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通向”田园城市“之路

生态旅游,通向”田园城市“之路

作者:蒋伟琦

来源:《杭州(下半月)》 2011年第1期

蒋伟琦

“夏禹治水东去,舍舟航登陆”的余杭,有青山绿水,有安居乐业,有人文雅韵;身近繁

华不失宁静,地处要津却无喧嚣。余杭是余秋雨先生心目中“过日子的好地方”,似乎是中国

文人追寻了数千年的桃源乐土;世事沧桑千年轮回后,这一切又成为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

中的现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

近年来,余杭区提出建设“田园城市”的规划理念,重视和发展生态旅游,优化自然生态

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努力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在山沟沟景区被评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的基础上,2010年,径山山沟沟国家森林公园被评

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小古城村成为余杭区第一个“国家级生态旅游村”,为余杭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旅游目的地树立了重要丰碑,使余杭旅游产业迈上新的重

要征程。

永续利用改善民生“西湖游罢西溪去。沐香雪,轻灵絮,自古谁知花解语?轻流九曲,绿洲棋布,梦绕魂牵处。”

《青玉案·西溪地》古词一阙,轻灵地描绘出杭州城西这一方灵秀的美丽之洲。西溪自古

灵秀,而今风采依然。

与一期二期不同,作为“收官之战”的西溪湿地三期工程的建设重任,由余杭区全力承担。市委、市政府对余杭的西溪三期建设者提出了打造“世纪精品、传世之作”的高要求。为了让

西溪灵秀之水的神韵再现,余杭区提出清晰目标:以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湿地公园的水

质状况为根本立足点,同时恢复展示其清雅秀丽的湿地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

把西湿三期公园建设成以秀丽的湿地生态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为特色,融保护、利用、研究、游览为一体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为保护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西溪湿地三期

开发过程中,始终以“环境最大保护,资源最大利用”为导向,规划保护面积共计3. 335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43. 14亿元,保护和保留了湿地内丰富的生物种群和历史遗留古迹等,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同时,景区专门开通了低碳旅游线路,配备了27辆电瓶车和20艘电瓶船,新近购买了50辆山地自行车,作为景区内主要交通工具使用,对湿地景区的生

态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营造出了“人在画中游”的胜景。走进西溪三期大门,顺着游步小

径走150米后,空间豁然开朗,水乡村落一一展现。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区生态旅游宣传,西溪湿地获得了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2010年景区游客量更是翻了四番,西溪湿地的生态发展

之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重点突破协调发展

余杭超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超山因有“超然于皋亭、黄山之处”的优美风光而得名,素

以“十里梅海,香飘十里”的梅花而闻名于世。“超山梅花天下奇”,它和苏州的邓蔚、无锡

的梅园齐各,为全国三大春季探梅区。著名近代金石、书画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

生一生钟爱梅花,尤以超山梅花为其最爱,不仅留下了“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

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的千古绝唱,而且还把超山作为长眠之地。

前些年,超山蜜饯行业获得蓬勃发展,但其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蜜饯生产废水

严重影响了超山风景区的水环境质量,并多次引发渔业事故,成为当地政府、百姓的一块“心

病”。为把超山风景区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赏梅胜地和临平副城的“绿肺”项目,2009年以来,余杭区区委、区政府提出“环境立区”战略和超山风景区旅游综合体建设,真正

开发好、保护好超山优美的生态资源,超山景区通过全面实行“退二进三”工程,将规划范围

内涉及的食品加工、纺织、材料加工等行业的90多家企业,全部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搬迁改造,实现第二产业向休闲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商贸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类型的第三产业

转型发展。目前,随着工程的实施推进,超山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景区环境实现

了洁化、美化、亮化,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受到了老百姓和游客的一致肯定和好评。2010

年景区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56%,环境的改善真正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地制宜绿色发展

小古城村位于余杭区径山镇,境内有国家AAAA级景区“江南第一漂——双溪竹海漂流”,村内有马家浜时期的小古城遗址、宋朝的法华寺遗址,有百年银杏、桂花,有4500多棵挂牌保护的大树、名树。这里有千亩的淡竹林、千亩的生态公益林、2600多亩的茶叶基地、1800多亩的早竹林。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小古城村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厚的人文底蕴,舒

适宜人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令人向往的大都市写意山水的后花园。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小古城村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创建活动。在全村实施畜禽养殖禁养、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农业灌溉;实施生活垃圾

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开展农膜回收利用、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村民们不要500元到1000元一株的卖树收入,宁可拿50元培育保护费,

家家户户的农民房前屋后古树名木保存完好,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许多村民不

但在自己的庭院里种绿化,而且自觉地在村道、家门口的路边种绿化,现在已经绿树成荫。

近年来,小古城村观光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村内的国家AAAA级双溪竹海漂流旅游景区、陆羽山庄度假村为村内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麓寺茶厂等一批农业龙

