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复习大纲答案详解

《酶工程》复习大纲答案详解
《酶工程》复习大纲答案详解

《酶工程》复习大纲

试题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实验设计题。

第一章酶工程基础

一、名词解释:

酶:指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酶工程: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技术,是工业上有目的地设计一定的反应器和反应条件,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常温常压下催化化学反应,生产人类所需产品或服务于其它目的地一门应用技术。

转换数:酶使底物每分钟变化的分子数。

催化周期: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将底物分子转换成产物的最大值,即每摩尔酶单位时间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摩尔数。

酶活力: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

比活力: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蛋白质或RNA所拥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酶活国际单位IU: 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内能转化1μmol底物或催化1μmol产物形成所需要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即为国际单位(IU)。

催量kat:每秒钟转化 1 摩尔底物(被反应物)所需的酶活力为1个katal ,简称 kat

二、问答题

1、酶催化的特点有哪些?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二肽酶可催化各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二肽;

温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活性可调节性:包括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反馈抑制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 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

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2、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温度: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度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定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2酸碱度: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

◇3酶浓度:在底物足够,其它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它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4底物浓度: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

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度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

◇5抑制剂:能特异性的抑制酶活性,从而抑制酶促反应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6激活剂:能使酶从无活性到有活性或使酶活性提高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

3、试述米氏方程和米氏常数Km的意义。

米氏方程就是表示在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式V=(Vmax*[S])/(Km+[S]);其中V是反应速率 Km即米氏常数 Vmax是酶反应最大速率[S]是底物浓度;

米氏方程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v)与底物浓度(S)关系的速度方程。

其意义为:①方程反映了反应性质、反应条件、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

②反映了反映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当[S]远大于Km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③反映了酶反应速度与酶浓度的关系,当[S]远大于Km时,v=k2[E0]为线性关系,酶活正比

于酶浓度。

4、测定酶活力时终止酶活力的方法有哪些?

终止法是在恒温系统中进行酶促反应,间隔一段时间后,终止酶反应,然后测定反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从而计算出酶的活性。可以加热变性、强酸、强碱、三氯乙酸、SDS、乙醇等使酶失活或终止反应。催化反应的底物或产物可用化学法、放射性化学法、酶偶联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5、如何绘制双倒数曲线(L-B作图法)?

一个酶促反应速度的倒数(1/v)对底物浓度的倒数(1/[s])的作图。X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代表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的倒数

第二章酶的发酵工程

一、名词解释

组成酶:根据酶的合成方式和存在时间, 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可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 组成酶是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 它的合成仅受遗传物质控制即受内因控制。

诱导酶:根据酶合成的方式,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可以分为诱导酶和组成酶两类。诱导酶是在环境中有诱导物(通常是酶的底物)存在的情况下,由诱导物诱导而生成的酶。

协同诱导:加入一种诱导剂后微生物能同时或几乎同时合成几种酶,它主要存在于较短的代谢途径中,合成这些酶的基因由同一个操纵子控制。

顺序诱导:指第一种酶的底物会诱导第一种酶的合成,而第一种酶的产物又可诱导第二种酶的合成,依此类推合成一系列的酶。先后诱导合成分解底物的酶和分解其后各中间代谢产物的酶.

终产物阻遏:催化某一特异产物合成的酶,在培养基中有该产物存在的情况下常常是不合成的,即受阻遏的。

分解代谢物阻遏: 大肠杆菌在含有能分解的两种底物(如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时,首先分解利用其中的一种底物(葡萄糖),而不分解另一种底物(乳糖),这是因为葡萄糖的分解代谢产物阻遏了分解利用乳糖的有关酶合成的结果,此作用即为分解代谢产物阻遏。

葡萄糖效应: 由于葡萄糖常对分解利用其他底物的有关酶的合成有阻遏作用,故分解代谢产物阻遏又称为葡萄糖效应。

二、问答题

1、常见的产酶微生物有哪些?(P22)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2、对产酶菌种有哪些要求?

(1)酶的产量高

(2)容易培养和管理,产酶细胞容易生长繁殖,适应性较强,便于管理

(3)菌株遗传性要稳定,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4)菌株能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生产成本低

(5)发酵产物利于酶产品的分离纯化,最好是分泌型的胞外酶

(6)菌株安全可靠,不是病原菌,不产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不影响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

(7)基因工程菌株必须符合安全性要求。

3、从微生物产酶的上、中、下游阶段调控来分析,可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产酶量?(包括优良产酶菌种的选育、设备的选型、发酵方法的选择、发酵工艺的控制、添加诱导物、解除阻遏物、添加表面活性剂和产酶促进剂、选择先进的分离纯化设备和技术等)(P32)

改善菌种,选择优良菌种,产酶能力高使其酶产量提升

选择通风搅拌设备匹配、容量尽可能与产酶菌种匹配的发酵罐

采用连续发酵的方式,连续加入培养物并不断的提取酶产物防止其次级代谢产物堆积。

添加一些表面活性剂,增加产酶细胞的透过性,打破胞内酶合成的反馈平衡

加诱导物(酶的作底物、酶的反应产物、酶的底物类似物)

解除阻遏物(采用难以利用的碳源,或采用分次添加的碳源的方法使培养液中的碳源保持在不至于引起分解代谢物阻遏的浓度;对于末端产物阻遏的酶,可通过控制末端产物的浓度使阻遏解除)

添加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对酶分子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添加产酶促进剂(指那些非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能提高酶产量但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的物质,可以是酶的激活剂或稳定剂,也可能是产微生物的生长因子,或有害金属的螯合剂)

选择先进的分离纯化设备和技术

4、结合酶生物合成的四种模式,试论述如何提高酶的生物合成量。

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为4种,即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和滞后合成型。

(1)遗传控制

①诱变育种

a. 使诱导型变为组成型:选育组成型突变株

b. 使阻遏型变为去阻遏型

c. 解除反馈阻遏:选育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选育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

d. 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选育抗分解代谢阻遏突变株

②基因工程育种:改变细胞调节基因,使菌种由诱导型变为组成型;增加结构基因的拷贝

数,增加细胞专一性酶的生产。

(2)条件控制

①添加诱导物酶的作用底物、作用底物的前体、反应产物、酶的底物类似物或底物修饰物

②降低阻遏物浓度:

产物阻遏:除去终产物;添加阻止产物形成的抑制剂

分解代谢物阻遏:避免使用葡萄糖、避免培养基过于丰富、添加一定量的cAMP

②添加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 Tween-80),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非离子型( TritonX-100),增加细胞通透性.

④添加产酶促进剂:酶促进剂对不同细胞、不同酶的效果各不相同,需通过试验选用适当

的产酶促进剂并确定最适浓度,其作用机制并未阐明清楚。如添加植酸钙镁可使桔青霉素生产磷酸二酯酶的量提高10-20倍。

5、如果要筛选酸性蛋白酶或酸性淀粉酶高产菌株,请制定初筛和复筛实验方案(策略)。

第三章酶的分离工程(不作考核)

第四章固定化酶与细胞

一、名词解释

固定化酶: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定位在限定的空间区域,并使其保持催化活性,可重复利用的酶。

固定化细胞: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游离状态的细胞固定或定位在限定的空间区域,并使其保持固有的催化活性。

构象效应:酶在固定化过程中,由于酶与载体相互作用使酶的活性中或变构中心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酶与底物结合能力或酶催化底物转化的能力降低,导致

酶活性下降,这种效应被称为构象效应。

屏蔽效应:酶经固定化后,载体会成为底物或者其他效应物结合到活性中心或者变构中心

的空间障碍,降低了酶与底物或其他效应物结合,从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微扰效应:由于载体固有的性质使紧邻固定化酶的区域发生微环境变化,使酶的催化能力Array及酶对效应物作出调节反应的能力发生改变,这种效应被称为微扰效应。

分配效应:由于载体的亲水或者疏水特性以及带电特征使底物、产物或其他效应物在固定化酶所处微观环境和宏观体系间发生不等分配,改变了酶反应系统的组成平衡,

从而影响了反应速度。

外扩散限制:底物、产物和其他效应物从宏观体系穿过包围在固定化酶周围近乎停滞的液膜层(又称为Nernst层)到固定化酶表面所受到的限制。

内扩散限制:底物、产物和其他效应物从固定化颗粒表面进入颗粒内部酶活性位点受到的一种限制。

二、问答题

1、固定化酶具有什么优点?

