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生态旅游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同时,生态旅游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即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生态旅游资源,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

这一理论中,如何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当人们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势必会以牺牲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代价,但经济效益的获得,如果利用得当,又可以成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带来促进作用?;同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也可以对经济效益有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三者是互为基础,互相补充的。但是,在现实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经常以牺牲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但殊不知,这种行为却是杀鸡取卵。

一、目前我国围绕生态旅游所存在的问题

(一)已造成环境的较大破坏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对环境时刻产生着影响。旅游发展对环境的负面作用日益显现出。如对土壤,水体,大气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破坏。旅游设施开发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分割,形成岛屿化。同时大面积植被被移除,游客踩踏,肆意采摘,外来物种引入,垃圾污染等问题凸显。

(二) 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不够合理

我国旅游景区开发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过渡建设,无序开发。只考虑迎合主观上认定的旅游者的兴趣所在的审美特点,忽视或根本不顾及该项目建设同周围景观环境的协调,从而造成对该地景观环境的侵害。如在景区内大量建设旅游接待设施,过多的公路,宾馆,商店,景区人工化现象严重。同时,景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把牺牲环境作为商业项目投资上马的代价,致使环境遭到破坏。

(三) 生态旅游成为地方政府,商家招揽游客的“生财之道”的幌子。

自生态旅游诞生,各种打着生态旅游旗号的旅游项目也开始风行。这些旅游地区主要是那些纯自然环境或受人为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这种旅游对广大旅游爱好者吸引力巨大,迅速发展成为旅游业中一个新热点。但生态旅游目前却处境尴尬。一方面这一概念已被相关机构以盈利为目大肆宣传,成为吸引游客的卖点;另一方面在实际贯彻上,却雷声大雨点小,不见起色。许多地方政府或商家将此严肃的环保理念视为商机,换汤不换药,仅仅是贴上绿色标签。

(四) 游客生态旅游意识薄弱

对生态知识的普及教育应是生态旅游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一般自然旅游的关键因素。因为生态旅游是通过游客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从而达到自觉保护自然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开发远未达到这一标准。缺乏必要的环境教育设施,设施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残缺不全,展示手段更是形式单调,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二、合理推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一)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发展生态旅游地区绝对不可以把经济利益作为旅游发展的首要目标,而要在旅游规划中秉持

有利于景区环境保护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保护多了,影响旅游业的运转,不利于提高区

域经济的发展?;开发多了,生态环境容易失衡,旅游资源就会面临灭顶之灾,所以在开发时

要寻找它们的均衡点,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生态与经济双向良性循环的路子。例如,

在生态旅游区不应大兴土木,而应就地取材,旅游接待设施,应使用当地民居,不应大量修

建新的酒店,饭店。

(二) 生态旅游景区必须进行游客流量限制

任何生态环境都有其承载力,因此游客的人数必须控制在其承载力之下。根据旅游资源的特性,进行规划,有的放矢,根据承载力进行旅游开发。比如游牧式的经营,因为绝大多数生

态旅游区都幅员辽阔,因此根据不同地域的承载能力和恢复周期,科学轮流设置游览区与无

人区。从而有效游客流量。再比如可以进行订单式游览,游客在选择生态旅游区进行游览前,必须与景区进行联系预约,在景区合理调配下安排时间游览,这样可以很好的控制游客出行

时间。

(三) 加强政府行为能力

生态旅游需要一个总体利益和目标的代言人,来控制、引导、协调、规范其它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和行为。能够担当此任的只有政府。实际上,生态旅游是一个内在地具有政治性的事物。在这里,价值观的协调与冲突,权力的制衡,利益的分配,目标的设定和标准的确定等都具

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政府拥有有力的工具来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如立法、规范、管理的开支,项目与基础设施,科研和促销等。

(四)生态旅游教育

生态旅游提倡“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游

客应在出行前,应多了解景区的风土人情,自然文化知识,在旅行过程中,在近距离接触过

程中,应时刻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社区人民,不对当地环境造成任何主动性的破坏。在旅行结

