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 2010)实施回顾与评价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 2010)实施回顾与评价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 2010)实施回顾与评价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

实施回顾与评价

(初稿)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课题组

2 0 0 0 年 10月

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一、开展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的必要性 (1)

二、总体规划回顾与评价的主要结论 (2)

第二部分回顾与评价

一、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4)

二、人口与城市化 (8)

三、城镇空间布局与发展方向 (9)

四、产业空间布局 (14)

五、交通设施 (16)

六、市政设施 (18)

七、城市生态环境 (22)

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26)

九、城市公共设施 (29)

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 (34)

第三部分问题分析

一、规划不足部分 (36)

二、相关影响因素 (39)

第四部分对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的建议

一、对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内容的调整建议 (43)

二、关于总体规划方法论方面的调整建议 (51)

第一部分概述

一.开展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的必要性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是1990年编制,1992年编制完成,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之际,正好迎来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经过“三年面貌大变”和新三年的城市建设,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都市圈空间格局已基本拉开,道路交通骨架、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等近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对南京的城市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现行总体规划编制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在当时是难以预料得到的。从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由适应——不适应——重新适应的动态平衡关系,城市总体规划根据需要不断的滚动调整、完善、提高,是正常的,也是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的。

根据国内外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一定时间、或者社会经济背景发生重大变化时,都要定期或在需要时进行回顾与反思(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称之为检讨),如新加坡在“规划法令1985”中明确规定,“总体规划图每五年必须至少检讨一次”;深圳市也提出,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至少每隔五年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讨;广州市也正在计划以年报的形式,对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开展定期评估。其共同的目的就要使城市总体规划不断地适应和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南京开展对现行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回顾与评价,了解城市动态发展的状况,分析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城市规划之间的距离,还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确定对现行总体规划调整的重点

2.为今后五—十年政府决策城市建设重点提供依据

3.为规划管理部门制定规划编制计划提供依据

4.为使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更具有效性

二.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的主要结论

通过对南京城市规划实施情况回顾,以及与现行总体规划提出的总体规划构想、近期发展目标、各项指标等的对比分析,认为:

1.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是正确的,是符合南京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的,总体规划实施以来,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总体上得到了强化,但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现行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近期发展目标,受社会经济宏观背景变化情况影响较大,现状实际完成情况与规划目标有一定的距离。

2.现行总体规划对总人口和城镇人口的预计不足,城市化水平同类口径比较低于预期规划目标,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与规划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3.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景城镇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是合理的,但在近十年内各个发展方向上的空间发展速度不够平衡。

现行总体规划提出的市域城镇“干”字型空间布局得到了相应发展,以对外交通干道为轴线的城镇建设进展显著,相对而言次发展轴近十年发展的速度更快些。

都市圈远景城镇空间布局框架和发展方向,适应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空间布局需求,以都市圈为主要发展空间的大南京空间格局已基本拉开。外围城镇近十年的建设相对缓慢,城镇空间布局、阶段性发展目标、城镇职能分工需进一步明确和优化。

主城(五个)片区功能结构总体来说是合理的,近十年来主城加快了用地结构的优化速度,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用地结构比例与实际实施情况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适时调整。

4.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三次产业的空间布局是基本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要求得到了相应地落实。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主城金融、贸易、信息职能得到加强;第二产业特别是主城退二进三企业的实际空间落实,与规划空间布局要求有较大距离;第一产业

空间分布得到基本落实,但建设情况与规划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5.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交通骨架是合理的,部分交通设施的建设超出了规划预期目标要求,但现行交通规划缺乏交通发展战略和交通政策的研究,与城镇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机结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6.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是相适应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市政基础设施的实施情况不完全平衡,市场化、经济效益明显的基础设施发展较快,规划确定的部分指标与实施情况有一定差距。

7.现行总体规划提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目标和控制要求是合理的,规划因缺乏有效的保护控制措施和相应的政策引导,城市生态防护网架和环保设施的建设总体上滞后于其他城市建设活动,实施效果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

8.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城市的功能定位是相适应的,提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原则和要求是正确的,实施过程中因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作保障,保护、控制、与开发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与著名古都的功能定位、与同类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9.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体系和空间布局结构是基本合理的。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市一级公共活动中心和市级以上的大型公共设施规划落实较好,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尚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公共设施在建设时序上的引导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方面还有待完善和加强。

10.现行总体规划提出的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原则是正确的,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对相应政策和措施的研究不够,现状实施情况与规划要求以及同类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二部分回顾与评价

一.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一九九五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确定的南

京城市性质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近期主要发展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领先地位,其中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1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次序实现由二、三、一型向三、二、一型的战略转变。

(一)关于城市性质

1.南京作为著名古都是由南京的历史文化条件所决定的,南京有2400余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四大古都。南京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58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1处、省级70处、市级281处,其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处于前列。

依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近十年来政府加大了历史文化地段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力度,先后编制了《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南京近代优秀建筑保护规划》和《颐和路公馆区保护规划》等,并出台了相应保护管理规定;完成了夫子庙、中华路、明城墙风光带等历史文化经典地段的开发利用,为了切实加强对历史文化地段的保护,政府相继出台了《南京夫子庙地区管理规定》、《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历史文化作为旅游资源,成为我市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九五”期间全市旅游年均递增25.8%,2000年旅游收入将达到167亿元。“著名古都”作为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要素,在南京今后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潜在作用将越来越显现。

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不足是:在著名古都的保护力度,文化内涵的显现,总体风貌(特色)的塑造以及潜在效益的发挥上,与同类城市比较,距规划要求、市民期望仍有一定差距。

一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保护不够,对一些历史文物造成了直接或间接并难以挽回的建设性破坏,如太平花园对山水城林结合部的破坏,希尔顿酒店对中山东路近代建筑和明城墙视觉景观的破坏等。

二是作为著名古都的文化内涵的显现不够,如历史上有六个朝代在南京建都,而目前展现的大都为明文化,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展现还不够。

三是古都总体风貌的塑造不够,反映在总体格调、历史文化氛围、建筑特色、历史

标识物等方面,与四大著名古都的北京、西安、洛阳等有一定距离。

四是作为著名古都的潜在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南京规划有十三片环境风貌保护区,主城内规划有十二片历史文化保护地段,对游客有吸引力的拳头产品,至今仍只有钟山风景区、秦淮风光带的夫子庙等少数景点。在96年国内旅游目的地抽样调查中,南京市只有1.2%的比例,位居城市中的28位,在全国17个重点旅游城市综合排名中由第6位降至第10位,这说明南京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并不相称。

