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言的背后感想

流行语言的背后感想
流行语言的背后感想

浅谈流行语言的背后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社会交流离不开语言,语言离开了社会也就不能称

其为语言,所以要研究语言的发展必须要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如果到了今天,你还分不清“杯具”、“餐

具”和“洗具”,不知道“犀利哥”和“拜月教”,不会写“羊羔体”和“凡客体”,搞不懂“卖鞋的”和“卖

车的”之间的恩恩怨怨,那么,你就真的out了!

大多数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依附着一个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这些词句很新鲜,很幽默,很草根,

对于生活工作压力大的社会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压力宣泄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也适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仅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

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在网络中也产生了很多网络流行语,比如“给力”,“我爸是李刚”,

“我们刚刚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这些都是最近的网络流行语,几

乎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与社会现象息息相关。

一.网络流行语来源

1.“给力”:原本属于网络语言,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版,属于

东北方言和日语的混合产物,意思类似于“牛”、“很棒”、“酷”,常作感叹词用。另外,在实际使用中也可

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个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另一种说法是,“给

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意思为很精彩、很棒的意思。 2010年,“给力”一词流行起来,并在世

界杯期间被网友广泛使用。

2.“我爸是李刚”:10月16日晚9:40,河北大学新区易百超市门口,两名正在玩轮滑的女生在学校宿舍

区超市门口被一辆汽车撞到,被撞者均为河北工商学院大一新生。帖子称:“当时车速很快,大约80~100

码。被撞女生腾空特别高,而且这辆车撞人后并没有减速,后轮从一名女生的身上碾过。”“在撞到人后,

他竟然继续行进,想从大门口逃跑,后被学生及保安拦下。下车后,肇事者未表现出丝毫的歉意,他竟然

说:“看把我(的)车(给)刮的!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这引起了网友的极大愤慨与关注。因此

“我爸是李刚”也成了讽刺官二代的代名词。

第一句话,9月27日,360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 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此次360

引爆腾讯客户端之争。 360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据悉,

4.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7.23温甬铁路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

王勇平面对记者提

问连出妙语,如“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等。这一回答句式,被网友们在网络上追捧,纷纷用此句式

造句。

二.从网络流行语思考社会现象。

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有他的实用性和社会需求。所以我们不应该仅仅以推崇或者批判的角度来看网

络流行语,而更应该关注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现象。

a.

b. 为什么网络流行语深受广大年轻人所欣赏?他们认为使用网络流行语有助于更好地交流,时尚并且方便。浅显易懂,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以青少年为主,他们是网络语言最易影响的受众。我认为主要也有几个原因:

1.从众心理,青春期的少年都希望害怕孤单,怕与同龄人没有共同语言。

2.比较幽默,可爱青春期的少年,其实就是处于成人与小孩之间,渴望早点长大,但心理上却依然没有成

熟,所以会喜欢网络语言中的一些可爱,新奇的表情。

3.叛逆心理,从表面上看,网络语言只是青少年追求新奇的产物,实际上确是不断向社会索取尊严的手段。

网络语言一般老师家长难以理解,在他们看来也是为他们的自由开了一扇天窗。

c.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网络的传播密不可分,为什么很多劲爆信息都是最先从网络开始传播呢?而不语言的发展有着继承性,是在原有语言材料、原有的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发展的。所以

是从其他媒介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网络传播的自主性,大家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意思

的,不公平的事,通过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发表,而不用通过任何人的审核,所以也就能更大

程度的展示事件最真实的一面。网络流行语在此基础上由网民自发进行加工,最终用最精炼的字组成,浅

显易懂的传播着对事件的讽刺和态度,真实,有力,言简意赅。而其他媒介,不论是报纸,电视还是广播

等等,其实,他们传播的都只不过是一种经过加工,审核之后的相对真实的报道。所以在审核加工的过程

中,无形间就降低了报道的时效性,降低了可看度。比如,今年最流行的网络流行语“给力”代替了“很

精彩,很棒。”“我爸是李刚”,就成了官二代的代名词,从而让政府开始重视某些官员以权谋私,任其子女

胡作非为的现象。还有“我们刚刚做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就是腾讯公司发出的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

见网络流行语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社会民众的声音,他们平日里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有的只

能通过网络中进行排解和宣泄,但是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网络舆论的每一个话题几乎都是确有

所指,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问题的解决,但从以上方面来看,其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如有的人所想像

的那么大,还有太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

d. 如果我们全都用网络流行语来说话好吗?现在流行快餐文化,大家都喜欢简明扼要,一切以效率优

先,便捷优先。所以我认为,网络流行语的兴起是时代的进步,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挑战。著名作家

白先勇在讲述现代汉语命运时曾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外患”是受西方语言冲击,“内忧”则是受

到网络等新兴传媒的冲击、渗透与异化。虽然网络流行语,浅显易懂,又幽默,可是毕竟在语言规范,语

法规范等方面略显不足,在辉煌灿烂的语言文化遗产中,文学作品是输送前人智慧精华的血脉。但是今日,

诗歌、散文的发展状况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优秀的传统难以继承发扬,新兴的作品质素却在滑坡。我们

不可否认,网络流行语的作用,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我们瑰丽的财富!所以不能只为了简单

方便而摒弃我们的传统语言规范。

三.对网络流行语的展望

虽然说网络流行语更多的是用来抨击某些社会现象的,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进而让事件公开透明化,

可是,舆论也仅仅只是舆论,能落到实处上才能真的的解决事件的本身,所以,如果真的想借助这些流行

语来伸张正义,我个人认为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流行语不能仅仅作为一种符号,或者是口号。说说笑笑就过了,这样就不能起到对事件的抨击

效果了。反而会助长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现象的继续发生。

2.对事件进行持续关注,只有持续关注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网民的监督作用,也有助于我们国家的民

主化进程。

3.网络流行语的未来是发展,还是没落,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要看网络流行语产生之后的产业链,也就

是网络流行语产生之后的发展,在持续报道的基础上,要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报道,这样才能

在吸引已经在关注这件事的网名的同时继续吸引到更多的来自不同社会地位的网民关注。获得最大程度的

关注才会是网络流行语最好的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流行语固然新奇,有趣,但是背后的社会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科技发展的同时,传播手段是提升了,可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通过很多媒介了解到的新闻都只是相对真实的,这背

后的原因值得深思,网络流行语还能流行多久?网络流行语在未来是否还是能一如既往的在事实的基础上,

做出最有效的传播?我想这就有待于民主化的进一步提高了。

四.对网络流行语的结论

自古以来,中国都有千古绝句传诵至今,却很少能像网络流行语这样广为流传,这些网络流行语或调

侃或反讽,具有年轻化和娱乐化的特点。网络流行语是民众智慧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全民娱乐。他们善

于观察,敢于表达,以诙谐、平实的语言,表露了草根阶级对生活的态度。为时代带来一种另类刺激的思

维方式,虽然有些不乏偏激,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当然,由于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很容易伤己伤人,演变成网络文化中的软暴力。对此,我认为不妨

