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案_语文A版第七册《雪姑娘》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案_语文A版第七册《雪姑娘》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案_语文A版第七册《雪姑娘》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案_语文A版第七册《雪姑娘》教学设

教学要求1. 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姑娘给大家带来的欢乐,体会她离开大家时的痛苦心情。3. 展开想象,续写故事。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 了解雪姑娘给大家带来的欢乐,体会她离开大家时的痛苦心情。2. 展开想象,续写故事。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 了解雪姑娘给大家带来的欢乐,体会她离开大家时的痛苦心情。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1. 师: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板书课题《雪姑娘》,齐声朗读。2.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二、粗读课文,感知内容1. 自读课文。(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2)采用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3)读了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这篇童话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 检查自学的情况。(1)出

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教师强调。(2)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3)齐读课文。(4)结合相关的语句,说说读后的感受。(5)说说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了解雪姑娘带给大家的欢乐1. 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喜欢的雪姑娘吗?为什么?2. 学生反馈。3. 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的内容。四、课堂小结师:伊万和玛璐莎两位老人堆的雪孩子居然活了,他们可真高兴,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曾经冷冷清清的小屋现在充满了生气和欢乐。雪姑娘带给大家许多欢乐。那么,后来又发生什么事情呢?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时教学目标1. 体会雪姑娘离开大家时的痛苦心情。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 展开想象,续写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 听写词语。

2. 师:雪姑娘带给大家许多快乐。她带给伊万和玛璐莎的快乐。曾经冷冷清清的小屋现在充满了生气和欢乐。她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孩子们纷纷来找雪姑娘玩。他们唱歌给她听,还告诉她种种新鲜的事。大家都喜欢雪姑娘。可是,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课文(一)体会雪姑娘离开大家时的痛苦心情。1. 默读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划出体现雪姑娘痛苦心情的句子。2. 交流反馈,体会雪姑娘的痛苦心情。3. 说说白雪姑娘为什么这么痛苦。4. 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读出雪姑娘的痛苦心情。5. 师:可是,大家非常爱她、关心她。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大家越是这样对待白雪姑娘,白雪姑娘就越痛苦。最后,白雪姑娘融会了。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二)体会大家失去白雪姑娘的心情。三、展开想象,续写故事。1. 任选一题,根据想象接着往下说一段话。(1)冬天到了,白雪姑娘又回来了。(2)大家呼喊着:白雪姑娘,你在哪儿啊?2. 学生小组互相说说。3.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四、总结全文教师小结:白雪姑娘来时,带给大家许多快乐,要离开大家时,她非常痛苦,因为她无法再把快乐带给大家了。这样只想给别人快乐的孩子,谁会不喜欢呢,即使是暂时的离开,大家也会非常想念她,盼望着她回来。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的选词填空。2. 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板书设计23.雪姑娘给大家带来的快乐雪姑娘是个只想给别人快乐的孩子离开时自己痛苦

