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与当前国内外脂质体研究进展

脂质体与当前国内外脂质体研究进展
脂质体与当前国内外脂质体研究进展

摘要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很多优点, 但是其主动靶向性和稳定性较差,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近年来国内外研制出许多新型脂质体。通过检索近 20 年来国内外有关新型脂质体的相关文献, 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提出脂质体在制剂中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对新型脂质体如长循环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温度敏感脂质体、前体脂质体、磁性脂质体、免疫脂质体、膜融合脂质体、柔性脂质体等的研究及应用做一综述, 并展望了新型脂质体的发展前景。脂质体在制剂中应用是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现代化重要标志,也是国际化的需要,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研制出稳定的脂质体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走向实用的前提,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脂质体,药物载体,临床研究,综述

Abstract

Liposome as drug delivery system has many advantages, but its less active targeting and stabilit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shortcoming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developed many novel liposome. By retrieved near 20 years to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new fat mass body of related literature, on its for integrated analysis and summary, made fat mass body in prepara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the exists of problem and recommendations, on new fat mass body as long cycle fat mass body, and pH sensitive fat mass body, and temperature sensitive fat mass body, and Qian body fat mass body, and magnetic fat mass body, and immune fat mass body, and film fusion fat mass body, and flexible fat mass body, of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do a summary of, and prospect has new fat mass body of development prospects. Application in liposome preparation are important signs of modernization of new dosage forms and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needs, as a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 developed stable liposomes is towards practical premise of liposome as drug carriers,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Liposome ,Drug carrier ,Clinical research ,Overview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1绪论. (1)

1.1脂质体 (1)

1.1.1脂质体的特性 (1)

2新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2)

2.1普通脂质体 (2)

2.2新型脂质体 (2)

2.2.1长循环脂质体 (2)

2.2.2前体脂质体 (2)

2.2.3膜融合脂质体 (2)

2.2.4温度敏感脂质体 (3)

2.2.5 pH敏感脂质体 (3)

2.2.6免疫脂质体 (3)

2.2.7磁性脂质体 (3)

2.3本章小结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脂质体与国内外脂质体研究进展

1 绪论

1.1 脂质体

脂质体[1]是由磷脂或胆固醇及其它两亲性物质分散于水中,组成脂质双分子膜,再由双分子膜形成一层或多层空心的球状体或类球状体。脂质体是类似于生物膜结构的囊泡,故又称人工生物膜(art-ificial biological membrane)[2]。脂质体有单室与多室之分。小单室脂质体的粒径在20~80nm之间,多室脂质体的粒径在0.1~1μm之间。纳米脂质体的稳定性较高,体外不易聚集,体内不易被巨噬细胞吞噬。

1.1.1 脂质体的特性

脂质体具有包封脂溶性药物或水溶性药物的特性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1.1.1 靶向性

脂质体经静注进人体内可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作为外界异物而吞噬浓集于巨噬细胞丰富的肝、脾和骨髓。如抗肝利什曼原虫药锑酸葡胺被脂质体包封后,药物在肝脏中的浓度提高20一70 倍,可治疗利什曼病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3]脂质体经肌内、皮下、腹腔注射后,首先进人局部淋巴结中,是治疗和预防肿瘤扩散和转移的优良药物载体。脂质体虽有靶向性,但其靶向性的专一性不够。

1.1.1.2 缓释性

许多药物在体内由于迅速代谢或排泄,故作用时间短。将药物包封成脂质体,可减少肾排泄和代谢而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从而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药物从多室脂质体释放需要向外透过多层磷脂膜,所以药物从多室脂质体释放比相同组分的单室脂质体为慢[4]。利用脂质体缓慢释放药物的机制可以有效地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

1.1.1.3 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

因脂质体是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囊泡,对正常细胞和组织无损害和抑制作用,有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并可长时间吸附于靶细胞周围,使药物能充分向靶细胞靶组织透过,脂质体也可通过融合进人细胞内,经溶酶体消化释放药物。

1.1.1.4 降低药物毒性

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而摄取,浓集于肝、脾等器官,而使药物在心、肾中累积量比游离药物低得多,因此如将对心、肾有毒性的药物或对正常细胞有毒性的抗癌药包封成脂质体,可明显降低药物的毒性。[5]

1.1.1.5 保护药物提高稳定性

一些不稳定的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可受到脂质体双层膜的保护。

2 新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2.1 普通脂质体

普通脂质体用一般磷脂制备而成, 按结构可细分为单层脂质体( unilamellar vesicles)和多层脂质体( multilamellar vesicle) 。普通脂质体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 从而使所包载的药物在肝、脾、肺和骨髓等富含吞噬细胞的组织器官内蓄积。

2.2 新型脂质体

近年来人们研制出长循环脂质体、前体脂质体、膜融合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 设计开发了温度敏感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性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以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

2.2.1 长循环脂质体

长循环脂质体[6]又称隐形脂质体( stealth liposomes)[7], 长效脂质体。由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的磷脂组成。尽管传统的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但是它们在体内很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和吞噬, 因此脂质体可能还没有到达靶区, 就已经被机体清除掉了。长循环脂质体因表面覆盖了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 形成空间位阻和亲水保护层, 故能阻止巨噬细胞对脂质体的识别和摄取, 从而延长脂质体的血循环时间。大多数实体瘤的血管生长迅速, 外膜细胞缺乏, 基底膜变形,导致肿瘤血管渗透性增加, 进而产生增强穿透性和延长保留时间的效应( enhance d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EPR效应), 即大分子药物、药物载体如脂质体等可以穿透肿瘤缺损的血管内皮细胞进入肿瘤组织, 并由于清除障碍而高浓度、长时间蓄积在肿瘤组织中。长循环脂质体可以在循环系统中长期滞留而不被网状内皮系统捕获, 因此有可能借助EPR效应富集到肿瘤组织中, 最终实现肿瘤的被动靶向[8,9]。

2.2.2 前体脂质体

前体脂质体是将磷脂、药物及附加剂等以适宜方法制成的不具备完整脂质双分子层囊泡结构的一种液态或固态制剂, 经稀释或水化即能转化成脂质体。前体脂质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脂质体聚集、融合及药物渗漏等稳定性问题, 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以泡腾颗粒为载体的吲哚美辛前体脂质体用于口服给药, 不仅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细胞保护作用[10], 能显著减轻非甾体抗炎药所致的细胞坏死作用[11]。高晓黎等[12]考察了替加氟前体脂质体和药物溶液的小肠吸收情况, 结果表明前者能显著促进药物的小肠吸收。