坦然一笑,以宽松的心态看着网络流行语在网上在社会上流传。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神马都是浮云!”篇二: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

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

班级:2016届a3班

指导教师:

课题组长:

成员:。

二研究内容、方法及过程:搜寻现代流行语言,并将其分类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出现,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词语。由于现代人们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以及愿意接受的心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出现独有风格的流行语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现代流行语产生之后能迅速流行,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强势媒体的影响。当代人们的社会交往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传媒对人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些广告语言、小品台词、影视剧中的经典对白常常在人群中传播并成为流行语。现代流行语的传播是这些强势媒体对社会生活空间的一种介入和覆盖;二是网络交流的影响。网络交流对话的方式与口语交流相近,具有口语交流的句式短、直观等特点,简单快捷,容易接受,使用的人较多,因此被有些人作为校园流行语而效仿。

1.深入挖掘现代流行语言的内涵,学生讨论并交流及出现原因。

2.了解现代文化,现代文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1)搜集资料

(到图书馆或网上搜寻现代流行语言,并进行分类整理)

(2)访问专家

(到汉字文化社去访问专家,询问他们的见解)

(3)交流讨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结果与结论:现代流行语言是根据某些事物的特征,把常用的话和词语进行改编,使之成为新潮词语,实用性强,在生活中可随处用到或听到。

现代流行语言形成的几种心理原因:

创新心理:有些词语比原词通俗新鲜,与原词平行使用在不同的场合,起到补充的作用。创新不一定是创造新词,大多是对原有词语进行再创造,即进行超常的联想或引申,甚至使用反例。

从优心理:这里的“优”指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优势。政治、文化或经济上占优势地区的流行语容易为其他地区所借用。比如上海话有些流行语,如“帅”“上档子”“刷(或涮)”等借自北京话,“大哥大”“买单”“港纸”等借自广东话;北京话的“炒鱿鱼”“大哥大”“埋单”“的”等借自广东话。崇洋心理也是一种从优心理,广东话的“摆甫士”“call机”,港台话中的“的士高”“派对”等都借自英语或使用英语的成分。内地的情况也一样,只是这类流行语比港台少一些,如“作秀”“酷”“派对”“拜拜”等已成为普通话的流行语,大量出现在书面上,各地通行。有些只在一定的地域通行,如北京话的“蜜”“t”等,上海话的“粉丝”等。一般来说,借自英语的流行语要比一般的流行语层次高。这决定于这种流行语创造

者的文化层次。

平民心理:平民心理,即创造者赋予流行语与书面语相区别的口

语特性,与高雅相区别的通俗特性,与严肃相区别的轻松特性,与等级观念相区别的平等特性。出于这种心态,加上创造和使用者的文化素质,很多流行语不免粗俗,比如北京话将“吃”称“撮”,将“离开”称“颠菜”等,上海话将“迟钝”称“木纳”,将“老谋深算”称“老屁眼”等。一般流行语比如北京话的“板儿爷”、“托儿”等,上海话的“上班”、“花露水”等都有一定的幽默感。

逆反心理:流行语中反映的逆反心理,大多出自游民、流氓或团伙对社会的一种对立或对抗情绪,有些则出自学生的反传统情绪。比如北京话将警察称“雷子”,将“伤人”称“放血”,将“好”称“盖”等,上海话将公安局称“大庙”,将警服称“老虎皮”,将自行车称“快马”等。

团体心理:团体心理,也即一种排外心理。这与流行语的隐秘性有关。如上述出自流氓团伙黑话的流行语,大多出于这种心理。此外,像北京话的“储”、“蹲坑儿”等,上海话的“一张分”、“吊秤”等,也都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和排外性。

这几种心理再加上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及网络技术的影响,促就了现代流行语的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流行语也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常用词语,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否定其有益的一面,但这其中不乏一些低俗的词语,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拜别能力,充分利用流行语的有益的地方,使其更好的推动现代文字的发展以及传承。

指导老师评语:本次研究课题选择科学,空间足,有价值。相关报告及表格填写均有依据可循,小组合作,分工明确,研究成果上交及时,质量较高。篇三: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

负责人:杨皓

成员:赵海蓉土小晶罗劲楠张彤张迪李俊杰杨继兴

导师:贺登川

单位:高一(2)班

关键词: 流行语言背后

摘要:现代流行语是现代生活的即时反映,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其在丰富话语空间、丰富汉语词汇内容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大部分人群的不健康心态和对语言规范性的破坏等负面影响,值得注意和思考。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出现,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词语。由于现代人们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以及愿意接受的心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出现独有风格的流行语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现代流行语产生之后能迅速流行,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强势媒体的影响。当代人们的社会交往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传媒对人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①研究背景:面对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网上流行各种各样的新的流行语言。

②研究意义:这些流行于语言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让我们认知流行语言的背后。

③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和电视新闻了解,人们对现代流行语言的认识和看法。并且上网查询和调查人们对现代流行语言的了解。

④结果和成效:

一、不利于汉字的规范化,会给平时的教学带给不必要的困难。

二、这也反应了文字的演化规律。因为文字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以此为例,给同学们讲解了汉字的演化过程,汉字其实就是由繁到简。

三、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比如囧,就是象形字,像一个人皱眉的样子。槑,就是会意字,两个呆,说明够笨的。

四、分析外语的翻译的方法。其中有意译,也有音译。音译的词很多,比如,咖啡,汉煲包。那斑竹,酱紫,就是音译的方法。总之,不要单方面去看这种现象好坏不好,可以试着分析他的来源,以及趋势等。

1、网语更容易存在语言失范的问题。这还是由网络的特殊环境决定的,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是青少年语言失范的客观因素。网络使现实中人成为。无标识符的网络主体,现

实社会中的一切都被湮没。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片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地方,极易把人性深处的各种丑陋和罪恶因素诱发出来并恣意张扬。所以,网络语言的泛滥不可避免地助长了不文明现象,如“tmd(他妈的)”、“54088(我是你爸爸)”等用法就特别容易流行。一部分青少年在网络社会的语言表现的很极端,完全是宣泄式的。事实上,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也有共通性,它们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互相尊重人格、以诚相待。语言上的粗俗。

2、网络语言的语境的不同使它表现出以下的特点:语言的口语化,简短零碎,直观,虽然采用的是类似书写的方式,但因急于表达谈话主题,常常会直接切入,少铺垫和描述。这在网络环境里还能行得通,若放到现实中,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笑话。比如说,“bb”的意思就很复杂了,它可能是宝贝、孩子,情人,也可能是和byebye,有时虽然有上下语境,可能也一时辨别不清。至于过分直接的语言,我想一般人都是不乐于接受的。语言往往需要一定的铺垫和描述,如果没有了文章细腻的描写,却多了“倒”、“畦噻”、“卡畦伊”之类的词,语言的韵味就大大减少了。长久下去,不仅没有优美细腻的语言的使用,而且对优美细腻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也将大为下降。打个比方,就好象是吃多了速食,被大量的味精、防腐剂影响了味觉,对精美的正餐反倒享受不来了。