头企业发展迅猛,先后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或有机农场认证,使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者得到

有机和谐的统一,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全面保护打造样板

生态旅游建设不止是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体现在历史文化的原貌保留。内有保存完好的新

四军旧址、古私塾旧址及“打年糕、酿土酒、磨豆腐”等农村生活演示组成的茅塘古村落,让

游人追溯山村农家的生产生活场景。2009年,山沟沟茅塘古村落被区政府列为重点保护项目。

为保护历史遗存,2010年山沟沟茅塘古村落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古建筑群共有24处,其年代

可追溯到清代,具有较好的文保和历史价值。工程总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项目总投资

1800万元。茅塘古村落保护项目完成后,将成为一处历史保护的典范,对破解旅农矛盾、挖掘

和利用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的样板工程。

塘栖是大运河上的千年古镇。自元代始,这里商贾云集,蔚成大镇;明清时富甲一方,曾

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建国后,曾被列为浙江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塘栖有山有水有

古街,多桥多廊多弄堂,“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之美誉名声远播。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

塘栖古镇的七十二条半弄,三十六爿半桥等历史古迹已经尚存无几。运河(余杭段)综保工程

开始后,始终坚持“修旧如旧”、“应保尽保”的原则,修缮了五条历史街区,整治了周边环境,恢复了传统商业业态,再现了千年古镇的风貌,同时把塘栖打造成最具人文特色、最宜创业、居住和旅游的全新“江南佳丽之地”。“运河综保工程的建设一天一个样,每日两三趟,

回回好心情。”原住市南街4号的塘栖镇南苑社区居民洪佩鑫如此表达着自己的迫切心情。

(作者系杭州市余杭区风景旅游局局长)

关于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关于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构建“三地两带一中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的要求,全面推动我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出如下措施。 一、加快乡村旅游业态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健康、体育、教育、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增效。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推动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依托森林、水域、医药等资源发展康养旅游,建设森林人家、水利风景区和乡村康养小镇。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农业种植技术开发研学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研学旅游目的地建设。依托传统节庆和民间竞技活动,培育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将科普元素融入乡村旅游,开发科普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科普乡村旅游品牌。结合大数据和信息科技,开展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工程建设,推动乡村智慧旅游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水利厅、卫生健康委、林业局、体育局、大数据发展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排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 树立乡村旅游品牌意识,提升品牌形象,增强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整合乡村旅游优质资源,推出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旅游品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建立优质乡村旅游企业名录,开展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对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区整合资源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含)以上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示范

区、旅游度假区,以及农业、林业、水利、康养、教育、体育等国家级品牌的,除原有奖励资金外,额外给予奖补。(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水利厅、体育局、教育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三、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乡村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明等乡村旅游特色文化,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有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鼓励乡村旅游文艺创作,打造旅游文化精品,树立乡村旅游文化品牌。有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培育乡村特色文娱活动品牌,丰富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打造一批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基地。鼓励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等发展乡村旅游,建立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推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给予配套奖补资金。(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四、健全乡村旅游营销体系 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组织乡村旅游市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平台设立乡村旅游推介专场。将乡村旅游品牌纳入国内旅游媒体和旅行商采风推介范围,鼓励传统媒体、新媒体、旅行社等参与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不断拓宽乡村旅游客源市场。支持电商平台开设乡村旅游频道,开展在线宣传推广和产品销售。大力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高校、企事业单位等活动。联合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推出特色化服务产品及优惠活动,打造乡村旅游节庆品牌,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商务厅、教育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生态类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生态类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生态旅游是注重生态、保护环境的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由于大众旅游带来的巨大环境危害,使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说法受到强烈质疑,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概念 生态旅游产品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而开发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发展模式是生态旅游产品的“形式”。旅游产品模式是由产品本身的属性决定的。论文论文参考网因此,对旅游产品模式的界定,应从产品属性入手。就生态旅游产品而言,应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考虑:一是产品的组成因素:旅游吸引物、旅游交通、食宿接待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商品等;二是产品因素之间的组合结构形式状况;三是旅游产品所表现出来的功能。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产品属性特征及模式的确定,以及寻找产品之间差异来区分开不同产品模式类型。 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只有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其价值才能实现。生态旅游产品是否符合旅游者的需求,最终将受到市场的检验。一个拥有广阔旅游市场的生态旅游产品,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2、参与性原则。当今旅游者越来越喜欢追求参与而不是从旁观赏,在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中,应留有让旅游者自主参与的余地。这可以改变旅游者在常规旅游中的角色和心理被动性,使旅游者在欣赏自然、人文风光的同时,能亲身体验到回归自然的怡悦。参与性强的生态旅游产品,给予旅游者的是多感官的刺激,因而能获得较深的印象和生动的体验。 3、保护性原则。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要求,决定了对生态旅游资源要进行科学管理与保护。要在保持自然资源完整性、基本生态过程、生物多样化、生命维持系统的正常情况下来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对生态旅游区的旅游环境影响做出评价,包括旅游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的影响程度,旅游区的最大环境承载人数,旅游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旅游产生的废弃物综合治理措施等做出综合评价和规划,力求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降至最低。 4、生态教育原则。20世纪末,国际社会更为强调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教育、研究为主的旅游行为,生态旅游的功能是保护环境、发展旅游、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发展生态旅游重在教育,必须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在整个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倡导生态教育。生态旅游产品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生态教育。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的选择,要注意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教育功能,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生态知识,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研究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的背景环境与现存模式 (一)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背景环境 1、有利因素。(1)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数量庞大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等,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2)生态旅游市场巨大。规模浩大的大众旅游已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于生态旅游的认可度提升,广