束后,要把生态旅游的思想宣传出去,并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

(五) 当地居民应融入到生态旅游发展中来,但不可过分商业化。

过分商业化,是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顽疾。虽然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当地居民

从中受益,但这种受益是一把双刃剑,经济收益有所改善,但其原本的生活状态却被打破。

因此,应适当发展商业,切不可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破坏了景区社区的生存状态。因此,

我们可以鼓励当地居民开放自己空闲民居进行家庭旅馆型经营,但不可从新修建接待设施。

同时,可适当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禽畜,做到自己自足并可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并且政府应

给其进行相应补助,使居民不至于为追求经济收益扩大经营规模。

目前虽然生态旅游还不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它确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力求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均衡

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春艳《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存在的问题》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2

[2]张建春《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12

[3]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实践与出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9

[4]巴克利《生态旅游案例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9

生态旅游兴起的背景--论文

生态旅游兴起的背景 1生态旅游的定义。 近几年来,人们常常提起生态旅游这以名词,旅行社也极力推界人们参加生态旅游。1999年,被国家定为“生态旅游年";2000年,被世界定为“生态旅游年”。生态旅游究竟是什么回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旅游的说法也有各种说法,但总的可以从旅游和生态两个方面来说。从旅游的角度来看,生态旅游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们从传统旅游纯粹的视觉欣赏转变为身体和精神的享受;从生态的角度来看,生态旅游把人们从传统旅游对环境的破坏转变为合理的享受环境,保护环境。生态旅游对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有利的影响并且改变了人们对旅游的思维方式,从传统的旅游观光到现在的旅游享受生活。我想这正是“生态旅游”这几年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2生态旅游的兴起。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态旅游在西方就有了萌芽,随着社会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的日加恶化,到了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迅速发展。现在,各国也在极力提倡和发展生态旅游。而那时候由于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业也才刚刚起步。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家庭式的经济和交通的极为不便利,广泛的旅游根本就不存在,只有极少部分,就是现在所谓的“商业旅游”,所以更不用说什么“生态旅游”了。但现在,我国的旅游业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生态旅游方面,我们国家在这几年更加重视。我想再今后的几年将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期。 历史上,工业化以后人们的生活,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工具的改变,以前人们出行都是徒步或靠马车,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往往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一个多月。而现在即使时出国也只要十来个小时,时间,地域再也不会成为人们外出的阻碍。这样一来,旅游也就成了人们工作后外出放松的好方式,这时候各种各样的旅游方式也层出不穷。但生态旅游在今天最终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旅游方式。我认为这有三方面的原因。从环境问题方面来说:随着这几年,经济和工业的全球化加快,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特别是城市环境问题。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再也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对自然毫不节制的索取,而是探求一条人和自然和协发展的道路。各国政府也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所引起后果的严重性。我国由于是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频繁的基础建设已经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而传统的大众旅游恰恰会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大量的人涌向同一地方,毫无规划就大搞一些华丽的建筑来换取人们的“眼前一亮”,这种以环境的破坏来换取旅游的方式再也不适合今后的发展。而生态旅游讲求的恰恰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们在欣赏,享受自然的同时保护了环境。从生活方面来说,由于社会发展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加大,这时人们外出旅游更需要的是身心和精神的放松。人们也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传统大众式旅游,那种旅游给人们带来的只有身心的疲惫和时间,金钱的浪费,根本就达不到放松,休闲的目的。而生态旅游给人们带来的是休闲和娱乐,它包括了:登山、探险、漂流、攀爬等,满足了人们猎奇、求新、求异心理。从经济方面来说,传统的旅游是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增长,但生态旅游刚好没有这一缺点,它要求旅游者的是欣赏自然,尊重自然,娱乐于自然。在给旅游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保护了当地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旅游迅速获得了旅游界,乃至众多城市居民的强烈认同。 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兴起不久的生态旅游,在最近几年间,一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书【3篇】

