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络安全的爱因斯坦计划

美国网络安全的爱因斯坦计划
美国网络安全的爱因斯坦计划

“爱因斯坦计划”是一个入侵检测系统,监视美国政府部门和机构网络关口的非正常流量。这套系统由US-CERT开发,US-CERT是国土安全部国家网络安全局的技术支撑单位。爱因斯坦的第一版本检查网络流量,后续版本将扩展可以查看内容。

爱因斯坦计划是美国国会和总统一系列完善互联网上政府服务行动的结果,包括2002年电子政府法案。从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开始,后来移交到总务局(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联邦计算机机事件响应能力中心(Federal Computer Incident Response Capability,FedCIRC)是四个保护联邦信息技术的监视中心之一,电子政府法案将FedCIRC 作为主要的事件响应中心。以FedCIRC为核心,US-CERT于2003年9月成立,作为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和国防部资助的位于卡耐基·梅隆大学CERT/CC之间合作项目。US-CERT 提供爱因斯坦计划来满足法律和管理方面对国土安全部提出保护联邦网络和提供必要政府服务的要求。

爱因斯坦计划首先是根据2002年国土安全法案和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的要求,以及2003年12月17日发布的国土安全总统令(Homeland Security Presidential Directive, HSPD)7。2007年11月20日,根据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备忘录,爱因斯坦版本2需要部署到所有联邦机构,但不包括国防部和国家情报机构的执行分支。

爱因斯坦项目在2004年到2008年之间是自愿部署的。截至2005年,3个联邦机构参与,提供另外6个机构部署的资金。2006年12月,8个机构参与爱因斯坦计划,2007年国土安全部在自己的全部机构部署了爱因斯坦系统。2008年底,爱因斯坦系统部署在近600个美国政府机构、部门和网站系统中的15个。

爱因斯坦2

国土安全部试图解决的限制爱因斯坦部署的三个问题:联邦机构接入点数量巨大、机构参与度低、系统的后向结构(backward-looking architecture)。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的“可信互联网连接”计划2008年6月将政府接入点数目从4300个减少到50个左右。在机构减少超过60%的接入点,但其实际需求超过其目标,OMB重新设定目标时限到2009年后半部分,并对数目重新确定。爱因斯坦的新版本计划被提出,“实时收集网络流量数据,同时分析一些通信内容,发现恶意代码,例如电子邮件附件。”这一扩展是至少9个保护联邦网络措施之一。

爱因斯坦2系统将自动化地发现恶意网络行为,并产生报警。爱因斯坦2将使用最低量的必要的预先定义的攻击特征,这些特征来自内部、商业和公共来源。爱因斯坦2传感器监测每个参与机构的互联网连接点,“不严格局限于”可信互联网连接,爱因斯坦2同时使用商业和政府开发的软件。爱因斯坦可以进一步改进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来预告入侵。

US-CERT可以根据书面标准操作流程与“联邦执行机构(federal executive agencies)”共享爱因斯坦2信息,但只是“摘要表”形式。因为US-CERT没有情报或执法职责,当涉及这些机构的事件发生时,它只负责提醒和提供练习信息给“执法、情报和其他机构”

爱因斯坦3

根据2010年解密的部分CNCI计划细节,“爱因斯坦3”将综合商业科技和政府专业科技的手段,对进出联邦行政部门的网络流量进行基于威胁的决策的完整数据包检测。“爱因斯坦3”的目标就是要识别和描述恶意网络流量,增强网络安全分析、态势感知和安全响应能力,它可以在危害发生前,自动检测并正确响应网络威胁,最终形成一个支持动态保护的入侵防护系统。

“爱因斯坦3”将协助应急响应小组防范、保护联邦行政部门网络系统,并减少系统漏洞。它还将支持加强国土安全部与联邦行政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赋予国土安全部在检测到网络入侵时自动警告的能力,如果有必要,国土安全部还会发送不包含通信具体内容的警告给国家安全局,以得到国家安全局对其工作的合法授权支持。

此纲领会投入大量长期的资金,以帮助情报机构发现国外网络威胁的关键信息,并实时地反应到“爱因斯坦3”系统中。国家安全局国外情报机构和国防部的信息保障工作决定“爱因斯坦3”使用的基于威胁的签名技术,以支持国土安全部的联邦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国土安全部也将适应这一签名技术。网络入侵方面的信息共享,以及国土安全部、情报部、国防部的相关活动,都将在监督下依法进行,以保护个人隐私及公民权。

