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居住区老人公共活动设施及空间环境3

浅析居住区老人公共活动设施及空间环境3
浅析居住区老人公共活动设施及空间环境3

浅析居住区老人公共活动设施及空间环境

——以郑州“银基王朝”为例

调研概况:

调研地点:银基王朝小区

调查对象:内50岁以上的老年人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

天气情况:阴天气温人体感觉较寒冷

调查方式:自发观察、调查问卷、现场访谈等

目录大纲:

一、文献综述

1.1外国发达国家养老模式

1.2国内典型社区发展现状

二、调研居住区概述

2.1社区社会情况

2.2社区自然情况

三、调研报告及分析

3.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社区基本服务分析

3.3医疗卫生设施分析

3.4体育健身设施分析

3.5福利设施分析

3.6休闲文化活动设施分析

四、总结评价

五、建议

5.1规划设计方面

5.2社区管理层次

六、附表调查问卷

一、文献综述

老龄化作为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急需应对的挑战。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来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13.26%。经过多年的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421”的家庭人口组成模式日益普遍。由于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父母的生

活照料中。而社区养老植根于社区之中,无论对政府、老人还是其家庭,无疑都是低成本、高效益的养老模式。因此,居住区中老年人公共活动设施及空间环境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1外国发达国家养老模式

20世纪60年代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美国是养老服务提供的先行者。联邦政府致力于改变资助体系结构、州政府致力于落实社区养老服务,通过扩大社区服务类型及享受社区服务的老年人数量的方式,在各个试点中集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并推广。美国的老年住宅主要分为独立生活住宅、集中生活住宅、生活辅助住宅、护理住宅和特殊照顾性住宅五种。此外,还有一些退休老人到弗洛里达、凤凰城、夏威夷等地购房长期安居。这些地方规划设置有大型老年社区和低密度住宅,并配有完善的医疗生活设施和服务体系。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很大,对老年人采取社区生活照料、物质援助、心理支持。设置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服务中心,具有完善的配套住宅和功能区划分,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荷兰的养老体系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推行“推行先家庭、再社区、后保险机构”的原则。其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体现呈现“三个支柱”,即普遍保障的国家养老金、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年金私人年金(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服务组织提供住房、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改造,政策上鼓励老年人就业并改革卫生医疗体系来缓解压力。

日本的养老服务主要以家庭护理为前提、居家养老为核心、公共福利服务和市场服务作为补充,提供无障碍设施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区内的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和能和家人工具的住宅产品。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家庭帮助服务事业、白天服务视野、短期留宿服务、长期服务事业、老年保健咨询和指导及“老年人俱乐部”等。

1.2国内典型社区发展现状

浙江金华提出了社区内照顾和兰荫社区模式,该市的经济开发区江南街道南苑社区中建有南苑综合楼,内含大家庭食堂、老年人接待室、日托休息室、港府修炼中心、阅览室、棋牌室、谈心室、体舞中心、老年电大教室等。同时还开设有社区医疗、家政服务、上门送餐等10项服务。

重庆渝北古路镇将该地区的红枫温泉景区打造成老年养生社区。此项目依托全国第一大红枫林,发掘独具特色的温泉资源和山地生态景观。设置有专门的老年公寓和居家养老院落区。结合天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安排组织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还应用了低碳规划和节能建筑的设计。成为我国老年服务社区建设领域先进理念的第一标杆。

在湖南,还建有专门的湘南老年公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作为低收入社会保障性老年住宅,由政府主导开发属于福利性养老院;二是中高端由房地产商开发运行的养老住宅。

扬州西郊仪征新集镇豪第坊小区内设有养生会,该会所集中居家生活、娱乐健身、酒店式服务和医疗护理为一体,体现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安全无债和精细化的户型设置。适应了老人怀旧、安宁、淡泊的情感需求。

北京顺义松鹤新村温泉养老社区结合原有建筑改造,紧扣老年主题,创作一个具有包含老年公寓、养老住宅、持续护理养老的老年人生活社区。规在持续护理养老建筑综合体中,建筑首层安设老年护理医疗中心,文化活动、老人餐厅、社区商业及餐饮服务,为全区老年人共同使用;二层以上为老人生活单元,有辅助生活、护理生活。

由此可见,国内外对于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空间环景的设置都是各有千秋的。下面就此次调查的“银基王朝”的实际情况,探讨该社区在这些方面又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二、调研居住区概述

2.1社区自然情况

银基王朝位于金水区中州大道与金水大道交汇点。位于黄金路段、交通方便,小区拥有大型地下车库,实行智能封闭式管理。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质量较高、配套完善的优秀住宅小区。高层的建筑类型,容积率为3.3 绿化率达到50.00% 。

银基王朝户型齐全,包括:两室、三室、四室、五室,面积区间从83-370平不等,而且设计多样灵活,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过因为地段和价格的限制,实际上比较适合郑州的高端人群和改善型购房者居住。对于普通购房者尤其是过渡型购房者来说有点偏高。整个项目不论户型基本上都配备有入户花园,以增强高端住宅的时尚感和大气。对于面积比较小的两室、三室则基本上以大的光景阳台来替代。银基王朝在售的四期总建筑面积24万平,容积率为4.45,绿化率为31%。

2.2社区社会情况

周边配套

地铁:1号线

公交:乘坐K916路、 K115路、

26路、 77路、 23路、 58路、 87

路、 37路等公交到金水路民航路

站下车

教育:周边教育机构林立,包

括建业双语小哈佛、河南省实验学

校、郑州第二十三中学、郑州第四十

七中学、经三路小学、河南中医学院

等等。

医院:省人民医院、中医学院三

附院、郑大二附院、省直属医院、省肿瘤医院、胸科医院等

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

酒店:兴亚建国饭店、德亿大酒店、未来大厦、中州假日酒店、索菲特国际饭店、河南宾馆、民航大酒店、金桥宾馆等。

行政机构:河南省省委、河南省公安厅、河南省建设厅、河南省妇联、河南省军区、河南省统战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南省消防总队、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三、调研报告及分析

3.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在我们调查的老年人中男性占总数

的45%,女性占55%,性别不同对

环境的感受有差别,同时对环境的

需求也不尽相同,男性老年人对小

区内公共设施的需求要高于女性

老年人。

分析右表可知,在我们所调查到的老年人中,50—59岁之间的占35%,60—69岁与70—79岁之间的都占30%,所占比例最少的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通过对不同阶段的老年人进行现场访谈,我们发现不同年龄阶段对小区内老年人公共活动设施及空间环境的评价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50—69岁之间的老年人对环境的满意度以及要高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对医疗康复设施以及道路的通达性方面的需求7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高于50—69岁之间的老年人。

