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70-_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50070-_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50070-_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一、GB50070-2009_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矿山工程电力设计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矿山工程电力设计,不适用于石油矿电力设计。

第1.0.3条矿山工程电力设计,应根据矿山工程规模、服务年限和远景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做到近、远期建设,以近期为主,合理地兼顾远期建设。条件允许时,应使基建与生产用电设施相结合。

第1.0.4 条矿山工程电力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颐,按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工艺设备和地区供电条件,正确处理供、用电的关系,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5条矿山工程电力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矿山工程供配电

第2.0.1条矿井工程电力负荷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级负荷:

1.因事故停电有淹井危险的主排水泵;

2.有爆炸,火灾危险的矿井主通风机;

3.对人体健康及生命有危害气体矿井的主通风机;

4.具有本条1—3项之一所列危险矿井经常使用的立井载人提升装

置;

5.无平硐或无斜井作安全出口的立井,其深度超过150m,且经常使用的载人提升装置;

6.矿井瓦斯抽放设备。

二、二级负荷:

1.不属于一级负荷的大、中型矿井井下的主要生产设备;

2.大、中型矿井地面主要生产流程的生产设备和照明设备;

3.大、中型矿井的安全监控及环境监测设备;

4.没有携带式照明灯具的井下照明设备。

三、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生产设备和照明设备。

第2.0.2条露天矿工程电力负荷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级负荷:

1.用井巷疏干的排水没备;

2.有淹没采掘场危险的主排水设备和疏干设备;

3.大型铁路车站的信号电源。

二、二级负荷:

1.大、中型露天矿的疏干设备和采掘场排水设备;

2.大、中型露天矿采煤(采矿)、掘进、运输、排土设备;

3.大、中型露天矿地面生产系统中主要生产设备及照明设备。

三、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生产设备和照明设备。

第2.0.3条选矿厂、选煤厂工程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的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二级负荷:

1.大、中型选矿(煤)厂的破碎、矿石及原煤系统主要设备及照明设备;

2.大、中型选矿(煤)厂的重选、磨矿、浓缩、浮选、干燥等系统主要生产设备及照明设备;

3.大、中型选矿(煤)厂的装车系统主要生产设备及照明设备。

二、三级负荷:

不属于二级负荷的生产设备和照明设备。

第2.0.4条矿山工程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矿山工程的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且两个电源间允许无联系和有联系,当两个电源有联系时,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1.当发生任何一种故障时,两个电源的任何部分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2.当发生任何一种故障且保护装置动作正常时,应有一回电源不中断供电;当发生任何一种故障且主保护装置失灵,以致两电源均中断供电后,应能在有人值班的处所完成各种必要的操作,迅速恢复一个电源的供电。

二、矿山工程的二级负荷宜由两回电源供电:无一级负荷的小型矿山工程,可由专用的一回电源供电。

三、采用两回及两回以上供电线路时,当任一回线路停止运行时,其余回路的供电能力应能担负煤矿矿井的全部用电负荷;露天矿和其它

矿山工程的供电能力应能承担一级和二级用电负荷。

第2.0.5条矿山工程供电电源应取自矿区变电所(总降压变电所)或当地电力系统变电站。

第2.0.6条矿区自营电厂或矿井热电车间的设置,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均应分别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煤电联营方针政策,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二、矿山工程所在地区远离电力系统,难以取得电源;

三、当地电网只有一个电源,难以从电网取得第二电源;

四、符合充分利用低热值燃料,实现热电联供、煤炭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要求。

第2.0.7条矿山工程的供电电压应采用35 kV、60kV和110kV;当矿山工程用电负荷较小,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6kV和lOkV。

第2.0.8条矿山工程地面主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供给一级负荷,当两个电源均需经主变压器变压时,不应少于2台;

二、无一级负荷或虽有一级负荷但备用电源不需经变压器变压时,大、中型矿山工程宜采用2台;无一级负荷的小型矿山工程可采用l台;

三、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2台以上变压器。

第2.0.9条矿山工程地面主变电所的主变压器为2台及以上时,其中1台停止运行时,其余变压器容量应能保证一级和二级负荷。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为使矿山工程电力设计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矿山工程电力设计,不适用于石油矿电力设计。 第矿山工程电力设计,应根据矿山工程规模、服务年限和远景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做到近、远期建设,以近期为主,合理地兼顾远期建设。条件允许时,应使基建与生产用电设施相结合。 第1.0.4 条矿山工程电力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颐,按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工艺设备和地区供电条件,正确处理供、用电的关系,合理确定设计方案。第矿山工程电力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矿山工程供配电 第矿井工程电力负荷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级负荷: 1.因事故停电有淹井危险的主排水泵; 2.有爆炸,火灾危险的矿井主通风机; 3.对人体健康及生命有危害气体矿井的主通风机; 4.具有本条1—3项之一所列危险矿井经常使用的立井载人

