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控制网的技术特点与建立综述

工程控制网的技术特点与建立综述

摘要:工程控制网的用途不一样,其精度指标要求不同,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建立工程控制网时,首先是认真做好项目的优化设计,确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然后再实施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才能确保为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及安全监测等阶段提供可靠的测量基准。

关键词:工程控制网特点建立方法

1 引言

建立测量控制网是测绘工作的基础,其控制网按其用途不同分为两大类,即国家基本控制网和工程控制网。国家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坐标框架。其特点是控制面积大,控制点点间距较长,点位的选择主要考虑布网是否有利,不侧重具体工程利用时是否有利。它一般分级布设,共分一、二、三、四个等级。工程控制网是为某一项工程建设的需要而建立的,其作用是为工程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及安全管理服务,点位的选设是根据工程部位的分布来设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分为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需分别建立工程专用控制网;其对应的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控制网等。只有掌握了专用控制网的特点,才能在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建立经济合理的测量控制网。

2 各类工程控制网的特点

2.1控制网的用途不同

(1)测图控制网是在工程施工前勘测设计阶段建立的。其目的主要是为测绘地形图服务。点位的选择是根据地形条件来确定的,并不考虑工程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因而在点位分布和密度上都满足不了后续工程建设的需要。

(2)施工控制网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提供控制,其点位、密度以及精度取决于建设的性质。施工控制网点的精度一般要求高于测图控制网,它具有控制范围小(仅建筑物区域),控制点的密度大(密度要满足所有建筑物落地放样),精度要求高(放样位置准确),受施工干扰大(开挖放炮等因素)等特点。施工控制网与国家或城市控制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是:在精度上并不遵循“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

(3)变形监测控制网是在施工及运营期间为监测建筑工程对象的变形状况而建立的控制网;其精度是根据监测对象的允许变形量来确定,一般在2~3mm。

控制网用途不一样,那么布点密度、精度指标就不同。

2.2衡量控制网的精度指标及布设层次差异大

2.2.1测图控制网

测图控制网的精度是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图所采用的基本等高距、测图范围的面积大小、形状等因素来确定的。

(1)平面控制:

平面控制测量包括:基本平面控制、图根平面控制和测站点平面控制,基本平面控制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要求不得大于(对应测图比例尺图上)±0.05mm,图根及像控点平面控制:最后一次图根点对于邻近基本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对应测图比例尺图上)±0.1mm;测站点平面控制:测站点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2mm。当进行1:500比例尺测图时,其三、四、五等基本平面控制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允许放宽到不超过±5cm。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不同比例尺地形图对应的点位中误差不同。

基本平面控制等级:视测图范围的面积大小、形状及长度可取二、三、四等。当地形图等高距为0.5m时,只允许布设一级加密控制;当地形图等高距为≥1.0m 时,加密控制允许布设二级。条件有利时,可以在基本平面控制的基础上直接加密测站点测图,较小测区,还可用图根控制作为首级控制。在满足规范精度指标的前提下,可逐级或越级布网。

(2)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测量可分为基本高程控制、图根高程控制和测站点高程控制,基本高程控制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h/20,当h=0.5m时,不得大于±h/16(h 为对应测图比例尺采用的基本等高距);图根及像控点高程控制:最后一次加密的高程控制点对邻近的基本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h/10,且最大不得大于±0.5m;测站点高程对邻近的图根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h/6。

基本高程控制等级:视测图范围的面积大小、形状及长度可取一、二、三、四等。当地形图等高距为0.5m时,只允许布设一级加密控制;当地形图等高距为≥1.0m时,加密控制允许布设二级。条件有利时,可以在基本平面控制的基础上直接加密测站点测图,较小测区,还可用图根控制作为首级控制。在满足规范精度指标的前提下,可逐级或越级布网。

(3)在水电水利专题图的测图中,当设计需用较大比例尺图面,而精度要求低于图面比例尺精度时,可采用实测放大图,即按小一级比例尺的精度要求,施测大一级比例尺地形图。图幅内地物、地貌测量可按小一级比例尺精度要求施测,地形点密度和细致程度依图面比例尺要求表达,按图面比例尺执行国家现行地形图图式,并在地形图的下方注明精度比例尺和图面比例尺。

2.2.2枢纽工程施工控制网

根据建筑物分布、枢纽区地形地貌特征等因素来确定点位数量及网形;按照

枢纽工程等级、坝型及坝高、放样精度经过优化设计方案来确定控制等级、观测方案。

(1)枢纽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梯级,根据地形条件和放样需要决定,以1~2级为宜,最末级平面控制网相对于首级控制网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对于施工精度要求较低的工程项目,点位中误差可放宽至±20mm。

(2)枢纽区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最末级高程控制点相对于首级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对于混凝土建筑物不应大于±10mm,对于土石建筑物不应大于±20mm。在施工区以外布设较长距离的高程路线时,应按GB/T 12897 和GB/T 12898 规定的相应等级精度指标进行设计。

(3)输水隧洞工程测量施工控制包括应分别建立地面和地下平面与高程控制网。输水隧洞开挖的极限贯通误差是根据隧洞施工相向开挖长度来确定其值的,例如《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 5173—2012)的规定如下表2.2.2-1。

表 2.2.2-1 输水隧洞开挖贯通测量容许极限误差值(mm)

注:相向开挖长度包括支洞的长度。

相向开挖长度大于50km 时应做专门技术设计。当在主斜地下贯通时,纵向误差按横向误差的要求执行。对于上、下两端相向开挖的竖井,其极限贯通误差,不应超过±200mm。

