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复习知识点文科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知识点文科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知识点文科

平均速度:v -

加速度:a 冷乂丄V (速度变化率)

t

t

t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x v t ;

1 2 2 2

2. 匀变速直线运动:x v o t at , v x/t v o at , v t v 0

2ax

2

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像:“面积”=位移

3. 平均速度:v x/t v 匕(匀变速直线运动)=v t/2 (匀变速直线运动)

4.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特点:v 0 0,只受重力,a=g 且方向竖直向下)

(1

速度公式:

vt gt (2)

位移公式:s

2

gt2(3)

速度位移公式:*

2gh

三、相互作用

1 ?重力:G mg ( g GM ^ , r , g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r 2.

弹力:F k x

四、牛顿第二定律:F 合 ma 牛顿第三定律:

物体的平衡条件:F 合=0 五、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的速度:与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

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5.实验:a

s n s

n 1

,v n

s n s

n 1

2T

3.滑动摩擦力

F

F N ;静摩擦力 F 静:0? ^F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3 ?合力: F 1 F 2

F 合

F 1 F 2

4.

F 2 1

F

1 2

2. 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水平方向:x V o t, V x V o ,ax=0

1 2 . ---------------------------

竖直方向:y 2gt , v

y

gt 2gh ‘a

y =°

3. 匀速圆周运动

七、机械能

1功:W F Icos ;力F 做负功=物体克服力F 做功 2. 功率:P W F v (当P 为机车功率时,F 为机车的牵引力)

经时间t 的速度: V t V x 2 V y 2

■. V 。

2

(gt)2 、位移 s ■. x 2

平抛运动时间:

2h g

(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1) 线速度:v

(2)角速度:

(3)

(4) 向心加速度:

周期:

(5) 向心力:F 2

v m — r

4 2

m —2 r T 2

六、万有引力与航天

(1) 万有引力定律:

mm 2 G

厂 r

(2)

应用: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1)

主要公式:G^^ m^ m r

2

r m —r ; G Mm

T 2

2 mg (黄金代换式) r

2) 天体质量M 的估算:

m —r M

T 2

4 2r 3 GT 2

3) 人造地球卫星: v

GM r ,

GM 3

r

4)

5)

一 、

P

机车运动最大速度:V max —

1 2 1

2

1

2

3. 动能E K mv ;重力势能E p mgh

4.动能定理:W 合

mv mv 0

2 2 2

5. 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没有摩擦力和介质阻力)

1 2 1 2

mv 1 mgh 2 mv 2

2 2

八、电流电场 1 .元电荷e 1.60 10 19C

(元电荷= 质子带电量=电子带电量)

物体带电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带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起电方式:摩擦起电:玻璃棒 -、丝绸+;毛皮+,橡胶棒-;感应起电

2.场强E F/q 单位N/c

场强大小看电场线疏密,方向为电场线切线方向。场强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检验电荷大小、正负,有无 无关。(见书P9)

k QQ -,(电荷量的单位 C,力的单位N,距离的单位 m k=9.0 X 10) 电 r

场力F q E (只要有电荷在,电荷的周围就有电场

4 .电容C 的单位:法拉1微法(讨)=10A

-6F 5 6 九、磁场

1. 磁感应强度B F/l L (单位特斯拉,T )

2. 安培力 F B I L ( B I ,当 B//I 时F 0) 十、电磁感应 1、磁通量

B S ( S 是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线圈面积)

影响因素:磁场大小,与线框夹角,磁感面积,线框面积

5 电流强度I Q ,单位焦耳(J )方向:正电荷运动方向,与电子(负电荷)运 动方向相反

6 焦耳定律Q I 2Rt (书P17)热功率p Q I 2R

mgh i

3.库仑定律:F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 E n 单位伏特V

t

3.安培定则(B I方向之间的关系)、左手定则(F、B I

方向之间的关系)

4.磁感应强度的单位:特斯拉

5.磁通量的单位:韦伯

■ ■

6.峰值U m 2U I m -2I

有效值U e U;;I e I m 2

7?照明电路电压有效值220伏、最大值220 2伏、频率50赫兹、周期0.02秒

1、电磁波及应用

1.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电场产生磁场

2. 电磁波在真空中:c /T f , T -

f

3. 电磁波(波长由大到小):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r

射线

第一宇宙速度v . gR .. GM / R 7.9km/s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b 同步卫星只能位于赤道正上方特定的高度(h~3.6 104 *kn)),v、a均为定值。

