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巨大变化

青海的巨大变化
青海的巨大变化

特色农牧业蓬勃发展青海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坚定不移地实施特色优势农牧业和河湟地区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规划,全力打造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带,近年来高原特色农牧业蓬勃发展。

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建设全国最大的钾肥基地、食盐生产基地、硅铁冶炼基地、西北最大的水电基地、油气生产基地,形成了四大支柱和四大优势产业。青海省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一批技术力量强、拥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快速成长起来,对全省工业经济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

第三产业迅速成长西部大开发十年来,青海省对第三产业认识不断深化,投入不断增加,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交通运输四通八达西部大开发以来,全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民用航空和管道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

邮电通信突飞猛进西部开发十年,是青海省邮电通信飞速发展的十年。10年来,青海省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覆盖全省的公用电信网,业务种类齐全、网点密布的公用邮政网,数据通信网络已具相当规模。

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把旅游业作为推动资源转化、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和推进高原旅游名省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景区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逐步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的河湟旅游区、青海湖旅游区、青南旅游区、西部格尔木等高原特色旅游景区,全省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亮点。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多方努力,争取项目,吸引投资,一方面大力实施基础优先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另一方面,一大批工业项目上马,为全省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

十年来,全省以“两横三纵三条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玉树机场建成通航,90万吨纯碱项目、100万吨钾肥项目、拉西瓦水电站、西台钾锂硼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建成或进展顺利。建成了全国第一个750千伏官亭-兰州东输变电工程,完成了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大电网覆盖下的农牧区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

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加,基础设施等大批项目的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使全省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有效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目前,青海省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湟水、黄河谷地和脑山地区为主的优质蚕豆、果品、马铃薯、蔬菜、油料等5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据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9年,全省薯、豆、油、菜、药、花等六类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

已达到65.6%。200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比1999年下降0.9%,油料产量增长28.4%,蔬菜产量增长1.1倍。

近年来,青海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托柴达木循环经区和西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记者从省统计局了解到,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28.7%提高到2009年的43.5%,工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十年来,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自2002年以来增速均高于生产总值增速,200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70.33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3.5倍,年均增长16.1%,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速高5.6个百分点,比西部大开发之前十年的年均增速高8.1个百分点。

据省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2009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39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99年增长2.0倍,年均增长11.2%。在第三产业中。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47亿元,比1999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12.6%。2009年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99亿元,比1999年增长3.8倍。2009年,旅客运输周转量95.54亿人公里,比1999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13.3%。货物运输周转量372.25亿吨公里,比1999年增长3.2倍,年均增长15.5%。邮电业务总量91.67亿元,比1999年增长12.5倍,年均增长29.8%。2009年,房地产业增加值23.05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比1999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13.1%。

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作为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建成通车,在青藏两省区形成了一条大能力、全天候、低成本的运输渠道,极大地提升了青海省的综合运输能力。2009年底,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650.9公里。通过新建或改造公路,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1万公里,比1999年增长2.3倍,其中高速公路217公里,形成了以省会西宁为中心,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道路为脉络的辐射全省城乡的公路交通网。新建成玉树巴塘机场,改扩建西宁曹家堡机场,到2009年末,全省航线里程达3.16万公里。输油(气)管道里程达439公里。随着交通运输状况的极大改善,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货运输量成倍增长。2009年,全省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比1999年增长2.0倍和1.2倍。

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达到91.67亿元,比1999年的6.77亿元增长12.5倍。全省固定电话用户109.3万户,比1999年的27.6万户增长3倍,年均增长14.8%;移动电话310.7万户,比1999年的6.6万户增加303.75万户,增长46.1倍,年均增长47%。2009年电话普及率达到75.8部/百人,比2000年的11部/百人提高64.8部/百人。全省互联网用户28.4万户,宽带用户27.9万户。

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108.6万人次,比1999年增长5.8倍,其中入境游客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15亿元,增长12.3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42.4万美元,增长2.9倍。

省统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十年间,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4%,与改革开放以来的31年相比,年均增速高3.5个百分点,与西部大开发之前的十年相比,年均增速高0.2个百分点。2000-2009年全省累计完成投资达3862亿元(其中:2009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51亿元,比1999年的128.13亿元增加672.38亿元),占1979-2009年累计投资额的82.7%。

湖北黄冈概况

湖北省黄冈市概况 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现辖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二市(武穴、麻城),黄州区、龙感湖管理区和黄冈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截至到2018年年末,黄冈市户籍总人口740.64万人。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革命传统光辉灿烂。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为缔造共和国,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