在我们调查的老年人中,58%的已经完全退休,32%的未退休,10%的退休返聘。也就是说在该小区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只有42%的暂时还有自己的工作,58%的已经完全退休在家,所以加强小区内以及周边的老年人公共活动设施建设,改善老年人的活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得知,在我们所调

查到的老年人中,50%的生活状态为偶居,40%的为多代和居,还有10%的为独居。透过这个现象我们还可以看到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工作或家庭等原因,大部分年轻人不跟父母一起住,所以也就出现了所谓的“空巢老人”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完善老年人公共活动设施

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分析图表得知,将近30%的老年人在业余时间会去公园散步,将近20%的老年人会选择下棋聊天,剩下的一部分老年人

选择看电视,上网,或者去健身房健身。了

解老年人喜欢的业余生活方式对于建设和完

善老年人公共活动设施是非常重要的。

3.2社区基本服务分析 工作状态

58%

11%31%

0%

已完全退休

退休返聘

未退休

由于银基王朝位于金水区中州大道与金水大道交汇点,可乘坐K916路、K115路、26路、 77路、 23路、 58路、 87路、 37路等公交车到金水路民航路站下车,步行五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小区内,交通比较便利,所以在我们现场访谈过程中,大部分老年人对小区的交通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其中63%的老年人认为交通状况方便,37%的老年人认为交通状况一般,没有老年人反映交通状况不好,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对交通状况的感知程度也不同,认为交通情况一般的大部分是70岁以上的

老年人,从某方面来说,年纪大的

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所限,不便于

出行,乘公交等等所以会觉得交通

状况不是十分方便。由此我们还应

该看到创造有利有老年人出行的条

件,对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以及公

共活动环境是很有必要的。

调查结果显示,57%的老年人

认为自己家附近有供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超市或菜市场,而且很方便。33%的老年人认为有超市或菜市场而且种类齐全但是不够方便。只有10%的老年人认为有超市或菜市场,但是不够方便而且种类不齐全。根据小区具体情况我们了解到银基王朝周边有家乐福世界连锁超市,还有其他小型的提供生活日用品的商业场所,基本能满足小区内居民的需求。当然,由于每个人生活习惯不同,有些老年人也许在附近买不到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所以会觉得不够方便。广泛了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充分重视老年人的生活才能创建更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环境。

调查显示,42%的老年人对小区内的道路安

全性和方便性满意,24%的老年人基本满意,还

有34%的老年人不满意,针对此情况,我们对小

区内道路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虽然小区内有地

下停车场,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车停在了公共道路

上,而且小区内人行道和车行道的划分也不明

显,这势必给小区内老年人的出行造成了不便。

希望有关部门会加强重视,加强小区内的道路安

全性建设,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方便。

在实地观察阶段我们发现小区内的无障碍

设计还是比较合理,有无障碍人行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坡道等等基本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出行需求。

分析调查数据得知,小区内30%的老年人对小区内的绿化满意,60%的老年人基本满意,还有10%的老年人不满意。根据我们查找到的数据得知,小区内的绿化率为31%,离规定的绿化率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一部分老年人对小区内绿化不太满意的原因,因此增加小区内绿化面积,营造舒适自然的环境对创造使老年人满意的物质空间意义重大。

3.3医疗卫生设施分析

60%的老年人认为社区医院是

可以方便快捷到达的依医疗设施,

46%老年人选的是私立医院,剩下

的一部分老年人认为卫生站,药

店,或者市立医院是可以最快到达

的医疗设施。自己居住的小区周围

医疗保健设施的健全与否一直都

是老年人比较关心的问题,建立健

全小区周边的医疗设施,保障小区

内老人日常看小病的需求对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有很大意义的。

72%的老年人认为小区附近的医

疗设施数量多但品质一般,14%的老年

人认为数量多品质兼备,剩下14%的老

年人认为数量少但品质好。由此可以看

出该小区周围的医疗服务设施的建设

还有待加强。在保证医疗服务设施的数

量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

水平。

3.4体育健身设施分析

61%的老年人认为小区内的体育健身设施只有几个简单的健身器材,28%的老年人认为设施齐全但很少开放,只有11%的老年人认为体育设施齐全,且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在我们的实地观察中发现该小区内的体育健身设施大部分比较适合儿童或者年轻人使用,很少有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体育健身器材。因此加强对老年人的重视,多建一些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体育健身器材,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是十分迫切的。

在现场访谈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

论:大部分的体育健身器材都得不到经常的维护,这不仅有可能缩短这些体育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而且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加强对小区内体育健身设施的维护工作,增加维护频率是十分必要的。

3.5福利设施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关于

小区为老人所提供的福利设施,

主要是以下几种形式,过节准备

小礼品,免费使用一切设施,偶

尔登门拜访以及其他形式,其中

免费使用一切设施占63%,过节

准备小礼品占25%,登门拜访占

8%,其他占4%。

小区住户觉得小区为老人所

提供的福利设施差强人意,小区老人多为完全退休的老人,并且多为独居或偶居,子女不在身边,他们大多数时间是空闲的,小区应该为这些老人提供更多的福利设施,关怀独居老人,为老人提供更多的适合老人使用的健身娱乐器材,比如慢跑机等,更多的关注老人,多与老人聊天,多登门拜访,应为行动能力不便的老人提供跟多关怀,比如节假日上门服务,打扫卫生,与老人一起娱乐等等。节假日可增设一些老年人喜欢的节目,比如戏曲、评书等等一些传统艺术节目,令老人愉悦身心。小区老人对社区的福利设施基本满意,但对于行动不便的的老人,认为应该增设无障碍通道,更加方便老人的出行,保证老人的出行安全,这样才能让这些老人的子女放心,才能保证住户的安全,让小区的住户放心。

3.6休闲文化活动设施分析

根据对小区内的文化活动设施的调查显示,80%住户认为为老年人的文化活动设施很重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5%认为不重要,根本用不到,15%认为无所谓,有没有都可以。至于小区内为老人提供的文化活动设施,90%的住户认为基本能够满足使用需要,5%认为不能满足他们的使用需要,5%认为可以满