2.2.3 膜融合脂质体

膜融合脂质体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新型基因导入载体, 可与特定病毒如人免疫缺陷病

毒 型、流感病毒、仙台病毒等融合,继而将这些病毒特异性地导入到靶细胞内。目前, 膜融合脂质体主要应用于介导蛋白质类药物、介导基因药物及作为疫苗载体[13]。胡 英等[14]制备阳离子膜融合脂质体包裹DNA体外转染及稳定性研究表明, 阳离子膜融合脂质体介导的DNA转染效率42. 3%, 明显高于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效率23. 9%, 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NAKANISHI等[15]在脂质体基础上,引入能与细胞膜融合病毒, 通过病毒包膜上的两个膜蛋白模拟病毒感染细胞的特性, 能与细胞膜合并从而将分子特异性地导入到靶细胞内, 同时还具有低毒、快速、高效的特点。

2.2.4 温度敏感脂质体

又称热敏脂质体(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由相转变温度略高于37℃的磷脂组成。一旦脂质体到达肿瘤部位, 当升高肿瘤部位的温度后, 磷脂双层就会由胶晶态转变为液晶态,导致被包裹药物的释放。热敏脂质体可以克服传统脂质体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如药物在肿瘤区释放太慢, 达不到有效浓度, 可能导致肿瘤的耐药性等。

2.2.5 pH敏感脂质体

温度敏感性脂质体通过局部升温技术可较好地解决药物体内控释问题,但加热时间过长可造成正常结缔组织损伤。为弥补这些不足,根据肿瘤附近的PH比周围正常组织低的事实设计了PH敏感脂质体。其原理是:PH低时可导致脂肪脂羧基的原子化而引起六方晶相(非相层结构)的形成,而它的形成则是膜融合的主要机制。如PH敏感的类脂N-十六酰、L-高半胱氨酸(PH-C)和游离的高半胱氨酸,因PH不同,存在两种平衡构型:一种是开链式,一种是环式。PH低时,闭合PH-C显中性类脂,破坏了脂质双层的稳定性,将药物释出。如白喉霉素A PH敏感脂质体,DNA PH敏感脂质体等等[16]。

2.2.6 免疫脂质体

免疫脂质体是机体修饰的脂质体的简称,是指将抗体或受体转接到脂质体表面,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 将脂质体靶向到特异性细胞和器官。免疫脂质体携带药物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半衰期长、运载量大等优点[17]。可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但研究最多的还是用于肿瘤导向治疗。HUWYLER等[18]用两端分别连接磷酯和Ox26单抗的PEG2000为膜材制备的柔红霉素脂质体, 显著提高了药物在脑组织中的浓度。方瑾等[19]采用新型偶联剂SATA, 将抗人体结肠癌的单抗与载有紫杉醇的脂质体偶联制成免疫脂质体。体外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 紫杉醇免疫脂质体有明显靶向专一性, 优于普通脂质体和游离药物。

2.2.7 磁性脂质体

近来发展了一种磁性脂质体。Melania等人利用磁场强等给磁性脂质体定向,并使脂质体表面结合一种配体。这样,磁场优先把含有抗癌药物的磁性脂质体定向在肿瘤体内,提高治疗效果[20]。德国已由专利用磁性脂质体治疗艾滋病病毒[21]。目前国内在这

方面的水平还不高,也鲜有这方面的报道。

2.3 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脂质体对脂质体原来存在的问题,在包封率、稳定性和靶向分布等方面有所改进。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脂质体生产工艺研究的深入,相信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型脂质体,使脂质体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结论

近年来新型脂质体的研究已从单一脂质体向多功能脂质体如pH敏感免疫脂质体、热敏感长循环脂质体等方向发展。这些新型脂质体在稳定性、靶向性和疗效方面都比传统脂质体有明显改善, 特别是前体脂质体的应用解决了脂质体工业化的关键问题。但新型脂质体各自仍存在自身的缺点。如pH敏感免疫脂质体易引起免疫反应,热敏感长循环脂质体由于亲水性大分子的嵌入,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脂质体的热敏性[ 30]。随着脂质体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不同理论互相渗透, 互相补充,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所转运的药物种类和范围将不断扩大,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董方言主编,现代实用中药新剂型新技术[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63-378

[2]张灵芝,脂质体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3]Chul J, Dijkstra J, Lai M Z, et al, Efficiency of cytoplasmic delivery by pH-sensitive liposomes to cells in

culture[J],Pharmacentical Re-search, 1990, 7(8): 824.

[4]毕殿洲, 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432

[5]胡兰荣等,丝裂霉素靶向免疫脂质体对胃癌细胞M85体外杀伤作用,生物化学杂志,1991,793:381

[6]OrdituraM, Quaglia F, MorgilloF, etal. 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pharmacologic and clinical evidence of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y with reduced anthracycline induced cardiotoxicity(review)[J]. Oncol Rep, 2004, 12(3): 549 556.

[7]Hirofumi takenchi. Physical stability of size controlled small unilameller liposomes coated with a modified

polyviayl alcokol[J]Int J Pharm, 1998, 164: 103.

[8]侯新朴, 张俊梅, 鲁先道. PEG修饰脂膜对延长脂质体在血内循环时间的研究[J]. 药学学报. 1996, 31 (6):

451.

[9]徐乃玉. 自制长循环合成材料的溶血性及用其包衣后脂质体的稳定性研究[J].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9,

19(11): 1161.

[10]KATARE OP, VYAS S P, DIXIT VK. Proliposomes of indo methacin fororaladministration [ J] . Microencapsul,

1991, 8(1):1-7

[11]KATAREOP, VYAS S P, DIXITVK.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lain proliposomal systems for

cytoprotection[ J]. MicroenCapsul, 1991, 8(3): 295-300

[12]高晓黎, 季兴梅. 替加氟新型前体脂质体小肠吸收试验研究[J]. 西北药学杂志, 2003, 18(5): 214-215

[13]李 菲, 高允生. 新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5, 26(5): 503

[14]胡 英, 金 一, 王 华, 等. 阳离子膜融合脂质体包裹DNA体外转染和稳定性研究[J]. 中国药学杂

志, 2003, 38( 7): 547-549.

