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加味的临床应用

麻杏石甘汤加味的临床应用
麻杏石甘汤加味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医案一则

桂枝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医案一则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方,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冠”,可见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重要性。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其功用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法遵循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风: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即辛温发汗解表。究其原因,太阳病是由外邪侵袭肌表,卫外不固,营卫不调,卫阳浮盛奋起抗邪,正邪交争所致,即“营弱卫强”,或“阳浮而阴弱”。其病症特点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由于病人体质强弱不同,感受外邪性质不同,病理变化也各有其特点,因此太阳病有三种主要的证候类型,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和表郁轻证。 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阶段,一般比较轻浅,但若治疗不当,则变化迅速,其中若表邪不解或兼有其他病理变化,成为太阳病兼证。如中风表虚证,可兼经输不利,兼肺气不利,兼阳虚漏汗,兼胸阳不振,兼阳气不足等。 经过现代研究,桂枝汤所主治的病症种类多达四十余种,病症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等。王琦、铁君二人总结叶天士运用桂枝汤及类方时认为,叶天士应用桂枝汤及其类方的范围很广,如虚人外感、咳嗽、痰饮、痹痛、冲气、动悸等,常随症投之。有作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之用;有作通阳制水,化痰涤饮之施;有温通经脉而设,有取温肾平冲之力,王孟英说:“改错所云者,仍湿热症也,若风寒伤卫,岂可不遵仲景之法而不用桂枝汤”,由此看出桂枝汤皆为历代医家所重用的。其方配伍严谨,用药精良,用此方治疗疾病,每每获得良效。桂枝汤原方为: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用法:上五味,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本文主要通过一则医案对上方的加减应用治疗太阳病兼证。 2010年10月28日,秦某,男患,69岁,素有冠心病心衰病史,反复心衰,这次因感冒后心衰加重10余日,主要症状可见喘息气促,不能平卧,心悸,口唇发绀,恶寒,精神不振,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少,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电图示:ST-T改变,室上性心动过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微。诊断:冠心病心衰,治法:解肌祛风,降气平喘,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药:桂枝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芍药15克,大枣7枚,厚朴15克,杏仁15克,上方七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上方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其中桂枝温经通阳,以散肌表之风寒,芍药敛阴和营,以益在内之营阴,生姜辛散表邪,助桂枝温卫,大枣补胃气,助芍药和营,炙甘草调和诸药,厚朴下气消痰,宽中理气,杏仁利肺气,降逆平喘,诸药合用共成表里兼顾之剂,喘证自解。正如尤在泾《金匮心典》引徐氏之说“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说明本方在外它有调和营卫之功,在内则有调和气血之用。 7日后复诊,主要症状可见胸闷,心悸,汗出,夜间尤甚,口唇发绀,精神不振,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少,无喘息气促,无恶寒,听诊双肺干湿啰音明显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治法:调和营卫,复阳固表,处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药:桂枝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7枚,附子10克,茯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种子安胎. 【主治】少腹积块,或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块,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或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对妇科多种疾患,如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痛经,以及慢性盆腔炎、肿瘤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用于安胎时,一般多在习惯性流产的基础上,且孕妇身体壮实,确属血瘀所致,并有瘀症可查者,方可使用。> 【方解】方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元胡、没药利气散瘀,消肿定痛;蒲黄、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用以活血行气,散滞调经。全方能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医案】

1 .不孕证: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易事耳。至六月,令其如君(妾)服此方,每月五付,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 2. 恶露不绝:王某某,女,农民。自诉产后已二个月,恶露不绝,中西药治疗均无效。患者面容愁苦,面色苍白,气短,恶露淋漓不断,出血量少,微有血块,小腹疼痛及下坠感,伴腰痠痛,舌质淡红,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此为瘀血阻滞胞宫,滞留不化。治宜活血化瘀。当归6g,赤芍药6g,川芎6g,没药9g,五灵脂6g(炒),延胡索6g(醋炒),生蒲黄15g,肉桂粉1.5g(冲),小茴香1.5g,炮干姜1.5g,黄耆20g,槐花15g(炒黑)。共服三剂,血止,症状消失。以归脾汤二剂调理善后。 3.痛经:用此方治疗54例痛经,症见经来少腹疼痛,腰痠痛,其痛可有胀痛、坠痛,痛时喜按、拒按等不同,或兼见月经不调,白带多,因痛而致恶心呕吐,不能食等,属于气滞血瘀者,服本方加减1-8剂后, 46例痊愈, 4例显效, 3例暂效,1例无效。 4.月经量少、淋漓、经闭、痛经、不孕、崩漏、症瘕、堕胎小产:共治疗上述六种病证各一例,六例患者均有少腹瘀血见证。辨证要点为: a.所见经血其色或黑,或紫,其质有块。 B.腹痛,少腹尤甚,疼痛性质,多见绞痛、冷