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纯工艺。

以在较长时间内反复使用,有利于工艺的连续化、管道化。

反应过程可以严格控制,有利于工艺自动化。

绝大多数情况下提高了酶的稳定性。

较能适应于多酶反应。

酶的使用效率提高,产物得率提高,产品质量有保障,成本低。

3、评价固定化酶固定效果的参数有哪些?

由于选用的固定化方法不同,固定化酶的活力和性质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的固定化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主要有:

(1)固定化酶的比活每克(毫克)干固定化酶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或:单位面积(cm2)的酶活力单位表示(酶膜、酶管、酶板)。

(2)操作半衰期是衡量稳定性的指标。指在连续使用的条件下,固定化酶活力下降为最初活力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1/2)。固定化酶的操作半衰期是影响其实际应用的重要因素。

(3)偶联效率=(加入的蛋白量-溶液中残留的蛋白量)/加入的总蛋白量×100%

(4)活力回收=(固定化酶活力/投入的总酶活力)×100%

(5)相对酶活力具有相同酶蛋白量的固定化酶活力与游离酶活力的比值。

(6)酶载量单位载体所固定的酶活力(或酶蛋白量)。

(7)酶的固定化效率与酶的活力回收率;酶的固定化效率:是指酶与载体结合的百分率。酶活力回收率:指固化酶的总活力与用于固化酶的总酶活力的百分率。

4、固定化酶活力降低的可能原因有哪些?(P87)

一般来说,固定化酶的活力比游离酶的低。固定酶的活力要低于等摩尔游离酶的活力的原因可能是:

(1)酶分子在固定化过程中,由于构象效应造成活性中心或调节中心空间构象发生变化或者由于屏蔽效应造成酶活性中心无法结合底物。

(2)有部分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参与了与载体的结合,导之部分酶完全丧失活性。

(3)酶活性未参与反应,但与载体结合后使酶与底物的结合和产物的扩散存在位阻效应。5、固定化对酶反应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效应)?

为了便于分析,通常在固定化酶体系中作两个预先的假设:一是酶在载体表面或多孔介质内的分布是完全均匀的;二是整个系统各向同性。在上述条件下,固定化对反应体系造成以下效应。○1构象效应

○2屏蔽效应

○3微扰效应

○4分配效应

○5扩散限制效应(外扩散限制和内扩散限制)

6、固定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受哪些因素的影响?(P89)

固定化可以使酶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可以影响到酶分子与底物的亲和力,造成酶分子Km值的变化,由于构象改变引起的Km值变化很难经行预测,其受载体的类型、固定化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载体的带电性质可以影响固定化酶的表观Km值。

固定化酶载体的疏水性强弱同样会影响到底物在酶催化微环境的浓度分配,进而影响固定化酶的表观Km值。

酶的表观Km值还受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影响。

7、载体的带电荷性质如何影响固定化酶最适pH的变化?

酶固定化后,对底物作用的最适pH和酶活力-pH曲线常常会发生偏移。带负电荷的载体固定化的酶的最适pH向碱性偏移,带正电荷的载体固定化的酶的最适pH向酸性偏移。

8、载体的亲疏水性质如何影响固定化酶动力学参数表观Km值的变化?

固定化酶载体的疏水性强弱同样会影响到底物在酶催化微环境的浓度分配,进而影响固定化酶的表观Km值,如果载体的疏水性较强,疏水性底物在酶催化的微环境的分配增加,使固定化酶的表观Km值降低,对于亲水性底物在酶催化的微环境的分配相对减少,造成酶的表观Km值增加;反之,如果亲水性载体用于固定化酶,对于疏水性底物的表观Km值会值增加,对亲水性底物的表观Km值降低。

第五章化学酶工程

一、名词解释

酶分子改造:通常把改变酶蛋白一级结构的过程称为改造。

酶分子修饰:通过各种方法可使酶分子结构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技术过程。

模拟酶:用合成高分子来模拟酶的结构、特性、作用原理以及酶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过程,从原理的本质定义为是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酶性质的一类催化剂。

肽酶:是模拟天然酶的活性部位,人工合成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多肽。

抗体酶:又称催化抗体,是一种新型人工酶制剂,是抗体的高度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免疫球蛋白。

印迹酶:通过分子印迹技术产生类似于酶的活性部位的空腔,对底物产生有效的结合作用的一类人工模拟酶。

二、问答题

1、简述酶化学修饰的目的。(P101)

酶化学修饰的目的在于:人为地改变某些天然酶的性质,创造某些天然酶所不具备的某些优良特性甚至创造出新的特性,概括起来有:

(1)提高生物活性。

(2)增强酶的稳定性。

(3)降低酶类药物的抗原性。

(4)改变酶学性质。

2、在酶的化学修饰过程中应考虑哪些因素?(P101)

(1)被修饰酶。开始设计酶化学修饰反应时,对被修饰酶的活性部位、稳定条件、侧链基团性

质及酶反应的最适条件等应尽可能全面了解。

(2)修饰剂的选择。要求修饰剂具有较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对蛋白质的吸附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性和水溶性,修饰剂表面具有比较多的活性基团。

(3)修饰反应条件的选择。修饰反应一般要选择在酶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尽可能少破坏酶的必

需集团,选择酶与修饰剂的结合率和酶活回收率都较高的反应条件。对反应条件中酶与修饰剂的分子比例、反应温度、pH、时间、溶剂性质和离子强度等在确定反应条件时也必须考虑。

3、简述酶分子侧链上的修饰功能基团主要有哪些?

酶的化学修饰主要是对一些活泼性比较强的氨基酸侧链基团进行修饰。主要包括:氨基(赖氨酸残基)、羧基(谷氨酸、天冬氨酸残基)、羟基(丝氨酸、苏氨酸残基)、巯基(半胱氨酸残基)、咪唑基(组氨酸残基)、胍基(精氨酸残基)、酚基(酪氨酸残基)、吲哚基(色氨酸残基)、甲硫基(蛋氨酸残基)。

4、简述常用的酶分子表面化学修饰方法。(P107)

(1)聚乙二醇对酶的修饰,该类修饰剂是既能溶于水,又可以溶于绝大多数有机溶剂的两亲分子,且在没有免疫原性和毒性,在体内不残留。

(2)右旋糖酐及右旋糖酐硫酸酯对酶的修饰:○1溴化氰法;,○2高碘酸法

(3)糖肽对酶的修饰:糖肽一般是通过纤维蛋白酶或蛋白水解酶降解纤维蛋白或γ—球蛋白而得。糖肽结构上有氨基,这些氨基经合适的方法活化后能与酶分子中的氨基发生反应而以共价键结合实现对酶的修饰。

5、在酶分子的表面化学修饰中,常用的大分子修饰剂有哪些?

