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1课时短暂的隋朝及唐朝的开国和盛世练习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1课时短暂的隋朝及唐朝的开国和盛世练习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1课时短暂的隋朝及唐朝的开国和盛世练习 人教版

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第一课时短暂的隋朝及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一、选择题

1.(2010·基础题精选)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制度革新的再认再现能力。隋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朝沿用并发展完善。府兵制起源于西魏,后隋唐沿用。均田制起源于北魏,后隋唐沿用。

答案:C

2.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提出:“隋炀帝开运河,正是一方面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就代表了新的时代之显著的展开。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幸娱乐。但这是时代的需要,当时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 )

A.江南已得到开发,需要加强南北联系和经济交流

B.当时南北经济已趋于平衡

C.南方爆发农民起义需要派军队镇压

D.民族融合巅峰的出现需要开辟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

答案:A

3.(2010·基础题精选)秦汉以来的历代社会,都有一套防灾减灾决策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防灾减灾措施的有( )

①都江堰的修建②统一车轨,修建驰道③引进玉米和甘薯④修建洛口仓、含嘉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都江堰为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引进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是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修建洛口仓、含嘉仓等大粮仓是为了备荒年,因此①③④都属于中国古代防灾减灾的措施。

答案:B

4.马克思说过:“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下列哪些史实在事实上证明了马克思这段话的正确性( )

①秦兵马俑的制作②隋大运河的开凿③汉武帝治理黄河④长城的修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题目中有两个限定项“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社会物质实体”。汉武帝治理黄河是为了根治水患,与①②④有明显的区别。

答案:C

5.唐玄宗《禁官夺百姓口分永业田诏》曰:“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违法买卖……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以下对这一记载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

A.当时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B.官僚地主采用地租剥削方式

C.土地兼并影响唐朝安定

D.推行按土地资产纳税的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两税法的理解能力。按土地资产纳税的制度是唐德宗时期开始实行的两税法,唐玄宗时期仍然实行租庸调制。

答案:D

6.(2010·改编)《旧唐书》评价:“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以下最能体现唐太宗该思想的是( )

A.屈己而纳谏 B.任贤而使能

C.恭俭而节用 D.宽厚而爱民

答案:A

7.(2009·驻马店模拟)武则天时期,未经考试而“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时人讽刺这种现象“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这种现象表明( )

A.武则天反对科举制

B.武则天夸大自己的政绩

C.科举制不能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D.武则天不拘一格广揽天下人才

答案:D

8.(2010·试题研究)唐太宗曰:“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此言说明唐太宗( )

A.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

B.完善并发挥中央机构的作用

C.善于用人,知人善任

D.严刑峻法以使人人自危

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结合材料所述很容易先排除A、D两项,材料中能体现出唐太宗善用人才,但材料的主旨是百官各司其职发挥中央机构的作用,故应选B。

答案:B

9.“在掌权的近半个世纪中‘顺应历史潮流,革除时弊,大开科举,创立‘自荐’求官制

度,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以上材料描述的帝王是( )

答案:B

10.(2010·基础题精选)唐太宗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反复强调的是( )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戒奢从简,完善制度

C.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D.轻徭薄赋,利存百姓

解析:材料中的“君”与“人”分别指皇帝和天下百姓,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因此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轻徭薄赋”。

答案:D

11.(2009·北京测试)中国历代帝王都希望立碑为自己歌功颂德。中国古代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则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希望自己的功过留给后人去评说。根据她的生平活动,其功过是非可以写上的一条是( )

A.设安西都护府,管辖高昌故地

B.创“自荐”求官的制度,广揽人才

C.限制佛教过盛,裁汰僧尼

D.发展科举,设集贤院,广聚学者

答案:B

12.(2010·改编)历史上曾出现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元盛世”等一系列盛世局面。这些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

