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标准

《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

计划课时:72

课程学分:4

先修课程: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应用,PLC技术及工程应用

后续课程:顶岗实习

制订人:

课程标准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以工业PC为核心的工控集成系统技术的日趋完善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组态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工控组态软件和PLC、变频器、传感器、气动技术作为自动化技术集成部分正突飞猛进地在各行各业发展着。

《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模块顶岗实习的前修课程。该课程标准参考高级技术资格的技能和知识要求,依据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课程教学目标制定。该课程通过企业真实项目——水处理系统的组态软件和人机界面开发的训练,培养工控系统设计、集成、人机界面组态、调试、维护、改造、运行、销售等总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新兴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本课程以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全过程,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利用工控计算机组态现场人机界面监控技术,实时监控现场的运行状态、实时查询数据和曲线、打印各种需要的报表,以及具有将工控组态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变频器技术、传感器技术、驱动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力和现场维护能力。

二、课程理念

(一)工作过程模式和“行为导向”教学的职业行为模式相结合

选择在和企业合作过程在、中开发的典型、先进、可操作的项目放入了课堂,以该课程的“硬件集成、软件组态、控制编程、安装调试”关键能力为主线,围绕该技术岗位的工作过程模式:“工控项目了解→方案设计→硬件集成→流程图绘制→软件组态→控制编程→安装调试→评价验收→技术资料编写”深入展开“行为导向”教学,每个阶段从“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评估阶段”完整的职业行为模式和教师主导模块、学生拓展模块和课程设计模块三个教学实践层次引导学生关键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它使学生在从事职业技术活动时能够系统考虑问题,建立起系统的设计理念,明确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有效地与他人合作交往,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

(二)以维修电工职业资格为标准,强化技能训练,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维修电工技师资格标准中的综合技术“PLC+组态+变频器+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为工作5年后获取技术证书创造了条件,实现了“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

(三)教学现场安排与企业生产现场完全相同的校内实训室

教学现场安排与企业生产现场完全相同的校内实训室,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完成任务由成就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了学风建设。

(四)实施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文化,全面加强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教学场地,通过以项目为主线的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接受企业先进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学能力,培养了与用户,同事的交往沟通能力、遵守规章制度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安全意识、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

(五)学生共性培养与自身个性发展相兼顾

学习内容分教师主导模块、学生拓展模块和课程设计模块,在时间空间上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兼顾学生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

(1)通过教师主导模块教学,培养学生共性能力

工程实例贯穿始终,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而后让学生进行探索,发现解决总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用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在此在教师主导模块实战任务采用小组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考虑过程,对各种观念加以组织和改组,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潜能发展。

(2)学生拓展模块教学,利用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项目训练,培养个性能力为了充分体现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特点,扩展了

综合性和开放式实战项目。为优秀学生搭建平台,在兴趣小组时间,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的研究,学生的创新项目也可作为学习情境的载体。

(3)通过课程设计模块,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在课程设计模块,学生要走出课堂,参与现场调查研究、论证方案、设计调试等全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能力正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工程综合能力。学生既感到兴奋,又感到压力,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责任心增强,考虑问题较全面。

(六)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主要的是关注完成任务的全过程。改变传统的一次性总结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考试中采用过程考核和功能考核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体现质量意识,提高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项目设计思路

课程项目是引导教学实施和学生学习的主脉络,课程项目的选取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从实际工控组态项目中抽取了适合教学的三个模块作为该课程的教学项目,内容以工控系统集成、电气安装、上位机组态、PLC编程、调试运行等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典型化的教学项目源于工业现场,体现职业应用技能。学生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积累知识、提高技能,在循环递进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实施工作任务的能力。项目的安排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是高职自动化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电气自动化领域高级技术人才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

(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内容包括工控系统集成、电气安装、上位机组态、PLC 编程、调试运行等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等。由学习逐渐深入到实践领域,以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工控系统组态、人机界面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

《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电气类学生的工控系统组态、人机界面技术应用的通用技能。通过3个模块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为学习后续的课程与专业综合技能、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的打下良好基础。

(三)培养高素质的工控系统组态和调试的技术人才

《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作为自动化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长远目标是培养工控系统设计、集成、人机界面组态、调试、维护、改造、运行、销售等总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完备的工控系统安装与调试知识。较强的设计能力、扩展能力以及较好的自动化技术系统设计和综合实践能力,达到维修电工技师相关要求,为毕业后参与自动化方面的工作及三到五年内获得技术证书打下扎实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

(一)能力目标

1、会使用虚拟机搭建实验平台,熟练使用IFIX组态软件,熟悉编程环境;

2、会用System Configuration Utility(系统配置工具)来配置iFix 节点,并能配置I/O Driver 来和iFix 进行通信;

3、会使用多种多样的对象类型和动画来在工作台创建图形界面,实现一个画面的浏览策略;

4、能使用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VBA)来创建基本的脚本;

5、能配置报警信息和创建画面来监视和确认报警;

6、使用趋势图来监视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

7、能设计和实现一个系统范围内的安全策略,使用用户账号登陆系统。

(二)知识目标

1、熟悉HMI/SCADA系统的特点、功能和开发流程;

2、理解iFix SCADA 服务器和iFix iClient 节点之间的通信过程;

3、理解系统配置、I/O Driver、工作台、过程数据库、数字量标签、模拟量标签、图形对象、动画对象、HMI画面、VBA脚本、报警配置、实时趋势、归档过程数据库、显示历史数据库、安全配置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素质目标