“爱因斯坦3”是基于国家安全局开发的技术,对收集到的危害联邦网络系统的入侵行为信息加强管理和保护的能力。国土安全部正在进行一项测试工作,对此能力进行测试。个人隐私和公民自由保护部门的政府人员正在与国土安全部和应急响应小组紧密合作,为“爱因斯坦3”的设计部署制订出恰当和必要的隐私保护方法。

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874313.html, 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作者:郑兆鹏张祥福杨佳跃刘剑辉黄清禄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第30期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进入21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政治、军事、商业等许多领域运用广泛,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就成为了 一个重要课题,网络的安全性也成为了人们重点研究的领域。该文探讨了网络安全存在的主 要威胁以及几种目前主要网络安全技术,并提出了实现网络安全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网络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 VPN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042-03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nalysis ZHENG zhao-peng;ZHANG Xiang-fu;YANG Jia-yue;LIU Jian-hui;HUANG Qing-lu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Military Region of Fujian Province,Fuzhou 350001, 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has enjoyed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the politics, military, commerce and other fields, the security issues of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how to guarantee the security of the networ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talk. And also, the security of the network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domain for people to research. In this thesis, some main threats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some security technologies will be discussed. Besides, several solutions will be proposed as well. Key words:network security; firewall; intrusion detection; VPN 1 引言 网络设计最初只考虑信息交流的开放性与便捷性,并未对信息的安全问题进行规划,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与网络攻击手段两者在“攻防”过程中交替提升。随着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加剧,网络安全成为了网络中的一项棘手问题,连接到互联网中的计算机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到各种网络攻击,从而引发各类安全问题[1]。 2 网络安全现状 2.1 网络安全的概念

美国网络安全的爱因斯坦计划

“爱因斯坦计划”是一个入侵检测系统,监视美国政府部门和机构网络关口的非正常流量。这套系统由US-CERT开发,US-CERT是国土安全部国家网络安全局的技术支撑单位。爱因斯坦的第一版本检查网络流量,后续版本将扩展可以查看内容。 爱因斯坦计划是美国国会和总统一系列完善互联网上政府服务行动的结果,包括2002年电子政府法案。从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开始,后来移交到总务局(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联邦计算机机事件响应能力中心(Federal Computer Incident Response Capability,FedCIRC)是四个保护联邦信息技术的监视中心之一,电子政府法案将FedCIRC 作为主要的事件响应中心。以FedCIRC为核心,US-CERT于2003年9月成立,作为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和国防部资助的位于卡耐基·梅隆大学CERT/CC之间合作项目。US-CERT 提供爱因斯坦计划来满足法律和管理方面对国土安全部提出保护联邦网络和提供必要政府服务的要求。 爱因斯坦计划首先是根据2002年国土安全法案和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的要求,以及2003年12月17日发布的国土安全总统令(Homeland Security Presidential Directive, HSPD)7。2007年11月20日,根据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备忘录,爱因斯坦版本2需要部署到所有联邦机构,但不包括国防部和国家情报机构的执行分支。 爱因斯坦项目在2004年到2008年之间是自愿部署的。截至2005年,3个联邦机构参与,提供另外6个机构部署的资金。2006年12月,8个机构参与爱因斯坦计划,2007年国土安全部在自己的全部机构部署了爱因斯坦系统。2008年底,爱因斯坦系统部署在近600个美国政府机构、部门和网站系统中的15个。 爱因斯坦2 国土安全部试图解决的限制爱因斯坦部署的三个问题:联邦机构接入点数量巨大、机构参与度低、系统的后向结构(backward-looking architecture)。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的“可信互联网连接”计划2008年6月将政府接入点数目从4300个减少到50个左右。在机构减少超过60%的接入点,但其实际需求超过其目标,OMB重新设定目标时限到2009年后半部分,并对数目重新确定。爱因斯坦的新版本计划被提出,“实时收集网络流量数据,同时分析一些通信内容,发现恶意代码,例如电子邮件附件。”这一扩展是至少9个保护联邦网络措施之一。 爱因斯坦2系统将自动化地发现恶意网络行为,并产生报警。爱因斯坦2将使用最低量的必要的预先定义的攻击特征,这些特征来自内部、商业和公共来源。爱因斯坦2传感器监测每个参与机构的互联网连接点,“不严格局限于”可信互联网连接,爱因斯坦2同时使用商业和政府开发的软件。爱因斯坦可以进一步改进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来预告入侵。 US-CERT可以根据书面标准操作流程与“联邦执行机构(federal executive agencies)”共享爱因斯坦2信息,但只是“摘要表”形式。因为US-CERT没有情报或执法职责,当涉及这些机构的事件发生时,它只负责提醒和提供练习信息给“执法、情报和其他机构” 爱因斯坦3 根据2010年解密的部分CNCI计划细节,“爱因斯坦3”将综合商业科技和政府专业科技的手段,对进出联邦行政部门的网络流量进行基于威胁的决策的完整数据包检测。“爱因斯坦3”的目标就是要识别和描述恶意网络流量,增强网络安全分析、态势感知和安全响应能力,它可以在危害发生前,自动检测并正确响应网络威胁,最终形成一个支持动态保护的入侵防护系统。 “爱因斯坦3”将协助应急响应小组防范、保护联邦行政部门网络系统,并减少系统漏洞。它还将支持加强国土安全部与联邦行政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赋予国土安全部在检测到网络入侵时自动警告的能力,如果有必要,国土安全部还会发送不包含通信具体内容的警告给国家安全局,以得到国家安全局对其工作的合法授权支持。

