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景教学

小学语文情景教学
小学语文情景教学

小学语文情景-陶冶教学策略之我见

摘要: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这要求了教师在

语文教学中,善于创设情景进行教学。情景-陶冶教学一方面可以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产生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或模糊,煞费苦心所创设出来的情景成了“花架子”,造成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学生获得的很少。因此,在本文中,我将谈谈我对情景-陶冶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情景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许多一线教师都在采用情景-陶冶进行教学,其中李吉林老师认为情景-陶冶教学就是:“创设典型情景,激发儿童热烈的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但在我们的课堂上,总是避免不了注重认知活动的教学而忽视学生情感需要。这就容易形成课堂上生硬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从而造成“一言堂”、“满堂灌”局面的产生,而这并不利于学生学生知识的有效吸收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情景-陶冶教学的想法。

一、创设形象的情景,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反映出了他对情景教学的重视,把文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更容易进行认知活动。一方面,形象的情景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让学生处于一种熟悉,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有效地学习是在学生心情压抑,沉闷中进行的。同样的,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到安逸,而在未知的环境中而恐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学习。另一方面,通过情景的直接体现,让学生迅速感知知识,提高认知能力。郑桂华老师在执教《安塞腰鼓》的时候,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安塞腰鼓的不熟悉,很难理解文中所表达那种磅礴的气势,也就很难朗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感情。因此,郑桂华老师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安塞腰鼓气势的磅礴,节奏的欢快,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再让其去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就更容易去理解课文,而这篇课文在他们心中也不再是陌生文字的排列组合。有“死物”走向“活物”,这是情景-陶冶教学最大的特点,让学生从苦学到乐学。

二、创设问题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总是在一定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活动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如何让问题行之有效呢?现在课堂上,有些是无效问题,有些问题是没提到重点上,而有一些是没有学会及时追问。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目的性原则。

首先,提问需要满足目的性原则,也就是所提的问题要为教学目标而设。问题不能太多,不然会失去问题的体现性,问不到关键处,这样就易使学生突破不

了重难点。

(二)适宜性原则。

所提的问题要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太难也不能简单。如果过于简单,学生不需思考,张嘴就能回答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会使学生厌倦回答问题。而过难的后果是学生大都听不懂,整节课老师在讲台上夸夸其谈,而学生糊里糊涂地听,因为教师过高看待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这节课学生基本是学不到知识的,因为学生的思维还达不到那个水平,强硬的灌输是毫无意义的。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不应局限于对知识的简单理解和应用,而应走在前头,着眼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最近发展区。而正确的提问最好就是高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历,但又不超过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需要教师进行稍稍点拨,学生再通过思考积极去解决问题,这样更容易突破重难点。

(三)启发性原则。

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再根据其适当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思维有所突破。但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启发呢?首先,问题要设在学生思维矛盾处。有些知识是学生脑海中已经形成的概念,但如果教师提出了与学生原有认知相矛盾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去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问题的真伪,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通过查找资料,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更容易去理解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此外,也能够完善学生的思维。另外,问题要设在知识迁移处。很多学生脑海中的知识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而已,没有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导致做题的时候,只要稍微变一下,就无从下手了,没能让知识“活”起来。因此,教师应该讲学生学过的知识放进一个新的情景中,让其能把握知识的实质。在遇到一些同一个本质的题目时,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挑选、分类、推理、重组等方式进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迁移能力的提高。

三、创设情感情景,升华学生的情感。

情感情景指的是教师充分挖掘课文的“美”,通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美”,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升华。而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情感的满足。而常用的有3个方法。

(一)语言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提到:教师的语言是一种谁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一般来说,语文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好,教师用其优美的嗓音,讲课时抑扬顿挫,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情景,让书中的文字或人物“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朗诵。

古时候的人最爱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教师正确的示范朗读就能在课堂上起到很好的作用,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大概去了解文中的思想。同时,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诵,进行自主朗诵,再一点一点慢慢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做到“美读”做到读书用眼睛看、口中念、耳朵闻,心里记。读到文本动情处,也可闭上眼睛,慢慢地感受文本之美。

