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人生教程考试2015年11月25日(1) (1)

美学与人生教程考试2015年11月25日(1) (1)
美学与人生教程考试2015年11月25日(1) (1)

美学与人生教程考试2015年11月25日

1

【单选题】(2分)

“美学之父”是(C)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鲍姆嘉通

D. 莱辛

2

【单选题】(2分)

康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B)

A. 《纯粹理性批判》

B. 《判断力批判》

C. 《实践理性批判》

D. 《反思批判》

3

【单选题】(2分)

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将其作为两个主要审美范畴进行论述的是(D)

A. 哈奇生

B. 夏夫兹博里

C. 休谟

D. 博克

4

【单选题】(2分)

黑格尔的美学观是(A)

A. 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

B. 美是和谐

C. 美是鲜明的颜色

D. 美是数的和谐

5

【单选题】(2分)

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是(C)

A. 别林斯基

B. 车尔尼雪夫斯基

C. 马克思

D. 列宁

6

【单选题】(2分)

最早区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人是(D)

A. 毕达哥拉斯

B. 德谟克利特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7

【单选题】(2分)

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人是(A)

A. 亚里士多德

B. 伊壁鸠鲁

C. 巴门尼德

D. 朗吉弩斯

8

【单选题】(2分)

庄子的美学观是(B)

A. 君子成人之美

B.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C. 充实之谓美

D. 美在虚实

9

【单选题】(2分)

认为崇高在于“无形式”的人是(A)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费希特

D. 叔本华

10

【单选题】(2分)

汉代《说文解字》里“美”字的意思是(D)

A. 羊人为美

B. 羊综合感觉为美

C. 羊生殖崇拜为美

D. 羊大为美

11

【单选题】(2分)

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B》

A. 《诗经》

B. 《尚书》

C. 《庄子》

D. 《论语》

12

【单选题】(2分)

强调“尽善尽美”的是(B)

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子

D. 荀子

13

【单选题】(2分)

认为文艺是“模仿的模仿”的人是(C)

A. 苏格拉底

B. 德谟克利特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14

【单选题】(2分)

苏珊·朗格提出的文艺本质说是(D)

A. 表现说

B. 神授说

C. 无意识说

D. 符号说

15

【单选题】(2分)

提出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的人是(A)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16

【单选题】(2分)

被称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的是(A)

A. 诗言志

B. 文载道

C. 诗缘情

D. 诗赋欲丽

17

【单选题】(2分)

下列作家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是(A)

A. 杜甫

B. 李白

C. 汤显祖

D. 屈原

18

【单选题】(2分)

下列人物属于文艺模仿说代表人物的是(D)

A. 弗洛伊德

B. 阿德勒

C. 达尔文

D. 亚里士多德

19

【单选题】(2分)

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认同的文艺起源说是(A)

A. 巫术仪式说

C. 表现说

D. 表现更高实体说

20

【单选题】(2分)

下列著作的作者是康德的是(C)

A. 《美学》

B. 《汉堡剧评》

C. 《判断力批判》

D. 《拉奥孔》

21

【单选题】(2分)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 B )

A. 美本身

B. 秩序、匀称与明确

C. 数的和谐

D. 和谐、整一

22

【单选题】(2分)

提出诗可以“兴、观、群、怨”的先秦诸子是( D )

A. 庄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孔子

23

【单选题】(2分)

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的人是( C )

A. 费希特

B. 车尔尼雪夫斯基

C. 黑格尔

D. 狄德罗

24

【单选题】(2分)

提出审美的“第六感官”这一概念的人是( A )

A. 夏夫兹博里

B. 柏克

C. 培根

D. 洛克

25

【单选题】(2分)

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人是( C )

A. 荀子

B. 孔子

C. 庄子

26

【单选题】(2分)

提出文艺创作“模仿说”的人是( C )

A. 黑格尔

B. 康德

C. 柏拉图

D. 贝尔

27

【单选题】(2分)

第一次提出“崇高”这一概念的人是( A )