■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这是既定地位,南京过去是(除部分时间江苏省省会在镇江外)、现在是、今后也仍将是江苏省的省会,这是一个事实,无需作更多的论述。

■南京作为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这是由南京所处的区域地位所决定的。首先南京在全国城镇体系网络中,是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性中心城市的二级城市,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其次,从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来看,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是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龙头城市,南京与杭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江、沿海两翼,一方面受上海的辐射,一方面又有各自的影响幅地,南京作为长江流域经济带上的重要增长极,越来越显示其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1986年由南京市发起成立的由苏、皖、赣19个地市参加的“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至1997年,已实现经济协作项目4500多项,交流科技成果6000余项,各地、市间商品流通营销额达300亿元,物资协作金额达86亿元,融通资金207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质是正确的,是符合南京的区域地位和发展条件的。

2.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城市性质总体有所强化,但某些方面的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

■在著名古都的保护利用方面,

■作为江苏省的省会,近十年,南京逐步明确了作为省会城市应发挥的服务作用,把“功能齐全、服务一流”作为建设省会城市的目标。省委省政府四年五次召开常委会,听取南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的汇报,给予南京城市建设全力的支持。

通过十年的建设,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在文化、教育、金融、贸易、信息、科技等

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分别位于省内、国内领先地位。公共图书馆标准居省内首位,百人藏书居全国第三位;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是位居省内第二位的无锡的近4倍;金融保险从业人员2.45万人,居全省首位;从事批发零售业的职工(34.51万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9亿元,97年)均居全省首位;南京作为全国六大通讯枢纽之一,信息化发展迅速,至1999年中,注册网名4.2万户,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二(广州第一);南京高等学校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北京、上海、天津);各项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三位。

但是,90年以来,由于受区县经济不发达、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等影响,南京的经济总量一直低于苏州、无锡位居全省第三位,与省会城市的功能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南京作为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随着禄口机场、新生圩港、龙潭港、宁连、宁通、宁合、宁马等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在通讯、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继续保持全国较领先地位,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随着江阴大桥、芜湖长江大桥、京九铁路的建设,南京的主要影响腹地苏北、皖南、江西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南京一方面要寻求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增强本身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要着力营造投资环境,塑造自己的特色,才能扩大影响力,继续保持中心城市功能地位。

㈡关于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主要发展目标有:到本世纪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领先地位,其中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1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次序实现由二、三、一型向三、二、一型的战略转变。

1.国民生产总值比规划预期目标超出190亿元。

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8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九五”以来年均GDP 增长率为19.8%,2000年内生产总值预计可达1000亿元,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超出190亿元。

2.产业结构实现二产主导型向二、三产业并举推动型的结构转变。

1990年南京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9.6:54.4:36,至1999年底,三次产业结构比

例已调整为5.8:48.4:45.8,按“九五”计划实施4年来的发展情况预测,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将达到5.4:48.0:46.6,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二产主导型向二、三产业并举推动型的结构转变,逐步实现规划提出的由“二、三、一”型向“三、二、一”型战略转变的产业发展目标。

3.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近期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南京市区综合实力在全国除中央直辖市以外的省会城市中居第四位,居领先水平,但南京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与副省级城市相比(15个),从1995年到1998年,基本保持第十位的位置,距近期目标提出的居国内同类城市领先地位有较大的差距。

从规划近期目标实施情况可以看出,现行总体规划对城市近期发展目标的预测和把握上,还存在预见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是正确地,是符合南京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的。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城市性质总体上有所强化,但是,与总体规划的目标、与同类城市相比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近期发展目标,由于受社会经济宏观背景变化的影响,实际实施情况与规划目标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人口与城市化

㈠关于总人口和城镇人口

现行总体规划对人口预测的主要结论有:至2000年,全市总人口为600万左右,城镇人口为340—360万人;都市圈总人口为430万左右,城镇人口为310-320万人,其中主城2000年200万左右,外围城镇110万人,建制镇10万人左右。

1.市域实际总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别比预测人口少47万和50万人。

据统计,1999年,南京市全市总人口为537.4万人,暂住南京一年以上的有11.7万人,人口总计549万人;根据年均增长4万人估计,2000年总人口约为553万人左右(含暂住人口),与规划提出的600万人预测指标相差约47万人。

1999年全市非农业人口为287.03万人,暂住一年以上的外来人口11.7万人,城镇总人口计298.7万人;预计到2000年为304万人(含暂住人口),实际城镇人口比规划

预测的340-360万人少40-60万人。

2.都市圈实际总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别比预测人口少30万和20万人。

1999年,都市圈内户籍统计人口为383万人,预计2000年为387万人,加上暂住一年以上人口约12万人,预计到2000年底都市圈总人口为400万人左右,比规划预测的430万人少30万人左右。

1999年都市圈内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统计数为272.2万人,加上2000年的预计数和暂住一年以上人口,预计到2000年底都市圈内城镇人口为290万人左右,比规划预测数少约20万人。

3.主城实际人口比预测人口多10万人。

主城据1998年分街道统计资料,总人口为200.9万人,由于户籍政策放宽,1999年仅六城区就增加人口4.7万人,预计2000年主城区人口将达到210万人,超过2000年主城预计人口目标近10万人。

4.外围城镇实际总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别比预测人口少35万和8万人。

外围城镇2000年预计城镇人口约有80万人,比规划预测的110万-120万人的指标少30-40万人。都市圈建制镇2000年预计总人口为32.4万人,城镇人口为2.2万人,距规划预测的10万城镇人口规模相差约8万人。

㈡关于城市化水平

现行总体规划提出的本世纪末城市化发展目标为:市域、都市圈城市化水平分别达到60%和75%左右。

基于对城市化水平的认识不同,城市化水平的统计口径也不尽相同,按当时总体规划预测口径,城市化水平应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以此计算,预计至2000年,南京市域、都市圈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3.4%和71%,与总体规划预测指标60%和75%相比,还分别差7个和4个百分点。

从以上统计数据与原规划目标比较可以看出,现行总体规划对总人口和城镇人口的预测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城市化水平同类口径比较低于规划预期目标。主城将提前达到2010年的规划人口规模,外围城镇和建制镇同期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缓慢,距预计目

标相差甚远。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与规划提出的“主城人口应合理控制,各类中小城镇应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人口分布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城镇空间布局与发展方向

现行总体规划在市域、都市圈、主城三个层次,分别提出了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和城市功能布局的构想,通过近十年的实施建设,虽然在城市的各个发展方向上的建设速度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按照总体规划提出的总体框架在逐步实施。