提升装置; 5.无平硐或无斜井作安全出口的立井,其深度超过150m,且经常使用的载人提升装置; 6.矿井瓦斯抽放设备。 二、二级负荷: 1.不属于一级负荷的大、中型矿井井下的主要生产设备; 2.大、中型矿井地面主要生产流程的生产设备和照明设备; 3.大、中型矿井的安全监控及环境监测设备; 4.没有携带式照明灯具的井下照明设备。 三、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生产设备和照明设备。 第露天矿工程电力负荷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级负荷: 1.用井巷疏干的排水没备; 2.有淹没采掘场危险的主排水设备和疏干设备; 3.大型铁路车站的信号电源。 二、二级负荷: 1.大、中型露天矿的疏干设备和采掘场排水设备; 2.大、中型露天矿采煤(采矿)、掘进、运输、排土设备; 3.大、中型露天矿地面生产系统中主要生产设备及照明设备。 三、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生产设备和照明设备。

浅谈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 赵永旺

浅谈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赵永旺 发表时间:2019-07-24T15:51:34.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赵永旺 [导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了信号系统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以及信息化系统之间逐渐的实现了融合及组合,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是铁路通信信号系统发展的趋势。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查布嘎电务工区内蒙古赤峰市 025550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了信号系统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以及信息化系统之间逐渐的实现了融合及组合,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是铁路通信信号系统发展的趋势。在本文中,介绍了当前通信信号设备的现状,接着阐述了通信信号一体化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发展 一、通信信号设备现状 (一)机车信号与超速防护(ATP) 第一,轨道电路制式多。在当前的铁路通信系统中,通信的制式比较多,而且所采用的轨道电路制式也比较多,这种状态导致在传输信号时十分的混乱。第二,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困难。站内电码化是一个过程,需要逐步的进行完善,不过在最初进行设计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兼容性差、协调性弱等。第三,站内干扰严重,站内轨道电路在工作时,经常会受到同频干扰、外界干扰等不同的干扰,从而导致电路经常问题。 (二)调度集中 目前,我国的铁路行业进行调度时,采用的方式为集中调度,这是一种传统的调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随着铁路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集中调度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无线列调 第一,技术落后,在进行通信时利用模拟单信道,通信质量比较差,而且受到的干扰非常的严重;第二,能力饱和,我国现有的无线列调能力已经达到了饱和,因而无线列调就没有能力再进行列车控制、移动通信等业务;第三,效率低下,在专用系统中,各个部门在工作时,都是独立开展的,缺乏有效地沟通及联系性。 二、现代铁路信号 1949年后,60年来,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铁路信号也已经从零发展成为世界铁路信号的强国。今天的现代铁路信号系统,已经成为计算机、现代通信和控制技术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铁路信号的功能也从传统的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眼睛”,扩展为保证行车安全、实现集中统一指挥、提高运输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现代信号技术已成为实现列车有效控制、提高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和编组能力、向运输组织人员提供实时信息的必备手段,是铁路的“中枢神经”,是铁路列车提速与发展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 三、通信信号一体化的优势及其系统结构 3.1通信信号一体化的优势 