A. 朗吉弩斯

B. 毕达歌拉斯

C. 苏格拉底

D. 泰勒斯

28

【单选题】(2分)

文艺“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 康德

B. 贺拉斯

C. 布瓦洛

D. 雪莱

29

【单选题】(2分)

相当于“优美”这一范畴的中国概念是( D )

A. 阳刚之美

B. 雄浑

C. 大

D. 阴柔之美

30

【单选题】(2分)

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独立,其时间是在( D )

A. 1775年

B. 1757年

C. 1755年

D. 1750年

31

【单选题】(2分)

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 A)

A. 伊安篇

B. 斐多篇

C. 大希庇阿斯篇

D. 会饮篇

32

【单选题】(2分)

“隐秀”说的提出者是( D)

A. 钟嵘

B. 陆机

C. 司空图

D. 刘勰

33

【单选题】(2分)

决定着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的是以下哪个层面( D)

A. 自然物质层

B. 心理意识层

C. 知觉表象层

D. 社会历史层

34

【单选题】(2分)

德育主要依据的是( A)

A. 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

B. 理想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

C. 现实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

D. 理想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

35

【单选题】(2分)

以下陈述不属于席勒所作出的是( B)

A. “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B. “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规律。”

C. “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

D. “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36

【单选题】(2分)

以下不属于大力倡导美感的非功利性的美学家是( D)

A. 康德

B. 王国维

C. 蔡元培

D. 柏拉图

37

【单选题】(2分)

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 A)

A. 精神关系

B. 认识关系

C. 信仰关系

D. 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关系

38

【单选题】(2分)

被比作“水中盐、蜜中花”的美感心理要素是(B )

A. 通感

B. 理解

C. 想象

D. 情感

39

【单选题】(2分)

曾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的美学家是(D )

A. 朱光潜

B. 李泽厚

C. 蔡仪

D. 宗白华

40

【单选题】(2分)

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将“意境”范畴发展为“境界”的美学家是(A )

A. 王国维

B. 吕荧

C. 严羽

D. 蔡元培

41

【单选题】(2分)

曾以典型的“无我”创作方式闻名的作家是( D)

A. 雨果

B. 马拉美

C. 庞德

D. 梅里美

42

【单选题】(2分)

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是创造( C)

A. 有意境的世界

B. 有意象的世界

C. 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D. 有意象的意境世界

43

【单选题】(2分)

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 B)

A. 社会干预功能

B. 心理平衡功能

C. 道德教育功能

D. 娱乐消遣功能

44

【单选题】(2分)

艺术意象是一种( C)

A. 虚拟的存在

B. 客观的物质存在

C. 精神的存在

D. 物质—精神存在

45

【单选题】(2分)

决定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是( A)

A. 意象

B. 意境

C. 表象

D. 内容

46

【单选题】(2分)

以下不属于艺术品的基本特征的是(A )

A. 自律性

B. 他律性

C. 形式符号性

D. 开放性

47

【单选题】(2分)

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A )

A. 物质实在层

B. 意象世界层

C. 形式符号层

D. 意境超验层

48

【单选题】(2分)

将艺术的本体存在仅仅归结为艺术家直觉创造的美学家是( C)

A. 弗洛伊德

B. 荣格

C. 海德格尔

D. 克罗齐

49

【单选题】(2分)

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 B)

A. 物质实在层

B. 意象世界层

C. 形式符号层

D. 意境超验层

50

【单选题】(2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生产是(B )

A. 物质生产的重要形式

B. 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

C. 物质—生产的重要形式

D. 理性生产的重要形式

2017年6月西南大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1145]《美学与人生》大作业答案

1-5 B A A D D 6-10 A A A A A 11-15 C A C C C 16-20 A B C C A 21-25 C D C B B 26-30 B B A D A 31-35 C D C B C 36-40 B A C D B 41-45 A A B A C 46-50 B B A D B 51-55 D B D B D 56-60 B A D A C 61、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形态有哪些?探讨美的主要形态: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研究美。 从人的主观感受来研究美。 从主客观的关系来研究美。 从客观的精神理念来研究美。 从社会生活来研究美 62、简述美学史上4种关于喜剧性的理论。 喜剧性理论: 无害的丑。 突然的荣耀。 预期失望。 生命的机械化。 63、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 审美需要。 审美态度。 审美能力。