对于水工隧洞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主要是用纵横向、竖向中误差来衡量,大小是根据相向开挖长度确定。在进行贯通测量设计时,可取极限误差的1/2,作为贯通面上的贯通中误差。地下控制观测条件差,一般要求地面控制精度要高于地下控制,使地面控制误差尽量小。

2.2.3监测控制网

监测控制网精度是根据工程允许变形量来确定的。对于水工建筑物,根据其

结构、形状不同,观测内容和精度也有差异。即使同一建筑物(如拱坝)的不同部位,其观测精度也不相同,变形大的部位(如拱冠)的观测精度可稍低于变形小的部位(如拱座)。例如:混凝土拱坝径向水平位移的位移量中误差限差值:①坝顶为±2.0mm,坝基±0.3mm;垂直位移的位移量中误差限差值:②坝顶为±1.0mm,坝基±0.3mm。

而土工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精度就低于混凝土建筑物。如《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551—2012)规定为:

(1)坝体及近岸坡表面监测点,其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精度相对于临近工作基点应不大于±3.0mm。

(2)经优化设计按最小二乘精度估算的最弱工作基点相对于邻近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2mm,为保证其监测成果的可靠性,网的平均多余监测分量不应小于0.3。

(3)依据水准基点和水准工作基点位置拟定垂直位移监测网监测路线及图形,通过精度估计,确定水准测量的仪器设备及施测等级,要求最弱水准工作基点相对于邻近水准基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2.3施工控制网和监测控制网应重复观测

(1)为及时发现和改正控制网点可能发生的位移,应对施工和监测控制网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定期的随机的复测。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复测:

a)平面控制网建成一年以后。

b)开挖工程基本结束,进入混凝土工程和金属结构、机电安装工程开始之前。

c)处于高边坡部位或离开挖区较近的控制点,应适当增加复测次数。

d)发现控制网点有被撞击的迹象或明显的沉降现象时。

e)控制网点周围有裂缝、沉陷或有新的工程活动时。

f)遇明显有感地震。

g)利用控制网点作为起算数据进行布设局部专用控制网时。

控制网复测的精度应与建网时的精度相同。

2.4建网基准有差异

2.4.1测图控制网。

(1)非枢纽区采用现行国家坐标系统,按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3°分带,如中央子午线为108°、111°、…,其对应带号为36、37、…。

(2)枢纽区以及重要工程建筑物区测图,当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5.0cm/km时,一般按(1)款执行,当长度变形值大于5.0cm/km时,可采用:

a)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b)以一个国家大地点的坐标和该点至另一个大地点的方位角作起始数据的独立坐标系统。

2.4.2施工控制网一般是在测图控制网下建立相对独立的控制网,监测控制网一般在施工控制网下建立相对独立的控制网,这样,可以保证勘测设计、施工和监测控制网的系统衔接一致。建立独立网的目的是要满足工程枢纽局部内符合精度高的要求。

为了减少投影长度变形,工程区采用独立坐标系布设的控制网,一般通过改变投影中央子午线及投影高程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弱投影长度变形。由于相对精度要求高,一般采用较高或高等级观测,在平差时多采用最小约束平差(固定一点一方位)的方法,以保证精度不受起算数据误差的影响。

2.5网精度的高低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有差异

高精度控制网观测时,要求气象梯度变化较小,如阴天或夜间观测,隧洞进出口设站时,晴天前后视方向折光差大;气象梯度变化较大时观测影响观测成果精度。

2.6网精度差异对点位标志建造要求不同

测图控制网一般埋设固定标志,对仪器对中误差要求较低,而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施工和监测控制网精度要求高时,应建造混凝土观测墩,安置强制对中基座基座。

3 工程控制网的建立方法及过程

无论是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还是监测控制网,其建立的方法为:

(1)平面控制通常采用诸如:边角网、附合或闭合导线及导线网等形式的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随着空间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采用GPS测量方法建立工程控制网具有更好的优越性,但在峡谷等隐蔽地区,受顶空遮挡因素影响,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布网方案要因地制宜的选取。

(2)高程控制网建立可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条件,采用几何水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GPS拟合高程等。

工程控制网的建立过程:首先根据建立控制网的目的、要求和控制范围,经过图上规划和野外选点,确定控制网的图形并决定参考基准(起始点);根据测量仪器条件拟定观测纲要(观测方法和观测值的预期精度);根据观测所需的人力、物力进行成本预算;根据控制网图形和观测精度进行目标成果的精度估算与分析,并与预定的要求相比较,作必要的方案修正,以上称为控制网的设计工作。然后是付诸实施,埋设标志,建立观测墩、台和观测标志,按预定纲要进行观测,按观测数据评定观测精度。最后进行成果处理、平差计算,平差值及目标成果的精度评定,编制测量报告(技术总结)。

在控制网的建立过程中,除了外业测量、内业计算的仪器设备和人员的技术素质作为必要条件以外,控制网的优化设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控制网优化设计

4.1优化设计的质量标准

控制网的质量是控制网设计的核心和宗旨。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控制网的质量好坏,它不仅取决于工程的性质和要求,而且取决于标准制定得合理与否。因此,标准的制定对控制网的设计十分重要。而这个标准就是控制网优化设计的质量标准,又称为质量指标或质量准则,其质量指标一般有下面4个方面:

(1)精度,描述误差分布离散程度的一种度量;

(2)可靠性,发现和抵抗模型误差的能力大小的一种度量;

(3)灵敏度,监测网发现某一变形的能力大小的一种度量;

(4)经济,建网费用。即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实现对控制网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要求。

4.2 控制网优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控制网优化设计一般分为四个方面内容:

(1)零类设计,也就是基准问题,即起始数据的设计;

