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研究方法

试验研究方法
试验研究方法

复习思考题

概述

1.试述工艺试验研究按规模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与联系?

答:试验研究按试验的规模分为三类:实验室试验、半工业性试验、工业性试验。

2.研究性试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研究性试验包括那几个步骤?

答:通过实际试验,了解特定过程的影响因素和结果。

研究性试验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实际试验,了解特定过程的影响因素和结果。

研究性试验通常包括三个步骤:

(1)探索性试验研究是在广泛的范围内,通过试验,了解有哪些因素会对过程产生实际的影响,以及相关参数的大致范围。

(2)优化试验研究是在探索性试验或经验参数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试验,寻找各参数(影响因素)的最佳值或其影响作用的显著性。

(3)结果验证试验研究是在理论分析和优化试验基础上,通过试验来验证理论分析与优化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和重现性。

例,重介质分选过程影响因素研究;煤泥浮选药剂优化试验研究等。

第一章试验设计

1. 试验过程的影响因素有哪几种?

答:可控因素、标示因素、区组因素、误差因素。

2. 试述分割试验设计的特点。

答:(1)突出主要因素,提高试验精度。(2)方便试验,节省试验费用。

(3)数据不独立。

注:下面四个题的举例说明,书上例题内容过多或者不好总结,故没有写。自己可以看书小结一下,带来不便,请见谅~

3.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多因素逐项试验设计?

答:多因素逐项试验设计有很多叫法,如一次一因素法、多次单因素法。具体表述为:在多因素试验中,先将多因素中的其他因素设定于特定水平上,然后就某一因素进行不同水平的条件试验,并找出该因素的最优水平;这样,再依次找出其他每个因素的最优水平。各因素最优水平组合在一起就是最优试验条件。

4.什么是黄金分割试验设计?举例说明。

答:黄金分割试验设计就是在预定试验范围内采用0.618黄金分割原理安排新试验点,直到找到最佳试验结果为止,因而又称0.618试验设计。黄金分割就是在特定范围内寻求黄金分割点(k)及其对称点(1-k)。在0-1的试验范围内,黄金分割点(k)为0.618,其对称点(1-k)为0.382。

5. 什么是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的特点?如何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举例说明。

答:正交试验设计就是利用正交表安排多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设计的特点:(1)全面试验特征。它源于试验点“均衡分散”的特点。即通过试验点均衡分布在整个试验区域内,形成较强的代表性。(2)整齐可比特征。它源于试验点“整齐可比”特点。由于各因素出现的水平次数相等,可据此进行各列因素的直接对比。(3)试验工作量比析因试验大大减少,使多因素全面试验成为可能。

正交试验设计的步骤:(1)明确试验目的,确定相应的考查指标。(2)确定试验因素、水平以及交互作用,列因素水平表。(3)选取正交表。(4)表头设计。(5)试验实施。(6)试验数据分析。

6. 如何进行均匀试验设计?举例说明。

答:均匀试验设计有两个关键步骤,一是选择均匀设计表,二是正确运用均匀设计表。两种选表的具体情况如下:(1)已知试验因素与水平的均匀试验设计。选择均匀设计表的原则是:均匀设计表的水平数应大于或等于试验的水平数。(2)已知试验因素数的均匀试验设计。这时所选均匀设计表的试验次数(或水平)必须满足建立回归方程所要求的试验次数。

7. 什么是序惯试验法?消去法与登山法有何区别?

将全部试验分批进行,根据前批试验的结果再决定下批试验的研究方向、试验范围和试验精度,并安排进行下一批试验,直到找到最优试验条件。

1)消去法:

在预先确定的试验范围内,通过试验找出不包含最佳点的区域并消去,逐步缩小最佳点可能出现的范围,直到达到要求的试验精度。

消去法方法原理:将多个试点分批试验,在好点附近缩小范围再进行试验。也就是逐步消去与试验目标不相符的部分,直到最终满足试验精度要求。

②登山法:

从小范围探索开始,然后根据已获得的信息,逐步向指标更优的方向安排试验,直到不能再改进为止。

登山试验设计的方法原理:以估计的最优值为起点,对所研究的因素的水平作小幅度上下变动,若发现某个方向可以使试验指标有所改善,则沿该方向继续变动试验因素的水平,直到指标不再改善为止。如果最后一步使指标开始下降(变差),则应缩回半步再试验一次,以便最后确定最佳点的位置。

第二章

1.试验误差是如何进行分类的?解释各种误差的含义?

试验误差按照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由某个或某些因素按照某一确定的规律起作

用而形成的误差。

随机误差是指进行多次等精度的重复试验中,得到一系列不同的试验值,每个试验值都含有误差,这些误差具有不确定性,但总体符合随机统计规律。 粗大误差是一种显然与事实不符的误差,没有一定的规律。

2.什么是统计检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统计检验就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待考察特征指标的量值及其离散性进行估计,并在一定的意义前提下,对数据间存在差异的属性进行识别,从而对试验或检测结果做出确切结论的过程。

统计检验的目的:为了剔除坏值,并区分随机误差和条件误(变)差

3.在相同的浮选条件下(捕收剂用量相同,其它浮选条件相同),采用A 、B 两种捕收剂,获得以下浮选精煤结果: 不同捕收剂时浮选精煤产率结果一览表(单位:%)

试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捕收剂A

70 71 74 69 66 68 76 70 72 71 捕收剂B 75 73 79 69 72 73 77 74 73 74

要求:

(1).试检验试验是否存在过失误差(要求可靠性95%以上);

(2).试采用t 检验法,判断捕收剂种类对浮选效果影响的显著性。

262.2)1,10(2=αt , 306.2)

1,9(2=αt

4.在相同的浮选条件下(捕收剂用量相同,其它浮选条件相同),采用A 、B 两种捕收剂,获得以下试验结果:

试验号 1 2 3 4 5 平均

捕收剂A

70 71 74 69 66 70.0 捕收剂B 75 73 79 69 72 73.6

(1) 试检验试验过失误差(要求可靠性95%以上);

(2) 试采用F 检验法,确定捕收剂种类的改变对浮选效果影响的显著性。 F 0.05(1,8)=5.32,F 0.05(2,10)=4.10

第三章 方差分析

1. 试验数据的分析方法有那些?

