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完整版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

察报告新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三、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四、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二)地形地貌

(三)气象特征

(四)地震动参数

五、工程地质特征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水文地质特征

六、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一)不良地质

(二)特殊岩土

七、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

(一)水文地质特征

(二)隧道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八、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建议工程措施

(一)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力学参数建议值

(二)隧道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三)隧道进出口工程地质条件

(四)隧道施工预测预报内容及范围

九、隧道辅助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及建议工程措施

十、设计及施工中注意事项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DK341+~ DK345+)

一、工程概况

潼洛川隧道位于潼关黄土台塬区前缘,隧道进口(DK341+304.0m)位于潼沟河左岸,岸坡地形较陡,出口端(DK345+120.0m)位于黄土塬边,全长3816m,最大埋深120m,相对高差90~130m。该隧道设有斜井,斜井位于港口镇,和线路交于DK343+100m处,斜井长294m。

工点北临西潼高速,并有便道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勘察工作主要分为初测(2003年11月~2004年2月)、定测(2004年5月~9月)、补充定测(2004年12月~2005年1月)三大阶段进行。初测阶段线路方案走行于潼沟河下游苏家村附近,以隧道形式通过,主要以收集区域资料和地面调查为主;定测阶段线路方案与初测阶段方案相同,收集了区域地质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详细的沿线地质调查,随后,根据工程设置及定测阶段技术要求,布置了深孔1孔,计145.0m ,一般工程孔钻探241.70m/4孔,试坑30m/2坑,并取样化验,完成了本阶段工作;补充定测阶段线路方案没有调整,在充分利用定测阶段资料的基础上,沿线作了补充地质调查,完成本阶段任务。

三、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主要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工点位于潼关县潼沟河下游苏家村附近。工点北临西潼高速,并有便道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二)地形地貌

潼洛川隧道位于潼关I级黄土台塬区,塬面地形平坦,高程545~555m;进口位于潼沟河左岸,岸坡地形较陡,相对高差20~70m,冲沟发育;出口端位于黄土塬边,地形起伏,冲沟发育,相对高差15~50m;斜井洞口位于一黄土冲沟,地形起伏,地面高程420m。塬顶为农田,多有村庄、道路分布。

(三)气象特征

据潼关县气象站气象资料显示:该工点区属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压;年平均气温13.2℃,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18.2℃;年平均绝对湿度 hpa,日最大绝对湿度 hpa,日最小绝对湿度 hpa;年平均降水量

608.9mm,年最大降水量1000.4mm,年最小降水量319.7mm;年平均蒸发量1872.6mm,年最大蒸发量2264.2mm;平均风速3.0m/s(主导风向 ESE),最大定时风速22.0m/s(主导风向 ENE);年最大积雪深度18cm;最大冻结深度44cm。(四)地震动参数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划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的有关规定,结合陕西大地地震工程勘察中心完成的《郑西客运专线陕西段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和本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本工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采用0.23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八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采用。

五、工程地质特征

(一)地层岩性

隧道、斜井区范围内地层岩性相对简单,黄土台塬区表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中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下部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黏质黄土,底部为第四系下更新统冰湖积粉土、卵石土和砾砂等。潼沟河一级阶地主要为冲积砂质黄土。

al3):分布于潼沟河一级阶地,厚3~5m,含大量的蜗牛壳,1-1、砂质黄土(Q

4

浅黄色、淡黄色,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具孔隙,坚硬,○Ⅱ级普通土,σ

=140kPa。具I级非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5m。

al4):黄褐色,主要分布于潼沟河一级阶地下部,厚约1~2m。

1-1-1、细砂(Q

4

成分以石英、长石等为主,砂质较纯净,偶夹砾石,稍密,饱和,○I级松土,σ

=190kPa。经地震液化判定为不液化砂层。

al7):呈层状分布于一级阶地底部及潼沟河河床。浅灰色等杂1-2、卵石土(Q

4

色,厚~2.0m,成分以花岗岩等为主,浑圆状,分选性较差,φ粒径组成:直径

φ>100mm的约占20%,φ100~40mm的约占40%,40~20mm的约占15%,余为砂土质充填,稍密,潮湿-饱和,○Ⅲ级硬土,σ0= 600kPa。

eol3):广泛分布于黄土台塬上部,厚10~33m,含大量的蜗2-1、砂质黄土(Q

3

牛壳,具虫孔。浅黄色、淡黄色,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具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坚硬,○Ⅱ级普通土,σ0=150kPa。具Ⅲ级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29.0m。为Ⅴ(%)级围岩。