1、具备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文明生产;

2、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工作环境;

3、具有较强的专业表达能力,能用专业术语口头或书面表达工作任务;

4、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我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5、养成团队合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能够通过个人能力或团队协作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6、积极做好5S活动,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分三个模块,即教师主导模块、学生拓展模块和课程设计模块。

1、教师主导模块:由一个综合训练项目——水处理系统的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贯穿教学始终。该项目可拆分成五个单元训练项目进行训练

(1)泵站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20学时)

(2)高速混合器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12学时)

(3)絮凝器池和沉淀池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8学时)

(4)清水池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6学时)

(5)水处理系统安全配置使用用户账号登陆系统(14学时)

2、学生拓展模块:利用兴趣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的研究

3、课程设计模块(选一)(12学时)

(1)交通灯系统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

(2)自选

每个模块由若干项目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施过程组成。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教学实施过程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任务准备与资料收集、方案讨论、项目实施、检查评估、总结提高等实施过程建议。

一、教师主导模块——水处理系统的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

本模块水处理系统的组态软件和人机界面开发源自企业真实项目,拆分成五个子项目,通过该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IFIX组态软件在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的应用。掌握HMI/SCADA 系统的特点、功能和开发流程。熟练使用IFIX组态软件进行System Configuration Utility配置,I/O Driver连接,工作台的使用,过程数据库的建立实现简单控制系统组态技术和人机界面的开发。

1、任务与目的

(1)掌握组态一般工程的过程;

(2)掌握IFIX组态软件的使用方法;

(3)掌握上位机界面和下位机PLC的通讯方法;

(4)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

2、学习内容

(1)课程导入;

(2)使用虚拟机搭建实验平台,安装IFIX组态软件,熟悉编程环境;

(3)分析水处理系统控制工程要求;

(4)创建新工程;

(5)使用系统配置工具来配置IFIX节点;

(6)I/O Driver安装及配置;

(7)使用工作台进行用户画面的编辑;

(8)使用多种多样的对象类型和动画来在工作台创建图形界面,实现画面的浏览策略;(9)创建数据变量及数据库操作;

(10)下位机PLC设计;

(11)使用VBA来创建基本的脚本;

(12)能配置报警信息和创建画面来监视和确认报警;

(13)使用趋势图来监视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

(14)实现一个系统范围内的安全策略,使用用户账号登陆系统;

(15)使用全局对象;

(16)使用标签组;

(17)系统联调;

(18)水处理系统设计书。

表2水处理系统的组态和人机界面的开发内容标准

子项目1:泵站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课时:20学时。

目的:熟练使用演示系统,了解典型HMI/SCADA系统的开发过程:安装软件,基本系统配置,配置驱动器,创建过程数据库,创建图形,专项特性,附加特性。

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IFIX演示系统和工程实例的演示,向同学展示组态软件的工程应用,了解工控组态HMI/SCADA的概念与含义及发展趋势、设计思路和特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虚拟机和安装IFIX组态,并对软件进行配置授权搭建实验平台,学生浏览演示系统,并对其中的污水处理工程进行修改,对运行和编辑模式进行切换;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使用恢复备份向导在指定位置新建一个新的工程,找到工程目录,了解每个文件夹的作用;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工程进行系统配置,包括项目目录、报警服务、驱动器和SCADA 、组网、任务管理、安全、SQL 配置等;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使用MODSIM仿真PLC发送数据,安装MBE驱动程序,了解MBE 的功能,并在驱动器配置中添加所MBE驱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使用Power Tool工具对设置I/O 驱动器进行配置,使iFIX能与PLC 实现通讯,实现数据源的上传和逆流;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使用Intellution工作台,使用图符集完成泵站图形对象界面的绘制,使用数据库编辑器添加数据标签,创建数据连接和使用基本动画,将PLC的数据显示在工作台界面中,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

学生对泵站组态软件和人机界面进行调试,教师按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给分。

在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讲教师及时培养优秀学生作为教学助手。有效扩大教师的指导范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该项目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一般完成情况较好,主要用于展示组态系统的设计流程。釷鹆資贏車贖孙滅獅赘慶獷。

图1 演示系统界面

图2 演示系统-水及污水处理

图3 演示系统-化工应用

图4演示系统-离散控制

图5演示系统-制药系统

图6 泵站人机界面

表3泵站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评价表

课时:12学时

目的:熟练使用Intellution工作台.能在画面上绘制图形对象,使用属性窗口,能使用动画对象和动画专家,能编译简单的VBA脚本,能添加数字量、模拟量标签到过程数据库,添加图表对象,查看历史数据,了解一级标签和二级标签的区别

教学过程: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使用MODSIM仿真PLC发送数据;

教师介绍数据库编辑器的使用方法,会熟练添加、删除数据库标签,会打开、关闭、重新装入数据库;介绍数据库标签的类型,一级标签(DI量,DO量,AI量,AO量),二级标签(CA量);

教师介绍工作台的四个部件(系统树、工作区、菜单栏和工具栏)并使用用户首选项配置工作台,通用图形对象(矩形、椭圆、线等)及其属性(颜色、填充、边框和背景等),创建显示;

教师介绍画面开发的工具,使用属性窗口,创建数据连接,使用表达式编辑器,使用数据输入工具;

