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公路所用土的分类

完整word版公路所用土的分类
完整word版公路所用土的分类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

适用于各类公路工程的地基土、路基土及其它路用土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

土的分类

漂石块石卵石小块石砾角砾砂粉土粘土混合土(粗、细粒土合称)有机质土

(一)巨粒土

漂石,为冲洪积成因,圆形或亚圆形。按其含量细分为漂石、漂石夹土、漂石质土。

漂石:粒径>20cm者超过总质量的75%

漂石夹土:粒径>20cm者占总质量的50%~75%

漂石质土:粒径>20cm者占总质量的15%~50%。应按粗粒土或细粒土的相应规定定名。

块石与漂石的不同,在于其形状。块石为棱角状或次棱角状。也可细分为块石、块石夹土、块石质土。

卵石:圆形或亚圆形。按其含量细分为卵石、卵石夹土、卵石质土。卵石与漂石的区别唯粒径大小而已。(漂石之界限为20cm,卵石之界限为2cm)

类似地,小块石也分为小块石、小块石夹土、小块石质土。

(二)粗粒土

〔定义〕试样中巨粒组土粒质量不大于总质量的15%,且巨粒组与粗粒土土粒质量之和大于总质量50%的土。

粗粒土分为砾类土、砂类土二种。

砾类土按其中细粒土(粒径界限0.075mm)的含量(F)的不同分为以下3种:砾:大于2mm者超过50%,且F5%≤含细粒土砾:大于2mm者超过50%,且5%<F15% ≤细粒土质砾:大于2mm者超过50%,且且15%<F50% ≤

类似地,砂类土(粒径大于2mm者50%,粒径大于0.075mm者)%50>≤亦分为砂、含细粒土砂、细粒土质砂。

砂:F5%≤含细粒土砂:5%<F15% ≤细粒土质砂:15%<F50% ≤(二))细粒土(者0.075mm粒径小于%50>细粒土新老土名对照表

颗粒组(质量%计砂粒含老新土老土(%粘砂380

砂砂含细粒土细粉质砂3

580粗亚砂粉土质10土细亚砂10

2粉质亚砂50含砂低液限粉 10

粉20低液限粉 45 1粉质轻亚粘20含砂低液限粉2低液限粘30粉质重亚粘402

粘土质砂>50 >45 轻亚粘土10~20 粘粘含砂低液限粘土重亚粘土>~>402030 25质性高液限粘土质砂>50

土土50 轻粘土~30<70 含砂高液限粘土重粘土50>45 <高液限粘土>25

第八节 土的工程分类

第八节土的工程分类 一、土的工程分类原则和体系 土的工程分类是从事土的工程性质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课题。研究制定一个既反映我国土质条件和多年建筑经验,又尽可能靠近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分类标准,并切实可行的土的工程分类,是十分重要的。土的工程分类的目的: 1.根据土类,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基本工程特性,并可结合其他因素评价地基土的承载力、抗渗流与抗冲刷稳定性,在振动作用下的可液化性以及作为建筑材料的适宜性等; 2.根据土类,可以合理确定不同上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3.当土的性质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也需根据土类(结合工程特点)确定相应的改良与处理方法。 因此,综合性的上的工程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1.工程特性差异性的原则。即分类应综合考虑土的各种主要工程特性(强度与变形特性等),用影响土的工程特性的主要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从而使所划分的不同土类之间,在其各主要的工程特性方面有一定的质的或显著的量的差别,为前提条件; 2.以成因、地质年代为基础的原则。因为土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土的工程性质受土的成因(包括形成环境)与形成年代控制。在一定的形成条件,并经过某

些变化过程的土,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成分和结构以及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土层组合,因而决定了土的工程特性;形成年代不同,则使土的固结状态和结构强度有显著的差异。关于土的各不同成因类型和不同堆积年代的特征与划分标准,见本节“二”及第一章第三节; 3.分类指标便于测定的原则,即采用的分类指标,要既能综合反映土的基本工程特性,又要测定方法简便。 土的工程分类体系,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两种 1.建筑工程系统的分类体系——侧重于把土作为建筑地基和环境,故以原状土为基本对象。因此,对土的分类除考虑土的组成外,很注重土的天然结构性,即土的粒问连结性质和强度。例如我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的分类;原苏联建筑法规(СНИП-15-74)的分类;美国国家公路协会(AASHO)分类以及英国基础试验规程(CP2004,1972)分类等; 2.材料系统的分类体系——侧重于把土作为建筑材料,用于路堤、土坝和填土地基等工程,故以扰动土为基本对象,对土的分类以上的组成为主,不考虑土的天然结构性。例,我国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和美国材料协会的土质统一分类法(ASTM,1969)等。 二、我国土的工程分类