与传统的轨道电路传送信号相比,通信信号一体化具有五大优势:第一,传输可靠性高,传统的轨道电路在传输信号时,传输者只管发送,接受者是否接到信号无法得知,而实现了一体化之后,有效的实现了双向通信,从而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第二,运输效率高,通信信号一体化采用的通信方式为无线通信,这样一来,在传送信号时,实现了移动自动闭塞,使运输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武县城在设备系统接收信息具有较高的实时性与准确性;第三,传输信息量大,传统的轨道电路在传输信号时,载体是铁轨,这种方式虽能传输的信息量比较小,随着列车速度与目的的不断增加,列车控制信号不断增加,而实现通信信号一体化之后,由于是无线通信,所能传输的信息量大增;第四,降低工程投资和生存期成本,信息传输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之后,所需要进行的工程投资也相对减少,信息传输不再依赖轨道电路,设备主要集中在室内与机车上,从而实现了投资的降低与故障面的减少;第五,具体有通用性和灵活性,在系统中,只需要保持原有的设备就可以实现双向运行,这样有效的保证了系统的性能和安全,由于系统中采用的是通用组件,所有未来相互独立的子系统升级或者换代时不会对列产的控制产生影响。 3.2通信信号一体化的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 从广义上来说,信号系统主要包含四层,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第一层,局(部)调度中心,该层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宏观决策;第二层为分局(局)调度中心,在该层中,包含着许多的结构,主要有调度集中、电力调度、机车调度、车辆调度、设备维修中心;第三层为安全控制设备,主要的作用就是保证安全,车站联锁、道口安全控制等都设置在该层;第四层为最低层,现场的信号机、机车信号等都归属于该层。 四、我国铁路通信、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铁路通信信号作为高铁核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我国铁路通信信号技术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尤其是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我国已研发出了CTCS、TDCS、等一大批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铁路通信、信号控制系统,在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需求决定了铁路通信信号的发展方向,不仅对行车安全保障有了更高的标准,还要求通信信号技术能够实现高速铁路站间接发车作业和区间运行的自动化,提高通过速度与列车密度,大大增强高铁运营效率。 4.1铁路通信的发展方向 (1)大力发展GSM-R技术 目前我国铁路对GSM-R技术应用的还不够充分,如有的线路利用GSM-R技术参与列车运行控制,而有的线路仅将其作为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移动通信手段。今后我国应重点围绕客运专线建设,做好对GSM-R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整体布局规划并加大沿线无线网络的建设,全面推进高速铁路无线通信设备的技术进步。 (2)建设综合视频监控技术平台 为满足安全监控需要,需要建设综合视频监控技术平台,主要应用在几点:对铁路重点线路设备的监控;对客运车站重点区域的监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TB10009—20XX (452 — 20XX 20XX年4月25日发布20XX 年4月25日实施 1总则 1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统一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的技术要求,使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经济合理和维修方便,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 16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的I、\级标准轨距铁路,采用单相工频绕组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中的两相,二次侧绕组的一端接钢轨,另一端接入牵引侧母线。 单相V,结线方式,在牵引变电所设置两台双绕组单相变压器,联结成开口三角形,一次侧绕组的两个开口端和一个公共端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二次侧绕组将公共端与钢轨大地相连,两个开口端分别接入牵引侧母线。 三相V,结线方式,一台三相双绕组牵引变压器连接 成开口三角的结线方式。 2. 0. 4 三相一二相平衡牵引变压器 three phase—two phase bal—anced traction transformer 当一次侧就产生相位差90°的二相平衡电压,当二次侧两个供电臂负载平衡时,一次侧三相为对称系的牵引变压器。 5 三相牵引

