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品德资料学科教学论知识点汇总

思想政治品德资料学科教学论知识点汇总
思想政治品德资料学科教学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

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P28 阅读视野)

(P3 随堂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思想政治课程的容是根据国外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政治运动设置的,强调课程的政治功能。)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

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

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

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

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 第四阶段概况?)

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

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④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 六点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

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容。

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学生学的方式: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6)重建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新教材的新变化?(两者区分)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1、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

①智育说②德育说

③德智兼容说④思想政治教育说

⑤公民教育说(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主导决定性作用。

2、思想政治(品德)课性质教材观点: P8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

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

■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P11 理论研究: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①德育是统帅,指导何促进智育和体育的发展;②智育是中心,德育、体育本身也包含智育的容;③体育是基础,是德育、智育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修德育为首,三育并举】

1、从课程设置看——是主要学科;

2、从学生发展看——处于首要地位;

3、从学校德育工作看——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

(一)目标的分类

1、政治课程目标的结构分类:

■所谓结构分类:以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把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目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方面。(1)以知识、能力、觉悟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2)以知识、情感、行为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3)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三维目标”)

2、课程标准确定的政治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政治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P16 表格

(二)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

1.课程目标定位有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P16 理论探究

1)社会本位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以社会发展为中心设计课程的目标,重点规定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的标准。

2)学生本位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个体发展价值,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核心定位课程目标。

3)学科本位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学科发展价值,重点围绕学科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定位课程目标。

五、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理念

■课程理念是课程的核心,是制约课程建设的灵魂。

1、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及其价值取向:P22

1)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基本价值取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造就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P24-26(高中课标)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P26-27(初中课标)

1)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课程的追求

2)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建国以来,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和容安排不断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政治课怎样的特点?

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政治课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3、政治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程?为什么?

4、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其把握

(1)含义: P33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们课程的性质、目标、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2)把握:【性质、容、行为指向、作用 P33—34】

第一,性质:课程标准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和国家对课程的要求。

第二,容: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是国家利用以指导、规、评估和管理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章。

第三,行为指向:课程标准指向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目标要求,是对多数学生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原则规定。

■合作学习容:

①阅读P32“一次中美顶尖高中生的对话”,思考面对就业竞争,特别要警惕“说起来天下无敌,做起了有心无力”的现象。

美国学生:成熟、干练、稳重。

中国学生:表现与社会实际生活完全脱钩,眼界狭窄,缺乏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心智,在现实面前一筹莫展,没有实际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考: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P34-35

第一,结构不同。

第二,从性质看

第三,从目标看

第四,从服务对象看

第五,从作用方式看

第六,从本质特点看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分析

(1)了解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规定:P37

(2)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①课标的框架结构:P38

②必修模块的核心概念及其主题结构:P39—40

■以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认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以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市场经济、政治、先进文化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核心概念:市场经济

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核心概念:政治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核心概念:先进文化

思想政治必修二:哲学与生活(解放思想、实事、与时俱进)核心概念:求真务实

③选修模块的名称及主要容:P41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第二,经济学常识第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第四,科学思维常识第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第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3、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其表现

(1)特点:P42 最突出特点是实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2)表现:P42-43

第一,突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第二,关注了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

第三,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第四,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要求

■合作学习容:

阅读P43实践反思,探讨课程标准给“唯分数评价”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

答:打破这种评价,建立发展性评价或综合性评价(多元性评价),改革考试制度。

二、思想政治(品德)教材

1、对教材含义的不同理解:P47

第一,广义: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卡片、教学实物等,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以称为教材

第二,狭义:指教科书。教科书是根据各科课程标准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日常所说的为狭义。

2、教材(教科书)与教学的关系:P47-48

【课堂讨论:有人认为,教师教学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讲清,把教材容讲透,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认识?教材容与教学容的关系?】

第一,教师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师教的材料第二,学生用教材学,教材是学生学的材料

第三,教材承载教学的主要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

3、教材(教科书)与课标的关系:P48

【课堂讨论:教材多样,教材编写多样化现象是否意味着教材编写脱离课标?为什么?】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主要的载体和具体体现

2)事实上,教材编写中以什么为指导思想、编写那些容,选用什么样的材料,采用什么样的编写体例等,都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3)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绝不意味着教材编写时生搬硬套课程标准,而只是强调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编写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多样化。

第一,适应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第二,要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

4、思想政治教材分析

(1)不实行“一标多本”

(2)教材编写体例的特点:P51-52

(3)教材容选择的逻辑性特点:P52

(4)各必修模块的容框架:P52-55

(5)思想政治(人教版)教材的主要特点:P53-55

1)以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

2)学科逻辑服从生活逻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教材的过程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5、思想政治教材的使用问题:P56