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 文章目录*一、麻杏石甘汤概述*二、麻杏石甘汤功能主治*三、麻杏石甘汤服用方法*四、麻杏石甘汤副作用*五、麻杏石甘汤注意事项*六、麻杏石甘汤药典记载 麻杏石甘汤概述 1、定义麻杏石甘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 2、别名麻杏石甘汤。 3、组方麻黄、杏仁各9克,甘草6克,石膏24克。 4、制法上四味,以水七升(今1400毫升),煮麻黄,减二升(今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今400毫升),去渣即得。 5、性状液体,棕黄色,味甘微甜。 麻杏石甘汤功能主治 1、功效作用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主治外感风邪,

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麻黄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石膏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二药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且都能透邪于外,合用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四药合用,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 2、临床应用本方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邪未尽,热邪壅肺者。 麻杏石甘汤服用方法 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适用。 2、用法用量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两升,去渣,温服一升。 加减:因肺中热甚,津液大伤,汗少或无汗者,加重石膏用量,或加炙桑皮、芦根、知母;若表邪偏重,无汗而见恶寒,当酌加解表之品,如荆芥、薄荷、淡豆豉、牛蒡子之类,在用清泄肺热为主的同时,开其皮毛,使肺热得泄而愈;若痰粘稠、胸闷者,加瓜蒌、贝母、黄芩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

不均衡了。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发汗过多,会伤及胃气津液,津液过损,上焦亏虚,下焦之气就会乘虚上逆,造成严重的心慌心悸,或心下胃脘部的悸动不安。这种悸动感属于虚性,得按则舒,这是桂枝甘草汤的典型症状。因此,桂枝甘草汤可以治疗阳虚而津亏的严重心悸,临床要注意辨证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君) 生姜三两(臣) 厚朴二两(臣) 杏仁五十枚(臣) 甘草二两(佐) 大枣十二枚(佐)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80例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莫玉堂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80例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莫玉堂 发表时间:2019-01-20T19:24:04.733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作者:莫玉堂 [导读] 分析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益阳市桃江县三堂街镇中心卫生院 413411 【摘要】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咳嗽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每日口服1剂,每日3次,分别于早中晚进行服用,30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2个疗程,平均1.8个疗程,显效46例,有效26例,无效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结论:对慢性咳嗽患者持续服用麻杏石甘汤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随证加减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慢性咳嗽;麻杏石甘汤加减;慢性咳嗽;疗效 慢性咳嗽是咳嗽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群体,唯一症状表现为咳嗽,无明显肺部病理变化[1]。慢性咳嗽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道反流、慢性咽喉炎等较为常见[2]。目前临床上对慢性咳嗽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迁延难愈。慢性咳嗽属中医学“久咳”、“风咳”、“痉咳”等范畴,主要是由于风邪犯肺或邪热犯肺等方面因素导致的。中药麻杏石甘汤可有效缓解慢性咳嗽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可增强其抗邪能力和疫功能[3]。本人对80例慢性咳嗽患者采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的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咳嗽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2)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且持续2个月以上;(3)经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无明显异常。排除标准:(1)排除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肺部器质性病变者;(2)2个月内出现呼吸道感染者;(3)存在慢性心肺疾病或既往脑血管疾病者。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范围在19-75岁之间,平均年龄(31.29±8.45);病程6个月-2年,平均(10.21±3.19)月;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20例,鼻后滴流综合症24例,胃食道反流性咳嗽15例,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17例;特发性咳嗽4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方法 本组80例慢性咳嗽患者均在麻杏石甘汤基础上随症进行加减治疗,基本方组成:麻黄、诃子各取3 g;杏仁、紫菀、僵蚕、蝉蜕、百部、旋覆花、浙贝母、枇杷叶等药物各取10 g;甘草取6 g;鱼腥草18 g;丹参11g;玄参、桔梗各取12 g。以水进行煎服,每日服用1剂,分为3次于早中晚进行服用,每次服用150 mg。30d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治疗1-2个疗程,平均治疗1.8个疗程。观察患者咳嗽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且经双肺听诊呼吸音清,干啰音消失,X线摄片检查无异常;好转:患者咳嗽症状明显减轻,痰量明显减少,经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或少许干啰音。X线摄片检查改善效果明显;无效:患者咳嗽、咯痰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80例慢性咳嗽各病种临床疗效比较[n(%)] 本组80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治愈46例,好转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0%(72/80)。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总有效率为90.0%(18/20),鼻后滴流综合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22/20),胃食道反流性咳嗽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14/15),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14/17),特发性咳嗽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4/4)。且慢性咳嗽各病种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可见表1。可见,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确切。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作为一种神经反射,患者发病与呼吸中枢、外周咳嗽感受器存在密切的联系。慢性咳嗽的发病诱因是由于咳嗽感受器受到机械、物理或化学刺激或是敏感性增加而导致的。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症,其主要是有咳嗽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而导致的,由于人们日常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对咳嗽症状缺乏正确的认识,致使慢性咳嗽呈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慢性咳嗽的病理形成机制十分复杂,中医上认为慢性咳嗽的产生与患者的肺部功能之间关系密切,同时与肝、肾及胃等器官之间也存在重要关联。由于慢性咳嗽具有病情易反复发作,难有效根治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因此临床上一直将慢性咳嗽的有效治疗措施作为研究工作的重点。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咳嗽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规的西药治疗,虽然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治疗时间较长,病情延误及加剧的概率较大,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长期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辨证疗法在该病的治疗中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因此中医辨证施治在慢性咳嗽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4]。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对咳嗽研究的深入,其病理机制也取得了一定性创新,对于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总结,主要包括风邪犯肺、邪热结咽、胃气上逆、肝火犯肺、诸脏先伤后传于肺和外感内伤等病理机制。中医治疗慢性