变压器 three phase traction transformer 包括三相YN,dl1结线和YN,dl1,dl十字交叉结线牵引变压器。 YN,dl1结线为双绕组变压器,一次侧三相结线为Y型,分别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二次侧结线为\型,其一角和大地相连,另两角分别接入牵引侧母线。 YN,dl1,dl组成的十字交叉变压器,一次侧三相结线为Y型,二次侧dl1,dl结线的两个三角形线圈结成对顶三角形,对顶角接大地,其他各角分别接入牵引侧不同母线。 6 自稱变压器 auto—transformer 两个或多个绕组有一公共部分的变压器。 2. 0. 7 吸流变压器 booster transformer 变换比为1的变压器,其中一个绕组与接触悬挂串联,另一个绕组与绝缘回流导线串联。 2. 0. 8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 xxpensator of paraller capacitance 并联在母线上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电容器组、放电线圈及串联电抗器等的总称。 9 分束供电 branch feeding 在枢纽的各分场中,为方便供电和检修的需要,按电化股道群不同供电分区进行供电。 2. 0. 10 电分段 sectioning

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2010

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2010-3-31 16:06:21 浏览:3322 次我要评论 [导读]本规则规定了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的设计、生产作业管理和关闭等环节的安全要求及安全防护、评价与管理、监督与检查要求,以防止排土场事故的发生。本规则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的排土场或废石场。具体内容见文中。 1 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的设计、生产作业管理和关闭等环节的安全要求及安全防护、评价与管理、监督与检查要求,以防止排土场事故的发生。 本规则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的排土场或废石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匀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实用于本标准。 GB164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4161 《矿山安全标志》 GB50070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3 定义 3.1 本规则所述排土场(dump,waste dump,waste pile)又称废石场,是指矿山剥离和掘进排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 3.2 排弃物一般包括腐植表土、风化岩土、坚硬岩石以及混合岩土,有时也包括可能回收的表外矿、贫矿等。 4 排土场安全管理 4.1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排土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企业应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排土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必需的排土场安全生产资金。 4.2 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排土场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包括:排土场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排土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排土场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排土场安全隐患治理制度;排土场抢险及险情报告制度;排土场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计划;排土场安全技术规程;排土场安全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处理制度;排土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排土场安全评价制度等。 4.3 企业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有关规定,对排土场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和有关技术规范施工,并报批验收。 4.4 设计变更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或经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论证,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排土场设计或研究推荐的排土段高等参数。 4.5 排土场滚石区应设置醒目的符合GB14161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 4.6 严禁个人在排土场作业区或排土场危险区内从事捡矿石、捡石材和其他活动。未经设计或技术论证,任何单位不得在排土场内回采低品位矿石和石材。 4.7 排土场最终境界20m内应排弃大块岩石以尽可能减少排土场最终坡面的冲刷,提高排土场最终境界的安全稳定。 5 排土场的设计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设计规 1总则 1.0.1为统一铁路电力工程设计标准,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和《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做到安全适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维护方便,制订本规。 1.0.2本规适用于铁路110kV及以下的电力工程设计。当铁路电力工程电压等级为110kV 以上时,应按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设计。本规不适用于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设计。 1.0.3铁路电力供应与铁路行车和运输安全密切相关,是铁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电力供应应满足与铁路运输相关的各个等级负荷的用电需要。 1.0.4铁路电力工程设计年度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电气设备的房屋和场地、高压电力线路应按远期的用电量确定;低压电力线路应按近期的用电量确定;其它电力设施及电气设备应按交付运营时的用电量确定,适当考虑发展。 1.0.5铁路电力设计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能源政策,积极采取节能措施,降低电能消耗。 1.0.6铁路电力设计应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节约土地。 1.0.7铁路电力设计应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技术。积极推广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严禁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技术和工艺。 1.0.8铁路电力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公共电网 Public Distribution Network 面向社会提供电能的电力网。 2.0.2外部电源 External Distribution System 铁路供配电系统以外的能够向铁路用电负荷供电的电源。包括公共电网、公共电网以外的发电厂、变电站及输配电线路。 2.0.3专盘专线 Independent External Power Supply 做为外部电源的发电厂或变电站向铁路用电负荷供电的专用开关柜和向铁路供电的电源线路的统称。 2.0.4铁路供配电系统 Railway Distribution System 为铁路运输生产、生活供电且由铁路自行管理的电力设施和电力网络的统称。 2.0.5电力贯通线路 Medium-Voltage Power Line along the Railway 铁路沿线连通两相邻变、配电所的主要对沿线铁路用电负荷供电的10kV或35kV电力线路。 2.0.6自动闭塞电力线路 Railway Medium-Voltage Power Line for signaling equipment 铁路沿线连通两相邻变、配电所的主要对自动闭塞区段信号设备供电的10kV或35kV 电力线路。 2.0.7地区变、配电所 Area Substation 设在铁路枢纽、地区、大型或特大型客运站等用电负荷集中场所的铁路变、配电所。 2.0.8灯桥 Bridge Lighting 设置在铁路站场和车场横跨股道的桁梁上安装有投光灯等照明设备的门形构筑物。 2.0.9远动 telecontrol 应用通信技术,完成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等功能的统称。 2.0.10远动系统 telecontrol system 对广阔地区的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控制的系统,它包括对生产过程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显示等全部功能与设备。 2.0.11遥测 telemetering 应用通信技术,传输被测变量的测量值。同义词:远程测量。 2.0.12遥信 teleindication,telesignalization 应用通信技术,完成对设备状态信息的监视,如告警状态或开关位置、阀门位置等。同义词:远程信号。 2.0.13遥控 telecommand

gb50070-_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一、GB50070-2009_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矿山工程电力设计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矿山工程电力设计,不适用于石油矿电力设计。 第1.0.3条矿山工程电力设计,应根据矿山工程规模、服务年限和远景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做到近、远期建设,以近期为主,合理地兼顾远期建设。条件允许时,应使基建与生产用电设施相结合。 第1.0.4 条矿山工程电力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颐,按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工艺设备和地区供电条件,正确处理供、用电的关系,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5条矿山工程电力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矿山工程供配电 第2.0.1条矿井工程电力负荷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级负荷: 1.因事故停电有淹井危险的主排水泵; 2.有爆炸,火灾危险的矿井主通风机; 3.对人体健康及生命有危害气体矿井的主通风机; 4.具有本条1—3项之一所列危险矿井经常使用的立井载人提升装