eol3):主要分布于黄土塬中部,沿线未见出露。厚度50~3-1、砂质黄土(Q

2

100m,浅棕黄色,坚硬,○Ⅲ级硬土,σ0=220kPa。

el1):厚~6.5m,棕红色古土壤,厚薄不一,呈层状或透镜状分布于古土壤 (Q

2

砂质黄土中,硬塑,○Ⅲ级硬土,σ0=220kPa。为Ⅴ(%)级围岩。

eol3):浅黄色,坚硬,厚度10~15m,○Ⅲ级硬土,σ4-1、砂质黄土(Q

1

=280kPa。

eol3):浅黄色,厚度20~35m,坚硬,○Ⅲ级硬土,σ4-2、黏质黄土(Q

1

=280kPa。

el1):厚~6.0m不等,棕红色,厚薄不一,呈层状分布于黏质黄古土壤(Q

1

土中,硬塑,○Ⅲ级硬土,σ0=280kPa。为Ⅳ(%)级围岩。该层土具弱膨胀性。

lgl1):分布于潼沟河底部,厚0~3m,厚薄不一,呈透镜4-8、粉质黏土 (Q

1

状、层状分布,硬塑,○Ⅲ级硬土,σ0=300kPa。

lgl2):分布于隧道进口端和隧道基底以下,厚度大于10m,浅黄4-3、粉土(Q

1

色,土质均一,密实,潮湿,○Ⅲ级硬土,σ0=300kPa。

lgl5):成层分布于隧道洞身底部,厚度大于5m,灰黄色,夹有卵4-6、砾砂(Q

1

石和圆砾,潮湿,密实,○Ⅰ级松土,σ0=400kPa。

lgl7):成层分布于隧道洞身附近,厚度2~6m,潮湿,密实,4-4、卵石土(Q

1

○Ⅲ级硬土,σ0=700kPa。

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eol3)地层的物理力学特征参数,依据2-1)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Q

3

2数,依据规范进行统计分析,列表如下:

1数,依据规范进行统计分析,列表如下:

eol3+el3)地层的物理力学特征参4-2)第四系下更新统风积加残积黏质黄土(Q

1

数,依据规范进行统计分析,列表如下:

1范进行统计分析,列表如下:

(二)地质构造

隧道通过I级黄土台塬区构造上为潼关隆起,为第四系以来活动明显的断隆,隆起西界为观北断层,东界已出区外,南端限于山前大断层,北端已出区外,据有关区域资料分析,该隆起虽与观北断层同时形成,始于中更新世,但当时不太显着,并接受了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直到早更新世晚期才强烈隆起,使该区露出水面,接受以风积砂质黄土为主的堆积。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隆起上升剧烈,故呈现今日之貌。隧道通过段主要地层为中、下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夹古土壤。

六、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一)不良地质

1、人为坑洞

隧道进口端分布有五个小窑洞(DK341+294m左侧3个,右侧2个,垂直线路一字排开),规模较小,高~3m,深2~4m,宽2~3m,施工时应先回填夯实。

(二)特殊岩土

1、黄土

黄土台塬表层覆盖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厚10~33m。在隧道进口Z-15钻孔附近可见一黄土陷穴,陷穴口小肚大,陷穴深约3~5m,但塬顶少见。D

7

根据D7Z-15、D7Z-17、 D7Z-18,D7S-8-1土工试验资料计算判定,该场地为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为Ⅲ级(严重),湿陷性土层厚度18.0m(参考秦东隧道进出口砂质黄土的化验结果)。

2、膨胀土

依据初测资料及陕西省第二水文地质队N8、N12两个深钻孔资料和定册钻孔资料分析,第四系中、下更新统砂质黄土中夹有灰黄色、棕红色古土壤(粉质黏土),呈层状,厚度~9.3m不等,从岩心外观看具有膨胀岩土的基本特征,风化为尖棱状的小碎块,在隧道洞身有分布,经取样化验,自由膨胀率一般在21%~48%,阳

-)[mmol/kg]:~ mmol/kg,蒙脱石含量M:%~13%,综合离子交换量CEC(NH

4

判定为弱膨胀土,设计时应考虑其对工程的影响。

七、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

(一)水文地质特征

1、隧道区地下水类型、特性

潼洛川隧道位于潼关塬一级台塬的前缘,秦岭北麓断层带以北到黄河、渭河这一完整水文单元的排泄区。该水文单元地下水从补给区到排泄区运行途径短,地下水水力坡降大,水平方向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良好。隧址区地下水主要有黄土层孔隙、裂隙潜水;砂夹砾石层承压水:

黄土孔隙、裂隙潜水:主要赋存在上、中更新统黄土中,黄土的储水空间包括孔隙、孔洞和裂隙。黄土在垂直方向上,岩性、水理性及富水性不均一。自上而下粘粒含量增加,黄土的裂隙性、孔隙度、给水度及岩土的渗透系数减小。黄土含水层的埋深、厚度及富水性,受区域地质构造、塬面大小和沟谷切割程度条件等的控制。

砂夹砾石层孔隙承压水:主要由台塬区底部的下更新统冰湖积层中细砂、粗砂夹砾石孔隙水组成,厚度较大。上部隔水顶板为砂质粘土,泥钙质胶结较好,埋深185~210 m。承压水头一般小于15m,水量丰富。依据收集二水1982年在潼关塬前部N8号(管南村机井)钻孔深层承压水抽水试验资料,单井涌水量可达362.24m3/d。

2、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

隧址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迳流及灌溉回归水,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与塬面的形状、岩土的性质、孔洞、地表陷穴、漏斗的发育程度关系密切。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量的多寡、潜水位变化的幅度,与降水量的大

