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勾践灭吴1(1)

《歧路亡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 “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 “多歧路。”既反,问: “获羊乎?”曰: “亡之矣。”曰: “xx亡之?”曰: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 “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 (1)xx之邻人亡羊之: (2)又请xx之竖追之之: 2.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问: “获羊乎?”()曰: “亡之矣。”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参考 答案: guwen.整理 四、 1.的羊 2.xx邻人 3.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不知道它逃到哪里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4.示例: 不作分析,一味盲从,定会一无所获。 歧路亡羊注释 1..xx: 对xx的尊称。xx,战国时哲学家。 2.反: (通假字)通“返”,返回。 3.亡: 丢失。 4.既……又……: 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既: 不久 5.率:

率领,带领。 6.党: 旧时指亲族,现指: 朋友,有交情的人。 7.竖: 僮仆(xx) 8.歧: 岔路,小道。 9.xx: (疑问代词)怎么。这里指为什么。 10.(吾不知所)之: 到……去。 11.所以: 表示原因的虚词。 12.反: 通“返”,返回,回来,返还。 13.xx: 忧伤的样子。然: ……的样子。 14.移时: 多时,一段时间。

15.竟日: 终日,整天。 16.既: 已经。 17.损: 减少。 18.众: 众多。 19.xx: 哪里。 20.xx: 语气词。 21.怪: 对感到奇怪。 22.既反: 已经回去。 23.命: 教导,告知。 24.获: 找到,得到翻译杨朱邻居的羊跑了,于是率领与他(邻居)有交情的人,还请杨朱的小僮一起追赶。

勾践灭吴《国语.越语》原文

勾践灭吴《国语.越语》原文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

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

1.18勾践灭吴复习题

《勾践灭吴》复习题(1) 一.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令壮者无取老妇(“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免者以告(“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年释其政(“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摩厉之于义(“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有敢不尽力者乎(“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亿有三千(“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指出加点词古义) 1、爪牙之士古:()今:帮凶 2、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今:黄河中下游一带 3、十年不收于国古:()今:接收 4、丈夫二十不娶古:()今:女子的配偶 三、一词多义(解释句中加点字) 1、子: 必哭泣葬理之如其子()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2、请: 请姑无庸战() 寡人请更() 3、之: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勾践之地() 何后之有() 若水之归下() 4、其: 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必哭泣葬之如其子() 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2、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3、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4、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5、必庙礼之() 五、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 ? >> << ? ? 治通鉴 资 皮 资 贾人夏则 B. ?? ? ? ? ? ? 生者 养 而择也 养

高考翻译文言文小段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练习 1、【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上海卷) 2、【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伯乐相马】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4、【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5、【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6、【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勾践灭吴》原文及译文

《勾践灭吴》参考译文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来用。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哪有什么晚的事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动身出使吴国。 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住在水上的人习惯于住在水上。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噽,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您。”太宰噽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让文种离开了。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我)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来,亲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认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就补做。然

文言文翻译

一、北人食菱 雪涛小说:《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雪涛小说》、《谈丛》、《谈言》、《闻纪》、《谐史》五种,传奇诙谐,信手而至,独抒性灵,横生妙趣;晚明末世,危机四伏,忧国忧民之情,亦明时形诸笔端。 作者: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号渌萝。桃源人。其祖父伯玉、父亲风翎均“课于农”。江盈科从小聪慧,明万历五年(1577)入县学为生员。十三年(1585)乡试中举,“自为诸生,名已隆隆起”。但是,此后于万历十四年、十七年两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皆不第而归。 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1] 二、父子性刚 译文 有一对父子都性格刚烈,一点都不肯谦让于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恰巧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等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 寓意 人与人之间,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相互谅解,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倘若使气斗狠,对谁也没有好处。 "子入城市肉"不能及时回家的原因是: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子性刚》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 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懂得谦让、气量狭小、凡事斤斤计较的人。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 思想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