㈠关于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在市域层面上,现行总体规划提出了“以长江两岸沿江束状交通走廊为市域城镇的主发展轴,主城向南的交通干线为市域城镇的次发展轴”的空间布局构想,主发展轴上的城镇包括:主城、板桥、尧栖、龙潭、珠江、浦口、大厂等,次发展轴上的城镇有:东山、禄口、在城、淳溪等。

从近十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扩张、产业发展、人口增长情况来看,沿江主发展轴仍然是城镇发展的主要空间,主发展轴上的主要建设有:长江二桥、江北路、沿江路、纬一路、新生圩港、龙潭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主城河西新区、尧栖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浦口高新技术开发区、市场群、大厂扬子石化工程的扩建等。主发展轴上的城市建设用地由1990年的185平方公里左右,增加到1998年的约228平方公里,总量增加了43平方公里。

随着次发展轴上的禄口机场、机场高速公路、宁高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宁溧公路的改造,次发展轴上城镇发展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带动了次发展轴上城镇的快速发展。如东山镇,90年以来,城镇人口增长了2.2倍,年均递增9.26%,大大快于全市五县城镇人口年均4.3%的增长速度。禄口镇城镇人口比90年增长了5.4倍,年均递增20.7%,高于全市、全县人口增长速度,成为典型的以交通为动力快速发展的城镇,位于次发展轴上的在城、淳溪,城镇人口增长速度也分别达到7.5%和6.5%。

按照总体规划提出的市域城镇“干”字形空间布局要求,主次发展轴上的城镇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相对而言,主发展轴上的城镇扩张总量大于次发展轴,而次发展轴上

城镇的发展速度则更快于主发展轴。

㈡关于都市圈远景空间布局

“以长江为主轴,东进南延,南北呼应;以主城为核心,结构多元,间隔分布。逐步形成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展现了南京城市发展的远景规划构想;以主城和外围城镇为主体、绿色空间相间隔、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空间布局形态,既为城镇与产业的发展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主城243平方公里,扩展到都市圈的2753平方公里),同时也为保护南京自然山水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避免大城市病创造了空间条件,使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城市特色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1.都市圈的空间格局已基本拉开,主城和外围城镇都得到了相应发展,但空间发展速度不完全平衡。

主城作为都市圈的核心,由于大城市的集聚效应,作为城市经济建设的投资重点,城市人口、用地规模进一步扩张,已超出规划预期目标。

外围城镇中发展最快的城镇有东山镇、尧栖地区,城镇用地规模分别由原来的4.5平方公里和10.3平方公里,分别扩张到1999年的31.1公里和21.4平方公里,其发展速度近乎超常规,有可能提前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规划2010年用地规模分别为33平方公里和23平方公里),其主要发展动力来自于对外交通(机场、港口)条件的改善和开发区优惠政策的吸引。

浦口依靠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市场的发展,城镇规模扩张速度近十年有所加快,90年人口规模为8.6万人,97年已达16万人,有望达到2010年25万人的规划预期目标。大厂依靠大中型企业规模的扩张,城镇发展速度相对较快,90年人口规模14.8万人,96年已达18万人,也有可能达到2010年25万人的规划预期目标。浦口、大厂近十年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其速度远远低于东山和尧栖地区。

依靠自身内在动力发展的城镇有珠江、六城、板桥,其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目前人口规模分别为5.4万人、7.4万人和6万人,要分别达到规划2010年15万人、23万人、15万人的预期目标,有相当的难度。

沧波门、仙西、龙潭、瓜埠是规划预留的城镇发展空间,近几年除仙栖相机有所发

展(已建用地约3平方公里)外,共他城镇都处于待开发建设阶段,要达到2010年10万人、20万人、10万人、5万人的规划预期目标,需要借助外力的推动。

西善桥是十二个外围城镇中,唯一处于萎缩状态的城镇,人口规模有90年的1.8万人,下降到99年的1.6万人。其主要原因一是镇主体企业西善桥钢铁厂已倒闭,二是因为随着绕城公路二期和宁马高速公路的建设,原经过该镇的对外通道宁芜公路变为地区性的联系道路,使该镇的区位条件随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城镇职能分工实施情况不尽相同,与规划要求有一定差距。

除沧波门、龙潭、瓜埠等待开发城镇和地区外,板桥、浦口、大厂、六城的建设强化和完善了规划职能;仙西地区虽然进行少量开发建设,但其用地使用性质和建设标准基本符合规划赋予仙西的职能要求;西善桥由于其主体产业钢铁冶炼的倒闭,其规划职能与现状发生较大的变化;东山、尧栖由于开发区的建设和近邻主城的特点,近几年的建设与主城的功能联系越来越密切,规划职能分工与现状实施情况有一定差距。珠江镇作为科学城的职能,随着南师大在仙西定点,东大、南大在浦口的建设,南航、南化在江宁东山,金陵职大在石门坎,建工学院在沧波门的定点建设,珠江的规划职能与实施情况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3.城镇之间的绿色空间的控制与建设有一定难度。

城镇之间间隔分布的规划目标,总体上来说控制的较好,但在一些方向上绿色空间的间隔距离越来越小,有形成连片发展的趋势,如主城与尧栖之间;主城与东山之间(由于宁南的开发);大厂与浦口之间;大厂与瓜埠之间(由于扬巴工程和江北化工产业带建设)等。

通过对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实施回顾可以看出,都市圈远景城镇空间布局框架和发展方向,符合南京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空间布局需求。以主城为核心的都市圈空间格局已基本拉开,并呈江南快于江北,南延快于东进,主城快于外围城镇的发展态势。大部分城镇按规划要求的职能分工进行建设落实,少部分城镇的实施情况与规划要求有一定距离,城镇职能分工需进一步明确优化。城镇之间间隔分布构想的实施情况与规划要求有一定距离。

㈢关于主城用地功能布局

1.规划片区功能在实施过程中发生部分变化调整

现行总体规划对主城用地功能布局提出了“以河流、铁路、城墙等为自然边界,分别形成以第三产业用地为主体的中片;以河西生活居住区用地为主体的西片;以中央门外工业区为主体的北片;以钟山风景区为主体的东片;以纪念风景区、对外交通设施为主体的南片”的五个功能片区规划构想,五个功能片区既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又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根据99年主城现状用地的统计,中片的第三产业用地占44.2%,西片的居住用地占31.8%,东片的绿地占26.4%(未含紫金山北坡),与总体规划确定的片区主导用地功能基本相符。