结语

教师灵活运用情景-陶冶教学法,缩短师生、生生、生和教材的距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多彩的情感需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新课改的推行。

参考文献

[1]张平平. 语文情境教学有效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于璐. “陶冶语文”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模板完整版.doc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的编号是27号。今天我模拟片段教学的课题是人教版几年级上或下册第几课《》。(板书课题) 《》课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结合课后的问题来写。例如抓住了具体的实例或者是重点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等等) 本次模拟片段教学我将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性地感知课文,还有通过对于第几自然段的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景,承上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找寻中心句或者文眼) 1、师:现在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请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师: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初读和同学们课外的预习,相信你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熟了,而且很喜欢读,现在我们就让读一读课文,谁自告奋勇来读第一自然段? 师:孩子分段合作朗读了课文。我在朗读中进行正音指导。 3、师:读完课文之后,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或者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从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是怎么样描写人物的、课文的思想感情等等方

面来让孩子们整体地感知课文) 生: (若是课文较长可以要求只读你选取的那个片段,然后针对给段落提出具有整体感知性的问题) 三、精细读文,品读感悟(注意引导方法的多样性,比如句子的对比、换词、近反义词等等) 1、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该对文章进行仔细的研读。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很深(很是让人感动的、优美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圈点批注,认真感悟。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师:你认为哪些语句含义深刻,为什么? 生:老师:我觉得这个句子含义深刻“”因为……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你来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 师:同学们善于联系前文来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真是个好方法。请你带着你的体会把这个句子所在的段落读一读吧。师:还有谁愿意说? 生: 师:你能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真了不起。同学们,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三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三篇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一)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tl,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一tk,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I.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元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就引用同学们正在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后,笔者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望着笔者“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大笑。进而笔者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一手指着课代表:“我的眼睛能把卢婉敏吸进去吗?”同学们开心答到: “能!”“对,通过眼睛我知道了她是个勤奋好学聪明负责的女孩子。”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情境教学来自于小学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李老师先是从外语的情景教学中得到启迪,创立了情境教法。其后,借鉴我国文论的“境界学说”,逐步建立了情境教学体系数。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性地向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学习的成功范例。情境教学怎么搞?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然而,寻其原则,倒也有一、二。“情境教学”特色在于生动有趣,使学习成为乐事,学生不断得到赏识、体验成功。情境教学是使学生成功、自信,让学生不断发现语文之美,发现自己阅读表达上的进步,发现自己学习的潜力,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便会思维活跃。情景教学法是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基础,由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使用的一种教学新法。这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效果。作为近年来在教学课堂中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浓厚情景氛围,使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情景教学通过情境氛围的创建,对学生起着有效的激励作用,最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本文就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注意事项分析,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情景教学法的认识. “情景”一词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景”的论述,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到了清代,《人间词话》更有精辟的阐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现代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为大家所知晓。本文所指的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景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在运用情景教学法促进儿童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中运用,即通过创设情境,把“言”和“形”结合起来,进行句子或片断训练;第二阶段是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创设一个“恰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而提高作文训练的效果;第三阶段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通过“生活、实物、音乐、图画、扮演、语言”等不同途径,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情景中,使学生由感受美而入境,到爱美而动情,至理解美而晓理;第四阶段是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情景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几乎是所有教师都会采用的而且频率极高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提问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但假如运用不当,提问也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杀手”,成为小学生们理解课堂内容、记忆知识点的“拦路虎”。这是由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的注意力品质不能象成年人那样集中、保持时间长,而且容易受到干扰,因此教师的不合理提问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注意力转移,从而影响对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一、有关提问的几个误区 在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的影响下,人们对提问及其策略的研究较少,造成人们对提问有许多误区。比较典型的有如下几种: (一)、“老师问,学生答” 提问,自然而然就会被人们理解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样一来就将提问的意义片面化了。事实上,提问应该是双向的。课堂中既应该出现老师向学生发问,也应该出现学生向老师提问的现象。假如只出现第一种,那么这种教学就是单向的,不能构成信息反馈,教学就不可能得到及时调整,当然自我评价也就不可能准确进行。道理很简单,但这种情形还是屡见不鲜。除了班级规模大的因素外,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化,没有摆正教师在现代教学中的角色。因此现代教学中出现的提问的主体应该把学生包括进来。但是为方便论述,本文涉及到的提问主要指前者。 (二)、“越多越好、越杂越好” 中国的考试自古以来就是力求“细致入微”,考点很细微,讲求“微言大义”。为了应对这种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自然就会多且杂了,因为此时的学问乃是记诵之学,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做”学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发生了改变,教育被赋予培养人的重要职责。要求变了,教学方法包括提问策略也应随之改变。提问开始被当作一种艺术或者技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其思维能力为目的。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教师的提问不能“满堂飞”,随意而为,而应该精心备课,精心挑选,精心设计问题,做到“越精越好”。 (三)、“随时随地皆可问”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往往会令学生莫名其妙,原因是此问题本该在前面提出,结果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良机,在后面想到时才提出,结果造成内容不连贯,学生思维顺序被打乱,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关于提问的种种误解,归根结底,还是缘于人们的观念没有转变,或者是囿于观念的局限。令人欣慰的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和探究越来越多,包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内的许多人对此都做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我认为,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 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篇课文,可以设问的时间、方法很多,但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问点。问点的选择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 1.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在教材重点处设置问题,要求老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现以《九色鹿》(北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三种提问设计为例: 第一种: (1)调达为什么会背信弃义?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正在推行的语文教学改革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需要重新学习新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快角色转变,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进行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全面改善当前语文教学现状。 标签: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为更好地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要尽快转变角色,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当学生的良师,更要当好学生的益友,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让学生轻松学语文。 一、创环境,造氛围,课堂不再是一塘死水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以往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师都是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直接告诉学生,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你从哪个角度感悟到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这个问题有效地引导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分析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既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思考的角度,避免了盲目思考,又给了学生一个自己思考寻找正确答案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能自然而然地发挥想象力。因此,采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还能增加课堂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学生,品教材,教学有的放矢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成绩总是不那么平衡的,有的学生,老师点一点,他就能理解,有的学生,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也不会,这就要求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不足,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第二步是学会倾听,给学生表达自己的空间,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三、多鼓励,重启发,点燃兴趣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和质疑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例如,在讲解《两