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书【3篇】 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书1 西沟生态村位于两省(河南、山西)、三县(辉县、修武、陵川)交界处的薄壁镇境内,面积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95%,河水流径10余公里,是国家级重点生态林和太行猕猴保护区。 西沟生态村主要特征是:高山林立、奇峰怪石;峡谷万丈、壁立陡峭;泉涌溪流、瀑大潭深;古树参天、鸟语花香;野果遍坡,桃梨满园;深秋时节,红叶漫山;名贵药材,亨誉中原;自然冰雕,别有洞天。生态村内现有景点:潭头瀑布、西沟四级瀑、龙浴湖、黑龙洞、黄龙潭、龙王寨、青苔岩、小寨河、千年龟石、香炉石,还有众多奇峰待命名,这里集雄、秀、奇、幽于一体,揽山、水、林、洞于一沟。专家赞誉西沟生态—贵在原始,美在天然。 一、项目背景分析 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虽包罗万象,但无外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类。我国众多的旅游胜地中,有的以自然资源突出为特色,有的以人文资源突出为特色。 随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改变,自然资源成了旅游中最具魅力的优势资源,并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而西沟生态村却隐藏着与世隔绝的自然资源。 (一)国家对旅游产业开发的政策形势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发展旅游产业,争取把中国发展成为旅游强国,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位居世界第7位,但与世界旅游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产业政策。 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中国旅游业将尽快改变政府的主导地位,变政策调节为市场调节,以加速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步伐。 (二)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1.21世纪世界旅游的发展对景区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众多旅游专家一致认为,生态、绿色、极限、人与自然、度假、文化、体育等将是未来旅游业的主题。 2.中国旅游景点的开发将从以政府为主导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 3.旅游市场越来越呈现出细分化的特点。 (三)西沟生态村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1.成功点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良好(景区内的水、空气、植被等未受污染和破坏) (2)近三年来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在河南省内) 2.不足点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 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目前仍处于理论界研究发展,实际行为较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态旅游论文范文,目前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来发展的。 一、生态旅游的理念和实践 (一)生态旅游的提出和生态旅游的内涵 今天,旅游活动已经进入到大众旅游时代,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备受世界关注。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1950年后,世界旅游产业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国际旅游收入当前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已逾%,超过石油出口收入的%、汽车出口收入的%和机电出口收入的%。旅游产业早已稳居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2009年我国乡村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受益村(寨)超过2万个,直接受益农民超过2400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国民小康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旅游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是,伴随着全球旅游业的繁荣,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景