3、网语中一些有新奇用法或意义的老词句,我觉得可称之为“旧瓶装新酒”的,这一类语言是良莠并存,龙蛇混杂,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因为用得好的话,我认为这类词句是很能体现汉语的魅力的。比如“严重**”:“严重”与动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情感,像严重打倒,严重同情之类;比如“很**”:“很”常和名词连用,表示具有某一特点,像很小资,很美国,很漫画之类。这些语言虽是不同于我们的习惯用语,但隐约有着古汉语的影子,其实差不多像文言中的词类活用,所以对这类用法,我想适当的引入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更要把好选择关,不能让学生在“活用”的借口下滥用,以免出现语言的更加混乱。要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非常规用语,只有在适当的限度下才有效果,多了就适得其反了。

⑤问题及改进

问题:调查的范围不够广泛,由于时间问题,并没有实际中作一次调查,要靠网络和一些有关的资料,正文也不够充实。

改进:争取自己做一次调查,使得活动课题更加真实,调查范围更加广泛,使得内容更加充实、丰富。

流行语言的背后感想

浅谈流行语言的背后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社会交流离不开语言,语言离开了社会也就不能称 其为语言,所以要研究语言的发展必须要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如果到了今天,你还分不清“杯具”、“餐 具”和“洗具”,不知道“犀利哥”和“拜月教”,不会写“羊羔体”和“凡客体”,搞不懂“卖鞋的”和“卖 车的”之间的恩恩怨怨,那么,你就真的out了! 大多数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依附着一个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这些词句很新鲜,很幽默,很草根, 对于生活工作压力大的社会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压力宣泄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也适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仅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 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在网络中也产生了很多网络流行语,比如“给力”,“我爸是李刚”, “我们刚刚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这些都是最近的网络流行语,几 乎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与社会现象息息相关。 一.网络流行语来源 1.“给力”:原本属于网络语言,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版,属于 东北方言和日语的混合产物,意思类似于“牛”、“很棒”、“酷”,常作感叹词用。另外,在实际使用中也可 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个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另一种说法是,“给 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意思为很精彩、很棒的意思。 2010年,“给力”一词流行起来,并在世 界杯期间被网友广泛使用。 2.“我爸是李刚”:10月16日晚9:40,河北大学新区易百超市门口,两名正在玩轮滑的女生在学校宿舍 区超市门口被一辆汽车撞到,被撞者均为河北工商学院大一新生。帖子称:“当时车速很快,大约80~100 码。被撞女生腾空特别高,而且这辆车撞人后并没有减速,后轮从一名女生的身上碾过。”“在撞到人后, 他竟然继续行进,想从大门口逃跑,后被学生及保安拦下。下车后,肇事者未表现出丝毫的歉意,他竟然 说:“看把我(的)车(给)刮的!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这引起了网友的极大愤慨与关注。因此 “我爸是李刚”也成了讽刺官二代的代名词。 第一句话,9月27日,360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 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此次360 引爆腾讯客户端之争。 360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据悉, 4.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7.23温甬铁路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

2019网络流行语和流行词

. 2012 网络流行语和流行词 (1)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2)囧:被形容为“ 21 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它的本义为“光明”,从 2008 年开始在网络社群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 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被赋予“尴尬、 郁闷、悲伤、无奈”等意义。 (3)神马都是浮云:“神马”并非一匹马,而是“什么”的谐音。网友打字飞快,常在用拼音打“什么”时,打出“神马”来。“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意为“都不值得一提”。它的 流行源于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 (4)你 out 了:其意思等于你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了!out 是简写,原为“ out of time”(时间之外),即不合时宜。 (5)织围脖:微博是 2009 年的产物,但在 2010 年因为明星喜爱微博而大火特火,织围脖就是写微博。 (6)杯具: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网络流行语,词性多变,可作形容词、名词等等。 (7)雷人:这是个非常有名的网络词,在现代网络语言中,“雷”可以说成是惊吓、被吓到了或被震撼的意思。

. (8)PK:即 Player Killing 的缩写,原指在游戏中高等级玩家随意 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并且用法 更加广泛。 (9)我勒个去:“呜呼哀哉”。 (10)鸭梨:压力。 (11)织毛衣:源自一首网络歌曲《织毛衣》。后来就是指在微 博上提出建设性和批评性意见。 (12)羡慕嫉妒恨: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 (13)非常艰难的决定:续 2010 年 11 月 3 日晚间腾讯发表了“致 广大 QQ用户的一封信”称“将在装有 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 软件”,随后网民开始模仿腾讯公开信改写“ QQ体”,其中最经典台词为“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令人啼笑皆非。艰难 的决定原文: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 难的决定。在 360 公司停止对 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我们深知这样会给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们诚恳地向您致歉。同时也把作出这一 决定的原因写在下面,盼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14)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就是什么都管、什么也都不管的部门。 有了成绩和好处的时候,这些部门就会明确地站出来,这些成绩与 其有关,所以好处也应当有份;当出现问题和需要处罚时,这些部

XX高考作文素材:流行语的背后,都是时代

XX高考作文素材:流行语的背后,都是时代 【素材回放】 XX年12月,作为“汉语盘点XX”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发布“XX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本次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为:“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素材解读】 又到一年盘点季,总有一种收获让我们喜不自禁,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回味隽永,总有一种憧憬让我们豪情满怀。 “汉语盘点XX”重磅出炉,细细玩味,十大流行语是如此耳熟能详、如此亲切可感,又是如此振奋人心、如此令人鼓舞,无不在大家的内心激起强烈共识和回响,这不仅说明本年度媒体流行语盘点很精准、很给力,而且表明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付出的不懈努力可圈可点,取得的辉煌成就值得大书特书,领航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中的中国故事精彩纷呈。 XX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新时代中国故事的铿锵叙述。党的十九大擂响了引领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铿锵战鼓,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接再厉“撸起袖

子加油干”,拿出新姿态、建设新气象、谋求新作为,书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伟大中国梦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适用话题】 新时代赋予流行语新意蕴流行语是民间时代最强音 “年度流行语”也是生活的一部分XX年十大流行语,中国故事的铿锵叙述 通过语言变化的脉动,记录下时代、社会、文化的递变轨迹 用语言文字记录生活与时代的机会,引导我们理性思考自身、社会、国家与世界 这样的词语成为流行语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也显示出大家奔向新时代的决心和干劲。 如果把生活比作迎面吹来的风,那么十大流行语就是叮当作响的风铃,每当风铃响起,我们不仅感受到风的温度,也能聆听到风的足音 【素材锐评1】 从年度汉字感受社会进步时代变革 “汉语盘点XX”活动年度候选字词9日正式出炉,“享”、“云”、“智”、“新时代”、“新四大发明”、“初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力波”等热门字词入围。活动即日起开启网络投票环节,最终结果将于12月21日发布。