A.封建统治者有时会调整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B.阶级矛盾有时是可以调和的

C.地主阶级具有进步性的一面

D.在这些时期统治者放弃了法家思想转而采用儒家思想

解析:这些盛世局面都是在农民起义后,新政权的建立者吸取前朝教训,通过调整政策,

缓解矛盾而出现的。统治者的目的是维护其封建统治,不能说明其进步性;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统治者的统治思想是儒法并用、外儒内法。由此,排除B、C、D。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一次,唐太宗回到后宫,满脸怒容,咬牙切齿地说:“早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长孙氏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太宗说:“魏征经常在朝廷上当众羞辱我。”长孙皇后听完,马上退回内室换了一身朝服出来表示祝贺。太宗很惊奇,长孙皇后对他说:“我听说主明臣直,魏征敢于直言,是因为陛下是明君,我怎能不祝贺呢?”太宗于是转怒为喜,对魏征更加敬重。

材料二“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具有什么样的政治品质?

(2)结合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具有上述政治品质的主要原因。

(3)请你对上述政治品质在治国方面的作用,作出简要评价。

答案:(1)虚心纳谏。

(2)巩固统治,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3)虚心纳谏,对君主而言是一种优秀品质,它对巩固政权、治理国家具有必不可少的

作用。治国成败,仅限于统治者的个人政治品质是不完善的,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实行以法治国。(或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依靠君主个人政治品质的优劣,是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政治清明的。)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材料三明朝思想家李贽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

——李贽《史评纲要》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反映唐太宗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李贽的评论阐明了一个怎样的实质问题?依据是什么?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和阅读理解的能力。本题思想意义强,对当今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答案:(1)有。正是鉴于隋朝“征求无已……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灭亡”的教训,唐太宗才“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3)封建君主专制。因为大臣的谏或谀以君主好恶为转移,君主的意志决定一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 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 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 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 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 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 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 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 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课发现自己 考点汇总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三课发现自己 核心考点 1.我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原因: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 2.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严重的意义? (1)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2)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①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 ②更好地理解、宽饶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3.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 (1)生理方面: 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 (2)心理方面: 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 (3)社会方面: 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 4.认识自己的途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5.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对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意义? (1)自我评价的意义:

①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慢也不自卑。 ②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2)他人评价的意义: ①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②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统统、清撤的认识。 6.怎样正确对待他人评价?(P30) (1)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清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2)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是成熟的表现。 7·接纳与欣赏自己的原因;我们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8.怎样接纳自己? (1)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①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善。 ②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 ③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2)需要乐天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9.怎样欣赏自己?学会欣赏自己有什么意义? (1)要求:①欣赏自己的独到,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②欣赏自己,不是骄慢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 (2)意义:①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 ②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1课时短暂的隋朝及唐朝的开国和盛世练习 人教版

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第一课时短暂的隋朝及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一、选择题 1.(2010·基础题精选)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制度革新的再认再现能力。隋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朝沿用并发展完善。府兵制起源于西魏,后隋唐沿用。均田制起源于北魏,后隋唐沿用。 答案:C 2.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提出:“隋炀帝开运河,正是一方面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就代表了新的时代之显著的展开。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幸娱乐。但这是时代的需要,当时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 ) A.江南已得到开发,需要加强南北联系和经济交流 B.当时南北经济已趋于平衡 C.南方爆发农民起义需要派军队镇压 D.民族融合巅峰的出现需要开辟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 答案:A 3.(2010·基础题精选)秦汉以来的历代社会,都有一套防灾减灾决策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防灾减灾措施的有( ) ①都江堰的修建②统一车轨,修建驰道③引进玉米和甘薯④修建洛口仓、含嘉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都江堰为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引进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是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修建洛口仓、含嘉仓等大粮仓是为了备荒年,因此①③④都属于中国古代防灾减灾的措施。 答案:B 4.马克思说过:“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下列哪些史实在事实上证明了马克思这段话的正确性( ) ①秦兵马俑的制作②隋大运河的开凿③汉武帝治理黄河④长城的修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年号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唐朝皇帝年号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唐朝皇帝年号列表唐代皇帝列表唐代皇帝世系表庙号谥号姓名在位年限年号一、唐朝618年—690年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626(8年)武德618年-626年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649(23年)贞观627年-649年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683(24年)永徽650年-655年显庆656年-661年龙朔661年-663年麟德664年-665年乾封666年-668年总章668年-670年咸亨670年-674年上元674年-676年仪凤676年-679年调露679年-680年永隆680年-681年开耀681年-682年永淳682年-683年弘道683年中宗(被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嗣圣684年睿宗(被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690(6年)文明684年光宅684年垂拱685年-688年永昌689年载初690年二、武周690年-705年则天大圣皇帝武曌690-705(16年)天授690年-692年如意692年长寿692年-694年延载694年证圣695年天册万岁695年-696年万岁登封696年万岁通天696年-697年神功697年圣历698年-700年久视700年大足701年长安701年-705年三、唐朝705年—907年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705-710(5年)神龙705年-707年景龙707年-710年恭宗殇皇帝李重茂710唐隆710年睿宗(复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710-712(2年)景云710年-711年太极712年延和712年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712-756(44年)先天712年-713年开元713年-741年天宝742年-756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762(6年)至德