构建网络安全保护管理体系

构建网络安全防护管理体系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分析,介绍了新技术下的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认为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安全管理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同时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网络安全管理中,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网络安全保护管理体系。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安全;隐私数据;防护策略 1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网络问题及危害 1.1计算机软件、硬件等技术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目前计算机技术不论在软件或在硬件方面仍有着不少的缺陷,特别是在当前生产经营要求和网络体验需求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如千禧年来临时期的“千年虫”事件,又如前几年国内爆发的DNS漏洞事件,均对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及个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1.2网络病毒、黑客攻击及其危害

当网络作为一个单纯的信息资料上传和下载渠道,网络病毒的蔓延尚不能对实体经济或者社会稳定带来多大的影响。但当新时期网上生活、网上办公、网上交易、网上信息存储等多功能网络服务的发展,网络病毒及黑客攻击的危害性变得越来越大。部分不法分子通过在用户下载的数据包中加载木马的方式盗取普通用户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信息数据、用户上传网络云盘或在本地磁盘中存储的重要资料谋取不法利益。前些年我国各地有超180多个政府网站被不法分子“黑”掉,直接导致一大批重要数据内容遭到篡改,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而近几年出现并广泛传播的熊猫烧香、ANI、ARP、网络大盗、鞋匠、广告泡泡等网络病毒,均在不同程度上给稳定向上持续发展的社会秩序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1.3不法网络信息的传递 部分怀有不良动机的不法分子凭借网络信息沟通的便利性和监管追查相对困难的特性进行不法信息的传播,如色情、暴力、毒、赌等。还有部分国内外敌对势力分子紧跟社会矛盾热点,肆意造谣中伤党和政府,有的还根据社会中现实存在的小部分混乱借题发挥,翻江倒海,唯恐天下不乱。这些不法言论严重扰乱了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不

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网络银行安全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支付系统 信息科学学院

我国网络银行安全现状分析摘要: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变得与其息息相关、不可分割。近年来,网络银行的出现更是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欣喜,它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具有成本低廉、安全级别高、交互性强和创新速度快等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很快得到广大网民的接受和喜爱,但其安全性也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主要对策,确保网络银行业务的安全运营。 关键词:网络银行、安全、对策。 引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了银行业电子化的进程,一种新型的银行业形态——网络银行应运而生。网络银行(E- Bank)是基于因特网或其它电子通讯手段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或虚拟网站。网络银行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资金流的运转,通过网络银行,资金的支付、清算能够得以更快地实现。网上银行交易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便捷的同时其虚拟的特质也给网银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 一、网络银行发展状况 中国银行于1996年2月建立主页,首先在互联网络发布信息。之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相继开办了网络银行业务。根据调查,2010 年底网络银行用户规模将