流行文化的演变和特征

流行文化的演变和特征 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定义。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改革开放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的最重要变革,它涉及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同样也对青年的流行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态度等等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分为四个大的时期,每一时期中所具有的特点各不相同。 一、改革开放初期:参与祖国建设,追求社会理想 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在那样的时代中,青年对于领袖高度崇拜,对党无比信任,加之舆论宣传高度统一,青年文化主要是成人主流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体制文化的复制品。1981年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在庆祝中国女排夺取世界冠军的游行集会上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并立即得到了全国青年的积极响应。作为社会最活跃的一个群体,青年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职责,他们愿意为祖国建设奉献火热的青春。正如创作于1980年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中唱道的:“创造新的成绩,

描绘新的蓝图,需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新一辈!”歌词通过对现实的抒写,对未来的设想,刻画出立志投身祖国建设的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形象。既唤醒了他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主体意识,又警策他们珍惜时光,让青春在四化建设中闪光彩。80年代初期的主流文化基本上定位于严肃文化的层面,着力于批判反思,但同时兼备了价值重估和文化重建的成分。80年代的青年文化虽不再复制权威与效仿主流体制文化,但理想主义、理性主义和政治关怀依旧是当时青年文化的发展主脉。 二、80年代中后期:解构权威、寻求反叛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个年头,此时的中国社会经历着社会转型期特有的价值缺失和迷惘喧嚣。而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生活于一个相对自由和宽容的社会环境,他们不仅没有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文革”也只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模糊的印记此时,许多西方思想通过大量译著被介绍到中国来,西方哲学理论在青年尤其是在大学生中盛极一时。在他们的头脑中,充斥着尼采、弗洛伊德、伯格森、黑格尔和萨特等人的思想。尤其是那些反传统、反道德、反价值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被中国青年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接受。 三、90年代:迷惘与怀旧并存,个性与实惠并重

最全经典网络流行语

1:工资就像大姨妈,一个月一次,一周左右就没了 2:.我平胸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布料。 3: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 4:长寿秘诀——保持呼吸,不要断气。 5:因为以前太掏心掏肺了,所以搞的现在没心没肺。 6:晚上不要讲鬼故事,因为人爱听,鬼也爱听。 7:.亲爱的,你可得一定要相信我啊,我连坐船都头晕,更何况是脚踏两只船呢? 8:距离产生旳不是美、而是第三者。 9:.代沟就是,你问老爸:你觉得《菊花台》怎么样?老爸想想说:没喝过~~~~ 10:请不要叫我宅男,请叫我闭家锁;请不要叫我宅女,请叫我居里夫人 11:.夏天就是不好,穷的时候我连西北风都没得喝…… 12:我喝水只喝纯净水,牛奶只喝纯牛奶,所以我很单纯...... 13:男人的双手不是用来洗衣服的,而是用来拥抱女人的。 14:人人都说我很听话,其实我只听自己的话… 15:人和猪的区别就是:猪一直是猪,而人有时却不是人! 16:爷爷说:周杰伦出家一定是个好和尚,因为他念的经实在太好听了…… 17:五毛和五毛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凑成了一块 18:或许有一天,当你披上婚纱的时候,我已披上了袈裟。 19:刷牙是一件悲喜交加的事情,因为一手拿着杯具,一手拿着洗具。 20:.走自己的路、让猫和狗说去吧 21:.那天,你说你讨厌我,我笑了,笑的撕心裂肺。 22:原来,爱情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我记得,你忘了。 23:所谓情话,就是说了一些连你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却希望对方相信 1.别和我谈恋爱,虚伪。有本事咱俩结婚。 2.你情敌和曾经背叛你的人同时掉入河中,并且他们不会游泳,你是选择蹦迪还是去KTV? 3.love your mother who who…... 4.别做点错事就把什么脏水都往自己身上泼,姐还要留着冲厕所呢。 5.新闻联播的牛X之处在于就算你一直在换台,也能完整的看完一条新闻。 6.你跟谁俩整那表情呢。。我欠你贷款要到期了还是怎么的。 7.爷不是你的小浣熊,玩不出你的其乐无穷。 8.人生苦短,必须性感。 9.不是所有看上去风骚的美女都是婊子,还有可能是推销员。 10.我不整理房间,我是乱室佳人。 11.法律规定:男人23岁才能结婚,可是18岁就能当兵。这说明了3个问题:一是杀人比做丈夫容易;二是过日子比打仗难;三是女人比敌人更难对付。 12.姐不是客服人员,你没权要求姐答这答那。 13.别人的钱财乃我的身外之物。

浅谈现代流行歌曲的语言研究______贺瑾瑛

浅谈中文流行歌曲中歌词的语言现象摘要 音乐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人类生活因为有了音乐而无限多彩。流行音乐无疑是现代各类音乐形式中最贴近人心的一种。普通人关注的热点往往是歌曲的旋律,对于歌词则最多是“很有共鸣”,而不会就歌词语言进行深入的考究。其实,从语言学角度来说,经典流行音乐无论是在词语、语法还是修辞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而本文就是针对现代流行歌曲的语言特点展开研究,共分三部分,分别从词语、语法、修辞三个方面对现代流行歌曲的语言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讨论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的词语应用特点。如周杰伦歌词的古典化,中国好歌曲中不少歌词的口语化等等。 第二部分,从现代汉语语法角度研究流行歌曲中存在的几种特殊语法结构。 第三部分,整理流行歌曲中出现的修辞形式,重点讨论几种有代表性的修辞。 探究了歌词中存在的文学性和对其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特点;语法特点;修辞手法

目录 引言 (1) 1.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特点 (2) 1.1.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化 (2) 1.2.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口语化 (4) 1.3.现代流行歌曲中的个性化 (5) 2.现代流行歌曲的语法特点 (6) 2.1.现代流行歌曲中倒装句的应用 (6) 2.2.现代流行歌曲中省略句的应用 (6) 2.3.现代流行歌曲中及物动词接宾语现象 (6) 3.现代流行歌曲中词曲应用的修辞特点 (8) 3.1.丰富的修辞手段 (8) 3.2.生动的修辞效果 (11) 结语 (12) 附录 (13) 参考文献 (14)

引言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生活。而同时,随着各种传播媒体的广泛宣传,流行歌曲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的娱乐方式,已经渗入并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也因其语言的通俗性及鲜明的个性特征而倍受青年人的青睐。而作为流行歌曲载体之一的歌词,常常一语道破社会生活的深刻变迁,说出人人欲说却又难以言传的心事,起到宣泄情感的作用。然而在文学界,歌词研究似乎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很少被人提及。目前,国内专业歌词刊物公开出版的只有《词刊》一家,而且还是以发表歌词作品为主,理论研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另外一些从语言学角度来谈歌词的文章也多是以罗列现象为主,很少有深入到歌词内部做详细调查并加以描写、分析的。 现代经典流行歌曲作为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娱乐形式,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加能够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可以说因为一首歌而改变一生的人不在少数。而本文就从词语、语法、修辞等方面深入到流行歌曲内部,对它的用词及语法状况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1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特点 现代流行歌词和其他的文学形式一样,在继承之中,也在不断的努力尝试着创新。现代流行歌曲流行性的特点要求流行歌词必须紧随时代的脚步,如果过分地依赖传统诗歌的意象,久而久之就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很多非常用词汇,也不断地被人们大胆的使用,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一句好的歌词,完全可以成为一定时期内当代社会精神价值和国人文化心态及生存状态的概括性写照。如《血染的风采》、《一无所有》、《黄土高坡》、《涛声依旧》、《弯弯的月亮》等歌曲的歌词,就因其内涵的丰厚与深刻而流传于世。