教师介绍动画的制作方法,基本动画对话框(前景、边界、背景、位置、比例、旋转、填充百分比、可视,点击)

教师介绍VBA、VB和VBE之间的区别,能编译简单的VBA脚本;

教师介绍用历史数据定义选择数据,用历史数据采集启动(停止)数据采集,用图表对象查阅数据

学生使用上述教师介绍的技术,进行高速混合器组态软件和人机界面开发,并对其进行调试,教师按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给分。评分介绍后建议同学之间共同讨论,总结各自的设计思路,取长补短

在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讲教师及时培养优秀学生作为教学助手。有效扩大教师的指导范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鶼渍螻偉阅劍鲰腎邏蘞阕簣。

图7 高速混合池人机界面

课时:8学时

目的:熟练使用Intellution工作台.能在画面上绘制图形对象,使用属性窗口,熟练使用动画对象和动画专家,熟练使用模拟量标签到过程数据库。

教学过程:

教师进行絮凝器池和沉淀池组态和人机界面的演示,布置任务,并对任务进行简要分析,教师介绍SIM仿真驱动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并介绍IFIX电子书的使用方法,SIM驱动器的信号发生寄存器的具体作用由学生自行查阅电子书;

学生自己使用MODSIM仿真PLC发送数据,;

学生自己根据设计需要创建数据库标签;

学生自己根据设计需要制作动画;

学生在制作沉淀池水位时遇到的问题,教师统一进行讲解。介绍辅助数据库标签——事件动作标签的使用方法

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絮凝器池和沉淀池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并对其进行调试,教师按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给分。评分介绍后建议同学之间共同讨论,总结各自的设计思路,取长补短

在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讲教师及时培养优秀学生作为教学助手。有效扩大教师的指导范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该项目用到的是子项目2中教师介绍过的技术,所以该项目主要由学生自己设计,教师以统一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銚銻縵哜鳗鸿锓謎諏涼鏗穎。

图8絮凝器池和沉淀池人机界面

表5絮凝器池和沉淀池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评价表

课时:6学时

目的:熟练使用Intellution工作台.能在画面上绘制图形对象,使用属性窗口,熟练使用动画对象和动画专家,熟练使用模拟量标签到过程数据库。熟练使用图符集,熟练使用简单的VBA 编辑脚本,使用点击专家

教学过程:

教师进行清水池组态和人机界面的演示,布置任务,并对任务进行简要分析,

教师讲解点击专家(打开数字量标签专家、关闭数字量标签专家、切换数字量标签专家),学习使用VBA语言实现点击专家的功能;

学生自己使用MODSIM仿真PLC发送数据,;

学生自己根据设计需要创建数据库标签;

学生自己根据设计需要制作动画;

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清水池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并对其进行调试,教师按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给分。评分介绍后建议同学之间共同讨论,总结各自的设计思路,取长补短。

在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讲教师及时培养优秀学生作为教学助手。有效扩大教师的指导范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该项目用到的是前面教师介绍过的技术,所以该项目主要由学生自己设计,教师以统一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裊樣祕廬廂颤谚鍘羋蔺递灿。

图9清水池人机界面

课时:14学时

目的:熟练使用Intellution工作台,能使用创建画面向导创建HMI系统画面,并建立浏览,熟练使用点击专家,编译简单的VBA脚本,能进行报警配置和安全配置,能使用实时趋势,能使用归档历史数据,能使用全局对象,能使用标签组。

教学过程:

教师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演示,该子项目将上述四个子项目集成到一个系统中;

在教师的统一讲解下使用创建画面向导创建HMI系统画面,设置用户首选项自定义画面。将浏览按钮添加到导航条中,使用替换画面专家创建浏览。将水处理HMI的3个画面在自动启动工作台运行模式时自动打开;

在教师的统一讲解下,学生使用SCU对四个子画面配置报警区域,选择公用报警区域,使用交叉引用报告,给数据库标签分配报警区域。在报警区域栏添加报警一览对象,并添加报警计数器;

在教师的统一讲解下,学生使用扩展趋势标签运用图表对象显示各个子画面中的实时水位趋势;

在教师的统一讲解下,学生使用历史数据定义选择数据,启动历史数据采集,用图表对象查阅各个子画面的历史水位信息;

在教师的统一讲解下,学生使用SCU进行安全配置,对四个子画面定义和修改安全区域,建立组账户,建立用户账户,设置自动登陆启动安全系统,掌握登陆和注销的方法;

在教师的统一讲解下,学生创建全局阀值表,并在四个子项目动画中使用全局阀值表;

学生使用上述教师介绍的技术,将四个子项目集成起来,完成综合训练项目——水处理系统的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并对其进行调试,教师按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给分。评分介绍后建议同学之间共同讨论,总结各自的设计思路,取长补短。

在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讲教师及时培养优秀学生作为教学助手。有效扩大教师的指导范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学生完成综合训练项目——水处理系统的组态和界面开发。辔烨棟剛殓攬瑤丽阄应頁諳。

图10水处理系统人机界面

学生拓展模块体现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特点,扩展了综合性和开放式实战项目。为优秀学生搭建平台,在兴趣小组时间,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的研究。

该模块以“导师制”形式开展,从“工控项目了解→方案设计→硬件集成→流程图绘制→软件组态→控制编程→安装调试→评价验收→技术资料编写”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詩叁撻訥烬忧毀厉鋨骜靈韬。

