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学会积极地心理暗示

案例学会积极地心理暗示
案例学会积极地心理暗示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一、导入

心理学中有一个实验。以一死囚犯为样本,对他说:“我们执行死刑的方式是使你放血而死,这是你死前对人类做的一点有益的事情。”这位犯人表示愿意这样做。实验在手术室里进行,犯人在一个小间里躺在床上,一只手伸到隔壁的一个大间。他听到隔壁的护士与医生在忙碌着,准备对他放血。护士问医生:“放血瓶准备5个够吗?”医生回答:“不够,这个人块头大,要准备7个。”护士在他的手臂上用刀尖点一下,算是开始放血,并在他手臂上方用一根细管子放热水,水顺着手臂一滴一滴地滴进瓶子里。犯人只觉得自己的血在一滴一滴地流出。滴了3瓶,他已经休克,滴了5瓶他已经死亡,死亡的症状与因放血而死一样。但实际上他一滴血也没有流。

他为什么会死呢?

(学生发言讨论)

教师总结:是“自己的血正在流淌,自己正在死去”的心理暗示致他于死地。自我暗示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对人产生极大的负作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则能够激励人、鼓舞人。

1983年,有一位美国击剑运动员,知道在将举行的比赛中会遇到一位曾经两次击败过自己的古巴选手,因而缺乏信心。心理学家为他反复播放一段讲话,叙述在未来的比赛中,为什么那名古巴选手反而一见他就害怕的理由。他听了几十次,越听越有道理,便从害怕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并在泛美运动会上战胜了对手,夺得了冠军。

二、自我暗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心理暗示对人的作用非常大。同学们在平时有没有过心理暗示影响自己学习生活的例子?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一帆风顺,谁都有困惑、沮丧的时候,老师也是这样。每当我感到失落、压抑、困惑、不自信的时候,我就闭上眼,想像自己站在天地之间,头顶天,脚踏地,顶天立地,天地之间唯我一人。在静静站立的我的脚边,有三山五岳,有世间万象。心中勾勒出一个自我的高大形象,让自己一下子就有了面对这世界的信心,有了克服困难的决心。要想进行有效的自我暗示,掌握一些心理暗示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掌握几种心理暗示的方法

1.给自己一个微笑

这里有五种表情:大笑、微笑、平静、不高兴、悲伤。

你经常见到的是自己的哪种表情?

你希望自己经常是什么表情?

(学生认可的是前三种)

你的微笑,首先是给自己的。当你绽开笑脸时,实际上已经在给自己一个暗示:我很快乐。微笑将驱走你的焦虑和烦闷,带来轻松、愉快和自信。

每天多给自己几个笑脸,大家能不能做到?

2.设计一个鼓励自己的常用语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好多人都有自己的习惯用语,它们以很高的频率出现。比如,有人喜欢说:“烦死人”;有人喜欢说:“没问题”;也有人喜欢说:“真有意思”。大家能从这三种习惯用语中感受三种不同的性格吗?

(学生讨论,明确三种心态:消极沮丧、乐观积极、豁达宽容)

习惯用语也能塑造人的性格,这些经常使用的口头语反反复复地暗示着自己,对人的心理产生着影响。一个豁达、乐观的口头语能让自己在很丧气时一下释然。你欣赏什么样的口头语?能为自己设计一个鼓舞人心的口头语吗?

(学生思考,讨论。设计有“我挺棒”、“没关系”等)

3.以理想中“我”的眼睛看生活

人们都喜欢在心中设计自己未来的形象,你心中的“自我”是什么样的?

(找几位同学谈一谈对未来的“自我”形象的设计。)

路上有块砖头,在小爬虫看来,它是庞然大物,对我们来说,一脚踢开,小事一桩。学习、生活中的好多麻烦,如果站高一点、换个角度看,也是类似的感觉。我们希望未来的我成熟、坚强、自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人生事务,那么当未来的你用那双智慧的眼睛评价今天的处境时,会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讨论发言)

无疑会有一种超脱感,会有冲破障碍的信心产生。

4.用日记肯定自己

有的外国公司专门设一个“心理调节室”,在里面树起公司负责人的橡皮塑像,供有不满情绪的员工拳打脚踢,却使得公司人员上下和谐,是什么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情绪需要宣泄,心理能量需要释放)

把一天的不痛快宣泄出来,就能寻得心理的平衡,写日记是宣泄的重要方式。

如果你能够在每天结束时,对一天的成功做一小结,充分肯定,日记就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人在内心深处都需要喝彩,但并不是每天都有人为你喝彩,那么,就让我们为自己喝彩,这“叫好”之声能使疲惫的心灵鼓起奋争的激情。每天让自己在“成功者”的坦然中入睡,第二天一定能信心十足,干劲十足。

坚持下去,就会天天都有好心情。

5.将积极情绪与某种行为建立起联系

常听有的人说:“我洗头就感觉心情舒畅。”也有人说:“我跨上摩托车就觉得特舒坦。”他们实际上是把这些事情跟自己的心情建立了一种固定的联系,每当做这件事时,就有了相应的心情。这种心理暗示的方法我们不妨借用到学习中来。