现代流行语的翻译研究

现代流行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The strategies of modern popular language translation [摘要]作为一种词汇现象,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文化,它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化。本文通过实例剖析探讨了流行语的翻译策略。 [Abstract]As the lexical phenomenon, modern popular language reflects the culture to some degre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amples, this paper expl ores the strategies of the translation modern popular language translation. [关键词] 流行语;网络媒体;翻译策略 [Key words] popular language; network media; translation strategies; 导语 在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随之出现了许多流行用语。这些流行用语一般具有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特点。 准确、地道地翻译对现当代译者既是机遇又存在挑战。在翻译策略中,最常用的就是直译。其次是意译。音译在现代英语中的使用也是越来越多。在翻译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少译者还不断创新,提出创造性翻译,套译等方法。 一、流行语的翻译策略 翻译是一项带有主观性的工作,所以有很多的翻译理论不断出现。如严复的“信、达、雅”说、郭沫若的“创作论”、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等等,但这些标准都是针对文学翻译而言的。流行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流行语言,其翻译标准不同于文学艺术那样精准,它应该注重交际的对象以及语言环境,以“信”和“达”为本。流行语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 也要在遵循翻译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和转换。 1.直译法 “直译是一种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1]流行语的直译有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更多的是对老百姓之间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发展,使西方人更好地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便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60年代初,有一部分学者,如王佐良和刘重德,则比较倾向直译。 2015年经典的口头禅“你行你上啊!”开始疯狂传播,意思是不要随便否认别人,自己去试试,恐怕还不如别人呢!有译者将其译为“You can,you up”。这种直截了当的译法使其表达简单易懂,便于口头传播。这句中英文融会贯通的翻译已经被收录到美国俚语的词典里了!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开创性地说出“洪荒之力”这个词。几天之内,举国热议“洪荒之力”是种什么力量?“洪荒”原本是指地球形成以后早期状态,那时候地壳很薄,地震频发,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多次大洪水所爆发出的力量惊世核俗。傅园慧将“洪荒”用来修饰她所使用的力量,可想而知,她在比赛中多么拼!这个词的迅速串红,其翻译也出现在了对外媒体的宣传之中。央视英语新闻官方微博报道采用了“prehistorical p owers”这个表达。用“prehistorical(史前的)”来表达“洪荒”,非常对称,这样直接的译法很好地传递了傅园慧拼尽全力的感慨。 2016网络剧《太子妃升职记》很快红遍网络,其中不少新词的出现让我们耳目一新。例如:“灵魂穿越到古代”,“奇葩的审美”等。在宣传资料中,这两个词直接就被翻译成了“the soul has been transported back in time”和“strange a esthetic”,丝毫没有违和感。

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

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 流行音乐与一种新型文化――“大众文化”有着特别的缘分,被众多学者视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大众文化”是打开流行音乐之门的一把钥匙,不通过它,就不足以了解流行音乐的社会与文化意义。 1.“大众文化”的基本概念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被文艺界奉为圭臬。它对大众就是“最广大的人民”、“革命的工农兵群体”①的解释,影响了国人对“大众”一词的认识。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毛泽东的特殊身份,这个解释带有特殊的国情意识和强烈的政治色彩;并且这个理解强调“大众”的一致性,与现今的“大众”的特征相距甚远。 “对‘大众’身份的追问,它应该属于‘公民’与‘消费者’范畴,它代表了最普通意义上的个人与社会的互动。相对于阶级和革命而言,‘大众’是强调一种非意识形态的 公民身份,一种与市场化选择、消费选择相联系的个人身份,一种平等消费者的身份,一个社会流行中时尚者的身份……” ②大众是“一种新的人口结构,是一种松散的、流动的、非家族式、(非)亲缘式的集合体”。③

是私人领域的扩展、民间力量的壮大才使得“大众文化”得以出现甚至肆虐。“私人领域是与公共领域尤其是与国家权力机关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其本质特征在于私人活动的独立性、自由性与自律性,处于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之外。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确立与社会结构的转型,为私人领域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私人领域的不断扩大必然吁求特定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填补这一空白地带,这就使得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并成为私人领域准意识形态的代言人。”④ “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的范畴,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是“以消费为中心,以大众传媒市场流行为走向,以文化时尚为内容,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文化样式”⑤,具体到“中国的‘大众文化’”则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伴随着日渐繁荣的商业文化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消费文化。 大众文化最重要的特点是通俗性、趣味性和时尚性,这在流行音乐的诸多方面都有反映。 2.大众文化的通俗性与流行音乐的通俗性 “大众”与“通俗”是两个不能类比的概念,即便在我国很多人眼中“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长相差不多,事实上它们也有着本质的取向区别,“通俗文化不具有真正的民间性、独立性。大众文化具有相对独立的大众意识,把自

