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及其结构

性格及其结构

性格及其结构

人格的基本构成 [人格基本特征]

人格基本特征 1、人格定义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态度、气候、性格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2、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1)人格的整体性。它是指人格不是单一的特质,更不是多个特质或特征的简单堆砌,而是多个身心特质之间相互密切联系的一个有机组织。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整合保证了我们与外界的和谐相处,保证了个体自身的健康完整,同时又是自身发展的前提。一旦这些特质之间出现了断裂,不仅特质间无法实现统整,而且也无法将外界经验统整到自身的人格结构之中,精神分裂症就是极端的代表。 (2)人格的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稳定性一方面表现为跨时间的持续性,即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趋于稳定;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格特征跨情境的一致性,亦即个体的行为虽然随情境变化而有不同,如一个孩子很友好不仅是他在学校表现得很友好,在家里或其他场合都表现得很友好。当然,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的人格也会受到重要事件的影响出现部分人格特质的改变甚至整个人格结构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3)人格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各

人格特质的数量、组合方式上,还体现在每种特质的表现方式上,即便都是外向的人,表达方式也会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他们的人格也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多种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每个人所面对的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4)人格的社会性。人们出生之时只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与其他动物并无本质区别。这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纯粹是生物学的或遗传学的。但出生也就意味着从一个简单的生理环境进入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要掌握所处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信念体系、社会风俗等。这种社会化过程在已有的生理基础上赋予了人格更充分的内涵。 3、个性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下同于其它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在外即个人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个性化就是人存在的方式。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气质、性格;倾向性是需要、动机。 4、性格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 5、气质个人在生活早期就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是先天的,是体质和遗传的自然表现,很难改变,无好坏之分。 6、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交互影响。

个性练习题

个性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儿童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是在(C) A.乳儿期 B.婴儿期 C.学前期 D.学龄初期 2.从学前时期开始形成了最初的(C) A.自我意识 B.气质特征 C.个性倾向 D.抽象逻辑思维 3.游戏活动是在学前儿童的(A)中完成的一种现实活动 A.想象 B.动作 C.实践 D.表象 二、名词解释 1.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它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 2.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性的结合。 3.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感体验。 4.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影响心理活动进行的方向。 5、需要——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3、兴趣——是人积极的接近、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和从事某中活动,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 4、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5、分离感——是指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 6、稳定的同一感——是指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三、简答题 1.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游戏是适合于学前儿童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2)游戏是促使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 2.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3.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 【参考答案】

心理学-第九章 人格

第九章人格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极易出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现象。这反映的性格的特点是()。 A.向师性B.依赖性C.可塑性D.独特性 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作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3.“性格决定命运”突出了人格的()。 A.独特性B.社会性C.稳定性D.功能性 4.“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5.人格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B.稳定性C.整合性D.功能性 6.人格受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这说明人格具有()。 A.整合性B.独特性C.稳定性D.社会性 7.按照典型气质分类,《红楼梦》中王熙凤和林黛玉分别属于()。 A.胆汁质和黏液质B.胆汁质和抑郁质C.多血质和抑郁质D.多血质和黏液质 8.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是()。的特点。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9.豹子头林冲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0.3岁左右基本成熟的自我是()。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现实自我 11.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这是()气质类型的特点。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2.“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反映的是()因素对人的影响。 A.社会文化B.家庭环境C.自然环境D.早期经验 13.人格结构中自我的作用主要是()。 A.追求各种生理需要B.抑制本我的冲动C.追求完善的境界D.调节矛盾 14.超我遵循的原则是()。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满足原则 15.关于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A.人格由三个层次构成 B.人格的三个层次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C.自我位于人格的最高层次 D.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反之,则会产生心理疾病 16.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中,对应强、不平衡神经活动的气质类型的是()。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7.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是()。 A.气质B.性格C.能力D.个性倾向性 18.多血质对应的神经活动类型是()。 A.强、不平衡B.强、平衡、灵活C.强、平衡、不灵活D.弱 19.“活泼好动”属于()的表现。 A.能力B.气质C.兴趣D.意志 20.性格中的谦虚骄傲、自尊自卑属于性格的()。 A.态度特征B.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D.理智特征