比如相信考前洗头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相信每天晨练就一定能头脑敏捷,相信每天晚上烫脚就一定精力充沛。经过经常性联系,每次洗头、每次晨练、每天烫脚时就产生了信心,好心情不期而至。

6、来点阿Q精神

大家都学过鲁迅的《阿Q正传》,肯定对主人公阿Q印象深刻,他每次遭到人欺凌就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让自己心理好受一些。那么在今天我们可不可以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忘记痛苦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阿Q精神确实像有些同学说的是自欺欺人,但有些令人烦恼和不如意的事摆在面前,如能改变,当然该向好处努力。如已成定局,无法换回,不妨来点阿Q精神宽慰自己,承认现实,摆脱心理困境,追求精神胜利,这总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要好得多。魏书生曾在《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一文中写道:有人说:“阿Q精神是戴着镣铐跳舞。”我认为戴着镣铐跳舞显然比戴着镣铐哭泣更有利于自己的健康。……面对不幸,哭只能失去得更多,笑则至少能抑制不幸的增加,还可能减轻损失,使不幸减半。

四、总结

我们介绍了六种心理暗示的方法。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将天天充满信心,时时心

情愉快。心理暗示最重要的规律叫做重复,我们让那些鼓励自己的表情、语言、动作反复出现,就会使乐观的态度、坚定的情绪成为自我的主宰。

最后,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朗读下面一段誓词:

我微笑、乐观、自信、坚强;

我轻松、积极、不卑、不亢;

我健康、豁达、心胸宽广;

我将百折不挠,去实现理想;

我要不断超越,走向辉煌,走向辉煌!

案例提供者:于葆青

案例学会积极地心理暗示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一、导入 心理学中有一个实验。以一死囚犯为样本,对他说:“我们执行死刑的方式是使你放血而死,这是你死前对人类做的一点有益的事情。”这位犯人表示愿意这样做。实验在手术室里进行,犯人在一个小间里躺在床上,一只手伸到隔壁的一个大间。他听到隔壁的护士与医生在忙碌着,准备对他放血。护士问医生:“放血瓶准备5个够吗?”医生回答:“不够,这个人块头大,要准备7个。”护士在他的手臂上用刀尖点一下,算是开始放血,并在他手臂上方用一根细管子放热水,水顺着手臂一滴一滴地滴进瓶子里。犯人只觉得自己的血在一滴一滴地流出。滴了3瓶,他已经休克,滴了5瓶他已经死亡,死亡的症状与因放血而死一样。但实际上他一滴血也没有流。 他为什么会死呢? (学生发言讨论) 教师总结:是“自己的血正在流淌,自己正在死去”的心理暗示致他于死地。自我暗示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对人产生极大的负作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则能够激励人、鼓舞人。 1983年,有一位美国击剑运动员,知道在将举行的比赛中会遇到一位曾经两次击败过自己的古巴选手,因而缺乏信心。心理学家为他反复播放一段讲话,叙述在未来的比赛中,为什么那名古巴选手反而一见他就害怕的理由。他听了几十次,越听越有道理,便从害怕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并在泛美运动会上战胜了对手,夺得了冠军。 二、自我暗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心理暗示对人的作用非常大。同学们在平时有没有过心理暗示影响自己学习生活的例子?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一帆风顺,谁都有困惑、沮丧的时候,老师也是这样。每当我感到失落、压抑、困惑、不自信的时候,我就闭上眼,想像自己站在天地之间,头顶天,脚踏地,顶天立地,天地之间唯我一人。在静静站立的我的脚边,有三山五岳,有世间万象。心中勾勒出一个自我的高大形象,让自己一下子就有了面对这世界的信心,有了克服困难的决心。要想进行有效的自我暗示,掌握一些心理暗示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掌握几种心理暗示的方法

学会积极心理暗示教案

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一、课题 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一种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心理暗示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有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带给我们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我们成长;相反地,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么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心理暗示,并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他们的成长就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授课对象 高中二年级 三、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式、小组讨论式、活动参与式。 四、教学媒体 黑板板书、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目标 1、能基本说出心理暗示的含义; 2、能基本分清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 3、能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 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明白消极心理暗示与积极积极心理暗示的区别 2、启发学生充分认识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作用 3、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验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以及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2、激励学生对自己做出积极的心理暗示 3、激发学生养成积极心理暗示的习惯 七、教学内容与设计思路 1、导入 1.1课前视频《卖拐》(4分钟) 教师引导: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熟悉同时也是非常精彩的小品,这个小品中隐含了一个常见的心理现象。让我们重新来回味一下这个由赵本山和范伟表演的小品《卖拐》中的一个片段。(教师播放视频) 视频播放结束 教师引导:好,小品就看到这里,那么我现在要问大家两个问题。1、范伟原先认为自己的腿是瘸的吗? 2、为什么后来他真的觉得自己的腿是瘸了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卖拐》是典型的心理暗示的体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心理暗示的话题。 1.2心理暗示的定义(2分钟) 心理暗示的定义: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更通俗地说,心理暗示就是贮存在人的意识或无意识中并常常悄悄影响着人的行为及行为选择方式的想法或念头。 教师解释刚才小品中的心理暗示现象 2感受心理暗示的魅力(8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如下两个感受心理暗示的小活动

