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部分讲义

9.爱因斯坦谈到自己发现相对论时承认,“对于发现这个中心点所需要的批判思想,就我的情况来说,特别是由于阅读了戴维·休谟和恩斯特·马赫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这句话表明()[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思想和一般方法

[C]哲学和具体科学都是一般的方法论

[D]戴维·休谟和恩斯特·马赫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牛顿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却在物理学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由于他()[A]脱离了任何哲学思想的束缚

[B]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摆脱了唯心主义

[C]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原则

[D]认识和尊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1.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包括()[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D]中国传统儒家道德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包括()[A]资本主义制度的日益成熟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文艺复兴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

[C]物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D]资本主义最终必然走向灭亡

2.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A]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B]看不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C]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D]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民主

[C]唯物史观

[D]共产主义

1.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

[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B]各得其所,互相谦让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4.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是()[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党纲

[D]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实践相结合

1.无产阶级产生的条件包括()[A]群众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革命中来

[B]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

[C]文化基础——崇尚公平正义的文化传统

[D]思想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第二讲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A]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与存在是否一致的问题

[D]思维与存在相互联系的问题

5.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以下观点错误的是()[A]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宏观的把握

[B]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的把握

[C]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具体的把握

[D]哲学是人与世界关系的系统的把握

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哲学的主要的特点体现在()[A]哲学的概念具有最高的概括性

[B]哲学的对象和方法具有最大的普遍性

[C]哲学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

[D]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2.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这一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法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3.宋代的陆九渊认为“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这一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4.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这种说法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相对论

5.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以土与金、木、水、火、土杂以成万物”,这些说法反映史伯的哲学倾向是()[A]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10.在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种基本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下哪项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A]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B]世界是否统一于物质

[C]世界是否可知

[D]对物质认识的不同深度和广度

4.下列哪些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心者,神明之主,万物之统也”

[B]“不相容之事,不可两立”

[C]“两不立,则一可不见;一可不见,则两之用息”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因为它()[A]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有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

[B]使得无产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学理论武器

[C]创立了唯物史观,使得社会科学第一次成为科学,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D]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解决一切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现成答案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这一变革体现在研究对象上是()[A]它正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原

[B]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它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D]它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A]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不可分

[B]时间空间和人的认识不可分

[C]客观规律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D]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6.离开时空的物质运动和离开物质运动的时空都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表明了时间和空间的()[A]主观性

[B]客观性

[C]历史性

[D]现实性

3.实践的主题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的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关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说法正确的有()

[A]实践的主题是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

[B]实践客体是一种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

[C]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对象化的双向运动实现

[D]主体客体化造成人的活动成果的体外积累,课题主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人的本质力量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下列有关“意识”的表述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1.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A]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B]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C]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D]矛盾双方长期共存

5.从非典病毒中提取出来的病毒因子,经过一系列科学的过程最终转化为非典疫苗,这个疫苗又被用来抵抗与防御非典病毒。这个事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A]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B]矛盾的同一性

[C]质和量的相互转化

[D]矛盾的斗争性

3.辩证思维方法中,对由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思维方法理解错误的是()[A]抽象是思维对客观事物某种属性或本质的把握

[B]具体是思维的、理性的具体,是本质的综合

[C]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感性抽象上升到理性具体的过程

[D]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理性抽象上升到理性具体的过程

4.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A]先验论

[B]反映论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

8.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像一块白板,没有任何先天的观念,一切观点都是从后天获得,从经验得来的。这种观点的哲学倾向是()[A]唯物主义反映论

[B]唯心主义先验论

[C]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D]不可知论

1.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利益关系

[B]实践关系

[C]价值关系

[D]认识关系

10.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道地之厚也。”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行”必须先于“知”

[B]强调“知”“行”中重视“行”

[C]强调“知”和“行”同等重要

[D]强调“知”对“行”的反作用

3.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形式是()[A]推理

[B]表象

[C]直觉

[D]感觉

8.下列关于真理价值性和客观性的说法正确的有()[A]真理的根本特征在于价值性

[B]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价值性的根本和基础

[C]真理的价值性构成了真理客观性的主体条件

[D]真理的价值性对真理的客观性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第三讲

3.辩证思维方法中,对由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思维方法理解错误的是()[A]抽象是思维对客观事物某种属性或本质的把握

[B]具体是思维的、理性的具体,是本质的综合

[C]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感性抽象上升到理性具体的过程

[D]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理性抽象上升到理性具体的过程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A]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不可分