小、历时长短关系紧密。区域资料显示,黄土垂向的渗透系数介于×10-5~×10-5之间,而隧道所在区域潜水水位埋深较大,本次实测隧道洞身附近管南村、亢家寨深井水位分别为195.05m(水位高程345.05m)、203.3m(水位高程339.7m)。可见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潜水位在短时间内水位升高不显着,依据前人对该区多年统计资料,一级台塬塬边潜水位动态年变化幅度最大2.10m。

潜水的迳流方向基本与地形一致,由北(山前)向南(黄河、渭河)方向运动。一级台塬的中前部,由于接近排泄区,潜水的水力坡陡降,导致潜水直接向黄河、渭河谷底排泄。加之,台塬区黄土含水层常被沟谷切割,导致部分潜水向近沟谷以泉的形式排泄,局部地改变了潜水的迳流方向,同时潜水位急剧降低。如隧道进口端苏家村出露的泉水,水位高程357.905m。黄土台塬区地势较高,地面切割破碎,切深大,在隧址区附近潜水位高程介于340~360m之间几乎与地表迳流高程一致。人工开采地下水作为隧道区一种重要的排泄途径。

地表水的渗漏补给,主要源于黄土台塬的后缘,秦岭山脉的峪口地表迳流。在构造和岩性的影响下,峪口地表流水除洪水期外,地表迳流出山后经十几至数百米,几乎全部渗入地下,补给潜水或通过不稳定的隔水层补给深部承压水。承压水的迳流方向,与潜水的迳流方向大致相似。塬区下部承压水含水层除山前和近黄河地段外,连续性较好,水力坡度在二级台塬和一级台塬后部为‰,至一级台塬的中前部,临近黄河、渭河谷地一带强烈排泄,水力坡度陡降,致使承压水转化为层间无压水而排泄。

灌溉回归水作为隧址区地下水补给的来源之一,其回归水量受农作物品种、气候、土地的平整程度及灌溉用水的实际情况决定。依据陕西省旱涝保收抗旱标准规定,隧址区全年每亩灌溉需水量为300m3。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有限,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不大。

3、隧道区水化学测试

隧道所在区域潜水水化学特征总体为:总硬度10°~20°、PH介于~、矿化度小于0.5g/l;由山前到排泄区,水化学类型依次为HCO3-Ca→HCO3-Ca·Mg→HCO3-Na·Mg型水。潜水在黄土层运移过程中,由于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水中的

离子成份由Ca2+逐渐转化为Mg2+、Na+;深部承压水总硬度7°~11°、PH介于~、矿化度~0.3g/l;水化学类型沿其运动方向,由HCO3-Ca型水递变为HCO3-Ca·Na型水,属于低矿化度的重碳酸盐型水,可见塬区下部砂夹砾石承压水层透水性好,水交替作用及溶滤作用较强。本次在勘察过程中,采集隧址区深井深度195~203m段水质简分析水样两组,苏家村泉水水质全分析样和同位素氚分析样各一组。水质简分析结果为:PH=~、矿化度~0.396g/l、水化学类型为HCO3-(Na +K)·Ca型水。

(二)隧道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隧址区共布设勘探钻孔5个,其中145m深孔一个,依据揭露地层及地下水情况:仅在深孔高程365.5m以下出露冰湖相卵砾石土,但未揭穿该层。同时对各孔进行水文测试,均未发现地下水出露。

潼洛川隧道洞身位于下更新统粉质粘土层中,下部为冰湖积相富含地下水的承压水层,承压含水层顶部隔水顶板为粘质黄土,层底高程介于350~370m。实测区域内地下水露头及本次钻探测试后水位高程在340m左右,隧道洞身的设计高程进口端最低为368.965m、出口端最高达400.16m。路肩高程高于地下水位达10m以上,加之黄土台塬周边冲沟无常年流水。因此对隧道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不再计算。据陕西省第二水文地质队有关资料,隧址区地下水位的最大变幅不超过2.1m,因而隧道在开挖时产生大面积涌水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粉质黏土层中存在砂砾石透镜体、隔水顶板存在“天窗”的可能性。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下水的观测,防止突水发生。

隧道洞身属贫水区,地下水位位于隧道开挖断面底部以下约10m左右,隧道产生长大段落涌水的可能性较小,但不排除隧道遭遇含水透镜体及底部砂砾石承压水隔水顶板存在通过“天窗”突水。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属HCO3-(Na+K)·Ca型水。

八、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建议工程措施

(一)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力学参数建议值

根据土工试验、静力触探、孔内测试等多种成果综合分析确定各岩土层力学参数,列表如下:

(二)隧道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三)隧道进出口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进口段通过地层为黏质黄土、粉土、砂、卵石等地层,不甚均一,施工开挖后应及时支护和衬砌,避免产生围岩失稳。

出口浅埋偏压地段应加强支护,确保围岩稳定。表层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经计算后判定,该场地为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为Ⅲ级(严重),湿陷性土层厚度18.0m(参考秦东隧道进出口砂质黄土的化验结果)。

