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梁保华

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会议时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得越早、抓得越紧、抓得越实,就越能打开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希望江苏主动利用当前经济形势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江苏新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一、江苏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江苏已经经历过两次经济转型。第一次转型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转变。第二次转型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型。现在我省总体上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苏南地区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增长动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处在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次经济转型的核心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无论是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来分析,还是从江苏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倒逼转型升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严重萎缩,外需不足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很大冲击,依靠出口大幅度上升带动经济增长受到制约,国际需求减弱对出口形成的约束短期内很难改观,加快转变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世界各国都在调整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与以往相比,这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深。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二是新的科技革命推动转型升级。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推动新的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如果说前两轮产业革命的发生,是由于科技进步而“水到渠成”,现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能源和环境两个硬约束的倒逼,更具有“强制性”。这一轮新的科技革命,突出表现在新能源发展、生物技术进步、新材料开发和信息技术突破,必将引发一批高速度、长周期增长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也将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中,江苏主要是承接产业转移、扩大经济规模,产品、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有些领域比如新

能源、生物医药、物联网产业等,我们有一定基础,只要抓住机遇,就有可能形成与发达国家同发的优势,大大缩短差距,实现跨越发展。我们要跟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步伐,努力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抢占先机,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资源。三是国内外环境变化有利于转型升级。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全球产业大调整大重组,不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同时出现软件、服务外包等加快转移的新趋势,进口资源、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成本明显降低,为我们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务院颁布了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指导意见,批准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我们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自主创新、新兴产业等的支持力度,为我们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要抓住并用好这些机遇,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更大进展,做到早转早得益、转得好多得益。二、集中力量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着力点是调整结构、自主创新。要以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以自主创新占领制高点,以集约发展增强竞争力,大力推动“三个转变”,即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更多的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建设“三个高地”,即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实现“三个提升”,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这一思路和目标,发展理念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路径要进一步转轨,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转型。 1.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接续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2006年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上,我们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等新兴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全省经济增长发挥了较好的支撑作用。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要有新的主导产业来引领。发展新的主导产业,一要关注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二要了解全球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三要立足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江苏发展的基础,要重点培育和发展六大新兴产业:一是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新能源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较好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要围绕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设备制造、智能电网三大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更为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江苏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二是新材料。新材料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之一,支撑着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江苏新材料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纳米材料、碳纤维、硅材料等已形成特色和优势。要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依托骨干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加快新材料产业化进程。三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生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医

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给新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要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为重点,积极开展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着力引进一批技术领先的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医药产业群。四是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跨行业、跨领域发展,是名符其实的“朝阳产业”。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发展节能新技术,开发环保新产品,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五是软件和服务外包。近年来,我省软件和服务外包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呈现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要积极开拓市场,加快软件园和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建设,实现从中低端向高端、从一般外包向品牌外包转变,着力提升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水平。六是物联网。互联网加物联网形成“智慧地球”,是当前世界性的热门课题。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网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革命,这一技术将发展成为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无锡微纳传感网发展已经捷足先登,有了很好的基础,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推动物联网产业大发展。围绕上述六大新兴产业,要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尽快把新兴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使之成为江苏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江苏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制造业大多还处于中低端环节,另一个是服务业比重偏低。近几年,全省服务业呈加快发展态势,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个多百分点,2008年达到38.5%,但与发达国家70%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发展空间,需要有一个大的突破,大幅度提高三个比重:服务业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一是围绕制造业升级,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既对现代服务业提出多样化、专业化的市场需求,也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细化深化专业分工,加快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大型服务业企业,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二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正在转型升级,消费层次不断提升,消费领域不断拓展。适应这些新变化,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对新兴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社区服务等,市场空间大,就业潜力大,但发展还很不充分,要加强引导,加快发展。三是面向人民群众***次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我省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和文化市场,做大做强文化企业,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要充分发挥江苏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旅游业与会展、商务服务等结合起来,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提高旅游消费水平,把旅游业培育成江苏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3.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决定着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把江苏的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要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抓好“三个一批”:围绕重点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组织联合攻关,开发重大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推进自主创新结合起来,提高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点,力争在太阳能、风电设备、智能电网、物联网、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以技术领先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做大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并不少,但缺乏像华为、中兴这样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双百”工程,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品牌、有市场前景、有竞争力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使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的创新载体。要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建设,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使各类科技园区成为科技人员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成长的基地。 4.进一步提高集约发展水平。从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式发展,核心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主要路径是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从整体上提升集约发展水平,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大而全不行,小而全更不行,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托优势,突出特色,形成拳头。有特色才能形成品牌,才能提高竞争力。要以大项目、大企业为支撑,加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在全省形成电子信息、微电子、电工电气、智能电网、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新光源、特种船舶、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二是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秀企业集中、向行业骨干企业集聚,以品牌为龙头,技术为核心,资本为纽带,推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低成本扩张,支持企业提高技术研发和营销服务能力,培育更多像沙钢、苏宁、尚德这样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三是继续推动“三集中”。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