(2)一类设计,即图形的设计,确定点位的最佳布设和采用最佳的观测方案;网形及等级的确定论证必须充分。

(3)二类设计,也就是权比问题,即观测值权的设计,包括仪器设备的最佳利用以及各种观测手段的合理组合;优化观测手段以保证经济合理。

(4)三类设计,即加密控制的设计。

4.3 各阶段测量的控制布设方案深度的把握

项目建议书、可研阶段基本控制布设方案一般应满足当前,兼顾下阶段加密的起始闭合及精度要求;初设及施工图设计阶段测量控制方案要做好与可研阶段控制的衔接,必须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要。经济合理的网形应考虑的因素有以下4点。

(1)对现场地形地貌特征要装在心里。这就要求你必须身临测区详细查勘;

(2)对工程规模、布局等深入了解,尽可能搜集设计图件,与设计、地勘人员沟通;了解其意图。

(3)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资料,认真分析利用。

(4)精度估算的目的是确定等级和网形,如施工或监测网的点位中误差设计时是明确的,为了满足这个精度指标,就需精度估算,精度估算的工作内容及步骤主要是:根据初选图形概略坐标反算观测量,选取测角、测距中误差、再计算中误差;如果满足的话,就也意味着等级和图形的确定;否则,应重新调整图形或提高等级,这就是优化设计问题。

5 结束语

各类工程控制网的用途不一样,其精度指标要求不同,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有各自的特点,那么,在建立工程控制网时,首先是认真做好项目的优化设计,确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然后再实施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才能确保为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及安全监测等阶段提供可靠的测量基准。

参考文献:

①《工程测量学》,李青岳陈永奇主编,ISBN 978-7-5030-1867-1;

②《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 5173—2012)

③《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

④《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551—2012)

作者:魏亚龙,男,1977年9月出生,陕西凤翔县人,助理工程师,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测绘生产技术工作。

工程控制网的技术特点与建立综述

工程控制网的技术特点与建立综述 摘要:工程控制网的用途不一样,其精度指标要求不同,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建立工程控制网时,首先是认真做好项目的优化设计,确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然后再实施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才能确保为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及安全监测等阶段提供可靠的测量基准。 关键词:工程控制网特点建立方法 1 引言 建立测量控制网是测绘工作的基础,其控制网按其用途不同分为两大类,即国家基本控制网和工程控制网。国家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坐标框架。其特点是控制面积大,控制点点间距较长,点位的选择主要考虑布网是否有利,不侧重具体工程利用时是否有利。它一般分级布设,共分一、二、三、四个等级。工程控制网是为某一项工程建设的需要而建立的,其作用是为工程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及安全管理服务,点位的选设是根据工程部位的分布来设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分为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需分别建立工程专用控制网;其对应的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控制网等。只有掌握了专用控制网的特点,才能在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建立经济合理的测量控制网。 2 各类工程控制网的特点 2.1控制网的用途不同 (1)测图控制网是在工程施工前勘测设计阶段建立的。其目的主要是为测绘地形图服务。点位的选择是根据地形条件来确定的,并不考虑工程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因而在点位分布和密度上都满足不了后续工程建设的需要。 (2)施工控制网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提供控制,其点位、密度以及精度取决于建设的性质。施工控制网点的精度一般要求高于测图控制网,它具有控制范围小(仅建筑物区域),控制点的密度大(密度要满足所有建筑物落地放样),精度要求高(放样位置准确),受施工干扰大(开挖放炮等因素)等特点。施工控制网与国家或城市控制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是:在精度上并不遵循“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 (3)变形监测控制网是在施工及运营期间为监测建筑工程对象的变形状况而建立的控制网;其精度是根据监测对象的允许变形量来确定,一般在2~3mm。 控制网用途不一样,那么布点密度、精度指标就不同。 2.2衡量控制网的精度指标及布设层次差异大

陕铁院图根测量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陕铁院图根测量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一、项目综述 为了满足陕铁院百年规划发展的需要,受临渭区陕铁院委托,铁院测绘第七队承担控制网任务,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测量技术设计书陕铁院主校区处于渭南市临渭区站北路东段,东临尤河,南面南源黄土区域,西向临渭区主城区,北靠渭河,与占地340余亩的测绘实训基地相距1公里。为将陕铁院校内测量实训基地与测绘综合实训基地连为一体,以进一步拓宽实践教学的条件,同时也为了满足临渭区经济发展的规划需要,为此,陕铁院测绘工程系,决定应用全站仪对全校进行图根控制网。 该图根测量平面控制网选点已由测绘第七队先期完成,全网待测点共计5点,联测已知大地点2,共计7点,控制网联测按附图实施. 该联测已知点为: 已知点坐标 点号X Y H B3 3817842.416 200031.275 381.811 A5 3817921.840 200035.637 381.005 其中B3位于该校医务室台阶3米处,A5点位于A楼与家属院之间道路中,距离A楼西北角24米处。 二.技术依据及精度指标 该网设计联测图采用闭合导线布控,全网共6个测站,以已知边A5-B3为起始边 1.技术依据:《控制测量规范》 2.精度指标: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 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确立该区域详细宏观平面图,为 该校规划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二.工程资料 (一)、资料的收集利用: 1.南京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2.南京测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 3.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Ⅰ.引言 智能电网是基于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构建的新一代电网,旨在提高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信息工程是智能电网的重要 支撑领域,为智能电网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本文旨在对智能电网信息工程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全面了解智 能电网信息工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Ⅱ.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概述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是指在智能电网系统中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 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控制、调度和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信息工程在 智能电网中起到了连接各个子系统的桥梁作用,包括数据采集、数据 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关键任务。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的研究内 容涵盖了电力系统建模、状态估计、实时监测、风险评估、安全控制 等多个方面。 Ⅲ.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研究方法 在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研究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来解决电力系 统的复杂性和高效性要求。其中,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模糊逻辑等 技术在智能电网信息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 海量的电网数据中发现潜在关联和规律,为电力系统的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运行;模 糊逻辑技术可以处理电力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