聚乙二醇、右旋糖酐、糖肽、肝素、血清蛋白。

6、修饰酶的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

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们对酶进行修饰的目的就是要改变酶的结构和特性,而且要使这种改变

朝着对人类有用的方向进行。不管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际修饰的结果来看,酶经修饰之后,性质朝任何方向改变的可能性都存在,而且多数改变都是不利的。酶修饰之后,性质的变化因酶、修饰剂和修饰方法的不同而出现很大的差异。

(1)热稳定性用前面介绍的一些修饰剂对酶进行修饰,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但PEG没有明显的提高。

(2)抗原性抗原性是药物用酶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前面介绍过的修饰剂中,被认为可以消除酶的抗原性的修饰剂只有PEG和人血清白蛋白。

(3)对各类失活因子的抵抗力由于酶修饰之后,表面会带上修饰剂而受到保护,因此,酶修饰之后,抵抗蛋白酶水解和其它失活因子的能力普遍增强。

(4)在生物体内的半衰期由于修饰之后,稳定性和对抗各种失活因子的能力增强,因此,半衰期也普遍延长。

(5)修饰酶的最适pH

(6)修饰酶的动力学性质

7、抗体酶具有什么特点?

①能催化一些天然酶不能催化的反应抗体酶的多样性决定了抗体酶的催化反应类型多样性;催化抗体的构建,表明可通过免疫学技术,为人工酶的设计和制备开辟一条新的、实用化的途径。这种利用抗原-抗体识别功能,把催化活性引入免疫球蛋白结合位点的技术,或许可能发展成为构建某种具有定向特异性和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的一般方法。

②有更强的专一性和稳定性抗体酶作为一种具酶和抗体双重功能的新型大分子用作分子识别元件,具有优于酶和抗体的突出特点。因为配体底物与抗体酶的活性部位结合后,会立即发生催化反应,释放产物,所以每一次分子反应之后,抗体的分子识别位点都可以再生,这就使催化抗体能够作为一种可以连续反复使用的可逆性分子。

③化作用机制不同

酶催化机制是“锁钥学说”(Lock and Key)及“诱导契合学说”(Induced-Fit);而抗体酶的催化剂至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Janda曾提出“识别开关”或“诱饵开关”(Bait and Switch)机制,即抗体将底物“钓进”抗体结合部位,然后使其与抗体结合,打开底物转化为反应过渡态的“开关”,导致共价键断裂,形成产物,还有待研究。

8、试述采用诱导法制备抗体酶的一般步骤。

首先合成稳定反应的过渡态类似物,将此化合物作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相连,然后免疫动物制备单克隆抗体,由它诱导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按预定的方向获得催化活性。

9、简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所谓分子印迹是制备对某一化合物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的过程。这个化合物叫印迹分子或叫模板分子。印迹技术包括下列内容:

①选定印迹分子和功能单体,使两者发生互补反应。

②与印迹分子发生互补作用的单体与其它单体共同发生聚合反应。

③将印迹分子从聚合物中去除。这样形成的聚合物内就保留有和印迹分子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空穴,印迹的聚合物能维持相对于印迹分子的互补性,因此,该聚合物能以高选择性重新结合印迹分子。分子印迹也叫主-客体聚合作用或模板聚合聚合作用,制得的分子聚合物称为分子印迹聚合物。

10、简述生物印迹酶的基本制备过程。(P140)

将酶溶解于含有其配体的缓冲溶液中,使其构象发生改变,有利于与底物结合,再将此酶液冷冻干燥形成酶粉,用有机溶剂冲洗干酶粉除去配体后,将其过滤并真空干燥,在无水或微水有机溶剂中,由于酶的记忆功能,这种新构象仍能保持,致使结合配体的能力大大提高。

第六章生物酶工程

一、名词解释

定点突变:在基因的特定位点引入突变,即通过添加、插入或删除已知的DNA序列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酶分子定向进化:人为的控制进化条件,模拟天然进化机制来达到体外对酶基因的改造,产生基因多样性,并通过定向筛选技术获取定向选择获取特定性质的酶。

易错PCR:是一种迅速、简便的在DNA序列中进行随机突变的方法,主要特点是能够控制它的突变频率。

连续易错PCR:将一轮PCR扩增得到的有用突变基因作为下一轮的模板进行PCR扩增,连续反复进行随机诱变使每一轮获得的小突变可以积累大部分的有益突变。

DNA改组:用Dnase 1 或者用超声波进行随机切割产生随机大小片段,再从正突变基因库中分离出来所需DNA片段,得到的片段在不加引物的多次PCR循环中,彼此之间互为模板和引物进行扩增,直到连接成为接近目的片段长度的DNA分子,然后再利用基因两端序列为引物扩增获得全长基因,这是来自不同基因之间的重组。

复合酶:复合酶是一种混合物,由多只能跟没组成,用来完成一系列的催化反应。由2种或2种以上单一酶制剂混合而成。

融合酶: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酶分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融合蛋白。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酶分子改造的理性设计和非理性设计?

在研究天然酶及其突变体时,通常先获得酶分子特征、空间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方面信息,这些用各种生物化学、光谱学、晶体学等方法来解决,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酶分子的改造,这就是酶分子的理性设计,它包括化学修饰、定点突变等,而不需要准确知道酶蛋白结构与功能等信息,直接通过随机突变、筛选等方法进行酶分子的改造,称为酶分子的非理性设计,如定向进化、杂合进化。

1、简述酶分子定向进化的一般步骤。

酶定向进化通常分3步进行:首先通过随机突变或基因体外重组创造基因多样性;然后导入适当载体后构建突变文库;最后通过灵敏的筛选方法,选择阳性突变子。这个过程可重复循环,直至得到预期性状的酶。

3、酶分子定向进化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①易错PCR

可以用Mn2+来替代Mg2+,使PCR时发生突变。

②DNA重组(改组)(DNA shuffling)

重组可以在同一基因的不同突变体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物种的同源基因间进行。因此,DNA 重组就是把不同来源的同源基因断裂成不同大小的片段,然后对这些片段进行重新组合。

③外显子改组;与DNA改组相似,都是在各自含突变的片段进行交换。

④随机引物体外重组

⑤交错延伸法

⑥临时模板随机嵌合法

4、易错PCR的技术目的和策略有哪些?(调整dNTP浓度、增加Mg2+浓度、添加Mn2+等)

易错PCR是一种迅速、简便的在DNA序列中进行随机突变的方法,主要特点是能够控制它的突变频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通过使用低保真度的Taq DNA 聚合酶或改变PCR常规的反应条件,如调整dNTP浓度、增加Mg2+浓度、添加Mn2+等,引起碱基以某一频率进行随机错配而引入多点突变,构建突变体库,然后选择或筛选出所需的突变体。

目的:将一轮PCR扩增得到的有用突变基因作为下一轮的模板进行PCR扩增,连续反复进

行随机诱变,结果使每一轮获得的小突变可以积累大部分的有益突变。

5、简述DNA改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DNA 改组技术又称 DNA 重排技术或有性PCR,指DNA分子的体外重组,是基因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有性重组。通过用DNase 1 或者用超声波进行随机切割产生随机大小片段,再从正突变基因库中分离出来所需DNA片段,得到的片段在不加引物的多次PCR循环中,彼此之间互为模板和引物进行扩增,直到连接成为接近目的片段长度的DNA分子,然后再利用基因两端序列为引物扩增获得全长基因,这是来自不同基因之间的重组。

6、简述交错延伸PCR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这是一种简化的DNA改组法,它在PCR反应中,将含不同点突变的模板混合,随之进行多轮变性、短暂的复性/延伸,反复重复直到形成全长基因片段。

它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将PCR反应中的常规的退火和延伸合二为一,大大缩短反应时间,结果得到非常短的新生链,又将经过变性的新生链作为引物与体系内同时存在的不同模板退火,继续延伸。由此生成的新生DNA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突变组合,有利于酶的新性质的产生。

第七章非水相酶催化

一、名词解释

最适水含量:在特定的有机介质反应体系中,催化速度达到最大时的含水量。

水活度Aw: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下,反应体系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样状态下纯水蒸汽压的比值。

疏水参数lgP:lgP是某有机溶剂在正辛醇/水体系中分配系数P的对数,lgP可以定量描述溶剂的极性,可作为有机溶剂的选择标准。

pH记忆:有机溶剂中酶能够保持其冷冻干燥或沉淀前所在缓冲液中的pH.