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 “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被人们发现时已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通电,冷库里只是常温!… … 你或许听过这些故事,但未必会去想其中的道理。 其实,世上没有什么准确的预言,是女巫给了居里夫人一种“成功”的信念;那位工人则是自己害死了自己,望着被关死的铁门,心想:“完了,这里零下几十摄氏度,我肯定要被冻死了!”这就是“心理暗示”,它能引导人走向成功,也 能致人死亡。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它是用含蓄、间接的办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它用一种提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上课时,一个人“打哈欠”,许多人往往跟着“打哈欠”;有人咳嗽,你的喉咙也会发痒;看见别人赛跑,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动起脚来。 暗示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他人暗示是指被暗示者从别人那里接受了某种观念,使这种观念在其意识和无意识里发生作用,并使它实现与动作或行为之中(如“望梅止渴”);自我暗示则是指自己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并使它实现为动作或行为(如“杯弓蛇影”)。 刚刚学骑自行车的人骑车上街,心里特别紧张,怕撞到别人,心理紧张,默念“别撞上,别撞上”,可结果却偏偏撞上。参加重大考试,告诉自己“别紧张,别紧张”,可往往是脑中一片空白……这其实都是心理暗示的原因,告诉自己“别撞上、别紧张”的潜台词就是“我一定会撞上、我一定会紧张”!是自己在给自己 消极的心理暗示。 如果你想美好的事情,美好的心态就跟着来;如果你想邪恶的事,邪恶的心态就会跟着来,你整天想什么,你就是什么样。只要你的意识下命令,你的潜意识就不会和你争辩,它会完全接受这个命令,他像个无知的小孩,听不懂“玩笑”话。所以,你永远不能说:“我不行”、“干不好”、“我会失败”等。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因此,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 而积极的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 法国有一位得了顽症的病人缠着一位药剂师买药,药剂师给了他几片毫无药用的“糖衣片”,吹嘘是特效药。数日后,病人前来致谢,“糖衣片”治好了他的顽疾!也有的病人被误诊为“癌症”,结果几月后果真患上了癌症,郁郁而终。 积极暗示 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悦的事,它会做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做出忧愁的反应。” 当你习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例,下面就这些进行分析。 案例一: 学生简介:李克,成绩还不错,而且个性比较活泼,在班级人缘关系比较好,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篮球也在同龄人中也是打得比较好的.因其好动、活泼及在学生中的威望,在入学时老师也比较器重。 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刚开学一个月这几个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见到老师很有礼貌的问好;作业能及时、认真的完成;同学之间关系良好,能主动帮助他人;能较快地适应寄宿生活。鉴于他不错的表现,在班干部选举时裴田亮被选为体育委员。 但是没过几个月,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就开始显露出来:主要有:1、上课不认真。有时趴在课桌上睡觉、有时做小动作、有时开小差神游万里。2、因其学习态度不好,老师经常提醒他们,但却引来的是直接与老师顶撞。3、过分热衷于体育运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活跃在篮球场上,有时在学校规定外时间打篮球。 学生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 1、家庭因素。都是家中的独子,因此倍受疼爱。另外家庭经济状况也是比较富裕,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家长总是尽量满足。过多的零用钱使他们有了花钱无度的个性,也是他们对什么都不是很在乎,包括成绩。另一方面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很高,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他们身上,所以对他们来说压力很大,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 2、个性因素。胆子大,任性,对于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事不考虑后果。听不进规劝,喜欢我行我素。 3、青少年心理因素。精力充沛,总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酷爱标新立异、耍酷、好面子。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1、意志缺失。这两位同学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行为自觉性差,需要任课教师、班主任经常提醒才能上课认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在其他任何班级事物上也是同样漠不关心。认为班级与他无关、同学与他无关。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疏导案例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疏导案例 班主任的工作复杂多变,每天都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和问题。教育学生成为每天不变的课题。而在这些可爱的不成熟的孩子中夹杂着许多来自特殊家庭的子女。他们主要是指那些单亲子女、离异子女、特困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令人深思的问题,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难点之一。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班主任的要求。 家庭是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的宝贵财富,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而这些特殊的孩子一般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所以依靠家长的教育可能并不能起到什么良好的效果,往往需要依靠学校的教育,老师们的帮助。 社会的变迁使得离婚率大幅度上升,离异家庭大批出现;有的家庭则是由于生活所迫,父子母子常年两地分居,一年半载见不到。这些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没有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往往是学校中的问题孩子,由于父母同孩子种种原因的分离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心理和感情的平衡,因而容易带来他们行为上的偏差。在我所任教并担任副班任的高三十二班离异现象,与父母常年不见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孩子对此能泰然处之,在家庭的变动中安然成长成绩优异。更多的则是冷漠淡然,有的则是对父母充满了仇视。 我于2015年10月份担任高三十二班副班任,虽然成为班任的日子较短,但这个班级却是我从高一开始就是科任的班级,所以我对这些孩子还是很熟悉的。我们班中有一名女生,就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她的父亲终年在外打工,听她母亲说有的时候两三年回来一次。在做科任时,我就发现在我的课堂上她总是溜号,有的时候还会偷偷睡觉,现在自习课上她经常愣神,几乎不动笔,能一节课盯着一页书。而作业就是机械式的抄写,有时甚至都不交作业,当然考试时成绩也不理想。 当我找她了解情况时,她说从小她爸不关心她,除了给她邮钱,让她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挣钱养活他以外,别的都不问。妈妈因为要照顾瘫痪的姥姥,根本没有时间陪她,甚至连饭都是她买着吃的。由于妈妈不在家,所以每次妈妈去看护姥姥时都把她锁在屋子里,不让她出去玩,只能坐着看书,但她又不想看书,就养成这样的习惯了,在言语中她对母亲的埋怨的情绪非常强。她对考大学没有欲望,特别想早些工作能够独立。当问及她谈到对将来工作的设想,她认为只要离开学校,工作随便可以找,做什么都可以挣钱。几次谈话中,我还闻到这个缺失父母爱护的女孩,叛逆到还抽烟。尤其是到了高三,本来该努力的时候她却开始放弃,懈怠,看来她的问题很棘手。 我制定了计划,一周找她谈三次话,第一次说问题让她思考解决方案;第二次说做法;第三次检查作业学业。第一次谈话中我就毫不客气的指出了她所有的问题:外贸打扮行为习惯男性化,课堂睡觉吃东西说话,作业抄袭,逃避课间操,经常上厕所,甚至偶尔抽烟。看着她惊讶的表情,我知道她根本没想到我掌握了她这么多的问题。问题这么多,接着我把我的一些想法跟她说了一下。尤其针对的是她目前散漫毫无目标想毕业的想法。我对她看待学习的态度非常不认同。首