粤语情景对话3个

情景对话一 A、你好!我叫,你叫咩名? B、我叫。好高兴认识你! A、你想唔想同我一起出去? B、你今日有咩嘢计划? A、我计划去小公园 B、可以。我同你一起去。 A、想唔想食嘢? B、想食薯片。超市系边度? A、唔知。我们可以问一下。唔好意思,打搅一下,请问超市点行? C、你顺着呢条路行落下,行到笃,一转弯就到。 A、行到笃,一转弯就到,转边度? C、转左手边。 A、多谢。 D、你好!你想买D咩嘢? B、我想买D薯片,几多钱? D、6蚊。情景对话二 A、你好,我哋荡失路,借问一声,呢条路通去边度啊? B、你哋去边度啊? A、我哋要去玩嘅,唔知道你有乜野好地方介绍。 B、去野生动物园啦,里面都几好玩嘅,有很多动物可以睇,细佬哥应该会好中意嘅。 A、好好啊,细纹仔都好中意动物,不过就唔知道要点行? B、你哋先坐347路车到黄村地铁站,然之后坐地铁过去啦。 A、乘地铁在边度落车? B、动物园站。 A、大概要几耐? B、一个钟左右。 A、多谢晒,唔知道动物园的门票是几多? B、我都好耐冇去了,唔知道宜家嘅门票系点样收钱。你可以到动物园再问一下。 A、好嘅,唔该晒。 B、唔使客气。