感谢您的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语文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比尾巴1.认识6个生字和9个认读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3.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2.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音节:shu0 du3n xi4ng bi3n qu8 zu@ 2.读字卡片:子 二、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北京动物园门口图。你们看这是哪儿呀!老师今天带你们到动物园看一看好吗?电脑出示6种小动物。你们看看有几种小动物呀!他们都是谁呀?板书: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它们来到一起想玩儿一个“比尾巴”的游戏。这几个小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它们的屐收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小声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字,把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的两个学生轮流读,相互正音。 4.教师出示卡片,检查6个生字和9个会认字的字音认读情况。对于学生难读准的“长、伞”、“短、兔、松、鼠”的音,应多读,重点指导。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大家看看这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一、二自然段。 自己出声读读这两段,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问号。 师讲:第一自然段中的每句话最后都是这样的标点符号“?”。这个标点叫问号。凡是句尾有问号的句子就表示问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第六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 翠鸟教学目标 1. 学认“秆绣”等11个生字,会写“翠秆”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鲜艳、疾飞、苇秆”等词语意思。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喜欢的部分。 3.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启发学生树立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从“鸟”入手,导入新课小鸟是人类的朋友,你认识什么鸟?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投影片出示翠鸟)翠鸟生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方,它不仅美丽,还有高超的捉鱼本世纪领,所以人们又称它“叼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翠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注意“翠”的写法)二自读自悟,了解内容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桌互读。三检查预习,生生交流 1小组间轮读检查是否认识11个生字。 2小组比赛读 3说说自己的发现 4小组轮读课文,评价 5交流预习思考题: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是从哪里知道?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的特点,体会词语的意思。预设: A关于翠鸟的颜色鲜艳,引导体会:翠鸟颜色鲜艳,为什么不叫别的鸟,而叫翠鸟呢?引导观察图和抓关键词:橄榄色,浅绿色,等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外形的?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个人读,学生领读、齐读) 出示一张画有翠鸟的图片,请同学动手到黑板上贴,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自己 动手贴。说话训练:看图片进行说话训练,展开想像说一说翠鸟美丽的样子像什么? B关于翠鸟的飞行速度快。学生汇报时,可对比出示以下两组句子,体会快的程度,多读几遍,体会有什么不同?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上疾飞。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地飞过去。 C 关于翠鸟是捕鱼高手。引导学生留意翠鸟抓鱼动作的词。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且画下来。四书写生字 1自学生字,说说自己的发

人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案_语文A版第七册《雪姑娘》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案_语文A版第七册《雪姑娘》教学设 计 教学要求1. 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姑娘给大家带来的欢乐,体会她离开大家时的痛苦心情。3. 展开想象,续写故事。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 了解雪姑娘给大家带来的欢乐,体会她离开大家时的痛苦心情。2. 展开想象,续写故事。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 了解雪姑娘给大家带来的欢乐,体会她离开大家时的痛苦心情。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1. 师: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板书课题《雪姑娘》,齐声朗读。2.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二、粗读课文,感知内容1. 自读课文。(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2)采用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3)读了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这篇童话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 检查自学的情况。(1)出

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教师强调。(2)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3)齐读课文。(4)结合相关的语句,说说读后的感受。(5)说说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了解雪姑娘带给大家的欢乐1. 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喜欢的雪姑娘吗?为什么?2. 学生反馈。3. 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的内容。四、课堂小结师:伊万和玛璐莎两位老人堆的雪孩子居然活了,他们可真高兴,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曾经冷冷清清的小屋现在充满了生气和欢乐。雪姑娘带给大家许多欢乐。那么,后来又发生什么事情呢?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时教学目标1. 体会雪姑娘离开大家时的痛苦心情。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 展开想象,续写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 听写词语。 2. 师:雪姑娘带给大家许多快乐。她带给伊万和玛璐莎的快乐。曾经冷冷清清的小屋现在充满了生气和欢乐。她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孩子们纷纷来找雪姑娘玩。他们唱歌给她听,还告诉她种种新鲜的事。大家都喜欢雪姑娘。可是,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精品教案

10 绿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8个词语,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叉”读“chā”,要读准,重点指导书写“瓶”右边的“瓦”。 2.阅读理解 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表达运用 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诗文引路,入《绿》之境 1.图画导入。 (1)师导入一组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课件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 ①师: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 ②示例:看到这一片绿色的景象,很自然地想起奶奶家的那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就从土里探出来,可有意思了。 (2)师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 (3)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 示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 (2)板书课题,(板书:绿)生齐读课题。 (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出示课件)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本板块以吟诵含有“绿”的诗词为引,带领学生进入绿的意境,在旧知与新知、古诗与新诗中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师指名读。 (3)师:读了简介,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谁想补充说明一下? 2.生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瓶”读“pínɡ”,不要读成了“pín”,“叉”读“chā”,不要读成了“cā”。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海滨小城》.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海滨小城》- 认识本课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讲给别人听。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 教学重点难点 ??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按参观的顺序记叙的方法,但对于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写还不了解。 ? ?教学构想????先指导学生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海滨小城美景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善于观察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能体现大海、海滩的色彩美,体现小城树木种类多、数量多的挂图和投影片?? 学生学习过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青岛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你们觉得我们的城市美吗?其实,还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