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等200多名开国将帅,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 区位交通得天独厚。黄冈位于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省会武汉山水相连,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紧邻两座机场(武汉天河机场、九江机场),贯通六条铁路(京九铁路、合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武麻铁路、新港江北铁路、武汉城际铁路),飞架六座长江大桥(鄂黄大桥、黄石大桥、九江大桥、鄂东大桥、黄冈长江大桥、九江二桥),纵横八条高速公路(沪渝高速、福银高速、大广高速、武英高速、武麻高速、麻竹高速、黄鄂高速、麻阳高速),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自然人文交相辉映。黄冈依山带水,风光秀丽。大别山巍峨磅礴、天工巧夺,连绵境内数百里,其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集奇、险、幽于一体,堪与泰山、庐山媲美。龙感湖古称雷池,曾与鄱阳湖相连,现有水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全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长江流经我市6县(市、区)199公里,长江岸线总长度212.9公里(不含江心洲岸线),长江干支堤防长263.07公里,境内倒、举、巴、浠、蕲、华阳河六水并流,百湖千库星罗棋布。黄冈名贤咸至,胜迹如云。李白、杜牧、王禹偁等历代骚人为此吟咏千古名

唐古特大黄对小鼠降血脂作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9020493.html, 唐古特大黄对小鼠降血脂作用研究 作者:李超汪婷婷谢惠春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52-01 【摘要】: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 Ex Balf)的野生品种植物的醇提物和对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的作用研究降血脂效果作用的评价。大黄醇提物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都能极显著的降低高脂模型血清中TC水平(p 【关键词】:青藏高原唐古特大黄降血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趋于年轻化[1]。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血液中长期过高的胆固醇、甘油三脂以及血管壁上过 多的脂类容易被自由基氧化.形成脂质过氧化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2].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引起严重后果.此外高脂血症又是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症等的重要因素。 本文研究选择对降血脂有治疗作用的青藏高原道地药用植物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 Ex Balf)分别用植物化学方法提取分离。利用高血脂症为动物模型.研究其大黄对小鼠从动物药理学实验的角度揭示藏药的降血脂效果及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LD4-2A低速离心机、奥豪斯Adventurer电子天平、微量移液器、HH?S11-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DF-206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万用电炉、PHSJ-4A型实验室PH计、WD-9415A 超声波清洗器、R-202旋转蒸发器、UV-9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生化试剂盒:总胆固醇试剂盒(干粉型)、甘油三酯试剂盒(干粉型)、低密度脂蛋白试剂盒(干粉型)、高密度脂蛋白试剂盒(干粉型).以上试剂均购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批号090311。 1.2 实验动物来源 实验用昆明种小白鼠12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 g).清洁级.由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编号(青医动字01号)。室温(21 ±1) ℃.光周期12L∶12D条件下饲养.适应一周后开始实验。

加拿大农业概况.doc

加拿大国土面积约997.06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1994年人口为2914万,相当于我国湖北省人口的一半。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3人。全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仅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南部就集中了全国人口的2/5。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使用者分别占人口的67%和28%。首都渥太华,86万人。 加拿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3年为19970美元,是 西方七大工业化国家之一。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都很 发达,资源工业、初级制造业和农业也是经济的重要 支柱。加拿大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大。在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期,加拿大经济有过一段明显的衰退,后来 有所回升,但增长仍然比较缓慢,失业率也相当高。 国家货币是加拿大元,1995年与美元的汇率大约是1 加元兑换0.73美元。 加拿大幅员辽阔,但是耕地面积只有4600万公顷左右,不足国土面积的5%,这是因为它处于高纬度,很大一部分地区在北极圈里面,气候寒冷。另外,还有永久性的放牧地约2800万公顷。加拿大西、北、东三面分别靠着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海岸线长达24.38万公里。加拿大的淡水和水利资源都十分丰富,马更些河全长4241公里,是北美洲第二长河;五大湖与美国接壤,河流众多,领土的7.5%由淡水覆盖,占世界淡水水面的15%。加拿大的气候、土壤条件及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全国地势呈西高东低状,西部雨量较少而气候较温暖,东部大西洋各省则相反。加拿大的林业资源也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积约440万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加拿大的农场全部集中在南部,尤其是与美国毗邻的4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位于北纬49-53°之间,类似于我国黑龙江省的北部。加拿大最重要的农业区是通常所说的“大草原地区”,即阿尔伯塔、萨斯喀彻温和曼尼托巴三个省,那里的土壤以肥沃的棕壤和黑土为主,保肥性状良好,是国家的粮仓,不利条件是雨水不够充足。另外一个重要农区是“中部地区”,即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中部地区是加拿大人口最密集的工业区,农业主要集中在河流盆地,其最南端相当于我国的沈阳市,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主要种植饲料作物。“大西洋沿岸”各省的农业集中在沿岸地区,它的西部地区多山,农耕作业大部分局限于高其地及盆地,主要有养牛业和饲料作物。“太平洋地区”只有一个省,即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部分是高山和森林,木材蓄积量占全国的2/5,但耕地只占全省面积的2%,农场集中在温哥华岛上。这个省是全国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此外,花卉、园艺等产品也较重要。加拿大的“北部地区”位于北纬55°以北,商业性的农场为数不多,但是该地区发展农业有很大的潜力。据估计,这个地区拥有120万公顷可供开垦的耕地及辽阔的放牧地。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居于世界前列加拿大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第7大 粮食生产国。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种植业产值约占62%,畜牧业占38%。 2. 1993年加拿大的粮食产量为5224万吨。若按人口平均,其粮食产量名列世界第二。1994年加拿大农业劳动力只有39.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7%。90年代初期,每个农业劳动力的生产值高达43000美元。平均来看,一个加拿大的农业劳动力能生产134吨粮食,2.4吨牛肉,3吨多猪肉和近13吨牛奶(表1、2)。 表1 加拿大主农产品的产量和人均占有量 年份1979-1981 1991 1993 人均占有量