该模块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经成功开发了:“GE智能车人机界面的开发”,“GE立体车库人机界面的开发”,“GE立体仓库人机界面的开发”。(该模块的详细介绍请见《GE创新小组》的课程标准)

“GE立体车库人机界面的开发”,“GE立体仓库人机界面的开发”参加“GE智能平台大学生控制系统设计打算”荣获二等奖的佳绩。“GE智能车人机界面的开发”成功申请了院级科研课题,已结题,并发表论文一篇。

三、课程设计模块

课程设计模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参与现场调查研究、方案论证,设计调试等过程,独立完成HMI组态和人机界面的开发,训练了学生“硬件集成、软件组态、控制编程、安装调试”的关键能力,使学生在从事职业技术活动时能够系统考虑问题,建立起系统的设计理念,明确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有效地与他人合作交往,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

1、任务与目的

(1)能对简单工控系统进行方案设计

(2)掌握IFIX监控软件的组态设计方法

(3)掌握PLC的编程方法

(4)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

(5)掌握故障排除的系统方法

2、学习内容

(1)简单工控系统方案设计

(2)IFIX监控软件的组态设计(基本系统配置,配置驱动器,创建过程数据库,创建图形,专项特性,附加特性)

(3)GE9驱动的使用方法

(4)使用GE PLC编程与调试

(5)系统联调的方法

(6)故障排除的系统方法

(7)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表8课程设计模块内容标准

课程设计的选题,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交通灯系统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也可以通过企业现场调研自选控制项目进行开发。关键是通过本模块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工控系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组态软件控制技术 学分:4 计划学时:72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电信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拓展课。其功能是通过典性的项目任务教学方式,采取情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项目任务的设计分析能力、对设计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与前修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课程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较完备的计算机组态软件和触摸屏技术知识、较强的设计能力、拓展能力;与后续课程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实训、毕业设计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较好的自动化技术设计和实践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核心能力。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导论》,后续课程有《物联网综合布线技术》《物联网综合布线技术》。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电气智能工程师、装配电工、维修电工工作岗位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本课程紧紧围绕相关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要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选取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综合性的典型组态软件应用训练项目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实现组态软件应用操作的教学过程。通过完成从简单到复杂、从制作单一任务的组态画面到搭建组态应用任务项目的完整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总结和提升,融理论学习于实践操作过程之中,综合训练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使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以实践应用为主旨,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主线,知识点随着实际项目任务的需要引入,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确保岗位所需专业技能的同时又兼顾原有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 有效地达到对组态软件应用知识体系的构建。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了解目前常用组态软件的最新发展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掌握常用组态软件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及设计流程,会有效地与前后工作程序相衔接。掌握组态软件和触摸屏的组态原理及方法,及制作简单工程的组态方法。能独立完成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项目实验。 2.2.2能力目标 能够具备常用组态软件的设计分析能力,具备常用组态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常用组态软件应用实际应用的综合分析能力。 2.2.3素质目标 通过典型的项目任务导入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对待工作和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热工控制系统组态与维护》课程标准

《热工控制系统组态与维护》 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 课程名称:热工控制系统组态与维护 所属专业:高职教育类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及相关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总学时:106+16(其中16学时为创新实践) 学分:8 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以热力发电过程控制系统工程实施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目标、项目为载体,设计了7个工程项目。每个工程项目都以实际的工作过程来序化教学内容,工作过程包括生产过程的熟悉与动态特性分析,控制方案的确定,控制系统的组态,系统的调试及系统的运行维护等环节,然后通过理论与实践交替的教学、现场教学、仿真训练、岗位训练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了应用知识与实践一体化,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热工自动控制技术工作的系统应用知识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是“双证融通”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议在第四学期

开设。 前期课程:电厂认识实习、自动控制原理、热工检测技术、仪表检定与调校、热工控制装置的安装与检修等。 后续课程:DCS系统应用、职业技能鉴定、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掌握热工自动控制工程的实际开发和实施过程,使学生获得从事热控技术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热工控制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理解并掌握热工控制系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要求的核心知识与技能(火电厂典型生产过程分析→控制方案拟定→系统组态→系统安装→系统调校→系统投运→系统运行维护),并通过拓展性学习,掌握系统综合控制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与操作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热工控制系统安装、组态、调试、检修和维护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起关键性作用,是一门实现学生与电力企业热控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核心课程,为毕业后从事热力发电生产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标准(原创)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标准 学分:2 学时:36 适用专业及专业代码: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080602 执笔人: 审核人: 1、课程性质与作用 1.1 课程性质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是自动化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工程应用性与操作性较强。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教学过程以模拟现场教学和企业教学为主,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实现了“工学结合”理念。 1.2 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体系结构、基本功能、软件组态、系统调试、操作、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先修课程过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过程控制技术等知识在本课程中得到了综合应用;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专业岗位技能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修养,为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过程控制自动化技术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3 前导课程 《过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过程控制技术》 1.4 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2、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2.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几个典型的计算机控制项目的学习和实践,以项目实施过程为导向,使学生不仅仅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设计思想及特点、发展概况、层次化体系结构和过程控制级的硬件结构及软件组态。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做中