现代流行语论文

现代流行语是现代生活的即时反映,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其在丰富话语空间、丰富汉语词汇内容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大部分人群的不健康心态和对语言规范性的破坏等负面影响,值得注意和思考。 现代流行语形成的几种心理原因: 创新心理:有些词语比原词通俗新鲜,与原词平行使用在不同的场合,起到补充的作用。创新不一定是创造新词,大多是对原有词语进行再创造,即进行超常的联想或引申,甚至使用反例。 从优心理:这里的“优”指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优势。政治、文化或经济上占优势地区的流行语容易为其他地区所借用。比如上海话有些流行语,如“帅”“上档子”“刷(或涮)”等借自北京话,“大哥大”“买单”“港纸”等借自广东话;北京话的“炒鱿鱼”“埋单”等借自广东话。崇洋心理也是一种从优心理,广东话的“摆甫士”“CALL机”,港台话中的“的士高”“派对”等都借自英语或使用英语的成分。这决定于这种流行语创造者的文化层次。 平民心理:平民心理,即创造者赋予流行语与书面语相区别的口语特性,与高雅相区别的通俗特性,与严肃相区别的轻松特性,与等级观念相区别的平等特性。出于这种心态,加上创造和使用者的文化素质,很多流行语不免粗俗, 逆反心理:流行语中反映的逆反心理,大多出自游民、流氓或团伙对社会的一种对立或对抗情绪,有些则出自学生的反传统情绪。比如北京话将警察称“雷子”,将“伤人”称“放血”,将“好”称“盖”等,上海话将公安局称“大庙”,将警服称“老虎皮”,将自行车称“快马”等。 团体心理:团体心理,也即一种排外心理。这与流行语的隐秘性有关。如上述出自流氓团伙黑话的流行语,大多出于这种心理。此外,像北京话的“储”、“蹲坑儿” 等,上海话的“一张分”、“吊秤”等,也都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和排外性。 这几种心理再加上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及网络技术的影响,促就了现代流行语的形成。 下面是小组所搜集的一些流行语: 1.“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是铁道部前新闻发言人说的一句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信的肯定句,可因为这是血染的“风采”,大使网民们眼冒金星。现在人们常把此语挂在嘴边,也是对让个别傲慢官僚的鞭挞。 2.“坑爹” ,“坑爹”之前是“拼爹”,所谓的“拼爹”拼的是一种家族资本,当以郭美美为代表。“坑爹”则不一样,2011年,所谓的“国产四大名爹”被儿女坑得灰头土脸。如,自己撞了人还冲着阻拦的人群大喊“我爸是李刚!” 3.“伤不起”来自歌词“不是爱不起,而是伤不起”,大意可能是“怕受伤”。这个原本表达哀怨抒情的词汇,在经过“咆哮体”引用后,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也许因为现代人虽体格强健心灵却脆弱无比,也许是对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的都市生活的一种调侃和自嘲。 4.“不包邮哦,亲”,这“淘宝体”是2011年网络商务已广泛渗入日常生活的体现。为了笔生意而一口一个“亲”,让人一般人起鸡皮疙瘩。不禁想起另一句名言:“为了利益而假装亲密,这种人叫做娼妓!”话虽太重,但并不无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流行语”现时折射的是民众的真实心态和社会现状,将来被翻检时又会是历史的回声和时光的剪影。因为在这“流行语”的背后,记录着社会万象、众生百态,盛载着人的喜怒哀乐或爱恨情仇,凝聚着一个个鲜活灵魂的喘息。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正确理解规范使用 ——对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调查分析及思考 一、调查原因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我国网民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有关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亿,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总网民的46%。上网聊天和获取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民在互联网闲聊和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有特殊意义的语言文字,一种带有较大局限性但同时又具有固定模式的语言——网络用语。其中,有些网络用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点击率、使用率日益提高,在表情达意中成为大多数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这些用语就成为网络流行语。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张普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其研究对于各类媒体用语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是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的变迁的。网络流行语也体现了网民的创造性,因为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表达思想方式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而且中学生主要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者,如何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它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一)确定探讨内容(2010年5月) 1、2007年—2010年,中国网络流行语的归类; 2、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3、探讨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4、探讨中学生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流行语。 (二)主要步骤(2010年5月—2011年3月) 1、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搜集2007—2010年网络流行语; 2、将网络流行语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3、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理解、运用网络流行语的现状; 4、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 (一)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类型 1、反映重大事件类 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近几年来网络民意的崛起,许多热词不断涌现,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如:2007年的“正龙拍虎”,2008年的“做人不要太CNN”“范跑跑”、“猪坚强”,2009年的“躲猫猫”“做噩梦”,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等这些网络热词以具体事件作为依据,时代特色鲜明,俏皮中暗含生活哲学,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摘要 当前,网络已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剧增,网络语言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发展和传播。本文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汉语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并提出了对网络语言应持的辩证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发展影响 Abstract:Nowadays,the nets are very popular in use and unavoidable。This leads to the arouse of net-languages and their development。We studied the appear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m,and the shocks they have brought to the modern Chinese,to which we ought to pay much attention reasonably Keywords:net-languages; modern Chinese;development; influence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种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明集结和全然不同于任何方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正悄然改变着人类信息交流和生活方式。伴随网络出现而产生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迅速广泛传播于社会。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传统语言与现代高科技产品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语言体系,是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一种深受社会的影响的社会方言。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伴随着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其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表达方式新颖、简约、形象、幽默 网络语言中所使用的各类词汇大多借助于汉字、数字、字母和键盘符号的缩

流行文化有的意义

流行文化有的意义:现代的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定义。流行 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 流行文化对大学校园的影响: 校园流行文化,以一种强大的诱发力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这种潜在的影响在承袭和接纳社会时代变迁的同时,总是最先敏捷的将一种富含高调和激情的时尚魅力,炮制为大学生的崇流行风。使众多醉迷于虚幻的富态生活与贪逸于高雅的小资情节的梦想者,在模仿心理与个性表现的交互影响下,虚伪与奢侈的贪婪的变相心理逐步趋于高峰。大学生由于身处比较封闭的区域环境,接受与处理社会信息的途径相对狭窄,再加上在日常自我交流中缺少利益的调剂与分配,因又受尚未成熟的群体意识的限制,难免在认知社会流行的文化洪流中,会作出较准确的评价,所以往往便易受流行风的错误导引而误入歧途。社会流行文化的涌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向商业化资本密集的黄金消费区。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部分,在时尚文化的间接影响下,不可或却成为资本家捞取高额报酬的重要的对象。 流行文化时尚是一种偶尔发生的,近乎崇拜的短期流行方式,有着明显的短暂性,情绪性与多变性,它有一部分的前卫行为,先锋姿态通过大众媒体向社会扩展开来。这种特有的时尚魅力,与泛滥的商品化信息融为一体,一方面给渴望获得社会信息与思想的广大青年学生,带去了养分和精髓,拓展了他们的心灵空间与精神空间;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它也促使一部分因不能明确信息真无与虚幻的纯情少男少女们,自我防卫意识和伦理道德情操方面开始异化,这种衰变的腐化现象,一旦蔓延,将会一泻千里,势强难抵。如何以比较客观而严肃的教育手段,纠正这种现象,肃清流毒,可以说任重道远。流行文化向校园的进军,与具有青春活力与高尚纯情校园文化格格不入,该种意识的洪流,在若多方面,表现为庸俗外观文化与校园文化合而不群。 一,校园流行文化与大学生合理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时尚的新潮气息与浪漫的休闲娱乐文化,是流行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它又表现为社会信息流通的传染性与庸俗的情趣文化的腐蚀性,他通过直观的时尚画面或动感的艺术题材,如狂放或自然平放音乐歌曲,超奢华的高消费的广告宣传,以及富含激情的抽象情感催化方式,与大学生的个性展放与时尚追求的娱乐意识精于乐道,往往会吸引一大部分,蒙昧和追求时尚美观性的消费者的眼球。客观上讲,他也催促大学生生活消费向着个性化与时尚领域发展。因此,时尚大学消费,在当今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实际上,这种趋势流行的后果就是,在某种意义上不自觉的消解了,传统消费文化的倡导意识。

