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号或逗号与双引号的运用

句号或逗号与双引号的运用

句号或逗号什么时候放在引号的里面或外面?

1、人物说话的,句号放引号里面。

如1、他说:“我早早就来了。”

2、“我吃过了。”她说,“你自己去吃吧。”

2、引用部分诗句、名言的,句号或逗号放引号外。

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引用完整的诗句,能独立成句的,句号放引号里。

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

4、引用的诗句或格言与下文紧紧相连,不带句号和逗号。

如“谦受益,满招损”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如果引用的成分是完整的就放在引号里面。其余引用不完整、部分的放在外面。口诀:完内不完外。

句号、逗号与后引号如何放置

句号、逗号与后引号如何放置 先说句号跟后引号的位置关系。使用引号后,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要看引文是如何被使用的。 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引文的句子是完整的,而且被独立地使用。这时,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例如: (1)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2)“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恩格斯曾这样说。 (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许多科学名著都写得既有文采,又好懂。所以,才广泛流传。 (1)至(3)中的引文,是被独立使用的,引号内的句子是完整的,句号标示的是引号内引文句子的结束,因此应当放在引号之内。也就是说,这个句号是独立成句的引文的句号。 另一种情况是,引文是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时句号应放在引号外。例如: (4)格斯曾经深刻地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5)这些情况生动地表明,缺乏文采的文章,的确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6)上面的事例再一次告诉我们,“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4)至(6)中的引文,都不是独立使用的,都是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把句号放在引号之外,让句号来标示整个句子的结束。也就是说,这个句号是整个句子的句号,而不是引文的句号。 再说说跟“某某说”有关的句子,这涉及后引号前的句号和逗号。 插入性的“某某说”后面应当用逗号。例如: (7)“他昨天去北京了。”哥哥说,“下月就回来。” (8)“他昨天去北京了,”哥哥说,“下月就回来。” “某某说”是插在同一人的一句话或一段话中的,目的是指明说话人。例如例(7)和例(8)中的说话人是“哥哥”。这时,“某某说”后面不能用冒号。如果用冒号,就只能说明“某某说”后面的话语是谁说的,而不能指明“某某说”前面的话语是谁说的。因此,这时在“某某说”后面使用冒号是错误的。 “某某说”前面的话语,可以是半句,也可以是一句。是半句的时候,一般用逗号,如例(8)在“他昨天去北京了”后用逗号。是一句的时候,可以用句号,如例(7)在“他昨天去北京了”后用句号。也可以用问号或叹号。例如: (9)“他一个人去北京了?”哥哥问,“什么时候回来?” (10)“他一个人去北京了!”哥哥说,“怎么也不跟我打招呼?”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认识和运用

《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认识和运用》教学设计国门小学李建英 教学目标: 1、认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 2、会在句子中正确使用逗号,感叹号,问号,句号。 3、激发学生学习标点符号的兴趣,乐学标点符号。 教学中难点: 会在句子中正确使用逗号,感叹号,问号,句号。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对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标点符号比较抽象,不简易记住,为了更好的记住和正确的使用,我们先来认识他们。 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1)介绍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的样子。 课件出示:句号(,))像个小圆圈。 逗号(。)像只小蝌蚪。 问号(?)像只小耳朵。 感叹号(!)像个小炸弹。 二、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运用方法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那么你想知道该如何运用它们吗? 1、课件出示:一句话说完用句号(。)句号大凡表示两个内容,谁在干什么,或谁怎样。 例如:我爱祖国。(这句话说完了,所以要用句号。) 2、课件出示(2)话没说完用逗号(,)。 例如:秋风一吹(,)树叶落下来(。)“秋风一吹”话没说完这里要用逗号。“树叶落下来了”这句话说完了,所以要用句号。 3、课件出示如有问题用问号(?)。大凡用在带有疑问,请求句子上。 例如:你要上哪去?这是一个带有疑问的句子,所以用问号。 4、课件出示感叹,赞赏,惊异用感叹号(!)。 例如;这朵花真美呀!这是一句带有赞赏的句子,所以要用感叹号。 三、巩固记忆,总结用法。 (一)为了便当记住,老师编了一首儿歌,帮助记忆。 我是学习标点的小能手 我是句号小圆圈,用来表示话说完。 我是逗号(,)小蝌蚪,话没说完就用我. 我是问号(?)小耳朵,表示一句问话完. 我是感叹号(!)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