个性结构系统分析

个性结构系统分析表

一、基本情况,按常规填写。 以下九项内容,均按五级记分评定。 二、身体状况 1.健康状况的评定:身体极好评5分;身体相当好评4分;很少得病,痊愈也快,评3分;患慢性病,对劳动能力有些影响,评2分;患慢性病,对劳动能力有明显的影响,评1分。 2.对自己健康的态度的评定:完全没有考虑过得的健康评5分;有点高估自己的健康评4分;切合实际地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评3分;有点神经过敏地高估自己的疾病评2分,非常神经过敏地明显高估自己的疾病评1分。 3.体育运动积极性的评定:经常积极参加体育比赛,坚持每天锻炼身体,评5分;不经常积极参加体育比赛,但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并对体育比赛很有兴趣,评4分;每天坚持做早操(或工间操),对体育比赛感兴趣,评3分;有时做早操(或工间操),对体育比赛不感兴趣,评2分;不做操,对体育比赛毫无兴趣,评1分。 三、人际关系 1.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是指与配偶、与父母.父婆或乐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之间感情亲疏的关系。 2.邻居向的人际关系,包括与邻居的交往是否密切切、感情的亲疏情况以及有无历史纠纷等。 3.同事(或同伴)间的人际关系,包括喜欢结交哪些朋友、朋友的多少以及与异性朋友的关系等。上述三类人际关系的评分是:健康而融洽的评5分;健康较融洽的评4分;不融洽但仍然健康的评3分;有些不健康也不融洽的评2分;很不健康或很不融洽的评1分。 四、心理状态系统主要包括: 1.情绪状态,在评定情绪状态时,要考虑到:什么是经常性的、稳定的心境(是愉快的,还是抑郁的或惊慌的),心境是恒定的还是经常变化的,引起某种情绪状态的感受性大小,挫折或烦恼后情绪状态的表现怎样(是迅速平静下来还是继续体验着)。可以把情绪状态的性质划分为:积极乐观的,比较积极乐观的,既有积极也有消极情绪体,消极的,很消极的,把它们评定为5—1分。 2.注意状态,可以以注意的广度、集中性、稳定性以及注意的分配和转移等特点方面进行评价,其中积极的注意品质占优势的可以评为5分和4分;而消极的品质占优势的则可以评为2分和1分;介于两者之间的评3分。 五、个性倾向性系统 1.兴趣爱好,这可以从广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的性质来评定:有广泛、稳定而健康的兴趣爱好(如职业的、文学的、艺术的、音乐的、体育的、技术的等广泛兴趣爱好)评5分;有三种健康的兴趣好的和谐的结合,倾向性很少变化,评4分;除健康的职业兴趣外,有时还对某些高尚的活动感兴趣,评3分;仅有职业兴趣或兴趣常变化不定评2分;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或违背道德规范的兴趣评1分。 2.对职业的态度可围绕下列问题来评定:为什么选择这种积业(是自愿的还是偶然的)?选择这种职业的愿望是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而产生的?对当前工作是否喜欢?是否想转行?其动机是什么?现在还对什么工作感兴趣?是否积极地在干?怎样度过闲暇时间的?等。 3.道德倾向的评定:坚持无产阶级的道德规范,积极与违反道德规范的人和事作斗争评5分;待人接物有道德,但对违反道德的人与事不作斗争,评4分;在外界的影响下有点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评3分;经常偏离道德规范的流氓行为评2分或1分。 4.守法觉悟的评定:高度的守法觉悟并积极与违法行为作斗争评5分;高度的守法觉悟但不对违法行为作斗争评4分;可能偶尔有轻微的违法行为评3分,有违法行为评2分或1分。 5.理想信念的评定:完全或基本上符合我们社会的道德规范评5分或4分,违背我们社会的道德规范评2分或1分;矛盾而含糊的评3分。 6.人生观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人一切为了钱,有的人为了个人的成名成家,有的人追求悠闲的生活,有的人不顾个人利益为四化建设贡献一切。人生观也可按五级评定:努力为四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评5分和4分,一切为个人而不顾及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评2分和1分,介于两者之间评3分。