Ⅳ.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的研究需要依托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本节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技术: 1.智能传感器技术 智能传感器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的核心设备之一,其能够实时采集电力系统的各种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高精度的数据支持。 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提供了全面连接的能力。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进行互联,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3.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为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支持。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快速处理电力系统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决策分析。 Ⅴ.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应用案例研究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节将介绍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展示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在电力系统运营中的作用和效果。 1.智能电网运行管理系统

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施工工法(2)

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施 工工法 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施工工法 一、前言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轨道控制技术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III)是一种集测量和施 工于一体的先进技术,可以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CPIII测量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 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相关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CPIII测量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精度高、工作效率高、设计合理、质量可控、施工周期短、可行性强等。 三、适应范围CPIII测量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高速铁路的 轨道施工,包括新建线路、改建线路和维修线路等,并且适用于不同地形、不同路段、不同环境等多种施工条件。 四、工艺原理CPIII测量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 测量控制网的建立、轨道线形设计与施工、轨道试验整形等。具体而言,通过建立高精度的控制网,采取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控制方法,实现轨道线形的合理设计和精确施工。 五、施工工艺CPIII测量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分为多个阶段,包括控制网建立、轨道分解、轨枕设置、轨道连接、轨道

整形等。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施工步骤和要求,通过统一的施工标准和流程,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 六、劳动组织CPIII测量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涉及多个工种,包括测量员、施工人员、机具操作人员等。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劳动力的配置,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七、机具设备CPIII测量施工工法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机具 设备,包括测量仪器、施工设备、机械工具等。这些机具设备应具备适应工法要求的特点和性能,并且需要经过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以确保施工质量。 八、质量控制CPIII测量施工工法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施工前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施工后的质量评估和总结等。通过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九、安全措施CPIII测量施工工法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 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和风险控制等。通过合理的安全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和损伤。 十、经济技术分析CPIII测量施工工法的经济技术分析主 要包括:施工周期的评估和比较、施工成本的分析和控制、使用寿命的预测和评估等。通过经济技术分析,可以评估工法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十一、工程实例本文以某高速铁路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项目实施CPIII测量施工工法的过程和效果。通过实际工程实

控制系统发展综述

控制系统发展综述 1 引言 控制系统其实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使用了,早期的现场基地式仪表和后期的继电器构成了控制系统的前身。现在所说的控制系统,多指采用电脑或微处理器进行智能控制的系统,在控制系统的发展史上,称为第三代控制系统,以PLC和DCS为代表,从7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在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轻工等工业过程控制中获得迅猛的发展。从9 0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基于PC的控制系统等,本文将简要介绍各种常见的控制系统,并分析控制系统的演进过程和发展方向。 2 集散控制系统DCS 2.1 DCS的发展历程 70年代中期,由于设备大型化、工艺流程连续性要求高、要控制的工艺参数增多,而且条件苛刻,要求显示操作集中等,使已经普及的电动单元组合仪表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在此情况下,业内厂商经过市场调查,确定开发的DCS产品应以模拟量反馈控制为主,辅以开关量的顺序控制和模拟量开关量混合型的批量控制,它们可以覆盖炼油、石化、化工、冶金、电力、轻工及市政工程等大部分行业。 1975年前后,在原来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而形成的直接数字控制器(DDC)的自控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以集中显示操作、分散控制为特征的集散控制系统 (DCS)。由于当时计算机并不普及,所以开发DCS应强调用户可以不懂计算机就能使用DCS;同时,开发DCS还应强调向用户提供整个系统。此外,开发的DCS应做到与中控室的常规仪表具有相同的技术条件,以保证可靠性、安全性。 在以后的近30年间,DCS先与成套设备配套,而后逐步扩大到工艺装置改造上,与此同时,也分成大型DCS和中小型DCS两类产品,使其性能价格比更具有竞争力。DCS产品虽然在原理上并没有多少突破,但由于技术的进步、外界环境变化和需求的改变,共出现了三代DCS产品。1975年至80年代前期为第一代产品,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前期为第二代产品,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为第三代产品。 2.2 DCS控制站 DCS系统中,控制站作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它的主要I/O设备为现场的输入、输出处理设备,以及过程输入/输出(PI/O),包括信号变换与信号调理,A/D、D/A转换。控制站是整个DCS的基础,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为重要,死机和控制失灵的现象是绝对不允许的,而且冗余、掉电保护、抗干扰、构成防爆系统等方面都应很有效而可靠,才能满足用户要求。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修订原则及技术特点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修订原则及技术特点 程昂卢建康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 1 0 0 3 1 ) 作者简介: 程昂,1963年出生,男,高级工程师,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测绘分院副总工程师; 卢建康,1962年出生,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测绘分院总工程师。 摘要:研究目的:1999年颁发的《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已不能完全适应测绘新技术的应用,而且其中某些条款还限制一些先进技术的推广,为此对其进行修订。就新修订的《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主要技术特点进行阐述,以便在工程测量中采用先进技术。 研究结论:以新建铁路工程测量“三网合一”的测量理念,对新修订的《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新增加的工程控制网体系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GPS—RTK中线测量、地形测量、航测法测绘路基横断面,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在山区进行三等高程控制测量等测量新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建铁路;测量标准;技术特点 Revise Principle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de for the Engin eering Survey for New Railway¨ CHENG Ang,LU Jian—kang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Chengdu,Sichuan610031,China)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s:The ”Code for the Engineering Survey for New Railway” issued in 1999 has not fit i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because some provisions in this code limit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So it is urgent to revise the code. This paper gives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vised code for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y in railway engineering survey. Research conclusions:According to the survey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three control network into one net” for new railway engineer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trol network system newly added in the revised code for new railway engineering survey and gives the introductions to applications of GPS RTK center line survey,terrain survey and aerial surveying methods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cross-section of subgrade and application of optoelectronic ranging and trigonometric leveling method in tri-vertical control survey in mountainous area for railway construction. Keywords:newly built railway;survey standard;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综述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综述 【摘要】在工程和科学领域,自动控制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获得动态系统最佳性能的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大量重复性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本文讨论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工业控制上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加深了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解。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系统,因此,充分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把计算机控制系统看作是模拟控制系统的一种近似,但这种看法是相当贫乏的,因为它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控制的潜力,最多只能获得与采用模拟控制时一样的控制效果。 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业控制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由于工业控制机的输入和输出是数字信号,因此需要有A/D和D/A转换器。因此,从本质上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3个步骤: ①实时数据采集 ②实时控制决策 ③实时控制输出 以上过程不断重复,使得整个系统按照一定的品质指标进行工作,并对被控量和设备本身的异常现象即使做出处理 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两大部分组成。工业控制机指按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计算机,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生产过程包括被控对象和测量变送、执行机构、电气开关等装置,这些装置都有各种类型的标准产品,在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时,根据需要合理地选型即可。 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1.开创时期(1955-1962)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