01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教案 课题: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一、教学目的:1.了解土的生成和工程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指标间的相互转换; 3.熟悉土的抗渗性与工程分类。 二、教学重点:土的组成、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物理状态指标。 三、教学难点:指标间的相互转换及应用。 四、教学时数: 6 学时。 五、习题: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一、土的生成与特性 1.土的生成 工程领域土的概念:土是指覆盖在地表的没有胶结和弱胶结的颗粒堆积物,土与岩石的区分仅在于颗粒胶结的强弱,土和石没有明显区分。 土的生成:岩石在各种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固体矿物、流体水、气体混合物。 不同风化形成不同性质的土,有下列三种: (1)物理风化:只改变颗粒大小,不改变矿物成分。由物理风化生成土为粗粒土(如块碎石、砾石、砂土),为无粘性土。 (2)化学风化:矿物发生改变,生成新成分—次生矿物。由化学风化生成土为细粒土,具有粘结力(粘土和粘质粉土),为粘性土。 (3)生物风化:动植物与人类活动对岩体的破坏。矿物成分没有变化。 2.土的结构和构造 (1)土的结构 定义:土颗粒间的相互排列和联结形式称为土的结构。 1)种类: ●单粒结构:每一个颗粒在自重作用下单独下沉并达到稳态。 ●蜂窝结构:单个下沉,碰到已下沉的土颗粒,因土粒间分子引力大于重力不再下沉,形成大孔隙蜂窝状结构。 ●絮状结构:微粒极细的粘土颗粒在水中长期悬浮,相互碰撞吸引形成小链环状土集粒。小链之间相互吸引,形成大链环,称絮状结构。 图1.1 土的结构 3)工程性质: 密实的单粒结构工程性质最好,蜂窝结构与絮状结构如被扰动破坏天然结构,则强度低、压缩性高,不可用做天然地基。

完整word版公路所用土的分类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 适用于各类公路工程的地基土、路基土及其它路用土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 土的分类 漂石块石卵石小块石砾角砾砂粉土粘土混合土(粗、细粒土合称)有机质土 (一)巨粒土 漂石,为冲洪积成因,圆形或亚圆形。按其含量细分为漂石、漂石夹土、漂石质土。 漂石:粒径>20cm者超过总质量的75% 漂石夹土:粒径>20cm者占总质量的50%~75% 漂石质土:粒径>20cm者占总质量的15%~50%。应按粗粒土或细粒土的相应规定定名。 块石与漂石的不同,在于其形状。块石为棱角状或次棱角状。也可细分为块石、块石夹土、块石质土。 卵石:圆形或亚圆形。按其含量细分为卵石、卵石夹土、卵石质土。卵石与漂石的区别唯粒径大小而已。(漂石之界限为20cm,卵石之界限为2cm) 类似地,小块石也分为小块石、小块石夹土、小块石质土。 (二)粗粒土 〔定义〕试样中巨粒组土粒质量不大于总质量的15%,且巨粒组与粗粒土土粒质量之和大于总质量50%的土。 粗粒土分为砾类土、砂类土二种。 砾类土按其中细粒土(粒径界限0.075mm)的含量(F)的不同分为以下3种:砾:大于2mm者超过50%,且F5%≤含细粒土砾:大于2mm者超过50%,且5%<F15% ≤细粒土质砾:大于2mm者超过50%,且且15%<F50% ≤ 类似地,砂类土(粒径大于2mm者50%,粒径大于0.075mm者)%50>≤亦分为砂、含细粒土砂、细粒土质砂。 砂:F5%≤含细粒土砂:5%<F15% ≤细粒土质砂:15%<F50% ≤(二))细粒土(者0.075mm粒径小于%50>细粒土新老土名对照表 颗粒组(质量%计砂粒含老新土老土(%粘砂380

常见土的种类及性质

四、无黏性土的物理性质 无黏性土主要是指砂土和碎石土,其工程性质与其密实度密切相关。密实度越大,土的强度越大。因此,密实度是反映无黏性土工程性质的主要指标。 评判无黏性土的密实度有以下方法:1、根据相对密实度 Dr (大小位于0~1 之间)判别: 密实( 1 ≥Dr≥0 . 67 );中密( 0 . 67≥Dr≥0 . 33 );松散( 0 . 33 ≥ Dr ≥0 )。该法适用于透水性好的无黏性土,如纯砂、纯砾。 2、根据天然孔隙比e判别: e越小,土越密实。一般,e< 0 . 6 时属密实,e> 1 . 0 时属疏松。该法适用于砂土,但不能考虑矿物成分、级配等对密实度的影响。 3、根据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密( N > 30 )、中密( 15 ≤N≤ 30 )、稍密( 10≤N≤15 )、松散( N≤10 ) 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在土层钻孔中,利用重63.5kg的锤击贯入器,根据每贯入30cm所

需锤击数来判断土的性质,估算土层强度的一种动力触探试验。 4、根据野外方法鉴别(针对碎石类土) 肉眼观察、挖、钻等。 五、黏性土的物理性质 黏性土的特性主要是由于黏粒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因此含水量是决定因素。黏性土的含水量对其物理状态和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 液限(ωL, Liqud Limit ):土由可塑状态变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土处于可塑状态的最大含水量,稍大即流态; 塑限(ωP, Plastic Limit ):土由半固态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土处于可塑状态的最小含水量,稍小即半固态; 缩限(ωS , Shrinkage Limit ):土由固态变为半固态的界限含水量;土处于半固态的最小含水量,稍小即为固态。 塑性指数IP ―表示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IP 越大,土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量范围也越大。

ASTM土的工程分类执行标准(统一的土分类体系)

Designation: D 2487-00 土的工程分类执行标准(统一的土分类体系) 1. 范围 该操作描述基于实验室测定的粒径特征、液限和塑性指数用于工程目的分类矿物和有机金属矿物土的体系,当需要精确分类土时,这些将会用到。 该体系的组符号是基于实验室在土试样通过3-in.(75-mm)筛部分试样上的测试完成的数据(见规范E11)。 作为一种分类体系,该标准仅限于自然生成的土。 该标准仅应用于定性。 该标准是统一的土分类体系的ASTM版本。分类表的理论是由A. Casagrande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发展的飞机场分类体系。当几个美国政府机构在1952年采用改进后的飞机场体系版本,它就成为众所周知的统一的土分类体系。 该标准试验方法没有包含所有的安全问题,即便要,也应联系实际需要。在