性格(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第十二章性格 教学要求: 1、性格的概念、性格与能力及气质的关系 2、性格的结构及特点性格的类型 3、性格的测量 4、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5、青少年性格发展和培养 第一节性格概述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征。 例:高傲、谦虚 二、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 (一)性格与能力 (1)性格对一个人的能力、才能的发展,常起制约作用。 例:认真、勤勉——马虎、懒惰 (2)在多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的性格特征也被固定下来,变为定型,成为个体性格的一部分。 例:哥仑布——顽强、创新、百折不挠 (二)性格与气质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区别: (1)气质主要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而性格的形成却主要是受后天因素的影 响。 (2)气质的类型无所谓好坏,而性格特征有好坏之分。 联系: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表现。 分析: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的人都可以形成“热情”的性格特征, 如果客人到这四种气质的人家里做客,不同气质的主人将会怎样迎客? (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分析: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的人,哪一种较易形成“勇敢”的性格特征? (3)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 例:胆汁质的外科医生,如果拥有意志坚强、极端负责的性格特征,可以制约胆汁质的冲动、粗心等气质弱点。 三、性格的结构及特点 (一)对现实态度方面的特征 (1)待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 (2)对待他人和集体的态度 (3)对待自己的态度 (二)意志方面的性格特征 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性格的结构

性格的结构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行为方式也会是各不相同的。性格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为了仔细地了解性格,又可以把它分解为不同的方面。一般来说,可以把性格分解为以下四个组成部分:1.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即他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好的表现是忠于祖国、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大公无私、正直、诚恳、文明礼貌、勤劳节俭、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等等;不好的表现是没有民族气节、对集体、对他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奸诈狡猾、蛮横粗暴、懒惰挥霍、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狂妄自大等等。 2.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征。按照意志的品质,良好的意志特征是有远大理想、行动有计划、独立自主、不受别人左右;果断、勇敢、坚忍不拔、有毅力、自制力强;不良的意志特征是鼠目寸光、盲目性强、随大流、易受暗示、优柔寡断、放任自流或固执己见、怯懦或任性等等。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良好的情绪特征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常常处于积极乐观的心境状态;不良的情绪特征是事无大小,都容易引起情绪反应,而且情绪对身体、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较大,意志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又比较薄弱,情绪波动,心境又容易消极悲观。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如认知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依存性:独立性者能根据自己的任务和兴趣主动地进行观察,善于独立思考;依存性者则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愿意借用现成的答案;想象中的现实性:有人现实感强,有人则富于幻想;思维活动的精确性:有人能深思熟虑,看问题

性格

第十三章性格 【第一节性格的概述】 ●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1、性格反映的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由态度引起的行为方式。 2、性格具有稳定性。 3、性格往往与道德相连,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一)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1、气质主要受个体先天生物特征制约,具有很大的“天赋性”,相当稳固;性格则由后天环境和教育造就,可塑性较大。 2、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性格有好坏之分。 3、气质与性格不一一对应。同一气质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性格表现;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又可有同一种性格反映。 4、儿童早期个性更多地表现为气质,随着成长,性格越来越重要。(二)气质与性格的联系 (1)气质会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使性格带上个体独特的气质色彩。(2)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速度。 (3)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改造气质。 【第二节性格的结构】

【第三节性格的类型理论】 ●斯普兰格的类型论 (德)斯普兰格用价值观来划分人格类型,认为社会生活有6个基本领域:理论、经济、审美、社会、权力和宗教,人会对这6个基本领域中的某一个领域产生特殊的兴趣和价值观,据此,人的性格可以划分为6种类型。 理论型的人经济型的人 审美型的人社会型的人 权力型的人宗教型的人 ●弗洛姆的类型论 弗洛姆把性格分为两个部分: 1、社会性格:是同一文化群体中一切成员所共有的,是性格结构的核心。 2、个人性格:是同一文化群体中各个成员之间行为的差异。 弗洛姆把人类的性格划分为两大类型: 1、生产的倾向性 2、非生产的倾向性 (1)接受倾向性 (2)剥削倾向性 (3)贮藏倾向性 (4)市场型倾向 (5)恋生狂和恋尸狂