区的粗放式管理、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对旅游氛围的破坏比比皆是,结果导致旅游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作用减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并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甚至一些旅游点由于当地环境退化而遭废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生态旅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并逐渐兴起的,它是一种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áin)于1983年首先提出。但是,直到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推广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之后,生态旅游才作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研究和实践。 生态旅游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1990年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Elizabeth Boo)对生态旅游作如下定义: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郭来喜认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旅游的起源: 国际旅游界普遍认为生态旅游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雏形是“生态性旅游”,是1965年赫特泽(Hetzer)在反思当时文化、教育和旅游的基础上提出的旅游发展路线思路。而正式把生态旅游作为一个独立的术语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碦瑞于1983年提出的。它不仅被用于表征所有的观光自然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被观光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是在持续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旅游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克服人类活动和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帆方面成果的总和。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却面临下降的威胁,广大旅游者对回归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与日剧增;另一方面却面临着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环的被动局面,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已经十分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如何使旅游业的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怎样即发展旅游业,有保护好大自然生态环境,及开发旅游资源,有保证持续利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和应对措施。因此,生态旅游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生态旅游认识不清,概念泛化。一些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缺乏对生态旅游的完整认识,仅仅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产品,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这种标签式使用直接导致把大众旅游的开发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照搬到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不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是保护生态环境,游客在生态旅游过程中丰富认识、陶冶性情,进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当地社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获得收益,双方互惠互利,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因此,生态旅游发展越普遍、越深入,接受生态环境教育的人越多,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就越高,就越有利于提升生态文明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旅游的根本目标,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美丽的大自然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幸福感是人类最终的精神家园和追求的目标。生态文明是生态旅游的灵魂,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载体,我们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努力开创生态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生态旅游是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快的旅游方式。 要坚持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并重的原则。不仅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而且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人文生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从而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使之通过生态旅游得到传承和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生态旅游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同时,生态旅游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即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生态旅游资源,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 这一理论中,如何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当人们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势必会以牺牲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代价,但经济效益的获得,如果利用得当,又可以成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带来促进作用?;同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也可以对经济效益有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三者是互为基础,互相补充的。但是,在现实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经常以牺牲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但殊不知,这种行为却是杀鸡取卵。 一、目前我国围绕生态旅游所存在的问题 (一)已造成环境的较大破坏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对环境时刻产生着影响。旅游发展对环境的负面作用日益显现出。如对土壤,水体,大气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破坏。旅游设施开发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分割,形成岛屿化。同时大面积植被被移除,游客踩踏,肆意采摘,外来物种引入,垃圾污染等问题凸显。 (二) 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不够合理 我国旅游景区开发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过渡建设,无序开发。只考虑迎合主观上认定的旅游者的兴趣所在的审美特点,忽视或根本不顾及该项目建设同周围景观环境的协调,从而造成对该地景观环境的侵害。如在景区内大量建设旅游接待设施,过多的公路,宾馆,商店,景区人工化现象严重。同时,景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把牺牲环境作为商业项目投资上马的代价,致使环境遭到破坏。 (三) 生态旅游成为地方政府,商家招揽游客的“生财之道”的幌子。 自生态旅游诞生,各种打着生态旅游旗号的旅游项目也开始风行。这些旅游地区主要是那些纯自然环境或受人为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这种旅游对广大旅游爱好者吸引力巨大,迅速发展成为旅游业中一个新热点。但生态旅游目前却处境尴尬。一方面这一概念已被相关机构以盈利为目大肆宣传,成为吸引游客的卖点;另一方面在实际贯彻上,却雷声大雨点小,不见起色。许多地方政府或商家将此严肃的环保理念视为商机,换汤不换药,仅仅是贴上绿色标签。 (四) 游客生态旅游意识薄弱 对生态知识的普及教育应是生态旅游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一般自然旅游的关键因素。因为生态旅游是通过游客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从而达到自觉保护自然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开发远未达到这一标准。缺乏必要的环境教育设施,设施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残缺不全,展示手段更是形式单调,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二、合理推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一)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生态旅游综述

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相对于传统的旅游模式而言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可和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本文从对生态旅游的概念,产生背景及其特性、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等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生态,概念,背景,国内外,特征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源于1980年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Claude Moulin)在其论文《有当地居民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中提出的“生态性旅游”(Ecological Tourism)。 1983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生态旅游顾问墨西哥人豪?谢贝洛斯·拉斯咯瑞(H. Ceballos-Lascuráin)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用以指“前往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与存在的文化表现(现在和过去)的旅游”(Ceballos lascurain,1987)[1] 在这个概念中他强调生态旅游的区域是自然区域。他认为生态旅游是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权威的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则定义为“生态旅游是负责任的自然旅行,在此过程中,需要保护当地的环境,并能促进当地居民的可持续福利”。1988年他又进一步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岛的一种特殊形式,旅游者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研究野生动植物和享受旖旎的风光。” 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Elizabeth.Boo)在1990和1992年分别提出下面两个定义:一是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以学习、欣赏、享受风光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为特定目的,在受干扰比较小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进行的旅游活动。二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之旅。[2] 生态旅游协会(Ecotourism soclietu)把生态旅游定义为:“了解当地的环境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的开展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然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是当地居民受益” 中国学者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也进行了较多的论述,如郭来喜、卢云亭、王兴斌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并对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卢云亭把生态旅游定义为“以生态学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3]随后的几十年中,由于众多不同的机构和组织为了不同的目的,在不同的区域实践着各自认为“生态” 旅游模式,由于其注重生态旅游的原因和目的各不相同,于是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也大相径庭,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的界定也出现了层次、范围、观念、出发点、目标或陈述角度的差异,造成了生态旅游观念模糊和泛化。[4]虽然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国内外的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共性的认识即:生态旅游主要是调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旅游方式。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背景 生态旅游从产生到发展只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确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短期内占据了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旅游市场内外的诸多因素。