[15]NAKANISHIM, UCHIDAT, SUGAW AH, etal. Efficient introduction of contents of liposomes into cells

usingHVJ( sendaivirus)[ J]. ExpCellRes, 1985, 159(2): 399-409.

[16]MiChaud,Pieire G. PH-sensitive liposomes and route of administation on the induction of protective antiviral

immunity. FEMS Znamuned Med.mricrbid.1996.14(4),221-230

[17]侯新朴, 张宇锋, 谢蜀生, 等. 第3代载药免疫脂质体及体内外寻靶研究[ J]. 药学学报, 2001, 36(7): 539

[18]HUWYLERJ, WUD, PARDRIDGEWM. Brain drug delivery of smallmolecules using immuoliposomes proc

[ J] . Natl Acad Sci USA, 1996, 93(24): 14164 14169

[19]方 瑾, 王芸庆, 宋今丹. 结肠癌免疫脂质体导向紫杉醇的实验研究[ J]. 中国免疫学杂志, 1998, 14( 3):

198-200

[20]Melania Babincova.Possibility of magnetic targcting of drugs using magnetociposones. Pharmazie

1995.50(12),828-9

[21].Mueller-Schulte,Detlef.Magnetic Particleimmobilized Ligands for sesctive AIDS therapy. Ger. Offen.

DE4,412,651 (U.A61 K41/100).

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10072855 王剑磊高材075 摘要:本文对脂质体,着重对pH敏感型脂质体以及pH敏感型类脂组的系统组成作了一个较简单的介绍,并阐述了临界pH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关键词:pH敏感型脂质体、pH敏感型类脂组成的系统、临界pH的影响因素 脂质体(Liposome)是利用磷脂双分子层膜所形成的囊泡包裹药物分子而形成的制剂。由于生物体质膜的基本结构也是磷脂双分子层膜,脂质体具有与生物体细胞相类似的结构,因此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脂质体进入人体内部之后会作为一个“入侵者”而启动人体的免疫机制,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从而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中靶向性地富集。这就是脂质体的被动靶向性。脂质体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胆固醇,其类似细胞膜的微球体。20世纪年代末Rahman等人首先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应用。70年代初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包埋淀粉葡萄糖甘酶治疗糖原沉积病首次获得成功。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使药物靶向网状内皮系统、延长药效、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疗效、避免耐受性、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仍存在对有些疾病的靶向特征不理想、体内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欠佳等缺点,因而限制了脂质体的临床应用和工业化生产。近年来人们逐渐研制出长循环脂质体、前体脂质体、聚合膜脂质体等新犁脂质体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设计开发了温度敏感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性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以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本文将着重对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pH敏感型脂质体(pH—sensitive Liposomes ) pH敏感型脂质体是指在低pH时脂肪酯羧基质子化而引起六角相形成,导致膜融合而达到细胞内靶向和控制药物释放的功能性脂质体,是用含有pH敏感基团的脂质制备的,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溶酶体降解并增加包封物摄取量和稳定性,有效地将包封物转运到胞浆。基于肿瘤间质液pH比正常组织低,应用pH敏感型脂质体载药能获得较非pH敏感型脂质体更好的转移效果。此外,PH敏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也得到了应用。Dzau VJ等利用病毒细胞融合脂质体的特点,将日本血细胞凝集病毒( HVJ )与脱氧寡核苷酸或质粒DNA脂质体复合,能诱导DNA直接进入细胞浆。pH敏感型脂质体的开发为大分子药物人工基因片段的胞内投递提供了手段。随着脂质体生产工艺研究的深入和不断完善,pH敏脂质体将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pH敏感型脂质体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而在细胞内吞过程中,在核内体始降低,所以设计合适的pH敏感型可以使其到达溶酶体前将内容物释放中,从而保证药物的活性。此外,炎染区域,某些肿瘤组织或局部缺血时异常酸化现象,所以在pH7 .4 ~6 .5范围内的pH敏感型脂质体对于药物的传递释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2.pH敏感型类脂组成的系统

脂质体制备方法

微脂体(又称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一二 微脂体(又称脂质体) 微脂体起源于1960 年代中期,Bangham博士等人首先提出,在磷酸脂薄膜上加入含盐分的水溶液后,再加以摇晃,会使脂质形成具有通透性的小球;196 8年,Sessa 和Weissmann 等人正式将此小球状的物体命名为微脂体(liposo me)并做出明确的定义: 指出微脂体是由一到数层脂质双层膜(lipid bilayer) 所组成的微小的囊泡,有自行密合(self-closing)的特性。微脂体由脂双层膜包裹水溶液形成,由于构造的特性,可同时作为厌水性(hydrophobic)及亲水性(hydrophilic)药品的载体,厌水性药品可以嵌入脂双层中,而亲水性药品则可包覆在微脂体内的水溶液层中。如同细胞膜,微脂体的脂质膜为脂双层构造,由同时具有亲水性端及厌水性端的脂质所构成,脂双层由厌水性端相对向内而亲水性端面向水溶液构成,组成中的两性物质以磷酸脂质最为常见。微脂体的形成是两性物质在水溶液中,依照热力学原理,趋向最稳定的排列方式而自动形成。微脂体的性质深受组成脂质影响,脂质在水溶液的电性,决定微脂体是中性或带有负电荷、正电荷。此外,磷酸脂碳链部分的长短,不饱和键数目,会决定微脂体的临界温度(transition temperature, Tc),影响膜的紧密度。一般来说,碳链长度越长临界温度越高,双键数越多则临界温度越低,常见的DPPC(dipalmitoylp hosphatidylcholine)与DSPC(distearoylphosphatidylcholine)的临界温度分别是42℃与56℃,而Egg PC(egg phosphatidylcholine)与POPC(palmitoyl oleoyl phosphatidylcholine)的Tc 则低于0℃。临界温度影响微脂体包裹及结合药物的紧密度,当外界温度高于Tc时,对膜有通透性的药物,较容易通过膜;此外,当外界温度处于临界温度时,微脂体脂质双层膜中的脂质,会因为流动性不一致而使微脂体表面产生裂缝,造成内部药物的释出。在磷脂质内加入胆固醇,会对微脂体性质产生下列影响:增加微脂体在血液中的安定性,较不易发生破裂;减少水溶性分子对微脂体脂膜的通透性;增加微脂体的安定性,使其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的时间较长。 微脂体可依脂双层的层数或是粒子大小,加以命名或分类: (1) Multilamellar vesicle(MLV)是具有多层脂双层之微脂体,粒子大小介于100-1000 nm,特色是粒子内具多层脂质膜,一般而言,干燥后的脂质薄膜,