个性的结构

相排列组合,结果就产生了在个性特征上千差万别的人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中的个性特征的变化。而心理过程是个性产生的基础。

研究个性必须探讨它的特性及表现,这样才能把个性心理与其他心理现象区别开来。个性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 1.自然性与社会性 人的个性是在先天的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与环境的作用逐渐形成起来的。因此,个性首先具有自然性,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在结构上与机能上的一系列特点,是个性形成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但人的个性并非单纯自然的产物,它总是要深深地打上社会的烙印。初生的婴儿作为一个自然的实体,还谈不上有个性。 个性又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教育教养内容和方式的塑造。可以说,每个人的人格都打上了他所处的社会的烙印,即个体社会化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说:“‘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个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稳定性与可塑性 个性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在个体生活中暂时的偶然表现的心理特征,不能认为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例如,一个人在某种场合偶然表现出对他人冷淡,缺乏关心,不能以此认为这个人具有自私、冷酷的个性特征。只有一贯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才是个性的反映。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每个学生都具有一些不同的、经常表现的心理特征,如有的学生关心集体,热情帮助同学,活泼开朗;有的学生对集体的事也关心,但不善言谈,稳重,踏实,埋头苦干,这不同的行为表现不仅是在班集体中,在其他场合也是如此,因此,这才能把某个学生同另一个学生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也才能预料某学生在一定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总之,一个人的个性及其特征一旦形成,我们就可以从他儿童时期的人格特征推测其成人时期的人格特征。 尽管如此,个性或称人格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非常复杂,随着社会现实和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变化,年龄的增长,主观的努力等,个性也可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特别是在生活中经过重大事件或挫折,往往会在个性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个性的变化,这就是个性的可塑性。当然,个性的变化比较缓慢,不可能立竿见影。

人格的特征及性格的结构特征

人格的特征及性格的结构特征 在心理学部分的知识中,人格的特征和性格的结构特征是单选题的高频考点。做题要把握住知识点的关键词,并积累例子。 一、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是指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比如我们常说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样米养百种人”。 2.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例如,“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我们生活中常常提到的“人格分裂”就属于人格的统合性出了问题。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所以有些题目中提到“人格决定命运”,就说的是人格的功能性。 5.复杂性。人格的复杂性是指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道不尽说不完的故事。复杂性在考试题目中考查较少,考生做基本理解即可。 6.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比如,日本人受日本社会的影响,一般表现地较为隐忍,带有了日本社会的特点。 二、性格的结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已、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这里注意一个单选题,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性格的态度特征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风貌,具有道德评价意义,所以性格有优劣。 2.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包括行为方式和水平的调节,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性格的意志特征可以和意志品质联系起来,可以理解为意志品质在性格中的体现。 3.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比如朝气蓬勃说的就是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这个知识点在考题中常以定义反选的形式出现。 这个知识点主要是把握关键词,理解关键词的同时把握例子进行做题。

