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5-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晁艳红;杨广建;齐丽娟;潘静;杨春洁;孙永琨

【摘要】5-氟尿嘧啶(5-FU)作为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药物,因其抗瘤谱广,有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实体瘤的治疗.随着现代肿瘤学的不断发展,替加氟、卡莫氟、尿嘧啶替加氟(UFT)、卡培他滨、替吉奥、TAS-102等一系列新型5-FU衍生物被逐渐研发出来,并继续在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的抗肿瘤作用.目前关于5-FU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尚无全面、详尽的总结,本文对此进行概括与综述,以提高临床肿瘤科医师对经典抗代谢类肿瘤药物的认识.

【期刊名称】《癌症进展》

【年(卷),期】2019(017)001

【总页数】4页(P9-12)

【关键词】5-氟尿嘧啶;衍生物;代谢;抗肿瘤

【作者】晁艳红;杨广建;齐丽娟;潘静;杨春洁;孙永琨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肿瘤内科,北京 101500;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100021;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021;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肿瘤科,郑州 450000;赤峰市医院肿瘤内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10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3

氟尿嘧啶合成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抗瘤谱广,目前仍是包括消化系统肿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基础性治疗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细胞S期,其作用有时间依赖性,持续静脉滴注可提高

疗效,联合亚叶酸钙有协同作用。5-FU一直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药物,其单药有效率为20%左右。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5-FU为核心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以

期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

1 5-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1957年,Heidelberger等[1]首次设计并发现将尿嘧啶的第5位氢原子以大小相

近的氟原子取代后所得到的氟化物不仅体积与原化合物相似,而且形成的C—F键非常稳定,在代谢过程中不易分解,能在分子水平上干扰正常代谢。自此,抗代谢类肿瘤药物5-FU问世,并迅速在临床成功应用,拉开了抗代谢类药物抗肿瘤作用的序幕。

5-FU本身并无生物学活性,其在体内首先转化为5-氟尿嘧啶核苷一磷酸(5-fluorouracil nucleoside monophosphate,5-FUMP)和 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

一磷酸(5-fluorouracil deoxyribonucleoside monophosphate,5-FdUMP)。5-FUMP在分子水平上伪装成肿瘤细胞核酸的重要前体——尿苷一磷酸(uridine monophosphate,UMP),并欺骗性地掺入RNA中,影响核酸的功能,干扰蛋白质合成;5-FdUMP在体内进一步磷酸化生成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三磷酸(5-fluorouracil 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5-FdUTP)。5-FdUTP 除可直接掺入RNA外,还可直接掺入DNA以抑制DNA链的延长,同时改变DNA

的稳定性,继而引起DNA双链断裂。更为重要的是,5-FdUMP还可与胸腺嘧啶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和甲酰四氢叶酸(分子式为CH2FH4)结合,形成稳定的三联复合物,从而抑制TS活性,导致不能有效地合成脱氧胸苷一磷酸(deoxythymidine monophosphate,dTMP)。dTMP作为DNA合成和

修复的必需物质——脱氧胸苷三磷酸(deoxythymidine triphosphate,dTTP)生成的关键底物,当自身不能有效合成时,dTTP生成缺乏,此时不仅DNA链不

能正常进行复制,DNA的修复功能也受到极大损伤,从而使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产生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目前认为,5-FU活性代谢产物对TS的抑制,是其发

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2]。

基于上述生化代谢机制,5-FU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的抗肿瘤作用,但因其自身药代动力学上存在诸多缺点,限制了5-FU的进一步临床应用。首先,5-FU亲脂性低,药物对组织细胞的亲和能力差,生物利用度低;其次,5-FU口服吸收不完全,即使快速推注5-FU,其在血浆中仍代谢迅速,药物半衰期短,仅为10~20

min[3],因此临床静脉应用5-FU时需要持续给药,不仅给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带来不便,而且给药过程中血药浓度的骤然升高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加迅速明显;最后,5-FU应用的个体差异较大,其在体内代谢消除呈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点,不同患者对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不同,从而使5-FU的骨髓抑制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尤为突出。

自从发现5-FU的抗肿瘤作用呈现显著的时间依赖性,相关学者通过进一步研究表明将5-FU持续静脉滴注可保持恒定有效的血药浓度,并可持续杀伤不断增殖进入S期的肿瘤细胞,从而平稳长效地发挥其抗肿瘤活性[4-5]。20世纪90年代,针

对晚期大肠癌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每两周大剂量持续静脉滴注亚叶酸钙与5-FU(De Gramont方案)对比小剂量静脉推注亚叶酸钙和5-FU(Mayo Clinic方案),持续静脉滴注5-FU不仅缓解率高,而且骨髓抑制和消化系统不良

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6]。自此,临床上5-FU静脉滴注全面取代静脉推注,其

抗肿瘤作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然而临床发现即便是匀速静脉滴注5-FU,其血浆浓度仍不恒定,表现为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生化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作为5-FU代谢的限速酶,

在人体内表现出昼夜节律性。从午夜至上午10:00,DPD活性较其他时间段明显提高约50%[7]。由于DPD活性节律的关系,5-FU的最高血药浓度出现在每日凌晨4:00左右,且此时机体对5-FU的耐受性也相对较高。如果在此最敏感的时

间给药,则可用最小的药物剂量收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减轻不良反应,这就是时辰化疗[8]。

随着人们对5-FU临床抗肿瘤作用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生化调节剂醛氢叶酸钙输注人体后,可在体内被还原成甲酰四氢叶酸,而甲酰四氢叶酸可促进5-FdUMP、TS、甲酰四氢叶酸三联复合物的形成,加强对TS的抑制,和5-FU有协同增效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5-FU的不良反应,醛氢叶酸钙为200 mg/m2时增效作用最佳[9-10]。随着临床肿瘤学的不断发展,第3代铂类药物奥沙利铂、5-FU及醛氢

叶酸钙组合而成的FOLFOX系列化疗方案经过多重演变改良,现已成为结直肠癌

内科化疗的标准方案。5-FU在消化系统肿瘤乃至其他实体肿瘤中,依旧发挥着重要的抗肿瘤作用。

2 5-FU衍生物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基于5-FU静脉应用的不便及上述诸多药理学方面的不足,使5-FU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为寻找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应用更加便捷及药效发挥更加稳定的氟尿嘧啶类似物,一系列5-FU衍生物相继被研发问世并应用于临床,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与临床获益。

2.1 第2代氟尿嘧啶衍生物——替加氟

替加氟最初于1968年由前苏联学者合成,为第2代氟尿嘧啶衍生物的经典代表。

第2代氟尿嘧啶衍生物主要包括喃氟啶(呋氟尿嘧啶、呋喃氟尿嘧啶FT-207)和双喃氟啶(双呋氟尿嘧啶、双呋喃氟尿嘧啶)。同5-FU一样,它们也是5-FU的无活性前体,需要肝药酶代谢及细胞色素P450系统降解,转化为5-FU,最终发