(1)总的原则:

(2)处理好五个关系:

第一,“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第二,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第三,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第五,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第四,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和知识教学的关系

■示例分析

解读高中政治课标【初中课标2011版】

解读政治必修一

课标必修“注”

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

提示与建议:针对“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

运用主体是教师。

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

前言

一、教材的基本理念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三、教材的设计思路

单元

一、本单元的地位二、本单元容结构

一、本课设计意图二、本课教学容分析

三、本课重点难点分析四、教学方法建议

五、教学评价建议六、教学资源

综合探究

一、综合探究设计的意图二、探究活动开展建议

三、补充资源

政治生活教师教学用书

前言

一、教材的指导思想二、教材体系结构及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四、教学建议五、教学评价建议

单元

一、本单元的地位二、本单元的容结构

一、教育教学目标二、教学容分析及教学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疑难问题释疑五、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六、教学资源

七、检测与参考答案

综合探究

一、结构分析二、设计意图三、操作建议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资源

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步骤设计(参考)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标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教材?思想政治(新)教材有哪些特点?

【提醒:区分“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特点。”】

3、介绍思想政治必修模块的容框架。

4、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如何使用思想政治教材?

第三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课程资源的概述

1、课程资源概念的各种观点

(1)—(8)P62

(2)课标的观点: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2、课程资源的特点

德智共生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交叉性

3、课程资源的类型

(1)—(6)P65

(2)教学实践常用的分类 P65 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

4、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学科特点

2)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改革的发展

3)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4)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5)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素质

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P68

1、目的性原则:围绕课标服务课标

2、综合性原则:整合资源提高效能

3、时代性原则:最富有时代感的课程

4、实践性原则:在实践中落实“双引导”

5、优先性原则:优先目标、成本、特色

6、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存在问题 P70

1、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开发主体单一、开发意识薄弱、开发能力缺乏】

2、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资源结构单一、资源容远离学生生活】

3、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利用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忽视发现探究、缺乏创新改造、挖掘利用不充分】

4、利用空间方面的存在问题

【课堂是最主要的场所】

四、课程资源利用开发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1、基本策略 P73-74

(1)强化意识,把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出发点

(2)挖掘教材,明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点

(3)立足生本,抓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点

(4)发挥优势,凸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闪光点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考试试题名词解释参考题

名词解释 第一章(8页)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 第二章(33页)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从性质来看,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课程的要求。从内容来看,课程标准规定着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是国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章。从行为指向看,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目标要求,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法要求,是对多数学生经过某一段学习之后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原则规定,而不是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从作用来看,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第三章(63页)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拼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第四章87页 四、教学过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它既包括一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构成要素,又包括一系列组成教学过程逻辑历程的基本成分。 第五章(105页) 五、教学设计:是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方法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诸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设计或规定,为教学活动指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 第六章(155页)

六、教学反思:是指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思想、观念,以及参与的教学活动,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获得一定的有关教学的心认识,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合理性,并使自己更好地成长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第七章(163页) 七、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 第八章(197页) 八、启发式:是相对于“注入式”而言的,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 第九章(215页) 九、思想政治(品德)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是指学生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目的、有步骤的获得思想政治(品德)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有的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素质,并产生行为变化的过程。 第十章(248页) 十、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版)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也是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体现)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联系: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价格与供求相互关系使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不同行业和地区得到配置)

(完整版)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100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100%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 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考试时间2020年1月4号 题型: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15分教学设计 15分(高中哲学生活)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①完成基本理论教育 ②完成思想品德教育 ③完成各种能力教育 ④完成心里健康教育 第九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①教师与学生——中心范畴 ②教育与教学——中介范畴 ③传授与接受——手段范畴 ④内化与外化——成果范畴 ⑤理论与实践——性质范畴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师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二、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②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⑤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⑥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教育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年度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兴趣、意志、价值、情感) 能力目标(分析、评价、辨析、选择) 品德目标(政治、思想、品德) (课本P76图2-2)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 ①情意目标 ②知识目标 ③能力目标 ④品德目标 三、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 培养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第三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 ①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统一 ②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 ③教学过程四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 ①教师 ②学生 ③教学内容 ④教学手段 ⑤教学环境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教学三体论:教育者、受教育者、环境 主导主体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师生双主体论: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师生复合主体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主客体否定或“交互主体”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主体性关系。 结论: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学生的学习力 ①智力因素(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1.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内容: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 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 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和非公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3.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其中,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想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措施的内容:保障性措施和促进性措施 6.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包括国家的 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国家的标志 等 7.公民人身权利的内容: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8.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的内容: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9.消费者依法享有合法权益的内容: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和要求赔偿的权利;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10.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的主要内容: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享有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签 订劳动合同的权利;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休息和休假的权利(每天工作不超过8 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 小时的工作制度) 11.我国税收的种类(内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12.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内容: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100%汇总,没有最全,只有更全!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东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3

