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经典练习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走势 经济增长率(%)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全球
七国集团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加拿大
欧元区
发展中国家
中国
印度
非洲
拉丁美洲
经济转型国
中欧
俄罗斯
4.7
3.4
4.1
1.5
3
3.4
2.9
3.1
4.4
3.5
5.8
8
6
2.8
4.2
6.3
3.8
8.3
2.6
1.1
1.3
-0.5
0.8
2
1.8
2
2
1.8
4.3
7.5
4.5
3.8
1.7
4
3.5
4
3.5
1.8
2.2
0.2
1.8
2.1
2
2.4
2.2
2.2
5.3
7.1
5.7
4.4
3.6
4.1
4.2
4
1从2000年开始对全球经济最不恰当的描述是( )。
A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缓慢
B整体增长速度减慢由此可能进入全球经济衰退期
C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传统的发达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发
展的亮点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要明显好于发达国家
2经济增长最为缓慢的组织或者国家是( )。
A美国 B欧元区
C日本 D俄罗斯
3从上面的数据表可以得出( )。
A美国的经济经过短暂的衰退后会马上繁荣起来
B日本将很快(在一至两年内)走出经济衰退期
C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大于其他国家和组织的总和
D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形势可能趋于稳定
4从2000年到2002年中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最接近的是( )。
A81% B75%
C72% D62%
5下列最能描述三年间的全球经济走势的图表是( )。
以下是某市通过1 038份网上问卷对打折购买商品进行调查的结果。请根据此表回答
打 折
商 品
消 费 场 所
服装% 鞋、包% 家用电器% 其他商品
综合性百货商场
43.0 10.2 16.0 18.8
主题商场
22.6 25.0 28.4 43.8
超市
26.6 47.2 44.4 25.0
小店
7.8 17.6 11.2 12.2
6打折时网民如想购买电冰箱最可能去的购物场所是( )。
A综合性百货商场 B主题商场 C超市 D小店
7总的来说网民最少光顾的打折场所是( )。
A综合性百货商场 B主题商场 C超市 D小店
8回收的问卷中愿意选择去综合商场买鞋、包的人数大概有多少( )。
A50人 B100人 C200人 D300人
9下列说法不妥的是( )。
A小店打折没有什么吸引力
B打折时人们比较喜欢去超市
C打折时去大商场买衣服合算
D该调查结果反映了全市的购物倾向
10接受调查者如购买厕所洁具与餐具一类商品去主题商场的人数比例一般不会超过
( )


A30% B35% C40% D45%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136~140题。
据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 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
现56 6762亿元非公有制实现18 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58%和242%。
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31 2956亿元集体经济实现25 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
经济的 419%和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 5171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其中国有成分4 8602亿元集体成分1 6569亿元分别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65%和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实现增加额比1996年增加了17
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15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测算资料
表明所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
1978年的09%上升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11改革开放以来至1997年 各种经济成分中增长最快的是(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 D不能确定
121996年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经济实现的增加值约为( )。
A4 856亿元 B5 765亿元 C6 104亿元 D6 408亿元
13从上面材料中可以得出( )。
A我国所有制结构经过调整逐步趋于完善 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
B公有制经济比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得快
C非国有经济比国有经济增长得慢
D混合所有制经济增长最慢
14下面哪项陈述可以从上面材料中得出( )。
Ⅰ公有经济实现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成分实现的增加值
Ⅱ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经济成分都有发展它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有所增加
Ⅲ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只有第Ⅰ项 B只有第Ⅱ项 CⅠ项和Ⅱ项 D全部三项
15如果下面的圆图代表199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圆圈中阴影所占比重最接近非公有制经
济的比例的是( )。

A B C D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2002年16月我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2 18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增幅
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其中邮政完成247.4亿元增长8.5电信完成1 942.1
亿元增长16.6。各项业务中国内长途业务收入222亿元同比下降0.2国际业务
收入36.8亿元下降17.6移动通信收入920.6亿元增长24本地网

通信收入565
亿元增长13.5数据通信收入84亿元增长68。以上各项业务分别占整个电信业务
收入的11.4、1.9、47.4、29.1和4.3。各类新业务迅猛发展。上半年IP电话
通话时长达到253.4亿分钟同比增长21.3。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326亿条。邮政储蓄
期末余额达到6 627.1亿元同比增长24.7。上半年全国电话用户新增5 126.6万户
平均每月增加854.4万户用户总数达到3.7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新增1 990.9万
户达到1.9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新增3 135.7万户达到1.76亿户。固定电话用户中
城市电话用户新增1 385.2万户达到1.25亿户农村电话用户新增605.7万户达到7 411.4
万户。电话用户中东、中、西部地区各为1.95亿户、1.1亿户和0.7亿户分别占52、
29.3和18.7。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30.2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4.3个百分点移动
电话普及率达到13.86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2.7个百分点。
16.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比重最大的业务在2002年上半年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情况
是 。
A.增长13.5 B.增长24
C.增长68 D.下降0.2
17.200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为 。
A.6.5 B.7.0
C.7.8 D.8.8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Ⅰ.业务收入增长最快的是数据通信但其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比重还不足5。
Ⅱ.农村电话用户新增数量比城市电话用户新增数量大。
Ⅲ.东部的固定电话用户数比中部和西部的总和还多。
A.Ⅰ B.Ⅱ C.Ⅱ、Ⅲ D.Ⅰ、Ⅲ
19.农村固定电话用户数比上年末增长了 。
A.5 B.9C.15 D.20
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国际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B.IP电话通话时长同比增长超过20
C.邮政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7
D.移动电话普及率有一定提高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某地区用水与人口情况 日平均用水量分配图
21.当日平均用水量为200万吨时的年代人口约为多少万? 。
A.110 B.150
C.170 D.210
22.从1970年到1990年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百分比减少了的是 。
Ⅰ.发电用水。 Ⅱ.其他工业用水。
Ⅲ.灌溉用水。
A.Ⅰ B.Ⅰ、Ⅱ
C.Ⅱ、Ⅲ D.Ⅰ、Ⅱ、Ⅲ
23.日平均灌溉用水的实际水量从1970年到2000年如何变化? 。
A.减少了 B.增加了
C.不变 D.无法确定
24.从1970年到1990年日平均发电用水量大约增加了多少万吨? 。
A.30 B.45
C.75 D.120
25.下列各图中能够反映出从1910年到2000年日平均人均用水量变化趋势的是 。