脂质体与当前国内外脂质体研究进展

摘要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很多优点, 但是其主动靶向性和稳定性较差,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近年来国内外研制出许多新型脂质体。通过检索近 20 年来国内外有关新型脂质体的相关文献, 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提出脂质体在制剂中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对新型脂质体如长循环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温度敏感脂质体、前体脂质体、磁性脂质体、免疫脂质体、膜融合脂质体、柔性脂质体等的研究及应用做一综述, 并展望了新型脂质体的发展前景。脂质体在制剂中应用是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现代化重要标志,也是国际化的需要,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研制出稳定的脂质体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走向实用的前提,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脂质体,药物载体,临床研究,综述

Abstract Liposome as drug delivery system has many advantages, but its less active targeting and stabilit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shortcoming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developed many novel liposome. By retrieved near 20 years to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new fat mass body of related literature, on its for integrated analysis and summary, made fat mass body in prepara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the exists of problem and recommendations, on new fat mass body as long cycle fat mass body, and pH sensitive fat mass body, and temperature sensitive fat mass body, and Qian body fat mass body, and magnetic fat mass body, and immune fat mass body, and film fusion fat mass body, and flexible fat mass body, of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do a summary of, and prospect has new fat mass body of development prospects. Application in liposome preparation are important signs of modernization of new dosage forms and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needs, as a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 developed stable liposomes is towards practical premise of liposome as drug carriers,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Liposome ,Drug carrier ,Clinical research ,Overview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脂质体是某些细胞质中的天然脂质小体有关脂质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检索、分析、整理和归纳,综述了脂质体的分类、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关键字:主动载药;被动载药;药物载体;前体脂质体;靶向给药脂质体(Liposomes)是由磷脂胆固醇等为膜材包合而成。磷脂分散在水中时能形成多层微囊,且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微囊就是脂质体。脂质体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含有表面活性剂的脂质体。按性能脂质体可分为一般质体(包括上述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和多相脂质体等)特殊性能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超声波敏感脂质体、光敏脂质体和磁性脂质体等。按电荷性,脂质体可分为中性脂质体、负电性脂质体、正电性脂质体。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恶性肿瘤的靶向给药治疗方面极具潜力。为克服脂质体作为载体的靶向分布不理想、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近年来开发了一些新型脂质体,如温度敏感型、PL敏感型、免疫、聚合膜脂质体。前体脂质体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提供了克服脂质体不稳定的较好思路。 目前,制备脂质体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薄膜法、反相蒸发法、溶剂注入法和复乳法等,这些方法一般称为被动载药法,而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一般被称为主动载药法。 1被动载药法 脂质体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薄膜分散法、反相蒸发法、注入法、超声波分散等。陈建明等[1]在制备含药脂质体时,首先将药物溶于水相或有机相中,然后按适宜的方法制备含药脂质体,该法适于脂溶性强的药物,所得脂质体具有较高包封率。 1 )薄膜分散法 此法是最原始但又是迄今为止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将磷脂和胆固醇等类脂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将此溶液置于一大的圆底烧瓶中,再旋转减压蒸干,磷脂在烧瓶内壁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膜,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溶液,充分振荡烧瓶使脂质膜水化脱落,即可得到脂质体。 2)超声分散法 将磷脂、胆固醇和待包封药物一起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后旋转蒸发去除有机溶剂,将剩下的溶液再经超声波处理,分离即得脂质体。超声波法可分为两种“水浴超声波法和探针超声波法”,本法是制备小脂质体的常用方法,但是超声波易引起药物的降解问题。 3)冷冻干燥法 脂质体混悬液在贮存期间易发生聚集、融合及药物渗漏,且磷脂易氧化、水解,难以满足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要求。目前,该法已成为较有前途的改善脂质体制剂长期稳定性的方法之一。 4 )冻融法 此法首先制备包封有药物的脂质体,然后冷冻。在快速冷冻过程中,由于冰晶的形成,使形成的脂质体膜破裂,冰晶的片层与破碎的膜同时存在,此状态不稳定,在缓慢融化过程中,暴露出的脂膜互相融合重新形成脂质体。分别用反相蒸发法、乳化法和冻融法制备了甲氧沙林脂质体。 5)复乳法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学

新型药物载体免疫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08药剂3班乔宇 20080702067 免疫脂质体(immunoliposomes)是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简称“单抗”)或其片段修饰的脂质体的简称,这种新型药物载体对靶细胞具有分子水平上的识别能力,具有很多优势,包括对肿瘤靶细胞呈现明显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且杀伤活性比游离药物、非特异抗体脂质体、单独单抗等更强;在荷瘤动物体内呈特异性分布,肿瘤病灶药物浓度升高,药物毒副作用较小;体内循环半衰期长及运载药物量大等。免疫脂质体发展至今经历了数代:第一代是抗体或抗体片断直接与脂质体的脂膜相连,但由于巨噬细胞的吞噬很快被血液清除;第二代在第一代的表面引入了聚乙二醇(PEG)等亲水性大分子,延长了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但PEG长链对单抗的屏蔽使抗体与靶细胞的结合能力降低;第三代将抗体连接在PEG或其衍生物的末端,制成空问稳定性免疫脂质体(sterically stabilized immunoliposomes,SIL),延长了包含药物的脂质体的血液循环时问,且单抗伸展至脂质体外部发挥寻靶作用。 本文就免疫脂质体的分类、抗体连接脂质体的方法、临床应用及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1 免疫脂质体的分类 根据靶向特异性细胞和器官的原理可将免疫脂质体分为抗体介导和受体介导两类。 1.1 抗体介导的免疫脂质体 抗体介导的免疫脂质体是利用抗原一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将单抗与脂质体偶联。抗体有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之分,单抗因其专一性在抗体应用中占主导地位。现今,全世界已有超过1 50种单抗应用于临床或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且也已从原先的纯鼠单抗发展为人鼠嵌合抗体及人源化抗体,如已上市的人源化单抗Daclizumab、Palivizumab、Trastuzumab等;临床应用中,单抗从最初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降凝血发展到治疗癌症、HIV感染等疑难性疾病[2】。 1.1.1 两种抗体修饰的双靶向免疫脂质体 靶向物用两种不同的抗体修饰脂质体,可增加其结合特异性和细胞摄取率,并且抗体在靶向细胞时能产生协同作用【3】。Laginha等【4]假设脂质体通过抗体靶向到两种或多种受体时,由于受体密度增加,靶向效果会更好,并用荧光测定分析法验证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这项实验中,分别制备了连接相同密度抗体的aCD19靶向脂质体、etCD20靶向脂质体、两种脂质体混合物(混合比例为1:1)及双靶向脂质体,证实了双靶向脂质体和混合脂质体较单个抗体修饰的脂质体和受体有更大的结合率和摄取率,且出现加和性;细胞毒性实验中,装载有阿霉素的双靶向脂质体较这两种脂质体混合物有更高的细胞毒性。Saul等【5]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用叶酸和抗表皮生长因子的单抗修饰脂质体,同时靶向两种受体,使药物更多地聚集于肿瘤靶位,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毒性。 1.1.2 抗体片段修饰的免疫脂质体 虽然抗体对靶点具有高选择性,但持续给药时,患者往往会出现免疫反应,特别是应用外源性抗体f如鼠)时免疫反应加剧。而抗体片段Fab。(55kDa)、单链抗体可变区基因片段scFv(35kDa)产生的免疫原性比整个单抗低,且更易控制其性质