常用的试验数据分析方法有直观分析方法、方差分析方法、因素-指标关系趋势图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

2.为什么要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试验结果的计算和分析工作对正交试验设计极为重要,它可以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确定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

(2)、找出试验条件优化组合方案;

(3)、分析因素和指标的关系,找出指标随因素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用以指导进一步改进试验方向。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直观分析、方差分析

3.方差分析的原理?

方差分析方法是把试验数据的波动分解为各个因素的波动和误差波动,然后,将它们的平均波动进行比较的数据分析方法。方差分析的中心要点是把试验数据总的波动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反映因素水平变化引起的波动,另一部分反映试验误差引起的波动,亦把试验数据总的离差平方和(S T)分解为反映必然性差异的各个因素的离差平方和(S A,S B,…,S N)与反映偶然性的误差平方和(S E),并计算比较它们的平均离差平方和,以找出对试验数据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即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因素)作为进行定量分析判断的依据。

第四章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试解释下列名词:(1)试样的代表性:;(2)试样的最小必须量:样品的代表性;所采集的部分试样与研究的对象在整体性质上的一致性,也就是指试样的某一特征指标的测定值与该研究对象特质指标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

试样的最小必须量;指的是为了保证一定粒度的散粒状试样的代表性所必需采取的最小试样质量。

2.试述编制试样缩制系统的目的和主要要考虑的问题。

答;试样缩制的目的是为了制备出满足最小必需质量要求且具有代表原样性质的试样。

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1)首先要弄清楚本次试验一共需要哪些单份试样,其粒度和质量要求如何?以保证所制备的试样能满足全部测试和试验项目要求。

2)根据试样最小必需公式,算出在不同粒度下为保证试样的代表性所需的最小质量并据此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缩分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要破碎到较小的粒度才能缩分。

3)尽可能在较粗粒度下分出储备试样,以便今后能根据需要再次制备出不同粒度的试样,并避免试样在储存过程中氧化变质。

3.煤样的制备包括哪些工序?各工序的目的是什么?

答;包括破碎、过筛、掺合、缩分、干燥五个环节,当需要使用浮煤作分析化验时,还要进行减灰步骤:

(1)破碎

目的是减小粘度,增加煤粒分散程度,改善煤的不均匀度;

(2)筛分

为使煤样破碎到必要的粒度,要用各种筛孔的筛子筛分;

(3)掺合

为使缩分后的煤样不失去代表性,每次缩分前都应掺合,使其均匀化,掺合煤样采用堆锥法;

(4)缩分

使煤样减少,又不失去其代表性;

(5)干燥

使煤样能畅通地通过破碎机、缩分机、二分器和筛子时,不能粘附在筛上; (6)减灰

对需减灰的煤样,将原煤样放入重液中进行浮选,达到减灰的目的。

第五章煤质分析与煤炭综合利用

1. 如何进行煤的组成分析?

主要有:煤的化学分析、煤的矿物分析、煤岩分析

1)煤的化学分析——侧重从煤中元素组成的角度进行分析。

根据目标元素的不同,化学分析又包括: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灰成份分析、煤中微量元素和有害元素分析

2)煤的矿物分析——从煤中化合物的结构形态(矿物形态)的角度进行分析。3)煤岩分析——从煤的外观形态来对煤的结构进行分析。

根据视觉范围的大小,煤岩分析可以分为:宏观煤岩分析和微观煤岩分析。

2. 什么是煤岩分析?怎样进行煤岩分析?

煤岩分析是从煤的外观形态来对煤的结构进行分析。

煤岩分析的主要方法:根据视觉范围的大小,煤岩分析可以分为:宏观煤岩分析和微观煤岩分析。

宏观煤岩分析:宏观煤岩分析是凭借肉眼对煤的组成、结构类型、构造等进行分析。

微观煤岩分析:是在显微镜下对煤的组成进行分析,也称显微煤岩组成分析。

第六章煤炭工艺特性研究

1. 与选煤有关的煤炭工艺特性主要有哪些?

答;粒度特性,密度特性,煤的可碎性和碎选性,煤和矸石的泥化特性,煤泥的可浮性,煤泥水沉降特性,煤泥水过滤特性,煤的摩擦角,煤的硬度,煤的可磨性。

2.如何进行煤的泥化特性研究?进行煤与矸石的泥化试验的目的意义?

答;煤的泥化特性试验研究采用转筒法进行。用四份粒度为100~13.2mm的原煤各25±5kg,按煤水比1:4在容积200L高为1m的滚筒内以20转/分钟(20rpm)的速度旋转5分钟、15分钟、25分钟和30分钟,对产品进行13mm,0.5mm和0.045mm筛分,称量、计算产率并测量-0.045mm细泥的灰分,观察煤泥水沉降情况。

意义:(1)煤的泥化特性研究结果可用于选煤厂设计时估计次生煤泥量和选择煤泥水处理方案。(2)根据安氏泥化结果,可以定性地判定矸石在湿法选煤过程中的泥化情况,并预测尾煤浓缩机的沉淀效果。

3.采集与制备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样品时应注意什么?

(1)对现有选煤厂

应在正常生产运行至少半小时以后开始采样;一般采样时间不少于4小时;不应采用干煤泥添加水的办法制备煤泥水样。

(2)对拟建选煤厂

可采用计划入洗原煤样,通过转筒泥化试验装置,模拟生产条件(不同工艺采用不同煤水比和翻转时间),制备煤泥水;特别注意:试验用水要尽可能采用拟建选煤厂的生产补加水。

第七章重选试验研究

1.试述重选试验的特点。

1)试验系统性强。

重选系统往往还包括预处理、产品的分级、脱水等后续处理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将对最终产品的数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涉及设备多。每种分选设备的正常运转,必须有相当数量的辅助设备运行。3)试验工作量大。重选分选设备具有相当的处理能力,试验时间较长,设备多,等等因素使得整个试验的工作量也较大。

2.重选试验研究主要包括哪些试验内容?

1)矿物重选特性研究;

2)重选设备开发试验研究;

3)重选操作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4)分选工艺对比性试验研究;

5)重选基础理论研究。

3.重选试验操作与调整?