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

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 负责人:杨皓 成员:赵海蓉土小晶罗劲楠张彤张迪李俊杰杨继兴 导师:贺登川 单位:高一(2)班 关键词:流行语言背后 摘要:现代流行语是现代生活的即时反映,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其在丰富话语空间、丰富汉语词汇内容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大部分人群的不健康心态和对语言规范性的破坏等负面影响,值得注意和思考。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出现,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词语。由于现代人们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以及愿意接受的心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出现独有风格的流行语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现代流行语产生之后能 迅速流行,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强势媒体的影响。当代人们的社会交往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传媒对人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①研究背景:面对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网上流行各种各样的新的流行语言。 ②研究意义:这些流行于语言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让我们认知流行语言的背后。 ③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和电视新闻了解,人们对现代流行语言的认识和看法。并且上网查询和调查人们对现代流行语言的了解。 ④结果和成效: 一、不利于汉字的规范化,会给平时的教学带给不必要的困难。 二、这也反应了文字的演化规律。因为文字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以此为例,给同学们讲解了汉字的演化过程,汉字其实就是由繁到简。 三、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比如囧,就是象形字,像一个人皱眉的样子。槑,就是会意字,两个呆,说明够笨的。 四、分析外语的翻译的方法。其中有意译,也有音译。音译的词很多,比如,咖啡,汉煲包。那斑竹,酱紫,就是音译的方法。总之,不要单方面去看这种现象好坏不好,可以试着分析他的来源,以及趋势等。 1、网语更容易存在语言失范的问题。这还是由网络的特殊环境决定的,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是青少年语言失范的客观因素。网络使现实中人成为。无标识符的网络主体,现

网络流行语主要特点

网络流行语主要特点 时效性 很好很强大(时间不详):最初来源据称源自马克思在1845写成的重要著作Theses on Feuerbach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提到工人阶级在兴登,卡瓦仑切以及莱茵地区的斗争时说“sehr gut, sehr beeindruckend, sehr harmonisch.”翻译成中文就是“很好,很深刻,很和谐”。其作为的使用则最早源自猫扑,其最初使用则有以下几种说法: 1、在猫扑网使用了关键字屏蔽之后,诸如“SB”一类的词汇均无法打出。于是猫扑的网友便用“NB”来代替原来“SB”的含义,而“NB”的原本含义则使用“很好很强大”一词来代替; 2、在天涯有一位网友在数年之前发表了一个贴子,但无人问津;数年之后,此人自问自答地回复了这个帖子(一说为此人自己都忘记了这贴是自己发的)。于是此后跟贴的网友们惊呼:“自挖自坟、自问自答、自娱自乐,很好,很强大”。 很黄很暴力:北京某小学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出的一句话,迅速成为网络! 很傻很天真:出处艳照门,阿娇用于形容自己的话。 斯巴达(2007年上旬):原自电影《》,指进入极端亢奋的脑残状态。 Nice Boat(2007年下旬):原自《school days》最终话停播事件,属于广义形容词,也可扩展为“Nice XXX”。 失态(2007年末):原自《高达00》第十话中某人台词:“这是何等的失态”,属于广义动词,也写作“师太”“湿态”。 回老家结婚(2008年春):在很多影视作品及ACG的场景都有类似的语句,但是通常说出此话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而将此话发扬光大的则是龙之塔(ドルアーガの塔~the Aegis of URUK~),此句共出现于第一集8分50秒及13分55秒(SOSG字幕组)...说出此话之人果然下一幕立马挂掉,真可谓是禁句啊!此话现在更多是用来表达对现实情况的无可奈何。 (2008年夏):源自广东电视台的某次采访。被问及对艳照门的看法时,受访人的回答“我只是出来打酱油的”,现在在网上一般用来代替“路过”用来进行快速回复。 (2008-5-20):一位网名叫“毒死狗熊”的百度吧友在魔兽世界贴吧发帖子问"LZSB"是什么意思,另一位百度吧友回复了四个字“兰州烧饼”成此典故,之后广为流传,成为一个新生词语。 兰州烧饼,首字母为“LZSB”LZ可以引申为楼主。回复此词语后,表示对楼主的鄙视,对楼主智商的怀疑。但本词的语气较之“LZSB”稍轻。 (2008年夏):据调查,最早恶搞“做俯卧撑”的帖子出现在7月1日19时59分,网友“流芳苑主”发表了《吃面要吃雪菜肉丝,运动要做俯卧撑!身体倍儿棒!》的帖子,网友纷纷效仿恶搞“做俯卧撑”。释义:①增强臂力的一种辅助性体育运动。两手和双前脚掌撑地,身体俯卧,两臂反复弯曲和撑起,使全身平起平落。②对某事不便或不愿发表意见。

流行文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 第一,丰富学生生活。流行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流行歌曲、影视网络等。无论校内校外,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开阔了其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学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课余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常常借助于流行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表演节目,互相交流,表达自身对校园生活的思考。并且,青少年学生在运用流行文化的过程中,还常常结合校园生活进行再创造,重新赋予流行文化新的意义,如校园歌曲、校园小说等,形成了具有青少年学生特色的文化内容与形式。 第二,拓展教育资源。流行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部分流行文化同样具有先进基因,其对于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当前学校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让青少年接触、了解、合理吸收某些流行文化十分必要。部分优秀的流行文化同样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将少量的精品纳入到学校教育中,对于拓展学校教育的知识、德育、艺术等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丰富其知识、技能和技巧,密切学校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均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繁荣校园文化。学生无疑是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流行文化通过作用于青少年学生,同样影响到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青少年学生摹仿能力强,他们常常借助于流行文化内容与形式,并结合学校生活进行再创造,如,校园民谣、校园流行语以及学生自导自演的校园话剧等都对繁荣丰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消极影响: 第一,沉溺其中,影响学业与健康成长。流行文化挟感性化、娱乐化、形式独特、新奇等特征极易受到青少年学生的青睐与喜爱。但是青少年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各方面都处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自我控制能力、对外界事物的辨别、批判能力不高。青少年学生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趣,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如,部分学生对港台歌星的崇拜,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去搜集歌星的专辑,参加演唱会,有的还刻意模仿,甚至为此丧失宝贵的生命。对流行文化的过分沉溺,直接干扰着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影响其学业成绩与健康成长。 第二,过分追求娱乐,诱发道德问题。英国学者利维斯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这种低水平的满足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追求一种感官享受。[3]在感官的强烈体验中,流行文化总是让青少年学生处于一种悬浮状态,表现在内就是依凭自我感觉作情绪化的表达,无法清晰分辨现实,进行独立思考;表现在外则是行为的无节制和社会道德责任感与道德行为的缺失。此外,流行文化强大的娱乐性还