海滨城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海滨小城》,看看那里和我们这儿有什么不同。 ???二、指导自学。 ???这做海滨小城将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 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说明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座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三、汇报自学情况 ? 2找出概括说明这是一 1 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座怎样的海滨小城的一句话,并指导朗读。? 3让学生用自己的 ?? 话说说这座海滨小城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四、小组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出一份能说明下面问题的表格。???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滨小城的? ???2课文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这座海滨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 五、汇报学习成果 ?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的表格,派代表边展示边讲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教材分析 本文想象丰富奇特,气魄极大,朴素的解释了。它围绕一个“变”字,先写天地的形成,而后着重写盘古运用他的力量和智慧“开天辟地”。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要使学生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课外阅读基础。而本课又是孩子们喜欢的神话故事,文中神奇想象的语句,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六)教学策略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为切入点,在读中感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中,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七)教学用具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教学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完全版

1、卢沟桥的狮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试着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结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才能。 3、了解“七七事变”历史事件,认识卢沟桥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挂图、有关七·七事变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 1、指名介绍卢沟桥及其故事、历史意义,读文,学习生字读音 2、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 1、看全景图: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2、看分图:第二图:这些狮子栩栩如生,个个雄壮威武,非常可爱。 第三图: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不清。 3、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新词,说说自然段段意 2、结合图画,自由读读课文,后同桌间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四〉、学习新字词 1、读准字音。(铺、雕、歇、概、侵、抗) 2、记清字形。(歇、概、侵) 3、理解词义: (歇后语、联拱石桥、驻扎、望柱、偎依、大概、挑衅、甚至) 〈五〉、看图,后想图读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分段朗读课文。 〈二〉、读文分段 1、课文中哪几段具体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用双竖线在其头尾处标出 2、说明这种分段方法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用最快的速度记下第一段中卢沟桥的相关资料

(长度、建筑年代) 特点:狮子多得数不清。 2、学习第二段 (1)图文对照说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有何特点。 (2)说说这段话在介绍石狮子时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排比句式)1)读文,认识什么是排比(连续使用了3个以上的相同句式,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举文中例子说明。 2)读排比句,感受其句式起伏,领略其表达作用 3)多媒体出示荷花图,说说荷花的形态及自己的想象 4)练习用文中的“有的……好像”句式将同学们刚才的话连起来说说,其余同学作好记录。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学习第三段 (1)读课文,了解段意。 (2)了解“七·七事变”。 〈四〉、总结课文 1、说说喜欢卢沟桥的狮子的原因。 2、看图读课文。 〈五〉、尝试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三味书屋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运用“一面……一面……”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味书屋的有关知识。 2、学习并运用课文从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挂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三味书屋的图画,指名说说图画内容。 2、齐读课文第二段,比较同学们的发言,说说课文在叙述上的优点 3、明确学习目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声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哪些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少数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力争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原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个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 2、汉字 “认识所学的带读字,掌握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 3、词语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要注意积累词汇,部分能灵活运用。 4、句子 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5、标点符号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有些标点符号,还要求说出其作用。 6、阅读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5)体会思想感情。 背诵。主要是第十一册、十二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7、写作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分类性复习 从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就按上面提到五个方面。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寒食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诗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诗文,了解诗文描写的内容。 2.从诗文的语言文字中,感受诗人以汉喻唐,敢于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以及宦官得宠专权等腐败现象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寒食》所描写的内容及其深刻内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教学难点: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文中不易理解的内容以及如何朗读诗文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描写节日的诗文,你知道哪些?请你说说。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网上学习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寒食》。 3.正音,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翃”。指名朗读这个字。书空练写这个字。