发展生态旅游,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落实了中国未来改革方针,并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且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提出,为包括旅游在内的各行业明确了新的努力方向,更高的科学发展要求。 生态旅游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业形态的生态旅游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并且是破解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重要杠杆。生态旅游倡导保护环境,统筹兼顾,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采用生态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展旅游业。

生态旅游以"生态保护、发展旅游、环境教育"为发展理念,不仅使游客在游览中感受优美景色带来的愉悦心情,更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思维方式和旅游行为。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保护并提升环境质量,还有利于提升从业者和参与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更能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态旅游成为一种积极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有效地实现保护和发展相协调的目的,巧妙地将发展和保护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实现生态环境长久持续的发展。 生态旅游大多以乡村和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农民是参与经营的主体。在发展生态旅游时,必须充分考虑发挥当地农民的积极性。因此,要更多地挖掘适合乡村生产生活特点、促使农民主动参与,同时又能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生态旅游可以将有机农产品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开展有机农庄的生产体验以及生活体验,不仅可丰富旅游活动内容,让游客感受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乐趣,更能让游客深刻领会保护与发展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起到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同时,生态旅游还可促使农民通过有机食品生产销售,提升收入水平,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从而提高主动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

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旅游形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生态旅游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 生态文明是指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明形态。它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节能、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并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与意义 生态旅游是一种注重自然环境保护的旅游方式,旨在提供与自然互动的体验,并倡导环境友好的行为。它的特点包括: 1. 自然环境保护:生态旅游注重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禁止破坏性的开发活动,保持景区的原始风貌和生态系统平衡。 2. 文化传承:生态旅游强调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

3. 教育意义: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了学习自然知识、认识生态环境 和培养环保意识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生态旅游的意义在于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繁荣,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三、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为 补充。首先,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与生态文明 的理念一致。其次,生态旅游注重自然环境保护,通过提供和教育游 客环保知识,增强了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推动了生态文明的 建设。再次,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共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生 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持。 四、生态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生态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通过引 导游客关注自然环境,生态旅游提高了游客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促使他们采取环保行为。其次,生态旅游促进了旅游业与自然保 护的平衡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生 态旅游还通过增加对环保设施的投资,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最后, 生态旅游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传统和文化的传承渠道,增强了民族自豪 感和认同感。

旅游发展知识:发展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发展知识:发展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了各国旅游业发展的必要选择。而生态旅游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更被广泛认可为未来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将从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带来全方位的了解和启示。 一、什么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即利用和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为核心资源,推广健康、和谐、可持续的旅游活动形式。它所推崇的是以人为本,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纽带的一种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最初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于欧洲和北美,以其高度可持续性、旅游者体验度高、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强和环境保护能力好等优势,在政府和社会各界迅速普及,在如今的国际小众旅游中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追捧。 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在推广用户体验、保护文化、景观和自然等方面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性质和原则的特定性,也是因为它带给游客的消费感