学、学中做,逐渐提高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知识去解决控制工程项目的问题。 2.1.1 专业能力目标 能识读控制系统施工图; 能识读并绘制控制流程图; 初步具备集散控制系统硬件配置和安装技术能力; 能熟悉绘制集散控制系统流程图和制作简单报表; 能熟练使用具备组态软件对集散控制系统进行系统组态、回路组态等; 能用其他组态方法进行简单控制方案的设计; 能熟练对集散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试; 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分析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 能够遵守操作规范,使用相关技术资料; 能够按规定使用工具、设备,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 能够用资料说明、核查、评价自身的工作成果; 能够分析故障原因,并做出解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1.2 社会能力目标 具有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 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注重事故保护和工作安全; 遵守职业道德; 语言表达能力。 2.1.3 方法能力目标 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为学生的后续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能够查找中英文资料与文献已取得有用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2.2 教学方法 宏观:项目化教学法 微观:做中学、问题引导、讲授、互动讨论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组态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本课程是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讲授组态控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应用MCGS组态软件制作出完善可靠的控制界面。通过进一步的总结、完善、提高,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技术,并能够设计和调试简单的工业控制过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具体目标包括: 1. 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范围。 2. 掌握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组态设计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4. 能够进行系统的调试和维护,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组态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组态设计方法。 3.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4. 常见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实例。 5. 系统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体方法包括: 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组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MCGS 组态软件的操作方法。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组态设计、系统调试和维护等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训练:通过综合训练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评价方式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实践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具体评价方式包括: 1. 平时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当的平时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报告:通过实践报告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计算机控技术》课程标准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教学对象 适用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 建议课时:64学时 学分:4 三、先修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现代检测技术》 后续课程:《生产实习》《顶岗实习》 四、课程性质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支撑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监控组态软件的基本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监控终端对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数据实时监管能力、计算机接口设备的调试能力、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通信链路调试能力。 五、教学目标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认识能力 通过安装与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态软件,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标准、组成、结构、传输介质的能力,能够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对全程自动化生产的实时管控与障碍报修处理能力。 2.计算机控制终端的基本应用能力 通过组态软件的编译流程以及VB面向对象控制编程语言编译累加器,使学生针对用户所需求的分析能力,能够正确应对生产对象进行全过程实时监管,对突发隐情及时处理能力。 3.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测试验收能力 通过组态软件连接PC与PC之间通信,使学生掌握对数据传输通道、对象临检参数进行测试,对自动化生产线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验收的能力。 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能力 通过安装RS232C通信串口与应用串口调试助手,使学生掌握监控节点组态分布、设备项目管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维护能力。 六、能力要求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认识能力 能够在20分钟内绘制检测与控制结构图,在2分钟内识别区分出各种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三种传输介质,在30分钟内能够根据不同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选择最佳的数据传输介质,在30分钟内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环境进行合理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 2.计算机控制终端的基本应用能力 能对生产企业、商业大厦、居民小区等不同场所的计算机控制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与应用,包括:30分钟内制定出设备数据采集点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2分钟内选出应用传感器的类型;30分钟内应用组态软件对采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引言 组态控制技术是现代工业控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图形化界面和易于操作的方式,实现对工业过程中控制设备的监控和操作。为了规范组态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本文将介绍一套可行的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组态控制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 培养学生使用组态软件进行工业过程监控和调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组态控制技术应用中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进行组态控制系统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组件控制技术基础知识 1.1 组态控制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1.2 组态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1.3 组态软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1.4 人机界面设计原则和要求 2. 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

2.1 组态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2.2 组件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参数设置 2.3 组态软件的界面设计和布局 2.4 组件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 3. 组态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 3.1 工业过程监控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 3.2 建筑物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 3.3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 3.4 能源管理系统的组态设计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 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组态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实验操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组态软件和调试组态控制系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实践

学生参与组态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实 际问题,加深对组态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测验 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小型测验,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践操作能 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实践评估 根据学生参与的项目实践情况和项目成果,评估他们的组态控制 系统设计和实施能力。 六、课程实施计划 1. 课时安排 本课程总计48个课时,分为理论授课、实验操作和项目实践三个 阶段。 2. 实验室设施要求 2.1 每个学生配备一台个人电脑,并安装好组态软件; 2.2 实验室配备合适的组态控制系统设备,以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代码: 2合用专业: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 3课程学分: 3 4建议学时: 54 5课程定位 《组态控制技术》是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前 导课程为《计算机基础》、《 C 语言》。本课程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中的一 门专业课。 6课程任务 本课程教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组态软件使用的基础上,认识组态 软件的发展和特色、成立控制系统新工程、成立动向联接、模拟设备、编写控制 流程、报警显示与报警数据、报表输出、曲线显示、报表输出、曲线显示、安全 体制、结构及时数据库、设备窗口组态、脚本程序、编写软件组态王使用、系统 参数、文本、数据显示窗设计、数据显示窗和指示灯设计、功能键、棒图、报警 设计等。 7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课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组态软件原理和使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拥有较齐备的计算机组态软件技术知识、必定的设计能力、拓展能力以及

较好的自动化技术设计和实践能力,达到维修电工技师有关要求,为毕业后参加自动化方面的工作及达到高级技师水平打下扎实基础。详细教课目的为: 7.1 知识目标 (1)掌握课程中组态软件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观点和规律,在此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能较娴熟地应用这些观点和术语。 (2)掌握组态软件组态原理及方法,经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简单工程的组态。 (3)对组态软件的发展趋向及所介绍的现代接口技术有所认识。 (4)掌握与 PLC 的关系技术 7.2 能力目标 (1)灵巧选择工业监控软件能力; (2)组态软件使用所用到的应用环境的选择能力; (3)各种动画界面的设计能力(含工具及各样控件的设计能力); (4)如何使用组态图库; (5)使用报表和自定义报表; (6)简单使用数据库; (7)查察报警事件和趋向曲线; (8)使用系统安全防踊跃相应工具; (9)三菱 PLC与组态软件关系的方法 ( 10)优秀的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的自学能力及知识拓展能力; (11)简单专业外语的阅读能力。