事物的审美属性。 审美环境。 64、在关于意境的各种争论中,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65、怎样理解美学上的“优美”范畴,结合一些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66、怎样理解崇高的内涵? 崇高: 外在形式是“大”。 内容与形式之间经过矛盾冲突之后的一种间接的和谐愉悦。 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的情感,由痛到快的转变是标志。 是人对无限性的一种希求。 67、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形象性。 非功利性。 情感性。 个体创造性。 68、结合美的情感性特征,谈谈你认为什么是情感?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情感? 69、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谈谈你认为什么是美? 答:个人认为美是从生活开始的。有人说过“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个人觉得美也是如此,它是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充斥着大家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世界。就像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义,坚持美以及艺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强调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反对纯艺术论。艺术再现生活现实,是生活的代替品。就连哲学家和艺术家们对于美所给的定义都不同,那么我们这些普通人对于美的理解更是多种多样了。从上述的简单罗列可以了解美的定义同样是两种倾向,即唯物的和唯心的。个人认为美是意识的产物,美感是意识对于美的感受,而物质更多的只是审美的对象。由于不同意识的观察美存在着不同的角度,因此对于美的理解是不同的,而觉得这种不同恰恰是美之所以为美的一个重要理由。 总觉得能让人身心愉悦,积极向上的也可以称之为美的。 70、谈谈你对美的非功利性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应当如何处理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精选.)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本质与现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同一个事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假象)、(错觉)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动思维)、(原点思维)。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对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未来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以及社会面貌等的)要求和设想。 1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深信不疑,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愿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去执著追求、坚决执行)的精神状态。 12、一个意志活动的完成大致要经过(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1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实践)。 14、人存在双重进化:(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 15、在讨论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其中的(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16、个人价值是指(个人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 17、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 18、(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与参考答案(2015-1-8)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 B、阿多诺 C、鲍姆嘉通 D、黑格尔 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 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 D、《走向科学的美学》 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 感的( A )。 A、直觉性 B、情感性 C 、逻辑性 D 、社会性 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 A、毕达哥拉斯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 A、德谟克利特 B 、休谟 C 、博克 D 、康德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 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 A、人生教育 B、思想教育 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 A、王国维 B 、蔡元培 C 、鲁迅D、毛泽东 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 " 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 。这是在强调( B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美感产生于( D ) A、游戏 B 、摹仿 C 、巫术 D 、社会实践 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 A、席勒 B 、柏拉图 C 、亚里土多德 D 、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 琴” ,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 1