2017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知识点文科

平均速度:v - 加速度:a 冷乂丄V (速度变化率) t t t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x v t ; 1 2 2 2 2. 匀变速直线运动:x v o t at , v x/t v o at , v t v 0 2ax 2 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像:“面积”=位移 3. 平均速度:v x/t v 匕(匀变速直线运动)=v t/2 (匀变速直线运动) 4.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特点:v 0 0,只受重力,a=g 且方向竖直向下) (1 ) 速度公式: vt gt (2) 位移公式:s 2 gt2(3) 速度位移公式:* 2gh 三、相互作用 1 ?重力:G mg ( g GM ^ , r , g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r 2. 弹力:F k x 四、牛顿第二定律:F 合 ma 牛顿第三定律: 物体的平衡条件:F 合=0 五、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的速度:与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 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5.实验:a s n s n 1 ,v n s n s n 1 2T 3.滑动摩擦力 F F N ;静摩擦力 F 静:0? ^F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3 ?合力: F 1 F 2 F 合 F 1 F 2 4. F 2 1 F 1 2

2. 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水平方向:x V o t, V x V o ,ax=0 1 2 . --------------------------- 竖直方向:y 2gt , v y gt 2gh ‘a y =° 3. 匀速圆周运动 七、机械能 1功:W F Icos ;力F 做负功=物体克服力F 做功 2. 功率:P W F v (当P 为机车功率时,F 为机车的牵引力) 经时间t 的速度: V t V x 2 V y 2 ■. V 。 2 (gt)2 、位移 s ■. x 2 平抛运动时间: 2h g (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1) 线速度:v (2)角速度: (3) (4) 向心加速度: 周期: (5) 向心力:F 2 v m — r 4 2 m —2 r T 2 六、万有引力与航天 (1) 万有引力定律: mm 2 G 厂 r (2) 应用: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1) 主要公式:G^^ m^ m r 2 r m —r ; G Mm T 2 2 mg (黄金代换式) r 2) 天体质量M 的估算: m —r M T 2 4 2r 3 GT 2 3) 人造地球卫星: v GM r , GM 3 r 4) 5)

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 2、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作家。“左联”发起人之一。代表作小说《沉沦》。还有著名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 3、梁实秋(1903-1987),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等。 4、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5、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我与地坛》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6、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续编》《准风月谈》等等。

7、肖伯纳。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8、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曾与郑振铎、王统照等在北京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主办刊物《小说月报》,提倡为人生而艺术(文学反映人生、关心人民疾苦)。长篇小说《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 9、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主编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10、清冈卓行(略) 11、达尔文(略) 12、毛泽东(略) 13、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高二物理文科会考知识点

必修1必考知识点 一、质点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二、参考系 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另外选来作为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三、时间和时间间隔 时间: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第一秒末) 时间间隔:一段时间,在时间轴上用两点间的线段表示。(第一秒内) 四、路程和位移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符号:x 单位:m 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速度v,力F,加速度a)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电流I,时间t,温度) 五、速度 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 定义式:()() 时间位移t x v ??= 3. 单位:)(1-?s m s m 或,h km 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 平均速度:t x v ??= 物体在一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 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七、打点计时器 1. 电磁打点计时器:V 6~4低压交流电 2. 电火花计时器:V 220交流电 3. 使用HZ 50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0.02s 4. 下面有【公式:??????+=+= ,2,2432 1T S S v T S S v D B 】 八、加速度 1. 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 定义:t v v t v a ?=??=初 末-,其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 当a 与0v 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0v 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必背公式知识点

高中会考丨物理必记公式知识点 必修1: 1.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总 总t x v = (填空:打点计时器)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2 0t v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 02 1at t v x +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 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2 02 t t t v v v v += =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 =-=-=?= 2 2 32122T x x T x x T x a (填空: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 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的速度比: v 1:v 2:......:v n = 1:2:3:......n 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的位移比:S 1:S 2:......:S n = 1:4:9:......n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比:S I :S II :......:S N = 1:3:5:......(2n-1) 4.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多选题常用)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 2 1gt h =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gh v 22= (会考不常用) 5.胡克定律: F = kx (F 是弹簧弹力,k 是劲度系数,x 是形变量)(单选题必考) 6.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N F f μ=(计算压轴题必考) 7.两个共点力合力范围:|F 1-F 2| ≤ F 合≤ F 1+F 2(单选题必考)