(完整版)第3课盛唐气象知识归纳

《盛唐气象》知识归纳 知识归纳: 知识点1 经济的繁荣 1.表现 知识点2 民族交往与交融 2.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 1 )背景: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 ( 2 )措施: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3.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4.民族交往与交融的表现 ( 1 )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 2 )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 3 )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5.唐与吐蕃

( 1 )吐蕃概况: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 ( 2 )唐蕃和亲 史实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意 义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3 开放的社会风气 6.特征: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7.表现 ( 1 )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 2 )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知识点4 多彩的文学艺术 8.唐诗 ( 1 )概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 2 )代表诗人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1.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 3.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5.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6.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7.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 8.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9.材料一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很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10.材料二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文才秀美”等10科举荐人才。……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1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你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弊端? 依据是门第出身。这种制度造成门第出身较高的人,即使不学无术也可以当官,面普通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很难步入仕途。 12.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方法是什么制度?与材料一中制度的相比哪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科举制。材料二中的科举制更好。因为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较低的读书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作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 300多年。 随堂巩固案 1.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右图)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B ) A.王莽 B.杨坚 C.杨广 D.李渊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 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2)措施: 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贡献: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3.女皇武则天: (1)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农业措施: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对她最恰当的评价) (4)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名臣:姚崇、宋?Z 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贡献: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的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唐朝兴盛的原因 原因:1)国家统一;2)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3)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4)民族关系友好;5)对外交往友好;6)注重创新等。2 6. 唐朝兴盛的启示 (1)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2)注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外积极主动交往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4)注重人才培养和选用是社会发展的保障。21co 7.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济繁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难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过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从 图中你可以找出哪些民族? 唐朝前期实施开明友好的民族政策,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 展示《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提出问题:吐蕃位于我国什么地方?唐太宗时期,谁统一青藏高原各个部落? 赞普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后,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展示《步辇图》,提出问题:《步辇图》反映什么历史事件?你能从这幅图中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吗? 展示《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教师讲述: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想一想: 展示材料和图片,提出问题:唐蕃友好关系有哪些新发展? 观察图片,回答 问题。 观察图片,回答 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 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 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概 况。 学生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唐中宗时 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 和亲。 唐玄宗时唐蕃“和 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相 约盟誓,互不侵犯。 学生阅读材料, 引起学生的兴 趣,迅速地进入学 习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 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识 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 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论从 史出的能力,培养