《PLC及其组态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PLC及其组态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B0705410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授课系(部):智能制造学院学分学时:5学分74学时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PLC及其组态技术应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现代化的自动控制装置已普遍应用于工业企业的各个领域,是生产过程自动化必不可少的智能控制设备,结合组态技术实现实时监控,使PLC的仿真与优化具有实际意义。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编程方便、性能优越、灵活通用、使用方便、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强的特点。 2、课程作用 学生毕业后从事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工作时,需要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硬件接线能力、利用梯形图或语句表进行编程的能力、能进行PLC与组态软件的联机调试和故障诊断。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PLC的原理、结构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常用PLC的硬件安装、接线,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组态与PLC的联机方法,组态的动画界面绘制和变量匹配方法,组态的仿真运行操作,典型PLC项目的实施方法。系统训练学生在PLC及其组态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机电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西门子S7—300系列PLC为学习载体,结合Wincc Flexible组态软件,重点掌握梯形图编程方法和Wincc Flexible的动画制作方法,将控制系统常用到的各种输入元件、输出元件、与被控对象一起构成应用项目,进行工学结合式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梯形图语言编程的基本规则与方法,Wincc Flexible与PLC联机运行程序的方法。掌握可编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方法,能利用PLC的资源实现一些基本的数据处理与控制。进一步掌握一些基本的信号检测、处理、变送方法。为专业课程打下学习基础和能力训练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根据PLC的性能、特点及控制功能正确选用PLC、懂得PLC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化工DCS技术与总控工实训课程标准

《化工DCS技术与总控工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68 适用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根据专业工作任务分析,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面向的岗位是化工仪表的基础装配岗、调试维修岗、营销管理岗。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化工DCS基本理论和常用控制仪表选用的基础上,具备生产过程自动化仪表的选型、检修、安装、调试、管理能力;使学生掌握化工DCS控制系统的操作、运行、维护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常用过程检测仪表、控制器、执行器的市场行情、最新技术和使用方法;它以“均苯四甲酸二酐生产与实训”、“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化工CAD”、“化工单元操作与实训”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日化产品生产技术”、“涂料油墨生产技术”“生产现场与班组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化工仪表基础装配岗、调试维修岗、营销管理岗而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学生认知规律来进行,按照由简单道复杂,由单元到系统进行安排,项目中各个任务之间有一定的衔接。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浙江日华化学有限公司、杭州电化集团公司、浙江传化集团公司等企业进行充分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课程,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 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课程标准

《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课程代码是201503010112)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技术课和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工业控制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领域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专业技术。它主要研究如何将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和网络互联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软件组态技术个现场总线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术。 《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侧重工业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方法与技巧。旨在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组态软件及现场总线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解决现代工业控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具备能够设计以组态软件为基础、现场总线连接的工业生产过程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术。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是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以组态软件和现场总线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为主,讲述组态软件系统的组成、分类、发展趋势、画面设计技术和数据保存、用户管理和报表设计、现场总线控制网络等,为学生今后从事DCS、FCS系统的设计、改造、维护等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基础、控制原理、监测与控制装置、单片机原理、C语言设计基础等课程,后续课程毕业实践、毕业设计、控制工程安装设计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中既有组态软件的原理和组成,又有针对现场总线的组态应用。因此本课程具有实用性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软硬件结合等特点。为使学生掌握本课程重点(1)组态软件的应用设计(2)现场总线的应用,并紧密结合工业控制中实际应用项目,科学地将其融入工作任务,强化职业技能鉴定技能训练,本课程内容设计为4个大的篇幅:西门子WinCC篇、Ifix篇、InTOUCH篇、国内常用组态软件、现场总线。按照国内常用、国外常用以及现场总线,通过子项目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工业控制和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解决现代工业控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具备能够设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态和现场总线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术。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教学团队,进行组态软件和现场总线技术术岗位能力需求分析,进而由教学专家、骨干教师进行课程结构分析,形成任务模块,完成工学结合项目化教材的编写。 (1)以化工行业为依托,选取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 课程组坚持教学内容选取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求一致的原则,深入规模大型、技术先进的企业,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和教学团队,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项目化内容为载体,确定了体现应用为主特色的课程内容。 (2)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从教学环境和氛围上营造企业真实的场景,实现校内工学结合教学实训环节紧紧围绕生产过程展开,将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分解为典型的工作任务,利用计算机软件应用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重视专业技术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实现校内工学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采用工业控制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控制组态流程,以利教与学的自由选择 (4)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教学和实习,实现真正工学结合 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优势,将课堂延伸到生产现场,通过企业兼职教师的生动讲解和现场的技术指导,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生产氛围,掌握了真正的操作技能,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学效果显著,把工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 (5)采用项目式教学,探索实践“教、学、做、训、考”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实践“教、学、做、训、考”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训地点一体化,案例教学与现场教训一体化,技能训练和技能考核一体化,考场与赛场一体化,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并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运用多种评价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探索和实践多种评价机制,融入岗位技能评价,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实操能力的考