三、根据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下面几张图分别是中国网民的性别、年

龄及学历构成。

26.如果中国网民的总人数为2 250万那么41岁以上的网民约有多少万人? 。
A.100 B.200
C.300 D.400
27.男性网民比女性网民约多多少? 。
A.60 B.70
C.90 D.130
28.下列说法中哪些正确? 。
Ⅰ.本科以上(含本科)的网民比本科以下的网民多。
Ⅱ.2530岁的网民比3140岁的网民多。
Ⅲ.本科学历的网民所占的比例最高。
A.Ⅰ B.Ⅱ
C.Ⅲ D.Ⅱ、Ⅲ
29.18岁以下的网民人数与下列哪个年龄段的最接近? 。
A.1824 B.2530
C.3140 D.4150
30.网民人数随着学历升高而变化的趋势大致符合下列哪幅图? 。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998002年广东省各类投资增长变化情况表()
年份
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增速
基本建设投资
增速
更新改造投
资增速
房地产开发
投资增速
其他类投资
增速
1998 16.1 18.7 19.5 14.1 12.3
1999 13.5 15.9 12.6 17.8 6.1
2000 6.8 6.3 11.8 20.9 9.9 2001 9.4 6.9 11.4 13.2 7.6
2002 12.5 9.1 6.2 18.5 14.9

31.从1998年——2002年间投资增速一直呈下降趋势的是 。
A.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B更新改造投资
C.房地产开发投资 D.其他类投资
32.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递增
B基本建设投资在2000年的投入要低于1999年
C更新改造投资在2002年的投入要低于2001年
D其他类投资的增速在2002年增长最快
33.从上表可以看出广东省最重视的投资是 。
A.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B基本建设投资
C.房地产开发投资 D.其他类投资
34.从平均水平来看投资增长最快的年份是 。
A.1998 B1999
C.2001 D2002
35.如果1998年基本建设投资为5亿元则2000年的基本建设投资为 。
A.4.69亿元 B4.92亿元
C.5.28亿元 D5.43亿元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2003年第一季度五市GDP情况图 注增速是指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增加速度。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五市CDP增速比去年同期
的增速分别提高了 54个、26个、22个、2个和26个百分点。
36.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增长最快的城市是 。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37.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和增速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8.下列哪个组合的陈述可能正确? 。
Ⅰ.2003年上述五个城市GDP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Ⅱ.2003年广州经济总量首次超过北京
Ⅲ.2002年同期重庆GDP总量也是第五位
A.Ⅰ BⅠ和Ⅲ
C.Ⅰ和Ⅱ D.Ⅰ、Ⅱ和Ⅲ
39.2001年同期GDP总量位居第一和最后的两个城市分别是 。
A.上海和天津 B.上

海和重庆
C北京和广州 D北京和天津
40.2002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和增速均居第四位的城市是 。
A北京 B天津
C.重庆 D广州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
升2.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
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 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
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l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
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到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
13.4个百分点。
6月份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达到108.91比5月份上升0.17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44
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2.4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1增幅比去年同期
增加11.2个百分点。
6月份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为97.71比5月份下降1.23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73
点。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 42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4而去年同期是下
降0.1。
6月份空置面积分类指数为96.52与5月份持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05点。上半年
商品房空置面积同比增长8.4。
6月份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为115.97比5月份下降0.64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60
点。上半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71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7
个百分点。
41.2002年的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的增幅是 。
A40.4 B38.6
C20.4 D18.6
42.与去年六月相比增幅最大的指数是 。
A.竣工面积分类指数
B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
C.资金来源分类指数
D.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
43.与去年六月相比下降的指数是 。
A.竣工面积分类指数 B资金来源分类指数
C.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 D.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
44.与上一个月相比降幅最大的指数是 。
A.资金来源分类指数 B.空置面积分类指数
C销售价格分类指数 D.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 45.2001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是 。
A.2 424元 B.2 299.8元
C.2 302.1元 D.2 403.2元
四、根据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北京、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览表单位亿元
北京 上海
2000