当今流行经典妙语录大全

当今流行经典妙语录大全 1 我玩游戏没天分、所以每一次感情我都很认真。 2 在别人的生活里,我只不过是一个配角而已。 3 随你都把我当什么,但是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在身边陪我,唯一的一个要求。 4 写一段记忆,画一段幸福,烟花如此灿烂。 5 男人最骄傲的不是睡过多少女人,而是能有一个女人,愿意跟他一辈子。 6 我不是你看到的那么的坚强,只是我不习惯人前哭泣。 7 我习惯了不该习惯的习惯,却执着着不该执着的执着。 8 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不付出一定不会有收获。 9 久未放晴的天空,依旧留着你的笑容。 10 宁愿伤害自己,也不愿意伤害自己爱的人。 1 那些被你牵扯的情绪,演绎我们简单的幸福。 2 天又快黑了,这座忙碌的城市又将入睡。 3 我怕伤人。也怕别人伤害自己。于是我告诉自己。要独立。要坚强。要勇敢。要活的漂亮。 4 在爱情中迷失的自己,怎么都找不到梦的出口。 5 我们就像发霉的奶糖,即使是糖,吃起来还是有发霉的味道。 6 你搂着我,我依偎你肩、这是我要的生活。 7 如果你被他伤得很深、请感谢他好心折磨。 8 我只是你寂寞的解药,只是你生命里的配角。 9 你会不会看见某个东西,听着某首歌,想起我。 10 放在心里不好过,说出来未必会好过。 11 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忘记曾来过这里。 12 用力的去喜欢,去爱,直到体无完肤,只为一个渺小的希望。

13 你拿什么要我相信以后,在迷茫的以后我看到的只有黑暗。 14 你说我想要什么给我买什么,可是我只想要你健康。 15 当潘金莲爱上武大郎,就是我们人类绝种的时候。 16 无奈·该怎样释怀你给的爱。我会坚持我的承诺不放手丶仅此。 17 从这一刻起,我不想也不能再想你。 18 如果你选择题的答案不是我,真的没关系,我会安静的离去。 19 当我发现梳妆台上一根根长长的白发,才发现母亲真的老了。 20 我发现人总是要失去了一样东西,才发现那样东西的可贵,于是玩命儿似的补偿。 1 很多年后不在需要你当我的眼,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生活下去。 2 我是黄种人,黄河是我的母亲河,我的家乡有座山,名叫黄山,所以,我很黄! 3 一个人的爱情。悲伤逆流成河。 4 不要为别人委屈自己,改变自己。你是唯一的你,珍贵的你,骄傲的你,美丽的你。一定要好好爱自己。 5 都会错过,人人都曾经错过,真正属于你的,永远不会错过。 6 曾经,我错过了一趟一趟爱情列车,当我错过你时就再也等不来那么真挚的爱情, 我才知道,那叫末班车。 7 一個人,一場夢,一座空城,一生心疼。 8 让你哭的人,是你爱的人。让你笑的人,是爱你的人。 9 女人喜欢有安全感的男人;男人却往往被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吸引。 10 看你忍着剧痛说句不爱我,我尽力忍着眼泪装做不在意。 11 爱情就是橡皮筋游戏,受伤的永远是不愿意放手的那个。 12 习惯一个人的世界,因为一个人的世界,只有自己才最懂。 13 我把你丢在某个街角,转身离开。 14 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求祢在我身边。 15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及效应

XINWEN AIHAOZHE2010·8(下半月) 新闻与传播研究 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及特点 “网络流行语”,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所运用的区别于现实生活语言的一种特殊语言符号,它来源于现实社会,又影响着现实社会。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正迅速发展。比如,2008年在网上广泛流行的“躲猫猫”、“做人不要太CNN”、“叉腰肌”、“囧”、“打酱油”,等等,它们区别于现实生活语言,有自身的特殊性。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迅速流行的原因网络媒体的出现引起了人们认知方式改变的外在表现。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表达的不仅仅是内容,它同时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水平、当前政治有着密切联系。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口中不离“文革语言”;改革开放以后,电视里广告盛行,人们口中又充满了“广告语言”;近几年网络盛行,人们自然是满口的“网语”。 任何社会行为的变革总能推动语言的变革,语言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语言的流变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外在表现。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因此,新媒介的产生,有可能影响着人们语言的表达方式。纵观人类传播史,传播媒介的变革引起的传播方式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原始社会,人类是“口语社会”;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之后,人类转向“眼睛社会”;广播电视产生之后,人们 的关系开始疏远。而网络产生之后,人类 开始“参与社会”。在网络制造的“参与社 会”里,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媒介环境中 来,自由发挥,表达思想,传播观点。于 是,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的出 现,是网络传媒引起人们认知世界方式 发生改变的外在表现。 网络流行语是网民表达思想过程中 必然出现的现象。网络的出现为人类改变 语言表达方式提供了可能,如果没有网络 媒体为信息提供传播形式,也不可能有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存在。网络的出 现,使人类社会成为一种“参与社会”,人 人都可以参与到互联网中来,表达思想, 传播观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2007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数据统计显示, 当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82亿, 2008年中国内地网民达2.1亿,2009年 网民已达3.8亿。在这些网民中,年龄在 19~35岁的占83.1%,学历在大专以上的 占64.7%,上网地点在家、网吧、网校、网络 咖啡馆等休闲场所的占60.3%。由以上统 计数据可以得知,我国上网人口基数大, 上网者大多是高学历的年轻人,上网时间 多为休闲时光。这些年轻人思想活跃,思 维灵活,喜欢新生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 新,追逐时尚,而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 太多的约束。他们在休闲时光上网,在这 样一个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 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尽情发挥的空间;他们 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 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以社会上出现的有强大影响力的事 件为背景。每一句风靡网络的流行语,背 后都有一个事件发生。比如,“做人不要太 CNN”,源自在报道“3·14”拉萨打砸抢烧 事件中,美国CNN对中国的歪曲报道; “躲猫猫”,源自2009年2月12日云南省 晋宁县看守所里一男子离奇死亡;上溯 2005年的“凉粉”、“玉米”,源自当年娱乐 界的大事件“超女”;等等。 无论是哪一个网络流行语的产生,都 是以现实社会的大事件为母体,每一个网 络流行语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引人注目 的社会事件,它与现实社会存在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在网络时代,网民对当下现实 社会中发生的大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谈 自己的看法。有些观点、看法在当时的语 境下传播,容易引起大多数网民的共鸣。 网络流行语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 网络流行语产生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但它以现实社会为背景。因此,它对现实 社会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渗透。任何事物的 产生都存在两面性,网络流行语对现实社 会的影响也存在正效应和负效应。网络流 行语给社会带来的正效应: 社会历史的记录者。“打酱油”、“躲猫 猫”、“做人不要太CNN”,这些特殊、简单、 幽默的语言背后,都蕴涵着或者复杂或者 重大的新闻事件。在这些事件中,有些体 现国际关系的改变,有些记录人们生活观 念的改变,有些在展示经济方向的变革。 网络流行语用自己独有的简单、幽默、生 动、隐喻的方式,记录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变化。虽然它不同于传统的大众传媒,没 有传统大众传媒那种语言严谨、完整的叙 事方式,但它同样担负着记录事实的角 色。 公众的解压阀。网络流行语承担着 “解压阀”的作用。部分网络流行语透露了 网民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不满和发泄。中 国内地的网民中19~35岁的占83.1%,学 历在大专以上的占64.7%,这部分人年轻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及效应 □逯彦萃 摘要: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依赖网络。网民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网络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于是,在网络上出现了区别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所使用的语言符号,即“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在网络世界迅速传播,甚至流行开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网络流行语”现象,影响着现实社会。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产生原因正负效应发展趋势 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