挥抗肿瘤作用。替加氟脂溶性高,可口服应用,胃肠吸收迅速,半衰期较5-FU长,药效维持超过12 h[11]。替加氟化疗指数为5-FU的2倍,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仅为5-FU的1/7~1/4[12]。

2.2 第3代氟尿嘧啶衍生物——卡莫氟

卡莫氟作为第3代氟尿嘧啶衍生物的代表药物,1975年由日本首次成功合成。与第2代氟尿嘧啶衍生物不同,卡莫氟可直接水解释放,胃肠吸收迅速,且在体内

不需要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就可以缓慢释放出活性5-FU而发挥疗效。5-FU

的体内半衰期为10~20 min,而卡莫氟的体内半衰期为11 h,口服卡莫氟可维

持较长时间的血药浓度且不良反应轻,对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13],尤其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卡莫氟的敏感性和缓解率明显高于5-FU[14]。

5-FU治疗直肠癌的缓解率为15%,而Koyama[15]在卡莫氟的Ⅱ期研究中报道卡莫氟治疗直肠癌的缓解率为43.3%。国内关于卡莫氟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数据显示,以卡莫氟为主的联合化疗对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可达92%,其中

2例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患者经卡莫氟联合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16]。

2.3 新型氟尿嘧啶衍生物复合制剂——尿嘧啶替加氟

尿嘧啶替加氟片(compoundtegafurtablet,UFT)作为由替加氟及DPD抑制剂尿嘧啶以1∶4摩尔比例组成的复合制剂,UFT使肿瘤病灶内的5-FU达到最佳浓度,其半衰期为6~14 h。尿嘧啶通过抑制体内5-FU分解从而提高5-FU水平,

使其在肿瘤内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较长。据报道,UFT治疗胃癌的单药缓解率达27.7%[17],且口服方便,价格便宜。Nio等[18]报道胃癌患者口服UFT 300~600 mg/d,共6周,缓解率达39%。亦有相关研究表明,胃癌患者口服UFT较

注射用同等剂量5-FU的患者血药浓度高[19]。国内相关回顾性研究数据表明,UFTP方案(UFT+亚叶酸钙+顺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总缓解率可达51.47%,对初治的晚期胃癌患者缓解率达71.43%,复发患者的缓解率达42.55%[20],主

要不良反应是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口腔黏膜溃疡、轻度骨髓抑制和脱发,患者均可耐受。另有两项Ⅲ期临床试验比较了UFT/LV方案与5-FU/LV方案一线治疗转移

性结直肠癌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中位生存期相似,UFT治

疗组的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5-FU治疗组,且UFT组患者的依从性更好[21-22]。

2.4 新型高效低不良反应氟尿嘧啶衍生物——替吉奥

替吉奥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以替加氟为基础开发出来的新型口服氟尿嘧啶衍生

物复合制剂,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以1.0∶0.4∶1.0摩尔比例组成。

替加氟所产生的活化的5-FU易被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DPD快速降解而失活,而吉美嘧啶作为一种有效的DPD抑制剂,可以长时间维持较高的5-FU血药浓度,进而增强5-FU的抗肿瘤效果[23]。奥替拉西钾口服后分布于胃肠道,可择性抑制

5-FU磷酸核糖化,在不影响5-FU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24]。

国外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替吉奥单药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总缓解率达44.6%,治

疗结直肠癌的总缓解率达35.5%,同时受试者的耐受性较好[25-27]。

日本ACTS-GCⅢ期试验分析了Ⅱ~Ⅲ期胃癌R0和D2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患者接

受疗程为1年的替吉奥胶囊(tegafur 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rassium capsule,TS-1)辅助化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术后辅助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80.1%,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的70.1%[风险比(hazard ratio,HR)

=0.68][28]。SPIRITS研究的最终结果显示,接受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长于接受替吉奥单药治疗的患者(13.0个月vs 11.0个月,

P=0.04);接受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接受替

吉奥单药治疗的患者(6.0个月vs 4.0个月,P<0.01)。因此,1999年替吉奥

被日本被批准用于晚期胃癌治疗[25]。随后,替吉奥在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胰腺癌、转移性胆管癌、中晚期鼻咽癌等治疗中均获得较好效果,因此日本相继批准替吉奥对这5种肿瘤的治疗,目前替吉奥相关的临床抗肿瘤研

究正在各国广泛开展。

2.5 新一代具有靶向性的氟尿嘧啶衍生物——卡培他滨

卡培他滨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唯一口服氟尿嘧啶衍生物,于1998年5月首先在美国上市,迄今为止,其也是最具生物活性的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其他氟尿嘧啶药物静脉给药的疗效[1]。与其他氟尿嘧啶衍生物比较,卡培他滨治疗实体肿瘤的特异性高、选择性强,主要与其自身巧妙的结构设计及独特的“三步激活机制”有关。卡培他滨口服进入体内后,以原型被胃肠道黏膜完整吸收,在肝脏和肿瘤组织内首先相继转化为5'-脱氧-5-氟胞苷(5'-deoxy-5-fluorocytidine,5'-DFCR)及5'-脱氧-5-氟尿苷(5'-deoxy-5-fluorouridine,5'-DFUR),其次在肿瘤细胞内胸苷

磷酸化酶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5-FU而发挥作用。卡培他滨及其代谢产物5'-DFCR及5'-DFUR不具有细胞毒性,其在代谢过程中最终产生的5-FU对肿瘤细

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29]。体外研究已证实,肿瘤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约为后者的

2.6 新型口服氟尿嘧啶衍生物——TAS-102

TAS-102是一种全新的核苷类抗肿瘤药物,由三氟尿苷和盐酸硫脲嘧啶组成。三

氟尿苷是TAS-102的活性成分,可直接与肿瘤细胞DNA结合,导致DNA功能

失常。但三氟尿苷被口服后,其绝大部分被降解,而盐酸硫脲嘧啶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并可防止三氟尿苷降解[32]。TAS-102的RECOURSE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受TAS-102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7.1个月,而

安慰剂对照组(最佳支持治疗)为5.3个月,TAS-102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

生存期为2.0个月,而安慰剂对照组为1.7个月[33]。基于上述试验数据的支持,TAS-102于2015年9月由美国FDA批准用于既往接受含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方案化疗后进展,或RAS野生型患者接受一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治疗后进展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

者的治疗。3~10倍[30]。卡培他滨的选择性药效释放,最大程度降低了5-FU对正常人体组织的损伤。

自从FOLFOX方案(5-FU联合奥沙利铂)成为结肠癌辅助化疗的标准后,对XELOX(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能否成为另一个标准方案的关注和期待持续存在。NO16968Ⅲ期临床试验对比了XELOX方案与FOLF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结果显示XELOX方案在无进展生存方面不劣于FOLFOX方案(HR=1.04,非劣效性界限上限<1.23),而在总生存方面,二者相似

(HR=0.99);在安全性方面,卡培他滨治疗组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更少;试验结果表明,XELOX方案不劣于FOLFOX方案,现已成为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标准方案[31]。

3 小结与展望

自20世纪50年代末5-FU被发现以来,人们不断研究如何提高5-FU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有针对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随着现代肿瘤学和临床药理学的不断发展,氟尿嘧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分子生物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肿瘤干细胞、肿瘤特异性抗原及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种新型氟尿嘧啶类药物,使活化的5-FU可以通过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进入肿瘤微环境,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甚至作用于肿瘤干细胞,从而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并进一步

降低氟尿嘧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氟尿嘧啶衍生物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Heidelberger C,Chaudhuri NK,Danneberg P,et al.Fluorinated pyrimidines,a new class of tumour-inhibitory compounds[J].Nature,1957,179(4561):663-666.