2021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总结范文

2021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总结范文 我区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安排,结合我区的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特点,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xxxx年全区共接待游客xxx万人次,同比增长x.xx%,收入达xx亿元,同比增长x.xx%。其中乡村旅游接待xxx万人次,同比增长 xx.x%,收入达x.x亿元,同比增长xx.x%。现将今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战略目标,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坚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提高从业农民素质,推动全区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二、齐抓共管、形成布局 (一)强抓休闲农业示范建设,形成走廊布局 围绕x区都市生态观光三走廊,以农业园区、基地建设、新农村建设为平台,依托大项目形成大产业,不断延伸农业功能,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集成打造田园化、景观化、休闲观光旅游基地。 一是集成打造成德大道都市农业观光走廊。依托花香果居锦绣田园连片发展xA级景区、马家镇八大农庄、新民万亩生态园、

军屯镇香飘田园xA级乡村旅游景区,深入挖掘区域文化优势、产业优势,合力打造城北休闲农业示范带、乡村旅游后花园。 二是集成打造清白江生态农业休闲走廊。依托新九路连片发展产业带、青清世界桑椹采摘园、龙桥镇薛家船风景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清白江、毗河生态资源、二绕契机,合力打造纯农业田园体验生态景观。 三是集成打造成绵高速生态走廊。依托石板滩镇红枫林客家生态度假区、x镇粮安天下、丰收x、泰兴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漫花庄园,充分利用丘陵坡景、客家文化等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合力打造以农业科技为依托、以客家文化为背景的丘区生态景观农业。 (二)强抓乡村旅游精品片区建设,形成线路布局 xxxx年我区通过以工促农、以商带农、以旅助农的工作思路,极力构建以荷桂、柚花、柚果、葡萄等为载体的精品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出了集农耕文化体验、历史内涵品鉴、鲜食果蔬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一是花香果居.锦绣田园连片发展区旅游线路(柚花节、柚果节), 二是马家八大农庄、新民万亩生态园旅游线路(葡萄采摘节), 三是军屯镇香飘田园旅游线路(荷桂双节), 四是石板滩红枫林客家旅游度假区旅游线路,

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书【3篇】

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书【3篇】 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书1 西沟生态村位于两省(河南、山西)、三县(辉县、修武、陵川)交界处的薄壁镇境内,面积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95%,河水流径10余公里,是国家级重点生态林和太行猕猴保护区。 西沟生态村主要特征是:高山林立、奇峰怪石;峡谷万丈、壁立陡峭;泉涌溪流、瀑大潭深;古树参天、鸟语花香;野果遍坡,桃梨满园;深秋时节,红叶漫山;名贵药材,亨誉中原;自然冰雕,别有洞天。生态村内现有景点:潭头瀑布、西沟四级瀑、龙浴湖、黑龙洞、黄龙潭、龙王寨、青苔岩、小寨河、千年龟石、香炉石,还有众多奇峰待命名,这里集雄、秀、奇、幽于一体,揽山、水、林、洞于一沟。专家赞誉西沟生态—贵在原始,美在天然。 一、项目背景分析 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虽包罗万象,但无外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类。我国众多的旅游胜地中,有的以自然资源突出为特色,有的以人文资源突出为特色。 随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改变,自然资源成了旅游中最具魅力的优势资源,并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而西沟生态村却隐藏着与世隔绝的自然资源。 (一)国家对旅游产业开发的政策形势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发展旅游产业,争取把中国发展成为旅游强国,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位居世界第7位,但与世界旅游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产业政策。 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中国旅游业将尽快改变政府的主导地位,变政策调节为市场调节,以加速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步伐。 (二)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1.21世纪世界旅游的发展对景区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众多旅游专家一致认为,生态、绿色、极限、人与自然、度假、文化、体育等将是未来旅游业的主题。 2.中国旅游景点的开发将从以政府为主导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 3.旅游市场越来越呈现出细分化的特点。 (三)西沟生态村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1.成功点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良好(景区内的水、空气、植被等未受污染和破坏) (2)近三年来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在河南省内) 2.不足点