标点符号用法---引文末尾的点号和引号的位置关系

标点符号用法——引文末尾的点号和引号的位置关系标点符号的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其中“引文末尾的点号和引号的位置关系”考查频率非常高。在很多学习材料中,都做出了这样的解释:当引文是完整独立引用时,引文末尾的点号要放在引号内;如果把引文当作自己的表述的一部分,那么引文末尾不应用点号(问号、叹号除外)。 但是,对于这一解释,很多学生一头雾水,到底什么时候引文独立完整,什么时候引文成为自己表述的一部分了呢,笔者根据多年指导学生高考备考的经验,总结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希望对莘莘学子有所帮助。 这个方法就是:看引文之前有无冒号。一般说来,引文前有冒号表明引文独立完整,引文末尾的点号放在引号内,反之则反。 例如下面这句话: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引文前没有冒号,故引文不独立,引文末尾不用点号,只在引号后用一句号,表明全句的终结。 但是这句话如果改为: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同样是可以的,因为引文前有冒号,故引文独立,应在引文末尾用句号。 需要提醒的是,运用这一规律有两个例外: (一)引文出现在句首。引文出现在句首,当然之前不可能有冒号,但这时引文一定是不独立吗?不一定。例如: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目前,这份写在河南省实验中学信笺上的辞职申请,在社交媒体疯传。 在这句话中,虽然没有引号,但句首的引文意思完整,与下文语意界限清晰,完全可以看作引文独立完整,引文末尾应加句号。 当然,如果引文内容与下文联系紧密,也可看作引文不独立。如: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基层,倾听老百姓的心声。 (二)引文在句子中做某一成分。这时引文一定是不独立的,而引文不独立是不能用冒号的。例如: 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真实写照。 在此句,引文做句子的主语,所以是不独立的,应删去冒号和引文末尾的句号。

引号中的句号用法

一句话,引号什么时候放在句号里面,什么时候放在句号外面? 引号内的内容是引用的那么句号在外边例如俗话说的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是说的话则句号在里面如我对你说:“这就是引号跟句号的使用方法。”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例如: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二、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

标点符号使用注意事项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详版) 顿号是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表示句子内部最小停顿的符号。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如果对顿号特点理解不清,就会造成“顿”冠“逗”戴。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95年) [点拨]这儿“三、四”是两个相临的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顿号、逗号的停顿分不清) 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评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点拨]举办的活动内容共三大类,第一大类“文艺评论活动”,第二大类“文物、美术、摄影展览”,第三大类“经贸活动”,三大类之间用逗号断开,第二大类中又有三小类,小类之间用顿号断开。解这类题一定要分清大类、小类的层次。这样不分顿号和逗号的使用造成内容层次的混乱。又如: ⑴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⑵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2005年绵阳卷) ⑶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做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点拨]⑴“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⑵中“农业、工业”是一个层次,和“人民的生活、健康”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两级并列成分中不要都用顿号,应将“工业”后的顿号改为逗号。⑶顿号用在并列词语之间表停顿,这是不错的,但却有两处不妥。玉米、小麦是一类,与“油料”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逗号;“油料”后边的顿号应删掉,因为已用了连词“和”。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97年)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句号加在引号里面或加在引号外面有何区别

句号加在引号里面或加在引号外面有何区别?在考试当中应该怎样区分这两种情况呢? 答:同学,你好!结合实例为你讲解如下: 先看相关口诀: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泽东说:“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2005年江西卷)(引文为直接引语,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2、间接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行文的一部分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

除外)放在引号外面或不用。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再如:“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2005 年山东卷)(引文为间接引用,引语作为行文的一部分,所以引号里的句号应放在外面) 3、除了引用以外,使用引号的情况还有:

(1)表示着重指出或突出强调的词语,可以加上引号。如: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2)表示讽刺和否定的词语,可以加上引号。如: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 (3)有特定称谓的词语,可加上引号。如: 老根据地的人民亲热地叫它“量天尺”。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今天是“五一”。 (4)拟声词、译音词要用引号。如: 河水“哗啦啦”地流。 车轮“轰隆轰隆”地响。 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