勾践灭吴详案

《勾践灭吴》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3、揣摩人物语言,体会说理动情的艺术。 重难点: 1、积累本课要求的重点实词与虚词及文言文句式。 2、理解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奋斗精神。 教法:讲授法、诵读法、问答法、朗读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在黑板上写对联,或者上课后,展示对联。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幅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幅对联,有谁知道他背后的故事吗?(讨论)那好,老师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古代大将项羽带兵渡过渭水后,决心要战胜敌军,于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把自己的退路都断了,因此士气大涨,最终置之死地而后生,击败了秦军,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报仇雪恨,最终达到目的的故事。 越王勾践当年如何卧薪尝胆,又如何雪耻报仇的,《勾践灭吴》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具体的答案,请大家翻开课本89页。 板书:18 勾践灭吴《国语》 二、背景讲解 这篇课文是节选自《国语》,题目是后人加上的,《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重在记言,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前面我们学的《烛之武退秦师》是编年体史书,重在记事,大家要注意区分开。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春秋时期,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实力较强的国家都在长江以北(画地图)南方只有吴国和越国这两个国家实力较强(画地图)吴国在今天苏州一带,越国在绍兴一带(画地图),两国毗邻,而且都是富饶之地,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两国都为了各自的利益,经常发生摩擦,公园496年,吴王攻越受伤而死,他的儿子夫差于公园494年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带领着自己的部队退守到了会稽山,只有五千人,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难点字音 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全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一二读” 副板书:栖(qi)郗(xi)譬(pi)爪(zhao)牙暴(pu)露蕃(fan) 不衣(yi) 板书:勾践栖于会稽 (同学们朗读全文完毕)大家读得很好,这里黑板上列出了易读错的字音,请大家注意。

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 读! 勾践灭吴 选自《国语》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

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 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您大王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末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化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越国之宝器毕从! 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 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 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吴王夫差准备接受文种的意见,同越国订立和约。吴王的大夫伍子胥劝阻说:“不行! 吴国同越国,是世代互相仇视,互相攻伐的国家,三条江河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的人民都不愿迁移到别的地方去,因此有吴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越国的存在,有越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吴国的存在。这种势不两立的局面是无法改变的。我还听说,旱地的人习惯于旱地的生活,水乡

《歧路亡羊》原文及译文

《歧路亡羊》原文及译文 《歧路亡羊》原文及翻译 列子 歧路亡羊 《列子·说符》 原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以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 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

之况也,哀哉!” 译文: 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们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杨子的脸色变得很忧郁,不说话有很长时间,没有笑容一整天。 (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杨子)道:“羊,(不过)是下贱的畜生,(而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失去笑颜,这是为什么?”杨子没有回答,(他的)学生(最终)没有得到他的答案。 杨子的学生孟孙阳从杨子那里出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心都子。(有一天)心都子和孟孙阳一同去谒见杨子,心都子问杨子说:“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国和鲁国一带求学,向同一位老师学习,把关于仁义的道理都学通了才回家。他们的父亲问他们说:‘仁义的道理是怎样的呢?’老大说:‘仁义使我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声放在生命之后’。老二说:‘仁义使我为了名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老三说:‘仁义使我的生命和名声都能够保全。’这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而同出自儒家,您认为他们三兄弟到底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 杨子回答说:“有一个人住在河边上,他熟知水性,敢于泅渡,以划船摆渡为生,摆渡的赢利,可供一百口人生活。自带粮食向他学泅渡的人成群结队,这些人中溺水而死的几乎达到半数,他们本来是学泅水的,而不是来学溺死的,而获利与受害这样截然相反,你认为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心都子听了杨子的话,默默地同孟孙阳一起走了出来。 出来后,孟孙阳责备心都子说:“为什么你向老师提问这样迂回,老师又回答得这样怪僻呢,我越听越糊了。” 心都子说:“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学的东西不是从根本上不相同,从根本上不一致,但结果却有这样大的