和对地区经济产生的影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性就体现在它所要进行的生态环保和社会和谐的基础上。生态旅游开发需要全面进行规划,环境考察、风险评价,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特点,如山水旅游、乡村旅游、生态观光旅游等,设计出合理的旅游路线和旅游配套设施,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和安全保障。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时,必须优先考虑生态恢复和保护,充分发挥地区文化、历史遗产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旅游对经济、文化和生态的综合效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旅游的影响 生态旅游除了环境和区域影响之外,其重要影响还包含了心理影响和社会性影响等,影响范围不仅涉及到旅游者,也涉及到服务业者和地区居民。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除了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感受之外,还提供了一种感性体验、文化体验和社会体验,塑造出生态旅游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由于生态旅游具有和谐、自然、原生态的特点,而减轻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受到的破坏,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了游客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学习、感受和体验地方文化的积

生态旅游的意义与实践

生态旅游的意义与实践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已经成为了全球旅游业的焦点之一。生态旅游意味着通过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本文将详细探讨生态旅游的意义与实践,并提出加强生态旅游的建议。 一、生态旅游的意义 1.保护环境 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保护环境。将旅游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可以减少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避免过度开发、破坏和污染等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并维护水土资源的平衡。生态旅游在环保意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2.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的另一个特点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强调的是自然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让自然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旅游注重地域生态特征的整合,相互融合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因素,让当地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共同发展。 3.推动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自然风景区、文化古迹等区域, 一方面可以激发旅游消费市场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产 业的蓬勃发展又能够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吸引国内 外游客前来旅游。 二、生态旅游的实践 1.环境保护 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差异很大,环保方面的工作也是千差万别。但是,最基础的保护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理念。新西兰的工作时间,总是羡煞旁人。其中不经常提到的一条是“每月要求员工保护50 个树”,这是该国员工参与环保的一个重要方面。每年,许多人都 加入了为这些“树木”干活的队伍。然而,在其他国家,这种计划 甚至没有得到详细的计划。 2.避免过分开发 许多观光景点的开发设置非常拥挤,受到旅游业的影响,也会 失去自然的完整性。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思考,是否有必要 在某个区域增加更多的酒店、商业和其他服务,或者另寻替代方 案来保护当地的独特性。拉瓜帝亚在科罗拉多州的第一座民用太 阳能电站,依靠强烈的光线并强调了该地区的科学公益价值,也 是一种功臣。 3.建立合作网络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从生态旅游的产生到现在,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原始生态旅游阶段、现代的生态旅游起步阶段、现代的生态旅游快速发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 1、原始生态旅游阶段(文明之初——18世纪末)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几乎没有什么威胁。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人口少,交通不发达,能够参与旅游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2、现代生态旅游起步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开创近代旅游业。这一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主流是:数量激增、经营粗放、低层次开发 3、现代的生态旅游快速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末)美国建立了368个国家公园,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森林公园体系 4、全面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联合国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 《莫霍克协定》——2000年11月17日~19日,世界生态旅游峰会——2002.5 生态旅游三大效应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会对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各种影响:1、社会效应:生态旅游可以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发挥生态旅游扶贫功能,促进社会进步和稳定;可以改善旅游地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给参与游客以最大的游憩满足感,并培养大批生态旅游者,促进生态旅游大众化,提高游客队伍的素质;有助于缓解保护观念的传播和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有利于生态旅游技术的推广和传播 2、经济效应:从国家和地方财政来看,生态旅游具有更高的创汇能力;从旅游目的地来看,生态旅游目的地有更为优越的筹资环境、融资能力和融利能力;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生态旅游可以缩小区域经济的差距;从旅游业内部来看,生态旅游可改变城市居民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和客源流向,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环境效应:生态旅游有助于培养人们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加大全社会的环保力度;有助于人们提高欣赏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和丰富生态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有助于提高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有助于发现新物种,加深人们对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协调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世界生态旅游的困惑及发展趋势 困惑:生态旅游对环境的破坏;资源掠夺问题;不规范的旅游市场 发展趋势:客源市场拓宽的可行性日益明显,生态旅游者将持续增加;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体系中的地位凸显;生态旅游产品倾向于个性化和多样化;生态旅游产业体系趋于完善 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 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是一种在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下开展的旅游活动,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三大要点 1. 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 这里的生态系统不仅仅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生态旅游的对象在西方被定义为“自然景物”,但是这一概念在历史悠久的东方就不太适用,在我国,大自然被熏上了浓浓的文化味,很难将自然和文化分开。另外在一些社会经济不发达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形成了优良的生态系统。也就是说,原始的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都应该是生态旅游的对象。生态旅游就应该是以自然及人文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方式,人们带着某一特定目的(如野生动植物观察、现存文化特质欣赏等)到干扰较为轻微的地区或未受污染的自然地区去从事旅游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当地自然和文化的认识 2. 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保护当地资源的旅游。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生态性、自然性的旅游,更是一种通过旅游来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的旅游活动,甚至是能直接提供环境保护的实际贡献的旅游活动。所以生态保护一直是生态旅游的一大特点。虽然生态旅游是在自然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二者都以大自然作为资源基础,但它们之间仍有本质区别:自然旅游主要强调的是利用自然资源来吸引旅游者,而生态旅游更强调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对自然保护作出贡献。(例如狩猎旅游可以是一种自然旅游,但是它不符合生态旅游的标准,而观鸟旅游的前提是鸟类的生存环境不被干扰或破坏,因此它是一种生态旅游) 3. 生态旅游是一种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强调社区的参与和利益的旅游。生态旅游除了能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自然旅游体验之外,也有繁荣地方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品质,同时尊重与维护当地传统文化的完整性的重要功能。在实际的以旅