《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标准

《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组态技术(DCS)应用与实践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 计划课时:72 课程学分:4 先修课程: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应用,PLC技术及工程应用 后续课程:顶岗实习 制订人: 课程标准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课程项目设计 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培养学生综 合运用所学专业知 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工控系统 组态、人机界面技术 应用的基本技能 3、培养高素质的工控 系统设计、集成、人 机界面组态、调试、 维护、改造、运行、 销售技术人才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2、知识目标 3、素质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教师主导模块:由一个综合 训练项目一一水处理系统的 组态和人机界面开发,贯穿 教学始终。该项目可拆分成 五个单元训练项目进行训练 (1)泵站组态和人机界面 开发 (2)高速混合器组态和人 机界面开发 (3)絮凝器池和沉淀池组 态和人机界面开发 (4)清水池组态和人机界 面开发 (5)水处理系统安全配置 使用用户账号登陆系统 2、学生拓展模块:利用兴趣小 组指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的 研究 3、课程设计模块(选一) (1)交通灯系统组态和人 机界面开发 (2)自选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施建议 二、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生的评价 2、对教师的资格要求与 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教学资源编写建议 1、教学资料 2、学习资料 五、课程实施条件 1、教学团队要求 2、教学硬件环境要求 3、学生应具备的条件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以工业PC为核心的工控集成系统技术的日趋完善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组态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工控组态软件和PLC、变频器、传感器、气动技术作为自动化技术集成部分正突飞猛进地在各行各业发展着。

组态软件与触摸屏技术课程标准[1]

组态软件与触摸屏技术课程标准[1](总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组态软件与触摸屏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组态软件与触摸屏技术 课程类别:C课程属类:自然科学类 课程学分:3计划课时:45 教学组织:分散进行适用范围:机电工程系学生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课程部门:机电工程系教研室:电气自动化教研室 制订人:张文明、曹建军、夏建春批准人:章飞 第一部分前言 一、背景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组态软件和触摸屏作为自动化技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正突飞猛进地发展着。特别是近几年,组态软件和触摸屏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在组态软件和触摸屏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从事自动化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了解掌握组态软件和触摸屏是必须的。 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广泛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设备显然对从事维修工作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无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从技术技能结构上都发生了变化。故传统的企业培养经验型技师的模式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而传统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许多紧缺的、新的、技术技能含量较高电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院校机电类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工业控制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计算机控制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领域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专业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是一个全新的控制方法,因此基于组态软件和触摸屏的人机界面技术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师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技师人才是具有高级技能、具备很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采用行为引导式模式。技术知识的实践性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以实践为中心。行为引导式职业教育课程从“实践性”的角度,把实践性深深地渗透到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行为引导式模式的目标是形成劳动者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技术实践能力,它的目标是“会做”

《组态软件应用》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组态软件应用》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序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制造的兴起,组态软件应用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教育领域中,以《组态软件应用》为主题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更是备受关注。通过对该主题的全面评估和深度探讨,本文将对《组态软件应用》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进行讨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组态软件应用》课程思政研究 1.1 组态软件的概念及作用 组态软件是一种用于快速配置、部署和管理设备、系统、过程的软件。其作用不仅在于简化了传统的系统配置过程,还在于增强了系统的可视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在工业制造中,组态软件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对于学习《组态软件应用》课程的学生而言,通过深入研究其概念及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工业制造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1.2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组态软件应用》课程思政研究正是基于组态软件的应用需求以

及学生对于技术和思政教育的需求而展开的。通过该研究,可以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科技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组态软件,以及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影响。 二、《组态软件应用》课程实践 2.1 课程教学设计 在《组态软件应用》课程的实践中,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实践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态软件的应用原理和方法。也可以通过课程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2 实践教学环境 在实施《组态软件应用》课程实践时,教学环境的营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不仅可以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场所和设备,还可以提供实践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组态软件应用》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

13工业控制网络与组态技术教学大纲

《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132053 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 and HMI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技术是当今工业控制系统的主流组网技术,是控制向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技术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的网络通讯基本原理,面向底层PLC控制,构建控制网络,人机交互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实现远程监视及优化控制,并以工程实践为例,从整体上掌握现代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实施过程。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掌握大中型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网络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实施方法。 2.掌握HMI的设计方法。 3.结合S7-300 PLC工程实例,达到一定运用能力。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应重点讲授工业控制网络原理、设计方法、结合PLC系统,以实例为主线,以作业、讲解等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有:计算机基础、机电传动控制、电工及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习题要求:习题应促进学生消化、巩固所学内容。习题要密切配合教师的讲授内容,注意要使概念类、分析类和设计类习题并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教师通过习题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同时习题也是考核学生的依据之一。 2.实验要求:根据课时较短,同时仿真系统在脱离实验设备亦能进行的实际情况,实验环节以作业形式安排在课后,以实例、作业、互动来完成实践过程,不单独设置实验课。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课程大作业。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控制网络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3.成绩构成:出勤(约占20%),平时考察(约占30%),课程大作业(占50%) (七)参考书目 《S7-300/400 PLC 应用技术》,廖常初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工业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技术》,陈在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杨卫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二、中文摘要