文化创意考试题目及其答案

1.什么是文化产业,它的分类,特征 定义: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分类:第一部分文化产品的生产 一、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三、文化艺术服务四、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五、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七、工艺美术品的生产 第二部分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 八、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九、文化用品的生产十、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特征:文化产业是智慧,创意,容,符号,经济的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具体来说表现在: 1,文化产业是以容为核心、强调创意的产业。注重创意、求新求变是文化产品生产创作的规律和特点。 2,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较小,在资源相对紧、环境压力较大的条件下,其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愈加突出。 3,文化产业生产的是精神产品,具有价值增值的特点,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低投多产,具有高附加值 4,文化产业中既有现代化、大规模、拥有高新技术设备的企业,也有个体化、小规模、依靠个人创作和传统技艺发展的市场主体,因而具有广泛吸纳各类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特点。(围:1.以文化为核心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 2.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 3.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4.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2.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涵、具体表现 定义:软实力也称“软力量”,于上世纪90年代由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是与国家军事和经济力量等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来说,指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和文化感染力等因素。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 文化软实力的涵:文化软实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价值理念、社会风尚、文化遗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具体表现:1.文化生产力,是相对于物质生产力而言的。文化生产力的解放使文化进入一个化、大众化、商业化的时代。衡量文化生产力开始运用数字指标,点击率、收视率、发行量、排行榜、票房、利润、出口量等都是文化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文化软实力的量化指标 2、文化感召力,文化的感召力也就是文化的吸引力,主要表现方式有三: 一是理,二是情,三是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美悦人。 3、文化创造力,文化的魅力在于创造。这种创造不仅体现在容上,还体现在形式上。容上,文化在强调继承的同时,更体现在其时代性,形式上,每个时代要有自己的新形式。 4、文化竞争力。实现文化竞争力的不断强大必须要着眼三点:一是大师,二是品牌,三是个性。 3.行业文化产业、区域文化产业 行业文化产业主要是指报纸,电视,电影,网络、出版 区域文化产业,中国每个省份都有其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文化特色。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社会学与传播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M.Featherstong)最早提出来的。他于1988年4月在新奥尔良“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作了题为《日常生活审美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的演讲,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日常生活审美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 论文摘要:伴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现代传媒文化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相应变化,“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一件崭新的美学事件在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被催生出来并日趋占据美学的阵营,它跨越了传统艺术的范围,把“审美”引向日常生活领域。以图象性、追逐感官快感、贴近世俗生活的功利性特征显示出其新质,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美学所建立起来的无功利性、具有普遍共通感、超越现实的批判性原则,同时也彰显了它无法回避的精神危机。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下文化论争中出现的又一个新话题,同样它也是一个西方理论的舶来品。对它的讨论最初是源起于西方。博德里亚、杰姆逊等人对这一现象曾有过相应的描述。真正给予其命名的是英国学者费瑟斯通,他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中概括了西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艺术亚文化的兴起,在西方,这个潮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达达主义、历史先锋派和超现实运动为代表,他们追求打破艺术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消解艺术的“灵气”,认为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或审美的对象。艺术无处不在:大街小巷、废弃物、身体、偶发事件等,无一不可以进人审美的殿堂;二是将生活转换为艺术的谋划,具体指追求生活方式的风格化、审美化。这种审美化的谋划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的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者波德莱尔,一直延续到福科等后现代主义者;三是日常生活符号和影像的泛滥。由于大众电子传媒的迅猛发展,今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符号化、影像化,它越来越像一面“镜子”,构成现实幻觉化的空间〔习。考察费瑟斯通的三种含义,我们可以看出“日常生活审美化”其实就是在围绕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这三层含义其实隐含了审美化的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艺术领域内部自觉的冲破艺术与生活的传统界限;第二个时期普通人按照艺术来规划自身生活;第三个时期是物质生活世界的形象化、图像化、幻象化趋向。可见“日常生活审美化”意味着日常生活与艺术的沟通与融合,

2019美学与人生章节答案有答案

第一章 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A A. 甲骨 B. 金 C. 小篆 D. 隶书 4.()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 D A. 毛苌 B. 荀子 C. 董仲舒 D. 许慎 5.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A. 鲍姆嘉通 B. 克罗齐 C. 柏拉图 D. 维科 6.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C A.毕达哥拉斯 B.莎夫 C. 笠原仲二 D.苏格拉底 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时间是1750年。? 8.下面哪位学者提出了“美是难的”。苏格拉底 9.冯友兰将人生分为哪几重境界?ABCD A功利境界B自然境界C道德境界D天地境界 10.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哪一部著作中提出了“美是生活”?A A《生活与美学》 B《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怎么办?》 D《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

第二章测试 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2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3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4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D A高尔吉亚 B苏格拉底 C芝诺 D毕达哥拉斯 5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著作是B A《法哲学》 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私有制的起源》 D《共产党宣言》 6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7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X 8一首诗和一篇散文之间的关系属于A A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B个别事物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C事物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D事物与人之间的情境关系 9布洛在对实验美学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心理距离说。? 10柏拉图的哪一篇著作集中讨论了美的本质问题?B A《克拉底鲁篇》 B《大希庇阿斯篇》 C《小希庇阿斯篇》 D《曼诺篇》 第三章测试 1儒家强调尽善尽美,注重社会人格之美? 2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是法家X 3具有禅宗意味的诗人是B A屈原 B王维