同比


()
2001

同比


()
2002

同比


()
2000

同比


()
2001

同比


()
2002

同比


()
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

1443.3 9.9 593.5 10.4 1744.9 9.5 1722 8.3 1861.3 8.1 2035 9.3









410.2 9.5 460 12.1 469.9 2.2 701.4 7.1 756.9 7.9 825.3 9.0


173 11.2 193.1 11.6 191.2 -1.0 230.9 9.1 247.1 7.0 268.7 8.7
日用

810.9 9.3 884.7 9.1 1015.2 14.8 776.6 9.0 842.3 8.5 925.1 9.8


49.2 7.4 55.7 13.2 68.6 23.2 13.1 8.1 15 14.5 15.9 6.0





批发
零售

1025.5 10.7 1128.3 10.0 1258 11.5 1581.3 7.4 1705.4 7.8 1836 7.7
餐饮

86.4 6.3 96.6 11.8 112.4 16.4 127.7 15.9 141.6 11.0 184.2 30.1


331.4 —— 368.6 11.2 374.5 1.6 13 —— 14.3 10.0 14.8 3.5
46.2002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对于2000年的增幅是 。
A.9.5 B.10.4 C19.9 D20.9
47.与2001年相比2002年北京和上海两市各类零售总额增幅最大的是 。
A.北京的食品零售 B北京的服装零售
C.上海的餐饮业 D上海的日用品
48.2000年北京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为1025.5亿元比上海少 。
A.535.8亿元 B.555.8亿元
C577.8亿元 D.656.8亿元
49.20002002年下列选项中零售额增幅相对最稳定的是 。
A.上海的食品 B上海的批发零售
C北京的食品 D北京的批发零售
50.2002年上海食品和服装的零售总额高出北京 。
A18.9 B42.5 C65.5 D70.6
根据下面的材料和表格回答问题。
今年上半年“非典”疫情使我国的旅游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国家旅游局于2003 年4月21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不得组织跨区域促销和跨区域旅游不组织到疫情发生地
区的旅游。根据通知精神旅行社停止组织出境旅游业务致使5月份北京市的出境旅游人
数为零。从前五个月的情况看一至三月各月分别增长92、84和60四月份下
降56五月份下降93。从各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情况看各月增减幅度如下表所示 单位
香港 澳门 泰国 新加坡
马来西

韩国 日本
澳大利

新西兰
1月
90 119.6 101.2 154.4 146.3 19.5 134.4 174 237.6
2月
23 24.9 -20.9 8.9 2.8 -10.6 131.9 43.8 -8.7
3月
92.5 11.4 -15.2 -15.8 -18.2 13.4 676.1 63.1 89.2
4月
-63.5 -65.2 -62.6 -55.4 -76.1 -42 -25.4 -33 22.1
5月
-99.5 -99.4 -96.1 -94 -93.9 -100 -38.3 -96.3 -94.4
51从一月到五月北京市出境旅游相邻两个月间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一月至二月 B二月至三月
C三月至四月 D四月至五月
52从表中数据看前五个月北京出境旅游受“非典”疫情持续影响最长的国家或地区是
( )。
A泰国 B香港 C澳门 D

日本
53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
A五月份北京到新西兰的旅游人数百分比降低幅度最大
B北京到香港和到澳门旅游的人数均是三月比二月多
C“非典”疫情对北京五月份出境旅游影响最大
D五月北京市出境到各国旅游的人数都是负增长
54一月到五月北京出境旅游变化幅度最大的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是( )。
A香港 B韩国 C日本 D澳大利亚
55一月到五月北京市出境旅游的人数变化趋势一致的国家组合是( )。
A日本和新西兰 B日本和澳大利亚
C马来西亚和韩国 D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根据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2003年一季度京津沪渝穗五市分别实现房地产投资118亿元、305亿元、1398
亿元、437亿元和707亿元同比增长202、501、296、413和88
五市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比重分别为54、244%、383、254和477与去
年同期相比除广州有所下降以外其余四市比重均有所上升。

2002—2003年一季度京津沪渝穗五市房地产投资情况对比

2002年一季度 2003年一季度
绝对量亿元 增速% 绝对量亿元 增速%
北京
98.1 46.5 118 20.2
天津
20.3 20.9 30.5 50.1
上海
107.9 23 139.8 29.6
重庆
31 26.8 43.7 41.3
广州
65 2.1 70.7 8.8 56.2003年一季度在五地市中总投资居于第三位的是( )。
A北京 B重庆 C广州 D上海
57如果按照2003年一季度的增长速度增长则2004年一季度天津的房地产投资绝对量(亿
元)是( )。
A4051 B4578 C4651 D5036
58.从表格分析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重庆的房地产投资增加幅度最大
B北京在投资增长的绝对量上处于最领先位置
C广州的房地产投资趋于平稳
D上海房地产市场投资最大
59.相对于2001年来说2002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最慢的地区是( )。
A天津 B北京 C广州 D上海
60.2003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绝对量增加最多的是( )。
A北京 B天津 C重庆 D上海
根据下面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国家统计局小康研究课题组对城镇居民生活小康标准5个方面12项指标进行监测显示
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43。在12项小康指标中有10项达到
或者基本达到小康初始水平。但是还有两项指标即文化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和人均绿地面积
与小康标准有一定差距。从5个方面来看经济发展、物质生活和人口素质三个方面小康实