(四)隧道施工预测预报内容及范围

a) 围岩失稳

1、由于第四系下更新统砂质黄土层成岩性差,结构相对疏松,其自身强度低,抵抗外力破坏的性能差,因此隧道开挖后易坍塌。隧道埋深较大,洞顶为厚层黄土层时,开挖后应力重新组合,有可能出现围岩失稳现象。

2、第四系中、下更新统砂质黄土中局部所夹古土壤层具弱膨胀性,设计时应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隧道施工时应注意围岩遇水易发生围岩失稳。

b)涌水、渗水:

洞身通过卵石土等含水地层,钻探揭示无地下水,但在黄土台塬下部粗粒土透镜体中可能存在少量地下水,施工中有可能产生突然涌水现象。同时洞身通过的冰

生围岩失稳和涌水。

九、隧道辅助工程工程地质条件及建议工程措施

隧道斜井工程地质条件及围岩分级:

1、隧道进、出口段及斜井进口段均分布风积砂质黄土,经计算后判定,该场地为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为Ⅲ级(严重),湿陷性土层厚度18.0m(参考秦东隧道进出口砂质黄土的化验结果)。建议进出口洞顶采取截防排水措施,洞口段基底需消除湿陷性处理;并做好仰坡支护和防排水措施。

2、全隧道围岩均为第四系地层,应加强施工用水管理,避免施工用水对自然边坡的冲刷和边仰坡及基底软化。特别是高山水池选位尤为重要。施工中应及时支护和衬砌和仰拱施作,确保围岩稳定及施工和运营安全。

3、隧道施工中的弃渣场地应进行挡护,最后绿化或复垦,避免产生泥流而破坏环境。

4、施工场地,便道开挖要选择在平缓、开阔、稳定的坡面上,避免因施工引起工程滑坡,影响自然坡面的的稳定和隧道主体结构安全。

5、洞内若遇地下水应及时疏排,避免对围岩和基底的软化。

6、第四系下更新统古土壤层及冰湖积粉质黏土有弱膨胀性,结构设计中予以

考虑。

7、隧道开挖过程应尽量控制爆破,短进尺并及时衬砌的施工方法,严禁放大炮、长大段落揭露基底的施工方法(尤其在施工仰拱时)。

8、隧道进口端分布有五个人为小窑洞,规模较小,施工时应先回填夯实。

9、隧道进出口挖方边坡坡率:

eol3): 1:1防护

砂质黄土(Q

3

eol3): 1:~1:1防护

黏质黄土(Q

3

eol3): 1:~1:1需防护

砂质黄土(Q

1

eol3): 1:~1:1需防护

黏质黄土(Q

1

10、D7Z-14孔内于-58.80米深度范围脱落φ50钻杆6根27米长,岩心管、泵管、捞砂器一套共计4.80米,施工中应注意。

附:1、钻孔岩心鉴定表 5份

2、试坑鉴定表 2份

3、土工实验报告 6份

4、湿陷性黄土判定表 6份

5、压缩曲线份

6、物探资料份

7、水质试验报告 1份

8、深孔资料及水文测试资料份

(完整版)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齐梁洞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一、前言 (一)概况 G209国道吉首至凤凰公路改建工程齐梁洞隧道位于凤凰县沱江镇齐梁桥村,呈北-南向穿越丘陵体。本隧道起讫里程为K32+240-K32+505,全长265m,属短隧道。隧道进口地形标高为370.59m,出口地形标高为373.88m,设计标高为361.55~363.37m,呈纵坡0.7%上坡;行车道宽度为双向6m,隧道总宽度为2*(6+0.75)=13.5m;高度7m。隧道最大埋深约为59.80m,平均埋深36.80m。该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达62.87。地表植被较发育,基岩大部裸露,进出口皆为丘陵斜坡,有少量覆盖层分布。隧道区交通状况较好,进出口端即为国道G209。 为查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受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委托,我院对拟建隧道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 (二)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根据任务书,本次勘察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详细勘察,其目的是为齐梁洞隧道修建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与岩土参数,具体要求为: 1、查明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分布及工程特性; 2、查明隧道围岩岩体的完整性、风化程度、围岩等级; 3、查明进出口地带的地质结构、自然稳定状况,隧道施工诱发滑坡等地质 灾害的可能性;4、查明隧道浅埋段覆盖层的厚度、岩体的风化程度、含水状态及稳定性; 5、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分布、性质; 6、傍山隧道存在偏压的可能性及其危害; 7、洞门基底的地质条件、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承载力; 8、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涌水量; 9、查明其它对隧道不利的因素。 (三)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与任务书;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4、《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5、《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 02-01-2008); 10、《铁路工程地质手册》(99版)。 (四)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方法 1、勘察工作布置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模板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工程概况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拟建建筑概况见表1.1。 表1.1 拟建建筑概况 1.2、勘察目的与要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及设计要求,依据相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如下: 1.2.1、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1.2.2、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等级作出评价; 1.2.3、查明湿陷性土层厚度、分布情况,判明场地的湿陷性等级; 1.2.4、评价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 1.2.5、对场地进行抗震地段划分,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为抗震设计提供有关参数; 1.2.6、根据场地和施工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值,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1.2.7、对基坑工程提出建议,提供有关的岩土参数; 1.2.8、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2.9、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1.2.10、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执行以下勘察文件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2013.0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4-258-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第3.1.4条确定: 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为甲类建筑。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12条确定:拟建建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XXX隧道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1) 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1) 四、自然地理概况 (1) (一) 地理位置 (1) (二) 地形地貌 (2) (三) 气象特征 (2) (四)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2) (五) 地震动参数 (2) 五、工程地质特征 (2) (一) 地层岩性 (2) (二) 地质构造 (4) (三) 水文地质特征 (4) 六、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4) 七、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 (一)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4) (二) 隧道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4) (三) 隧道进出口工程地质条件 (5) 八、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 (5) 附件: 一、 XXXXX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 二、 XXXXX隧道进口工程地质平面图