2018年高三历史考前作业

考前历史作业 一、选择题 2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文化遗址(距今约3800 —3500年)考古队队长许 宏认为,对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讨论,目前仅限于推论和假说的范畴。该文化的族属 和王朝的归属问题最终廓清,仍有待于包含丰富信息的文字材料的发现和解读。在这里, 将二里头文化遗址视为夏朝存在的标志是一种 A ?逻辑推理式的历史解释 B ?对新的历史现象的理解 C.对历史有效信息的提取 D .史料实证式的历史解释 25. 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反对率兽食人”的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 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这种种共生意味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其特定价值内涵同源于 A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B.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 26.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 "图。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是 A .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B .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 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D ?政治中心转移的反映 27. 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成之学新。”从乾嘉之学 到道咸之学”的变化体现了 A .统治危机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产生28. 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 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说明 B .商办是解困出路之一 D .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 White House、国务书记 "The Secretary of State分别” 被官方汉译为白宫”国务卿”并一直沿用下来。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晚清时期中国不断融入世界 B .君臣观念下的文化融合 C .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 .各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30.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 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新型人民军队 A .党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 B .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军队领导权 C .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 D .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 31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峰(如下图所示)。其中第四次出现于 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 A .非洲和欧洲 B .亚洲和北美洲C.亚洲和欧洲 D .非洲和亚洲 32. 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 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这个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句 话影响西方哲学史两千年的伟大哲学家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 可见古代雅典 A .实行宗教神权统治 B .神意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 C .自由缺乏必要环境 D .派系纷争造成政治权力滥用 33. 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然而,到了 18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 C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逐渐丧失 D .康梁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A .洋务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C.官办是洋务企业的病因 29.晚清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大楼

中国开国皇帝的政治身份及夺取天下的难度系数排名

中国开国皇帝的政治身份及夺取天下的难度系数排名 秦始皇嬴政,出身贵族,继承父亲嬴子楚秦王位。由于秦始皇的太爷爷秦昭王在长平之战中消灭赵军主力以及列 代君王打下的基础,故秦始皇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6.这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第一位出生贵族的皇帝。汉高祖刘邦,出身生农民,担任过泗水亭长(派出所长),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击败强秦,消灭项羽,“朕本布衣,未有尺寸之分封,起于田垄之间,三年而亡秦,五年而有天下”,故汉高祖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9.这是中国出生农民的第一位皇帝。新朝皇帝王莽,出身外戚,因为姑母为汉成帝皇太后,封为射声校尉(二千石,即郡守级干部),后担任大司马(三公之一),汉哀帝时担任安汉公(位在三公之上),然后辅佐汉平帝,成为国丈,顺利夺取天下,故王莽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4.成为第一位夺取女婿天下的开国皇帝,也是第一位出生外戚的开国皇帝,也是第一位亡国之君的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小地主,父亲为县令,早年求学于京师太学,以务农经商为业。后来参加新莽末年农民起义,成为绿林军名将,昆阳之战大出风采,借助绿林军旗号在河北发展实力,以河北为根据地逐步建立政权,趁绿林军、赤眉军火并,坐收渔翁之利,擅长攻心战术,逐步统一全国。故汉光武帝由豪强而取天下,难度系数为8.汉光武帝成为第一位书生开国皇帝,