保护好桂林山水 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保护好桂林山水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桂林山水素有“天下第一奇景”之称,如今已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快速城镇化,桂林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山水风景也受到了威胁。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保护好桂林的山水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首先,要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自然资源的珍贵和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教育、广告、志愿者活动等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引导人们采取生态友好的行为和习惯。同时,还需要扩大环保知识的普及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环保工作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其次,要制定环保政策,加强环保力度。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安排,加强环保力度,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惩罚,以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时,为了保护当地自然环境,要加强对旅游业的规范,制定景区管理的标准,保证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样,才能保证桂林山水的风景能够长期得到保护。 再者,应该致力于环境保护科技的研发和应用。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效率。还可以发展环保科技产业,或协商与全球性环保合作,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只有不断推进环保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才能够更好地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最后,还需要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

代化不应该是单纯的经济发展,也需关注自然的生态环境。应该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各种产业的环保水平,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为了保护好桂林山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只有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让桂林山水持续绽放它的美丽风景。以上已经提到了几个解决桂林山水保护问题的方案,但是环保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长期付出和努力。下面,继续介绍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案。 第一,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城市规划是保护自然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保护桂林山水生态环境,市政府需要审慎规划城市的建设,限制过度拓展,尤其是对自然保护区采取更加严格的限制。同时,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例如,可以通过开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方式,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第二,加强监督执法,严肃打击违法行为。加强监督执法工作,打击破坏自然环境的违法行为,是保护桂林山水的重要举措之一。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执法机制,加强监测和控制排放,限制工业生产、建设和开采矿产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对环境损害行为,如乱倒垃圾、捕捉珍稀动物等,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

最新-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精品

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本文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旅游,意义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本文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旅游行业也随之发展。 然而在环境污染越发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具体为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旅游心理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本文在阐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以期实现生态旅游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本文内容:[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旅游行业也随之发展。 然而在环境污染越发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具体为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旅游心理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本文在阐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以期实现生态旅游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关系;具体措施所谓生态旅游,主要是指通过创造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获取旅游经济效益,并且通过该收益用于区域环境建设,切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已然受到了大众的高度重视。 根据有效调查数据显示,生态旅游市场份额高达整个旅游市场的30%。 我国生态旅游事业处于起步阶段,在生态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与生态旅游的终极目标可持续发展相违背。 因此,我国要想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切实处理好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鉴于此,本文对“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概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一层复杂的关系,究其原因在于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影响,同样存在消极影响。 为此实现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对其加以具体分析。