试验前确定合适的安全、健康守则和决定其规章制度适用的局限性是试验者的责任。 该操作提供一套用于完成一种或是更多特殊操作的说明。该文件不能取代培训或是经验,应结合职业判断使用。不是所有的该操作都能用于所有的环境。该ASTM标准不是想代表或是取代标准观察,对于一给定的专业,必须判断其适当性,也不是不考虑一个工程的许多的特殊方面就采用该文件。在标题中“标准”一词仅仅意味着文件已经通过了ASTM多数人赞同通过程序的批准。 2. 参考文件 3. 术语

定义-除非以下列出的,所有定义均参照术语D 653。 3.1.1 粘土-通过(75-mm)美国标准筛的土,能被制成在一定范围的含水率存在塑性(像灰泥样的性质),当空干时存在相当的强度。对于分类,粘土是细颗粒土,或者土中的细粒部分,其塑性指数等于或大于4,在塑性指数对液限的曲线上落在或在“A ”线以上。 3.1.2 砾石-岩石粒子通过美国标准筛3-in.(75-mm)筛,保留在筛上部分,按以下细分: 粗砾-通过3-in.(75-mm)筛,保留在43-in.(19-mm)筛上部分。 细砾-通过43-in.(19-mm)筛,保留在筛上部分。 3.1.3 有机粘土-带有足够有机物成分能影响土性质的粘土。对于分类,有机粘土是一种土,应归类为粘土,除非它在烘干后的液限值小于烘干前液限值的75%。 3.1.4 有机粉土-带有足够有机成分能影响土性质的粉土。对于分类,有机粉土是一种土,应归类为粉土,除非它在烘干后的液限值小于烘干前液限值的75%。 3.1.5 泥炭-一种含有各分解阶段植物组织的土,通常带有机物气味,棕黑色-黑色,像海绵似的结构,质地为纤维的-无定型的。 3.1.6 砂-岩石粒子通过美国标准筛筛,保留在(75-mm)筛上部分,按以下细分: 粗砂-通过筛,保留在筛上部分。 中砂-通过筛,保留在(425-m μ)筛上部分。 细砂-通过(425-m μ)筛,保留在(75-m μ)筛上部分。 3.1.7 粉土-能通过美国标准筛(75-m μ)筛,没有塑性或是非常轻微的塑性,当空干时表现出很小或没有强度的土。对于分类,粉土是细粒土,或者土中的细粒部分,其塑性指数小于4或如果在塑性指数曲线对液限的曲线里落在“A ”线以下。

公路工程土的分类方法

公路工程土的分类方法 大家好!我是《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及《细集料含泥量与含粉量的试验研究》的作者韦汉运,群共享有《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及《细集料含泥量与含粉量的试验研究》的内容简介,如有兴趣,可到群共享下载。 下面是我在“工程试验交流千人群(207135730)”对一位网友提出的“小于2mm占84.9%,小于0.075mm占53.1%,液限30.4,塑限23.1,塑性指数7.3的土,定名是什么土”的回答。 一、根据JTG 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以下简称“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 及“小于0.075mm占53.1%”的已知条件可知,该土为细粒土(细粒组与粗粒组筛孔的划分,以0.075mm筛为界限,见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图3-1 粒组划分图”)。 二、根据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 该土的液限应为30%,塑限应为23%,则塑性指数I p=(30-23)=7(塑性指数没有单位)。 三、根据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

可知:A线I p=0.73×(30-20)=7.3 则:该土的塑性指数I p=7<A线I p=7.3 即:该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 四、根据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 及上面“该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的已知条件,该土符合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第3.4.4-(2)条土的定名。 五、根据上面“该土的液限为30%”的已知条件可知,该土属于低液限土,故该土“在B 线以左”;根据该土的塑性指数I p=7及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第3.4.4-(3)条,该土应定名为低液限粉土(ML)。 六、根据上面“小于2mm占84.9%,小于0.075mm占53.1%”的已知条件可知,大于2mm 的颗粒占15.1%(100-84.9=15.1,即含砾为15.1%),2mm~0.075mm的颗粒占31.8%(100-53.1-15.1=31.8,即含砂为31.8%),即含砂的颗粒多于含砾的颗粒。 七、根据JTG 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该土的最终定名应为含砂低液限粉土(MLS)。 以上就是该土的定名方法,公路工程其它土的分类可参考上述方法进行定名,如有欠妥之处,欢迎到“工程试验交流千人群(207135730)”继续交流、探讨。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及答案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一、思考题 1、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建筑地基土分哪几类?各类土的工程性质如何? 3、土的颗粒级配是通过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测定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判断土的级配情况? 4、土的试验指标有几个?它们是如何测定的?其他指标如何换算? 5、粘性土的含水率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很大,为什么?如何确定粘性土的状态? 6、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对其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反映无粘性土密实度的指标有哪些? 二、选择题 1、土的三项基本物理性质指标是() A、孔隙比、天然含水率和饱和度 B、孔隙比、相对密度和密度 C、天然重度、天然含水率和相对密度 D、相对密度、饱和度和密度 2、砂土和碎石土的主要结构形式是() A、单粒结构 B、蜂窝结构 C、絮状结构 D、层状结构 3、对粘性土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中的( ) 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 C、自由水 D、毛细水 4、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实度愈小,土愈() A、密实 B、松散 C、居中 D、难确定 5、土的不均匀系数C u 越大,表示土的级配() A、土粒大小不均匀,级配不良 B、土粒大小均匀,级配良好 C、土粒大小不均匀,级配良好 6、若某砂土的天然孔隙比与其能达到的最大孔隙比相等,则该土() A、处于最疏松状态 B、处于中等密实状态 C、处于最密实状态 D、无法确定其状态 7、无粘性土的分类是按() A、颗粒级配 B、矿物成分 C、液性指数 D、塑性指数 8、下列哪个物理性质指标可直接通过土工试验测定() A、孔隙比 e B、孔隙率 n C、饱和度S r D、土粒比重 d s 9、在击实试验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土的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 B、土的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 C、土的干密度在某一含水率下达到最大值,其它含水率对应干密度都较小 10、土粒级配曲线越平缓,说明()