1) 给料量

给料量是影响重选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试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给料量的均匀和恒定。多数重选设备主要控制干矿量。如螺旋溜槽则主要控制单位时间的矿浆体积。

2)流量与压力

湿法重选中的水量和干法重选中的风量都是很主要的工艺条件。系统中的流量通常与压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实验中,除了要适当调整系统内部的工况点外,应注意外部系统,如补加水的压力变化的影响。

3)介质和床层因素

在重介质分选系统中,首先要确定所需的分选密度,然后选择适宜的加重质,调节重介质悬浮液的组成和流变特性。实验中还应考虑加重质的组成及其变化情况。

跳汰选矿过程中,床层也是一种介质。细粒跳汰时,通常还需要添加人工床层。自然床层和人工床层的厚度、材料和粒度等都可能影响跳汰分选的效果。

4)设备结构参数

设备的结构参数很多,有些参数只是在设备研制过程中才进行考察;少数参数则是在试验中必须加以适当调节的,也称为可调参数。安装倾角就是一种常见的可调参数。

5)设备运动参数

设备的运动参数主要是指振幅、频率、转速等。

1.实验室煤泥浮选试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为浮选作业确定原则工艺方案;

2)通过试验,分析影响浮选过程的因素,查明各因素及交互作用的显著性程度; 3)确定各工艺因素的最佳条件;

4)提出最终的分选指标和必要的其它指标。

第八章浮选试验研究

1.试述实验室煤泥浮选试验的一般步骤和调节因素。

1)浮选试验研究通常需要经过以下4个步骤:

(1)浮选试验的准备;(2)浮选过程的操作调整;(3)浮选产品的处理;(4)浮选试验误差检验。

2)浮选过程的操作调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药剂的种类选择。其中煤炭浮选通常只考虑起泡剂和捕收剂。

②加药量与加药方法;

④搅拌强度或矿浆循环量(浮选柱)的设定;

③充气量的设定与调整;

⑤液面控制与刮泡方法。

3.煤泥浮选速度试验的作用?

煤泥速度试验是从时间的角度考查煤泥的浮选行为。试验可浮性愈好,浮选速度愈快;可浮性好的物质含量愈多,单位时间内精煤产率就愈大。应用:(1)、试验结果可以绘出可浮性曲线图,可以用于评定煤泥的浮选性质和选煤厂设计提供参数;(2)、浮选速度试验可作为最佳条件鉴定试验,用于煤泥的可浮性研究。作为鉴定试验结果,它给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最优原则流程和最佳工艺条件,所能获取的最佳指标。这些指标可用于评价煤泥可浮性与浮选结果,也可作为选煤厂设计和管理的技术依据。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此题回答正确 1. A. 概念 2. B. 命题 3. C. 指标 4. D. 关系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此题回答正确 1. A. 意向特征 2. B. 行为特征 3. C. 状态特征 4. D. 年龄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访问对象的重点 2.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3. C. 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 D. 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正相关 2. B. 负相关 3. C. 直线相关 4. D. 曲线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此题回答正确 1. A. 比较测量 2. B. 复本测量 3. C. 三角测量 4. D. 准则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此题回答正确 1. A. 信度审核 2. B. 效度审核 3. C. 资料校正 4. D. 资料分类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 B. 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3. C. 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4. D. 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此题回答正确 1. A. 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 B. 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 C. 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 D. 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自愿原则

ch05材料分析测试方法作业答案

第五章 X 射线衍射分析原理 一、教材习题 5-2 “一束X 射线照射一个原子列(一维晶体),只有镜面反射方向上才有可能 产生衍射”,此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根据劳埃一维方程,一个原子列形成的衍射线构成一系列共顶同轴的衍射圆锥,不仅镜面反射方向上才有可能产生衍射。) 5-3 辨析概念:X 射线散射、衍射与反射。 答:X 射线散射:X 射线与物质作用(主要是电子)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X 射线衍射:晶体中某方向散射X 射线干涉一致加强的结果,即衍射。 X 射线反射:晶体中各原子面产生的反射方向上的相干散射。与可见光的反射不同,是“选择反射”。 在材料的衍射分析工作中,“反射”与“衍射”通常作为同义词使用。 5-4 某斜方晶体晶胞含有两个同类原子,坐标位置分别为:(43,43,1)和(4 1,41,2 1),该晶体属何种布拉菲点阵?写出该晶体(100)、(110)、(211)、(221)等晶面反射线的F 2值。 答:根据题意,可画出二个同类原子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如果将原子(1/4,1/4,1/2)移动到原点(0,0,0),则另一原子(3/4,3/4,1)的坐标变为(1/2,1/2,1/2),因此该晶体属布拉菲点阵中的斜方体心点阵。 对于体心点阵: ])1(1[)()2/2/2/(2)0(2L K H L K H i i f fe fe F ++++-+=+=ππ

∴ ???=++=++=奇数时 ,当偶数时;当L K H 0,2L K H f F ???=++=++=奇数时,当偶数时;当L K H L K H f 0,4F 22 或直接用两个原子的坐标计算: ()()()()()()()3 31112()2()4444211111122()222442 1112()442 1(2)211111111i h k l i h k l i h k l i h k l i h k l h k l i h k l h k l h k l F f e e f e e f e f e f ππππππ++++??++++ ???++++++++++??=+ ??? ??=+?????? ??=+-????=+-????=+-±?? 所以 F 2=f 2[1+(-1)(h +k +l )]2 因此,(100)和(221),h +k +l =奇数,|F |2=0;(110)、(211),h +k +l =偶数,|F |2=4f 2。 5-7 金刚石晶体属面心立方点阵,每个晶胞含8个原子,坐标为:(0,0,0)、( 21,21,0)、(21,0,21)、(0,21,21)、(41,41,41)、(43,43,4 1)、(43,41,43)、(41,43,4 3),原子散射因子为f a ,求其系统消光规律(F 2最简表达式),并据此说明结构消光的概念。 答:金刚石晶体属面心立方点阵,每个晶胞含8个原子,坐标为:(0,0,0)、(1/2,1/2,0)、(1/2,0,1/2)、(0,1/2,1/2)、(1/4,1/4,1/4)、(3/4,3/4,1/4)、(3/4,1/4,3/4)、(1/4,3/4,3/4),可以看成一个面心立方点阵和沿体对角线平移(1/4,1/4,1/4)的另一个面心立方点阵叠加而成的。