置; 5.无平硐或无斜井作安全出口的立井,其深度超过150m,且经常使用的载人提升装置; 6.矿井瓦斯抽放设备。 二、二级负荷: 1.不属于一级负荷的大、中型矿井井下的主要生产设备; 2.大、中型矿井地面主要生产流程的生产设备和照明设备; 3.大、中型矿井的安全监控及环境监测设备; 4.没有携带式照明灯具的井下照明设备。 三、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生产设备和照明设备。 第2.0.2条露天矿工程电力负荷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级负荷: 1.用井巷疏干的排水没备; 2.有淹没采掘场危险的主排水设备和疏干设备; 3.大型铁路车站的信号电源。 二、二级负荷: 1.大、中型露天矿的疏干设备和采掘场排水设备; 2.大、中型露天矿采煤(采矿)、掘进、运输、排土设备; 3.大、中型露天矿地面生产系统中主要生产设备及照明设备。 三、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生产设备和照明设备。

铁路信号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铁路信号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铁路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主要保障,对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铁路运输具有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和安全性以及能源节约性等特点,当下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对铁路运输技术的研发速度进行不断地加快和创新,现代铁路发展方向正逐渐走向高速、重载以及高密度。铁路信号系统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是让铁路效率得到提升的重要设施之一,是现代化铁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下我国铁路信号系统依旧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对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 1 我国铁路信号系统现状 1.1 自动化程度有待提升 我国继电技术虽然已经越发成熟,但由于较大的设备体积,智能控制和联网集中监测很难得到有效实现。随着微电子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工业控制行业中,继电控制技术已逐渐无法有效满足现代化工业要求,PLC和微机控制等智能控制技术逐渐开始得到普遍使用。而相对于工业控制领域而言,我国铁路信息系统却依旧还是运用继电控制设备,虽然也对一些计算机智能控制设备进行了简单使用,但是较慢的发展脚步,促使大规模的综合控制体系很难得到有效形成,从而也就无法让其整体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其资源配置也无法得到优化和完善。 1.2 较低的安全性 由于受到自动化程度的局限,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都是运用人力进行,列车的控制也大都是依靠列车司机来观察和判断地面信号。虽然这在传统铁路运行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下列车速度和密度的不断提升与增长,行车调度指挥工作的也愈加繁忙,相关调度员如果工作时间过长,则很有可能发生疏忽大意的现象,这样

不但会让工作效率降低,同时也会对列车的安全运行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当列车速度超过160 km/h之后,想要单单依赖于列车司机的自身视力,是很难对列车安全运行做到有效保障的。 1.3 管理缺乏统一性,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铁路系统属于一个整体系统,时间和地区的不同也就存在较大差异。当下我国铁路信号系统中由于缺乏先进的通信方法,信息传递存在较慢的速度,同时也很难都整体上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虽然已经对微机监测系统进行了运用,但是却并没有让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我国铁路系统在以往大都是由相关政府部门来进行综合管理,当现行的管理机制促使很多铁路系统人员没有认清自身职责所在,从而也就造成了较低办事效率、较为落后的营销手段以及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和合理利用的现状。从当下我国市场经济条件的角度上来看,我国铁路系统作为物理行业中主要核心结构之一,应交给企业来管理,通过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让整体效率得到提升,进而让整体效益得到增加。 2 现代铁路信号系统的特点 2.1 网络化特点 现代铁路信号系统不单单只是有多种信号设备而简单组成的一种系统,而是一种具有完善的功能和层次分明的控制系统。在系统内部中,各个功能单元彼此单独运行,同时又彼此相互联系,对信息进行交换,构建出来非常复杂的网络化结构,能够让相关指挥人员对辖区内的各种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让系统资源得到灵活配置,从而促使铁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高效性得到有效保障。 2.2 信息化 想要保障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就必须对列车线路过程中的信息全面、准确的掌握。因此,现代铁路信号系统大都运用了诸多较为先进的通信技术,例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GPRS以及卫星通信等。 2.3 智能化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规范正文

住建部第676号公告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规范GB50595-2010 1 总则 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统一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咨询和工程设计中节能设计标准,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计划安排,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依据。 1.0.3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新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文件中必须包含节能篇(章)。节能篇应包括项目总能耗指标,工艺流程中各单项作业能耗指标,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主要节能方案、各项作业节能措施及节能目标等。 1.0.4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项目,小型矿山项目参照执行。 1.0.5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相关规定。 1.0.6 本规定一级能耗指标为目前国内先进水平,二级能耗指标为国内平均先进水平,三级能耗指标为国内平均水平。 1.0.7 节约能源必须与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统筹兼顾。