2017秋17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的是 A. 收集资料 B. 创设问题情境 C. 学生提出假设和答案 D. 得出结论 正确答案: 2. (),也称导言课,是讲授一门新课所采用的授课类型 A. 绪论课 B. 复习课 C. 讲评课 D. 讨论研究课 正确答案: 3. ()是教师通过演示直观教具,唤起学生表象,并以引人入胜的分析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从而进入新课学习的导入方法 A. 直接导入 B. 引文导入 C. 事例导入 D. 直观导入 正确答案: 4. 将记忆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脉络以方便记忆的方法称为() A. 组织记忆法 B. 笔记记忆法 C. 图示记忆法 D. 联想记忆法 正确答案: 5.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不包括() A. 文化素质 B. 思想素质 C. 政治素质 D. 道德素质 正确答案: 6. (),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觉悟的有效形式 A. 写小论文 B. 读书报告会 C. 课后作业 D. 课堂教学 正确答案: 7. 下列选择中,不属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类型的是() A. 授新课 B. 绪论课 C. 自习课 D. 讲评课

正确答案: 8. ()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系统性评价,用于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它是在学习形成阶段进行的掌握学习情况的一种措施 A. 形成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个体内差异评价 正确答案: 9. 下列()不属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 A. 文化生活 B. 经济学常识 C. 政治生活 D. 生活与哲学 正确答案: 10. 课堂教学目标,被称为() A. 一般教学目标 B. 具体教学目标 C. 特殊教学目标 D. 普通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17春在线作业3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 A. 敏感的性格 B. 成熟的性格 C. 融洽和谐的心理状态 D. 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正确答案: 2. 下列关于研究性学习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学习的核心问题是学生要不断质疑 B. 师生关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C. 学习的基本形式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D. 学习的基本内容是“获取知识的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 正确答案: 3. 思想政治课学习常用的记忆策略有() A. 地点记忆法 B. 时间记忆法 C. 组织记忆法 D. 联想记忆法 正确答案: 4. 教学设计的原则包括() A. 主体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灵活性原则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整理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整理 高考政治知识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1只羊=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G-W. 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 交换价值←---价格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

整理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精华

2014 中 考 政 治 基 础 知 识 复 习 归 类 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

2014中考政治基础知识复习归类 中考思想品德基础知识复习归类 归类一:“根本”类 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6、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7、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根本的要求和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8、国家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0、解决我国社会现阶段主要矛盾(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 11、我们党、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要求(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3、要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强国,最根本的是: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4、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 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17、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18、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19、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归类二:“基本”类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6、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8、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 简述教学目标的涵义。 答:教学目标是指教者预先设想和拟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后身心素质发生的变化。 2.简述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答:(1)认真掌握理论; (2)了解实际。 3.简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本质。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实践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继承和创造的活动过程。 二、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论述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 答: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成熟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独特结合和稳定表现。 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1)模仿教学阶段; (2)熟练教学阶段; (3)创造教学阶段; (4)风格形成阶段。 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1)要对事业充满爱; (2)要提高理论修养; (3)要把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 (4)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

2.对于教师和学生谁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你的理解来论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答:(1)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不是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教育和领导。教师从事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他在领导学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培养教育学生的活动,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上。既然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原则上就要确立学生民主参与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就要确立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在教学评估上,必须改革单一的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模式,深入教学改革。 三、情景题(共20分) 1、教师要具有组织教学的艺术,也包括在特殊情况下组织教学的艺术。教师要面对的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有不少学生对某问题提出疑问,或者不同意教师的某些说法,假如当学生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时,那么,在课堂上你会如何应付这个尴尬的局面? 答:(1)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不能混过关,更不能胡乱吹回答欺骗学生; (2)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的积极思维; (3)要尽快圆满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当堂不能解答的,可课上说明,再课后查阅资料,尽快回答学生。 四、实际应用题(共20分) 1、如果让你做一个关于某节课的教学设计,你将从哪几方面进行设计? 答:(1)教材简析。教材是教学的根据和基础,设计教学必须要对教材情况作出简单介绍和分析。(2)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对象,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 (3)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针,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案中写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目的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住教学的主要方面和关键问题。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知识整理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1.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 现在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1)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 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2)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3)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 填写家庭树,看看自己家庭结构的类型;讲讲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庭里出名的人。 二.我爱我家