[2]Baba H,Teramoto K,Kawamura T,et al.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 and thymidylate synthase activiti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and in diseased

livers[J].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03,52(6):469-476.

[3]韩晓燕,卫洪波,连建学,等.5-氟尿嘧啶不同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1999,8(1):20-23.

[4]时静,陈海生,段存贤,等.5-氟尿嘧啶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药

学,2016,32(11):1053-1056.

[5]Kaldate RR,Haregewoin A,Grier CE,et al.Modeling the 5-fluorouracil area under the curve versus dose relationship to develop a pharmacokinetic dosing algorithm for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FOLFOX6[J].Oncologist,2012,17(3):296-302.

[6]Meta-analysis Group In Cancer,Piedbois P,Rougier P,et al.Efficacy of intravenous continuous infusion of fluorouracil compared with bolus administration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J].J Clin Oncol,1998,16(1):301-308.

[7]陈昕,梁超,雷开键,等.时辰化疗作用机制的生物学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01-207.

[8]刘德传,刘庆春,钟志凯,等.时辰化疗临床研究综述[J].中国临医药指南,2010,8(17):61-62.

[9]张力,林忠,夏忠军,等.大剂量醛氢叶酸+5FU持续滴注48小时(双周疗法)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J].癌症,2000,19(4):296-299.

[10]黄敏.氟尿嘧啶类抗癌药耐药机理及化疗增敏剂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

册),1998,25(2):94-97.

[11]徐旭,徐寰骞,黄新恩.紫杉醇脂质体或紫杉醇联合替加氟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6):467-470.

[12]李永亮,刑珊珊,罗以,等.替加氟或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31):3460-3463.

[13]罗兴喜,陈涛.氟尿嘧啶类抗癌药物新发展[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4,4(4):299-300.

[14]Maehara Y,Anai H,Kusumoto H,et al.Colorectal carcinoma in vitro is more sensitive to

1-hexylcarbamoyl-5-fluorouracil compared with six other antitumor

drugs:carboquone,adriamycin,mitomycin C,aclacinomycin A,cisplatin,5-fluorouracil[J].Dis Colon Rectum,1988,31(1):62-67.

[15]Koyama Y.1-Hexylcarbamoyl-5-fluorouracil(HCFU)—a masked 5-fluorinated pyrimidine[J].Cancer Treat Rev,1981,8(2):147-156.

[16]史冬梅.卡莫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98-100.

[17]周际昌.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64-66.

[18]Nio Y,Iguchi C,Yamasawa K.Oral UFT(uracil plus futrafu)fo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gastric cancer[J].Gastric Cancer,1999,2(1):64-73.

[19]Ho DH,Pazdur R,Covington W,et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9466640.html,parison of 5-fluorouracil pharmacokinetics in patients receiving continuous 5-fluorouracil infusion and oral uracil plus N1-(2’-tetrahydrofuryl)-5-fluorouracil[J].Clin Cancer Res,1998,4(9):2085-2088.

[20]贺文茜,张宁,孙京栋.UFT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6(2):146-148.

[21]Douillard JY,Hoff PM,Skillings JR,et al.Multicenter phase study of uracil/tegafur and oral leucovorin versus fluorouracil and leucovorin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J Clin Oncol,2002,20(17):3605-3616.

[22]Carmichael J,Popiela T,Radstone D,et al.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y of

tegafur/uracil and oral leucovorin versus parenteral fluorouracil and leucovorin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J Clin Oncol,2002,20(17):3617-3627.

[23]吴剑.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J].北方药学,2016,13(10):39.

[24]米希茂,张素娟.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

床,2016,16(10):1479-1481.

[25]Koizumi W,Kurihara M,Nakano S,et al.Phase II study of S-1,a novel oral derivative of 5-fluorouracil,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For the S-1 Cooperative Gastric Cancer Study Group[J].Oncology,2000,58(3):191-197.

[26]Takahashi I,Kakeji Y,Emi Y,et al.S-1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and recurrent gastric cancer: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prospects[J].Gastric Cancer,2003,6(1):28-33.

[27]Boku N,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tudy Group of Japan Clinical Oncology

Group.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disease:review from JCOG trials[J].Int J Clin Oncol,2008,13(3):196-200.

[28]Sasako M,Sakuramoto S,Katai H,et al.Five-year outcomes of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compar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S-1 versus surgery alone in stage II or III gastric cancer[J].J Clin Oncol,2011,29(33):4387-4393.

[29]Twelves C,Glynne-Jones R,Cassidy J,et al.Effect of hepatic dysfunction due to liver

metastases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capecitabine and its metabolites[J].Clin Cancer Res,1999,696(5):1696-1702.

[30]晋国权,李淼.Ⅱ、Ⅲ期结肠癌患者TS、TP和DPD表达水平与5-Fu为基础的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6):805-809.

[31]Cassidy J,Clarke S,Díaz-Rubio E,et al.XELOX vs FOLFO±s4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NO16966 updated results[J].Br J Cancer,2011,105(1):58-64.

[32]Burki TK.TAS-102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Lancet Oncol,2018,19(1):e18.

[33]Yasue F,Kimura M,Usami E,et al.Risk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utropenia in patients receiving oral trifluridine-tipiracil(TAS-102)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recurrent colorectal cancer[J].Pharmazie,2018,73(3):178-181.