也是第一位小豪强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出身权臣之家,其父曹操通过多年奋战,统一全国四分之三,进位丞相、魏王、冀州牧,操纵朝政近三十年。曹丕继承父亲权位,强迫汉献帝“禅让”而取天下,故难度系数为2.这是中国一位权臣出身的开国皇帝,也是第一位诗人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出身权臣之家,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三人经营,完全控制曹魏朝政。司马炎继承父亲晋王、大将军权位,强迫魏末帝(陈留王)“禅让”而取天下。由于司马氏经营日久,手段残忍,故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1.这是中国第一位后宫万人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选择白痴做太子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出生农民家庭,应募参加北府兵,镇压农民起义而逐步因为军功执掌大权,在北伐建立威信后,进位为宋王,然后迫使东晋恭帝“禅让”。由于是军功而成为大将,控制兵权而成为皇帝,宋武帝的天下难度系数为7。这是中国第一位大将起家的皇帝,也是第一位杀死废帝的皇帝。可以说,从曹丕到司马炎,都是善待废帝,刘裕却开了诛杀废帝的恶劣先例,后来刘裕子孙也被萧齐诛灭,看来“与人宽容”才可以“于己宽容”。齐高祖萧道成,出生军人世家,因军功而进入中枢,多次平定皇族叛乱,逐步控制朝政,进位为齐王,废掉宋少帝而夺取天下,夺取天下难度系数为6。这是中国又一位大将起家的皇帝,也是第一位北方氏族出身的皇帝。梁武帝萧衍,出生皇族,是齐高祖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设计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 无答案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 考点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三省六部 (1)三省指,负责决策;,负责审议;,负责执行。 (2)尚书省下辖六部:六部指、、、、、 。 (3)意义:三省六部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了,保证了的独尊。 2.科举制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世族大家依靠门第掌握政权;随着世族大家的没落,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实行。 (2)内容: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 ,科举制形成。 (3)意义:有利于打破,扩大,提高;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利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唐朝藩镇割据 (1)背景: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2)影响:严重削弱。 考点二经济特征 1.农业: (1)隋唐时期,江南地区出现。我国的耕犁已经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2)土地制度:制。为抑制豪强兼并土地,维护,巩固统治,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官民占有土地最高限额,禁止土地。 (3)意义:保证国家;促进。 2.手工业 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唐朝时期形成了南北两大制瓷系统。

3.商业: (1)隋唐时期出现柜坊和飞钱 (2)唐都长安设立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市坊严格分开。 (3)唐朝在广州设立,负责对外贸易。 考点三文化特征 1.三教合一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有了新的发展。 (2)内容:南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即“三教合一”。唐朝统治者奉行“”政策,即、、。 (3)影响:儒学正统地位收到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科技成就: (1)贾思勰的《》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善、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巨著; (2)隋唐之际,我国出现了印刷术。 (3)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 3.汉字、书法、唐诗、笔墨丹青 (1)的《》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唐朝时期的书法家:、、。 (3)诗仙指;诗圣指。 课前真题检测: 1. 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负责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机构。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C.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 D.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 2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土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深专人采访举子

中国古代各朝的开国皇帝

中国古代各朝的开国皇帝夏***启 商***汤 西周***武王姬发东周***平王姬宜臼 秦***嬴政即秦始皇 西汉***高祖刘邦东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魏***曹丕蜀***刘备吴***孙权 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元帝司马睿 南北朝:南朝---宋***刘裕齐***萧道成梁***萧衍陈***陈霸先 北朝---北魏***拓拔珪北齐***高洋北周***宇文邕 隋***文帝杨坚 唐***高祖李渊 五代:梁***朱温唐***李存勖晋***石敬瑭汉***刘知远周***郭威宋***太祖赵匡胤 元***太祖铁木真 明***太祖朱元璋 清***太祖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帝王谱开国皇帝详细介绍 夏朝约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县禹 商朝约前1675-1029年亳河南商丘汤 周西周约前1029-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发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476年 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 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 新朝9-23年王莽 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 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 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439 南朝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 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