现程度已经达到100精神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两个方面指标分别只达到867和
756。各地区城市小康实现程度也存在较大差距。三大地带相比1998的实现程度综合
得分仍然差异较大中、西部比东部分别低79个百分点和1297个百分点但与1996
年相比东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由9187下降到9170中、西部实现程度分别由798
和7447提高到8380和7873。
6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截至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43
B城市小康各项指标的发展水平不均衡但均已达到小康标准
C我国小康实现程度存在地区差异
D我国小康实现程度存在指标差异
62从上述资料中不能推出的是( )。
A1996至1998年间中、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的增幅高于东部
B1996至1998年间中、西部经济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
C1996至1998年间东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略有下降
D1996至1998年间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增幅高于中部
63从上述资料中能推出的是(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小康实现程度差异的原因
B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小康水平实际增长值低
C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小康水平实现程度高
D小康标准的5个方面均有3项不同的指标
64城镇居民生活小康标准的五个方面不包括( )。
A社会保障水平 B物质生活
C城市环境建设 D人口素质
651996至1998年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的增幅相差多少个百分点?( )。
A457个 B026个 C765个 D1222个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998—2002年全国电话用户情况图(单位万户) 年 份 66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67在2002年末电话用户比上年末增加的数量接近( )。
A12000万户 B10000万户
C8000万户 D6000万户
68如果增长趋势与上年保持一致预计200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约为( )。
A21000万户 B23000万户
C25000万户 D29000万户
69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
A移动电话用户的年增长速度大于固定电话
B1998年开始移动电话用户迅速增长
C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增长最多的都是2000年
D2000年后固定电话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70若2002年末全国人口数约是十三亿则当时全国电话的普及率接近( )。
A10部百人 B20部百人
C30部百人 D40部百人
根据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F省在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中设立效能投诉机构强化行政效能监察。2002年全
省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受理投诉件35819件应办结33173件已办结30896件。同时通过
受理行政效能投诉挖掘出案件线索已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的317件给予党纪、政纪
处分的318人移送司法机关立案的66人追究刑事责任的50人。据统计一年来全省
受到效能告诫的干部有634人被辞退的有182人。



71.如果用下列圆图表示2002年F省在效能建设中移送司法机关立案的人数占受效能告
诫的干部人数的比例最接近的是( )。

72.F省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受理投诉件到期办结率约是( )。 A.50% B.66% C.93% D.100%
73.2002年F省全省受到效能告诫的干部与被辞退的干部的比例大约为( )。
A.71∶ B.72∶ C.31∶ D.无法确定
7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省在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中效能投诉中心成绩斐然
B.机关工作人员也并非都是“铁饭碗”不合格与不称职的照样被辞退
C.群众的监督举报在F省的机关效能建设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D.F省一年来有634名干部被行政处分
7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占全省受到效能告诫的干部数目的一半左右
②移送司法机关立案的大多数被追究刑事责任
③全省机关效能投诉中心2002年一年来平均每天受理投诉件近百件
④在F省司法机关立案的案件中效能投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根据下列统计图形回答问题。

76.厦门市汽车总上牌量呈负增长的月份是( )。
A.1月 B.46月 C.2月、5月 D.5月
77.8月份厦门市汽车总上牌量增长率是( )。
A.13.9% B.13.3% C.11.7% D.0.9%
78.18月份厦门市汽车上牌总量最为接近的两个月是( )。
A.1月、4月 B.4月、6月 C.3月、5月 D.1月、7月
79.假如9月份厦门市汽车上牌量增长率创新高则9月份厦门市汽车上牌总量( )。
A.肯定高于1893辆 B.肯定高于1591辆
C.肯定高于1405辆 D.无法确定
8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月厦门市汽车上牌量大幅下降
B.除负增长外厦门市汽车上牌总量增长最为缓慢的是5月份
C.第一季度厦门市汽车上牌总量高于第二季度
D.8月份厦门市汽车上牌总量增速低于7月份汽车上牌总量增速
二、根据下列统计图回答问题。


81.1956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为( )。
A.198亿元 B.201亿元 C.4l0亿元 D.420亿元
82.1961年我国农业国民收入与工业国民收入的差值为( )。
A.30亿元

B.0亿元 C.40亿元 D.150亿元
83.1987年与1976年相比我国农业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为( )。
A.68% B.216% C.305% D.316%
8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建国到1965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始终呈上升趋势
B.从建国到1965年我国农业国民收入始终呈上升趋势
C.62年至66年我国农业国民收入的每年增长率始终大于工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D.62年至66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的每年增长率始终大于农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8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从建国到1965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增长率最高的一年是1958年
B.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农业和工业都呈现出高速迅猛发展的势头
C.1976到1987年我国农业国民收入的增加值低于工业国民收入的增加值
D.由于文革的影响这十年间我国农业和工业国民收入没有增长
根据下列统计表回答问题。
表一 中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及抚养系数变动趋势
86.201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约为( )。
A.91764万人 B.11173万人 C.35681万人 D.66200万人
87.根据预测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少的年份是( )。
A.2005 B.2010 C.2030 D.2090
88.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与老年人口数量的比值为( )。
A.1.2 B.1.8 C.2.7 D.4.9
89.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到2040年平均每1.5个劳动人口就需要抚养一位老人
B.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年龄在逐年递增
C.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下降
D.21世纪最初的十年是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最大的十年
90.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1世纪最后十年我国人口总数有所回落
B.210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比2090年有所下降
C.在21世纪里我国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持续增加
D.21世纪我国15岁以下人口数量曲线呈倒U型
根据下表回答91-95题。
广东、江苏、浙江第三产业不同时期年均增长情况比较(单位:%)

广东、江苏、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
912003年广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2002年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A40.6 B39.3 C2.2 D-2.2
921991-2003 年浙江第三产业年均增速是:
A12.5% B14.7% C13.7% D14.5%
93从1990年至2003年浙江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上升了几个百分点?
A2.6 B7.1 C13.7 D39.7
94根据上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79-1990年广东第三产业年均增速比浙江高3.4个百分点。
B从1990年至2003年江苏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升幅为36.6个百分点。