达到2.17亿。目前,虽然国内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具备了网络支付、账户信息查询、转账等基本网络银行功能。然而,国内网络银行发展起步较晚,防范风险从而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运营意义深远。 二、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网络银行的安全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的三个方面:一是银行的金融监管,包括网络银行的市场准人、电子货币的监管、银行业务发展和操作的监管等;二是用户身份确认,包括用户的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的认证和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调用等;三是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这部分是网络银行安全中的重要部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分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部分:物理安全包括网络硬件及环境的安全;逻辑安全包括网络系统的软件安全、信息安全、网络系统的管理安全等。网络银行安全的核心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一是信息的保密性,即只有信息的特定接收人和发出人才能读懂信息;二是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即信息在网上传播时不会被篡改;三是信息的确定性,即信息的发出和接收者均不可抵赖已收到的信息。 由于网络银行的服务完全在网络上实现,客户只要拥有帐号和密码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一个可以连接到因特网的地方享受网络银行的服务。这样的银行业务是开放式的,对于客户而言极其方便,但也易诱发网络犯罪,如外部黑客人侵、资料被截取和删改、非授权访问、病毒干扰等,这些违法犯罪活动带给网络银行的损失难以估量,它不仅仅影响到整个网络银行,而且可能会涉及到国家金融系统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从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也正是由于网络的安全问题,

从重大事件看网络安全答案 96分

? 1.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单选题3分) o A.2007年 o B.2008年 o C.2005年 o D.2006年 ? 2.全球网络安全的痛处是()。(单选题3分) o A.文化对网络高度依赖 o B. 政治对网络高度依赖 o C.经济对网络高度依赖 o D.公益事业对网络高度依赖 ? 3.构建网络安全的短期目标是()。(单选题3分) o A.增加投资 o B.建设中国的专属网络 o C.实现工业控制软件的国产化 o D.提升能力 ? 4.当前,网络攻击的主要收益是()。(单选题3分) o A.数据的获取 o B. 病毒的植入 o C.网络的控制 o D.系统的升级

? 5.关于恐怖组织对网络空间的威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 o A. 协调隐蔽 o B.结果不可估量 o C.有战术目标重点 o D.极少采取突发行动 ? 6.下列选项中,最容易遭受来自境外的网络攻击的是()。(单选题3分) o A.大型专业论坛 o B.掌握科研命脉的机构 o C.电子商务网站 o D.新闻门户网站 ?7.国家安全的核心数据是()。(单选题3分) o A.国家机构 o B.领土面积 o C.受教育人数 o D.网络空间 ?8.我国遭受网络攻击的重点是()。(单选题3分) o A.教育系统 o B.社会公益部门 o C.电子商务网站 o D.掌握科研命脉的机构

?9.下列事件中,证明了美国监听计划的事实性的是()。(单选题3分) o A.斯诺登事件 o B. 水门事件 o C.珍珠港事件 o D.9.11事件 ?10.下列国家中,不属于美国监听计划的成员国是()。(单选题3分)o A.加拿大 o B.澳大利亚 o C.新西兰 o D.朝鲜 ?15.下列选项中,属于网络攻击的目标的有()。(多选题4分) o A.生产管理系统 o B.国际合作与商务活动信息 o C.组织机构的数据库 o D.管理层的邮件及短信的往来 ?16.斯诺登事件揭示了()。(多选题4分) o A.发展中国家在网络时代所处的困境 o B. 中国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o C.美国霸权主义的本性 o D.网络化力量的非平衡性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2018)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8-xx-xx

目录 1 安全体系发布令 (2) 2 安全体系设计 (3) 2.1 总体策略 (4) 2.1.1 安全方针 (4) 2.1.2 安全目标 (4) 2.1.3 总体策略 (4) 2.1.4 实施原则 (4) 2.2 安全管理体系 (4) 2.2.1 组织机构 (5) 2.2.2 人员安全 (5) 2.2.3 制度流程 (5) 2.3 安全技术体系 (6) 2.3.1 物理安全 (6) 2.3.2 网络安全 (8) 2.3.3 主机安全 (11) 2.4.4 终端安全 (14) 2.4.5 应用安全 (15) 2.4.6 数据安全 (18) 2.4 安全运行体系 (19) 2.4.1 系统建设 (19) 2.4.2 系统运维 (23)

1 安全体系发布令 根据《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范及指导要求,参照GB/T22080-2008idtISO27001:200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公司运营系统及办公系统的安全运行及防护,避免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及日常办公系统遭受到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威胁,防止因网络安全事件(系统中断、数据丢失、敏感信息泄密)导致公司和客户的损失,制定本网络安全体系。 本网络安全体系是公司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公司各部门建立并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技术、运行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用于贯彻公司的网络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实现网络安全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体现公司对社会的承诺,现正式批准发布,自 2018年 XX月 XX 日起实施。 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照本网络安全体系的要求,自觉遵循信息安全管理方针,贯彻实施本安全体系的各项要求,努力实现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 总经理: 批准日期:2018-xx-xx