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洛阳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7 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 宋 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 辽国907-1125 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 大理937-1254 太和城云南大理 西夏1032-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北京开封河南开封 元朝1206-1368 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1368-1644 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16-1911 北京皇太极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复习提纲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言 1、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是何时?唐朝。 2、唐朝前期出现了哪两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4、隋末在太原起兵的隋朝官僚是谁?李渊。 5、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李渊(唐高祖)、618年、长安。 6、唐朝第二代皇帝是谁,其年号是什么?李世民(唐太宗)、贞观。 7、唐太宗的革新措施(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贞观之治”局面怎出现的原因?) (1)主观方面: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等。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8、举出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三例。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9、如何评价唐太宗时期的统治?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10、唐朝在中央机构的设置上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11、唐太宗时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进士科。 12、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贞观之治。 13、如何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共有4小点),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二、女皇帝武则天 14、唐朝第三代皇帝是谁?(武则天是哪位皇帝的皇后?)唐高宗。 15、武则天改国号为什么?如何评价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16、武则天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实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隋唐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隋唐】 【目录】 第二章,公元500-1500年的中国 一、隋朝 ⒈政治。①统一*。②三省六部制。③州县制。④科举制。 ⒉经济*。①均田制。②租庸调制。③大运河。 二、唐朝 ⒈政治。①制度完善。②唐太宗*。③节度使。④安史之乱*。 ⒉经济。①制度改革。②农业。③手工业。④商业。⑤外贸。 ⒊文化。①印刷术。②火药。③文学。④艺术。 说明: 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 一、隋朝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陪都洛阳,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文帝进行了制度建设,隋炀帝进一步改进制度,奠定了隋唐强盛的政治基础。但是,隋朝是通过政变夺取政权的,没有领教人民力量,所以,隋炀帝出现暴政,618年被推翻。 ⒈政治。 ①统一*。 1】条件。南方开发,北方经济恢复,南北经济联系加强;北周统一北方,加强制度建设,奠定统一基础;民族融合,南北差异缩小;民心厌战,渴望统一;隋文帝正确的战略战术。2】过程。589年灭陈。 3】意义。为大规模建设提供条件;促进了隋唐强盛。 ②三省六部制。 1】源流。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2】职能。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但真正的宰相却是临时职务。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收支、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接待少数民族、外国人】。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工部:负责工程建设。渐渐的, 3】特点:①分工明确,②效率高【决策错误减少】,③互相牵制,④分散相权,集中皇权。4】评价。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第二,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③州县制。 1】背景。东晋南迁后设置许多侨置州郡县,南朝继续,地方行政制度混乱;北方州郡县设置数量多。行政效率低、国库开支大。 2】措施。裁撤郡级行政机构;裁并州县,减少数量;地方官不再拥有军权、财权。

(整理)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含照片)gxj

唐朝皇帝世系附帝王像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 年~626年 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

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61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在太原李渊成功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了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61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他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领了长安。他拥代王杨侑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後,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後李渊开始著手消灭其他反隋力量,在他的儿子李世民的帮助下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後消灭了薛举、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最後一个梁师都是在628年被平定的,这时他已经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了。同时他又利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的分裂稳固北部的边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够夺取中原的主要条件。

河南省名校2018届高三压轴第二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儒家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A. 周公的文治武功为后世敬仰 B. 儒家成圣成贤的理想追求 C. 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D. 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儒家学者视为圣人”,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现实和秦汉以后儒家学说的纲常伦理观念,人们尊重周公应与其制礼作乐、构建社会秩序有关,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故选C;A过于具体,只适应当时周公所处的时代,后世主要不是因为其具体的作为而尊重和纪念他,故排除A;B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2.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唐朝就继承了隋朝诸多制度,如三省制、科举制、 均田制等,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这说明了隋唐时期 A. 治国理念相同 B. 演进趋势相似 C. 思想控制严格 D. 国家统一安定 【答案】B 【解析】隋唐政治方面的延续性表现在很多制度被沿用,这可以体现演进趋势是一致的,而且后者都有对前者制度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故选B;隋朝的治国理念与唐朝不同,因为隋朝暴政,而唐朝则是以民为本,故排除A;上述内容不仅仅是指思想控制,故排除C;D与题意