工业自动化综述报告 课程名称工业自动化专题讲座 题目名称工业控制网络技术 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 10级自动化(3)班 学号 学生姓名____ __ __ 指导教师 2013 年 06月 24日 工业自动化控制网络技术——现场总线 一、摘要: 听了工业自动化专题讲座之后,我结合大三所学的《现场总线》简要介绍国内外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状况,其中重点讨论FF总线,以及我国发展FF现场总线技术的政策措施。 二、关键字:

现场总线技术、工业自动化、装备自动化、智能仪表等。 三、正文: 1、为什么要选这个研究方向? 本人大三期间学习了现场总线这门课,主要学习了CAN总线和PROFIBUS总线,而FF总线则设计的内容比较少,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现场总线,我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料和各种关于FF现场总线的文献,来描述现场总线技术在过程工业装备自动化中的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是一种双向串行数字化传输的通讯总线,是国际上八十年代末兴起的新技术,进入九十年代走向实用化。它的出现使仪器仪表实现智能化、串行数字化传输,改变了传统的现场仪表装置与主控系统点对点的联接方式,大量节省现场布线电缆;同时由于现场仪表装置的智能化,把部分主控系统的功能直接下放到现场仪表和装置中,强化了现场控制功能,使控制更直接、可靠,且大大减化了主控系统的结构,节省工程设计及施工费用。现场总线技术正推动着整个自动化控制界的一场新技术革命。据有关资料分析,使用现场总线技术和产品,可以平均节省工程造价30%以上。因而,现场总线技术的优越性受到全世界冶金、石化、电力、机械制造、交通、楼宇等自动化技术用户的欢迎。 3、多种现场总线及其特点。 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多种现场总线通讯协议,如:FF、Profibus、WorldFIP、P-net、Devicenet、Controlnet、Lonworks等,各种协议都有其适用的应用领域,符合各种协议的产品,已成功地在各类工业现场应用。

电力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综述

电力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综述 摘要: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快速进入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阶段,先 进的科研技术运用到各行业中,使其发展更为迅速。电力工业控制系统是国家关 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 关键词:电力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电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近 年来,工业控制系统与物联网、互联网呈现出深度融合的态势,这既大幅提升了 工业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新挑战。针对工业 控制系统的各类新型攻击技术和手段层出不穷,这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 稳定等产生了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1电力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特点 与传统信息系统的安全相比,电力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安全要求不同。工业控制系统的首要原则是保障业务连续性,生产过程中任何的 中断都不能被允许,而传统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中断或重启能够被容忍。因此,在考虑电力工控系统安全时要优先保证可用性。2)通信规约安全性不同。 传统信息系统采用统一的TCP/IP协议和HTTP等标准协议;工控系统有大量专用 和私有协议,适用于多种应用需求,其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足够的安全需求,存 在严重的安全漏洞。3)智能终端安全性差。智能电网业务系统使用大量嵌入式 终端设备,在使电网更加网络化、智能化、多功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 风险。研究表明大部分智能终端设备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如大量终端 设备中存在命令注入、硬编码等漏洞,相关终端设备的固件同时还存在厂商植入 的后门。一旦遭受攻击,将导致电力设备故障,后果不堪设想。4)安全危害程 度严重。传统信息系统攻击主要影响虚拟资产,而针对电力工控系统的攻击可能 直接破坏物理设备,例如利用缓冲区溢出执行非法授权指令,从而对工业现场设 备下发非法控制指令(例如修改运行参数、关闭阀门开关等),极易引起工业现 场生产设备的突然中断,导致重大安全事故。与其他工控系统相比,电力工控系 统还具有规模大、距离远、覆盖范围广、交叉感染性强的特点。电力工控系统网 络范围覆盖全国,从逻辑架构上划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6个 环节,各环节紧密关联,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可能造成其他环节的连锁反应,对故障范围控制、系统自愈能力、实时响应及灾备等要求更高,安全顶层设计的 难度更大。 2电力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 2.1基础安全 室内外环境满足对应信息系统最高等级的物理安全要求;采取必要的环境分 隔及访问控制,加强机房出入控制及监控;确保机房供电安全,设置冗余供电设施;对于四级系统要加强电磁防护;密码基础设施应遵守国家有关要求管理。 2.2安全监测技术 安全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全面、丰富的数据采集,对信息进行分析和预处理, 解析监控得到的数据,并与设定参数进行比对,根据结果采用相应的防护策略对 系统进行全面监管。针对目前电力工控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基于对工控网络数 据的采集和协议分析,可使用数据分析算法提前处理安全威胁,使针对工控网络 及关键设备的攻击得到有效监管和处理。1)数据采集。电力工控系统的数据采