5-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5-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晁艳红;杨广建;齐丽娟;潘静;杨春洁;孙永琨 【摘要】5-氟尿嘧啶(5-FU)作为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药物,因其抗瘤谱广,有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实体瘤的治疗.随着现代肿瘤学的不断发展,替加氟、卡莫氟、尿嘧啶替加氟(UFT)、卡培他滨、替吉奥、TAS-102等一系列新型5-FU衍生物被逐渐研发出来,并继续在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的抗肿瘤作用.目前关于5-FU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尚无全面、详尽的总结,本文对此进行概括与综述,以提高临床肿瘤科医师对经典抗代谢类肿瘤药物的认识. 【期刊名称】《癌症进展》 【年(卷),期】2019(017)001 【总页数】4页(P9-12) 【关键词】5-氟尿嘧啶;衍生物;代谢;抗肿瘤 【作者】晁艳红;杨广建;齐丽娟;潘静;杨春洁;孙永琨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肿瘤内科,北京 101500;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100021;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021;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肿瘤科,郑州 450000;赤峰市医院肿瘤内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10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3 氟尿嘧啶合成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抗瘤谱广,目前仍是包括消化系统肿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基础性治疗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细胞S期,其作用有时间依赖性,持续静脉滴注可提高 疗效,联合亚叶酸钙有协同作用。5-FU一直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药物,其单药有效率为20%左右。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5-FU为核心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以 期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 1 5-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1957年,Heidelberger等[1]首次设计并发现将尿嘧啶的第5位氢原子以大小相 近的氟原子取代后所得到的氟化物不仅体积与原化合物相似,而且形成的C—F键非常稳定,在代谢过程中不易分解,能在分子水平上干扰正常代谢。自此,抗代谢类肿瘤药物5-FU问世,并迅速在临床成功应用,拉开了抗代谢类药物抗肿瘤作用的序幕。 5-FU本身并无生物学活性,其在体内首先转化为5-氟尿嘧啶核苷一磷酸(5-fluorouracil nucleoside monophosphate,5-FUMP)和 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 一磷酸(5-fluorouracil deoxyribonucleoside monophosphate,5-FdUMP)。5-FUMP在分子水平上伪装成肿瘤细胞核酸的重要前体——尿苷一磷酸(uridine monophosphate,UMP),并欺骗性地掺入RNA中,影响核酸的功能,干扰蛋白质合成;5-FdUMP在体内进一步磷酸化生成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三磷酸(5-fluorouracil 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5-FdUTP)。5-FdUTP 除可直接掺入RNA外,还可直接掺入DNA以抑制DNA链的延长,同时改变DNA

药物化学论文-5-氟尿嘧啶

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秋季学期) 论文题目:5-氟尿嘧啶肿瘤细胞靶向性 前药的研究进展课程名称:药物化学 任课教师: 班级: 学号: 姓名:

5-氟尿嘧啶肿瘤细胞靶向性前药的研究新进展 摘要: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之一,通过干扰核酸的合成抑制癌细胞的增生,对结肠癌、乳腺癌、胃癌等癌症显示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但同时也伴随着很强的毒副作用。因此,对5-氟尿嘧啶进行有效的分子修饰,以克服其缺点,提高其靶向性和选择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活性作用和减轻毒副作用,已成为当今抗癌药物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不同靶向载体,对近年来国内外各种修饰的5-氟尿嘧啶肿瘤细胞靶向性前药及其抗肿瘤效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5-氟尿嘧啶前药、肿瘤细胞、靶向性、新进展 综述: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代谢类抗肿瘤药物之一,通过干扰核酸的合成抑制癌细胞的增生,主要用于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等[1].但由于首过代谢显著且亲脂性较低,5-FU的生物利用度低,影响抗肿瘤疗效,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临床应用时引起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为了降低5-FU 严重的不良反应,提高其中肿瘤靶向性,国内外学者对5-FU进行了大量的化学修饰工作,合成了多种5-氟尿嘧啶衍生物。其中替加氟(tegafur)、卡培他滨(caoecitabine)最具代表性,虽然它们毒性均5-氟尿嘧啶低,化疗指数较5-FU,但对肿瘤细胞无选择性,故不能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害。利用某些结构对肿瘤细胞的特殊亲和力作为靶向药物的载体,已成为当今靶向药物研究的热点。目前,肿瘤细胞靶向性药物可根据靶向部位不同分为肿瘤细胞靶向性前药、肝靶向性前药、直肠靶向性前药、骨靶向性前药等。现根据不同靶向载体,对5-FU肿瘤细胞靶向性前药进行综述和介绍。 肿瘤细胞是分裂增殖失去调控的细胞,要抑制其生长而又尽量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关键在于利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别,增加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目前已发现的能使5 - FU 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载体有以下几类。 1. 卟啉类载体 卟啉是一类结构特殊的化合物,对恶性肿瘤有特殊的亲和性,可选择性地滞留在癌细胞中,受到光激发后还能破坏体内外癌细胞,所以合成卟啉导向的抗肿瘤药物受到了较大的关注。胡泉源[2]以四苯基卟啉为载体,以酰胺键连接4个5 - FU分子,合成了5, 10, 15, 20 - 四[邻(5 - 氟尿嘧啶- 1)乙酰苯胺]苯基卟啉(H2 TFu PP) (图1) 。体外实验表明,化合物1比5 - FU具有更强的直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刘彦钦等[3~4]将卟啉与5-FU 连接,合成了一系列卟啉-5-FU 化合物(图2),并采用MTT 法对其进行了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其中某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在体外实验中提示卟啉基团能提高5-FU 对肿瘤细胞的亲和性。

5-氟尿嘧啶现代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5-氟尿嘧啶现代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5-氟尿嘧啶(5-Fu)是药典收载的抗肿瘤经典药物,作用于DNA合成期,对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癌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膀胱癌也有一定疗效。但是,5-Fu口服吸收不规律,且副作用较大,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共济失调等,严重者甚至发生血性下泻而死亡。为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疗效,国内很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将其制成不同的剂型,本文按不同剂型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微球或微囊 将药物包裹在不同载体材料制成的1~250 μm的微球中,能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作为药物载体,要求微球本身无毒、无抗原性、性质稳定。5-Fu微球及微囊的载体材料主要有可生物降解的白蛋白、明胶、聚乳酸、壳聚糖、聚丙交酯等。 1.1 白蛋白微球 白蛋白微球是以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制成的球状制剂,其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并具有缓释作用和靶向性。徐希明等[1,2]采用乳化热固化技术制备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Fu-BM)。以粒子(粒径0.05)。经过优选制得的Fu-BM,扫描电镜观察呈规则球形。粒径范围为0.15~0.98 μm,跨距为0.65,平均粒径0.56 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6.13%和90.38%。此外,徐希明等还通过在Fu-BM 的表面偶联2-亚氨基-2-甲氧基乙基-1-硫代-β-D-半乳吡喃糖苷,制备了氟尿嘧啶半乳糖化白蛋白微球(Fu-GBM)。制得的Fu-GBM多呈规则的球形,粒径范围为0.35~2.17 μm,跨距为0.80,平均粒径0.90 μm,糖密度为23.7,载药量为4.86%。程耀等[3]利用半乳糖酰化壳聚糖衍生物包复的Fu-BM,采用了乳化-交联固化法,分别以均匀设计和单因素处方分析优化了该制备工艺,然后在其表面通过静电作用力包裹壳聚糖衍生物,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最佳包裹条件,优化后的制备条件为:5-Fu浓度10 μg/mL,W/O体积比1/20,戊二醛加入量1.0 mL/100 mg牛血清白蛋白,固化时间4 h,衍生物包复时间10 min,衍生物浓度2%,冰醋酸浓度2%。 1.2 壳聚糖微球 壳聚糖(chitosan)来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其分解产物对人体无害,所制成的微球对特定器官组织具有靶向性,药物有缓释性。 梁桂媛等[4]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5-Fu壳聚糖微球,微球A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球B是首先制备成白蛋白微球,然后在其表面固定壳聚糖。并研究了微球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微球大小、形态与表面状态。结果表明,微球A 及微球B粒径主要分布在3.5~6.5 μm和0.6~2.8μm范围内,药物含量分别为10.86%和8.52%,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微球B具