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9、力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 三个基本单位:米(m )、千克(kg )、秒(s ) 必修2 1.平抛运动:(填空题常考) (1)水平方向分运动:???==t v x v v x 00 (2)竖直方向分运动:??? ??=?==g h t gt h gt v y 2212 (3)合运动: ?? ?? ?+=+=2 222y x s v v v y x x y v v = θtan 夹角是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 θ x y = ?tan 夹角是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 (4)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也改变) 2.匀速圆周运动:(单选题必考) (1)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r v π2= (2)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π ω2= (3)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r v ω= (4)圆运动的向心力:ma r T m mr r v m F ====222 24πω (5)周期和转速的关系:T n 1 = (6)匀速圆周运动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7)匀速圆周运动中变化的物理量:向心力、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因为它们的方向变化) 3.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计算题文科选作) (1)万有引力:2 r Mm G F = (2)黄金代换公式推导:2 2gR GM mg R Mm G =?= (3)人造卫星的决定式: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公式大全 1.平均速度:t x v ??=6 2.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2 0t v v v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202t t t v v v v +==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 22)(T n m x x T x a n m --=?= 打点计时器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 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的速度比: v 1:v 2:......:v n = 1:2:3:......n 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的位移比: S 1:S 2:......:S n = 1:4:9:......n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比: S I :S II :......:S N = 1:3:5:......(2n-1) 4.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2 1gt h =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 gh v 22= 5.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分运动:?? ?==t v x v v x 00 竖直方向分运动:

?????=?==g h t gt h gt v y 2212 合运动: ?? ???+=+=222 2y x s v v v y x 6.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T r v π2= 角速度:T πω2= 圆运动的向心力: ma T mr mr r v m F ====22 224πω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 f 1= 匀速圆周运动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 角速度、周期、频率、线速度的大小(线速度变化,因为它的方向变化) 7.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万有引力:2r Mm G F = 人造卫星线速度公式:r GM v = 人造卫星周期公式:GM r T 3 2π= 同步地球卫星:?? ????≈==km h s km v h T 7106.3/1.324 8.力 胡克定律:F = kx 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 N F F μμ= 9.功和能 功的定义式:αcos Fs W = 平均功率:__v F t W P ==

高中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高中会考必背知识点 1、化合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H:+1 Cu:+1,+2 F:-1 Ca、Mg、Ba、Zn:+2 Fe:+2,+3 Cl:-1,+1,+5,+7 Al:+3 O:-2 Mn:+2,+4,+6,+7 S:-2,+4,+6 P:-3,+3,+5 N:-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氧化剂--得---降---(被)还原 -还原剂-- 失--- 升----(被)氧化 四种基本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H3PO4等),气体(CO2、SO2、NH3、H2S、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1、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 2、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OO-) 3、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 4、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Fe3+和I-) 5、电解质

高中文科会考物理知识点

高中文科会考物理知识 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二学业考物理知识点 第一节机械运动 1.参考系 同一个运动,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就有不同的观察结果及描述。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一般来说路径远大于物体大小的移动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可看着质点 而转动问题,肢体运动问题不可看着质点。 3.位移和路程:位移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注意,路程和位移的计算。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 (2)速率: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 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 s=v 0t+ 2 1 at2 速度位移公式:v t 2-v 2=2as 平均速度V= 2 0t v v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高中化学会考必备知识点 1、化合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H:+1 Cu:+1,+2 F:-1 Ca、Mg、Ba、Zn:+2 Fe:+2,+3 Cl:-1,+1,+5,+7 Al:+3 O:-2 Mn:+2,+4,+6,+7 S:-2,+4,+6 P:-3,+3,+5 N:-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氧化剂--得---降---(被)还原 -还原剂-- 失--- 升----(被)氧化 四种基本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 (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H3PO4等),气体(CO2、SO2、NH3、H2S、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1、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 2、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OO-) 3、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 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文科)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要点解读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

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021at t v x += (2)重要推论

高中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高中会考文科必背知识 点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高中会考必背知识点1、化合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H:+1 Cu:+1,+2 F:-1 Ca、Mg、Ba、Zn: +2 Fe:+2,+3 Cl:-1,+1,+5,+7 Al:+3 O:-2 Mn:+2,+4,+6,+7 S:-2,+4,+6 P:-3,+3,+5 N:-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氧化剂--得 ---降 ---(被)还原 -还原剂-- 失 --- 升 ----(被)氧化 四种基本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 BaSO 4、AgCl、AgBr、AgI、Mg(OH) 2 、Al(OH) 3 、Fe(OH) 2 、Fe(OH) 3 、Cu(OH) 2 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H3PO4等),气体(CO2、SO2、NH3、 H 2S、Cl 2 、O 2 、H 2 等),氧化物(Na 2 O、MgO、Al 2 O 3 )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1、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 4 2-,Fe2+和OH-) 2、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 +和OH-,H+和CH3OO-) 3、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 4、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Fe3+和I-) 5、电解质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1章力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总