2015年语文勾践灭吴原文及译文

2015年语文勾践灭吴原文及译文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

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遂灭吴。

2017年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基础篇原文+译文

1、唇亡齿寒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2、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

…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 3、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4、良狗捕鼠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他

月攘一鸡文言文翻译

月攘一鸡文言文翻译 篇一:高考翻译文言文小段训练及答案1 文言文翻译练习 1、【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上海卷) 2、【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伯乐相马】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4、【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5、【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6、【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7、【丑妇效颦】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8、【买椟还珠】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9、【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10、【管鲍之交】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北京卷) 11、【求仁得仁】董叔将娶于范氏,叔问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曰,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矣,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福建卷)[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③纺:系。 篇二:文言文小段翻译(教师版) 高一衔接班语文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课本阅读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课本阅读练习1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B.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 C.夏则资.皮资:积蓄,储备 D.以待乏.也乏:需要 【解析】子,与“姓”结合在一起,犹“子民”,指百姓。 【答案】A 2.对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乃.号令于三军③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②然后乃.求谋臣④执其手而.与之谋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乃:于是;②乃:才;③④连词,分别表承接和修饰关系。 【答案】A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②时雨既至,必求之 A.①我和您一起执掌越国的政事 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用上它的 B.①我和他一起主持越国的政事 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找到它的 C.①我和您一起执掌越国的政事 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找到它的 D.①我和他一起执掌越国的政事 ②下雨的时候,是一定要用上它的 【解析】考查对句子的准确把握。之,指代“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译为“他”;求,需要,使用。 【答案】D 4.翻译下列句子。 (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答案】(1)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和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拔。 (2)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

勾践灭吴教案

【勾践灭吴】 一、教材分析 “教学大纲”对高中阶段在文言文方面就阅读能力的要求如下: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考纲的要求如下: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其中,包括1.理解[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20个: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被、宾前、省略、词类活用)、]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①分析并提取文中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①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3大块9个考点,覆盖了大纲的要求。 刚升入高中的一年级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中。根据大纲、考纲及教参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重点实词与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奋斗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最后两段。 教具: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我制作课件,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用时:根据教参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计划用2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诵读、串讲、讨论相结合;第二课时:讨论、诵读为主。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学习任务 1.熟读《勾践灭吴》《游侠列传》,达到流利诵读的程度。 2.学生分成小组,查阅以下内容 ①《国语》相关信息(史书类型、主要内容、文字特点及“勾践灭吴”的相关历史背景) ②列出“勾践灭吴”故事中吴越两国人物对应表 ③《史记》的相关信息(作者、史书类型、体例、在中国史学界文学界的地位及《游侠列传》全文的大概内容) 3.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4.收集并阅读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史记》、《国语》、《左传》、《古文观止》中跟勾践灭吴有关的资料。具体有:成语、俗语、文章(文言文)、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整理后在全班小结:推荐有思想内容、有意义、有兴趣、有趣味的文章。

古诗歧路亡羊翻译赏析

古诗歧路亡羊翻译赏析 文言文《歧路亡羊》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注释】1杨子:对杨朱的尊称。杨朱,战国时哲学家。3亡:丢失。4既……又……: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既:不久5率:率领,带领。6党:旧时指亲族,现指:朋友,有交情的人。7竖:小僮,小听差8歧:岔路,小道。9奚:(疑问代词)怎么。这里指为什么。10(吾不知所)之:到……去。11所以:表示原因的虚词。12反:通“返”,返回,回来,返还。13戚然:忧伤的样子。然:……的样子。14移时:多时,一段时间。15竟日:终日,整天。16既:已经。17 损:减少。18众:众多。19奚:哪里,怎么。20焉:语气词。21怪:对感到奇怪。22既反:已经回去。命:教导,告知。24获:找到,得到【翻译】杨朱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带着他(邻居)的亲属,还请杨朱的僮仆一起追赶。杨朱说:“哈!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因为岔路很多。”已经回来