性格的类型与结构

性格的类型与结构 一、性格的类型主要分为: 1、内外倾向型。瑞士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荣格特别重视类型学说,他根据“力比多”倾向于内部或外部,把人分为内向型或外向型。荣格称内、外向为态度类型;称思维、情感、感觉、直觉等为机能类型。他又将两者结合起来,组成八种性格类型。后来艾森克发现内、外倾向这两类行为是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根据对行为特征的测试,所测得的分数接近于常态分布。即指向两端者是少数,而介于内外向之间的人是多数。 2、机能类型。英国心理学家培因和法国的心理学家李波提出了按理智、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中,哪一种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类型的分类方法。理智型者通常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情绪型者情绪体验深刻,言行举止易受情绪左右;意志型者具有较明确的活动目标,行为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性、持久性、坚定性;中间型是混合型或非优势型。 3、社会文化类型。E.斯普兰格从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角度,把性格分为六种类型: (1)理论型,这类人追求真理,善于思考与决断,如理论家,思想家等。 (2)经济型,这类人追逐利润,重视经济观和价值观,如商人。 (3)审美型,这类人不大关心实际生活,追求艺术美的体验,如艺术家等。 (4)宗教型,这类人相信上帝,相信绝对永恒的生命,如宗教徒等。 (5)权力型,这类人总想指挥别人,如权力欲者。 (6)社会型,这类人愿为社会、为他人谋利益,如社会活动家等。 4、优越型与自卑型。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创立“个人心理学”,用精神分析的观念来划分性格类型。他根据个人竞争性的不同把性格划分为优越型与自卑型两种。前者恃强好胜,不甘落后,总是想胜过别人;但后者甘愿退让,不与人争,缺乏进取心。 二、性格的结构 人具有多种多样的性格特征,每个人的性格就是这些特征构成的完整的心理结构。构成性格特征可以依据态度体系、情绪、意志、理智等来划分。 1、性格的意志特征。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是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有:自觉性与盲目性;纪律性与散漫性;独立性与易受暗示性;自制力与冲动性;主动性与被动性;镇定与惊慌;果断与优柔寡断;勇敢与怯懦;坚韧性与动摇性等。

社会性格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社会性格的概念及其特征:同一社会中大多数成员共同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 是性格的核心部分是群体心理,指一个国家、民族或阶级的心理。 是一个群体在共同的处境下,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基本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是激发一个群体的行为的共同内驱力。 是联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中介。 二、荣格和弗洛伊德的分歧 ◆后来则直接使用心理能量来取代力比多。1、人格理论:早期: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合称无意识。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是整个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基础。晚期:伊底、自我、超我 以性欲为基础的人格发展阶段说,人格的最初形成应是在5岁左右。 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意识:唯一能被个体直接感知到的部分 自我是意识的核心,由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组成。包括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2、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指根本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个体只有在精神分析的帮助下才能发现自己的潜意识。 荣格认为潜意识中存在着和人的情感、记忆、思维等相关联的各种情结。 3、人格动力理论:荣格认为人格所需要的能量被称为心理能量。 早期沿用“力比多”来代指心理能量,但他的力比多是指一种普遍的生命力,并非弗洛伊德的把力比多视为推动心理活动的唯一的性能量。心理能量——人格发展的动力 后来则直接使用心理能量来取代力比多。 三、为什么说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在推翻行为主义之后向早期实验心理学的 回归 1、冯特、铁钦纳的科学主义理念或精神、信念、立场与态度等为认知心理学所继承, 成为其核心气质。 2、继承和发展早期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课题:感知觉、反应时、注意等 在批判和改造内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口语报告法,即要求被试通过原始性的口头陈述来报告思考时内部信息加工,特别是短时记忆中的内容 四、获诺贝尔奖的三位心理学家及各自理论 1、西蒙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世界上第一位获奖的心理学家),问题解决的研究 《人类问题解决》是纽威尔和西蒙等1972年发表的,这本专著可以被称为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研究的经典之作。 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不断进行启发式搜索的过程。 问题空间由始发状态、操作状态和目的状态组成。 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启发式 关于问题解决的另一项主要研究是专家与新手的研究。 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方面主要表现为问题表征和问题解决方法类型上的差异 2、卡尼曼的诺贝尔奖研究:认知资源限制理论 注意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人得认知资源在总量上是有限的。 如果一个任务没有用尽所有智源,那么就可以指向另外的任务。当人面临不止一个的任务时,人就要把心理智源进行分配。每个任务所占用的心理智源就会相对减少,活动效率也会相应降低。 该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注意分配现象 3、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反射活动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包括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两类,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后天形成的,需要特定的条件;后者是先天固有的,是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巴甫洛夫发现,某些无关动因或中性刺激(如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 弗洛姆认为性格是由性格特征构成的,性格特征所具有的共同倾向性,称之为性格倾向。在人的性格结构中存在几种倾向,通常根据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 一.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倾向 同化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是就人与物的关系而言的,人要获取物体即同化,弗洛姆根据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倾向是否具有创生性将人的性格分为创生性倾向和非创生性倾向。 1.创生性倾向 弗洛姆认为创生性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是人在一切领域中对客体的反映方式。包括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的心理反应方式,他关心人所特有的潜能的实现。而使用这种力量有两种方式。第一,爱的方式。弗洛姆认为“爱首先不是同一个具体人的联系,而更多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这种态度决定一个人同整个世界,而不是同爱的唯一对象的联系。”因此,创生性的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一种把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的能力。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之感,同时也使人成为他自己。第二,理性的方式。理性也叫原创性思维。弗洛姆认为人们从分辨理性和智慧之间的不同就可对原创性思维获得基本了解。原创性思维是由客体和主体性质共同决定的,即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的这种同一性是原创性思维的特性。 2.非创生性倾向 弗洛姆把非创生性倾向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接受倾向。具有接受倾向的人乐于

