诗人身处边塞异地,时时不忘家乡,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提问:“异”字有何作用?大雁为何“无留意”? 明确: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 3.提问:“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暗含对比,即把 边塞之地与诗人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作对比,请想像一下,看着边塞之秋,诗人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明确:看着雁去衡阳,就感到天气格外寒冷,诗人想到了家乡吴地此时正是秋高气爽、丹桂飘香; 听着此起彼伏的四面边声,诗人想到了家乡吴地正是人欢马叫,笑语欢歌;看着长烟、落日和孤城紧闭,诗人想到了家乡吴地正是华灯初上,人影幢幢。诗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4.提问:“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 怎样的景致? 明确:无数直立如屏障的山峰,随风袅袅飘扬的炊烟,隐于红霞之中的落日,早早关闭的孤城,这一切,给人以苍凉、萧索之感,使人陡生思乡之情。 5.布置:说说你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主旨的理解。 明确:本词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色和守边将士生活的艰苦,抒发了将士们有家难归、大功未建的凄怆情怀。 6.提问:《渔家傲·秋思》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

12、词四首 教案

第12课词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3.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4.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渔家傲·秋思》 【情境导入】 同学们,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新课解读】 一、整体感知——全词内容 1.学生朗读这首词,概述全词大意。 明确: 边塞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塞所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流下思乡之泪。 2.教师提问:词的上阕、下阕各写了什么? 明确: 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下阕抒发征人的思乡之情。 二、深入探究——写景抒情 1.在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以“我看到了一幅图”的形式回答。 明确: 落日归雁长烟落日孤城落日归雁孤城 将士戍边 2.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明确: 异寒异声异势 3.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 悲凉寂寞孤独思乡 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这首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之情。 5.教师小结:

《渔家傲秋思》理解性默写、简答

《渔家傲?秋思》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 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简答题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3、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

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不平。 4、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答:①“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的。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选择题及答案

12.《词四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12.词四首 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习题】 选择题: 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解析】D分析: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错

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建功立业的情怀。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解析】D分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解析】C分析:"长烟落日孤城闭"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由此看来,虽同是写“烟”“落日”,但前者是哀景,后者是状景。 5、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成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晚,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完整word版)古诗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三、总复习诗词理解性默写练习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游子悲苦心情形成对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完全陶醉,流连忘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岳》远处望岳抒写诗人初见泰山喜悦、惊叹、仰慕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处望岳以明暗对比再现泰山高峻雄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处望岳抒写壮美山势激发诗人胸中浩然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不怕困难、敢攀绝顶,俯视一切的的诗句(点明全诗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富含哲理)、(表明台湾回归大陆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趋势)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零丁洋》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以比喻的手法暗示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表现其崇高爱国情怀和坚贞的民族气节)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调歌头》.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中蕴含人生哲理、表现作者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话

九年级语文12《词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词四首》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渔家傲·秋思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是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在“落日”中,边地

最新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词四首》教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词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3.品读鉴赏,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教学重点: 1.品读鉴赏,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难点: 1.了解词独特的形式特点,体会词独特的抒情方式。 2.通过重点意象、典故的解读,理解词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把握词人抒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 利用早读让学生熟读诗词;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音,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学案,让学生对词人及词作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无数爱国将士戍守边疆的动人事迹,每一个时代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报国救民的理想抱负,每一个时代都回荡着英烈们抒发的豪情壮志。 请同学们试着回忆一下,我们曾经所学过的古代诗歌中,有哪些是关于将士戍守边疆、抒发爱国情怀的呢?(两三个同学分享自己能够背诵的相关主题的诗歌)

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的四首词,便处处洋溢着古人的豪情壮志。接下来,我们便开始走进古人在词中所描绘的世界,一起去探索古人豪放壮丽的内心世界吧。 请同学们翻开书,我们先一起齐读一下这四首词。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渔家傲·秋思》。 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孤城闭)。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明确:“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

《渔家傲秋思》理解性默写

《渔家傲·秋思》理解性默写 1.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 2.《渔家傲》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 3.《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4.《渔家傲》用写实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的句子:(),()。(),(),()。 5.《渔家傲》从听觉角度写出当时战争形势诗句:(),(),()。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边塞的悲凉是:(),()。 7.《渔家傲》中描写边城冷落荒凉景色的句子是:(),(),这句使我们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具体表现:()。(),(),()。 9.日暮多感慨。“(),()。”(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落日之景引发悲壮情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静谧夕阳引发浓郁乡愁。 10.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颇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神韵,其中写出了塞外壮阔风光的名句是:(),()。 11.《渔家傲》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诗句是:(),()。 12.《渔家傲》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诗句:(),()。 13.《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1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15.《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16.范仲俺《渔家傲·秋思》中“(),()”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甘功业未建却又思乡情切的复杂矛盾心情。 编辑版word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2词四首》教案