三、 XXXXX隧道出口工程地质平面图 四、 XXXXX隧道洞身工程地质纵断面 五、 XXXXX隧道进出口放大工程地质纵断面 六、 XXXXX隧道进口工程地质横断面 七、 XXXXX隧道出口工程地质横断面 八、 XXXXX隧道进口弃渣场工程地质断面图 九、 XXXXX隧道出口弃渣场工程地质断面图 十、地质柱状图 十一、XXXXX隧道土工试验报告 十二、XXXXX隧道岩石试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新建XX铁路工程XXXXX隧道位于XXXXX镇XXXXX,XXXXX隧道起讫里程DIIK4+120~DIIK5+730,全长1610m,洞深最大埋深约48m。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该隧道定测阶段的调查工作始于XX,外业钻探日期为XXX,水、土、岩的试验工作为XXX,资料整理工作于XX结束。 本次定测针对该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技术要求,采用地面大范围的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测绘(1:2000)、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资料综合分析(含区域地质资料、初测资料的分析)等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工作过程中,地质分界线的填绘主要利用手持GPS定点,钻孔的定位采用中线桩及全站仪,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采用室内试验进行。 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表1.1 主要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四、自然地理概况 (一) 地理位置 XXXXX隧道在行政区划上属于XXXXX镇,位于XXXXX镇东北部的XXXXX 村,交通较为便利,村镇之间有公路连接。隧道进出口均位于山坡缓坡处,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市政道路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市政道路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点击此处下载全文) 资料目录 ?勘察基本情况 ?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区域地质构造 ?地震 ?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评价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管涵工程地质评价 ?水文地质评价 ?岩土设计计算参数评价 ?深路堑稳定性评价

沿线筑路材料质量、储量评价 内容简介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地质评价】 填方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 LK0+220~LK0+260段地基土表层为种植土②,厚约0.7米;其下为软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1,厚2.0~3.5米;再下为硬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2,厚度3. 6~大于4.5米。表层种植土②应清除,软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1压缩性较高,分布厚度较大,清除较困难,宜进行地基处理,以处理后的复合地基作为路基持力层。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120kPa,回弹模量为13.2MPa。 …… 路堑段地基及边坡工程地质评价 LK0~LK0+220段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④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250kP a;基岩全风化层⑤-1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240kPa。地基土均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路堑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最高处为17.7米,建议分三级放坡,采用锚杆混凝土框架植物防护,其放坡坡率宜缓于1:1。 …… 管涵工程地质评价 表层种植土②与软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1应清除,其下硬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2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200kPa,可作为管涵持力层。 ……

含:原状地形图、柱状图42张、地质纵断面图14张、地质平面图7张、公路勘察图例、路堑路堤管涵综合地质说明8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填方地段工程地质评价表、路堑边坡工程地质评价表、涵洞(通道)工程地质评价表、岩土的力学指标推荐值、土的动力触探试验成果总表 道路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受建设方委托,对此道路工程提出如下地质勘察要点: 一、勘察范围 本工程为城市主干道,标准路幅宽度为60m,西起湘芸路,东至西环线西辅道,道路全长2133.182米,平面图见附图。 二、勘察任务 通过勘察,应对沿线各地段路基的稳定性和岩土性质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为路基设计、确定设计回弹模量、路面设计、路基压实、防护与加固、路基排水、管道基础设计、地基处理、深基开挖、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岸坡设计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勘察内容 1、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治线地段的地质构造、地层结构特征,查明各类土层的类型、性质及其空间分布,查明基岩风化层厚度、分布界线及风化破碎程度,提出承载力指标,沿山地段应查明对设计和施工方案有影响的基岩。 3、查明沿线各地段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整治措施的建议和必要的防治工程设计参数。 4、查明沿线各地段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5、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查明含水层范围,颗粒组成,渗透系数、补给来源,并提供施工降水设计参数,评价承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6、查明沿线各地段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范围,埋深及其覆盖层的工程地质特性。 7、调查了解地下埋设物加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其密实度。 四、布孔原则