积极心理暗示

对孩子充满信心和期待自我心理暗示训练 ?2011-6-21 9:36:00 ?我要评论(0) ?来源: 父母怀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对孩子充满信心和期待,这是孩子进步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清泉般滋润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的理想、信心、动力,帮助孩子塑造美好的自我意象。你的这种信念不是建立在凭空的幻想上,要真正认识到它是科学的、实在的、能实现的,这样你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的信心不是虚假的。 你对孩子的信心必须真实。1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潜能的富矿,是人类的智慧库,他的性格和智慧潜能非常大,早期开发加后续教育一定能充分发掘出来;2 充分开发加顺其自然,孩子总可以快乐地发展个性特长,总能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3 比较以往的育儿史,孩子自然长大尚且能出许多优秀的人物,更何况我们今日有优生优育的意识,有科学早教,孩子成才的机会更大;4 深沉的爱、理智的爱能产生双向最快乐的感情,孩子有了这种情感的力量,能迸发出快乐上进的信心,迸发出意志的力量。 所以,你从内心深处要爱孩子,期望孩子,信任孩子,引导并严格要求孩子,让孩子在内心深处早早构建这样的潜意识;我是好孩子,我漂亮、聪明、听话、会做游戏、会讲故事、会认字读书、会劳动、会唱歌跳舞、会绘画、手工、会做试验、会发明创造;我还懂礼貌,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关心他人、懂得与人分享;我有错就改,不怕困难;大家都很喜欢我。孩子逐步有了这样的潜意识,他总是快乐的、听话的、充满自信的、懂事明理的,他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会认真学习和玩耍……这样的孩子,你还怕他一生不幸福、不成才吗? 积极暗示法培养孩子的心态和意象。你怎样培养孩子最珍贵的积极心态和优秀的自我意象呢?采用积极法就是最好的途径。 暗示的含意:用语言、表情、行为,不知不觉影响他人的意志、行为、思想情感,这就是积极暗示。积极暗示的力量非常大,孩子最容易接受暗示,产生认同感。 暗示分积极和消极两种,凡是增加孩子信心,快乐、上进力量的暗示叫积极暗示;凡是销蚀孩子信心、快乐、上进力量,甚至使孩子自暴自弃、得过且过的暗示,叫消极暗示。 如何做到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暗示呢?给你推荐6种做法。 1 一定要看到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常常夸奖、记录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2 鼓励或暗中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让孩子做一些容易的事情,然后把功劳归于孩子,给予肯定和赞美,与孩子共享成功的欢乐。 3 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既要严肃批评,又要适当鼓励其改正。 4 不要处处管教孩子,尽量给孩子自由的空间。给孩子自由活动、自主做事、自由交友的宽松条件,发挥积极主动精神,增强自信。 5 对孩子好的行为表现,侧面肯定和赞美的效果最好。

初中生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分析 案案介绍:与老师对立,逃学上网 案例分析: 轩的行为是因为心情焦虑时间过长,自己长时间处于无缘无故又无法摆脱的紧张状态引起的。通过和轩谈话了解到,其实到了新环境中后,他并没有和别人发生矛盾,而是自己过度担心、紧张的情绪使自己产生了焦虑心情,从而导致行为失常。 辅导态度及方法: 一是理解接纳他,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信任他,宽容他,告诉他相信他讲的话都是实话,产生这种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绪。 二是鼓励他给予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充分肯定他的过去,帮助他分析原因,要能够正视自己和他人,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并成长,以前能做好的在新的环境中也一定能做好。遇到较困难的事情应该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 三是积极关注他的进步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把这种做法持续下去,直到他的情绪有了明显的改变。四是帮他建立正常合理的信念。当通过辅导他的心态好转的时候,委婉适时的引导他建立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去除不合理的信念,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新问题。当然,轩的心理和情绪后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仅改善了和老师及同学的关系,学习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案例介绍:新橡皮,旧橡皮 学生娟平时在我的眼里还是个比较开朗的学生,可有一段一连几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讲精神比较差。凭着自己多年做班主任的的直觉,我感到她一定有什么心事。于是我在一个自习课的时候找到了她,娟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娟新学期开学的时