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摘要:脂质体包载技术是将功效成分包裹于脂质体囊泡内的制备技术,由此制成的化妆品脂质体具有皮肤护理和功能性成分载体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研究和应用价值,是目前功效性化妆品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引言: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1976 年Gregoriadis等鉴于脂质体的特殊结构和磷脂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研究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包裹药物,发现载药脂质体体内分布与单纯药物有所不同、在血循环中半衰期延长、药物的毒副作用明显改善,药物的溶解性也发生了变化。后经多年研制,人们发现各种脂质和脂质混和物均可用来制备脂质体,而磷脂最为常用,如卵磷脂、丝氨酸磷脂和神经鞘磷脂以及合成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且脂质体具有粒径小、剂量小、稳定性强、靶向性高、缓释可控和安全无毒等特点,便将脂质体广泛用于多个领域。1986 年,Dior为法国Lancome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叫做“capture”的脂质体化妆品,随后在各个国家逐渐推广。目前,含各种脂质体的化妆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一:脂质体的结构和性能 1.1 脂质体的结构 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类脂质小球体,由一个或多个酷似细胞膜的类脂双分子层包裹着水相介质组成.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多层囊泡,而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台囊泡称为脂质体,由于它的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为人工生物膜。

2018年新型制剂微球脂质体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新型制剂微球脂质体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10月

目录 一、新型注射制剂兴起,关注微球和脂质体 (6) 1、剂型是药物的表现形式,注射剂型独具优势 (6) 2、传统注射制剂存在诸多缺陷,新型注射制剂应运而生 (7) 3、关注进展最快的注射用微球和脂质体 (9) (1)微球:长效化优势明显,市场表现较好,技术壁垒较高 (9) ①微球制剂长效化优势明显,上市后取代普通制剂,市场份额可超50% (9) ②微球主要用于多肽类药物,近些年多肽药物发展迅速,微球制剂市场空间广阔 (12) ③微球制剂产业化技术壁垒较高,研发成本高昂,研发周期长,竞争格局良好13 (2)脂质体:靶向性好,抗肿瘤药物前景广阔,技术壁垒较高 (15) ①脂质体作为药物运载体,靶向性强,在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可降低药物副作用 (15) ②脂质体主要用于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市场增长迅速,前景广阔 (17) ③脂质体工业化生产较难,技术壁垒较高,竞争格局良好 (18) 二、全球注射微球脂质体的崛起之路 (19) 1、三十余年的发展,全球注射微球脂质体市场稳步增长 (19) 2、回溯全球90年代制剂发展,探寻微球脂质体的崛起原因 (21) (1)技术端:制剂水平的进步和相关技术突破 (21) (2)政策端:专利法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政策鼓励剂型创新 (24) (3)需求端:全球疾病谱变化,肿瘤等慢性病患者人数增加 (26) 三、国内外代差明显,三大因素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27) 1、微球脂质体处于起步阶段,销售额增长迅速 (27) 2、“技术+政策+需求”三因素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29) (1)技术端:技术已有突破,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29)

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

脂质体及其医药应用 化学01 马高建2010012222 摘要:脂质体是一种天然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双层封闭结构的囊泡,目前可由人工合成的磷脂化合物来制备。它作为一种高效的载体,近年来在医药、化妆品和基因工程领域等都有广泛应用,国内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对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和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脂质体的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关键词:脂质体、制备、医药、应用 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4 nm,后来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泡称为脂质体,又称人工膜。 1988年,第一个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现在用脂质体包裹的抗癌药、新疫苗、其他各种药品、化妆品、农药等也开始上市。 我国的脂质体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研究,我国在脂质体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我国已有多个以脂质体作载体的新药剂型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当前脂质体的医药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膜的研究、药品的可控释放和体内的靶向给药,此外还有如何在体外培养中将基因和其他物质向细胞内传递。由于脂质体具有生物膜的特性和功能,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已有多种,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可将包封的活性物质直接运输到所选择的细胞上,故有“生物导弹”之称。 1 脂质体及其分类 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脂质体主要有双分子层组成,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 结构 脂质体可以是单层的封闭双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的封闭双层结构。在显微镜下,脂质体的外形除了常见的球形、橄榄形外,还有长管状结构,直径可以从几百A到零点几毫米(mm),而且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结构可以共存。 1.2 性质 1.2.1 相变温度T c在加热情况下,脂质体的磷脂分子两条碳氢链从有序的凝胶