情景对话三 A、你好!我叫,你叫咩(嘢)名? B、我叫。我(嚟)介绍一下,呢位是,我哋妹妹。 C、你好!好高兴认识你! A、你哋去边度啊? B、去动物园啦,里面都几好玩嘅。 C、系呀。听日系一个好天。你想唔想一起去? A、好噶。我们可以坐666去动物园。 B、车甘耐都未黎,不如我地打的走吧。 C、好噶。 A、想唔想食嘢?薯片点样? B、可以。超市系边果,我去买D薯片,再买D水。 C、我去买票,在门口等你们。

浅谈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3-08-06T09:50:15.637Z 来源:《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13年6月供稿作者:张征军 [导读]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张征军(大名县杨桥镇安庄联办小学河北大名 056900)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情景教学让儿童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语文课中作为主体教育的教师应目中有学生,课中有情感。丢掉课堂教学那冷冰冰的知识惟我独尊,“正确”和“错误”的判断轮番登场,简单的演绎推进,换成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情感意志的活动。学习材料、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交流融会,形成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涌起情感的波澜,在入情入境中感受学习,加深体验,生动地学习。 1.恰当运用媒体,引导学生入境动情 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当学生了解到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时,教师演示配乐的CAI课件:静静的夜里,星光在闪耀,敬爱的周总理在专注地伏案工作。同步演示练习题:“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我情不自禁地想,我更想轻轻地对周总理说。”有效地调动学生内在的感情积累,使学生入境生情,以情促练。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真情实感。 生1: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周总理认真工作的情景:夜深了,周围的灯一盏一盏地灭了,惟独周总理房子里的灯还亮着。透过灯光,可以看见周总理在一句一句地审阅文件。夜静极了,我甚至可以听见笔在纸上划过发出的声音。我情不自禁地想:总理,您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的太多了。我多想是您的卫士,能为您送上一杯杯热腾腾的绿茶。我更想轻轻地对周总理说:“您辛苦了,一定要注意身体!” 生2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周总理穿着朴素的中山装,坐在陈设极其简单的办公室里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我情不自禁地想:要是我的手里有一根魔术棒该多好啊!我要为周总理变一根神奇的笔,帮总理快点批完文件。我又想变出一件大衣,披在总理的身上。我还想变出一张床,让总理躺下来好好睡一觉!我更想轻轻对总理说:“总理,您太辛苦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2.适时持续强化情境,升华学生体验 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展示,令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学活动中,还要密切注意把握各种教学时机,采用多种手段,持续强化情境,渲染情境的氛围,使设置的教学情境随着教学活动的步步推进,得到持续的强化,越来越鲜明、生动。这样,学生感受就会越来月越清晰、深刻,情绪越来越饱满,体验也随之不断深化、升华。 精选资料,适时补充。精选与学习材料相关的资料,适时补充,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中生动地学。 教学《一夜的工作》,在学生理解“一夜”和“每个晚上”的内在联系后,适时补充一段反映周总理病重期间忘我工作的资料:“周总理已是76岁的高龄的时候,身患癌症,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做大手术6次,小手术8次,而他的工作时间在18~22小时的日子有44天,和中央有关负责同志谈话216次,接见外宾63次,在住院的医院里召开会议20次。我们的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都这样工作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一夜”和“每个晚上”的层面上,而是深化到对总理一生工作的认识——这一夜工作的情景是总理一生生活的缩影,升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加崇敬、爱戴周总理。这样,课堂内既有大量信息的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内外沟通,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巧借契机,充分操作。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这就像雏鹰的翅膀是在飞翔的活动中练硬的。因此要善于发现,捕捉教学中利于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时机,让学生亲身操作实践,充分感受认识,变学生的“坐中学”为“做中学”学生会自然进入激情参与状态,生动地学。 学习习作训练《烧不坏的手帕》一课时,以往都是由教师来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再由教师阐述其中的奥秘。这样学生的体会并不是很深,也无法发现实验中还存在的其他问题。其实这个实验只要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醒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亲手实践,在实验中获得体验。老师分好组,各组领好实验器具,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实验结束后老师再道出手帕烧不坏的原因,并鼓励学生谈谈感受。学生感悟到了许多。 入境体验,角色扮演。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利用角色效应,让孩子扮演、担当特定的,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朗读复述,或报告见闻,或演示操作,或描画表演,或主持裁决,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活动中孩子担当、扮演“他角色”的新鲜感与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兴奋不已。儿童在情感趋动下,主动投入的那种“力”,几乎是无法遏制的。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化了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真切。这正是在特定情境下,角色转换所产生的积极结果。学生的学习也会因罩上浓厚的情感而焕发出生动的光彩。 在老师巧妙设置的情境中,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内外沟通,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因之而愈显生动。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置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促进他们在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能动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较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教与学呈现出高度协调、和谐的特点。