网络安全市场现状及策略分析

网络安全市场现状及厂商策略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已成为日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网络安全技术水平也在与病毒、黑客等的较量中不断得到提高。目前,国内的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以及各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这就对网络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单一的安全产品和技术,已越来越无法满足行业和企业用户保障网络安全的需要,为用户提供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已成为各安全产品生产厂商占据市场并取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从单一网络安全产品向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型,已经成为网络安全产品市场发展初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网络安全涉及到网络系统的多个层次和多个方面,同时,它也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网络安全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对外部攻击的有效防范,又包括制定完善的内部安全保障制度;既涉及防病毒攻击,又涵盖实时检测、防黑客攻击等内容。因此,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不应仅仅提供对于某种安全隐患的防范能力,而是应涵盖对于各种可能造成网络安全问题隐患的整体防范能力;同时,它还应该是一种动态的解决方案,能够随着网络安全需求的增加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根据2000年12月和2001年6月,CCID赛迪顾问对国内网络安全厂商产品线的抽样调查,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网络安全产品的厂商中,提出各种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已由17.4%增加到了32.6%(图1),这个数字目前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从目前网络安全厂商所提供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来看,现有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 解决方案的整体性。现有解决方案基本上融合了防杀毒、防火墙、信息加密、安全认证以及入侵检测和网络安全评估等全线安全产品和服务,在此基础上,有些厂商,如冠群联想和中科网威,还分别加入了自己开发的数据恢复功能。 2. 主要构建于企业自身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为了突出自身产品的价值和地

网络安全现状的研究报告

网络安全现状的研究报告 现如今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已经达到空前的地步,对网络也有着越来越多的要求,因此,整个社会现在已经广泛关注网络的安全性。网络安全技术可以促使网络系统的安全,让用户可以更好地使用网络,有较好的网络体验。本篇*主要介绍网络安全的现状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希望能够促使网络安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安全;现状;技术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互联网中包含了大量的用户信息,会导致出现网络安全问题,这也对人们使用互联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只有认真分析当前网络安全的现状,找到问题的关键,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找到本质,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让广大用户更加安心的使用互联网。 一、网络安全的发展现状分析 1.安全工具的应用缺少相应规定。互联网由于使用范围广的原因会涉及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就会产生很多种类的安

全工具,但是没有统一专业的管理,这就让网络安全系统中会存在用户滥用的情况。由于种类繁多,系统的安全软件缺乏必要的安全技术作为支撑,会让黑客对这种情况加以利用,破坏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1]。网络安全工具一旦被黑客利用,就会对网络进行攻击,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 2.固有的安全漏洞变得日益明显。互联网的安全系统往往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这些漏洞中难免会存在设计人员故意操作,为的是以后一旦发生意外,可以更加顺利地进入系统。但是就因为这个漏洞,一些非法的人员,就会充分利用这个黑洞,对系统进行破坏和攻击。更有甚者,破坏者会根据这些漏洞,发现一些链接,不但能够增加网络系统的负荷,在用户再次使用的时候出现“请求超时”的字样,还会通过一些渠道传播这些链接,严重损坏网络的正常使用。 3.网络设备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网络设备自身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一旦被有某些意图的人发现并加以利用,就会严重影响到网络的安全。例如,众所周知,互联网分为有线和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相对比无线网络更加容易出现问题,这是因为,黑客可以利用监听线路,以此对信息进行收集,这样就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2]。与此同时,通过有线的连接,一旦其中的某一个计算机受到的病毒的袭击,那么会导致整个网络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第一篇_网络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网络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切实加强系统管理,明确责任: 一、本部门行政一把手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和完善本单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组织,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制定网络安全事故处置措施和应急预案,配备兼职信息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 二、坚持“归属管理”原则,实行24小时网络监控制度,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负责教育本部门所属人员(教工及学生)不利用网络制作、传播、查阅和复制下列信息内容:损害国家及学校荣誉、利益、形象的;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含有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三、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加强对本部门上网信息及内容的审查,确保上网信息的安全和保密信息不泄漏。 四、对本部门人员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的内部交流qq群、飞信群等实时监控;教学单位要摸清学生群体建立的内部交流群,学生管理人员应参与学生交流群加强监控与引导,对交流群中出现的不当言论及时制止、教育,对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情况及时上报。 五、严格实行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如因管理不善致使本部门内发生重、特大信息安全事故或严重违纪违法事件的,按有关规定对部门和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六、在责任期内,责任书各条款不因负责人变化而变更或解除,接任负责人应相应履行职责。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第二篇_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 二、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 各地、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要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深入分析疾病预防控制(含免疫规划等)、妇幼健康等重要信息系统以及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含居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通用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 析(通用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通用版)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明确网络安全概念,提高网络安全性,成为了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网络发展来看,网络安全对于互联网用户具有重要意义,用户在网络上进行的信息传输、数据管理、银行支付等行为,如果不能有效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但会制约互联网的发展,也会给用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应从网络安全实际出发,认真分析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网络安全性。 关键词:网络安全;互联网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积极