C到2003年时广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被江苏超过1.3个百分点。
D从1990年至2003年广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一直居全国首位。
95根据上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79-2003年广东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落后于江苏。
B广东第三产业的增速在进入90年代后明显加快。
C从1978年至2003年浙江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增长率高于广东和江苏。
D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江苏、浙江第三产业都得到迅速发展。
根据下图回答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情况单位万人%

96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96年至2004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逐年上升。
B1996年至2004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年增长率逐年提高。
C1996年至2004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最高的年份是2004年。
D1996年至2004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最高的年份是2003年。
971997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比1996年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A84.9 B87.9 C3.5 D3
98根据上图1996年至2004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年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哪一
年?
A1998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3年
992000 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年增长率比1999年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A51.4 B44.4 C9 D7
100根据上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与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不断上升说明贫困人口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B1996年与 2004年间参与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50.2%。
C2001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突破1000
D2004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年增长率比2003年下降了10.7个百分点。
1B 【解析】综合分析所给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除发展中国家外大部分国家和地
区经济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高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亮点。从表格中第一行数据
可以知道200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2001年跌入低谷2002年略有回升整体发展速
度呈现曲线上升的态势并没有进入全球经济衰退期。故正确答案为B。
2C 【解析】这道题可以采用代入法只需要比较所给选项的四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通过比较可以得知日本的经济增长率最低经济增长最为缓慢。故正确答案为C。
3D 【解析】A项美国2001年经济增长明显减缓2002年有所好转但没有达到繁荣
的程度。B项日本在2001年经济负增长后马上有了02的增长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期。
所给表格是一张预测世界经济走势的表显示的是经济的动态变化无法

看出有关国家的经
济规模C项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到中国、俄罗斯等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趋于稳定
说明这些国家的经济形势趋于稳定故正确答案为D。
4B 【解析】这道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在20002002年三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最
高为8最低为71则平均增长率肯定在二者之间且接近中间数据75。故正
确答案为B。
5A 【解析】通过观察所给表格可发现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呈现2000年较
高2001年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2002年略有回升的态势能描述这种走势的
图当然是有坡度有谷底的A图。故正确答案为A。
6C 【解析】电冰箱属于家用电器类根据所给表格第四列中的数据可知444的
网民会选择去超市购买。故最可能去的购物场所是C。故正确答案为C。
7D 【解析】观察表格中所有数据可知在全部四类打折商品中有三类商品网民选择
去小店购买的比例最少另一类位列倒数第二可知总的来说网民最少光顾小店。故正确答
案为D。
8B 【解析】根据所给表格第三列中的数据愿意去综合商场买鞋、包的比例为
102问卷的总数为1 038份 故人数应为102×1 038 约有100人。故正确
答案为B。
9D 【解析】因为这次调查的问卷发放方式是通过网络接受调查者的范围只是网民
网民是一个主要由年轻人和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的特殊群体不能代表全市的人群结构
所以不能反映全市的购物倾向。其余A、B、C三项都能通过表中数据直接得出。故正确答
案为D。
10D 【解析】厕所洁具和餐具属于表格中的“其他商品”所给数据显示选择去主题商
场购买的人数比例为438故正确答案为D。
11C 【解析】资料中强调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
的09上升到1997年的242而与之对应的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必定相应减少。故 正确答案为C。
12D 【解析】资料中指出1997年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增加值约为
6 5171亿元比1996年实现的增加额增长了17通过计算可以得到1996年混合所
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增加值约为6 408亿元。故正确答案为D。
13A 【解析】从资料最后一句话可以得出非公有制经济比公有制经济增长快的结论
所以B、C、D三项均不对。综合全文资料可以看到我国所有制结构经过调整逐步趋于完善
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故正确答案为A。
14C 【解析】虽然1997年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2

但还不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公有
制经济。Ⅰ、Ⅱ都能从资料中分析得出。所以正确答案为C。
15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将数字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的能力。资料的最后一句话指
出1997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2。不到1/4排除B、C。而D图约为1/5
故选择A。
16.B 【解析】由文中可知“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比重最大的业务”指的是移动通信收
入文中也已经明确给出该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故选B项。
17.C 【解析】文中指出通信业务增长15.6%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两倍所以国
内生产总值的增幅就是15.6%÷2=7.8%故选C项。
18.D 【解析】由文中可知业务收入增长最快的是数据通信达到68%但其占整个
电信业务收入才4.3%不足5%所以Ⅰ正确。农村电话用户新增605.7万户城市电话用
户新增1 385.2万户还是城市新增用户较多所以Ⅱ不正确。中、西部固定电话用户的
总和是1.1+0.7=1.8亿户而东部固定电话用户是1.95亿户所以Ⅲ也正确。故应该选D
项。
19.B 【解析】文中指出“农村电话用户新增605.7万户达到7 411.4万户”由此可知
农村电话用户原有7 411.4605.7=6 805.7万户估算一下可知605.7略少于6 805.7的十
分之一答案中9%和这个最接近故选B项。
20.C 【解析】文章开头已指出邮政增长8.5%而24.7%只是邮政储蓄期末余额的增幅
并非整个邮政业务收入的增幅所以选C项。其它选项均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21.A 【解析】由表一可知日平均用水量为200万吨的时代是在19501970年之间
表示人口数量的坐标在100至150万人之间符合这个的答案只有A项。
22.C 【解析】由表二可以很直观的看出从1970到1990年之间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百分
比减少了的是其他工业用水和灌溉用水两项故应选C项。
23.B 【解析】由图表可知1970年时日平均用水总量为300万吨灌溉用水占50%
即150万吨2000年时日平均用水总量为500万吨灌溉用水约占38%即约190万吨
所以实际用水量是增加了。
24.C 【解析】由图表可知1970年时日平均用水总量为300万吨发电用水占15%
即45万吨1990年时日平均用水总量为400万吨发电用水占30%即120万吨所以
增加了12045=75万吨。
25.A 【解析】由表一可知从1910到2000年日平均人均用水量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
了人口增长的幅度所以变化趋势应该是个递增函数故选A项。
26.B 【解析】由图二可知41岁以上的网民所占百分比是5.