候,买了一块新橡皮,式样很新颖,娟很是喜欢,时常从文具袋中 拿出来独自欣赏。自己舍不得使用,擦字时还是用原来的旧橡皮。 这个举动被同桌和前桌的三位同学观察到了,三个人都注意到了娟 有了新橡皮。有一天,前桌蕾同学写字正好要用橡皮,就向娟借用。娟就随手把旧橡皮递给了蕾。蕾知道娟有了新橡皮,本想借机会看看,可没成想娟递给自己的是旧橡皮,心里不是很高兴。下课后, 蕾和另两个同学讲了向娟借橡皮的事儿。说娟“抠”不愿把新橡皮 借给她。三个人的谈话恰巧被走过来的娟听到了,娟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很委屈,虽然当时没有说什么,可就此背上了心理负担。 一连几天本来和娟很要好的三个伙伴让她有了疏远的感觉,自己感 到怕见到这三个同学,尤其看到她们三个在一起聊天就更感到一种 心理恐惧,觉得她们三个人就是在议论自己,在说自己的坏话。越 是这样想心里就越是不安,以至于出现了上课时常走神的表现。 案例分析: 娟的行为在处于心理成长期的孩子来说,也是常有的现象。这是一种社交障碍。渴望和别人交流又存在害怕被伤害的心里,是他们 出现社交障碍的主要原因。这是一种令人感觉很不舒服的情绪,它 带来紧张、焦虑、甚至恐慌,也会带来身体上的各种不良反应。在 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们很难客观的认识自己,疑神疑鬼,因为抗挫 折心里不够,所以才渐渐形成了恐惧心理。 辅导态度及方法: 上述是一组对比案例,但有着共同的特点: 1、两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们一心想获得好成绩。 2、两位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均陷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中,但 结果不同。从根本上李某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出内 在的动力;而张某通过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这一外界因素激发了内在 的信心和功力,获得了学习上一种成就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 轨道。

问题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留守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留守学生中大部分因缺乏家教或无人管理而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精神忧郁,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放荡无忌,甚至有的通宵上网,成为“问题学生”。所以,对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教育中的一大瓶颈。我们班有37位留守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对他们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现将我对其中一个孩子的关爱工作总结如下,与各位老师共勉。何小雨,父母离异,判决给了其母亲,父亲又组建了新的家庭,小小的她很难融入到新的家庭,于是父亲只好将她送至乡下的姑姑家,从此,她成为了一个特殊“留守孩子”。每天下课她从不和其他同学玩,总是孤单地坐在座位上发呆,看到她整天闷闷不乐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我决定去帮助她,将更多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 一、用“爱”弥补她情感的缺失。爱是阳光,她能将最坚硬的冰角融化,爱是春雨,她能滋润万物焕发生机。爱是一个教师最基本职业道德,但却是是最好的“灵丹妙药”。只要我们用的恰当,的确能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在平时的上课中,我尽量让她多回答问题,让她感觉到她在老师心目中存在。在平时的课间十分钟,我将她带到操场和同学们一起玩乐。为了能够彻底地班级大家庭融入到一起,我了解到她的生日,就发动全班同学为她唱生日歌祝她生日快乐,顿时她感动的流下泪水,从此她的笑容也多了,操场上也能见到了她的身影…… 二、“促膝谈心”健全她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烦恼与冲突需要倾诉的对象,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由于其父母不在身边,即使父母有时回来看她,但她又对他们充满“怨恨”,从不和他们敞开心扉。对自己的姑姑,又心存“戒心”。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她的性格很容易走向极端,甚至对整个社会充满不信任,渐渐地性格会扭曲。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在关心她生活的基础上,和她谈心,渗透对生活的认识。告诉她爸爸、妈妈既然生活在一起不幸福,他们可以按照自己意愿重新选择生活,但是爸爸妈妈永远是爱你的,不然怎么会经常看你呢?刚开始她不怎么理解,我找了许多一些单亲孩子成功的故事,渐渐地她开始和爸爸妈妈沟通了,有一天,她主动告诉我她妈妈带了好多的书给她,这时,我知道她渐渐尝试与父母沟通了,她也变得活泼多了。 三、加强与“监护人”沟通,矫正其不良“行为”。由于是寄居在亲戚家里,亲戚监护也会碍于身份,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不好过于说教,怕产生误会,给孩子造成寄人篱下的感觉,往往对其行为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这样一来她就会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我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由于该同学的姑姑十分同情她,就加

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让你“心想事成”