分子印迹:由竞争抑制剂导致在酶构象改变在除去抑制剂后在低水条件下仍能保持。这种酶分子记忆原来在水相中的一些特性的现象称为分子印记。

酶的区域选择性:在酶促反应中,底物某一位置上的基团被被酶选择性的转化,而另一位置上的相同基团没有被转化。

溶剂工程:有机介质条件下,酶所处溶剂系统的改变会改变酶的催化活性。这种通过改变反应介质,实现酶催化性质改变的技术称为溶剂工程。

二、问答题

1、酶催化反应的介质有哪些?

(一)水介质

(二)非水介质

①有机介质反应体系

②超临界流体反应体系

③气相介质反应体系

④离子液介质反应体系

2、非水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1)在非水系统内,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溶解度高,尤其是能提高非极性底物的溶解度。

(2)非水介质的参与可以改变反应平衡,使酶可以催化在水中不能进行的反应。

(3)能抑制依赖于水的某些不利反应和副产物。

(4)从有机溶剂中分离纯化产物比从水中容易,从低沸点的溶剂中可以更容易地分离纯化产物。

(5)酶在非水体系中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增加,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反应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

(6)可以控制底物的特异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

(7)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实现游离酶的回收与再利用。

(8)有机溶剂的凝固点一般远低于水,使一些对温度非常敏感的酶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催化反应。

3、简述酶促反应的有机介质体系种类。

根据酶和水的分布特性可以将有机介质反应体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酶在与水共融的有机介质体系中催化反应;

②酶在有机介质和水组成的两项体系中催化反应;

③酶在近乎无水的有机溶剂中催化反应,包括非极性有机溶剂-酶悬浮体系和非极性有机

溶剂-PEG修饰酶单相体系

④酶在反胶束体系中催化反应

4、水对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影响有哪些?(酶的空间构象、反应速率、平衡及立体选择性)有机介质中水的含量与酶的空间构象、反应速率、平衡及立体选择性等都有直接关系。

(1)水对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影响(2)水对有机介质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3)水对酶催化反应平衡及立体选择性的影响(4)有机介质反应体系中水含量的调控

5、有机溶剂对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影响有哪些?(影响的三个方面及其对酶活性、效应物分配、溶剂结构的影响)

有机溶剂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影响酶促反应。首先有机溶剂与酶分子直接发生作用,通过干扰氢键和疏水键等改变酶的构象,从而导致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或者失活;其次有机溶剂直接与酶分子周围的水相互作用,造成酶分子必须水的变化和重新分布;再次是有机溶剂影响到底物和产物的分配与扩散,影响反应的进行。

6、有机介质体系中酶活性显著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1)传质障碍是造成酶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有机溶剂可以增加酶促反应的活化能,导致酶活性的下降

(3)有机介质中酶分子活性中心刚性的增加,也是造成酶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7、简述有机介质中酶的稳定性发生了哪些变化?

有机介质中酶分子的刚性增加,同时有机溶剂的引入使一些与水相关的酶蛋白不稳定因素大大降低,使得酶分子在有机介质中的热稳定性、储存稳定性以及对变性剂的耐受性显著提高。

8、试述有机介质中酶的热稳定性提高的原因。

在惰性有机溶剂中许多酶的热稳定性显著增加,酶的热稳定性与溶剂的含水量密切相关,一般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热稳定性降低。

第八章酶反应器和酶传感器

一、名词解释

酶反应器:以酶作为催化剂进行酶促反应的设备称为酶反应器。

酶传感器:以酶作为分子识别元件上的敏感材料,同各种不同的转换器结合所构成的一类生物传感器,称为酶传感器。

二、问答题

1、试比较教材中6类酶反应器的优缺点。

搅拌罐式反应器:优点:结构简单,内容物混合充分均匀,容易控制温度和pH,传质阻力较低,

能处理胶态底物及不溶性底物,固定化酶容易更换。

缺点:游离酶不能回收重复利用,固定化酶易破损而造成酶的损失。

固定床式反应器:优点:单位体积中所含酶量较多,因而催化效率较高。

缺点:只适用于可溶性底物,胶态底物和不溶性底物则不能使用该反应器;

难以控制温度和pH;底物和产物会产生轴向浓度分布;清洗和更换部分

固定化酶较麻烦;床内压力降较大,底层固定化酶颗粒所受压力较大易

引起酶颗粒的变形或破碎。

流化床式反应器:优点:混合均匀,传质传热效果好,容易控制温度和pH,压力降较小,不易堵塞,能处理黏度较高的反应

缺点:动力成本高,流体动力学参数复杂,难以放大。

鼓泡式反应器:优点:借助气体idea鼓泡作用即可达到反应体系的混合效果,也可以提供酶催

化反应所需要的气体底物,另外还可以降低或消除挥发性产物对酶的抑

制作用,此外,鼓泡式反应器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剪切力小,传质

传热速率高。

膜式反应器:优点:压降小,酶的容易更换,可承受较大的压力,设备放大比较容易

缺点:反应器中单位体积内催化剂的有效面积小,造成成本相对较高。

喷射式反应器:优点:优点:结构简单,体积小,物料混合效果好,温度高,催化反应速度快,2、2、选择酶反应器类型的依据有哪些?

根据酶的应用形式选择酶反应器

如游离酶多采用搅拌灌式反应器,而固定化酶多采用填充床或流化床反应器。如有气体参与反应,可选用鼓泡式反应器。

根据酶反应动力学性质选择酶反应器

主要考虑底物与酶的混合程度、高底物浓度是否会产生抑制现象、所要达到的底物转化效率和产物是否会对反应产生抑制作用。如有抑制可采用流加式反应器。

根据底物和产物的理化性质选择酶反应器

要考虑的理化性质主要有分子大小、溶解度、粘度、挥发性等。

根据反应操作要求选择反应器

根据酶的稳定性选择反应器

第九章酶及抑制剂的应用

一、名词解释

酶制剂:是指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物质,主要作用是催化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改进食品加工方法。

酶抑制剂:凡可以减弱、抑制甚至破坏酶活性,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都可以称为酶的抑制剂。

不可逆抑制:抑制不能被解除,酶活性不能被恢复的抑制。

可逆抑制:可通过加入其它物质或用其它物理方法(如透析、超虑等)解除的抑制,就称为可逆抑制。

二、问答题

1、试述酶的可逆抑制作用的类型及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特点。

可逆抑制通常又可分为三类。

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竞争性地同酶的活性部位结合。如底物类似物。

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和底物可单独或同时与酶结合,而且互不干扰。如重金属离子与酶分子中的-SH络合。

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只能在底物与酶结合之后,才能与酶结合。如L-Phe和L-同型Arg 对碱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肼类化合物对胃蛋白酶的抑制。

2、举5个例子说明酶在医药、农业、食品、轻化工、环保或分子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以酶活性的变化作为疾病诊断的指标直接检测人体某种酶活性的变化