72+2.06+1.26%即9.04%
所以将2 250×9%最接近的整数是200万选B项。做这类题的技巧是没有必要把数字算
得特别精确只要取整估算即可这样可大大加快解题速度。
27.D 【解析】由图一可知男性网民比女性网民多一倍多而选项中超过100%的只有
D项故选D项。本题同样没有精确计算的必要。 28.D 【解析】由图三可知本科及以上的网民占38.82+1.91+0.41%即41.14%没有
过半还是比本科以下的网民少。由图二可知2530岁的网民占18.84%3140岁的网
民占8.89+7.12%即16.01%所以2530岁的网民比3140岁的网民多是对的。由图
三可知在各种学历的网民中本科学历所占比例最高。所以Ⅱ、Ⅲ正确故选D。
29.C 【解析】由图二可知18岁以下的网民占14.93%与3140岁的16.01%最接近
1824岁的网民占41.18%2530岁的占18.84%4150岁的占5.72%。
30.D 【解析】由图三可知网民人数从高中以下到本科是递增的本科达到最高点之
后开始递减所以应该选D项。
31.B 【解析】由图表可见更新改造投资增速从1998年至2002年的数据是19.5%12.6%
11.8%11.4%6.2%一直呈下降趋势其它投资则时增时减所以正确答案为。
32.A 【解析】由图表可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998年至2002年的数据是16.1%
13.5%6.8%9.4%12.5%并非逐年递增故不对。基本建设投资在2000年的增速
为6.3低于1999年的15.9所以正确更新改造投资增速在2002年为6.2%低于
2001年的11.4正确其他类的投资增速在2002年达到14.9比之前的年份都快
也正确。故本题选。
33.C 【解析】由图表可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每年都超过10比其它各类投资增
长都快所以应该可以说广东省最重视的投资是房地产开发投资。
34.A 【解析】1998年投资增长的平均水平是16.118.719.514.112.3
16.141999年投资增长的平均水平是13.515.912.617.86.113.18
2001年投资增长的平均水平是9.46.911.413.27.69.72002年投资增
长的平均水平是12.59.16.218.514.912.24对比可知1998年的增
长最快。
35.D 【解析】1998年基本建设投资5亿元之后1999年增长了15.9到2000年又下
降到6.3也就是说下降了15.96.3=9.6%将5×1+9.6%=5.43亿元故选D。
36.C 【解析】所谓GDP总量指的就是GDP的累计数也就是图表中用黑色柱状表示
的部分由图表可见2003年第一季度黑色柱状图最高的城市是上海故选C。
37.C 【解析】由图

表可见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沪穗京
津渝增速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则为津穗京沪渝二者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三个
即穗京和渝分别居第二、三、五位故选。
38.D 【解析】由图表可见2003年第一季度五市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所以
全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也就是说Ⅰ是有可能的第一季度广州经济总量
748.6亿元已经超过北京666.3亿元那么全年超过北京也是有可能的即Ⅱ也是有
可能的2003年第一季度五市总量中重庆是第五位五市的增速又相差不远所
以2002年同期重庆总量也可能是第五位Ⅲ也有可能。故三个陈述都有可能为
正确答案。
39.A 【解析】由图表可见北京市2003年第一季度增速为12.7又知增速比
去年同期提高了5.4个百分点因此北京市2002年第一季度增速为
12.7-5.4%=7.3 而北京市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为666.3亿元可以算出北
京市2001年第一季度GDP总量为666.3÷1+12.7%÷1+7.3%=551亿元。同理可
算出其它四市的2001年同期GDP总量分别为3801082394591亿元。可见其中
最高的是上海最低的是天津故选A。
40.C 【解析】用与上题同样的方法可算出2002年第一季度五市的GDP总量分别是591
4271186430657亿元增速分别为7.3%12.3%9.6%9.2%11.3%所以二者
均居第四位的重庆故选C。 41.C 【解析】文中指出2003年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40.4%
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可知2002年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的增
幅为40.420%=20.4%故选C。
42.A 【解析】文中指出与去年6月相比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上升7.42点商品房销
售价格分类指数上升3.73点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上升4.68点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下降
2.60点所以增幅最大的就是A的竣工面积分类指数。
43.D 【解析】文中指出与去年6月相比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上升7.42点资金来源
分类指数上升4.68点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上升3.44点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下降2.60
点所以只有D的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是下降的。
44.C 【解析】文中指出与上月相比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上升2.41点空置面积分类
指数是持平的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下降1.23点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下降0.64点所以
降幅最大的是C的销售价格分类指数。
45.C 【解析】文中指出“2003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 424元/平方米同比
增长5.4%而去年同期是