进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多个领域的重要辅助手段,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变生活方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网络个人信息的增多,以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制约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网络安全问题还对用户的信息及财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为此,我们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网络安全现存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的成因,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网络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网络安全性,为用户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安全的概念分析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就是指网络系统中流动和保存的数据,不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泄露、更改。系统连续正常的工作,网络服务不中断。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涉及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

未来美军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路线图

未来美军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路线图 [知远导读] 如其它4个作战域一样,网络空间领域同样需要强大的技术基础做后盾。斯蒂芬?E?金博士(Steven E. King, Ph.D)所领导的网络优先事项指导委员会(Cyber Priorities Steering Council)在2012年11月26日,为美国开展网络攻防技术研究制定了科学技术路线图。 美国是一个信息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可以说,网络已经嵌入了美国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正如2007年到2008年发生的针对格鲁吉亚、爱沙尼亚的网络攻击事件证明的一样,一个信息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对网络攻击活动越脆弱。 美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网络了。网络空间本身就是美国经济的一个关键领域。它已成为创业、技术进步、言论自由传播和新型社会网络的新型孵化器,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另外,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有效运作也需要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可信得到有力的保障。 美国政府认为网络空间具有高度的战略价值——经济上和军事上的。美国政府下了坚定的决心,分配了充足的人力物力,重塑全球网络空间。美国政府积极采取行动,制定网络空间的“游戏规则”,获取网络空间的主动权。正如美国2010年《四年防务评估》指出:“尽管网络空间是一个人造领域,但它目前已和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等自然领域一样,成为国防部的活动领域。” 美国网络司令部的作战部主任布雷特?T?威廉姆斯空军少将在2013年2月22日举行的第四届网络安全会议上所指出,网络司令部正在利用互联网执行它的任务,要把网络空间看成一个独立的行动领域,进行组织、训练与装备,这样美国国防部可以利用网络空间的潜能。他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互联网不是为军事指挥和控制而设计,但我们已经让它适应了做这样的事。” 尽管如此,负责采办、技术与后勤的国防部副长办公室所领导的网络优先事项指导委员会(Cyber Priorities Steering Council)指出,在网络安全方面还远远不够。由于动能任务和网络任务严重依赖于网络,而国防部的基础设施不是建立在一个包罗万象的、静止不变的边界基础之上的,这就使得国防部的网络基础设施存在着严重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如图1所示。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最新版)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52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最新版) 为维护我校校园网的安全使用,特制订《拾万小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请所有使用网络的教工、学生自觉严格遵守。 1、学校成立网络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范定全同志担任,组员由学校行政人员、各办公室主任和网络管理人员组成。 2、学校成立网络安全维护小组。组长由网络管理员杨道元同志担任,组员为各办公室主任及班主任组成。负责在网络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进行日常维护和安全监测。 3、学校鼓励各教室、办公室、专用室和全体师生使用各类网络资源,不得在使用过程中散布病毒,发表不适当言论。 4、网络维护小组根据区信息中心要求为每个教室、办公室、专用室、学生机房统一分配IP地址,其他人不得随意更改,如有需要