麻杏石甘汤方药组成及功效(借鉴材料)

麻杏石甘汤方药组成及功效 《伤寒论》中的治水剂,基本上都是温热药组成。《伤寒论》里也有很多由寒凉药组成的治火方剂,如麻杏石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杏石甘汤方药组成及功效《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是张仲景专为清肺热而设的,是治疗肺热“汗出而喘”的。这个方子的药物组成只有4味药物,全写在方子的名称中了。药物组成:麻黄、石膏、杏仁、炙甘草。麻黄具有强大的辛散作用,入肺经,可以用来散肺中的病邪,又是平喘的良药,但因性温,在治肺热病证时要注意用量不要太大,而且一定要配伍石膏。石膏是辛寒之品,入肺经。寒能清热,辛能散热,所以石膏是治疗肺热的佳品,且石膏的寒凉可以抑制麻黄的温燥之性。麻黄配石膏治疗肺热堪称最佳组合,但石膏的用量要大于麻黄一倍以上,这样才能使麻黄专于宣肺平喘而不助肺热。杏仁配合麻黄宣肺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麻杏石甘汤以清肺、宣肺为功能核心,可以用于外感发热和肺热引起的诸多病症。肺热咳喘的表现肺主呼吸,若肺中有热,最常见的就是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导致咳嗽气喘,呼吸不利,喉中有痰,色黄而稠。咳喘多伴有痰,中医治喘病,辨痰很重要。一般而言,痰黄粘稠的属于热证,