大黄的作用与功效

大黄的作用与功效 大黄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是中国的四大中药之一。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很突出的。一起来看看大黄的作用与功效。 1、利胆作用 麻醉犬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可使胆汁分泌增加,降低奥狄括约肌张力。麻醉大鼠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或水醇浸提制剂,30分钟内胆汁、胰液分泌量均增加,而胰淀粉酶活性则降低,大黄不仅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人服用大黄煎剂15g,胆囊明显增大 (B超测量) 。与动物实验结果相符。 2、保肝作用 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SGPT升高达616.0U/100ml,正常对照组为289U /100ml,经大黄治疗后,可使SGPT降至325.3U/100ml,肝细胞坏死程度、变性也比对照组轻。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黄能显著逆转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浸润及纤维化,微粒体肿胀,嵴明显下降,粗面内质网破坏核糖体脱落。此外,还可恢复四氯化碳引起的单胺氧化酶及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减弱。表明大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确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大黄煎剂对乙肝抗原 (HBsAg)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鞣质后作用减弱或消失,同时也证明大黄中意醌类和大黄素对HBsAg并无抑制作用。 3、抗菌

大黄的抗菌谱广,敏感细菌有葡萄球菌 (白色、柠檬色、金黄色) 、溶血性链球菌 (甲、乙) 、草分枝杆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淋病双球菌、包皮垢球菌、炭疽杆菌,尤以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 敏感。抑菌有效成分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抗菌作用最强。大黄对肠内厌氧菌脆弱拟杆菌有抑制作用,该菌可將复合型胆汁酸 分解为游离型胆汁酸,增强了对粘膜的刺激性而导致胆囊炎。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以及糖代谢的抑制作用。 4、抗肿瘤作用 腹腔注射大黄酸、大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有较强抑制作用,大 黄酸对艾氏腹水癌也有抑制作用,对肉瘤S180和艾氏癌皮下型无明显作用,大黄素对乳腺癌也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癌细胞的氧化和脱氢。大黄酸对癌细胞的酵解也有抑制作用。 5、抗炎作用 大黄对多种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小鼠灌胃大 黄煎剂能显著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郭急性渗出性炎症。同时对大鼠 甲醛性、蛋清性足蹠肿胀、小鼠和大鼠的棉球肉芽肿增生,均有抑制作用。但酒炖大黄和大黄炭的作用较弱,可能是由於酒炖使有效成 分流失而大黄炭使有效成分破坏之故。大黄抗炎作用可能是使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内环氧化酶通道受阻,增加羟基花生四烯酸的生成, 而活跃脂化酶通路,达到抗炎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大黄抗炎作用不是通过垂体—肾上腺素系统,因为切除肾上腺并不影响其抗炎作用,