现代冶金研究方法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现代冶金研究方法题目:区域熔炼法制备高纯铟的研究及优化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方向):冶金工程 学生:程小强 学号:102016140 指导老师:李义兵 完成时间: 2017.1.8

区域熔炼法制备高纯铟的研究及优化 程小强 (桂林理工大学,桂林541004 ) 摘要:目前高纯铟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电解法、真空蒸馏法、区域熔炼法三种,电解法工艺条件易控制,但耗能巨大,提纯效果相对较差,我国目前生产4N精铟的企业都采用电解精炼法;真空蒸馏法虽流程简单,无污染,能耗低,但对于饱和蒸气压和铟相近的金属(如铅)则无法除去;而区域熔炼法可制备5N~6N铟,但其存在成本高、过程耗时的缺点。针对目前区域熔炼法存在的问题,在实验装置、变量控制和工艺条件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 关键词:区域熔炼;高纯铟;金属;提纯;工艺;材料 Preparation of High-purity Indium Optimization by Zone Refining CHENG Xiao-Qia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 Abstract:Currently the preparation of high-purity indium common electrolytic method, vacuum distillation method, three regional smelting, electrolysis process conditions easy to control, but the energy is huge, relatively poor purification effect, China's current production of refined indium 4N enterprises have adopted electrolytic refining method; vacuum distillation process, although simple, non-polluting, low energy consumption, but the 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and indium similar metals (such as lead) can not be removed; the zone melting method can be prepared 5N ~ 6N indium, but its existence high cost, time-consuming process shortcomings. For existing zone melting method problems, in terms of the experimental device, variable control and process condition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sound. Keywords:zone refining; high-purity indium; metal; purify; technology; material

汽车试验学测试作业及答案

1-2求周期性三角波的均值和均方根值。周期性三角波的数学表达式为 202 ()202A T A t t T x t A T A t t T ?+- <

1-3求双边指数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双边指数函数的波形如下图所示,其数学表达式为: 0()(0)0at at e t x t a e t -?-∞<?<<∞ ?? 解: ()()()()()()() 000000 2 2 221d 211d d 2211d d 221122*********j t at j t at j t a j t a j t a j t a j t X x t e t e e t e e t e t e t e e a j a j a j a j a a a a ωωωωωωωωπ πππππωπωπωπωπωπω∞--∞∞----∞∞--+-∞--+∞-∞==?+?=+=?-? -+=?+? -+=?+= +????? 1-6设()x t 与()y t 为互不相关的两信号,且()()()f t x t y t =+,()x t 、()y t 的自相关函数分别为()x R τ和()y R τ,求证()()()f x y R R R τττ=+。 证 :

试验设计方法

对试验设计方法的一些探究 试验设计概述: 试验研究可分为试验设计、试验的实施、收集整理和分析试验数据等步骤。而实验设计是影响研究成功与否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提高试验质量的重要基础。试验设计是在试验开始之前,根据某项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制定试验研究进程计划和具体的试验实施方案。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安排试验、取得数据,然后进行综合的科学分析,从而达到尽快获得最优方案的目的。如果试验安排得合理,就能用较少的试验次数,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试验目的;反之,试验次数既多,其结果还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试验次数过多,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有时还会由于时间拖得太长,使试验条件发生变化而导致试验失败。因此,如何合理安排试验方案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已建立起许多试验设计方法。如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常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的有黄金分割法、分数法、交替法、等比法、对分法和随机法等,这些方法为多因素试验水平范围的选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在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试验设计、均匀实验设计、稳健试验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等。下面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探究。 一、单因素试验设计 在其他因素相对一致的条件下,只研究某一个因素效应的试验,就叫单因素试验。常用的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有黄金分割法、分数法、交替法、等比法、对分法和随机法等。单因素试验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能对被试验因素作深入研究,是研究某个因素具体规律时常用而有效的手段。同时还可结合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布置试验,求得迅速解决。单因素试验由于没有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单因素试验只研究一个因素的效应,制定试验方案时,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及试验条件,把要研究的因素分成若干水平,每个水平就是一个处理,再加上对照(有时就是该因素的零水平)就可以了。 例如硫酸铵加量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试验,硫酸铵的用量分、、、四个水平。 在设计单因素试验方案时,应注意数量水平的级差不能过细。过细,试验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差异不明显,甚至会被试验误差所掩盖,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 1.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没有主题的,不受任何时间条件限制的记录法是:(A ) A.轶事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连续记录法 D.间接记录法 2.一项研究能够稳定反映实际水平的程度称为(B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3.了解不同性别4岁独生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抽样方法是(A ) A.随机抽样 B.多级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体抽样 4.我国目前通用的类分图书的方法是(A ) A.中图法

B.科图法 C.人大法 D.国会法 5.某研究者计划从1000人中抽取200人作为样本,他按抽样比率为K=1000/200=5,随机选出一个少于5的数,每隔5人选一个,直到选够200人为止,这种抽样方法是(B ) A.类型取样 B.分层随机取样 C.简单随机取样 D.系统随机取样 6.一般把性别、学校规模、家庭教养方式等变量规划为(B ) A.连续变量 B.自变量 C.间断变量 D.定量变量 7.由右图测量的结果,可知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是:(A ) A.信度高,但效度不高 B.信度高,效度也高 C.信度不高,效度高 D.信度、效度都不高

8.属于三次文献的是(D ) A.论文 B.档案材料 C.书目 D.动态综述 9.某研究者欲研究有“口吃”现象的幼儿的个性特征,他应该选择的抽样方法是:(B ) A.分层随机取样 B.定额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多级抽样 10.德国学者(C )1903年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A.杜威 B.梅伊曼 C.拉伊 D.普莱尔 11.定性观察最基本的记录方式是(A ) A.田野笔记 B.日记描述