可用本方;痰稀白有白泡沫的属寒饮,用小青龙汤;而介于两者之间者,用苓桂术甘汤。麻杏石甘汤治肺热,所以病人吐出的痰是黏稠的,同时会伴有高烧、口渴、出汗、小便短赤,甚至大便秘结,望诊可见病人的嘴唇很红,舌红苔黄。肺热咳喘多见于小儿肺炎、老年人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肺部感染常是由感冒引起,因肺主皮毛,所以外界的邪气由皮毛侵入可直接犯肺。如果是肺热咳喘,麻杏石甘汤是首选方剂。麻黄与石膏为最佳配伍需要强调的是,麻杏石甘汤的核心药物组合是麻黄与石膏,二者不可或缺,尤其是在治肺炎咳喘时,更是缺一不可。麻黄辛温,发汗力较强,许多人不敢使用,特别是治疗肺热咳喘时,更是谈虎色变。有一次我到外地某医院义诊,一个病房的大夫请我会诊一高龄男病人。这个病人78岁,几天前得了感冒,后转为肺部感染,气喘不能平卧,我到病房的时候,见病人半卧在病床上,背下垫了两床棉被,张口呼呼作喘,且痰多色黄,出汗,病人家属不断为其擦拭额头,舌苔黄,脉象滑数有力,小便短赤,大便虽量少但不硬,体温前天37.5℃,经输液现在体温已降至正常,只是喘没有减轻。我说这应该是一个肺热咳喘,属于麻杏石甘汤所治的“汗出而喘”。主治大夫讲他用的正是麻杏石甘汤加减,已用3日,取效不甚明显。我接过病历看,却没有发现麻黄,主治大夫讲,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6456350.html,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观察 作者:刘露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3年第11期 【摘要】通过临床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表明少腹逐瘀汤加 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寒凝血瘀型;痛经 痛经,又称为经期疼痛,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常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继发性痛经是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见于育龄妇女。在临床上采用少腹逐瘀汤为主要方药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观察患者4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为16-40岁,平均年龄21.5岁。病程最长着为12年,最短者3个月。其中原发性痛经25例,继发性痛经1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妇科学》[1]痛经的诊断标准,以及《妇产科学》[2]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变化,原方组成: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加减变化:寒凝甚加艾叶、吴茱萸;血瘀甚加桃仁、红花;有气滞者加香附、柴胡;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有血虚者加熟地、阿胶;肝肾亏损者加枸杞子、女贞子。 煎服方法:每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温服,通常是饭前服用,经前一周开始服药,月经来潮后,继续服原方三天,按此法服用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服药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后连续3个月未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好转,有复发,不能维持三个月以上。无效:治疗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