溶菌酶可以防止因细菌引起的腐败

加酶洗涤剂

分子拼接方面的应用,DNA连接酶、DNA聚合酶

在能源开发领域的应用,如生物柴油加工。

7、学习了《酶工程》课程以后,您对“生活中的酶”有了哪些认识?举3个以上例子说明。8、

审计学复习题(带答案)_学生

审计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纠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 效益。(√) 2.在西方国家,民间审计早于国家设计和内部审计。(×) 3.对企业进行的现金审计、银行存款审计、利税审计等,都属 于专项审计。(×) 4.政府审计机关是依照宪法和审计条例规定建立的,实行的是 任意审计,承担着繁重的审计任务。(×) 5.与外部审计相比,业务范围的广泛性,是国内外内部审计的 共同特征。(√) 6.审计准则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审计人员并无制 约作用。(×) 7.法规的层次越高,其覆盖面就越小,具体适用性却越强。 (×) 8.凭证对于财务报表是间接证据,而对于账簿则是直接证据。 (√) 9.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编制的现金盘点表,是审计证据的实 物证据。(×) 10.审计工作底稿必须由审计人员、制表人签名盖章,并由审计 项目负责人审批核实,以明确各自的责任。(√)。 11.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越高,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越高。(×) 12.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根据公司的管 理权限,应经总经理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 备。(×) 13.风险导向审计不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而是评价企业的 生产经营等外部环境。(×) 14.审计人员应当选择各财务报表中最小的重要性水平作为财务 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审计计划应由( C )。 A.主任会计师编制 B.会计师事务所所长编制

C.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 D.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负责人编制 2.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 B)。 A.财务报表的金额和性质 B.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 C.账户或交易的金额和性质 D.审计收费的金额和性质 3.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A)。 A.审计风险就会增加 B.审计风险就会减少 C.固有风险就会增加 D.控制风险就会减少 4.在秦汉时期,( C )制度日益完善。 A.监察 B.御史 C.上计 D.下计 5.在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政府审计机关隶属于( C)。 A.司法系统 B.行政系统 C.立法系统 D.司法系统 6.审计行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评价( C )。 A.剥削 B.统治 C.受托经济责任 D.经济利益 7.审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C )。 A.经济评价 B.经济监察 C.经济监督 D.经济司法 8.在审计工作中,揭示审计对象的差错和弊端,属于审计的 ( A )。 A.制约性作用 B.促进性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汇总 全 复习资料

粗基准概念:以未加工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概念: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2统一基准原则3互为基准原则4自为基准原则5便于装夹原则6 精基准的面积与被加工表面相比,应有较大的长度与宽度,以提高其位置精度。 粗基准的选用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3便于工件装夹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1、若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2、若各表面均需加工,且没有重点要求保证加工余量均匀的表面时,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避免有些表面加工不起来。3、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无浇、冒口及飞边等缺陷。4、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 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与进度计划。备品率与废品率在内的产量 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组合表面定位时存在的问题 :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定位时,由于工件的各定位基准面之间以及夹具的各定位元件之间均存在误差,由此将破坏一批工件位置的一致性,并在夹紧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甚至不能夹紧 定位误差:由于定位不准确而造成某一工序在工序尺寸或位置要求方面的加工误差。 产生原因: 1工件的定位基准面本身及它们之间在尺寸与位置上均存在着公差范围内的差异; 2夹具的定位元件本身及各定位元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尺寸与位置误差; 3定位元件与定位基准面之间还可能存在着间隙。 夹紧装置的设计要求: 1夹紧力应有助于定位,不应破坏定位; 2夹紧力的大小应能保证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变动与振动,并能够调节; 3夹紧后的变形与受力面的损伤不超出允许的范围; 4应有足够的夹紧行程; 5手动时要有自锁功能; 6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活、工艺性好、易于操作,并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 斜楔夹紧机构:(1)斜楔结构简单,有增力作用。(2)斜楔夹紧的行程小。(3)使用手动操作的简单斜楔夹紧时,工件的夹紧与松开都需敲击 螺旋夹紧机构: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夹紧可靠、扩力比大以及行程不受限制等优点,故应用广泛。缺点就是动作慢、效率低。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念: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与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就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就是组织车间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据其进行生产准备。车间一切从事生产的人员都要严格、认真地贯彻执行工艺文件,才能实现优质、高产、低耗。 2就是生产准备与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有了工艺规程,在产品投产之前就可以进行一系

《酶工程》复习大纲答案详解

《酶工程》复习大纲 试题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实验设计题。 第一章酶工程基础 一、名词解释: 酶:指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酶工程: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技术,是工业上有目的地设计一定的反应器和反应条件,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常温常压下催化化学反应,生产人类所需产品或服务于其它目的地一门应用技术。 转换数:酶使底物每分钟变化的分子数。 催化周期: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将底物分子转换成产物的最大值,即每摩尔酶单位时间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摩尔数。 酶活力: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 比活力: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蛋白质或RNA所拥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酶活国际单位IU: 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内能转化1μmol底物或催化1μmol产物形成所需要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即为国际单位(IU)。 催量kat:每秒钟转化 1 摩尔底物(被反应物)所需的酶活力为1个katal ,简称 kat 二、问答题 1、酶催化的特点有哪些?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二肽酶可催化各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二肽; 温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活性可调节性:包括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反馈抑制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 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 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2、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温度: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度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定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2酸碱度: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 ◇3酶浓度:在底物足够,其它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它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4底物浓度: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 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度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 ◇5抑制剂:能特异性的抑制酶活性,从而抑制酶促反应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6激活剂:能使酶从无活性到有活性或使酶活性提高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

2017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2017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1.关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表述? (1)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促进省域内各级各类城镇协调发展的综合性规划 (2)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在上报国务院审批前,须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3)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需有公众参与的环节 (4)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国务院审批。 2.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的总体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近期规划是(5)年”。 3.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情况 原则: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用地基本上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拓费用,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 2.职工的居住用地应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3.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分注意节约用地。 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并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市内运输。可能考区位问题,一般不会在城市中心 4.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现状调查可以不涉及用地权属 5. 火力发电厂的选址应尽量选择天然基地,在山区应避开危岩与滚石地带 火力发电厂选址要求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2)应尽量利用劣地或非耕地,或安排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的三类工业用地内。3)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4)经济合理,以便缩短热管道的距离,燃油电厂一般布置在炼油厂附近。 5)电厂铁路专用线选线要尽量减少对国家干线通过能力的影响。 6)电厂生产用水量大,大型电厂首先应考虑靠近水源,直流供水。但是在取水高度超过20m时,采用直流供水不经济。 7)燃煤发电厂应有足够的贮灰场,贮灰场的容量要能容纳电厂10年的贮灰量。贮灰场址应尽量利用荒、滩地或山谷。 8)电厂选址应在城市环境容量允许条件下,满足环保要求。 9)厂址选择应充分考虑出线条件,留有适当的出线走廊宽度。 10)电厂厂址应满足地质、防震、防洪等要求。厂址标高应高于百年一遇的水位。如厂址标高低于洪水位时,其防洪堤堤顶高应超过百年一遇的洪水位0.5 -1. 0m. 6.下列关于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b ). A.服务半径是检验公共设施分布合理与否的指标之一 B.公共设施必须集中成套配置 C.小学不宜与幼儿园托儿所相邻布置 D.有大量人车流集散的公共设施不宜集中设置 7.工程管线干管综合管沟的敷设,应设置在机动车道下面, 敷设工程管线支管的综合管沟应设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 8.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包括: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审计学 复习题--20151215--答案1111

课程名称:审计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是(B) B、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下列关于审计独立性由强至弱的排序,正确的是(A) A、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 3、按照审计所依据C分类,可将其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C ) C、基础和技术 4、在下列审计证据中,作为审计证据主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基本证据的是(A) A、书面证据 5、注册会计师实施存货监盘程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D ) D、获得存货是否实际存在的证据 6、目前,我国审计准则中提出的审计方法是( A ) A、风险导向审计 7、下列不属于注册会计师基本原则的是( D) D、廉洁 8、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核心( B ) B、独立审计准则 9、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正直诚实,不偏不倚对待利益各方,所体现的原则是( C) C、公正 10、下列只能获得有关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执行方面证据的审计程序是( C ) C、重新执行 11、银行对帐单按照证据的来源属于(D)。 D、外部证据 12、应收帐款的函证时间最好安排在被审计年度的( C )