新型5-氟尿嘧啶前药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新型5-氟尿嘧啶前药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杨浩;单媛媛;曹舫;马瑛 【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 【年(卷),期】2016(31)6 【摘要】Objective To synthesize and evaluate novel and potent prodrugs of 5-fluorouracil (5-Fu).Methods Six prodrugs of 5-Fu were prepared by incorporated various substituents on N 1 and N 3 position.The in vitro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gainst five cancer cell lines was evaluated by MTT assay.Results All the six prodrugs of 5-Fu displayed potent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gainst canc-er cell lines.Conclusion These novel prodrugs exhibited potent anticancer activity,and were worth of further investigation.%目的:寻找新型、高效的5-氟尿嘧啶(5-Fu)前药并测定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在5-氟尿嘧啶的 N 1和 N 3位引入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取代基,合成其前体药物,利用 MTT 方法测定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合成的6个5-氟尿嘧啶前体药物均显示了较好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论新型5-氟尿嘧啶前药对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3页(P613-615) 【作者】杨浩;单媛媛;曹舫;马瑛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西安 710061; 陕西省肿瘤医院药剂科,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西安 710061;陕西省肿瘤医院药剂科,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西安 710061

积雪草酸与化疗药物联用抗肿瘤效应的初步研究

积雪草酸与化疗药物联用抗肿瘤效应的初步研究 林娜;高静;方春钱;张海峰;杨永建;顾亚君;郭文洁 【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8(018)006 【摘要】目的:研究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与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5-氟尿嘧啶(5-Fu)联用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在体与离体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观察AA与5-Fu或CTX联用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Heps肝癌腹水瘤、实体瘤生长的影响.用MTT法检测联用AA和5-Fu的抗肿瘤效果.结果:10,15,20,25 μmol/L AA与50,7.5,1 μmol/L 5-Fu联用,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AA不降低5-Fu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A和CTX联用于Heps腹水瘤小鼠,发现AA(50,100 mg/kg)和CTX(20 mg/kg)联用与单用CTX一样,能抑制腹腔积液的增生,且可延长Heps 腹水瘤小鼠的寿命;AA和CTX联用于Heps实体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而且AA能对抗CTX诱导的谷胱甘肽(GSH)水平的降低,可能对肝脏的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AA与化疗药物联用,可以减弱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总页数】4页(P494-497) 【作者】林娜;高静;方春钱;张海峰;杨永建;顾亚君;郭文洁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镇 江,212013;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DPYD基因多态性对5—FU等氟类药物用药指导的研究进展

DPYD基因多态性对5—FU等氟类药物用药指导的研究进展 氟类药物作为一类抗代谢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氟类药物是尿嘧啶的氟代衍生物,包括5-氟尿嘧啶(5-FU)、替加氟、卡莫氟、氟尿苷、脱氧氟尿苷以及卡培他滨(希罗达)等。大约有80%以上的氟类药物在肝脏中经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分解代谢为没有活性的产物二氢氟尿嘧啶(DHFU);另外约20%可被细胞迅速摄取且沿几种途径迅速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DPD 由DPYD(dihydropymidine dehydrogenase)基因编码,是嘧啶类分解代谢的起始和限速酶,其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些药物在体内的毒性[1]。 迄今为止已确定DPYD基因有近40种不同的突变和多态性,其中10余种已有大量临床实验资料及研究文献发表,其中几个主要影响酶活性的基因型:*2A在亚裔为0.15%、高加索人0.9%;*13在亚裔为0、高加索人0.1%;rs67376798在亚裔人群中无确切研究资料,在高加索人中为1.1%。DPYD*9A基因突变在亚裔人群中为3.2%、高加索人中为18.2%、黑人为13.7%。曾有报道DPYD*9A基因突变会引起DPD酶活性下降进而导致5-FU类药毒性增加[2],但2014年根据最新研究结果[3],CPIC已将其列为不影响DPD活性的基因型。 1 DYPD基因多态性现状 导致DPD失活的最常见的一处为DPYD的剪切位点突变(IVS14+1G>A,DPYD*2A),造成外显子14缺失,患者有明显的DPD功能不全,使得氟类药物的合成途径活跃、降解代谢减慢,其活性代谢产物的累积可以导致血液、神经以及消化系统的毒性,这些严重毒副作用有时甚至是致命的[4,5]。有研究者对接受5-FU化疗并且出现WHO3-4级毒副作用的患者进行DPD基因型分析发现,其中有24~28%患者的DPYD基因存在IVS14+1G>A变异(包括纯合子和杂合子),杂合子时DPD酶活性下降30~70%,纯合子时则无DPD酶活性[6]。除DPYD*2A之外,DPYD*13[7]和rs67376798[8]也有类似的作用,大量临床资料已确认这两种基因多态性可导致DPD酶活性显著下降或失活,导致氟类药物毒性增强。 2 DYPD基因多态性指导氟类药物用药 美国临床药物基因组学执行委员会(Clinical Pharmacogenetics Implementation Consortium,CPIC)在2013年更新的氟类药物用药指南中指出:对有DPYD*2A、*13及rs67376798基因杂合子突变的患者使用氟类药物时,起始量应为正常起始量的50%,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药量;对有DPYD*2A、*13及rs67376798基因纯合子突变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氟类药物。见表1。 参考文献: [1]Longley DB,Harkin DP,Johnston PG.5-fluorouracil: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clinical strategies[J].Nat Rev Cancer,2003,3:330-338.