《建筑工程类别划分标准》全

建筑工程类别划分标准 注: 一.名词界定: 1.跨度:指按设计图标注的相邻纵向定位轴线的距离。 2.檐高:指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至檐口滴水的垂直距离。 3.面积:指按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计算的单位工程建筑面积。 4.层数:指建筑物的分层数(含地下室)。但不计算建筑面积的建筑层和屋顶水箱间、楼梯间、电梯机房不计算层数。 5.公共建筑:指医院、宾馆、综合楼、办公楼、教学楼、候机楼、车站、客运楼等为公众服务的建筑物。6.特殊建筑:指影剧院、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为公众服务的建筑物。二.工程类别标准的说明: 1.以上各项工程分类均按单位工程划分。内部设施如为同一企业施工应并入该单位工程一并划类。2.住宅及公共建筑符合表中两个条件方可执行本标准,其余符合表中的任一个条件即可执行本标准。3.室外管沟、化粪池、围墙、按四类标准执行,挡墙按市政定额的划分标准执行。 4.单层多跨厂房应以最大跨度或檐高作为确定类别的依据。与单层厂房相连的附属生活间、办公室等均随该单层厂房的标准执行。 5.单位工程檐高不同时应以其最高檐高作为确定类别的依据。 6.一个单位工程具有不同使用功能时,应按其主要使用功能(以建筑面积大小区分)确定取费标准。7.特殊建筑工程类别的确定须报市造价管理总站,由市造价管理总站依据施工图纸按有关技术参数确定后执行。

工程类别划分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单位工程,按其施工难易程度,结合我省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工程类别划分标准是确定工程施工难易程度、计取有关费用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编制投标报价的参考。建筑工程的工程类别按工业建筑工程、民用建筑工程、构筑物工程、单独土石方工程、桩基础工程分列并分若干类别。 1、类别划分 (1)工业建筑工程:指从事物质生产和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的建筑工程。一般包括:生产(加工、储运)车间、实验车间、仓库、民用锅炉房和其他生产用建筑物。 (2)装饰工程:指建筑物主体结构完成后,在主体结构表面进行抹灰、镶贴、铺挂面层等,以达到建筑设计效果的装饰工程。 (3)民用建筑工程:指直接用于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非生产性建筑物。一般包括:住宅及各类公用建筑工程。 科研单位独立的实验室、化验室按民用建筑工程确定工程类别。 (4)构筑物工程:指工业与民用建筑配套、且独立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构筑物,或独立具有其功能的构筑物。一般包括:烟囱、水塔、仓类、池类等。 (5)桩基础工程:指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不能满足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稳定要求,而采用的一种深基础。主要包括各种现浇和预制混凝土桩及其他桩基。 (6)单独土石方工程:指建筑物、构筑物、市政设施等基础土石方以外的,且单独编制概预算的土石方工程。包括土石方的挖、填、运等。 2、使用说明 (1)工程类别的确定,以单位工程为划分对象。 (2)与建筑物配套使用的零星项目,如化粪池、检查井等,按其相应建筑物的类别确定工程类别。其他附属项目,如围墙、院内挡土墙、庭院道路、室外管沟架、按建筑工程Ⅲ类标准确定类别。 (3)建筑物、构筑物高度,自设计室外地坪算起,至屋面檐口高度。高出屋面的电梯间、水箱间、塔楼等不计算高度。建筑物的面积,按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的规定计算。建筑物的跨度,按设计图示尺寸标注的轴线跨度计算。 (4)非工业建筑的钢结构工程,参照工业建筑工程的钢结构工程确定工程类别。 (5)居住建筑的附墙轻型框架结构,按砖混结构的工程类别套用;但设计层数大于18层,或建筑面积大于12000m2时,按居住建筑其他结构的Ⅰ类工程套用。 (6)工业建筑的设备基础,单体砼体积大于1000m3,按构筑物Ⅰ类工程计算;单体砼体积大于600m3,按构筑物Ⅱ类工程计算;单体砼体积小于600m3,大于50m3按构筑物Ⅲ类工程计算;小于50m3的设备基础,按相应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工程类别确定。 (7)同一建筑物结构形式不同时,按建筑面积大的结构形式确定工程类别。 (8)新建建筑工程中的装饰工程,按下列规定确定其工程类别: ①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装饰计费价格合计在100元以上的,为Ⅰ类工程。 ②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装饰计费价格合计在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为Ⅱ类工程。 ③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装饰计费价格合计在50元以下的,为Ⅲ类工程。 ④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装饰计费价格计算:按第九章计算出全部装饰工程量(包括外墙装饰),套用价目表中相应项目的计费价格,合计后除以被装饰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⑤单独外墙装饰,每平方米外墙装饰面积装饰计费价格在50元以上的,为Ⅰ类工程; 装饰计费价格在50元以下,20元以上的,为Ⅱ类工程;装饰计费价格在20元以下的,为Ⅲ类工程。