南片由于大校场机场民用部分迁至禄口,大校场转为军事用地性质,其对外交通用地比例1999年已下降至1.2%;与此同时,随着宁南等较大规模居住区的开发,南片居住功能得到加强,规划确定的南片用地功能在实施过程中已发生变化;北片99年工业用地比例为33.9%,居住用地比例为16.7%,工业用地比例虽然高于居住用地,但随着北片退二进三速度的加快,工业用地比例将继续呈下降趋势,相反居住用地比例将仍有上升,规划确定的以中央门外工业区为主体的北片功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2.主城用地结构优化调整速度快于规划预计

“优化主城用地结构,增加第三产业用地,增加道路广场用地,保持现有居住用地水平和较高的绿地指标,合理压缩工业用地”是现行总体规划提出的主城用地功能调整优化的主要思路。

至1999年,主城公共设施用地为25.34平方公里,比90年增加了5.9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公共设施用地增加约10平方公里的阶段目标;道路广场用地1999年为16.72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比例的10.5%,道路用地面积接近规划2010年19.3平方公里的指标,超过2010年道路建设用地9.4%的规划比例;绿地增长速度较慢,99年绿地总面积为23.35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4.6%,未达到规划2010年分别为46.7平方公里和24%的阶段目标;居住用地1999年为45.56平方公里(包括部分建成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已超过规划确定的2010年达到39.5平方公里的规划目

标;随着“退二进三”速度的加快,工业用地总量1999年为29.2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8.4%,已提前完成规划确定的2010年工业用地总量下降到31.46平方公里的总量目标。

综上所述,虽然主城五个片区中的部分片区功能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调整,但仍具有各个片区的主体功能特征,主城五个片区功能结构的划分总体上来说是合理的。主城用地结构优化调整速度加快,特别是居住用地的增加和工业用地的下降速度,完全超出了规划预计,但总体上是符合规划提出的优化主城用地结构的总体目标和方向的。

四.产业空间布局

现行总体规划提出的产业布局思路是:主城以内涵发展为主,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强化金融、贸易、信息中心职能;外围城镇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加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第一产业的发展着重提高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水平。

㈠关于第三产业

主城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发展空间,近十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体现在第三产业用地及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逐年提高,分别由90年的61.9平方公里和44.5%提高到95年的72.7平方公里和52.1%,99年的92.9平方公里和64.94%(市区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有90年的32.9%上升到95年的45.9%,99年达到 %)。新街口地区的金融贸易信息职能得到加强,建设用地和建筑面积分别由78年的20公顷和50万平方米,发展到97年的77.84公顷和445万平方米。银行机构有90年的人行、中行、工商行、交行、农行、建行六大家,发展到99年的14家,增加了商行、投资、华厦、招商、光大、中信、浦发及外资渣打银行。

主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金融贸易信息职能得到加强。

㈡关于第二产业

外围城镇作为第二产业的主要发展空间,近十年来,发展较快的城镇主要有依托开发区快速发展的东山、尧栖、浦口,依靠重点项目投资建设的大厂。

位于浦口的浦口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产业开发建设用地3.2平方公里(享受优惠政策范围16.5平方公里),至99年底已基本完成3.2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区内有中外企业126余家,工业总产值126亿元;位于尧栖地区的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用地9.73平方公里,已开发用地约6.5平方公里,区内有中外企业约70家,技工贸收入约90亿元;位于东山的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用地24.98平方公里,已完成开发用地约18平方公里,99年区内有企业380家,技工贸收入达100亿元。

大厂近十年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发展也比较快,以扬子乙烯为代表的“扬巴”一体化工程建成以后,乙烯的最终规模可达125万吨,扬巴工程的建设以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相结合的方式,总建设用地约需268公顷,其中外延扩张用地约190公顷。

为改善主城环境、为第三产业的发展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近十年来,主城加大了污染企业的搬迁力度,至99年底,主城已搬迁或正在实施搬迁的污染企业141家,腾出开发建设用地294公顷,其中用于房地产和第三产业用地开发的212.8公顷,占72.4%。搬迁企业中进入开发园区的39家,占27.7%,新址虽出老城,但仍在主城内的企业有61家,占43.3%。

现行总体规划将外围城镇作为第二产业的主要布局空间的规划构想,与第二产业的实际空间落实有较大的距离。

㈢关于第一产业

城市化地区以外的地区,是第一产业的主要发展空间,根据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建立综合性林业体系要求,已建成六合平山林场、溧水林场(用材林、经济林)、江浦杜仲林、六合银杏林、营防桑林、江宁茶园、顶山果林等,长江沿岸水源涵养林以及卫生防护林带建设进展缓慢;规划确定的种、养、加工一体化蔬菜副食品基地,基本建成的有沙洲、双闸、营房、汤泉、固城湖、禄口等,青龙山的禽、蛋、生猪饲养基地未形成。

第一产业空间分布得到基本落实,但是实际建设状况与规划提出的“第一产业的发展着重提高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水平”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综上所述,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三次产业空间布局是基本合理的,近十年的建设基本上是按规划提出的产业空间布局要求实施的,一、三产业相对空间落实较好。第二产

业除东山、尧栖、浦口和大厂四个外围城镇发展较快以外,其他外围城镇特别是沿江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要职能的外围城镇,在主城“退二进三”过程中,未能真正发挥承担疏散主城工业功能的规划职能,而主城虽然实施了污染搬迁计划,但仍有43.3%污染搬迁企业滞留在主城,规划第二产业空间布局要求与实际实施状况有较大的距离。

五.交通设施

(一)对外交通

对外交通近期规划目标是:开工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宁襄、宁扬铁路;改建南京站,建设江北永宁编组站。建成沪宁高速公路、宁连公路,开工建设宁芜高速公路,建设长江公路二桥,市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00公里。建成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建成南京港客运站,加快新生圩港配套设施建设,建设龙潭港等。

总体规划确定的沪宁、宁合、宁芜(马)高速公路以及机场高速公路均已建成通车,宁杭高速公路已开工;公路一环(即绕城公路)基本建成,长江二桥通车在即;宁连、宁启、宁高和312国道等一批对外高等级出入口公路业已建成。公路通车里程已达700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达5500公里。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骨干的初步现代化的公路网络初步形成,高速公路里程突破了200公里;既有公路网总规模不仅提前实现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目标,而且也已超过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期规模(规划市域公路通车里程为5200公里)。禄口国际机场97年建成通航;下关客运站建成使用;沪宁铁路全面提速。南京市对外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大大缩短了南京市与周边城市的时距,增强了南京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提升了南京省会城市和长江中下游中心城市的功能。

按照现行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外交通建设、尤其是公路交通建设进展迅速,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二)城市道路