中药材产地大全青海

中药材产地大全: 青海省主产药材分配 主产药材:主要分布有甘草、旋覆花、红花、枸杞子、苍耳子、天仙子、车前子、牛蒡子、葶苈子、丹参、大戟、防风、紫花地丁、茵陈、紫菀、狼毒、曼陀罗等。林中及草原主要分布有羌活、党参、大黄、赤芍、天南星、黄嗥、升麻、地榆、马尾莲、黄精、南沙参、川贝母、冬虫夏草、秦艽、远志、沙棘、麝香、鹿茸等。 一、《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1,461种,药用动物154种,矿物药45种,共计1,660种。药材资源分布:东北部:大通河、湟水和黄河流域,属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在1750~2,600米之间,气温较高,药材资源比较丰富,种类达1,200多种。河谷及两侧低山丘陵地匮,主要分布有甘草、旋覆花、红花、枸杞子、苍耳子、天仙子、车前子、牛蒡子、葶苈子、丹参、大戟、防风、紫花地丁、茵陈、紫菀、狼毒、曼陀罗等。林中及草原主要分布有羌活、党参、大黄、赤芍、天南星、黄嗥、升麻、地榆、马尾莲、黄精、南沙参、川贝母、冬虫夏草、秦艽、远志、沙棘、麝香、鹿茸等。 1、青南高原:自西倾山以南,沿东部边缘向南至玉树州的囊谦,形成高山峡谷地貌,谷地和山地气侯差异较大,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降水较多,植物群落类型比较复杂,药材种类在450~600种之间,东部主要分布有唐古特大黄、秦艽、甘松、川贝母、冬虫夏草、羌活、黄嗥、杜鹃、藏茵陈和麝香、鹿茸(角)等。西部广大地区分布有龙胆、葶苈子、棘豆、雪莲花、虎耳草和熊胆、藏羚角等。 2、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不足25毫米,极度干旱,药材种类较少,约有250种。其中主要有黑果枸杞、罗布麻、麻黄、秦艽、羌活、锁阳等植物药材。 二、《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10多种,主要有川贝母、枸杞子、大黄、当归、鳖参、秦艽、羌活、川芎、鹿茸和人工培殖牛黄等。年种植面积1,000亩,年产量近10万公斤。收购药材200种,年收购量160万公斤。 三、《主产品种》麝香:有马麝和林麝两种,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主产玉树藏族自治州。多栖息于海拔2,800~3,500米之间的山林中。 1、鹿茸:马鹿和白唇鹿家野兼有,分布于全省各地。白唇鹿资源居西北之冠,有“白唇鹿故乡”之称;全省各地建有20多个养鹿场,除养殖本地的马鹿和白唇鹿外,还从东北引进了梅花鹿。所产鹿茸大部分供应省外和出口。 2、冬虫夏草:主产玉树、果洛两个自治州,其它部分州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3,000~4,200米之间的山地阴坡、半阴半阳灌丛和草甸之中。近年来,人工培养虫草菌获得了初步科研成果,并进入试验性生产。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二位,产品大部分供应出口。 3、大黄:唐古特大黄多为野生,主要分布在果洛、玉树、海南、黄南等自治州;海北、

湖北恩施市概况

湖北恩施市概况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腹地,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市国土面积3972平方公里,总人口79万人(2007年末)。境内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有“中国硒都”、“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天然氧吧”等美誉。近年来,恩施市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优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良好机遇,紧紧围绕“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和“四三二”工作重心,以恩施大峡谷、恩施女儿会、恩施玉露茶“三张名片”为抓手,致力打好生态牌、文化牌、旅游牌,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200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湖北省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全省农村党的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 近年来,恩施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出并规划了打造“仙居恩施”的发展蓝图,即结合产业发展打造“三张名片”,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发展建设“八大生态走廊”,让市民像神仙一样生活居住,让客人体验神仙般的恩施生活,实现农民生活城镇化、市民生活乡村化。“仙居恩施”的提出是全市上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是指导恩施市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目标是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八大生态走廊:即恩施大峡谷黄鹤楼生态走廊;“恩施玉露”生态走廊;“清江源”现代