13、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发表意见是独立审计的(B) B、总目标 14.(B)是审计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也是审计的精髓。 B、独立性 15、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C)的责任 C、管理层 16、审计底稿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或审计报告中止日后的(B) B、60天 17、当客户对审计范围造成巨大限制时,注册会计师应发表(B) B、无法表达意见 18、下列不属于鉴证业务的是( A) A、执行商定程序 19、财务报表审计一般是提供( B ) B、合理保证 20、对于没有函证的应收账款,可以考虑的首先替代审计程序为( A ) A、检查与销售有关的书面文件 21、注册会计师王惠决定对Z公司的应付账款实施函证程序,以下所列的各个函证对象中, (D)可能最恰当的。 D、金额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 22、下列仅属于交易和事项认定的是(C) C、截止 23、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 A ) A、经济合同性质 24、何时调配审计资源是( B ) B、总体审计策略中的工作 25、无助于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的审计程序是( D ) D、检查资产负债表列报 26、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是

金属工艺学试题及答案(3)

金属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影响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金属成分、温度和压力和铸型填充条件。 2.可锻性常用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3.镶嵌件一般用压力铸造方法制造,而离心铸造方法便于浇注双金属铸件。 4.金属型铸造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铸型,为保证铸件质量需要在工艺上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喷刷涂料、保持合适的工作温度、严格控制开型时间、浇注灰口铸铁件要防止产生白口组织。 5.锤上模锻的锻模模膛根据其功用不同,可分为模锻模膛、制坯模膛两大类。 6.落料件尺寸取决于凹模刃口尺寸,冲孔件的尺寸取决于凸模刃口尺寸。 7.埋弧自动焊常用来焊接长的直线焊缝和较大直径的环形焊缝。 8.电弧燃烧非常稳定,可焊接很薄的箔材的电弧焊方法是等离子弧焊。 9.钎焊可根据钎料熔点的不同分为软钎焊和硬钎焊。 二、简答题(共15分) 1.什么是结构斜度?什么是拔模斜度?二者有何区别?(3分) 拔模斜度:铸件上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应具有斜度,以便于把模样(或型芯)从型砂中(或从芯盒中)取出,并避免破坏型腔(或型芯)。此斜度称为拔模斜度。 结构斜度:凡垂直分型面的非加工表面都应设计出斜度,以利于造型时拔模,并确保型腔质量。 结构斜度是在零件图上非加工表面设计的斜度,一般斜度值比较大。 拔模斜度是在铸造工艺图上方便起模,在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设计的工艺斜度,一般斜度比较小。有结构斜度的表面,不加工艺斜度。 2.下面铸件有几种分型面?分别在图上标出。大批量生产时应选哪一种?为什么?(3分) 分模两箱造型,分型面只有一个,生产效率高;型芯呈水平状态,便于安放且稳定。 3.说明模锻件为什么要有斜度和圆角?(2分) 斜度:便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圆角:增大锻件强度,使锻造时金属易于充满模膛,避免锻模上的内尖角处产生裂纹,减缓锻模外尖角处的磨损,从而提高锻模的使用寿命。 4.比较落料和拉深工序的凸凹模结构及间隙有什么不同?(2分) 落料的凸凹模有刃口,拉深凸凹模为圆角; 落料的凸凹模间间隙小,拉深凸凹模间间隙大,普通拉深时,Z=(1.1~1.2)S 5.防止焊接变形应采取哪些工艺措施?(3分) 焊前措施:合理布置焊缝,合理的焊接次序,反变形法,刚性夹持法。 焊后措施:机械矫正法,火焰加热矫正法 6.试比较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的焊接过程特点有何不同?(2分) 电阻对焊:先加压,后通电;闪光对焊:先通电,后加压。五、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0.5分,共5分) 1.加工塑性材料时,不会产生积屑瘤。(× ) 2.顺铣法适合于铸件或锻件表面的粗加工。(× ) 3.拉削加工适用于单件小批零件的生产。(× ) 4.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应采用专用机床进行加工。(× ) 5.插齿的生产率低于滚齿而高于铣齿。(√ ) 6.作为定位基准的点或线,总是以具体的表面来体现的。(√ ) 7.轴类零件如果采用顶尖定位装夹,热处理后需要研磨中心孔。(√ ) 8.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零件的数量。(√ ) 9.镗孔主要用于加工箱体类零件上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孔系。(√ )

生药学复习大纲

生药学习题辅导 2011级制药工程专业用 各章复习提要,并附练习题,供复习参考。 第一篇总论 Ⅰ 绪论 掌握生药、生药学、中药,草药,道地药材等的概念。注意明确生药与中药概念的不同。 明确生药学研究内容与任务。 了解生药学的历史,熟悉《神农本草经》、《唐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等重要本草著作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生药学的贡献。 了解生药科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1.熟悉常用的生药分类方法(自然分类、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功效)。 2.了解生药的记载事项。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了解生药鉴定的意义,明确鉴定生药真实性和质量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了解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掌握生药鉴定的方法 包括: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生物检定。熟悉各种鉴定方法所包含的内容。 第四章生药采收、加工与贮存 生药采收的原则,方法。产地加工方法 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品种、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等。 第五章中药材的炮制 了解生药炮制的目的及常用生药的炮制方法。掌握黄芩、乌头、马钱子生药的炮制对其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第二篇植物类生药 一、藻类、菌类、蕨类、裸子植物生药 基本内容: 藻类、菌类生药的特点;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蕨类

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绵马贯众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裸子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麻黄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性状区别。 基本要求: 1.掌握藻类、菌类生药的特征、分类和主要化学成分。 2.掌握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熟悉冬虫夏草混淆品状况。 3.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 4.掌握绵马贯众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了解海金沙等蕨类生药的主要特征* 5.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 6.掌握麻黄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 7.了解银杏的来源、性状特征、主要化学成分、主要药理作用及功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子座: 2. 子实体: 二、填空题 1.冬虫夏草为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鳞翅目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 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2.草麻黄节上有,其裂片呈。 3.草麻黄茎横切面观,其形成层呈,髓部较少。 4.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木质部的输导组织不同,前者为,后者为,但 裸子植物生药有导管。 三、简述题 试述麻黄的来源并比较三种麻黄组织构造的不同点。 四、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真菌为了渡过不良环境,菌丝体上的菌丝密结、特化所形成的质地坚硬的菌丝休眠体 叫做 ( )A.根状菌索 B.子座 C.菌核 D.子实体 2.灵芝的药用部分是 ( )A.菌核 B.菌丝体 C.子座 D.子实体 3.下列哪项不是猪苓的性状特征 ( ) A. 表面乌黑或棕黑色,瘤状突起 B. 体重质坚实,入水下沉 C. 粉末黄白色,菌丝团的多无色 D. 草酸钙方晶双锥形或八面体形 4.冬虫夏草的采收时间为 ( )A.春季 B.夏初 C.秋季 D.冬季 5.不为多孔菌科的真菌类药材是 ( )

居住区复习提纲含答案

居住区复习提纲含答案

居住区复习提纲 第一章 1、20世纪30年代由谁提出“邻里单位”的概念并提出哪六条基本原则? 答: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车辆的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为出发点,首先提出“邻里单位”的理论; 六项基本原则:(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3000~4000人;(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园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2、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进程共经历了哪些类型阶段? 答:50年代居住区建设改造与稳步发展时期;60~70年代居住区建设停滞及恢复时期;80—90年代居住区建设振兴发展时期。1978年之前,是单一模式,主要服从指标规划;改革开放之后,仍沿用传统观念,以福利分房为主。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进入商品房的发展阶段 3、通过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长期发展共总结出哪些经验规律? 答:研究城市特点(南北差异)生活变化规律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设计创新 第二章 1、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到城市建设用地的40%~50%。 2、城市住宅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3、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和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级。 4、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人口与用地规模) 答:1.居住区: 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50~100公顷。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 由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10~35公顷。 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