逗号-顿号-分号-句号的用法

逗号-顿号-分号-句号的用法

逗号的用法 一、用于需要分隔的主语和谓语之间 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不用逗号。但主语和谓语如果比较长,需要加逗号以表示说话时中间有停顿,也便于阅读时分清句法结构。例如:(1)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的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生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2)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叶圣陶《苏州园林》) 关于逗号用法的例句中的着重号均为本书引用时所加。例(l)的主语较长,其后有停顿。例(2)的谓语较长,而且是主谓结构充当谓语,前面不加逗号,与全句的主语的界限不易分清。 有些句子虽短,在主语和谓语的界限不清楚时也需要加逗号分隔,这种情况常见于古籍。例如《老子》第一章的一个句子有三种标点法: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本句由两个分句组成,从换气的需要来说,中间

加一个逗号表示停顿一次就够了,如例(3)。但在这样分出来的两个分句中,主语和谓语和界限是不清楚的,所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需要加逗号表示语法上的停顿。由于对原意的理解不同,例(4)和(5)对主语和谓语的界限的划分也不同。 句子不论长短,在主语需要强调时,其后加逗号同谓语分隔。例如: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况《劝学》) (7)她,教了三十年的书,绝不能看着一个人才被埋没。(李心田《永不忘记》) 二、用于带语气词的主语之后 主语后边如果带有“啊”“呢”“呐”“么”“嘛”“吧”等语气词,说话时有停顿,用逗号表示。例如: (1)祖国的海洋啊,多少人为你歌唱,多少人为你奔忙!(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2)他呢,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把头深深地埋进校样中。(金平《老校对员》) 三、用于需要与动词分隔的长宾语之前 动词和宾语的联系比较紧密,中间一般不必加逗号。有一类提示性动词(如:表示、指出、声明、

逗号 顿号 分号 句号地用法

逗号的用法 一、用于需要分隔的主语和谓语之间 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不用逗号。但主语和谓语如果比较长,需要加逗号以表示说话时中间有停顿,也便于阅读时分清句法结构。例如: (1)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的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生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2)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叶圣陶《苏州园林》) 关于逗号用法的例句中的着重号均为本书引用时所加。例(l)的主语较长,其后有停顿。例(2)的谓语较长,而且是主谓结构充当谓语,前面不加逗号,与全句的主语的界限不易分清。有些句子虽短,在主语和谓语的界限不清楚时也需要加逗号分隔,这种情况常见于古籍。例如《老子》第一章的一个句子有三种标点法: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本句由两个分句组成,从换气的需要来说,中间加一个逗号表示停顿一次就够了,如例(3)。但在这样分出来的两个分句中,主语和谓语和界限是不清楚的,所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需要加逗号表示语法上的停顿。由于对原意的理解不同,例(4)和(5)对主语和谓语的界限的划分也不同。 句子不论长短,在主语需要强调时,其后加逗号同谓语分隔。例如: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况《劝学》) (7)她,教了三十年的书,绝不能看着一个人才被埋没。(李心田《永不忘记》)

