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16 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

材料一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材料二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材料三

加大精准脱贫力度。2018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 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和文化等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材料四

党中央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核心考点锁定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表明了什么?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4)我国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4)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

3.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3)这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这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4.请为当地政府解决好民生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物质基础。

(2)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治上保障民生问题。

(3)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

(4)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

(5)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民生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5.青少年能为解决民生问题做些什么?

(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2)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积极宣传党和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方针、政策。

(4)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6.精准扶贫的国情依据是什么?

(1)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各阶层发展不平衡。

(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3)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7.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有哪些?

(1)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2)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需要改革。

(4)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需要完善。

(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健全等。

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2)有利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的幸福感。

(3)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5)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6)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7)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9.请你为乡村振兴提出合理化建议。

(1)大力向村庄投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2)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3)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

(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5)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6)结合当地实际,开拓新功能与新业态,发展观光休闲与养老产业,搞田园共同体。

(7)当地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8)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10.百姓愿望的实现与全面小康目标之间的关系?

(1)百姓愿望的实现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2)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为实现百姓愿望提供了保障。

11.如何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2)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3)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确保发展的成果归全体人民所有。

(4)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护人民的环境权益。

考题专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聊城] 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承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读出( A )

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②认真践诺、承担责任的大国风范

③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的孜孜追求

④同步富裕、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7年12月29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2020年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实现全面振兴)作了部署,绘就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蓝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C )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②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③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④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近五年来,我国棚户区改造住房2 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 700多万户,上亿人喜迁新居。这些成绩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是( C )

A.民主法治

B.充满活力

C.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2018·北京] 多年来,北京市一直对口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发展,用心用情做好援疆工作,通过精准扶贫,助推30余万人脱贫。北京援疆有利于( A )

①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④发挥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图是中国邮政在2017年3月9日发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特种邮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 A )

A.是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B.表明我国对外开放是对所有国家的开放

C.说明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D.是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扶持的改革创新举措

6.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政策措施集中释放,这其中,民生礼包分量很足:2018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 000万以上,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现阶段我国要解决这些民生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 D )

A.坚持改革开放

B.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C.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018年2月4日,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21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回答7-8题。

7.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其依据有( A )

①我国发展的最大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②我国发展的最大不充分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

③农村生产力水平低

④鼓励支持资本、技术下乡,推进乡村的现代化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B )

①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

②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③是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必然要求

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2018·安徽] 党的十九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材料体现了( A )

①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④2020年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020年之前,中国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且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这些做法( A )

①有利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②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能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④又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元,又有1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坚持( C )

A.以脱贫为中心

B.同步富裕

C.共同富裕

D.诚实守信

12. 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问题,对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严惩不贷。严惩民生领域腐败问题有利于( D )

①维护社会公正②促进诚信社会建设

③实现共同富裕④促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牵挂民生。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指出,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烦心事、操心事,我们的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1)“也有不少烦心事、操心事,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党中央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农业体系还未充分发展,集体经济还不够壮大;让天更蓝、水更清任重道远;农民在看病、养老等方面还不满意;农村陈规陋习与封建迷信活动依然存在;高效的农村生态治理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2)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请你结合材料二,为乡村振兴理出正确的思路。

(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共同富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坚持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战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监督机制,行使监督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4.扶贫攻坚。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同心协力,知难而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贫困地区发生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全面实现小康,决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尽管有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在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在当地群众的艰苦努力下,老百姓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敞,越走越亮堂。有些政协委员发声:对贫困民族地区要高看一眼,要厚爱一分。

相关链接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民族八省区在减贫方面取得决定性进展。广西五年来,累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9万,年均减贫12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8%下降到7.9%左右;贵州2017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万个,120万人脱贫;云南2017年投入省级以上专项扶贫资金117.8亿元,约115万人脱贫。

(1)概括材料一中的数据,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2)“对民族贫困地区要高看一眼,要厚爱一分”体现了什么?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请你从必要性的角度分析原因。

(4)结合“相关链接”回答:扶贫开发对于少数民族同胞来说,意味着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从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之间关系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1)我国扶贫成就显著;党和国家重视改善民生。

(2)我国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我国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3)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

(4)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改进当地的生产方式,拓展致富途径;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各项权利的实现;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激发爱国情感。

(5)扶贫开发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前提和基础;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是要补好全面小康的短板,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抓好扶贫开发有利于推动全面小康的实现;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7、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富兰克林

8、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9、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0、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11、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