住向社区集中,提高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益。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集约发展要走在前列,加快向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集约发展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重大课题,涉及面广,既包含产业优化升级,也包括开放型经济提升、城乡发展转型、基础设施先行等,必须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素质。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基础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差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产业转型与产业转移的关系,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市场主导、企业主动与政府推动的关系,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实现新发展。三、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人才资源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经济转型升级,人才和智力支撑是根本。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占领制高点。发达的经济要靠高素质人才支撑,基础是教育。我省人力资源丰富,但高层次人才紧缺,与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需要不相适应。江苏要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必须实现教育大省向人才强省的跨越,为高水平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从注重扩大规模向更加注重内涵建设提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作为办学的主要任务和衡量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办学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为发展创新型经济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要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特别要重视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近几年全省各级都增加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但是与经济建设投入相比,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投入仍然显得不足。智力投资更具前瞻性、长远性作用,效益更大。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实行优先投入、重点支持,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推动

创新型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既是当务之急,又关系到江苏的长远发展。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集中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增创发展新优势,努力实现产业结构更优、增长质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发展后劲更足,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

(本文是作者2009年8月在江苏省领导干部学习会上的讲话)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

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 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 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

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第一课)

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 ——支部书记陈世强 时间:2011年3月18日下午(大约1.5小时) 地点:五楼会议室记录人:朱剑军 参加人员:支部全体党员辅导人:陈世强 本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充分认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有重大的作用:能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主要内容: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 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任务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一国,或者是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模式,就是要由粗放型的增长,到节约型的增长;从低级的经济结构,到高级的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有重大的作用:能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发展的道路越走越

宽。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的进出口经济遭受冲击,迫切需要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发展速度。要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供给适应国内的需求,实现经济真正的可持续的增长。因此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迫切任务,如发展民族企业、调节收入分配等,这需要我们找准突破口,认清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1.深刻内涵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国,或者是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式和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凡是要由粗放型的增长,到节约型的增长;从低级的经济结构,到高级的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 2.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的比例关系,从宏观看,包括社会总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从微观看,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 经济结构调整,就是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使经济结构适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必要条件。 3.重大作用 一是能够不断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空间越来越大、道路越走越宽。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是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被称为“中国奇迹”。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的高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经济发展“只快不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优化经济结构、降低消耗;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尽早建立和完善绿色GDP制度等。 [关键词]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方式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能耗指标却没有达标,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使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将经济发展由过去的“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的“快”可以用经济增长速度或经济增长率来表示,而经济发展的“好”则指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只有快没有好,就会出现像拉美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矛盾。我国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次序的变化,它标志着经济发展的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7%,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见图1。按照这样的速度,中国经济今后保持平均以7.2%的速度持续增长,就可实现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4年GDP排名,中国以16493亿美元排在第七位。①到2005年GDP达到18.3万亿元,约为2.26万亿美元,超过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计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0年左右超过德国,2020年左右超过日本,2040年左右超过美国(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英赶美”,对中国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5%,比世界平均水平(3.8%)高出5.7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1%)高出7.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8%)高出3.7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时期增长最宽的国家。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4.3%,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 表1列出的是中国和日本、亚洲四小龙之间经济增长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高速增长延续时间之长、速度之高,已经超越了战后全球经济中最受瞩目的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战后的“经济起飞”,如果说存在着“东亚奇迹”的话,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增长就是真正的“中国奇迹”。 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付出的代价 1、消耗了大量资源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投入,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51797万吨标准煤,到2006年增加到24566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8%,高出年均GDP的增长率。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消费量为3.88亿吨,占世界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世界的54%。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重要资源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美国居首位)。多年的粗放扩张,使我国资源状况对经济增长构成严重制约,成为最突出的瓶颈。全国各地许多能源材料纷纷告急,煤、电、油、水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国人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水荒”等资源短缺的苦涩。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正在被过度过速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老百姓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2、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把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延续了西方国家发展初期所走的道路,先发展经济,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工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污染环境,尤其污染江河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我国七大江河水系,有54%的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6%的河流受到污染。工业经济发展,大量消耗资源,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剧增,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2006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453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348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2120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05年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多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根据中国科学院2003年的估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普通老百姓的直接感受是,经济发展了,环境却恶化了。 3、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比重低。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2002~2006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4.8%上升到4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0.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