桂枝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荨麻疹60例

桂枝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荨麻疹60例 发表时间:2015-08-05T09:29:51.0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作者:范海涛[导读] 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范海涛 (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验证以桂枝汤为主辅以不同药材治疗不同表征的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桂枝汤加味治疗。结果:治愈34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3.34%。结论:桂枝汤加味治疗不同表征荨麻疹患者效果较为理想。【关键词】桂枝汤;加味;荨麻疹;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307-01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反复发作并连续2个月以上者称为顽固性荨麻疹,难于治疗。荨麻疹病因复杂,针对不同表现特征的患者,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桂枝汤是由桂枝、芍 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组成,具有和表解里、通达营卫、发汗祛邪等作用。笔者在治疗患者过程中,用桂枝汤治疗加味治疗不同表征的荨麻疹患者,并进行了效果观察。 1.患者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56岁,平均38岁;病程均为3个月以上,可视作顽固性荨麻疹。根据患者患病的原因和表征,可将荨麻疹患者分为营卫不和体虚自汗类、筋脉拘急类及虚寒类。 2.治疗方法 以桂枝汤为主方加味,水煎煮,日服三次,每次150毫升。 针对营卫不和体虚自汗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加附子组方水煎服。桂枝汤的作用为调和营卫,附子用来加强体表的固气能力,用于止汗,两者结合能够达到调节营卫、补阳止汗,治疗荨麻疹的作用[1] 。 针对筋脉拘急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加葛根组方水煎服。桂枝汤可以祛除体内风邪,调节营卫,葛根能够调节体内经气舒畅,促进津液运转,有助于缓解体表正气过郁。两者结合效用明显[2] 。 针对虚寒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的基础上芍药加倍,再加入饴糖,黄芪60克形成组方,水煎服。芍药、饴糖能加强机体对桂枝汤药效的吸收,黄芪加强了药方益气固表的功效,可主治阴阳虚寒、阳虚偏重,效果明显[3] 。3.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复发。显效:风团或皮疹消退70%,瘙痒消失,无复发。有效: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未愈:风团及瘙痒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者或风团消退不足30%。 4.治疗效果 治愈34例,占56.67%;显效18例,占30%;有效4例,占6.67%;总有效率93.34%;未愈4例,无效率占6.66%。 5.具体例证 黄某,男,42岁,2014年4月28初诊。2个月前开始出现皮肤瘙痒,四肢出现淡红色风团,自服抗过敏药物,3天后风团基本消失,后遇风寒时,症状多次出现,服用抗过敏药物,但效果不佳,病情反复。5天前症状再次复发,服药无效。诊断时出现四肢皮疹、风团,淡红,瘙痒明显,多汗,舌红苔薄黄,脉浮缓。中医诊断为虚寒类荨麻疹。辨证为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治拟调和营卫,补阳止汗。用桂枝汤加味,黄芪6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当归20克,大枣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附子5克。共5剂,服药后风团明显减少,四肢仍有少量淡红色皮损,继服3剂后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后无复发情况。 6.讨论 荨麻疹为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增多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性疾病,中医上属于“瘾疹”的范畴。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疹块,发作时间及发作部位不可预测,时隐时现,瘙痒难耐,退去时无声无息。桂枝汤出自于《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药物组成为桂枝、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大枣(擘)。桂枝味辛温,主上气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具有降气、利关节,补中益气之功;芍药具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两药和用共奏调和营卫之效。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既助桂枝解肌散邪,又能暖胃止呕;大枣性甘平,可以助芍药益阴和营。炙甘草甘温和中,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助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助营。现代药学研究证实,桂枝汤具有扩张毛细血管,消除水肿,抑制IgE所致之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而起到抗炎、抗过敏作用,尚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和双向调节作用,更彰显其在本病治疗之疗效[2]。笔者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的患者,以桂枝汤为主进行组方,从荨麻疹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用量进行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勋, 韩延华.浅析《伤寒论》中桂枝汤及其类方[J].河南中医,2010,30(07): 631-632. [2] 张志涤,马小龙.桂枝汤加减治疗荨麻疹[J].河北中医,1991,13(5):28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慢性鼻窦炎患者运用麻杏石甘汤加味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并与阳性药物组进行对照,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味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分为麻杏石甘汤加味组(30例)和鼻炎舒口服液阳性对照组(30例)。定期观察患者局部症状、体征变化的影响。结果治疗2w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41%、86.67%,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3,P=0.042<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能改善患者体征、控制患者症状。 标签:麻杏石甘汤加味;慢性鼻窦炎;临床研究 中医中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显著的药物治疗作用,且毒副作用小,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本研究即是通过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近期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鼻炎舒口服液组)相比,对鼻腔症状、体征等指标进行评分比较,评价其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为鼻科疾病的中医经方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非盲法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所有60例病例从2012年3月~2013年1月均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其中治疗组(麻杏石甘汤加味组)30例与对照组(鼻炎舒口服液组)30例。 2研究方法 根据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计划收集到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试验组30例,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杏仁、石膏、地龙、法半夏、黄芪、甘草)药物组成。餐后30min口服,200ml/次,3次/d。对照组30例,给予鼻炎舒口服液餐后30min服,1支(10ml)/次,3 次/d。疗程:14d。 3结果 本次观察共纳入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试验组脱失1例,对照组无脱失。本次试验共收集有效病例59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30例。经2检验,即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3.1两组病例治疗前主症积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各项指标的积分两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病例治疗前在主要症状、体征上均具有可比性,见表1。

麻杏石甘汤加减

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5~6g,杏仁8~10g,石膏15~30g,黄芩6g,瓜壳、信前胡、葶苈子6~10g,射干6g,炙杷叶10~15g,海石15~30g,胆星6g,薄荷10g。 加减:流鼻涕甚者,去薄荷加苍耳子6~10g,咳甚如犬吠者,去海石加白芍10 ~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麻杏石甘汤属辛凉重剂,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味组成。其中,麻黄有较强的宣肺平喘作用,石膏清热除烦,二者配伍,具有宣肺气、清肺热之功,是治疗肺热咳喘的主要药物,配伍杏仁更加强降逆平喘,止咳化痰作用,甘草除调和诸药外,亦起着解毒清热作用。 中医认为的肺炎喘嗽,相当于西医的小儿肺炎,临床以发热、汗多、咳嗽、气喘、痰鸣,甚则气急鼻煽为主要特征,同时,可伴有口渴喜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不是风热犯肺,就是寒邪化热,热灼津液为痰,肺失清肃而成,因此,在治疗上,宜清热宣肺,祛痰定喘为主,以麻杏石甘汤最为适宜。 此外,由于感邪的轻重,形体的强弱有所不同,所以,小儿所患肺热喘咳的病因相同,但在证候表现上则有差别,因此,麻杏石甘汤要灵活加减运用。 这里,主要应注意舌质、舌苔的变化,患儿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以及病程长短等几点。如高热、舌质红、苔薄白者,可在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加银花、连翘;若舌红、少苔者可加鲜芦根;热甚者,加羚羊角粉冲服;如发现高热惊厥者,可加用钩藤、僵蚕、全虫等药物;舌红苔黄、壮热咳喘、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滑数、痰热壅盛者加瓜蒌、浙贝、冬瓜子、葶苈子、竹沥之类;咳甚者,加炙杷叶、前胡、黄芩;喘甚者加桑白皮、苏子。近年来,还常在本方中加鱼腥草,因鱼腥草善清肺热、解毒、散痈,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为治疗肺部感染的常用药物。如属病毒性病炎,则多加用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蚤休等清热解毒药物。