脂质体

脂质体(Liposomes)是由磷脂胆固醇等为膜材包合而成。磷脂分散在水中时能形成多层微囊,且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微囊就是脂质体。脂质体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含有表面活性剂的脂质体。按性能脂质体可分为一般质体(包括上述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和多相脂质体等)特殊性能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超声波敏感脂质体、光敏脂质体和磁性脂质体等。按电荷性,脂质体可分为中性脂质体、负电性脂质体、正电性脂质体。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恶性肿瘤的靶向给药治疗方面极具潜力。为克服脂质体作为载体的靶向分布不理想、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近年来开发了一些新型脂质体,如温度敏感型、PL敏感型、免疫、聚合膜脂质体。前体脂质体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提供了克服脂质体不稳定的较好思路。 脂质体作为目前最先进的,被喻为"生物导弹"的第四代给药系统成为靶向给药系统的新剂型。 脂质体的靶向性 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给药方式、给药部位和粒径来调整其靶向,另外,还可在脂质体上连接某种识别分子,通过其与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来实现专一靶向性。 靶向性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最突出的优点,脂质体进入体内后,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从而使所携带的药物,在肝、脾、肺和骨髓等富含吞噬细胞的组织器官内蓄积。 1.天然靶向性是脂质体静脉给药时的基本特征,这是由于脂质体进入体内即被巨噬细胞作为外界异物吞噬的天然倾向产生的。脂质体不仅是肿瘤化疗药物的理想载体,也是免疫激活剂的理想载体。 2. 隔室靶向性是指脂质体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进入体内后,可以对不同部位具有靶向性,可以通过各种给药方式进入体内不同的隔室位置产生靶向性。在组织间或腹膜内给予脂质体时,由于隔室的特点,可增加对淋巴结的靶向性。 3. 物理靶向性这种靶向性是在脂质体的设计中,应用某种物理因素的改变,例如用药局部的pH、病变部位的温度等的改变而明显改变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引起脂质体选择性地在该部位释放药物。弱离子性药物的脂质体,在进入体内后,可以选择性地在肿瘤的低pH局部释放药物。这种受pH影响释放药物的脂质体称为pH敏感脂质体。 4.配体专一靶向性这种靶向性是在脂质体上连接某种识别分子,即所谓的配体,通过配体分子的特异性专一地与靶细胞表现的互补分子相互作用,而使脂质体在靶区释放药物。 脂质体的分类 1. 阳性脂质体 阳性脂质体(cationic liposome)又称阳离子脂质体,正电荷脂质体(Positiveiy charged liposome)是一种本身带有正电荷的脂质囊泡。 1.1 阳性脂质体的组成大多数阳性脂质体是由一种中性磷脂和一种或多种阳性成分 组成。 中性磷脂成分:阳性脂质体中使用的中性磷脂成分上与常规脂质体相似,如胆固醇(cho1)、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酚乙醇胺(PE)等。 阳性成分:多为合成的双链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体外稳定性好,体内可被生物降解的优点,但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脂质体在药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在药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本文对脂质体特点、制备方法、最新进展及其在药剂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总结分析脂质体在药剂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方法:查阅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等主流数据库的文献,并总结归纳。结果:发现脂质体在药剂领域(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等)应用广泛,近年来取得很大进展,部分药物已用于临床。结论: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不断发展与完善在药剂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脂质体、药物递送、靶向、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Liposome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Dan Zhao, school of pharmacy, Pharmaceutics 1302, 3131602034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posomes, preparation methods,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pharmacy field, and to conclud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rospects of liposome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Methods: The literatures of mainstream databases such as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Sciencedirect and Web of Science we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Liposom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mical medicine, biological products, etc.) and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Some drugs have been used in clinic. Conclusions: As a new drug carrier, liposomes have very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Keywords: liposomes, drug delivery, targeting, research progress 脂质体是指由磷脂等类脂质构成的双分子层球状囊泡,它将药物包封于双分子层内而形成微型载药系统。除常见的类脂质双分子层外,它也可以是多层同心脂质双分子层。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脂质体技术应用于化妆品领域, 但直到 20世纪 70年代才将脂质体应用于药物载体, 并引起广泛关注1。因为脂质体具有诸多优良的特性,例如可通过修饰进行靶向给药、毒性及免疫反应小2等等,其后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及工程领域。 1.脂质体及脂质体药物制剂的特点 脂质体具有以下特点3: 1)脂质体本质上是一种囊泡; 2)脂质体很小一般在 1 μm 以下(1 000 μm =1 mm); 3)脂质体的囊泡壁一般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也可以是多层同心脂质双分子层; 4)磷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脂质体 ,并非把磷脂放在水中就产生脂质体 ,磷脂在水中或甘油中搅拌只能形成乳化颗粒; 5)脂质体可以包裹其他物质(如药物)形成不同内容物脂质体,通过电、超声、热、光等致孔可以使药物从脂质体释放,并且所形成孔的大小和分布会影响释药速度4。 脂质体药物制剂具有以下特点5: 1)体内可降解; 2)低免疫原性; 3)保护药物活性基团; 4)可制备靶向制剂; 5)延长药物半衰期。 理想的脂质体载药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包封率高,药物不易渗漏、粒径分布范围窄、稳定性好,氧化降解速度缓慢3。虽然近年来脂质体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多柔

一种新型脂质体热敏脂质体

一种新型脂质体热敏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剂型。它可以将药物粉末或溶液包埋在直径为纳米级的微粒中,这种微粒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人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从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脂质体由双分子层组成,主要由磷脂为膜材及附加剂构成,其成分不但是形成脂质体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而且本身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按性能脂质体可分为一般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微波敏感脂质体、声振波敏感脂质体、光敏感脂质体和磁性脂质体等。 热敏脂质体的释药原理 在研究的各种新型脂质体中,热敏脂质体(温度敏感脂质体)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分支,它有效利用了脂质体和热疗的双重优势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 在正常的体温下,脂质体膜呈致密排列的胶晶态,亲水性药物很难透过脂质体膜而扩散出来。当脂质体随血液循环经过被加热的靶器官时,局部的高温使磷脂分子运动加强,脂质体膜的结构发生变化,原来排列整齐致密的胶晶态磷脂双分子层在较高温度下变成疏松混乱的液晶态。脂质体在由凝胶态转变到液晶结构的相变温度(Tm)时,其磷脂的脂酰链紊乱度及活动度增加,膜的流动性也增大,这种结构的变化导致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脂质体内部

包封的药物借助于跨膜浓度梯度而大量扩散到靶器官中,在靶部位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对周围的肿瘤细胞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从而达到局部化疗的作用;而偏出相变温度时药物释放则缓慢。因此,根据这一原理用相变温度较低的类脂制备的脂质体,在未加热的器官中药物浓度比较低,对正常细胞产生的杀伤作用很小,使化疗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明显降低,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增加了用药的顺应性;而当机体全身或局部温度升高到41~42℃时,就可以引起脂质体迅速释放内含药物,发挥药效。 制备热敏脂质体的材料 合成磷脂一般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为主,通过加入其他不同碳链长度的磷脂来调节脂质体膜的释放特性。例如,DPPC (Tm=41℃)通常与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Tm=41℃)按一定比例混合以得到不同的Tm。由于合成磷脂的纯度高,脂酰基的烃链长度基本一致,受热时分子运动规律相近,因此有比较固定的相变温度。但合成磷脂的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因此限制了热敏脂质体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高分子聚合物各国学者试图用廉价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替代合成磷脂,制备具有热敏性的类脂泡囊,以降低成本,增加实用性。经体外试验证明,这类高分子类脂小囊具有良好的热敏性,但受到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限制。 天然磷脂天然磷脂也可作为制备热敏脂质体的材料,但是由于组成天然磷脂的脂酰基的烃链长短不一,形成脂质体时这些烃链容