小学语文情景教学

小学语文情景-陶冶教学策略之我见 摘要: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这要求了教师在 语文教学中,善于创设情景进行教学。情景-陶冶教学一方面可以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产生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或模糊,煞费苦心所创设出来的情景成了“花架子”,造成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学生获得的很少。因此,在本文中,我将谈谈我对情景-陶冶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情景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许多一线教师都在采用情景-陶冶进行教学,其中李吉林老师认为情景-陶冶教学就是:“创设典型情景,激发儿童热烈的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但在我们的课堂上,总是避免不了注重认知活动的教学而忽视学生情感需要。这就容易形成课堂上生硬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从而造成“一言堂”、“满堂灌”局面的产生,而这并不利于学生学生知识的有效吸收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情景-陶冶教学的想法。 一、创设形象的情景,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反映出了他对情景教学的重视,把文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更容易进行认知活动。一方面,形象的情景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让学生处于一种熟悉,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有效地学习是在学生心情压抑,沉闷中进行的。同样的,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到安逸,而在未知的环境中而恐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学习。另一方面,通过情景的直接体现,让学生迅速感知知识,提高认知能力。郑桂华老师在执教《安塞腰鼓》的时候,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安塞腰鼓的不熟悉,很难理解文中所表达那种磅礴的气势,也就很难朗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感情。因此,郑桂华老师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安塞腰鼓气势的磅礴,节奏的欢快,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再让其去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就更容易去理解课文,而这篇课文在他们心中也不再是陌生文字的排列组合。有“死物”走向“活物”,这是情景-陶冶教学最大的特点,让学生从苦学到乐学。 二、创设问题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总是在一定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活动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如何让问题行之有效呢?现在课堂上,有些是无效问题,有些问题是没提到重点上,而有一些是没有学会及时追问。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目的性原则。 首先,提问需要满足目的性原则,也就是所提的问题要为教学目标而设。问题不能太多,不然会失去问题的体现性,问不到关键处,这样就易使学生突破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游戏”

在小学语文教学里,还是提倡运用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的,比如儿歌、讲故事比赛等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能否也运用好这个好的教学方法呢?前段时间在立体评教活动中听了一节有小游戏的语文课,让我很受启发。 小学生,特别是5---6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还处在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抽象思维仅仅是萌芽。所以,作为社会人文学科的语文,还是可以把游戏引进我们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果要运用游戏的方法,我以为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趣味性原则。游戏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兴趣,所以设置一个游戏,我们首先要保证这个游戏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互动性原则。既然游戏是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我们就不能把游戏的参与者确定为几个人,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包括教师也不能仅仅当导演或观众,必要时也是个好的配角演员。全员参与互动性强,才能使课堂效率真正提高,否则参与人少,绝大多数学生都在那里当观众,可能达不到设置游戏的目的。 第三、服务性原则。课堂设置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所以,作为作为主导的教师,