会考知识点复习 第一、二章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 x v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 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 ②位移时间关系:202 1at t v x + = (2)重要推论

高中文科物理会考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总结(文科)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 ②有用推论V2-Vo2=2ax ③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Vo)/2 ④末速度V=Vo+at ⑤中间位置速度 ⑥位移x=(V+Vo)t/2=Vot+at2/2 ⑦加速度a=(V-Vo)/t=△V/△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m/s;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自由落体运动: ①初速度Vo=0 ②末速度V=gt ③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V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3、滑动摩擦力:F滑=μFN (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等于G;也可小于G。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4、静摩擦力: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F合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2、牛顿第三定律:F=-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共点力的平衡:F合=0 4、超重现象:N=G+ma 失重现象:N=G-ma (无论失重、超重,物体重力保持不变)

文科会考知识点

1、氧化还原反应 ⑧判断金属性强弱的四条依据: 本质:电子转移( 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a 、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释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 ——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c、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 如:Fe+CuSO4==FeSO4+Cu) 口诀:得——降——( 被)还原——氧化剂失——升——(被) 氧化——还原剂d、原电池的正负极(负极活泼性﹥正极)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三条依据: a、与H2 结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c、非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 如:Cl 2+H2S==2HCl+S↓)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⑨化学键: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共价键极性键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 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 、CO、H2 还原CuO 化学键非极性键 3、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离子键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 = N / N A,N = nN A ,N A: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 成的化学键。 目为一摩尔,约为 6.02 ×10 23 个,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非极性键:相同的原子间,A—A 型,如:H2,Cl 2,O2,N2 中 存在非极性键 极性键:不同的原子之间,A—B 型,如:NH3,HCl,H2O,CO2 中存在极性键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 ,m==nM 离子键:活泼的金属( ⅠA、ⅡA) 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ⅥA、ⅦA)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键,如:NaCl,KOH,Na2O2,NaNO3 中存在离子键a 、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 m,V==nV m 标准状况下:V m=22.4L/mol b、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 分子数目比 c 、气体密度比= 相对分子质量比+的一定是离子键; AlCl 注:有NH43 中没有离子键,是典型的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仅仅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如:HCl,H2SO4,CO2,H2O等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C==n / V ,n==CV 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Mg(NO3) 2,KBr,NaOH,NH4Cl 4、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化学反应速率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v==△C/△t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浓度、温度、压强( 仅对气体)、催化剂、其他:颗粒大小,溶剂的性质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两次) 7、原电池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 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少量多次) 负极(Zn) :Zn—2e - ==Zn2+ - ==Zn2+ ++2e- ==H 正极(Cu) :2H 2 ↑ ①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 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 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a、有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或者其中一个为碳棒) 做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做负极,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b、有电解质溶液 c 、形成闭合回路 ⑨装瓶、贴标签 8、烃的衍生物仪器:天平( 称固体) ,量筒或滴定管( 量液体) ,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规格) ,胶头滴管 5、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①乙醇: a 、物理性质:无色,特殊气味,易挥发液体,可和水任意比互溶,良好的溶剂 ①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如Hg、Ag b 、分子式:C2H6O,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羟基,—OH ②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如Zn、Fe、Sn、Pb 等 c 、化学性质:ⅰ、与活泼金属(Na) 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③电解法:适用于活泼金属,如K、Na、Mg、Al 等(Al 是电解Al 2O3)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加速度t v v t v a 0t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 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 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m kg s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x t at v = + 几个重要推论: (1)ax v v t 2202=- (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022t t V V x V t +== 2 s V =注意 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 (6)自由落体: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gt V t = ③下落高度221gt h =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22t V gh = 全程平均速度 2 t V V =平均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 1、重力G =mg (方向竖直向下,g =9.8m/s 2≈10m/s 2,作用点在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弹力,胡克定律:x F k =弹(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aT x =?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t x v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t V V t V a t ?-=??= 0,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 度 t S V V =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