土的分类与鉴定

土的分类与鉴定 土属于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其结构松散,成因复杂。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标、液限或孔隙比可将土分为碎土石、砂土、粉土、粘性土和淤泥质土。根据形成时代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为新近沉积土。 1.土的描述与定名 在岩土工程中,土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粒度成分,并结合其成因和时代进行命名。因此在现场勘察时应注意划分成因和时代,并详细描述土的成分和结构特征。 碎石土应描述: 砂土应描述: 粉土应描述: 粘性土应描述: 2.碎土石的分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

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表1-11 碎石土分类 土的名称 颗粒形状 颗粒级配 漂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 块石 棱角形为主 卵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碎石

棱角形为主 圆砾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角砾 棱角形为主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确定,对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按表1-12分类。并按表1-13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63.5进行修正。 表1-12 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分类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 N63.5>20 5<N63.5≤20 5<N63.5≤10 N63.5≤5

工程土的分类

土的工程分类 土的工程分类,见表4—1—2。 表4-1-2 土的工程分类 土的分类土 的 级 别 土的名称 坚实系 数 开控方法 及工具 一类土 (松软土) Ⅰ 砂,亚砂土,冲积砂土层,种植土,泥 炭(淤泥) 0.5~0.6 用锹、锄头 挖掘 二类土 (普通土) Ⅱ 亚粘土,潮湿的黄土,重亚粘土,夹有 碎石、卵石的砂、种植土、填筑土及亚 砂土 0.6~0.8 用锹、锄头 控掘,少许 用镐翻松 三类土 (坚土) Ⅲ 软及中等密实粘土,重亚粘土,粗砾石, 干黄土及含碎石、卵石的黄土、亚粘土, 压实的填筑土 0.8~1.0 主要用镐, 少许用锹、 锄头挖掘, 部分用橇 棍 四类土 (砂砾坚土) Ⅳ 重粘土及含碎石土、卵石的粘土,粗卵 石,密实的黄土,天然级配砂石,软泥 灰岩及蛋白石 1.0~1.5 用镐、橇 棍、然后用 锹挖掘,部 分用楔子 及大锤 五类土(软Ⅴ ~ Ⅵ 硬石炭纪粘土,中等密实的页岩、泥灰 岩、白垩土,胶结紧的砾岩,软的石灰 岩 1.5~4.0 用久或橇 棍、大锤挖 掘,部分使 用爆破方

石) 法 六类 土 (次坚石) Ⅶ ~ Ⅸ 泥岩,砂岩,砾岩,坚实的页岩、泥灰 岩,密实的石灰岩,风化花岗岩、片麻 岩 4.0~10 用爆破方 法开挖,部 分用风镐 七类 土(坚石) Ⅹ ~ Ⅷ 大理岩,辉绿岩,玢岩,粗、中粒花岗 岩,坚实的白云岩、砂岩、砾岩、片麻 岩,石灰岩、风化痕迹的安山岩、玄武 岩 10~18 用爆破方 法开挖 八类土(特坚石) XI V ~ XV I 安山岩,率武岩,花岗片麻岩,坚实的 细粒花岗石、闪长岩、石英岩、辉长岩、 辉绿岩、玢岩 18~25 以上 用爆破方 法开挖 注:1.土的级别为相当于一般16级土石分类级别; 2.坚实系数为相当于普氏岩石强度系数

公路工程的分类

一、公路工程的分类 (一)土建部分工程项目的划分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规定,根据建设任务、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评定的需要,应在施工准备阶段按表1-1将建设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应按相同的工程项目划分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1)单位工程。在建设项目中,根据签订的合同,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2)分部工程。在单位工程中,应按结构部位、路段长度及施工特点或施工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 (3)分项工程。在分部工程中,应按不同的施工方法、材料、工序及路段长度等划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 同一个分项工程中,根据施工工艺、施工进展和完成情况,可以分几段或几个阶段进行检查验收,然后进行汇总。 (4)公路工程标段划分应合理,以适应建筑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生产的需要。 表1-1一般建设项目的工程划分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路基工程 (每10km 或 每标段) 路基土石方工程※① (1~3km 路段)② 土方路基※、石方路基※、软土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处治层※ 等 排水工程(1~3km 路段) 管节预制、管道基础及管节安装※、检查(雨水)井砌筑※ 、土沟、浆砌排水沟※ 、盲沟、跌水、急流槽※ 、水簸箕、排水泵站等 小桥及符合小桥标准的通道※ 、人行天桥、渡槽(每座) 基础及下部构造※ 、上部构造预制、安装或浇筑※ 、桥面※ 、栏杆、 人行道等 涵洞、通道(1~3km 路段) 基础及下部构造※ 、主要构件预制、安装或浇筑※ 、填土、总体等 砌筑防护工程(1~3km 路段) 挡土墙※ 、墙背填土、抗滑桩※ 、锚喷防护※ 、锥坡、导流工程、石 笼防护等 大型挡土墙※ 、组合式挡土墙※ 、 (每处) 基础※ 、墙身※ 、墙背填土、构件预制※ 、构件安装※ 、筋带、锚杆、 拉杆、总体※ 等 路面工程 (每10km 或 每标段) 路面工程(1~3km 路段)※ 底基层、基层※ 、面层※ 、垫层、联结层、路缘石、人行道、路肩、路面边缘排水系统等 (续)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桥梁 工程③ 特大、大、 中桥) 基础及下部构造※(每桥或每墩、 台) 扩大基础、桩基※、地下连续墙※、承台、沉井※、桩的制作※、钢筋加工及安装、墩台身(砌体)浇筑※、墩台身安装、墩台帽※、组合桥台※、台背填土、支座垫石和挡块等 上部构造预制和安装※ 主要构件预制※、其他构件预制、钢筋加工及安装、预应力筋的加工