新田园主义理念下的田园城市

新田园主义理念下的田园城市 规律与模式 一、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模式 城市化建设,一般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及文化领域的嬗变四大层面。 (一)城市化发展的规律 城市化发展有着一般的规律性。总结世界各国发展历程,城市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S型”曲线呈现三个发

展阶段:初期、中期与后期阶段。每个阶段呈现不同的发展特征。 初期阶段(30%以下)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缓慢; 中期阶段(30%—70%)由于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显著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 稳定阶段(70%—90%)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主要表现为城镇内部的职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二)城市化发展的模式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呈现出各自的特征和模式。在城市化到一定阶段后,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伴随而生,进而演化出现代城市发展的完整序列。 在这一过程中,以发达国家为典型的城市建设模式相应成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美国的“摊大饼”为代表的“城市蔓延”模式和以欧洲的“撒芝麻”为代表的“城镇成长”模式。两种模式助推了各自城市的发展成就,而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结果却不相同。 1.城市蔓延发展模式 城市蔓延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具体特征表现为:以城市为中心,在大片农田或绿地上建设一座座新市镇和社区,吸引大规模城市移民来居住、生活和工作。 摊大饼模式发展迅速,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建设成效显著,但是负面危害也很大,严重破坏了地区的集体历史记忆、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城市成长发展模式 城市增长发展模式,以欧洲为代表。主要特征为:以乡村为中心,通过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吸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中国乡村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浓厚的人文历史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下面将为您介绍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逐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这一背景下,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当时,一些乡村地区开始积极开展农家乐、采摘园等农村旅游项目,吸引着一些城市居民前往体验田园生活。 二、发展阶段(21世纪初-2010年) 进入21世纪,中国乡村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05年,中国政府将乡村旅游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各地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开展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预订平台也逐渐兴起,方便了游客的预订和查询。乡村旅游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三、蓬勃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进入2010年之后,中国乡村旅游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政府不断

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同时,一些知名企业也纷纷涉足乡村旅游领域,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不仅有传统的农家乐、采摘园等项目,还涌现出了乡村民宿、乡村康养、乡村文化体验等新型乡村旅游项目。这些项目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乡村旅游也开始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许多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和修复乡村自然景观,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形象。 四、前景展望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乡村旅游将继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促进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生活的重视,乡村康养和乡村文化体验等项目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乡村旅游将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寻求心灵慰藉的首选目的地。 中国乡村旅游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取得了

乡村旅游 探索乡村的历史与文化

乡村旅游探索乡村的历史与文化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接触自然与文化的新选择。与城市生活的喧嚣与高压相比,乡村旅游以其淳朴的田园风光和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本文将探索乡村旅游的历史与文化,从而深入了解乡村的魅力所在。 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方式,更是一种回归本真、追溯历史的途径。通过体验乡村生活,品味传统美食,参观古建筑和博物馆,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的历史与文化,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乡村的历史 乡村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见证者,拥有悠久的历史。在乡村旅游中,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古代村庄和农田遗迹,探索乡村的历史渊源。许多乡村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如湖南的凤凰古城和四川的古镇都江堰。这些古老的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魅力。 此外,乡村还是历史文化名人的摇篮。乡村文化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文人墨客和政治家。比如江苏的扬州,曾经孕育了许多著名