论生态旅游的意义

论生态旅游的意义 论生态旅游的意义“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它强调以一颗平常心尊崇自然的异质性把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看待。参加生态旅游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美色的同时要注意不以个人一己意志强加于自然和其他生命如见到野兽不要去打扰更不可去捕捉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惜物认真听取周围的天籁之声并通过摄影、写生、观鸟、自然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和审美自然。“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不过随着政府《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发布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已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基本的认同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生态旅游应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唯有经济发展之后才能真正切实地重视和保护自然同时生态旅游还应该突出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意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在世界上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目前野生动物资源使非洲成为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尤其是南部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等国已成为当今国际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在处亚马孙河流域的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阿根廷、巴西、秘鲁、智利、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是生态旅游较发达的地区。在亚洲印度、尼泊尔和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是最早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地区。此外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生态旅游也有所发展。这些地区和国家开展的主要生态旅游活动有野

实践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的生态旅游

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生态旅游 摘要: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战略部署。并 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 0 引言 美丽富饶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位于祖国东北部边疆,东临东北平原、西连 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南与蒙古国交界、北与俄罗斯隔河相望,总面积10.6万平方 公里,国境线440公里,森林覆盖率78.8%,是我国现保持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生态最好的原始林区。广阔无垠的苍茫林海,已知1688种植物、746种动物承载着规模宏大的生态圈,承载着独具森林特色的生态文化,素有“千里兴安,绿色宝库”的美誉。 1 我林区森林公园建设和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概况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走近生态、走近自然为 主位的生态旅游将在全球兴起。“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 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 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即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旅游。森林旅游全称应该是森林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主体。森林 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 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 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我林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是从1999年建立莫 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起,截止到2007年底,共建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6个省部级,4个林管局级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景区、景点130多个。开 展了森林观光、休闲度假、科普考察、漂流探险、温泉冰雪等森林生态旅游产品。2008年接待旅游者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林区森林生态旅游方兴 未艾,蒸蒸日上。 2 森林公园建设及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工作中,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挖掘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按着林 区“十一五”规划中制定的长远发展目标的要求,充分发挥林业多功能、多效益, 把握适度开发建设,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可 持续发展战略,使森林生态旅游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2.1 加强森林公园建设,塑造森林生态旅游品牌近几年,我们在森林公园建 设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工作中,在著名旅游专家的指导下,借鉴先进景区的成功 经验,坚持了“高起点、高标准、高品味”的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 编制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旅游总体规划》,对各种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分区 规划,突出了各自的生态特色,如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温泉、火山、石塘林、 天池冰雪为特色;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以原始森林、漂流探险、界河观光、华 俄后裔民俗为特色;达尔滨湖、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以火山遗迹、历史遗址、鄂 伦春狩猎民族为特色;绰源国家森林公园以生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特色。特

生态旅游的发展

对中国生态旅游现状的认识 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10级旅游管理类 摘要: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为此,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消费潮应运而生。在旅游业,生态旅游也逐渐发展起来。 从而进一步发现国内自身的问题,分析国内生态旅游组成各部分的成就和问题,包括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生态旅游市场等方面,以及本人在两次旅游中的所见所闻,并在文章的最后结合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对我国生态旅游前景作出预见。 关键词:概念、背景、特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

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一是生态旅游首先要保护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二是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身心得以解脱,并促进生态意识的提高。但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即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生态旅游的背景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 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为明确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目前仍处于理论界研究发展,我国各地实际行为较少。 三、生态旅游的特征 (1)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2) 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四、发展现状 由于国内的生态旅游发展时间较短,有很多地方仍不完善,其中生态旅游者的水平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国的旅游者大多数仍属于传统旅游者,就是追求自己付出的金钱可以得到最大的回报,因此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