土的工程分类汇总

土的工程分类 1. 土的工程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土的工程分类是指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将工程用土按种属关系划分为各种类别。土的工程分类目的是为工程建设服务。土的分类与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密切相关,其作用可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1)根据土的类别,可大致判断土的基本工程特性; 2)根据土的类别,可合理确定不同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3)当土的工程性质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可根据该类土的特性并结合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改良和治理措施。 (1)土的工程分类的主要原则 1)工程特性差异性的原则应综合考虑土的各种主要工程特性,用影响土的工程特性的主要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应使所划分的不同土类别之间,在其主要工程特性方面具有显著的质和量的差别。 2)以地质成因和地质年代为基础、以工程特性为依据的原则土是长期地质作用的产物,土的物质成分和结构与地质成因和地质年代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特定的地质年代和成因条件形成特定类型的土,即地质成因和地质年代与土的工程特性有一定的关联性。另一方面,土的工程性质指标是其基本工程特性的定量标志,以土的工程特性作为分类依据才能达到使土的分类服务于工程的目的。 3)分类指标便于准确测定的原则土的分类指标,应既能综合反映土的基本工程特性,又要便于准确测定。为了减少误差,应尽可能采用定量指标。指标的测定方法应合理可行,不致引起过大的人为误差。 (2)土分类方法的基本形式 1)通用分类和专门分类 工程用土的分类方法,若按其适用的工程领域范围,可分为通用分类和专门分类。 通用分类是适用于工程建设各行业的土的工程分类体系。如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90)中的土分类方法,就是工程用土的通用分类体系,在工程建设各行业部门通用。 专门分类又称部门分类,是工程建设各行业部门根据各自的专门需要所制定的土的工程分类体系。我国的公路、建工、铁路、水利等部门都有各自的土的工程分类体系,如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中所规定的土分类方法,就是适用于公路建设部门的土的专门分类体系。

稳定土分类和适用范围

1、稳定土分类和适用范围有什么规定? 答:稳定土的分类和适用范围见表。 要点:结合材料分大类颗粒大小再分类 种类繁多要细分适用性能各不同 2、稳定混合料标准强度有什么要求? 答:在不同交通类别道路和不同的结构层中,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温养生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其代表值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要点:强度标准是根本质量检验作标准 3、水泥稳定土对水泥有什么要求? 答: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稳定土,但应选用终凝时间较长的水泥(宜在6h以上)。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并宜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如32.5或42.5)。 要点:终凝时间要较长低标水泥优先选 4、石灰稳定土对石灰有什么要求?使用中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石灰是由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等原材料燃烧而得。当氧化镁含量超过5%时,即称镁石灰;反之,称钙石灰。石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建筑生石灰》(JC/T479-92)、《建筑生石灰粉》(JC/ T480-92)、《建筑消石灰粉》(JC/T481-92)的要求。等外石灰、贝壳石灰、珊瑚石灰等,应通过试验,只要石灰土混合料的强度符合石灰稳定土强度标准,就可以使用。

使用石灰时通常生石灰块加水,使之消解为消石灰,并过筛后使用。生石灰粉也就是磨细生石灰,使用时不需经过消解,但拌入土中后,需等2~3h再进行碾压。 露天堆放石灰,对石灰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石灰中有效镁、钙含量随露天放置时间而下降,因此,石灰运到现场后应尽快使用。如需堆放较长时间,应堆放在地势较高处,并用土或其他覆盖物封存。 生石灰中或多或少含有欠火石灰和过火石火。欠火石灰不能全部消解。过火石灰颜色变深,表面常被粘土杂质融化形成玻璃釉状物质所包裹,消解很慢。为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一般应提前7~10d消解。使用镁石灰时,要延长消解时间,缓慢加水,以润湿为主,不可用大水浸泡,消解时间以提前10~15d为宜。 要点:控制存放时间检测钙镁含量 严密覆盖防雨注意充分消解 5、稳定土对土有什么要求? 答:稳定土对土的要求如下: ⑴水泥稳定土:凡是能被经济地粉碎的土,都可用水泥稳定。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水泥稳定土用做基层和底基层时,集料的最大粒径分别不超过31.5mm和37.5mm,颗粒组成分别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表3.2.2的3号级配和2号级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

页眉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 ㈠道路的组成 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按所在位置、交通性质及其使用特点,可分为村道路等。 公路的组成1. ⑴线形组成。公路线形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 ⑵结构组成。公路的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它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2.城市道路的组成 )和路面三大部分。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 ㈡道路的等级划分 公路的等级划分。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1. 个等级。5 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全4⑴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具有4个或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的公路。 . ⑵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设施基本相同。一级公路只是部分控制出入 ⑶二级公路。二级公路是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 ⑷三级公路。三级公路是沟通县、城镇之间的集散公路。 ⑸四级公路。四级公路是沟通乡、村等地的地方公路。 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2. 按城市道路系统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交通服务。 ⑵主干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 ⑶次干路。次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道路网,它是城市交通干路。 页脚 页眉 )内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⑷支路。支路是一个地区(如居住区 二、路基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㈠路基基本构造。是指路基填挖高度、路基宽度、路肩宽度、路基边坡等。 ㈡路基的作用 低于原地面的挖方是路面的基础,是路面的支撑结构物。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路基称为路堑。路面底面以下 ㈢路基的基本要求 1.路基结构物的整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温稳定性2. 水温稳定性是指强度和刚度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化幅度。 ㈣路基形式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习题解答全讲解学习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习题解答全