足他们的需要比较满意。

社区文化活动有助于满足住户的精神需求,提高精神境界。通过我们对小区的调研发现,小区内有一个半地下的活动中心,基本能满足小区内住户的使用需求,但是也有一部分认为活动中心开放时间过短,应该增加开放时间。社区文化活动的开设有助于社区文化的形成,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小区的凝聚力越强,住户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越强,就越能够认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员以及作为社区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进而能够主动关心社区事物,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活动,改善社区环境。小区住户认为应该完善社区的文化管理体制,才能够更好的开设文化活动,满足住户的使用需要。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对小区的综

合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50%住户

认为小区对于老年人公共活动设施的关

注情况一般,有35%认为比较重视,5%

认为重视。还有5%认为不重视,甚至

有5%对此不太清楚。小区住户认为应

该为小区老人增加一些活动设施。

文化娱乐设施方面,应该增加一些

书报阅览,书画、艺术等的欣赏训练,棋牌室,科技活动室,科普教育室以及老年人学习中心和茶座,现在科技进步较快,许多家用电器如使用不慎会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住户认为必须增加一些科技活动室,科普教育室及老年人学习中心等设施,对老年人普及安全知识,保证老年人安全。体育设施方面,住户认为应设置居民室外健身场地,慢跑道,健身房,老年人活动场地等活动设施,现在社会疾病较多,老年人更是各种病症的高发人群,因此住户认为应增加室外健身场地和老年人活动场地,为老年人提供健身娱乐的场地,保证老年人身心愉悦,才能保证老年人远离各种病症。老年人福利与保障方面,小区住户认为应提供托老所,老年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助残、康复、保健和家政服务,对于多代和居的住户,

更倾向于提供托老所,老年服务站

等设施,住户工作时,老人的生活

也有了保障,对于独居或偶居的老

人,更倾向于提供社区服务和家政

服务,这样能够帮助老年人解决一

些生活问题,比如充液化气,修理

管道等老年人不能做的事情。医疗

卫生服务方面,住户认为应该提供

社区卫生站以及中西药店。这是住

户一致关注的问题,老年人身体情况不如年轻人,突发病症较多,更需要及时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小区住户希望社区卫生站能够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上门服务。商业设施方面,调查显示,小区附近有大型超市,基本能满足老年人的购物需求,住户认为应增设提供老年人送餐的餐饮店,以及为身体弱的老人服务的洗衣店,才能更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小区内公共设施的使用频率,各种设施之间差异较大。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使用频率较高,商业设施和老年福利保障设施相对较低,数据分析显示,住户对文化娱乐,体育以及医疗卫生较为重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使用频率较高。

四、总结评价

通过与小区住户的访谈,我们得出住户对小区的综合客观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关于小区的配套公设施,从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来看,医疗保健站的需求最大,其次是老年活动室和家政服务,图书馆,老年大学,托老所,小旅馆和食堂送餐服务的需求相对较小。由此也可以看出住户的需求,首先是医疗卫生方面,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其次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体现了现在人们物质生活质量方面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质量。再其次是家政服务,现在人们生活节奏较快,老年人更是身体弱,不足以承担家务,因此家政服务业迅速发展。

从我们与小区住户的访谈中,

我们也了解到住户生活中的不便,

从我们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分析结

果中可以看出,小区住户生活的不便

主要是机动车与人行道划分不明确,

和娱乐场地过少两方面,其次是娱乐

设施不全方面,绿化环境较差和标识

模糊,识别性差,从数据分析看出,

人们主要是对出行安全以及生活质

量方面的不便,也显示出人们对出行

安全的关注,以及对现代生活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小区应从小区的道路标示以及娱乐设施方面加以完善。

调查显示,小区住户对小

区提供的老年人公共服务设

施不满意,从问卷结果分析显

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不

满:数量方面,距离方面和管

理方面,其中数量方面最为不

满,配套设施不完善,不足以

满足住户的使用要求,距离较

远,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另外

设施的管理方面,很少有人来

维修,造成住户使用不便。由此可以得出,小区住户对公共设施不甚满意。

最后,我们与小区住户访谈中了解到住户对小区的建议,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医疗卫生方面,小区内仅有一个小卫生站,不足以满足住户的医疗卫生要求,应增设小区内的卫生服务设施;文化娱乐方面,小区内文化娱乐设施较少,住户的精神需求较高,因此住户觉得应该增加文化娱乐设施;环境方面,住户认为绿化环境不够,应增加小区绿地。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有所提升,人们开始越来越会关注小区的文化娱乐设施。人们开始关注住房的宜居指数,对住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另外人们对出行安全也较为关注,要求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标识应该明确。我们对小区提出以下建议:增加小区的绿化面积,小区内设施应该考虑人性化,以人体尺度为标准,才能增加小区的宜居指数;安全方面:小区应增加消防设施,交通方面,应明确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标识,保证人们出行安全;娱乐设施方面,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神生活方面业越来越高,小区应增加文化娱乐设施,满足住户的精神生活需求。

五、建议

5.1规划设计方面

该小区总体来说属于高档小区,对于位于黄金地段的住宅区,其规划已经是相当合理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各期区域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如何将各个区域进行无缝衔接是规划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期二期主干道位于社区的两侧,而且主干道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于空间的联系密合感过于强烈,且通风不足。

5.2社区管理层次

对于入口管理,来访人员的的管理不够完善,人员可以随意进入,不利于小区业主的财产安全。一期二期垃圾处理站的设置不合理,在主干道旁边即影响景观,又不利于生活卫生。三期中部花园水景长时间未清理,落叶杂物累计,导致水质变坏对于环境产生恶劣影响。总体来说小区管理基本正规和完善,但是个别不足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

六、附表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1.《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陆昇,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012 年4 月第14 卷第2 期

2.《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养老社区探索——重庆渝北古路镇老年养生社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汪子涵张陆润,钢铁技术,2012 年第1 期

3.《借鉴国外模式探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建设》,许泽宁,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第18 卷第3 期

4.《美国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启示》,王承慧,现代城市研究,2012.08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苏州公园案例调查 (一)序论部分 研究主题: 苏州公园的景观环境调研 研究目的: 1、巩固已经掌握的景观设计知识, 并加以扩展。 2、进一步学习城市公共空间的构筑及造景的方法。 3、学习科学的调研方法,提高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的综合能力。 实践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精神,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苏州公园概况及选择理由: 苏州公园位于古城区中 心黄金地段,占地面积约69亩, 是一个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并且她是苏州第一座现代公 园,俗称大公园。大约有70 多年的历史。 苏州公园经过了一次最 新的改建。重点调整绿化环境, 增建花坛,体现植物多样性;改建茶室、健身馆等主体;更新灯光、排灌、道路系统;新建地下车库、亲水平台;疏浚荷池,完善池水净化、体育娱乐等基础设施;降低围栅,融公园、街景于一体。展现了现在与自然完美融合的风貌。