软件测试作业与答案

第一章 1.选择题 (1)软件本身的特点和目前软件开发模式使隐蔽在软件部的质量缺陷不可能完全避免,在下列关于导致软件质量缺陷的原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 A.软件需求模糊以及需求的变更,从根本上影响着软件产品的质量 B.目前广为采用的手工开发方式难以避免出现差错 C.程序员编码水平低下是导致软件缺陷的最主要原因 D.软件测试技术具有缺陷 (2)缺陷产生的原因是(D) A.交流不充分及沟通不畅、软件需求的变更、软件开发工具的缺陷 B.软件的复杂性、软件项目的时间压力 C.程序开发人员的错误、软件项目文档的缺乏 D.以上都是 2.判断题 (1)缺乏有力的方法学指导和有效的开发工具的支持,往往是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之一。(√) (2)目前的绝大多数软件都不适和于快速原型技术。(√) (3)在程序运行之前没法评估其质量。(×) (4)下列哪些活动是项目 探索火星生命迹象(√) 向部门经理进行月工作汇报(×) 开发新版本的操作系统。(√) 每天的卫生保洁。(×) 组织超级女声决赛。(√) 一次集体婚礼。(√) 3.简答题 (1)什么是软件?软件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一般来讲软件北划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着两者之间的中间件。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而应用软件则恰好相反,不同的应用软件更根据用户和所服务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功能。 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是软件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程序设计阶段);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是程序系统阶段。 第三阶段称为软件工程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于微处理器的出现,分布式系统广泛应用,以软件的产品化,系列化,工程化和标准化为特征的软件产业发展起来,软件开发有了可以遵循的软件工程化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标准。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客户端/度武器(C/S)体系结构,特别是Web技术和网络分布式对象技术法飞速发展,导致软件体系结构向更加灵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一)答案

沈阳铁路局学习中心

说明: ①阶段测试作业必须由学生书写完成,打印复印不计成绩。 ②学生应按有关课程的教学要求,在规定的交纳日期前交纳作业。 ③任课教师评定考试成绩后,将成绩与评语反馈给学生本人。 ④每一次阶段测试作业成绩记为本学期课程总成绩的20%。 第一部分: 一、填空题 1.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2.数字化企业的概念源于欧美,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 3.人们将研究、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想、程序和基本原则称为(方法论)。 4.(信息传输)是从一端将命令或状态信息经信道传送到另一端,并被对方所接收的过程。 5.(信息加工)是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过程。 6.(信息存储)是指将经过加工整理序化后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存储在特定的载体中的一种信息活动。 7.信息存储介质是指(存储数据)的载体。 8.(信息维护)是指保持信息处于合用的状态 9.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关于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 10.现行系统中信息的流动关系是以(组织结构)为背景的。 11.业务流程分析可以用(业务流程图)来描述。 12.数据存储表示数据(保存)的地方。 13.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绘制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思想是:(自顶向下、由外向里、逐层分解)。 14.数据字典的使用有两种方式:(人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 15.(结构化语言)是一种介于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语言。 16.新系统逻辑模型是在(现行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7.(综合计划)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18.(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全面总结,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 二、单选题 1.信息系统一般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接收器和( C )组成。 A.信息开发者 B.信息所有者 C.信息管理者 D.信息维护者 2.信息的收集工作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的(B )。 A.设计工作 B. 初始工作 C.调查工作 D.总结工作 3.管理信息的特征有( A ) A.管理有效性、决策有用性、系统共享性、需求等级性 B.管理有效性、决策有用性、系统独立性、需求共享性 C.管理扩散性、信息传输性、系统独立性、需求等级性 D. 管理扩散性、信息传输性、系统共享性、需求共享性 4.系统的特性有( D ) A.约束性、等级性、增值性 B.扩散性、层次性、开放性

微生物冶金研究及应用示例

微生物冶金研究及应用示例 摘要:微生物冶金是微生物学与矿物加工学相交叉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微生物冶金以及其在矿物开采中的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包括微生物冶金发展概况、冶金微生物、微生物冶金技术及冶金过程的机理,并介绍了微生物冶金技术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生物冶金;硫化矿;冶金技术;生物浸出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支持全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之一。随着全球工业化迅速发展带来的自然资源的飞速开发,导致优质富矿资源日趋枯竭,从而品位低以及成分复杂的贫矿资源开始受到人们日渐关注,难选冶炼矿石所占比例不断攀升。常规冶金技术在对低品位低矿物的加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产量低、成本高、污染大等缺点,在技术和经济上已无法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微生物冶金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 生物冶金技术又称生物浸出技术,其本质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溶浸矿石中有用金属的一种技术。这些微生物为适温细菌,靠无机物生存,对生命无害,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矿物作用,将矿物中的酸性金属氧化成可溶性的金属盐,不溶的贵金属留在残留物中。并一旦溶液可与残留物分离,在溶液中和之前,采取传统加工方式,如溶剂萃取等方法来回收溶液中的金属;可能存在于残留物中的金属,经细菌氧化后,通过氰化物提取。生物冶金技术具有能耗少、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无污染等优点[2-3],在矿物加工及冶金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并发展壮大起来,是未来冶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4]。因此,微生物冶金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对冶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5-6]。 1 微生物冶金发展概况 生物冶金的应用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7年,Colmer和Hinkel[7]首次从酸性矿坑水中分离到氧化亚铁硫杆菌。其后,Temple等[8]和Leathen等[9]先后发现这种细菌能够将Fe2+氧化为Fe3+,并且能够将矿物中的硫化物氧化为硫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 B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2.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 D )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历史研究法的运用,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具有( D ) A.历史感与正义感 B.历史感与责任感 C.责任感与现实感 D.历史感与现实感 4.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B ) A.描述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轶事记录法 D.连续记录法 5.用百分制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成绩测评属于( C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6.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手段),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本方法(手段)是( D ) A.访谈调查 B.测量调查 C.表格调查 D.问卷调查 7.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 ) A.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 B.教育实验首先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C.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D.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8.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A )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总体效度 D.生态效度 9.欲表示离散型的数据资料,首选的统计图类型是( A ) A.条形图 B.圆形图 C.线型图 D.直方图 10.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环是( D ) A.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B.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 C.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 D.教育科研成果的评 11.应用归纳法来得出研究结论,这一方法可追溯到( B )。 A.亚里士多德 B.培根