中国咨询业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发展机遇分析报告

中国咨询业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发展机遇分析报告 管理是企业整合资源,不断成长的关键要素,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义。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复杂、内部面临规模扩张、跨越转型,这些都会对企业管理体系的规范性、系统性提出新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管控体系,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保持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 在此过程中,咨询研究扮演着智囊角色,为企业建言献策、诊断纠偏,充当公司再造的引路人和辅导者,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发展。我国咨询研究业面临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部分有潜力的咨询公司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一、市场需求旺盛刺激行业发展 咨询研究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化服务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世界咨询与信息服务业年营业额已达数千亿美元,咨询服务业的年增长率超过20%,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企业对咨询研究的需求将快速增长,未来国内咨询研究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据中为咨询统计,2015年中国咨询业需求将达3200亿元。 二、国家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咨询研究行业是适应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咨询研究不但为其他企事业单位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其本身也是一个人才知识密集型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根据中为咨询观察,咨询研究业作为一个能大量吸纳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事的是一项智力活动,无需投入很

多物质资源,不产生污染,属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符合当前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发展要求。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到要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强管理,支持培育中小企业咨询研究机构,开展咨询研究活动。2012年科技部发布《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要“鼓励咨询机构依据区域空间特性、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索,为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产业咨询服务。 “十二五”十二五期,要全面推进企业管理和战略咨询服务,推动本土咨询研究服务企业的品牌化发展,拓展全球化发展的眼光与视野”。根据中为智研观察,这些产业政策对促进我国咨询研究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政策福音,一些咨询业务水平卓越的公司将乘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三、细分市场引领新的发展机遇 咨询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人力资源咨询研究、战略咨询、营销咨询、生产咨询等等。人力资源咨询研究主要是对于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找出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然后提出有效的改革计划。战略咨询是指为企业提供管理、决策、市场、预测等领域的咨询服务。 生产咨询研究是咨询人员在深入企业生产现场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提出改进、改善、改变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议和方案,帮助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目前,中国企业对咨询的需求也正在不断增加:成规模的国内企业纷纷开始转变相对粗放的管理经营模式,也开始认识或尝试咨询研究服务,这导致了咨询研究的渗透率不断攀升。

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与作用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及作用研究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 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 配置效率的分析 学位申请人璐丹 专业名称国际贸易学 学院(系、所)经济学院 指导教师登峰 分类号F740 学校代码10590 U D C 339 密级公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 明 本人重声明 :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 中国 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 一 一

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 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 除文中己经注明 引 用的 容外 ,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作品或成果 。 对本文的研宄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 论文作者签名 : 曰 期

: 年 f 月 丨 又 曰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 、 保存 、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 艮 P : 研宄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大学 。 学校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他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 。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 可以采用影印 、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 汇编学位论文 。 ( 涉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 论文作者签名 : 导师签名 : t / 心 日 期 : 年 r 月

( V 日 日期 : 年 7 月 丨 y 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技术扩散更加快速, 科技交流更加频繁,国与国之间合作竞争关系更加明显,而一国在国际上的地 位与话语权,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与此同时,中国步入经济转型的关 键阶段,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着从“要素投入驱动型”经济 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而根据新经济增长的理论, 全要素生产率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源因素,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 要依据,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备受 国家政策制定者与研究者的关注。 笔者在阅读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99-2014 年间除港澳台 和外30 个省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促进我国经