包覆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综述? 包覆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吕青志,翟光喜*,王海刚,黄兴刚 (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250012) 摘要:包覆脂质体是一种新型的膜修饰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相比,提高了脂质体体内外稳定性,延长了体内 循环时间,增加了药物的靶向性。现对各种包覆材料的特点予以评价,并对包覆脂质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脂质体;包覆脂质体;壳聚糖;多糖中图分类号:Q9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2-0045-04 Research Advance on Coated Liposomes LV Qing-zhi,ZHAI Guang-xi*,WANG Hai-gang,HUANG Xing-gang(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hang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12, China) Abstract:Coated liposomes are a kind of surface modified liposomes which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liposomes either in vivo or in vitro, prolong the circulation time in vivo by reducing the uptake of the phagocytic cells in the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RES) and increase the target detection. The advance of coated liposomes and the characters of coatingmaterial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liposome; coated liposome; chitosan; polysaccharide 收稿日期:2006-11-28 作者简介:吕青志(1983-),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药剂学专业 * 通讯作者:翟光喜,男,博士,副教授Tel:(0531)88382015E-mail:zhaiguangxi@yahoo.com.cn 脂质体(liposome)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和缓释性,能降低药物给药剂量,减轻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1]。但脂质体属微粒分散制剂,存在粒径变大、絮凝、药物渗漏等问题,口服后胃蛋白酶易吸附于磷脂表面,降解酸敏感的大分子药物;静注给药后网状内皮系统对其识别、吸收,导致体内循环时间缩短;磷脂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发生脂交换并与白蛋白、调理素、抗体等作用,使脂质体破裂,包封的药物快速渗漏。包覆脂质体(coated liposome)是一种新型的膜修饰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相比,它可增加脂质体双层膜的稳定性,提高脂质体的体内外稳定性,延缓脂质体中的药物释放;能够给脂质体外层周围提供一个亲水性屏障,阻止血浆蛋白对脂质体表面的吸附,静注给药可延长脂质体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增加药物的靶向性。常用的包覆材料有多糖(如壳聚糖、藻酸盐)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衍生物(PVA-R)、胶原蛋白、右旋糖苷衍生物等[2,3]。 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1.1 壳聚糖 壳聚糖(chitosan,CS)是甲壳素的部分脱乙 酰基产物,是自然界中唯一的碱性多糖,无毒,具 有生物黏附、吸收促进、酶抑制和生物可降解性。在酸性条件下,壳聚糖带正电荷易与黏膜发生静电 吸附,能打开消化道上皮间的紧密连接,增加药物的透膜吸收。用壳聚糖包覆脂质体,阳离子型的壳聚糖与阴离子脂质体发生电荷作用,壳聚糖未完全脱乙酰化的酰基插入脂质体的脂膜中,使分子镶嵌在脂质体的表面,形成壳聚糖脂质体复合物,增加了脂质体的稳定性和药物的靶向性[4-6]。 魏农农等[7]用旋转蒸发法制备氟尿嘧啶前体脂质体,然后用氟尿嘧啶前体脂质体0.5 g,加 pH 7.2的磷酸盐缓冲液(PBS)5 mL,缓慢振摇静置,即得脂质体混悬液,将2.5 mL置于10 mL玻璃离心管中,在漩涡搅拌器上缓慢滴加质量浓度为5 g/L的壳 聚糖溶液,持续搅拌10 min,得混悬状壳聚糖包覆

国外部分公司脂质体药物研发现状

国外部分公司脂质体药物研发现状 摘要:目的介绍国外脂质体药物的开发现状。方法综述了14 家外国公司所发展的脂质体技术平台和正在开发的脂质体药物。结果和结论目前主要有3 类脂质体药物正在被开发:化疗药物\疫苗和核酸类药物。并且国外从事脂质体药物研发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关键词:药剂学;研究进展;综述;脂质体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自从1965 年Bangham 等人发现脂质体,近40 年已经过去了。在这40 年中,经过众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脂质体领域出现了许多里程碑式的工作,如:pH 梯度法的发明,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主动靶向脂质体的发明等。作为一种先进的药物传递系统,脂质体的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这里讲的药物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化学药物,也包括蛋白质类及核酸类药物)。 作者将简要介绍国外脂质体药物的研发现状。所谓脂质体药物,指的是以脂质体为载体的治疗或预防性药物。由于在国外,新药的研发工作主要由制药公司完成,所以将着重介绍国外从事脂质体药物开发的公司,它们所采用的新技术和开发的脂质体药物。 1 ALZA ALZA 是一个专门从事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s,DDSs)开发的公司[1,2]。它的主要技术平台就是隐型脂质体(STEALTH. liposomes,实际上就是长循环脂质体)技术。众所周知,尽管传统的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是它们在体内很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和吞噬;因此脂质体可能还没有到达靶区,就已经被机体清除掉了。采用STEALTH.技术,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由于长循环脂质体表面覆盖着一层 PEG(polyethylene glycol)凝胶,它可以成功的逃脱免疫系统的吞噬和破坏。并且,如果长循环脂质体的粒径小于150 nm,它可以有效的穿透肿瘤区的血管,在肿瘤区富集,这样就改变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降低了毒性。 ALZA 采用STEALTH.技术,已经成功的开发了阿霉素脂质体注射液Doxil.。Doxil.主要用于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和AIDS 相关的Kaposi’s肉瘤。 2 Antigenics 目前Antigenics 正在开发两个脂质体产品[3,4]:Aroplatin. 和ATRA-IV.。ATRA-IV. (又名ATRAGEN. )是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的脂质体注射制剂。全反式维甲酸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早幼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但是它的口服制剂存在一个重要缺陷,那就是药效的持续时间太短。将其制成脂质体制剂后,药物的血药浓度增加,起效时间明显延长。现在Antigenics 受FDA 委托,正在研究用ATRA-IV. 治疗T 细胞非Hodgkin 氏淋巴瘤(T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的可行性。Aroplatin. 是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它的结构和奥沙利铂(Oxaliplatin.) 相似。细胞实验表明, Aroplatin. 可能用于治疗对其他铂类药物(卡铂 carboplatin, 顺铂cisplatin)产生耐药性的肿瘤。用Aroplatin. 脂质体治疗结肠癌的实验正在进行中。 3 Aphios Aphios 之所以在脂质体公司中拥有一席之地[5,6],主要是由于它发展了一种独特的脂质体