二、用于带语气词的主语之后 主语后边如果带有“啊”“呢”“呐”“么”“嘛”“吧”等语气词,说话时有停顿,用逗号表示。例如: (1)祖国的海洋啊,多少人为你歌唱,多少人为你奔忙!(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2)他呢,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把头深深地埋进校样中。(金平《老校对员》) 三、用于需要与动词分隔的长宾语之前 动词和宾语的联系比较紧密,中间一般不必加逗号。有一类提示性动词(如:表示、指出、声明、反映、报道、认为、觉得、相信、发现、看到、听说、知道、建议),宾语往往较长,在动词和宾语之间有停顿时加逗号表示。例如: (1)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是生存在第三纪之末与第四纪之初。(李四光《人类的出现》) (2)考古学表明,鲸鱼也曾登过陆,终因躯体庞大沉重,还是回归大海去了。(徐世廷《生物几何学》) 例(l)的宾语是单句形式,例(2)的宾语是复句形式,都比较长,前面加逗号表示停顿,帮助分清句法结构。如果为了强调提起下文,逗号可改用冒号。如果宾语是名词性短语,前面不能用逗号,比较: (3)他认识到,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4)他认识到他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例(3)的宾语是谓语短语(句子形式),有相对的独立性,前面可以加逗号。例(4)的宾语是名词性短语,在句中没有独立性,前面不能加逗号。 四、用于前置的谓语之后 (1) “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顺口溜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认识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可是这些标点他们不会使用。个别孩子“逗号”乱用。比如在写话或连词成句中,他们往往会把“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写成“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 标点符号虽然小,但犹如一滴水珠,能折射出孩子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如果在孩子的一段习作中,能正确使用标点,不用错一个标点,那么,这个孩子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定是非常扎实的,无须考查字词句的掌握情况,只需看看标点即可,因为标点符号在很多时候都比字词句的掌握更难。 本文搜罗了常用标点的顺口溜,适用于学前或低年级孩子。家有学前班或者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宝妈可以转发&收藏哦!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打印出来贴在家里。顺口溜给孩子留着每天背一背,打下基础,以后练习造句或者写作文就不用担心娃出错啦! 写文章,要周到,讲清楚,最重要. 说话中,应停顿,一口气,说不了. 要清楚,有门道,加标点,用符号. 学习标点并不难,形状用法要牢记. 句号(.)是个小圆圈,用它表示话说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话没说完才出现. 问号(?)好象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好象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顿号(`)象粒黑芝麻,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尾巴,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两个小圆点,要说的话写后边. 引号("")两对小蝌蚪,引文引语在中间. 引人话语用引号,话里套话分双单.("``") 引号还可标书名,常用尖括来替换.(<>) 省略号(... ...),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一条线,表示注释和突变. 中间夹入注释语,一对括号要用全.(()[])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用就熟练. 第一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第二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三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四注意连续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五注意引文有问号,问号打在引号内。 2、顿号 一、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二、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打顿打逗。 三、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逗号、顿号、分号的用法

逗号、顿号、分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小学各学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和习作的学习,都离不开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列出的常用标点符号有16种,分为标号和点号两大类。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9种,点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7种。标号表示书面语言中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正确使用标号,可以使意思更加明确,语言更加精炼。点号表示句子的不同语气和不同长短的停顿。 教育部颁发的几部小学语文教学点大纲都提出,小学生要会用10种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分号、省略号、书名号。这可以作为小学阶段标点符号教学的基本依据。 常用的标点符号可以分为句内标点和句末标点。句末标点有句号、问号、叹号,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结束,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标点有逗号、顿号、分号,主要表示一句话内部的不同停顿。逗号表示一句话的停顿;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者短语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复句里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在点号中,逗号使用最频繁。一句话中凡不适合用顿号、分号、冒号的,都可以用逗号。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例如,“蚂蚁搬家真有趣,我都看入迷了。”二是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停顿。如,“太阳,渐渐地落山了。夜,慢慢地降临了。”三是表示句子内部成分的停顿。例如,“我们读一篇文章,应该分辨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例如,“菜园里大丰收,遍地都是黄瓜、丝瓜、长豆和青菜。”但并不是所有并列成分都需要用顿号,一些结合紧密,经常使用的并列词语不必用顿号隔开,如“东南西北”“诚实守信”“师生员工”等。 分号用在复句内表示并列分句的停顿。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使用分句时要注意,分号只能用在句号内,分号内不能用句号。

引号和句号的位置关系

引号和句号的位置关系——高考改错题型频率最高的考点 引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的位置关系是标点符号使用中的难点,也是历年高考改错题型中频率最高的考点,加之平时学生在使用标点的过程中,认为这无关大局,很容易忽视它们位置,因而常常在考试中失分。 引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的位置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句号在引号内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但判定是否独立成名,又是一个难点。简单实用的判定方法是:如果前引号前是冒号,引号里又是一句完整的话,就算独立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如: (1)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句中引文属独立成句的情况,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2)李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不知之,不知为不知。”(2005江西卷) (3)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2004全国1卷) (4)它一下就令人想起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5)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二.句号在引号外 如果引号前面是逗号或没有标点,引文部分就算作非独立引用,句号就应放在引号外。例如: (1)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 (2)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2004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此句中“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和“溪头荠菜花”各是话语中的一个部分,不具独立性,所以应该将它们后面的引号放到句号内。