选择理由:苏州公园是在苏州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她亦是城市景观中处理较好的实例。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广场,地下空间,植物配置 (二)本论部分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聚集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要满足人们方便、舒适、高效、繁荣的需求。城市的景观设计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城市的景观环境并不是单单靠大量植树、种草、摆上雕塑、设置座椅就能实现的,也不能仅仅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加以衡量。城市的舒适度根本上来自于其功能的合理性和空间的有效组织,来自于对城市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 广场使用的影响要素 影响市民对城市开敞空间或称广场的 使用的建筑环境影响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I)周边建筑设施的类别。调查表明,富 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广场,周边大都设有市 民喜爱的小吃店、咖啡馆、食品店、餐馆、 店铺等。与之相反,广场周边缺少商店、甚 至只是大片墙面的开敞空间,不管面积多大,一般都不受欢迎。 (2)朝向。人们喜欢选择温度适中和明亮的地方逗留。在温度较低时,阳光对空间的生气和活力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南方炎热地区,尽管公共空间不一定非要朝南,但要注意让广场获得足够的光,如周边建筑的高层部分应逐步后退、以保证广场的天空率;广场北侧的建筑,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反射玻璃和色彩较明亮的建筑材料。此外,广场朝向设置还要考虑风向,特别要注意避开冬季的主导风向。 (3)树木,花草和水。植物和水是影响广场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在功能方面,树木可给人们提供荫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广场上的树荫处是人

浅析居住区老人公共活动设施及空间环境3

浅析居住区老人公共活动设施及空间环境 ——以郑州“银基王朝”为例

调研概况: 调研地点:银基王朝小区 调查对象:内50岁以上的老年人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 天气情况:阴天气温人体感觉较寒冷 调查方式:自发观察、调查问卷、现场访谈等 目录大纲: 一、文献综述 1.1外国发达国家养老模式 1.2国内典型社区发展现状 二、调研居住区概述 2.1社区社会情况 2.2社区自然情况 三、调研报告及分析 3.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社区基本服务分析 3.3医疗卫生设施分析 3.4体育健身设施分析 3.5福利设施分析 3.6休闲文化活动设施分析 四、总结评价 五、建议 5.1规划设计方面 5.2社区管理层次 六、附表调查问卷 一、文献综述 老龄化作为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急需应对的挑战。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来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13.26%。经过多年的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421”的家庭人口组成模式日益普遍。由于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父母的生

活照料中。而社区养老植根于社区之中,无论对政府、老人还是其家庭,无疑都是低成本、高效益的养老模式。因此,居住区中老年人公共活动设施及空间环境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1外国发达国家养老模式 20世纪60年代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美国是养老服务提供的先行者。联邦政府致力于改变资助体系结构、州政府致力于落实社区养老服务,通过扩大社区服务类型及享受社区服务的老年人数量的方式,在各个试点中集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并推广。美国的老年住宅主要分为独立生活住宅、集中生活住宅、生活辅助住宅、护理住宅和特殊照顾性住宅五种。此外,还有一些退休老人到弗洛里达、凤凰城、夏威夷等地购房长期安居。这些地方规划设置有大型老年社区和低密度住宅,并配有完善的医疗生活设施和服务体系。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很大,对老年人采取社区生活照料、物质援助、心理支持。设置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服务中心,具有完善的配套住宅和功能区划分,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荷兰的养老体系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推行“推行先家庭、再社区、后保险机构”的原则。其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体现呈现“三个支柱”,即普遍保障的国家养老金、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年金私人年金(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服务组织提供住房、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改造,政策上鼓励老年人就业并改革卫生医疗体系来缓解压力。 日本的养老服务主要以家庭护理为前提、居家养老为核心、公共福利服务和市场服务作为补充,提供无障碍设施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区内的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和能和家人工具的住宅产品。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家庭帮助服务事业、白天服务视野、短期留宿服务、长期服务事业、老年保健咨询和指导及“老年人俱乐部”等。 1.2国内典型社区发展现状 浙江金华提出了社区内照顾和兰荫社区模式,该市的经济开发区江南街道南苑社区中建有南苑综合楼,内含大家庭食堂、老年人接待室、日托休息室、港府修炼中心、阅览室、棋牌室、谈心室、体舞中心、老年电大教室等。同时还开设有社区医疗、家政服务、上门送餐等10项服务。 重庆渝北古路镇将该地区的红枫温泉景区打造成老年养生社区。此项目依托全国第一大红枫林,发掘独具特色的温泉资源和山地生态景观。设置有专门的老年公寓和居家养老院落区。结合天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安排组织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还应用了低碳规划和节能建筑的设计。成为我国老年服务社区建设领域先进理念的第一标杆。

环境空间设计

环境空间设计 第一章空间的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1.掌握空间的基本概念;2.了解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相互联系和转换关系。 本章难点:理解空间的基本概念。 从漫无边际的外太空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客观的物质世界普遍是以某种空间的方式而存在的。从生命萌动时被母体的包裹到生命终结后的入土为安,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占据空间,也为空间所保卫。可以说,空间是人类认知世界最初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这一点可以从人类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古代典籍中得到印证。《易经》中关于“乾”、“坤”的爻卦符号就是中国古代先贤通过象征的方式对于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宇宙空间方位关系的阐述。 其实,人们对于空间的基本认识并非来自于抽象的哲学思考,而更多的仅仅是鲜活的日常经历所累积的基本常识。作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最普通最熟悉不过的事物,空间是直接而具体的。但另一方面,空间却又很难用言语加以叙述和定义。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空间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即由于“空”和“无”的特性使得空间不像实体对象一样易于被分析和讨论。因此,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空间,就不仅需要我们身处其中去进行直观地体验和感受,而且需要我们不时从空间中抽离出来对其加以理性的分析。只有将这两种方法很好地结合,才能形成对空间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尽管都属于三维立体的范畴,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空间”概念与