工程控制网模拟计算分析与优化设计综述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实践环节,培养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学会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工程测量现场服务的技能。 2. 掌握工程测量地面控制网模拟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附合导线进行设计、模拟计算、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附合导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得对策,通过与边角网模拟计算结果的比较,加深对地面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这两个重要质量指标的理解。 3. 掌握基丁观测值可靠性理论的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法,能根据工程要求独立布设地面控制网并进行网的模拟优化设计计算。 4. 掌握COS源列软件的CODAPS测量控制网数据处理通用软件包)的安装、使用及具体应用。 二、内容与步骤 2.1附合导线模拟计算 2.1.1模拟网的基本信息 网类型和点数:附合导线、全边角网,9个控制点。 网的基准:附合导线为4个已知点、全边角网取1个已知点和1个已知方向。 已知点坐标:自定 待定点近似坐标:自定 边长:全边角网1000〜1500m左右,附合导线400〜500m 2.2计算步骤 1. 人工生成模拟观测方案设计文件“导线数据.FA2”在主菜单“新建”下输入等边直伸导线的模拟观测数据,格式按照COSA2的规定输入,另存为“导线数据.FA2 ”。文件如下: 1.8,3,2 D1,0,1261.778,671.640 D2,0,997.212,1086.813 D3,1,1242.007,1542.800

D4,1,1027.823,2001.479 D5,1,1258.483,2496.456 D6,1,1071.641,2921.460 D7,1,1226.964,3367.157 D8,0,1031.118,3795.525 D9,0,1114.036,4306.353 D2 L:D1,D3 S:D3 2. 主菜单“设计”栏的下拉菜单,有三项子菜单项,单击“生成正态标准随机 数”,将弹出一对话框,要求输入生成随机数的相关参数。第一个参数用丁控制生成不相同的随机数序列,其取值可取1-10的任意整数;第二个参数即“随机数个数” 只能选200, 400或500,即最多可生成500个服从(0,1 )分布的正态随机数。系统对所生成的随机数按组进行检验,检验通过就存放在 RANDOM.D"中。该文件中的 随机数用丁网的模拟计算时生成在给定精度下的模拟观测值。 3. 生成平面网初始观测值文件“导线数据.IN2 ”单击“生成初始观测值文件” 选择“平面网”,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文件“导线数据.FA2”,则自动生成初始观测值文件“导线数据.IN2 ”。如下:1.800,3.000,2.000,1 D1, 1261.778000, 671.640000 D2, 997.212000, 1086.813000 D8, 1031.118000, 3795.525000 D9, 1114.036000, 4306.353000 D2 D1,L,0.0000 D3,L, 119.155092 D3,S, 517.543047 D3 D2,L,0.0000 D4,L, 233.153520 D2,S, 517.537413 D4,S, 506.224731

土石方开挖智能管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土石方开挖智能管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及应用 摘要:水利水电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土石方开挖是水利水电工程 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影响后续进程,而且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和运行。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各类工程建筑项目的数量不 断增加,并且人们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土石方工程作为工程项 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管理效果与工程最终质量之间存在着直接 的联系。现阶段,为切实满足人们对土石方工程项目的需要,加强开挖、填筑、 支护施工技术管理,成为一项极为必要的工作。 关键词:土石方开挖;智能管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引言 BIM、GIS、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和传感设备的发展为智能化土方控制系统提供 了技术支持。土方工程智能化监测管理系统应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方便 管理指导工程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1土石方施工技术特点 1.1系统性、综合性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土石方工程是不可避免的工程,主要施工内容是区域性 土方工程,其施工与其他水利工程有一定的联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特点。水利工程本身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如果出现土方问题,实际影响会相当大, 比如会造成区域经济损失。因此,要科学制定土方工程方案,综合考虑施工区域 水文条件等地理因素,深入现场考察,合理编制施工方案。 1.2工程量大、条件复杂

水利工程建设中土方工程量巨大,因此施工期间的工作量相当大。土方工程 除了工程量大之外,还面临着复杂的施工条件。土方工程主要在露天环境中进行。复杂的地质地形条件进一步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难度。同时,施工现场还需要注意 气候因素的影响,如降雨引起的灾害。这些问题延长了施工周期,可能会造成不 可预见的情况,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一定不能忽视。 1.3环境影响较大 水利工程土石方施工多是在自然水域周边作业,因此施工中不可避免会影响 到自然环境,特别是对该流域的水域影响较大。土石方施工中需要应用到施工机 械设备,不可避免会产生生产生活污水,如果未经有效处理即排放,会严重污染 周边水体。同时还会破坏周边植被和景观,甚至引发水土流失等灾害。此外施工 中废弃物也会污染周边环境,噪音和粉尘污染则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生活。由此可见,土石方施工中环境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2土石方工程施工准备 2.1土方工程影响因素 在当前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投资管理过程中,土石方工程是工程项目整体投资 估算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开展土石方工程过程中,会对工程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 包括方案布局、路网结构、自然地形、场地标高、用地性质等内容。现阶段,为 保证土石方工程施工质量能够切实满足预期设计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保证 土石方工程量最优当做土石方工程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在进行项目规划的 过程中,为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中的填挖方量,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现场调研工作 开始,对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信息进行实地调查,并在工程施工方案 制定过程中,尽可能避开较大的冲沟、山坡等地质构造,并合理规划材料运输的路 网系统,尽量保证路网系统的道路坡度与施工场地坡度相近,为后续工程施工活动 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支持。 2.2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平面控制网设计开题报告