二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一、填空题 1. 土是由固体颗粒、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三相体。 2. 土颗粒粒径之间大小悬殊越大,颗粒级配曲线越_______,不均匀系数越______,颗粒级配越______。为了获得较大的密实度,应选择级配________的土料作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3. 塑性指标P I =________,它表明粘性土处于_______状态时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4. 根据___________可将粘性土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五种不同的软硬状态。 5. 反映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主要指标是土的________,工程上常用指标 ________结合指标________来衡量。 6. 在土的三相指标中,可以通过试验直接测定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可用_________法、_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测定。 7. 土的物理状态,对于无粘性土,一般指其________;而对于粘性土,则是指它的_________。 8. 土的结构是指由土粒单元的大小、形状、相互排列及其连接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9. 土的灵敏度越高,结构性越强,其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就越________。 10. 工程上常用不均匀系数u C 表示土的颗粒级配,一般认为,u C ______的土属级配不良,u C ______的土属级配良好。有时还需要参考__________值。 11. 土的含水量为土中_______的质量与_________的质量之比。 12. 某砂层天然饱和重度sat γ20=KN/m 3,土粒比重的68.2=s d ,并测得该砂土的最大干密度33max 1.7110kg /m d ρ=?,最小干密度33min 1.5410kg /m d ρ=?,则 天然孔隙比e 为______,最大孔隙比m ax e 为______,最小孔隙比m in e 为______。 13. 岩石按风化程度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其成因可分为

土的分类

第三章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一、概述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按其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可以概括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般性分类: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 局部性分类: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 专门型分类:根据某些工程部门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的一般原则和形式: 在充分认识土的不同特殊性的基础上归纳其共性,将客观存在的各种土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或组。 常将成因和形成年代作为最粗略的第一级分类标准,即所谓地质成因分类。 将反映土的成分(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和与水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征作为第二级分类标准,即所谓的土质分类。 为了进一步研究土的结构及其所处状态和土的指标变化特征,更好的提供工程设计施工所需要的资料,必须进一步进行第三级分类,即工程建筑分类。 上述三种土的工程地质分类中,土质分类是土分类的最基本形式,有两种分类原则:一是按土的粒度成分;二是按土的塑性特性。 国内外的土质分类方案很多,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体系,一是按粒度成分,一种是按塑性指标,一种是综合考虑粒度和塑性的影响。 二、土的分类 (一)按地质成因分类: 土按地质成因可分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冰积、风积等类型。 (二)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分类 土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 1.土按颗粒大小分类 粒组名称分界颗粒(mm)组亚组 漂石或块石大800 中400 小200 卵石或碎石极大100 大60 中40 小20 圆砾或角砾粗10 中 5 细 2 砂粒粗0.5 中0.25 细0.10 极细0.05 粉粒粗0.1 细0.05 粘粒粗0.002

【建筑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施工习题习题及详细解答

土木工程施工习题 第一章土方工程 一、填空题 1.按照土的分类,称为土的工程分类。(开挖难易程度) 2.土的含水量对填土压实质量有较大影响,能够使填土获得最大密实度的含水量称为。(土的最佳含水量) 3.水在土中渗流时,水头差与渗透路程长度之比,称为。(水力坡度) 4.渗透系数K是指当水力坡度为1时,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 5.地下水在土中渗流的速度与水头差成比,与渗流路程成比。(正;反)6.土经开挖后的松散体积与原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称为。(最初可松性系数) 48.填土压实后必须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它是以设计规定的作为控制标准。(压实系数)49.填土的压实系数是指土的与土的之比。(控制干密度;最大干密度)50.检查每层填土压实后的干密度时,取样的部位应在该层的。(下半部) 二、单项选择题 1.作为检验填土压实质量控制指标的是()。 A.土的干密度B.土的压实度C.土的压缩比D.土的可松性 【解析】土的干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用ρd表示;它是检验填土压实质量的控制指标。(A) 2.土的含水量是指土中的()。 A.水与湿土的重量之比的百分数B.水与干土的重量之比的百分数

C.水重与孔隙体积之比的百分数D.水与干土的体积之比的百分数 【解析】土的含水量是土中所含的水与土的固体颗粒间的质量比,以百分数表示。(B) 【解析】轻型井点抽水设备常用的有真空泵和射流泵设备。真空泵抽水设备真空度较高,降水深度较大,但设备较复杂、耗电较多。射流泵抽水设备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耗电少、使用检修方便,因而常被采用。(B) 14.以下选项中,不作为确定土方边坡坡度依据的是()。 A.土质及挖深B.使用期C.坡上荷载情况D.工程造价【解析】不能以工程造价作为依据,否则将不能保证施工安全。(D) 15.对地下水位低于基底、敞露时间不长、土的湿度正常的一般粘土基槽,做成直立壁且不加支撑的最大挖深不宜超过()。 A.1 m;B.1.25 m;C.1.5 m;D.2 m 【解析】在土质均匀、开挖范围内无地下水、土的含水量正常、施工期较短的情况下,可垂直下挖,且不加设支撑的最大允许深度为:较密实的砂土或碎石土1m;粉土或粉质粘土1.25m ;粘土或粘土填充的碎石土1.5m;坚硬粘土2.0m。(C) 16.按土钉墙支护的构造要求,土钉间距宜为()。 A.0.5~1 m B.1~2 m C.2~3 m D.3~5 m 【解析】土钉墙支护的构造要求:土钉长度宜为开挖深度的0.5~1.2倍,间距宜为1~2m,且呈梅花形布置,与水平夹角宜为5°~20°。(B) 40.某基坑回填工程,检查其填土压实质量时,应( )。