关系不大,故排除。 3. 记述出处 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 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 《宋史·陆秀夫传》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率苏刘义等,与元张弘范决战海上,大 败。他率十余舰突圈,退至螺岛(今广东阳江县以南海中),因台风 毁船溺死。 《宋史·张世杰传》 世杰以淮兵珠死战。至午湖上,张弘范攻其南,南北受故,兵士皆疲 不能战。诸军溃……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 出走,乃负禺投海中,后宫及请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 人。 《宋史·二王附》 尚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黄河吞。一朝天昏风雨恶,地火雷飞箭星落。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1279年崖山海战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元军大败宋军于崖山海面 B. 宋军战争失利源于战术失误 C. 战争中双方均用到火药武器 D. 战争造成宋军十余万伤亡 【答案】A 【解析】由《宋史·陆秀夫传》中的“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宋史·张世杰传》中的“率苏刘义等,与元张弘范决战海上,大败”、《宋史·二王附》中的“诸军溃……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中的“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等信息可以推知A符合题意,故选A;只有《宋史·二王附》中有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唐朝皇帝列表注: 1、李弘为唐高宗嫡长子,太子,但先于其父去世,高宗赐谥“孝敬皇帝”。唐中宗年间追尊庙号“义宗”,睿宗年间取消庙号,但称孝敬皇帝,迁往洛阳供奉。 2、武后临朝称制。 3、李裕为唐昭宗嫡长子,太子。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人发动政变,囚禁唐昭宗、何皇后及后宫妃嫔,逼迫昭宗传位李裕,改名李缜,名义上尊被囚禁的昭宗和皇后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次年正月,昭宗复辟,将李裕改回原名,降封为德王(后改濮王)。905年,朱全忠将李裕等九名兄弟一并杀害。 武周皇帝列表注: 1、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姬武因此被视为武氏先祖。但多数学者认为此人纯属武则天杜撰。 2、武曌本名不详,曾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后为高宗昭仪、皇后,为孝敬皇帝李弘、安定思公主、章怀太子李贤、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太平公主生母。麟德元年(664年),开始与高宗一同临朝听政。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永淳二年(683)十二月,唐高宗驾崩,皇太子李显即位。光宅元年(684年)二月,废李显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傀儡皇帝,本人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载初二年(691年)九月,武后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东都洛阳,改称神都,降李旦为皇嗣,赐武姓,以周文王为武氏始祖,并追尊武氏七世先祖,加封武氏宗亲。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武则天加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张柬之、崔玄暐等重臣发动“神龙革命”,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逼迫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李显复位后为母亲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结束,唐朝复辟。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唐隆元年(710年),改谥天后。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

各朝代年份+都城+统治名族+开国皇帝

【注:网络整理所得,仅供参考】

备注: 根据最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夏朝应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当然夏商周断代工程被人讽刺是“系统性编造历史”,“一群老混蛋最后找到的最大的证据是几片远古篱笆遗址”。 需要说明的是,汉高祖既非邦的庙号,也非谥号。作为汉朝开国皇帝,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但自汉武帝时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称邦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因此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帝”或“汉高祖”。邦死于公元前195年,终年62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 王莽既无庙号也无谥号,虽然自称新朝皇帝,但后来姓君主并没有对王莽进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进行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追封庙号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时为前代多个皇帝追封庙号,庙号也从他这一代开始泛滥。 “前”既然是在朝的后边,为什么不叫“后”而叫“前”?前的“前”是指其在十六国中是前,十六国里有两个,氐族苻健的前和羌族苌的后。后是反前建立的,也自称,故以前后区分。“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且像功达《氐族研究》所称,还是“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先”通常指始皇建立的朝之前,特指春秋、战国时期。 北燕的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高句丽王族,高云的祖父高和,是高句骊族群的分支。慕容宝收以为养子,赐姓慕容,因又名“慕容云”,称帝后恢复原姓高),实际的建立者是鲜卑化的汉人跋(太祖文成皇帝)。 慕容泓在前燕时期慕容俊在位时被封为济北王。慕容泓在位时虽未正式称燕王或燕帝,且原本有意归附慕容垂,惟建立年号已表示有独立于其他政权之意,故一般以慕容泓为西燕之建立者。 西蜀,有时亦称后蜀、谯蜀,由汉人谯纵建立的政权,不属于传统定义下的十六国之一,其统治地区大抵以盆地为围。 北后来和汉族融合为汉族。命令鲜卑贵族改姓汉姓,与汉族主通婚,学习汉语,穿汉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语,违反这一条就降职或者撤职;规定官民改穿汉人的服装;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北皇室本来姓拓跋,从那时候开始改姓为元。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