脂质体研究进展

医学生 脂质体研究进展 文字表述:关键词: 脂质体、膜、人工、赋形剂  摘要 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磷脂类生化物质,属携有双层包膜的脂质小囊。它作为药物的人工膜和赋形剂,可将治疗药剂准确地命中病变部位、组织和细胞。脂质体包裹药物可用于肿瘤、免疫等方面的治疗。 关键词 脂质体、膜、人工、赋形剂 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携有双层包膜的磷脂质小囊,可作为各类治疗药剂的人工膜和赋形剂。通过各种给药途径,它可使所包裹的药物具有打靶作用,准确地击中病变部位、组织和细胞,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1 脂质体的主要用途 主要用途有:作为疫苗的包膜;作为NDA片段的输送赋形剂以治疗各种皮肤病;以含脂质体的药

物治疗哮喘所致支气管缩窄;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可用于缓解或预防手术后伤口粘连;这类药用化合物可应用于肿瘤治疗;此类药物在用于基因治疗时免用病毒载体;作为化妆品软膏可促进皮肤神经酰胺生长等。 脂质体抗肿瘤药可准确击中靶器官胰腺[1],亦可用来治疗头颈部鳞癌[2]。脂质体药物具有对体内硬肿瘤打靶的功能[3],用于治疗胃或结直肠癌的肝转移或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4,5]。脂质体及其包裹的药物可在体内外渗,进入硬瘤组织[6]。投给脂质体进行体内动力疗法时,可观察到大 鼠RR1022肿瘤模型的荧光变化[7]。这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艾滋病并发的Kaposi肉瘤[8]。脂质体能促进药物输入人白血病细胞[9]。 脂质体复合物可用于人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转移和介导DNA接种[10,11]。它还被用于对肺泡巨噬细胞的药物打靶和白喉毒素A基因的介导[12,13]。有关脂质体药物使激活的单核细胞凋亡的问题曾展开过争论[14,15]。据报道,以脂质体包裹HBsAg经淋巴结传送可获致免疫性[16]。 此外,脂质体还可用作加速伤口愈合药物的包膜及基因疗法的佐料。 2 所使用的药物和脂质体类型 2.1抗肿瘤药剂

脂质体递药系统的临床研究进展_陶涛

#专家论坛# 脂质体递药系统的临床研究进展 陶 涛(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制剂部,上海200040) [摘 要] 本文将脂质体递药系统按结构、组成和功能分成普通脂质体、多囊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热敏脂质体和免疫脂质体5类,分别介绍其应用和临床研究进展。[关键词] 脂质体;药物释放系统;临床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R 9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838(2008)02-0084-05 Recent advances in clinical studies on liposo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 A O T ao (Depart ment o f Pharmaceutics,Shang hai Inst itute of Phar maceutical Indust ry,Shang hai 200040,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liposomal drug deliver y systems ar e classified as conventio nal liposomes,multivesicula r lipo -somes,long -circulating lipo somes,ther mo -sensitive lipo so mes and immuno lipo so mes,and their r ecent advances in clinical stud -ies ar e rev iewed. [KEY WORDS] liposomes;drug deliver y systems;clinical r esear ch;rev iew [P har m Care &R es,2008,8(2):84-88] [作者简介] 陶 涛(1959-),女(汉族),博士,研究员,博士 生导师.E -ma il:taotao sipi@https://www.360docs.net/doc/0d19006385.html, 脂质体递药系统是20世纪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创新成果之一。从1965年英国学者Bangham 和Standish 通过电镜发现磷脂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并将其命名为脂质体(liposome)至今,脂质体已从基础研究过渡到临床应用阶段,并已有多个产品成功问世,如多柔比星(阿霉素)脂质体)、柔红霉素脂质体、两性霉素B 脂质体、紫杉醇脂质体、阿糖胞苷脂质体、硫酸吗啡脂质体、甲肝疫苗脂质体和乙肝疫苗脂质体等。经过近40年的不断努力,脂质体递药系统也从最初的普通脂质体,发展为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和热敏脂质体等。所涉及的药物也从化学合成药,延伸到蛋白药、基因药、疫苗和中药。本文将脂质体按结构、组成和功能分成普通脂质体(conventional lipo som es)、多囊脂质体(m ultivesicular liposo mes)、长循环脂质体(long -circulating liposomes)、热敏脂质体(therm o -sensitiv e liposomes)和免疫脂质体(im munolipo -somes)5类,综述其作为化学药物递释系统的临床应用现状和临床研究进展。1 普通脂质体 普通脂质体用一般磷脂制备而成,按结构可细分为单层脂质体(unilam ellar vesicles,ULV,图1)和多层脂质体(multilamellar vesicles,M LV,图1)。普通脂质体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从而使所包载的药物在肝、脾、肺和骨髓等富含吞噬细胞的组织器官内蓄积。 1989年,第一个上市的脂质体递药系统是两性 图1 普通脂质体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conventional liposomes 霉素B 脂质体AmBisome 。两性霉素B 是一种多烯类广谱抗真菌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全身性隐球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的一种有效药物,但该药在治疗剂量下存在较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将两性霉素B 包封入脂质体中,不仅能保持其显著的体内外抗真菌(包括白念球菌、曲霉菌、隐球菌)活性及抗利什曼原虫活性,且毒性明显减少。迄今为止,已有3种两性霉素B 脂质体在欧美上市(商品名分别为Abelcet 、A mphocil 和AmB-i so me)。国产两性霉素B 脂质体于2003年上市,商品名为锋克松。 紫杉醇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化疗药物,但难溶于水,须将其溶于聚氧乙烯蓖麻油与无水乙醇的复合溶媒(50/50)中制成注射剂使用,临床上常引起中等程度以上的过敏反应。将难溶于水的紫杉醇 # 84#药学服务与研究 Pharm Care &Res 2008Apr;8(2)陶 涛.脂质体递药系统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