《哲学与人生》职高期末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单项选择题(25×2,共5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 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 “现象”和“本质” B “本质”和“现象” C “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 11、“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C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 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2、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A 本质离不开现象 B 现象离不开本质 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13、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 蝴蝶很容易死 B 人能够消灭规律 C 人能够创造规律 D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14、毛泽东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说明的哲理是()。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 C 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 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2016智慧树美学与人生章节测试

第一章 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甲骨 4、()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许慎 5、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克罗齐 6、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笠原仲二 第二章 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2、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3、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4、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毕达哥拉斯 5、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著作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6、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7、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 第三章 1、儒家强调尽善尽美,注重社会人格之美√ 2、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是法家× 3、具有禅宗意味的诗人是()王维 4、主张美是社会性与客观性结合的是()。李泽厚 5、提出充实之为美的是庄子× 6、提出七窍成而混沌死,追求自然美的是孟子× 第四章 1、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是审美的情感性。√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审美形象性的典型。√ 3、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说明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实用性。√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明审美的()。时代性 5、东施效颦说明()要有个性 6、提出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是周易√ 7、爱斯基摩人是不会喜欢林妹妹,这说明了美的主观性× 第五章 1、中国的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相当于优美与崇高√ 2、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无害的丑。√ 3、鲁迅提出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4、提出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 5、意境最早出现在《诗格》√ 6、提出喜剧是一种预期的失望的人是()。康德 7、认为悲剧是永恒价值之间的冲突的是()黑格尔 第六章 1、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说明审美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2、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说明审美主体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审美活动。√ 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是对比想象√ 4、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说明()审美不是书本知识的照搬

设计创意生活章节答案

第一章从设计到生活 下面哪个不属于设计的思考方式的三个特性? A. 创新性 B. 可行性 C. 有效性 D. 跳跃性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2 【单选题】(3分) 视频中谈到微笑曲线,微笑曲线产业链中游指的是什么? A. 品牌 B. 设计 C. 广告 D. 生产制造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3 【单选题】(3分) 视频中谈到微笑曲线,中国属于制造大国,在微笑曲线优势在哪?

B. 中游 C. 下游 D. 全部 第二章动了你的创意1 【多选题】(5分) 结合视频,“创造”中的“创”是什么意思? A. 打破局限 B. 大处着眼 C. 小处着手 D. 突破自我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2 【单选题】(3分) "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A. 爱迪生 B. 爱因斯坦 C. 里特维尔德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3 【多选题】(5分) 做设计要把眼光放远点,要脚踏实地,下面哪两个是这句话的意思? A. 大处着眼 B. 自强不息 C. 小处着手 D. 天道出勤 第三章设计背后的文化 1塔特林沙发传递的精神是什么? A. 信仰 B. 和平 C. 快乐 D. 革命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2

【单选题】(3分) 红蓝椅的作者是谁? A. 列克 B. 里特维尔德 C. 凡·杜斯堡 D. 欧德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3 【单选题】(3分) Panton椅的作者是谁? A. 里特维尔德 B. 维尔纳·潘顿 C. 列克 D. 沙里宁 正确 第四章工业时代的设计1 【多选题】(5分) 下面哪个属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试论“生活美学”何以可能? 转引于中西文化研究 在全球化的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当代审美泛化” 的质变,它包涵双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孳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当代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Aura)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这便是“审美日常生活化”。与此同时,美学也在面临当代文化与前卫艺术的双重挑战。美与日常生活关联的问题,被再度凸现了出来。 一、美与当代文化:“日常生活审美化” 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质所充满。如是观之,在大众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之中,“美的幽灵”便无所不在——外套和内衣、高脚杯和盛酒瓶、桌椅和床具、电话和电视、手机和计算机、住宅和汽车、霓虹灯和广告牌——都显示出审美泛化的力量,当代设计在其中充当了急先锋。就连人的身体,也难逃大众化审美设计的捕捉,从美发、美容、美甲再