《审计学》试题及答案

. 《审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A、权威性 B、独立性 C、合法性 D、合理性 2、宋代审计司(院)的建立,是我国“审计”的正式命名,从此,“审计”一词便成为( )的专用名词。 A、财会审核 B、经济监督 C、经济执法 D、财政监督 3、函询法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了解情况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 )的查证。 A、无形资产 B、固定资产 C、往来款项 D、流动资产 4、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审阅法与( )结合运用。 A.调节法 B.函证法 C.比较法 D.核对法 5、国家出台审计准则的主要原因是增强的( )的可信性。 A、会计档案 B、会计报表 C、会计账簿 D、会计凭证 6、收集审计证据的阶段是( )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后续审计阶段 7、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本身发生重大差错的风险是( )。 A.固有风险 B.控制风险 C.抽查风险 D.经营风险 8、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 )。 A、《审计法》 B、《会计法》 C、《注册会计师法》 D、《企业会计准则》 9、()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A.经理和董事长 B.采购员和购销科长 C.保管员和车间主任 D.记录日记账和记录总账 10.样本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审计目的 B.审计报告 C.审计意见 D.审计证据

. 11.()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A.审计抽样 B.属性抽样 C.变量抽样 D.统计抽样 12、从预计总体误差率为零开始;边抽样边评价来完成抽样工作的方法是( ) A.停-走抽样 B.发现抽样 C.属性抽样 D.变量抽样 13、当注册会计师表示( )意见时,审计报告的说明段可以省略。 A.无保留意见 B.保留意见 C.否定意见 D.拒绝表示意见 14、被审单位个别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符合一贯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出具( )审计报告。 A.保留意见 B.无保留意见 C.否定意见 D.拒绝表示意见 15、在复审期间,原审计结论和决定( )。 A.拒绝执行 B.照常执行 C.暂缓执行 D.禁止执行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审计与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产生基础不同 B、方法不同 C、工作程序不同 D、职能不同 2、审计的基本职能有( ). A、经济核算 B、经济监督 C、经济管理 D、经济评价 E、经济鉴证 3、按审计范围分类,可以分为(). A.全部审计 B.局部审计 C.送达审计 D.强制审计 E.专项审计 4、审计风险=( )×()×( )。 A、经营风险 B、固有风险 C、控制风险 D、检查风险 5、不相容职务分工的主要内容包括() A.经济业务处理过程的分工 B.财务记录与保管的分工 C.责权利的分工 D.党政的分工 E.工作职责的分工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盘存法适用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存货进行审查。 ( )

机制工艺本科复习提纲(附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提纲 第1章切削与磨削过程 1.什么是切削运动中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各有何特点? 答:主运动使工件与工件产生相对运动以进行的最基本运动 特点:(1)主运动的速度最高,所消耗的功率最大; (2)在切削运动中,主动只有一个; (3)可以由工件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完成; (4)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进给运动不断地把被切削层投入菹,以逐渐切削出整个工件表面的运动 特点:(1)进给运动一般速度较低,消耗较少,可由一个或多个运动组成; (2)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3)外圆车削时的进给运动是车刀沿平行于工件轴线方向的连续直线运动,平面刨削时的进给运动是工件沿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间歇直线运动(4)进给运动可以由工件或刀具分别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单独完成 2. 在切削过程中,工件上有哪三个表面? 答:(1)待加工表面(2)已加工表面(3)过渡表面(加工表面) 3. 切削用量包含哪三个参数? 答:(1)切削速度(2)进给速度(3)背吃刀量 4. 外圆车刀有哪5个主要角度?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答:(1)前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间的夹角 (2)后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3)主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假定的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4)副偏角在基面内测量副切削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假定的进给运动反向的夹角(5)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间的夹角 5. 刀具材料用得最多的是哪两种? 答:(1)高速钢(2)硬质合金 6. 什么是积屑瘤? 答:在以中、低切削速度切削一般钢料或其他塑性金属时,常常在刀具前刀面靠近刀尖处黏附着一块硬质合金(为工件材料硬度的2~3倍)的金属楔状物,称为积屑瘤。 7. 什么是切屑控制?衡量切屑可控制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答:所谓切屑控制是指在切削加工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切屑的卷曲、流出与折断,使之成为“可接受”的屑形良好的切屑。 标准:(1)不妨碍正常的加工(即不缠绕在工件、刀具上,不飞溅到机床运动部件中)(2)不影响操作者的安全 (3)易于清理、存放和搬运 8.已加工表面一般会有哪些现象? 答:裂纹和鳞刺 9. 如何利用单位切削力k c计算切削力F C和切削功率P C ? 答:F C=k c * A D P C =F C *V C*10-3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及其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广义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2、狭义分子生物学:即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重组、修复等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与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 3、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 4、基因: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包含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 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功能基因组学:是依附于对DNA序列的了解,应用基因组学的知识和工具去了解影响发育和整个生物体的特定序列表达谱。 6、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7、生物信息学: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转输 8、蛋白质组: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9、功能蛋白质组学:是指研究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和实验条件下细胞内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0、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因而,单细胞蛋白不是一种纯蛋白质,而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化合物等混合物组成的细胞质团。 11、基因组:指生物体或细胞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总和。 12、C值:指生物单倍体基因组的全部DNA的含量,单位以pg或Mb表示。 13、C值矛盾: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14、重叠基因:共有同一段DNA序列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15、基因重叠:同一段核酸序列参与了不同基因编码的现象。 16、单拷贝序列:单拷贝顺序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因而复性速度很慢。单拷贝顺序中储存了巨大的遗传信息,编码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17、低度重复序列:低度重复序列是指在基因组中含有2~10个拷贝的序列 18、中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大致指在真核基因组中重复数十至数万(<105)次的重复顺序。其复性速度快于单拷贝顺序,但慢于高度重复顺序。 19、高度重复序列:基因组中有数千个到几百万个拷贝的DNA序列。这些重复序列的长度为6~200碱基对。 20、基因家族: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重复和突变产生。 21、基因簇:基因家族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段的串联重复单位,定位于染色体的特殊区域。 22、超基因家族: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大基因家族,各成员序列同源性低,但编码的产物功能相似。如免疫球蛋白家族。 23、假基因:一种类似于基因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同其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成功能蛋白的失活基因。 24、复制:是指以原来DNA(母链)为模板合成新DNA(子链)的过程。或生物体以DNA/RNA

通风工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 1.一次尘化作用是不足以使粉尘扩散飞扬的,污染车间空气环境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气流;二次气流速度越大,作用越明显。 控制粉尘传播扩散的方式:(1)合理组织气流 ;(2)密闭装置,隔离一次尘流二次尘流。 2.有害蒸气或气体的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其一是质量浓度,mg/m 3;其二是体积浓度,ppm 表示, 1mL/m 3 =1ppm, 1ppm 表示空气中某种有害蒸气或气体的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一。 3.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一般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含有 10 %以上游离 二氧化硅的粉尘则为 2mg/m3 ,危害性大的物质其容许浓度低。在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最高容许能度为30 mg/m3 ,而居住区大气中则为 1 mg/m3 ,居住区的卫生要求要求比生产车间高。 4.卫生标准用于室内,排放标准用于室外。 5.粉尘的对人体的危害途径:(1)主要是呼吸道;(2)其次是皮肤;(3)较少是消化道。 第二章 1.通风系统可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依靠风机造成的压力使空气流动。 自然通风: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使空气流动。(较经济) 2.局部排风系统的组成:局部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风机。 3.局部送风系统:分为系统式和分散式。 4.原则:当数种有机溶剂或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作用是叠加的,全面通风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容许浓度所需空气量的总和计算。 同时放散数种其他物质时,全面通风量应分别计算稀释各有害物质的风量,然后取最大值。 3 5?换气次数:通风量L (m /h )与通风房间体积V的比值,换气次数n=L/Vf (次/h )。 6.气流组织布置的原则: 1)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区域,把有害物迅速从室内排出。 2)送风口应尽量接近操作地点。送入通风房间的清洁空气,要先经过操作地点,再经污染区域排至室外。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题目及答案复习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题目及答案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审计学》结课考试复习要点试卷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二、多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三、判断题(10道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四、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五、简答题(2道题,共计16分); 六、案例分析(1道题,19分)。 此部分要求重点掌握 一、案例分析 (一)M和N注册会计师于2012年12月10日至13日对甲公司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在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了解和测试的事项,摘录如下: (1)采购部根据经批准的请购单发出订购单。货物运达后,验收部根据订购单的要求验收货物,并编制一式多联的未连续编号的验收单。仓库根据验收单验收货物,在验收单上签字后,将货物移入仓库。验收单一联交采购部登记采购明细账和编制付款凭单,付款凭单经批准后,月末交会计部。会计部根据只附验收单的付款凭单登记有关账簿。 (2)会计部审核付款凭单后,支付采购款项。甲公司授权会计部的经理签署支票,经理根据已适当批准的凭单,在确定支票收款人名称与凭单内容一致后签署支票,并在凭单上加盖“已支付”的印章。 解析:

(1)验收单未连续编号,不能保证所有的采购都已记录或不被重复记录。应建议甲公司对验收单进行连续编号。 (2)付款凭单未附订购单及供应商的发票等,会计部无法核对采购事项是否真实,登记有关账簿时金额或数量可能就会出现差错。应建议甲公司将订购单和发票等与付款凭单一起交会计部。 (3)会计部月末审核付款凭单后才付款,未能及时将材料采购和债务登账并按约定时间付款。应建议甲公司采购部及时将付款凭单交会计部,按约定时间付款。 (二)CPA在审计A公司2011年度会计报表时,A公司财务主管提出不必抽查2012年付款记账凭证来证实2009年的会计记录,其理由如下:(1)2011年度的有些发票因收到太迟,不能记入12月份的付款记账凭证,公司已经全部用转账分录入账;(2)年后由公司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了抽查;(3)公司愿意提供无漏记负债业务的说明书。 问题: 1. CPA在执行抽查未入账债务程序时,是否可以因客户已利用转账分录将2011年迟收发票入账的事实而改变原定程序 2. CPA抽查未入账债务是否因客户愿意提供无漏记债务说明书而受影响 3. CPA在抽查未入账债务的程序时可否因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而取消或减少 解析:

机制工艺本科复习提纲(附答案)doc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提纲 第 1 章切削与磨削过程 1. 什么是切削运动中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各有何特点? 答:主运动使工件与工件产生相对运动以 进行的最基本运动 特点:(1)主运动的速度最高,所消耗的功率最大; (2)在切削运动中,主动只有一个; (3)可以由工件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完成; (4)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进给运动不断地把被切削层投入菹,以逐渐切削出整个工件表面的运动特点:(1)进给运动一般速度较低,消耗较少,可由一个或多个运动组成; (2)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3)外圆车削时的进给运动是车刀沿平行于工件轴线方向的连续直线运动,平面刨削时的进给运动是工件沿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间歇直线运动 (4)进给运动可以由工件或刀具分别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单独完成 2. 在切削过程中,工件上有哪三个表面? 答:(1)待加工表面(2)已加工表面(3)过渡表面(加工表面) 3. 切削用量包含哪三个参数? 答:(1)切削速度(2)进给速度(3)背吃刀量 4. 外圆车刀有哪 5 个主要角度?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答:(1)前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间的夹角 (2)后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3)主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假定的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4)副偏角在基面内测量副切削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假定的进给运动反向的夹角 5)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间的夹角 5. 刀具材料用得最多的是哪两种?答:(1)高速钢(2)硬质合金 6. 什么是积屑瘤? 答:在以中、低切削速度切削一般钢料或其他塑性金属时,常常在刀具前刀面靠近刀尖处黏附着一块硬质合金(为工件材料硬度的2~3 倍)的金属楔状物,称为积屑瘤。 7. 什么是切屑控制?衡量切屑可控制的主要标准是什么?答:所谓切屑控制是指在切削加工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切屑的卷曲、流出与折断,使之成为“可接受”的屑形良好的切屑。 标准:(1)不妨碍正常的加工(即不缠绕在工件、刀具上,不飞溅到机床运动部件中) (2)不影响操作者的安全 (3)易于清理、存放和搬运8.已加工表面一般会有哪些现象?答:裂纹和鳞刺 9. 如何利用单位切削力k c计算切削力F c和切削功率P C ? 答:F c=k c * A D P c=F c *V c*10-3 10. 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如何排序? 答:切削速度> 进给量> 背吃刀量 11. 刀具的磨损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1)初期磨损阶段(2)正常磨损阶段(3)剧烈磨损阶段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如果答案过长自己总结一下) 一、问答题 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成成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2.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繁殖的过程。 附着:是病毒与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与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侵入:先与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 注进细胞内.有的噬菌体壳体也可以进入细菌;复制:侵染开始后,细菌的DNA合成停止,几分钟后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

可以修饰寄主RNA聚合酶, 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装配:噬菌体与壳体蛋白质装配为成熟,有侵染力的噬菌体颗粒;释放: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质膜的噬菌体编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 3.微生物有哪些与动植物不同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的生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主要的区别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是因为微生物肉眼不能观察 4.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a.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近来也包括生物的景观多样性。 b.体现在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居住区规划原理的复习题答案-十五--道题1

1.居住区由哪些用地组成?各项用地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含路面、小广场、停车场、回车场),绿地(指公园、小游园、运动场等集中绿地)。此外,工业、非配套公建等其他用地不属居住区用地用地面积之中。 2.居住区、小区、组团的人口一般为多少? 居住区:3~5万人、小区:5000~15000人、组团:1000~3000人 3.居住区规划结构有几种基本方式?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一般有三种 ①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由几个小区组成居住区。 ②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即由若干个组团形成居住区。 ③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即居住区由若干个组团形成的若干个小区组成。 5.居住区、小区、组团应配备哪些公共服务设施?其合理服务半径是多少? 1.第一级(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民服务的结构。 2.第二级(居住小区级)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3.第三级(居住组团级)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居住区级800~1000m 居住小区级400~500m 居住组团级150~200m 6.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置要求和方式有哪些? 1.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 2.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保持居住区的安宁。 3.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8.住宅间距(山墙、日照)的最小值要求是什么?、 对于低层、多层和高度小于24m的中高层住宅,其前后间距不得小于规定的日照间距,其两侧间距应考虑通道和消防要求,一般侧面无窗时不得小于6m,侧面有窗时不得小于8m,对于高度大于24m的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起前后间距应作日照分析确定,侧面间距一般要求不小于13m。 10.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民住区服务。居住区道路系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为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特别是居住小区。同时,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间距应不小于150米,也可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 ②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米。③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等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尽可能少挖少填,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以节约投资。 ④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 ⑤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1.5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米。 ⑥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 ⑦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米左右应设置车辆互让处。 ⑧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 ⑨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 ⑩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⑾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规定。 11.小区道路布置形式有几种? 布置形式:贯通式、环通式和尽端式三种形式。 12.小区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的方法有哪些? 1、住宅建筑类型的选择 2、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形式的选择 13.住宅组合中考虑日照、通风、防噪声的措施有哪些? 对于低层、多层和高度小于24m的中高层住宅,其前后间距不得小于规定的日照间距,其两侧间距应考虑通道和消防要求,一般侧面无窗时不得小于6m,侧面有窗时不得小于8m,对于高度大于24m的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起前后间距应作日照分析确定,侧面间距一般要求不小于13m。 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有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外形和迎风方位;对于建筑群体而言,有建筑的间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