被动的接受所需要的东西(物质的和精神的)。他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源自外界。他坚信自己所需要的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唯一获得的方法是从外界取得。所以这种人失去了主动性而处于被动状态中。第二,剥削倾向。剥削倾向的人和接受型的人基本前提相同,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源自外面,这种人与接受倾向的人的区别在于剥削倾向的人并不期望像接受礼物一样得到别人的东西,而是通过强迫和诈骗手段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第三,囤积倾向。这种倾向的人对从外界得到所需之物缺乏信心,而靠囤积和节约来建立安全感。把花钱看作是一种威胁,他在自己周围建立一道围墙。其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把东西带进来,尽可能少的带出去。第四,市场倾向。把自己看成卖主,同时又把自己看成待出售的商品,所以他的自我价值建立在无法控制的条件下。 二.社会化过程的性格取向 弗洛姆认为,社会生活中,人除了与世界的同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外还有人与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性格倾向有两种:不健康性格倾向和健康性格倾向。 1.不健康性格倾向:第一,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在人与人的联系着中那个失去了独立性,通过依赖他人?主动依赖或被动依赖%来建立人际关系。以逃避不堪忍受的孤独和分离。这种关系存在两种形式:受虐倾向和施虐倾向。施虐倾向是共生关系的主动形式。第二,疏远关系。疏远关系是与共生关系相反的一种关系。其表现形式为破坏倾向和退却倾向。破坏倾向是疏远关系的主动形式。 2.健康性格倾向:以上四种性格倾向都不能使自己克服孤独和不安全感,都是消极自由的状态,而积极自由的状态则“在于全面总体的人格的自发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就是积极的表现人的情感和理性潜能,通过这种活动,人既能保持自我

性格分类

性格的类型 性格的类型是指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按一定原则和标准把性格加以分类,有助于了解一个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和揭示性格的实质。由于性格结构的复杂性,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至今还没有大家公认的性格类型划分的原则与标准。现将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简介。 一、以心理机能优势分类 这是英国的培因(A.Bain)和法国的李波特(T.Ribot)提出的分类法。他们根据理智、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人的性格中所占优势不同,将人的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理智型的人通常以理智来评价周围发生的一切,并以理智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处世冷静;情绪型的人通常用情绪来评估一切,言谈举止易受情绪左右,这类人最大的特点是不能三思而后行;意志型的人行动目标明确,主动、积极、果敢、坚定,有较强的自制力。除了这三种典型的类型外,还有一些混合类型,如理智一意志型,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是混合型。 二、以心理活动的倾向分类 这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ung)的观点。荣格根据一个人里比多的活动方向来划分性格类型,里比多指个人内在的、本能的力量。里比多活动的方向可以指向于内部世界,也可以指向外部世界。前者属于内倾型,其特点是处世谨慎,深思熟虑,交际面窄,适应环境能力差;后者为外倾型,其特点是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活泼开朗,活动能力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性格类型的划分,在国外已应用于教育和医疗等实践领域。但这种类型的划分,仍没摆脱气质类型的模式。 三、以个体独立性程度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等人根据场的理论,将人的性格分成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前者也称顺从型,后者又称独立性。场依存型者,倾向于以外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易受环境或附加物的干扰,常不加批评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应激能力差;场独立型的人不易受外来事物的干扰,习惯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即自己的认识,他们具有独立判断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应激能力强。可见这两种人是按两种对立的认知方式进行工作的。 四、以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分类 德国的心理学家斯普兰格(E.Spranger)从文化社会学的观点出发,根据人认为哪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人的性格分为六种类型,即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 经济型的人;一切以经济观点为中心,以追求财富、获取利益为个人生活目的。实业家多属此类。 理论型的人:以探求事物本质为人的最大价值,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无能为力。哲学家、理论家多属此类。 审美型的人:以感受事物美为人生最高价值,他们的生活目的是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不大关心现实生活。艺术家多属此类。 宗教型的人:把信仰宗教作为生活的最高价值,相信超自然力量,坚信永存生命,以爱人、爱物为行为标准。神学家是此类人的典型代表。 权力型的人:以获得权力为生活的目的,并有强烈的权力意识与权力支配欲,以掌握权力