1.大人讲我小时侯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3)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2.无悔的奉献 (1)父母对家庭的贡献——夸夸自己的父母 (2)父母对子女之爱——概述母爱和父爱 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3)父母对子女的义务——父母养育子女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3.感受家庭温暖 (1)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 家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2)热爱自己的家——用自己感触最深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三.难报三春晖 1.爱洒心间 (1)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2)我们应该以爱回报 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中考政治必背的知识点-2021政治中考知识点

中考政治必背的知识点:2021政治中考知识点 初三部分: (一)青少年需要树立的法制观念。 1.宪法至上的观念。 2.遵纪守法,尊重社会道德的观念。 3.珍惜权利,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的观念。 4.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观念。 5.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观念,青少年要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观念。 6.坚决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统一的观念。 7.依法保护自己的观念。(青少年学生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8.依法保护环境的观念。(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二)法律含义及其作用。 1.基本特征: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我国法律作用:保障社会公共生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 (三)树立宪法意识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权利有: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未成年子女要求父母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合法财产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有政治自由权利和选举权、被选举权,批评权,建议权。 公民义务有:赡养父母、受教育、依法纳税、维护祖国统 一、安全、荣誉和利益、守法和护法的义务。 (四)依法维权1.要学法、懂法:明确自身权益和义务。 2.要守法。 (1)青少年为什么要守法?:因为A.法律代表国家的意志,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我国法律体现人民意志,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C.只有自觉守法才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守法是公民的义务。所以,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青少年要平等的守法,违法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2)青少年守法?:要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力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范围。自觉履行义务必须自觉做法律所规定的时,不做法律所禁止的事。 (3)用法、护法:用法就是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履行法律义务,促使自己健康成长;护法就是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通过斗争维护自身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合法权益,这也是公民的义务。

中学思政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第四章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准备第一节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建立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备课中主要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题。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整合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预设与生成:在良好的预设中生成。 “生成”理念的根本特点是过程性,强调生长与过程,强调师生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强调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生成课程与教学目标。 3.理论与生活:生活体证理论,理论提升生活。 第二节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通常所说的备课,主要就是指针对具体课时、在相应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过程。具体讲,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即微观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做到两个“相结合”:掌握教材与掌握学生相结合,集中备课与分散备课相结合。 一、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所谓教材解读就是指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在研读、探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的基础之上,整理出教材教学内容的主要观点、实质内容及其逻辑理路,明确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教学重难点和师生探究、对话的主题,从而把握领会教材实质的活动和过程。我们要有新课程的教材观来加以指导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的一般要求:“懂、透、清、升” “懂”,就是弄懂,包括弄懂教材的基本知识和逻辑体系。 “透”,即通常所说的”吃透教材“。首先,要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搞清楚,扫除“地雷”、清除“死角”,但这只是平面意义上的“吃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材理解深入,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体系。 “清”,即梳理清知识点、能力点、思想情感点。 “升”,即由理生情的升华,在知识的传授中蕴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点归纳 一、“制度”类 1.基本经济制度 2.分配制度 3.根本制度 4.根本政治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一国两制制度 9.多党合作制度 10.政治协商制度 二、“基本”类: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 2.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4.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5.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6. 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全面小康的基本特征:(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社会更加殷实。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 谐相处。 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10.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1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觉担负起 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 1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15.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复习提纲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考试时间2017年1月4号 题型: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15分教学设计15分(高中哲学生活)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①完成基本理论教育 ②完成思想品德教育 ③完成各种能力教育 ④完成心里健康教育 第九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①教师与学生——中心范畴 ②教育与教学——中介范畴 ③传授与接受——手段范畴 ④内化与外化——成果范畴 ⑤理论与实践——性质范畴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师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二、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②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⑤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⑥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中政治的内容包括了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等几个大的模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大全,希 望大家喜欢! 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大全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生活 1.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原因。 ①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的。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③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⑤有利于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⑥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2.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义新农村。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 ⑤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⑥调整内外需结构,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倒经济增长新局面。 3.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的原因。 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增加居民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②是社义生产目的和社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 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倒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当前我国外需不足,需要扩大 内需。 4.经济生活分析如何扩大内需,让人民放心消费?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加居民收入。 ③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保障社会公平,完善一个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两个举措(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以及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⑤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扩大就业。 ⑦企业要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 ⑧劳动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二、政治生活 1.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人大角度分析应如何履行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①人大代表:提出关于转发的议案,审议相关议案以及表决相关决定,并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相关部门质询监督。 ②政协委员: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对相关部门民主监督。 ③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法律保障。行使决定权,审议通过相关决议。行使监督权,监督各级政府 三、文化生活 1.文化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起怎样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综合国力。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和智力支持。

初中政治中考核心必备知识点汇总

初中政治中考核心必备知识点汇总 一、国策、战略、理念 3个考点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 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 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 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3个考点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 容)。 三、标志、标准

7个考点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根本、基础等 36个考点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