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方法将2015 年6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配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率变异指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主症以及次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症与次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加减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标签: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心率变异性;炎症因子;桂枝汤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心脏自主神经失衡,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高达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均有此疾病[1-3]。该文观察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随机将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甲钴胺片,试验组(n=4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45~72岁,平均年龄为(58.62±10.21)岁;病程为5~25个月,平均病程为(15.36±4.69)个月;15例合并冠心病,25例高血压。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45~71岁,平均年龄为(58.45±10.35)岁;病程为5~26个月,平均病程为(15.78±4.98)个月;16例合并冠心病,24例高血压。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西药治疗,其中服用1粒/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50044),口服1次/d;服用1片/d拜阿司匹灵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口服1次/d。糖尿病相关治疗药物二甲双胍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853),口服3次/d;格列美脲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256),口服1次/d;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2次/d,于餐前进行皮下注射。给予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缬沙坦,口服1次/d,1粒/次;给予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氟伐他汀

加味麻杏石甘汤辨证治疗咳喘之我见

加味麻杏石甘汤辨证治疗咳喘之我见摘要:目的笔者从事中医临床门诊工作32年,在学习《伤寒论》太阳病篇基础上,刻意把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系咳喘疾病方面,总结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自拟了系列加味麻杏石甘汤应用于临床,现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自己自2011年4月,2015年3月门诊治疗的1086例咳喘患者使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喘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临床经验总结。结果 1086例咳喘患者经过治疗,疗效为治愈的患者占526例,疗效为显效的患者占379例,疗效为有效的患者占114例,疗效为无效的患者占67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辨证治疗肺系咳喘疾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关键词:加味;麻杏石甘汤;辨证治疗;咳喘 咳喘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以咳嗽为主,伴有咽痒、咯痰、或清或稠、轻度胸闷、胸痛,更有甚者出现鼻翼扇动、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导致喘脱现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该病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 咳喘病的西医西药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以抗生素、茶碱类药物、激素药物以及抗组胺类药物为主,但是停药后容易反复作用,达不到远期治疗最佳效果。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麻杏石甘汤应用颇为得心应手,尤其是针对不同的症型进行加味,体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中药的独特疗效。现在对我院2011年4

老中医: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的妙用

清代名医王清任的一部《医林改错》,对后世众多医家的影响还是挺深远的呢!尤其是书中记载的那些方剂,比如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现如今,依旧是临床上常用的方剂,而且被很多中医大家青睐。 1.通窍活血汤 赤芍3克,桃仁泥10克,红花10克,川芎7克,生葱10克,生姜10克,红枣7枚(去核),麝香0.15克(绢包)。用黄酒250克将前七味煎一小碗去渣,入麝香再煎三沸,临卧服。成人一连三晚服三剂;七八岁小孩两晚服一剂,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主治:头发脱落,眼痛眼红,糟鼻子,耳聋,白癜风,紫印,牙疳等头面疾病;此外,还治妇人干血痨,男子痨病,小儿疳积等。 邓氏用此方法治一脑膜炎后遗症,收到良效。患儿男性,11岁,5年前脑膜炎后遗症,癫痫经常发作,至9岁即开始有发育征,出阴毛,嘴唇有稀疏的须,身型矮胖,无小孩性格,举动如成人,日饮茶水达7茶煲(1煲约5磅),经治数年未效。曾经针灸治疗,癫痫发作稍减轻,其他症状无改变。邓氏诊其脉沉实而有力,舌诊如常,证无虚象,其病在头,与血瘀有关,因而采用王氏法,予通窍活血汤原方,