主城道路交通近期规划目标是:基本建成经五纬八的城市道路骨架,改善鼓楼广场等道路交叉口交通,修建城市快速环路等。

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城市道路建设“九五”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新增道路面积

超过40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由1995年的5.6平方米/人增加到2000年(预计)的8.7平方米/人,提前实现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目标。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干道网架新建了经四路、城东干道、纬一路、纬三路(西段)、纬四路(西段)、纬七路(西段)、纬八路;拓宽改建了建宁路、模范马路、北京东西路、汉中路、中山东路、中山北路、虎踞路、中山路、中央路等一大批主干道;同时还建设了一批次干道和交通性支路。南北两纵快速道路正在逐步建设、平面交叉口渠化取得显著进展和效益,市中心交通得到有效疏解。

“经五纬八”的城市主干道网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快速环路正在加速建设,路网容量的扩充基本满足了交通发展的需求。

(三)地铁

根据总体规划目标,近期将“建设地铁1号线小行—迈皋桥段”。

总体规划实施期间由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暂缓了城市地铁工程的审批,但是南京一直在延续着前期的准备工作。随着国家对地铁政策的改变,1999年4月15日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经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准立项,今年4月份开始进行三山街站的续建工程,年底地铁将全面开工建设。

地铁规划的近期建设目标将如期实现。

(四)公共交通

现行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公共交通是今后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主体,公共汽车、电车线路网密度逐步提高到2.5—3.0公里/平方公里,随着道路网的完善,公交线路网要逐步扩展;继续配套建设若干工交停车保养场;积极发展城市小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

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公交出行的平均时耗、换乘次数、候车时间以及两端步行时间等公交出行的特征参数都有明显改善。1999年实际营运车辆已达2988标台(其中市政公用局系统2667标台),以城区人口213万人计算,万人拥有量14标台。已超过《国标》要求。截止1999年,全市共有公交营运线路127条,其中市区线路80条,

郊区线路47条;线路总长度2072.3公里。随着公共交通条件的改善,居民公交出行比例在1986年的19%一度下降至1997年的8%以后,迅速上升到1999年的21%。至1999年上半年,市区公交线路净长度为199.45公里,以建成区面积177 km2计算,公交线网密度仅为1.13 km/km2,与现行总体规划和《国标》要求尚有较大距离。至1999年,出租车的数量为8593辆,是1986年404辆的20多倍,近几年出租车的数量基本上没有大的增加。

从总体上看,近三年来公共交通发展迅速,某些指标已达到或者超过国家标准,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和公交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交通规划目标,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适应了国民经济和交通需求高速增长的需求。但是道路交通建设发展还不够平衡,主城次干道和支路网建设严重滞后于主干道的建设,停车设施和公交场站建设也相对滞后于线网的建设;都市圈内道路交通和过江通道建设的相对滞后,还制约了外围城镇和江北地区的开发建设,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

六.市政设施

现行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目标是:强化城市基础设施,都市圈内城镇的电力、燃气、供水、通讯、防洪、排涝等设施应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同类城镇的水平。

(一)供电

1999年全市最高负荷为213万千瓦(2000年为233万千瓦),距规划预测的2000年达到300万千瓦的指标与一定的差距。按照规划要求,“九五”期间已建成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扩建了220千伏殷乡、莫愁湖、盘城、雨花等9座输变电工程,规划近期要完成的500千伏供电线路和1座500千伏变电站已完成建成;规划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站7座的任务已超额完成;规划明城墙以内地区逐步取消架空线的计划正在实施。未按规划实施的有:下关电厂就地进行了改造,未实施搬迁计划;西渡电厂一

期工程没有如期建设。

供电规划和电网建设实施情况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是相适应的,供电规划总体实施情况良好,个别供电设施的空间安排、建设时序与规划预还有一定距离。

(二)供气

主城居民燃气气化率99年底为99.5%,超过了2000年达到95%的规划目标;99年已建成的50万米3/日轻油制气厂,超过了规划近期建成23米3/日油制气厂的预期规模;液化气99年全社会总供气量为11.2万吨,基本达到2010年规划16万T/年的供应量的阶段目标;煤气供气规模99年底为83万米3/日(其中市政公用局系统内为58万米3/日,梅山冶金公司25万米3/日),储气能力为50万米3,基本实现了“逐步实现以煤气为主、液化气为辅、油制气调峰补充的供气结构”目标。

与规划目标有一定差距的有:现状煤气总供气规模、总储气能力,与规划2010年煤气总供气规模达到495万米3/日、总储气规模达到220万米3的远期目标距离较大;玄武湖气柜还未搬迁、目前仍在使用,对玄武湖景区景观和周边安全造成较大影响;规划拟建的中保、窑上村、浦口、沧波门等地区的气柜未实施,有些设施预留用地已被其他建设挤占,如中保煤气柜。

(三)供水

1.根据现行总体规划:2010年主城供水规模为300万T/日,生活用水指标为550升/人日,供水普及率100%;要新建城北水厂、扩建城南、北河口水厂,保留上元门水厂,逐步取消中华门、大桥水厂。

至99年,主城实际供水规模为160万T/日(2000年7月供水高峰值为140万T/日),距主城近期供水规模达到220万T/日的规划要求虽还有一定距离,但已基本满足用水高峰的需求;99年人均生活用水量为482升/人日,供水普及率已达100%;城北水厂一期工程25万T/日规模已建成,北河口水厂已扩建至90万吨/日规模,城南水厂的扩建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中华门水厂已取消,大桥水厂,作为玄武湖的引水专用水厂继续保留,供水能力基本适应了生产生活用水的发展需要。

南京市情简介英文版

南京市情简介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古老而又充满活力,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都市重合交融。曾被联合国授予“人居环境特别奖”,获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Nanjing is the ca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ancient and vibr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nd a modern metropolis blend coincide. The United Nations has been awarded the "Habitat Environment Special Award", won the honorary title of National Top Ten Health City,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 ten cities nationwide, the National Garden City, outstanding tourist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del city and so on. 地理环境 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距入海口380公里,为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南京处三面环山, 一面临水山环水绕的河谷盆地,境内山峦环抱,湖川偎依,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是四季分明的旅游城市。 孙中山先生就曾经这样赞誉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Nanjing Yangtze River Delta, 380 km away from the estuary, to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main artery of the Yangtze River waterway stuff and north-south Beijing-Shanghai railway land aorta, known as the "gateway to the southeast, north and south of the throat," said. Nanjing place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facing the water mountain water ring around the valley basin, surrounded by the territory of mountains, lakes River snuggled superior natural conditions, rich, belonging to north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sunshine and abundant rainfall. It is mild and humid climate with four distinct seasons tourist city. Sun Yat-sen in Nanjing once this praise: "The position is a goodness in the region, which places high mountains, deep water, plains, three works of nature, a bell Yu, Cheng metropolis in the world of hard to find this nirvana too. "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