文化名人,如张维桢、沈括等。这些名人的作品和事迹,为乡村 增添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一 探究竟。 二、乡村的文化 乡村的文化多样丰富,通过乡村旅游,可以更好地了解并体验 乡村的文化内涵。例如,许多乡村拥有独特的传统工艺,如陕西 的宝鸡木版年画和福建的土楼。这些工艺代代相传,蕴含着乡村 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游客可以在乡村旅游中亲身参与,学习制 作工艺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乡村的节庆活动也是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途径。乡村的 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等,都有着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游客可以亲身参与这些节庆活动,领略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游客可以在安徽的宏村参加传统的庙会活动,品尝地道美食,欣赏传统舞蹈和民俗表演,亲身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三、乡村的背后故事 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背后故事,这些故事是乡村历史与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乡村旅游,游客可以了解乡村人民的奋斗历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生态旅游资源”一词是随着生态旅游活动而出现的概念。它是吸引生态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的客体,又是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实施和生态旅游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那么生态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和有哪些分类?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一)、生态特征 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其形成上具有原生性与和谐性特征;在其构成上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因其自身的脆弱性,故需保护。 1、原生性与和谐性 原生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原本自然生成的,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始森林”等。原生自然生态系统既包括让人赏心悦目的山青水秀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也应该包括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荒漠。原生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是大自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生命与当地环境磨合而成的,除了其感观上的赏心悦目,更以它丰富的美学、科学及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和谐性是指人遵循生态学规律,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的形成有的是因生产力限制顺应自然而建,如农耕文明的田园风光;有的则是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所建,如中国名山、中国园林;有的则严格遵循自然生态学规律所建,如野生动植物园等。这些文化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人与自然和谐,或者说具有和谐之美。 2、综合性与系统性 综合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是由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及当地民族等生态因子所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如森林,其生长离不开当地的气候、水文及土壤,其内有与之相互依存的动物,当地人依靠它而生存和发展。系统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各组分之间、系统的内部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限制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其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自己特有的生态结构特征和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循环,游客作为一生物体参与到这一系统同时,也对这一生态系统的演替发挥作用。 3、脆弱性与保护性 脆弱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对作为外界干扰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超出这一限度就会影响和破坏这一系统的稳定性。从旅游开发方面看,不了解生态旅游资源的这一特征会造成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从旅游管理方面看,只顾眼前旅游经济效益,不顾生态旅游资源的承载力的超载经营必将对生态旅游资源造成破坏。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为了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成为必然。欲在旅游开发和管理中有效地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就必须遵循生态学规律,在开发上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在管理上应杜绝旅游超载现象。

田园城市名词解释考研

田园城市名词解释考研 田园城市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业生产、农村社区建设、文化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形态。田园城市强调城市的功能和氛围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追求城市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田园城市的特点包括: 1. 生态环境为基础:田园城市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农业生产为主:田园城市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特色,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3. 农村社区建设:田园城市注重建设农村社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和繁荣。 4. 文化旅游融合:田园城市注重文化旅游融合,建设文化旅游景点和旅游景点,促进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 5. 功能和氛围与传统融合:田园城市强调城市的功能和氛围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6. 绿色低碳:田园城市注重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田园城市的发展对于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田园城市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拓展: 1. 田园城市是指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业生产、农村社区建设、文化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形态。田园城市强调城市的功能和氛围与自然环境的有机

结合,追求城市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2. 田园城市的建设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建设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田园城市还需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3. 田园城市的发展需要注重绿色低碳经济的建设,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田园城市还需要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4. 未来,田园城市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做出贡献。

生态保护视阈下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生态保护视阈下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与 设计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中国共产党立足发展现实,认识到了这种差距的负面影响,积极推行了诸多与“三农”发展相关的政策。乡村建设是国家战略部署,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需合理开发乡村资源,推动乡村经济、人文、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如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科学规划设计乡村旅游景观,推动乡村经济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鉴于此,文章对生态保护视阈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保护;乡村旅游;景观规划 1生态保护视阈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分析 (1)生态保护视域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应充分考虑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基于多元化的生态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旅游景观,从而满足游客对于生态旅游项目的相关需求。规划设计环节可设置观景台区域,游客能够在观景台上欣赏海景,观景台的设计可以采用框架式的异形结构,其目的是综合考虑在日照强度较大的情况下,为游客提供遮阴休憩的空间,这也是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并且,该观景平台所使用的石材均来自于本地旧居改建工程,属于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2)乡村民居以其集中建筑景观的多元化特征受到游客的广泛关注,因此,在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对于乡村民居的设计应避免同质化现象,尽量保证民居的原有建筑形式。部分地区的乡村民居在结构上别具一格,多样化的民居设计,使乡村旅游景观类型更加丰富,且融入了乡村传统文化。同时,为突出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生态环保属性,还可增加景观植物等元素,这体现了现代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与生态保护视阈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思想不谋而合。(3)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在形式和内容上有着一定的特殊

美丽乡村游:探索中国风情,领略自然美景

美丽乡村游:探索中国风情,领略自然美景 引言 你是否曾想过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繁忙的工作和压力,来一场寻找宁静和自 然美景的旅行?中国的乡村旅游正是这样一个让你心灵放松、身心愉悦的选择。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索中国的乡村风情,领略这个美丽国家的自然美景。 乡村旅游盛行的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乡村旅游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过上慢生活的机会。与繁忙的都市相比,乡村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这里的空气清新,风景优美,还有美食和民 间文化等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探索。 乡村旅游也有盛行的原因。首先,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予了支持和鼓励。 许多地方政府将乡村旅游视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扶贫的重要手段,主动投资 建设和改善相关设施,提供各类优惠政策,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其次,互联 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获取旅游信息和分享旅行体验变得更加便捷,人们更 容易了解和选择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特色 1.自然风光: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从秀美的山脉到壮阔的河流, 从广袤的平原到神奇的湖泊。在乡村旅游中,你可以欣赏到宏伟壮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山水田园:中国的山水田园是乡村旅游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这些地方以其秀丽的山脉、碧绿的水田和宜人的田园风光而闻名。例 如,桂林的漓江风景区和杭州的西湖,都是中国最美丽的山水田园 之一。 –自然保护区:中国还有许多自然保护区,保护着各种珍稀的动植物物种。游客可以在这些保护区中观赏到大熊猫、金丝猴和许多稀有 鸟类的生态环境。四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和云南的西双版纳热带雨 林是乡村旅游中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2.文化遗产:乡村也是传统文化的宝库,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乡村文化。 在乡村旅游中,你可以探索古老的乡村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民间节日等。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村落:中国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老村落,如安徽的宏村和浙江的西塘。这些古村落以其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而著名, 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领略。游客可以在这些古村落中漫步,欣赏到 古老的石头房屋、独特的街道和传统的文化风貌。