XX隧道勘察实施方案

XX隧道 勘察实施方案 北京中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7年2月

XX隧道勘察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XX山特长隧道为越岭隧道,横穿XX山脉中段,隧道进口位于XXX,出口位于XXX,设计行车速度80km/小时,为双向6车道分离式隧道。 二、目的 隧道勘察的目的,是在于查明隧道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隧道施工和运营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勘察资料,并对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从而使隧道工程的实施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 三、勘察依据 1、《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2、公路隧道勘测规程;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6、《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01); 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9、《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98); 10、建设部15号文《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 四、隧道勘察 隧道勘察阶段的划分应与公路设计阶段相适应,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4.1 可行性研究勘察 公路可行性研究按其工作深度,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

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中的勘察主要侧重于是收集与研究已有的文献资料;而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需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对各个可能方案作实地调查,并对不良地质地段等重要工点进行必要的勘探,大致查明地质情况。 4.2 初步勘察 初勘是在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建设方案的基础上,在初步选定的路线内进行勘察,其任务是满足初步设计对资料要求。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优选路线方案,在路线基本走向范围内,对可能作为隧道线位的区间进行初勘,重点勘察不良地质地段,以明确隧道能否通过或如何通过。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所需全部工程地质资料。 初勘工作步骤:可按收集资料、工程地质选定隧道线位、工程地质调绘、勘探、试验、资料整理等顺序进行。 ⑴收集资料:初勘也应收集已有资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取得隧道所在位置的初步总平面布置地形图及有关工程性质,规模的文件。 ⑵工程地质选定隧道线位:初勘工作的任务是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最优隧道位置方案。当测区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如区域地质的稳定条件差,有不良地质现象,尤其应注意工程地质选线工作。首先应从工程地质观点来选定隧道线位的概略位置,然后充分研究并掌握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尽可能提出有比较价值的方案进行比较,将隧道选定在地质情况比较好的区间内,以避免在详测时因工程地质问题发生大的方案变动。 ⑶初勘资料整理:工程地质勘察的原始资料,包括调查、测绘、勘探、试验等资料,并按有关规定填写,并进行复核与检查。提交的资料包括图件、文字等资料,要求清晰正确,并符合有关规定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 ⑷隧道初勘工作量统计表

3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界垭隧道工程地质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报告 1、前言 工程概况 拟建的界垭隧道位于秭归县周坪界垭村,为秭归县周坪乡至聚集坊公路改建工程中路线穿越东西向山岭地带而建设。隧道轴线呈直线型展布,隧道轴线走向方位角约152°,隧道进、出口与路基相接。隧道按单线双向行车道设计,设计里程桩号为AK5+727~AK6+119,洞内纵坡%,长度为。隧道最大埋深约,属长隧道。隧道进口端设计高程,出口端设计高程。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为了保证边仰坡的稳定,尽量恢复洞口自然境观,洞口均设置一段明洞。洞内设计灯光照明,自然通风。 隧道工程按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主要设计标准: ⑴设计行车速度 设计行车速度40km/h ⑵隧道建筑限界 主洞建筑限界(m)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主要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等技术规范、规定进行,主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⑴初步查明隧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动参数; ⑵初步查明隧址区地质构造的类型、规模、形态特征,评价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⑶初步查明隧道围岩岩体的完整性、风化程度及围岩等级; ⑷初步查明隧道进出口斜坡地带的地质结构、自然稳定状况、隧道施工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⑸初步查明隧道浅埋段覆盖层厚度、岩体的风化程度、含水状态及稳定性; ⑹初步查明地震情况,明确隧道区的基本烈度,并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等因素,提出抗震设计烈度及处理意见; ⑺初步查明隧道区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分布、性质,评价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⑻初步提供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指标、围岩级别等设计必需的岩土工程参数; ⑼初步查明岩溶、断裂、地表水体发育地段产生突水、突泥及塌方冒顶的可能性; ⑽初步查明洞门基底的地质条件、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承载力; ⑾初步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涌水量。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本次初勘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于2013年10月20日至2013年10月25日对隧道工程场址进行了初勘。本次初勘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1。 完成主要工作量表表1-1 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 从外业施工到内业资料整理,均以现行公路行业相关规范、规程及《工程地质初勘勘察大纲》和设计要求为依据,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质量管理;管理程序上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各项规定;钻孔质量经监理检查和签署,确认合格,满足设计要求。 2、工程地质条件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隧址所在地位于宜昌市秭归县周坪界垭村。隧道进、出口端附近有乡村公路到达,交通较为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广东]新建铁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孔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孔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编制单位: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提交时间年10月

目录 一、概况 (1) 二、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 三、区域地质构造及工程地层特征 (3) (一)区域地质构造 (3) (二)工程地层特征 (3) 四、水文地质条件 (5) (一)水文地质条件 (5) (二)水文地质试验 (5) (三)岩层裂隙岩溶发育情况 (6) 五、隧道围岩岩石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评价 (8) (一)岩石力学性质 (8) (二)工程地质评价 (8) 六、综合测井测试 (10) 七、封孔情况 (13) 八、结论 (13)