烟草农业生态走廊;梭布垭石林生态走廊;“318”国道生态走廊;“清江画廊”生态走廊;莲花池生态走廊;“小溪”生态走廊。八条生态走廊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突出特色民居改造、产业发展、生态公路建设等重点,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将重点景区与乡村生态旅游有效融合,成为新农村建设新标向。打造“仙居恩施”,建设“八大生态走廊”,将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融入一体,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理念由基础建设到生态建设的升华,示范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扩张,使“恩施模式”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完善。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上游,西北邻重庆市。汉巫县地,三国时吴置沙渠县,元为施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施州卫,清雍正六年(1728)改卫置恩施县,1982年划县城关镇及近郊置恩施市,1983年恩施县并入,恩施市境内为鄂西南山地。主要有煤、铁、硫、水晶石等矿产,农业主产有玉米、水稻、红薯、小麦等,经济作物以桐、茶、漆、麻著名,恩施黑猪为优良品种。珍贵树种有穗花杉、珙桐、水杉等,产党参、当归、天麻等100多种药材。有机械、采煤、电力等工业。土特产品有玉露茶、板桥党参、石窑当归、紫油厚朴、香菌、中华猕猴桃等,是历史古城,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曾迁此,名胜古迹有连珠塔、文昌祠、柳州城遗址等。 道地药材 恩施市居“华中药库”的中心,属湖北省乃至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经济 国民经济发展 湖北是经济强省,2012年GDP达22250.16亿元,增速达11.3%,快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九位;人均GDP38878元人民币,折合6158美元,居中国中部省份第一位。 湖北消费水平较高,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9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居全国第六位。城镇实现零售额7795.57亿元,增长16.8%;乡村实现零售额1401.24亿元,增长11.7%。全省城镇居民收入22903.8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全省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达到37672元,年均增长18.9%。2012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0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产业结构稳步升级,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848.77亿元、11190.45亿元和8210.94亿元,分别增长4.7%、13.2%和10.8%。三大产业结构为12.8:50.3:36.9。 截至2012年12月,湖北省有11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是: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东湖高新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光谷,含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4月在开发区内设出口加工区。含武汉出口加工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含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农业 201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848.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粮食种植面积418.0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29万公顷,减少1.58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5.73万公顷,增加2.7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441.81万吨,比上年增产53.28万吨,增长2.2%;棉花总产量53.15万吨,增产0.57万吨,增1.1%;油料产量319.66万吨,增产14.95万吨,增长4.9%。 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12年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1230家,比上年净增1312家,增长13.2%。完成工业增加值955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工业产品结构改善,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增加值270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8.3%。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全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10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钢铁、汽车、石化、电力、食品、电子信息、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等重点行业实现销售产值超千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全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02.90亿元,增长10.6%;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576.90亿元,下降1.0%。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全省资质以内建筑企业2774家,完成施工产值686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实现利润291.18亿元,增长25.8%;

大黄

大黄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个大色黄而得名,陶弘景曰:“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但取其骏快也。”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Baill.)的根及根茎。 一、别名:将军(《名医别录》)、黄良(《吴普本草》)、破门、无声虎、火参、肤如、牛舌 大黄(《本草纲目》)、吐蕃大黄(《本草图经》)、川军、马蹄黄、锦纹大黄(《千金方》)、蜀大黄(《药性论》)、锦庄黄(《和汗药考》) 二、性味归经:苦、寒。大肠、肝、脾经。 三、主产区:传统认为以四川北部和甘肃所产大黄最为地道。掌叶大黄与唐古特大黄主产 于青海、甘肃、四川西北部(甘孜、阿坝)、西藏东部(昌都)等地,云南西北部也有分布。掌叶大黄主要为栽培,产量最大。唐古特大黄为野生或栽培。药用大黄主产于西藏东南部、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河南西部、陕西等地,栽培或野生。产量较少,其质量不及北大黄。 四、采收加工:大黄移栽后,一般于第三、第四年7月种子成熟后采挖,先把地上部分割 去,挖开四周泥土,把根从根茎上割下,分别加工。北大黄挖起后不用水洗,将外皮刮去,大的开成对半,小团型的修成蛋形。可自然阴干或用火熏干。南大黄先洗净根茎泥沙,晒干,刮去粗皮,横切成7~10cm厚的大块然后炕干或晒干,由于根茎中心干后收缩陷成马蹄形,故称“马蹄大黄”。粗根刮皮后,切成10~13cm长的小段,晒或炕干即成。 五、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主治实积便秘,热结胸痞;湿热 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淤滞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六、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黄 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 七、样图: 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

大黄

大黄 概述: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别名:将军,川军,锦纹大黄。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 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用法与用量: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 末调敷患处。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临床应用: 1.大黄甘遂汤(《金匮要略》)治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 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及男女膨胀,癃闭,淋毒,小腹满痛者。 大黄12g,甘遂6g,阿胶6g,水煎顿服。其血当下。本方中大 黄,甘遂虽是峻猛之药,但由于所主之证并非爆发性的急症, 所以药性并不像陷胸汤,十枣汤那样凶猛。 2.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治阳虚寒结,腹痛便秘, 协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大黄(9克),附子(12克),细辛(3克),水煎服。方中大黄开闭泄结,通便攻积,为臣药。与附子合用,大黄籍附子大热,其寒性去而走泄之性得存,荡涤胃肠,攻下寒积。 3.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少腹肿痞,疼痛拒按,小便自调,或善屈右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现用于湿热瘀滞的急性阑尾炎,妇女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痔漏。大黄12g,牡丹3g,桃仁9g,瓜子12g,芒硝9g,以水煎,纳芒硝,再煮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方中大黄苦寒降泄,其泄火解毒,荡涤肠中热毒之力尤强,且能活血化瘀以通滞,最宜于热结瘀滞之内痈证。为君药。

湖北省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2017

附2 编号 湖北省农业科技园区 总体规划 园区名称 申报单位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编制 年月日