小果园绘就乡村旅游大文章

小果园绘就乡村旅游大文章 乡村旅游一直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它不仅给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 去处,更是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在这个乡村旅游大潮中,小果园成为了一 个备受瞩目的亮点。小果园不仅是一种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更是一种对于乡村旅游的全新 理念和体验。接下来,我们将带您一起走进小果园,探寻其中的乡村之美。 小果园位于中国的乡村地区,它不同于传统的大型景区或者高档度假村,而是通过自 然的方式,将生态环境与乡村风情相融合,在这里,您可以看到绿树成荫的果园,可以感 受到清新宜人的空气,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水果和乡村美食,更重要的是,您可以和当地的 居民一起生活,感受到纯朴和自然的乡村气息。 走进小果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翠绿的果树,桃树、梨树、李子树、苹果树……它们整齐地排列在果园里,挂满了金黄的果实,露出诱人的笑脸。在这里,您可以 亲自去摘上一筐新鲜的水果,感受到摘果的乐趣,并且还可以品尝到碧波圆润的果实带来 的鲜甜滋味。小果园不仅是一个赏果的好去处,更是让人重新找回那份对土地的眷恋和对 自然的热爱。 除了果树,小果园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农作物和花草,比如茂盛的蔬菜地、飘香的茶园、盛开的花园等等。在这里,您可以亲自下地干活,体验农耕的乐趣,也可以与农民朋 友一起搭起谈天的篷布,聊天、唠嗑、拉家常。这种以农作物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不仅可 以让城市居民了解到乡村的自然风貌和农业生产,更可以拉近城乡之间的心灵距离,促进 城乡融合和共生。 小果园的乡村游客中心也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项目,比如野外烧烤、田园 垂钓、农家乐体验等等。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和纯朴,更可以体验到农耕 文化和生活方式,让城市居民在休闲的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乡村故事和风土人情。 值得一提的是,小果园还通过举办一些特色的农耕文化节、果实采摘节等活动,吸引 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与,形成了一种新的农业观光产业。这种以农业和生态观光为主题的 旅游活动,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农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更可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多元化 和创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旅游与农业、生态与经济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和有机融合,为 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新机遇和发展动力。 小果园绘就的不仅仅是一副美丽的农田图景,更是一幅农耕文化的生动画卷。在这里,可以看到农耕的辛劳和收获的喜悦,可以感受到农村的宁静和安详,可以体验到乡村的生 活和文化。小果园的乡村旅游理念和体验,更加注重了人与自然、城与乡的和谐共生,为 我们提供了一个别具特色的乡村度假新去处。

乡村旅游建议

乡村旅游建议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无论是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还是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都可以在乡村旅游中找到满足。为了能够更好地欣赏乡村风光,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 首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乡村目的地。中国的乡村遍布山水之间,各具特色。如果喜欢自然风光,可以选择去桂林、九寨沟等地;如果追求民俗风情,可以考虑去丽江、西塘等地。此外,还可以参考别人的经验分享,选择一些口碑良好的乡村旅游景点。 其次,了解目的地的乡村文化。乡村旅游并不仅仅是欣赏风景,更重要的是可以体验当地的乡村文化。可以了解当地的传统习俗、民间故事等,了解其文化背景和特色。这样在旅行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欣赏当地的文化,增加旅行的乐趣。 再次,在行程安排上要合理规划。乡村旅游一般会有很多户外活动,如徒步、骑行等。在安排行程时,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兴趣来选择活动项目。同时,还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过于匆忙,以免错过了某个美丽的风景。 另外,注意保护环境和文化。乡村旅游的风景名胜通常都保持着原始的状态,因此我们应该尽量保持环境的整洁,不乱丢垃圾、乱涂乱画。同时,也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统,不干扰当地人的生活。只有大家共同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资源,才能够让后人有机会继续欣赏到美丽的乡村风光。