要把握好游戏活动的方向,不论是大的游戏还是小的游戏,都要为课堂教学服务,不能偏离语文教学的方向。 那么容易操作的语文课堂游戏有哪些呢? 1、接背名诗佳句、成语接龙等游戏。课上印发词语解释、诗句、语段若干篇,规定好时间,然后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记得最多。或布置若干篇古诗文,约好一个星期以后比,以后再增加量,如此往复。 2、一分钟快速答题.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快速答出,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3、小小课本剧,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有些文章演化为小话剧。 4、小辩论。就某个话题展开5--10分钟的当堂辩论。 这样的游戏还很多,也希望朋友们都来想一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做好“游戏”,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是师生的共同追求的目标。这里分析了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从深入研究课本,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练习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发展,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之路,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折射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因此,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抓好学生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老师们都知道,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而且必须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后上课。当然,我们平时都布置让学生预习课文,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发现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认识生字,读不通句子……遇上这种情况我就很生气,往往把学生批评一通,横加指责,说他们态度不端正,预习不到位。但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的要求到位吗?明确吗?是啊,我们并没有对学生预习什么,如何预习,做出明确的要求,也并没对学生的预习做充分的指导,也就是说,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做才算预习到位了。所以老师们在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要基本做到:1、课文要多读,读通读顺读准确,2、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查资料或作记号,以便课堂中提出来解决;3、想想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什么地方不明白,并作个记号等。学生们若能按要求做好课前的预习,那么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能更好地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如果长期坚持预习,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教学目标也定会事半功倍。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语文情境教学就是把生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语文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采用自制的教具、实物、挂图、简笔画、音乐、语言、表演等手段创设多种类型的情境来教学,使学生从形象上感知,进入情境中,在情境中感悟、想象、创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达到智力和能力的积累,使语文教学方式新异,课堂效率高。在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规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同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等弊端,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乐趣。 三、创设多样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自

情景模拟题目

情景模拟练习题目 1.某县突发洪水,你所在乡镇情况十分危急。恰好你请假在家处理一件重要事情,脱不开身,但领导要你马上赶赴某村开展抗洪工作,并且这时接到上级防汛部门指示,你所在乡村要作为泄洪地段。这个时候又接到紧急会议通知,要求你到县里参加紧急防汛会议。请问,你怎么开展你的工作? <试题分析> 本题是情景处理题的自然灾害类型。在洪水爆发的大背景下,要求你在紧急场景下干完三件事情。实际考察的是公务员特定角色下的应变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破题表态: 抗洪抢险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大事,非常时期,任何事情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我将本着先公后私、先急后缓的方针,舍小家顾大家,站在抢险的第一线,根据领导指示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这场战斗中。 具体处理: 第一,马上把家中的事情交给家里人处理,要服从防洪工作大局,并马上赶赴所在村开展防洪工作。 第二,是打电话给乡镇领导,因为所在地段属于全县泄洪重要地段,是防洪工作重点,请另派其他在家同志参加县里紧急会议。 第三,赶到所在地以后,马上召集村级领导和骨干群众,分工协作,组成防洪指挥小组,并传达贯彻防汛指挥部泄洪命令,要求大家分工行动,坚决执行上级命令,要服从大局,做好群众思想解释及疏散工作。有情况随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第四,在规定的时间内转移、疏散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第五,妥善安置疏散群众,保证日常需求。 第六,洪水过后,开展生产自救及防疫工作。 拔高升华: 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在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要顾全大局,敢于奉献。要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学校里突然暴发流感,作为一名学校领导人,你会采取那些措施? <试题分析> 这道题目是情景处理篇中的事故灾害类试题。你的角色是学校领导人,你的任务是如何处理好学校里突然爆发的流感疫情。本题意在通过“阐述”的形式,考查考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从中观察考生对事件的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破题表态: 保障学生的健康与安全,是学校担负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流感蔓延,迫使局势更加急迫。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对此事保持高度的重视,快速并且妥善处理此事。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 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专家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如教师一句“就你笨!”那么这名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便会就此停滞。相反,如果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教学中实现脑、眼、口、手、耳五种感官的“解放”,并且做到五官相结合,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眼、脑、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逐步达到会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激励学生广泛地参与。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为本,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不是只领着少数几个“优”生围着教师的教学“转”。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有多不多,要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有没有“差生”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各个层面的学生,让他们都动起来。尽可以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何为“有效”?我的理解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有效教学也成为课改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所有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探索: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小,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并不断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呢?我们教师必须先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小看预习,如果课前预习充分的话,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出色的表现。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初次尝试的过程,对知识有着极大的新鲜感,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自主性。要知道,预习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缺少的。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是实施预习的主人。平时,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让我们提前学到更多的知识,为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更丰富的资源;通过预习,