[B]时间空间和人的认识不可分

[C]客观规律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D]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5.鉴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残害生命、牟取钱财,扰乱社会正常的秩序,我国运用法律手段,取缔这些非法组织,并在意识形态领域与其展开斗争。个别国家却以“人权”“宗教自由”等理由横加指责。无独有偶,对类似邪教组织的打击取缔活动在世界各地都有在。近年来发生的美国“大卫教派事件”、瑞士“太阳圣殿教事件”、日本“东京地铁沙林事件”等,也确确实实让欧美日发达国家感到了“邪教”的严重性,各国纷纷运用法律手段,甚至借用武力来铲除哲学这些“毒瘤”。这一现象说明()[A]现实社会中的社会意识状况比较复杂

[B]不同社会制度中落后的、旧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打击的对象

[C]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一定完全同步

[D]任何一种社会意识都会对社会和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2.生产关系是一种()[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D]政治关系

5.“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他们的特点。”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有()[A]题干中所说的“生产”是指制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

[B]题干中所说的“它的关系”是指生产关系

[C]题干中所说的“它的关系”是在多种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4.社会形态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根本原因在于()[A]统治阶级的意志

[B]阶级力量的对比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7.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社会形态具有各自特征的决定性因素是()[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经济基础

[D]社会发展程度

1.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的选择性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内在统一的。这是因为()[A]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和其他既定条件决定了主体选择的可能性空间

[B]选择的对象只能存在于空间之内

[C]只能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任意选择一种

[D]主体只能选择比现存社会更高级的社会形态

4.对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就是其生产关系

[B]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包括其生产关系

[C]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与其生产关系没有关系

[D]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包括其经济基础

6.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同其他社会形态下的阶级斗争相比,主要区别有()[A]阶级斗争的根源不同

[B]阶级斗争的对象不同

[C]阶级斗争的形式不同

[D]阶级斗争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不同

4.唯物史观在考查人的历史作用时,区分了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历史的创造者包括其参与者

[B]历史的参与者包括其创造者

[C]历史的创造者就是历史人物

[D]历史的参与者包括历史人物

6.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一切向群众负责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对这一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A]该观点的错误在于抹杀了社会规律的特点

[B]该观点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C]该观点否认革命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D]该观点忽视了社会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

4.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表现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1.劳动生产率是()[A]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

[B]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C]用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D]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2.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自然条件

[B]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D]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3.假定场上甲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厂商甲单位时间内上产的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不变

[B]厂商甲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不变

[C]厂商甲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增加一倍

[D]厂商甲单位时间内上产的使用价值增加一倍

3.商品价值量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A]市场交换决定

[B]不同部门之间竞争决定

[C]使用价值决定

[D]部门内部竞争决定

1.信用货币包括()[A]纸币

[B]银行券

[C]支票

[D]汇票

4.某公司在初秋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收购鲜玉米,采取保险技术处理,于冬春季出库上市,每公斤6元还供不应求。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是()[A]生产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了变化

[B]玉米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C]市场玉米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D]经过处理后的玉米价值发生变化

6.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引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自发流动,使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保持大体的平衡。价值规律的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A]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实现的

[B]市场激烈竞争实现的

[C]市场价格波动实现的

[D]生产技术进步实现的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1.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进行买卖。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出售的是()[A]劳动的所有权

[B]劳动的使用权

[C]劳动力的所有权

[D]劳动力的使用权

4.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100万元,在一次生产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工人工资是40万元,耗费的不变资本为20万元,生产处商品的价值是100万元。剩余价值率是()[A]100%

[B]0

[C]200%

[D]66.7%

5.剩余价值率为100%,表示()[A]工人一天劳动创造的价值有一半为资本家无偿占有

[B]工人一天的全部劳动时间都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C]工人一天劳动时间里,为自己劳动与无偿为资本家劳动的时间相等

[D]工人一天生产的商品的价值中,工人得到的与资本家占有的相等

3.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3.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下列哪些因素与资本积累规模同方向变化()[A]剩余价值率

[B]社会劳动生产率

[C]剩余价值分割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率

[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4.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是固定资产的()[A]有形磨损

[B]无形磨损

[C]由于使用而引起的有形磨损

[D]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的有形磨损

1.帝国主义时期占主要地位的竞争那个是由垄断本身产生的竞争,这类竞争包括()[A]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C]非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第四讲

7.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包括()[A]生产过程中的使用造成的磨损

[B]自然力作用造成的磨损

[C]科技进步生产出了效率更高的机器

[D]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原有设备贬值

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A]I(c+v+m)=I(c+△c)+II(c+△c)

[B]I(c+v+m)=Ic+IIc

[C]I(v+△v+m/x)= II(c+△c)

[D]II(c+v+m)= I(v+△v+m/x)+II(v+△v+m/x)

4.以下是一则标题为“对下一代要共同浇灌”的漫画:

请结合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辨析上述漫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