平面控制网设计开题报告 平面控制网设计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平面控制网是测量和控制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一系列的测量点来建 立一个平面上的坐标系统,用于测量和控制地理空间中的各种要素。平面控制 网的设计和建立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以及土地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 意义。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平面控制网的设计是实现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基础。通 过建立平面控制网,可以将不同来源的地理数据进行统一的坐标转换,实现数 据的有效整合和分析。同时,平面控制网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和空间 查询的基础,对于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关系的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在测绘工程中,平面控制网的设计是实现高精度测量的关键。通过在地面上布 设测量点,并利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可以建立一个具有高精度的平面坐标系统。这对于测绘工程中的地形测量、地质勘探以及土地规划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也是测绘工程中数据处理和精度评定的基础,对 于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到重要作用。 在土地管理中,平面控制网的设计是实现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通过建立平面控制网,可以对土地进行准确的测量和界定,确保土地的权属归 属和利用方式的合法性。同时,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也是土地管理中土地调查和 土地登记的基础,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和建立一个高精度的平面控制网,以满足地理信息系统、

测绘工程和土地管理等领域的需求。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设计。通过分析研究区域的地理特征和测量要求,确 定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考虑到测量点的分布均匀性、可达性和地形条件等 因素,设计合理的布设方案。 2. 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方法和仪器选择。根据布设方案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 测量方法和仪器。考虑到测量精度、工作效率和成本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测量 方法和仪器。 3. 平面控制网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定。对于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算出各个测量点的坐标值。同时,通过精度评定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 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平面控制网的应用和拓展。将建立的平面控制网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 工程和土地管理等领域,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可行性。同时,对于平 面控制网的拓展和改进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研究将采用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现代测量仪器和软件的 支持。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 1. 实地测量。根据布设方案,利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获取各个 测量点的坐标数据。同时,进行必要的控制点测量,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2. 数据处理。利用测量数据,采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计算,得到各个测量点的坐标值。同时,进行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确保测量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利枢纽控制网测量

百色水利枢纽施工控制网测量综述 丁万庆刘豪杰王海滨刘朋俊 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 1工程概况 百色水利枢纽位于郁江支流右江上游河段。坝址距百色市22 km,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航运、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工程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两座副坝和那禄线通航建筑物组成。电站装机540 MW,4台机组,单机135 MW。水库总库容56亿m3。主坝坝顶高程234 m,最大坝高130 m,坝顶长700 m,宽12 m;银屯副坝为混合料心墙堆石坝,位于主坝东侧约5 km的银屯沟和那禄左沟的分水岭处。坝顶高程为235 m,最大坝高为50 m,坝顶长375 m,宽7 m。香屯副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为235 m,最大坝高30 m,坝顶长96 m,宽7 m。 2技术设计 2.1设计原则 (1)紧密结合百色水利枢纽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顾及建筑物位置、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根据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有关测绘资料,结合甲方的有关要求,布设主坝区和副坝区施工控制网。 (2)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应以能满足施工放样的精度为原则。根据有关施工放样建筑物平面、高程位置的精度,推求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即把施工控制网点作为施工放样的起算点,以不考虑起算点误差为原则。 (3)采用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顾及控制网的精度、可靠性,兼顾费用原则,通过方案对比,选用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4)设计方案力求简明,易于实施,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 2.2基本精度指标和使用数据 2.2.1基本精度指标 根据百色水利枢纽工程的特点,选设稳定的控制点作为网的平面起算点。起算点至某一方位作为已知方位,通过优化设计,使平面控制网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小于±3.0 mm,平面网点观测边长间的高差精度必须满足边长改化的精度要求,经估算平面网点的高程精度应不低于三等水准。 从“工程意义”上认为相对稳定区域选设1组高程基准点,作为施工控制网的高程起算点。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为每km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应小于±1.0 mm。高程控制网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应小于±3.0 mm。 平面控制网应进行可靠性分析。观测量的最小可靠性因子应大于0.2,网的平均可靠性因子应大于0.4。 2.2.2使用数据 满足以上设计精度指标,需使用以下数据: 测角中误差±1″.0;

网络控制综述

网络控制系统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研究发展现状,网络控制系统出现的背景和研究内容,从网络和控制两个角度对网络控制系统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控制网络信息流传输的若干问题,以及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器设计、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在分析现状的同时探讨了网络控制系统的一些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控制系统;时延分析;安全性;可靠性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research control system, network control system, the background and content, from two angles of network and co ntrol network control system is discussed. The control network traffic analysis, and some problems of transmission network control system modeling and controller design,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issues, such a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scusses some of the network control system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Network control system;Delay analysis;Safety;Reliability

《工程测量》设计任务书及课题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系部:采矿工程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蔡文惠石磊 完成日期:

(此页背书) 格式及要求 1、摘要 1)摘要正文 (小四,宋体) 摘要内容200~300字为易,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关键词 XXXX;XXXX;XXXX (3—8个主题词) (小四,黑体) 2、目录格式 目录(三号,黑体,居中) 1 XXXXX(小四,黑体) (1) 1.l XXXXX(小四,宋体) (2) 1.1.1 XXXXX(同上) (3) 3、说明书正文格式: 1. XXXXX (三号,黑体) 1.1 XXXXX(四号,黑体) 1.1.1 XXXXX(小四,黑体) 正文:XXXXX(小四,宋体) (页码居中) 4、参考文献格式: 列出的参考文献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一般要求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按文稿中引用顺序排列。 参考文献内容(五号,宋体) 示例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题(篇)名,刊名(版本),出版年,卷次(期次)。 图书——[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纸型、页码及版心要求: 纸型: A4,双面打印 页码:居中,小五 版心距离:高:240mm(含页眉及页码),宽:160mm 相当于A4纸每页40行,每行38个字。 6、量和单位的使用: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已废弃的单位。量和单位不用中文名称,而用法定符号表示。