下降0.1%”所以2001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就为2 424
÷1+5.4%÷10.1%=2 302.1元/平方米故选C。
46.D 【解析】由图表可知2002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 744.9亿元2000
年为1 443.3亿元所以增幅为1 744.91 443.3÷1 443.3=20.9%故选D。
47.C 【解析】由图表知与2001年相比2002年北京的食品零售增幅为2.2%北京的
服装零售增幅为1.0%上海的餐饮业增幅为30.1%上海的日用品增幅为9.8%增幅最
大的是C上海餐饮业。
48.B 【解析】由图表可知2000年上海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为1 581.3亿元北京的为
1 025.5亿元相差1581.31 025.5=555.8亿元故选B。
49.B 【解析】由图表可知20002002年上海的食品零售额增幅依次为7.1%7.9%
9.0%上海的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增幅依次为7.4%7.8%7.7%北京的食品零售额增幅
依次为9.5%12.1%2.2%%北京的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增幅依次为10.7%10.0%11.5%。
可见其中相对最稳定的是B上海的批发零售业。
50.C 【解析】2002年上海食品和服装零售总额为825.3+268.7=1 094亿元北京食品
和服装零售总额为469.9+191.2=661.1亿元上海高出北京1 094-661.1÷661.1=65.5%
故选C。
51C 【解析】资料显示北京市出境旅游一、二月的相差幅度为(9284)%=836%
二、三月的相差幅度为(6084)%=516%三、四月的相差幅度为(60+56)%=116%四、
五月的相差幅度为(9356)%=37%可见三、四月间变化幅度最大应选C。
52A 【解析】由图表可知在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泰国连续四个月是负增长
持续时间最长可见泰国受疫情影响最长应选A。
53B 【解析】由图表可知北京到香港二月增幅为23%三月为925%确实是三月
比二月多但是北京到澳门二月增幅为249%三月为114%是二月多于三月所以B
的描述是不对的。其它三项的描述都是正确的。
54C 【解析】一月到五月香港旅游的变化幅度为925+995=192(%)澳门的为
1196+994=219(%)泰国的为1012+961=1973(%)新加坡的为1544+94=2484(%)
马来西亚的为1463+939=2402(%)韩国的为195+100=1195(%)日本的为
6761+383=7144(%)澳大利亚的为174+963=2703(%)新西兰的为
2376+944=332(%)可见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C的日本。
55B 【解析】由图表可知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旅游人数都是在一至三月是正增长四、
五月是负增长二者变化趋势一致所以应该选B。其它选项中的国家和地区变化趋势都不 一致。
56B 【解析】已知2003年第一季度北京房地

产投资118亿元占总投资的54%所以
2003年第一季度北京市总投资为118/54%=219(亿元)同理可以计算出津、沪、渝、穗四市
的总投资分别为125365172148(亿元)可以看出总投资居第三位的是重庆选B。
57B 【解析】2003年第一季度天津房地产投资额为305亿元增速501%如果按
这个速度则2004年第一季度天津房地产投资为305×(1+501%)=4578(亿元)选B。
58D 【解析】由表格看出房地产投资增幅最大的是天津的501%而不是重庆的
413%所以A不对投资增长的总量上处于最领先地位的应该是上海的1398亿元
而不是北京的118亿元B也不对广州的房地产投资仍然同比增长了88%没有理由说
它趋于平稳C也无根据。只有D是正确的上海的房地产投资确实是五市中最大的。
59C 【解析】由表格看出京、津、沪、渝、穗五市2002年第一季度的增速分别为465%
209%23%268%和21%很明显是穗最慢所以正确答案为C。
60D 【解析】由表格看出京、津、沪、渝、穗五市2003年第一季度房地产投资绝对
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118981=199305203=10213981079=319
43731=12770765=57(单位亿元)可知其中增加最多的是D的上海绝对
增加量达到319亿元。
61B 【解析】资料明确指出12项小康指标中有10项达到或者基本达到小康初始水平
但文化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和人均绿地面积这两项与小康标准尚有一定差距所以B说“均
已达到小康标准”是不正确的其它三项的描述都是正确的。
62B 【解析】资料指出1996至1998年间东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有所下降中部地
区小康实现程度由798%上升到838%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由7447%上升到7873%
所以A、C、D都是正确的但并不能由此推出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快于东部B是无根据
的故本题应选B。
63C 【解析】资料指出1998年三大地带相比东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917%中、
西部的分别为838%和7873%1996年时东、中、西部的小康实现程度则分别为9187%
798%和7447%并且在描述这种差异时资料使用了“仍然”二字可见这种差异不是
偶然的而是一贯的因此可以推出C的结论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高。
其它选项资料中没有提到也无法合理地推出为无关选项。
64C 【解析】由资料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生活小康标准的五个方面指的是经济发展、
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没有包括C的城市环境建