附图、附表 图号顺序号比例尺 1 1-1 区域地质图1:200000 2 2-1 SSZ-6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1:1000 3 3-1 抽水试验曲线图1、图2 4 4-1 综合测井成果图 附表: 附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实验报告 附表:岩石鉴定报告 附表:水质检验报告 其它:岩芯照片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评隧道SSZ-6孔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一、概况 黄竹坪隧道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境内,设计钻孔SSZ-6,里程为DK320+700右15m处。为查明隧道沿线两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依据。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地路院特委托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承担南广铁路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深孔的钻探任务。 我公司受理业务后,迅速组织精干的技术人员、设备物质及资金,采用XY-300型钻机,于2008年7月23日进场,设备安装调试后于2008年8月3日至2008年8月11日完成钻探任务(终孔深度为150.0m),尔后又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及岩、水样的采取送验和电测井工作,直至2008年8月21日全部竣工,历时30天,共完成如下工作量(见表1、表2) 钻探施工期间,我公司严格按照《铁路工程地质水文勘察规程》(TB10049-200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铁路工程钻探规程》等规程规范施工,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

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勘察初测初勘(定测详勘)验收成果报告格式

附件2 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勘察初测初勘 (定测详勘)验收成果报告格式 1 项目概况 项目背景 项目概述 项目特点 勘察设计依据 技术标准及工程规模 项目进展情况 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批复及审查意见落实情况 ※工可批复或审查专家组意见落实情况; Δ初步设计批复或审查专家组意见落实情况,与初步设计比较大或重大变更情况。 2 外业勘测及调查 勘测经过(包括各节点的起讫时间,最短勘测周期须满足省厅相关文件的要求) 外业测量 2.2.1 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包括外业资料及成果资料清单) 2.2.2 路线测量(包括外业资料及成果资料清单)

2.2.3 其他测量 外业调查 2.3.1 收集资料清单(包括收集的气象、水文、规划、航道等资料清单) 2.3.2 路线调查 2.3.3 路基路面防护及排水调查 2.3.4 桥涵及分离立交调查 2.3.5 隧道调查 2.3.6 互通式立体交叉调查 2.3.7 其他调查 2.3.8 内业资料整理工作 2.3.9 外业调查资料清单(包括各专业调查记录本及照片等资料清单) 3 地质勘察 勘察目的和要求 勘察依据 勘察重点与难点 勘察经过(包括地质勘察监理工作联系单的执行情况;各节点的起讫时间,最短勘察周期须满足省厅相关文件的要求) 勘察工作量(包括勘察实际工作量与事先指导书工作量的详细对照,以及工作量调整情况的说明) Δ详勘利用初勘勘察成果情况的说明。

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3.6.1 地质构造 3.6.2 区域稳定性 3.6.3 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7.1 工程地质层组特征 路基工程地质条件 桥梁及立体交叉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结论与建议(包括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的特性与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和施工处置措施) 资料清单(包括勘探孔原始记录、地质调绘记录、物探成果(如有)、室内试验资料等) 4 其他需提交的材料(另册) 初测、初勘验收其他需提供的材料 4.1.1 初测需提供的材料 (1) 1:10000路线方案平面图(图上应标明已建的高速公路、地方道路、铁路、村庄、学校、工厂、水库及地面、地下管线等); (2) 1:2000的路线平面图及路线纵断面图; (3)高边坡、高挡墙,地形特别复杂或深水河流的大桥、偏压严重的隧道等路段实测的控制性断面;

道路勘察报告

道路勘察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 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 工程编号: 勘察起止时间:2012年05月24日~2012年06月04日 提交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翔 技术负责人:康景文 审定人:陈麟 审核人:颜光辉

工程负责人:余超贵 报告编写人:聂俊 提交日期: 2012年06月15日 中国建筑西察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2.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结构 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物情况3.岩土的测试成果 标准贯入试验 室内试验 击实试验 4.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和场地土的分类 砂土液化评价 5.岩土工程评价 拟建场地的稳定性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路段区土基的干湿类型评价 地层工程特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6.结论与建议 附件: 1.综合图例 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张 4.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6张 5.岩土测试报告 1份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工程概况 拟建的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市临港工业园内,地处沙坪镇百胜村。本工程为1条规划城市道路,详情见表。该工程业主为宜宾临港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受四川中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拟建的道路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勘察道路情况说明表表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隧道的勘察及位置的选择

隧道的勘察及位置的选择 Tunnel and location choice survey 摘要——我国公路隧道随着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加,目前国家将建设重点向我国西部地区转移,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必须面临大量的隧道工程。隧道勘测为确定隧道位置、施工方法和支护、衬砌类型等技术方案,对隧道地处范围内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对地下水的分布和水量等水文情况要进行勘测。本文简单介绍了隧道的勘察及位置选择的工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 Abstract——China's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traffic increase, the current national focu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network must face a large number of tunnels. Tunnel tunnel investigation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bracing, lining type of technology solution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tunnel is located in the terrain, geologic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and quantity of groundwater hydrology, etc. to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survey and location of the tunnel project selected some of the methods commonly used. 关键词:隧道勘察目的调查位置选择洞口位置 Keywords: Tunnel investigation Purpose Survey Selecting a Location Hole location 正文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 中国铁路隧道约有半数以上分布在川、陕、云、贵4省。成昆、襄渝两条铁路干线隧道总延长分别为342及282公里,占线路总长的比率分别为31.6%和34.3%。在隧道勘测和开挖过程中,须了解围岩的类别。围岩是隧道开挖后对隧道稳定性有影响的周边岩体。围岩分类是依次表明周围岩石的综合强度。中国在1975年制定的铁路隧道工程技术规范中将围岩分为6类。关于岩石分类70年代以前常用泰沙基及普氏等岩石分类方法。7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应用较广并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推荐的为巴顿等各种分级系统。此外,还有日本以弹性波速为主的分类法。围岩的类别的确定,为隧道工程设计合理和施工顺利提供了依据。 隧道勘察的目的,是在于查明隧道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隧道施工和运营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勘察资料,并对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从而使隧道工程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 隧道勘察阶段的划分应与公路设计阶段相适应,一般分为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 可行性研究勘察。公路可行性研究按其工作深度,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中的勘察主要侧重于是收集与研究已有的文献资料;而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需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对各个可能方案作实地调查,并对不良地质地段等