到美体都是如此。可见,在当代文化中,审美消费可以实现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美的消费品,这便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极致状态。 当代文化这种景观的形成,有赖于“大众文化”的兴起和“文化工业”的再生产。大众文化以其商业性和娱乐性消解了“审美非功利性”的诉求,文化工业则利用其“有目的的无目的性” 驱逐了康德美学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这样,康德以来的欧洲美学传统就受到了作为“自在的美学”的大众美学的置疑,“将审美消费置于日常消费领域的不规范的重新整合,取消了自康德以来一直是高深美学基础的对立:即…感官鉴赏?与反思鉴赏的对立,以及轻易获得的愉悦——化约为感官愉悦的愉悦,与纯粹的愉悦——被清除了快乐的愉悦对立” 。这是由于,康德美学始终持一种“贵族式的精英趣味”立场,这使得他采取了一种对低级趣味加以压制的路线,试图走出一条超绝平庸生活的贵族之路,从而将其美学建基于文化分隔与趣味批判的基础之上。 的确,在康德所处的“文化神圣化”的时代,建构起以“非功利”为首要契机的审美判断力体系自有其合法性。但是,雅俗分赏的传统等级社会,使得艺术为少数人所垄断而不可能得到撒播,所造成的后果是,艺术不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整体利益具有任何直接的关系。而在当代商业社会,不仅波普艺术这样的先锋艺术在照搬大众商业广告,而且,众多古典主义艺术形象也通过文化工业的“机械复制”出现在大众用品上。大众可以随时随地地消费艺术及其复制品,高级文化与低俗文化之间的沟壑似乎都被填平了。

2015秋西南大学学员美学与人生考试答案

三、怎样理解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的观点? “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源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美学的核心命题,在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美与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世界的产物,美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即劳动实践的本质。另外,自然美和劳动的关系问题,异化劳动和美的创造问题,只有放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正确理解才能解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劳动的现实化和结果,同时又是美产生的根源。 整个世界分为两部分,一是经济基础,一是上层建筑,美是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里面的,审美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在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产生的。人的审美意识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实践、劳动。因此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人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欣赏自己。这就是美,文艺起源于劳动。社会活动是文艺的源泉,决定文艺的发展。 以前赵本山有个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在小品中,赵本山作为劳动人民总是把舞蹈与劳动联系起来,还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他认为劳动者是最美的。这就很好地阐明了中心,赞美了劳动,赞美了劳动者.劳动是美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事实上,很多舞蹈动作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比如《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是一首劳动歌曲,配上舞蹈也是适当美化的劳动的动作.体现出朝气蓬勃的劳动场面. (一)从社会劳动看美的来源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生产劳动是美和艺术的真正来源。社会的生产劳

动过程本身就是美的,因为它能够使人在自然物中实现自身目的。正是在改造自然世界的能动的有目的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人才能真正证明自己是人类,自然界也才表现为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因此,通过能动的、有目的的生产劳动,使人类的生活对象化,人类就不仅会在意识中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还会在现实中能动地复现自己,从而在自己所创造的美和艺术的世界中直观到自身。 马克思指出,美和艺术是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觉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结果。他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劳动创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决定的。人是类的存在物、社会的存在物决定了人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要“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实现人的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人类的劳动是自由自觉地有意识的生活活动。这是马克思将人类的生活与动物的生活相比较而得出来的人类的活动——即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的存在着。”在马克思看来,动物的活动是按物种自身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起来的自身尺度来进行的生命的活动,而人类的活动则是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生活活动,即生产劳动。人在劳动以前已经有意识地将产品设想出来,把设想的产品变成现实的产品就是他的目的,人有意识地使这个目的物为规律来支配自己的活动的方式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10分) 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 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0分) 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 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并且变化还可