按照规划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由主城,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副城构成。新城包括龙潭新城、汤山新城、禄口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桥林新城、永阳新城、淳溪新城。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区。 都市区将形成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其中城市中心由“新街口—河西—南站地区”共同构成,承载南京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职能。三个副城的设置,规划形成江北(浦口)、东山和仙林三个城市副中心,江北将“相对独立发展”。江宁规划的城市中心是在目前的凤凰港一带。仙林新市区,目前是集中主要精力在发展大学城片区,而预留的城市中心是百水桥一带。江北新城的城市中心,则不是在珠江镇,而是位于石佛寺一带,这是江北新城的一个滨江城市中心 【南京构建城际交通圈,两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交通将构建以“2133、3155”为畅达目标,“2133”是指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内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达;都市区通勤交通3刻钟(45分钟)通达;主城内30分钟通达。“3155”是指城市任意一点驱车15分钟上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域所有规划村(或集中居民点)15分钟内能通达国省干线公路网;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达公交、地铁车站。【将建成16条过江通道、16条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道路上,南京将规划形成“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城市快速路系统。同时将规划有16条过江通道,建成1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南京规划提升公共服务】[仙林江北江宁都有三级医院] [步行8分钟到社区中心][打造30处地区商贸中心][9大片区集中供热] 南京在文化设施上建立五级文化设施体系,及市级文化设施集聚区、市级文化设施副中心、地区(新城)级文化设施中心、社区(新市镇)级文化设施中心、基层社区(村)级文化设施中心。 教育设施上,将把幼儿园服务半径控制在250米足有,小学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左右,初中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左右。 医疗卫生方面,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同时在仙林和江北两个副城中心各建一所三级医院,河西将增设一所三级医院,江宁也将扩建一家三级医院。实现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覆盖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辐射的功能。在保障设施方面也将全面发展。 主城划分5大片区重点发展服务业。产业布局上,现代服务业主要在主城发展,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商务、信息服务、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主城将形成四大服务产业聚集区,分别是老城服务业集聚区,河西服务业集聚区,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 主城外结合副城和新城,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钢铁、航空物流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并规划引导形成十二个先进制造业板块。 1、南京的城市性质与定位是什么 南京的城市性质被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三角承东启西的重要中心城市”;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介绍南京导游词

介绍南京导游词 导读:南京导游词800 字南京以“博爱之都”闻名海内外,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积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800 万人,下辖11区2 县。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区附近东有紫金山,西有清凉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栖霞山。紫金山由东向西延伸,从南京城中横穿而过,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两条水系,南为秦淮河,北为金川河。除此之外,还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京的城东和城西。山与水的交织,共同造就了地形险要,山水壮丽的南京城。 由于南京城山环水绕,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472 年,越王勾践命范蠡最早在此建城,也就有了南京的第一个名字“越城”。从越城算起,南京的建城史已有近2500 年。古城南京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位列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在此定都的朝代有:东吴、东晋、南朝时的宋、齐、梁、陈、以及后来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故而南京又被称作“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朝历代为南京留下了许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邺、建康、蒋州、江宁、昇州、集庆、应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南京的得名来源于明朝初年,当时的南京叫应天府,朱元璋曾经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南京,后来国都虽然没有迁成,但是南京的名称却一直保留下来。 中国的近代史从南京开始,也在南京结束。1842 年,清政府在南京下关的江面上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

条约》。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全新时代。 今日南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齐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已开通覆盖国内45 个城市以及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在内的国内外航线。南京港地处长江下游黄金水道,目前通航五大洲近50 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南京市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城市建设,南京第二长江大桥、南京第三长江大桥、玄武湖隧道、九华山隧道、赛虹桥立交桥、华东最大的双桥门五层立交等均已建成通车,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能力,进一步优化了南京的投资环境。 南京是我省惟一跨江发展的城市,在我省沿海、沿江、沿线开放格局中处于枢纽位置,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全国六大通讯枢纽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支柱产业。 近年来,南京外向型经济成果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明显增加。金陵石化、南汽集团、熊猫电子等著名企业实力雄厚、产品畅销国内外,苏宁集团已经成长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龙头老大,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南 京还是全国高等教育和科研重镇,科教实力雄厚,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发达,为南京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京城市品牌众多,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南京的绿化水平全国闻名,森林覆盖率达到23%,森林与城市绿地在改

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翻译与外语写作 翻译题目及标准答案(苦心整理)

同样,就气候变化而言,可持续发展也是解决办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专家一致认为,廉价能源的时代即将终结。替代技术是我们所希望的获得更清洁廉价能源的最佳办法之一。在这方面,新的“绿色革命”正在进行。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新报告,去年有1 480亿美元的新资金投入可持续能源,比2007 年增加60%,占所有新发电能力的23%。 我们各国和国际领导人的工作,是帮助指导和加快这一新生的经济转型。我们需要改变整个发达世界的社会行为和消费模式。我们还必须帮助发展中国家“绿化”经济,尽量推广气候友好型技术。 我们可以在北海道向前迈进一大步。铭记我们对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最贫穷国家所负有责任,我们必须向全球适应基金充分注资,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我们期待12月在波兹南举行气候变化问题首脑会议——并展望2009年举行哥本哈根会议,同时还必须推动关于限制温室气体全面协定的谈判。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为这项追求注入紧迫感,表现出真正的领导风范。仅为遥远的2050年制订目标还不够。我们现在如要认真推动变革,就还需要制订到2020年的中期时间表。 最后,北海道将考验我们对千年发展目标的承诺。仅就非洲而言,各捐助方已提出到2010年每年认捐620亿美元。我们必须要帮助的人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在分娩过程中不必要地死去的母亲,因出生后头两年营养不足而终生发育不良的幼儿。我们承诺帮助他们。现在是履行承诺的时候了。 在人们最近的记忆中,全球经济从未受到这样的压力。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证明我们能够开展全球合作,以提供切实的成果:满足饥民和穷人的需求,促进共享可持续能源技术,在气候变化面前拯救世界,并保持全球经济增长。 这些都是联系我们的纽带。我们必须在北海道乃至今后行动起来——不仅是因为这确实是一项正确的行动,而且还因为这也符合我们领悟到的所有自身利益。 With climate change, as wel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gures large in the solution. Most experts agree that we are nearing the end of cheap energy. Alternative technologies are among our best hopes for cleaner, affordable power. Here, too, a new "green revolution" is underway.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 has found that $148 billion in new funding went into sustainable energy last year, up 60 percent from 2006 and accounting for 23 percent of new power-generating capacity. Our job, a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aders, is to assist in guiding and hastening this nascen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We need to change social behavior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throughout the developed world. And we must help developing countries "green" their economies by spreading climate-friendly technologies as broadly as possible. We can take a big step forward in Hokkaido. Mindful of our responsibilities to the poorest nations most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we must fully fund the global Adaptation Fund and make it operational. Looking forward to the December climate change summit in Poznan -- and to Copenhagen in 2009 -- we must push ahead with negotiations for 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limiting greenhouse gases. Above all, we need to inject a sense of urgency and real leadership into this quest. It is not enough to set goals for 2050, far down the road. We need a middle-term timeline to 2020 if we are serious about promoting change now. Lastly, Hokkaido will test our commitment to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For Africa alone, donors have pledged $62 billion a year by 2010. Those in need have faces: mothers who die needlessly in