(第二页)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设计评定意见 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评定意见: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先进控制技术综述

先进控制技术综述 1 引言 在实际的工业控制过程中,很多系统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多变量耦合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性和大滞后等特性。对于这种系统很难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并且常规的控制无法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面对这些复杂的工业控制产生了新的控制策略,即先进控制技术。先进控制技术包括: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推理控制,鲁棒控制以与包括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在的智能控制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以与这两种先进控制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1]。 2 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的思想是对于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以与控制任务的艰巨性,对于部分未建模的动态特性、变化的被控对象和干扰信号,与时地测得它们的信息,并根据此信息按一定的设计方法,自动地做出控制决策、修改控制器结构和参数,使其控制信号能够适应对象和扰动的动态变化,在某种意义上达到控制效果最优或次优。2.1 自适应控制介绍 目前自适应控制的种类很多,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自校正控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其他类型的自适应控制。 自校正控制的主要问题是用递推辨识算法辨识系统参数,根据系统运行指标来确定调节器或控制器的参数。其原理简单、容易实现,现已广泛地用在参数变化、有迟滞和时变过程特性,以与具有随机扰动的复杂系统。自校正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图如图1所示。自校正控制适用于离散随机控制系统[2]。 图1 自校正控制结构图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利用可调系统的各种信息,度量或测出各种性能指标,把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与参考模型期望的性能指标相比较;用性能指标偏差通过非线性反馈的自适应机构产生自适应律来调节可调系统,以抵消可调系统因“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性能指标的偏差,最后达到使被控的可调系统获得较好的性能指标的目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可以处理缓慢变化的不确定性对象的控制问题。由于模型参考自适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的发展综述-结课作业

《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综述》工业测控网络技术结课作业 学年第二学期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时间: 2012-5-28

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综述 姓名:学号: 摘要:工业控制网络在工业通信及先进制造领域起到关健性作用。回顾了工业拉制网络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已经应用的几种主要的控制网络: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以及无线网络。最后对控制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工业控制网络;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无线网络;现状;发展趋势Development Review on 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 Abstract: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 is needed for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and advanced manufacture. An overview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was given, and several main 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 used internationally at present (such as Field-bus,Industrial Ethernet and wireless industrial network) are also summarized. Finally,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 is discussed. Keywords:Industrial control network; Field-bus; Industrial Ethernet; wireless industrial network;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1 引言 工业控制网络在提高生产速度、管理生产过程、合理高效加工以及保证安全生产等工业控制及先进制造领域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工业控制网络从最初的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CCS到集散控制系统DCS,发展到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近年来,以太网进入工业控制领域,出现了大量基于以太网的工业控制网络。同时,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基于无线的工业控制网络的研究也已开展。图1总结了工业控制网络的4大主要类型:传统控制网络、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以及无线网络。传统控制网络现在已经很少使用,目前广泛应用的是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而工业以太网关键技术的研究是目前工业控制网络研究的热点[1]。 图1 工业控制网络的主要分类

国内微电网示范工程及运行控制能效管理技术综述

国内微电网示范工程及运行控制能效管理技术综述 李建林;郭斌琪;薛宇石;牛萌 【摘要】简述了国内微电网的示范工程,并对微电网的运行控制和能效管理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国内偏远地区、海岛地区、城市地区的典型微电网示范工程,并针对微电网运行控制关键技术,介绍了微电网容量配置和能效管理关键技术。最后,指出了微电网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名称】《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年(卷),期】2017(000)018 【总页数】8页(P1-7,16) 【关键词】微电网;示范工程;运行控制;能效管理 【作者】李建林;郭斌琪;薛宇石;牛萌 【作者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与储能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27 Abstract: The demonstration projects of micro-grid in China were introduced,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micro-grid operation control and energy efficiency management were reviewed.The typical micro-grid demonstration projects in remote areas,island areas and urban areas were introduced respectively.On micro-grid operation control key

technologyies,the micro-grid capacity alloc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management were introduced,and it finally pointed out the micro-grid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 micro-grid; demonstration project; operation control; energy management 微电网是大电网的有益补充,随着技术进步,可逐步做到就地平衡配电网负荷,提高供电可靠性,借助储能装置高效利用分散式风电、光伏等间歇电源。随着增量配电网 相关政策的推行以及各权威部门的积极部署,微电网正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发展,预计 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智能电网重大专项中,也 涉及到多个微电网示范工程。其中,以欣旺达居民园区微电网工程和英利工业园区 微电网最具代表性。 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能量转换装置、监控和保护装置、负荷等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是一个具备自我控制和自我能量管理的自治系统,既 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1]。对于微电网,已经有较多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文献[2-4]对微电网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研,介绍了国内相关的微电网示范 工程,并对微电网在电网中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探讨。文献[5-8]对含有风机、光伏、储能等微源的微电网容量配置进行了研究,考虑了经济性和可靠性,建立了投 资运行成本、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微电网净效益等多目标函数,使用多目标优化算 法求解,为微电网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文献[9-13]研究了微电网并网运行 和孤岛运行时的控制策略,提出了自适应下垂控制、自适应主从控制策略等应对微 电网孤岛运行的方法,并对多种微源的协调控制进行了研究,考虑储能电池和柴油发 电机的经济性因素,使微电网的运行更加灵活高效。文献[14-17]研究了电池储能系统在改善微电网电能质量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多功能并网逆变器、模块化三电平有 源滤波等新技术,以改善并网型微电网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