2013年最新美学与人生测试题

《美学与人生》测试题 一、概念题。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人生美学则是以人类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 美是在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和谐的关系.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是人们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对事物美的体验。 审美是审美的主体的感觉、感触与他所接受了美的客体后的美的享受的有机结合。(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审美主体是与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离开审美客体就无所谓审美主体,同样没有审美主体也就不存在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具有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两种含义,但一般来说通常是指个人主体,即人类个体或个体人。当然,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对应,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立志是指设立自己未来方向的志愿。即确定一个长远的目标,比制定达成目标的步骤,在这基础上努力进取,且不断调整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的过程。(立志就是要确立一个培养理想品性、达到理想境界的具体目标。) 节制是一种理性的自我约束,它承认欲望的存在,并认为人应该实现那部分可以实现的欲望,它所约束的只是沉浸于为所欲为的纵欲。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与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 禁欲是一种生活型态,一种以剥夺某些基本需求和欲望,特别是禁止性方面的欲望,来达成某些特定目的的手段。(禁欲是对人性的摧残) 妒忌是指在某人想法中,某种重要关系被第三者所破坏衰弱或影响,或者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某种资源或特点。(日本学者阿部次郎对妒忌曾下过一个定义:那是针对别人的成功而产生的一种心怀憎恨的钦羡之情。)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以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力的外部表现是毅力和行动。意志力的品质包括:目的性与坚持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答案 满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 A、 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 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 分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 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D、 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 分 A、 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B、 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C、 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D、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 分 A、 静默 B、

单纯 C、 和谐 D、 恐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分 A、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 分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分 A、 优美 B、 崇高 C、 壮美 D、 悲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出自是哪位诗人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王维 D、 李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 分 A、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日常生活审美化

浅谈日常生活审美化 1988年自费瑟斯提出来”日常生活审美化”之后这个话题就受到热议,日常生活审美化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文学艺术不再是空泛的纸上谈兵,也不再曲高和寡。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出现并非是偶然,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消费的过程不仅仅是物质的消费,更多的是审美的消费,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日常生活审美化将生活与审美融合在一起,使文学与艺术也发生转变,拓宽了美学发展和研究的空间,有重要意义. 日常生活审美化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整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简而言之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代生活中美的体现,将审美的态度引入现实生活,大众的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所填充。美无处不在,服装、家具、电器、房屋、交通工具、广告牌、城市公共建设等等都显示出了审美生活化的力量,在各种设计中都留下了美的身影。甚至就连人体本身都脱离不了大众化审美设计,美容、美发、美甲到美体都是审美泛化的体现,由此可见在当代生活审美消费可以使任何地方、任何事物都成为美的消费品。 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解了艺术作品的神圣性,造成了经典高雅文化艺术的衰落,在康德所处的文化神圣的时代,艺术成为上层社会所垄断,艺术的传播范围很小,艺术与日常生活和整体利益完全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强大,物质力量的不断

提升,人们衣食足而求美乐;市场经济的背景催生,文化生产的全面实践,催化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而消费文化比重的大幅度增加、大众传媒技术的突飞猛进更为此奠定了发展的平台。于是审美从艺术领域向日常生活领域急速拓展,从“圣坛”走向“世俗”。 在当代商业社会中,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个充满了文化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场”。占据这个“场”的主导社会力量就是普通群众。这种普通群众的审美化诉求,却往往会作为某种普遍的社会和文化倾向呈现出来。精英的消费取向和生活方式,悄悄地转化为人所共有的某种生活样板。当不同的社会阶层都追求这样的审美化时,他们就认为是在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风格。他们所强调的是所谓的“个性”、“风格”、“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因而,消费文化中就充满了对差异的前所未有的强调和重视。也是因为这种差异形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新世界。 由于审美与日常生活、消费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不能片面的赞扬或否定,要辩证地看待和理解,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首先日常生活审美化为日常生活注入了诗意和光亮,机械复制的出现使得艺术品被大批量的复制,突破了传统艺术欣赏的时空限制,其次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得人们获得了审美的权力和审美愉悦的享受。但是在艺术生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推动了艺术的商品化但同时大批量的复制艺术创作生产精致、灵性被淡化,艺术不再是精神性、饱含灵性的创作。日益流行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我们被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段:班级:姓名:号数: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 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人个的性格 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 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