一、主要编写内容 (一)项目提要 对园区建设内容及规划作简要说明 (二)园区概况 1、建设现状: 主要内容包括:园区建设的外部环境条件、内部动力;园区建设现状(园区基本情况、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投资状况、资金来源结构、主要技术开发成果及效益情况、示范带动作用等)。 2、自然资源概况: (1)地理位置及条件 (2)地形、地貌及土壤 (3)气候条件及水资源 (4)物产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作物和畜禽品种资源等) (5)交通状况 (6)其他有关条件 3、社会经济条件 (1)劳动力资源 (2)土地资源(园区土地面积及状况) (3)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 (4)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4、园区建设所具备的条件 列出园区建设已经具备的优势条件,并对存在的不利因素作简要分析。 (三)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从园区建设的意义、对周边地区的带动性等方面分析

2、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规划的指导思想 (2)规划的基本原则 (3)园区发展方向 3、规划目标 (1)园区的建设期限 (2)年度建设目标 (四)园区的布局与功能 1、功能分区现状及评价 主要说明园区目前的功能分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园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 (1)功能分区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2)功能分区方案:包括新建功能区及已建功能区的调整等方案 (3)项目区产业规划 包括园区主要产业的面积、产量、产值、经济效益等。 (五)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1、园区建设内容 详细说明各功能区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方案。 2、园区生产的技术方案 包括园区各产业生产的技术方案、简易流程等。 3、园区建设方案的技术评价 从园区的结构、规模、布局、实施时间安排及技术等方面对园区建设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六)组织领导及运行机制 1、园区组织领导与管理体制 主要包括园区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具体管理形式等内容。 2、项目执行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的关系 主要说明项目建设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的相互关系及联系。 3、园区的运行机制

大黄鉴别大全

大黄鉴别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陶弘景释其名曰:“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古代很早即认为产于四川北部和甘肃的质量为好,如吴普日:“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今甘肃)。” 苏恭曰:“今出宕州(今甘肃岷县南)、凉州(今甘肃)、西羌、蜀地者皆佳。”在植物形态方面,苏颂曰:“ 正月内生青叶,似蓖麻,大者如扇。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 四月开黄花(与今药用大黄相符),亦有青红似荞麦花者(与今掌叶大黄及鸡爪大黄相符)。”可见古本草所指大黄,包括了大黄属掌叶组的一些植物,再参照《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大黄的附图,其叶片均有接近中裂的掌状分裂,再结合地理分布和几种掌叶组大黄的产量,可以认为历代本草所指的大黄主要是掌叶大黄。 此外,唐《新修本草》记载:“幽(今河北)并以北者渐细,气力不及蜀中者。”可见唐代已发现河北产大黄与正品大黄不同,与现在河北产商品“山大黄”( 原植物为波叶组植物华北大黄)相当。至于土大黄和羊蹄,本草亦有在大黄项下一并论述者,本书已分出,详见该条。 原植物 1.掌叶大黄别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Rheum Palmatum L.(R.potaninii A.Los.)---蓼科Polygonaceae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m左右。根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茎直立,光滑无毛,中空。基生叶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径可达40cm,掌状半裂,裂片3~5(~7),每一裂片有时再羽裂或具粗齿,基部略呈心形,上面无毛或疏生乳头状小突起,下面被柔毛;茎生叶较小,互生,具短柄;托叶鞘状,膜质,密生短柔毛。圆锥花序大,顶生;花小,数朵成簇,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被片6,

大黄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本经》)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野生或载培。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药材习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北部等地;药用大黄药材习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地草坡或林缘。喜寒凉气候,耐寒,忌高温,对土壤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最好,粘重酸性土和低洼积水地区不宜生长。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临床用名有大黄、酒大黄、熟大黄、醋大黄、大黄炭。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下瘀血,下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药性论》:使,去寒热,忌冷水,味苦,甘。消食,涤五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能破痰实,冷热结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饮脓,破留血。 《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壅带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候,利大小便,并傅一切疮疥痈毒。 《开宝本草》:味苦,大寒,无毒。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本草图经》:本经言大黄,推陈致新,其效最神,故古方下积滞多用之,仲景治伤寒用处尤多。古人用毒药攻病,必随人之虚实寒热而处置,非一切轻用也。染武帝因发热欲服大黄,姚僧坦言: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可轻用。帝弗从,几至委顿。梁元帝常有心腹疾,诸医咸谓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坦言:脉洪而实,此有宿妨,非用大黄无瘥理。帝从之遂愈。以此言之,今医用一毒药而攻众病,其偶中,便谓此方神奇。其差误,则不言用药之失,可不戒哉? 《本草衍义》:损益前书已具。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或曰:心气既不足矣,而不用补心汤,更用泻心汤何也?答曰:若心气独不足,则不当须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两全之。有是证者用之无不效,量虚实用药。 《药类法象》:其性走而不守,泻诸实热,大肠不通。下大便,荡肠胃热,专治不大便。 《药性赋》:味苦,气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土郁而无拥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大寒。味极厚,阴也,降也,无毒。 入手、足阳明经,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余经不用酒。 《象》云:性走而不守,泻诸实热不通,下大便,涤荡肠胃间热,专治不大便。 《心》云:涤荡实热。 《珍》云:热淫于内,以苦泄之。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余经不用酒。 《本草》云: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