标点符号使用注意事项

标点符号使用注意事项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详版) 顿号是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表示句子内部最小停顿的符号。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如果对顿号特点理解不清,就会造成“顿”冠“逗”戴。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95年) [点拨]这儿“三、四”是两个相临的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顿号、逗号的停顿分不清) 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评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点拨]举办的活动内容共三大类,第一大类“文艺评论活动”,第二大类“文物、美术、摄影展览”,第三大类“经贸活动”,三大类之间用逗号断开,第二大类中又有三小类,小类之间用顿号断开。解这类题一定要分清大类、小类的层次。这样不分顿号和逗号的使用造成内容层次的混乱。又如: ⑴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⑵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2005年绵阳卷) ⑶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做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点拨]⑴“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⑵中“农业、工业”是一个层次,和“人民的生活、健康”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两级并列成分中不要都用顿号,应将“工业”后的顿号改为逗号。⑶顿号用在并列词语之间表停顿,这是不错的,但却有两处不妥。玉米、小麦是一类,与“油料”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逗号;“油料”后边的顿号应删掉,因为已用了连词“和”。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97年)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句号和引号的用法

1、直接引用别人的原句或原话,句末点号放引号内,如,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间接引用应把句末点号放到引号外。如,杜甫有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辨别技巧:如果前引号前有冒号,则这个引用大多是直接引用,如果前引号前是逗号或什么也没有,那么这个引用应该是间接引用。 2、引号与句末句号位置问题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第二句是独立引文。 如果引用完整的句子,引文又独立使用,保留句末的标点并放在引号之内。 如果引文不能独立,只能作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引文后原有的标点要删除。 3、引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的位置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句号在引号内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但判定是否独立成名,又是一个难点。简单实用的判定方法是:如果前引号前是冒号,引号里又是一句完整的话,就算独立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如: (1)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句中引文属独立成句的情况,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2)李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不知之,不知为不知。”(2005江西卷) (3)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2004全国1卷) (4)它一下就令人想起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5)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二.句号在引号外 如果引号前面是逗号或没有标点,引文部分就算作非独立引用,句号就应放在引号外。例如:(1)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 (2)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2004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 此句中“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和“溪头荠菜花”各是话语中的一个部分,不具独立性,所以应该将它们后面的引号放到句号内。 (3)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2004年湖北卷) (4)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三、引文末了用问号、叹号时引号的用法 引文末了需用问号或叹号时,无论引文是独立成句,还是非独立引用,均应把问号、叹号放在引号内。例如:(1)“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2)一进校门,就看见了“为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而勤奋学习! ”的横幅标语。 (3)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基础标点符号使用规则详解—1.逗号、句号

基础标点符号使用规则详解—1.逗号、句号标点符号,是语文中每天都会用到的最基础、最常见的文字符号。既是最常见的,它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一不留神,一句话中标点符号用错,不是扣分,就是句意改变了。 系统地学习标点符号,打牢语文基础,掌握每一个细枝末节对于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逗号 逗号,是我们写作中用得最多的,它用在一句话的中间,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1两个分句中间,经常使用逗号。 例如: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或者,句子主语较长,需强调时,或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如: 1.这一朵朵金黄色的山菊花,在微风中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2.她,就是教我们语文的李老师。 3.你啊,真调皮! 3用在关联词的后面。

例如: 虽然他现在的字不太工整,但是,他已经有进步了。 逗号,简简单单,长得像小蝌蚪一样,以至于很多学生便随便一点,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在书写中,我们要注意格式。 逗号书写格式: 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正确书写示例: 放在句子中: 句号 句号是逗号最要好的小伙伴,它长得像一个甜甜圈,它们常常相伴,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一句话说完了。 例如: 1、学好语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2、只有在平时努力学习,考试才能取得好成绩。 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停顿。 例句: 1、下课了。 2、夜晚。