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让你“心想事成” 自我暗示对人的心理作用很大,有时甚至会创造奇迹,让你“心 想事成”。二战前苏联一位天才的演员N·H·毕甫佐夫,平时老是口吃,但是他通过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在舞台上讲话和做动作的不是他,而完全是另一个人—剧中的角色,这个人是不口吃的。结果奇迹发生了,他在演出克服了口吃的毛病。 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他的思想、行为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暗示可以极大地诱发人的潜能。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经典的条件反射。一种语言或环境的暗示,能够使人很快地进入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带来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方面的转变。暗示有很多种方法,从作用上讲,有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之分。假设我们不小心遗失1000元钱,那么,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呢?一种反应:唉,我是一个倒霉的人,为什么我总这么倒霉呢?这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由于存在这样的消极的想法,我们会难过,心里会有一段时间不舒服。另一种反应:唉,怎么丢了呢,就算破财消灾吧。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由于接受了这个应激事件之后并转化了烦恼,心情就会慢慢的舒畅起来了。 例如参加高考的学生,如果持续保持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达到自我目标,这种积极的心态会克服高考带来的焦虑。进而改变学生对高考的认知恐惧。

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耳聋眼瞎或者瘫痪。这种视力的丧失不是因为视神经受损,而仅仅是因为自我的消极暗示。例如孩子上床睡觉前,母亲关照他:“玩了一天,当心尿床。”果然被母亲说中了。这属于消极的言语暗示。 我们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突发的困难的应激事件,当我们要参加某种活动前或面临竞争之时,注意不要受到消极的环境暗示,言语暗示和他人的行为暗示,而应适当用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使自己产生勇气,产生自信,争取意想不到的效果。告诉自己,我可以,我不怕,我坚持……;还可以采取一些动作进行自我积极暗示,如考试紧张时,做个动作,比如说祈祷或别的动作,给自己一套暗示的动作,使自己达到一种特别的心理流畅状态;也可以倾诉,即将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倾诉。受挫后如果失望焦虑的情绪封锁在心里,会凝聚成一种失控力,它可能摧毁肌体的正常机能,导致体内毒素滋生。适度倾诉,可以将失控力随着语言受挫人会在一番倾谈之后收到意想不到你的 效果。还可以优势比较法,要求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通过挫折程序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其次寻找分析自己没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己的优势点,强化优势感,从而扩张挫折承受力。认识事物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挫折同样蕴含力量,挫折刺激能激发的潜力,正确运转挫折的刺激,挖掘自身潜力。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心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恐惧,快乐生活,有时还能创造奇迹

心理健康教育《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教案

1.是否能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运用于实际生活。 2.是否能用正面肯定的语言给予同伴积极的心理暗示。 1.注重学生自评及互评。 2.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1.学生在课堂总结环节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2.下一次课堂中学生自评是否在生活中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游戏】我的左右手 小结:心理暗示(他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现象。 【设计意图】 激趣,引出本节课探究的主题。 【环节一】 1.观看成语故事视频:杯弓蛇影 思考:这个成语故事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2.学生自学导学案材料:心理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雅格布森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半年后,罗森塔尔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位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思考:为什么随机挑选的学生都能那么厉害? 小结:消极的自我暗示对人产生极大的负作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能激励人、鼓舞人。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自学相关资料,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其思考探究的意愿。 【环节二】 1.心理测试:半杯水思维——面对这半杯水,你关注的是半杯水还是空缺的一半? 关注空缺的一半——消极的心理暗示; 关注拥有的一半——积极的心理暗示; 提问:你更关注自己所欠缺的还是拥有的? 2.生活实例:泰瑞莎修女的回信 3.学习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简单、重复、正面等。 【设计意图】 1.心理测试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暗示属于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2.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确积极心理暗示的重要性。 3.通过锦囊妙计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 【环节三】 1. .同伴体验:请每位同学写出同桌的三个优点并读给同桌听,接着大声对他说三遍:“你很棒,你能行!”;角色互换体验; 每位同学伸出右手握紧拳头,对自己说三遍:“我很棒,我能行!” 2.小组活动:体验自我暗示 每个人至少写出三件想实现但无法做到的事:我无法做到…我无法实现…我无法完成……写完后,分别大声向组员朗读自己的三句话。朗读完后每位同学将“我无法”改成“我一定要”,再重新大声朗读,比较前后两次朗读情绪的不同。

心理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张某,男,15岁,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中下,智力较好,曾是我校机器人小队的主要成员。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特别是在电脑方面。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有一次,我在班级的电脑上整理些东西,他跑过来要帮我忙,我说不需要,他说了几句怪话走了,结果第二天我要他帮忙做事,他用一种敌视的眼光冷漠地回答我说:他做不到。又有一次在体育课上因没站姿又嘲笑人家被老师批评,结果当场与老师顶撞并与另一位同学离开了操场。 还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在家不好好做功课。 案例分析 该生的行为一方面是是否观念不分,做事冲动,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原因,父母离异,母亲把他从六个月一手带大,孩子也因为从小没有父亲而自卑,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二是小学时参加机器人小队,得了不少奖,以此很自傲,很自以为是,而且没能正确的对待这些荣誉,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外面世界走走,让他感受一下大人的工作环境,对他进行理想教育,使他树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并经常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使他在学习上有个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初三。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亲人的关心,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2.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让他接受你。张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我们班的王闫文同学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医院确诊伤势涉及到韧带,因此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当低落,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而且在口头上常常说大话,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夸下海口,但每次事情都不能如他所愿,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他也越来越沉默。 王闫文父母,现住在奶奶家,军人出身的父亲由于工作较忙很少来看他,而母亲又远在广州,因此缺乏父母的关怀。同时吴某对父亲的教育方式不理解,采取抵触态度,父子关系疏远。 的理解。 吴某处于青春期年龄,因生理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反映,腿伤事件发生前,他曾非常喜欢班上的某一女同学,但那女同学却不怎么喜欢搭理他,他感到苦恼,而腿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吴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让其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关系到自己的一辈子,按照医生的叮嘱,先治好腿伤;腿好了,还能打球,但腿断了,就永远不能打球了。” 2、集体帮助:把吴某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吴某,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的各种体育活动,都请他参与组织和筹备工作,使他找回自信心。最后,特别找来几位和他玩得较