作为设计通用基础的“立体构成”之间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存在着非常不同的观察视角。“立体构成”偏重于从外部去审视形体及其之间的联系,而对于“空间”的研究则更侧重于从内部去观察和感受空间及其之间的组织关系,注重人们身处空间之中的感受和体验的结果。除去强调内部性的特点之外,空间设计还涉及人的尺度问题。也就是说,在研究和推敲空间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抽象的空间形式和审美的问题,还必须考虑哦你关键的大小与人体的尺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后者不易把握也很容易被忽略,但却是评价空间品质优劣的重要依据。为了能更好的对空间进行组织和设计,我们首先就需要对空间的概念和性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一节空间额基本概念 一、空间的形成 只要稍稍留意一下身边,我们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时发生着简单而有趣的空间现象。在艳阳高照或阴雨天时人们会撑起小伞,在草地里休息或用餐时人们会在地上铺起一块塑料布。这些都会很容易地在我们身边划定出一个不同于周围的小区域,从而暗示出一个临时空间的存在。雨伞和塑料布提供了一个亲切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范围和领域,让我们感到舒适和安全。由街边的矮墙和台阶所形成的晓得区域,同样可以暗示出一个空间的存在。不同于雨伞和塑料布之处在于,这是一个由较为永久性的实体所形成的空间区域,它可以为一些临时性的公共社交活动提供简单的遮蔽,甚至某些情况下会诱发人们的行为。一个吊挂在城市上空的金属装置,尽管毫无隐私可言,但是

城市居住区邻里交往的分析

城市居住区邻里交往的分析 摘要:“邻里交往”是近年来建筑领域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如何增进居住社区之间的邻里交往,建筑界已经提出了很多的观点与方法,但事实上根据这些观点设计的居住社区并未能明显的增加居住区的亲和感。一些休闲设施、景观小品相对完善的高档小区,居住在其中的人们其户外公共空间交往、活动的参与度,还不如环境条件相去甚远的普通住区。由此可以看出,居住区的邻里交往活跃度,并不仅仅是由居住区的空间环境决定的。居住区的人际互动更是牵扯到社会、经济、文化、及人们的心理因素。 关键字:空间环境绿化率社区人车分流 传统中国建筑中,邻里交往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传统的家族式的四合院、单位大院、以至于混杂的街巷。在这些空间里,它们的人际交往活跃度是现在的市场化的商品房无法比拟的。这些居住模式曾经都是我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居住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由房地产商集中开发面向市场出售的商品化住宅成为我国城市居住组织的主要模式。这种住宅模式是在开发商更关注经济效益、指标的达标以及空间的充分利用下生成的,其中必然滋生了邻里交往问题。他们关注的是一些可以表现出来的物质层面上的东西,比如小区绿化绿,配套设施的完善度等等,而忽略了住在其中人民在心理上的诉求。 下面我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下影响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衰落的主要原因:第一,经济技术的发展,促使社会联系的方式增加,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年轻人中产生了一大批宅男、宅女。 第二,交通工具日益发达,出行都以汽车代步,大大减少了与社区居民的见面交流的机会。 第三,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生活圈子过于狭小,工作压力徒增,极少人拥有多余的时间用于邻里交往。 第四,商品住宅的出现其实更像是人类的第二个工厂,不能很好的提供人类合适的交流空间,邻里之间缺乏一个开放、便捷的交流平台。 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看出,邻里交往的问题,不单单是我们建筑师所能解决的,但是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去为解决邻里交往提供一个良好的建筑空间环境,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生活载体,只有在这种物

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提要:所有的公共艺术之所以被称为公共艺术,是因为它首先存在于公共空间当中,然后又为公共大众服务。不同的作品置于不同的空间当中,它的属性也会随之改变。文章将公共艺术着重从空间意义上进行探讨,对公共艺术的做出一种新的分析研究,并着重分析社会空间层面上的公共艺术。 关键词:公共艺术;空间;公共空间;城市空间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 我们知道著名的设计理论家尹定邦先生他认为:“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这类空间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机场、公共大厅等室内外公共活动场所。”这种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所有的公共艺术之所以被称为公共艺术,是因为它首先存在于公共空间当中。即它在空间上必须以一种公共方式存在,即使一件被雕塑家用于公共场所的雕塑作品,如果它在创作完成之前只是被放置在私人的空间当中,那么它也只是一件私人艺术品,而不能成为公共艺术。当然有一个例外就是私人空间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转化为公共空间,尽管是短暂的。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公共的概念从空间上来讲,也具有可变性。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同样一件雕塑作品放置在私人空间当中和公共空间当中,它们的属性是不一致的。放置在私人空间当中,我们便不能称之为公共艺术。 二、公共艺术的功能及特点 公共艺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那么,它就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第一,它能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公共艺术作为地域公共文化的象征和公共信息的传播媒介,以视觉形象及视觉符号体系构成了与地域环境公共关系沟通的平台,公众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创造性想象,加深对作品意义的理解。第二,它能够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和修养。同一个艺术作品给不同人的感受固然是不同的,同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可以让公众感受到它存在的意义,能让公众领悟到作品与人自身之间存在的意义。第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公共艺术是矗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的标志物,它不仅要具有自身的功能,还具有装饰的作用,因此公共艺术的创作和视觉意向直接影响到公共空间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品质。第四,地域性的标示。公共艺术作品有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依附时代人文背景而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纪念性和鲜明的视觉特征,公共艺术就成为了其所在地的地域性的标示。除此之外,公共艺术还有两种与众不同的特点:第一,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与艺术性。公共艺术是存在于不属于个人空间的艺术作品,人们的认同与接受在长期传播过程被化为公众审美意趣的东西,形成了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就需要带有独特艺术形式,设计师或者是艺术家在设计作品的时候都是带有情感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而创作的作品,所以它

浅谈公共环境空间的设计原则和影响

摘要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化的格局。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回顾公共艺术发展的文化脉络,透析城市公共艺术与公众、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心理、视觉、精神上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以及开放性。人们需要沟通。实用性和装饰性公共空间设施。 人的活动复杂性,决定了公共空间性质的多样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不但包括视觉上的多层次、多岗位的开放,还包括观赏者不同审美情趣的开放。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是综合性的,要综合考虑功能性。人文题材、环境观、公共性、环保观念、材料选择,以及对公众的心理情感影响等等因素。这种综合性特点受到视觉心理学、建筑学、环境色彩学、光学、民俗学等。总之城市公共空间的创作是艺术家在环境与大众之间建立一座相互融洽的桥梁的活动。 关键词:环保;公共空间;装饰;多样性。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一、引言 (3)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3) 三、城市公共环境分类 (4) (一)自然环境 (4) (二)人文环境 (4) 四、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分类 (4) (一)实用性空间 (4) (二)装饰性空间 (5) 五、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5) 六、市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城市公共空间 (6) 七、结语 (7) 参考文献 (8)