隔日一剂。约15天后,癫痫发作较轻,饮水减少,服至50剂,患者已愿和其他小孩玩耍,恢复小孩征象,体重减少5000克,并长高。桃仁、红花虽每剂各10克,而患者精神却日佳,智力逐步发育,能记一些单字(此前因病未上学读书),但癫痫未能完全控制,饮水已减少一半。前后治疗约1年,诸症皆愈,独余癫痫,后经精神病院治愈。追踪十多年,该患者发育基本正常,已当工人,唯智力稍差于正常人。又曾用此方治一患颅咽管瘤之男孩(15岁),症状有所改善,如视力有所提高,但一年后X线检查肿瘤未见缩小,亦无增大。 2.血府逐瘀汤 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3克,红花10克,枳壳7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10克。水煎服。 主治:头痛(无表证、里热证、元气虚、痰饮等证),胸痛,天亮汗出,心里热,瞀闷,急躁,夜睡梦多,不安,小儿夜啼,呃逆,干呕,心悸,易怒等。 此方为伤科医生普遍采用。邓氏曾治疗一位被手推车压伤胸部的患者,经其他法治疗十多天,胸痛仍甚,用此方内服,药渣复煎,加酒、醋各一两,热洗痛处,3日后痛消,继服数剂(并加外洗)以巩固疗效。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凉解表之麻杏石甘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凉解表之麻杏石甘汤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擅长,主治风热咳喘证,辛凉宣泄效力彰。 组成:麻黄6 克、杏仁9 克、生石膏24克、甘草6 克。 简称为麻杏石甘汤,出于《伤寒论》。这个方从它的病机来看,它治疗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全面地说是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现在我们使用邪热壅肺是主要的了,所以主症现在作为肺热咳喘,是主要的了,应该是主症。原来这个方出在《伤寒论》,它是用于外伤寒邪,由表入里,由太阳到阳明。由表入里过程当中,要化热,邪正斗争化热。就造成了伤寒由表入里,由太阳到阳明,郁而化热,导致邪热壅肺。这个导致的邪热壅肺,从温病来讲也用麻杏石甘汤。温病的原因,温热病邪侵犯,它由卫分到气分也是由表入里,也可以郁而化热,形成邪热壅肺。但这个时候表邪未尽,就是说在这样的阶段邪热壅肺已经形成了,但是病邪没有完全入里。表邪,表证的尾巴还有,所以叫未尽。应该说不重,但运用这个方要针对表邪,有没有?有多少?还是要灵活运用的。所以说麻杏石甘汤,虽然出在《伤寒论》,那实际上伤寒学派、温病学派都使用。不管是寒邪,还是温邪侵犯人