最后,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农家乐作为住宿方式。农家乐通常会提供有机农产品和农家菜,可以品尝到新鲜健康的农村食物。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亲身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 总结起来,乡村旅游是一种与自然亲近、感受田园风光的方式,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目的地和活动项目,并且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到乡村旅游带来的放松和愉悦。

田园城市空间模式的主要概念及其社会背景和社会意义

霍华德“田园城市”(Garden City)空间模式的主要概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意义 英国的霍华德被称为西方近现代人本主义规划大师。他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空间模式的理论,以图解的形式描述了理想城市的原型,由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呈环状布置。 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组群示意图(《明日的田园城市》插图) 19 世纪中叶,随着城市物质资源的不断积累,西方进入了城市化的轨道,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但当时的城市建设是有限的,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导致城市环境不断恶化,社会矛盾不断尖锐。此时一些理论家开始探讨,探讨的观点分为几个方面:是放弃老城重建新城还是对老城加以规划和改造;新城的建造应如何进行,旧城的改造又如何进行,是横向对城市加以建设还是纵向对城市加以建设。 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20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1898 年他出版了以《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 :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著,针对当时的城市问题提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Garden City(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他给田园城市的定义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根据霍华德的定义,可以看出他的城市实质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

成都森林旅游促进田园城市发展的思考

成都森林旅游促进田园城市发展的思考 作者:张洪洋张斌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2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成都市的森林资源概况,并分析了森林旅游在成都打造“田园城市”中的促进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成都市森林旅游田园城市促进作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47-02 森林旅游是一种人们离开居住地前往森林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活动。“生态觉醒、回归大自然”的森林旅游正在世界各地广泛兴起,日益成为旅游业中的一种新时尚[1]。成都市针对城市化进程当中出现的城乡发展严重对立、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和恶化、乡村发展趋于停滞等日益突出的问题,适时提出了“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为建设”世现代田园城市“努力奋斗的目标,而森林旅游在推进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森林旅游在促进成都田园城市的发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成都市森林旅游资源的概况 1.1成都市林地资源概况 成都市现有林地面积342945.0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73034.0hm2、疏林地3852.0hm2、灌木林地61329.0(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12520.0hm2),未成林地1292.0hm2、苗圃地111.0hm2、无立木林地16.0hm2、宜林地3311.00hm2,六类林地类型占林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9.61%、1.12%、17.88%、0.38%、0.03%、0.01%和0.97%。森林面积285554.0hm2。 1.2 森林公园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概况 森林公园和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是成都市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市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41.5km2;省级自然保护区一个(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面积101.41km2;世界自然遗产2处(青城山——都江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其中青城山-都江堰世界自然遗产面积178.91km2;国家级森林公园四个(四川都江堰国家森林公园、四川西岭国家森林公园、四川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川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面积817.98km2;省级森林公园三个(四川省鸡冠山森林公园、四川省白鹿森林公园、四川省灵岩山森林公园)46.00km2。 2 森林旅游对成都市田园城市发展的影响 2.1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进程

悠然阳城打响绿色品牌

悠然阳城打响绿色品牌 作者:刘国信 来源:《科学种养》2019年第04期 山西省阳城县自古人杰地灵,农耕文化悠久,特色农产品甚多。近年来,阳城县县委、县政府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始终坚持“围绕旅游做农业、围绕农民抓旅游”,突出以旅游为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以休闲农业为重点的田园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和优质农产品“悠然阳城”品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富了百姓”的乡村振兴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全域旅游,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三山余脉交汇处。全县地域面积1 968千米,辖17个乡镇(办事处),467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县。该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居,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51.2%,林木绿化率达到56.7%,在北方地区较为少见。境内旅游景点众多,全县古建筑总量1 040处,是全国均值的11倍;自然风光以蟒河自然保护区、析城山喀斯特地貌奇观和亚高山草甸为代表的山水生态。同时,阳城县作为中华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商汤文化源远流长,在民间广为传颂。广禅侯全国独一,水草庙全国无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禅侯故事”,被宋徽宗钦封为“广禅侯”并为其修建水草庙的历史传奇。据考证,自西汉置县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文风长盛,名人辈出。 近年来,面对煤炭产业急剧下滑、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现实,阳城县以转型培植新的支柱产业为突破口,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挖掘、丰富旅游内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产业发展规划中,阳城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围绕旅游做农业、围绕农民抓旅游”,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基础,以休闲农业为重点,把“种农田”变为“卖风光”,把“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全力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悠然阳城”品牌。阳城县先后投资30多亿元,初步搭建起以皇城相府、蟒河、析城山三大景区为支撑,以田园城市、美丽乡村为载体的旅游产业发展框架,打造出1个5A级景区——皇城相府,2个4A级景区——蟒河和上庄古村,2个3A 级景区——孙文龙纪念馆和海会寺,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如今的阳城县已是“国家园林县城”“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古堡民居保护利用示范县”“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县委书记窦三马表示,“十三五”期间,阳城县将进一步加快旅游兴县步伐,大力实施“五十百千万”旅游振兴计划,即在巩固提升皇城、蟒河、析城山、天官王府等景区的同时,新开发50个特色休闲农庄、10个国家A 级景区、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 000种旅游特色商品和1万户农家乐,形成乡村游、生态游、健康游、体验游、文化游、品牌游等一批精品线路,加速推进全域旅游,不断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田园城市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田园城市霍华德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专业委员会受托掌管。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① 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 ② 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 ③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柯布西耶明日城市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阳光和空间。 雅典宪章 城市与乡村彼此融会为一体而各为构成所谓区域单位的要素。城市都构成一个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和政治的区域单位的一部分,城市即依赖这些单位而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将城市离开它们所在的区域作单独的研究,因为区域构成了城市的天然界限和环境 马丘比丘宪章 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规划结构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势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小区-组团、以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居住区规划结构,有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三种基本形式。 人口 组团 1000-3000 小区 10000-15000 居住区 30000-50000 用地 居住区用地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等的总称,参加用地平衡) 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遗迹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的总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