报维护小组进行修改。 5、各教室、办公室、专用室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区信息中心的有关规定。 6、用户在使用网络时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报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禁止各用户上不良网站。通过聊天、邮件而传播网络病毒的,维护小组要及时提醒,要求该用户改正,如果是故意行为,将报学校网络管理领导小组进行严肃处理。 8、网络的主干通信设备、路由器、光电转换器、主干网络线路、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及其它公共设备由维护小组负责管理维护。 9、维护小组对各用户计算机进行对入网设备、安装的软件实行规范管理,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安装不健康内容、危害网络安全和一些游戏软件进行及时清除 10、网络信息是指通过网络发布、传递及存储在网络设备中的信息。学校鼓励教师使用网络上有用资源。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标准版)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标准版)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标准版)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明确网络安全概念,提高网络安全性,成为了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网络发展来看,网络安全对于互联网用户具有重要意义,用户在网络上进行的信息传输、数据管理、银行支付等行为,如果不能有效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但会制约互联网的发展,也会给用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应从网络安全实际出发,认真分析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网络安全性。 关键词:网络安全;互联网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多个领域的重要辅助手段,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变生活方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网络个人信息的增多,以

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发展迅速,已经遍布经济、文化、科研、军事、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由此网络安全问题成了新的热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安全和稳定。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从网络安全内容、网络安全的威胁、解决措施等方面提出一些见解。因此,提高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强化防范措施,是保证信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防火墙 Abstract:At present,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in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has been all over the economic,cultural,scientific research,military,education and social life,in various fields,thus network security has become a new hot spot for the existence of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issues.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s in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about the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elaborates in details from the concent and threats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solutions,so as to enable the users on the computer network enhancing their awareness of security.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directly relates to domain the and so on a national politics,military,economy security and the stability.Therefore,enhances to the network security important understanding,enhancement guard consciousness,the strengthened guard measure,is guaranteed the information industries continue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and the prerequisite which stably develops. Key ords s:Computer Network;Network security;firewall Keyw w ord

2017年全球十大网络安全事件

2017年全球十大网络安全事件 1.Equifax Inc. 信用机构遭黑客入侵 介绍:据路透社等媒体消息,美国三大信用报告公司之一的Equifax Inc.在一份声明中称,公司于2017年7月29日遭到网络攻击,近半美国人的信用信息被泄露。黑客利用网站应用程序漏洞访问了约1.43亿消费者的姓名、地址、社会安全码和一些驾照号码。Equifax遭到的此次攻击也成为史上最严重的安全漏洞事件之一。 2.中情局数千份机密文档泄露 介绍:中情局数千份机密文档泄露,这些文件不仅暴露了CIA全球窃听计划的方向和规模,还包括一个庞大的黑客工具库,网络攻击入侵活动对象包括微软、安卓、苹果iOS、OS X和Linux等操作系统和三星智能电视,甚至是车载智能系统和路由器等网络节点单元和智能设备。许多文件还被分类或标记为“最高机密”。 3.“WannaCry”席卷全球的红色幽灵 介绍:2017年5月12日晚,一款名为Wannacry 的蠕虫勒索软件袭击全球网络,这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巨大的勒索交费活动,影响到近百个国家上千家企业及公共组织,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在内,总共150个国家的30万名用户的电脑都被“WannaCry”病毒入侵并锁死。“WannaCry”的蠕虫病毒采用的是传统的“钓鱼式攻击”,通过网页链接或其他方式引诱用户点击并下载邮件、附件等看似正常的文件,从而完成病毒的入侵与安装。