土壤分类

試驗五土壤分類 (一)試驗目的 由粒徑大小分佈曲線、液性限度及塑性指數等試驗結果,做土壤分類,以作為工程之參考。 (二)試驗說明 土壤分類法包括: (1)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USDA)。 (2)美國州際公路官員與運輸協會土壤分類法(AASHTO)。 (3)美國統一土壤分類法(USCS)。 (A)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 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其步驟如下: (1)經土粒大小分析試驗可得: 礫石百分比 G = 100-通過4號篩百分比。 砂土百分比 S = 100-G-通過200號篩百分比。 粘土百分比 C = 粒徑小於0.002mm之百分比。 沉泥百分比 M = 100-G-S-M 有礫石(G>0.00%)之情況應修正成三個量: S = S/(S + M + C) M = M/(S + M + C) C = C/(S + M + C) (2)以砂土百分比為左上方之座標繪左上到右下之直線。(↘) (3)以沉泥百分比為下方之座標繪左下到右上之直線。 (↗) (4)以粘土百分比為右上方之座標繪左到右之水平線。 (←) 在三角座標圖上繪出交於一點,即可知此試樣土壤為何類土壤。註: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礫石>50%需加註高礫石質。 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礫石>=15%需加註礫石質。 本分類法適合農業土壤之分類用。

圖 5-1 三角座標土壤分類法 (B)美國州際公路官員與運輸協會土壤分類法: AASHTO土壤分類法其步驟如下: (1)由土粒大小分析試驗蒐集: 通過10篩百分比,通過40篩百分比,通過200篩百分比 n (2)由阿太堡限度試驗蒐集: 液性限度LL,塑性指數PI 依AASHTO土壤分類表,即可查出土樣初步為何種分類符號。 (3)另需計算分組指數(Group Index)GI: a = n - 35 b = n - 15 c = LL - 40 d = PI - 10 GI = 0.2 a + 0.005 a c + 0.01 b d (4)一般AASHTO土壤分類法之分類符號以A-X-Y(GI)表示之。 本分類法適合公路工程路基、基層及底層土壤之分類用。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07294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㈠道路的组成按所在位置、交通性质及其使用特点,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1.公路的组成⑴线形组成。公路线形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⑵结构组成。公路的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它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2.城市道路的组成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㈡道路的等级划分 1.公路的等级划分。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⑴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的公路。⑵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设施基本相同。一级公路只是部分控制出入.⑶二级公路。二级公路是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⑷三级公路。三级公路是沟通县、城镇之间的集散公路。⑸四级公路。四级公路是沟通乡、村等地的地方公路。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按城市道路系统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⑴快速路。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交通服务。⑵主干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⑶次干路。次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道路网,它是城市交通干路。⑷支路。支路是一个地区(如居住区)内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二、路基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㈠路基基本构造。是指路基填挖高度、路基宽度、路肩宽度、路基边坡等。㈡路基的作用是路面的基础,是路面的支撑结构物。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㈢路基的基本要求1.路基结构物的整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2.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温稳定性水温稳定性是指强度和刚度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化幅度。㈣路基形式 1.填方路基⑴填土路基。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⑵填石路基。填石路基是指用不易风化的开山石料填筑的路堤。⑶砌石路基。砌石路基是指用不易风化的开山石料外砌、内填而成的路堤。砌石路基应每隔15~20m设伸缩缝一道。当基础地质条件变化时,应分段砌筑,并设沉降缝。⑷护肩路基。坚硬岩石地段陡山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当填方不大,但边坡伸出较远不易修筑时,可修筑护肩。护肩高度一般不超过2m。⑸护脚路基。当山坡上的填方路基有沿斜坡下滑的倾向,或为加固,收回填方坡脚时,可采用护脚路基,其高度不宜超过5m。2.挖方路基。⑴土质挖方路基。⑵石质挖方路基。 3.半填半挖路基。在地面自然横坡度陡于1:5的斜坡上修筑路堤时,路堤基底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m,高速、一级公路台阶宽度一般为2m。 三、路面㈠路面结构组成。一般由面层、基层、垫层组成。1.面层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大气降水和温度变化影响的路面结构层次。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沥青路面面层可由一层或数层组成,表面层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中间层、下面层应根据公路等级、沥青层厚度、气候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沥青结构层。2.基层设置在面层之下,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递到底基层、垫层、土基等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基层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水稳性、扩散荷载的性能。在沥青路面基层下铺筑的次要承重层称为底基层。基层、底基层视公路等级或交通量的需要可设置一层或两层。当基层、底基层较厚需分两层施工时,可分别称为上基层、下基层,或上底基层、下底基层。3.垫层。路基土质较差、水温状况不好时,宜在基层(或底基层)之下设置垫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或扩散荷载应力等作用。面层、基层和垫层是路面结构的基本层次。为了保证车轮荷载的向下扩散和传递,较下一层应比其上一层的每边宽出0.25m。㈡坡度与路面排水路拱指路面的横向断面具有一定坡度的拱起形状,其作用是利于排水。路拱的基本形式有抛物线、屋顶线、折线或直线。为便于机械施工,一般采用直线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由路肩排水与中央分隔带排水组成;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由路拱坡度、路肩横坡和边沟排水组成。㈢路面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