2020年(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壹是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加快“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主体税种建设,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工业项目向重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方面转移。二是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壹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降低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壹起来,于发展中促转变,于转变中谋发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力争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爆点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环保技术。要积极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抓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带动转变。 实施结构调整战略。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新的消费源泉。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壹、二、三次产业协调推动。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壹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和城镇化结合,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老年人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梁保华 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会议时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得越早、抓得越紧、抓得越实,就越能打开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希望江苏主动利用当前经济形势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江苏新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一、江苏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江苏已经经历过两次经济转型。第一次转型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转变。第二次转型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型。现在我省总体上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苏南地区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增长动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处在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次经济转型的核心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无论是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来分析,还是从江苏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倒逼转型升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严重萎缩,外需不足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很大冲击,依靠出口大幅度上升带动经济增长受到制约,国际需求减弱对出口形成的约束短期内很难改观,加快转变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世界各国都在调整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与以往相比,这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深。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二是新的科技革命推动转型升级。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推动新的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如果说前两轮产业革命的发生,是由于科技进步而“水到渠成”,现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能源和环境两个硬约束的倒逼,更具有“强制性”。这一轮新的科技革命,突出表现在新能源发展、生物技术进步、新材料开发和信息技术突破,必将引发一批高速度、长周期增长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也将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中,江苏主要是承接产业转移、扩大经济规模,产品、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有些领域比如新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 2015年2月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举办以“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建言‘十三五’”为主题的改革形势分析会。来自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清华大学等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年 1、“十三五”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后“窗口期”。中改院院长迟福林指出,一是国内经济矛盾与风险增大倒逼经济转型;二是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催促经济转型;三是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来说,2020年确实是个坎:化解短期增长压力的希望在2020,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在2020;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节点在2020。如果谋划好、把握好2020这个“中期”,就能奠定未来10~20年公平可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如果错失2020“中期”这个重要历史机遇期,就会失去经济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从而带来系统性的经济风险。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认为,经济转型升级是形成经济新常态的核心与本质,“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最关键的时期。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认为,“十三五”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发展进入停滞阶段,与落后国家相比,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逐步消失,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新优势又没有,面临双重压力。 2、经济转型升级要解决的要害是“往哪转”。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认为,制定“十三五”规划要有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和历史的跨度,不仅仅考虑“十三五”,还要考虑到2030年。目前经济转型升级要害在于往哪转:一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ransition of China 内容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其中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三个完整周期,而每一次周期性繁荣都源于一次较大的制度改进,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这种制度的改进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而每一次制度的改进又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本文就是研究分析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并得出结论:结构转型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的负面产物又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关键词 中国经济经济增长结构转型世界经济 文献综述 在对本课题的研究中,陈平和李广众的《中国的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一文是当前学术界比较权威和全面的,它集中分析了结构转型以及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源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源转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且由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结构转型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增长造成了我国的结构转型。对于总体产出增长而言,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本转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达到7.1%,因此可以将之视为解释我国产出增长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解释变量。(引用) 通过陈平和李广众的《中国的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一文中给出的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利用中国1952-199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我以为在中国没有加入世界经济板块,至少没有加入WTO以及成为“世界工厂”之前是可以认为一些外资和国外的某些大国的经济、政治对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影响可以降为0 或某个常数。但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成为组成世界经济的重要一部分的时候,世界经济的走向已然成为可以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甚至可以简接来改变中国现有经济结构。在陈平和李广众的一文中,并没有把这个重要的因素加进去,同时他们拿的是中国1952-1998年的数据,虽然可以说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变化,但是中国加入WTO,经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之后,他们并没有加以分析讨论。 主体内容 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的比例关系,从宏观看,包括社会总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从微观看,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 经济结构调整,就是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使经济结构适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必要条件。 表1:经济普查后GDP总量修订情况 单位:亿元