5-氟尿嘧啶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5-氟尿嘧啶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作者:凡长坡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51期 【摘要】5-氟尿嘧啶的常用合成工艺有缩合环化法、直接氟化法及其他方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了5-氟尿嘧啶缩合环化法、直接氟化法及其他方法的合成工艺及具体途径,旨在为5-氟尿嘧啶的合成提供参考。 【关键词】5-氟尿嘧啶;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5-氟尿嘧啶,分子式为C4H3FN2O2,一种嘧啶化合物衍生物,也是抗代谢药物的一种,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且抗肿瘤谱较为广泛[1]。5-氟尿嘧啶在体内首先反应成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抑制DNA的合成,也可反应生成氟尿嘧啶核苷,参与正常RNA的合成,进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5-氟尿嘧啶在抗肿瘤治疗中主要作用于细胞繁殖的S期,对其他阶段细胞繁殖影响较小。5-氟尿嘧啶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也容易进入脑组织及肿瘤转移灶。5-氟尿嘧啶的代谢产物主要有原型、二氧化碳和尿素。其中原型主要和尿液一起排出体外,其他代谢产物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尿素,分别经呼吸系统和尿液排出。 5-氟尿嘧啶难以从外界环境中提取制备,以化工合成为主。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知,5-氟尿嘧啶的常用合成工艺有缩合环化法、直接氟化法及其他方法[2]。本文对5-氟尿嘧啶合成工艺做出如下概述。 1 5-氟尿嘧啶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机制 5-氟尿嘧啶为白色粉末或白色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不溶于苯、氯仿以及乙醚等溶剂,没有臭味,略有苦味。5-氟尿嘧啶的熔点为282℃,紫外在265或266nm处有最大吸光度。5-氟尿嘧啶是嘧啶类的氟化物,属于抗代谢、抗肿瘤药,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嘧啶核苷酸转换成胸腺嘧啶核苷酸,干扰DNA合成,对RNA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用于结肠癌、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头颈部鳞癌、皮肤癌、肝癌、膀胱癌等。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炎、胃炎、腹痛及腹泻,严重者有血性腹泻或便血,应立即停药。骨髓抑制,可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3]。注射部位可引起静脉炎或动脉内膜炎。脱发、皮肤和指甲色素沉着等。偶见对肾及心肌功能的影响。本品能生成神经毒性代谢物氟代柠檬酸,而致脑瘫,故不做鞘内注射。 2 5-氟尿嘧啶的常用合成工艺 5-氟尿嘧啶的常用合成工艺有缩合环化法、直接氟化法及其他方法。

5—氟尿嘧啶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式研究

5—氟尿嘧啶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式研究 目的对5-氟尿嘧啶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A549细胞进行处理,对5-氟尿嘧啶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5-氟尿嘧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率发生逐渐升高(P<0.05)。结论5-氟尿嘧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存在浓度依赖性,低浓度时会诱导细胞自噬,高浓度时会导致细胞死亡,值得关注。 标签:5-氟尿嘧啶;人肺腺癌A549细胞;抑制;作用方式;凋亡 5-氟尿嘧啶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抗肿瘤化疗药物,研究证实,其能够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果,在直肠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绒毛膜上皮癌等诸多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5-氟尿嘧啶属于一种嘧啶类似物,在细胞内科转化成不同的细胞毒性代谢产物,在同DNA、RNA结合后,可对合成进行干扰,进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进行抑制[2]。本次研究中出于对5-氟尿嘧啶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采取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进行了处理,并对细胞存活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试验材料包括:人肺腺癌A549细胞,胎牛血清,H-DMEM培养基,MTT,0.25%胰蛋白酶,倒置显微镜,酶标仪,流式细胞仪。 1.2方法 1.2.1细胞培养取人肺腺癌A549细胞在含有1%双抗以及10%胎牛血清的H-DMEM培养基上在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控制在37℃,3 d后以1∶3的比例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展开各项试验。 1.2.2 MTT检测取上述培养对数期人肺腺癌A549细胞,采取浓度为0.25%的胰酶消化后经H-DMEM培养基对细胞浓度调整至1×105个/mL,接种在96孔微量滴度板,每孔中加入0.2 mL的细胞混悬液,在37℃条件下放置在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24 h后每个药物浓度设6个复孔,试验重复操作3次,取平均值。经药物处理后培养48 h,每孔中加入5 mg/mL MTT试剂20 uL,孵育4 h,而后加入200 uL DMSO,震荡处理10 min后,保证结晶充分溶解,经酶标仪对每孔的A值进行测定,计算抑制率,抑制率=[1-(实验组平均A值/对照组平均A值)]×100%。经改良寇式法对各药物的抑制浓度进行计算[3]。 1.2.3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将实验细胞分成对照组(不加药)和抑制组,

前药策略在抗肿瘤药物中的研究

前药策略在抗肿瘤药物中的研究 周晨希 生物制药1301 U201310004 前体药物,也称前药,药物前体,前驱药物等,是指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低,在体内经酶或化学作用释放有活性的原药。前药策略一般用于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靶向给药,或通过改善药物的脂溶性或水溶性提高药物的吸收度。 多数抗肿瘤药物存在选择性差的缺点,用药时造成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为防止对正常组织的毒性,所用剂量也受到限制。若将一个无活性的前药靶向定位到肿瘤组织后再释放原药发挥作用,可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并提高其对肿瘤组织的药物活性。 一、抗肿瘤前药的设计方法 恶性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有有许多不同之处 主要区别为:肿瘤细胞对生长因子的需要量降低,某些肿瘤细胞能释放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向肿瘤生长;代谢旺盛,肿瘤组织的DNA和RNA聚合酶活性均高于正常组织,核酸分解过程明显降低,DNA和RNA含量明显升高;蛋白质的合成及分解代谢都增强,但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甚至可以夺取正常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线粒体功能障碍,即使在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也主要以糖酵解形式获取能量,细胞内环境呈酸性。 设计药物正是利用恶性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之处区分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实现药物的靶向性。 在前药设计中,母药分子与载体基团之间化学键的性质是前药设计需考虑的基本问题。经典的有对含羧基、羟基、氨基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制成酯、羧酸酯、氨基酸酯、酰胺、磷酸酯等类型前药。也有偶氮型前药、曼尼希碱型前药。一氧化氮型前药及开环、闭环等新型结构前药。 二、抗肿瘤前药的研究进展 1.脂质体前药 脂质体是有磷脂双层构成的具有水相内核的脂质微囊。将脂质吸附在水溶液载体制成脂质体,遇水时脂质溶胀,载体溶解形成多层脂质体,更适合包封脂溶性药物。脂质体前药系统具有可在血液中保留更长时间、降低药物的毒性、增加药物在靶点的聚集并提高药物的疗效的优点。脂质体的包封率一般与药物脂溶性成正比,因此脂质前药在脂质体中的包封率较高。 例如对5-氟尿嘧啶核苷(5-FUR)结构进行修饰,使其由水溶性转变为脂溶性,可制成包封率高达97%的5-FUR前药脂质体,从而达到既能使其抗肿瘤活性得以发挥,又降低其毒性的作用。 2.酶激活式抗肿瘤前体药物 根据激活前体药物的工具,前药可分为靶向酶前药和生物膜载体前药两类。靶向酶前药和相应的靶向细胞组成酶激活式的前药系统,其中的酶包括肿瘤细胞自身表达的和人工外源引入的两类。已发现的活性酶有对前列腺肿瘤特异性和高表达的抗原(PS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成纤维细胞活性激活蛋白(FAPα)等。这些在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或由肿瘤细胞特异性分泌的小分子抗原物质的共同特点是同时具备肿瘤定位和蛋白水解的两种特性。通常将具有细胞毒性的母体药物与多肽缩合成该类抗原的水解底物。 例如抗体导向-酶前药设计中,以单克隆抗体(McAb)作为载体,分别与药物、放射性