二、师生交流。 1.师:寒食节在什么时间? 2.你知道“寒食节”的由来吗? 3.介绍作者韩翃的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古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交流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3. 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四、动画演示,理解诗句。 1.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 (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读、自由练读、学生齐读) 2.请学生尝试说说以下几句诗如何读。 3.指导读好诗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斜”字读古音) 4.学生尝试说说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5.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难以理解,请你提醒大家。 6.教师演示,指导读好后两句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自由读读下面两句诗句,说说你所知道的后两句诗句中的一些字词的意思。 8、教师指名说说其他两句诗句的意思。 9.利用课件帮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理解诗文意思。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案

1 古诗词三首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蓉江街道麻田小学邱际芳 学习目标 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①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②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释题,简介背景 ①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②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①自由吟读。 ②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诗题) 自由吟读 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交流课外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共7篇)讲解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 (共7篇)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案编写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案编写要求 一、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教学内容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 习基础。 3.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深入,能对 教材进行精心加工、准确确定教学内容,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 4.开发和使用的教学资源符合教学学需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二、结构内容: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要求分课时写出课时目标,特别要具体写出本课时的知识点、能力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表述要具体、准确) (四)、教学过程 注意教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教学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写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也要写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形式、方法、方式、内容。同时还要写出相应的设计意图。 三、教学案文本格式要求: 课题四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小标题加粗小四号宋体,行距统一为固定值22磅,a4版面,边界默认。 四、教学案结构图表: 《课题》教学案 单位:年级:设计者:时间:联系电话 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反思编写要求 1.教学实录请用戏剧剧本形式编写(教师投影、板书,学生活动,学生状态、课堂气氛等用舞台提示标识)。实录应原汁原味、具体详尽地呈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在关键处有针对性的加入自己的感受和点评,有条件的请参照网上或其他资料。 2.每个教学实录后均需附不少于200字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求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梳理出成功处,并对不足处提出改进的做法。 3.内容、格式 《课题》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年级×册《××》

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版)

第一单元:神奇的大自然 1.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讲授法 3.便朗读边想象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准备:教学ppt 小黑板 教学过程:个性备课: 一、(导入部分) 1.导语: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 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 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 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 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 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 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 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 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 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 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 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 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 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 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全

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梦想的力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7课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记(放弃、下句、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含义。从字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 够的,还要捅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上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 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要带你们去认识一个加拿大的孩子,他只有6岁。请同学们看到第17 课《梦想的力量》。(示意同学看板书)想一想,什么叫做梦想? 师:梦想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有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那同学们的梦想是什么? 师:老师很高兴大家都有自己的梦想,人不能没有梦想,只要有了梦想就有了的力量。现在让我们一起研究6岁的小瑞恩有什么样的梦想呢?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借助“阅读提示”快速阅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么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三、合作交流: 1、读懂生字词:放弃、下句、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 声不吭)等词语。并理解其中“募捐、颠簸、簇拥”等词语意思 2、交流: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么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四、品读体验: a:“梦想”是什么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喝上干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课文讲了瑞恩的什么样的梦想? b: “梦想”是怎么样实现的。 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么样变成现实的? (1)瑞恩为了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家务活。 1、在文中找出有关瑞恩做家务活的句子,大家一起大声有感情地朗读。 2、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玩,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让他放弃玩的机会而去 做那么多的家务活。他当时心里怎么想的?找出文中的段落后同学们有感情地 朗读。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们、老师和其他人的支持。 1、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当人们得知瑞恩的故事后,他们怎么想?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思考:是什么使瑞恩梦想成真? 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得同情心和爱心。