性格的结构特征

性格的结构特征 在教师招聘普通心理学的学习中,有一个大家常问并且觉得不太容易理解的知识点,那就是性格。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具有独特性,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除了这一概念,在考试中我们还常遇到题干给出一个词语,让我们反选出属于性格的哪个结构特征,有的同学便容易弄混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来啃下这块“硬骨头”吧~ 性格的结构特征分为: (1)性格的态度特征。指的是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做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对自己的态度是什么呢?像自信、自尊、自卑、自负等这样的词汇;对社会、集体会怎样呢?像责任感强、正直、勇敢、自私自利、虚伪、狡猾等这样的形容词;亦或者对劳动是什么态度呢?像认真、疏忽、节俭、浪费等。 (2)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包括行为方式和水平的调节,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做题时我们可以回想之前学过的“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坚韧性。故体现这些品质或违反这些品质的词语,例如意志的自觉性中,积极主动、有组织、有纪律性,反之消极被动、易受暗示;再或者体现坚持性的像坚韧不拔、半途而废均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做题时题干出现表现情绪强度:如情绪反应强烈,难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稳定性中情绪易波动、起伏程度大;主导心境中有人总是积极的、经常处于精神饱满、愉快的情绪中这类的字眼我们可以回忆普通心理学中“情绪”的特征来完成题目。 (4)性格的理智特征,又叫做性格的认知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 做题时我们可以回想之前学过的思维有的人独立思考,有的人善于分析;记忆中有的人记忆敏捷且牢固,不易遗忘,有的人记忆缓慢容易遗忘等。 经过分析,大家记得及时回忆巩固之前的知识点,来帮助自己理解性格的结构特征哦~ 习题再现: 1.(单选)热爱集体与自私自利、创新与保守、自尊与自卑属于( )。 A.性格特征 B.气质特征 C.记忆特征 D.情绪特征 【答案】A。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题干描述为性格的态度特征,故A 选项正确。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它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通常称之为秉性、脾气、性情,心理学叫气质。气质无好坏之分,不符合题干,故B选项错误。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和题干描述不符,故C选项错误。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情绪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与题干描述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K12学习】普通心理学——人格教案

普通心理学——人格教案 《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人格教案 ·本章主要内容:·人格的一般概念·人格理论·认知风格·人格测验·人格成因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人格的概念、特征、理论、人格测验、人格成因并掌握认知风格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人格理论人格的成因 2.本章难点: 人格理论人格测验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讲授法 2.心理测量四、教学时数 12学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人格 (一)概念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到目前为止,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因而对人格的看法有很大差异。综合各家的看法,可以将人格的概念界定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英文字是personality,这个字是来自希腊字persona,是面具(mask)的意思。所以指的是希腊演员在演出时所戴的面具,用来代表他们所演出角色的个性。就像是