5-氟尿嘧啶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5-氟尿嘧啶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丁欣;陈国江 【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17(044)006 【摘要】5-氟尿嘧啶(5-FU)自1957年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胃肠、头、颈、胸和卵巢等部位恶性肿瘤的治疗.作为嘧啶类似物,5-FU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并将其代谢产物整合到DNA和RNA中发挥抗癌作用.5-FU单药或联合用药虽至今仍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但因患者易对其产生耐药性而使总体有效率降低.5-FU化疗耐药可能源自于酶的异常、基因异常和肿瘤微环境异常等因素.本文对5-FU作用机制及其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5-Fluorouracil(5-FU)has been widely used to treat gastrointestinal,head,neck,chest and ovarian malignant tu-mors since 1957. As an analogue of pyrimidine,5-FU plays anti-cancer roles by inhibiting thymioylate synthase and integrating its me-tabolites into DNA and RNA. Although 5-FU is one of the first-line therapeutic compounds for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tumor as a sin-gle drug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drugs,its effectiveness is hindered by its low efficiency,which may be due to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5-FU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may stem from enzyme abnormality,genetic abnormality a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we make a review about 5-FU actions and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总页数】4页(P491-494)

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李雪嵩;王婧;马妮娜;李琴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年(卷),期】2016(016)009 【总页数】3页(P1161-1163) 【作者】李雪嵩;王婧;马妮娜;李琴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人民医院肿瘤科,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中心,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中心,北京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1 胃癌是我国第4个最常见的肿瘤,也是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的第2大原因,其患者5年存活率<10%[1]。由于大部分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为晚期,无法对其进行手术切除,因此,化疗成为了主要的治疗方法[2]。随着化疗药的不断更新研发,目前临床上新的化疗药主要有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等,其使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缓解率与生存受益有了大幅度提高[3]。然而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胃癌的化疗方案中最常使用的仍是氟尿嘧啶类药物。为此,本文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就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近年来,氟尿嘧啶类药物的研制和临床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抗肿瘤活性不

断增强,不良反应逐渐减轻。氟尿嘧啶代谢活化产物三磷酸氟尿嘧啶能够渗入RNA中,对其合成有抑制作用,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4-5]。目前,临床上对氟尿嘧啶类药物的研制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研究结果使新型氟尿嘧啶类药物的疗效得到了临床认可,显示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其中,已陆续上市的氟尿嘧啶类代表药物有5-氟尿嘧啶(5-FU)、替加氟、替吉奥(S-1)、卡培他滨、雷替曲塞、三氟胸苷和Tipiracil盐酸片(TAS-102)等。目前,氟尿嘧啶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乳腺、妇科及头颈部等实体肿瘤的治疗,其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脱水、腹痛、恶心、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心血管毒性等[6]。 2.1 5-FU 5-FU为尿嘧啶5位的氢被氟取代而成的衍生物,其结构与胸腺嘧啶、尿嘧啶较为相似,能在血管内迅速被细胞所摄取,且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5-氟尿嘧啶三磷酸 脱氧核苷、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等活性代谢物。据文献报道,目前以氟尿嘧啶 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实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结肠癌、上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及卵巢癌等[7-8]。一项多西他赛、顺铂和5-FU联合用于新辅助治 疗局部晚期胃腺癌的Ⅱ期研究结果显示,59例患者中,47例可评价药物疗效,其中部分缓解16例(34.0%)、疾病稳定27例(57.5%)和疾病进展4例(8.5%);总体中位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分别为19.1和13.5个月;最常见的Ⅲ—Ⅳ级不良事件 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2.5%)、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1.9%)、白细胞减少症(39.0%)、腹泻(10.5%)[9]。这再次验证了5-FU在胃癌化疗中的基石地位。 2.2 替加氟 替加氟为氟尿嘧啶的衍生物,在体内经肝脏活化逐渐转变为氟尿嘧啶而起抗肿瘤作用,是抗嘧啶类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也是一种需经肝药酶代谢的氟化嘧啶衍生药物,为5-FU的无活性前体,其抗肿瘤机制与5-FU相似,其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双喃氟啶(双呋氟尿嘧啶、双呋喃氟尿嘧啶、FD-1)与喃氟啶(呋喃氟尿嘧啶、呋氟

金属铁与氟尿嘧啶配合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其毒性

金属铁与氟尿嘧啶配合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其毒性 施敏;周云;杜馨娥;陈英杰;王鹏;钟文远;周轶平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16(020)012 【摘要】背景:前期研究表明,金属铁与氟尿嘧啶、邻菲罗啉的配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能抑制多株人癌细胞的增殖。目的:检测新型金属铁与氟尿嘧啶、邻菲罗啉配合物[Fe(5-Fu)_2(Phen)SO_4]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毒性。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腹腔注射72,102.9,147,210 mg/kg的[Fe (5-Fu)_2(Phen)SO_4]配合物,检测配合物的半数致死量。建立昆明小鼠 S180移植性肉瘤模型,造模后第2天随机分8组,分别腹腔注射[Fe(5-Fu)_2(Phen)SO_4]配合物15 mg/kg(低剂量组)、[Fe(5-Fu)_2(Phen)SO_4]配合物30 mg/kg(中剂量组)、[Fe(5-Fu)_2(Phen)SO_4]配合物60 mg/kg(高剂量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顺铂(阳性对照组)、5-氟尿 嘧啶、铁盐与邻菲罗啉,1次/d,连续注射7 d后,检测肉瘤质量、小鼠体质量及主要脏器系数,以及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Fe(5-Fu)_2(Phen)SO_4]配合物的半数致死量为103.9 mg/kg。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阳性 对照组、5-氟尿嘧啶组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或P〈0.01),且以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P〈0.01)。60 mg/kg[Fe(5-Fu)_2(Phen)SO_4]配合物对 肾脏的抑制作用较顺铂弱,但对小鼠肝脏、脾脏、胸腺的抑制作用较顺铂强,提示配 合物的肾毒性较顺铂低,但有较强的免疫毒性及肝毒性。 【总页数】8页(P1779-1786) 【作者】施敏;周云;杜馨娥;陈英杰;王鹏;钟文远;周轶平