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数据洞察报告对关键因素用水总量,农业用水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数据洞察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湖北省用水总量指标分析 (3) 一、湖北省用水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用水总量现状统计 (3) 三、湖北省用水总量占全国用水总量比重统计 (3) 四、湖北省用水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湖北省用水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用水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用水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湖北省用水总量同全国用水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指标分析 (7) 一、湖北省农业用水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农业用水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湖北省农业用水量占全国农业用水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湖北省农业用水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湖北省农业用水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农业用水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唐古特大黄的资源分析和生产区划

唐古特大黄的资源分析和生产区划 大黄是我国著名常用中药之一,具有泻下、抗菌、抗病毒、利胆、收敛、消炎、止血等方面的作用[1],而且也是一种大宗的出口商品。在全世界大黄属植物约有60多种,我国约有40多种,而优质药用大黄只产于我国[2]。《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大黄为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 ex Balf.)、药用大黄(R. officinaleBaill.)。主产青海、甘肃、四川、陕西等省[3]。 甘肃省是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的原产区之一。其中唐古特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清热除湿、逐瘀通经之功效,用于治疗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外治水火烫伤、风火牙痛、跌打损伤等症。是“甘肃五朵金花”之一大黄的主要来源[4]。 一、甘肃唐古特大黄资源状况[5] 甘肃省简称甘,又称陇,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省境疆域辽阔,具体包括陇东和陇中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甘南高原、河西各地、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五个区域。占据我国大陆部分的地理中心。位居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三大自然区交汇处,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对甘肃省的自然特征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

影响[6]。地处东亚和亚洲中部分野及亚欧大陆内外流域分水岭两侧。远离海洋,与青海、新疆同为我国三个距海最远的省。甘南州位于甘肃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为典型的高原内陆地区,位于大西北和大西南的结合部,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光照时数多,辐射强度大,暖季短促,冷季漫长,高原气候特色明显,自东南向西北生物种群变化比较显著,从生态的角度讲[7],为多种高原藏药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是唐古特大黄的主要适生区之一。但是由于无节制、无规律的采挖唐古特大黄的实际分布范围和储量不断缩小。对唐古特大黄资源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已刻不容缓。 二、唐古特大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8] 1.市场需求增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 目前野生唐古特大黄资源急剧减少。由于唐古特大黄是寒生药材,生长周期长,干物质有效成分含量高,随着人们对唐古特大黄新的药理学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如果资源供给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唐古特大黄自身脆弱的原生生态系统就难以得到维持和保护,目前,由于人类对野生资源的不断索取,人为的无计划采挖,使唐古特大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分布格局受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野生藏药植物资源和物种的生存环境,进而导致唐古特大黄赖以生存的原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唐古特大黄生态学特性引起的资源濒危[9]

湖北省水资源概况

湖北省简介 湖北省,简称“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湖北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居全国第14位。省会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部地区龙头城市——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黄石市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湖北省的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水力资源居中国第4位,地表水体积占中国第10位。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汉江全长的3/4流经省境,与源出边境山地的众多河流,共同汇注长江。省内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5万多公里。湖北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35.9亿立方米,折合深度为557.3毫米。其中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006亿立方米。其水资源总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表水资源地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其趋势是由南向北,由东、西向江汉平原腹地、由山区向平原逐渐减少。此外,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6338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可供调蓄利用。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3308.1万千瓦。省境淡水湖泊众多,有“千湖省”之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省内浅层地下水储藏量丰富,估计为26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约每年为355.7亿立方米,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36%。地下水水质清洁,储量稳定。 我们来看看湖北省的降水情况 湖北年平均降水量1180毫米,折合降水量2193亿立方米。由于受水汽来向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这样就导致有的地方发洪水了,有的地方放还是干旱天气。 从河流、湖泊、水库的分布和多少来看湖北的水资源情况。 一.河流 湖北河流众多。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并有洞庭湖的湘、资、沅(yuan第二声)、澧(li第三声)四水和汉江汇入干流。省内中小河流密如蛛网,河长10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0条,河长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700多条。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各级河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4228条,河流总长5.92万公里。 二.湖泊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但由于过度围湖填湖,使湖泊面积普遍缩小,不少中小湖泊完全消亡。据统计:目前该区域面积大于0.1平方公里的湖泊为958个,比上世纪50年代的1106个略有减少。但现存的湖泊面积为2438.6平方千米,只有上世纪50年代的34%。湖北全省大于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为217个,比上世纪50年代的522个减少了一大半。 三.水库 据统计:湖北现有各类水库5838座(已减至5825座),总数位居全国第五,是全国的水库大省。其中,大型和中型水库的座数分别为53座和234座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三。小(一)型水库1084座,小(二)型水库4465座。 全省水库承雨面积5.9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自然面积的32%,总库容260亿立方米。