2020年(冶金行业)利用高温冶金性能试验指导高炉配矿研究

(冶金行业)利用高温冶金性能试验指导高炉配矿研 究

利用高温冶金性能试验指导高炉配矿研究 李继昌王万里赵贵清武连海付光军闫海生 (酒泉钢铁集团X公司) 摘要:针对三地高炉铁料资源供应日趋紧张,供料逐渐呈现多样化小量化的特点。我们利用高温冶金性能试验手段,尽可能对较大批次供料进行取样试验和分析,对少数矿种的特殊行为进行个别测试分析,对高炉实现经济合理配矿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温性能试验高炉配矿研究 l高温冶金性能试验试样准备 (1)按照项目合同书内容和三地炼铁工序高炉配矿实际状况,高温冶金性能试验单种矿样按大宗主要矿种考虑,按此原则本项目单种矿样选择分别为翼钢自产高烧矿、代县球团矿、进口印度块矿。榆钢为自产高烧矿、长城球团矿、龙泰球团矿、泰生块矿。本部为进口澳块矿、新疆伊吾宝山块矿、康达块矿、安泰科技块矿、鑫九龙球团矿、华瑞球团矿、新进口哈球矿、试验高烧矿。其化学成分分析见表1。 (2)单种矿高温冶金性能试验矿样的取样和制备。翼钢自产高烧矿、代县球团矿、进口印度块矿取自高炉矿槽。榆钢自产高烧矿、长城球团矿、龙泰球团矿取自高炉矿槽下筛子料斗,泰生块矿取自料场经破碎后筛出10~12.5mm粒级为试验样品料。本部块矿和球团矿分别取自储运北料场和200万新料场。每种试验矿样基本按5~6公斤制备,且进行分装标记,避免混样和错样。 2高温冶金性能试验方法 本项目高温冶金性能试验方法有:铁矿石900℃仍原性测定方法;铁矿石500℃低温仍原粉化指数试验方法:铁矿石荷重软化性能测定方法;铁矿石熔融滴落试验方法。试验全部在技术中心炼铁研究所试验室内进行。 2.1铁矿石900℃仍原度实验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 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 B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2.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 D )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历史研究法的运用,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具有( D ) A.历史感与正义感 B.历史感与责任感 C.责任感与现实感 D.历史感与现实感 4.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B ) A.描述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轶事记录法 D.连续记录法 5.用百分制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成绩测评属于( C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6.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手段),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本方法(手段)是( D ) A.访谈调查 B.测量调查

C.表格调查 D.问卷调查 7.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 ) A.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 B.教育实验首先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C.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D.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8.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A )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总体效度 D.生态效度 9.欲表示离散型的数据资料,首选的统计图类型是( A ) A.条形图 B.圆形图 C.线型图 D.直方图 10.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环是( A ) A.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B.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 C.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 D.教育科研成果的评 11.应用归纳法来得出研究结论,这一方法可追溯到( B )。 A.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12.首次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人是( A )。 A.培根 B.梅伊曼 C.拉伊 D.冯特 13.教育定义的规则要符合( A )关于定义的基本规则。 A.逻辑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美学 14.在研究中,研究方法及其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指的是( A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5.假设检验分为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不属于参数检验的有( D )。 A.Z检验 B.T检验 C.F检验 D.X2检验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冶金试验研究方法

废塑料在炼铁工艺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1.问题的提出 2.废塑料的优势 3.废塑料的发展 4.实验设计 5.高炉喷吹塑料的经济效益 6.高炉喷吹塑料的应用 7.结语 1 问题的提出 高炉喷吹技术是现代高炉炼铁生产广泛采用的新技术,它也是现代高炉炉况调节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喷吹的燃料可以是重油、煤粉、粒煤、天然气或还原煤气,其中,喷吹煤粉日益受到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高度重视。高炉炼铁工艺中采用喷吹煤粉技术,早在1840年就由S.M.班克斯提出来,并于 1840~1845年在法国进行了实际操作,因工艺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结果未被推广应用。后来又经过了一个多世纪,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北美为代表的许多地区再度试验了这一技术,其间还将原来的垂直螺旋给料改成了水平螺旋给料,尽管如此,还是以失败告终。最后,在采用了粉体气力输送技术的基础上,喷煤才真正成为在工业上得到应用的技术。这项技术在20世纪八十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国外高炉喷煤量已达到200kg/t的大喷煤比,喷煤率(煤粉对燃料比的比率)达38%~40%,而且在英国克利夫兰厂的大喷煤试验中已经做到煤粉、焦炭各50%(煤300kg/t),近年来,我国高炉炼铁发展迅速,高炉喷煤的应用取得了较大进步。重点大中型企业的喷煤比和总喷煤量都有较大的提高,2012年我国的平均煤比180kg/t。 经过最近十年的研究和实践,高炉喷煤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富氧喷煤技术得

到普遍应用和氧煤喷吹技术日趋成熟,大大提高了提高煤粉的燃烧率,大幅度增加喷煤量。随着高炉喷吹技术的不断发展,喷吹物料的种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复合喷吹是一项很有发展潜力的高炉冶炼新技术,日本和苏联已提出了综合燃料(如天然气+重油、重油+煤粉、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煤粉等)的概念,并成功地进行了工业喷吹。 在炼铁工业中,人们为了降低炼铁成本,采用喷吹煤粉代替部分焦炭的工艺,这早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将废塑料分类、清洗、干燥等处理后,制造成粒径为6毫米的颗粒,可以代替部分煤粉用于高炉炼铁。喷吹进高炉的废塑料颗粒在炉内高温和还原气氛下,被气化成H2和CO,随热风上升的过程中,它们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还原成铁。其反应式见(1.1)和(1.2): 风口区:C n H m+1/2O2=nCO+1/2mH2+Q1(1.1) 气体上升过程:Fe2O3+nCO+mH2=2Fe+nCO2+mH2O+Q2(1.2) 上面2 个反应式中Q1、Q2是反应生成热 2、废塑料的优势: 密度小, 保管和运输费用大;种类多、形状杂, 有袋状、薄膜状、瓶状, 以及模压成形的和泡沫塑料等等;材质种类多, 而且从外观很难判定其材质;废塑料在气化中产生的H2/CO比值要大于等量的煤粉,H2的扩散能力与还原能力均大于CO,因此用废塑料代替煤粉有利用于降低高炉焦比;同时由于塑料的灰分和硫含量很低,可以减少高炉的石灰用量,进而也减少高炉产渣量和炼铁成本;塑料的平均热值约为40.00GJ/kg,大于煤粉的热值(25.00~31.00GJ/kg),也有利于提高高炉的生产效率。 有关研究表明,废塑料在风口前端区的反应率比煤粉要好得多,这是因为煤