生活中的美学

一、生活与美学的关系 古代汉语中将“美”诠释为“从羊,从大”,现代将“美”诠释为时尚、漂亮。而美学是人们关于审美现象的一种人文科学,是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具有无限的魅力,追求美,向往审美境界是人的天性。审美是人不可缺少的精神活动,在人生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审美对于健全人格的完善,美好心灵的塑造以及人类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美能益智,美能辅善,美能陶情。审美享受是高尚的、纯洁的享受,审美能够超越个人的孤苦、失意以及各种利害关系,获得自由。美对人的意义从最根本上说就是使人真正活得快乐、幸福。美学能使人以审美的、超脱的态度去面对和化解生活中的一些烦恼,使一些乏味的琐事也变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美学是一种精神产品,可以通过精神上的调节和抚慰来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放松人的紧张的心情。 美学与生活一直有着很深的渊源,二者之间经历了融合、分化、再融合的过程。在古代,审美与生活曾经是融为一体的。那时审美是生活的一部分,例如渔猎时代的弓箭既是工具也是心爱的审美艺术品(如果当时有所谓的“审美”观念的话)。审美与生活的界限是模糊的,或者说当时审美还没有从生活中分离出来,人们的审美意识还融合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例如中国古代的玉璧以及佩戴的各种美玉,既是当时的审美艺术品,同时也是祭祀用品和某种观念的象征物。西方也大致如此,古希腊戏剧当初也是酒神节祭祀仪式的一部分。 随着纸张以及印刷技术的发明,人们可以将美好的东西(例如音乐、美术、诗词等等)用纸张记录下来,可以事后慢慢地进行审视与欣赏,同时也可以在社会上较大范围地域及人群中进行散播与流传,就这样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独立”了,此时审美与生活开始疏远。人们认为,正因为审美与生活不同,它才是审美艺术, 审美活动被认为是高于生活的创造。审美艺术品被认为是超越凡俗产物,审美艺术活动因为是精英者的活动,是高雅人士的高雅活动,审美艺术作品也就被看作与日常生活不同的高雅之物。而且,似乎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远,越是高高在上,就越是好的审美艺术。而当时有能力与资格进行审美活动的是统治阶级或一些文人骚客,所以美学逐渐被精英化、贵族化甚至神圣化,就这样,美学与日常生活渐行渐远。 大约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人们的审美活动逐渐发生变化。最初的苗头是从电影艺术对视觉艺术的张扬开始的。观众欣赏电影的时候,就如同进入生活。电影的出现,预示着美学生活化的开始。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们人类进入了电子数码文化时代,进一步推动人们的美学观念走向新生。在这场美学观念的时代变革中,审美似乎没有了边界,甚至那些低俗的、过去不可能与艺术沾边的“艺术作品”也可以作为审美对象了。在过去审美是一种经验,而现在所有的经验都要成为审美。过去只有少数所谓的社会精英才能做或玩艺术,现在却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可以玩“艺术”。在后现代社会,艺术成为了一个众人参与的过程,行为艺术、广告艺术、超级女声,各类达人秀、卡拉OK、各种群众艺术晚会……观众和演员常常合二而一。此时,审美与生活的界限消失了,审美活动与现实活动的距离消解了。 美学与生活关系的这种变化既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有美学自身发展需求之动因。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恩格斯曾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人们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正朝小康生活迈进,当物质生活水平高度繁荣之后,人们自然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美化自己及美化生活,通过“生活的美学化”来更大程度地解放自己。此时,人人都开始从美学角度发现或发掘自己。其结果导致生活成为一门艺术,或者说被提高为艺术。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更强调公平、自主发展、自我实现。同时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剧,对美学的平民化、民主化起了催化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