历史文化古城南京说明介绍(完整编辑版)

历史文化名城——南京 一、城市简介 南京,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南京现辖11个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2个县(高淳、溧水),总人口约770万人。 南京,山环水抱,葱茏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与此,因此,

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六朝文物举世闻名。 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练,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过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簇,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 2010)实施回顾与评价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 实施回顾与评价 (初稿)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课题组 2 0 0 0 年 10月

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一、开展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的必要性 (1) 二、总体规划回顾与评价的主要结论 (2) 第二部分回顾与评价 一、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4) 二、人口与城市化 (8) 三、城镇空间布局与发展方向 (9) 四、产业空间布局 (14) 五、交通设施 (16) 六、市政设施 (18) 七、城市生态环境 (22) 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26) 九、城市公共设施 (29) 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 (34) 第三部分问题分析 一、规划不足部分 (36) 二、相关影响因素 (39) 第四部分对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的建议 一、对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内容的调整建议 (43) 二、关于总体规划方法论方面的调整建议 (51)

第一部分概述 一.开展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的必要性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是1990年编制,1992年编制完成,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之际,正好迎来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经过“三年面貌大变”和新三年的城市建设,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都市圈空间格局已基本拉开,道路交通骨架、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等近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对南京的城市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现行总体规划编制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在当时是难以预料得到的。从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由适应——不适应——重新适应的动态平衡关系,城市总体规划根据需要不断的滚动调整、完善、提高,是正常的,也是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的。 根据国内外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一定时间、或者社会经济背景发生重大变化时,都要定期或在需要时进行回顾与反思(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称之为检讨),如新加坡在“规划法令1985”中明确规定,“总体规划图每五年必须至少检讨一次”;深圳市也提出,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至少每隔五年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讨;广州市也正在计划以年报的形式,对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开展定期评估。其共同的目的就要使城市总体规划不断地适应和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南京开展对现行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回顾与评价,了解城市动态发展的状况,分析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城市规划之间的距离,还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确定对现行总体规划调整的重点 2.为今后五—十年政府决策城市建设重点提供依据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南京外国语小升初英语综合能力测试(WORD解析班)2004年

2004 年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综合能力测试卷 1、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2、请考生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3、请考试用英文或数字答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一、会会老朋友(此题满分10 分;每词1 分)记得下面图中的人物是谁吗?他们都是你 小学英语课本中的老朋友啊,想一想,在空格上可以填上什么词,注意每格一词喔! 1.Lily and Lucy are twin sisters. Their family name is Green . 2.Mr and Mrs Green have two children, Jim and Kate . They have a dog in their family. Its name is Bobby. 3.Tom and Ann are brother and sister. Mr and Mrs Read are their parents . 4.Lin Tao, Jim and Helen, go to the same school. Their teachers are Mr Zhang and _Miss Gao. 5.Ben is from USA . He’s a student in China now. 注: 以上答案不可考,部分人名为牛津小学英语课本内容。 二、唱着儿歌走(此题满分15 分;每空1 分) (一)复习儿歌下面的歌词都来自你的小学英语课本,想一想,在空格上可以填写什么词 ,注意仍然是每格一词喔! All the 1 Birds All the birds sing up 2 in the trees. Now the spring is coming! Listen. Listen, what do they 3 say ? Spring- time is the time to be gay. If you’r e happy If you’r 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4 hands If you’r 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am you feet…. If you’r e happy and you know it, wink your 5 eye . (二)写新儿歌 读下面四首儿歌,在每个空当中填写一个合适的英语单词,使儿歌读来押韵流畅。 1.Jack and John are going to a zoo. Mike is going there , 1 too

南京城市概况导游词文档6篇

南京城市概况导游词文档6篇Nanjing City profile guide words 编订:JinTai College

南京城市概况导游词文档6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江苏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南京城市概况导游词文档 2、篇章2:南京城市概况导游词文档 3、篇章3:南京城市概况导游词文档 4、篇章4:导游词扬州城市概况文档 5、篇章5:导游词扬州城市概况文档 6、篇章6:导游词扬州城市概况文档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同时又是一座崭新发展的城市。下面是带来的南京城市概况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 篇章1:南京城市概况导游词文档

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中华旅行社全体员 工对大家来到我们南京光观游览表示热忱的欢迎,在这我先自 我介绍一下,我姓王,大家在接下来的行程当中称呼我小王或者王导就可以了。我会本着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为大家尽心尽力的去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呢,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够得到各位的配合与支持,从而促进我们服务质量的提高,使大家能够玩的愉快,走的顺利。 南京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美好山水正期待您的领略, 秀丽风光正等待您的欣赏。愿此次的南京之旅能够成为您的度假天堂。在这里预祝各位在接下来的行程当中玩的开心,玩的顺利。称心而来,满意而归。 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切辽阔的 江淮平原,他是江苏省的省会,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及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之一。南京面积6598平方公里,人口近800万,气候属于北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南京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盘,石城虎踞”之称。