低碳经济与郑州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低碳经济与郑州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郑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摘要: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它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成为继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后第四次革命,影响着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我国目前正在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向低碳经济转型,郑州市作为一个“富煤贫油缺气”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特定的困境和障碍,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郑州市应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目标控制的“立体式”管理方式,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低碳经济这一理念是始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变化的考虑,随着实践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对低碳经济的理解。目前以庄贵阳为代表的主流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低碳经济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前正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成为继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后的第四次革命、影响着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低碳经济”这一理念近两年刚在国内兴起,郑州市2010年初两会上被正式提出,因此深入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并结合郑州市的实际情况,迅速提出战略思路和方向,促进其向低碳经济转型是郑州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郑州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一)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1、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向 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是原始生产要素的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以投资和科技进步为主要带动力量;工业高级阶段则以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全球已开始步入继工业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后期的低碳革命时代。通过核心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产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内容摘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出路。本文在深入分析淮安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淮安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 关键词: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任务 伴随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和变革,新兴产业已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研究部署,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策应中央工作部署,省里也明确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淮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方向。目前淮安正处于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淮安积极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相继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通过强化政策扶持,重抓项目建设,突出企业帮扶,初步呈现出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技术从引进应用到自主创新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以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体系。新材料在新型化工新材料、特钢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方面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拥有一批市场竞争力

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新医药产业已具备研究和生产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生物制药等多种门类产品的能力;新能源产业初步形成光伏及太阳能利用、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风电、垃圾发电竞相发展的格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通过引进阿里巴巴、搜狐、微软、联创等一批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一个核心区、四个特色区”的发展基础;高端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关键设备制造领域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数字化、集成化、自动化、成套化的新产品比重持续增长;智能电网产业初步建成以南瑞淮胜电缆为依托的一次设备产业基地。 (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2年,全市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22.2%,同比增长32%,占比较“十一五”末提高了9.6个百分点。化工新材料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安邦电化乙烯利生产规模世界第一、六氯环戊二烯生产规模世界第二,嘉诚化工邻氯苯胺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淮河化工硝基甲苯生产能力世界第一;金属新材料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淮钢特钢已具备年产300万吨特钢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三甲,管坯钢生产规模全国第一;非金属新材料形成了年产40万吨凹土系列产品的规模,玖川科技成为国内最大的非金属矿物高附加值凹土产品生产企业。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已具备60MW太阳能电池片、300MW电池组件、23MW光伏发电、45MW秸杆发电、400MW燃气发电的生产能力。新医药产业拥有20亿支水针剂、4000万瓶大输液、30亿片(粒、袋)固体制剂的生产能力。 (三)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推进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研发,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士力帝益药业一类新药右佐匹克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独家生产,二类新药阿德福韦酯、替莫唑胺胶囊国内首创。诚意药业腺苷、缬氨酸和麦德森制药肝素钠、硫酸软骨素等产品技术国

在转型升级中打造中国制造2025全球品牌

在转型升级中打造中国制造2025全球品牌 发布时间:2015/7/21 13:22:04 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重要历史拐点。加快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经济转型,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重在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打造中国制造的全球品牌。 “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一个国家企业品牌的形成与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密不可分。总的判断是:“十三五”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打造企业品牌,需要立足于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走向以智能化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强国这个战略目标。 1、“十三五”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节点。当前,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主要矛盾在于调结构、转方式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国家层面看,如果调结构、转方式有了突破性进展,就能够掌握经济增长的主动权;从企业层面看,如果能够把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机遇,加快自主创新,就会形成打造企业品牌的源头活水,就会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插上创新的“翅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离不开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需要抓住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的新机遇。 2、“十三五”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制造业服务化的特点尤为突出。在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需求都在全面快速增长的特定背景下,“十三五”期间将形成新的增长格局: 消费主导的增长格局。服务消费需求的增长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带来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十三五”期间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都有望加快反弹。到2020年,最终消费率有望提高到60%左右,居民消费率提高到50%左右。 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随着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已接近40%,预计到2020年服务型消费占比可能提高到45%,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可达到50%~60%。消费结构升级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将为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提供内生动力。近几年,我国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GDP增长约0.4个百分点。如果“十三五”服务业年均增长10%,可以带动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奠定重要基础。 3、“十三五”是我国创新消费市场品牌的重要时期。打造企业品牌,不能忽略13亿中国人的新消费。例如,这几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大,但信息消费需求增长快,今年1-5月份信息产业仍然实现了20%的增长,这为打造新的消费品牌创造了巨大空间。再比如,健康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我国的健康产业缺乏品牌。按照国家老龄委的估算,现在老年人的当期消费至少有1万亿元人民币的潜在需求。但是,由于产品供给短缺、服务水平上不来,年实际消费大约只有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生产性服务发展滞后是企业品牌建设滞后的突出矛盾 2010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尽管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宁波市2020年发展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宁波市2020年发展规划 班级港口09-1班 团队成员:(排名第一的为组长) 姓名(1)学号 姓名(2)学号 姓名(3)学号 宁波工程学院 2012年05月 项目团队成员分工表: 序 姓名学号分工完成情况自述 号