4.“邓白氏”千万信息惨遭暴露 介绍:2017年3月16日,美国商业服务巨头“邓白氏”公司的52GB数据库遭到泄露,该数据包含3300万条记录,包括员工电子邮箱地址,企业员工联系信息,军事人员信息,政府部门与大型企业客户信息等。 5.“Petya变种病毒袭来 介绍:2017年6月27日,“Petya”变种病毒通过邮箱附件传播席卷了欧洲,致使多个国家设施均遭感染导致运行异常。该勒索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受病毒侵袭的国家除了乌克兰外,还有俄罗斯、西班牙、法国、英国以及欧洲多个国家,后续不排除会继续蔓延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 6.美国政府遭黑客攻击 介绍:2017年2月份,俄罗斯黑客“Rasputin”攻击了60多所大学和美国政府机构的系统。黑客使用SQL注入漏洞攻击目标系统,窃取他为销售网络犯罪黑市提供的敏感信息,包括三十多所大学,邮政管理委员会,卫生资源和服务管理局,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以及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等众多美国政府机构。 7.“Proton”木马入侵服务器 介绍:HandBrake用于下载的镜像服务器遭到未知黑客的入侵,并将HandBrake客户端的Mac版本替换为感染了Proton新变种的恶意版本。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一、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局域网由市公司信息中心统一管理。 2.计算机用户加入局域网,必须由系统管理员安排接入网络,分配计算机名、IP地址、帐号和使用权限,并记录归档。 3.入网用户必须对所分配的帐号和密码负责,严格按要求做好密码或口令的保密和更换工作,不得泄密。登录时必须使用自己的帐号。口令长度不得小于6位,必须是字母数字混合。 4.任何人不得未经批准擅自接入或更改计算机名、地址、帐号和使用权限。业务系统岗位变动时,应及时重新设置该岗帐号和工作口令。 5.凡需联接互联网的用户,必需填写《计算机入网申请表》,经单位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同意后,由信息中心安排和监控、检查,已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应妥善保管其计算机所分配帐号和密码,并对其安全负责。不得利用互联网做任何与其工作无关的事情,若因此造成病毒感染,其本人应付全部责任。 6.入网计算机必须有防病毒和安全保密措施,确因工作需要与外单位通过各种存储媒体及网络通讯等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必须进行病毒检查。因违反规定造成电子数据失密或病毒感染,由违反人承担相应责任,同时应追究其所在部门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7.所有办公电脑都应安装全省统一指定的趋势防病毒系统,并定期升级病毒码及杀毒引擎,按时查杀病毒。未经信息中心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删除或换用其他杀毒软件(防火墙),发现病毒应及时向信息中心汇报,由系统管理员统一清除病毒。 8.入网用户不得从事下列危害公司网络安全的活动: (1)未经允许,对公司网络及其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 (2)未经允许,对公司网络中存储、处理或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 (3)使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关键数据、重要技术文档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不得擅自拷贝提供给外单位或个人,如因非法拷贝而引起的问题,由拷贝人承担全部责任。 9.入网用户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有关规定,如有违反,信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明确网络安全概念,提高网络安全性,成为了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网络发展来看,网络安全对于互联网用户具有重要意义,用户在网络上进行的信息传输、数据管理、银行支付等行为,如果不能有效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但会制约互联网的发展,也会给用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应从网络安全实际出发,认真分析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网络安全性。 关键词:网络安全;互联网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多个领域的重要辅助手段,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变生活方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网络个人信息的增多,以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制约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网络安全问题还对用户的信息及财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为此,我们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网络安全现存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的成因,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网络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网络安全性,为用户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安全的概念分析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就是指网络系统中流动和保存的数据,不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泄露、更改。系统连续正常的工作,网络服务不中断。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涉及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广义来说凡是涉及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 三、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从目前网络安全所暴露出的问题来看,重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即自然因素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以下我们着重分析这两种网络安全问题。 1、自然因素及偶发因素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 计算机系统硬件和通讯设施极易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水灾、风暴、建筑物破坏等)对计算机网络构成威胁。还有一些偶发性因素,如电源故障、设备的机能失常、软件开发过程中留下的某些漏洞等,也对计算机网络构成严重威胁。此外管理不好、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较低、操作失误、渎职行为等都会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2、人为因素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 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使用来看,人为因素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应用中的不安全问题

透视美国《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透视美国《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 作者:张文贵, 彭博, 潘卓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刊名: 计算机安全 英文刊名:NETWORK AND COMPUTER SECURITY 年,卷(期):2010(11) 参考文献(20条) 1.TIC-ImplementationPlanningGuidance.pdf 2.dhs021910.pdf 3.privacy_pia_eisntein.pdf 4.privacy_pia_nppd_initiative3exercise.pdf 5.privacy_pia_nppd_24x7.pdf 6.GAO-10-338 7.20090728_einstein_rpt.pdf 8.FOIAapp112409.pdf 9.pshs_hooper_research.pdf 10.120971.pdf 11.5108LiebemanCollinslettertochertoff.pdf 12.privacy_pia_nppd_einstein1michigan.pdf 13.R40836_09302009.pdf 14.2008.11.21_details_emerge_about_presidents_cyber_plan.pdf 15.2008_TIC_SOC_EvaluationReport.pdf 16.m08-05.pdf 17.m08-16.pdf 18.m08-27.pdf 19.m09-32.pdf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874313.html,CI-Cybersecurity pdf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874313.html,/Periodical_dzzwyjc201011024.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