国剧的脸谱一样,不同的脸谱和颜色代表不同的个性。 所以说在心理学裏「人格」的意思比较像是我们所说的「性格」或者「个性」。而不是「人格高尚」的那个人格.心理学家定义人格:所谓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相当稳定而不变的特质。这裏的特质指的是一个人的思考、情绪或行为。而相当稳定指的是在不同的情境,以及不同的时候这个人的特质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譬如说,有一个人的特质是小气,那麼他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候、对不同的人,大概都会很小气。这时候我们会说小气是他的人格的一部分。 特征 1.独特性 2.稳定性 3.统合性 4.复杂性 5.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气质与性格 1.气质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性格 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2)性格结构及其特征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很难区分,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性格与气质是两种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差别的个性心理特征。(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人格基本特征

人格基本特征 1、人格定义: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态度、气候、性格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2、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1)人格的整体性。它是指人格不是单一的特质,更不是多个特质或特征的简单堆砌,而是多个身心特质之间相互密切联系的一个有机组织。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整合保证了我们与外界的和谐相处,保证了个体自身的健康完整,同时又是自身发展的前提。一旦这些特质之间出现了断裂,不仅特质间无法实现统整,而且也无法将外界经验统整到自身的人格结构之中,精神分裂症就是极端的代表。 (2)人格的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稳定性一方面表现为跨时间的持续性,即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趋于稳定;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格特征跨情境的一致性,亦即个体的行为虽然随情境变化而有不同,如一个孩子很友好不仅是他在学校表现得很友好,在家里或其他场合都表现得很友好。当然,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的人格也会受到重要事件的影响出现部分人格特质的改变甚至整个人格结构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3)人格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各人格特质的数量、组合方式上,还体现在每种特质的表现方式上,即便都是外向的人,表达方式也会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他们的人格也不会完全相同。因为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多种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每个人所面对的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4)人格的社会性。人们出生之时只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与其他动物并无本质区别。这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纯粹是生物学的或遗传学的。但出生也就意味着从一个简单的生理环境进入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要掌握所处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信念体系、社会风俗等。这种社会化过程在已有的生理基础上赋予了人格更充分的内涵。 3、个性: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下同于其它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在外即个人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个性化就是人存在的方式。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气质、性格;倾向性是需要、动机。 4、性格: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 5、气质:个人在生活早期就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是先天的,是体质和遗传的自然表现,很难改变,无好坏之分。 6、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交互影响。 7、认识人格的途径:人格理论、人格评鉴、人格研究 (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荣格等。弗洛伊德理论: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动力——性本能(利比多);人格发展——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荣格理论:人格结构——自我、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2)、人本论:马斯洛、罗杰斯等。马斯洛+理论:自我实现——以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动力——人生来具有的趋向健康成长从而发挥其潜力的内在动力;高峰体验。罗杰斯理论:自我概念;自我发展。 (3)、特质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等(详细见后)。

人格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人格的基本特征 (一)人格的整体性: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一个现实的人的行为不仅是某个特定部分运作的结果,而且总是与其他部分紧密联系、协调一致进行活动的结果。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布洛伊勒在提出精神分裂症这个术语时便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他将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视为此病的本质。 (二)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所谓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则不属于人格特征。例如,一个外向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善于交往,喜欢结识朋友,在校外也喜欢交际,喜欢聚会,虽然他偶尔也会表现出安静,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三)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我们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们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共同性。人类文化造就了人性。同一民族、同一阶层、同一群体的人们具有相似的人格特征。文化人类学家把同一种文化陶冶出的共同的人格

特征称为群体人格或众数人格。 (四)人格的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人格是在个体的遗传和生物基础上形成的,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格是个体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综合。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所有属性相加的混合物,或者是凡种属性相加的混合物。构成人的本质的东西,是那种为人所特有的,失去了它人就不能称其为人的因素,而这种因素就是人的社会性。其实,即使是人的生物性需要和本能,也是受人的社会性制约的。 因此,可以这样概括: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显示出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用。 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1.气质与性格 (1)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气质的分类:人的气质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