3、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严格要求,而且要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因为只有各方面都很优秀了才能当优秀学生。 在书写格式上面:句号紧紧挨着文字,占米子格的左下角位置。 正确书写示例: 放在句子中: 注意:标点符号不能在句首出现,如有左后一个方框是汉字,应写在汉字的右下角,与汉字占同一个方框。 课堂检测 练习: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标点。 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2、在儿童节这一天()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好看的新衣服() 3、因为他没有认真写作业()所以受到了惩罚() 4、他就是我的爷爷()他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 5、虽然他要照顾生病的家人()但是()他的学习成绩仍然很好() 答案: 1 ,。 2 ,。 3 ,。 4 ,,。 5 ,,。

引号与逗号句号的位置

引号与逗号句号的位置 标点符号的运用相当灵活,一般都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巧性。近年来,引号与点号的位置关系成为考试频率最高的考点,加之平时学生在使用标点的过程中,总容易忽视它们位置,认为这无关大局。我们要做到正确地使用标点,就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的位置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 1.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心里有些惆怅,可是也更增加了对老人景慕的感情。 此句中如果把逗号放到引号外面,就违背了冒号的使用方法,因为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未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心里……感情”的部分就不是诗句的内容了,因此,根据第一项要求要在“不知处”后加上句号,句号也不能放在引号外。2.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 此句中也应该将逗号改为句号放到引号内,或将冒号改为逗号。 以上两句引号后面都有文字相接,再看下面两句引号后没有文字相接的情况。 3.它一下就令人想起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4.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两句冒号后都是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自然应该先加句号,再加引号。 二.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外 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 5.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2004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 此句中“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和“溪头荠菜花”各是话语中的一个部分,不具独立性,所以应该将它们后面的句号放到引号外。

引号与点号的位置

标点符号的运用相当灵活,一般都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巧性。近年来,引号与点号的位置关系成为考试频率最高的考点,加之平时学生在使用标点的过程中,总容易忽视它们位置,认为这无关大局。我们要做到正确地使用标点,就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的位置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 1.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心里有些惆怅,可是也更增加了对老人景慕的感情。 此句中如果把逗号放到引号外面,就违背了冒号的使用方法,因为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未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心里……感情”的部分就不是诗句的内容了,因此,根据第一项要求要在“不知处”后加上句号,句号也不能放在引号外。 2.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 此句中也应该将逗号改为句号放到引号内,或将冒号改为逗号。 以上两句引号后面都有文字相接,再看下面两句引号后没有文字相接的情况。 3.它一下就令人想起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

明妃尚有村。” 4.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两句冒号后都是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自然应该先加句号,再加引号。 二.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外 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 5.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2004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 此句中“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和“溪头荠菜花”各是话语中的一个部分,不具独立性,所以应该将它们后面的句号放到引号外。

引号放句号里外用法

引号的用法 如何正确使用它,记住这几个口诀就行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转载的啊)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泽东说:“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2005年江西卷)(引文为直接引语,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2、间接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行文的一部分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或不用。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再如:“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2005 年山东卷)( 引文为间接引用,引语作为行文的一部分,所以引号里的句号应放在外面) 3、除了引用以外,使用引号的情况还有: (1)表示着重指出或突出强调的词语,可以加上引号。如: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2)表示讽刺和否定的词语,可以加上引号。如: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 (3)有特定称谓的词语,可加上引号。如: 老根据地的人民亲热地叫它“量天尺”。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今天是“五一”。 (4)拟声词、译音词要用引号。如: 河水“哗啦啦”地流。 车轮“轰隆轰隆”地响。 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除此外,普通词语不能滥用引号。 例:①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97全国) (去掉引号,并把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分号来强调层次。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加引不当,属于滥用)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2 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高考题)(地名来命名的路、站、工程等均不需要使用引号,如“京广铁路”“大亚湾核电站”“三峡工程”等,所以该句中的引号应删去) 非直接引用不用引号。例: 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转述)。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因此,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注意: 1、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逗号、顿号、分号的用法