1 45号发展现状评价 与宁波未来物流业发展有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着实想了很久,也查阅并结合了十二五规划等等相关资料才做出了指标体系。再结合资料分析出相关指标的权重,运用了层次分析法评价,最后得出了宁波市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等结论 2 44号物流发展预测对于数据的查找和计算,我花费了挺多时间,对于预测过程,我遇到挺多问题,不过也及时解决了,也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最后得到一个可行的预测方法,自我觉得还挺负责地 完成任务 3 )宁波物流发展 的背景和必要 性及得出2020 年物流发展规 划,完成排版 重新排版各个部分,表格、文 字,各部分汇总结合查阅的宁 波“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得 出结论,完成整篇论文 一、宁波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背景 一、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2010年全市物流总额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长15.4%;物流业增加值达到506.9亿元,年均增长17.4%;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9%,占服务业比重24.6%,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我市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运作效率明显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17.83%,同2006年相比,相当于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物流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制造业物流、城乡配送物流、航空物流、专业物流等为配套的发展格局。2010年宁波港域货物吞吐量达到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00万TEU,集装箱吞吐量排名跃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三位,全球第六位。 二、物流通道网络不断完善,物流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在“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的基本形成、“八横五纵三沿海”干线公路及综合枢纽场站加快建设

解读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是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的课题,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迈入高收入社会,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刚刚闭幕,落实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一、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过程,既是发展阶段因经济增长不断跃升的过程,也是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发展阶段的转换,要求经济的转型升级;而经济的转型升级又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发展从较低的阶段跃升到较高的阶段。 当前,关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清晰、明确的界定。狭义上理解,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涉及到经济结构的优化;广义上理解,经济转型还涉及到经济体制的转轨。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在体制上是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推进的,因此,从广义上理解经济转型升级,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具体地说,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涉及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经济增长拉动力的转换和升级。从需求方面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经济增长是主要靠内需拉动,还是主要靠外需拉动;是主要靠投资拉动,还是主要靠消费拉动;等。 二是经济增长投入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从供给方面看,支撑经济增长的有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经济增长是主要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来支撑,还是主要靠知识和技术来支撑;是主要靠低水平的技术来支撑,还是主要靠高水平的技术来支撑;等。 三是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商品和服务由不同的产业创造。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国民财富是主要来自于第一、第二产业,还是主要来自于第三产业;是主要来自于低附加值的产业,还是主要来自于高附加值的产业;等。 四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转换和升级。体制机制既决定于发展所处的阶段,又对发展有反作用。良好的体制机制,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严重缺陷的体制机制,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既涉及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如何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问题,也涉及到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问题。 当然,经济转型升级还涉及到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城乡区域结构合理化等内容。但是,上述四个方面,应当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或者说是最应当引起关注的方面。 二、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第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着大调整,未来全球经济的缓慢增长将可能延续较长时期,中国外需超常增长的“风光”不会再现。“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力量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演进。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多极化演变的速度大大加快。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中