体,最后由表入里,殊途同归,都可以导致邪热壅肺。当然来的,起源的这个伤寒啦,寒邪也好,温邪也好, 它们程度和后来的病情影响、变化速度可以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从这种基本病机的形成,都是殊途同归的,由表入里的,郁而化热,造成以内热为主了,兼有表证。但整方的用药,因为表里同治,所以辛散、寒凉清里相结合。辛和凉,辛凉透表,意义是麻黄是辛散,石膏是寒凉,相结合辛凉。同时从病机,完整病机是表里同病,还是外寒内热,尽管以内热为主。所以还是辛和凉的结合,所以把它归在这个辛凉解表剂里面。从这个证的形成这两种可能最后都是郁而化热,形成邪热壅肺了。所以它最后内热形成了,表邪未尽,是这样一个特点。表邪未尽可以看得出浮脉了。那总体上里热为主了,脉数了,所以浮数的脉。邪热壅肺是这个方证主要的临床表现。身热不解,发热明显,甚至于有的发热较重。咳逆气急咳喘,咳喘严重的甚则鼻煽,鼻翼煽动。热邪伤津产生口渴。所以表里同病突出在里热,突出在肺热,突出在里热和肺热。当然由于表可以有表邪未尽,里邪热壅肺形成,所以这里有个动态症状,而反映出由表入里不同的阶段,一些标志。有汗阶段是入里了,无汗表还明显,或者是表寒还很清楚,很显著。有汗汗越多就入里程度越重,热邪迫津外泄了。苔薄白或者黄苔,也反映了邪在表的程度,和入里的程度,这个作为一种动态症状。 从功用来讲,这个方啊,辛凉疏表,清肺平喘。清肺平喘这个方它是以此为主的,主要的应该说。辛凉疏表是指的表证还比较明显的阶段。这个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研究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5-09-08T15:18:22.6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宪莉于春鹏谢迪刘巍刘浩[导读] 齐齐哈尔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柴胡桂枝汤对FD 病人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宪莉于春鹏谢迪刘巍刘浩 (齐齐哈尔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探究柴胡桂枝汤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 年到2013 年间来我院就诊的FD 病人中随机抽选100 例,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 例,研究组病人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吗叮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的有效率76.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对FD 病人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柴胡桂枝汤加减;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149-01 FD 也叫非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综合征,发病率高达20%~40%[1],且不断上升,在中医属“胃脘痛”、“痞满”的范畴,其认为病因关键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病人表现为腹胀、腹痛、饱腹感、恶心、呕吐等,患病轻者仅感觉不适症状,重者则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以往都是选择单纯的西药治疗,但效果不显著,经常是治标不治本,常复发,给病人带来身心困扰,而中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胃肠症状,促进病人康复。本篇研究通过对100 例FD 病人的对比治疗,探究柴胡桂枝汤用于FD 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篇研究从2011 年到2013 年间来我院就诊的FD 病人中随机抽选100 例,其中包括男性病人59 例和女性病人41例,年龄在22 岁到67 岁之间,平均45.5±3.7 岁。所有病人都有腹胀、腹痛、饱腹感、恶心、呕吐等症状,境内镜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排除其他疾病,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现将100 例病人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 例,其中研究组有男性病人30 例和女性病人20 例,平均年龄45.7±3.4岁,对照组有男性病人29 例和女性病人21 例,平均年龄45.2±3.8岁。两组病人在性别、病程、年龄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别,都签订知情协议,自愿接受治疗。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病人给予吗叮啉治疗,每天3 次,每次10mg,饭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一个月;研究组病人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由黄岑6g,桂枝8g,柴胡10g,党参10g,法半夏9g,大枣6 枚,生姜6g,炙甘草10g,白芍12g 组成,如有脾虚气滞的病人加用白术、陈皮、茯苓、佛手等,肝胃不和的病人加用木香、川楝子、枳壳等,脾胃虚寒的病人加用制附片、香附、干姜等,脾胃湿热的病人可将药方中白芍、大枣去掉,另加入生薏仁、茯苓、黄芩、枳实、黄连等,寒热错杂的病人加用黄芪、黄连、干姜等,加1000ml 水,煎煮到200ml 服用,每天2 次,饭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一个月。 1.3 疗效评价[2-3]: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级别,症状消失为痊愈,症状改善>80% 为显效,症状改善>50% 为有效,症状改善<50% 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 软件整理分析所得数据,方法采用X2 检验,P<0.05 时有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病人痊愈18 例,显效21 例,有效 6 例,无效5 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病人痊愈12 例,显效17 例,有效9 例,无效12 例,有效率为76.0%,两组病人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FD 在中医理论属“胃脘痛”、“痞满”的范畴 [4],病变在胃,和肝、脾相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胃主收纳,如果肝的气机运畅,则脾之运化和胃之降浊功能正常,如果肝功失常,则会造成食物在胃内停积,久而久之脾胃受伤,胃失和降,反酸、嗳气;认为病因关键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气郁结,发病率每年高达20-40%,且呈不断上升趋势病人表现为腹胀、腹痛、饱腹感、恶心、呕吐等,患病程度轻者仅感觉不适症状,重者则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当前许多学者认为FD 发生和过度劳累及精神因素存在密切的联系,胃肠动力障碍是最主要的病理基础,且FD 病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以往FD 治疗都是选择单纯的西药治疗,但效果不显著,经常是治标不治本,常复发,给病人带来身心困扰,而中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胃肠症状,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病人精神症状,促进病人康复。 中医学治疗方法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为主,柴胡桂枝汤能够促进泌酸腺再生,增加胃肠粘液分泌的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中柴胡能够舒畅气机,黄芩有清泄作用,配白芍能够消除柴胡之燥,目的是补中扶正、和胃降逆,甘草和白芍有止痛作用,外证疏散邪热,内证梳理三焦。本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的有效率76.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表明,柴胡桂枝汤用于FD 治疗较单用西药效果显著,更加安全,能够有效地改善胃肠症状,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病人精神症状,促进病人康复,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宗英,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12):33-34. [2] 陈红东,柴胡桂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3):15-17. [3] 李长安,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 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6):68-69. [4] 娄朝恒,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32):7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