湖北道地药材生产概况

湖北道地药材生产概况 摘要: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本草纲目》所记载的1800多味中草药,武当山有400多种,神农架有1200多种,其中,道地药材资源尤其丰富,占全国道地药材品种总数的﹪。至今为止,本省已形成了多个生产基地,建立了多个道地药材主产区,拥有道地药材生产的极大优势。 关键词:湖北、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中药材 总论:湖北省是拥有中医药自然和人文双重优势的中医药大省,在地理条件上具有环境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特征,适合多种动植物的生长,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素有“中华药库”之称。现今,中药材原料生产已经成为很多县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尤以恩施和蕲春两大药材生产基地规模最为巨大和成功。 一、地理环境 湖北省面积万平方公里,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秦岭、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大洪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区域。 二、气候特征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C,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 三、资源概况 植被具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便于邻近地区的植物成分侵入,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全省树种有1300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主要有马尾松、栎类、杉木、桦、楠竹等,经济林甚多,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板栗和果树等。此外有野生动物570余种,其中20多种列为国家保护对象,主要为金丝猴、闽中羊、苏门羚、金钱豹、毛冠鹿等;药用植物1300多种,以党参、黄连、天麻、贝母等产量最大,并产名贵药材,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动植物园。 四、人文背景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特征汇总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特征汇总 一、植物形态 1.掌叶大黄别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Rheum Palmatum L.(R.potaninii A.Los.)---蓼科Polygonaceae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 2m左右。根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茎 直立,光滑无毛,中空。基生叶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径可达40cm,掌状半裂,裂片3~5(~7), 每一裂片有时再羽裂或具粗齿,基部略呈心形,上面无毛或疏生乳头 状小突起,下面被柔毛;茎生叶较小,互生,具短柄;托叶鞘状, 膜质,密生短柔毛。圆锥花序大,顶生;花小,数朵成簇,紫红色 或带红紫色;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被片6,2 轮,内轮稍大,椭圆形,长约1.5mm;雄蕊9,花药稍外露;花柱3,柱头头状。果枝多聚拢,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长9~10mm,宽7~8mm,项 端微凹,基部略呈心形,棕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 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 2.唐古特大黄别名:鸡爪大黄 Rheum palmatum L.var.tanguticum Maxim.ex Rgl.(R.tanguticum Maxim.ex Balf.;R.palmatum L. var. dissectum Stapf f. rubiflora Stapf)──蓼科Polygonaceae 极似掌叶大黄,但本变种的叶片深裂,裂片通常窄长,呈三角 状披针形或窄线形。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

唐古特大黄经与掌叶大黄比较,无论从地上部的形态、药材构造、化学成分等各方面均十分相似,因而作为掌叶大黄的变种更为 合宜。 3.药用大黄别名:马蹄大黄,南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蓼科 Polygonaceae. 与掌叶大黄相近,但本种的叶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花也较大,呈黄白色,花蕾椭圆形。果枝开展。生于山地林 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 二、产地分布: 1.掌叶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 palmati 主产于甘肃岷县、文县、礼县、临夏、武威、青海同仁、同德、贵德、西藏昌都与那曲 地区,四川阿坝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产量占大黄的大部分。 2.唐古特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tangutici主产于青海,甘 肃祁连山北麓,西藏东北部及四川西北部亦有少量。 3.药用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officinalis产于四川北部、 东部及南部盆地边缘,贵州北部、西部,云南西北部,湖北西部, 陕西南部。产量很小,商品中少见。 三、显微鉴别 1.掌叶大黄粉末淡黄棕色。①簇晶直径21~65~90~125μm,棱角 大多短钝,也有较长尖。②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长圆形或类方形,直径5~32μm,脐点大多呈星状,也有点状、三叉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5(~7)分粒组成。③网粒导管较多见,并有具缘纹孔导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