2 采矿 2.1 一般规定 2.1.1 矿山工程总体布置,选矿工业场地应靠近采矿工业场地,有条件时主井提升的矿石应直接卸入选矿厂原矿仓,减少矿石转运和地表运输的能耗。 2.1.2 在选择矿床开采方式时,要考虑能耗因素。经过资源—能耗—经济—环境综合评价后确定开采方式。有条件时,应优先选择露天开采。 2.1.3 应选择高效、低能耗的采矿方法。当采矿方法能耗指标与损失率、贫化率以及成本发生矛盾时,应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 2.1.4 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矿山生产能力,因为规模经营可降低单位矿石耗能量。 2.1.5 选择矿山开拓运输方案应把节能指标做为重要内容参与方案比较。 2.1.6 合理选择矿井提升系统、坑内运输系统、压风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充填系统等重点能耗工艺设计方案。 2.1.7 坑内探矿工程应与开拓、采准工程互为利用。 2.1.8 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技术进步,降低采矿能耗;不得选用高耗能的落后生产工艺和已淘汰的高能耗机电设备。 2.2 节能措施 2.2.1 露天开采节能措施 1在岩石力学研究基础上,合理确定露天矿边坡角,在岩石稳定条件下,采用陡帮开采。 2表土和软岩的开采应选择“松土—装运”工艺。 3合理选择露天矿开拓运输方式,在条件具备时,优先采用平硐溜井开拓方式。 4在总图运输方案选择时,合理确定选矿厂和排土场位置,缩短矿石和废石运输距离。 5正确选用露天矿穿爆作业参数:孔间距、排距和抵抗线;采用高效新式穿孔设备、提高穿孔和爆破效率,降低大块率,提高装载效率。 6铲装作业挖掘机斗容和汽车(电机车)吨位匹配合理,最大限度发挥挖掘机效率。 7尽量采用大型挖掘机,提高台阶高度。 8临近边坡的矿体爆破宜采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微差爆破等控制爆破技术。 9露天开采条件具备时,应尽量采用土岩内部回填措施。 10露天排土一般不得压矿,避免二次倒运。

电气化铁路常用标准规范目录---2011.5.13

电气化铁路常用标准、规范目录 1.通用类: 1.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 1.2.《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4728.1-2005 1.3.《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建设 [2007]152号)TB10504-2007 1.4.《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2.供电类: 2.1.《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1993 2.2.《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 15543-2008 2. 3.《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5—2008 2.4.《牵引供电系统电能损失的计算方法》TB/T1653-1996 2.5.《牵引变电所变压器容量的计算条件和方法》TB/T1651-1996 2.6.《牵引供电系统电压损失的计算条件和方法》TB/T1652-1996 2.7.《牵引供电系统并联电容无功补偿装置的计算条件和方法》 TB/T2009-1987 3.变电类 3.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3.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 3.3.《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 3.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 3.5.《35kV~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1992 3.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3.7.《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1993 3.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 3.9.《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

露天矿山 开采设计 依据

2.3编制依据的法规、规程、标准及技术规范 2.3.1主要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88年9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 1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年12月3日发布)1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动部令第4号) 14)《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2004年7月30日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15)《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2004年3月29日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6)《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6号) 17)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GB/T50564-2010) 2.3.2主要行政规章及相关文件 1)《关于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浙安监管矿[2006]99号) 2)《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令第39号)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200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 5)《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200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水泥灰岩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报批稿).pdf

ICS73.080 D 53 B 10 101 1011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XXXXX—XXXX 水泥灰岩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Cement Limestone Industry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矿区环境 (2) 5.1 基本要求 (2) 5.2 矿容矿貌 (2) 5.3 矿区绿化 (2) 6 资源开发方式 (3) 6.1 基本要求 (3) 6.2 绿色开采 (3) 6.3 采矿工艺与装备 (3) 6.4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4) 7 资源综合利用 (4) 7.1 基本要求 (4) 7.2 合规开采 (4) 7.3 合理开发 (4) 7.4 综合利用 (5) 8 节能减排 (5) 8.1 基本要求 (5) 8.2 节能降耗 (5) 8.3 污水排放 (5) 8.4 固体废弃物排放 (5) 9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 (5) 9.1 基本要求 (5) 9.2 科技创新 (5) 9.3 数字化矿山 (5) 10 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 (6) 10.1 基本要求 (6) 10.2 企业文化 (6) 10.3 企业管理 (6) 10.4 企业诚信 (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__GB_l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l6423—2006 2006年6月22日发布 2006年9月1日实施