研究方法作业

2014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 姓名学号专业分数 一、描述统计(10分) 表1是10名学生四门课程期末考试的成绩,这其中标准差最大的体育,该标准差等于 3.6993 。英语成绩的中位数等于78 。 表1 学生四门课成绩表 学号性别高等数学英语大学物理体育 1 女78 80 75 86 2 男90 64 67 85 3 女87 78 77 58 4 女6 5 90 70 87 5 男89 88 95 80 6 男70 56 90 90 7 女89 90 90 87 8 女86 70 54 83 9 男90 75 87 88 10 男80 78 71 81 二、差异检验(每题15分,共45分) 1.从某学校初一(1)班和初一(2)抽取男生和女生各5名参加语数外三门课程竞赛,成绩如下表2,请画出差异检验表分析各科成绩有无班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表2 初一两个班级学生的成绩表

班级检验: 独立样本检验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标准误差语文 假设方差相等.140 .713 4.149 18 .001 10.600 2. 假设方差不相等 4.149 17.306 .001 10.600 2. 数学假设方差相等.057 .814 4.229 18 .001 13.100 3.假设方差不相等 4.229 17.976 .001 13.100 3. 外语 假设方差相等.010 .922 .759 18 .457 2.800 3. 假设方差不相等.759 17.816 .458 2.800 3.语文成绩:t=4.149 , p=0.001 有班级差异,1班比2班好 数学成绩:t =4.229 , p= 0.001 有班级差异,1班比2班好 外语成绩:t =0.759 , p= 0.457 无班级差异 性别检验: 语文成绩:t = -2.636 , p= 0.017 ,有性别差异,女比男好 数学成绩:t =0.767 , p= 0.453 ,无性别差异 外语成绩:t = -3.672 , p= 0.002 ,有性别差异,女比男好

测试技术作业答案

习题 1-2 求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0=的绝对均值x u 和均方根值rms x 。 解:dt t x T u T x ?=2 0sin ||2/1 ω 200|)cos (||2T t T x ωω-= )cos 0(cos 2||20ππ -=x π | |20x = ?=T rms dt t x T x 0 20)sin (1ω = ? -T dt t T x 0 2 02 2cos 1ω = 2 2 0T T x ?=2 2 0x

1-3 求指数函数)0,0()(≥>=-t a Ae t x at 的频谱 解:指数函数为非周期函数,用傅立叶变换求其频谱。 ?+∞ ∞---=dt e Ae f X ft j at π2)( ? +∞ +-= )2(dt Ae t f j a π ∞ ++-+-= 0)2(|2t f j a e f j a A ππ f j a A π2+= 幅频谱表示式:22)(ω ω+=a A A 相频谱表示式:a arctg ω ω?-=)( 2-2 用一个时间常数为0.35s 的一阶装置去测量

周期分别为1s、2s和5s的正弦信号,问幅值误差将是多少?

解:1)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1 1)(+= τωωj H 幅频表示式:1 )(1 )(2 += τωωA 2)设正弦信号的幅值为x A ,用一阶装置测量 正弦信号,测量幅值(即一阶装置对正弦信号的输出)为)(ωA A x 幅值相对误差为: )(1) (ωωA A A A A x x x -=- 3)因为T 1 =ω T=1s 、2s 、5s ,则ω=2π、π、2π/5(rad) 则A(ω)分别为:=+?1)235.0(1 2 π0.414 673.01 )35.0(12 =+?π 915.01 )5 235.0(1 2 =+?π

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第一次作业习题答案解析

习题答案 1.设用三种方法测定某溶液时,得到三组数据,其平均值如下: 试求它们的加权平均值。 解:根据数据的绝对误差计算权重: , , 因为 所以 2.试解释为什么不宜用量程较大的仪表来测量数值较小的物理量。 答:因为用量程较大的仪表来测量数值较小的物理量时,所产生的相对误差较大。如3.测得某种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 ,试求其相对误差。 解: 4.在测定菠萝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试中,测得每100g菠萝中含有18.2mg维生素C,已知测量的相对误差为0.1%,试求每100g菠萝中含有维生素C的质量范围。 解: ,所以 所以m的范围为 或依据公式 5.今欲测量大约8kPa(表压)的空气压力,试验仪表用1)1.5级,量程0.2MPa 的弹簧管式压力表;2)标尺分度为1mm的U型管水银柱压差计;3)标尺分度为1mm的U形管水柱压差计。 求最大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1)压力表的精度为1.5级,量程为0.2MPa, 则 2)1mm汞柱代表的大气压为0.133KPa,

所以 3)1mm水柱代表的大气压: ,其中 ,通常取 则 6.在用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过程中,对产酸率(%)作6次评定。样本测定值为3.48,3.37,3.47,3.38,3.40,3.43,求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调和平均值、标准差s、标准差、样本方差、总体方差、算术平均误差和极差 。 解: 7.A与B两人用同一种分析方法测定金属钠中的铁,测得铁含量( )分别为: 分析人员A:8.0,8.0,10.0,10.0,6.0,6.0,4.0,6.0,6.0,8.0 分析人员B:7.5,7.5,4.5,4.0,5.5,8.0,7.5,7.5,5.5,8.0 试问A与B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 解:依题意,检验A与B两人测定铁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采用F双侧检验。根据试验值计算出两种方法的方差以及F值: ,

软件测试课后作业—答案.doc

作业1: 某程序实现如下功能:输入三个整数A、B、C,输出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面积(1

作业3: 需求分析题,设计测试用例: 银行系统:有两个普通窗口A,B和一个VIP窗口,每个窗口只能发放10个号。 A.没有持有VIP的客户只能在普通窗口A,B办理业务。 B.VIP客户优先安排在VIP窗口办理业务,如果VIP窗口不能再发放号码,则 到普通窗口A办理。 C.对公业务只能在普通窗口A办理(办理业务的时间是星期一到星期六)。 D.其他业务在普通窗口A,B办理。 E.在分配时优先考虑人数最少的窗口