《DCS自控基础》课程标准

《DCS自控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方向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本标准是依据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和DCS自控基础课程目标要求,参照化学工艺专业专家研讨会分析所得的典型工作任务"DCS的安装、调试、维护"的相关要求,主要用于指导DCS的安装、调试、维护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工作。 (二)设计思路 DCS自控基础课程是生自专业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发电厂实际生产过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一体化课程。 DCS自控基础课程是使学生较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进行集散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组态、人机界面的组态、集散控制系统综合调试等内容,培养学生查阅有关参考资料进行设计和组态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形成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DCS自控基础课程与化工设备维修基础、化学产品分析与检测、工业电器与仪表等课程同时开设。 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学时为126学时,7学分,分1学期开设。 二、课程目标 通过DCS自控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运用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硬件、通信等知识,根据任务要求,进行系统的设计、软硬件的组态、调试、维护等工作。 (一)知识目标 1.掌握DCS控制系统的安装、检修工作; 2.掌握DCS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组态、监控画面组态、系统调试、故障排除等工作; 3.掌握针对现场热工对象诸如全程给水系统、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燃烧控制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的组态,调试和运行。 (二)能力目标 1.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能够制定和安排工作计划、搜集、整理、分析相关工程资料;

《组态软件技术及应用》课程整体设计

《组态软件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一、课程整体设计依据 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工业组态软件组态界面及数据处理的能力。该课程以组态软件界面开发为重点,通过组态软件界面开发,掌握组态软件的界面设计、动画设计、命令语言编程的能力。组态界面及动画设计对于提高对学生工程实践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教授组态软件组态界面数据处理,内容包括组态工程的建立、组态界面的设计、组态变量的创建、组态动画设计、命令语言编程等内容。 通过理实一体授课,使学生掌握组态软件的界面设计和动画设计能力。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巩固组态软件的操作能力,逐步建立根据设计能够很好完成组态界面及动画设计工作。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操作习惯,能胜任工业过程控制组态界面设计等工作任务,同时具备团队协作意识、6S整理等职业素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 《组态软件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熟练掌握组态王软件的安装方式; ②熟练掌握组态王软件开发的一般流程; ③熟练掌握组态王软件变量的定义方式; ④熟练掌握组态王软件变量画面设计方法; ⑤熟练掌握组态王软件动画连接设置方式; ⑥熟练掌握组态王软件的命令语言编程方式; ⑦熟练掌握组态王软件报表、文本、事件及报警。 (2)能力目标 ①会熟练安装组态王软件; ②会熟练的按照组态王软件流程开发组态王软件; ③能正确的定义组态王软件的变量类型; ④能正确的按照要求设计组态王软件画面; ⑤能正确的选择合适的动画连接设置;

⑥能编写必需的命令语言程序辅助动画效果; ⑦能使用数据报表和超级文本、事件报警等。 (3)素质目标 ①具备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②能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和正确的仪器设备使用习惯; ④能根据工作任务的目标要求,制定工作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⑤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工作中; ⑥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能主动参与到工作中; ⑦具有诚实和细心做事的态度; ⑧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观点; 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按照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开展工作。 三、学习资料 教材: 《工业组态软件及应用--基于组态王6.5》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参考资料: 《组态软件基础及应用(组态王KingView)》殷群,吕建国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气自动化通用设备应用系列组态王软件入门与典型应用》王建,宋永昌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拓展性学习材料: 《从基础到实践:PLC与组态王》韩晓新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五、教学准备 1、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团队结构与规模: 教师数量与教学班级(或学生比例)符合规定要求,教学团队的年龄、职称、职业资格等结构合理,教学团队中兼职教师达到20%。 (2)课程负责人: 熟悉工业过程和组态设计等知识,掌握组态软件开发能力以及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在本领域有一定影响,具备设计组态界面设计、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LT

8 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学习情境名称学时 认识组态软件 2 系统时间及灯的动画连接 2 油箱流量位置的动画链接 2 电机正反转以及控制(仿真PLC) 4 交通灯控制 2 油罐冶炼控制系统(包括监控、报警,报表,曲线等12 天塔之光控制系统或洗衣机(PLC关联)10 水塔箱控制报警系统(PLC关联)10 抢答器控制(PLC关联)10 小计54 8.1认识组态软件 (1)教学目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组态王运行环境,了解组态王软件如何安装运行,如何解密运行,组态王实现那些功能,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监控工业运行环境,监控界面形象化。 学生通过学习,要求了解: ①组态软件基本操作环境; ②组态软件与PLC、智能设备、变频器等通过常规通讯接口进行数据通讯。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组态软件实现功能。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安装解密软件,如何备份复制工程。包括各种各个操作按钮的使用含义

8.2系统时间及灯的动画连接 (1)教学目的: 学习工程管理器的使用,创建新工程,画面如何与进行交换数据的硬件设备或软件程序进行关联 。通过本项目学习,让学生知道组态软件与自带的仿真PLC进行关联。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新设备,建立数据数据库中的数据字典,建立新的工程画面。 教学难点:关于数据库中数据字典建立过程中数据类型的使用,寄存器类型的概念掌握。 8.3 油箱流量位置的动画链接 (1)教学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控件矩形框的使用,矩形框如何连接数据,关于I/O实数型数据类型的数据字典创建。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矩形框动画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数据字典中如何建立I/O实型的变量。 8.4 电机正反转以及控制(仿真PLC) (1)教学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图库中仪表、游标以及电机的动画连接。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动画连接中在那个选项中进行连接。 教学难点:输出值得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