好的同学(包括上述提到的女同学),请他们多加了解和关心吴某的行为和想法。 3、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吴某家庭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希望吴父多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孩子的信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4、心理咨询: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吴某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述,并得到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5、兴趣转移及自我调适:了解到吴某对五子棋感兴趣,因此,我建议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围棋培训班,他欣然参加。并且介绍其阅读有关自我调适的书籍,树立其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现实的信心。 辅导效果 由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吴某逐渐能面对腿伤不能打篮球这一现实,现在他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案例介绍 李某,女,17岁,某校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居中,喜爱写诗,乐于助人。高一下学期与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高二上学期两人突然互不搭理,该男生与李某的一亲密女伴来往频繁,李某开始远离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常走神、发呆。课余时间独处一角,不与人搭话,几次测验成绩均有退步。 案例分析

积极的心理暗示

告诉自己,我能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反复的对自己说:“我一定会胜利!我一定会胜利!”不知不觉中,你的心就会自动的指示你下一步应该进行的步骤。 ——英国著名外交家查斯特菲尔德《一生的忠告:一位外交官爸爸给孩子的信》 写一段赞美自己的话,在安静的地方大声地充满感情的读给自己听,最后,十分肯定地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訾成怡 (本节插图:鲁迅在《藤野先生》中的积极心理:“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积极的心态呢?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善于利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 大一的时候,我们学了一篇英语课文,叫做《Is There a Doctor in the Body?》,大意如下: 你去找医生看病,总是要拿点药走才安心。但医生发现有的时候病人需要的并不是真正的“药物”,他们需要的是吃一点药来让自己感到安心——我已经吃了药了,不久就会好。所以,有时医生就给患者开一些“placebo”。

“placebo”并不是真正的药,它只是看起来象药片、针剂或胶囊,其实药片是用盐做的,针剂只是注射后没有副作用的水、胶囊里面也是空的。在服用了这些“药”以后,确实有很多人因此痊愈了。反之,患者如果被告知这些“药”只是“placebo”,就不会有任何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它可以治疗生理上的疾病,当然更可以治疗精神上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受到别人的鼓励,同时,更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也就是进行自我心理暗示,逐步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 (1)对自己说一些鼓舞的话 美国行为心理学家丹尼斯·威特利在他的名著《铸就赢家的心理品质》中写道: 提高自我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平时的优点大声的复述给自己听。对自己性格中的长处、出色的成绩,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并把这些评价贯注到自己的大脑利。这种评价带给你的印象越强烈,你那潜在的自我越会被发掘出来。 成功者每天都对自己说: “我行”; “我正期待着……”;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 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 对待?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四年级 一.案例介绍 邓颖鑫是一位女同学,她长着大眼睛,头发较乱,衣着不整齐,成绩中上,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通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而有的同学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更何况将走进六年级的学习,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我对这位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经过分析认为有三方面因素: (一)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三)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邓颖鑫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三.辅导策略 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邓颖鑫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 1、启发激励,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邓颖鑫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邓颖鑫闲谈,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邓颖鑫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邓颖鑫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邓颖鑫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邓颖鑫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的问我:“老师,你是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我反问。“不太像,你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说:“好孩子,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上课爱笑的老师多得很!” 2.树立信心,引发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作为胆小的王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她的机会,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六年级 学生姓名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六年级学生姓名:刘清君辅导目标: 诊断:心理存在轻度的异常,其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个体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为“人格障碍”。目标:1、加强其个体的心理跟踪辅导,减少或改善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报复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其人格品质。主要采用系统脱敏等行为方法进行干预。2、根据其自尊心强、好胜、希望与他人交往等心理,可以采取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使到班集体的其它成员认识“悦纳自我、悦纳他人”的重要性; 并可适当让其充当班里的班干部,但一定要与其签定任职前的自我管理合约,通过激励性的自我管理的干预,从而使其心理自我完善。辅导过程: 第一步:深入了解其行为特征及心理状况,建立个案心理档案积极向其班主任了解该学生的家庭状况,一同进行家访;详细向现任班主任、以往班主任及同班同学询问并记录他在以往的行为特征及其突出性格。掌握好第一手的资料,以便分析其行为特点和心理症状。第二步:做好辅导前的相关工作,建立与被辅导者朋友式的关系在准备好一切辅导所需的工作后,我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接近该同学。借助篮球这一项他最喜欢的运动,我们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点为他接下来顺利接受心理辅导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第三步:开展实质性的心理辅导工作 1、营造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晤谈在建立良好的“朋友式”关系后,我分阶段地对该同学进行心理晤谈。第一阶段主要是对他阐明辅导的目的和现状,运用“同理心”