作业4: 编写163邮箱注册模块的测试用例(假设没有重复的用户名),条件如图所示。 测试用例如下: 用例编 写 测试步骤输入数据预期结果 1 输入用户名,密码 和确认密码 用户名:a09.-_z 密码:123456 确认密码:123456 注册成功 2 输入用户名,密码 和确认密码 用户名:aaO0 密码:123456 确认密码:123456 注册成功 3 输入用户名,密码 和确认密码 用户名:0Oaa 密码:123456 确认密码:123456 注册成功 4 输入用户名,密码 和确认密码 用户名:aaaa 密码:123456 确认密码:123456 注册成功 5 输入用户名,密码 和确认密码 用户 名:aaaaaaaaaaaaaaaaaa(18 个) 密码:123456 确认密码:123456 注册成功 6 输入用户名,密码 和确认密码 用户名:bbbb 密码:az09.@ 确认密码:az09.@ 注册成功 7 输入用户名,密码 和确认密码 用户名:bbbb 密码:abcedf0123456789 确认密码:abcedf0123456789 注册成功

《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方法》试题库

1名词解释 3填空 1)为了实现不接触测定高温,可选择的测温计有(光学高温计、光电高温计,红外辐射温度计)。 2)双铂铑热电偶的材料是铂铑合金,分度号为 B 3)热力学温度是常用的一种温度表示方法,其单位为K 。 4)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净化方法有:吸收、吸附、化学催化、冷凝。。 测量真空度的仪器叫真空规,通常使用的有麦克劳真空规,热电阻真空规、 6)该比例 常数称为物体的电导,单位是西门子。 7)表面张力的单位是N/m ,

8)实验室用旋转柱体法法测定炉渣粘度,用气泡最大压力法法测定表面张力。 9)常用的显微分析法有四种,分别是:金相法、显微硬度法、化学腐蚀法、岩相法。 10)冶金反应器内发生的过程有化学反应过程和传递过程。(两大类)。 4判断 1)随着铂铑合金电热体中铑含量的增加,最高使用温度下降。(错)铑含量越高,最高使用 温度越高 2)一般而言,电阻炉内温度越高,其对应的恒温带越长。(对) 3)体系的气体压力高,对应的真空度高。(错)气体压力低,真空度高。 4)旋片式机械真空泵一般作为前级泵使用。(对) 5)表面能和表面张力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不同材料间的界面性质。(对) 6)所有熔体的表面张力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错) 7)固体电解质使用中要求有较高的电子迁移速率。(对) 8)从原理上来讲,计算热力学数据时标准态的选择是任意的。(错) 9)熔体粘度和温度之间是线性对应关系。(错)温度越低,变化率越大 10)夹杂物在钢中的作用都是有害的。(错) 11)在使用电解法进行相提取和分离时,应采取适当低的电解液温度。(错) 12)DTA曲线上向下的峰表示放热。(错)向下吸热 13)DSC曲线中,向上的峰表示试样吸热。(对) 14)热分析实验研究中,升温速率越快,检测灵敏度越高。(对) 15)表面张力与液体质点间的结合状态有关,以下液体表面张力由大到小为:金属液体>离子液 体>分子液体.( 对) 16)中频炉的频率范围在:150-10000Hz (对) 17)双铂铑热电偶的使用材料是:PbRh30-PbRh6 (对) 4简答、问答题: 4.1高温部分 1)简述恒温带的测定意义和测量方法。 研究目的是要了解炉膛内的温度分布规律,用于确定恒温带的位置,确保高温冶金恒温实验。 对于竖式电阻炉,测定恒温带的方法步骤为: ①用控温柜将炉子升到预定温度上,恒温一段时间; ②取测量热电偶,用双孔绝缘磁管套上,选用精密电位差计测量热电偶的电动 势; ③把测量热电偶置于炉管内轴线位置上,工作端由炉口一端拉向另一端,每隔 一段时间停留片刻,测出停留点的温度值; ④画出炉膛纵向温度分布曲线 ⑤为减少实验误差,重复测量取平均值 2)简述实验室获得高温的方法。(要求:至少举出四种并简要说明原理)。

测试方法作业答案

测试方法作业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 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可以得到哪些物理信息? 答:可以获得以下七种信息: (1)透射电子(2)二次电子(3)背散射电子(4)特征X射线(5)阴极荧光(6)俄歇电子(7)吸收电子 2 何为二次电子扫描电镜中二次电子像的衬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 二次电子是指在入射电子作用下被轰击出来并离开样品表面的原子的核外电子,二次电子的衬度与两个因素有关: (1)入射束的能量,在入射电子能量在2-3KW时,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达到最大,衬度明显 (2)入射电子束在试样表面的倾斜角度,因为δ(θ)=δ0/cosθ,δ0为θ=0o时的二次电子系数,当倾斜角度增加时,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增大,衬度也明显,二次电子像也最适宜观察试样的表面形貌。 3何为背散射电子扫描电镜中背散射电子衬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背散射电子是指电子射入试样后,受到原子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有一部分电子的总散射角大于90°,重新从试样表面逸出的电子。 背散射电子衬度与两个因素有关: (1)原子序数。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背散射电子的发射系数增加。 (2)试样表面倾角。试样表面倾角增加时,作用体积改变,将显著增加背散射电子发射系数。 4 了解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主要由光学成像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气系统组成。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照明部分、透镜成像放大系统和图像观察记录部分。 照明部分包括电子枪和聚光镜。 成像放大系统包括物镜、中间镜、投影镜、试样台组成。 图像记录部分有荧光屏、照相盒和望远镜。 电气系统包括灯丝电源、高压电源和使电子枪产生稳定的高能照明电子束。 5什么是散射衬度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散射衬度也称为质厚衬度,它是指穿过样品且散射角度小的那些电子即弹性散射所形成的衬度,散射衬度与样品的密度、原子序数、厚度等因素有关, 6 什么是电子衍射它满足什么方程 电子衍射是指当一定能量的电子束落到晶体上时,被晶体中原子散射,各散射电子波之间产生互相干涉现象。 它满足劳厄方程或布拉格方程,并满足电子衍射的基本公式Lλ=Rd 7 什么是电子衍射衬度的明场像和暗场像? 用物镜光阑挡去衍射束,只让透射束通过形成的电子图像,有衍射的为暗象,无衍射的为明象,这样形成的为明场象(BF); 暗场像指用物镜光阑挡去透射束及其余衍射束,让一束强衍射束通过形成的电子图像,无衍射的为暗像,有衍射的为明像,这样形成的为暗场像 8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像和背散射电子像各反映的是试样的何种信息谁的分辨率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