目录 L.范围........................................................ - 1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术语和定义.................................................. - 2 - 4.总则........................................................ - 3 -5露天部分 .................................................... - 7 -5.1基本规定 .. (7) 5.2露天开采 (9) 5.3运输 (15) 5.4水力开采和挖掘船开采 (23) 5.5饰面石材开采 (25) 5.6盐类矿山开采 (28) 5.7排土场 (34) 5.8电气安全 (40) 5.9防排水和防灭火 (45) 6.地下部分................................................... - 46 -6.1矿山井巷 . (46) 6.2地下开采 (54) 6.3运输和提升 (60) 6.4通风防尘 (78) 6.5电气设施 (82) 6.6防排水 (89) 6.7防火和灭火 (92) 7.职业危害防治............................................... - 95 -7.1管理和监测 .. (95) 7.2健康监护 (97)

铁路信号系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铁路信号系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20多年来,在运输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各国铁路,特别是发达国家铁路为实现提速、高速和重载运输,积极引进采用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现代化通信信号设备的装备水平,新型技术系统不断涌现。 一、故障-安全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故障—安全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故障—安全核心设备出现了“二取二”、“二乘二取二”和“三取二”等不同结构形式,其同步方式有软同步和硬同步。西门子公司、阿尔斯通公司、日本京山公司、日本日信公司等推出了不同类型的采用硬件同步方式的安全型计算机。 故障—安全技术的提高为高可靠和高安全的铁路信号系统的发 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水平的实时操作系统开发平台 实时操作系统(RTOS,Real Time Operation System)是当今流行的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RTOS最关键的部分是实时多任务内核,它的基本功能包括任务管理、定时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资源管理、事件管理、系统管理、消息管理、队列管理、旗语管理等,这些管理功能是通过内核服务函数形式交给用户调用的,也就是RTOS 的应用程序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在

铁路、航空航天以及核反应堆等安全性要求很高的系统中引入RTOS,可以有效地解决系统的安全性和嵌入式软件开发标准化的难题。随着嵌入式系统中软件应用程序越来越大,对开发人员、应用程序接口、程序档案的组织管理成为一个大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系统的容错性和故障—安全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RTOS开发出的程序,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可实现90%以上设备独立,从而有利于系统故障—安全的实现。另外一些成熟的通用程序可以作为专家库函数产品推向社会,嵌入式软件的函数化、产品化能够促进行业交流以及社会分工专业化,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知识创新的效率。 在铁路这样恶劣工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对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的要求更高,必须使用安全计算机,以保证系统能安全、可靠、不间断地工作。而安全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核心就是RTOS。目前,英国的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已经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采用了RTOS,瑞典也有很多铁路通信和控制系统采用OSE实时操作系统。 采用实时操作系统可以满足如下性能或特性: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实时操作系统可以成为整个软件系统的中间件,即实时操作系统通过驱动程序与底层硬件相结合,而上层应用程序通过API和库函数与实时操作系统相结合。实时操作系统完成系统多任务的调度和中断的执行,这样系统的安全模块和非安全模块将会得到有效的隔离,RTOS可以很好地解决硬件冗余模块的同步问题。

绿色矿山内容及标准

绿色矿山内容及标准 “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对于必须破坏扰动的部分,应当通过科学设计、先进合理的有效措施,确保矿山的存在、发展直至终结,始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融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轨道中的一种崭新的矿业形象。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代表了一个地区矿业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能力。它着力于科学、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矿山资源的过程中,对其必然产生的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失衡,最大限度的予以恢复治理或转化创新。 1、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1)矿山应遵守国家法律和相关产业政策,依法办矿。 (2)矿山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因矿制宜的原则,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企业文化和企业和谐等统筹兼顾和全面发展。 (3)矿山应以人为本,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 (4)新建、改扩建矿山应根据本标准建设;生产矿山应根据本

标准进行升级改造。绿色矿山建设应贯穿设计、建设、生产、毕坑全过程。 “国家级绿色矿山”的要求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等九大方面。这些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矿山企业的技术力为主导的,包括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另一类是以矿山企业的责任心为主导的,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 “绿色矿山”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有着“严苛”的要求,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技术经济水平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行列;资源利用率达到矿产资源规划要求,矿山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符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淘汰技术目录的要求,“三率”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大力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利用达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2)在技术创新方面,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矿山企业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低于矿山企业总产值的1%;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生产技术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重视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矿山企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电力设计规范完整版