一、引言 人们的感觉经验也在起着改造作用,而这些公共空间艺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创造精神和社会审美教育功能,来引导大众走向高艺术性境界,承担改善整体视觉关系的美化功能,因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和公共性是统一的。城市公共空间应与城市的整个环境、历史、文脉对话,给市民提供一个彰显公共意志、维系都市情感、营造和谐精神空间。人不仅是依靠视觉来感知世界,而是通过各种感观来接收外界的刺激。显然,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存在对视觉的偏好,导致了对其他感知需求的漠视。 对躯体觉的忽视无疑限制了人的空间,环境的意象不是惟一感觉的体验,忽略多种感知体验的空间设计理念已经制约了设计水平的提高和思路的创新,人需要通过感觉来认知环境,渴望从身边的环境中获取美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不仅赐给了大众视觉感知的权利,也给予了人们通过躯体感觉来认知环境、获得愉悦的机会。因此,人不仅需要环境成为视觉上的艺术,更希望它拥有可触知的美丽。对外界环境的求知与求美。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应该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应该注重观者在作品场中不同方位的艺术感悟。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城市的开敞空间依据其权属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是为了给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舞台,城市空间里的生活比城市空间本身更为有意义。人类需要交流、需要沟通,这就是公共空间形成的基础,由于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既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因此它必然要求作为载体的城市提供各类适宜的场所。对于城市而言,这些场所不是别的,就是城市公共空间。它具有开放、公开特性、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空间。正是由于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才使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具有特定的语言要求,即艺术形式上的开放性、艺术变现形势上的通俗性、设计上的综合性。 三、城市公共环境分类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实用标准文档 例一: 案例名豪申创意中心案例投资 5500 万元称总额 作者崔海涛设计是否竣工项目案例 选用 设计类室内设计案例类型展览空间型 案例所江苏南通市案例面积 8800 平方在地米详细地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工业区石江公路1907 号 址 参与设朱非波、崔自豪竣工时间 2015-5-1 计师 业主名豪申布艺有限公司 称 业主联 undefined 系人 所用材凌云幕墙、环球UMGG、兔宝宝等品牌 料品牌 设计说 A、作品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独特挖掘角度: 明展现了南通家纺行业的新面貌,体现了南通家纺业的良好发展 B、作品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它在外形和颜色上与周围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看上去眼前一亮,从而产 生一枝独秀的效果,避免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C、作品在空间布局 上的设计创新点 : 将豪申公司的五大事业部合理安排到各个区域,完美呈现 D、作品在设计选材上的设计创新点: 使用环保材料 E、作品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销售量稳步上涨,扩大营业面积,给客户带来良好的空间印象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 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

实用标准文档 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实用标准文档 HA事业部顶面图 HA 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 积占用大于1/2, 展示空间运用大 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 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 HA不同 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 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品 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立 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展 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界 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 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 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 频繁。

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环境行为分析

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环境行为分析 摘要: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出发,调查分析了丰益城市花园小区的几个环境行为实例,进而探索研究居住小区公共空间设计中关于环境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设计模式语言,以促进建筑师改进设计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区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 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环境;行为;对策及建议 一.研究的意义 环境行为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的活动及人对环境的反映,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1] 。它对建筑师分析问题、激发灵感、改进方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开始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如何改进设计方法,从而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富于人性化的室外生活空间,是时代赋予设计师的责任。 二.丰益城市花园小区背景简介 丰益城市花园小区位于北京西三环南路,总用地面积13.86公顷,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总户数3322户,居住人口10630人。居民主要为当地及市区拆迁的居民、卫戍区军属(整栋购买) 、市自来水公司家属(整栋购买)及少部分零散缺房市民。下面通过观察及深度访谈的形式,对小区环境、居民的行为及心理进行研究。 三.小区居民在小区公共空间的行为 1.小区居民的活动时间及活动内容 丰益城市花园小区的居民们通过每日的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在这有限的公共空间里演绎着无限丰富的多彩生活。 丰益城市花园小区(西区)的居民行为模式调查表(2007年11月3日周六) 居民类型时间段主要活动类型活动人数主活动地点 老年居民早晨6:00~8:00打太极拳剑、抖空竹18 绿化带树下

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

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 杨伟良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丰富多样的住区公共空间成为衡量住区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在当前国内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地产开发商和设计从业人员为了追求高效率和高回报,大范围地推行标准化设计的同时,往往却忽略了住户的切身需要和感受。住区华丽的外表下并不能为住户带来丰富的活动,小区内缺乏生机,邻里间关系冷漠,在这样的住区内生活,居民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因此,研究如何通过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使住区居民的交往活动更加丰富,对于居民的福祉和设计从业人员实践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居住区公共空间;公共空间设计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住宅建设迅猛发展,城市住区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居住环境的社会人文质量却差强人意。居民的社区意识淡漠,邻里衰落和邻里交往危机日益严重,并不断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因此,当前研究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2概念的界定 (1)居住区:与传统居住小区概念局限于住宅和物质环境设施不同,这里的住区体现了社会学中“社区”的部分涵义,即不仅关注居住区的物质条件也关注居住区内的社会问题,注重物质空间对社会生活的支持。 (3)城市住区公共空间: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的定义是在城市的住区内部空间中,存在于在建筑实体之间的开放的空间体,是居住在城市住区中的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城市住区的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区域,对于提升住区生活品质、提供更加多元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1]。 1.3当代住区公共空间的现存问题 (1)设计思想忽视人的社会性:城市空间具有相应的社会属性,住区也应该是物质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结合。我国当代住区设计方法深受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影响,再加上住区建设的时间短、强度大、“批量化”的生产模式,使得住区在空间环境设计上往往缺乏对居民日常生活的调查研究,设计中对人的社会性关注不够[2],不能很好的满足居民的行为活动需求。造成很多方案虽然在设计图纸上严格符合规范要求,采光、通风、间距等都很有理、很美观,但是建成环境和居民使用反映却差强人意。 (2)空间环境的形式化倾向:不少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片面注重视觉冲击与景观的华美,空间环境设计上过于追求形式化,往往不能很好的为居民使用,这实际上造成了公共空间的浪费。 (3)注重整体忽视细节:不少住区的空间环境进行鸟瞰和画片宣传的时候都十分醒目,但是一但住户搬进住区才发现空间环境的细节太欠考虑。常常是简单的做一些象征性的水体和绿化,而道路线性设计、绿化搭配、空间节点的尺度与氛围、休息座椅的设置、以至于夜间道路的照明等都较为缺少精心的考虑和雕琢。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要等细节也考虑得不够充分。 (4)活动设施分布与居民使用的矛盾:针对日常交往活动而言,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都有赖于良好的外部条件的触发而产生。因此,空间环境能否被很好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良好的配套设施。当前新开发的住区往往都引入了会所、茶食、健身房、游泳池等大型的公共服