12.词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感知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渔家傲·秋思》 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

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去,千嶂,孤城闭)。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以及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明确:“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战事紧张。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明确:“浊酒一杯”“家万里”多年戍守边疆,离家千万里,思

12词四首 省优获奖教案

12词四首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第1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渔家傲·秋思》 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孤城闭)。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明确:“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

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战事紧张。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明确:“浊酒一杯”“家万里”多年戍守边疆,离家千万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燕然未勒”运用典故,写出了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的现状,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这两句抒发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明确:这句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表示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体现出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情怀。 3.把握主旨,品味情感。 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说说这首词的主旨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表现了戍守边疆的艰辛和将士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抒发了词人的报国之情。 目标导学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1.品词入味,理解内容。 (1)在上阕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狂”的? 明确:①“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②“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千骑卷平冈。 ③“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为报倾城随太守。 ④“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亲射虎,看孙郎。 (2)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这些“狂”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①因老当益壮而“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②因雄心壮志而“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

中考李清照《渔家傲》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中考李清照《渔家傲》理解性默写 理解性默写 ⑴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⑵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⑶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⑷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⑸李清照的《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⑹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3、李清照《渔家傲》中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流露出对现实不满的句子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十七)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决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练习新人教版20200109151

12 词四首 一、积累运用 1.1939年,周恩来在浙江绍兴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意态生动,变化自然,使人百看不厌。 B.线条爽直瘦硬,错落有致,自出新意。 C.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D.俊逸纯净,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衡.阳(héng) 浊.酒(zhuó) 羌.管(qiāng) 擎.苍(qíng) B.貂.裘(diāo) 鬓.微霜(bìn) 麾.下(huī) 霹.雳(pī) C.的.卢(dí) 雕.弓(diāo) 蛾.眉(ě) 未屑.(xiè) D.青衫.(shān) 胸襟.(jīn) 肝.胆(gān) 遣.冯唐(qiǎn)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军白发征夫 ..泪(出征的士兵) B.酒酣胸胆尚.开张(高尚) C.了却 ...何处觅知音(莽莽人世) ..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 D.莽红尘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B.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5.下列对诗词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在夕阳西下时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受冤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复职。 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词人说自己写这首词是“赋壮词”。 D.《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四句是词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了词人的抱负、志向,是“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进一步思想发展。 6.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小住京华, 。 (秋瑾《满江红》) (5)《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 是: , 。 (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句子是: , 。 (8)《满江红》中借写明快秋景来衬托词人的心情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现的画面。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词四首》教师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词四首》教师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渔家傲·秋思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是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

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词四首》第4课时【教案】

12《词四首》教案(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把握词中蕴含的情感。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背诵这四首词。 2.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满江红》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秋瑾的《满江红》,了解一位巾帼英雄怀揣革命的崇高理想,冲破家庭的牢笼,踏上新的人生征途,创下一番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的艰辛历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三、自主学习,互动交流 1.作者介绍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璇卿,自号鉴湖女侠,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她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1904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起义,被捕牺牲。 2.背景链接: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

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 四、朗读诗歌 1.老师朗读诗歌,学生感悟朗读的节奏、停顿、语气和情感。并检查重点字音。 (1)读准字音。 为(wèi) 拭(shì) 侬(nóng)莽(mǎnɡ) (2)朗读指导 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语文课代表朗读。 4.学生点评,男生齐读上阕,女生齐读下阕。 5.大家齐读。 五、理解词意,感知内容 1. 看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合作理解词的大意。 2.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带着感情读出气势) 3.边读诗歌边思考: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这句包含了哪些信息? 明确:这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中秋节,北京城。 (2) 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明确:上阕写明丽秋色,并表现自己的矛盾心理。下阕写由慷慨激昂的自白到知音难觅的悲叹再到寂寞自伤的痛苦。 六、品读诗歌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化用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

《渔家傲秋思》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渔家傲?秋思》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原诗】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主题思想】 《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习题】 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

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 【参考答案】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 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