. 逗号、顿号、分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小学各学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和习作的学习,都离不开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列出的常用标点符号有16种,分为标号和点号两大类。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9种,点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7种。标号表示书面语言中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正确使用标号,可以使意思更加明确,语言更加精炼。点号表示句子的不同语气和不同长短的停顿。 教育部颁发的几部小学语文教学点大纲都提出,小学生要会用10种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分号、省略号、书名号。这可以作为小学阶段标点符号教学的基本依据。 常用的标点符号可以分为句内标点和句末标点。句末标点有句号、问号、叹号,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结束,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标点有逗号、顿号、分号,主要表示一句话内部的不同停顿。逗号表示一句话的停顿;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者短语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复句里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在点号中,逗号使用最频繁。一句话中凡不适合用顿号、分号、冒号的,都可以用逗号。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例如,“蚂蚁搬家真有趣,我都看入迷了。”二是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停顿。如,“太阳,渐渐地落山了。夜,慢慢地降临了。”三是表示句子内部成分的停顿。例如,“我们读一篇文章,应该分辨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例如,“菜园里大丰收,遍地都是黄瓜、丝瓜、长豆和青菜。”但并不是所有并列成分都需要用顿号,一些结合紧密,经常使用的并列词语不必用顿号隔开,如“东南西北”“诚实守信”“师生员工”等。 分号用在复句内表示并列分句的停顿。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使用分句时要注意,分号只能用在句号内,分号内不能用句号。 .

引号与句号

引号与句号 最近给孩子做阅读训练,遇到一个问题,当有引号出现时,如何确定一段话中有几句话。如:青蛙妈妈说:“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妈妈笑着点点头。像这段话到底有几句话呢?我认为是6句话,于是有的孩子写3句话,我就给打错了。正巧我们班的孩子在邻班上托管班,我们班的孩子就问了一下邻班的老师,为什么自己写3句话是错的。邻班的老师看了半天说,没有错啊,对的呀。后来回到办公室,邻班老师就说了这件事。我们产生了分歧,其他老师说,引号里不管有多少个句号或感叹号、问号,都算是一句话。我问为什么,老师们说,没有什么为什么,就是这么规定的。当时,我又想问,是谁规定的。不过转念一想,办公室的老师都是很有经验的低年段老师,既然都这么说了,应该不会有错。于是抱着很愧疚的心情,立刻给家长发了一线通,道了歉,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啰啰嗦嗦一大段话,很担心家长看不懂。第二天又给孩子解释了一下。但说实话,自己都觉得有些不清不楚的。 本以为,做了规定应该不会再有问题了。可今天给孩子做阅读时,又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还是借用上面那个例子,问,青蛙妈妈说了几句话?因为前面已经给孩子规定过,引号中不管有多少个句号,都算一句话。于是孩子们都认为是一句话。但很显然,这样答是不对的,青蛙妈妈明明说了4句话。这就矛盾了,我也不知道该跟孩子如何解释了。于是,只是让孩子先写上4句话。并未做任何解释。 但接下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想,也许还有其他人和我有共同的疑惑,或许网上能够找到答案。于是,下午把孩子送走之后,我便立刻回办公室上网搜索。哎,还真有。但大家也是众说风云。也有人和我们办公室的老师是一个观点。不过,不断参阅之后,还是发现了一种相对较为科学的说法。引用如下:句子,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按语气来分,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按结构来分,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中还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复句中还可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复句。当然,这些句子中还可以进一步分出小类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句子”都是着眼于语气来说的。句子的语气反映了句子的用途,即句子的交际职能。由于句子的交际职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句子就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之别。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是语调和语气助词(也可不用语气助词)。语调反映在书面上主要是表示句末停顿的三种标点——句号、问号、感叹号。 哦,这下我明白了,原来我们产生分歧的原因是我们划分的标准不同。前面那个例段,按上述的语气标准来分,应该是六句——青蛙妈妈说了四句,小青蛙说了一句,最后作者的叙述也是一句。而我们办公室老师之所以说它“只有三句话”,是因为她采用了另一种分的标准——按句子的结构来分。主谓句的结构是“主语+谓语(或带宾语)”,这样,“青蛙妈妈说……”和“小青蛙说……”,就只有两个谓句了;尽管在“青蛙妈妈说”的后面有四句话,但它们只充当“说”的宾语,仍饱含在一个主谓句中。然而,阅读教学中所说的“几个句子”或“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