橘红素增强5-氟尿嘧啶抑制人胃癌AGS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橘红素增强5-氟尿嘧啶抑制人胃癌AGS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 机制研究 鲁岚;董杨;施建蓉;吴大正 【摘要】Aim To study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of tangeretin combined with 5-fuorouracil ( 5-Fu ) onproliferation of human AGS gastic cancer cells. Meth-ods MT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growth inhibi-tory rates of human AGS gastric cancer cells treatedwith 5-Fu and tangeretin combined with 5-Fu. The cellcycle distribution was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Theprotein expressions of p21 and p53 were detected byWestern blot. Results MTT assay showed 5-Fu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AGS gastric cancer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 P < 0. 05 , P < 0. 01 ) and inhibi-tory rates of tangeretin combined with 5-Fu was higherthan those of 5-Fu alone ( P < 0. 01 ). Tangeretin com-bined with 5-Fu arrested AGS cells in S phase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 P < 0. 01 ). Western blotshowed that tangeretin combined with 5-Fu increasedexpressions of p53 and p21 protein compared to thattreated with 5-Fu alone ( P < 0. 01 ). ConclusionsTangeretin combined with 5-Fu can enhance the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of 5-Fu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AGScells. S phase arrest and upregulation of p53 and p21protein might be the mechnisms.%目的探讨橘红素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5-Fu和橘红素联合5-Fu对AGS胃癌细胞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橘红素联合5-Fu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橘红素联合5-Fu对p53和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5-Fu可呈剂量依赖地抑制人AGS胃癌细胞的增殖

5-氟尿嘧啶在小鼠结肠癌模型中的药效与毒性评价研究

5-氟尿嘧啶在小鼠结肠癌模型中的药效与毒性评价研究 唐雪莲;付京花;PARK Hyun;杨新颖 【摘要】为探讨5-氟尿嘧啶的药效、毒性与给药剂量之间的关系,采用BALB/c小鼠来源的CT26结肠癌细胞株构建小鼠结肠癌模型,分别给予10、20、30和50 mg/kg剂量的5-氟尿嘧啶,分析其抗肿瘤效果、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表明,5-氟尿嘧啶的体内抑瘤效果及毒性与剂量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评价各指标,认为20~ 30 mg/kg剂量的5-氟尿嘧啶较适合于小鼠结肠癌模型中的药效评价.%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anticancer effects, toxicity and dose, tumor syngeneic models were made from murine colorectal adenooarcmoma cell line CT26 derived from BALB/c mice. Mice were treated with various doses (10, 20, 30 and 50 mg/kg) of 5-fluorouracil (5-FU) , and the indexes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the anti-tumorigenic effects, body mass and mortality of m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5 -FU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oses, and the proposal dose was 20 - 30 mg/kg which may be the optimal dose for drug research in tumor syngeneic model of mice. 【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33)004 【总页数】4页(P535-538) 【关键词】5-氟尿嘧啶;药效;毒性;结肠癌 【作者】唐雪莲;付京花;PARK Hyun;杨新颖

基于5-FU开发抗肿瘤药物的最新进展

基于5-FU开发抗肿瘤药物的最新进展 王妮妮;陈婷婷;张学鹏;钟光祥 【摘要】5-Fluorouracil and its derivatives are a kind of effective antimetabolic drug used in clinic and have a broad antitamor spectrum. The search for highly effective, lowly toxic, highly selectivity and targeting activity 5- fluorouraeil derivatives has become a hot point in the field of antitumor drugs research now. In this paper, varied structure modification of 5-fluorouracil derivatives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 studies were reviewed, which will accelerate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5-fluorouracil derivatives.%5-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是临床上一类抗瘤谱广、效率高的抗代谢药物。寻求高效低毒、高选择性和高靶向性的5-氟尿嘧啶衍生物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对5-氟尿嘧啶的各种结构修饰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将为5-氟尿嘧啶衍生物的研究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名称】《浙江化工》 【年(卷),期】2012(043)005 【总页数】6页(P11-15,21) 【关键词】5-氟尿嘧啶;结构修饰;抗肿瘤活性:进展 【作者】王妮妮;陈婷婷;张学鹏;钟光祥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最新氟化嘧啶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运用

氟化嘧啶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运用 摘要:氟化嘧啶类药物是一类胸苷酸合成酶(TMPs)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一线药物,在治疗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及大肠癌等恶性肿瘤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氟化嘧啶类药物的研制和临床应用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其抗肿瘤活性不断提高.毒副反应逐渐减轻,以及独特的靶向性活化机制.引起了肿瘤化疗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对氟化嘧啶类药物,特别是氟铁龙和新药希罗达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氟化嘧啶类药物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药物治疗靶向性 研究进展:1957年Duschinsky等合成了第一代氟化嘧啶药物——5一氟尿嘧啶(5一FU),成为现代肿瘤化疗的第二个里程碑。随后,化疗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近些年,氟化嘧啶类药物的研制和临床应用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氟铁龙、希罗达等具有选择特异性的药的应用,引起了肿瘤化疗界的广泛重视。其巧妙的结构设计和独特的活化机制,成功地提高了抗肿瘤的特异性。 1第一代氟化嘧啶药物--5.FU 5一FU是尿嘧啶5位的氢被氟取代的衍化物,是抗嘧啶药。5一FU的药理作用是在细胞内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5-F—dU御)而发挥作用,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dUMP)甲基化为脱氧胸苷酸(d肿),从而影响DNA的合成但其毒副作用很显著,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重者有因血性腹泻而死亡的报道。另外,骨髓抑制、脱发、共济失调、静脉炎或动脉内脉内膜炎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也是其常见的毒副反应。 2氟化嘧啶衍生药物

2.1 需经肝药酶代谢的氟化嘧啶衍生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喃氟啶(呋氟尿嘧啶、呋喃氟尿嘧啶、FT-207)、双喃氟啶(双呋氟尿嘧啶、双呋喃氟尿嘧啶、FD-1)。它们是5一FU的无活性前体,在体内受到肝脏药物代谢酶及细胞色素P一450系统所降解,逐渐转变为5-FU而起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与5.FU相同。 2.2直接水解释放的氟化嘧啶衍生药物 卡莫氟(嘧福禄,HCFU)、三氟胸苷(F3TdR)等属于此类药物。它们在胃肠道迅速吸收后,在体内不需要P450代谢就可缓慢释放出5-FU而发挥疗效。另一种临床常用的氟尿嘧啶脱氧核苷(fluorode—oxyuridine,FUDR)则稍有不同。它不是一种121服制剂,需血管内直接用药。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或转移性肝癌,作动脉插管灌注,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注射5一FU。目前该药的国产制剂已经上市,可供临床医生选择。 3具有靶向性的氟化嘧啶衍生药物 3.1氟铁龙 氟铁龙(脱氧氟尿苷,5’一DFUR)也是5一FU的前体物质.以往的氟化嘧啶系列药物在口服后,主要经肝药酶酶解或自然水解成5一FU而发挥治疗作用。与此不同,氟铁龙是由在肿瘤组织显示高活性的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NPase)转化成5一FU的。因此,氟铁龙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抗肿瘤效果。 3.1.1作用机制:氟铁龙是一种口服胶囊制剂,原药为无臭的白色结晶粉末,常温下稳定。该药在酶解成5一FU前(未转换体)不能被磷酸化,不能掺入核苷酸,对机体及肿瘤细胞均无明显的毒性作用。氟铁龙口服后被迅速吸收,未转换体的血浆浓度在1,-2小时达到峰值,之后迅速下降。氟铁龙在体内非常稳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