乡村田园康养旅游总结汇报

乡村田园康养旅游总结汇报 乡村田园康养旅游是一种以农村地区的田园景观和传统生活方式为主题,以提供精神、身体和情感健康为目的的旅游方式。近年来,乡村田园康养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本文将对乡村田园康养旅游进行总结汇报,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乡村田园康养旅游的定义正是其最大的特点。它以乡村地区的自然风光、悠闲的农耕生活和医学养生理论为基础,提供一种放松休闲、身心调理的旅游方式。与城市的喧嚣和忙碌相比,乡村田园康养旅游给人们带来宁静和自由的感觉,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纯净的空气。 乡村田园康养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资源。乡村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是吸引人们前来休闲度假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地方拥有美丽的山水、古朴的村庄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为乡村田园康养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中国的九寨沟、稻城亚丁和桂林等地就以其迷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游客。 乡村田园康养旅游还与生态环保息息相关。乡村地区往往更加接近自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注重。乡村田园康养旅游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通过大量接触大自然,提升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一些乡村田园康养旅游基地还采用可再生能源、生态农业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保做出了积极贡献。 乡村田园康养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首先,随着人们生活压力

的增加,对身心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乡村田园康养旅游能够提供一种放松身心的空间。其次,乡村地区的资源和环境相对较好,具有发展乡村田园康养旅游的天然优势。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质量和体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乡村田园康养旅游的独特魅力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然而,乡村田园康养旅游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乡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出行不便,这给游客的旅行带来一定的不便。另一方面,在发展乡村田园康养旅游时,需要重视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防止过度开发带来的破坏。此外,乡村地区的人才短缺也是一个问题,需要通过培训和引才等方式解决。 综上所述,乡村田园康养旅游作为一种休闲度假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潜力。通过整合资源、保护环境和培育人才,可以推动乡村田园康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幸福追求的增加,乡村田园康养旅游有望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旅游兴起

乡村旅游兴起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飞速兴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农村地区度假。乡村旅游与传统城市旅游具有不同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旅游体验,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探讨乡村旅游的兴起原因、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兴起的原因 1. 寻求原始生态和休闲 在城市繁忙的生活中,人们渴望离开喧嚣,寻找宁静和亲近自然的体验。乡村旅游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游客可以到农村地区享受原始的生态环境,远离城市的喧嚣。在乡村,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感受乡村的宁静与安逸。 2. 体验乡村文化和传统 乡村旅游也是一种体验乡村文化和传统的方式。在农村地区,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到农耕、捕鱼、制作传统工艺品等活动中,感受乡村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体验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一种新鲜的感受,有助于加深对乡村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3. 追求农产品和健康生活方式 乡村旅游还满足了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和品尝农产品的需求。农村地区的食品更加新鲜、天然,游客可以品尝到特色的农家菜肴,享

受健康的饮食。此外,一些农家乐提供的住宿环境也使游客能够远离 城市的喧嚣,放松心情,拥抱田园生活。 二、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 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的兴起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遇。农民可以通过 发展农家乐、农庄等形式,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吸引游客,从中获利。这种形式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当地乡村经济 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就业机会增加。 2. 提升农村形象 乡村旅游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对农村地区的印象。传统上,农村被认 为缺乏现代化设施和文化氛围,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村地区展 现出了别样的魅力。乡村旅游的推动使农村地区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整洁,农民们对服务意识的提升也为游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3. 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 乡村旅游对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的不 断推进,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的风险。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文化 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游客的参与,农村地区传统的节日、习 俗等得以保留和弘扬,保护了乡村的文化遗产。 三、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