了,杨朱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弄丢了。”杨朱问:“怎么会丢了呢?”邻居说:“因为岔路之中还有很多岔路/b/19713,我不知道羊去了哪条岔路,所以就返回了。”杨朱(听了邻居说的这番话)脸色变得很忧伤,很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杨朱的门徒都觉得有点奇怪,因此不解地问:“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这样闷闷不乐不说话,究竟是为什么呢?”杨朱没有回答,他的门徒也不知道他要教导什么。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歧路亡羊文言文答案

歧路亡羊文言文答案 【篇一歧路亡羊阅读答案】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其重点中心内容。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歧路亡羊阅读答案,同学们动手完成下。 如果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哦。 祝大家学习进步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26、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1)杨子之邻人亡羊之()(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之()27、翻译(2分)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28、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26、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羊(每个1分,共2分)27、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2分)28、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 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2分)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歧路亡羊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

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歧路亡羊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篇二歧路亡羊(6分)阅读答案】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26、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1)杨子之邻人亡羊之()(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之()27、翻译(2分)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28、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参考答案26、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羊(每个1分,共2分)27、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2分)28、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 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2分)歧路亡羊(2003年常德)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子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勾践灭吴》(节选)教案

《勾践灭吴》(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了解几个通假字:帅、政、取、有。 3.揣摩人物语言,体会其说话艺术。 4.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来审视勾践等人物。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了解几个通假字:帅、政、取、有。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了解几个通假字:帅、政、取、有等。 2.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来审视勾践的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介绍《国语》及历史背景,讲析前三段。

一、导入新课: 老师摘录了蒲松龄是一幅有名的对联,希望与大家共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卧薪尝胆”这个成语与春秋时期哪位著名人物有关?对,越王勾践。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勾践灭吴》的主人公。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89页。 二、介绍《国语》: 师:《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请同学们看一下注释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约八国的史实,“国”就是指周王朝和七个诸侯国,“语”就是语言。这部书记载各国人物语言来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所以称之为《国语》。《国语》的作者没有定论,相传与《左传》都是左丘明所作。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称《春秋外传》。 三、介绍历史背景: 在进入课文的学习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磨擦。公元前496年,越王允长去世,吴王阖闾趁着越王允常之子勾

2019年201X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考点-推荐word版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01X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勾践灭吴》原文翻 译及考点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X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 方式的特点。以下《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 为主。 《勾践灭吴》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 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 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 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 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 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 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 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 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 差与之成而去之。

文言文助读译文161 170

161-170 文言文助读译文. 161-170 文言助读译文 牧竖逮狼161.谋分捉牧竖两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大狼至,入数十步。少顷之,各登一树,相去故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爬抓。其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望见小狼呜急。致狼闻声四顾,始一竖又在彼树,前树又呜,又转跑号如前状趋彼,舍此之;乃奔渐迟,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之。口无停声,奄奄僵卧。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声渐弱;既而译文:他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入山到狼窝里,(他们)各自爬上一棵们)谋划着分别

抓一只。,老狼来了,距离几十步远。一会 儿树,两棵树它钻进狼窝,不见小狼,神情非常惊慌。牧童在老狼听故意让它号叫;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一到叫声,仰头看,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小使边又刨又抓。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看见,,才张 望狼急促地号叫。老狼听到声音四处象刚才那样奔跑嚎奔向就放弃这棵树另一棵树,它又转身奔向第一棵。先前树上的小狼又叫,。叫 来来回回几十趟,脚下奔跑不止,口中声音不停,(就)奄奔跑渐渐迟缓,叫声渐渐衰弱;不久,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牧童爬下树一看,

气息已经断绝了。【注释】象刚才那样奔跑嚎状语后置。跑号如前状:叫。 162.多多益善。,各有差[cī]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陛下不?“”信曰: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臣曰:“上曰:十万。”“于君何如?”过能将我何为为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乃“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信曰:禽?”非人力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陛下信之所以为禽”也译文: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论及各位将领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