当代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艺术介入空间》的解读及启示

当代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构——《艺术介入空间》的解读及启示 【作者】翁剑青 【作者简介】翁剑青,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北京100871) 【摘要题】理论探讨 【正文】 法国艺术史与美学博士卡特琳·格鲁(Catherine Grout)著述的《艺术介入空间》(注:Pour de I' art dans notre quotidian. (des oeuvres en milieu urbain)/Catherine Grout. [法]卡特琳·格鲁著;姚孟吟译,《艺术介入空间》(都会里的艺术创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Pour de l' art dans notre quotidian. )1书,从社会学、艺术学及文化学的多重视角,记叙和阐释了西方当代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建构中的某些方式和意义,它并非1部着重在纯粹的理论上进行抽象阐述的著作,而是借助对当代公共艺术的具体实践与观念的考察而进行的独到的评介。该著作中所阐述的公共艺术观念及主张,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国内外相关著述中的理论见解。它通过40余件公共艺术介入都市空间的典型个案,向人们推介和剖析了具有创造性及观念艺术特征的都市公共艺术之现象和方式。这对于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之公共艺术建设,显然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尤其是对于当下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的深化,有着某些可贵的启示及借鉴的作用。 本文试对该著作的部分解读,概要地梳理和明晰其内在思想的倾向,以及对我们相关领域事业的显在启示,并为寻求我们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坐标增添某些参照和比较的对象。下面将以原作者的言说及观念为蓝本,并伴以本文笔者对相关问题的认知,从4个基本方面加以有限的解读和阐述。 1、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及“公共艺术”的再定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公共空间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不再仅仅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广场、道路节点或公园、会所等场域。这些场所大多只是设计者或城市历史使之形成的1些实体空间,实际上它们在今日已经很少能够真正成为人们进行公共交流的场域,而人们更多地需要依据自身的环境条件、生活方式,创造出多样的乃至即兴的可供公众参与和互动的共享空间。况且,当代公共空间在相当的程度上已经隐形在诸如电子网络、电视、报刊等其他公共媒体之中,这使得公共空间形态(及社会政治学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形成了多元化、非物质化或非固定化的存在方式。同时,现实中的人们又永久地需求在真实的空间中进行面对面的群体生活和社会交流。因此,作为供市民大众了解复杂多样的世界和进行交流、聚会、娱乐及休闲的公共空间,就产生了各种相应的概念和形式,这显然是为了适应多元社会和现代技术的发展。 卡特琳·格鲁所著的《艺术介入空间》(以下皆简称为《艺》)认为,公共空间的诞生和存在,并非就是由即定的实体空间范围所划定的,而是由于生活着的人们的需要和行为所建构的。西方国家中以往城市广场等空间形式的存在,却不能掩盖“西方城市空间中公共空间的消失或缺席”之情形的存在。因此,从1定的意义上讲,公共空间建构的要点,是适应社群交流的具体需要和方便。《艺》以古希腊城邦国家为背景言及典型公共空间的原始语意: “在初始,公共空间不等于城市空间,它有时会被放在1个称为…公民广场,(agora)的空间,它在此聚集了自由及平等的人们。这么1来,…真正的公众不是实体空间的城邦(地理位置或是建筑设置);它是人们群体的动员,这些共同行动、发言的人,以及他们为此目的所拓展、使用的空间……当人们聚集在那儿,它既非必需也无法永久存在?。在每个人为自由地行动或言论聚集的地方(可预见共同的目标),公共空间即因交流或相互的效仿竞争而活跃起来。这需要他人的参与,当我们谈到公共空间,它不只是众多个体集结的空间,它尤其是1个可以让人相遇、相互聆听的空间,1个含有视觉与听觉的空间。……公民广场,这个希腊专有名词的来源是公众思想的空间化,生而平等的人在其中聚集,并共同决定城邦的未来”(注:同上书,第21页。) 但由于世界城市及空间性质之历史的演变,其语意和实质也随着语境的变换而变换着。于是,在现代都市的公共艺术介入及与之相匹配的公共空间(它可以是非永久性的或即兴的)的建构中,重要的不是刻守传统意义(名义)上的公共空间的概念,而是要注重这种空间是否可能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是否可能形成公

艺术类课程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课程简介Array 一、课程定位 《公共空间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 程,该课程根据商业类、餐饮类、娱乐健身类、酒店类等典型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以设计项目工作流程为依据,采用设计项目引导与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方案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表现、方案制作等核心知识和必备技能,具备从事室内设计师岗位所必需的设计项目调控、设计项目协作、设计项目沟通等职业素养,课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二、课程内涵 教学目的: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程序、及设计表达能力。同时以设计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案例实训,熟悉领会公共空间装修设计的材料、工艺、管理、预算、施工综合项目策划、设计与运作能力。 教学内容: 1、公共室内空间设计方法与程序,主要学习概念设计与方案设计的图形思维方法与表达,并最终以施工图的形式来展现设计方案。 2、专卖店项目设计,主要学习专卖店的装饰设计、道具展示设计及空间组合设计。 3、餐厅项目设计主要学习餐厅的重要功能区,营业区与厨房设计,并辅以家具陈设设计方面的内容来开展教学。 4、娱乐健身空间设计主要包括歌舞、洗浴、球馆、美容剧院等空间室内设计,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接触与训练,进一步熟练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并提高设计审美修养。 5、酒店项目设计是公共空间设计中要求比较高,施工难度大,施工标准高,管理难度大的设计项目。不但要熟练掌握设计的方法流程,还要掌握酒店专业的特 点,有针对性进行项目运作。其中入口、大堂、客房是酒店的核心功能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 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 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以此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 【摘要】阐述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作为公共建筑空间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的意义及其自身的特性。研究如何在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中体现其特性并且使设计更加人性化,充分发挥起作用。 【关键词】城市室外空间环境;环境设计;概念;景观特性 一、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概念分类及特性 (1)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概念是城市公共建筑空间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建筑入口的一侧或两侧,建筑楼梯的转角处所围合成的开放性空间环境。在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中,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 由于依附于主体或主要建筑,公共建筑室外空间应与主体或主要建筑相协调,反映主体或主要建筑的设计要求和特点。在这些空间中活动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活动的性质以必要性活动为主,伴随着其他活动,因此空间应体现出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包容性。 (2)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分类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按其使用性质划分为封闭性、半封闭性、开放性三大类。我国各大城市公共建筑大部分砌筑围墙,因此公共建筑与城市用地是绝对分开的,属于封闭型,其性质很难确定是广场还是庭院,所以通称“城市公共建筑环境空间”;有些医院、体育馆建筑,布置一些环境空间或者花园,只有去看病的人或去看球赛的人才能使用,属于半封闭性;在欧洲各国,把公共建筑外部环境空间与城市空间融合在一起,作为城间的一部分向外开放,这属于开放性。本文主要注重的方面是开放性的空间环境。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按其所处地段可以分为:商业建筑外部的空间角落;文化类建筑外部的空间角落;比较庄重的政府、纪念性建筑外部的空间角落。 各个类型的角落空间在城市中处于不同的位置,为市民提供各种景观类型的多种体验,丰富城市空间形象,突出建筑物与其周围主要环境空间特色。 半开放性空间开放性空间 (3)城市公共建筑环境角落空间的景观特性 根据城市环境所必须具备的活力性、感觉性、适应性、接近性和管理性