可以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还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做到少而精,要有所侧重。低年级的预习应以生字为主,课文为辅。预习包括:读、标、查三项。 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做到字字入目,不加字,不减字,不重复,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次,直到达标为止。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每项至少读五遍,多者不限,还可以变换形式读,给爸爸妈妈读、哥哥姐姐读、对着镜子读等等,不仅达到了读的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标:就是先交给符号,标出文章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文中的生字;标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标出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自己并尝试解答。 查:预习生字时,利用教材和各种工具书预习生字的相关知识,比如说结构、部首、笔顺、字义、组词等等。 提高预习有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检查、激励。通常,我总会在孩子们预习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交流。每到这个时候,你可以听到五彩缤纷、个性飞扬的对话,有的说:老师,我想来当回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老师,我想给大家说说某个词的意思;老师,我会用这个字组词;老师,我要提醒大家哪个字容易读错;也有的说:老师,我很喜欢哪一段课文,想读给大家听听……孩子们在这种轻松自由的交流中,不仅收获了学习方法,而且体验到了预习带来的成功的愉悦,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下面的汉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字”的笔顺是,先写宝盖头“宀”,再写“一”横,最后写“了”。 B.编字典时将“机、床、村、极’’等字编在一起,这些字都以“木”为部首,因此“木”也可称做义符字。 C.“休”,人倚木(树),表示休息,是个形声字。 D.节,“艹”字头,与植物有关,如“节约”;结,“吉”字旁,与吉庆有关,如“张灯结彩”。 2.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高中毕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曰,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品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B.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C.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人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 D.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

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doc

受文字的意义。在过去的教学中,许多小学生因为死板的教学模式而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枯燥且无趣的学科。在情景教学法被提倡的今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观能够得到端正,可以更加全面地去理解语文学习内容。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生活资源,应用情景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活资源去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提高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与形象性,更容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在设计教学情景时,教师要选择与小学生生活相近的教育资源,将教学专业性与情景创设的艺术性结合起来,给小学生打造魅力课堂,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语文课堂不应当是简单的学习之地,更应当是学生享受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在情景中实现积累,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在讲解《阳光》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教室的窗帘都拉上,灯关上,给小学生创设一个神秘的情景。教师提出“这时候,你们最需要什么?”,小学生会说出“灯、电视、零食”等多种事物,当小学生说出“阳光”时,教师提问“阳光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引导小学生去寻找阳光。当小学生拉开窗帘,他们发现阳光,以此来实现教学情景的创设,让小学生将更多的关注放在阳光上,突出教学主题。 (二)利用音乐资源,应用情景教学法

音乐,是小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将音乐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用音乐去渲染语文课堂的氛围,给小学生带去视觉、听觉上的震撼,能够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音乐作品是情感作品,用音乐去创设小学语文学习情景,能够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与课文以及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讲解《夏夜多美》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课文中所描述的夏夜之美,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播放一段静谧的轻音乐,同时展示几张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图片,让小学生在欣赏图片与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在这样的情景中,小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文语言。 (三)利用教学语言,应用情景教学法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也不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语言,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利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实施教学,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教师用不同的语气去陈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促使不同课堂情景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好奇、快乐、悲伤等不同语气,展示不同风格课文的情节,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在讲解《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用着急又困惑的语气去读“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调动小学生的情感,让小学生也跟着一起着急起来。这样,真实的教学情景自然而然地形成,小学生也能够融入到课文学习活动中去。 (四)利用现代技术,应用情景教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