中国经济转型: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

中国经济转型: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 摘要:到2020年中国能否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又是主攻方向。实现这一转型,可以在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形成7%左右的中速增长新常态,从而为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 我的总的判断是:2020年是中国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是经济转型的最后窗口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节点,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临界点。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在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的变化下,增长、转型、改革高度融合成为这一阶段最为突出的特点,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形成,高度依赖于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深化全面改革的重大突破。 第二,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经济转型处于最后窗口期。立足中期化解短期矛盾,形成长期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成为最为现实的选择。也就是说,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关键就在2020年这个“中期”。如果把握和谋划好这个“中期”,加快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确立服务业主导格局为重点、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线的改革,不仅能有效化解短期的矛盾风险,而且将为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果失去“中期”这个历史机遇,我们就失去了主动权。 第三,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的前景、增长的动力关键是转型,转型需要改革破题。在增长、转型和改革高度融合的特定背景下,“十三五”转型改革的时间空间约束全面增强,需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为支撑,以实现并保持中速增长的新常态。 2020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目标 到2020年中国能否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又是主攻方向。实现这一转型,可以在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形成7%左右的中速增长新常态,从而为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创造有利条件。 1.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经过36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功地跨越了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进入以解决人的自身发展为重要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由于人口城镇化的较快发展、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全社会的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呈现阶段性特征: 特征一是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生存型消费主要是吃饭穿衣的消费,发展型消费主要是教育、医疗、健康、文化等服务消费。当前,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正由工业消费品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正由生活必需品为主向工业消费品为主转变。特征二是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2010年中国服务性消费需求占比为40%左右,与过去相比明显提高。特征三是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的升级。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型服务业态的快速发展,新型消费的增长很快。 2.服务业较快增长的大趋势。消费升级伴随着消费规模的快速扩张,形成走向服务业大国的市场潜力与市场空间,推动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消费增长推动服务业快速增长的趋势正在形成。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从一个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型会不

关于加快浙江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加快浙江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一、浙江开发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浙江从1984年10月设立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目前共有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的省级以上开发区118个(数量居全国第三),其中:各类国家级开发区1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5个、工业(高新)园区45个,形成了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区域开放格局。 浙江开发区设立26年来,在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进程中,探索了有益经验,发挥了重大作用;全省73家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不含园区)以不到全省5%的土地,引进了占全省近1/2的实到外资,完成了占全省1/3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实现了占全省1/5的财政收入,为加快浙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发区已成为浙江对外开放最有活力、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重要平台,成为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但同时,开发区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解决发展困境:一是规划起点不高。不少开发区早期对规划重视不够,空间布局“小、散、乱”,资源利用率不高;二是发展空间受限。浙江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经国家核准面积平均8.17平方公里,最小开发区只有1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多数开发区原批准规划面积已基本完成;三是产业层次偏低。不少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仍为传统产业和一般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四是功能配套不全。开发区原先定位偏重工业化,功能比较单一,吸引高端产业和高级人才的软硬环境欠佳;五是体制优势弱化。开发区曾经享有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特殊优惠政策取消或受限,办事难度加大、管理成本增加、服务效率降低。 二、省内外正在转型升级开发区的趋势特征 经过26年的建设与发展,开发区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依据形势变化对外资、产业、土地、税收、环境、劳工等政策做了重大调整,这些政策与开发区关联十分密切;开发区的职能已从上世纪80年代单一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经济功能,向综合性建设、综合性发展、综合性管理等多功能转变。目前,省内外一些正在转型升级的先进开发区的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模式、发展形态都在发生变化。有专家学者分别用“大开发区时代”、“后开发区时代”和“泛开发区时代”三个词汇,对转型升级中的开发区发展趋势和主要特征做了新的诠释和描述。 所谓“大开发区时代”,是指开发区实际管辖的范围已经不是当初设立核准的几平方、十几平方公里的范围,而是通过体制创新、授权管理扩展到几百平方公里的区域。据了解,外省国家级的苏州工业区280平方公里,天津开发区300平方公里,广州开发区390平方公里,大连、青岛开发区都是400平方公里,沈阳开发区480平方公里。浙江省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管辖面积200平方公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管辖面积180平方公里。几百平方公里的大开发区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工业园区,而是按照统筹二、三产业、统筹城乡建设、统筹区域发展的理念进行建设的复合开发区或综合经济区,已经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平台和促进转型升级的新高地。 所谓“后开发区时代”,是指国内先进开发区在功能定位上,已经由单一加工制造业,向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