的技巧降低其抵触情绪;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测量表测试其心理特征。第三阶段主要是深入探求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采取合理的心理治疗方式。最后阶段主要是解释为他设计的“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其疏通不良的心理障碍。 2、为他设计“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 (1)通过心理晤谈勾起令其产生报复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事件的回忆场景,使他重新产生愤怒,接着进行系统脱敏疗法。 (2)通过其它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制造令其产生心理冲突的事件,激发其愤怒心理,使其脑海里产生想实施攻击性行为或报复性行为的状态,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3)制造严重的冲突事件,进一步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3、开展班级的团体心理治疗,适当举办一些团体心理活动,提倡“和谐”的班级气氛,让他尽量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并尽量挖掘其表现出来的优良品格行为进行放大。另一方面则要善于发现其存在的细微的不良品格行为,进行耐心教育和正确的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心理治疗逐步达成道宁团体心理治疗的12 个效能。 4、与家长联系,要求他们改变已有的不良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要分别肯定,对存在的人格障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帮助他改变自我,改善环境。辅导后记: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被爱、被关注、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一个人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很容易造成其人格障碍,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是要找准问题的根源,治其症结,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治标不治本。本个案成功之处也在这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详实调查,认真思索为基础,

积极心理暗示激发潜能

积极心理暗示激发潜能 潜意识能量不可估量 “心理暗示”这一术语来自西方的心理学,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心理暗示往往会使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意识活动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就像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而大部分心理活动我们是意识不到的,即潜意识活动,像海面下的冰山。潜意识虽然不为我们所知,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意识和潜意识,使用着不同的信号,如果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其产生的心理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心理暗示,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使用一些潜意识能够理解、接受的语言或行为,帮助意识达成愿望或启动行为。调动潜意识的力量,也就是在开发我们自己的潜能,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飞人”刘翔在起跑前经常要对自己说一些积极的话,鼓励自己;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爆出冷门获得奥运冠军的网球选手李婷、孙甜甜,其成功也得益于心理教练对她们进行的积极心理暗示。 积极心理暗示激发“小宇宙“ 心理暗示的特点,全在于一个“暗”字,它常常是“不走正门,而从后门”悄悄地潜入人的意识,直接对人们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自我心理暗示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调整方法,具有一定的心理效应: 镇定作用 人的心理十分复杂,经常受到外界情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对抗、竞争的条件下,对手的好成绩,会造成你内心的紧张;即便实力超过对手,心理的紧张也会束缚你潜在能力的发挥。自我暗示在这时就能起到排除杂念、镇定情绪的作用。一位考研学生在考场上由于紧张而导致脑海中一片空白,他明白自己越紧张就越想不起来,便索性放下笔,闭上眼睛,默默地安慰自己:“别紧张,这只是一次考试而已,不是决定生死的战争,也不是我人生惟一的一条路,只是一种体验而已,我只要将自己知道的题目答出来就可以了。”睁开眼睛后,他试着镇定地看第一道题目,记忆慢慢浮现。 集中作用 一件事情的成功,总是离不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一些人常常在注意力应该高度集中的时候,出现心猿意马的情况。当你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被电视剧、游戏、上网聊天等因素诱惑的时候,学会自我暗示,或许能减轻你的痛苦挣扎。比如,你可以在心里默念:“电视剧只能让我消磨更多的时间,我愿意为梦想放弃暂时的娱乐!”就像鼓励一个朋友一样鼓励自己,你会发现面对灯红酒绿,你将不为所动。 提醒作用 用这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可以提醒自己不去做某种事情。如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总是想着自己掌握的知识还“差”多少,而应该想到自己现在已经“会”多少,从“补”的角度考虑,补一分就能多得一分。这种积极的心态会让自己充满信心。 学会和自己说话 最好是有声地说话,请“意识”调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可以站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的眼睛,真诚地表述自己的愿望:“你马上要参加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了,我相信你的实力,只要肯努力,你一定可以成功的!加油!”。初次这么做的时候,可能会感到难为情,觉得自言自语有点傻;但尝试之后会发现,经过这样的自言自语,你的心情会更加积极乐观,思维、行动的效率也会提高。这样的自我暗示可以每周进行1~2次。 在想象中预演 在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中将自己彻底放松,并将希望达到的目标在脑海中进行清晰细腻的预演。比如,想象着自己考入了理想的学府,想象着自己在校园徜徉,想象着自己在研究室做实验等。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理想,我愿意为我的理想去付出去奋斗!”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人就会有前进的动力。想象之后,脑海中会留下一个积极的记忆印痕;而在遇到真实的情境后,记忆就会被激活,从而指引人的思维和行动。 用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内省法”,就是让人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深处,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如实讲出来。当考生考研信心不足的时候,与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多交流,把心里话、苦衷都倾诉出来,这样会使心理上的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