阜新地质勘察正式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前言 2、拟建建筑物概况 二、勘察工作概况 1、工作量及工作时间 2、提交工作成果 3、勘察工作依据 三、勘察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及区域地质构造 四、场地气象要素 五、场地地基土构成及性质 六、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七、水文地质条件 八、抗震分析评价 九、地基土评价 十、结论及建议 十一、其它

附表: 1、勘探点一览表(附表1) 2、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附表2) 3、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附表3) 4、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附表4) 5、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附表5) 6、水质分析成果表(附表6) 7、土的腐蚀性分析成果表(附表7) 8、三轴试验成果图表(附表8) 9、地基土波速测试报告(附表9) 附图: 1、图纸目录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 1 3、工程地质剖面图图 2~16 4、土工试验结果报表图17~19

一、工程概况 1、前言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阜新#####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拟建的阜新#####CBD公园项目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要求查明场地地基土的地质构成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为设计与施工单位提供可靠的依据。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勘察等级为甲级。 2、拟建建筑物概况 建筑群类别楼层结构形式地下室五星级酒店、公寓、商场20 框剪3层 天桥3-5框剪无规划地坪标高:139.00米,建筑面积:164200平方米, 基础埋深15米。 二、工作概况 1、工作量及工作时间 (1)工程钻探 钻孔:47个 钻探总进尺:1695.00米; 标贯试验:44次;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19.4米; 取样:原状样18件,扰动样42件,岩样31件, 水样3组,土的腐蚀性分析3组。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水试验等工作;室内试验自2012年12月29日开始,2013年1月10日结束。完成的具体工作量见表1.4.2-1、勘探点信息一览表1.4.2-2。 表1.4.2-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重庆]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eup

xxxx道路及配套工程(K0+000~K0+891.690)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阶段详勘) xxxx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 xx年六月

xxxx道路及配套工程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阶段详勘) 院长: 总工程师: 审核: 项目负责: 技术负责: 提交报告单位:xxxx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 提交报告时间:xx年六月

自审意见 一、本次勘察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执行。勘察工作目的、任务明确,勘察工作质量达到规范、委托书要求。 二、本次勘察根据执行的规范、工程特点,结合工程区地质条件布置工作量,布孔、孔深及取样部位恰当。 三、勘察工作查明了工程区的地层岩性结构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对场地的稳定性及道路建设适宜性评价正确,提出的建议合理、可行。 四、各类岩土样、原始资料和数据的采取较齐全,统计方法恰当,符合有关勘察规范的规定,提供的参数正确、可靠。 五、对道路分段评价合理,对路基边坡作出了详细评价,符合道路沿线实际情况,提出的工程措施建议可行。 六、报告文字简明,论述清楚,图件清晰美观,已按xx市xx区建筑勘察设计质量审查中心审查意见修改,可提交业主、设计、施工等使用。 审核: xxxx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 xx年六月

目录 1前言 (2) 1.1 工程概况 (2) 1.2 勘察目的任务 (2) 1.3 勘察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3 1.4工程勘察等级 (3) 1.5 勘察工作经过 (3) 1.6 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3 2勘察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 5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 (5) 2.2 气象水文 (5) 2.3 地形地貌 (5) 2.4 地质构造 (5) 2.5 地层岩性 (6) 2.6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6 2.7水文地质条件 (6) 2.8 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 (7) 2.9地震及地震效应评价 (7) 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8) 3.1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 8 3.2试验指标统计结果 (8) 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9) 3.4岩土体土、石工程分级 (10) 3.5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 (10) 4工程地质评价 (11) 4.1场区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11) 4.2道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 (11) 5拟建道路挖填施工建议 (15) 6拟建构筑物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15 7结论与建议 (15) 附表 1、勘探点数据一览表附表1-1 2、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2-1 3、泥岩、砂岩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3-1~3-2 4、拟建道路7-7剖面路堤边坡稳定性计算表附表4-1 5、拟建道路9-9剖面左侧路肩填方边坡稳定性计算表附表4-2 附图 1、图例 0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500) 01张 3、道路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500) 03张 4、道路工程地质横剖面图(1:200) 19张 5、钻孔柱状图 67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