电力设计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 [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笫条为使城市规划中的电力规划(以下简称城市电力规划)编制工作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电力能源的有关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城市电力规划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

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电力规划编制工作。 笫条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内容,应符合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条应根据所在城市的性质、规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动力资源的分布、能源结构和电力供应现状等条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地编制城市电力规划。 第条布置、预留城市规划区内发电厂、变电所、开关站和电力线路等电力设施的地上、地下空间位置和用地时,应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条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笫条城市用电负荷Urban CUStonιrs, IOdd在城市内或城市局部片区内,所有用电户在某一时刻实际耗用的有功功率之总和。 笫条城市供电电源Urban POWer SUPPIy SOUrCeS为城市提供电能来源的发电厂和接受市域外电力系统电能的电源变电所总称。 第条城市发电丿Urban POWer Pldnt在市域范围内规划建设的各类发电厂。 第条城市主力发电J Urban main forces POWer PIant能提供城网基本负荷电能的发电厂。 第条城市电网(简称城网)Urban electric POWer network为城市送电和配电的各级电压电力网的总称。 第条城市变电所Urban SUbStatiOn城网中起变换电压,并起集中电力和分配电力作用的供电设施。 第条开关站(开闭所)SWitChing StatiOn城网中起接受电力并分配电力作用的配电设施。

铁 路 信 号 工 程 施 工

下午好!很高兴认识各位,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教材的内容以相关规范和验收标准为准) 铁路信号工程施工 一般工程项目从开始实施到完成分为三个阶段:设计阶段——(现场调查、可研论证、施工设计等);施工阶段——施工准备、施工实施;验收阶段(施工验收、试运营、工程交接等)。 我们重点介绍信号工程的施工阶段。信号工程的施工阶段也分为三个部分: 一、施工前准备(接到设计文件,至发出开工报告)①核对设计文件②施工调查复测③编制施工组织原则④施工预算及用料计划⑤有关单位签订施工配合协议。 二、施工过程(开工报告批准日至工程竣工为止)开通日,①设备建筑安装调试全过程,主要介绍这部分内容。 三、验收交接(竣工后建设组织从验收工程开始至开通交付后止)。 第一讲施工前准备 第一节核对设计文件 核对设计文件应由专人负责(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设计文件的组成 设计文件是我们施工的依据,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我们讲的设计文件是指施工图设计文件,主要有以下3个内容: 1、说明文件——设计审批意见、设计说明、施工、维修注意事项。 2、附件——工程数量表、设备及主要材料数量表、协议纪要公文。 3、图纸——平面、设备布置、电缆布置、电路图配线图等。 二、核对设计文件方法 1、文件完整、图文清楚。 2、施工图应达到设计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条件。①设计文件中技术条件,查阅有关标准图册作参考。②施工图应与标准图相符。 3、核对设计文件中的工程、设备与主要材料的规格数量。 ①统计工程中所列工程、设备等数量。②查阅施工定额核对主要材料数量。③施工图纸与设计文件给出数量的是否合适,总之核对一下设计别给漏掉。 4、核对概算各项费用和费率。①了解工程性质(基建、大修、技改)工程地点。②概算编制办法确定工程的费用、费率,根据地点确定工费标准。冬季、雨季施工增加费高、行车干扰。③临时设施费用(例如过渡设施料库等)。 5、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是否鉴定或相应

最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资料

附件1 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和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建设要求。 一、矿区环境优美 (一)矿区布局合理,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矿区生产生活,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二)煤炭的生产、运输、储存、地面实行全封闭管理,做到“采煤不见煤”。 (三)实行雨污分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废水、噪音、粉尘得到有效处置,达标排放。 (四)充分利用矿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二、采用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 (五)煤炭资源开采应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

护相协调,因地制宜,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采方式,应积极使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和煤与瓦斯协调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 (六)中东部地区原则上应采取条带式和充填式开采等绿色开采方式,合理控制地面塌陷,鼓励矸石不出井,逐步消灭已有的矸石山,减少土地占用,降低环境污染。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100%。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 (七)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八)涉及多种资源重叠共生的应坚持先上后下,逐层开采,煤炭开发不得对其他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 (九)应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 (十)采煤废弃物应有专用堆积场所,并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采取防扬散、防渗漏或其他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不得流泻到堆场外,造成环境污染。 三、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煤炭及共伴生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