设。
65B 【解析】资料指出1996至1998年间中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由798%上升到
838%增幅为838%798%=4%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由7447%上升到7873%
增幅为7873%7447%=426%所以二者的增幅相差4264=026个百分点选
B。
66B 【解析】由图表可知199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为2386万户1999年末为4330万
户即1999年增长了4330-2 386=1 944(万户)增长速度为1 944/2 386=815%。同理可算
出2000年增长了8 453-4 330=4 123(万户)增速为4 123/4 330=952%2001年增长了14
522-8 453=6 069(万户)增速为6 069/8 453=718%2002年增长了20662-14522=6 140万
户增速为6 140/14 522=423%所以增长速度最快的应该是B。
67B 【解析】由图表可知2002年末电话用户约为42 000万户2001年末电话用户约
为32 000万户也就是说2002年用户大约增加了10 000户B为最佳答案。
68C 【解析】第106题已经算出2002年移动电话用户比上年增加了6 140万户如果
2003年继续保持这个趋势则2003年末应该有20 662+6 140=26 802(万户)答案中与此最
为接近的是C的25 000万户故相比其它三项C为最佳答案。 69C 【解析】第106题已经算出移动电话增长最多的是2002年的6 140万户所以C
不对。而由图表可以看出1999年固定电话增速约为(11 0009 000)/9 000=222%2000
年固定电话增速约为(15 00011 000)/11 000=364%2001年固定电话增速约为(18 000
15 000)/15 000=20%2002年固定电话增速约为(21 00018 000)/18 000=167%。相比于移
动电话的增速固定电话显然要慢A正确。图表显示的就是从1998年开始移动电话快速
增长的情况B也正确。D也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固定电话增速在2000年达到最高
之后就开始下降。
70C 【解析】由图表可知2002年末电话总量约为420 000 000部人口13亿即
13 000 000(百人)所以将420 000 000/13 000 000就得到大约30部/百人应该选C。
71【答案】A。解析移送司法机关立案的人数为66人受效能告诫的干部有634人所
占比例为10%所以选择A。
72【答案】C。解析应办结33173件已办结30896件30896÷33173≈93%可采用估
算法选择C。
73【答案】B。解析634÷182≈3.5=72选择B。
74【答案】D。解析D中F省一年来是有634名干部受效能告诫并不是行政处分两者
概念截然不同选择D。
75【答案】B。解析文中并没有说到效能投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是说发挥了作
用所以④不正确答案为B。
76【答案】C。解析由图中可直接观察得到答案选择C。
77【答案】B。解析7月份上牌量为1240

8月份上牌量为1405故这两个月上牌量增
长率是1405- 1240÷1240≈13.3%选择B。
78【答案】D。解析1月份为12347月份为1240相差6个最为接近选择D。
79【答案】A。解析题中说是增长率创新高从图中观察增长率最高的为7月份即1240-920
÷920≈35%则9月份增长率一定高于这个数即高于1405×1+35%≈1890选择A。
80【答案】B。解析从图中观察12月间上牌量降幅最大排除AC中第一季总量为
2793第二季为2726第一季大于第二季成立D中7月增长率为1240-920
/920>(1405-1240)/1240成立,所以选择B。
81【答案】B。解析由图中可直接观察出结果选择B。
82【答案】C。解析农业国民收入高于工业并且存在差值排除A、B项从图中观察
差值不可能为150亿元选择C。
83【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知1987年为31541976年为996增长幅度为3154-996
÷996≈216%选择B。
84【答案】D。解析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从60年到62年下降B错误从58年到60
年下降图中虚线的斜率大于实线的斜率即工业增长率大于农业增长率排除C选择D。
85【答案】D。解析从图中观察均可得出A、B、C这三个结果但不能推出D项D项
中不是没增长而是增长缓慢选择D。
86【答案】B。解析2010年总人口为138610老年人口为8.06%,所以老年人口为138610
×8.06%≈11173万人,本题采用估算法更为简单省时。
87【答案】D。解析分别算出四个选项的年份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与老年人口比重的和
比 较 其 中 最 大 的 一 个 即 是 我 们 要 找 的 选 项
66.34+7.53=73.87,66.20+8.06=74.26,58.78+15.19=73.97,53.58+23.48=77.06,所以选择D.
88【答案】C。解析2050年劳动人口数量比值为55.09%,老年人口比值为20.34%,采用估
算法两比值为2.7,选择C。
89【答案】D。解析无法推出A中结论不能从图中推出老年人口的平均年龄在逐年增 长只能说老年人口数量在增加因此B错C中只是劳动力人口比重在总人口中有所下降
但人数并没有逐年下降故选择D。
90【答案】B。解析B中2100年老年人口数为149497×23.89%≈35714.8,2090年为150551
×23.48%=35349.3,并没有下降,所以选择B。
91.D【解析】代入数字直接求解即38.440.62.2。故选D。
92.B【解析】此题直接从表格中找答案。本题选B。
93.C【解析】1990年比重为262003年比重为39.7因此39.72613.7。
故选C。
94.A【解析】此类题只能依次验证每一个选项说法正误。先看A项的情况15.912.5
3.4因此A项说法正确到此就可不必再去验证B、C、D三项了

。故选A。
95.B【解析】在19791990年期间广东第三产业增速为15.9%而19912003年期间则为
12.5。也即90年代后广东第三产业增速放慢故选B。
96.D【解析】9年中只有2004年的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人数最高的年份是2003年。故选D。
97.C【解析】1997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比1996年提高了87.984.9÷84.9
×100≈3.5故选C。
98.C【解析】根据上图可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年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01年增长
率接近200故选C。
99.D【解析】2000年参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年增长率比1999年提高了402.6265.9
÷265.9×100265.9184.1÷184.1×100≈7故选D。
100.A【解析】不能通过参与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上升而得出贫困人口不断上升的结论这
只能反映人们的保障意识在加强。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