人教版培智语文第七册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培智学校 语文 第七册 教 案

看图学词学句 1 我的家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 2、看图学会5个词语,会读会写理解句子意思。 3、看懂图意,说出图上画了什么。 二、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生字,理解句子意思。 三、教学难点。 学会读句子,理解句意。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看图学习词语、生字。 菜园果园梯田绿油油一层层 (1)看懂图意,师领生读词。 (2)指生读词 (3)分析字形结构。 (4)指名读生字。 (5)教学生字笔顺 三、巩固词语意思。 四、作业。 生字各写一排。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菜园果园梯田绿油油一层层”。 二、看图学习句子。 (1)看懂图意,熟读句子,理解句意。 (2)指生读句子。 (3)学习生字“梯绿油层坡”注意字形结构、部首。 (4)指名读生字。 (5)教学生字笔顺 三、巩固字意,句意。 四、作业。 词语各写一排。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 二、看图读句子。 (1)师指导生看懂图意,师领生读句子。 (2)指生读句子。

三、完成课后练习。 三、作业。 第4题 2 山羊吃草 一、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 2、看图学会词语,会读句子,理解句意。 3、看懂图意,说出图上画了什么。 二、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生字,理解句子意思。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意思。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看图学习学词语,学习7个生字。 顶腰累难言定望 (1)看懂图意,师领生读词。 (2)指生读词 (3)分析字形结构。 (4)指名读生字。 (5)教学生字笔顺 三、巩固词语意思。 四、作业。 生字各写一排。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看图学习句子。 (1)师领生看懂图意,学习句子。 (2)指生读句子,理解句意。 (3)指名读句子。 (4)学习生字 三、巩固句意。 四、作业。 词语各写一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1.《搭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21、《搭石》教学设计 执教人:朱恒阳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本课时为第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初知词义。 (3)标出自然段。 二、教学课题 本组课文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专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三、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六组第21课,该组主题是“人间真情”,目的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作者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一中心句,选用了“摆放搭石、调整搭石、集体过搭石、对面过搭石、老少过搭石”五个场景来表现家乡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会认谴、惰等7个生字,会写洪、伏等11个生字。 2、理解“搭石”。 3、理解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搭石”。 2、指导学生能够流利又带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方法 1、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生字; 2、讲授法、朗读法。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听陈老师说你们都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今天老师有一个问题想向你们求助,你们都愿意帮助我吧? (生:愿意) 师:我在一个乡村教书,在去学校的路上有一条很浅的小溪,每次我都要脱鞋挽裤才能过去,现在天气非常寒冷了,我每次都要忍受寒冷的水的冲击,你们现在帮我想想怎么样才不用脱鞋挽裤也能通过呢? (引导学生说使用石头当桥来帮助教师,以此导入文章) 2、那今天我们就去领略刘章爷爷家乡最美的地方——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21.《搭石》。 4、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什么是搭石。

人教版语文五下课文教学设计

1、草原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陈巴尔虎旗、迂回、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景的美,情的深,并背诵一、二自然段。 4.体会蒙汉情深的真挚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体会句子中包含的深刻含义,感受作都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深情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 1.同学们,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雪山,高原,草原,戈壁 2.看到同学们为这些美丽的风光而赞叹,是啊,这就是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西部,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课本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就是走进西部,让我们打开书,快速浏览第一单元课文,书上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西部的景和物呢。 3.学习要求:同学们,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 4.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二.揭题 1.今天,我们首先要去领略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板书:草原) 2.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对于草原有哪些印象呢?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在他的眼中,草原又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老舍笔下的草原。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读通课文,检查字词 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翠色欲流忽飞忽落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拨转马头鄂温克姑娘陈巴尔虎旗 蒙汉深情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分组读,正音理解 渲染勾勒:正音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意思 忽飞忽落:由一对反义词组成,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襟飘带舞:看图,理解“襟”就是衣襟 鄂温克姑娘陈巴尔虎旗:读准音了解“鄂温克”是草原中的一个少数民族;“陈巴尔虎旗”:“旗”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的一个行政单位,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旗相当于县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