居住区外部空间使用人群心理行为论文

居住区外部空间使用人群心理行为研究摘要:如何评价居住区外部空间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居住于此 的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对待它的态度。通过使用者的心理及行为需求,找出真正适用性、具有滞留性的居住区外部空间。并结合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找出其适用的空间特性,使居住区外部空间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 关键词:心理需求行为需求年龄段居住区外部空间 中图分类号:b845.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how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outer space more important is to see people live in this in use process treat it attitude. through the user’s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demands, find out the real applicability, have sex residential area external space stranded. and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age paragraph the group, and find out the suitable spac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area outer space really satisfy people’s needs. key words: the psychological demand behavior demand outer space age residential area 一、居住区外部空间现状分析 人居环境是永恒的话题!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证明:人类的需求 呈递增状态,永无止境。当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必然对精神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设计 【摘要】公共艺术总体设计的作用就是制定公共艺术围绕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公共管理等艺术成为一个整体,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出更好的人文气息。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化的格局。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回顾公共艺术发展的文化脉络,透析城市公共艺术与公众、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心理、视觉、精神上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以及开放性。 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美感运用 城市公共空间,顾名思义,它是指城市中供人们活动的公共场所。与私有空间不同,公共空间是一个“共同性”的范畴,它能够为市民提供生活服务以及社交的场所,也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并具有景观、宗教、商业、社区、交通和休憩性活动等城市性功能。现如今,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其在为广大市民提供社会和生活服务的场所外,还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并体现城市的魅力,

展现一个城市的文明发展程度,并构建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因此,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空间美感,对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个城市的独特之处,离不开这座城市在发展历程中所保留下来的历史岁月,而旧建筑、旧街区、旧历史文化等,都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之处,也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因此,在设计时,应挖掘和利用城市历史发展中那些宝贵的人文景观资源,保护好完整的历史信息,并以相应的设计手段对周边环境加以设计,使其与历史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在保留和延续城市传统文化特征的同时,彰显城市特有的个性,使其能成为本市市民的生活基地和外地游客的旅游景点。这样,不仅激发了人们对城市的深切情怀,还能使城市呈现出地域性。 但是,共设施艺术化不等同于多摆放些雕塑,但公共设施却包括雕塑。雕塑是公共设施的一部分。生态观念的介入,为雕塑家提供了新的题材和新的方式,产生了一种新颖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雕塑――生态雕塑。它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更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唤起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这里以大连城市公共设施为例加以说明。大连以广场多而著称,在广场上或广场周边都会有小议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公共设施艺术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同样,每座城市也都有自己的性格。

浅谈关于儿童安全的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3877738.html, 浅谈关于儿童安全的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作者:杨明强薛波涛寇瑞超 来源:《建筑与文化》2012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从满足儿童安全需要的角度出发,对当前我国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存在的 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根据儿童活动特征,选取居住区中儿童活动最集中、使用率最高的道路空间、植物绿化、水体、铺地、健身器械、小品等几个方面提出针对儿童的安全设计观点。 【关键词】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儿童安全 1 研究背景、现状与意义 1.背景与现状:安全,是人类仅次于吃饭、睡觉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的第二位基本需求。作为居住环境设计的三个原则,安全原则位列方便原则和舒适原则之前,被摆在首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安全的需要从过去简单的防火、防盗变的更加多元化、综合化。与成人相比,儿童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其活动半径小,活动范围固定,居住区内的公共活动空间是儿童可达性最高、活动最频繁的地方。而儿童并没有活动场地的概念,每个孩子都有把任何身边的事物变成游戏对象的天赋。因此,居住区内的任意角落都有可能变成他们的游戏环境。 由于我国住宅市场化的时间不长,在居住区内设置专门的儿童游戏场地尚属于起步阶段,且存在着数量太少、使用率低等问题。儿童作为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之一,通常是与成人“共用”居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虽然这些公共活动空间满足了大部分成人活动的需求,但是对儿童活动的考虑却少之又少,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据调查显示,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儿童伤害案例中,发生在居住区中的儿童伤害案例占40%以上。 研究意义:基于以上现状,从儿童安全的角度对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进行探讨和研究,充分了解儿童活动特征及其对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特殊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创造出既能满足成人使用需要,同时又能兼顾儿童安全考虑的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是建筑师们不容忽视的课题,对我国现阶段的居住区设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定义 如果将住宅作为容纳室内居住生活的容器,那么社区物质环境则是容纳户外居住活动的空间载体。本文中的公共活动空间既包括那些供居住区内居民日常活动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活动空间与场所,也包括构成、围合、界定空间的建筑小品、装饰小品、游憩设施小品、铺地等。儿童的好奇心重,对于危险的认识不足,常常会在人行道施工工地、停车场角落、边界

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与理念分析

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与理念分析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住宅小区环境中合理配置和设计配套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有机结合,提高小区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而能够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 关键词: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原则 一、住宅小区配套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配套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住宅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各式各样,但

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规模、档次、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配套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配套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4、休闲活动场所的设计。休闲场地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住宅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配套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二、住宅小区商业配套建筑设计 小区商业配套设置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快速扩张后的城郊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