2010年南京大学615文学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文学 一、名词解释(50分10题) 1、春秋笔法 2、《昭明文选》 3、明传奇 4、《彷徨》 5、“新感觉派” 6、文革“潜流文学” 7、荒诞戏剧派 8、《卡拉马佐夫兄弟》 二、问答题(100分6题选4题多做扣分) 1、默写苏轼《和子由渑池换旧》、《出颖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六月二十日夜渡 海》三首诗中的一首,并结合所默写诗以外的苏轼诗作,简谈你对苏轼的理解。 2、略谈桐城文派的发展过程。 3、选择一位作家,结合文学史知识解读他(她)分别写于1949年前和写于1949年后的两 部作品,并作比较。 4、20世纪880年代的“文革”叙事有哪些类型?试做论析。 5、请以具体作品为例,阐述鲁迅对外国文学的接受。 6、试以你所熟悉的文学理论教材为例,比较各类文学里理论教材的特点,谈谈你对外国 文学理论教材现状的看法。 南京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文学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50分10题) 1、春秋笔法:《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2、《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由萧统(梁昭明太子)在东宫时延集文人们共同编订而成。又称《文选》。《文选》选录了从先秦到齐、梁时期一百三十位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家的作品,共七百余篇。《文选》的序文明确提出了选文的标准是“以能文为体”,具体特征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也就是说只有善用典故或辞,善用形容比喻,辞采精巧华丽,内容有意义的文章才能入选。虽然《文选》遗漏了许多优秀文人的作品,乐府民歌的收录也甚少,但这仍是一部精挑细选的好文学选本,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杜甫教育他的儿子要“熟精文选理”(《宗武生日》)宋代谚语也说:“文选烂,秀才半”(陆游《老学庵笔记》),可以看出它在后代的广泛影响。 3、明传奇:传奇是南戏系统各剧种剧本的总称。明传奇指当时活跃在舞台上的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声腔及由它们流变的诸腔演出的剧本。它的数量,据目前所知,约有2600种。同一剧本,往往可以通过“改调”的方法,用他种声腔演唱,没有严格的限制。 4、《彷徨》:《彷徨》收入鲁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首篇《祝福》写于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月调研英语试题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一月 调研 英语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y is the man so hungry? A. He is on a diet. B. He hasn’t eaten today. C. He has only had a burger today. 2.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Strangers. B. Business partners. C. Postman and customer.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A. Listening to the radio. B. Watching television. C. Reading an ad magazine. 4. Why won’t the man go to college after graduation? A. His grades aren’t good enough. B. He never wants to go to college. C. His father asked him to work first. 5. How much money will the man give the woman? A. Five dollars. B. Seven dollars. C. Eight dollars.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0.5铁水外流重大事故的通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0·5”铁水外流重大事故的通报 安监总管四〔2011〕1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2011年10月5日11时40分左右,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股份)炼铁厂5号高炉在停炉准备过程中发生铁水外流事故,造成12人死亡、1人烫伤。南钢股份于1999年3月由原南京钢铁集团公司部分改制设立,由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民营企业)控股。南钢股份是集矿石采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目前具有800万吨钢、700万吨钢材的产能,主要有中板、中厚板(卷)、棒材、带钢和型材等五大类产品,现有职工11000余人。 南钢股份炼铁厂5号高炉于1998年建成投产,2006年停炉,2007年6月19日大修后开炉。炉容为402立方米,年产能为50万吨,高炉设有14个风口和1个出铁口,采用碳砖+陶瓷杯水冷炉底结构以及PW无钟炉顶上料方式。2011年10月5日7时30分,南钢股份炼铁厂5号高炉按照停炉方案要求降料线9-10米进行预休风操作。预休风期间,拆除了炉顶大放散阀和煤气取样管,安装了炉顶打水装置,割开了残铁口处炉皮,并取下了残铁口处冷却壁,同时对5号炉界区内净、荒煤气及高炉富氧等设施进行安全处理,并与公共部分管线隔断。11时37分左右,进行复风。11时40分左右,现场作业人员在安装残铁沟时,大量铁水突然从残铁口预开位置流出,造成在残铁平台上的12人死亡、1人受伤。 据初步分析,该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炉缸内部碳砖受侵蚀变薄,在对其强度检测和论证评估不充分的情况下割开了残铁口处炉皮,复风操作使炉内压力升高,导致铁水击穿炉壁流出。事故详细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依据有关规定,国务院安委会已对该起事故的查处实行挂牌督办,查处结果将向社会公布。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冶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类似事故发生,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建立严格的检修制度,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各冶金企业要认真吸取这起事故的教训,在高炉停炉时,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设立统一的指挥部门和指挥人员,明确各单位的职责,规定各操作程序

2010年南京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真题试卷.doc

2010年南京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真题试卷 (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分数:10.00) For the definition given in each item in questions 11 to 15, find a matching word in the specified paragraph. The number given after each definition indicates the paragraph in which the word appears.(1x5)(分数:10.00) (1).pretension to knowledge not possessed(2)(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djustment(3)(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ppearing periodically(4)(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isplay of narrow-minded learning(7)(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odies invisible to the naked eye(13)(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总题数:2,分数:30.00) THE STUDY OF MAN Irving S. Lee 1 The study of man—even, the scientific study—is ancient and respectable. It goes back to Aristotle, to Hippocrates, and beyond them to obscure beginnings. Today, it is one of the chief studies of the learned. Like our other activities, it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successful part and the unsuccessful part. Speaking very generally and with due regard to numerous and important exceptions, it may be said that the successful part of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man is related to medicine, the unsuccessful part to philosophy and to the social sciences. These relations are not only historical, they are also to be seen in methods, attitudes, and traditions. 2 The successes of medicine and the medical sciences have not been lightly won; from a multitude of failures, they are the survivals and the fortunate productions of tile best or the most-favored men among an endless succession of skillful physicians though pedantry, incompetency, and charlatanry have often hindered and, in evil times, even arrested the accumulations of medical science for long periods, since Hippocrates, at least, the tradition of skillful practice has never been quite lost the tradition that combines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tradition is, especially in three elements, indispensable. 3 Hippocrates teaches, first, hard, persistent, intelligent, responsible, unremitting labor in the sickroom, not in the library;the all-round adaptation of the doctor to his task, an adaptation that is far from being merely intellectual. This is adaptation chiefl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ditioned reflexes. Something like it seems to be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mastery of any material or of effective work in any medium. 4 Hippocrates teaches, secondly, accurate observation of things and events; selection, guided by judgment born of familiarity, of the salient and the recurrent phenomena;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 and methodical exploitation. 5 Hippocrates teaches, thirdly, the judicious construction of a theory—not a philosophical theory, nor a grand effort of the imagination, nor a quasi—religious dogma, but a modest pedestrian affair, or perhaps I had better say, a useful walking stick to help on the way. 6 All this may be summed up thus: The physician must have, first, intimate habitual intuitive familiarity with things; secondly, a systematic knowledge of things; and thirdly, an effective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ings. 7 Experience shows that this is the way to success. It has long been followed in studying sickness, but hardly at all in studying the other experiences of daily life. Let us, therefore, consider more carefully what Hippocrates did and what he did not do. He was in reaction chiefly against three thing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